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3

慵懒安静的阳光
首页 > 毕业论文 > 王诗旖优秀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兔纸来个兔宝宝

已采纳

直接上成品苏轼词作与梦 张庆军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不仅以诗文著名,而且词也写得洒脱,别具一格,并以豪放派词风的鼻祖被尊,浏览苏轼现存的347首词,竟然发现东坡居士词作与梦颇多有缘,或记梦、或忆梦、或借梦、或诉梦,词作中梦、梦境比比皆是。纵观《东坡乐府》中与梦结缘的词,一类是以梦作为创作题材,进行艺术性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19岁和王弗结婚,十分恩爱,苏轼30岁时,年方27岁的王弗因病早逝,给多情的词人留下了无穷的思念和悲伤。王弗谢世,已经十年,彼此生死相隔,无缘碰面;人间黄泉,音信难通;孤坟相隔千里,难谋一面(王弗坟在四川眉山,苏轼此时任官山东密州,相隔岂止千里)。这份伤感,此种苦痛,岂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所能相比的?十年的相思,十年的惦念,十年的苦痛,十年的辛酸,十年的衷肠,又能与谁诉说。个中的酸楚,又怎是“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所能表达的,既使东坡只有一种风情,又能与谁人说!十年之中,词人几遭贬削而四处奔走,虽只有四十岁,却已风尘劳顿,白发催人,忽见“梳妆”貌美的妻子,又有何等言语相诉。“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这是何等精妙的艺术描述,又是多么准确的真实描写(毕竟是在梦中)。和妻子一刻千金的梦会,对于饱经风霜的词人来说,是怎样的幸福与感慨呀!然而这伤感不能表露,这哀怨无法倾诉,因为他是大诗人,他是苏轼,他不是柳永,他是高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词人,儿女情长、香脂浓艳的闺房哀怨是轮不到他来写的(他也不能写),于是无奈的东坡也只有借助于梦了,梦成了挡箭牌,梦成了遮雨伞,梦也成了词人一吐心声而不落讥讽的绝好的表达方式了。 以虚写实,实虚结合,融进梦境,增进和渲染词的气氛,使词通过梦的表达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这是词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苏轼词作用梦的另一类型。《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且不论,曾被沈潜在《填词杂说》中评论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更是一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因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朗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本词,在前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另开新境,避实就虚,以曼妙的构思和细腻的刻画,内中融进了多少幽怨和缠绵,其高妙处,似更胜过前词。特别是自然而然的融进了春日思妇万里寻郎的梦境,更是词作之妙处。如此文章大师,怎与梦结下了这般深的缘分。原因如下: 其一,基于当时人们对于词的认同程度和宋朝最高统治者对词的态度,作为文坛风云人物的苏轼欲想写词,必须得借助梦境来发挥。词始兴于唐朝,至晚唐五代时词人已经很多,特别是由于以温庭筠、韦庄、李煜等人作品为主的《花间集》流行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词乃茶余饭后消遣工具,词非文章大家专攻之技,是诗余,是雕虫小技登不得大雅之堂,况且又是抒写绮糜生活中的艳事闲愁的,于是词成为花前月下,绣房闺阁,哀怨缠绵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大家所不屑一顾之作。虽说词在唐朝五代有所发展也不乏成功之作,但严格来讲,苏轼之时,词是新兴而有待发展的体制,诗古文辞由来已久,有丰厚的积淀,优美的作品,不同的风格,多样的内容,灵活的形式, 并且已为历朝历代人们所接受推崇,但词的文学地位社会影响比“正统”的诗古文辞还是相去甚远的,苏轼虽是文学大家,但也不能(恐怕也很难)打破僵局,即使有意在词坛上崭露头角,一试身手,也因为词是“应歌”的“小道”,登不得大雅之堂,为免盛名之累,也只好借口是“游戏”而已,是作诗之余,“偶尔作歌”,说的白一点,即做诗之后还有才情没有抒发痛快,故而用词来收收尾,发泄一下吧(即词为诗余)。这正如宋代胡寅所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这样,不论苏轼,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亦或作词专攻情致的秦观都只好以梦写词,大展神来之笔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的下半片妙借“好梦”,加倍衬托别离的浓重:“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在乡魂黯然,旅思紧随的情况下,除非每天夜里做着回乡的好梦,方才能暂时得以安睡。词外之意,好梦本属虚幻,而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把精神寄托在虚幻不实之上,愈见其内心的苍凉凄恻了),于是以文章得名也以文章招祸的东坡先生也只好选择梦语了,因为不如此,则又是一个柳永柳七变了。曾“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使词普及市井乡里平民百姓的柳永,在当时盛极一时,可以说花间词的神韵至此发展到了顶峰,也因为宋仁宗赵祯认为柳永词“ 好为浮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柳永被除名”(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柳永你身处大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你既不能象词人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又不能象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却反而去唱一些“偎红翠,风流事”的烟花巷陌之词,人家宋仁宗不喜欢。柳永纵然词唱普天下,名冠海内外,可皇帝不认同,不欣赏,也只好流落街头了。试想,当着皇帝的官,吃着朝廷的饭,拿着皇家俸禄的苏轼,又多大的胆子敢冒宋仁宗的大不韪。于是苏轼也只有用梦来表达了,以此在不清醒的梦中来书写闺房哀怨月下花前的缠绵来避嫌了。苏轼词作用梦的第二个原因,是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有着独创一派 、自成一家的动机。东坡毕竟是个大文豪,他非常清楚,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绝不会只充当诗余饭后的雕虫小技,它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天地,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要借物言情,甚至要凭借想象(梦)来挖掘其含义。