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手机依赖论文目录格式范文

手机依赖论文目录格式范文

发布时间:

手机依赖论文目录格式范文

一、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及表现

“手机依赖症”是依赖症的一种表现,是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具体表现为: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当手机连不上网络或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等。

二、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

在一项对沈阳某工科高校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有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三星、HTC、Sony、中兴、小米等中端平价型手机占了80%,苹果手机代表的高端机型占了15%。智能手机的使用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智能手机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项目。

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话费支出不等,的学生在50 -100元,的学生在100元以上,如果一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为1000元,用于话费的支出比例在10%左右。智能手机的更新速度极快,15%的大学生为了匹配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序或追求靓丽的手机外观,追风购买高端智能手机,例如苹果、三星note等;还有18%的大学生会每年更换一部手机。的大学生经常用手机下单购物、支付电话费、买火车票等。

2.智能手机成为打发时间的娱乐品。

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在网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的有,这些学生用手机上网聊天、关注微信朋友圈、淘宝购物,偶尔关注最新的时事新闻;除了在课余时间上网,上课时间大学生也会随手掏出手机上网,不管什么课都会玩手机的同学占10%左右;五成学生会在觉得“没有什么用”的课堂上使用手机,而大学生心中的“没有什么用”的课一般是考查课或思政课。

3.智能手机成为工作及社交的重要工具

据调查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软件是:QQ ;微信 ;游戏 。大部分学生干部通过QQ或微信群聊软件获得工作信息,使工作速度大大提升;同时大学生喜欢通过人人或微博软件联系高中或初中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最新状态。数据显示,一旦没带手机,19%的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无聊。

4.智能手机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杀手锏

一般来说每天23:00之前大学生就会结束一天的学习工作入睡,而高达60%的学生晚上睡觉不关机,的学生在睡前阅读小说、打游戏、聊天等等。实验证明,睡前使用1小时的彩屏手机会减少人们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手机的辐射会对脑电波造成影响,造成休息不好、多梦、智力下降;长期低头看手机,导致大学生产生颈椎劳损;频繁发送短信息会导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肿胀等不适症状。

目前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症状的达到了90%,其中多数学生为中度和轻度依赖,严重依赖的占15%左右。“手机依赖症”不仅带给大学生生理的危害,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大学生因为别人使用智能手机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丰富资源,也希望自己购买智能手机;甚至不少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从众购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变成了一种身份和身价的象征。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比如说自拍照、好吃的、好玩的、新买的衣服,这些信息的传递无形中,又助长了攀比心理。

过度关注手机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您出门时没有携带手机,你会有以下哪种感觉?”,19%的大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有点无聊;的学生觉得“别人的手机响起时经常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响”;的学生“当手机没有信号时,会感觉烦躁甚至愤怒”,的学生“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哪怕去卫生间也要带着”。这些心理现象显示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加重了大学生日益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大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复杂的层面。

QQ、微信、人人等沟通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深受大学生喜欢,但是过多地依赖手机QQ、微信交流,反而产生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害怕”的社交障碍表现。大学生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心理上的孤独不断增加。还有一些学生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缺乏诚意,影响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预防及纠正手机依赖症的建议

手机依赖症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纠正手机依赖并不难。首先,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产生手机依赖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当积极地干预,制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使大学生得到足够的关爱,引导大学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再次,班集体通过组织班级特色活动,增强凝聚力,增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心理和身体的调节。

论文——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实证研究

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分析及矫正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研究进展初探

手机依赖症 论文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以上是我找到的几个文档关于”手机依赖心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长篇毕业论文的目录格式范文

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长篇毕业论文的目录格式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

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

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

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手机依赖症论文中国知网

我自己的是买的,现在淘宝好像屏蔽了这些关键词了,

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以手机为话题的议论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通讯工具,有的人用它办公,有的人用它聊天,有的人则用它劈劈啪啪地发短信……现代人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手机,手机都是我们所认为的最好的“朋友”。

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手机可以增进交流,方便沟通,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的弊端,让我们养成一种常见症状——“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可使你的学业或事业荒废(分论点一)。一名来自广州的女白领,他原本自信干练,可一次挫折后,自己觉得被生活打败,从此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没电就像没命,发微信只为求点赞;工作出信息焦虑,时刻刷屏为资讯……

这种人大多来自于富贵家庭,自己对自己的自制力不强,所以患上这种症状。这种症状毁了他的事业和生活,这些现象警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加强自身自制力,要多加强与朋友的交流,不要把精力寄托在那些虚拟的世界中。

手机可使人们的攀比心理增强(分论点二)。一高中学生拿着一个苹果5S的手机到学校张扬,有一些同学看了不以为耻,心生嫉妒,回家和家长要钱买,造成了他们的攀比心理。而有些人却因家里穷,上外偷自行车卖了来买手机,填充自己虚荣的心理。

这种人嫉妒心和攀比心太强,这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正确利用手机,不能利用手机来赢得别人的嫉妒与羡慕,让手机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手机可使人的身体受到侵害(分论点三)。从事40多年电磁辐射研究的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认为手机的电磁辐射可使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或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耳部肿胀,面部出现红斑等症状。手机功率越大,使用越频繁,对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就越大。所以我们要适当远离手机,避免手机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危害,我们要明白: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一时的快乐。

作家刘震云有一篇小说就叫做《手机》,其实也不是谈手机,谈人,谈为人,谈婚外恋,反映社会现象。梁实秋在《雅舍小品》集里有一篇文章叫《信》,那个年代不流行手机,天各一方的两人靠信飞来飞去,传递感情。梁实秋是个有品位的人,他说,西人称书信是最温柔的艺术。而他喜欢的信也必须是雅丽可诵才好。可惜他觉得我国尺牍繁多,居今之世,大多书信沦为庸俗。我想说的是,自从有了手机,天下人就只知手机不知信了,还哪里有雅俗之分,大凡愿意亲笔躬耕,以一张洁白的信纸,不吝笔墨,不吝时间,悠哉乐哉的给你写信者,我想不必看内容,那一定是属于比较雅的人吧。从某种意义上讲,手机是不是让人变俗了?

我觉得很有必要谈谈手机。

手机让人变得直接了。中国人历来都比较含蓄,写信恰能有充足的时间挖尽心思编织巧言花语,可以一环扣一环的表达绵绵情意。可是手机就不同了,两个男女青年聊天,聊到正热乎时,一不留神就脱口而出:做我女朋友吧、做我男朋友吧之类云云,概不夸张。然后如果两人确实郎有情妾有意还算好,女孩儿羞羞一笑:好啊倒也快哉,若是一方恰不愿意,这可就不免尴尬了,弄不好两人反目,连朋友都难做了。

手机的功能是:正经话不善长篇大论、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说多了不免冗繁,听者记不住,说者也未必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听者听得认真了,说者说的随意了,难免又起干戈。废话倒是一箩筐一箩筐的说,煲电话粥倒也未尝不妥,要么是情侣,闲着无聊,不能彼此肌肤相亲,又不能睹物思人,便只好在电话里甜言蜜语,也大多是问问今天吃的什么饭,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儿,实在无话可说没有话题了,就说:今天这儿好凉快呀,你那怎么样?有个小虫在我面前爬呢。如此云云。总之没有一句不是废话的。或者就是好朋友,两个人互吐苦水,或是一个人吐,一个人接,一个牢骚满腹,一个装成熟摆大哥,循循善诱。

手机让人变懒了。看书,做题,购物,充话费,都可以用手机实现,听歌不用MP3了,照相不用数码相机了,玩游戏不用游戏机了,看视频了不用电视了,查个资料也不用翻字典了,算个账本也不用计算器了......古诗词不用背了,历史不用学了,不懂直接百度就OK了,随时随地可以了解最新新闻了,也不用背时事政治了,上上微博,看看腾讯,你就成潮人了。

正因如此,手机让人上瘾了。工作带着它,学习带着它,运动带着它,开会带着它,就连洗澡也带着它,工作累了发个短信,学习倦了,玩会游戏,跑步时放放歌,睡觉前靠在床头更是盯着手机一刻不肯离开,我有一朋友用手机看电子书到了痴颠程度,睡前躺床上看,睡醒趴床上看,吃饭边吃边看,蹲厕所边蹲边看,走路看,上课看,生病了躺床上打着吊针更看,更牛的是,期末考试进考场的前一分钟还在看!这手机可害他不浅。据说有人一天没有手机就会寝食难安,两天就会疯狂,三天没有就近崩溃了。它像空气一样,让人离开了就会窒息。想起《荒岛余生》里,那与主人公朝夕为伴的排球伟信,我想失去手机的痛苦与无奈莫过于当初主人公逃生时失去的`伟信。

手机如此不可或缺,也不是因为要和谁一刻不停的联系。有人总是盼望着有人给自己打来电话,可是从来也没人打来过,可是他还是一天24小时开机,手机从来都是放在身上,晚上睡觉放在床头,去个厕所忘带了再跑回来拿走再去......神经质的认为或许自己不在的某一瞬间,就会有人打电话来,可是最终还是无人问津,而他仍然乐此不疲。有人正好相反,打给他电话的人很多,他却常常关机,还常常停机,原因不乏没电,没费,坏了等等如是。或者就是一到晚上某点某时就关机,一律不接电话。他们的电话要么正好出去没带,要么逛街放那又大又厚的手提包肩跨包里,没听见,或者又是调静音。如此云云不胜枚举。后来,拿起手机,终于看到了未接来电,也是爱回不回,收到短信自然更是爱理不理,反正自然是拿手机了,必是要用,该干嘛干嘛,忙完我的再说。

手机有时候也会很让人烦。那是当不断有不可理喻之人骚扰时。

手机有时让人等的焦灼,那是当你给喜欢的人或是暗恋的人发出一条信息时。

手机让人看不到表情,摸不清对方心境,或许谈话间是欢笑,实际却是面露悲伤或怨怒,或许实则心里坦坦荡荡,电话里却让人误以为计较生气,不知如何是好。

手机对于人类之重要,莫过于它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可是若是人们自身不好好利用和珍惜,它却会引来很多的不便,甚至是危害。至于手机是不是使人变俗了,已成一个毫无意义的引子。其实,对于怪手机给自己带来某些的困惑,完全是冤枉了它。若是今日写信,或许还会落得杳无音信的下场。若是一封文采飞扬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情书告白信,被丢之,甚或不回被收信人弃之,实在可惜。不像徐志摩、王小波此等人物,还有爱人珍存着,惦记着呢。

手机,通讯时代的代言词,潮流的代养人,现如今,全国约有2。4亿人在使用手机,这看起来似乎很帅。但是,孰不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手机亦是如此,他也有阴阳两面。

现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样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一提出这个观点,很多人会无视他,也有人会反驳说,手机的好处很多,它可以方便人们的联系,有利于人们的生活,还有很多功能可以帮助人们生活,这是不假但是,现象过他的危害吗。吸烟的危害,相信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如果有人跟你说,每年因为手机而死亡的人数,比因为香烟而死亡的人数还要多时,你是否会大吃一惊?!

近日,英国一名癌症研究专家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手机警告:因使用手机致死的人数将超过吸烟受害者!

