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2

倾城闸北摄影
首页 > 毕业论文 > 王家卫花样年华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艰难之旅

已采纳

在花一样的年华里,阳光微醺,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香。

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是奇妙的,因为有距离,所以愈加美好,会遥望,但不敢走近;经常微笑,却很少说话。

喜欢一个人时内心是愉悦的,荡秋千般,轻松自在,每一天,都像在阳光下奔跑。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讲了一个关于花样年华的故事。

电影里,两个受伤的人不自觉地走在了一起,那么安静,那么优雅。在最美好的年华里,这本应是一场最动人的爱情,但是他不够勇敢,她顾虑重重。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他淡淡地问了一句,然后在她还没来得及回答之前,转身远走。原以为距离可以抹平一切,哪想到刻意的回避却引来了更强烈的相思。他在远方漂泊,把爱压在心底,缓缓发酵;她在他曾经住过的房间里,让烟雾缭绕,寻找他存在的气息。

一个人远走,两个人泪流满面。

她去找他,给他打电话,接通之后却是长久的沉默。“喂……”她听到了他的声音,他也猜出了电话那头是她,但是,说些什么呢?思念显得做作,问候显得虚假,而说爱又好像已经错过,于是,只能沉默。在沉默中,我想他们也在含着泪努力地问自己:“到底真正爱过吗?”电话挂上,这次是真正的天各一方。

经历过才知爱过,爱过才会真正地心伤。每个人都会经历美丽,但盛开在花样年华里的美丽往往会变成华丽的忧伤。风筝舞在空中,牵着我们的心,飘飘荡荡,但只有当断线之后,我们才真正知道,再没有机会可以迎风飞翔。

于是再没有人可以分担他的痛苦,他只能在吴哥窟的石壁上,对着洞口倾诉,然后一把泥土,封住了全部的秘密。

于是再没有人可以欣赏她的优雅,她只能生活于滚滚红尘,之后,流于平淡。

一次擦肩,他们便错过了一辈子。

所以王家卫说,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她一直羞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在最美的岁月中,有勇气迈步,然后学会珍惜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一张船票,我不需要你的回答。

