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3

哇小妹夫
首页 > 毕业论文 > 傩戏文创毕业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双双鱼儿

已采纳

《谈傩戏》(《文艺月报》,1953,7,上海)《池州傩戏与宋代瓦舍伎艺》(《戏曲艺术》1983年4期,北京)《戏曲祖师二郎神考》(《中华戏曲》总第2辑,1986,10)《关索与关索戏》原载《云南戏剧》,并收入《关索戏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北京)及《云南傩戏傩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董永遇仙故事的演变》(《黄梅戏艺术》1989年)《从贵池对昭明太子的祭祀看傩戏的形成》(收入《中国傩文化论文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10,贵阳)《池州傩戏与明成化本<;说唱词话>;》——兼论肉傀儡(《中华戏曲》 总第 6 辑,1988,第2辑,山西临汾)《贵池傩舞“舞伞考析”》——原始戏剧发生的信息 (《中华戏曲》总12 辑,1992,3,山西临汾)《楚人祝国的祭仪》——贵池傩舞“打赤鸟”再探(北京,《文艺研究》1983年3期)《安徽省贵池市刘街乡太和章村的傩神会》(台北,《民俗曲艺》84期,《中国傩戏傩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3年)《安徽省贵池市茅坦乡山湖村的“踩马”与祈子民俗》(台北,《民俗曲艺》90期,《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研讨会论文集》1994年)《灯·灯会·灯戏》(《黄梅戏艺术》1992,1期,安徽.并收入《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傩与中国的龙信仰》(《民族艺术》1992.第4期,南宁)《安徽祁门傩及其对宇宙本原的阐释》(1992年参加云南国际傩文化研讨会论文)《巫风·傩俗·戏剧》(《民族艺术》1995.第3期)《南戏<;刘文龙>;的演变及其在池州的遗存》((《民俗曲艺》第89期,1992年5 月,台北)《安徽贵池的傩面具与面具戏剧》(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文化展览暨学术研讨会论文,1995年,北京)《贵池傩舞“舞回回”探析》(《池州师专学报》1997年1期)等;专著有:《黄梅戏音乐》(安徽人民,1957)《安徽省贵池市刘街乡曹金柯三姓家族的傩戏》(与王秋贵合作)、《安徽省贵池市刘街乡太和章村的傩神会》、《安徽省贵池市茅坦乡山湖村的“踩马”》、《安徽省贵池傩戏剧本选》(均由台湾施合郑文化基金会出版)、《在假面背后》(与何根海合著);还与德国Brandl教授合作《安徽贵池傩戏》三卷本(德国Edition Re 出版社,2002)。

189 评论

努力中的女人

一切开始关注传统文化,这也是一件好事。我认为,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极具魅力、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年轻人需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3方面原因。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的第一个原因是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极具魅力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体系,这个体系传承悠久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知识本身极具魅力。正是因为这方面原因,年轻人才会被传统文化所吸引并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自己这一代人的贡献。因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努力,传统文化才会在不断传承和发扬当中更具魅力。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的第二个原因是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积极学习。年轻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的眼界越来越开阔,看问题也越来越深刻。因为这方面原因,年轻人在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充分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并不断进行学习。这是年轻人之所以会关注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

这个现象的第三个原因是年轻人需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当年轻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充分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后,就会产生学习传统文化,丰富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意愿,进而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去学习传统文化。总之,因为以上原因现在的年轻人才会对于传统文化如此关注,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这个过程,现在的年轻人在综合素质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幸福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308 评论

小琳子雄霸天下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了?那是因为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10年前的很多人市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悄然勒兴又猛然装来的这股“国潮”,不仅让许多曾经对 “传统” 充满反叛的年轻人,心甘情愿成为传统文化的座下门徒,也让整个社会有些始料未及,惊讶中透着欣喜。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曲高和家的音乐厅,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潮牌、球鞋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者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喜爱。

仿佛就在不久之前,主流舆论还在讨论 “如何拯救传统文化”,而现在,这样的讨论似乎已经失去意义。然而,并新的局面,也带来了值得关注的新问题一一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为什么米得如此迅猛,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