有统计显示,全世界手机用户已达吸烟人数的3倍。因此,专家认为,手机的危害将比香烟更严重。目前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导致的疾病死亡。

1977年,记者劳德首次发表提出使用手机可能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当时使用手机的人很少,这篇文章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985年,美国科学家林恩推测,长期用手机可能会诱发脑瘤。他还建议,尽量只用手机接电话,而不要往外拨打。所以说手机不尽危害自己还危害家人。而且,现在有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用手机做题。令成绩一落千丈。我不能阻止别人买,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在这,我要告诉大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思考会更好。

我看了一篇关于您愿意出资40万元购买传统手机以根治某中学学生的沉迷于智能手机问题的文章。你的儿子也是因为过度玩智能手机而导致视力下降,而更换传统手机后,视力好转。您认为更换传统手机是拯救在智能手机中沉迷学生的最好办法。可怜天下父母心,您对祖国新一代的关心确实值得追崇,可是我始终认为这种办法太过独断专行,也不能从根本上根治手机病。

有一句戏言是:“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面前,而你却低头看手机。”这句戏言充分反映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危害。功能多样化,内容丰富化,都是带来问题的弊端。手机病是大部分人群的通病,而其中一大群人居然是在校学生。我也是一名中学生,能充分体会这种感觉。离不开手机,在课堂上也在偷偷的看手机,打游戏。小说,游戏,微博,QQ等一系列高科技产物在无时无刻侵蚀我们的正常生活,身体健康等。

“玩物丧志”是一种写实。有一段时间,我迷醉于小说里,不管是玄幻的浮夸,还是穿越的纸醉金迷,都令我不能自拔。早上看,晚上看,下课看,上课也看。于是不听课,跟不上老师节奏,功课全靠抄。眼睛近视度数加深,脊椎和脖子酸痛。灾难终是到来了。期末考试一败涂地,脊椎病等一系列问题接连出现。

这该怪谁?难道是玩手机的过错吗?温婉的老师与我促膝长谈了一次。无外是从我成绩下降而引发的智能手机争论。她说:‘’成功的人不是智力最好的,也不是最努力的,而是最善于控制自己的。”而后,她又说到‘’我也是喜欢看小说的主。“还亮出手机给我看。”可是我从未耽误你们的课程。不是要制止你们玩手机,而是要让你们正确使用手机。”现在我依然在看小说,可是我已经收敛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功课,认真复习。最后抽出时间来看小说。现在学习稳定了下来。我认为使用智能手机不能‘’一竹竿打死一船人”要正确引导和沟通。

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许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我们调查了本校的部分学生和老师,据他们了解,每个班里约有10个左右的学生使用手机,有的班级甚至更多。按照一个班60人计,有大约16%左右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使用手机的学生中,分为固定和临时两类。固定的是家长亲自给孩子买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而临时的是当家长在某个时期不用时,拿给孩子用的。小县城如此,大城市又如何呢?据网上资料显示,一个记者在两所中学发放了500份问卷,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拥有手机的学生达到25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其中以高中学生为主。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连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外籍教师也对此感到惊讶。

那中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呢?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利是弊,引起校方和学生家长们的极大关注。

家长:用手机遥控孩子行踪

主张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都表示,买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我们来听几位家长的声音:一女士声称现在的手机价格不高,样子又很漂亮,给孩子买一个,联系起来挺方便的,省得一整天都找不到人。暑假就给17岁的儿子刚买了一部手机。

另一位家长也说孩子有了手机之后,我们之间的交流多了。以往总好象儿子大了就与妈妈有了代沟,现在,他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发发短信,聊聊天开开玩笑。家里气氛好多了。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

看来,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手机的学生也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刘先生也给今年升入中学的儿子买了个手机。谁知,每当刘先生有事需要马上找到儿子时,手机总是关机,怎么着急也联系不上,现在,儿子照样晚回家,理由不是手机没电了就是忘记了开机,反正他能有一百个理由等着你。

一位家长还说,自从给孩子买了手机,孩子干脆不用家里的电话了,常躲着父母用自己的手机对外联系。家长还承认,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少,主要用于学生之间发短信、玩游戏,或是登录互联网。

有一些同学对父母这片好心的理解为:父母动不动就给我打电话,‘监视’我的一举一动,特烦人。

一、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及表现

“手机依赖症”是依赖症的一种表现,是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具体表现为: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当手机连不上网络或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等。

二、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

在一项对沈阳某工科高校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有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三星、HTC、Sony、中兴、小米等中端平价型手机占了80%,苹果手机代表的高端机型占了15%。智能手机的使用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智能手机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项目。

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话费支出不等,的学生在50 -100元,的学生在100元以上,如果一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为1000元,用于话费的支出比例在10%左右。智能手机的更新速度极快,15%的大学生为了匹配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序或追求靓丽的手机外观,追风购买高端智能手机,例如苹果、三星note等;还有18%的大学生会每年更换一部手机。的大学生经常用手机下单购物、支付电话费、买火车票等。

2.智能手机成为打发时间的娱乐品。

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在网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的有,这些学生用手机上网聊天、关注微信朋友圈、淘宝购物,偶尔关注最新的时事新闻;除了在课余时间上网,上课时间大学生也会随手掏出手机上网,不管什么课都会玩手机的同学占10%左右;五成学生会在觉得“没有什么用”的课堂上使用手机,而大学生心中的“没有什么用”的课一般是考查课或思政课。

3.智能手机成为工作及社交的重要工具

据调查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软件是:QQ ;微信 ;游戏 。大部分学生干部通过QQ或微信群聊软件获得工作信息,使工作速度大大提升;同时大学生喜欢通过人人或微博软件联系高中或初中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最新状态。数据显示,一旦没带手机,19%的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无聊。

4.智能手机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杀手锏

一般来说每天23:00之前大学生就会结束一天的学习工作入睡,而高达60%的学生晚上睡觉不关机,的学生在睡前阅读小说、打游戏、聊天等等。实验证明,睡前使用1小时的彩屏手机会减少人们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手机的辐射会对脑电波造成影响,造成休息不好、多梦、智力下降;长期低头看手机,导致大学生产生颈椎劳损;频繁发送短信息会导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肿胀等不适症状。

目前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症状的达到了90%,其中多数学生为中度和轻度依赖,严重依赖的占15%左右。“手机依赖症”不仅带给大学生生理的危害,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大学生因为别人使用智能手机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丰富资源,也希望自己购买智能手机;甚至不少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从众购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变成了一种身份和身价的象征。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比如说自拍照、好吃的、好玩的、新买的衣服,这些信息的传递无形中,又助长了攀比心理。

过度关注手机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您出门时没有携带手机,你会有以下哪种感觉?”,19%的大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有点无聊;的学生觉得“别人的手机响起时经常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响”;的学生“当手机没有信号时,会感觉烦躁甚至愤怒”,的学生“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哪怕去卫生间也要带着”。这些心理现象显示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加重了大学生日益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大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复杂的层面。

QQ、微信、人人等沟通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深受大学生喜欢,但是过多地依赖手机QQ、微信交流,反而产生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害怕”的社交障碍表现。大学生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心理上的孤独不断增加。还有一些学生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缺乏诚意,影响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预防及纠正手机依赖症的建议

手机依赖症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纠正手机依赖并不难。首先,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产生手机依赖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当积极地干预,制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使大学生得到足够的关爱,引导大学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再次,班集体通过组织班级特色活动,增强凝聚力,增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心理和身体的调节。

论文——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实证研究

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分析及矫正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研究进展初探

手机依赖症 论文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以上是我找到的几个文档关于”手机依赖心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与手机依赖相关的论文文献

我们如何让手机的弊端转化为利端呢?合理的利用手机管理好自己,不做游戏的奴隶而做手机的主人,手机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福利。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手机的利与弊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化的设会有许多现代化工具。电话、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工具越来普及,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有了电话我们可以和任何人通话;有了手机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口袋里,随时随地的与别人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有了电视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旅游世界;有了电脑更是对我们有问必答。但今天我决定着重介绍一下手机和手机的利端与弊端。

手机大约在八几年开始使用,但只是使用在一些大城市中比较富裕的有钱人家和一些有特别需要的人。到了九几年手机开始普遍化、大重化、流行化,而不只是局限于个别的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手机,甚至手机在一些学生中都拥有一定的低位、受到一定的青睐。手机的功能也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越来广泛。一开始只能用于通电话、发短信,渐渐地我们可以用手机听音乐、玩游戏。而现在的手机除了那些简单的功能以外还加入了现代化元素,除了手机可以看电视以外还可以上网、上QQ还可以与别人视频通话聊天。如此可见手机在人们日常中的地位与需求。

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很多人都在使用手机,有了手机无论遥远还是很近,无论内地还是海外交流都畅通无阻;有了手机通话变得越来越方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有了手机你在哪里别人都可以找到你,与你通话;有了手机你不用坐在家里等别人的电话,在外面照样交流。手机让我们的联系更简单,通话更方便,我们的交流需要也得到了更高标准的满足。手机上网也实现了很多人的现实需求,手机随着时代的进步所延伸出来的各种现代化功能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益惠。

手机虽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但缺点也一定是固然存在的。有的学生过早的使用手机而引发了诸多的弊端。利如:长时间的玩手机中的游戏会始我们的眼睛因缺乏休息而酸累,甚至这会成为我们视力下降得元凶、长时间的玩手机中的游戏更有可能使我们忘记了学习,而导致我们的学习下降、手机中的电子书会使我们过早的成熟、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更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如果这样手机就不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是对更多人的成长带来阻力。

我们如何让手机的弊端转化为利端呢?我想这就要靠人们的约束力了。如过我们合理的利用手机管理好自己,不做游戏的奴隶而做手机的主人,我想哪么手机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福利。

手机,通讯时代的代言词,潮流的代养人,现如今,全国约有亿人在使用手机,这看起来丝,似乎很帅。但是,孰不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手机亦是如此,他也有阴阳两面,

现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样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一提出这个观点,很多人会无视他,也有人会反驳说,手机的好处很多,它可以方便人们的联系,有利于人们的生活,还有很多功能可以帮助人们生活,这是不假但是,现象过他的危害吗。吸烟的危害,相信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如果有人跟你说,每年因为手机而死亡的人数,比因为香烟而死亡的人数还要多时,你是否会大吃一惊?!

近日,英国一名癌症研究专家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手机警告:因使用手机致死的人数将超过吸烟受害者!

