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antna523
虚与实、言与意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范畴,前者体现于书画、而后者发明于诗文,虚与实的把握,言与意的探求成了中国人艺术审美和艺术鉴赏的显著特征。 特征、特色这样的概念是在比较与对话中得到的,中国艺术正是与西方的艺术作了深入的比较,才可能使其特征突显出来。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古埃及、古希腊的雕塑,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绘画,展现的都是一个个真实的空间、塑造的都是一副副真实的人体,描摹的都是一组组真实的线条,无怪于西方大哲亚里士多德要说“艺术是现实的摹本”。而中国的古典艺术,不管是弥漫着浓厚宗教色彩的石窟佛雕,还是洋溢着丰富的生活气息的仕女图、山水画,其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对象本身,而是一种独特的生活姿态和一缕幽微的生命感触。可以说,西方重写实的再现型艺术是科学的,而中国重写意的表现性艺术才真正是艺术的。 艺术、美学观念的形成与人类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西方人注重逻辑思辨,哲学就是滥觞于古希腊的一套探求世界本体的爱智学问,同时,西方的艺术也被赋予了某种程度的哲学求真品质,“以物观物”,似乎艺术家门也同样是在用技艺把握隐藏在大千世界、宇宙万物之中的“理式”、“逻格斯”,与西方人的这种逻辑思辨不同,中国人的理性思维、感性思维都未曾彻底地分化开来,停留在物我不分的混沌状态,中国人善于“以我观物”,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以我观物,凡物皆著我之色彩”,艺术不过是“我”的一种对象化,是表现自我的途径。中国人的思维还充满了二元论的色彩,注重阴阳的相反相成,由此,中国人才构建了虚与实、言与意、动与静、繁与简、风与骨、有法与无法、阳刚之美与阴柔之韵等等的一系列成双成对的美学范畴,也才生发出建筑中的方位格局、戏剧中的团圆结局、绘画中的黑白布局、书法中的刚柔用笔,乃至于文章中的骈散句式、诗词中的平仄韵律等等的美学风格。 中国人的思维是物我不分的混沌模式,这客观上造成了中国艺术不善于或者说根本没有能力去如实地反映自然,这可以算作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缺憾,但另一方面,这种思维模式又让中国人的艺术对象由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转向到内在于心的主观世界,物我不分,物在向我靠拢,而我又极容易通过“移情”的艺术手段将我的主观感情投射到外在的物当中去,在艺术中实现我与物的交融,这正是宗白华先生所谓的“移世界”“移感情”,物与我双向靠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正是在艺术中,中国人才借以实现了自己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 以下是一篇有关的论文: 论 水 墨 人 物 画 造 型 与 表 现 ——“意象造型”的书写性笔墨 [摘要]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强调主观情思及抒情性情感表达,造型上要运用“意象造型”,用笔用墨要偏重其书写性。书写性笔墨对造型的统摄力越强,统一就越明显,作品的意境就越感人。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 “意象造型” “书写性” “笔墨” 中国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景观”中最茂盛的尊贵族群,它以独特的艺术方式阐释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写意人物画便是这一族群中粗状而结实一株,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依然苍翠茂盛,中国美术史记载的《战国人物帛画》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唐代吴道子的《释迦降生图卷》也有一千多年,宋代梁楷首创的大写意《泼墨仙人图》也有近千年,清代任伯年的肖像及仕女、高士人物画再次将它推向高峰。现代大师蒋兆和以坚实的造型、苍劲的笔调,黄胄以流畅、抒情、率真的用笔再次书写了它辉煌的历史,二十世纪末它有了一个新的名称——水墨人物画。 水墨人物画也称“写意人物画”,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写意性”通过写意的笔法进行造型创作。从水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内容题材的表现难度来看,水墨人物画的造型难度要大于其它二种,东晋画家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一书中写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①。