苏轼意欲有别于柳永,不落入绮罗香泽的艳词臼窠,但又想不同于陈季常的“豪放太过”,于是只好以梦相托,继柳七变的词艳情丝,以“大江东去”示无柳七郎风味,而努力“自是一家”的词风。东坡先生有意在词坛上独树一帜,目的在于针对柳永一路的词风,救词于风花雪月的狭隘之中,拓宽其思路,张扬其生命,这一点,他自己并不讳言,《与鲜于子骏书》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词发展到了北宋中期,内容只在绮罗香泽的小圈子里讨生活,语言又自然是老一套“香套泛语”,在这种情况下,苏轼既要发展词、开拓词,又要注意世俗对词的品评,帝王对词的偏见,于是他必须打出彻底反对柳永词风,这一是因为非如此不足以挽救词坛的颓风,二是因为非如此难以自立门户“自是一家”,三则是词毕竟还有抒发儿女情长、相思哀怨、花前月下之感情的任务(因为生活中有这些内容),因此东坡只能在部分词中展示别具一格的“新词风”(即以诗为词),而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宋俞文豹的《吹剑录》说:“东坡在玉堂曰,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关西大汉”也好,“东州壮士”也罢,弹铜琵琶,敲铁绰板,甚或吹笛击鼓,抵掌顿足,总之不是妙龄歌姬温柔旖旎地曼声低唱、哀怨吟咏,应是自成一派。然而苏轼又深知在当时他之所谓“壮士词”并非很得人心,不用说已经被世人接受的柳词,就是其志同道合的友人,也不以其词为骄傲,认为是“溢而作词曲”,是做诗之余,偶尔为之罢了。东坡先生亦知词并非只有“ 壮士词”一类,也应表现哀婉清丽、缠绵相思(须知东坡也是写哀婉清丽作品的高手),如此东坡先生可不能打自己的嘴巴,也只好把哀怨缠绵交托给梦境了。其三,前辈文人用梦的影响以及梦境与文学描写的某些天然关系也使苏词广泛而大量的用梦。苏轼对自己的创作曾作过明确的说明:“山川之秀美,风俗之仆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南行前集叙》)。这就是指出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过程,然而许多的情况下,艺术真实要高于生活的真实,需要通过艺术的加工,想象渲染,这其中最简单有效的就是通过梦,借助梦来完成现实真实中难以捉摸的环节。同时坎坷的仕途遭遇更是东坡词作中用梦的又一重要原因,一路高歌长吟、才情横溢的词人正沉浸在文章盛名、词作成功的喜悦之中,虽几遭贬削,频频调任,居无常所,但东坡先生却将此视为难得的漫游,苏州的园林、杭州的山水、密州的人情、徐州的掌故,反而使词人倍感大自然的美丽和上苍的恩赐,即使白发,也聊发少年之狂,并且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再度高昂。可是,正如他所预感的那样,因文章得名,也因文章获罪。刚到湖州,诚恐诚惶的感谢浩荡皇恩的信还墨迹未干,灭顶之灾却随之而到,感谢皇恩的信被指控为“有讥切时事之言”,苏轼不满现实,批评当朝,而其弄潮儿诗中“吴儿生长狎涛渊”,又有把皇帝诬为“吴儿”,影射皇帝兴修水利是“ 玩水”之嫌,说此时全国上下对苏轼已经到了“忠义之士,无不愤惋”的程度,可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于是1079年7月,朝廷派人到湖州把苏轼押到京城下狱御史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虽然宋神宗皇帝半信半疑,太皇太后也极力为之开脱,范镇、张方平等亦写信给皇帝,说苏轼“实天下之奇才”,连苏轼政敌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说“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语罪人”。一代才子、盖世词人虽免去死罪,但活罪难逃,被贬到黄州。被陷害的痛苦,无法辩解,也不能辨白的无奈,特别是词友诗朋全都失去了联络,这种痛苦在他写给李端叔的信中写得最清楚,“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见,与樵渔杂处,往往被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也不答,自幸庶几免矣”。须知苏轼是诗文唱答之高手,文坛巨人,忽然间,仿佛到了真空世界,那种痛苦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他只有转而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是否正确。本以为“渐不为人识”,但小人不放过,几年间四处漂泊,八方流浪, 然而苏轼毕竟是文化人,是知道诗可以言志,文能载道的,他品遍世间辛酸,阅过官场苦辣,黄州的几年以及其后的二十年中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创作走上了顶峰,它的思想也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觉从前,皆非、今是”(《哨遍》),“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秋”(《西江月·黄州中秋》)可见词人亦把前半生的生活视作了梦或恶梦,人生短暂,但放开胸怀,词中的“梦”也有了别与从前的含义,词人清醒地看到世事的险恶,“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江城子》)在梦中一切都非常清楚明白,在醉中才是真醒,可见词人这一时期的“梦”已与此前词作中的“梦”有了巨大的区别,如果说前期作者是用梦来作为一种手段和方式,来开辟词的新路径,是通过梦或梦境的描写来曲折、隐晦的反映生活,表达感情,以避免走柳永词风的旧路的话,那此时东坡的“梦”则又增加了用“梦’来进行人生意义的深层的探索,这时的“梦”不再铺排,是直言“梦”,不再躲躲闪闪,而是大大方方的用“梦”,“梦”是一种胸臆的直抒。堪称词人豪放代表之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是苏轼用梦的质的飞跃,谈笑间创造下举世业绩的周郎不是也已随时光流去了吗?“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重九》),“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此时的苏轼已将自我融入到了世界之中、自然之中,完成了有小我到大我的飞跃,又开了从词风之梦到人生真谛之梦的过渡,世事皆梦,人生是梦,这是一种无梦之梦境了! 列宁曾经有趣地指出:“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在历史上,凡是不懂得,不认识自己真正的实质,即不了解自己实际上(而不是凭自己的想象)倾向于哪些阶级的人们,集团和派别,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东坡居士并非不了解自己,然而现实和条件使他在词创作上走了一条与柳永相反的路,不仅使他借助于梦丰富了词的内容,开拓了词的范围,把词引出了闺房哀怨的小天地而走向了更为广泛的世界,而且通过梦完成了人生价值的最终探索,于是他的词与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词的造化,更是文学的造化,也是历史的必然。于是我们庆幸于历史选择了苏东坡,词垂青于苏东坡,我们更为感叹的是词有了苏东坡而登上了大雅之堂,词有了苏东坡更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290 评论