有统计显示,全世界手机用户已达吸烟人数的3倍。因此,专家认为,手机的危害将比香烟更严重。目前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导致的疾病死亡。

1977 年,记者劳德首次发表提出使用手机可能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当时使用手机的人很少,这篇文章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985 年,美国科学家林恩推测,长期用手机可能会诱发脑瘤。他还建议,尽量只用手机接电话,而不要往外拨打。所以说手机不尽危害自己还危害家人。而且,现在有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用手机做题。令成绩一落千丈。我不能阻止别人买,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在这,我要告诉大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思考会更好。

今天,因为一点小事而把手机拿上去教室。于是,毫无例外的,我把自己的两节自习课外加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多钟头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它。浪费了我的极其宝贵的三个钟头的时间。感觉有一股无穷大的内疚感从四面八方向我汹涌袭来,不同方向的内疚感的冲击形成了一个大漩涡,而我站在了漩涡的中心,只觉头昏脑涨。此时,我看到的满满的都是迷茫,愧疚,懊悔,无奈。

你看,手机多么可恶。

对一名成绩超级烂却还抱着冲击重点大学分数线的高三学生来说,时间何其宝贵,我心知肚明。但是,无数人的无数实践证明,习惯是一种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喜好于偏爱于坏的方面。越是坏的习惯,其中所蕴含的对人具有杀伤力的力量越大。我知道我不应该也不能再次像过去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一样,两手捧着手机,指尖在小小的精致键盘上无情无义地敲击我的青春岁月,两眼空洞无神地盯着屏幕,看着其被我一点点地消磨殆尽却依然无动于衷。但是,要抵制手机的诱惑实在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为此我曾多次下过决心写过决书却无法用行动来坚持落实下去。我不曾承认我是懦夫,但是在此件事情上我却是输得一败涂地,并且每每都是青筋突出,眼睛充血,怒发冲冠的不甘地接受现实。心不服,口不服,却又无可奈何。

想起在某杂志上看过一篇名为《手机狗》的讽刺文章,文中对人们日益依赖手机的`现象作出了极具深度的犀利批评。当时直叹作者世外高人,对现实生活能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看清其优劣,写出如此让人脍炙人口的文章。

可是如今细想后发觉,其实不然。作者本身或许就是其笔下的一只“手机狗”,只是某日突然梦中惊想,被内疚感所充斥整个肉身整个灵魂,于是其为了寻找出口以便重见光明,就根据社会现象外加自己的真实现象写下这样的一篇文章。当然,我现在也是这样的心态,所以我只好承认我也是一只“手机狗”。

你看,手机多么可恶。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了手机,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像没有发明手机出来的时代一样正常地生活下去?这个问题是无解的。至少在未来的一百年内是无解的。毕竟手机不会在某一瞬间就全部消失。即使效仿林则徐的“虎门硝烟”来一场“全球销机”,那也依然是不彻底的。在你“销机”的同时,全球各地的手机营业店也都正在在如火如荼地销机。不过,人家是销售手机罢了。于是,手机只会是无穷无尽。

手机的创始者最初只是为了“通音”,继他之后的又一聪明者又为其添加了“通信”,再后者则更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为其添加了网络功能。于是,手机与手机之间就形成了一张张网,天罗地网,而我们普普通通的人类则成了“网中之鱼”。当然,也会有着不少的漏网之鱼,可惜我不在其中。于是,不得不承认,我又成了一条“手机鱼”。

你看,手机多么可恶。

我是高一才开始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可以上网聊天逛网站的手机。但是如今随处可见的却是那些初中生甚至小学生捧着个手机像捧着全世界一样,小心翼翼津津有味地用两只小手矫健如飞地按着,乐此不疲,简直是达到了一种“机”不离手、“机”不可失的超高境界。我不禁感叹,还是社会主义好呀,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家长舍得为小孩子乱花钱了,而小孩子也懂得玩手机享受生活乐趣了。要是我出生再迟多十几年,说不定在上幼儿园时就在脖子上挂着个登着QQ的手机,随时随地就找个地方坐下来享受手机乐趣了呢。

哎,可恶的手机呀,我到底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你呢?

或许,是时候开始我的戒机生涯了。

一、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及表现

“手机依赖症”是依赖症的一种表现,是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具体表现为: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当手机连不上网络或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等。

二、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

在一项对沈阳某工科高校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有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三星、HTC、Sony、中兴、小米等中端平价型手机占了80%,苹果手机代表的高端机型占了15%。智能手机的使用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智能手机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项目。

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话费支出不等,的学生在50 -100元,的学生在100元以上,如果一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为1000元,用于话费的支出比例在10%左右。智能手机的更新速度极快,15%的大学生为了匹配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序或追求靓丽的手机外观,追风购买高端智能手机,例如苹果、三星note等;还有18%的大学生会每年更换一部手机。的大学生经常用手机下单购物、支付电话费、买火车票等。

2.智能手机成为打发时间的娱乐品。

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在网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的有,这些学生用手机上网聊天、关注微信朋友圈、淘宝购物,偶尔关注最新的时事新闻;除了在课余时间上网,上课时间大学生也会随手掏出手机上网,不管什么课都会玩手机的同学占10%左右;五成学生会在觉得“没有什么用”的课堂上使用手机,而大学生心中的“没有什么用”的课一般是考查课或思政课。

3.智能手机成为工作及社交的重要工具

据调查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软件是:QQ ;微信 ;游戏 。大部分学生干部通过QQ或微信群聊软件获得工作信息,使工作速度大大提升;同时大学生喜欢通过人人或微博软件联系高中或初中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最新状态。数据显示,一旦没带手机,19%的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无聊。

4.智能手机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杀手锏

一般来说每天23:00之前大学生就会结束一天的学习工作入睡,而高达60%的学生晚上睡觉不关机,的学生在睡前阅读小说、打游戏、聊天等等。实验证明,睡前使用1小时的彩屏手机会减少人们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手机的辐射会对脑电波造成影响,造成休息不好、多梦、智力下降;长期低头看手机,导致大学生产生颈椎劳损;频繁发送短信息会导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肿胀等不适症状。

目前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症状的达到了90%,其中多数学生为中度和轻度依赖,严重依赖的占15%左右。“手机依赖症”不仅带给大学生生理的危害,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大学生因为别人使用智能手机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丰富资源,也希望自己购买智能手机;甚至不少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从众购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变成了一种身份和身价的象征。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比如说自拍照、好吃的、好玩的、新买的衣服,这些信息的传递无形中,又助长了攀比心理。

过度关注手机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您出门时没有携带手机,你会有以下哪种感觉?”,19%的大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有点无聊;的学生觉得“别人的手机响起时经常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响”;的学生“当手机没有信号时,会感觉烦躁甚至愤怒”,的学生“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哪怕去卫生间也要带着”。这些心理现象显示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加重了大学生日益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大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复杂的层面。

QQ、微信、人人等沟通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深受大学生喜欢,但是过多地依赖手机QQ、微信交流,反而产生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害怕”的社交障碍表现。大学生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心理上的孤独不断增加。还有一些学生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缺乏诚意,影响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预防及纠正手机依赖症的建议

手机依赖症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纠正手机依赖并不难。首先,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产生手机依赖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当积极地干预,制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使大学生得到足够的关爱,引导大学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再次,班集体通过组织班级特色活动,增强凝聚力,增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心理和身体的调节。

论文——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实证研究

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分析及矫正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研究进展初探

手机依赖症 论文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以上是我找到的几个文档关于”手机依赖心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以手机为话题的议论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通讯工具,有的人用它办公,有的人用它聊天,有的人则用它劈劈啪啪地发短信……现代人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手机,手机都是我们所认为的最好的“朋友”。

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手机可以增进交流,方便沟通,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的弊端,让我们养成一种常见症状——“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可使你的学业或事业荒废(分论点一)。一名来自广州的女白领,他原本自信干练,可一次挫折后,自己觉得被生活打败,从此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没电就像没命,发微信只为求点赞;工作出信息焦虑,时刻刷屏为资讯……

这种人大多来自于富贵家庭,自己对自己的自制力不强,所以患上这种症状。这种症状毁了他的事业和生活,这些现象警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加强自身自制力,要多加强与朋友的交流,不要把精力寄托在那些虚拟的世界中。

手机可使人们的攀比心理增强(分论点二)。一高中学生拿着一个苹果5S的手机到学校张扬,有一些同学看了不以为耻,心生嫉妒,回家和家长要钱买,造成了他们的攀比心理。而有些人却因家里穷,上外偷自行车卖了来买手机,填充自己虚荣的心理。

这种人嫉妒心和攀比心太强,这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正确利用手机,不能利用手机来赢得别人的嫉妒与羡慕,让手机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手机可使人的身体受到侵害(分论点三)。从事40多年电磁辐射研究的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认为手机的电磁辐射可使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或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耳部肿胀,面部出现红斑等症状。手机功率越大,使用越频繁,对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就越大。所以我们要适当远离手机,避免手机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危害,我们要明白: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一时的快乐。

作家刘震云有一篇小说就叫做《手机》,其实也不是谈手机,谈人,谈为人,谈婚外恋,反映社会现象。梁实秋在《雅舍小品》集里有一篇文章叫《信》,那个年代不流行手机,天各一方的两人靠信飞来飞去,传递感情。梁实秋是个有品位的人,他说,西人称书信是最温柔的艺术。而他喜欢的信也必须是雅丽可诵才好。可惜他觉得我国尺牍繁多,居今之世,大多书信沦为庸俗。我想说的是,自从有了手机,天下人就只知手机不知信了,还哪里有雅俗之分,大凡愿意亲笔躬耕,以一张洁白的信纸,不吝笔墨,不吝时间,悠哉乐哉的给你写信者,我想不必看内容,那一定是属于比较雅的人吧。从某种意义上讲,手机是不是让人变俗了?

我觉得很有必要谈谈手机。

手机让人变得直接了。中国人历来都比较含蓄,写信恰能有充足的时间挖尽心思编织巧言花语,可以一环扣一环的表达绵绵情意。可是手机就不同了,两个男女青年聊天,聊到正热乎时,一不留神就脱口而出:做我女朋友吧、做我男朋友吧之类云云,概不夸张。然后如果两人确实郎有情妾有意还算好,女孩儿羞羞一笑:好啊倒也快哉,若是一方恰不愿意,这可就不免尴尬了,弄不好两人反目,连朋友都难做了。

手机的功能是:正经话不善长篇大论、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说多了不免冗繁,听者记不住,说者也未必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听者听得认真了,说者说的随意了,难免又起干戈。废话倒是一箩筐一箩筐的说,煲电话粥倒也未尝不妥,要么是情侣,闲着无聊,不能彼此肌肤相亲,又不能睹物思人,便只好在电话里甜言蜜语,也大多是问问今天吃的什么饭,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儿,实在无话可说没有话题了,就说:今天这儿好凉快呀,你那怎么样?有个小虫在我面前爬呢。如此云云。总之没有一句不是废话的。或者就是好朋友,两个人互吐苦水,或是一个人吐,一个人接,一个牢骚满腹,一个装成熟摆大哥,循循善诱。

手机让人变懒了。看书,做题,购物,充话费,都可以用手机实现,听歌不用MP3了,照相不用数码相机了,玩游戏不用游戏机了,看视频了不用电视了,查个资料也不用翻字典了,算个账本也不用计算器了......古诗词不用背了,历史不用学了,不懂直接百度就OK了,随时随地可以了解最新新闻了,也不用背时事政治了,上上微博,看看腾讯,你就成潮人了。

正因如此,手机让人上瘾了。工作带着它,学习带着它,运动带着它,开会带着它,就连洗澡也带着它,工作累了发个短信,学习倦了,玩会游戏,跑步时放放歌,睡觉前靠在床头更是盯着手机一刻不肯离开,我有一朋友用手机看电子书到了痴颠程度,睡前躺床上看,睡醒趴床上看,吃饭边吃边看,蹲厕所边蹲边看,走路看,上课看,生病了躺床上打着吊针更看,更牛的是,期末考试进考场的前一分钟还在看!这手机可害他不浅。据说有人一天没有手机就会寝食难安,两天就会疯狂,三天没有就近崩溃了。它像空气一样,让人离开了就会窒息。想起《荒岛余生》里,那与主人公朝夕为伴的排球伟信,我想失去手机的痛苦与无奈莫过于当初主人公逃生时失去的`伟信。