跟我走。

202 评论

黑白配late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国产电影,也是个人认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好的青春片或爱情片。把这部片子定位为青春片或者爱情片并非臆断,姜文和王朔其实并不是在这个片子中讲述文革,而是在讲述文革期间的他们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片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没有谁会认为那个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时光,但是电影开头就需要我们仰视的伟大领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点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因为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没有父母管教,没有老师的约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烟、武斗和内参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让他们尽情闯祸的日子,这种无止境的自由在孩子们看来是最阳光灿烂的生活。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电影的结尾,电影胶片的颜色由彩色变成了黑白的,也许姜文认为文革的那段日子应该是马晓军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时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现在的他纵然开着卡迪拉克也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灿烂的色彩。既然是青春片,爱情当然是少不了的,撬锁那段场景其实是暗示了马晓军在爱情刚刚开始萌芽时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开的第一把锁当然就应该是锁着避孕套的抽屉,因为好奇的而引发的探索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遇见米兰,确切的说应该是遇到了米兰的照片。在那个经典的把玩望远镜的场景中,马晓军有了生命中对异性的第一个灿烂的发现,所以当时看到的米兰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应该记得那个时候是没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还是刚刚出现的奢侈品,所以随着对米兰神秘感的逐渐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马晓军眼中失去了初见时的光彩,变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疯狂迷恋米兰的时候,马晓军也从同伴那里听说了米兰的“事迹”,但是对米兰的好感使他根本没有去理会那些传闻,然而米兰与刘亿苦关系的暧昧,游泳池里面一干人等为米兰的争风吃醋,使得他对米兰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后将米兰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脚明白无误的表示了此刻马晓军对她的不屑与厌恶。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情节是:米兰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在马晓军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轻盈,神秘不可测,高不可攀,可是在电影快结束时米兰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个场景中,观众会留意到在马晓军视角中,米兰爬上游泳池的动作是如此的笨拙,在仿佛是马晓军审视她的眼光的摄影角度里,观众也会和他一样感觉她是如此肥胖,这跟第一次见到米兰时她戴着墨镜距人千里之外的记忆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马晓军能够近距离接近米兰无非是她让他给自己倒水洗头或者用自行车载着她去农场,而在对曾经爱恋过的异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尽后,马晓军终于摆脱压抑了很久的感情冲进了米兰家里,扯断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断的束缚在米兰脚踝上的钥匙链,之后那个在国内影院公映版中删去的米兰半裸的镜头表现了马小军渴望发泄的青春冲动,也见证了他与那段怀着朦胧的爱情感觉在屋顶上穿行的青少年马晓军的决裂。