•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9

为何不信2013
首页 > 毕业论文 > 韦应物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tcat654321

已采纳

诗歌进入唐代,文质彬彬,蔚为大观。三百年间,诗家辈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辉耀千古的巨星之外,还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刘长卿、韦应物、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等数不清的璀璨的星星。可以说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僧尼。三百年间,名篇浩瀚,据不完全统计,有五万五千多首。诗歌反映生活面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技巧之纯熟,音律之严整和谐,达到前所未有,后人也难以攀越的高度。诗在唐代,是一个鼎盛的时代!一个黄金的时代! 然而,关于唐诗兴盛的原因,却没有一致的见解,虽争论不断,然难归于统一,其观点主要有下列数种。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诗人地位的转移。认为唐诗的内容之所以丰富,涉及到各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诗人的地位有了变化。唐以前的诗坛大部分掌握在君主贵族手中,而唐代诗人大多出自民间,他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并对现实社会有深切的体验。譬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孟郊、张籍、元稹、白居易等等,大都是从穷困或是从流浪中奋斗出来的。“唐代用科举考试,打破了过去几百年的门阀制度,使得中下层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可以登上政治舞台。这不仅在政治上反映出进步性,同时在文学上也反映出进步性,这是一个文化普及的解放的新时代。从此被压迫的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文化上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于是文学的创作,就冲破了六朝贵族文学的束缚,深刻广泛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感情,丰富和提高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从君主贵族掌握的诗坛,转移到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手里,实在是使唐诗发达起来光辉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 统治阶级的提倡。刘大杰先生举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及玄宗为例,说明唐统治者无不爱好文艺音乐,提倡风雅,尤其是在科举中,把诗歌的创作作为一项考试的内容,使诗歌一门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终南捷径”和“青年的必修科目”。这种大力的提倡,使诗歌的兴盛发达与普及成为“必然的现象”。 三、 诗体进化的规律所致。六朝开始形成七言古诗和律、绝新体诗,在形式、音律和词藻各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诗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大显身手,“来完成诗歌本身尚未完成的生命”%