虫子不乖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代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159 评论

静静仰望静

亲!很高兴能为你解答!一下是一些关于习惯 议论文的素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再别康桥》:现实与天堂的距离,理想与黑暗的反差,曾经的回忆是最美丽的温暖,于是,你轻轻的招手,悄悄的挥袖,感叹一声,竟成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徐氏康桥.

2.《死水》: 如火的热情,表达的却是零度的冰冷,铜绿的翡翠,锈满的竟是伤心的冷艳,满眼的繁华理想,看到的是一汪绝望的死水,忍不住大痛哭一声:我的中国。

3.普希金《致大海》:用诗人的 *** 战斗,即使换来的是溪流般的磕磕碰碰,也绝不回头,目光指向大海的自由与光明,用生命刻在剑锋上的光芒,追求至高无上的爱情,即使命丧黄泉,也依然活在情深处。

4.舒婷的诗:五百年的繁华绿意,五百年的肃穆愁眉,用前世一万次擦身而过,换取今生的一次回眸。望夫崖的忧伤化作滔滔的江水。

5.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尘世的忧伤化作优美的诗句,个人的感伤上升到人类的关怀,愿每个人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却把自己拒绝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堂之外。

6.朱自清《荷塘月色》: 外面的世界的光线很暗,于是,走进清华园看河塘,用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从文学的门廊走过。

7.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水泥森森挤兑了人们的心灵空间,李乐薇诗意的将精神家园建上空中,建在远离了车马之喧的眉黛之山。

8.史铁生《我与地坛》:不能承受生命之痛,残疾的躯体,在轮椅上思考,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应该健康的活着,恪守并遵循生命的轨迹。

9.马丁.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用爱搽亮种族的锈区域,用仁慈图绘种族的灰色彩,告诉人们,什么是自由.民主.平等与光明,用最嘹亮的歌喉唱响古老的黑人灵歌。

10.史怀哲《我的呼吁》: “非洲之父”,一个充满理想的法国男人,一生致力于非洲的医疗事业,挽救人的生命的同时,还不断地呼吁,请敬畏生命,谱写了一曲高昂的生命之歌。

格言:

1、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西赛罗

2、习惯是社会的巨大的飞轮和最可贵的维护者—— 威·詹姆斯

3、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 托·布·里德

4、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奥维德

5、“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 培根

6、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 奥斯特洛夫斯基

7、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培根

8、“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威廉·詹姆士

9、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

10、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 爱比克泰德

11、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查·艾霍尔

12、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我们重复做什么样的事。 ——亚里士多德

爷孙赏花”材料作文导写及范文 爷孙俩正在山上赏花.“爷爷,为什么那个花不香?”不知何时,小孙儿扯住爷爷的衣袖,不停地摇动,他的另一只小手指着一束红艳的杜鹃.爷爷愣了一下:“那个花?不,它是好看的,不用香.”“花都应该香的嘛!”小孙儿不服气,不满地噘起了小嘴.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一生行路终成器世界突然失去了繁杂,只剩下如筝弦之音的静,独立寒秋.昨夜西风凋碧树,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楼处,独行一人,看大江东去之壮,观物是人非之伤,品肠断白苹之忧.凭外界千变万化,独行者,只注重自己脚下的路,要踏出自己独特的图案.那一束红艳的杜鹃,尽管没有扑鼻诱人的香气,却依然能够傲然挺立于山间.小孙子的话并没不会让它改变自己的信念,依旧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活出自我.古今有几人,能真正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任旁人流言带伤?曾记否,一曲葬花,残阳沥血,红楼中怎可容一女,不入俗制,叛离封建.无意挽留了落红的芬芳,借得梅花一缕魂,耿耿斜灯凄凉,有谁知?但弱女子不曾变了心志仍品着“西厢”的黄花满地痴念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曾记否,那半只诡异的耳朵,感了梵高,更感了世人.如向日葵般照耀着太阳的生命,那如白色夜空般流动着灼烧的惊艳.梵高的自成一派,在他生前有谁为他感动?但无论是生活的潦倒还是精神的困苦,都没有改变这个男人要走的路.男人最终选择了死亡.上帝这样描述着:他把脸仰向太阳,转动机枪,倒在了辣蓬蓬的卖田里——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回到了他母亲的子宫里.翅膀若是足够坚硬,鸟变开始飞翔;积水若是足够丰富,溪便开始流淌;生命若是足够力量,人便开始前行.行进,向着自己的目标.终生只饰演别人铺排好的角色,人云亦云,无亦乎会成为空壳一具.正如席慕容笔下的《戏子》: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一颗戏子的心,今生今世,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人世真是这样,可以是华丽深邃,亦可以是幽苦艰绝,不是你该走的路,怎么也挤不进去;勉强挤上独木桥,眼见得许多不如自己的人纷纷过河,登堂入室,自己却怎么也走不到头.没有自己路的人,一生都是过客,以近乎无知的方式,远离自己的成功.走自己的路,不理会别人的眼光,无意苦争春,凌寒独自开.立一处高山,观生命之变,弃一地伤口,忘孤独之泪.衣带渐宽终不悔,何不望向圣人之行路;看孔子游说各国,仁留千古,看嵇康打铁,广陵扬天;看郭沫若自比天狗,把黑暗的旧中国变成鲜亮的血流.王侯将相,或文人骚客,或凡夫俗子,向善而生,一代绝唱,只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终有一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生行路终成器,到底也不枉铜(桐)花万里!(930字,满格子,56分)。

