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9

哆哆的卷妈妈
首页 > 毕业论文 > 但丁神曲的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瓶座小小猪

已采纳

读但丁的《神曲》,是一次穿越时间的交流,那个年代的思想被但丁凝结在诗句之间。 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充满了缘分与契机。有些书错过了,一辈子都不会去翻开它。如果不是种种因素交错,我对《神曲》的印象,怕也只会停留在高中的历史课本,对文艺复兴的介绍上。 《神曲》是一首长诗,讲述了但丁人到中年时,在一片森林中迷路,一名诗人(维吉尔)的英魂出现并带领他走过地狱、炼狱、天堂(刚好对应了三个篇章),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诗歌本来就不容易读,加上语言翻译,文化背景不同等问题,理解起来很难,读起来总感觉信息的获取非常不连续,文字的韵律又体会不到,容易产生挫败感。 但后来还是读完了地狱篇。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的导读激发了我的兴趣,近期自己又打着重塑世界观的旗号,培养着看经典看原著悟原理的习惯,还有就是好奇自己在懵懂年少时候,那些课本告诉我的知识,它本来的面貌是什么。 惊叹于但丁对地狱九层结构的宏伟想象力,更震撼于他把在他之前绝大多数的历史人物都分门别类放进了这个结构之中,贪欲、欺诈、暴力,人们生前的种种罪行跟他在地狱里受到的残酷刑罚一一对应,那是他对历史,对人类行为、伦理、道德的理解。我甚至觉得他可能在某个时间产生了对“世界是什么,我应该做什么”的强烈困惑,然后着手写的这首诗,给自己的三十而立加冕。 走进社会几年后,越发迫切地希望收获他人的认可,得到他人的支持。尤其身处他乡,碰到挫折,遇到麻烦的时候,害怕吃大亏,害怕抬不起头,那些时刻,总希望能与他人建立起紧密的连接,一头扎进社会资源的染缸中,用手一拍则可以激起五颜六色,绚丽写意中解决各种矛盾。 也有很多时候,开始理想与浪漫同时作祟,热血地觉得可以凭自己孱弱之手一拳打破天,冲开现实的混沌迷雾,活出自我,站着说话。这是何等地纠结与矫情?这又是如此地真实与冷酷?我写不了一首长诗,但我希望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相信的理念,给自己信心和希望,在那些寂寥的夜里。 神曲是一个人觉醒的仪式,是一个有着深刻理解力和洞察力的人对人类社会的探索。以下是模仿写诗: 我还没有走到人生的中途, 那片迷雾环绕的森林在前方隐隐浮现, 拦路的野兽们说,快跟着我们去守护, 那些贪婪、欲望和金钱, 它们正在你的心里变得越来越牢固, 天神射下带着烈火的金箭, 万丈光芒划破夜空, 地下传出的惨烈嚎叫打碎了片刻的踌躇。那些幻象,那些地狱的狂风与血河, 它们用复杂的九层结构嵌套了世间所有的恶行, 无止境的折磨让烧焦的黑石都开始说起伦理道德, 那些将永远困于此的魂灵, 他们并不后悔生前犯下的罪恶, 人们却总是愿意自作多情, 给别人的过错刷上怜悯的颜色。伟大的先知们, 你们如炬的目光穿透了混乱的历史与现实, 如同狂风扫过杂草丛生的野蛮荒原, 你们恢弘的想象糅合了复杂的神圣与本质, 如同烈日消融空洞虚假的精神源泉, 请你们今夜来我梦里领导我, 如同你们引导那个有重量的幽魂, 走过惨烈、希望、空灵之境。我不过是个卑微者, 他人用自信的目光测出我的份量, 同时快速运用诸多假设, 那台称重的天平上落满不公的灰尘, 我虽没有犯下大错, 自私与欲望却无时不刻陪伴随身, 我知道在我人生的这个时刻如同落入深潭, 无时不刻渴望浮上水面大口喘息, 是否能擎起前行的巨大明灯? 祝愿你我在沉重浓稠的空气中飞速前行!

268 评论

寄居小妖妖

《神曲》以丰富的想象,优美磅礴的词藻著称,同时它背后的现实性也令人对作者但丁赞叹不已。艺术来源于生活,那充满玄幻浪漫想象的背后,揭露的是时代的弊病,世界的丑恶,更是是作者那“一把辛酸泪”。 封建统治的压迫与腐败,教会神职人员的堕落腐化伴随了作者但丁的整个童年。 “呜呼,奴隶的意大利,痛苦的温床, 你是暴风雨中失去舵手的孤舟, 你不复是各省的主妇,却沉沦为娼妓!” 长大后他一心想革新政治,实现理想与抱负,毅然选择站在他认为正义的一方,向往自由,向往解放。可是现实给他好好的上了一课,成王败寇,放逐,就是失败者应受的惩罚。 与钟情女子多年后的重遇还是擦肩而过,他只是默默看着素不相识的她,在心里幻想着深爱一生。欲说还休,遇上层楼。心中对爱的缺失,化为了对爱情的自卑。他没有父亲母亲,没有爱人陪伴在身边,甚至一个可供倾诉的挚友都没有,他流浪他乡,他只有一支笔,他对爱情的一切憧憬,对佛罗伦萨人的一切仇恨,都通过这支笔书写。 “让人们去议论吧,要像竖塔一般, 任凭狂风呼啸, 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 他没有破口大骂,没有仰面痛哭,他把他所仇恨的人一个个安排在地狱中的不同位置。用他深邃的想象力和思想描述了他由地狱走向天堂的故事。 “愤怒的人永远得不到救赎, 他们只能诅咒,喊叫, 在无尽的深渊里咆哮、咆哮……” 他用写作来救赎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播下的痛苦种子,只为埋藏世间罪恶,开出人文之花。但丁,是一个从痛苦中走出的伟大诗人。

