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7

star小朋友
首页 > 毕业论文 > 台湾女大学生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汤糖躺烫湯

已采纳

多看些鲁豫的节目,可以从这里找些灵感

173 评论

酸甜苦辣咸丫头

一般是不写毕业论文的。研究的实验方法和论文写作主要是在研究生的课题。

305 评论

美丽世界的angel

对新时期女性成长理念的认识 摘要:作为一个出生在八十年代,成长在世纪之交的现代女大学生对自己成长的反思和对当今女性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认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表达了笔者对自己和新时期女性成长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的希望和信心。 关键词:长成女人,淑女,青春,美丽,遭遇恋爱,独立 前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笔者很不习惯听女人二字,尤其是讨厌别人叫笔者女人。在笔者的印象里,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女人呢?就是那些结了婚,生了子,起码有30多岁模样的女士。可是尽管这样,笔者还是习惯叫她们女士,女人对笔者来讲似乎总是有一点点异样。 台湾何春蕤老师的《长成女人》,引起了笔者对自己成长历程的深深思考,从中有一些地方与她产生了共鸣,同时也对新时期女性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文中的观点或许偏激,也或许有错误之处,仅代表个人的思想观点,还望老师和同学们加以指正,谢谢! 一、 谁说女子不如男 八十年代的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不免还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笔者家里也不例外,父母为了要个儿子,所以就有了笔者姐弟三人,不用问弟弟肯定最小了。但是,父母仅仅是想要个儿子,重男轻女的现象在笔者家里还是没有发生过的。在没有弟弟之前,笔者和妹妹都是很受宠的,有了弟弟我们依然是平等的。 笔者小时候算是很聪明吧,大人们说这孩子上来学,将来肯定有出息。从幼儿园一直到初三毕业,笔者的学习成绩都是第一名,不仅在村里,在小镇上也是出了名。随之来自老师、同学以及街坊邻居诸如:“我们班学习最好的是个女生”,“这孩子脑袋瓜灵,人家还是个丫头”当时,的确是美滋滋的,觉得为父母争光了。可也有人说:“丫头学习好有什么用,将来也是人家的,要是小子吗,就光宗耀祖了”。对于这句话笔者耿耿于怀了很多天,不明白难道只有男孩子才能光宗耀祖吗?好在父母不重男轻女,对笔者姐妹读书都是大力支持,母亲说:“丫头怎么了,一样养老”。 就这样笔者一帆风顺的度过了童年时光,考上了重点高中。那是一段带着光环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对笔者而言,几乎没有一点社会性别意识,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因为笔者是个女孩子而刻意的去培养,尤其是在家里,笔者是老大,父母没有过分的要求笔者作为女孩子应该作什么,不应该作什么,相反,笔者跟男孩子一样疯玩,爬树、跳墙、捉虫子,和男孩子一样干农活,种地、割草、放牲口。头发剪得短短的,在学校里经常有人把笔者当男生,在家里,人们就叫笔者假小子". 现在回忆起来,那时不但没有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子而感到有什么约束,却还充满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自豪感。如今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那种自豪感呢?学习好,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本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可为什么人们认为男孩子聪明,学习好就是应该的,自然的,正常的,而有一个突出的女孩子就是超常了呢?在他们的赞扬声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了社会性别角色的期待成分,这也就无形当中又影响到了接受赞扬的人。因为自古以来就有“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所以才有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木兰从军是“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典型例子,但为了实现这句话,从古到今,有多少女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昭君出塞,西施灭吴,武则天称帝。尽管如此,结果如何呢?“谁说女子不如男”在某些时候却成了男人推卸责任的理由。历史上,功业与女人无关,政权与女人无关,唯独亡国与女人有关,这是责任与权利的不相当。正如鲁迅先生说:“笔者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的那些古老的话。笔者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决不会有这种大的力量,兴亡的责任,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人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没有出息的男人” 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初中时背得非常流利,但对其中的深刻含义却没有理解。很粗浅的认为君子都喜欢追求窈窕淑女,这对笔者来讲是大人间的事。至于窈窕淑女是什么样的,笔者那时没有想象过。直到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因为夏天是女孩子最美丽的季节,所以偶尔就听到有的同学说某某真是个淑女。