. 作文的素材可以是生活中的任意一事,不在乎俗或雅,关键是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挖掘,从平凡的故事里寻找出新的视角,从浅显的事例中去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取对做人、做事有启迪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就拿做饭这样简单的事例来说,首先,米与水的比例就是有规律的;其次,火的大小及用火的时长亦是有规律的。当你认真观察做饭的全过程后,就会知道做事无论大小,找到规律并遵从规律行事你就会走向成功,反之就可能厄运难逃。

因此作文取材一般除了命题作文必须严格按照题意要求来写外,自主命题作文的素材可以说俯身即是,为什么呢?因为无论个人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是具有人类意识的行为所成,而这些现象都是人类意识的外部表现,以作文描述事物的外表现象,从中植入自己对此事件的分析和判断,实现揭示事物本质就是作文的根本目的。

作文的素材可以是生活中的任意一事,不在乎俗或雅,关键是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挖掘,从平凡的故事里寻找出新的视角,从浅显的事例中去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取对做人、做事有启迪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就拿做饭这样简单的事例来说,首先,米与水的比例就是有规律的;其次,火的大小及用火的时长亦是有规律的。当你认真观察做饭的全过程后,就会知道做事无论大小,找到规律并遵从规律行事你就会走向成功,反之就可能厄运难逃。

因此作文取材一般除了命题作文必须严格按照题意要求来写外,自主命题作文的素材可以说俯身即是,为什么呢?因为无论个人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是具有人类意识的行为所成,而这些现象都是人类意识的外部表现,以作文描述事物的外表现象,从中植入自己对此事件的分析和判断,实现揭示事物本质就是作文的根本目的。

写作文写新的题目但是只要你的思维方法不变和你的写作手法不变其结果仍是新瓶装老酒,写新的题目但也是装的旧概念那有意义吗?老师说不能再写以前写过的,但比如刻苦学习、思想意识进步这些都是人们永远的话题,问一下你的老师作文不能再写这些那应当些什么?

下面给你推荐一篇杨朔的《荔枝蜜》,作者从一只小小的蜜蜂身上领悟出甜蜜的生活来自辛勤的劳动的哲理。好好阅读和体会一下。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和写作的。

1.要开辟心灵的后花园引证“庭有竹春常,山静无人水自流。”

英国诗人布莱克:“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佳句事实上,根本不在乎你是否这么说,而在乎你具体怎么做。

说简单,真的很简单:多读几本好书;多听几首名曲;多看几场精彩的演出;多游历几处风光旖旎的山川;多结交几位见识不凡的朋友;或是集邮,收藏小玩艺;或是练习琴、棋、书、画;或是热爱体育运动;总之,你要对世界始终怀有活泼泼鲜灵灵的兴趣,给精神开辟出第二空间事业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越大,你的羽翼越丰盈,你便越能品尝到世俗之外的快乐。

说到底,没有精神寄托便是平庸,平庸便是俗,俗是一种心灵的炭疽热。这病,不必求人去治,自己便能找到疗救的办法。

不甘平庸的人必然会努力给自己的精神开辟第二空间,那将是他的后花园,在那里,他可以尽兴呼吐心灵中的浊气和俗气,重铸更亮泽更馨香的自我。四季更迭,不同季节有不同景象。

不同生命阶段,心灵季节不样。童年心纯洁无瑕,少年心充满幻想,青年心热情似火,年心博精深,老年心仁厚绵远。

心怡、心静、心安、心宽、心善、心诚、心、心纯,如自然环境条,不影响心灵构成素么?事例当年,东坡先生因为写讽刺诗得罪了当权派,被贬谪到穷荒之地的黄州今湖北黄冈,挂职为团练副使,其政治处境和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得自己种地才有几口饭吃。真可谓人不堪其忧,轼也不改其乐,茶余饭后,他编出许多小笑话,讲给家人和朋友听,讲的人姑妄言之,听的人姑妄信之,权当是一笑解千愁。

这则小笑话的译文是:“有两个穷光蛋在一起交谈各自的理想,一个说:‘我一向未获满足的只有吃饭和睡觉两件事,将来发财了,要吃饱了饭便睡觉,睡足了觉又吃饭。’另一个说:‘我的想法跟你不一样,要吃饱了再接着吃,哪有闲工夫再去睡觉呢’”这两个穷光蛋在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直讲得唾沫飞溅,其最高理想却远在基准线之下,所以令人喷茶,喷饭。

文学创作离不开人的心灵的宁静和心态的平和,需要的是思想的明净与灵魂的澄澈。把种子播进土壤里,种子才会发芽,开花,结果。

文学创作是需要不断沉淀生活阅历的,是需要不断净化生活污浊的,是需要不断开辟心灵花园的,否则,只能是一种浮华玩世的奢谈。2.要学会舍弃引证孙子曰: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佛经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取有舍的人多么幸福,寡情的守财奴才是不幸。

