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888
前几日,在同学群聊天时,一位大学舍友说,正在读《三体》。 刚好家中有几本刘慈欣的书,包括《三体》一套三本,《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都是以前儿子看的书,我只负责买,却没看过。 最近迷上了喜马拉雅听书,于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的间隙,陆续听了几本,以弥补久不读书的空虚感。有多久没有从头到尾的读过一本书了,总有几个月了吧。最近读完的一套书,还是去年买的《天龙八部》。看着书柜里摆放不下的书,多是前几年买的,很多没开封,只是摆着而已。年初时,还做了个计划,要把家里没看过的书看完,如今三个多月过去了,一本没动。原计划一周读完山海经,也没完成。 果然,长达一年的计划,根本没有可执行性。 而第一个周计划也已于昨日到期。其中写作完成的最好,9000字,占计划的九成。静心有六天完成,跑步最多是十分钟。财务管理的课,没听多少。山海经就开始两三天读了点儿,后期没动过。朗诵有五天完成。 这个计划在读书方面,虽然没有完成,但到今天下午为止,我读完了《球状闪电》,之所以是这本书,是因为有一天下班后,我想找《三体》有声书来听没找到,却找到了《球状闪电》音频。于是边做晚饭边听书。晚饭后又去儿子那儿找来这本书看。第一天晚上,看了没几页,就见周公去了。之后几天,早晚在家时,抽空便读,慢慢便被吸引了。干活时就继续听。最终其实是相当于读了一遍,又听了一遍。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在生日那天晚上,大雨倾泄,雷电交加,一个球状闪电进入了他的家里,将他的父母化为一堆白色的灰烬,他们穿得衣服和坐的椅子却是完好无损,冰箱里放的鸡鱼肉类全部冒着热气变成了熟食,冰箱没有一丝损伤,书架上的书化为灰烬,书架也是完好的。从此以后,他成了一个孤儿,并且有了终生追寻的目标,便是研究球状闪电。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失去了色彩,只有那个遥远的目标。父母逝去的真正原因,他并没有向警方说明,没有人知道他那晚的遭遇和恐惧。 上大学后,他选了大气物理学这个专业,夜以继日的攻读与目标相关的科目,别的科目则基本上不管。大二时,他回了一次家,准备把房子租出去,却在家里发现了一些诡异之处,时隔两年家中无人,灰尘却很少,离家时没来得及倒扣过来的水杯是倒扣着的,父亲的一副画中竟然有两年内刚刚建成的一座水塔,洗手间内有一根半黑半白的头发但转瞬便不见了。 学校有个叫张彬的教授,五十多岁,他向教授请教关于球状闪电的问题,没有得到期待的答案,教授劝他不要把精力放在这个东西上面,他当然不会听。放假时,张教授请他一起去云南做一个项目,他认识了硕士研究生赵雨。后来,他成了张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但他的毕业论文,张教授不让写球状闪电。之后,他又成了高波教授的博士生。高教授与张教授完全不同,支持他研究球状闪电,并说若球状闪电的论文通过不了,他就辞职。虽然论文通过了,但高教授还是从大学辞职,去了雷电研究所任所长,并邀请他一起去,说可以继续研究球状闪电。 有一次,他路过泰山,便去了玉皇顶发现赵雨在那边的气象站工作,在那住了几天,认识了一个神秘的女孩林云,一场雷雨中,发现两人都沉迷于闪电,惺惺相惜,他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林云。并在那儿意外得知张彬教授在几十年前曾在这儿呆过,并被球状闪电所伤。张教授原来一直在研究球状闪电,他的爱人郑敏与他一起追寻球状闪电,并因此而去世。张教授把自己毕业研究成果(几大纸箱的资料)送给他,他在扫描张教授爱人照片时发现,照片上的人比实际看到的要衰老许多。 雷电研究所与林云所在的部队合作研究新概念武器,屡屡受挫。在丁仪院士加入后,很快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功捕获了未激发状态的球状闪电,丁仪叫他空泡,空泡其实是一个个的宏电子,宏原子估计有几百公里那么大。