324 评论

huayingxiong6

自己查资料吧幸亏是浅谈,谈谈表面就行,不用太深

189 评论

紫童vivi

诗歌进入唐代,文质彬彬,蔚为大观。三百年间,诗家辈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辉耀千古的巨星之外,还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刘长卿、韦应物、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等数不清的璀璨的星星。可以说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僧尼。三百年间,名篇浩瀚,据不完全统计,有五万五千多首。诗歌反映生活面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技巧之纯熟,音律之严整和谐,达到前所未有,后人也难以攀越的高度。诗在唐代,是一个鼎盛的时代!一个黄金的时代! 然而,关于唐诗兴盛的原因,却没有一致的见解,虽争论不断,然难归于统一,其观点主要有下列数种。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诗人地位的转移。认为唐诗的内容之所以丰富,涉及到各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诗人的地位有了变化。唐以前的诗坛大部分掌握在君主贵族手中,而唐代诗人大多出自民间,他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并对现实社会有深切的体验。譬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孟郊、张籍、元稹、白居易等等,大都是从穷困或是从流浪中奋斗出来的。“唐代用科举考试,打破了过去几百年的门阀制度,使得中下层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可以登上政治舞台。这不仅在政治上反映出进步性,同时在文学上也反映出进步性,这是一个文化普及的解放的新时代。从此被压迫的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文化上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于是文学的创作,就冲破了六朝贵族文学的束缚,深刻广泛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感情,丰富和提高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从君主贵族掌握的诗坛,转移到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手里,实在是使唐诗发达起来光辉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 统治阶级的提倡。刘大杰先生举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及玄宗为例,说明唐统治者无不爱好文艺音乐,提倡风雅,尤其是在科举中,把诗歌的创作作为一项考试的内容,使诗歌一门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终南捷径”和“青年的必修科目”。这种大力的提倡,使诗歌的兴盛发达与普及成为“必然的现象”。 三、 诗体进化的规律所致。六朝开始形成七言古诗和律、绝新体诗,在形式、音律和词藻各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诗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大显身手,“来完成诗歌本身尚未完成的生命”,从而造成光辉灿烂的成就的。另外,南北文风的融合与民族的创造力量也是唐诗繁荣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南北朝时,两个政权虽然相互对立,但文化与血液交流的激荡,一刻也不曾停止。到了唐代统一,南北文风,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形成新的风格,表现出民族强大的创造力量。 北京大学中文系专业1955级集体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从多方面分析了唐诗兴盛的原因,然最为强调的是唐代的经济繁荣与阶级斗争。书中说: 如前所述,国家的富强昌盛,社会的和平安定,生活的富裕安乐,不仅使诗人们能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丰富了生活经历,扩大了眼界,而且培养了诗人乐观的精神以及为祖国建立功业的理想,激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阶级社会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以及诗人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又直接或间接地使诗人接触现实,正视现实,从而孕育了他们对现实的叛逆精神,或批判现实的精神。 这种分析问题的“视角”显然带着时代的政治特点,但不无道理。北京大学1955级的《中国文学史》所揭示的其它原因约略同于刘大杰先生的。 吉林大学中文系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稿》更加重视从社会政治经济基础上寻找原因,他们认为的原因主要有:一、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采取一些让步政策,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使生产力得以恢复和发展,封建经济相对繁荣,文化艺术亦随之欣欣向荣;二、唐王朝不断巩固边防,并扩张疆土,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三、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四、由于实行科举制度,中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成为统治的基本依靠力量。