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农村商业银行毕业论文

农村商业银行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农村商业银行毕业论文

1.广东房地产市场研究 2我国汽车金融的现状与对策3.试析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 4.对中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探讨5.对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状况的研究 6.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7.农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初步探讨 8.认沽权证及其对我国推出金融衍生品的指导9.我国证券市场的IPO热发行 10.玩具市场分析及奥迪公司营销策略研究11.米德冲突下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 12.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TIs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13.广东农业风险的实证研究 14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以及广东的区位优势因素15.广东省农业保险情况分析和研究 16.浅谈独生子女时代的理财规划17.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必要性 18.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19.谈论商业系统成长企业市场(宝石) 20.如何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效率的对策21.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方针分析23.我国现状信用卡发展方向研究 2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25.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6.中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初步研究27.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 28.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分析29.“返券促销”对企业和国家的影响 30.外资的引进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31.中国证券投资的基金投资行为 32.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3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34.浅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对策35.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初探 36.探讨祢合农村资金供求缺口的对策37.浅析怎样提高中国IPO发行效率 38.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税收模式39.中美两国股市相关性研究 40.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探析4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 42.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分析43.中国资信评级业发展现状 44.关于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45.探索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46.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47.信用卡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48.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市场体系的影响49.解读UCP600及应对之策 50.中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51.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的初步探究 52.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53.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创新 54.风险导向下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研究55.我国化妆品品牌营销管理 56.中国汇率制度改革:选择有管理的浮动57.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58.关于在农村居民中开展个人理财的研究59.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性分析 60.我国个人理财与外汇相关的理财研究61.不同学历水平的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1、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虽然也开展一段时间了,但是,并没有配套的内部审计机制,无法让银行内部的审计工作具有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特点。因此,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标准有一定差距,甚至会导致现有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变得无法可依或者说有法不依。

2、内部审计技术较落后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手段仍然使用传统的详细审计或个人经验审计,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从而造成了银行内部审计周期长、成本高且效率低下,这与国际上当前通用的风险基础审计手段相比较为落后。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技术显得有些滞后,审计方法也较为陈旧。

3、内部审计监督力量有限

虽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众多,但是较为分散,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可以直接接触到现金和证券,从而导致银行的内部审计环节只要出现一个小纰漏,都有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不幸的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审计力量不够强大,也缺乏必要的监督连续性,从而大大弱化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范围较窄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对一些问题的纠错查漏方面,尤其是对一些具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审计和调查,关注的是会计凭证等资料的真实与否,业务操作是否规范等问题,并没有涉及到对信贷资产质量等的审计,更不用说对银行内部深层次的管理制度、监督体系等作出一定的评价和建议,从而在面对日益扩大的银行业务时,其内部审计显得有些过于缓慢而无法覆盖到全面的银行业务范围。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成因

1、内部审计定位有局限性

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使得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但是,在这样的挑战背景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并没有强化合作意识,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与设备等都无法很好的配套起来,审计人员也没有可靠的法律保障。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够全面,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只是把内部审计部门看作简单的检查与监督部门,并没有使其具备较高的权威性。

2、内部审计缺乏专业审计机构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形式上就没有设置专业的审计部门,当然无法合乎内部审计的规范要求。只是一些农村商业银行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但是,其实质仍然属于管理层管理,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独立性。一些银行还把审计与监察部门混同起来,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此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得性质特殊、专抓短板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较为独立的开展工作。

3、内部审计内容有缺陷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尤其是缺乏必要的审计权限,有时一些审计部门无法参加银行的管理会议,也较难获取相关的审计会议资料,也没有配套的奖惩细则,从而使得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出现某些缺陷或短板。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仍然偏向于粗放式管理,并没有重视内部审计内容应当具有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而是仍然以传统的财务事项审计为主,而对其他一些领域缺乏必要的审计,进而影响了整个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只有国外银行的五分之一,也没有达到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那么,有限的内审人员无法完成较为繁重的内审任务。此外,农村商业银行是从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其人事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沿袭了信用社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也没有提供多个机会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也没有确定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从而使得一些高能力的员工外流严重。加之农村商业银行建立时间偏短,内审人员使用现代化审计手段方面也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从而大大制约了内部审计价值的体现与提升。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路径

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以及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我国已经从国家政策层面推动了金融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升级。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过程,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升级对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内部审计创新与升级能够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达到外部监管要求,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益诉求,也是市场经济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理性选择。

1、更新内部审计观念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其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受到其内部审计理念的影响。鉴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还不够到位,领导层与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首先树立起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理念,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更好的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强化银行内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有效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与国际商业银行惯例接轨。

2、赋予内部审计新内涵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存在短板现象,因此,应该将内部审计内容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切实改进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工作,让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从而引导其工作核心从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并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尽量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审计,并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机制,树立起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真正了解内控的内涵,实现同步控制要求和授权控制要求,并引入客观评价体系,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变得更新、更全和更可靠。

3、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农村商业银行中不少人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重新定位并升级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其工作性质、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微观执行层来实现对宏观战略层的延伸与拓展,让银行全体职员参与进来,共同配合完成。这种定位的升级与创新也会推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改变自己的工作角色,提高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从而能够让其在形式上和实质性都保持必要的独立性,也会增加内审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内审工作效率与效果的提高。

4、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机构,从而推动内部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那么,银行就应该逐步建立内部审计垂直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并让其具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产权制度,还要让董事会成为最终的责任人,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强的独立性,从而让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更高的可信度与权威性。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人员派驻制度来进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安排工作,让支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分割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可能存在的利益关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5、优化内部审计技术手段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银行审计的电子化,对有关信息进行优良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条件,对银行业务实行再监督,并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使得内部审计流程变得更为现代化与规范化,有利于更好的确定审计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优化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范畴,比如说,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审计,注重将业务经营检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等。当然,这同时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因在制宜的制定和完善审计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调整配备好内审领导班子,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从而真正抓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关。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信用社转化升级的产物,其还存在着不少急需改革的地方。其中,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改革环节。我们应该尽快转变内部审计理念,实现其定位、职能、范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创新与升级,让农村商业银行在不长的发展时间内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内部管理水平,发挥出内部审计应有的内部再控制作用。