因该画种的难度大,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山水、花鸟要少。而自由创造表现又是艺术创造的核心问题,是艺术家追求的最佳境界。要达到自由创造的境界,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对客观物象的自然写照及表现能力,它通过练习素描写生及速写来达到。第二就是在解决好自然物象的表现能力后,将其提升为“意象造型”表现,强调它的书写性、抒情性。对中国理论上讲的“书画同源”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因为,写意精神融入了书法意蕴的骨法用笔。南北朝理论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六法论”中针对人物画写到:“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②其中与造型、意象、书写有关的就有四点,可见人物画强调“意象造型”及书写性的表现在绘画活动中是多么重要。 一、 “意象造型”是一种表达人的主观情思与情感的艺术造型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强调主观情思及抒情性情感表达,造型上要运用“意象造型”,用笔用墨要偏重其书写性。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理论很早就重视画家主观情思表现,强调艺术家个人的内在人品、胸次、气质、情性、意兴的重要性。艺术家表现不再着眼于客观对象之形神气韵。而专注于艺术家个人内在的精神情思和气韵意兴,使水墨画所洋溢的抒情写意性艺术体现为一种哲思,一种自我的精神、情感的升华,一种民族精神在绘画中的延续。 水墨人物画家在全面的文化、哲学及艺术修养的基础上,以坚实的绘画能力,再通过他对人生的理解,用灵活多变的笔法,自由地“写意”表现,这样画面中所反映的完全是画家胸中之“心象”或“意象”的迹化或“外化”之物,即所谓意象表现。意者:意思、意味,象者:形象、物象[词海:注解],也就是有意思有味道的形象表现,它是以“意象造型”为造型手段的。这种“意象造型”它不同于注重视觉真实、以形似为目的表现景物的“写实造型”,也不同于抽象艺术绘画脱离客观物象,找不到自然具体物象的“抽象超越”。而是既感悟造化,又依据心源,达到物我之间,一种交溶的和谐。是艺术家在生活中提炼过的艺术形象,是有意思有味道的个性形象造型。这种“意象造型”离不开对客观自然物象的观察、提炼与超越。更要求自然合度,气韵生动,神完意美。这种意象表现既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主观创造性,又非完全脱离视觉经验的纯抽象表现,它有较好的审美普遍性特点,如民间的刺绣、木窗花、青花及五彩瓷器上都有意象造型的人物、动物、植物的形象塑造。在美学思想上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画中有诗”,追求“诗情画意”的文学意味的“意象造型”形式。它还需要用文学的艺术思想和书法的美学观念来指导画中的“意象造型”,并在水墨画中充分地表现艺术家的梦境,文人的书卷气,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使其成为一种讲境界、讲格调、讲品味的艺术。 二、继承与开拓水墨人物画的“意象造型”是保持中国味的基本,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在“国际化”、“全球化”的文化口号成为时髦语时,我们更应该强化和挖掘自己民族文化中有个性的表现语言。中国艺术是在几千年文明的基础上,是在通过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禅宗文化等主流文化的基准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具备了一种“内敛”的价值意识,坚持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在“美与善”、“虚与实”、师法造化“虚静”与“空灵”中打着中国的“太极拳”,造就了中国艺术以景象为原象,以意象为本体,以天地为生成变化的天人和一的理想、梦幻境界。 这种境界是国民艺术的血肉,抛弃不得,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奋勇开拓才是正道。 “民族的精神是国民艺术的血肉,外界思想是国民艺术的滋补品”③(潘天涛语) “现在我们应该自己站起来,发扬我们民学的精神,向世界伸开臂膀,准备和任何来者握手”(黄宾虹语),如果我们不在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是以西方人的造型观念为准绳,用西方材料和技术来表现,就很难达到咱们自身艺术的高度,别说向世界伸开臂膀并与他们握手了,就是到它国拜访他们,人家也不会拿正眼看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在最近的中央电视二台《大家》栏目里跟主持说:“中国油画就目前来说,很难达到一个高度,因为它是外来品种,人家已把“十八班武艺”都玩过了。而真正有希望的是从传统土壤里诞生的水墨画,它能与世界高层艺术抗衡、比肩。