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旅游的小M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 。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范例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宝洁公司沙宣产品“五一”促销策划方案
一、课题意义(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选题背景
目前在中高档洗发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品牌不断推出新颖的产品来攻占细分市场,并通过产品系列的充实或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巩固现有市场。发掘“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USP),对现有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可以有效争取潜在消费群。宝洁公司经过多品牌策略的成功运用,已占据了中高档洗发水细分市场。其中,沙宣品牌定位在时尚专业角度,能够给予该品牌新产品提供了足够的拓展空间。时尚专业的概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当前,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将对时尚、专业不断给予新的理解,适应此形势,沙宣需要跟进时尚专业内涵的变化,使产品系列在不断地丰满。沙宣深层洁净洗发露的USP在“时尚专业”基础上,强调“深层次清洁”,“透明洁净配方”,“温和有效”等概念,很有新意,对市场销售有推动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五、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吴菲. 洗发水品牌营销组合策略对品牌联想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
[2]张蓓灵. 联合利华在洗发水市场上的挑战者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
[3]王恒. 联合利华公司洗发水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周立逸. 本土洗发水的营销软肋及其优化策略[J]. 金融经济,2011,24:107-109.
[5]肖明超. 2009年洗发水营销新动向[J]. 市场观察,2009,07:37.
[6]雷茗. 浅析中国塔基阶层的创新营销策略——以洗发水行业为例[J]. 经营管理者,2009,12:68+62.
[7]苏凡. 洗发水2010:营销高端[J]. 市场观察,2010,05:74-75.
[8]欧阳胜. 清扬洗发水差异化营销策略的成与败[J]. 经营与管理,2010,09:48-50.
[9]曾盛. S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2.
[10]李婷. 我国十大洗发水品牌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1]王伟. 霸王集团洗发品营销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2.
[12]陈洁. 霸王防脱/乌发洗发水上市推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13]计超,孙立楠. 论宝洁旗下洗发水在中国市场的创新广告策略[J]. 传承,2007,05:106-108.
[14]祝炳俊. 清扬洗发水 5亿元的营销死局[J]. 中国市场,2007,29:60-61.
[15]张雪峰. 洗发水市场细分与定位策略探讨[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02,01:6-9.
[16] Gardner D M. Is there a generalized price-quality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1971, 8(2).
[17]Lee A Y, Labroo A A. The effect of conceptual and perceptual fluency on brand evalua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4, 41(2): 151-165.]
[18] Green P E, Wind Y, Jain A K. Analyzing free-response data in marketing research[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73: 45-52.
[19] Karnani A. The Mirage of Marketing to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7, 49(4): 90-111.
范例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开题报告:浅谈角色创作中心理活动的重要性
1、选题目的及意义
演员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的正确把握,能让演员更好的掌握角色,帮助演员更深刻的进入所演角色的内心,从而更生活,更直观,更真实的创造角色,从整体上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及现实意义。在创作角色时充分把握角色的心理并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样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直觉地、有机地抓住角色的情感,激起正确的体验。演员创作角色时的心理活动是通过演员的神情、肢体、语言等外部行动体现出来的,之所以探讨演员在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是表演“艺术中的灵魂”,另外一方面,演员在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的重要性这一课题,能够使表演者在实践领域里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选题背景
3、选题的研究现状
4、结语
5、可行性分析
6、重点与难点分析
7、时间进度安排
8、已有的参考文献
[1]、李锦云:《表演心理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10
[2]、许向明,富澜,崔君衍:《中国电影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4]、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5]、齐士龙:《电影表演心理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雨兰共舞