------鲁达基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佳句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失自己的运算功能。

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不是每一株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舍弃。

算盘要想具有运算功能,必须舍弃多余的算珠。你向往山居的清静,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与柔美„„事例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

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

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

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原本是张、叶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

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

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

赵武灵王废除旧制,提倡胡服骑射时,许多人反对阻挠,但他有决心有勇气,坚决果敢,最终创下名垂青史的千秋伟业。西蜀道上,马嵬坡前,唐明皇赐死杨玉环,以政治家的眼光看,用一个贵妃的死换得半壁江山的暂时安宁,也算是值得的。

可是,“宛转娥眉马前死”、“回看血泪相和流”,偏偏“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景此情,怎么不让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

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即使仅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哪一个都不愿舍弃,盲目地追求鱼和熊掌“二者得兼”。

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才是悲剧。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

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

阿西莫夫觳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

高中作文资料包

很强大的哦~!

下面就是它的目录:

用于考场作文的时鲜素材

第一章:关注自然

环境 河流 山川 湖泊

树 庙宇 人与自然

第二章:关注社会

爱国 责任 诚信 道德

奉献 正义 适应 合作

第三章:关注自我

容貌 心灵 修养 美德

乡恋 信仰

第四章:关注人生

青春 理想 困境 知识

命运 价值 机遇

第五章:关注文化

建筑 节日文化 茶文化 京剧文化

酒文化 传统文化

第六章:关注家校亲情

学校教育 师生情谊 朋友之间 家庭家教

父爱母爱 乡土深情

第七章:关注读书成才

勤学 拜师 质疑 博学

自学 方法 持恒 逆境

拼搏 机遇

第八章:关注科学

探索 精神 真理 规律

方法 效应 发明 发现

第九章:关注荣辱

爱国 诚信 劳动 礼仪

尊老爱幼 廉洁奉公 助人为乐 服务人民

勤俭节约 团结合作

第十章:关注热点

国计民生 生活智慧 张扬个性

考场作文中运用素材

外国名人、作品、人物形象

贝多芬 居里夫人 罗丹 霍金

牛顿 凡高 桑地亚哥

中国作品、人物形象

中国作品 中国古代人物形象 现当代人物形象

中国名言、俗语、诗词、典故

名言 诗词 俗语典故

中国传说神话故事

素材展示1-3 素材展示4-6 素材展示7-9 素材展示10-13

中国名人故事

素材展示1-3 素材展示4-6 素材展示7-9 素材展示10-12

1、爱在点滴之间:可以写父母和你之间的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你看电视的时候说了句:“那个MM的毛衣好漂亮啊~~”结果你的母亲就听在心里,过了一段时间,你回家发现床头放着一件崭新的毛衣,你看着眼熟,突然想起竟然是你曾经看过的电视剧中的样子,实际上,这是你的母亲学了好几天,亲手为你织的。

2、难忘春节……正面的:春节的喜乐、忙碌一年以后的轻松、和家人团聚一堂的愉快、春节的变化给你的新感受等等;负面的:可以讽刺些,比如压岁钱,给来给去,拜年——流于形式,放炮——险出事故,本想着好好休息结果各种事情导致比上班还累,放假回家、上班——车票难买等等。

3、勇气……介个实在是题材太多了……很多事情都需要勇气啊,连第一次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也是需要勇气的。我记得我第一次给老师当助理,给下面和我一样的同学将“摇滚发展史”的时候,手抖、腿抖,连声音都有点抖,不过5分钟以后就好了,然后顺利讲完。还有第一次上舞台的时候,也是很怕。介个都是需要勇气的,你就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学习找一个小事情写就好了。可以写写自己的思想斗争——但别夸张,可以写写在你做决定的时候其他人的反映和表现,可以写写完成事件都自己的成就感、或者放弃后自己的后悔和感悟。题材很多。

4、生无所息,即是指只要生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上、还具有生命力的物质或是有生命的物质都不会停止活动(运动)。个人感觉这个好像有句名言,呼吸着就有希望。应该去写拼搏、奋斗、向上吧,当然这是很正面的。负面的话,就写写歪解、批判吧,把古人的“生无所息”理解为活着就不能休息,然后和“享受生命”做个对比,应该不难写。

5、我喜爱的名言:基督山伯爵里有句话我很喜欢:“呼吸着就有希望。”虽然这句话很朴实,但是很经典,说出了最基本的道理,尤其是在一个人失去信心甚至绝望的时候,它很有激励作用。因为你还活着,你并没有失去你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武器——你的生命,只要生命还在,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也许你会比别人多花些时间去努力,但是只要坚持,就有希望。我一直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因为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出了最深奥的道理,不要放弃,除非生命之火熄灭。

6、理想的困惑。每个人都有自己儿时的梦想,有的人想做科学家,有的人想当兵。你也一定有自己儿时的梦想,当现实在扼杀你的理想、你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困惑哦呢?