就像文革中的阳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如此灿烂以至于不真实一样,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场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调中也显得如此不真实,也许正因为不真实,所以马晓军不真实的幻想都在这个场景中成为了现实,在这场雨中场景里,马晓军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声大米兰的名字,当米兰问他“你怎么了?”的时候,他在片中毫不犹豫地唯一一次当她的面的说出了那句一直萦绕在他心里的话——“我喜欢你!”,而米兰也如他所愿,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整个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拥抱,然而却那么不真实,因为这场雨是一场在阳光最灿烂日子里显得如此不真实的雨………雨过天晴后米兰依旧在和刘亿苦打情骂俏的现实,证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厢情愿,生日宴会上那个和刘亿苦对战的场景也不过是马小军脑海中未遂的壮志!其实从来没有过那么温情的雨,从来没有过那么灿烂的阳光,也从来没有过那么壮怀激烈的青春!顾长卫的摄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马晓军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无助同时也象征了他的被孤立,,这段非常意识流的镜头很好的表现出了那种窒息感,但是镜头中表露出来的些许沉沦与疏离好像又在表达他的一种玩味感,也许是在呼应影片结局志得意满的马晓军开着名车细数儿时伙伴的落魄时的那种成就感吧!最后提一句,马晓军忧伤地在屋顶上漫步时,以及在夕阳的橙色阳光中骑车带着心爱的米兰穿行在林间小道上时,所放的背景音乐是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里的间奏曲,这首来自国外歌剧的古典音乐与中国文革时期的爱情配合的如此协调,以至于最早引用这首间奏曲的那部《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认为是不适合配用这首曲子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庆幸,能在第一时间在深圳新南国电影城看到老谋子的首部武侠巨作《英雄》。说庆幸不为过,24日起每天只放两场,而每场限量50张(只有50张而已!!!),50元的票价说起来算高了,看过了,激动之余,50块钱是太值了。影片一开始,自己的心就已经被浩大的场面所震撼,无名奉命去见秦王,黑马扬蹄,乌云扑面,缁衣战士,黑旗招展,一个长镜头,无名出场。秦宫殿前几千人肃立,场面非常壮观。配合这种气势自然少不了好的配乐,在作曲大师谭盾融入了更多民族的风情音乐中(片中鼓点的感觉尤为出色),鼓声隐隐响起,营造出一种非常肃杀的气氛。这还不够,片中主题曲被世界顶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帕尔曼何许人?!看过《辛德勒的名单》你就不会忘了他的音乐,就正如人们无法忘记那段历史一样)演绎得足以谋杀你的心,那种包含了中国古老的高音,听起来有一种远古大漠的苍凉感觉,影片中小提琴和古弦交相演奏,营造出何其悲壮的气氛!!!我一直比较欣赏张曼玉,欣赏其人,不如说欣赏其出色演绎的各种角色,说起武侠片里最出色的表演莫过于《新龙门客栈》那个泼辣、率真的老板娘,说入木三分不为过。看《英雄》之前有种莫名的期待,片子进行当中倍感欣喜---在飞雪和残剑初次相见时,张曼玉一袭绿衣,背后是飞瀑?毕拢�┟乐良?--惊艳!!!若看了她在《英雄》里塑造的角色,一定会让你目瞪口呆,那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真是绝了!目前而言,国内女演员想要超越她,难,难,难。让人最期待的不仅仅是惊艳,还有武侠片最重要的主题--动作。李连杰最为醒目。“棋馆大战”中,无名与长空本是同门师兄弟,由于个性与抱负不同走了不同的道路,影片的第一场重头动作戏就在两个人之间展开。无名长剑,长空银矛,在巨大的棋盘式庭院中打斗起来,黑色的空间与深色服饰,非常漂亮。程晓东的武术指导和以前的《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更大气、更惟美、更浪漫了。那种古朴的古画风格,在动作设计上有了很强的美感和韵律。李连杰甚至称“《英雄》已把功夫片拍到了巅峰”。这是一种光影的流动!!!!!!“真像在色彩中流动!”