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q13301666852
这份论文的内容无疑是极具专业性的,但真正让走红的却是它的致谢部分。让网友感动的是作者虽身处极度贫困却从未放弃求学之心,一路坚持并取得博士文凭,最终改变命运。
作者黄国平在论文的致谢部分介绍了自己艰难的求学之路。他出生在四川一个非常贫困的山村,由于受不了穷,12岁时他的母亲离家出走。同样是因为穷,他的父亲在他很小时便在外务工。即便是他生了大病也只是匆匆赶回来,将勉强够治病的钱放下就返回工地。生活的重担压在他和父亲两人的肩上,高中之前黄国平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抓黄鳝、出租水牛和养小猪崽,在勤奋学习的同时他还要为自己的学费“动脑筋”。
即便如此,他辛辛苦苦为自己筹措的学费还被父亲偷卖,买了酒和肉。就算这样他也没有怨恨父亲,因为现在他只能和父亲、奶奶相依为命。在他17岁那一年,黄国平遇到人生中的重大打击,他的父亲和奶奶离世,从此世间就只有他一人孤独作伴。还好黄国平的伯父将他接到家中照顾,从高三暑假开始,黄国平便利用电脑编程挣生活费。在求学过程中艰难万分的他,要遭受老师频频催学费的尴尬,还要面临和同学明显不对等的生活水平带来的“异样”。即便这样困难,他依然在求学。
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客服,人前的尊严无比脆弱。黄国平没有放弃,他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一直没有消失。现在的黄国平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已经成功从小山村走了出来。希望这篇论文的致谢能让更多的学生实现精神升华,能够树立学习的信念。
yoyo爱生活2012
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让我们感动是事实,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感动,我们要从这份致谢中汲取精神食粮,获得学习上进步的精神支撑,明确自己的求学目标。同时,不应该打扰这篇论文的作者黄国平博士。
日前,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毕业论文致谢部分受到舆论关注。和千篇一律的致谢比起来,这篇致谢之所以能得到网友的“青睐”,是因为它向大众展示了一个农村学子艰难的求学之路。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自己做兼职筹措学费,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从中科院研究所毕业。我们要学习的,是他这样永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是在逆境下敢于向命运发起挑战的、一往无前的执着。
很多中学教师将这份致谢作为主题班会的内容分享给各位同学,反响普遍比较好。他们不会想到在农村还有这样贫困的学生:高中之前的学费靠学生自己抓黄鳝、出租水牛、养小猪仔来支付;他的母亲因为家庭贫困在他12岁时便离家出走;高考前夕,疼爱他的父亲和奶奶相继离世。这样的连番打击都没击垮黄国平的意志,他依然坚信自己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相信能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做一些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事。
这样的精神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而不是八卦黄国平博士的过往。我们的目标是找到自己读书的目的所在,像黄博士一样奋勇向前。在得知自己的致谢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后,黄博士表示自己现在工作很忙且科研任务很重,不方便接受过多采访。确实不应当过多打听别人现在的生活,而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和他一样励志,这才是这份致谢最大的作用。
猫与老虎
全文都很值得让人深思,作者坚强的品格也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的确,无论怎样的境况,有的人还能承受,但人们的奚落和嘲笑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篇论文主要是讲述了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大家都非常喜欢,也激发了大家对学习的兴趣。
非常的感人,最主要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论文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一个感受,而且能够很好的让其他人也从中感染到一些情感,也可以看出来对方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近日,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致谢》看哭众人,在论文中,黄国平博士一笔概括自己年少的经历:亲人离世、采山勉强维生、无钱读书、人前尊严全无…… 幸得学校、胡叔叔
因为这篇论文讲了他曲折的生活,还有父母的不容易,所以让网友们都想到了自己的父母,都哭了。
论文的致谢部分让网友感动,作者虽然身处极度贫困却从来没有放弃求学的心,一路坚持最后取得了博士文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们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要放弃,难道比作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