7、在游戏中学习。反对不让孩子打游戏的声音,只要能够控制好时间,适当的游戏可以放松身心,活跃大脑。内个,我当时就是抱着英文字典,把《大航海时代3英文版》打穿的,那英文水平增长嗷嗷快。

8、暖冬。介个素材看起来很暖,但是,要写因为环境恶化,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今年的冬天格外暖和,降雨、降雪也少,所以大面积干旱。

9、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海带炖猪脚……介个,你可以考虑下写写对一些常用语——成语、俗语、曲名等——的恶搞或者说歪解。

[作文素材:中考满分作文佳句大全] 二、高度概括、内涵丰富、意蕴隽永、耐人寻味的佳句,作文素材:中考满分作文佳句大全. 三、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 四、显要精炼的段落首括佳句,承上启下的段间过渡佳句. 五、整散结合、形式整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的佳句. 1.开篇明旨,篇末点题或开篇点题、篇末明旨的佳句. 开篇 蔚蓝的星球,不息旋转,壮阔的大海,白浪滔天;涓涓的小河,流过田野、乡村和城镇.这些都是生命活力的表现. (摘自河北省考生《生命在你手中》) 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这个美好的季节,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珍惜它,把握它,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 (摘自河北省学生《把握青春》) 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 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梦想带给花季》)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中考满分作文佳句大全》. (摘自荆州市考主《把爱心带给他人》) 不知是否曾经擦身而过,你轻轻地如天边的一丝薄云,即使可遇而不可求,也带走了我心灵的关注…… (摘自广东省考生《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如遭受挫折,被人误解,受到批评等等.当时感觉,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以后蓦然回首,那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多彩岁月的一缕馨香. (摘自重庆市考生《馨香缕缕》) 人生需要掌声. 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青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声吗? (摘自安徽省考生《人生需要掌声》) 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是温度对于种子,就像是阳光雨露对于万物生长,赞美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摘自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世上有一种不会凋谢的花朵,那是微笑.它不分四季,不论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会开放.越是高洁的心灵,微笑之花越美.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篇末 生命是正在燃烧的火焰,在灰烬里同样会放射出光芒,因为生命在你手中,你只要把握好. (摘自河北省考生《生命在你手中》)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希望.青春需要什么?青春需要好好把握.无悔的青春,完美的答卷,把握好它.待到春风吹过时,回想过去,自己的认真把握,干好了该干的每一件事,至少"这"也是对我们生命的一种交待.将青春握在手中,将希望铭记心头,带着希望与梦想,去追求,去奋斗,去创造青春之辉煌. (摘自河北学生《把握青春》) 在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 生活中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 生活中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梦想带给花季》) 〔作文素材:中考满分作文佳句大全〕【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149 评论