手机如此不可或缺,也不是因为要和谁一刻不停的联系。有人总是盼望着有人给自己打来电话,可是从来也没人打来过,可是他还是一天24小时开机,手机从来都是放在身上,晚上睡觉放在床头,去个厕所忘带了再跑回来拿走再去......神经质的认为或许自己不在的某一瞬间,就会有人打电话来,可是最终还是无人问津,而他仍然乐此不疲。有人正好相反,打给他电话的人很多,他却常常关机,还常常停机,原因不乏没电,没费,坏了等等如是。或者就是一到晚上某点某时就关机,一律不接电话。他们的电话要么正好出去没带,要么逛街放那又大又厚的手提包肩跨包里,没听见,或者又是调静音。如此云云不胜枚举。后来,拿起手机,终于看到了未接来电,也是爱回不回,收到短信自然更是爱理不理,反正自然是拿手机了,必是要用,该干嘛干嘛,忙完我的再说。

手机有时候也会很让人烦。那是当不断有不可理喻之人骚扰时。

手机有时让人等的焦灼,那是当你给喜欢的人或是暗恋的人发出一条信息时。

手机让人看不到表情,摸不清对方心境,或许谈话间是欢笑,实际却是面露悲伤或怨怒,或许实则心里坦坦荡荡,电话里却让人误以为计较生气,不知如何是好。

手机对于人类之重要,莫过于它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可是若是人们自身不好好利用和珍惜,它却会引来很多的不便,甚至是危害。至于手机是不是使人变俗了,已成一个毫无意义的引子。其实,对于怪手机给自己带来某些的困惑,完全是冤枉了它。若是今日写信,或许还会落得杳无音信的下场。若是一封文采飞扬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情书告白信,被丢之,甚或不回被收信人弃之,实在可惜。不像徐志摩、王小波此等人物,还有爱人珍存着,惦记着呢。

手机,通讯时代的代言词,潮流的代养人,现如今,全国约有2。4亿人在使用手机,这看起来似乎很帅。但是,孰不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手机亦是如此,他也有阴阳两面。

现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样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一提出这个观点,很多人会无视他,也有人会反驳说,手机的好处很多,它可以方便人们的联系,有利于人们的生活,还有很多功能可以帮助人们生活,这是不假但是,现象过他的危害吗。吸烟的危害,相信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如果有人跟你说,每年因为手机而死亡的人数,比因为香烟而死亡的人数还要多时,你是否会大吃一惊?!

近日,英国一名癌症研究专家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手机警告:因使用手机致死的人数将超过吸烟受害者!

有统计显示,全世界手机用户已达吸烟人数的3倍。因此,专家认为,手机的危害将比香烟更严重。目前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导致的疾病死亡。

1977年,记者劳德首次发表提出使用手机可能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当时使用手机的人很少,这篇文章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985年,美国科学家林恩推测,长期用手机可能会诱发脑瘤。他还建议,尽量只用手机接电话,而不要往外拨打。所以说手机不尽危害自己还危害家人。而且,现在有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用手机做题。令成绩一落千丈。我不能阻止别人买,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在这,我要告诉大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思考会更好。

我看了一篇关于您愿意出资40万元购买传统手机以根治某中学学生的沉迷于智能手机问题的文章。你的儿子也是因为过度玩智能手机而导致视力下降,而更换传统手机后,视力好转。您认为更换传统手机是拯救在智能手机中沉迷学生的最好办法。可怜天下父母心,您对祖国新一代的关心确实值得追崇,可是我始终认为这种办法太过独断专行,也不能从根本上根治手机病。

有一句戏言是:“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面前,而你却低头看手机。”这句戏言充分反映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危害。功能多样化,内容丰富化,都是带来问题的弊端。手机病是大部分人群的通病,而其中一大群人居然是在校学生。我也是一名中学生,能充分体会这种感觉。离不开手机,在课堂上也在偷偷的看手机,打游戏。小说,游戏,微博,QQ等一系列高科技产物在无时无刻侵蚀我们的正常生活,身体健康等。

“玩物丧志”是一种写实。有一段时间,我迷醉于小说里,不管是玄幻的浮夸,还是穿越的纸醉金迷,都令我不能自拔。早上看,晚上看,下课看,上课也看。于是不听课,跟不上老师节奏,功课全靠抄。眼睛近视度数加深,脊椎和脖子酸痛。灾难终是到来了。期末考试一败涂地,脊椎病等一系列问题接连出现。

这该怪谁?难道是玩手机的过错吗?温婉的老师与我促膝长谈了一次。无外是从我成绩下降而引发的智能手机争论。她说:‘’成功的人不是智力最好的,也不是最努力的,而是最善于控制自己的。”而后,她又说到‘’我也是喜欢看小说的主。“还亮出手机给我看。”可是我从未耽误你们的课程。不是要制止你们玩手机,而是要让你们正确使用手机。”现在我依然在看小说,可是我已经收敛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功课,认真复习。最后抽出时间来看小说。现在学习稳定了下来。我认为使用智能手机不能‘’一竹竿打死一船人”要正确引导和沟通。

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许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我们调查了本校的部分学生和老师,据他们了解,每个班里约有10个左右的学生使用手机,有的班级甚至更多。按照一个班60人计,有大约16%左右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使用手机的学生中,分为固定和临时两类。固定的是家长亲自给孩子买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而临时的是当家长在某个时期不用时,拿给孩子用的。小县城如此,大城市又如何呢?据网上资料显示,一个记者在两所中学发放了500份问卷,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拥有手机的学生达到25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其中以高中学生为主。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连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外籍教师也对此感到惊讶。

那中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呢?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利是弊,引起校方和学生家长们的极大关注。

家长:用手机遥控孩子行踪

主张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都表示,买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我们来听几位家长的声音:一女士声称现在的手机价格不高,样子又很漂亮,给孩子买一个,联系起来挺方便的,省得一整天都找不到人。暑假就给17岁的儿子刚买了一部手机。

另一位家长也说孩子有了手机之后,我们之间的交流多了。以往总好象儿子大了就与妈妈有了代沟,现在,他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发发短信,聊聊天开开玩笑。家里气氛好多了。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

看来,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手机的学生也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刘先生也给今年升入中学的儿子买了个手机。谁知,每当刘先生有事需要马上找到儿子时,手机总是关机,怎么着急也联系不上,现在,儿子照样晚回家,理由不是手机没电了就是忘记了开机,反正他能有一百个理由等着你。

一位家长还说,自从给孩子买了手机,孩子干脆不用家里的电话了,常躲着父母用自己的手机对外联系。家长还承认,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少,主要用于学生之间发短信、玩游戏,或是登录互联网。

有一些同学对父母这片好心的理解为:父母动不动就给我打电话,‘监视’我的一举一动,特烦人。

手机依赖性研究现状及趋势论文

现在的人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千万不能不带手机。多年前,这句话有可能还只是句玩笑话,但是现在已经成了中国人的真实写照了。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之下,“扫描消费”越来越受国人的欢迎了,外出购物、吃饭、娱乐,都可以随时携带一部手机潇洒买单,非常方便。

我自己的是买的,现在淘宝好像屏蔽了这些关键词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智联招聘曾发布过一份针对28个主要城市年轻人进行的手机指数调研。结果显示,这些年轻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控制”,近八成患上了手机依赖症。高达的人晚上睡觉不关机,排在手机依赖症表现的首位;其次是在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用手机打发时间,比例为;的人明确表示手机减少了与身边人的当面沟通;的人坦言自己醒来后除了睁眼就是摸手机;的人睡觉前玩手机,且经常影响睡眠,甚至有的人表示走路时也经常用手机。

自然,如此被手机绑架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除了我们能感受到的,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后会造成颈椎、腰椎的损伤,引起关节酸痛、麻木、肿胀等,更重要的则是人们的心态与生活方式。“如果手机没电了,会觉得没意思了,手里没有玩儿的工具了。” 有网友如是说。

餐厅里、公车上、校园里,到处都是“低头族”。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自己的手机世界里乐不思蜀,则必然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隔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人就会无所适从。这实际上是人的社会能力的一种退化,而这些能力上的消退,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当下的我们到底是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这是一个问题

2.

现在的人,过着一种手机人生。

早上登录微博,写下一天计划;上午浏览网页,了解国内外大事;下午手机电视,掌上图书,充实头脑,放松心情;晚上吃饭,拍照上传,发条说说,与全世界说晚安。

如果只看手机上网页的记录,这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这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但是,将时空转到现实,你会发现,这个人的一天其实无聊又乏味。他唯一做的事,只是手拿手机,低头不语,这便是我们在地铁上、饭店里、电梯中常常见到的“低头族”。他们都是被手机绑架了的人。

被手机绑架,大多数人不但不奋起反抗,反而还乐在其中,尽享当“人质”的乐趣。“手机中的世界可比现实社会要精彩,即使被绑架也是幸福的。”有些人这样说。的确,手机中的页面比现实中的白纸黑字更丰富多彩,手机中的游戏也比现实中平淡无奇的生活更让人振奋,连手机中的人都比现实中的人要志同道合,亲切得多。但是,手机终究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已。当你按下关机键,抬起双眼,你会发现,现实中你的人生是如此苍白,而这一切,都源于你对虚拟世界的沉迷,对现实世界的冷漠。你对世界冷漠,世界便会对你冷漠。当你封闭了内心,选择了逃避,躲进了虚伪安逸的世界,你便失去了一切真实的美好,失去了为未来拼搏的奋斗精神,失去了与朋友相互关怀的温情,失去了旅途上的一路风景。被手机“绑架”了的人生,将会一无所有。

有些人面对手机的“绑架”奋起反抗,反而把手机关进“监狱”。每逢亲友聚会,便将手机统统扔进笼子里,规定谁都不准再碰它。这样有趣的“关手机监狱”行为,将人们从手机的控制下解救出来了。但也有不少手机还未“刑满释放”便“越狱”。要防止手机“越狱”,首先还要我们自己先“越狱”,打破重重心墙,冲破人心的牢笼,真正敞开心扉,面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认真工作学习,才会发现原来其中还有这么多乐趣;留心观察生活,才会发现原来风景就在我们身边;敞开心扉,才会发现原来知己就在眼前。

别让手机“绑架”了你的生活。下次起床,别先顾着发微博,先欣赏一下美丽的日出;下次聊天,先别顾着登微信,先看一下身边有没有有趣的人;下次聚会,先别顾着晒照片,先看一下想念许久的容颜。挣脱手机的“绑架”,让你的人生属于你。