这四个方面都对唐代文学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所述的原因中有一个原因是之前学术界未提到的,即“文禁松弛”。书中说: 就整个唐代来说,是封建社会中的繁荣上升时期,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力量还具有一定的信心,在文禁方面也比较松弛,不像以后的宋、元、明、清的统治者那样在文禁上一代比一代更加严密而残酷。 该书认为,这一个原因对于文学的发展相当的重要。 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所揭示的原因与他人略有不同,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说唐代诗人对文学遗产采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态度,他们既不拜倒在古人脚下,又能虚心地向古人学习。二是诗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这固然是唐诗繁荣的结果,但反过来又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发展。 马茂元在《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中也探讨了唐诗繁荣的原因,他主要讲了三点:一是唐代诗人继承和发扬了过去诗歌的优秀传统,二是对民间文学高度重视,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三是“诗不言法”,“他们没有被任何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所束缚,被嵌在一个模子里,而是每个诗人,都能以自己独有的面貌与我们相见。”马氏因为没能从社会基础——政治经济的视角去分析,还遭到了时人的批评。 1979年之后,文学批评的禁区被打破,唐诗繁荣原因的讨论又活跃了起来。《文学评论》于该年第1期刊登了梁超然的文章,对之前的看法提出了商榷。认为将诗歌的繁荣与经济的繁荣直接联系起来是一种“庸俗化倾向”,亦与唐诗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唐太宗贞观时期的经济高涨就并没有带来诗歌的高潮。再者,作者也不同意把庶族地主阶级视为唐代诗坛的主要阶级基础和唐诗繁荣的决定力量,认为那种说法夸大了世、庶斗争的意义,夸大了庶族地主的进步性。实际上,“庶族地主”是个极其复杂的概念,是否是一个统一的阶层以及能不能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都值得怀疑。同一期的《文学评论》上,还发表了皇甫煃的《唐代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一文,该文对于把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视为“促成唐诗繁荣的一个直接原因”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科举制度只是一种考试制度,庶族地主可以利用它,世族地主也可以利用它。”“笼统地说唐代以诗赋取士因而促成了唐诗的繁荣,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初唐这一百年间,不用说还没有以诗赋取士,连律诗的最后定型也要到沈佺期、宋之问那时候,更不用说像后来那样用五言排律来考试进士了。然而初唐时期还没有以诗赋取士而诗歌已相当繁荣,这说明唐诗繁荣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 之后,许多专家仍坚持经济繁荣与唐诗兴盛有直接的关系。王水照《再谈唐诗繁荣的原因》(《文学评论丛刊》第7辑)一文,分析了其关系的具体内容:① 经济的繁荣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创作环境。② 经济繁荣造成的国力强大,直接影响到唐诗的创作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理想”、“表现于不同题材、体裁中的开阔境界和昂扬的气象”。③ 经济繁荣所造成之交通、旅游和商业的发达,促进了诗歌内容的丰富和题材范围的扩大。④ 经济繁荣为诗歌的发表和流传提供了物质手段(“发表和流传”指驿寄、投赠、“温卷”、题壁等)。 最近出版的章培恒等人编著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强调了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对唐诗繁荣的积极影响。该书说:显然儒家思想在唐代是公认的正统思想,儒家经典是士人必读的书籍,在进士科和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中,也都要考经书。而且,自唐立国以后,一些文人要求重兴儒学的呼声时起时伏,从未停止。这些都证明,儒学的地位在唐代较之魏晋和南朝有所提高。但是,儒学却并没有获得统治性的地位。道教和佛教,无论在统治集团还是在整个社会中,受重视的程度都不低于它。这种思想多元化的状况,使得思想界较为自由活跃,文学创作也很少禁区。 仁智之见,都不无道理。但是独取哪一家之说都显得不够全面,可否将上述各点全部列上,都算作兴盛之原因呢?(朱恒夫,见《中国文学史疑案录·诗赋词曲编》)

