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姐姐S
近期,不少媒体关于“姐弟恋”的文章标题夺人眼球:“姐弟恋婚姻已成为大趋势”,“姐弟恋婚姻已达到惊人比例”,“姐弟恋才是95后婚姻大趋势”等等。我个人认为,这些观点有一定的事实,但也有夸大其词之嫌。俗话说:“宁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这种“男大女小”的婚姻观延续了上千年,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悄无声息地发生着转变,“男小女大”的婚姻逐渐出现,人们从开始的反对,到不支持,再到能接受,目前已经比较普遍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姐弟恋”婚姻比较普遍,但并非已成为了大趋势,大趋势意味着将来“男小女大”的婚姻成为主流,这种说法有点想当然。婚姻自由,没有年龄的限制,男大还是女大,不必用数字来比较。我想从看待“姐弟恋”婚姻的态度上谈谈这个问题。01 完全不接受“姐弟恋”有一位朋友托我给她的侄女小夏介绍男朋友,小夏35岁,在本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研究生毕业,个头高挑,长相娇美。我们公司陈博士,31岁,由于这几年在海外做项目,没有机会谈对象。我给他介绍了小夏的情况,看了照片,他非常满意。安排他们俩见面后,彼此印象都很好。他俩郎才女貌,本以为接下来发展会很顺利,熟知那次见面后就没有了下文。我问朋友怎么回事?朋友说她侄女完全不接受比她年龄小的,她觉得陈博士人挺好,就是有点书呆子气,显得幼稚。她喜欢成熟的,有社会阅历的,会关心人,会疼人,能照顾自己的。02 不会介意“姐弟恋”张超和王璐是武汉一所大学陈教授微纳米材料实验室的学生,张超读研究生时,由师姐王璐博士具体指导,刚开始做实验,遇到一些难题,师姐总是很耐心地讲解,带他分析数据。遇到试验的关键点,深夜的校园静悄悄的,而东边那间实验室灯火通明,总是闪现着一对年轻人忙碌的身影。两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张超硕士毕业,师姐王璐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张超应聘到武汉的一家公司去上班,报到前请师姐吃饭,那天晚上两个年轻人聊了很多,喝了不少酒。借着酒劲,张超说:“师姐,我喜欢你很久了。”王璐脸色刷得一下变得通红。“我比你大整整4岁啊,你是小弟弟”“即使你愿意,你爸妈会反对的”,“我不管,我只知道喜欢你”“我要娶你,璐璐”。说完这些话,四目相对,沉默许久,两个年轻人紧紧地相拥在一起。他们朝夕相处,相互鼓励,彼此欣赏,一起完成了一个个试验,爱在慢慢地滋长。03 喜欢“姐弟恋”吴倩是一家健身房的老板,她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跟前夫婚后白手起家,一起打拼,育有一儿一女。当事业蒸蒸日上时,前夫劈腿,跟公司刚入职的一个女大学生好上了。吴倩大闹一场,离婚后带着女儿独自生活,一向好强的她,筹资开了这家健身房。吴倩对男人很失望,特别对比自己的大的,因为前夫是她哥哥的战友,比她大8岁,以为嫁个成熟的男人可以做小女人了。谁知前夫花心,大男子主义,还特别有心机,他们离婚时,前夫早早已经转移了共同财产,她除了分得了一套房,几乎是净身出户,多年的打拼付之东流了。所以她对男人特别有芥蒂心理,离婚后有不少男人向她示好,都被拒绝了。丁勇是她健身房的会员,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小伙子阳光开朗,热情大方,每周定期来健身房。有一天晚上,突然接到独自在家的女儿的电话,女儿发烧腹痛,在一旁的丁勇听到电话,二话不说陪她带女儿去了医院。那天晚上,女儿在急诊输液,丁勇一直陪她到天亮,看到满脸疲惫,还要去上班的丁勇,吴倩内心充满感激和不舍。自从那次事情以后,两个人接触频繁起来,经常一起健身﹑吃饭和聊天,吴倩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大男孩,但他俩年龄相差10岁,她把这份爱藏在心里。直到今年的情人节,当她看到丁勇捧着一束玫瑰花向她走来,她的眼泪刷得一下留下来了。
好食物一起分享