和“视觉的盛宴”---著名摄影师的杜可风和著名作曲家谭盾如是说。有意思的是,陈道明饰演的秦始皇是迄今为止最另类的一个秦始皇。他变得很有人情味儿,当得知残剑放弃刺杀他的机会后,他顿起惺惺相惜之意,说:“想不到最了解我的人是我通缉的头号要犯,而不是满朝文武。”---比他演的康熙好多了。有人质疑梁朝伟的演技,我一定跟他急,我相信,如果《英雄》少了这个“英雄”,一定会失色不少。他演的残剑是武艺高超又胸怀天下的大侠,在结尾时,当得知无名故意没杀秦王时,飞雪非常气愤,责怪残剑劝阻了无名,拔剑相向。为了证明自己对飞雪的情义,残剑抛去长剑被误伤。他当时的表情深情复杂,让人难忘之余,直扼腕感慨~~~~~~~~~老谋子把片子拍得宏大、唯美,他也忘不了要煽情---残剑与无名如同灵燕穿云似的追逐,既有相惜之情,又具诗情画意。当时水珠飞溅,落在已经死去的飞雪脸上,如同泪珠隐隐,配以画外伤感的音乐---你的眼睛已经湿了。。。老谋子拍农村题材成名并登上巅峰,这是他的转型处女作,他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全新的动作模式:富有节奏感、兼具酣畅淋漓的打斗动作与画面的艺术美感。老谋子就是老谋子,他是大师,他眼高手高,他的创作并没有局限在“快意恩仇”这个纯粹“侠义”的主题上,而是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不是硬套,是‘含’在里面的,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递进,潜移默化地传达出来,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被震撼。我们赞许《卧虎藏龙》在好莱坞的成功,但又好象缺少了一些什么,除了动作以外,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就没有多少东西了。而同为大师的陈凯歌也拍武侠,把个《吕布与貂禅》拍成了“怪胎”。老谋子的《英雄》一定会成功的理由很多,据说在国外试映时,国外多家片商看了更是为之动容,称《英雄》是“一部充满中国特色的武侠巨制”,本身存在更多历史元素。老谋子说要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电影。《英雄》所要负载的正是这样一种使命。这样一部前所未有的集艺术电影魅力和超凡商业价值于一身的电影大片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有人把《英雄》和《天脉传奇》相比,个人认为不能比,《天脉传奇》老套的故事情节,让人感觉特假的电脑特技,说什么好呢,《英雄》光是人物的服装、道具就把它比下去了,呵呵,实在是没法比。还有人把《英雄》和《夕阳天使》相提并论,个人认为不妥当,《英雄》是娱乐的但同时也是蕴涵文化的,而《夕阳天使》不过是直截了当地模仿好莱坞的成功模式,拍一个亚洲版的《霹雳娇娃》而已,仅此而已。诸多理由、诸多感慨,只因笔拙,难以详尽,想要让大家知道的是,《英雄》不能不看,《英雄》征服你和我的同时,它有理由完成它所负载的使命----征服好莱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完花样年华,我一直在想,他们各自的另一半都已经走到了一起,他们彼此又相爱,为什么最终没在一起,为什么他们要走到一起那么难。后来上网时查到对花样年华的一句话评述---无法抗拒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这首先与文化有关,他们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尽管自己的另一半已经出了轨,但他们坚持着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他们害怕别人的眼光,本来没什么的两个人,因为畏惧别人的闲言闲语困在房间里不敢出门,其实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这也过渡到另一个原因,他们无疑是软弱的,明摆着的事实了,苏丽珍还是下不了重手打老公,周暮云也没有当机立断叫回妻子,教训一番.他们走到一起,假想着出轨者走到一起时的情景,想探究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电影里有很多周暮云和苏丽珍排演的“情节”,非常巧妙而创意得把他们不敢直面现实的懦弱表现出来.他们害怕别人,更畏惧自己的情感,两人的在共面现实的时候终于擦出爱的火花,但在社会基本道德观念的限制下,他们畏惧这段情感,周暮云选择了远走新加坡.他们在预演着离别,结果苏丽珍难过得大哭了,这时他们才了解到对彼此的爱已经很深。他想带她走,即使如此,他问得那么含蓄,那种王家卫式的对白-----假如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一起走吗?感情无分对错,却往往伤人最深.