145 评论

不想不想澪

致——李白太是非常,白是干净,不污染,太白就是非常干净不能被污染或与之同流合污。李白,你离天空太近,离大地太远。研究的人都在孜孜不倦地述说着代表自己的观点。我用不着细述你的坚韧,也用不着粗言你的狂放,但我知道这个寒冷的世界上,谁的手臂也挽留不了任何东西。西方很近,但你乘着那只飞了许久的仙鹤,一走就是多年,却依旧没有走出人们的视线。像陕西的长安和唐朝的城楼。只是门环换了。玉阶或王榭早已不再这么叫了,你曾经留下的屐履也已被现代人踩得变形!这是你我都不能改变的命运,就像那些不能再喝的酒,不仅不再有斗那种容器,连内容也变了,甲醇和水也能变成声名万里的杏花村。乡间的小道也不能走了,撤掉的酒旗。换成了充满幻想色彩的都市霓虹,或者浓妆艳抹而又稚气未脱的女孩。人生何处不诱惑?但这诱惑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李白,你的时代诗歌是那么枝繁叶茂,但你们都走了之后,诗歌就收起了飞翔的翅膀。现代的社会不需要诗人,即使一万种姿态也唤不回曾经的光芒。如今的时代,所有的精彩都要打磨上包或充分包装。能喝酒的人依旧很多,千杯不醉者也大有人在,但他们不是天才,只是酒囊饭袋,诗歌已不再有诗歌的感觉!李白,是不是跨上鹤就可以放下一切,一去不再回来?金星远在天际。曾经的“北斗”还叫北斗,还在那片遥遥的苍茫中。我知道我什么也没有,除了一点儿还在涌动的思念,连朋友也没有一个,但我不会故作姿态。我是一个乡下的孩子。我终将会把自己融人泥土,让生命长出一大片叶子。 致——杜甫窗外的尘土正在落下,阳光白白的,像铁皮的表面。偶尔的一缕轻风,凉凉的感觉很舒适也很短暂。子美先生,在我居住的城市。上空飘着混合的气味,现代都市的气味,墙壁上涂抹的色彩,渲染着桔黄色的温暖与柔和。窗户上的蓝玻璃是一种向往,渴望凉爽的意思。它并不像你曾经经历的那种颜色。我喜欢左手拿笔,右手压着信纸,把自己分割成无数个碎片也拼不出你的一行泪水。我知道每个人的经历都是自己的感受,没有谁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心腹。我读着你的诗,看到有一个关于石壕的注释:石壕,村镇名,河南省陕县东边。东边是什么词,我不清楚,我清楚的是,如今的石壕已经很出名,因为你的诗,被好多人利用,利用就能说明你的存在吗?我知道只要是心系国家和人民的人,总是让人们充满渴望的,比如生在这个时代的焦裕禄、孔繁森,虽然他们都已去得很远。但他们的精神却在放射着不朽的光芒,人只有活在人民的心中才会不朽。同样我还是可以接受他们给你的另一种解释:你给了这个地方一个新的生命。子美先生,穿过石壕之后。你就老了,但你的方式却更为洁净。当所有返乡的候鸟都在疾飞,你却在晚李白八年之后的那个春天,永远地留在了湘水上。是为了印证什么吗?“老板,准备两桌特色的菜,今晚有贵宾。”突然的声音,打破我内心的宁静。我看到一个挺着肚子的光头男人向一个低眉顺眼的女人说着。我知道,这个夜晚,我面对的生活和经历的时代将重新开始! 致——柳宗元 子厚先生,你的《江雪》离我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但二十多年,我始终不能忘了那个独立船头在寒江独钓的老人。那镜头就像一个永恒的梦,覆盖着我的童年。水的流声我不能听到,船是否晃荡我不能看到,我所有的想像,只有那上下起伏的鱼漂,伴随着鱼儿争食的节奏,由缓慢到激烈。我有过那种感觉。我也曾驾过船儿,在船头上抛过钓竿,但我没钓到鱼儿,我常常心不在焉,不停地把思绪转向遥远的地方。我不为其他的人钓到鱼儿着恼,有了思索还会有缺憾吗?千山的鸟都已飞绝了,所有的路上没有一个人的足迹,在这种地方摆一只小舟,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无论是不是老翁,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如果不是一个被生活所逼,就一定是隐居世外的高人。子厚先生,你一定不是高人。你没有隐居者的那种心态,虽然也唱过:“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东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那只是你的一种感觉。你的心远没有你的诗更为放达!子厚先生,是不是每一个男儿一生要背着很多东西呢?蓦然回首,我看到落日在天际处,斜斜地照着柳州,照着一棵古老的柳树。 致——韦应物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一颗孤僻的心。所有的天空都会阳光灿烂,也会有阴云密布。春天近了,潮气显然嗅得见,但是,谁能像你这样,连一棵在水边生长的小草也充满爱怜呢?黄鹂在密林深处的树上鸣叫你都能听到,那得要一颗多么细腻的心呀!