论乡镇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乡镇企业是中国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 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在这样一个转型 时期,原来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已经演变成个人、私营企业为主体。在新的产权结构下,乡镇企业 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对转型时期乡镇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出新的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乡镇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乡镇企业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从1000亿增加到10000亿人民币只用 了7年时间,而全国社会总产值从1000亿增加到10000 亿人民币却用了31年时间①。但是,在经过了十几年年 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 济指标增长率基本上都低于10%,甚至出现负增长。与 此同时,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在这样一个 转型时期,原来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已经演变 成个人、私营企业为主体。在新的产权结构下,乡镇企 业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我们必 须对转型时期乡镇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出新的审视和思考。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正如水无常型、文无定法,管理观念也并非恒久不 变。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灵魂,企业管理模式的 构造、运行均以管理理念为精神指导。近代企业管理理 论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了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模式 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运行中的核心作用。乡镇企 业是中国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大部 分是本地的领导者,本质上是农民中的能人。因此,从 开始踏入市场时,由于他们有胆有识,经营灵活,很快 在市场中找到了获利空间。但是由于受到特定制度环境 的制约,经营环境的转变,就注定了他们的发展是畸形 的,一边迎合上级部门的生产目标干预,一边又要使自 己的企业得以生存,他们在制度的夹缝中打着擦边球。 他们自身的缺陷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转型时期的乡镇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转变自身的管 理观念。许多乡镇企业通过改组改制,已经建立了现代 企业制度,但是这种建立并非仅仅挂牌就可以解决所有 的问题。现在乡镇企业的领导者———董事长必须对此要 有清醒的认识,董事长是领导者,总经理是管理者,领 导者和管理者的职能是不能错位的。一般来说,领导 (leadership)与管理(management)是两种并不相同而互 为补充的行为体系,各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在今天的 美国,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而我国恰恰 相反,“领导”过多而管理不足。这里所谓的领导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合适的领导。管理理论认为,并非所有的 人都既擅长领导又善于管理,一些人有能力成为出色的 管理者,但是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另一些人具备较 强的领导能力,但却很难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而对于一 个成功的企业,这两类人才往往都是需要的。 我国目前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存在下 来的,都是佼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应该拥有一 个比较称职的领导者,否则难以存活到今日。但是,当 我们将乡镇企业的发展放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这样一个 大的背景中,就不难发现,乡镇企业已经走到一个生死 存亡的关头,面临生存危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许 多,其中包括技术更新加快,国际竞争加剧,政府对市 场管制放松,资本密集型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劳动力结构 的变化等,要在这种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有效地进行 竞争,必须变革管理观念。 传统的理论认为,小型企业很简单,不需要管理,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小型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比大 企业更需要有组织和有系统的管理。首先,乡镇企业必 须有一套策略,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特殊的“生态系 统”,经得起竞争。其次,乡镇企业要将其高层管理的各 项任务予以妥善安排,需要建立一个“高层管理团队”, 其成员都是“兼差”的,他们的主要任务仍在于职能方 面,但他们同时仍需肩负一部分高层管理任务。在乡镇 企业中,凡属管理阶层人士,都必须了解该企业的关键 性业务,必须了解每一项关键业务有什么目标,必须了 解每一项关键业务由谁负责。再次,乡镇企业还必须建 立一套适用于本身的控制和信息系统。乡镇企业的市场 环境瞬息万变,因此,它还必须随时掌握其享有优势的 某一“生态地位”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来 看,美国占90%,其产值占美国GDP的39%,日本占 98%,德国占,其53%的GDP和的投资靠 中小企业实现②。因此,我国在转变对乡镇企业的管理观 念的过程中,乡镇企业本身的观念转变固然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认为,目前需要做 好的工作,仍然是政府进一步改善对于中小企业的服务。 首先是融资服务。乡镇企业除了极少部分以外,绝大部 分仍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 工程。其次是改善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是公 共产品,企业本身既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又没有激励去做 这些事,同时企业盲目去做,又会造成重复建设,导致 资源浪费。再次是清理那些制约和不适宜乡镇企业发展 的滞后政策。