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888888
回归分析表中总计值怎么求 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关系情况,回归分析实质上就是研究X(自变量,通常为量数据)对Y(因变量,定量数据)的影响关系情况。操作SPSSAU操作如下图:结果将数据放入分析框中,SPSSAU系统会自动生成分析结果如下:分析结果解读以及计算公式:(1)Beta(标准化回归系数计算):计算公式如下:(2)t=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标准误;t=常数项/常数项的标准误;例:;(3)VIF(方差膨胀因子):对于VIF说明:其值介于1~ \infty之间。其值越大,自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的可能越大;(4)它是判断线性回归直线拟合优度的重要指标,表明决定系数等于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所占比率,体现了回归模型所解释的因变量变异的百分比;例: =,说明变量y的变异中有%是由变量x引起的, [公式] =1,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成函数关系。 (5)调整R方值计算公式其中,k为自变量的个数;n为观测项目。自变量数越多,与 的差值越大;例: [公式](6)F值F值=回归均方/残差均方(7)DW值DW是用于判断自相关性,比如上一个records是否影响下一个records,DW计算公式要先生成残差值然后计算。扩展:(1)容忍度:Toli=1/VIF;其值介于0~1之间。其值越小,自变量xi与其他自变量x之间的共线性越强。PS:使用容忍度作为共线性量度指标的条件比较严格,观测值一定要近似于正态分布。(2)DW的取值范围0
cHeN&Li$Li
问题一:SPSS中回归分析结果解释,不懂怎么看 首先来说明各个符号,B也就是beta,代表回归系数,标准化的回归系数代表自变量也就是预测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为什么要标准化,因为标准化的时候各个自变量以及因变量的单位才能统一,使结果更精确,减少因为单位不同而造成的误差。T值就是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的结果,绝对值越大,sig就越小,sig代表t检验的显著性,在统计学上,sig 问题二:请问SPSS的回归分析结果怎么看 前面的几个表是回归分析的结果,主要看系数,表示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平均增加个单位。后面的sig值小于,说明系数和0的差别显著。 还要看R2=,说明自变量解释了因变量的变化。 最后一个图表明,残差服从正态分布。 希望对你有帮助,统计人刘得意 问题三:spss回归分析结果图,帮忙看一下,麻烦详细地解释解释 R平方就是拟合优度指标,代表了回归平方和(方差分析表中的)占总平方和(方差分析表中的)的比例,也称为决定系数。你的R平方值为,表示X可以解释的Y值,拟合优度很高,尤其是在这么大的样本量(1017对数据点)下更是难得。 系数表格列出了自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使用单样本T检验)。截距项()的显著性为(P值),表明不能拒绝截距为0的原假设;回归系数(X项)为,其显著性为(表明P值小于,而不是0。想看到具体的数值,可以双击该表格,再把鼠标定位于对应的格子),拒绝回归系数(X项)为0的原假设,也就是回归系数不为0;标准化回归系数用于有多个自变量情况下的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越大,该自变量的影响力越大。由于你的数据仅有一个自变量,因此不需要参考这项结果。 对于线性回归,我在百度还有其他的回答,你可以搜索进行补充。 问题四:请教spss回归分析结果解读 首先看 方差分析表 对应的sig 是否小于,如果小于,说明整体回归模型显著,再看下面的回归系数表,如果这里的sig大于,就说明回归模型不显著,下面的就不用再看了。 其次,在回归模型显著的基础上,看调整的R方,是模型拟合度的好坏,越接近1,说明拟合效果越好。这个在一般做论文中,不需要管它的高低,因为论文重在研究方法和思路的严谨性,导师不会追究你的结果是对是错,你的数据本身就不一定有质量,所以无所谓,不必在意。 第三 看具体回归系数表中每个自变量 对应的sig值,如果sig小于,说明该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预测作用,反之没有作用。 问题五:怎么从eviews回归分析结果中看出有没有显著影响 10分 模型中解释变量的估计值为,标准差是,标准差是衡量回归系数值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越小越稳定,解释变量的估计值的T值是用于检验系数是否为零的,若值大于临界值则可靠。估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值(prob)都小于5%水平,说明系数是显著的。R方是表示回归的拟合程度,越接近1说明拟合得越完美。调整的R方是随着变量的增加,对增加的变量进行的“惩罚”。D-W值是衡量回归残差是否序列自相关,如果严重偏离2,则认为存在序列相关问题。F统计值是衡量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性的假设检验,越大越显著 问题六:SPSS回归分析结果该怎么解释,越详细越好 50分 首先看 方差分析表 对应的sig 是否小于,如果小于,说明整体回归模型显著,再看下面的回归系数表,如果这里的sig大于,就说明回归模型不显著,下面的就不用再看了。 其次,在回归模型显著的基础上,看调整的R方,是模型拟合度的好坏,越接近1,说明拟合效果越好。这个在一般做论文中,不需要管它的高低,因为论文重在研究方法和思路的严谨性,导师不会追究你的结果是对是错,你的数据本身就不一定有质量,所以无所谓,不必在意。 