韦苏州,这是一个多么带有诗意的名字!夜色越来越急,渡口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舟独自横在水上,那是一种空旷的感觉!美就是这样描写的,但描写这样美的人,除了一颗应有的细密的心,还要有旷放畅达的情怀。我不知道还有谁可以给你带来压迫,可以给你带来心灵的伤感?通往远方的路,没有哪条是你不能走的。走在路上的人,没有谁是你不能交结的。交结的朋友没有谁是你不能推心置腹的,虽然那个时代远没有现在的复杂,但是能捧出一颗完整的心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能,因为你是韦苏州,你是一个充满诗情的人,你的心中总是美好多于忧伤。天高空远,人心的裸露胜过皮肤,只要人们肯回过头去,定能看到很多更为宽敞的大路。 致——刘长卿 文房有四宝,而独取文房是不是要将所有的宝贝都置于自己的怀中?笔你是肯定要用的,墨也少不了,纸更是不可能放弃的,更别提砚了,那更是不可能缺的,没有了它你什么也做不了。对于文人,那就像你们的手臂或四肢,没有它们你就没有了飞翔的翅膀。官有何用,你既然已经有了四宝还要官做什么呢?官,除了官官相卫,就是官官相欺,做官做到了那份上还有什么意思呢?何况你也是下过狱的人呀,你应该知道监狱里的滋味!人生何处不快乐。为什么所有的古人总是以入仕途为荣,难道真是为了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随州先生,看你写过一首诗,一直记着其中的一句“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是斜时。”原以为你已经看破了红尘,谁知你竟然还不知道,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才是人生最后意义。斜阳西下,钟声渐晚,一只乌鸦呱呱地叫着,从天空飞向远方。青山也越去越远了,手不要再紧紧地握着不放了。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永远握着不放的! 致——孟浩然 放歌田园,是你一生最大的愿望吧!我看到老朋友在乡村收拾好了一切,然后给我捎来了信,说这个时节是个好日子,赶快来吧。树是绿的,在村庄的四周围着。山是青的,在不远处斜立着,这一切都是美的,我们赶紧来聊一聊吧!能在一起聊天的人,不一定需要太多。地方也不一定要有多大,能把话说到一起就是很快乐的事了,要求那么多干什么呢!再有一点酒就更美了,不需要备什么菜,只要有两样农家的小吃就行了。即使就着菊花也是可以的。你只要具有热爱的心,这遍野的花草。也将是你最美的收获呀!孟老先生,我知道你这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曾像唐朝的许多诗人一样做过官,不过这样也好,整个唐朝的诗人如果都做了官还有什么意思呢!总得有些与众不同的人吧,否则,我会很失望的。我一直不把写诗与入仕放在同一个盘子里,酒就是酒,茶就是茶,如果把酒和茶放在一起喝,你能喝出个什么味儿呢!孟浩然,你让世界充满想象。你让我看到平静的希望。 致——张九龄 我看到你官任右丞相时。心里突然有了想法,告老回乡吧!人为什么总是不能看清时局呢?就像现代人为什么总是贪得无厌呢?那多累呀,如果是真正地为人民做了些什么,还要好一点,否则历史上总是免不了留下黑黑的浓墨一笔。虽然你不是官愈大心愈黑,但你还是不知进退!像很多人一样,官愈大心愈糊涂。曲江公呀曲江公,我知道你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一只从海上飞来的孤鸟。但那时候世界的天已经变了。变了的天,不是奸臣当道,就是你廉颇老矣!人生不过如此,有什么好羡慕的呢? 致——王昌龄 戍边的人是苦的,风在沙海上响着。城市的周边充满着寒凉的杀气。在边塞上听到弓响的,你不是第一人,写边塞诗的,你也不是第一人,但你是第一个让我记住的写边塞诗的诗人。我记得你写在中学课本里的那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至今我已读了多少遍,已经记不清了,只是清楚地感觉到,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感受。戍边的人苦呀!想想你不算得意的人生。这又有什么呢?失意又如何呢!你写了很多边塞诗,你记下了那些人,而那些人也因此在心里记下了你。能被人记住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了!我知道我喜欢你的诗。像那些意气风发,心怀激烈的诗,更是无法忘记。所以我也很喜欢你的性格,一个人敢于唱自己喜欢唱的歌,同样是值得学习或称赞的。