浅议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与农村金融稳健发展一、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频频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在带来巨大的灾害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农业保险问题的反思:在商业保险发达的今天,为何农业保险仍然处于真空?其一,发展缓慢,救灾复产作用未有效发挥。农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不仅是农业风险的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目前,我国农业受灾的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出10%至20%。农业的高风险,也意味着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使得保险公司缺乏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动力,农业保险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农业保险的缺位,农业自然灾害后救灾复产的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及社会捐献。农业保险对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村防灾防损能力及灾后恢复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以浙江省为例,由于地处沿海,农业自然灾害在全国风险区划中属于最高之列,保险财产因台风洪水造成的损失率是上海的46-59倍。仅2005年,全省就有万公顷农作物、万公顷水产遭受台风袭击受灾,万头大牲畜死亡。由于近年来该省每年保费收入只有一两百万元,形成了农民、保险公司“两不愿保”的局面,因此这些损失几乎没有得到商业保险补偿。其二,机制缺失,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对农业、农民、农村企业均具有通过风险支持获得收益的共性特征。但是,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目前却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让农村金融独自承担“三农”信贷支持的风险和收益。如果农业保险介入,通过与银行机构打造风险利益共同体,则可以使其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吴兴区东林镇为例,全镇龟鳖养殖量最高时超过2000万只,养殖农户数1200多户,已从传统的粮产区变为龟鳖养殖大镇,走出一条特色水产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但2003年开始龟鳖市场行情“突变”,一夜之间造成70%以上的养殖户亏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龟鳖养殖业贷款逾期贷款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凸现。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通过调减温室龟鳖养殖量、调整养殖品种、建立龟鳖专业合作社等措施,该镇龟鳖养殖业已走出大面积亏损的困境,农户贷款基本上能够正常周转。虽然市场风险基本得到化解,但假若龟鳖行情未能如期转好,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0多万元龟鳖养殖业贷款潜在风险将是巨大的。如果有农业保险分担风险,将使农业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增加农村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三,立法滞后,导致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至今没有出台。目前,国外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界定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国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可依。由于立法滞后,国家提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都是宏观层面的,往往因缺少具体支持政策而落不到实处,这也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除免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营业税之外,对农业保险没有其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没有直接的保费补贴。由于缺乏政府扶持,受农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所限,如果保险公司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制定保险费率,农民买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二、发展农业保险需要创新思路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承担支农重任的银行机构也处在这一风险之下。如果农业保险这个屏障没有建立,任何形式的银行机构潜在风险都是巨大的,这将影响“三农” 的信贷投入,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笔者以为,在农业保险问题上,需要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发展。模式一:政策性保险,市场化经营。农业保险有其特性,它针对弱质产业和支付能力弱的群体,属于准公共产品。而农业又属于基础产业,农业保险对整个和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农业保险应实行政策性保险。但政府直接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容易产生垄断,效率低下。因此,要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经验和现有资源,采用由政府补贴方式,将农业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实现政府、保险公司、银行机构和农民“四赢”。如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于2006年3月1日在杭州成立,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平安等十家成员公司共同签署了共保体章程,标志着业内期待已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浙江开始破题。由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在试点阶段实行5倍封顶方案,其中农业险累计赔付在保费2倍以内,由共保体全额承担;2至3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1:1承担;3至5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2:1承担,因此可以较好地化解单家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调动保险公司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模式二: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由商业保险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出资,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同时,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允许农业保险公司综合性经营,鼓励其在从事政策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农村地区商业性保险业务,起到“以险养险”的功效,增强农业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提高其开发农村保险产品特别是农作物保险产品的能力,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以2004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的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借鉴了法国安盟“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的“大农险”模式,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风险特点、农民保险需求,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种养业险、家财险、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保险产品。2005年,该公司就实现保费5506万元,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为1114万元,常规性保险业务保费4392万元,开办保险险种55个,使其在完善农村风险保障体系,开发培育农村保险市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以商业化运营方式开办各类涉农保险业务的农业保险公司,进而实现较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模式三:相互制保险,自己保自己。相互制保险公司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成立的法人组织,也是国际上比较成熟和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保险组织形式。与股份制公司相比,相互制保险公司在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经营目标和分配机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会员利益的最大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相互制保险公司具有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一是相互保险形式适用于道德风险较高的保险;二是相互保险成本较低,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群寻求保险保障提供了机会;三是由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具有双重性,因此公司可以灵活调整保险费率,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利差损、费差损等问题。目前,相互制保险成为国外保险市场的主流形式之一,公司数量和市场份额比重都占到全球2/5左右。在我国,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在原黑龙江农垦总局风险互助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并于2005年1月11日正式开业,填补了我国尚无相互制保险公司的空白。由于相互农险公司较少需要政府资金上的支持,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利用这种形式发展农业保险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渔业、全国总工会下属的中国职工互助保险等有望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模式四:银行办保险,尝试双赢路。鉴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农业保险休戚相关的因素,结合“十一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建议认真研究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开展设立农业保险公司的试点。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设立农业保险公司,一是符合其作为全省(市、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的角色,有利于发挥人才优势和交叉销售优势,符合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有效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实力;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风险有其特殊性,它往往由小而大,由此及彼,一旦发生风险,作为信贷支持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影响最大,而农业保险公司的设立,可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负面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有效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三是以省(市、区)为单位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可以推进农业保险的地方性行政法规立法试点工作,从本地实际出发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目的、性质与定位、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条款的制订以及对农业保险的监管等做出规定,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并借助税收杠杆的财政积累支持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落到实处。模式五:政府设基金,防巨灾风险。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在农业保险立法中对保险费的分担作了明确的规定,美国法律规定政府补贴保费的30%,加拿大法律规定政府补贴50%。同时,通过提供再保险或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形式为农业保险提供政策支持。如美国和日本,政府为农业保险,包括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提供高额补贴;在德国和法国,农业保险运作方式虽然市场化,但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和疫情,仍有政府基金作坚强后盾。在我国,由于没有巨灾支持保护体系,巨灾损失完全由保险公司独立承担,大量风险集中于经营主体自身,使得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承保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议抓紧建立中央和省(市、区)两级政府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供给主体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从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的年度经营盈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以及赈灾捐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等等。同时,对农业保险业务免去营业税的同时,建议减免所得税,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业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用作应对农业大灾补偿的积累。