第三 看具体回归系数表中每个自变量 对应的sig值,如果sig小于,说明该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预测作用,反之没有作用。 问题七: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怎么看 logistic回归与多重线性回归一样,在应用之前也是需要分析一下资料是否可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并不是说因变量是分类变量我就可以直接采用logistic回归,有些条件仍然是需要考虑的。 首要的条件应该是需要看一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多重线性回归中,要求自变量与因变量符合线性关系。而logistic回归则不同,它要求的是自变量与logit(y)符合线性关系,所谓logit实际上就是ln(P/1-P)。也就是说,自变量应与ln(P/1-P)呈线性关系。当然,这种情形主要针对多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对于二分类变量就无所谓了,因为两点永远是一条直线。 这里举一个例子。某因素y与自变量x之间关系分析,y为二分类变量,x为四分类变量。如果x的四分类直接表示为1,2,3,4。则分析结果为p=,显示对y的影响在水准时无统计学意义,而如果将x作为虚拟变量,以1为参照,产生x2,x3,x4三个变量,重新分析,则结果显示:x2,x3,x4的p值分别为,和。也就是说,尽管2和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3和1相比,4和1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结果?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因为x与logit(y)并不是呈线性关系。而是呈如下图的关系: 这就是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从图中来看,x的4与1相差最大,其次是2,3与1相差最小。实际分析结果也是如此,上述分析中,x2,x3,x4产生的危险度分别为,,。 因此,一开始x以1,2,3,4的形式直接与y进行分析,默认的是认为它们与logit(p)呈直线关系,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因此掩盖了部分信息,从而导致应有的差异没有被检验出来。而一旦转换为虚拟变量的形式,由于虚拟变量都是二分类的,我们不再需要考虑其与logit(p)的关系,因而显示出了更为精确的结果。 最后强调一下,如果你对自变量x与y的关系不清楚,在样本含量允许的条件下,最好转换为虚拟变量的形式,这样不至于出现太大的误差。 如果你不清楚应该如何探索他们的关系,也可以采用虚拟变量的形式,比如上述x,如果转换的虚拟变量x2,x3,x4他们的OR值呈直线关系,那x基本上可以直接以1,2,3,4的形式直接与y进行分析。而我们刚才也看到了,x2,x3,x4的危险度分别为,,。并不呈直线关系,所以还是考虑以虚拟变量形式进行分析最好。 总之,虚拟变量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是非常有利的工具,善于利用可以帮助你探索出很多有用的信息。 统计的分析策略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在探索数据关系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因为你能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隐藏的信息。希望大家多学点统计分析策略,把统计作为一种艺术,在分析探索中找到乐趣。 样本量的估计可能是临床最头疼的一件事了,其实很多的临床研究事前是从来不考虑样本量的,至少我接触的临床研究大都如此。他们大都是想到就开始做,但是事后他们会寻求研究中样本量的依据,尤其是在投文章被审稿人提问之后。可能很少有人想到研究之前还要考虑一下样本够不够的问题。其实这也难怪,临床有临床的特点,很多情况下是很难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尤其一些动物试验,可能真的做不了很多。这种情况下确实是很为难的。 本篇文章仅是从统计学角度说明logistic回归所需的样本量的大致估计,不涉及临床特殊问题。 其实不仅logistic回归,所有的研究一般都需要对样本量事前有一个估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得出阳性结果。比如,你事前没有......>>
你使用的是enter方法让变量进入放昶anova表示显著性,方程整体来看可以接受然后检查系数的显著性R方有时候也得考虑,看你是否需要最后写出回归方程即可
我看了,这是一个关于软件的问题,我也不太懂这种方面的问题,也不好和你乱回答,只能是提醒你一下,你可以找这一方面相关的专家,或者是老师去问一问
广东消费需求扩大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论文字数:8896,页数:15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参照国内外学者对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广东省的数据,研究广东省消费需求
毕单是指毕业论文,双变量回归是其中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关于双变量回归是否简单,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解答。首先,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双变量回归是一种相对简单的
回归分析表中总计值怎么求 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关系情况,回归分析实质上就是研究X(自变量,通常为量数据)对Y(因变量,定量数据)的影响关系情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