250 评论

flower99sunny

主要是一种发泄,特殊的幽默性,还有人们的好奇心

211 评论

陈好好很好

文学艺术关乎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文学作品是我们人类外化的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国文学方面的 毕业 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1、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大多数语言所具有的内在属性,模糊语言在我们的语言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罗素在1923年写的一篇有名的论文《论模糊性》中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汪培庄为伍铁平所著《模糊语言学》所做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属性,因而是语言学所不能回避的对象。”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形象性。基本上大多数读者都是通过在脑海里的再造想象欣赏文学作品的,这种再造想象的特征之一就是模糊语言。也正是这种模糊语言的使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彰显了文字的魅力。典型的一段如莎士比亚在《王子复仇记》中一句“to be,or not to be”短短几个词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和解读,同时也让这句话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2、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翻译就好像婚姻一样,它是一种互相妥协的文字艺术。同样的语言翻译也是拥有不同语言以及不同 文化 背景的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优秀的语言翻译带来的是成功的交流,而劣质的翻译也会导致误解。在这样重要的情况下,翻译就会显得异常重要,面对不同的语言,翻译者就需要采取恰如其分的翻译方式,以实现不同语言的信息成功传递。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的文学翻译也是对原著作者精神的模糊转达。 、符合原文精神 文章 翻译的首要 方法 就是以对应的形式再现原文的模糊语言美感。比如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卷首引诗:Let me live out my years in heat of blood/ Let me lie drunken with the dreamer’s wine/ Let me not see this soul-house built of mud/ Go toppling to the dust a vacant shrine! (让我在热血沸腾中度此一生! /让我在醇酒般的梦幻里醉沉!/莫使我眼见这 泥塑 的肉身,/终以空虚的躯壳毁于泥尘!) 译文里面的语言就是诗歌创作中形象与模糊思维互相交感的出品,翻译可谓是恰如其分,不但精确化,还模糊化,文章美感仍在。如此译文更激发读者的 想象力 ,使语言具有活力。 、模糊描述,再现意象美 翻译者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模糊描述,再现原作中人物意象模糊所创造的美感。比如在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丹·布朗运用了一连串的意象语言,目的就是为了形容兰登的模样。对原文作者来说,这些人物的外形描述的内涵隽永而且意味深长,也是作者布朗对小说主角兰登形象刻画的一种表达,所以这些模糊语言描述也具有了象征意味,相对读者来说,这些形象描述之外的意义能否转化为读者的意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中文译本中,翻译者就对此进行了有利的铺垫,比如“锐利的眼睛”、“一片暗色的胡碴”等等,就无形中为下文的“书卷气吸引力 ”进行了较为有利的铺垫也是成功地保留了原文的意象美感。 、模糊单词的翻译 各种语言都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模糊性,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单词在一种语言中的概念是模糊的,那么在另一种语言中也会同样存在模糊的概念。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采用模糊对模糊的翻 译原则翻译。比如在王佐良所译Thoughts on Various Subjects 中的有一句,如下:“Complaint is the largest Tribute Heaven rec Eives, and the sincerest Part of our Devotion.”翻译为“怨言是上天 得自我们的最大贡物,也是我们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在这里翻译者将文中的模糊单词“largest”和“sincerest” 翻译成 “最大”和“最真诚”大概是最合时宜的翻译了。一般来说,在模糊 语言的翻译中,运用“模糊对模糊”的原则是最常见得,也是最省力的。 但是也有些特殊的情况,由于模糊词与其邻词之间的清晰度不明显,导致在翻译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就要运用某些目 标语 中的表达来翻译原来语言中的模糊词。 比如:Stood up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on the calm summer night through which I was journeying, noting the pale reminiscence of day that still lingered in the northern sky. (A. G. Gardiner: A Fellow-Traveler) 站起来眺望旅途窗外那沉寂的夏季的傍晚,注视着那白日的暗淡余晖仍逗留在北方的天空。从客观上来说,“night”可以翻译成“傍晚”和“晚上”,这是两个边界不很清晰的模糊词汇。之所以把“night”翻译成“傍晚”一来这样翻译忠于原文、也通顺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来使读者容易理解,也便于接受。 由于模糊词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有些时候翻译者也会根据具体的语境,翻译时采用更为精确的语言,使的翻译文章更加出彩。由此也可以看到翻译者的巧妙地翻译方式。 3、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 文学语言的 艺术是一种模糊语言的艺术。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拓展了读者的视野,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还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所以,文学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学翻译成功的关键就是掌握好翻译策略将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翻译好。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翻译意识,要尽可能把握原作的精华。同时,翻译者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现原作的模糊意蕴。 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2 论西方 典故 与英美文学 教育 摘 要:英美文学教学的困难之一是学生面对西方典故的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加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 英美文学西方典故;《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 在目前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 英语学习 的目的日趋功利,对口语大力提倡,对等级考试和各类水平测试给予极大的关注,英美文学等人文学科教育的作用似乎渐渐被人遗忘。而中西文化传统存在的巨大差异在中西文学传统中都突出地表现出来,使得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英美文学课遇到的重重障碍的表现之一就是英语典故的运用。 