银行毕业论文农商行

1. 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2. 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3.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4. 试论资产的计量属性 5.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6. 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7.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摊销研究 8. 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9. 试论会计环境 10. 论环境会计的概念结构 11. 绿色会计初探 12. 绿色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13.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与思考 14. 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 15. 对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再认识 16. 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研究 17. 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活动 18. 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研究 19.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20. 关于成本考核指标的探讨 21. 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22. 作业成本法核算初探 2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 24. 对作业成本管理的认识 25. 试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26. 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的探讨 27. 通货膨胀会计研究 28. 代理理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29. 试论会计规范 30. 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关系的研究 31. 重组会计研究 32. 破产会计理论研究 33.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评价 34. 对新型责任会计初探 35. 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 36. 建立和健全会计市场的探讨 37. 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38.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39. 浅谈会计文化及其构成要素40. 借款利息资本化有关问题的研究 41. 浅议可转换债券及其会计处理 42. 论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 43. 存货准则中有关问题探讨 44. 成本报表体系问题研究 45. 浅议收入的含义及其层次结构 46. 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47. 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48.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49. 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 50. 成本分析指标体系研究 51. 物价变动条件下会计核算的现实选择研究 52. 债务重组及其会计问题的探讨 53.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剖析 54.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探讨 55. 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56. 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模式的探索 57.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58. 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 59. 如何构建会计监督支持系统 60. 关于企业商誉评估的思考 61. 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研究 62. 试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63. 行为会计探讨 64. 资本市场与会计准则 65. 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理论体系 66. 资产计价目标和计价方法之间关系研究 67. 企业激励制度与会计政策选择之间关系的探讨 68. 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 69. 无形资产价值摊销方法的探讨 70. 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71.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探讨 72. 关于企业实行责任会计的调查报告及其分析研究 73. 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情况的调查研究 74. 《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 对所得税会计的理论研究 76. 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77. 实质重于形式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 78.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讨 79. 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会计收益质量 80.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差异研究 81. 论会计政策选择目标 82. 论资产减值会计

关于薪酬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1、MF公司创业期的薪酬管理研究

2、JC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3、D铁路公司工务段薪酬管理研究

4、营口天盛重工公司薪酬管理方案设计

5、JA公司经理层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基于岗位价值评估的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7、民族地区烟草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8、基于SSH框架的高校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靓力集团薪酬管理提升研究

10、新常态下BF钢铁企业薪酬管理优化研究

11、国企薪酬管理政策研究

12、公立医院编外人员薪酬管理现状及对策

13、农业银行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14、YL公司薪酬管理体系诊断报告

15、辽宁ZK公司薪酬管理诊断报告

16、DSC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7、N旅游公司薪酬管理模式及优化方案研究

18、蓝海酒店员工薪酬管理研究

19、YX公司薪酬管理优化研究

20、KX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21、AD公司薪酬管理改进研究

22、Z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3、HK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24、肥西农商行薪酬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5、科技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

26、XC公司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7、RL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28、K公司薪酬管理方案再设计

29、湖南茂华公司员工薪酬管理优化方案研究

30、中小农业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31、烟台ZC开发建设集团薪酬管理研究

32、A光伏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研究

33、广州市荔湾区公安辅警队伍薪酬管理研究

34、面向高校的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36、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7、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标准化与流程设计

38、职工薪酬准则的变迁对薪酬管理的影响研究

39、云南省云海工程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研究

40、YNBIT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创新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2.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4.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中的动态模型;5.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6.商业银行结构调整与资本外逃问题研究;7.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的问题和对策;8.投资银行的本质及历史演进过程分析;9.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研究新进展;10.金融发展理论的新进展;11.不确定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12.货币乘数分析的理论误区及影响;13.利率市场化及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14.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调整与管理路径分析;15.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1、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虽然也开展一段时间了,但是,并没有配套的内部审计机制,无法让银行内部的审计工作具有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特点。因此,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标准有一定差距,甚至会导致现有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变得无法可依或者说有法不依。

2、内部审计技术较落后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手段仍然使用传统的详细审计或个人经验审计,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从而造成了银行内部审计周期长、成本高且效率低下,这与国际上当前通用的风险基础审计手段相比较为落后。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技术显得有些滞后,审计方法也较为陈旧。

3、内部审计监督力量有限

虽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众多,但是较为分散,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可以直接接触到现金和证券,从而导致银行的内部审计环节只要出现一个小纰漏,都有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不幸的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审计力量不够强大,也缺乏必要的监督连续性,从而大大弱化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范围较窄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对一些问题的纠错查漏方面,尤其是对一些具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审计和调查,关注的是会计凭证等资料的真实与否,业务操作是否规范等问题,并没有涉及到对信贷资产质量等的审计,更不用说对银行内部深层次的管理制度、监督体系等作出一定的评价和建议,从而在面对日益扩大的银行业务时,其内部审计显得有些过于缓慢而无法覆盖到全面的银行业务范围。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成因

1、内部审计定位有局限性

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使得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但是,在这样的挑战背景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并没有强化合作意识,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与设备等都无法很好的配套起来,审计人员也没有可靠的法律保障。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够全面,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只是把内部审计部门看作简单的检查与监督部门,并没有使其具备较高的权威性。

2、内部审计缺乏专业审计机构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形式上就没有设置专业的审计部门,当然无法合乎内部审计的规范要求。只是一些农村商业银行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但是,其实质仍然属于管理层管理,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独立性。一些银行还把审计与监察部门混同起来,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此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得性质特殊、专抓短板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较为独立的开展工作。

3、内部审计内容有缺陷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尤其是缺乏必要的审计权限,有时一些审计部门无法参加银行的管理会议,也较难获取相关的审计会议资料,也没有配套的奖惩细则,从而使得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出现某些缺陷或短板。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仍然偏向于粗放式管理,并没有重视内部审计内容应当具有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而是仍然以传统的财务事项审计为主,而对其他一些领域缺乏必要的审计,进而影响了整个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只有国外银行的五分之一,也没有达到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那么,有限的内审人员无法完成较为繁重的内审任务。此外,农村商业银行是从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其人事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沿袭了信用社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也没有提供多个机会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也没有确定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从而使得一些高能力的员工外流严重。加之农村商业银行建立时间偏短,内审人员使用现代化审计手段方面也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从而大大制约了内部审计价值的体现与提升。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路径

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以及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我国已经从国家政策层面推动了金融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升级。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过程,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升级对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内部审计创新与升级能够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达到外部监管要求,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益诉求,也是市场经济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理性选择。

1、更新内部审计观念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其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受到其内部审计理念的影响。鉴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还不够到位,领导层与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首先树立起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理念,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更好的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强化银行内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有效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与国际商业银行惯例接轨。

2、赋予内部审计新内涵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存在短板现象,因此,应该将内部审计内容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切实改进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工作,让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从而引导其工作核心从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并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尽量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审计,并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机制,树立起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真正了解内控的内涵,实现同步控制要求和授权控制要求,并引入客观评价体系,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变得更新、更全和更可靠。