从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成 效不可谓不大,但是,许多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政策的清理远比其他方面 重要,使得出台不久的“非公经济36条”以及股权转让 等真正决定乡镇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落到实处。 二、组织观念的创新 德鲁克认为,公司的首要法则是以组织的形态维持 生存,公司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组织,即人文组织③。现代 管理理论认为,公司的组织模式必须使它在普通人的领 导下持续运作,一个人管理的机构不可能长久。中国的 乡镇企业许多都具有创立者的个人特色。企业是组织人 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一种手段,现代生产的基础是 社会组织。除了大规模生产以外,决定企业社会机构和 经济职能的仍然是组织,即按计划对人力劳动在物质资 料之间进行分配。组织是工业的基础,人文组织是任何 行业都不可缺少的,它是工业区别于工厂手工业的重要 特征。 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大多数难以认识到这一点。因 为,它们从成立之初,有的不过是当地政府部门为了解 决财政问题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当时以及后 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长期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乡 镇企业利用中国所特有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市场机会, 在制度允许的空间内异军突起,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 是直到现在,恐怕多数人对于乡镇企业的认识还仅仅停 留在经济职能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社会组织的层面上。 因此,在当前的转轨过程中,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转 变自己的组织观念和企业的组织模式。根据德鲁克的观 察,1945年时,近一半的美国在职工人从事制造业工 作,现在从事制造业的工人的数量降到劳动者总数的十 分之一。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1983年的社会已经成为 一个雇员的社会④。 我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有约9亿多,乡镇企 业目前有2000多万家,大部分散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其组织主体为农民工。乡镇企业也是企业,其本质上也 是以生产最大化为目标,组织人们共同努力的机构。它 的首要法则是生存。为了实现生产最大化目标,企业必 须制定政策,实现不同管理部门和不同目标的合理要求。 这样企业就不能一味依据权宜之计,要不断适应情况的 变化调整政策,但是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乡镇企业来说, 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对现有的陈旧的组织观念进行 创新势在必行,这些恰恰是乡镇企业过去一直没有很好 重视的问题。首先,要关注企业的社会特征和人文特征, 企业的员工不是打工者,而是你的雇员,乡镇企业要想 做大做强,必须使其员工有归属感;其次,企业必须能 够发掘组织内部的所有人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用其 长而避其短;再次,能够在不同的职位上考核员工的独 立领导能力,确保他们的失败不会殃及企业的发展。 三、人力资本的创新 当人力资本经济学家把人的健康、生产技能和生产 知识看成是一种资本存量,即作为现在和未来的收入增 长的源泉时,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几乎就没有什么区 别了。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产权改革已经提 到再也不能拖延的议事日程。按照经典的企业理论,产 权模糊的企业不可能有效率。因为产权界定不清晰,管 理者、生产者努力的激励不足,搭便车的行为就不可避 免。但是,中国的乡镇企业在没有清晰的产权界定的情 况下却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 国的乡镇企业名义上是集体企业而实际上是私有企业; 也有人认为,由于政治原因,乡镇企业在变为以界定清 晰的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方面受到了 严格的限制。 周其仁认为,企业合约不同于市场合约的关键是企 业合约中包含了劳务的利用,而劳务的买卖最大的特点 是事前只能说明大概,事后决定细节,他将其视为人力 资本的产权特征⑤。但是,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而且 必须是活生生的个人。在巴泽尔看来,即使在人身依附 关系最强的奴隶社会中,奴隶主虽然可以全权支配奴隶 的劳动并拿走其全部产出,由于奴隶是一种主动的财产, 不但会跑,而且事实上控制着劳动努力的供给⑥。周其仁 认为,人力资本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人力资产天然归 属个人;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 资产立即贬值或荡然无存。因此,企业激励的内容,就 是把人力资本开发利用的市场价值信号,传达给有关的 个人,由其主体决策在何种范围内、何种强度上利用其 人力资本的存量,进而决定其人力资本投资的未来方向 和强度。 由此可见,即使在人身依附关系最强的奴隶制度下,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天然的个人私产,甚至在人身依附关 系如此紧密的奴隶制的法权结构下,都无法完全做到无 视其存在,何况在其他法权结构形式下。当出现了违背 自由交易法则的产权结构和社会制度时,就可能导致人 力资本产权发生“残缺”。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是指虽然 人力资本在法权上属于个人,但其产权强度遭到损害, 一旦产权残缺发生时,产权的主人将人力资产“关闭”起来,就好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这部分被删除掉的人 力资本的产权,根本无法被转移到其他主体的手里做同 样的开发利用,使得这种资产的经济利用价值顿时一落 千丈。所以,说到底人力资本的创新有赖于产权改革的 程度和水平。 企业经济效率的来源是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充分 清晰界定⑦。在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组成的企业契 约中,只有人力资本产权对行为者具有直接的激励约束 作用,而经营者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决策者和对其他 成员的监督者,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差异性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率 差异的最根本原因。