于是笔者注意了一位淑女:高而苗条的身材,穿着粉色的连衣裙,扎着两个羊角辫,相貌娇好,举止轻柔缓慢。原来这样的女孩就叫淑女啊。忽然有一天,笔者的一个室友对笔者说:“哎哟,看你在班里怎么这么淑女,在宿舍里那么疯狂。”“我怎么淑女了?”笔者疑惑的盯着她,“来到班里你就静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也不和周围的男生说话,也不大叫大笑的,显得那么安静”室友这一番描述听的笔者瞠目结舌,晕,这也叫淑女啊! 笔者专门找来一本有这首诗的书,那里面对“淑”字的解释是“善良”,淑女就是善良的女子了。可同学们眼中的淑女又是什么形象呢?文静,内敛,既漂亮又苗条,举止优雅缓慢,不随便大声说笑,正如何春蕤老师所说的“无力无声的淑女,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张开口没声音”大学里的女生也有很多淑女形象,尤其是在男生众目睽睽之下,本来活泼爱笑也变得笑不露齿,语不惊人了。笔者进了中华女子学院,有时庆幸不必违心地约束自己的体态举止,可以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了。不料,偶尔同学打来电话就问:“ 你是不是留长发了?你们女子学校是不是要教化妆啊,形体啊?”笔者又晕,这是什么逻辑吗?后来才知道“上了大学的女生几乎都是长发飘飘,男生都喜欢长发飘飘的女生”看看自己岂不冤枉,极有可能被误会,以前是短发,现在也留起来了,这里剪发太贵了,若按照人家的逻辑,多亏了笔者这么做,要不然没有男生喜欢笔者了。 想到高中时的自己真是个很压抑的学生。好强的笔者因为学习成绩较以前有了差距,再加上家庭的贫困,笔者变得沉默寡言,尤其是在班里,笔者没有勇气跟别人交流,所以也就安静了起来。在女生眼里笔者是个所谓的淑女,在男生眼里是个清高的才女,所以很少有人敢接近笔者。有这样的判断,都是传统的社会文化在作怪。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多少女孩子失去了她们的本色,天生活泼开朗却非得强迫自己去扮演一番淑女形象;又有多少男人在交朋友的时候更看重淑女形象,要求他们的女朋友温婉柔顺。虽说如今的社会是个性张扬的时代,笔者也看到了许多女性在走自己的路,做有个性的自己,可是她们也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在走,好在如今也有了许多有个性的男士不在以传统的目光去看待女性了。“萝卜白菜各所爱”给了许多女性不在刻意装扮淑女的理由。 三、女人的青春与美丽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谈如何将女人的年龄用国家来比喻: 15到20岁的女人像非洲,一半还是旷野,纯纯的;20至30岁的女人像美国,拥有成熟女人的味道;30至35岁的女人像印度和日本,很成熟很博学,非常迷人;35至40岁的女人像法国,被战争摧毁了一半,但一直很性感;40至50岁的女人像德国,失去战争却没有失去希望;50至60岁的女人像俄罗斯,土地很广阔也很静谧,但是没有人去那;60至70岁的女人像英国,有着光辉的过去,却没有未来,70岁以后的女人像西伯利亚,大家都知道那,却没有人要去。 这一段话非常明显的向我们揭示了女人的两样财富-青春与美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失去了。不知道作者是个男的,还是个悲观的女子,把青春和美丽对等起来真是荒谬。只看从什么角度去欣赏了。20岁的女孩子美在青春洋溢;30岁的女人美在有女人味;40岁的女人美在有智慧;50岁的女人美在善解人意;而60岁的女人虽然已老,但由人生历练孕育出的圆融、智慧、宽容、慈祥所呈现出来的成熟风韵,却是我们年轻人无法拥有的。这些观点只是凭笔者这10几年的成长学习过程中从别人那里吸收来的,实际上是如何,笔者未知。只是,笔者觉得如果每个女人都有这一点自信,那么年龄对她来说,或许就不是什么烦恼了。 笔者今年20岁,的确是有点像非洲,一是本人皮肤黑(用别人的话是美中不足),二是旷野,单纯。可是,笔者并没有感觉到青春和美丽带来的喜悦,因为笔者周围都是年轻人,谁还羡慕?甚至有的学姐还说你小、幼稚、不懂事;学校教育告诉我们青春是用来学习的,这不是在埋没青春吗?对于美丽,笔者自认为长的还不难看,可人家就说你土,有什么办法?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加上从不注重打扮,也没有钱去买化妆品,于是就用“青春,自然美是最美”来安慰自己。一次陪一个同学去美容店。老板看了笔者问笔者做不做美容,笔者摇了摇头,她就说:“看你皮肤有点黑,也有黑鼻头,做做美白护理和去黑鼻头的处理吧,女孩子都这么大了,该是知道保养的时候了,你们大学生好多都在我这做过呢。”她说这话真是打击笔者。笔者从来没注意过自己有黑鼻头?皮肤黑点就黑点吧笔者也没办法啊。回到学校才开始发现身边的女孩子都在用洗面奶、面膜、收缩水、保养液等等,而且投资很大呢,什么S-KII、资生堂、玫琳凯、雅芳、法莱玲斯、小护士、大宝一系列笔者以前没听说过的“牌子”,再仔细瞧瞧人家的脸,有的的确细腻、嫩白。 有的同学也说笔者该知道打扮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笔者何尝不希望自己更加美丽,可是,这打扮的代价暂且不说,笔者支付不起,就看对打扮的一些说法:20岁为吸引异性注目而打扮;30岁为工作打扮;40岁为努力留驻青春而打扮;50岁为面子而打扮;60岁为让自己好看些而打扮;70岁为舒适得体而打扮。只有老了才是真正为了自己而打扮。笔者想到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对它的理解也是看法不一的。有的说女人是为那些欣赏自己的人而打扮;有的说女人为了想让有人欣赏而打扮。打扮,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从来都是重要的,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为了别人,也是在别人的要求和同化之下而打扮的。“做一个女人,不懂得打扮自己就不够美丽、就缺乏女人味”现代人几乎都喜欢现代美了,从美容——整容——人造美女,越来越多的天然美、纯朴美在女性身上落后了。由于美的技术越来越发达,女人对美的追求也表面化了的越来越快了,尽管许多女性的学历越来越高,可是并没有把拥有丰富的内涵作为重要的追求美丽的途径。笔者认为这是女人的悲哀。 