3、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农村商业银行中不少人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重新定位并升级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其工作性质、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微观执行层来实现对宏观战略层的延伸与拓展,让银行全体职员参与进来,共同配合完成。这种定位的升级与创新也会推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改变自己的工作角色,提高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从而能够让其在形式上和实质性都保持必要的独立性,也会增加内审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内审工作效率与效果的提高。

4、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机构,从而推动内部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那么,银行就应该逐步建立内部审计垂直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并让其具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产权制度,还要让董事会成为最终的责任人,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强的独立性,从而让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更高的可信度与权威性。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人员派驻制度来进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安排工作,让支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分割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可能存在的利益关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5、优化内部审计技术手段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银行审计的电子化,对有关信息进行优良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条件,对银行业务实行再监督,并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使得内部审计流程变得更为现代化与规范化,有利于更好的确定审计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优化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范畴,比如说,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审计,注重将业务经营检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等。当然,这同时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因在制宜的制定和完善审计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调整配备好内审领导班子,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从而真正抓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关。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信用社转化升级的产物,其还存在着不少急需改革的地方。其中,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改革环节。我们应该尽快转变内部审计理念,实现其定位、职能、范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创新与升级,让农村商业银行在不长的发展时间内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内部管理水平,发挥出内部审计应有的内部再控制作用。

浅议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与农村金融稳健发展一、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频频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在带来巨大的灾害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农业保险问题的反思:在商业保险发达的今天,为何农业保险仍然处于真空?其一,发展缓慢,救灾复产作用未有效发挥。农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不仅是农业风险的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目前,我国农业受灾的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出10%至20%。农业的高风险,也意味着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使得保险公司缺乏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动力,农业保险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农业保险的缺位,农业自然灾害后救灾复产的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及社会捐献。农业保险对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村防灾防损能力及灾后恢复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以浙江省为例,由于地处沿海,农业自然灾害在全国风险区划中属于最高之列,保险财产因台风洪水造成的损失率是上海的46-59倍。仅2005年,全省就有万公顷农作物、万公顷水产遭受台风袭击受灾,万头大牲畜死亡。由于近年来该省每年保费收入只有一两百万元,形成了农民、保险公司“两不愿保”的局面,因此这些损失几乎没有得到商业保险补偿。其二,机制缺失,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对农业、农民、农村企业均具有通过风险支持获得收益的共性特征。但是,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目前却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让农村金融独自承担“三农”信贷支持的风险和收益。如果农业保险介入,通过与银行机构打造风险利益共同体,则可以使其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吴兴区东林镇为例,全镇龟鳖养殖量最高时超过2000万只,养殖农户数1200多户,已从传统的粮产区变为龟鳖养殖大镇,走出一条特色水产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但2003年开始龟鳖市场行情“突变”,一夜之间造成70%以上的养殖户亏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龟鳖养殖业贷款逾期贷款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凸现。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通过调减温室龟鳖养殖量、调整养殖品种、建立龟鳖专业合作社等措施,该镇龟鳖养殖业已走出大面积亏损的困境,农户贷款基本上能够正常周转。虽然市场风险基本得到化解,但假若龟鳖行情未能如期转好,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0多万元龟鳖养殖业贷款潜在风险将是巨大的。如果有农业保险分担风险,将使农业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增加农村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三,立法滞后,导致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至今没有出台。目前,国外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界定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国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可依。由于立法滞后,国家提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都是宏观层面的,往往因缺少具体支持政策而落不到实处,这也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除免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营业税之外,对农业保险没有其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没有直接的保费补贴。由于缺乏政府扶持,受农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所限,如果保险公司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制定保险费率,农民买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二、发展农业保险需要创新思路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承担支农重任的银行机构也处在这一风险之下。如果农业保险这个屏障没有建立,任何形式的银行机构潜在风险都是巨大的,这将影响“三农” 的信贷投入,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笔者以为,在农业保险问题上,需要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发展。模式一:政策性保险,市场化经营。农业保险有其特性,它针对弱质产业和支付能力弱的群体,属于准公共产品。而农业又属于基础产业,农业保险对整个和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农业保险应实行政策性保险。但政府直接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容易产生垄断,效率低下。因此,要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经验和现有资源,采用由政府补贴方式,将农业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实现政府、保险公司、银行机构和农民“四赢”。如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于2006年3月1日在杭州成立,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平安等十家成员公司共同签署了共保体章程,标志着业内期待已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浙江开始破题。由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在试点阶段实行5倍封顶方案,其中农业险累计赔付在保费2倍以内,由共保体全额承担;2至3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1:1承担;3至5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2:1承担,因此可以较好地化解单家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调动保险公司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模式二: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由商业保险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出资,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同时,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允许农业保险公司综合性经营,鼓励其在从事政策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农村地区商业性保险业务,起到“以险养险”的功效,增强农业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提高其开发农村保险产品特别是农作物保险产品的能力,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以2004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的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借鉴了法国安盟“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的“大农险”模式,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风险特点、农民保险需求,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种养业险、家财险、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保险产品。2005年,该公司就实现保费5506万元,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为1114万元,常规性保险业务保费4392万元,开办保险险种55个,使其在完善农村风险保障体系,开发培育农村保险市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以商业化运营方式开办各类涉农保险业务的农业保险公司,进而实现较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模式三:相互制保险,自己保自己。相互制保险公司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成立的法人组织,也是国际上比较成熟和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保险组织形式。与股份制公司相比,相互制保险公司在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经营目标和分配机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会员利益的最大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相互制保险公司具有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一是相互保险形式适用于道德风险较高的保险;二是相互保险成本较低,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群寻求保险保障提供了机会;三是由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具有双重性,因此公司可以灵活调整保险费率,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利差损、费差损等问题。目前,相互制保险成为国外保险市场的主流形式之一,公司数量和市场份额比重都占到全球2/5左右。在我国,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在原黑龙江农垦总局风险互助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并于2005年1月11日正式开业,填补了我国尚无相互制保险公司的空白。由于相互农险公司较少需要政府资金上的支持,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利用这种形式发展农业保险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渔业、全国总工会下属的中国职工互助保险等有望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模式四:银行办保险,尝试双赢路。鉴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农业保险休戚相关的因素,结合“十一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建议认真研究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开展设立农业保险公司的试点。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设立农业保险公司,一是符合其作为全省(市、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的角色,有利于发挥人才优势和交叉销售优势,符合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有效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实力;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风险有其特殊性,它往往由小而大,由此及彼,一旦发生风险,作为信贷支持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影响最大,而农业保险公司的设立,可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负面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有效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三是以省(市、区)为单位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可以推进农业保险的地方性行政法规立法试点工作,从本地实际出发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目的、性质与定位、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条款的制订以及对农业保险的监管等做出规定,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并借助税收杠杆的财政积累支持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落到实处。模式五:政府设基金,防巨灾风险。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在农业保险立法中对保险费的分担作了明确的规定,美国法律规定政府补贴保费的30%,加拿大法律规定政府补贴50%。同时,通过提供再保险或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形式为农业保险提供政策支持。如美国和日本,政府为农业保险,包括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提供高额补贴;在德国和法国,农业保险运作方式虽然市场化,但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和疫情,仍有政府基金作坚强后盾。在我国,由于没有巨灾支持保护体系,巨灾损失完全由保险公司独立承担,大量风险集中于经营主体自身,使得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承保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议抓紧建立中央和省(市、区)两级政府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供给主体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从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的年度经营盈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以及赈灾捐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等等。同时,对农业保险业务免去营业税的同时,建议减免所得税,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业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用作应对农业大灾补偿的积累。