谈过两段恋情,都是姐弟恋,一段很累,一段不累,都分手了。 本人女,性格独立,童年因父母离异过得不太幸福,在感情的选择上多少有些受影响,没有安全感,和弟弟相处相对轻松一些,没那么大压力,掌控感更强。深层次讲,上对下的自我表现式映射照料,一定程度地弥补了童年关爱的缺失,在这种心态的制约下展开了两段姐弟恋情。 第一段姐弟恋,本科时期,我20岁,他19岁,谈了3年,谈得很累我提了分手。 第二段姐弟恋,研究生毕业,我25岁工作,他23岁读书,谈了1年,谈得很甜,但一提结婚就让我们认清了现实。 个人分手的原因当然不仅仅因为年龄,抛开其他的问题只看年龄的影响,我大致总结了需要思考的三个关键问题,希望这些反思能给到准备要展开姐弟恋的姐妹们一些提醒。 一、自我认知 简单来讲,问自己四个问题:“我有什么”,“我需要什么”,“他有什么”,“他需要什么”,在这四个问题之间反复权衡,并且反复问自己“我最不能舍弃的是什么”(姐弟恋问题的权衡)。 1.我有什么: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优势独特性是具备吸引力的,好比筹码。 如何找出自身的优势独特性? 可以想象自己在正态分布曲线上乘船。 若与大多数人一样拥挤在高位,比如:讲礼貌、会做饭、懂艺术等。这些普世价值的优势可以作为你的优点,但并不是优势独特性。 若感到孤身一人在低位飘荡,比如:通达人情世故-贪玩,持之以恒-做事一根筋,深沉专情-不解风情等。当你的独特性恰为对方所需,这就是你的优势独特性,反之可能成为你的劣势独特性。所以有个简便方法找出自身的优势独特性——找自己明显缺点的对立面。 “我有什么”的对应问题是“他需要什么”,“他有什么”的对应问题是“我需要什么”。匹配度分值计算,一个优点加1分,一个优势独特性或许能有10-20分(劣势独特性此时为负,个人猜想这就是很多人口中所谓的“感觉”,很奇妙)。分数越高,双方越匹配。 2.我需要什么+他需要什么 或许想要金钱就要舍弃陪伴,或许想要体贴就要舍弃能力,或许想要有趣就要舍弃专一。 需要是无限的,但绝对不可舍弃的是可以罗列的。 对应自己绝不可舍弃的需要进行对方画像,然后思考与借助外界力量了解对方需要。反复匹配,画像会越来越清晰,这样得出的清晰画像就是你的核心需求,甚至是灵魂匹配。 对于姐弟恋,一般来讲,姐姐们大多需要舍弃另一半优厚的社会阅历与能力资源,弟弟们大多需要舍弃在感情中获取的强权与地位。当然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因双方的个人经历与特质而不尽相同,但依旧会面临其他取舍。如果通过分析,舍弃的这些不是你们双方不可或缺的需要,那么可以考虑进一步发展。 以我为例,优势独特性来讲,我擅于分析与权衡-不够有勇气与魄力,富有才华-傲慢冷酷。我绝不可舍弃的是忠诚、责任、包容。以前两任弟弟为例,优势独特性来讲,社交场合游刃有余-贪玩,风流潇洒-飘忽不定。绝不可舍弃的是自由、权利、享受。我的傲慢冷酷与他们对权利的渴望相冲突,他们的飘忽不定与我对责任心的要求相冲突。与之对应的,我更匹配具有成熟稳重特质的男生,而他们更匹配具有依赖柔韧特质的女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涉及到婚姻的选择,成熟、柔韧有时是一种普世价值。因此自我认知的过程更大的作用在于强化自身需求并发现自身问题。 二、双方境遇 我的第一段姐弟恋,他本科毕业工作,我留校读研,思想不同步。第二段我毕业工作,他在校读研,阶段不同频。 在没有非常深厚感情基础时,境遇的不同有时会把两个人向不同方向推,加速本存在问题的双方分离。看似是被外界的条件破坏,而实则是两人没有敞开心扉,设立共同目标,互相搀扶。长久的情感,需要彼此放低姿态,聆听对方需求,适时让步,共同努力变得更好。好比生命共同体,相互弥补,荣辱与共。 境遇不同是挑战也是机遇,当你觉得遇到对的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去经营。总有一天,当你们达到同步与同频时,转过头看见与你并肩站立的他,你会觉得他已经成为世上另一个你。 三、及时止损 回归问题本身:“姐弟恋真的累么?” 我可以谈一下我的切身感受。 第一段姐弟恋,我谈得很累,提了分手。第二段姐弟恋,我觉得很甜,他累了,提了分手。我们觉得累,都是因为恋爱中没有调整好姿态,我们为了另一半而改得面目全非。 作为姐姐,第一段姐弟恋,我很努力地想要带动不成熟的弟弟,默默付出不断改变来靠近他,但确实差距太大,他的成熟度远远不够,分手后我如释重负。