显然,这一系列 “为什么”的答案,绝不会是任何一个单一一要素,而必然是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在诸多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要素当中,最关键是两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只有摸清其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具体影响,我们才能对这股潮流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融入、引导这种潮流。

在这两大要素中,更重要也更基本的就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任何一种潮流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兴起、流行,其原始动力必然是其迎合了当地社会在当时的某种迫切需求。工装裤的流行,迎合了二次工业革命中社会大众对生产便利的追求:摇滚乐的流行,迎合了二十世纪中叶发达国家青年对社会结构的反叛:社交网络的流行,迎合了当代人在网络时代对更丰富的人际联结的渴望⋯⋯正如这些例子一样,原本给人以高深、保守、小众印象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进入流行的殿堂,重新焕发出四射的生命力,同样与中国社会在今天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密切相关。这个需求,便是一个社会在崛起、上升期产生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的需求。

比如,文艺复兴使得欧洲走出了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取得了辉煌的社会成就。这场实质上的进步性社会变迁,之所以被冠以 “复兴”之名,便是因为当时的欧洲人面对新取得的社会成就,选择了将自己从古人那里继承而来的文化遗产作为精神认同的对象。而在近代日本的发展进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从发现自己落后时的 “西化”,到初步崛起后的“复古〞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本质上是对本文化族群的历史的认同,因此,当一个社会处于上升期时,人们便会主动地去发掘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从其中找到自我认同的来源,而反过来看,当一个社会面临内忧外患时,传统文化则常常成为批判与省思的对象。