毕业论文管理是高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而传统的毕业论文选题的管理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

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3、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4、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

5、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

6、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与监管问题探析

7、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

8、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9、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10、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经营环境研究

11、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12、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

13、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

14、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

15、从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6、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17、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18、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陷及纠正

19、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20、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商业银行贷款低效率

21、商业银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

2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研究

23、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创新研究

24、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5、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6、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7、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及发展定位

28、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

29、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30、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

31、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改革问题探讨

32、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33、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34、我国网路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

35、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

36、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37、央行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分析

38、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

39、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40、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

4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42、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

43、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

44、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45、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46、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47、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48、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

49、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

50、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51、我国中央银行与 *** 之间关系的研究

52、浅析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

53、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54、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

55、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

56、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57、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

58、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

59、 *** 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

60、中国城市化发展程序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

61、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

62、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

63、“从紧”货币政策下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新思考

64、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

65、建立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

66、“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

67、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68、“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69、“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

70、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71、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机分析

72、房贷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

73、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74、论以风险控制为主的银行信贷组织机构的建立

75、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流程的建立

76、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机构的建立

77、论环保与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

78、论环保与金融联控机制的建立

79、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80、大学生失业保险专案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81、浅谈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82、人寿保险保费分析方法研究

83、保险产品创新研究

84、保险组合产品及其规制问题探讨

85、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模式探讨

86、保险营销创新与监管研究

87、保险业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

88、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研究

89、影响保险市场执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建议

90、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研究

91、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92、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研究

93、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94、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安全的外部保障体系研究

95、寿险代理人素质管理研究

96、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分析

97、我国个人理财市场拓展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98、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效应的实证分析

99、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100、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课程论文题目

浅议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与农村金融稳健发展一、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频频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在带来巨大的灾害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农业保险问题的反思:在商业保险发达的今天,为何农业保险仍然处于真空?其一,发展缓慢,救灾复产作用未有效发挥。农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不仅是农业风险的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目前,我国农业受灾的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出10%至20%。农业的高风险,也意味着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使得保险公司缺乏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动力,农业保险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农业保险的缺位,农业自然灾害后救灾复产的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及社会捐献。农业保险对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村防灾防损能力及灾后恢复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以浙江省为例,由于地处沿海,农业自然灾害在全国风险区划中属于最高之列,保险财产因台风洪水造成的损失率是上海的46-59倍。仅2005年,全省就有万公顷农作物、万公顷水产遭受台风袭击受灾,万头大牲畜死亡。由于近年来该省每年保费收入只有一两百万元,形成了农民、保险公司“两不愿保”的局面,因此这些损失几乎没有得到商业保险补偿。其二,机制缺失,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对农业、农民、农村企业均具有通过风险支持获得收益的共性特征。但是,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目前却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让农村金融独自承担“三农”信贷支持的风险和收益。如果农业保险介入,通过与银行机构打造风险利益共同体,则可以使其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吴兴区东林镇为例,全镇龟鳖养殖量最高时超过2000万只,养殖农户数1200多户,已从传统的粮产区变为龟鳖养殖大镇,走出一条特色水产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但2003年开始龟鳖市场行情“突变”,一夜之间造成70%以上的养殖户亏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龟鳖养殖业贷款逾期贷款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凸现。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通过调减温室龟鳖养殖量、调整养殖品种、建立龟鳖专业合作社等措施,该镇龟鳖养殖业已走出大面积亏损的困境,农户贷款基本上能够正常周转。虽然市场风险基本得到化解,但假若龟鳖行情未能如期转好,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0多万元龟鳖养殖业贷款潜在风险将是巨大的。如果有农业保险分担风险,将使农业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增加农村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三,立法滞后,导致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至今没有出台。目前,国外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界定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国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可依。由于立法滞后,国家提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都是宏观层面的,往往因缺少具体支持政策而落不到实处,这也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除免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营业税之外,对农业保险没有其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没有直接的保费补贴。由于缺乏政府扶持,受农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所限,如果保险公司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制定保险费率,农民买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二、发展农业保险需要创新思路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承担支农重任的银行机构也处在这一风险之下。如果农业保险这个屏障没有建立,任何形式的银行机构潜在风险都是巨大的,这将影响“三农” 的信贷投入,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笔者以为,在农业保险问题上,需要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发展。模式一:政策性保险,市场化经营。农业保险有其特性,它针对弱质产业和支付能力弱的群体,属于准公共产品。而农业又属于基础产业,农业保险对整个和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农业保险应实行政策性保险。但政府直接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容易产生垄断,效率低下。因此,要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经验和现有资源,采用由政府补贴方式,将农业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实现政府、保险公司、银行机构和农民“四赢”。如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于2006年3月1日在杭州成立,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平安等十家成员公司共同签署了共保体章程,标志着业内期待已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浙江开始破题。由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在试点阶段实行5倍封顶方案,其中农业险累计赔付在保费2倍以内,由共保体全额承担;2至3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1:1承担;3至5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2:1承担,因此可以较好地化解单家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调动保险公司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模式二: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由商业保险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出资,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同时,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允许农业保险公司综合性经营,鼓励其在从事政策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农村地区商业性保险业务,起到“以险养险”的功效,增强农业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提高其开发农村保险产品特别是农作物保险产品的能力,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以2004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的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借鉴了法国安盟“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的“大农险”模式,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风险特点、农民保险需求,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种养业险、家财险、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保险产品。2005年,该公司就实现保费5506万元,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为1114万元,常规性保险业务保费4392万元,开办保险险种55个,使其在完善农村风险保障体系,开发培育农村保险市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以商业化运营方式开办各类涉农保险业务的农业保险公司,进而实现较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模式三:相互制保险,自己保自己。相互制保险公司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成立的法人组织,也是国际上比较成熟和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保险组织形式。与股份制公司相比,相互制保险公司在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经营目标和分配机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会员利益的最大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相互制保险公司具有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一是相互保险形式适用于道德风险较高的保险;二是相互保险成本较低,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群寻求保险保障提供了机会;三是由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具有双重性,因此公司可以灵活调整保险费率,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利差损、费差损等问题。目前,相互制保险成为国外保险市场的主流形式之一,公司数量和市场份额比重都占到全球2/5左右。在我国,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在原黑龙江农垦总局风险互助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并于2005年1月11日正式开业,填补了我国尚无相互制保险公司的空白。由于相互农险公司较少需要政府资金上的支持,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利用这种形式发展农业保险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渔业、全国总工会下属的中国职工互助保险等有望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模式四:银行办保险,尝试双赢路。鉴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农业保险休戚相关的因素,结合“十一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建议认真研究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开展设立农业保险公司的试点。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设立农业保险公司,一是符合其作为全省(市、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的角色,有利于发挥人才优势和交叉销售优势,符合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有效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实力;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风险有其特殊性,它往往由小而大,由此及彼,一旦发生风险,作为信贷支持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影响最大,而农业保险公司的设立,可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负面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有效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三是以省(市、区)为单位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可以推进农业保险的地方性行政法规立法试点工作,从本地实际出发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目的、性质与定位、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条款的制订以及对农业保险的监管等做出规定,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并借助税收杠杆的财政积累支持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落到实处。模式五:政府设基金,防巨灾风险。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在农业保险立法中对保险费的分担作了明确的规定,美国法律规定政府补贴保费的30%,加拿大法律规定政府补贴50%。同时,通过提供再保险或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形式为农业保险提供政策支持。如美国和日本,政府为农业保险,包括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提供高额补贴;在德国和法国,农业保险运作方式虽然市场化,但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和疫情,仍有政府基金作坚强后盾。在我国,由于没有巨灾支持保护体系,巨灾损失完全由保险公司独立承担,大量风险集中于经营主体自身,使得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承保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议抓紧建立中央和省(市、区)两级政府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供给主体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从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的年度经营盈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以及赈灾捐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等等。同时,对农业保险业务免去营业税的同时,建议减免所得税,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业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用作应对农业大灾补偿的积累。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新颖的金融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经典金融经济学理论体系若干矛盾与重构思考2、经济金融化与金融经济学的发展3、汇率调整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金融经济学分析4、“国进民退”的五大后果——专访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陈志武5、对金融经济学的发展金融深化论6、金融经济学十讲7、货币金融经济学8、金融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演进——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研究范式之比较9、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一个基于金融经济学的考察视角10、理查德·罗尔对金融经济学的贡献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数学描述及其在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应用12、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13、基于金融经济学的股票市场稳定研究14、金融经济学教程15、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动态——基于1990—2011年间《金融学期刊》刊发论文的统计分析