几经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球状闪电武器研制成功,不同的球状闪电能进行不同的精准打击,比如动物,比如芯片,比如植物,但其缺点是易受电磁干扰,因此不能大规模用于战场。丁仪是个看似不靠谱,实则十分优秀的科学家,思想上天马行空,言论上我行我素,但宏电子以及之后的宏原子及原子核的研究都离不开他,没有他便没有所有这些成果。 主人公因小时候的创伤,对于研究武器很是抵触,在球状闪电武器执行完第一次任务,杀死了袭击核电站的恐怖人员和二十多名小学生之后,退出了基地,回到雷电研究所,从事龙卷风预报的研究。 之后的故事便是他后来听丁仪说起的。那时是战时,一场类似于球状闪电的打击,令方圆一千多公里的所有芯片失灵,停水断电,国内三分之一的国土一夜间回到农业社会状态。 丁仪说那不是球状闪电造成的,而是宏聚变的后果,原来他们捕获了宏原子核(弓),却在准备进行宏聚变实验时,遭到了军队高级领导的反对,林云铤而走险,强制进行了实验,导致了这一结果,林云化为量子态(因球状闪电死去的人和动物,介于活与死之间,处于量子状)。这次大规模的芯片毁灭事件,令敌国胆战心惊,宣布投降停战,因为若是多进行几次宏聚变,全世界都将退行到农业社会,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这个可能的结果也太可怕了。 书的结尾,丁仪那儿有一张照片,是林云和那些孩子的合影,就在基地的大楼前,那是量子态的林云和孩子们,因为她生前不认识这些孩子。主人公在家里的花瓶中发现一朵蓝色的玫瑰,并且有林云的香水味,但一有观察者出现,花便不见了。后来,他的孩子也看到过这朵蓝色的玫瑰。从此,那个空空的花瓶里,总会有干净的清水,半夜时,还会有花香溢出。他想,等到他临终之时,观察力会降到最弱,便能再次看到那朵玫瑰了吧。
xianla198501
论毕飞宇推拿中的盲人形象论胡雪岩的处世之道对秘书工作的启示论刘安淮南子中的神话故事论刘向列女传中的孝女故事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人性守望论小微企业秘书的办公室管理论阎真沧浪之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南通陆家锣鼓的调查研究浅析左锡璇思夫苦情诗词清代小说序跋作者中的达官显宦群体研究社会语言学视野的流行语扩散与传播研究--以近10年流行语为例网络盗墓类小说的叙事风格研究徐州景观楹联调查研究宜兴溶洞传说的调查研究张新科小说艺术论“冷漠”和“残暴”的黑暗投影--论余华现实一种中的死亡叙事毕飞宇小说中的城乡“流亡”叙事常州锡剧的调查与研究从服务到参谋--行政秘书与领导和谐关系研究淮安地区民间传说调查与研究龙在天皮影戏剧团现状调查与研究论白先勇孽子的“同志”叙事论葛亮北鸢的叙事艺术论互联网+时代的秘书信息管理论李碧华胭脂扣与生死桥中的宿命书写论刘慈欣三体的人文内涵论陆文夫小说中的苏州小巷文化论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绝望主题麦兜电影中的香港镜像秘书人员的儒家文化修养研究明代佚本传奇四豪记考释泗阳妈祖文化调查与研究苏州端午节习俗及其传说的调查和研究性别视角下的少年形象--以苏童少年血为例这些题目还行,都是写过的。
青岛崂山逗号
题目内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确定自己的题目方向,如:文艺学,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者结合美学。
论文研究的点,也就是你的题目,一定要有研究价值。第一点和第三点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第二点是基本要求。
举个些例子: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等。
毕业写作
选题要求:毕业写作选题的确定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应结合专业学习的实际,有利于对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要求: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毕业写作进行全程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以保证毕业写作质量。