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推进,经济迅猛发展后,文化必然产生强势,这时以国学为底子的中国水墨画将代表中国民族形象与世界艺术强国,美国、英国、欧盟诸国的艺术界一流大师对话。”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画的基本骨骼元素,离开了它就没有中国味,也就产生不了有诗意、有境界的水墨画作品,与西方艺术界的对话就更无从谈起。所以说继承与开拓水墨画的“意象造型”表现形式,从全局——国家利益来谈,是为将来同世界一流艺术家对话做准备。从小处局部——个人利益来看是为自己今后的艺途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再者中国画的笔墨工具材料,适合这种“意象造型”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坚持与西方艺术拉开距离的理由。 三、“意象造型”与书写性笔墨形式统一是艺术的标准,也是水墨人物画的追求 1. 中国水墨画“意象造型”的书写性与笔墨、形式、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线为代表,线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高度概括提炼后形成的主观艺术语言形式。以线为造型手段的中国水墨画表现的是一种“意象造型”精神。而线必须是以书写形式来完成,无论是书法中的线还是画中的线,只有用书写方式才能完美表达它自身的内涵。 书写性来源于书法,汉代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谈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也就是说,书法的书写一定要放开心情,自由书写,若心中有它事,用再好的工具也写不出好字。书写性能使人的情感自觉或不自觉地外泄出来,并得以轻松诉诸表现。特别是在激情状态下,尤其如此。其隐含的便是自身的存在及情感价值。书画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要求人必须进入特定的心理结构之中,从空间的意义上来说叫心理场,从时间的意义上来说叫心理流④。 书写中的笔触也是其表现水墨人物画的重要一环,书写性的情感要通过笔及墨在宣纸上的笔触来造型表达,传统称之为“笔墨”关系。用笔有笔调,古人谓之笔法,蔡邕在《九势》一书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熟背,逆锋、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此名九势。”九势虽是针对书法而言的,但“书画同源”,书法中的笔法可借鉴。画中的笔调也是通过运笔的起伏跌宕呈现出来的频率基调。“提、按、顿、挫”表现为用笔的上下运动频率,“轻、重、缓、急”表现用笔的水平运动频率。笔调仿佛音乐中的旋律,随着绘画过程展现其价值,情调与笔调的时间节奏相统一为“同律”。 用墨有墨调,通过对墨的“润、枯、浓、淡”的侧重性运用,形成具有变化的墨白整体效果,墨调浓重适合于表现阳刚、庄重、丰实,墨调清淡宜于呈现阴柔、虚实、淡泊,墨调润泽长于显示华滋、秀润、丽质,墨调枯竭易于展现苍劲、厚朴、无华。各种墨调的墨法组合起来可形成有节奏的表现阶梯,明钦抑在《画解》中有“笔简意多,求之形象之外”的理论,也就是说在人物画的表现中,对繁琐的细节,进行概括提炼,摄取神情,从而只塑造他的神韵、气韵、形式。 笔墨不仅可以塑造物体,也可组成单独的表现元素,形成肌理效果,产生质感变化,更新画面的视觉和形式美,清周济说“笔能干出水墨,使之旁行,恐其浮也,则御之以顿挫,恐其俭也,则佐之排荡,顿者卓锋使坚凝,挫者衄锋使转侧,排者铺毫以平其内,荡者掣管以行其外,干之用疾,顿挫之用涩,排荡之用活,分而习之,合而用之,至于文成而不显。唯见丰美流逸则庶平气韵生动者”,可见不同的笔墨表现能代表不同的情感,有一定的形式美。 统一笔墨形式及风格是“意象造型”书写性的完美追求及结果。它必须对构图、笔调、墨调有一个有机的融合,方能呈现出整体氛围,才能达到一定的绘画意境,作品意境中透露出的情感越浓烈。书写性笔墨对造型的统摄力越强、统一就越明显、作品的意境就越感人。 水墨人物画的境界是:在含有情感化的书写性笔墨中通过“意象造型”,经过有机融合所呈现的绘画审美。在情感作用下,用协调的笔墨创作出有特色、个性的作品,使之统一在和谐的整体氛围内——这便是个人艺术风格形成后的艺术境界。 2. 西洋绘画的笔触、书写性与主观情感抒发 西洋绘画虽然与中国绘画有本质的区别,但因十九世纪末以来受东方艺术的影响也开始将主观抒情写意性的艺术表现形式用之于油画中,形成了有笔触及书写性油彩的油画作品,这一现象是西方艺术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完成这次飞跃的是后期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塞尚、梵高、高更。特别是梵高在《向日葵》、《自画象》、《阿文风景》、《咖啡店之夜》等作品,把发至生命深处的情感、狂热、激动的情绪,通过笔触、线条、书写性油彩表现了出来。他认为艺术是“传达自己的印象——这仅是艺术家的第一个任务,第二个,而且是最主要的任务,是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感情”⑤。梵高的作品以其燃烧的热情给大自然以生命。高更的塔希提岛系列作品,用笔粗犷,颜色单纯,有强烈的东方风味及装饰美,笔触感及书写味也很足。