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1

藤原惠津子
首页 > 毕业论文 > 李傲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oxbaby168

已采纳

经验二点:1.一针见血2.一剑封喉所谓一针见血者,以最犀利的语言,将要批叛的对象弱处暴露出来,不留余地!所谓一剑封喉者,以最具匠心的构思,堵住对方的口,不给其以反驳的机会如何才能写好杂文 一、杂文的定义: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 ,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 、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 二、杂文的特点: (一)理论性。 这是杂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点,诗歌可以表达一定的哲理,但不能具体阐述某一道理;散文可以有少许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议论不能太多,如太多了,就不是散文;小说更不能担负议论的作用。惟独杂文可以当投枪,当匕首,“论时事不留面子,碥锢蔽常取类型”,可以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可以天南海北,任意而谈。既可以放眼于世界大事,各国的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娱乐、体育,也可以放眼于祖国的各项建设;既可以关注一些“鹅冠博带,居庙堂之高”的官员,还可以关注身边普通人的思想、生活、文化、娱乐等。看到好现象,听到好消息,发现好典型,就立即予以赞美,使之在全社会发扬光大;反之,则予以驳斥,使之各种坏思想、坏现象、坏人物不能抬头蔓延。 鲁迅先生认为杂文的任务是“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事物,则竭力加以打击”。这在当时确有革命性,但是,在和平年代,这样的观点也有失偏颇。因为“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进步的、是好的,简单地举个例子,妓女在一些国家是合法的,但引入中国,也算“新的事物”,要在中国实现“妓女合法化”,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我认为现今杂文的任务就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它的功用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杂文既是一付良药苦口的清凉剂,使人清醒明智,又是一口黄钟大吕,暮鼓晨钟,振聋发聩,警策人心;既是一面明镜,可以揭丑恶、明是非、正风气、知兴替,也可以是号角,呼唤良知,呼唤正义,呼唤理性,呼唤真善美;既可以是催化剂,催人进步,促人奋发,还可以是开路机,铲除荆棘、杂草、乱石、垃圾,为社会的进步,开辟出更宽阔的道路来。 有人认为杂文写得越偏激越好,不管观点的正确与否,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以为杂文首先要观点正确,以理服人,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不是强词夺理,乱讲一气。如果观点错误,即使语言再优美,再善于雄辩,也是一攻即破的。曾经在网络上对现代诗的发展进行激烈辩论,有人提出“现代诗已经堕落了,一定会毁灭的”的论点,虽然洋洋洒洒数千言,但由于其观点本身的错误,经不起别人的驳斥,而宣布破产。 - (二)文学性。 即指杂文与一般的政论不同,它不仅具有逻辑的力量、真理的力量,而且讲究语言艺术的运用,靠形象、机智影响读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杂文应该是一壶浓茶,不但可以解渴,而且让人回味。杂文如果写得没有文采,就不啻于喝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 有人说,杂文只要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就行了,何必要什么文采。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光有思想性而没有文学性,那他就是论文,读后让人枯燥无味;光有艺术性而没有思想性,那他就是文字游戏了,不是杂文。好的杂文,应该是思想性与文学性完美的统一。鲁迅、胡适、梁实秋等人的杂文为何感染力强,除了有深刻地思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文章富有文采。所以读他们的杂文,觉得很过瘾,“甘之若饴”。巴金的《随感录》我读了几篇,觉得确少文采,所以不怎么吸引人,论述也简略了些。李傲的杂文虽然不乏尖锐泼辣、幽默风趣,但我觉得语言粗俗了些。王小波的杂文逻辑性强,但在文采上依然是“稍逊风骚”。 一个好的杂文作者不但是个“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个“文学家”。杂文作者不但要博学多识,而且要能写出优美的散文、诗歌和小说。他在杂文写作中既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也可以引述典型事例典型事件;既可以引用一些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还可以引用一些方言土语;既可以使用比喻、借用、排比、对偶、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也可以使用讽刺、幽默、反语等表现方法。有人说,杂文是最好写的文学体裁,其实这也是一种偏见,要真正写好杂文,不但要博学多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古今中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要有优美的文笔,娴熟的写作技巧,才能写好杂文。相对于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诗歌是语言的浓缩,情感的表达来说,杂文所包涵得容量更大,写起来更加费事。作为一种文体,它没有高低贵浅之分,四分天下文章,杂文应该有一席之地。优秀的杂文,文笔优美,在轻松幽默的笔触中包涵深刻的哲理。杂文不但思想丰富,而且富有文采。 (三)现实性。 这是杂文得以产生和独立存在的基本前提,是杂文的基本特征之一。杂文写作总是植根于现实土壤,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事而作”,正是杂文创作的源泉。 鲁迅先生认为,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其实,时过境迁,鲁迅所处的时代和我们现在的时代截然不同,因此,杂文面临的任务也不同,杂文的内容和形式也要跟着变化。在现阶段,杂文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上,关注民生的状态上,关注人们的思想感情上。 如文清的杂文通常关注的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写法上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她常常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件小事、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有代表性的论点、一句两句关键性的话语、一句俗语谚语,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引申出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使人豁然开朗。