226 评论

5ichocolate

20世纪80年代起,在解放思想大潮涌动下,学界兴起一股“傩戏热”、“傩文化热”,在人文社会领域里建树起一门新兴学科——傩学,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 从商周时代起,傩经历了三千多年漫长历史。由于傩孕含着古人朴素的生命意识,这使它具备了顽强的生命活力。随着历史的演化,作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文化现象,它逐渐成为多元宗教、民俗、艺术、表演的复合文化体。傩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运动链条中,傩文化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历史地位。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19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同年1O月公布了“文化多样性”宣言,自此,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进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我国中央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迅速作出反应,举办多次有关国际研讨会,并正在制定相关保护法令。去年,傩戏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已纳入亚洲太平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贵州是我国傩戏品种最多的省份,是发掘、研究傩文化遗产最早的省份,并且取得突出成就。有“中国傩戏在贵州”之说。1993年,德江被省文化厅授予“傩戏之乡”的称号。 德江,是贵州省文化厅命名的贵州唯一的“傩戏之乡”,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贵州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文化先进县。 德江县则是发掘、研究起动最早,也是第一个到北京展演傩坛戏及其面具风采,并获得很大反响的地区。德江县地处黔东北,与川、鄂、湘三省相毗邻。历史上是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与本土少数民族夜郎文化的交汇地区。春秋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曾流放在三湘沅江地区,他的《九歌》便采摘、反映了包括沅江上游今土家族、苗族聚居区的巫觋祭祀仪式活动。今天靠近湘界的德江等县的傩仪活动就是对它的继承与演变。而傩坛戏则是在傩仪歌舞仪式中孕肓并最终形成的。至于傩坛各种绝技则是对汉代百戏“奂龙曼延”等的间接继承。 德江地处贵州省东北部,东邻湖南,北毗湖北、四川,为多省结合部。县境东西宽63公里,南北长67公里,呈三角形状。最高海拔1534米,最低海拔320米,县城青龙镇海拔526米。全县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辖5个镇15个民族乡,355个行政村,2939个村民组。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土家族占,苗、仡佬、侗等16个少数民族占。 德江县取名于乌江,据史志记载:“德江,古延江,今乌江也。”乌江从南至北流经其境,全程48公里,东岸属武陵山脉,西岸属娄山山系,为典型的山地环境。由于是连接荆楚和西南边陲的纽带,自古享有“黔北门户”之美誉。 德江古为蛮夷之地,商周时属鬼方,春秋战国属巴国南境,秦属巴陵郡,汉属巴郡涪陵县,隋属黔州,唐属费州,宋、元、属思州,明为水德江长官司,隶属思南宣慰司,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改司设县为安化县,为思南府附廓,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移安化县治所于今县城(原名大堡,现青龙镇),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安化县为德江县。 自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县治从思南移至今天的县城,迄今才一百二十年。在此前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德江一直没有建治,为“蛮夷之地”,所属变更频繁,土司统治长久,为历代统治薄弱,鞭长莫及的地域,也正由于这样,也才成为历代主流文化冲击甚微的地区,为傩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创造了客观条件。 世代生息繁衍在德江境内的各族人民,是傩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他们身处蛮荒之地,对各种先进文化知之甚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对一些灾异现象缺乏科学解释,便祈求神灵的庇护,傩仪活动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傩戏,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从事傩仪和傩戏的土老师则充当了人与神的桥梁,把人们的愿望通过傩仪转达给神灵,又把神灵的“庇护”转达给人们,从而构成了祭祀性的酬神内涵。另一方面,傩仪从歌舞活动中逐渐发展了傩戏,并逐步加以完善,注入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加上惊心动魄的傩技表演,构成了傩戏娱人的内涵。酬神与娱人二者有机地结合,前者满足了人们求助神灵的愿望,后者满足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由此,傩戏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具有了坚强的生命力。 至1983年德江傩堂戏首次引起学术界关注以来,先后有贵州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的庹修明、何琳、潘朝霖、罗受伯、谢会昌、吴仕忠、柏果成、陶立潘、罗星耀等专家学者来德江调查考证,发表了数十篇论文,现已收编为专题论文集。 1986年贵州省第一次“傩堂戏学术讨论会”在贵阳召开,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百多人,与会者观看德江傩戏汇报演出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评价说:“德江的傩堂戏太好了,给我们民族保留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整个演出幽默、风趣、诙谐、语言美极了,反映了土家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贵州日报》等十多家报刊及时进行了报道。 特别是1987年12月“贵州省民族民间傩戏面具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德江傩戏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艺术界的强烈反响,曹禺、钟敬文、王朝闻、冯其庸、曲六乙等国内专家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海外专家学者中也深获好评,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印度、挪威、埃及、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无不交口称赞,德国交流中心的白蒂娜女士边看边说:“太好了!太好了!太美了!”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詹森博士看后用中国话说:“这个展览厉害,真是盖了帽了!”日本民俗学家金丸良子和中原律子专程从东京赶来观展,当她们看到“开山”面具时,高兴得跳起来说:“太好了,日本也有类似的面具。”在此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28家新闻媒体对展览作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使德江傩堂戏蜚声海内外。 十多年来,德江傩堂戏先后多次在亚洲、西欧、北美等1O个国家举办专题展演,引起轰动。李鹏、田纪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展演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进一步挖掘、弘扬这一民族文化。《德江傩堂戏》一书被先后译成英、韩等七种文字,影响较大。先后慕名前来德江考察的有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对德江傩堂戏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2002年应日本邀请,受文化部的派遣,组团参加了“2002新 亚洲文化节”,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民间艺术团同台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声誉,使德江民间艺术珍品傩堂戏名扬国外,正走向世界。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在过去对德江傩堂戏的挖掘整理以及保护等方面,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前期工作,加之这本身又是一件新课题。如,加强对全县傩坛班的领导;对土老师的思想教育和表演艺术的提高;对傩仪中落后、迷信、消极部分的处理,以及如何原汤原汁的演出并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落实,如果说二十年来我们作出了一些成绩,也是有赖于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指导。今后我们决心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处理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使德江傩堂戏这枝奇葩越开越艳,光彩夺目。

196 评论

木易木每

对呀是傩戏之乡,在铜仁地区的德江,沿河,思南等地,这些地方的傩戏保存比较完整,基本保持了那种原始的味道,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至于安顺地戏,和傩戏的许多地方有相似之处。在价值方面。我觉得没可比之处 。

96 评论

魅力人生

中文名:王兆乾

外文名:Wang Zhaoqi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省临沂市

出生日期:1928年

逝世日期:2006年

职业:音乐家,剧作家,戏曲理论家

毕业院校:贵阳师范学院

主要成就:《谈傩戏》

代表作品:谈傩戏王少舫简介,在假面背后

1947年肄业于贵阳师范学院,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遭特务钉梢,乃辗转至大别山投奔革命,历任文工团音乐教员、《皖西日报》记者、文工团长、创作员、执行副主编等。1947年在大别山时,即开始搜集民间音乐和黄梅调。