这电影让我联想到燃情岁月,催斯汀爱上了自己非常疼爱的弟弟的爱人,但他从来不懂压抑自己的感情,自由奔放,挑战自己,挑战社会,似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虽然他对自己的弟弟抱有很强的负罪感。东方的婚外恋影像,含蓄压抑;秋日传奇则表现的奔放热情,会不由自主的拥抱激吻.谈王家卫的电影,不得不提那唯美的画面,即使琐碎的生活细节,他也能拍出那么美的意境,比如张曼玉提着饭盒去买个面,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镜头随着人物的走动缓缓移动,很慢很慢,拍一条很昏暗的小巷子,一个很妩媚的女人走过,就是这样的情节,但却从苏丽珍的动作和神情中表现出她的气质,个性特征,她就在那里等着,发着呆,擦了擦汗,漠然的神情看得出她有些忧郁。就这样的镜头,加上电影的背景音乐,很有节奏地扣动着我们的心弦,一下一下,带着我们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的挣扎。可以说背景音乐的配合使得电影不致枯燥,背景音乐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在电影里不时的出现,充满力度的吟咏,每一个音符都触动我的心.音乐与唯美的影像无疑产生了化学作用,轻轻带着我们走进这个故事。音乐给出故事的节奏,怀旧美丽的影像给出了视觉盛宴,我们就跟着这种节奏听这个故事,看着他们哀伤无奈. 我在想,即使不看电影只听这部电影的音乐,我也能欣赏一个半钟;即使只是看电影里几个美丽的画面,我也能对着他很满足的看很久.电影那么多的慢镜,有时镜头要在主角的脸上,手背影上停留那么久,这么慢的节奏,全长只有一个半钟的电影内容却很丰富,讲故事有条不紊,这不由得让我对王家卫拜服.好的电影即使在细节上都做得那么出彩,当苏丽珍听说周暮云病了,几下快速的剪切配合她急促的脚步,紧张的神情,其实她对他的在意已经不必多说什么去证明了.如此快速的剪切,在整部电影中缓缓讲述,镜头慢慢推移的慢节奏下,很容易就凸显出来.街灯,夜雨----暧昧的准备.电影不止一次给巷子里昏暗的灯光一个特写,甚至有几秒,镜头就停在了那里,有时灯与雨配合着一起出现,一男一女,因为夜雨困在了同一个屋檐下,街灯洒下昏暗的灯光,就这样谁也走不开了,站在那里,暧昧的气氛缓缓涌动,他们都想逃避对对方的情感,这样的空间里,他们只有去面对. 有篇文章说----婚外情是种病。我在想,专一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存在的,或许人的情感根本不可能专一,但对情感的责任却可以,有了自己的另一半的男人,看到另一个动人的异性,内心产生微妙的变化,但责任感会让他停止对她的目光与想念,不致让情感深陷,也许没有专一,只有深与浅的区别。这是对人性的探讨.“ 你知不知道,从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会跑到山上找棵树,挖个洞,把秘密全部讲进去,在用泥巴封住,这个秘密就会永远留在这棵树里,没人知道.”后来周暮云走到遥远的他乡,在寂静的古建筑里,对着石柱的一个洞,讲着他的秘密,音乐随之而起,我不由得沉醉在电影的浪漫情怀中,他能对谁说呢,说自己曾经的这段情感,现在又是怎样的感情?只有那个洞知道,也许导演想说,“我有段特殊的回忆,不想和谁分享,但我想倾述.”这个故事,以及以后的故事有了开始。我们都在走向花样的年华,有一朝,当花样的年华我们回首方得一见,那样的记忆是惆怅的还是像过脸的清风一样,轻轻,不留痕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简单到我可以猜出结果的故事。60年代的美国,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主人公,一位刚毕业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亲人和朋友的祝贺只是过眼云烟,这样的祝贺给他带来的不是满足感,而是更多的空虚和迷茫。聚会上罗宾森太太引诱了这个入世不深的主人公——班,这给班带来的不是性的满足感,而是更多的愧疚感,迷茫并未消除,而是伴随着两人接触的频繁而加深。上帝是仁慈的(这或许有点客观唯心主义),班最后明白了他所要的是什么,一味的只是追求性的满足感只会带来更多的空虚,他要的是真正的爱情,而不是畸形的性爱.这是发生在60年代美国的故事,那时如果能够在中国发生,我觉得可以称其为奇迹.想想看,四十多年前人家就有这么高的觉悟了,而看看90后的我们,一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样子,殊不知他们缺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但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精神上却是贫瘠的.我想正是这样才导致了90后的无知吧。继上篇博文后我再次发出感慨,90后需要的是多一份的责任感,而不是自我的好感和不负责任的成就感.这可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小生写的很不容易,请各位自觉点,不要随便转载。