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对线及书写性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理论界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就其画意来说,和我国某些文人画有共同之处。立体派的开山大师毕加索的作品也是用强烈的笔触及书写性的线条及色块,以独特的风格表现他的主观世界。 综上所述,“意象造型”及笔触、书写性笔墨(或油彩),不论是在中国水墨画,还是西方油画中都有所体现。只是在中国传统艺术的长河中它出现得早,表现的较为深刻。它更适合中国人的情感、诗境的表达。更适合中国的绘画材料及工具。这种以“意象造型”为骨骼核心的水墨人物画,用书写性的笔墨为其表现的基本形式。定将体现现代水墨画的优势,使它能在新时代、新语境中自由抒发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并展示其耐人寻味的形式美感。保持和发扬这种既有传统又很现代的水墨人物画的造型及表现形式,能起到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的作用。为继承和开拓中国艺术的精华、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2007年5月完稿于北京 参考文献: ① 中国文化精华全集,艺术卷,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1992年5月第一版 ② 中国文化精华全集,艺术卷,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1992年5月第一版 ③ 潘天涛,《中国绘画史略》 ④ 李正天《艺术心理学论纲》 ⑤ 西方美术史纲,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80李浴著
燃情咖啡
水彩画是绘画中最简便的一种画法。由于水彩画的设备比较简单,购买起来比较便宜,易于普及,所以中小学中的图画课多采用水彩画。许多画家开始学画时也是从水彩画入手的。由于工具轻便,户外写生容易携带。对于瞬间即逝的黄昏、晨雾、风雨烟云尤其适于表现。 水彩画是一种用水溶化颜色的透明色在纸上作画,它能够渗化,重叠形成物体,由于用笔蘸水色在纸上挥毫,长于潇洒自如,生动清新、爽快自然的特有风格。透明是水彩画的一大特点,可以用亮色盖在暗的色底上,由于它没有覆盖力,能不断增加色调的丰富性,同时亮部必须留出来,和用纸的白色作为亮部的色底,纸的底色起到色调的合成作用。 彩画是现代绘画中一项重要的表现媒介。 水彩画以其独有透明清澈的特质,不以厚涂而却能追求空闲、质、量和绘画上幻化的语言和节奏,使其能问鼎、深入现代画的领域中。 现代水彩画早已打破了西洋画史上固有的插图草稿,附属性表现的观念。以当代世界水彩画的实例,绝对能与旧时代日子中的画作出了鲜明的对照,发觉现代水彩画,吸收了早期荷兰、英国的传统技法精华,德国人精辟的描写,冷静的设计性,欧洲的浪漫风格,美国的现实观感和美式写实,中国人正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哲学观念、生活体验,揉和科学精神与自然,内在的观照,作逐步的探寻.认清白我,酝酿著水彩画的新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绘画运动复兴,时代启发了思想、潮流、艺术再创造,而拒绝局限与因循中西艺术家活用了新旧的素材物料去创造有生命的、有个性的现代艺术。 寻求艺术是最高目的,达致水彩画的高尚境界,和精湛的功力,定必须仰赖於结实的技术与基础。我们历年创作与研究的经验论文,侧重技法的研讨,是苦心求取艺术表现的「实在化」,而没有运用自如的水彩技法,是无法在水彩艺术上自圆其说的。我们重视艺术、重视学理,但同样地要注视画技所蕴含重大的能量,和表达的深广度。 我们欣赏作品,不能否认被其华美完整的画面所吸引,但其色调、笔触、卓绝成熟之结构,绝不会影响作品的深度和严肃性。如果一张画的技术是恰到好处的,那技术就是艺术的一部份,与内容融合为一体,成为感人的作品,其技术自有其崇高的价值,不会逊色,因此运用书技之先,必先考虑以思想,以艺术支持,发自诚意,技、艺之配合应如影随形。 我不赞同水彩画只能停在艺术的表面之说。艺术的高低不是取决於素材的类别,而是关系於其艺术修养的广狭,优劣,也仰赖表现的方法,角度的差异而分野。现代水彩画也因此而获致自由自在的多样性,或含启发性、发展性。 我们敬慕十九世纪的泰纳、二十世纪塞尚的水彩,也欣赏其他巨匠。他们水彩画的成就是实在的,在这时代中,如果我们期求有所进展和显著的超越,在艺术的寻求中,技术上盲目的奋发,僵化於理论的巢臼中,同是危险的病症。 研究现代水彩画,是一项重要课题,水彩显著的各种特性和运用可以剖释详论,其使劣点、及与艺术的关连性,表现的程度可能性。了解中国现代水彩画艺术不同的形态与发展,去了解画法所负担的重大任务,在有其术良心的人手中,画法是绝对的学术性,而且是一个艺术内涵底问题、成败的关键。好的画法更是伟大作品诞生的先决条件。 以二十世纪为分野,现代水彩画之所以异於近代,或更古老年代的水彩画,其一是内容与形式的剧变,其二是画法的突破而产生广泛的进展。内容与技法密切的配合和革新,才产生成功的绘画创作,扩大而成有力的潮流和画派。