假如,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即使不再写边塞诗又如何?世界啊!如果所有的污秽都被我们丢光了,那该多好! 致——陈子昂 四川射洪,那个地方我知道。我知道它缘于一个叫沱牌的酒厂,缘于酒厂里的诗人朋友,当然她不像伯玉先生那样声名响亮。因此我只能在心里记下她的名字,而不在朋友的面前时常提起。我一生懒散,唯对文学一腔忠诚,终因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缺乏,始终无法到达一个顶峰。更不敢像先生那样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并非不愿负重而行。也不害怕苍老会在瞬间凝固在我的脸上,只是,现在的世界变得太快,我即使什么不做也时常感到疲倦,总觉得四周异常寒冷而我又非常虚弱。如今的天地间。行动是非常自由了,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但是,伯玉先生。我知道我们与你的影子已不仅仅是擦肩而过,而且是愈离愈远。 致——白居易 2000年我路过洛阳时,本来想在香山上看一看居士的墓,却因缘错过,直到今天我一直无法原谅自己。浔阳江在江西,我路过江西也没有去看的机会,但我相信那是一条美丽的江。因为浔阳本是个美丽的名字。在我的印象里,客人不能是常来常往的那些。只有迎来或送往的客人,才最有情谊可说。琵琶不是用手来弹的,就像所有的音乐都是用心来诉说的一样,弹琵琶的人也不能随随便便地出来,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感觉,即使是千呼万唤也要用抱着的琵琵,把半边脸遮住。琵琶也不能说弹就弹,先要拨三两声弦,酝酿酝酿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扣住人的心弦!心事是不能用口说出来的,表情和琴音弹出来的才是心中的。轻拢慢捻这样动作更胜娴娴熟熟的表演。我不能不说自己对乐天先生的敬佩,你对琵琶弹奏的描述让我穷尽一生也不能够拥有。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句子。至今仍有很多人在不停地借用。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冰弦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自”更是让我心含惭愧,自叹弗如!不如就不如吧,只要我此生能完成自己的使命!琵琶声声响起,泪水涟涟落下,但打湿的也只是司马的青衫呀!白居易,其实自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我从没做过官,也不想做官。一个人如果不能做一个好官,就不要做官,不能为人民谋幸福,死了灵魂也得不到安然。 致——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果我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就是像子安先生一样死了也心甘。我曾写过《天涯》,也曾写过《海角》,我和很多人相遇过,也离开过很多人。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知音。我现在的年龄远比子安先生那时的年龄要大得多,但仍不知道谁将是我一生中最后的知音,也许我的一生只能是一个人孤独地行走,像一匹独自奔跑在旷野中的狼。风烟是不能望穿的。就像望不穿的同游人的心事。我常常学着一个人的样子。在风中孑然而立,任由着风不停地掀起我的衣襟,吹乱我的头发。其实,我更想着一袭长衫,扎一把发髻,系一根飘在脑后的丝带,但那只是奢想,该舍弃的东西永远不能保留。其实,我更想保留一对幻想的翅膀,在城阙之外,在岁月之外,只要我可以,我会飞向那个地方。王勃,你是路,你是很多人看不清前方的路,你才刚刚抬起了脚。就让世界变得一片模糊。 致——张继 因为《枫桥夜泊》,因为月落乌啼,因为江枫渔火,我专程去了一次苏州。在苏州,我没有看到你看到的那些东西,也没有听到你听到的那些东西,我有些失望,我在失望的夜晚看到了苏州的月亮,看到了一个和我一样宿在旅馆里的旅人。月亮很亮和我故乡的一样,旅人充满羁旅倦意的面孔和我一样。我们相对着卧在旅馆的床上,说着一些自己也不知道的话。寒山寺离市区很远。这让我得以知道,最美的风景往往处在偏僻的地方。张继,在苏州我不知道我得到了什么。反正一觉醒来后,我很满足。就像我此刻突然想起的那个镜头:我踩着苏州的小径,听着青石板在脚底下的咚咚声,一个打着伞的女孩出现在我的前方,她倾斜的雨伞下,纤细的身材,袅袅娜娜的让我充满幻想。我不由自主地随她走了许久。直到她回过头来,对我娉婷地笑了一下、又笑了一下,我才发现那是一个梦。