心灵苦渡的杂文一如他的网名,有“普渡众生”的味道。他的杂文多是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揭示,对下层民众的深深同情,对生命的呐喊,对人生的感悟。他的好多杂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在轻松的谈话中揭示深刻地哲理。斗南子关注的是“妓女、妓男”“包二奶”等情场上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月移花影儿、红酒女人等关注的是女性的生存状态,逝者如斯、舒展、浅草闲阳等人关注的是文学网络上的一些现象。由于每位写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同,所以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写作风格不同,从而使杂文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 四)趣味性。 就是要求杂文写得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增强,有可读性和强烈的感染力。鲁迅先生写杂文常常通过贴切的比喻,或者类比、讲故事、成语典故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他善于把丰富深刻的思想,甚至深奥的人生哲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来,而不是单纯的说理,避免了纯理论的枯燥、平板和坚硬。鲁迅之“理”不是理论之“理”,而是文学之“理”,他是用文学的形象和文学的语言阐发事理,所以阅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有人把鲁迅的杂文称之为诗与论的结合,充分说明了鲁迅杂文的魅力。梁实秋的文章也写得诙谐幽默,我第一次读他的散文时,常常禁不住捧腹大笑,家里人问我笑什么,我说梁实秋的文章太搞笑了,不由人大笑。林语堂先生的杂文也写得幽默风趣,但没有梁实秋先生的搞笑,说到有趣处,我只是会心一笑。文清的杂文常常善于引用方言俗语、有趣的故事进行说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三、 杂文的写作: 杂文应怎样写作呢? (一)大题小作 就是要求从重大的社会问题中,抓住最尖锐最能反映本质的一点,或从一个侧面去做文章。 这是一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写作方法。写作者要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朵浪花见大海 ,也就是要“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具体地说,可以从一个人、一桩事、一句话、一首诗 、一篇小说、一条谚语、一个典故、一则笑话、一段历史传说等等,作为发挥议论的依据。 通过对照、联想、借喻、类比,生发开去,提示隐藏在具体现象后的意义,发掘深刻的主题 。 例如,有一篇《从拨火棍想起的》杂文,从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故事中选择了杨家宿将焦赞为解主帅杨宗保边关之围,回府求援,在天波府烧火丫头的拨火棍“教训”之下,终于承认杨排风的非凡将才,并自甘居下,请佘太君让杨排风领兵马驰援的小故事作为题材,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反对压制、摧残人才、渴望起用贤能之士为四化建设出力的主题思想。 (二)勾勒形象 鲁迅说:“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 。”(《准风月谈》后记)这正是对“勾勒形象”的最好说明。 鲁迅说他“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取类型”就是勾勒形象,使这形象代表 某一类型的人。� 写杂文,就应如此勾勒形象,创造典型。 (三)多方取譬 写杂文常常要通过贴切的比喻,或者类比、讲故事、成语典故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以便于读者接受。例如,鲁迅在《做杂文也不易》中,将杂文比喻为“也照秽水,也看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的“小小的显微镜”。这个比喻是何等的深刻形象!它生动地显示出杂文精悍的特点和战斗的作用。又如,鲁迅写《论雷峰塔的倒掉》,巧用法海逃到蟹壳里避难的故事,显示作恶多端者在世界上无容身之地的道理 。整篇文章表现了打破旧中国封建思想束缚的愿望,和对被压迫者“白蛇娘娘”的同情。 (四)杂文要“杂” 杂文要“杂”,指的是: 1、题材上广采博取,多方涉猎。 目的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表现主题,丰富思想内容。 2、内容上知识丰富,寓理于文。 杂文的“杂”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和知识性。邓拓有一篇杂文叫《一块瓦片》。在不长的篇幅里,作者像一位饱经阅历的长者,带领我们追溯烧瓦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了瓦的过去。这里有北京故宫色彩斑澜的“琉璃瓦”,有明代庐山天池 寺的“铁瓦”,有西域泥婆罗宫的“铜瓦”,以及古代统治阶级用来显示他们奢侈生活的“ 银瓦”、“金瓦”。作者又由历代统治阶级的豪华建筑联想到我国劳动人民居住的简陋,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北方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旧社会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悲惨生活情景。读这样的文章,既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乐趣,又可在作者娓娓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就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寓理于文,寓理于趣。 3、手法上善于用典,点石成金。 典故运用得好,能大大增加杂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例如鲁迅写杂文,对古今中外历史掌故、文人逸事,无不信手拈来,点石成金,妙趣横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他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文中,用《红楼梦》里焦大醉后骂主子的故事讽刺新月派: “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 ,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主人深恶、奴才痛嫉,给了他一嘴巴粪。三年前的新月社诸君子,不幸和焦大有了相类的境遇......” 总而言之,在杂文写作中,特别是初学写作者常常苦于“杂”不起来,缺乏形象性,没有一点杂文的味道。出现这种窘境的原因,除了对所写的问题想得不深不透以外,还与作者生活经验的贫乏和知识面狭窄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平时必须注重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与开拓,不断扩大生活视野和知识面。