1.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选择:1)我国商业银_行存款结构_变化及营销_ 策略分析;2)商业银行个_人消费贷款_风险防范分_ 3)我国商业银_行个人住房_贷款的风险_管理等。2.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选题能够促进现代科学发展和理论发展,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增长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指导作用,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时,需要选确认选题的正确性和价值导向,其次是论文的创新性和内容,并结合学生个人能力,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选择: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中的动态模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商业银行结构调整与资本外逃问题研究;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的问题和对策;投资银行的本质及历史演进过程分析等。1.毕业论文的选题通常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浏览捕捉法和追溯验证法1)浏览捕捉法:通过此方法进行选题,需要广泛且全面的查阅文献资料,以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研究内容的本质进行剖析,其二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摘录,加深脑海中对部分论点论述的印象,搜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规划,排列组合,理解课题之间的联络,进行深入思考,最终确定自己的选题 2)追溯验证法:对已有文献内容的问题进行追溯,部分论文中有后续的研究计划,以及部分未开展的研究内容,同学们在选题时,可以对已有论文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或者延伸拓展,以不同角度的方式解析论文内容。2.论文选题决定了你的论文方向,选择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因此选题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部分学校还会将毕业论文放入个人档案。如果不加思索就选定题目,由于缺乏研究分析,材料准备也不充分,勉强提笔来写困难重重,被导师全盘否定也是极有可能的,甚至会影响顺利毕业。

1.金融危机下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研究2.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作用3.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中的风险管理研究4.商业银行国际比较研究5.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论文题目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是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成果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包括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业绩评价等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银行财务管理论文范文一:完善商业

1传承优良传统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对内部控制机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当作大事来抓,要积极吸收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要坚持业务开拓、内控监督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持内控优先,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发展业务。二是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强化员工的制度观念和内控观念,让他们熟知各自岗位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制度和规程来处理每一笔业务,提高他们认真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使每位员工成为业务运营过程中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节点。

建立健全有效的、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一种在业务运营中时时监控和每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动态监督机制,它是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基础,以部门内部和岗位自身的自我约束、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制约、上级对下级的授权控制为内容,以科学监控方法和独立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评价,以防范各种风险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总和。

完善内控监督检查机制

一是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检查机构。二是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随着银行也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网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监测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成为可能。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机制评价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控环境的评价,是指内控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否完整可靠;内控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及作用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内控人员的内控能力是否与其责任相匹配;内控用人机制是否健全有效;监督层对内控是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等。二是内控风险识别的评价,是指内控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分专案标是否明确,二者的关联程度如何,管理层为确保整体目标实现的参与情况和承担责任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建立了对内部和外部内控风险预测和识别机制,即内控风险预测是否透彻和恰当,内控风险评价概率和频率依据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建立了内控风险的预测和识别的反应机制。三是内控活动的有效性的评价,是指执行部门是否都设有恰当的风险监控活动;内部风险控制活动是否保证内控指令得到全面的执行;通过内控活动的实施是否及时有效地化解相关风险。四是内控资讯及时反馈的评价,是指是否建立了各种有效的内控资讯交流反馈系统,即岗位员工通过内控责任的履行,发现可疑和不轨行为是否及时将资讯传递给管理层,管理层是否将内控资讯以一定方式及时转达给有关人员有效履行其内控职责,达到内控的预期效果;内控资讯的上传下达和横向交流手段与方式是否切实可行、及时有效等。