经营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不同的企 业所有制条件下工作,他的经济行为主要取决于他的人 力资本产权是否得到有效界定,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是 否得到充分保护,行为权界定是否有利于其经营能力和 人力资本价值得到合理实现,人力资本作用是否得到充 分发挥。如果这些均实现的话,一个理性的经营者为实 现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将采取非常积极的工作行为, 而不管是在哪一种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如果经营者人力 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界定,经营者会以消极工作来抵消 因经营者人力资本界定残缺造成的效用损失,以达到个 人效用的等值化,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率。由上可见,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充分界定是企业经济效率提高的 关键。相对来说,由于乡镇企业受到的体制制约没有国 有企业严重,同时规模又比较小,因此,在人力资本创 新产权界定的方面应该先行。 四、社会资本的创新 采用社会资本理论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影响 的是普特南(Putnam,1993),他在《让民主运作》一书 中,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一种类似于道德的一种经济资源, 社会资本诞生并且体现于民众交往网络之中,由于长期 以来民众对本地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社会资本 逐渐演变成一种能够使人们互相信赖并恩恩相报的经济 资源,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合作。普特南还认为, 社会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的强弱决定 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由于一个地区具有共同的历史 渊源和独特的文化环境,人们容易相互熟知并成为一个 关系密切的社区,组成紧密的民众交往网络。在民众交 往网络中,商业联系根植于社区和家庭结构,这一结构 通过各种方式对破坏人们信任关系的人或行为进行惩罚 而得到强化。虽然社会资本是一种具有积累性的存量, 随着企业之间贸易关系的长期化发展,相互了解与信任 的程度一般也会相应增加⑧。 社会资本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社会成员 对彼此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美国经济学家福山⑨ (Francis Fukuyama)在其著名的《信任》一书中,用大 量的篇幅分析了信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华人 社会是全世界最缺少信任的一个社会。他引证了许多的 研究成果,指出在美国、日本、德国,人与人之间的信 任度远远高于华人社会,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也高 于意大利和法国。意大利和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包 括官场的腐败、市场的无序等。他特别强调,华人企业 家只信任有直接血源关系的人,而不信任家族以外的人; 中国人讲圈子,圈子以内是信任的,圈子以外是不信任 的。这样,组织形态的交易最后就只能落脚在家族里, 形不成大的企业。这就是华人为什么没有世界品牌的原 因。 乡镇企业最初的发展曾经得益于这种丰富的社会资 本。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相互之间彼此 熟悉对方的为人及其行为特点,即便是自私的人,在这 种长期的交往中,也可能表现为相互愿意“合作”。从博 弈论的角度看,一方的不诚实在下一次博弈中会遭到对 方的报复,因此有可能形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相 互之间比较合作,比较信任。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 展壮大,企业关系向外地发展,用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 乡村内世代相传的世俗关系被打破,依赖这种关系的激 励机制也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义务界定非常明 晰的产权合同就成为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必须因素。 注释: ①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年版,第157页。 ②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版,第216页。 ③④德鲁克:《公司的本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 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⑤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⑥Barzel, Economic Analysis of Slavery.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nics,17,no.Ⅰ:73-96. ⑦盛乐:《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和乡镇企业经济效 率》,《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 ⑧Coleman,,"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ety 20. ⑨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南出版 社2001版,第84-96页。
站在时光深处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先要了解你要写的是什么企业,然后查出ISO的相关准,根据标准各自己学过的知识组合成一篇论文!
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300字(通用20篇)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
论乡镇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乡镇企业是中国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 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大幅下降。与
乡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的意义、转变及其理念 摘要:公共行政文化创新对于推进公共行政制度变迁,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和塑造现代政府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