272 评论

大旺财爱小旺财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首先自己文章要写得好,不然有何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评论解答呢!本人虽然也只算是未见世面,初出茅庐的读书人,不过出于备战公务员考试的需要,近年开始恢复练笔,定期往几家地方报纸以及中青报上投稿,同样也发表了数篇时评。这里以我自己的切身经历,也许有些有益的经验分享给你。从楼主你这番提问中寥寥数十字的风格里,我大约可以看出:第一,楼主的语文功底还是有一些积累的,只是语言的锤炼还不够。第二,楼主应当是一位高中在读的文科生,或者刚入大学的新生。不知准确与否。如今还有磨练文笔的童鞋是越来越少啦。看到楼主有如此决心,颇感欣慰!当年我在高中读文科的时候,身边那些女生的作文很得家,文章当有忧民之切思,宏观之视野。有句成语叫作“高屋建瓴”,大学应用写作课的老师(那位老师是我们学校元老级人物,颇有名气)就对我们说,你们日后写作,写起点高的文章老师欣赏,然而我却不以为然,正如你所言,那些文字就是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作为时评,就应当记住“高屋建瓴”这句话,起点要高,视野要远!那位老师谆谆教导被牢记至今,也同样送给你,望你铭记。好了,磨练文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对于想练杂文时评的你而言,要锤炼的可不仅仅是文字水平,还有对社会,身边问题的观察分析!所以这和学英语一样,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千万不要以为像突击数学一样短期内就有所突破,也不要因为看不到什么希望而中途放弃,要把练笔作为一项兴趣培养,让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要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时简单的对杂文的热爱,更要看到对你日后工作生活的重要。把文字水平锤炼好,日后如果你考公务员的话,官场上面能写的,能说的人,即使家里没有关系,也总是会受到重视的。所以,磨练文笔需要自己养成习惯。当年高中的时候我疲于应对高考,也就在写作上没有了更多的选择,只是写一些泛泛而谈的文字以争取在高考里取得中上等的分数。但是高中毕业以后,大学里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这件事。我个人的习惯大致有这几点:1. 勤写日记。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在坚持写日记?我已经记了整整十年日记,之间无论中考高考,还是大学沉溺游戏的时光里,都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以为对于磨练文笔而言,日记是一个最好的习惯。思考也好,生活琐事也罢,都记在里面。日后工作生活里我也不会中断这个习惯了。2. 勤于看报。要想避免自己的文字陷入风花雪月的小家子气,每天身边的事情,社会热点就要保持关注。日记可以懒记,但报纸是必须坚持看的!除去近日玉树地震这类天灾人祸的热点新闻以外,有更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值得思考:78家央企被要求限期退出房产业务,新华社连发六文痛斥高房价;地方劳教所连续出现犯人遭虐致死,关于劳教所制度的争议日渐激烈;发改委4万亿砸向投资以保持宏观经济稳速增长,4万亿去向受到广泛质疑……你看,如果坚持每周读报的话,你会发现自己对当今社会热点已经熟悉到了随手拈来的程度,也就会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写杂文的题材。3. 多看古文和写作指导。其实我觉得古文是最好的指导书。如今我在闲暇时候就在攻读唐宋八大家的著作。看到你在提问里提到了“文以载道”这句古训。韩愈曰:文以载道,文道合一。