1949年9月,将《王贵与李香香》改编为黄梅调上演,首次为黄梅戏改革探索了道。

1951年,安徽省组团赴上海观摩演出,为严凤英、王少舫等主演的黄梅调《柳树井》《新事新办》等配曲,开创了黄梅戏音乐改革的先河。

1952年,完成了戏曲音乐研究著作《黄梅戏音乐》(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1957)。曾为《海上渔歌》《窦娥冤》《两个苹果》《金印记》等多部黄梅戏剧本配曲,1956年,获省戏曲会演音乐一等奖。

1957年后,兼事戏剧剧本创作和戏曲史研究,剧本创作有《洪波曲》《女驸马》(1958)《赵桂英》(1959)《红灯志》(1963)等;

1953年,在上海《文艺月报》发表《谈傩戏》一文,较早涉足于傩戏学之研

《谈傩戏》(《文艺月报》,1953,7,上海)

《池州傩戏与宋代瓦舍伎艺》(《戏曲艺术》1983年4期,北京)

《戏曲祖师二郎神考》(《中华戏曲》总第2辑,1986,10)

《关索与关索戏》原载《云南戏剧》,并收入《关索戏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北京)及《云南傩戏傩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董永遇仙故事的演变》(《黄梅戏艺术》1989年)

《从贵池对昭明太子的祭祀看傩戏的形成》(收入《中国傩文化论文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10,贵阳)《池州傩戏与明成化本<;说唱词话>;》——兼论肉傀儡(《中华戏曲》总第6辑,1988,第2辑,山西临汾)《贵池傩舞“舞伞考析”》——原始戏剧发生的信息(《中华戏曲》总12辑,1992,3,山西临汾)

《楚人祝国的祭仪》——贵池傩舞“打赤鸟”再探(北京,《文艺研究》1983年3期)

《安徽省贵池市刘街乡太和章村的傩神会》(台北,《民俗曲

六识王兆乾

柏龙驹

我和王兆乾相识虽有四十多年,但身处两地,直接接触不多,似在了解与不了解之间。这是一。

我们虽同在文艺界,但所处环境不同。他即使身处逆境仍在学海艺林之中拼搏,,而我则经常为行政事务所困扰,对他的研究是处于似懂非懂之间。这是二。

更重要的是,他对弘扬皖江文化所做出的多方面贡献,不仅为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所肯定,博得了群众的赞扬,而且其成果已载入历史文献。要说也只是重复而已。这是三。

思之再三,还是按照文艺创作规律办事王少舫简介,就我了解的、熟悉的、感受最深的说几句。题目就叫《六识王兆乾》。

(一)

初识王兆乾是在五十年代初期。我是通过《柳树井》这出戏才知道安庆有个王兆乾。当时,我在治淮文工团工作。为了向民族民间文艺学习,我团特派李琦带领一个小组由蚌埠到合肥、安庆学习黄梅戏。后又派我到安庆了解该组学习情况,并考察黄梅戏的沿革和发展前景。在安庆有幸观摩了严凤英主演的《柳树井》,我震惊了!原来我省拥有这样的

242 评论

相关问答

  • 傩戏毕业论文摘要及范文

    论文提要怎么写 论文提要是对文章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用于检索; 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与重要性、内容、解决的问题、获得的主要成果

    锐客家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傩戏毕业论文

    我觉得你可以从网上找一些贵州的旅游信息。我写不来,因为我比你小很多,希望你多多加油吧!

    赫拉克里斯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傩戏毕业论文怎么写的

    论文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封面和目录:封面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校名称和提交日期等信息;目录则列出了论文各章节的标题和页码。2

    jhaiyun88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傩戏和傩舞毕业论文范文

    傩舞是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戏是在傩舞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戏剧形式。傩戏被称为 “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世界傩

    柔情似水99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傩戏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

    ukjgyi6

    !天道酬勤!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