许多多000

生活原因 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小时候出生在那么好的人家,她的生活一定与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戏耍于花园,别人送花,旅游见花,桌上有花,甚至洗漱也有花瓣。 婚后,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在饱受相思之苦时女人总会养花。花有含苞时,盛开时,凋谢时,就象人一样。年少,成熟,老去!李清照在用花写诗时总会多多少少的惆怅把! 花的自身原因 花是美的,女人也是美的,花盛开凋零,好比李清照一生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 做为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李清照,却因其先天秉赋异俗,才华志向超群,以及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自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所具有的柔弱、逆来顺受的人格规范,她不仅具有热烈、浪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而且强烈地、自觉的追求着超尘绝俗、高洁自负、孤芳自赏的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于是,那些风韵气质压倒群芳的花,才在这种生命之气的酝酿中,显得格外夺人心目。 她特别崇尚梅的风韵气质,她欣赏“柳眼梅腮”(《蝶恋花》),“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形象里蕴涵的诗情,更能体味出“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的神韵。她的《满庭芳》一词,是一首托物寓志之作。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己,词中写的是梅花的寂寞环境、潇洒风韵,及其遭遇和所表现的孤标傲世的精神。词的上片,通过“藏”、“锁”、“闲”、“深幽”几个词,表达着“寂寞”度日的人生滋味的体验。然而,一株“江梅”却吸引了她此时此境的全神贯注,寄托了她在人生逆境中的精神追求。下片以“韵胜”二字表现梅韵与自己人格精神的同一境界。她虽香消玉殒而情志永存的人格,使生命的价值就不在于身居要津,荣华富贵,而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这是历来命运不佳而志趣高远的骚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李清照对桂花的欣赏更是出手不凡:“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里的桂花“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是,它有奇“香”留在人间,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正体现了李清照对内在美、人格美的崇尚。她把桂花视作“花中第一流”,自然也是把人的内在美、人格美视作最高的人生境界,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也才是“第一流”的人。 李清照十八岁时和赵明诚结婚,从此开始了充满学术气氛的爱情生活,情趣十分高雅。她在爱情上是幸运的。她所得到的共同生活的伴侣,竟是一位志同道和、才华卓绝的太学士。他们的爱情生活既美满又充实,可谓伉俪相得。她的“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得到丈夫的爱慕和敬重,志趣相投,两心相印。明诚“每遇苏黄诗文,虽半简数字必录藏。”清照则“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无论踏雪寻诗,还是射典斗茶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良缘,对清照和明诚都如鱼得水,对他们自各事业上的成就,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此,李清照前期词对爱情的描写,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抒写。她倾心于菊,并以菊之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与高尚的人格,艺术品位较高。比如她的代表作《醉花阴》一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重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远行的词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深闺寂寞,时届重九,“每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天气,烘托出女词人郁闷心境和愁思。“永昼”:即长日。“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指刻着兽形的铜香炉。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度日如年。独守闺房,眼看着香炉里燃的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女词人愁情更浓,象袅袅青烟,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她孤寂无聊的心情。情景交融。“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上句写外景,下句写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此二句比温庭筠的“玉炉香,红腊泪,遍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佳节又重阳”,只能增添女词人的离愁别苦。深秋之夜,秋凉更使人难寝。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却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凉”字,一是“秋凉”,更是“心凉”,指女词人孤单凄凉。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深切。 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人之情。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圃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古代人们在重阳日,或头插茱萸,登高望远:“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或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重阳赏菊自陶渊明后,已成为文人的雅事,然而李清照一怀愁绪,本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黄昏后”呢?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东篱把酒”,是为了借酒排遣,但睹物伤情,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远的离愁。此二句深含着无限辛酸的滋味。“此情无计可消除”,于是想避开菊花,回到屋中。此时女词人感情高度升华,于是产生出流传千古之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切不要说莫为离别伤神啊。“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其动态美感。“人比黄花瘦”一语为警句,乃千古绝唱。“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精神的集结处。在这里,瑟瑟西风中憔悴柔弱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印在一起。比秦观的“人与绿杨俱瘦”更高一筹。 煞拍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女词人消魂后的情态,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是弱不禁风了。菊花是高洁雅士的象征,用以喻人,其人高雅不凡。把酒赏菊,是以陶渊明高远清淡的人格来喻己。菊花又具清丽俊秀的风姿,用以状物,以拟人之瘦,其人之神态更活灵可见了。此乃女词人独创之语,用于这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时,尤为深刻逼真。 这首词不明写相思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而情却愈深。词的首句点出一个“愁”字,末句以“瘦”字作结,与首句“愁”字相呼应。因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为依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了。 宋代咏菊词作颇多,如东坡、山谷等人词中所用菊之意象为数亦可观。这里仅以小山的《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少游的《满庭芳》(碧水惊秋)词中菊之意象与李清照之《醉花阴》比较,从中可见李词以女性特有的细柔轻灵之深婉清瘦的独到之处,赢得更高的赞誉。 晏、秦、李三人都是婉约大家,三首词都是睹菊怀人,把菊作为引起离愁的媒介,借菊来表达内心思念、愁怨等复杂情感,体物感情敏锐深挚,菊之意象便成了词人种种感情的载体。然而三首词中菊之意象又各有异。晏词中之菊,表达执着不移的“痴情”,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而秦词中之菊,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奇想”与凄伤。“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正可谓“泪眼问花花不语”。晏、秦以写男妇相思的艳情为其主要内容,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他们虽以擅写柔情而著名,但与女词人易安特有的深婉细柔相比终逊一筹。词贵阴柔之美,易安身为多情善感的女性,“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她更钟情于花,其词不乏香韵。《醉花阴》中的菊之意象,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不再是触起怀人之愁思的中介物,也不再是因痴情而发生的幻化物。在李清照凝神观照后的菊之意象,变成了其情趣的反照。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最大的任务在使人在外物界寻回自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晏、秦等男性词人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潜入到灵魂最深处,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菊我同一的艺术境界,于是产生了与菊比瘦的奇幻神思遐想,以清瘦淡雅的黄花,喻已因相思之苦而使人消瘦的情态,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李清照伉俪之情的真挚。“人比黄花瘦”之句,可谓女词人独出心裁之佳品。这一菊之意象,既喻相思之苦之深情,又喻女词人品格之高洁。全词幽细清丽,声情并茂,实为晏、秦所不及矣。难怪当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给他的《醉花阴》词时,在叹赏之余,自愧不如,又“务俗胜之”,便一切谢客,废餐忘寝三日夜,写出五十阙词,竟没有一首比得上其妻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务欲胜之”,并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而是作为丈夫的憨态可掬的纯情和对妻子赏识的一片爱心。是的,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在后世文坛上被传为诗趣佳话。而南渡之后在她的《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句,则表现了一种生命枯竭意识。这里,女词人把自己的形象又移入了菊花