韩愈为首的唐宋八大家,是那个时代首屈一指的时评家,杂文家,他们那时候写的杂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单就文字水平而言,真的是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个杂文能够到达的历史高度!所以,要想杂文写到犀利的境界,还必须从古人开始学习纯粹的文字。我个人是很欣赏报纸上那些有古文风格的杂文的,因为那不是一般的写手能写的,必定是文字功底极为深厚的前辈所写。看他们的文字水平,确实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4. 坚持。我以为你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还需要很多年的进步。在学校里你可以衣食无忧,可以在图书馆里舒舒服服地泡上一整天,但是如今就业压力那么大,到了大三,身边同学都开始忙于准备实习的事情,我们一所211一本院校今年大四一届的签约率还不到30%。日后就业问题,买房问题,如此种种生活压力,都是你将面临的困难啊。列举如此和文笔毫不相干的事情,只是希望楼主你明白,日后几年里在面对生活就业压力的日子里,依旧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尤其是在如果几年后自己的职业跟练笔毫无关联,比如你是个公司会计,比如是位跑业务的销售员,如果,在那种朝八晚五,风尘仆仆,日复一日的生活当中忙碌,那时候的你是否还有当年磨练文笔的决心呢?如果考公务员,或者进新闻系,中文系的话,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这样的提前意识需要有所思考得到。最后,建议楼主你从读报开始吧。《中国青年报》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报纸,其中第二版“青年时评”栏目中的文章大多是非常出色的时评!从它们开始学起吧,你会知道一篇优秀的杂文应该是什么样的!同样值得你关注的报纸还有:《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报刊都需要广泛涉猎的。事实上依旧是为200分的悬赏而来的哦,看到前面那些随便应付你的回答,真是按耐不住了!祝你加油之类的客套话就不多说了,希望你读完以后能有更多体会。更希望你能身体力行,真正开始做到坚持练习。我可是花了一小时的时间思考为你写这篇建议呢~~~分啊~~~

174 评论

糖姨是谁啊

为了提高杂文作品质量,为了澄清一下铺天盖地的杂乱现象。笔者就怎样写好杂文,提出如下几点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关于杂文的属性。杂文是介于记叙文和议论文中间的一种特殊文体,也就是记叙文和议论文之间的中介体,可它还是归属于文学领域的麾下。 第二,杂文的表现形式。 1、议论和形象相结合。鲁迅先生说:“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几乎成一形象的全体。”议论为主,形象勾画,可以古论今,谈天说地,一事一议。 2、形式灵活、短小精悍。“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3、语言精炼手法多样。用幽默、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揭示爱恨情愁,语言要精确简炼。 4、杂文的篇幅。一般要求在600字以上,1000字左右。勿需过细描述,无病呻吟。 第三,杂文的源与流。山泉里流出的永远是水,血管里流出的永远是血。为什么写,要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第四,杂文的特点。如匕首或投枪,以点带面,不可以面面俱到。引经据典,一针见血。 第五,关于杂文题目。论、说、议、想、感,题目直接反映主题,以精、短、创意新为好,与核心相符。 第六,杂文写作的侧重点。主要反映一个人一件事的鲜明观点和进步思想,不能把情感的重点放在杂文里。因为杂文的重点表现理性。 基于上述看法,希望我们的杂文作者,利用这把锋利的匕首,激活我们的文学创作,繁荣文艺生活。使我们的《好心情》园地,更加绚丽多彩!