liuwenwenlesley
科幻 即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 科幻的定义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尺度差异极大。 比较接近的是:“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 其中最广义的一种认为:“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 《辞海》上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四卷定义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小说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的发现为基础。” 正统科幻迷主张科学与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则只能归为奇幻、魔幻或超现实作品;反之幻想若是付之阙如,那就只是一个科学写实故事。 在中国大陆科幻迷中有这样的民间分类:科幻有硬科幻、软科幻之分,硬科幻对技术描述的要求很高,一般写硬科幻的作者都必须有扎实的科学知识,而软科幻就比较宽松,以情节取胜,另外还有一种稀饭科幻的说法,这是软科幻中的一个特别分支,指软到极点的科幻作品,这两类科幻是科幻迷中永恒的争论,硬科幻迷往往不能容忍毫无科学色彩纯幻想被称为科幻,他们认为,辨别一篇作品是不是科幻,只要把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去掉,如果文章的意思不变,依然通顺,那么这篇作品就算不上科幻。而软科幻迷则显得宽容许多,他们的观点是只要有科幻因素的都能称为科幻作品。 但是这两种科幻的界线并不明显,比如大家熟悉的《STAR WARS》,有很多人被其各种机械设定所吸引,将其视为硬科幻,也有许多人只是将起作为一部畅销小说来读,只看剧情,于是他们认为星战是软科幻。 国内的硬科幻代表人当属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而软派作家比较多,并没有谁特别突出。而刘慈欣先生一直以来都主张硬科幻和软科幻合为一个整体,他认为多余的分类和争论会拖慢科幻的发展。 俄裔名小说家纳布可夫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真实",或许正是科幻艺术的最佳写照。 科幻中的科学并没有任何局限,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电子都可以提供很好的题材。除了自然科学之外,社会科学同样能作为科幻的素材。 实际上,科学可能性的大小必须保持适度的大小才能保证科幻的吸引力,对技术的幻想要求过于严苛往往限制了想象力的展开,而幻想的科学含量过低,则失去了科幻的本来意义。 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 科幻为人们提供了幻想的平台,文学文化交流的平台。它为人们接受某些超自然现象做了思想准备--在读过科幻的人们中更容易接受或理解新的现象或未知的事物。科幻之所以是科学与人的桥梁之一是因为它具有前瞻性。并且这前瞻性具有警世的作用--它关注现在又高于现在,从现在预言未来,从现在中思考远古,思考未来,思考人类、生物乃至地球、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的未来!它的题材既有厚重又有活泼,形式多样,无疑激发了人们的从童年时期就有的好奇心。它的深厚的思想性与思考性是人智慧的精华,思想的结晶。
飞天之梦想