现代水彩画适应时代的需求,画时代的产物,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排除不适合应用的见解和迟钝的表现方法,使艺术的血脉流通,成为新的生命、新艺术。往日的水彩艺术多表现於宁静的境界,单一、含蓄的画法,单调的式样与缓慢的步调之中,或者更多的因袭而缺少强烈的个人感受。 个人创建是被重视和富有价值性的,十九世纪柯特曼(Cotman),加尔丁(Girtin),尤其是泰纳(Turner)洞察水彩的弱点,把线与淡彩的束缚解除,使水彩走入色彩、气氛,能自由抒发的新境地.成为水彩发展史的转捩点。二十世纪塞尚认为自然不只是表面的,而有它的深度,他有影响后世极深的表现法则;他在水彩画上的留白,表现了白色本身机能上的感觉,和他的分面笔触,是实在的,是高度的表现而带著深刻的推理,给予后世水彩画许多启发性。 水彩书之前途和它的价值观,是系於个人的基本观念、自信和决心。水彩媒介是受时间、面积、乾湿控制、叠色次数之难题而异於其他素材,虽然它较难表达「量」和「触觉感」,有较多的偶然性,然而能克服困难弱点,认清其优点,发挥它长处的画家甚多,如克利、诺尔德、费宁格、格罗兹、夏加尔、杜菲……的作品,证明水彩画该有深厚的发展性。 今日的水彩画,是观念影响表现方法,也是素材的广泛应用而扩阔了观念的界限,譬如说,从前对於「水渍」,是水彩画技术上的大毛病,现代水彩则反过来利用这种缺点,而成为画中表现的特点,如喷渍与转印中的奥地利画家克拉马斯梅耶的作品,和中国青年画家陈秋瑾的画就是这种例子,产生了新的美感。韩舞麟以昼刀和极少的水份来画石头和花草。梁丹卉用前人认为过多的水份来画湿松的花果和静物。顾重光以极尖细之国画笔来「描」蔬菜水彩画,也利用喷笔处理层次。Carl 的水彩素描观念成份重於数世纪前素描的纪录性功用,而显示较多的艺术性。 水彩画应保有其透明性,及水与色彩的优良关系,这是水彩之所以称为水彩的原因与本色。「画」水彩画和「玩弄」水彩是两回事,两种我都采纳,因只会「画」,必然趋於严谨而不多样,只会「玩弄」则失去绘画的意义。不会「玩弄」水彩,难以发扬,艺术之路,应当反问自己而予以协调改进。 最后,艺术工作者要以科学实验者的精神,有恒地本其诚意,从尝试挫折中找出力向,承继传统的优点,创造新的未来。
张凉凉2779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艺美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然后重点阐述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以及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融合创新;发展理念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理念下得到不断改进与更新,在现代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很多现代设计师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找到创作灵感,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浓厚的审美艺术情趣,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
1.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运用各种材料和工艺设计制作出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人工造型的统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造型艺术的核心,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能体现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情趣爱好,在视觉上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和独特感受,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体。现代服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商业招贴广告设计都注重增强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殊价值
其一,文化的标志性。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国传统的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先进、装饰雕刻之精美、文化内涵之丰富,是举世无双的,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二,技艺的特殊性。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漆艺,有史料记载的就达数百种,但如今很多已经失传,现存的漆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的高度。其三,经济的无价性。无论是彩陶艺术还是佛雕艺术,其精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难以估算,可以说价值连城。