典故(allusions)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更透彻地说明事理,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更有力地抒发感情,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炼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强化艺术效果。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提高对英语的欣赏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 《圣经》与英美文学 《圣经》是__的一部经典,由于它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对西方各国的文学艺术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英语民族文学艺术史上,有不少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艺术家都采用《圣经》中的 故事 和 传说 为题材,创作出许多诗歌,戏剧,小说,音乐和绘画。而更多的故事传说和只言片语则进入英语日常用语,成为广泛使用的《圣经》典故。 英美作家引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如Shakespeare所著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当Portia假装肯定Shylock 这一磅肉(a pound of flesh)合同时,Shylock高兴地喊道:“A Daniel come to judgment! Yea, a Daniel!--- O wise young judge, how I do honour thee!”Daniel是《圣经》中希伯来预言家,他聪颖过人,公允无私,执法如山。在这里,用这一典故把Portia比作智慧而又刚直不阿的法官。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十分强烈的。 二、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英美文学 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其中古希腊罗马神话更是英美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典故的重要来源,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这些 神话故事 为背景或主题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以希腊神话为第一来源的《荷马史诗》可谓开西方文学之先河,深受西方人的熟悉和喜爱。中世纪伟大诗人但丁的力作《神曲》,虽然写的是__道德主题,里面却用了不少希腊神话故事。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作家的悲剧中,大量采用希腊神话故事。弥尔顿的《失乐园》虽以《圣经》故事为主题,但诗句中却随处可见希腊神话的典故。在拜伦的《哀希腊》(The Isles of Greece)一诗中,出自希腊神话的典故更是比比皆是,而这些典故均为英语民族所熟悉。又如现代作家.劳伦斯名作《儿子与情人》所表现的“恋母情结”的主题,就是源自希腊神话俄狄蒲斯(Oedipus),通过隐喻与象征的手法使得这篇名作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三、世界名著、民间传说、 寓言故事 与英美文学 一些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都为英语语言文学提供了许许多多富有表现力的典故。莎士比亚戏剧(Shakespeare’s plays),《一千零一夜》(Arabian Nights),《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安徒生 童话故事 》(Andersen’s Fairy Tales And Stories)等等,都为英语民族所喜闻乐见。因此,它们入典成为英美文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莎剧《哈姆莱特》(Hamlet)中的哈姆莱特是为父复仇的丹麦王子,由于他生性犹豫不决,致使复仇计划一再延误。现在Hamlet便用来比喻忧郁不满而又优柔寡断的人。《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寓言诗人的创作源泉,经常为后代作家所引用,成为寄托教训,说明事理的典故。 酸葡萄(sour grapes),是指《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因够不着葡萄而把它称为“酸葡萄”,来聊以自慰。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则指装扮成正人君子的敌人,而“cry wolf”(喊狼来了)则用来指发虚假警报。又如《一千零一夜》中的《芝麻开门》(Open Sesame),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Cinderella),德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浮士德》(Faust)等等,早已在英美文学中屡被运用。 由于历史的传统和文化的背景不一样,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典故。引用典故,已成为世界文学传统的修辞艺术。典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强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往往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英美文学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和英语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因此,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增加典故的教学内容,不仅符合英美文学教学大纲要求,还体现了英语专业语言教学的趣味性和活泼性。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客观的、原汁原昧的英语语言,体验经典精邃的文学语言的表达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娜. 中西文化导入与英美文学教学[J].文教资料,2005,(26). [2] 郭慧. 英美文学与英语学习[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5). [3] 赵亦倩.英美文学课堂中的文化渗透[J]. 考试周刊,2008,(30). [4] 胡文仲.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87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的歌曲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

    chunping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但是写了毕业论文的英文

    毕业论文是Graduation thesis 若要在论文里指论文就可以直接说thesis或者paper

    虫子郭郭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丁野的毕业论文

    《毕业,生》作者:memorylaw简介:第一次相遇, 穿着尿布的梁晓橙就向【丁野】扑了过去,【丁野】乐成的被扑哭了之后两人的孽缘到了不行收拾的境界从初吻 分

    饭兜兜兜得牢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神一样的毕业论文

    根据国家的规定,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毕业,都是需要提交论文的。很多人认为专科不比本科,毕业都不需要写毕业论文,但是实际上如今很多专科院校都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写一篇毕

    gell墨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酒神精神毕业论文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南南南南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