第二段姐弟恋,我重新调整状态,平和地相处,但弟弟复制了我的错误,他非常努力地为我改变靠近我,但当我提结婚时,压力像泄洪之堤一样将他击垮,他意识到无法维持这种改变的状态,回归了自己本来面目。 这只是我的个人案例,在同龄人中我也相对比较强势,更何况和弟弟在一起。就算我能说服自己去接受比较弱势的另一半,另一半也无法接受这样长期的压制。想通了这一点,我对自我认知也进行了重塑,对另一半的需求也有了调整,深刻反思,走出情绪,及时止损。 关于及时止损,很多女孩会对目前状态难以割舍,但姐妹们,要相信,爱你的男人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对你好,不要陷于一个不合适但对你好的人,他对你好是因为你值得。 姐弟恋可以很甜,可以不累,可以走到最后。其实姐弟恋被大家单独提炼思考是社会环境转好的一个指向,这些一定程度地得益于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女性经济得以独立。女性不仅仅作为男性附属品,而更倾向于作为平等的独立个体,从而打破了年龄阶段指向财富、地位、智慧等生存要素的固有指标。 虽然说姐弟恋只是种种恋爱形式中的一种,因为年龄便于划分而被单独提及。年龄这个变量是基于时空尺度的,三维生物无法操控,加之长久以来的男女社会分工,姐弟恋双方处境尴尬。基于男性狩猎、女性采集的远古基因,个人认为,男女之间的和谐稳定关系依旧逃不过对外的男强女弱,年龄只是一个影响因素。 希望姐妹们都能遇见一个“我崇拜你无所不能,你沉迷我体贴温柔”的爱情。
歹徒通缉令
1.“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似乎在爱情面前什么都不成问题。“姐弟恋”从生理年龄讲,无论女方大男方多少,甚至是一天,都叫做姐弟恋。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如果男女双方相差在3岁以内,是还不构成姐弟恋的年龄要求的。但是,真正的“姐弟恋”,应该是对男女双方互相的心理需求。并不单单是指生理年龄差距。
2.古语说女大三抱金砖,所以我能接受的是3,4岁之内的吧,三年基本上就是一个代沟,两个代沟可能还能弥补上,大太多真的无法接受呀!女生本身年级较大,想要的东西和男孩子想要的完全就不一样。你年纪大想要房子车子的时候,也许人家小弟弟才毕业没啥经济实力,等人家有实力事业刚刚起步,你已经事业有成……面对这种实力的落差真的能接受吗?但是因为不绝对哈,爱情可以跨越种族,跨越性别,就别说年龄这种差别了吧!不过个人觉得概率微乎其微
3.如果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男方的父母大概率还是会在意下女人的年龄,这点我见过很多的家庭都会有这样的状况,女人如果大男人超过五岁以上,基本上家里的人都会有点反对的声音,不过对于现在的家庭都会比较开明一些,如果两个人的感情好,反对的声音也不会有那么大,毕竟年纪大一点的女性,各方面的人情世故以及生活的技能都要高很多,所以对于过关这块应该也没多大的问题。
4.不管年龄上的差距,两个人最重要的还是看彼此之间感情是否深厚,如果是正在恋爱的你,找一个比自己大的女人、或者找了一个比自己小的男人,你会怎么去处理这段感情呢?我觉得作为女人还是不要去找比自己小太多的男朋友,从各方面来看姐弟恋失败的案例太多了。
建议不要搞那些都写烂了的,什么余华的《兄弟》呀,鲁迅呀,张爱玲啊啥啥啥的。可以写写路遥啊,什么其他的。以下找了一点做例子,但是看了一下都不是很有新意,你可能还得
第一,最重要的是确定主题。什么样的主题更好写?答案是那些有一些前人研究,但还没有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样的主题更有利于查找资料,且不会与他人的结论重复,写出来的
大学生的校园恋爱本就是很美好的,可是偏偏有些人就是异地恋,例如我,我和我的男朋友就是异地恋,但是,感情一直很好,掌握了维持异地恋的方法就好了。一、保持联系是维持
这个的话没啥看法吧 只要两个人是真心相爱的 那么就没有啥问题吗 毕竟女大三 抱金砖吗
大学是个美好的地方,有些人在这里收获满满的友谊,有些人在这里收获满满的技术能力,每个人收获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件事,那就是写毕业论文,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