如,中国元代瓷器《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与乔家大院、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都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无价之宝。其四,精神的凝结性。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其物质实体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水平,其造型、色彩、装饰等视觉形象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亟须传承的精神价值。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
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现代设计需要传统工艺美术来充实、丰富,使作品既有民族感又具现代感。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现代社会已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要想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现代设计必须引领社会时尚潮流,必须更多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设计作品底蕴更深厚、底气更充足,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能使作品更具灵活性、更富有生命力。此外,这些传统艺术元素还直接推动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凤翔的泥塑艺术和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都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可以使现代包装呈现出传统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风格。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1.设计思想的创新
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把儒、释、道的思想融入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设计,以现代审美观念改造、提炼和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追求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思想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设计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2.设计形态的创新
中国古人一向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在钟鼎、器皿的形态设计中都运用了方与圆的元素,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产品设计者要结合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传统精神与传统造型进行深度加工提炼,使设计契合现代美学思想,实现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高度融合。
3.设计色彩的创新
中国古人运用的色彩蕴含了阴阳、五行、中庸的精神内涵,贯穿了生动传神的美学理念。现代设计师应该先对传统色彩进行深刻感悟,然后进行再加工、再提炼、再升华,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以此表达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使设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
四、结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代设计在理念、形态、色彩等方面,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融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现代设计作品,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永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娜.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现代园艺,2011(5).
