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1

titilovesanny
首页 > 毕业论文 > 汉唐考古毕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黄陂跑跑

已采纳

一 学术专著 1、《东晋文化》(合著者: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年9月。2、《中国墓葬史》(编著),广陵书社,2009年7月。3、《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二 合著、参著1、《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修订出版。2、《中国历史文献学》(张大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3、《中华文物鉴赏》(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4、《隋唐考古》(秦浩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六朝经济史》(许辉、蒋福亚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6、《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大辞典》(唐嘉弘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7、《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范金民主编,分卷主编胡阿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本人执笔:1,《六朝农业经济概说》,第170-227页;2,《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第271-305页;3,《东晋的“度田税米”制与土断的关系》,第306-343页;4,《论江南在唐帝国时期的地位演变》,第344-356页;5,《20世纪日本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研究》,第440-497页。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第6章《考古学》,第222-27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三 译著1、《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2、《中国文明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又收入张明杰主编“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丛书,中华书局,2008年。3、《日本国立三馆所藏国宝数位处理作品解题》,平凡社(东京),2001年。4、《中国·南京云锦》(日文版),南京出版社,2003年。5、《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合译者:伍跃、杨文信),总804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6、《内藤湖南的世界──亚洲再生的思想》(合译者:马彪、胡宝华、李济沧),总380页,三秦出版社,2005年。7、《居延汉简研究》,上、下册,总604页,500千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四 学术论文 1、《论唐代江南在唐帝国地位的演变》,载《古代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三秦出版社,1989年。2、《唐代江南灾荒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3、《试论六朝江南之麦作业》,《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4、《滂民考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5、《后赵浮海抄略散论》,《南京史志》1991年第3期。6、《江苏境内的汉代王陵》,《江苏侨声》1992年第3期。7、《唐代水旱赈恤、蠲免的实质与实效》,《中国农史》1993年第1期。8、《菰菜、莼羹、鲈鱼脍与吴人的相思》,载《六朝史论集》,黄山书社,1993年。9、《曹魏租调制度につての一考察——特にその租额问题を中心として——》,《史林》(日本京都)第81卷第6号,1998年11月。10、《〈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跋》,《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11、《〈观世音应验记〉の六朝隋唐における著录と流布》,《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1卷第6号,1999年6月。12、《幕末明治时期的中国见闻录与宇野哲人的〈中国文明记〉》,《中国文明记》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13、《战国秦汉大小亩制新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八期,1999年。14、《〈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研究及其在六朝隋唐时期的著录和流布》,《传统文化研究》第7辑,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15、《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16、《论东晋的度田税米制——特别是从其与土断的关系来看》,《中国史研究》(韩国大邱)第8号,2000年。17、《西晋の占田、课田、租调制の再检讨》,《东洋史研究》(日本京都)第59卷第1号,2000年。18、《东晋の哀帝——哀帝を通してみた东晋前、中期の政治と社会》,《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2卷第8号,2000年。19、《遣唐使的虚像与实像》,《日本新华侨报》第37-40期连载,2000年7月8日- 8月8日。20、《西晋诸侯分食制度考实》,《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21、《评点校本〈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文史》2001年第4期。22、《东晋的哀帝——东晋前中期的政治与社会》,载《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社,2002年。23、《九品相通:再论魏晋时期的户调》,《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1期。24、《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亟需认识的两个问题》,《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6日遗产周刊。25、《日本对文化遗产的界定》,《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13日遗产周刊。26、《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财政预算与相应政策》,《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0日遗产周刊。27、《日本京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7日遗产周刊。28、《千年历史、百年大计:日本奈良、京都文化遗产保护四例》,《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5日遗产周刊。29、《书评: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中国学术》第16期,307-313页,2004年3月。30、《南京司家山出土谢氏墓志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2-40页。31、《读西安出土姚无陂墓志》,《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第97-102页。32、《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志研究》,载牟发松主编《“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19-336页。33、《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的新思路》,《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26-38页。34、《论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性质》,《文物》2006年第4期,第58-68页。35、《四—五世纪における东アジア世界の形成と东晋南朝 ——中国侧の史料を中心として——》,载田中良之、川本芳昭编《东アジア古代国家论》,すいれん舍,2006年4月,第298―323页。36、《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上)》,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群言出版社,2006年,第257―264页。37、《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下)》,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5辑,群言出版社,2007年,第319―322页。38、《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墓主身份蠡测——以随葬品的考察为中心》,《文史》2008年第1辑,第31―49页。39、《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明州、台州官文书三种》,载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248页。40、《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6期,2008年11月,第32―43页。41、《论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的官工产品性质》,《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0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7―50页。42、《中国考古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1期,2009年1月,第50―55页。43、《四至五世纪东亚世界的形成与东晋南朝》,载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61―275页。44、《六朝建康城的研究、发掘与复原》,载《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编委会编《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76―292页。五 译文 1、《回教传入中国及其批判——隋开皇年间说》,《中国回族研究》第1辑,1991年。2、《简牍的古文书学研究》,《简帛研究》第3辑,1998年。又载《安作璋》,泰山出版社3、《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商周春秋历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5期。4、《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6期。5、《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7期。6、《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7、《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8、《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9、《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3期。10、《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9期。11、《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12、《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0期。13、《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6期。14、《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10期。15、《礼忠简、徐宗简研究的展开——以居延新简的发现为契机》,载本书编委会编《安作璋先生史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第357-372页,齐鲁书社, 2007年。16、《关于东汉边郡统治的一个考察——以放弃和重建为线索》,载《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 2006年度》第109-1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教学情况本科: 隋唐考古、中国历史文选硕士:汉唐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史料学、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方法、中国古代史通论 博士: 中国中世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基础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研究