前段时间看了几个刘慈欣的小短篇。以前看过一些,还以为都看过了。结果发现,还有好多没看过的。大刘有比较固定的模式,就是变着法儿的毁灭地球,而且人类永远都顽强地生存着。不知道该说他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 有几篇是讲恐龙的,有点连续剧的意思。下面有剧透,想自己看那几个短篇的,就不要往下看了。 我看过的,总共有4篇是恐龙相关的,有时间顺序的是《吞食者》和《诗云》。《命运》和《白垩纪往事》没有时间关系,只是讲恐龙。 相对来说没有深意,只是个故事。当中的主角是一对情侣,他们在太空中溜达的时候,不小心进入了一个虫洞之类的东西,穿越到过去了,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反而发现一个小行星马上要撞地球,于是他俩抛弃了自己飞船的一个发动机,让发动机撞向那个小行星,改变了小行星的轨道,避免了一场大灾难。当他俩快要到达地球,庆幸自己以如此小的代价拯救了人类的时候,突然发现,地球的样子有些诡异。大陆的形状不对,通过飞船上的计算机提供的信息,他们才发现,自己来到了白垩纪的地球,刚才那个小行星,就是毁灭所有恐龙的那颗。他们在白垩纪做了件影响很大的事情……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有飞船发现自己经由虫洞此类的东西去往不属于自己的时代,一定要避免改变当时的事情,并且马上按照原路线返回。如果无法按照原路线返回,就飞离地球并且自毁飞船。以免对那个时代造成影响,再引发蝴蝶效应。 不过这样的东西,怎么监督实施啊?于是主角小情侣按照原路返回了,过了不久他们又看到了地球。由于丢掉了一个发动机,他们迫降在海面。刚好被路过的一艘船救起。船员们告诉他们,他们在海面漂流很危险,随时会被海里的生物吃掉。当他们问是什么样的生物时,有一大群恐龙浮出水面。船员告诉他们不要惊慌,这里是动物园,现在这群是温顺性格的。 主角小情侣还以为自己拯救了恐龙,现在恐龙已经被人类饲养在动物园供观赏了。结果,船员告诉他们,恐龙没有灭绝,他们发展出了高度文明,是地球的主人。而人类,只是被他们饲养的家禽。这个动物园里,人类才是被观赏的动物。在大陆上,还有很多“菜人”,就是专门养供恐龙食用的人。 恐龙们还研究出来,当时他们差点被小行星毁灭,但是他们的神拯救了他们,使小行星改变了轨道,恐龙免于灭绝… 《白垩纪往事》就有点意思了,依旧以恐龙灭绝的事情为载体。故事中恐龙和蚂蚁是相互依赖生存的文明。 在他们的原始时代,恐龙与蚂蚁的第一次合作,是一个霸王龙吃肉塞牙了,痛苦不堪。蚂蚁们依靠自己小巧的身躯,在恐龙的牙缝间灵活的移动,取走了牙缝间的“肉丝”。恐龙不难受了,蚂蚁也有了大量的食物。二者之间的合作,开始了。这部分看上去,特别像郑渊洁写的 =。= 随着后来的长期发展,二者已经互相依赖到不能没有彼此的地步了。恐龙创造了跟我们今天生活很类似的社会,比如电脑,网络和各种交通工具。所有这些东西的维修,都靠蚂蚁来做。甚至医疗,也是让蚂蚁直接进入恐龙体内,有点像我们期待的纳米医疗机器人这种东西。恐龙世界还分裂出两个团体,一个是共和国,一个帝国。我估计大刘也是银英传的粉丝吧…… 既然有了两个团体,彼此间肯定有矛盾了,双方互相掐架。而且因为恐龙个体很大,对资源的消耗也很大。所以蚂蚁不乐意了,建议恐龙不要搞战争这种无聊的东西了,要把资源放在“让大家生活更美好”这种有意义的事情上。恐龙当然不乐意,觉得你一点点的小虫子,懂个毛线! 于是,蚂蚁开始罢工。因为恐龙社会的所有东西都靠蚂蚁来支持,所以罢工造成的影响很大。恐龙开始对蚂蚁实施军事打击,在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后,蚂蚁怒了。准备对恐龙文明宣战,他们靠自己的小体型,制造了很多微小的炸药。再同恐龙假意合作,趁机在所有重要的地方安放炸药,包括恐龙世界重要人物的大脑!然后统一爆破。恐龙世界直接瘫痪,重要人物死掉,所有关键设施被毁。蚂蚁觉得自己成了世界的主人。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恐龙世界中共和国和帝国的敌对关系,他们彼此在对方的港口当中放置了反物质炸弹,每天早晨他们会给自己的反物质炸弹发送信号,如果炸弹没有接收到信号,就会爆炸。以此来约束彼此。 现在掌管信号的人死了,发射信号的设备也被毁了。虽然蚂蚁发现了这个问题,尝试去修复设备,但是设备守军不知情。他们阻止蚂蚁接近设备。 最后,炸弹爆炸。恐龙灭绝,蚂蚁因为自己的体型,只有极小部分存活下来,技术文明已经无法传承。只得静静等待人类的到来…… 一样是毁灭地球的主旋律。 人类探测到了一个不明飞行物体,里面给人类带来了一个信息,说“吞食者来了”,让能读懂的人快跑。 很快,另外一个飞船到了。