在当下的生活中,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了。大学生手机依赖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究竟怎么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以供大家学习。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一)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症概述 手机成瘾,也称手机依赖,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专家认为判断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二、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 1.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活动 随着校园“手机一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手机成瘾症也在大学生中间悄然出现了。这足以说明手机无形中在青年学生的心里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一旦手机没带或一段时间无信息就会引起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脾气暴躁不安,严重者可能会形成“手机焦虑症”。 2.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手机短信信息良莠不齐,极易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手机使用的热潮中,一些垃圾信息、短信侵蚀着青年学生的心灵。再者,“黑色短信”(指“办证”、“中奖”等短信)相当猖狂,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是成年人,但思想还是比较单纯,无力应对手机的诱惑,甚至还会陷入漩涡,从而偏离正常的价值取向。 3.影响着大学生的 人际交往 部分青年学生尤其是性格孤僻的学生,内心渴望交友,但又不愿把自己的心扉向自己身边的同学敞开,只好选择了极具有间接性、虚拟性、相对自由得多也方便得多的手机聊天工具。他们在这里塑造着理想中的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越来越脱离正常的交往圈子,使其人际关系也越来越恶化,从而导致交往恐惧症不断加剧。 4.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 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用手机收发短信息,20%的大学生是为了玩游戏,10%的学生用来打电话.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听音乐、上网。在这些人当中有部分学生把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用来发短信,这无形中耽搁了学习。尤其是手机自带的各类小型游戏已成为争夺青年学生学习时间的最主要的娱乐方式,100%的学生承认使用过手机自带的游戏,57%的学生表示常在课堂上玩。这些资料足以说明手机会使学生荒废学业,不利于其个人发展。 5.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长时间使用手机打电话会使听力下降,而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视力下降,手指抽筋,颈椎劳损等症状,这些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 1.内部因素 (1)社交缺乏。当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容易产生孤独感。而手机网络的产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交平台,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也能在网上成为知己。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会对这种社交方式产生依赖,从而对现实中的交流不感兴趣。 (2)虚荣心。早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手机并不普及,只在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手中使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就影响了周围的人,使得大家都想拥有一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就成为了时尚一族的代名词。 (3)认知偏差。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大学生的求知欲旺盛,社会上的新闻常常是他们谈论的话题。手机上网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而且更新速度快,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某些大学生心理自控能力还不够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取向尚未定型,就容易抵制不了网络的诱惑,对网络上的在线游戏和社交交友产生上瘾。 2.外部因素 现在的手机功能齐全,能上网,打游戏、听音乐、微信聊天等都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吸引力。另外,手机游戏开发商的新游戏研发更是层出不穷,对 爱好 手机游戏的大学生也存在不小的吸引力。 四、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对策 1.学校要采取多种 措施 ,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 学校要 教育 和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第一,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宣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让学生明确手机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实质和固定电话并没有差别。第二,学校要创造多种条件,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工作优势,开展学生参与面广的 文化 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认同感,削弱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第三,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对信息的协同管理,开展与学生的短信互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达到使大学生净化心灵、增强自律能力的目的,并最终使大学生不受手机使用中消极因素的左右,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最后,学校可适时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帮助“手机成瘾者”调整好他们的心态,教他们学会放松,从而逐步摆脱手机成瘾的困难。 2.家长要多关心与帮助子女,与其进行平等的沟通 首先,要把手机成瘾看成是一个青年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之后出现的暂时障碍,要帮助他们超越这个障碍。要引导、帮助他们分析成瘾原因、危害,明确目标,制定矫治计划。其次,作为家长一切要以孩子的成长为重,在尊重子女的前提下,要 对子 女接收、发送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解,并适时对子女进行引导、教育和监督。第三。父母要鼓励子女多参加一些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第四,父母要积极与子女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善于发现他们在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障碍,帮助子女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3.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 社会实践 ,用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冲淡手机的诱惑。其次,要与亲友、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子。最后,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大学生要重视自我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鉴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关键是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诱惑力,严格规范地使用手机。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二) “第五媒体”手机因小巧便携、移动即时、功能性强、隐蔽性高等特点成为“95后”大学生的“基本装备”,给高职大学生的 学习 方法 、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带来了极大的愉悦与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即手机依赖现象。在校园随处可见学生“机不离手”,形象概括为:“每天醒来时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小小手机折射出来的高职大学生问题是不可低估的:如过度使用手机,沉浸在手机网络中难以自拔,没有足够精力学习,降低课堂学习质量,学习研究创新能力降低;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实行了限电断网,但很难限制大学生通宵熬夜使用手机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看小说和电影等,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高职大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差,但爱赶时尚,多痴情于新潮手机,盲目攀比,不利于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手机具有强大的人际交往功能,对于不善表达、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通过手机QQ、微信等聊天工具交往,可以躲避现实人际交往的紧张与焦虑,获得某种存在感和认同感。但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妨碍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际交往方式与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大学生的安全状况等方面有着消极的影响。 可见研究高职大学生使用手机新媒体存在的负面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手机依赖行为,事关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寻找适合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引导方式,使手机真正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又不是生活的全部,让手机成为服务于人类有用的科技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日臻强大健全,手机成为继电脑之后高职大学生的新宠,对大多数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作用,但手机依赖正在成为继电脑网络依赖后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又一大“杀手”,手机依赖的不良现象也正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继药物依赖成瘾、烟酒依赖成瘾、网络依赖成瘾后的内容之一。为了获取翔实准确的资料,更加客观地了解高职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我们走访了四所高职院校,抽取1 000名来自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的“95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过度使用导致人机一体化 高职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主流消费群体,由于手机各项功能的不断拓展与应用软件的持续研发,手机已成为个体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社会资本的重要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随身必备的通讯和娱乐工具。部分学生因为缺乏自律意识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导致了个体生活与手机一体化的问题。 手机的强功能性和使用便利,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手机依赖严重的学生则生活在手机的世界里,手机逐渐代替了他们户外的体育娱乐活动,有人宁可抱着手机玩游戏也不参加各种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由于人机一体化现象严重,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学生通过手机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不再顾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再顾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而是不断地和自我对话,把自己隐藏在艺术想象、语言形式和虚拟生活中,给自己带来前所未有的孤独,让自己离现实生活越来越遥远。 (二)过度使用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 过度依赖手机的大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会随身携带或使用手机,甚至全天候开机,通过手机联系朋友、查找资料、浏览新闻、拍照等,长此下去不能自拔而成瘾。如果出门忘带手机或者停机,情绪上表现为焦虑与烦躁即无手机恐惧症。学习知识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注意力要求相当集中。上课期间如果身旁手机一段时间没有铃声或者振动,过度依赖手机的学生会产生手机震动的错觉即幽灵振动综合征,不集中注意力听讲,而是情不自禁看手机,从而破坏个人的思路,降低课堂学习质量。 (三)过度使用产生生理不适、心理依赖和社会功能受损 由于手机与日常生活的一体化,过度依赖和长期滥用手机使身体机能遭受手机辐射的影响,引起身体局部的病变。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发短信会导致腕部、手指以及上臂肌肉酸痛和抽筋,即所谓的“短信爪”。长时间近距离盯着手机屏幕会导致大学生近视人数呈上升趋势,即“屏幕近视”。如果大学生长时间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那么其眨眼的频率会降低1/3,从而加速泪水蒸发导致“干眼综合征”,最终将致人的眼部永久性损伤。 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部分学生沦为手机的“奴隶”,阻碍其心理发展。长期依赖沉溺手机的功能使用上,遇到问题不刻苦钻研动脑筋,而是第一时间利用手机搜索答案,削弱自身的学习动机,养成懒惰的学习习惯。生活在手机的世界里,影响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形成一种个性倾向,导致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和实际生活能力等有所下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三)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迅速推动手机产业发展,尤其智能手机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人们生活。如今手机不仅作为单一通话和收发信息通信工具,而且是集通讯、娱乐休闲、收集资料于一体的自媒体工具。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滋生如“手机依赖症”等行为成瘾问题,特别当代大学生是“手机依赖”重灾区,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手机控”、“刷屏控”。“手机依赖症”是继网络成瘾问题后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当代行为成瘾问题,针对此现状 文章 提出四位一体应对“手机依赖症”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 应对策略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手机产品快速发展,使手机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已经不是简单通话、收发信息的工具,而是可以聊QQ、上微信、上微博、上网收集信息的智能工具。手机在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价格渐渐下降,全面走进人们的生活。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的 报告 显示,截止2013年2月,全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1亿[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在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2]。而大学生群体手机拥有率几乎达到100%,有的学生甚至拥有几个手机。并且大学生是手机新功能助推者,智能手机各种功能在大学生手里应用得淋漓尽致。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适应能力强、追求时尚,但是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延期满足能力往往是欠缺的,所以对手机的种种新鲜功能往往把持不住、深陷其中而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1.手机依赖现状 手机依赖概念 Brod(1984)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技术压力,包括两个因素:对手机的过度使用及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感受肆意使用手机。 Toda等人(2009)应用行为依赖和躯体依赖的相关理论,把手机依赖定义为过度和间歇性地渴望使用移动电话。 国内学者关于手机依赖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过度使用行为,并且这种过度行为对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第二,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成瘾行为,成瘾行为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造成兴奋或愉快感形成的。 综合上述,我们定义手机依赖为过度、不加节制使用手机,而造成生理、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受损的不良行为。 手机依赖表现 大学生已经是手机不离手的人群,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中15%~30%的患有手机依赖症,该比率远高于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手机除了通讯以外,基本用来玩游戏、上网聊天、刷微博、查找资料,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大学生玩手机,走路时在玩手机、上课时在玩手机、吃饭时在玩手机、睡觉前也在玩手机,可以认为有学生的地方就有人在玩手机。英国一项调查显示,60%的年轻人和37%的成年人形容自己对手机“高度上瘾”,其中六成多的智能手机用户睡觉也拿着自己的手机,三成用户在移动中不断查看手机。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位智能手机用户每天查看手机34次,严重者达到10分钟一次。我国来自兰州、杭州等市的调查显示,中国高校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现象较为严重,结果表明:突然忘带手机时,40%的大学生感觉很不舒服;37%的大学生觉得无法忍受,一定要取回手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如果长时间收不到短信,感觉很不自在,甚至把别人短信铃声误认为自己的手机铃声[5]-[6]。总之,手机依赖已经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并且对人们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及生活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手机依赖影响 手机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其身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过度使用手机一方面会导致颈部、肩部、背部、听力及视觉等身体问题[7],另一方面手机依赖会导致社会功能的损失,如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因手机依赖逃避学习或者学习效率降低,并且伴有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失眠等症状[8]。黄海(2013)等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应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研究发现手机依赖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说明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导致个体手机依赖,而手机依赖会进一步强化个体心理健康问题[9]。姜永志和白晓丽应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发现: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手机依赖可以通过网络社会支持影响孤独感,即说明手机依赖个体可能导致其产生孤独感,以及通过网络社会支持使其在现实中处于孤独状态[10]。宗一楠和徐英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倾向是人际关系总体及各个维度的危险因素,其中对待人接物方面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交际与交友方面、与人交谈方面、与异性交往方面[11]。许国成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存在显著负相关,且与课堂学习效率的不同维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手机依赖严重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12]。总而言之,手机依赖对个体生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手机依赖成因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形成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1)手机本身原因:手机产品发展蕴涵着现代科技发展,手机的很多功能是基于解放人性,使人更便捷生活学习、更容易获得愉快设计的,现代智能手机可以把人们零碎时间加以整合利用,但是对自控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而言往往是智能手机使其时间碎片化,甚至出现过度沉迷。(2)社会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是一个追求物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大背景,手机承载的是如何让人们快速适应这样的社会的功能,所以手机越来越普遍,但是在手机不断渗入人们生活的同时,手机负面效应应运而生,而这样社会现象显然社会关注度是不够的,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无伤大雅的事。(3)学校因素:一学校教育引导不到位,刚进校门的大学生从“束缚式”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往往把控不好自己学习生活方向,很容易走向“放纵式”状态。二学校缺乏相应 规章制度 ,导致大学生肆意使用手机,如课堂上学生随意打电话、上网、玩游戏。三缺乏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是学生拓展能力的平台,通过高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开启积极向上人生,而不是沉迷手机中。(4)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温床,个体行为习惯基本是受家庭影响形成的,对手机依赖家庭需要高度重视,结合当下社会背景配合学校做好相应教育。 内部原因:(1)自我管理能力:进入大学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自由,而处于此阶段的大学生意志力比较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对手机各种新鲜功能往往试一试就不能自拔。(2)对信息渴求:21世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信息革命、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悄然到来,掌握信息就掌握了一切,大学生深谙其道理,所以手机成为其不断更新和获取信息的手段。(3)厌学情绪:很多大学生所学专业并不是根据自己 兴趣爱好 选择的,上大学后一直怀有厌学情绪,所以通过玩手机逃避学习。(4)强烈交往愿望:大学阶段是处于追求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人生发展阶段,所以大学阶段学生往往通过手机经营自己的 爱情 故事 。(5)追求时尚: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是时尚引领者,他们热捧新鲜事物,追逐时代新产品,而手机是时尚产品的代表,所以很多大学生往往对某一款新出手机热烈追捧。 2.手机依赖应对策略 手机依赖伴随科技发展产生负面现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防止手机依赖已经是当务之急,根据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预防手机依赖需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位一体预防机制。 社会 社会层面往往视手机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只关心手机如何使生活更便捷,对手机带来的负面效应关注不够,仅就手机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及对导航影响进行科普性描述。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也是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支柱力量,手机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呼吁从社会层面关注手机依赖问题,加强手机依赖成因及治疗研究,加强手机依赖公益宣传,为社会营造恰当使用手机的氛围。 学校 大学是手机依赖高发地,原因可能是中学阶段学习模式及升学压力导致学生无暇玩手机,但是大学学习模式改变及相对自由学习生活方式,使学生可以充分挖掘手机的乐趣,容易使学生形成手机依赖。为防止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1)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恰当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新生起航精彩未来的助推器。(2)健全相应规章制度,规范学生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调味剂、润滑剂。(3)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走去寝室,摆脱手机束缚,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4)加强教师课堂管理和提升教学水平,彻底改变学生认为听老师讲课不如玩手机睡觉的想法。 家庭 家庭是个体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土壤,对手机依赖问题家长要正视其危害的严重性,对手机使用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使用观念,有效结合社会背景,积极配合学校认真做好教育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使用手机的习惯。 个体 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努力最终还需要回归个体身上,防范手机依赖问题:首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控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驾驭手机的 基本素养 。其次,做一个有规划的人,做好自身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 、学习规划,一个有明确规划的个体是不会迷失的。最后,多参加一些社团组织、文体活动,这样可以提升个体交往能力,增强其交际归属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2013-03-31] [2]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3]Brod,C..Technostress:The human cost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M].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1984. [4]Toda, M., Yoshimura, K. . Relationships of personality and lifestyle with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female nursing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 37(2): 231-238. [5]唐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新闻世界,2009(1):102-104. [6]颜美艳.杭州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 ,2009(5):33. [7]Jenaro, C., Flores, N., Gomez, M..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cellphone use:Psychological, behavioral,and health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5(3):309-320. [8]Kasesniemi, E., Rautiainen, P. . Mobile culture of children and teenagers in Finlan//Perpetual contac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70-192. [9]黄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4-1076. [10]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中国特殊教育,2014(163):42-46. [11]宗一楠,徐英.广州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722-1724. [12]许国成,黄黎,魏莉莉,朱丹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32(6),534-538. 猜你喜欢: 1. 关于过度依赖手机的高中英语作文 2. 手机调查报告3篇 3. 手机市场消费分析调查 4. 大学生手机调研报告范文(3) 5. 关于手机市场的调研报告论文