198 评论

友好环境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最近在网络上十分流行,这句诗的确能让人很快产生一种孤寂低沉的情绪,似乎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而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韦应物诗歌创作的特点就是平和之中带有悲愤,或有消极的感情,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对于民间疾苦的同情心里。他也被认为是唐朝艺术成就颇高的诗人,下面就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题,跟大家讲讲其他诗人的一些经历。 01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小时候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王勃6岁时能作诗,文辞斐然; 9岁时针对古著中的谬误写出了洋洋洒洒的论文; 平日研习医学的他14岁时,已经成为长安城声名远扬的神医。 这个天才一生坎坷,16岁应试及第后被分配到沛王府任职,并深得沛王李贤的信任。 有一次,李贤与兄弟英王李哲玩斗鸡,几个年轻人为了取乐,便让王勃便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唐高宗李治得知后,认为王勃挑拨皇子反目,下旨将他驱逐出京城。 26岁(此处年龄不确定,因为他出身年不定)那年,王勃从洛阳沿运河南下,千里迢迢看望被贬至广西的父亲,路过江西南昌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几个月后航船遇到风浪,王勃溺水而死。 02 宋之问是唐高宗时期的进士,身材修长仪表堂堂,他文采出众又善辞令,是当时文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就是这样自带偶像光环的人,居然因为两句诗的署名权杀掉了自己的外甥。 他的外甥刘希夷,是位文学青年,有一次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见了宋之问,并请他对自己的诗文进行指导。 看完这首名为《代白头翁》的诗,宋之问对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赞叹不已,便向刘希夷提出将这首诗转到他名下。 刘希夷当然不肯,宋之问便与其寒暄,趁其不备令家奴用装满土的袋子将其捂死。 武则天代唐称帝后,一心上位的宋之问还毛遂自荐做女皇的男宠,因为他口臭的毛病,没被选上。 没事嚼两粒益达,有助于事业提升。 03 白居易一生著作颇丰,被称为“诗王”。 从留下的诗作看,白居易为劳动人民疾呼,对被生活压迫的底层充满了同情。 可另一方面,晚年的白居易奢靡无度蓄养家妓,为此还写下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诗句。 白居易与徐州刺史张愔是好友,张愔死后家产被众多姬妾瓜分,唯有一个叫关盼盼的小妾,立志为她守节,这一守便是14年。 这关盼盼生得容颜秀丽体态婀娜,又写得一手好诗,她守寡14年也不过30出头的年纪,正值风韵年华,引得众多富家子弟竞相追捧。 对关盼盼仰慕已久的白居易,或许是出于“我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的心理,写诗讽劝关盼盼以死明志,关盼盼收到诗后心灰意冷,绝食十天后香消玉殒。 04 杜牧不仅诗写得好,为人也相当风流。 他入仕不到半年,就心急火燎地撩妹。 在拜访世交兄弟沈传师时,他在宴会上遇到一个叫张好好的美人,一见之下惊为天人。 此后杜牧便三天两头去沈传师家吃饭,很快就与张好好暗生情愫。 沈传师得知原委后告诉他:“三天后登门,必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杜牧不禁心花怒放,三天后他发现自己被耍了,张好好被送给了沈传师的弟弟做小妾,自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两人从此绝交。 杜牧在扬州遇到一位11岁的小萝莉,再度陷入情网。 小萝莉的母亲仰慕他的才学,许诺等到女儿长大后一定嫁给他。 10年后杜牧做了湖州刺史,他一路打听那小女孩的下落,才发现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娘。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05 与杜牧齐名的李商隐,少年时就是痴情种子,以写男女情爱的朦胧诗见长。 李商隐的堂哥李让山,隔壁有位17岁的姑娘柳枝,生得明眸皓齿兼通音律。 李让山无意间吟诵李商隐的一首诗,被柳枝听到后追问是出自何人之手,李让山如实相告,柳枝便扯下衣带打个同心结,让李让山代为转达。 第二天,李商隐与堂兄路过柳枝家门口,见柳枝早早地站在树下等着,见面后彼此挺满意,柳枝便相约三天后,焚香沐浴只待李商隐上门求亲。 李商隐此时正准备进赶考,他的好友担心他沉迷于男欢女爱误了前程,便带着将他的行装提前赶路了,李商隐没办法只得追随而去。 柳枝后来也嫁作他人妇。 许多年后,李商隐还写了一组《柳枝五首》,来祭奠这段感情。 06 李绅的名声不显,但他的《悯农》却家喻户晓,就是那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位口是心非的诗人,人品低劣得令人发指。 李绅6岁丧父自幼家贫,27岁进士及第,官至翰林院学士。 史书记载: 他为官后奢靡无度,一餐的耗费达数百贯钱。 他喜欢吃鸡舌,每天仅一道鸡舌羹,便需要宰杀活鸡三百多只。 李绅发迹前,经常到大户李元将家蹭饭,每次见面他都殷勤地称李元将为“叔叔”,其实两人根本不是亲戚。 李绅做官后,李元将为了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侄”。 李绅都不满意,直到李元将自称“孙”,李绅才勉强同意。 与李绅同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等人,对他的恶行嗤之以鼻,尽管彼此同行,却从不与之结交。 07 韦应物,出身于关中大族,其曾祖是武则天时的宰相。 自幼被宠溺的他,酷爱舞枪弄棒,却不喜读书。 15岁那年,韦应物被选入宫中担任唐玄宗的侍卫,这使得他变得越发骄纵。 期间他作恶多端: 白天聚众赌博,公然藏匿凶犯,夜间四处游荡,看见美貌女子便强行占有,是货真价实的人渣。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带领百官和妃嫔仓皇逃离,早把韦应物忘却脑后。 后来叛军血洗长安,韦应物的家族在战乱中消亡,侥幸余生的他四处流浪,被父亲的好友杨开府收留。 经历过这场人生巨变的韦应物,从此洗心革面,在27岁那年凭能力入朝为官。 韦应物为官清廉,晚年离任时因为付不起车马费,客死他乡。 网络盛传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便是出自他的笔下。

275 评论

相关问答

  • 麦克斯韦的毕业论文

    人物概述 詹姆斯·麦克斯韦 James Clerk Maxwell, 1831年6月13日-1879年11月5日.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

    俊之独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韦神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研究成果的一种考核方式,以下是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的建议: 1. 精心准备PPT:在答辩时,需要向导师和评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需

    喵星的哚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韦神的毕业论文题目

    我觉得他是非常的厉害的人物,这位外表朴实无华的老师被称为陈景润的接班人,几十年难得一遇的数学天才

    纳兰美黛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韦中博士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致谢(通用11篇) 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

    贝壳里的海22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丁韦毕业论文分析

    因为丁伟的言论会危及到新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和苏联的关系特别好,而丁伟提出加强东北的防御,极有可能会导致两者的关系恶化,因此被当成危险言论。

    王子恭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