出来一个身形巨大的生物,利用翻译器跟人类交流,自称是吞食者的使者,名叫“达雅”,告之人类,他的文明就在来地球的路上,届时地球所有资源将被掳夺,至于人类如何处置,是他现在来地球的任务。该生物二话不说直接吃了一个人(由此,人类称呼使者为“大牙”),之后告诉人类,“你们的肉质不错,可以作为食用家禽被饲养。” 尽管人类各种谈判,最后依然无法改变此类命运。于是认命,并且答应吞食者文明,尽量配合。由于月亮的存在,对吞食者掳夺地球资源造成了不方便。人类答应帮助吞食者移走月亮,以便其更方便地“吞食”地球资源,以此为代价,人类将有一部分幸存者。由于吞食者拒绝向地球输入更高的科技来移走月亮,人类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在“大牙”使者的监督下,部署移走月亮方案。 方案很野蛮,在月亮上部署很多核弹,利用核弹连续爆炸的冲击力,把月亮推离轨道。一切都很顺利。 吞食者的大飞船终于临近地球,同时人类也开启了移走月亮的流程。核弹在精准控制下连续爆炸,月亮的速度逐渐加快,达到了逃逸速度,再继续爆破,月亮就不是地球的卫星了,地球将完全暴露在吞食者文明的大飞船下。然而就在这时,月亮上的爆炸突然转向,驱动月亮向吞食者的飞船飞去。吞食者明白地球人企图用月亮撞击自己的飞船,开始加速偏离既定轨道。 由于最开始那个文明透露的信息,人类知道吞食者大飞船所能承受的加速度极限,一旦超过该极限,大飞船就会被撕裂,所以月亮的速度也是计算好的,逼迫大飞船必须超过极限,才能躲开月亮的撞击,当然同时撕裂自己。如果不想撕裂自己,就只能跟月亮撞击,死翘翘。人类的计谋眼看就要成功。结果在最后一刻,大飞船全力加速,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躲开了月亮的撞击,自己受到了重创,却也不至于毁灭。 地球被侵占了,人类作为食用类的家禽被圈养。只有当时敢于全力抵抗吞食者的人类,吞食者文明出于对勇猛战士的尊敬,允许他们在月球冬眠。然后吞食者大飞船开始搬走地球上的资源,同时修复自己的损伤。原计划的时间明显不够了,因为光修复损伤就花了50年,而吞食者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的计划不容变更,否则就无法到达下一个目的地,所以地球上有少量的资源剩余。 使者“大牙”来到月球,像那里从冬眠中醒来的战士道别,同时邀请他们到吞食者帝国,依然出于对勇猛战士的尊敬,区别那些作为食用家禽被饲养的“菜人”,他们去那里将做为普通公民生存。 “大牙”还给战士带来了战士后裔的视频,视频中战士的后裔唾弃对自己的先祖,认为他们的生活真是糟糕透顶,还是现在好,衣食无忧,每天只需要吃喝玩乐,保持心情舒畅。因为,坏心情会影响肉质的…当然,作为战士的后裔,他们不会被食用,而是一直这样生存到自然死亡。 “大牙”还送给了他们一点礼物,是地球被破坏前的一块土地,那上面的植物和虫子都进入冬眠,此时已经苏醒。 “大牙”还告诉战士们,吞食者帝国的身份,就是以前地球上的恐龙,他们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地球,因为消耗巨大,他们一直过着这种靠吞噬其他星球资源的生活。 那些战士本来已经同意去吞食者帝国了,在最后发现那块土地上有蚂蚁,有植物,有生命的迹象。于是,他们为了确保蚂蚁能够活下去,为了这块土地上能再次出现文明,决定留下来,作为蚂蚁的饲料…… 喏,是不是,全是毁灭,可是毁灭之后又有新生。 有同事说看过大刘的书,觉得都是从很高的角度讲故事,对个体没有感情,这样就没有起伏了,故事太平。我觉得恰恰相反,大刘都是直接从一个族群出发,对个体确实薄情了一些,但是对于整个族群的灭亡,归零之后再重新开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族群在毁灭前的挣扎、抵抗,毁灭之后的重生、珍惜。这个碰撞反倒有很大的起伏了。反正我看完后,总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心里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格局真tm大”。 最后还有一篇,我个人 不是很喜欢了。不过这篇跟吞食者有关联,还是简单说说吧。 这个有点不同了,有赞扬艺术和文明的意味在里面。时间顺序上是沿着《吞食者》的。 “大牙”回到新生的地球,那里有很多新生的人类,跟“大牙”在一起的那个人类,是个诗人,负责教育“菜人”,陶冶“菜人”的情操,让他们的肉质更鲜美。