关于依赖论文范文资料

在当下的生活中,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了。大学生手机依赖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究竟怎么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以供大家学习。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一)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症概述 手机成瘾,也称手机依赖,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专家认为判断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二、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 1.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活动 随着校园“手机一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手机成瘾症也在大学生中间悄然出现了。这足以说明手机无形中在青年学生的心里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一旦手机没带或一段时间无信息就会引起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脾气暴躁不安,严重者可能会形成“手机焦虑症”。 2.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手机短信信息良莠不齐,极易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手机使用的热潮中,一些垃圾信息、短信侵蚀着青年学生的心灵。再者,“黑色短信”(指“办证”、“中奖”等短信)相当猖狂,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是成年人,但思想还是比较单纯,无力应对手机的诱惑,甚至还会陷入漩涡,从而偏离正常的价值取向。 3.影响着大学生的 人际交往 部分青年学生尤其是性格孤僻的学生,内心渴望交友,但又不愿把自己的心扉向自己身边的同学敞开,只好选择了极具有间接性、虚拟性、相对自由得多也方便得多的手机聊天工具。他们在这里塑造着理想中的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越来越脱离正常的交往圈子,使其人际关系也越来越恶化,从而导致交往恐惧症不断加剧。 4.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 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用手机收发短信息,20%的大学生是为了玩游戏,10%的学生用来打电话.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听音乐、上网。在这些人当中有部分学生把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用来发短信,这无形中耽搁了学习。尤其是手机自带的各类小型游戏已成为争夺青年学生学习时间的最主要的娱乐方式,100%的学生承认使用过手机自带的游戏,57%的学生表示常在课堂上玩。这些资料足以说明手机会使学生荒废学业,不利于其个人发展。 5.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长时间使用手机打电话会使听力下降,而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视力下降,手指抽筋,颈椎劳损等症状,这些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 1.内部因素 (1)社交缺乏。当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容易产生孤独感。而手机网络的产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交平台,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也能在网上成为知己。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会对这种社交方式产生依赖,从而对现实中的交流不感兴趣。 (2)虚荣心。早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手机并不普及,只在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手中使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就影响了周围的人,使得大家都想拥有一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就成为了时尚一族的代名词。 (3)认知偏差。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大学生的求知欲旺盛,社会上的新闻常常是他们谈论的话题。手机上网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而且更新速度快,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某些大学生心理自控能力还不够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取向尚未定型,就容易抵制不了网络的诱惑,对网络上的在线游戏和社交交友产生上瘾。 2.外部因素 现在的手机功能齐全,能上网,打游戏、听音乐、微信聊天等都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吸引力。另外,手机游戏开发商的新游戏研发更是层出不穷,对 爱好 手机游戏的大学生也存在不小的吸引力。 四、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对策 1.学校要采取多种 措施 ,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 学校要 教育 和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第一,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宣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让学生明确手机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实质和固定电话并没有差别。第二,学校要创造多种条件,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工作优势,开展学生参与面广的 文化 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认同感,削弱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第三,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对信息的协同管理,开展与学生的短信互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达到使大学生净化心灵、增强自律能力的目的,并最终使大学生不受手机使用中消极因素的左右,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最后,学校可适时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帮助“手机成瘾者”调整好他们的心态,教他们学会放松,从而逐步摆脱手机成瘾的困难。 2.家长要多关心与帮助子女,与其进行平等的沟通 首先,要把手机成瘾看成是一个青年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之后出现的暂时障碍,要帮助他们超越这个障碍。要引导、帮助他们分析成瘾原因、危害,明确目标,制定矫治计划。其次,作为家长一切要以孩子的成长为重,在尊重子女的前提下,要 对子 女接收、发送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解,并适时对子女进行引导、教育和监督。第三。父母要鼓励子女多参加一些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第四,父母要积极与子女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善于发现他们在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障碍,帮助子女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3.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 社会实践 ,用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冲淡手机的诱惑。其次,要与亲友、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子。最后,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大学生要重视自我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鉴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关键是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诱惑力,严格规范地使用手机。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二) “第五媒体”手机因小巧便携、移动即时、功能性强、隐蔽性高等特点成为“95后”大学生的“基本装备”,给高职大学生的 学习 方法 、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带来了极大的愉悦与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即手机依赖现象。在校园随处可见学生“机不离手”,形象概括为:“每天醒来时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小小手机折射出来的高职大学生问题是不可低估的:如过度使用手机,沉浸在手机网络中难以自拔,没有足够精力学习,降低课堂学习质量,学习研究创新能力降低;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实行了限电断网,但很难限制大学生通宵熬夜使用手机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看小说和电影等,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高职大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差,但爱赶时尚,多痴情于新潮手机,盲目攀比,不利于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手机具有强大的人际交往功能,对于不善表达、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通过手机QQ、微信等聊天工具交往,可以躲避现实人际交往的紧张与焦虑,获得某种存在感和认同感。但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妨碍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际交往方式与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大学生的安全状况等方面有着消极的影响。 可见研究高职大学生使用手机新媒体存在的负面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手机依赖行为,事关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寻找适合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引导方式,使手机真正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又不是生活的全部,让手机成为服务于人类有用的科技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日臻强大健全,手机成为继电脑之后高职大学生的新宠,对大多数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作用,但手机依赖正在成为继电脑网络依赖后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又一大“杀手”,手机依赖的不良现象也正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继药物依赖成瘾、烟酒依赖成瘾、网络依赖成瘾后的内容之一。为了获取翔实准确的资料,更加客观地了解高职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我们走访了四所高职院校,抽取1 000名来自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的“95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过度使用导致人机一体化 高职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主流消费群体,由于手机各项功能的不断拓展与应用软件的持续研发,手机已成为个体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社会资本的重要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随身必备的通讯和娱乐工具。部分学生因为缺乏自律意识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导致了个体生活与手机一体化的问题。 手机的强功能性和使用便利,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手机依赖严重的学生则生活在手机的世界里,手机逐渐代替了他们户外的体育娱乐活动,有人宁可抱着手机玩游戏也不参加各种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由于人机一体化现象严重,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学生通过手机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不再顾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再顾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而是不断地和自我对话,把自己隐藏在艺术想象、语言形式和虚拟生活中,给自己带来前所未有的孤独,让自己离现实生活越来越遥远。 (二)过度使用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 过度依赖手机的大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会随身携带或使用手机,甚至全天候开机,通过手机联系朋友、查找资料、浏览新闻、拍照等,长此下去不能自拔而成瘾。如果出门忘带手机或者停机,情绪上表现为焦虑与烦躁即无手机恐惧症。学习知识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注意力要求相当集中。上课期间如果身旁手机一段时间没有铃声或者振动,过度依赖手机的学生会产生手机震动的错觉即幽灵振动综合征,不集中注意力听讲,而是情不自禁看手机,从而破坏个人的思路,降低课堂学习质量。 (三)过度使用产生生理不适、心理依赖和社会功能受损 由于手机与日常生活的一体化,过度依赖和长期滥用手机使身体机能遭受手机辐射的影响,引起身体局部的病变。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发短信会导致腕部、手指以及上臂肌肉酸痛和抽筋,即所谓的“短信爪”。长时间近距离盯着手机屏幕会导致大学生近视人数呈上升趋势,即“屏幕近视”。如果大学生长时间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那么其眨眼的频率会降低1/3,从而加速泪水蒸发导致“干眼综合征”,最终将致人的眼部永久性损伤。 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部分学生沦为手机的“奴隶”,阻碍其心理发展。长期依赖沉溺手机的功能使用上,遇到问题不刻苦钻研动脑筋,而是第一时间利用手机搜索答案,削弱自身的学习动机,养成懒惰的学习习惯。生活在手机的世界里,影响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形成一种个性倾向,导致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和实际生活能力等有所下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三)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迅速推动手机产业发展,尤其智能手机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人们生活。如今手机不仅作为单一通话和收发信息通信工具,而且是集通讯、娱乐休闲、收集资料于一体的自媒体工具。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滋生如“手机依赖症”等行为成瘾问题,特别当代大学生是“手机依赖”重灾区,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手机控”、“刷屏控”。“手机依赖症”是继网络成瘾问题后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当代行为成瘾问题,针对此现状 文章 提出四位一体应对“手机依赖症”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 应对策略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手机产品快速发展,使手机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已经不是简单通话、收发信息的工具,而是可以聊QQ、上微信、上微博、上网收集信息的智能工具。手机在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价格渐渐下降,全面走进人们的生活。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的 报告 显示,截止2013年2月,全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1亿[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在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2]。