四、当女孩遭遇恋爱 恋爱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为什么是遭遇呢? 看过香港文坛爱情天后张小娴的散文集,里面对于男女间的爱情分析的很透彻,同时也看到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的爱情观。在男人眼里,女人的幸福是嫁得好,爱情美满。嫁得好,爱情美满,当然是幸福,但不是全部的幸福。很多女性,在今时今日,包括笔者,除了憧憬爱情之外,也憧憬事业。很同意张小娴的观点:求仁得仁,又不后悔的,便是幸福,要爱情的有爱情,要事业的有事业,真是百分百的幸福。 可在校园里也流传着这样的话,“女大学生毕业不如先找个好老公,在考虑就业”,这就是就业压力带来的“幸福”。现代年轻人择偶的条件是不是变了许多呢?女孩更看中的是什么?男孩呢?也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统计。家庭背景,相貌,学历,责任心,性格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女孩要找的好老公是什么样的呢?可能是他得先养得起你,因为你不就是迫于就业的压力之下,才急着找的吗/如果他没有钱,没有事业,你怎么办?“嫁个有钱人”对很多女孩来说这无疑是一条最短时间达到目的的捷径,可是这种幸福是最终的幸福吗?稳定性不可靠不说,受到的局限性也比较大。虽说男人还是更多以貌取人,但笔者也看到今天的男性理智的多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层次高了,所以你也不能太差了。 一日听到一个中国政法大学的女生说“找男朋友不找本班的,不找高中同学,文科女生一定要找理科的男生,最好是比自己大一届的,学校最好也是名牌的”,这些条件听得笔者好象收益了很多,笔者还没有想过找男朋友还得考虑这么多呢。 当女孩谈了恋爱,不仅是有男朋友的要求,还有来自你的同学和家人的指点。而大多数的女孩子也就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你爱你的男朋友,所以他要求你按照他喜欢的方式去打扮穿着,还可能不希望你太逞强,这些你就都照样做了,可能你认为这也是理所应当的。同学可能还要告诉你些经验或是在一旁说你的闲话,家人则要提醒你看清楚,更要为了女儿将来的幸福,顺便关心一下那个男生的学历啊,家庭情况啊。所以笔者说女孩恋爱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如果她是个女权主义者,恰好爱上了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那她就更是惨了。结果可能也不会怎样吧。当然我们都嫁给一个主张女权主义的丈夫,以后的生活就有待考察了。 看到今天许多要独立的女性,笔者其实真的替她们高兴,希望她们不仅在金钱上独立,也要在精神上独立,这样可能在你遭遇恋爱时你的快乐更多。 后记 写了很多自己的感想,其实还是有很多迷茫的地方,笔者想随着自己的不断成长,或许明白的东西也会更多,作为一个现代的女大学生,笔者既感到骄傲也感到这个社会带给笔者的更多的挑战,笔者会自信地走好人生的路,追求笔者的理想,笔者的爱情,笔者的事业和家庭。笔者觉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纵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无悔。 最后想对女性学系黄河老师说句心理话:“非常喜欢上你的课,也非常喜欢你这个人,我想是你的魅力吸引了我,然后喜欢上了你的课;又因为你的课吸引了我,所以更加喜欢了你。在你的身上我有时候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一些思想。很感谢你上学期给予我们新的观念和我们对女性自身发展的一些认识,我真的是从您那里学来了很多东西,不仅是知识还有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作为一个女性的信念。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希望您能够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92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文学作品呦台湾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

    猪头小队长1982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台湾大学教授毕业论文要求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及字数规定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

    小老头and小胖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台湾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通过沈从文小说《边城》来描述了湘西淳朴自然的乡土民情,表现了一种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抒发了作者对纯真人性的赞美和眷念。

    张小繁繁繁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毕业论文写台湾

    你得告诉我你的专业是什么?历史专业?近代史还是当代史?国际金融专业?

    追梦小顽童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台湾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关于文学的学术论文篇二 中西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摘要:翻译不仅是沟通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桥梁,翻译也为文化与文学影响的传播提供了不可缺

    天使禁猎区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