所以诗人可以免于被吃掉的命运。 同时,他们还碰到了一个更高级的文明,那个文明中的生物已经可以直接把能量转换为物质,自己都已经完全纯能化了。吞食者称这个文明为,神。 神本来对地球文明是不屑一顾的,可是那个诗人,说神根本无法理解地球文明,永远无法写出地球文明中诗一样美的语句。无论技术多么强悍,没有相应的情怀和情节,是无法达成那么高的艺术成就的。 神为了证明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现实学会了已经失传的汉语,有研究了很久的诗词歌赋,然后开始写诗。结果都不行,他自己都不觉得胜过了古人。一怒之下,决定利用纯技术手段解决,他计划用很强大的计算机来生成所有汉字,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那么理论上讲,所有的诗句,美得不美得,都被写出来了。但是,要存储那么大量的数据,需要的存储介质也是十分惊人的。为了制造这些存储介质,神直接把吞食者文明干掉了,把吞食者文明中所有的一切都用来制造存储介质,来存储那些所有的排列组合。 最后,事情算是完成了。所有的汉字排列组合生成了,也就是所有的诗句都在那里了。可谓后无来者,没有人能写出更美的诗句了。从这个角度讲,神赢了。以至于诗人开始对技术有些许崇拜了。 然后却有个问题,面对比海量还巨大的数据,神不知道如何检索出他想要的最美的诗句… 看到这,我都恍惚觉得,这个故事算是开个玩笑么…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结果,分子计算,好像回学校了…当时的毕业论文和这个有点关系 ╮(╯▽╰)╭
shiyeyouyou
《三体》毋庸置疑,是近年来最火的小说。我个人非常喜欢,第一次看的时候正在写硕士毕业论文,一看就放不下来,整整一周都沉浸在刘慈欣构建的宏大世界里,第二周马上找来刘慈欣其他的小说读,没敢读长篇,看的都是短篇,因为实在怕毕不了业。之后各种安利刘慈欣,连导师和师母都被我安利了。两年后,又是从头到尾刷了一遍,看完对作者的脑洞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豪不过分地说,三体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
星星星kooo
刚开始读三体的时候还在大学,读的是科幻世界上的连载,科幻小说读了不少,总体国内科幻总感觉差了一点火候相比较国外大师,但是三体真的是一读不能罢手。一开始感觉,哎,没科幻啊,到后来越来越多的脑洞大开,高晓松这样说过,一般人写小说,脑洞大多会留几个放在下一部小说,但是大刘把能想到的脑洞都用了,毫无保留啊。一个比一个脑洞大。从最开始的三体游戏,看的时候就特过瘾,三个太阳,浸泡,脱水,简直太绝了。接着后面的纳米刀,一整个船就被切了,看书的时候就眼前都是画面。紧接着,质子被派到地球,各种传送地球资料,居然还能展开。还有个特有意思的,三体人的想就是说,不知道大刘怎么想出来的。丛林法则,直柬人,地球坐标。再到后来的降维攻击,大刘的脑洞一直在大开我新世界的大门,可以这么说,大刘的三体不需要任何文字的修饰,只是这个故事,就足以震撼世人,原因无他,脑洞太新奇啦。
理想与立志: 1.人生最富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差
好。根据查询哈尔滨音乐学院官网显示,杨欣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钢琴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钢琴学会副会长。杨欣老师曾多次获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实力雄
乔欣初次走入公众的视野是因为《欢乐颂》中“关雎尔”这一角色,这是因为乔欣将关雎尔身上乖巧、内敛、温顺的“乖乖女”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
三体之后,黄金时代结束了。可以遇见的未来里,这种风格的作品不会再有了。科幻的土壤是科学,除非科技发展出代差,才能孕育出新生科幻。 ☀️这个58岁的灵魂,是怎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