264 评论

xulisha0221

婚后,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在饱受相思之苦时女人总会养花。花有含苞时,盛开时,凋谢时,就象人一样。年少,成熟,老去!李清照在用花写诗时总会多多少少的惆怅把! 花的自身原因 花是美的,女人也是美的,花盛开凋零,好比李清照一生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 做为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李清照,却因其先天秉赋异俗,才华志向超群,以及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自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所具有的柔弱、逆来顺受的人格规范,她不仅具有热烈、浪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而且强烈地、自觉的追求着超尘绝俗、高洁自负、孤芳自赏的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于是,那些风韵气质压倒群芳的花,才在这种生命之气的酝酿中,显得格外夺人心目。 她特别崇尚梅的风韵气质,她欣赏“柳眼梅腮”(《蝶恋花》),“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形象里蕴涵的诗情,更能体味出“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的神韵。她的《满庭芳》一词,是一首托物寓志之作。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己,词中写的是梅花的寂寞环境、潇洒风韵,及其遭遇和所表现的孤标傲世的精神。词的上片,通过“藏”、“锁”、“闲”、“深幽”几个词,表达着“寂寞”度日的人生滋味的体验。然而,一株“江梅”却吸引了她此时此境的全神贯注,寄托了她在人生逆境中的精神追求。下片以“韵胜”二字表现梅韵与自己人格精神的同一境界。她虽香消玉殒而情志永存的人格,使生命的价值就不在于身居要津,荣华富贵,而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这是历来命运不佳而志趣高远的骚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李清照对桂花的欣赏更是出手不凡:“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里的桂花“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是,它有奇“香”留在人间,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正体现了李清照对内在美、人格美的崇尚。她把桂花视作“花中第一流”,自然也是把人的内在美、人格美视作最高的人生境界,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也才是“第一流”的人。 李清照十八岁时和赵明诚结婚,从此开始了充满学术气氛的爱情生活,情趣十分高雅。她在爱情上是幸运的。她所得到的共同生活的伴侣,竟是一位志同道和、才华卓绝的太学士。他们的爱情生活既美满又充实,可谓伉俪相得。她的“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得到丈夫的爱慕和敬重,志趣相投,两心相印。明诚“每遇苏黄诗文,虽半简数字必录藏。”清照则“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无论踏雪寻诗,还是射典斗茶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良缘,对清照和明诚都如鱼得水,对他们自各事业上的成就,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此,李清照前期词对爱情的描写,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抒写。她倾心于菊,并以菊之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与高尚的人格,艺术品位较高。比如她的代表作《醉花阴》一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重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远行的词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深闺寂寞,时届重九,“每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天气,烘托出女词人郁闷心境和愁思。“永昼”:即长日。“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指刻着兽形的铜香炉。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度日如年。独守闺房,眼看着香炉里燃的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女词人愁情更浓,象袅袅青烟,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她孤寂无聊的心情。情景交融。“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上句写外景,下句写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此二句比温庭筠的“玉炉香,红腊泪,遍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佳节又重阳”,只能增添女词人的离愁别苦。深秋之夜,秋凉更使人难寝。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却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凉”字,一是“秋凉”,更是“心凉”,指女词人孤单凄凉。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深切。 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人之情。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圃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古代人们在重阳日,或头插茱萸,登高望远:“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或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重阳赏菊自陶渊明后,已成为文人的雅事,然而李清照一怀愁绪,本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黄昏后”呢?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东篱把酒”,是为了借酒排遣,但睹物伤情,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远的离愁。此二句深含着无限辛酸的滋味。“此情无计可消除”,于是想避开菊花,回到屋中。此时女词人感情高度升华,于是产生出流传千古之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切不要说莫为离别伤神啊。“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其动态美感。“人比黄花瘦”一语为警句,乃千古绝唱。“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精神的集结处。在这里,瑟瑟西风中憔悴柔弱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印在一起。比秦观的“人与绿杨俱瘦”更高一筹。 煞拍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女词人消魂后的情态,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是弱不禁风了。菊花是高洁雅士的象征,用以喻人,其人高雅不凡。把酒赏菊,是以陶渊明高远清淡的人格来喻己。菊花又具清丽俊秀的风姿,用以状物,以拟人之瘦,其人之神态更活灵可见了。此乃女词人独创之语,用于这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时,尤为深刻逼真。 这首词不明写相思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而情却愈深。词的首句点出一个“愁”字,末句以“瘦”字作结,与首句“愁”字相呼应。因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为依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了。 宋代咏菊词作颇多,如东坡、山谷等人词中所用菊之意象为数亦可观。这里仅以小山的《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少游的《满庭芳》(碧水惊秋)词中菊之意象与李清照之《醉花阴》比较,从中可见李词以女性特有的细柔轻灵之深婉清瘦的独到之处,赢得更高的赞誉。 晏、秦、李三人都是婉约大家,三首词都是睹菊怀人,把菊作为引起离愁的媒介,借菊来表达内心思念、愁怨等复杂情感,体物感情敏锐深挚,菊之意象便成了词人种种感情的载体。然而三首词中菊之意象又各有异。晏词中之菊,表达执着不移的“痴情”,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而秦词中之菊,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奇想”与凄伤。“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正可谓“泪眼问花花不语”。晏、秦以写男妇相思的艳情为其主要内容,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他们虽以擅写柔情而著名,但与女词人易安特有的深婉细柔相比终逊一筹。词贵阴柔之美,易安身为多情善感的女性,“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她更钟情于花,其词不乏香韵。《醉花阴》中的菊之意象,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不再是触起怀人之愁思的中介物,也不再是因痴情而发生的幻化物。在李清照凝神观照后的菊之意象,变成了其情趣的反照。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最大的任务在使人在外物界寻回自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晏、秦等男性词人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潜入到灵魂最深处,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菊我同一的艺术境界,于是产生了与菊比瘦的奇幻神思遐想,以清瘦淡雅的黄花,喻已因相思之苦而使人消瘦的情态,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李清照伉俪之情的真挚。“人比黄花瘦”之句,可谓女词人独出心裁之佳品。这一菊之意象,既喻相思之苦之深情,又喻女词人品格之高洁。全词幽细清丽,声情并茂,实为晏、秦所不及矣。难怪当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给他的《醉花阴》词时,在叹赏之余,自愧不如,又“务俗胜之”,便一切谢客,废餐忘寝三日夜,写出五十阙词,竟没有一首比得上其妻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务欲胜之”,并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而是作为丈夫的憨态可掬的纯情和对妻子赏识的一片爱心。是的,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在后世文坛上被传为诗趣佳话。而南渡之后在她的《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句,则表现了一种生命枯竭意识。这里,女词人把自己的形象又移入了菊花

287 评论

相关问答

  • 王诗旖优秀毕业论文

    直接上成品苏轼词作与梦 张庆军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不仅以

    慵懒安静的阳光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优秀毕业论文摘要优秀模板

    1、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 报道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内

    aimyforever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王棕棕优秀毕业论文

    前几年,人们主要集中购买纯金,对镶宝石的黄金首饰或纯宝石首饰则兴趣不大。然而今年来,情况大有变化。因为人们慢慢体会到,无论作为装饰品还是为了保值,宝石都比纯金有

    蛋蛋的肉粑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优秀毕业论文多少分优秀

    85分以上为优秀。毕业论文怎么样才算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成绩一般采用五级计分制,优秀大于等于90分、80小于等于良好大于等于89、70小于等于中等大于等于7

    大旺财爱小旺财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王维诗歌的毕业论文

    第17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18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老幺201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