[2]王利达.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电子商务,2012(2).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要想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借用品牌理念,确定一个合理的品牌定位,通过不同媒介和大众进行交流沟通并传递品牌价值,使人们了解该工艺美术品类的故事,进而产生信任感。文中借用科勒模型,对品牌的要素和品牌联想进行阐述,并对工艺美术品牌策略的构建进行讨论。
关键词:工艺美术;品牌;体验;价值;联想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工艺美术是一种凝结人类智慧结晶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特定的工具和手段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生活方式。毋庸置疑,工艺美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科技化、批量化不断推动着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了垄断地位,被大批量的工业化设计产品所取代。这使得工艺美术不再为少数的达官贵族服务,转而服务于人民大众。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工作者,不应该仅仅将注意力放到工艺品制作本身,更应该顺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将其作为一种能够提高消费者体验的商品,并通过品牌化的运作被市场所认可,从而起到传播工艺美术的目的。
一、科勒模型
科勒把品牌分为品牌感知和品牌联想两方面,他认为品牌联想是消费者同品牌长期互动所形成的,是人们对品牌认知的一种反映。通过对品牌联想的分析能够对品牌战略起到引导作用。品牌联想可以分为三大类:产品属性、产品利益和组织利益。
1.产品属性包括与产品有关的联想和与产品无关的联想。与产品有关的属性是指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所必需的产品要素,也就是产品的功能性以及物理属性等。与产品无关的属性主要包括:价格、体验、品牌个性等。
2.产品利益联想是消费大众赋予该产品的价值内涵,利益联想分为三类:功能性利益、体验性利益和象征性利益。功能性利益一般指产品内在的功能性或者服务方面的特性;产品象征性利益是产品的外在特征,一般与产品本身无关;体验性利益则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候的主观感觉,与产品的功能性和象征性紧密相联。
3.组织利益包括:组织规模、社会形象、组织文化、员工形象、组织历史、组织的营销策略。
二、传统工艺美术所面临的问题
1.工艺美术丧失了同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契合点。有些传统工艺美术简单照搬传统工艺和设计,忽略了对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久而久之使传统工艺美术品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工艺美术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服务,设计师应该在继承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活化,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工艺美术作品。
2.工艺美术传承人待遇较低,传承问题比较突出。工艺美术大师的收入比较微薄很难维持带徒弟、房租、材料等基本开销,徒弟们常常因为生计问题简单学了一些技艺就另谋出路,或者干脆放弃学习该门技艺。个别工艺美术大师开设的工厂规模较小且定位不清晰,小作坊式的运作模式比较保守,使大师们都忙于维持生计很难静下心长期培养接班人。
3.工艺美术产品缺少品牌营销意识。在很多人眼中工艺美术产品离人们日常生活非常遥远,无论从材料还是工艺都不被大众所了解。同类技艺之间缺少雷同性比较强,无论在经营模式还是在产品创新上缺少差异化。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工艺美术技艺,将品牌意识植入到工艺美术的传播中,赋予工艺美术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才能被更多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传统手工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的普及。
4.缺乏系统的工艺美术技艺培训。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品基本是靠模仿,严重影响了工艺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对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或者行业再培训。使得从业人员缺少对工艺美术技艺的创新,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发展后劲。
三、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构建
1.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品牌的传播。品牌应该具有叙事能力,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作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对该品牌的历史和未来进行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大力吸收该工艺美术品牌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深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让当地的老手艺人和民众参与其中,不仅还原丰富了地域文化,也激发当地民众的保护热情,加快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与发展。
2.强化工艺美术手艺人的品牌意识。首先工艺美术手艺人需要建立知识产权意识,手艺人应该明确工艺美术是极具内涵的文化品牌。为了避免同一品类不同手艺人的纠纷,可以引入行业协会同手艺人所在企业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必须经过授权才有资格生产和销售某一种产品。
3.传统工艺美术品牌推广要使品牌能够深植于消费大众内心。消费大众因为其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不同,对工艺美术品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尽管工艺美术品牌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品牌若想延续仍然应该往更深层次发展。应该结合工艺美术的品类特征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确定不同的品牌营销模式。在确定品牌定位之后,通过适当的推广对品牌进行持续宣传,以培育和发掘潜在消费群体,保持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热情。
4.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应该注意其广度。很多工艺美术品类不被大众所熟知,在品牌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和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利用不同的媒介,例如网络、电视等,使消费者认识并产生信任感,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工艺美术多样化的需求。
5.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品牌定位是在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心理的位置,它与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紧密联系。虽然工艺美术品类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产品,但是将其进行品牌化的打造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富有感染力的品牌价值的传递。工艺美术品牌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寻找到属于该工艺美术品类的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增加品牌竞争力,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了解所接触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且在和该品牌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品牌的价值。如果该品牌的品牌价值正好能够和消费者产生共鸣,该消费者就会成为这一工艺美术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6.加强工艺美术品牌的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大多是通过产品了解工艺美术品牌的,但这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品牌。仅仅通过品牌名称和产品所建立起来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不能够使消费者和品牌产生共鸣,消费者更多的是通过服务、环境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感受品牌的价值。一个品牌给予消费者的感受越多就越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个多维度的品牌体验能够更有效的架起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作为一个工艺美术类的品牌,同样应该注重多维度消费者体验的建立,通过标志、媒体宣传和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在工艺美术品牌推广之前,要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感官体验设计传递独特的品牌价值。
7.为工艺美术品牌注入新的元素。工艺美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工艺美术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让其新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四、结语
传统工艺美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打造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牌,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地域文化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品牌意识、注入新的设计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体验来传递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进而扩大广大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使传统工艺美术能够不断地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KELLER,KEVINLANE,StrategicBrandManagement[M]NewJersey:PrenticeHall,1998.
