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6

曲多多多
首页 > 毕业论文 > 网络教学大学毕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先米团子

已采纳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为规范我院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提高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要求》。学生在写作论文时应严格参照本要求的各项规定。

一、论文装订

1.论文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A4纸打印,不得小于或大于此规格,字迹清晰。

2.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

论文装订顺序如下:

(1)论文封面:使用网络教育学院统一提供的封面,不得使用复印件,并将封面上的有关信息填写准确、完整、清晰;

(2)论文评定纸:使用由网络教育学院统一提供的评定纸;

(3)论文原创声明:论文原创声明的格式参见附件1,须打印后亲笔签名;

(4)内容论文摘要:内容摘要一般为300字。在内容摘要所在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均为小四号宋体字,具体格式参见附件2)

(5)论文目录:要求使用三级目录;

(6)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格式要求参照本要求的第二部分;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参照本要求的'第三部分。

3.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下左右均应大于2cm;

(2)行间距:20磅(操作:格式 段落 行距 固定值 设置值20磅);

(3)字间距:加宽1磅(操作:格式 字体 间距 加宽 磅值1磅);

(4)页码居页面底端靠右排列。

二、正文格式要求

1.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打印;

2.正文以及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注释采取小五号字;

3.标题序号: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为“(一)”、“(二)”、“(三)”;三级标题为“1”、“2”、“3”;四级标题为“(1)”、“(2)”、“(3)”。一级标题和三级标题后必须加顿号,二级标题和四级标题之后不许加顿号,即带括号的标题不许加顿号。

例:

一、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一)特殊的过错原则

1、医疗事故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

(1)我国现行立法概况

4.论文脚注:论文脚注一律采用word自动添加引注的格式,引注采用脚注方式,脚注位于每页底端,采取连续编号方式。(操作:插入引用 脚注尾注)

脚注格式(脚注格式部分内容引自梁慧星著:《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1-42页。略有改动。):

(1)论文类:

作者:“文章名称”,刊载出版物及版次,页码。

例:

苏号朋:“论信用权”,载《法律科学》1995年第2期,第12页。

尹田:“论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及相关问题”,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9卷),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06-207页。

梁慧星:“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13日,第5版。

(2)著作类:

作者:《书名》,出版社及版次,页号。

例:

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102页。

李双元、徐国建主编:《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构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3)网上作品类:

作者:“文章名”,具体网址,最后检索日期。

例:

李扬:“技术措施权及其反思”,载2006年3月24日最后检索。 (4)法律法规类:

《法律法规名称》第x条第x款。(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 美丽心灵·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2003年1月第2版。

(3)法律文书类:

法律文书号。

例: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温经初字第481号民事判决书。

三、参考文献格式

1.参考文献为小四号宋体字。一般应将参考文献区分为期刊类、著作类、法律文书类。

2.具体格式:

(1)期刊类:

作者:“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卷号或期数。

例:

苏号朋:“论信用权”,《法律科学》,1995年第2期。

(2)著作类:

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及版次。

例: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四、其它事项

1.认真进行文字校对,论文错别字将直接影响论文得分。

2.正文所有小标题、各段段首必须空两格(即空出两个中文字符的位置),格式错误将直接影响论文得分。

3.论文所有标点必须采用中文标点(除外文文献外,一律不许使用英文标点);所有数字必须采用半角,禁止全角数字。误用标点符号和数字将直接影响论文得分。

4.注意论文的学术规范,杜绝抄袭。

附件1: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2:

内容论文摘要:(小四号宋体字)

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字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1条。(即不可使用“第九十一条”)

(5)法律文书类:

法律文书号。

例: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温经初字第481号民事判决书。

167 评论

慕容诗月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小学学生评价公正性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梁红梅 副教授 学科专业:教育管理 专业 学 号:[1**********]5 学习中心:广东连山奥鹏学习中心[15]B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2 年 6月 注:此页均需学生及指导教师本人填写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学生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公正能否实现。通过文献与案例研究,对学生评价公正性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和界定,并以此为标准,对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不公正现象进行了整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不公正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最终笔者认为,为了推动学生评价走向公正,应更新观念,坚持新型的评价观,优化学生评价的功能,突出学生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实现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与差异化,多彩呈现、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体系。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评价;公正;策略 引 言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在进行着相应的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新课程改革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学生评价改革。素质教育评价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及传统学生评价体系越来越与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人才培养观不相适应,弊端层出亟待改革的现实需要,更是将学生评价改革推向了高潮。而随着对学生评价改革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有学者意识到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评价改革,它的公正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育公正能否实现。因此,对学生评价公正性的诉求已成为当前深入推进学生评价改革和实现教育公正两大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学生评价公正性的内涵阐释 首先,从学生评价的实质上来看,学生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其实质目的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当前我们所追求的促进个体的完善发展的教育目的是相一致的,是我国教育发展“基本价值取向”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其次,从教育公正的角度来看,它是教育公正的一种微观侧面表现。而教育公正的根本归旨是个体发展上的公正,但对于个体来说,由于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给予每个人同等的教育,那反而是不公正的。因此,一旦教育面向个体时,应该坚持差异性的教育公正,使教育能够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给每个人以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因此,学生评价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生评价公正性内涵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学生评价的公正性才能得以实现。 二、我国中小学生评价中的“不公正”现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也源源不断暴露出来,学生评价的不公正性亦是日趋明显。 (一)学生评价目的的不公正 学生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学生评价大多是奖惩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拔,热衷于排名次、比成绩高低。在这种目的的支配下, 学生评价更加注重评价的工具性价值,把评价作为甄别、选拔学生的工具,致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只关心考试分数和名次,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真正发展水平。正如有人曾形象地将传统评价比喻成一个大筛子,学生被放在筛子上筛,筛选的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筛子上面的成功者,而另一种便是筛子下面的失败者。经过这样的筛选,学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而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少数的一部分人成为了“幸运儿”。而对那些“失败者”,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由于这种片面化的评价,使他们失去了正确认识自身潜能的机会,而长期的失败体验也逐渐使这些学生感到心灰意冷,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显然,这样的评价目的显然是与学生评价的实质公正相悖的,是不公正的。 (二)学生评价标准的不公正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传统学生评价过分注重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化,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学生不但是学校、教师及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还常常是各种荣誉的“代言人”,“三好生”、“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均是那些考试成绩高的学生的囊中之物。这样单一化、片面化的评价标准只注重对智育方面的考察,忽视了对学生德、体、美、劳等方面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考察,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过分强调学生的共性与一般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这种评价标准对受教育者而言是有失公正的。 (三)学生评价主体不公正 学生评价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独揽大权,学生很少参与其中,同伴、家长、社区更是无权插手。这种评价使教师在学生评价中处于垄断和至尊的地位,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主体与客体、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阻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使评价变为了一个机械、死板、对立的过程。此外,在这样的学生评价中,由于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的真正需求得不到关注和满足,从而忽视了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培养,造成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评价结果反馈与运用的不公正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用定量的形式来呈现学生评价的结果。“分数制”就是以定量形式呈现评价结果的一个典型代表。虽然通过分数,我们可以客观地了解到学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了及时的反馈。但是,学生获得的分数仅仅只是对他们掌握知识程度和部分能力的一种评价,它不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价值变化。此外,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必然会导致学生和教师过分强调分数,从而导致“考什么,学什么”现象的出现。 其次,分数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标示,它只是对学生发展水平的一种事实 判断而非价值判断。例如,一个学生在一门学科的考试中取得了70分的成绩,当评价结果通过分数呈现出来以后,学生手里拿到的只是一张写着70分的考试试卷,其家长接到的是一张标有70分的成绩报告单,而学校管理者看到的也只是一张该生在此次考试中考取了70分的学生成绩汇报表。所有与该生相关的人仅仅只是看到了他的考试分数,却并不知道与该生考试结果直接相关的意义,并不能理解这个“70分”代表了什么,说明什么。 三、我国中小学生评价“不公正”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 由于受功利价值主义取向的影响,课程设置者在选择学科进入课程设置的范围时,首先要考虑国家利益,其次要考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而学生在选择重点学习的科目时,也更为倾向于选着与其升学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学科,而那些无法帮助学生实现其升学和就业目的的学科自然被排除在外。而这种对不同学科价值认识上的功利性,使与课程紧密联系的学生评价也深受影响。学生评价不再以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价值作为标准,而是更倾向于将学生学习结果带来的物质和经济利益的多寡作为评价标准。这种学生评价显然太过于执着对物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 (二)管理主义思想的影响 管理主义在学校教育中是指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方便管理为首要考量的态度和方法。在教育评价过程中,管理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管理者作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尽可能地将其自己的意志和价值取向融入到教育评价之中,通过制定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以保证期预期目标的实现,强调统一性和服从性。显然,在这种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学生评价的出发点不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是通过控制、选拔学生来实现管理者预定的目标。 (三)评价专业知识的缺失 首先,评价主体缺乏对评价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在传统学生评价中,学生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而教师在实施学生评价时,主要是将现有的评价知识和技能以及以往的经验作为依据进行操作,缺乏对教育评价学、教育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知识的补充学习。学生评价实践工作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评价学生的方法陈旧单一,从而导致学生评价在实践过程中不能真正的发挥其实质性的功效,出现了“侧而不准”的现象。 其次,评价对象对评价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在传统学生评价中,尽管学生是学生评价的评价对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评价,因此,对学生评价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无法对学生评价形成正确的认识,无法用科学的评价专业知识武装自己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学生评价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四、中小学生评价走向公正的策略探讨 (一)更新观念,坚持新型的评价观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改革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要求。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思想便是以创造合适学生发展的教育为评价的根本目的的。它不仅要求注重对评价者过去与现实的表现的评价,更要关注评价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仅关注评价对象的学习结果,更关注评价对象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求对评价对象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评价,更要关注其在学习能力、科学创新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优化学生评价的功能,突出学生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学生评价不仅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更要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发掘与培养,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评价也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减少对学生的批评、指责,多运用鼓励和表扬,积极对学生加以引导,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成长。此外,学生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于被以往评价认定为“差生”的学生,更要抱着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积极运用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帮助这些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获得提高和进步。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实现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与差异化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纳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九种基本智能: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而不同的人在这几种智能上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智能领域,每个人都有可自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在制定学生评价标准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还要更为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体魄、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情感体验、较强的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体系 改变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局面,而是要将学生纳入到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中去,允许和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学生家长、社会等参与到学生评价中来,实施多元主体的学生评价,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交流的活动。学生评价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评价学生,避免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评价结果易于被学生接受。此外,将学生自身纳入到评价主体中,开展学生自评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期望、发展状况、学习行为和结果、个性特征进行反思,促进学生独立自主、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而家长和社会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学生评价活动中去不仅有利于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与配合,将社会和家长的评价意见有机地整合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去,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监督的功效,有利于纠正过去学校评价与社会脱节、只注重内部管理评价的做法。 (五)多彩呈现与合理运用评价结果 首先,多维度地呈现评价结果。评价主体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评价结果。学生评价结果应该要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不仅要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应将定量形式和定性形式结合起来,相互弥补,取长补短,多维度地呈现评价结果。 其次,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要了解、学习学生评价的专业知识。评价主体,尤其是教师应当及时更新学习有关学生评价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例如,阅读教育评价学、教育统计学等相关书籍,学习掌握并能较为熟练地使用一些统计软件,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原始分数进行“再加工”,保证“分数”反映的内容更加客观、合理,更能准确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发展情况。此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更为系统地学习学生评价的相关专业知识。 结 语 随着学生评价改革的不断推进,笔者认为对学生评价的研究也将会更为全面和深入,不在局限于对学生评价操作和技术层面的研究,而是将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对学生评价理论和本质层面的探讨。而对学生评价公正性问题的研究不仅顺应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学生评价改革的要求,丰富了学生评价的理论研究,对学生评价的实践工作起到了科学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教育公正问题微观层面的研究,对我国早日实现“教育公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明.公正、公等、人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4. [2]石中英.教育公正与正义理论[J].现代教育论丛,2001,(2). [3]吴忠民.关于公正、公平、平等的差异之辨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4). [4]高文金,白杨.浅析教育公正的内涵[J].辽宁师专学报,2008,(2). [5]程立显.社会公正论:当代青年的新道德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2. [6]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60. [7][8][9]冯建军.教育学视野中的教育公正[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 [10]苏启敏.价值反思与学生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0. [11]王斌华.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7 评论

相关问答

  • 政法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需要。根据华盛论文网显示博士生是强制盲审,只要申请博士学位就要参加盲审,所以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毕业论文需要进行网上盲审。毕业论文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尼古丁0014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小学教育网络毕业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

    Tequila11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ppt

    借花献佛,最近也在准备,希望对你有帮助。毕业论文答辩中PPT制作也是一个很主要的进程,答辩即将到来,你筹备好了么?以下为收拾的一些毕业论文PPT制造的要点、构造

    爱家薇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网络大学生毕业论文

    你的网络工程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

    冬日恋鬼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学毕业论文网络

    你的网络工程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

    小陆是吃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