提高业务水平

培育管理理念,增强合规操作意识

把“创新为先”、“团队协作”作为执行人员有所作为的指导原则,把“认真负责”,“勤奋敬业”作为执行人员的工作作风,把“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作为执行管理的内控文化,大大增强了全辖员工特别是执行人员的合规操作意识。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围绕《会计核算规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业务监管人员和柜面人员素质;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大力营造执行人员学业务、增知识、提素质的良好氛围。

狠抓内控管理,严控关键环节风险

积极开展“纠违规、促内控、防案件百日集中教育整治活动”,将账户管理与核对、反交易与错帐冲正、查询查复交接环节等列为主要控制风险点,并在部分网点进行业务规范试点,进一步促进内控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各项业务健康发展。

加强优质服务

加强优质服务,要始终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所在岗位的主要职能定性为“客户关系管理和维护”,不断加强和促进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服务意识,并极力营造温馨、最有个性的营业环境。了解客户,熟悉客户的资料,需要做到和客户像朋友一样,在他们最需要帮助时伸出自己的手。2009年7月份,一位老人家来银行办理存单转存业务,把2000多元遗忘在柜台上,且自己浑然不知,后来我经过多方打听到老人家地址,当把钱送到她手里的时候,她热泪盈眶,无比激动。以这种情感营销为纽带,做到了在服务中营销,在营销中服务。要相信,只要秉著“客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真诚最终会感动客户。或许这样的工作是琐碎的,但平凡和琐碎中却蕴藏着无穷的快乐。在这种注重细节的贴心服务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营销技能,寻找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奉献是美丽的。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真善美谱写着一曲曲激动人心的奉献之歌。我们有着如此优良的传统,就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过去,我们同心同德收获了很多果实。但是那只是代表过去,要想取得更大的辉煌,我们必须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有所创新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创新。

2走创新之路

财务管理是商业银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核心部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商业银行如何在预算、资产负债、资本、成本、风险、业绩评价等各方面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有效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各管理层的经营效率,适应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需要,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快速、稳步、健康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为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不断探索新的财务管理体制,逐步完成从传统财务管理向现代财务管理的转型。但是,和国际惯例仍有差距,财务管理理念还有较浓的传统企业财务管理色彩,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一是财务预算重短期、轻中长期,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是重目标制定与分解,轻监督和控制,造成财务调控机制失效。三是重外部风险,轻内部风险,导致财务风险较高。四是重业绩评价,轻激励机制建设,导致业绩考核功能弱化。那么,如何推进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呢?笔者认为,当前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是:建立一个“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基础,以资讯系统为平台,以预算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手段,以业绩评价为依据,通过内外部审计强化监督”的财务管理体系。这对财务管理的理念、人员素质,以及对财务管理的目标、手段与职责定位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点思考:

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

推行“财务伙伴”、“全面风险管理”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战略成本管理的模式。“财务伙伴”理念,即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为银行各项业务发展、新产品的推出提供财务上的支援和帮助,而不仅仅是编出几张报表,提供几个数字。财务人员要通过数字发现问题,并对解决问题提供财务上的专业意见。要通过提供财务资讯和分析等专业角度,对各类风险给予评价和结算,通过预算、资本分配、风险资产配置、盈利能力分析、业绩评价等财务手段进行预测和控制,特别是要关注法律、法规和税务方面的风险,以及声誉和经营权风险,以维护银行的市场地位。

促进财务管理方法创新,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在推行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同时,银行应将成本管理视为战略行为,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环境、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财务承受能力等各个方面合理安排成本投人,制定最佳的成本管理模式。在组织机构体系上,应实行扁平化管理。成本核算的观念要贯穿于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为提高财务预测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如对利润指标的下达,可以从分支机构历史发展规律、同业市场份额占有比率、领导期望和可预见因素等四个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虑。根据各分支机构的历史业务资料,分析寻找其业务发展规律,在不考虑其他三个方面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回归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利润敏感性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其业务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历史业务资料进行测算,查询与实际资料之间的差异,确定其他三项因素对差异的影响,进而确定各项因素所占的权重。在实际预测时,可根据各项因素的权重,对预测资料进行修正,得出诸如日均资产及负债、期末资产负债规模、负债成本及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内部结构、费用总额等业务指标预测值,并以贷款利润率和存款利润率等指标进行校正,最后以此作为下达业务指标的依据。

实现各种资源优化管理

应逐步实现对资金、费用、固定资产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按许可权审批,逐笔监控。区域总部要把有限的资源向效益好、管理好、有发展潜力的分行、支行和产品倾斜;对管理混乱、效益差的分行、支行的费用和固定资产要坚持压缩;对长期规模小、效益差的营业网点进行撤并,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财务风险的控制。市级工商银行要按照总行要求建立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机制,不仅可以规范财务行为,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和财务资源使用效率。

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完善考核体系

一些商业银行正在推广的“麦肯锡利润报告系统”,为推行激励机制,引导科学考核提供了有力的业务平台。运用回归分析法,设定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可以分析单个产品效益、部门效益、客户效益、单笔资金效益以及员工贡献效益。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中,考核客户经理的主要指标是业务拓展类指标,实行百分制的考核分配办法。此方法最大的弊端是业务指标中没有一个共同的支点———效益,业务指标和员工薪酬的对应关系不一致,客户经理的综合业绩难以准确体现。我们可以尝试以资产负债指标为考核指标,通过财务预测,运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作为调节杠杆,得出客户模拟利润,寻找利润和工资的比例关系,从而客观公正地评定客户经理的业绩。

创新财务人才管理

迅速培养一支素质高、重管理、善开拓、公正务实的财务管理队伍。要抓好人才准入环节。要根据人民银行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严格选拔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实际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队伍中来,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还要抓好培训环节和履职考核环节。

范文二: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论文

一、简要分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成因

***一***财务风险规避水平低下

农村商业银行也是在近几年逐渐改制形成的,所以它们身上带有不成熟、起步晚、经验少的标签,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较为低下,自身规避财务风险的水平也比较低下,因此也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问题。而这种规避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过分注重放贷速度,反而忽略了贷款质量,易产生某些不良资产;其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失衡,从而导致筹资的负债规模较大,进而影响了产权比率,为银行财务风险问题也添难不少。

***二***农业经济本身的不稳定

明白我国产业发展历史的话,就知道我国最初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国家发展基础,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重视工业、旅游业的发展,至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效,但是就目前农村的情状,农村经济主要还是以农业为发展基础,沿袭著传统的“靠天吃饭”情景,农民过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经济收入极为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这种现实情况展现了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一环传一环,这种不稳定性自然也影响到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为银行带来了较大的不可控风险。