而大学生群体手机拥有率几乎达到100%,有的学生甚至拥有几个手机。并且大学生是手机新功能助推者,智能手机各种功能在大学生手里应用得淋漓尽致。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适应能力强、追求时尚,但是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延期满足能力往往是欠缺的,所以对手机的种种新鲜功能往往把持不住、深陷其中而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1.手机依赖现状 手机依赖概念 Brod(1984)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技术压力,包括两个因素:对手机的过度使用及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感受肆意使用手机。 Toda等人(2009)应用行为依赖和躯体依赖的相关理论,把手机依赖定义为过度和间歇性地渴望使用移动电话。 国内学者关于手机依赖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过度使用行为,并且这种过度行为对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第二,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成瘾行为,成瘾行为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造成兴奋或愉快感形成的。 综合上述,我们定义手机依赖为过度、不加节制使用手机,而造成生理、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受损的不良行为。 手机依赖表现 大学生已经是手机不离手的人群,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中15%~30%的患有手机依赖症,该比率远高于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手机除了通讯以外,基本用来玩游戏、上网聊天、刷微博、查找资料,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大学生玩手机,走路时在玩手机、上课时在玩手机、吃饭时在玩手机、睡觉前也在玩手机,可以认为有学生的地方就有人在玩手机。英国一项调查显示,60%的年轻人和37%的成年人形容自己对手机“高度上瘾”,其中六成多的智能手机用户睡觉也拿着自己的手机,三成用户在移动中不断查看手机。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位智能手机用户每天查看手机34次,严重者达到10分钟一次。我国来自兰州、杭州等市的调查显示,中国高校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现象较为严重,结果表明:突然忘带手机时,40%的大学生感觉很不舒服;37%的大学生觉得无法忍受,一定要取回手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如果长时间收不到短信,感觉很不自在,甚至把别人短信铃声误认为自己的手机铃声[5]-[6]。总之,手机依赖已经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并且对人们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及生活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手机依赖影响 手机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其身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过度使用手机一方面会导致颈部、肩部、背部、听力及视觉等身体问题[7],另一方面手机依赖会导致社会功能的损失,如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因手机依赖逃避学习或者学习效率降低,并且伴有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失眠等症状[8]。黄海(2013)等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应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研究发现手机依赖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说明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导致个体手机依赖,而手机依赖会进一步强化个体心理健康问题[9]。姜永志和白晓丽应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发现: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手机依赖可以通过网络社会支持影响孤独感,即说明手机依赖个体可能导致其产生孤独感,以及通过网络社会支持使其在现实中处于孤独状态[10]。宗一楠和徐英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倾向是人际关系总体及各个维度的危险因素,其中对待人接物方面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交际与交友方面、与人交谈方面、与异性交往方面[11]。许国成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存在显著负相关,且与课堂学习效率的不同维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手机依赖严重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12]。总而言之,手机依赖对个体生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手机依赖成因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形成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1)手机本身原因:手机产品发展蕴涵着现代科技发展,手机的很多功能是基于解放人性,使人更便捷生活学习、更容易获得愉快设计的,现代智能手机可以把人们零碎时间加以整合利用,但是对自控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而言往往是智能手机使其时间碎片化,甚至出现过度沉迷。(2)社会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是一个追求物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大背景,手机承载的是如何让人们快速适应这样的社会的功能,所以手机越来越普遍,但是在手机不断渗入人们生活的同时,手机负面效应应运而生,而这样社会现象显然社会关注度是不够的,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无伤大雅的事。(3)学校因素:一学校教育引导不到位,刚进校门的大学生从“束缚式”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往往把控不好自己学习生活方向,很容易走向“放纵式”状态。二学校缺乏相应 规章制度 ,导致大学生肆意使用手机,如课堂上学生随意打电话、上网、玩游戏。三缺乏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是学生拓展能力的平台,通过高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开启积极向上人生,而不是沉迷手机中。(4)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温床,个体行为习惯基本是受家庭影响形成的,对手机依赖家庭需要高度重视,结合当下社会背景配合学校做好相应教育。 内部原因:(1)自我管理能力:进入大学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自由,而处于此阶段的大学生意志力比较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对手机各种新鲜功能往往试一试就不能自拔。(2)对信息渴求:21世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信息革命、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悄然到来,掌握信息就掌握了一切,大学生深谙其道理,所以手机成为其不断更新和获取信息的手段。(3)厌学情绪:很多大学生所学专业并不是根据自己 兴趣爱好 选择的,上大学后一直怀有厌学情绪,所以通过玩手机逃避学习。(4)强烈交往愿望:大学阶段是处于追求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人生发展阶段,所以大学阶段学生往往通过手机经营自己的 爱情 故事 。(5)追求时尚: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是时尚引领者,他们热捧新鲜事物,追逐时代新产品,而手机是时尚产品的代表,所以很多大学生往往对某一款新出手机热烈追捧。 2.手机依赖应对策略 手机依赖伴随科技发展产生负面现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防止手机依赖已经是当务之急,根据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预防手机依赖需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位一体预防机制。 社会 社会层面往往视手机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只关心手机如何使生活更便捷,对手机带来的负面效应关注不够,仅就手机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及对导航影响进行科普性描述。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也是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支柱力量,手机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呼吁从社会层面关注手机依赖问题,加强手机依赖成因及治疗研究,加强手机依赖公益宣传,为社会营造恰当使用手机的氛围。 学校 大学是手机依赖高发地,原因可能是中学阶段学习模式及升学压力导致学生无暇玩手机,但是大学学习模式改变及相对自由学习生活方式,使学生可以充分挖掘手机的乐趣,容易使学生形成手机依赖。为防止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1)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恰当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新生起航精彩未来的助推器。(2)健全相应规章制度,规范学生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调味剂、润滑剂。(3)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走去寝室,摆脱手机束缚,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4)加强教师课堂管理和提升教学水平,彻底改变学生认为听老师讲课不如玩手机睡觉的想法。 家庭 家庭是个体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土壤,对手机依赖问题家长要正视其危害的严重性,对手机使用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使用观念,有效结合社会背景,积极配合学校认真做好教育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使用手机的习惯。 个体 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努力最终还需要回归个体身上,防范手机依赖问题:首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控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驾驭手机的 基本素养 。其次,做一个有规划的人,做好自身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 、学习规划,一个有明确规划的个体是不会迷失的。最后,多参加一些社团组织、文体活动,这样可以提升个体交往能力,增强其交际归属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2013-03-31] [2]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3]Brod,C..Technostress:The human cost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M].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1984. [4]Toda, M., Yoshimura, K. . Relationships of personality and lifestyle with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female nursing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 37(2): 231-238. [5]唐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新闻世界,2009(1):102-104. [6]颜美艳.杭州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 ,2009(5):33. [7]Jenaro, C., Flores, N., Gomez, M..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cellphone use:Psychological, behavioral,and health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5(3):309-320. [8]Kasesniemi, E., Rautiainen, P. . Mobile culture of children and teenagers in Finlan//Perpetual contac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70-192. [9]黄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4-1076. [10]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中国特殊教育,2014(163):42-46. [11]宗一楠,徐英.广州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722-1724. [12]许国成,黄黎,魏莉莉,朱丹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32(6),534-538. 猜你喜欢: 1. 关于过度依赖手机的高中英语作文 2. 手机调查报告3篇 3. 手机市场消费分析调查 4. 大学生手机调研报告范文(3) 5. 关于手机市场的调研报告论文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800字7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关于高中议论文你知道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中生议论文范文800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我没有叱咤风云的雄伟气魄,没有武帝扬鞭东指的九死不悔,更没有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宏功伟业,但我渴望陶渊明的怡然自得,渴望能有自己的一片天。

或许,我就像那个摔了跤的小孩,此时正经历炉火的冶炼,家庭,学校,社会的期盼,让我手足失措。虽然摔了一跤,然而我能够再重新爬起,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的这种能力。

困难非吾畏。我愿自己走下去,摔到了又怎样,失败了又何妨。我只想有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请让我自己爬起。因为我坚信,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整个宇宙,一次失败,影响不了我对明天的渴望。

困难非吾畏。站在历史的门槛上,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挫折,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本为夏阳子,少小越龙门,文采灿华星,铁笔铸英魂。腐刑焉能动,浩志岂自沦,不负男儿志,千秋太史君。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他在监狱里过着非人的生活,遭受了人甚耻之的宫刑,然而挫折压不倒他,他不是从挫折中爬起来了吗?

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些伟人达士都是在历经磨难之后才获得成功的,在挫折之后,帝王将相能成盖世伟业;在困难之后,我要擎起明日之朝阳,以经为径,以陌为纬,寻找我向往的桃花源。

我并不畏惧困难,但我极易迷失方向。太多的关心,让我寝食难安,生怕再次走错的路,太多的爱也会使我娇生惯养。我不惧怕困难,我渴望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在这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纸醉金迷的世界里,没有自己爬起的能力就无法长久立足。我热切的希望获得这种能力。

不要用言语打击我的自信,我用激扬的热血再获重生,也不要用手助我一臂之力,我会勇敢的自己站起。不是所有的压力都会有好的收获,必要时,请给我自由的空间。我要感谢所有的关心和爱,但我更加地呼唤属于我的空间。给我自己爬起的机会吧!不是所有的完美都成就人,也并非所有的遗憾都一事无存。困难我不怕,请让我自己站起。

松柏不会因为几次雨雪的侵袭而背弃它对大地常青的诺言。

江河不会因为几次干旱的肆虐而违背它对大海永恒的约定。

山川不会因为一点龟裂的伤痕而收回它对草木坚守的。

它们尚且如此,作为"天、地、人"三才之首的人,又该如何呢?