99 评论

大果果就是我

租住隔壁的两对年轻夫妻;受妻子/丈夫背叛的两个受害人;两段从追查真相到暗生情愫的心路历程;一个是潇洒又成熟的香港男人,一个是美丽又克制的上海少妇。      《花样年华》于2000年上映,不同于王家卫导演以往大多数文艺小众的“票房毒药”,《花》不仅开启了港台电影在内地放映的先河,在内地打响了“眼镜王”的美学名号,也同时帮助梁朝伟斩获戛纳影帝,是王家卫最经典的电影之一。     画面上王家卫将镜头美学展现的可谓淋漓尽致,以至于整部电影达到了几乎可以随时“截图做桌面”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在这部电影中其实是尤其难以做到的,电影大量的画面是在室内取景,并且是典型的九龙老唐楼,房间狭小逼仄,不仅物景单调并且难以拍出景深,一旦把握不好会造成非常显著的压迫感,在这样的拍摄场景除了精美的构图更是对打光与镜头选择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一方面对同一地点采用了远、近镜头切换的手法避免背景的重复,并且大量使用小景深的镜头特写增加画面丰富性;      另一方面对近景采用了大量的留黑而把对远景打光,并且利用光影与人物的交错让画面充满显著的层次感;同时不同色彩的滤镜以及镜子等道具的使用不仅起到点缀气氛的作用同时也显著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从这些精巧的安排都不难看出导演的煞费苦心。    在剧情上,《花》不同于王家卫导演的大部分电影,主要是以镜头推动剧情而非旁白或对话,尤其是展现男女主关系演变的过程(这可以看做是整部电影的基本骨架),导演每隔8到10分钟就会展现一段没有对白的剪辑,主要是三四段中短的跟拍镜头的组合,辅以三段式小提琴BGM,以一种独特且魔性的方式控制着整部电影的发展节奏。       导演对于关键衔接点这样的处理方式也给人以一种看破却又恰好不说破的感觉,王家卫导演在关于这部电影的采访中曾说自己是将《花》作为悬疑片拍摄而非一般的爱情片,并且表示“秘密”是这部电影更深层次的主题与基调,从这样的手法中也就可窥一斑了。另外导演在对白的设计中( 《花》的编剧也是王家卫)很多关键的部分也都规避了直接的陈述,更多的信息包含在了两位主角心照不宣的眼神与面部表情中,例如在双方发现各自的另一半出轨时并不是直接通过口头的陈述达成共识,而是隐晦地指出对方有和自己丈夫/妻子一样的在香港买不到的领带/手提包(稍微不往深处想或者忽视两位主角的眼神交流的观众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对话很可能是一脸懵逼的)。此外导演在拍摄中采用了大量的遮挡镜头,不难发现这是刻意呈现了一种“窥视”的视角,在神秘感的营造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张曼玉所饰演的苏丽珍是整部电影最亮眼的部分,在角色的塑造上,可以从无数细节看出苏丽珍对于精致与完美主义的追求,例如房东太太说苏就连每次下楼买碗云吞面都要带着一副精致的妆容,而这一性格也决定了苏丽珍无法容忍自身存在任何“污点”,因此哪怕心里对周慕云早已暗生情愫也会竭力克制与规避。     此外,苏丽珍的旗袍是《花》一直最广为称道的一大亮点,有人统计整部电影下来张曼玉一共换了超过20套旗袍,足以看出这部电影中王家卫导演在旗袍上的用心良苦。一方面,张曼玉纤细的身材对旗袍实在是过于适合;另一方面,旗袍衣领高且衣扣严实,同时却又是最贴合身材的服饰,本身就兼具保守与性感两大特征,正好与电影中苏丽珍欲拒还迎的矛盾内心完全符合,甚至可以说旗袍仿佛就是为这部电影量身设计。另外,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苏丽珍的旗袍出现最多的色调是绿色,这种冷色调往往对应角色的理性与保守一面,这也是苏丽珍展露在外的形象;而另一种相对较少出现的是红色,这种暖色调对应角色感性的一面,凡是穿着红色调的旗袍的场景大多是苏丽珍与周慕云充满暧昧的部分情节,而最后两人暴雨后袒露心声时苏丽珍穿的是绿色,也正是映证着映苏丽珍内心终于承认了自己对周慕云的感情,可以说旗袍的色调正好映衬了苏的内心活动吧。    说回电影情节,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是一段婚外恋情,这种题材往往会拍出一种狗血外遇片的感觉(例如一度霸占全国各大频道八点档的各种家庭伦理剧),而这部电影带给观影者的感受却更加自然,其实这源于导演的一些细致又风骚的小操作。首先,整部电影中周慕云的妻子与苏丽珍的丈夫从未以正脸出镜,这就直接淡化了观众对这两位角色的代入感从而降低了移情效应;此外,整部电影排除或淡化了任何年龄与颜值与男女主相仿的其他角色,使得两人关系发展看起来更自然(这样的手法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处理应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导演刻意安排了两处视觉误导,一处是第一次出现的打麻将场景,另一处是两人吃饭时模拟质问苏丽珍老公的场景,这两处场景中故意混淆了周慕云与陈先生(苏丽珍的丈夫)的背影,当观众正以为对方是周慕云/陈先生时忽然揭露真相,这种戏谑给观众带来偶尔的轻松的同时也在无形间缩短了男女主之间的距离。王家卫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希望这部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搞外遇的故事,从结果上来看,大多观众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这两人搞外遇也能这么有美感”,两种说法表述上有着微妙的差别,而效果上已是判若云泥,在这一点上王家卫无疑是无比成功的。     此外,这部电影同重庆森林一样,有着更深层的时代色彩与隐喻,许多影评对此比我要理解的更加深刻,这里就不做更多的展开了。     《花样年华》应该算是王家卫导演最早的集大成之作,其艺术高度与优美我无法通过这样一篇简单的文字概括全面,所以对于没有看过的朋友,强烈建议观看原片,定会令你眼前一亮。

266 评论

相关问答

  • 清华毕业论文卫星

    现在她在美国生活的也并不好,因为她并不是美国人,所以在工作中受到了当地人的排挤,并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人淋着雨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年轻华裔作家毕业论文翻译

    Abstract: Experts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

    清风百荷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花田错王力宏

    "不是彻夜为我点的火,在那花田里我犯了错",从歌词中可以感受到,花田错其实是一种"爱错".对于这份有缘无份的爱情,有着多少的无可奈何,力宏在歌曲中诠释的淋漓尽致

    zcp1211小窝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年轻华裔作家毕业论文发表

    美 籍 华裔作家 谭恩美 谭恩美,名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是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之一。三十三岁开始写小说,后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喜福会

    姹紫嫣红NEI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王新华毕业论文

    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

    德润天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