***三***地方 *** 过分行政干涉

从国民整体素质水平分类来说,农村群众团体素质还是较为偏低,包括农村 *** 官员的素质也不高,所以容易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地方 *** 为了在短期内提高 *** 功绩,大力建设某些短期工程,忽略了金融风险的问题,或者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只顾盲目发展所谓的经济,殊不知他们已经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且, *** 干预的这种经济建设专案,大多是直接强行命令银行发放贷款,就造成了老百姓常说的“ *** 点菜,银行买单”的有趣俗语。

二、做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财务管理观念

观念是指导银行进行财务管理的准则,它就如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则一般,触犯了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则银行一旦违反了管理观念,则会直接受到财务风险的重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金融体制的新近改革,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则首先要树立的就是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面貌,并且存在粗放、滞后的问题,因此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必须从根本上摒除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和缺失,切实从银行普通人员、管理阶层员工两个层次进行改进,树立全员的管理理念,注重每一位银行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树立市场经济、财务风险的意识,从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活动更加科学、谨慎、有效。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 是伴随人们对生产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务管理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财务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汽车经销商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问题研究

2、水利项目财务风险治理研究

3、影院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4、新三板 教育 行业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5、财务视角下的风电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6、 保险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7、混合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8、ZY 油田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9、SH 石油工程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10、S 高校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11、Z 油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与运行研究

12、作业基础预算在 MA 钻井公司生产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3、X 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

14、陕八建 A 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5、K 医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16、PG 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17、GS 合成钛业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8、财务共享模式下费用报销管理的研究

19、我国县级公立医院预算目标制定、行为影响及后果

20、基于全生命周期的 Y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21、战略预算管理在 H 公司的应用研究

22、暴风集团财务风险及其控制问题的探讨

23、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研究

24、基于财务共享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5、LSX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研究

26、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27、D 博物馆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28、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财务风险研究

29、SZ 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30、基于共享服务的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31、基于博弈论的 JTL 建筑公司纳税筹划分析

32、M 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研究

33、XJ 集团预算松弛问题研究

34、基于作业成本法的 A 煤炭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35、风帆公司并购 Q 集团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36、兴宏建筑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37、尤洛卡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38、H 保险公司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39、D 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0、GX 证券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41、HG 酒店战略预算管理研究

42、Z 公立医院绩效预算管理研究

43、C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与实施研究

44、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国旅的应用研究

45、S 公司纳税筹划问题研究

46、W 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47、绵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与财务绩效研究

48、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招生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9、湖南省 儿童 医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

50、美容品牌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基于 ERP 环境下 S 集团的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52、基于 的财务业务外包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3、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

54、平衡计分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5、基于财务视角下 M 电业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56、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 B 集团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57、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58、W 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59、蒙东协合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60、信息技术企业的融资策略研究

61、利宇新能源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62、H 公司内部财务控制问题及改进研究

63、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在 L 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64、苏里格气田 D 区天然气产量预测与作业预算 方法 研究

65、新疆油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66、林木资源可持续利用视阈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研究

67、基于 WEB 的高校上网认证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8、商业银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69、书店财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与实现

70、公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者代理问题研究

3、 基于城市视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

4、 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5、 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6、 政府干预下企业过度投资形成机理研究

7、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8、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9、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体型设计参数与建筑节能的定量关系研究

10、 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

11、 公司治理、多元化战略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12、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

13、 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14、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15、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6、 基于治理导向观的企业集团预算研究

17、 基于融资结构理论的我国采矿业融资问题研究

18、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19、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20、 我国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1、 制度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及其效率评价

23、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24、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25、 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26、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

27、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状况及与股价变动关系统计分析

28、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减持行为实证研究

29、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

30、 组织合法性视角下的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1]浅析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方式与对策

[2]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思考

[3]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4]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融合途径

[6]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7]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

[8]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9]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10]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1]现代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分析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13]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思考与分析

[14]论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15]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 企业管理 中的实践融合

[16]略论如何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7]浅议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策略

[18]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

[19]新时期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思考

[20]试论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1]浅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22]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究

[2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24]大数据视域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25]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26]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探究

[27]关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应用比较

[28]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29]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讨

[30]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问题与举措探析

[31]“大智移云”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研究——基于财务共享视角

[32]“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发展策略研究

[33]财务会计工作中审计方法的有效应用分析

[34]关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与对策

[35]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刍议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财务管理论文题目哪个好写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2)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财务管理方向论文题目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与治理 2. 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价值链理论框架下财务可持续增长研究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治理研究 5. 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行为控制管理方法研究 6. 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7.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风险分析 8. 高管层股权激励的现状与效果 9.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实践探索 10. 基于掏空现象下并购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11. 高管层股权激励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及难点分析 12. 国有上市公司可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的思考 13. 融资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分析 1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15.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等基本理论问题如本质主体职能等 16. 关于理财环境问题研究 17. 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 18. 论财务管理要素 19. 现代企业公司财务评价 20. 财务预算理论与实务 21.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开发研究 22.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研究 23.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24.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流动问题研究 25. 经营者薪酬结构问题研究 26. 县域经济问题研究 27. 我国中小企业丛集化问题研究 28.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 29.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问题研究 30. 西方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1. 我国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研究 32. 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33.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34.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35.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36. 论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 37. 我国经营者年薪制问题研究 38. 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 39. 企业并构中的 *** 行为分析 40.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关系探析 41. 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研究 42. 企业筹资的困境与出路 43. 企业筹资风险与对策分析 44. 企业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研究 45. 企业会计资讯化建设的思考 46.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 47.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48.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问题探索 49. 企业税收筹划 50.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51. 企业物流资金紧张的原因及援解物件 52.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53. 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 54.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55.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问题研究 56. 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57. 浅谈物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58.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目标 59. 浅谈小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60. 全面预算管理探讨 61. 全面预算管理推行的保障机制研究 62. 完善经理层薪酬激励制度的思考 63. 我国钢铁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64.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5.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资讯披露与监管问题研究 66.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67.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68.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69. 我国造纸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70. 县域经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7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小企业成本控制及财务目标管理 73.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 74. 应收帐款投资的机会成本探讨 75. 战略型财务管理探讨 76. 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77. 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研究 78.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79.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8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 索引序列
  • 农村商业银行毕业论文
  • 银行毕业论文农商行
  • 农村商业银行创新论文题目
  • 农村商业银行课程论文题目
  •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