187 评论

JoJo爱次肉

1987-1991, 就读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1991-1995,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1995-1998,就读武汉大学法学院,行政法硕士研究生;2001-2007,就读武汉大学法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 2001年4月--2001年6月,美国宾州大学、天普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9月--2001年10月,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院访问学者2002年9月--2003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10月--2002年1月,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法学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妇联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教研室主任、诊所法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行政诉讼部部长 论文类:1.《未型式化行政行为初探》,1999年期12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学》转载。2.《从宪定权利到现实权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1期,2000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全文转载。3.《公开的理念与公开的法制-从对深圳政务公开实施状况的调查谈起》,载《行政与法》2003年第2期。4.《法律援助与法律诊所之甄别与整合》,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6期。5.《美国律师职业技能课教学法的启示-观摩模拟谈判课有感》,载《中国教育理论杂志》(香港),2004年第1期。6.《关于行政公开认知度的调查报告》,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2期。7.《美国律师调解职业技能研究》,载《求索》2004年第4期。8.《谁来唱主角-也谈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载《中国律师》2004年第10期。9.《事实调查-被法学教育遗忘的领域》,载《环球法律译评》2005年第2期。10.《诊所法律教育的公益性》,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6期。11.《法官引领下的印度公益诉讼制度》,载《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4期。12.《法律领域中的性别意识及其影响》,载《光明日报》2010年6月29日第11版。 著作类:1.《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参编)2.《实用法律应用文写作》,湖北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副主编)3.《行政诉讼法教学辅导》,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参编)4.《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合作翻译)5.《如何申请国家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合著)6.《互动教学法-诊所式的法律教育》,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独著)7.《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经验》,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主编)8.《中国性别平等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合著)9.《法律诊所实训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合著)10.《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独著) 1.法律教育改革与诊所式教学,2002年--2003年,国际教育协会资助。项目成果:个人专著《互动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行政公开认知度的调查与访谈项目,2002年,香港乐施会资助。项目成果:《公开的理念与公开的法制》,载于《行政与法》,2003年第2期。《关于行政公开认知度的调查报告》,载于《法学评论》2004年第2期。3.法学教育改革与实习制度,国际福特基金会资助,2002年。项目成果:《法律援助与法律诊所之甄别与整合》,载于《法学杂志》,2003年第6期。《美国律师职业技能课教学法的启示-观摩模拟谈判课有感》,载于《中国教育理论杂志》(香港),2004年第1期。《美国律师调解职业技能研究》,载于《求索》2004年第4期。4.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探索,2004年--2005年,美国雅礼协会资助。项目成果:主编《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法律出版社2005年拟出版。5.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200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

134 评论

相关问答

  • 李南毕业论文

    靳平 Ellen是一个美丽的女孩,举手投足间传达出一种优雅的气质,她在布鲁内尔大学读的是工程管理硕士。Ellen的本科是在中国的一个南方城市读的,但她读的电子

    风吹萧萧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李福毕业论文

    李福生,男,1956年11月出生,研究员,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放射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于1994年以访问学者的身

    Dianping达人045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傲慢与偏见毕业论文大纲

    讲述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有偏见,达西先生态度也很傲慢,但最终他们克服了这些阻碍,成了对美满伉俪!

    小花匠M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骄傲怎么写小作文毕业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骄傲初三作文,希

    信息全无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李楠毕业论文

    在人类文明的原野上,耸立着一座又一座雄伟的事业高峰。人们所敬佩的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就是这些高峰的攀登者、征服者。他们是怎样在崎岖的山路上登攀的呢?他们又是怎样

    moncherisi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