204 评论

吃货跟谁吃

问题一:在中国古代“和”被看成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有了阴阳相和,有了不同的基本因素之和才有万物,才有一切。“和”成了生存之力,生命之依。重和,则体现了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与融合力,不仅天与人的对立可和,阴与阳可和,大至无限小至具象的不同对立均可相和。在“和”精神的影响下,中国古典舞体现为壮美与优美的对立统一,体现为雄浑与淡雅,豪放与含蓄的并重与相渗。作为中国的民族美学原则,无论出发点各异,但最终要归结到“和”的内核上来。问题二:在人的精神活动中经常把自然物与自然现象人格化,从中直观自身。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那是因为山水具有君子所应具有的美德。又《说苑·杂言篇》: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知;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在孔子看来,“知者”、“君子”见大水一定要观赏一番而得到美的享受,就在于“水”具有与“知者”、“君子”相“比德”的特征,即有“似德”、“似仁”、“似义”、“似知”、“似勇”、“似察”、“似礼”、“似善化”、“似正”、“似度”、“似意”等等美好的特征。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没有专门谈到自然美的问题,他在继承孔子“比德”的自然审美观时,对孔子的思想又有了一些新的发挥。《孟子·离娄章句下》载: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孔子在观察水时,意在比附人的精神品质,把水的自然态势看作是人的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而孟子的解释则是从自然规律中联想到社会现象,从而悟出哲理。孟子分析了客观存在的河水和雨水。由于河水有本有源,可以滔滔不绝地奔流,注满沿途的沟坎洼地后,不分昼夜直归大海,而雨水则不同,雨季之时,雨水也能使沟塘充盈,可是因为无源无本,雨季之后用不了多久即会干涸。这就是有“本”之水“源远流长”的道理。孟子认为孔子屡次赞颂水的原因就在于一个“本”字,从自然现象中悟出社会哲理,后来逐渐成为一种传统,如“水滴石穿”等等,实与孟子的倡导分不开。古典舞《小溪·江河·大海》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方法,贯之于水的形象,每位演员都似一滴流动的水,从始至终运用“圆场”的主题步态,通过迂回折转的队形变化、流畅的舞台调度、纱裙的巧妙利用、艺术表现的准确到位,生动逼真地描绘了一幅潺潺小溪、欢腾江河、滔滔大海的动感的自然壮丽画卷,深情地奏响了一首生命的乐章。作品揭示了自然界一条既简单又深刻、既有启发性又富哲理性、亘古不变的规律,那就是“滴水成河”、“百川归海”、“奔流不息”、“生命不止”……问题三:“象外之象”着重以有限之形传达无限之意,跨越了写实再现而进入到“意象”的表达。从古典舞的形态特征来看,是以“象外之象”来求得“象”的形态与“意”的蕴含相统一的。这不仅是古典舞如此,可以说整个中国舞蹈都是以这种写意表现的“意会”方式来表达一种意境的创造。这既是古典舞以形传意的必然,也是传统艺术与古典美学对内在意蕴的强调。考据《易传》中突出的“象”,尤其是提出的“立象以尽意”和“观物取象”这两个命题,从而构成了我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要义。其中,《系辞传》有一段名言:“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而,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表明,“言不尽意”但可立“象”尽意。就是说,借助于形象,可以充分地表达圣人的“意会”,从而在美学意义上对“象”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法则规定。由此可见,《易传》中的“立象以尽意”和“观物取象”的命题,其核心便是突出表现的写意性,而写意就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意会”本源。由此,以这“象外之象”的观念来观照中国古典舞的写意“意境”的塑造,便如袁禾对中国舞蹈意象创造手法的归纳之说那样:一是以意象造型立“象外之象”;二是借自然物象写主观情思;三是以物象之象征性质的不断改变营造新的意象;四是通过虚拟创造内心视像;五是利用道具的象征创造意象。如此看来,古典舞“写意性”的表现,便从舞蹈的种种束缚中得到释放。舞蹈那种与生俱来的,有着表现意义的“虚拟性”与“多义性”,恰恰通过写意发挥出来。 像古典舞《高山流水》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到舞蹈表现的对象之中,使对象成为一个拟人化了的,甚至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交融化了的复合体。尤其是舞蹈视角并不是以营造壮阔的舞蹈意象为目的,而是让观众真正把山川变成生活的“人”来欣赏。而是化宏观为微观,以微观展现宏观,化景物为情思,传达于观众,令观众展开充分的想象,于无高山流水之处,看到高山流水之势。以虚喻实,思之则实。凭借着观众能动的接受作用而达到它以咫尺之“图”,写百川之“景”的目的。舞蹈以男子凝重沉稳的动态造型象征山之雄伟敦厚,以女子流畅婀娜的形体韵律象征水之清丽奔涌,可谓“化实为虚”的极好表现,并用“象外之象”的写意手法充实和丰富作品的审美意境。

350 评论

相关问答

  • 古代文学唐前毕业论文选题

    不知道呀么不知道!

    湘剑狠皖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汉唐舞毕业论文初稿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舞蹈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汉族秧歌舞蹈与现代审美意识关于舞蹈造型艺术的动态审美思考川剧艺术中舞蹈语态的挖掘和传承巴渝舞历史流源与当代

    潘潘大小J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古汉语词汇毕业论文

    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汉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文化

    sunxiaoyan8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武汉理工大学唐林毕业论文

    今日头条1.华为为何不上市?华为董事会首席秘书江西生回应据华为“心声社区”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28日,竹内亮导演拍摄的华为的100张面孔第三集播出。竹内亮探访了

    阿拉丁摸神灯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古代汉语考研方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体包括8个方向,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

    单眼皮姐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