是的,诚信是这个世界拥有的最珍贵的品格,它给了世界一个稳定的依赖,给了人心一方安稳的净土。

诚信是立业之本。在当今三聚氰__,瘦肉精,塑化剂接踵而至的时候,哪家企业能够信守对顾客负责的诺言,它便赢了一半,在阿里巴巴公司爆发诚信危机,内在诚信体系崩溃之时,我们期盼的是一个真正能够一诺千金,一诺千万金的企业站出来,让消费者真正放心,让称得上是铁打的!只是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顶起祖国的脊梁!只是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地成就一批有诚有信的企业家,而非钻营牟利的不法分子。

诚信是为人之道。在"吾日三省吾身"之时,言而有信是必审必省的一项,可见其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第一步,就是"修身",而"修身"的第一步,当推言而有信了。古人常为对老友的一句而跋涉千里;孔子的弟子们为了他的遗愿耗时耗力;就连水泊梁山的绿林好汉,江湖大盗聚集之处,当头的就两个字:"信"和"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为了一句诺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才是中国人对诚信的阐释!

诚信是科学研究的根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素不是精密的仪器,不是成熟的理论,更不是实验室得到的经费,而是存在于科学工作者脑中的对科学、对真理的,如同医务工作者从医前的宣誓,这个同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同那些伪学术、假科学相比,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被教会关押,迫 害长达八年!但也无法改变他对科学和真理的忠诚。如果每个科研工作者都对自己的誓言恪守,诚信地做每次的研究,不弄虚作假,这样才能创造一个真正高效的科研环境,为祖国做出更具震撼力的贡献!

诚信是……

我们许诺,所以我们遵从,我们约定,我们信赖,让我们怀着互诚互信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小事,我们必将成功!

因为至诚,所以至成。

有人笑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而当今的社会,却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远了。”然而,笑声背后的辛酸,却不仅仅是逐渐淡漠的邻里关系,更是人心铸成的一道道心门,将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之心灵隔得远在天涯,隔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出了所谓的安全感,也隔出了一个冰冷的世界。

然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中的你我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每个人都点燃心中善的火焰,顺手的小事,平常的爱心,便能拯救整个社会的明天。

顺手的小事不一定小,别人的事也不一定只属于别人,倘若修船工不愿为别人的船补一下多余的洞,那如果划船的孩子中也有一个是他自己的掌上明珠,他又怎能不因没有顺手做小事而后悔莫及?

顺手的小事,彰显的不只是一种向善的习惯,更是道德社会的脊梁。被“彭宇案”“许云鹤案”吓怕了的十位路人,竟忍心看着可怜的小悦悦遭受两次车轮碾轧之苦,却不敢只是顺手地将她拉到一边。

冰冷的雨滴拍打的不仅仅是小悦悦摔倒下的那块土地,更是十几亿国人的冷漠之心。还好,还好有人愿意伸手,还好有人愿意做这样一件顺手的小事。还好有善良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愿意拉小悦悦一把,她这一拉,不仅仅是将小悦悦拉出濒临死亡的边缘,更是将我们这些旁观者拉出道德滑坡的冷漠世界。

一个拾荒者,有的却是超越众人的至善至美。她的善,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足以使冷漠的灵魂为之震颤;她的美,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却足以让每个人都为她的魅力所折服。

但你我更要知道,这种魅力并不是你我力所不能及,只要我们愿意将顺手的小事用心做好,将平常之爱心播撒在身边,我们的世界便不再是孤岛一样的荒凉暗淡。

也许,平常的爱心只是苏州撑伞女孩的一把伞,它却可以撑起爱,撑起阳关,撑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也许,平常的爱心只是那位白衣少女的一次人工呼吸,这却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挽救一片道德,挽救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顺手的小事与平常的爱心便是善的桥梁。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在这几年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会在大街小巷看见骑着共享单车的身影;是否会在某个转弯口看见一家“共享书店”;是否还会在某个餐厅发现共享电话等等……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共享产品横空出世,也似乎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毫不夸张的讲,现在的时代就是一个共享时代。

“共享”顾名思义就是共同分享某个物品,共享折射进人们脑海中第一印象一定会是方便,快捷,节约钱,所以许多商家也必定不会放过这个营销方法,就拿最遍及的共享单车来说,“扫码马上骑”,“一元骑小黄车”随处可见,也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最快速地使用。

“共享”在我看来,的好处可以说是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减少污染。“人们对于新东西都是渴望探索和发现的。”这是一位名人说过的。现代社会,人口居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私家车,车辆排放的污染气体也日益增加,空气质量也时常处于危险状态,而骑车出行是大家一直呼吁的环境保护方法,共享单车的出现无疑让本身乏味的骑车多了一份乐趣与新颖,在一借一还中产生别样的情趣与享受。再者说的共享书店,纸张过度消耗的问题也早早被发现,却也没有被很好的治理。虽说现在电子书深受年轻读者喜爱,但纸质书的喜爱人群也大有人在,包括我自己就很爱纸质书,因为我喜欢感受纸质书上带有的那淡淡的墨香气息,但是自己买书,常常看了一遍便没有兴趣了,便扔在那里,在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浪费。但共享书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读共享一本书不仅节约制成书本的纸张,更可以让你更加享受。

当然,世间万物不会是完美的,有利也定会有弊,在看似发达的共享时代也隐藏着一些弊端。

前些个星期看过一条新闻,大概是讲:两个小男孩在没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自己骑共享单车,因为比赛骑车而车速过快导致发生事故。不得不说,人是喜欢攀比的,“共享”这个“高大尚”的新颖事物一定会引起一股潮流,而随波逐流的人也很容易会得到伤害。“共享”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有不少人因为表面而遗失了它本质上的东西,“共享”的最初目的是方便生活,并不是盲目的攀比。

“科技改变生活”在这个科技与信息爆炸的时代,共享资源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普及使用,共享时代已经到来,如何权衡共享时代的利与弊是十分重要且不容忽视的,我想,只有将利化,弊最小化,共享时代才能在科技年代站稳脚跟,更好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教养就犹如人生的决定者,指引你未来的路;教养是一杯清茶,甜甜淡淡却后味无穷;教养是一阵清风,轻轻柔柔却和熙万里。因为教养,所以拥有璀璨人生。

教养是血红的河中泛出的尊严与忠诚。有些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被人们淡出记忆,但岳飞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在战火纷乱中,一道道加急召回令从京城发出,那是屈辱与猜疑的到来。一生忠诚的岳飞毅然回程,为表忠心,跪在河,断然自刎。破烂的衣衫遮不住“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一河的水被染红了,一代人的心也被撼动了。岳飞到死也记得从小母亲教他的精忠报国,赤城的血顺着河流到了他的家乡,流到了他幼时母亲教养他的地方,流入了每个中华炎孙的心里……正是因为岳飞母亲从小教养,才成就了岳飞这一代英雄,才培养了岳飞这一朝忠臣!让教养从小开始,从正道大爱开始,真真切切的流进每一个人的心中。

教养是黑暗的世界跳出的乐观与坚强。当我们在奢侈的享受这阳光与大自然时,有一位女孩却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那就还海伦·凯勒。天生聋瞎的她没有办法享受世界的美好,上帝像是开了一个玩笑,忘记给她安装眼睛和耳朵,但是却给了她一颗坚强而乐观的心。即使身在黑暗,但她却不颓废、不放弃,一生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在书中寻找世界的光明与声音。她如此卓越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的家庭教师,她曾经说过老师是她最想看到最想感谢的人。她的老师从小与她相伴,教她学习,教她生活,更教养她,让她坚强乐观。正是这不离不弃的教养才出得这样一位伟人,用一生战胜天命。教养是让人走正道,有恒心,坚强的源泉,让教养的光芒照射没一个人吧!

教养是山水田间中留存的悠闲与淡泊。在那山水田间中有一草屋,那是谁的住处,那么随意?那是陶渊明的。他不爱朝堂,独爱田园;他不爱名利,独爱自然;他不爱束缚,愿享清贫自由。他似一匹野马脱缰飞驰却不爆裂;他似一只雄鹰展翅高飞却不凶猛;他似一朵天山兰莲洁白超脱却身处平凡。他用一生书写淡泊,一生教养衬出淡泊名利,不势利。他就是真正的悠然伟人,教养伴随了他一生,也成就了他一生。正是教养,才让他做自我。

教养是茶,苦涩却细品甘甜,让教养伴随我,让教养注进血液,陪伴一生,让人成长灿烂!

曾有人说“既要活在当下,又要放眼未来”,乍一听,这简直是件不可能做到的事;然细细一想,在我看来,“活在当下”与“放眼未来”并不矛盾。

先来谈谈“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要学会享受你现在正在做的任何一件小事。在生活中,你可以享受浇花,因为这不仅仅是在浇花,更是在给绿色植物带来生的希望。你可以享受散步,对于成年人而言,散步已成为强身健体、获取心灵安宁的一种方式;对于小孩而言,散步是在公园中享受大自然的馈赠,释放童真,又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活在当下”,顾名思义,就是好好把握现在这一时刻,做好这一时刻应该做的一切事情。现代都市生活节奏飞快,人人都好比是一盘棋上的一颗颗棋子。成年人或学生,“白领”或“蓝领”,每天在家与单位、学校的两点一线间往返,我们也许只知道工作、学习,却忘记了我们作为“人”的概念来到世间最初的目的——快乐地活着。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的东西都被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所代替,我们却每天紧绷着神经苟延残喘地活着。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物质条件日渐充裕,但我们内心真正在意的幸福感却丢失了。活在当下,我们应当放慢节奏,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给自己的心灵一次放松的机会!

“放眼未来”,一个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词语,说白了就是制订未来一个月、半年、一年、五年……的计划。放眼未来,对于企业家来说,就是追求企业何时转型、何时上市;对于一个“白领”员工来说,意味着何时跳槽进入一家更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让自己发挥更大的潜力;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说,就是研究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如何加大科研力度占据行业的领头地位……“放眼未来”,每个国家、每个行业、每个人对这个词语都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活在当下并非鼠目寸光,放眼未来亦非无视现在,两者其实并不矛盾。“未来”看似遥不可及,可我们“当下”每分每秒所做的不就是在为“未来”作准备吗?真正矛盾的是人们的心和思想,有些人如果无法在“高压”下理性地看待问题,那么就请先好好地活在当下,再放眼未来吧。

作为莘莘学子的我们,曾经拥有太多的梦想,那些让人期待很久满怀憧憬的梦想,却最终因为学习的“重压”、他人的看法、家人的不理解而被迫把它深埋心底,现实中这样那样的原因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像本来的自己。那么,现在就请把那个梦想再次点亮,朝着梦想一步一步前进,让未来的我们做回真正的自己。

  • 索引序列
  • 手机依赖论文目录格式范文
  • 手机依赖症论文中国知网
  • 与手机依赖相关的论文文献
  • 手机依赖性研究现状及趋势论文
  • 关于依赖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