[2]丛玲玲.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面临九大问题[J].《美术观察》,2008(7).
[3]江明华,曹鸿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李静,金永生.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商业研究》,2013(21).
[5]张凌浩.基于品牌体验的设计思考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包装工程》,2006(6).
[6]曹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战略研究——以赫哲族为例[J].《商业经济》,2014(9).
[7]舒三峡.如何打造非遗文化品牌[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
[8]谭宏.传统品牌保护模式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活化路径研究[J].《商业时代》,2010(28).
阿岚懒懒
在二十世纪的前50年曾是插画的黄金年代,而在进入所谓的读图年代后,插画无疑是我们启蒙时期的最主要视觉经验,即便是时尚杂志,也把插图作为主要的视觉设计元素,时尚插画因此在时尚杂志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但在摄影术发明普及后却有势微的现象。随着时尚网的不断涌现,各大时尚网都在施展浑身解数,而参考着哈秀时尚网的最新统计数据,而今受到科技及新媒材高度开发,设计师的表现风格及手法更显多样丰富,也使得时尚插画发展更为多元。本研究是以透过文献探讨的方式探究自二十世纪以来的「时尚插画」(Fashion illustration)风格之演变,并进而将1995年至2003年的时尚插画风格以图像学研究之方法进行分类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共可分为七大类风格类型,即(一)故事世界风格类型、(二)物化风格类型、(三)日常生活风格类型、(四)空间城市氛围风格类型、(五)顽童、诡辩风格类型、(六 )艺术感性风格类型、以及(七)高科技数字化风格类型。「时尚」是个变化速度极快的流行文化,插画家透过不同的主题和内容描绘出他们眼中的时尚风格,却也赋予观赏者有别于摄影影像的清晰画面,而带来更多的视觉想象空间。这种模糊及不确定性的描述也是后现代消费图像的特性之一。同时藉由时尚插画风格类型的探讨,研究发现在后现代的景象中时尚视觉的图像正被符号式的消费而正当化,消费美学改变也正冲击着这个时代的情绪;此时,设计师们在创作时,必须考虑不同形态的消费态度及文化层次的因素,并融入其设计的作品中。综观时尚风格,一直以来是对于日本流行文化移植和遥望美国的想象,然而从现今台湾面临的经济处境来看,如果不能创造差异,就将失去生存的机会。因此,本研究希望透过对时尚插画风格类型之探讨,并发展以数位互动实验室之创作概念,提供时尚研究及设计者更多时尚插画风格的可能性及自我创作的实验空间。
视觉传达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有:包装设计、文创设计、插画设计、vi设计、海报招贴设计、u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等。 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报刊环境视觉设计杂志、招贴海报
科技的论文范文 导语:科技论文文本结构由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组成。下面我带来了科技的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
中国的民间工艺品—面人中国的民间工艺品——面人我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民间传统工艺品非常多,有布老虎、剪纸、皮影戏、刻葫芦……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多姿
浅谈气息在民族舞蹈中的应用摘要:在古老的舞蹈艺术中,气息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应该掌握和研究各个民族舞蹈中气息方法的共性与个性,针对不同的舞蹈个性进
恩... ...1.追忆《一弯清澈的溪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小溪,常年的流淌着,向着东方流淌着。溪水里掺合着沿途的花香、虫鸣,掺合着夏日里的树荫、冬季下的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