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参考文献格式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格式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参考文献格式学院学报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即电子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有以下几类: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例如: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标准GB-3469的规定,通常以下列字母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5-80。

【举例2】[2]许竞。我国学历教育分化的证书制度溯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22-29。

二、专著类[M]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三、报纸类[N]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1】[1]葛剑雄,陈鹏。地名、历史和文化[N]。光明日报,2015-09-24(011)。

四、论文集[C]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五、学位论文[D]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郝桂莲。反思的文学:苏珊·桑塔格小说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14。

六、研究报告[R]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七、其他[N]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下面是我整理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欢迎大家阅览。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

(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A——文章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举例

[1] 薛凤家. 光本性假说及争论在光学发展史中的作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7(3):57-59.

[2] 彭爱贤. 假说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45(3):45-47.

[3] 刘云松. 假说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5):34-36.

[4] 赵锐. 科学假说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科技资讯, 2008, 33(10):252-256.

[5] 屈少华. 科学假说在物理学中的作用[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6):6-10.

[6] 杜望胜. 浅谈“假说”与物理教学[J]. 课题研究, 2009, 16(9): 8-9.

[7] 冼维平. 浅谈物理研究的“假说”思想[J]. 中学物理, 2010, 28(1):35-36.

[8] 金蓉. 试论物理假说之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99, 22(3):265-267.

[9] 陈涛. 物理学中科学假说的作用[J]. 管理工程师, 2009(2):47-49.

[10] 谢潮涌, 张新海. 物理假说的特征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意义[M]. 教学与管理, 2007, 20:90. [11] 钱伯初. 量子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39.

三、整理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格式时应该参考。

[1] 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xxx,xxx,xxx,等译.)

学院学报的参考文献格式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四: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五: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六: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示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辛希孟. 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 Gill,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 . London: Macmillan,1985.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一般如果是论文的参考文献,我们那会儿是这样的格式:作者参考文献名参考文献出处哪一年第几期多少页例子:彭文波,骆伯巍,周丽华,等.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48~52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保定学院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看看这里吧,挺多的

校代码:10096

保定学院代码是1009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保定学院(Baoding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占地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10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1978年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保定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999人(专任教师60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7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省社科优秀专家2人,省模范教师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师德标兵5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5人。

院系专业

截止2021年5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2个。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王牌专业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3个):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物联网工程。

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省级)7个:化学、物理学、小学教育、日语、软件工程、美术学、音乐学。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学校聘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隆基泰和商贸有限公司等知名高校、单位的94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为客座教授。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波兰、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的10余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百余位师生先后赴海外开展进修、访学、攻读学位、学术交流、汉语推广等活动。

2015年,受文化部指派,学校合唱团参加了第四届爱沙尼亚流行音乐合唱节,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学校风采。2016年以来成功举办转型发展国际课堂30期。

2022年1月6日,保定学院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新的挂靠单位。

科研平台

截至2012年7月,学校建有白洋淀研究中心、湿地研究中心、保定低碳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心)。

建设成果

2014年至2019年5月,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18项,市厅级课题326项,横向课题42项,成立了17个科研团队;国内外公开发表各级学术论文88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2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38篇。9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5项成果获市厅级奖励。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5月,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138万册,数字图书48万余册,期刊1200余种。拥有清同治年间刊印的《二十四史》等线装古籍1万余册,其中16种为珍善本,3种入选河北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自创刊至建国前的《申报》《大公报》等珍贵影印资料千余册。图书馆现有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18个全文数据库。

图书馆拥有中国知网、维普科技、人大数媒、读秀学术搜索、书生之家、九羽、阿帕比、网上报告厅、库客音乐、新东方、中国文学史研习系统等数字资源库18个,是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正式用户,可为读者提供外文文献传递服务,开通试用数据库20余个。自建骨干教师教案数据库、978P艺术图片库等。

学院学报

《保定学院学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保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期为双月刊,单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136页。1987年创刊,曾用刊名《保定师专学报》、《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改为现名《保定学院学报》。

学报是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冰心:“巴金这个人……”》 冰心本人也写过巴金的,大概在<关于男人>这个系列里,我记不大得了但愿可以帮到你~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1.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2.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3.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4.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5.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6.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3. (4)。7.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注文。

序号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1 基于ASP技术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袁芳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1-03-18 322 和田师专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买提肉孜·买吐逊; 刘小勇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处 【期刊】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10-05 323 中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刘才 吉林大学 【硕士】吉林大学 2009-11-01 1794 基于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舒建武 浙江工业大学 【硕士】浙江工业大学 2009-04-01 5375 基于校园网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任美璇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中国海洋大学 2009-06-01 0 3886 泸职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丁可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电子科技大学 2009-04-01 0 2017 基于JAVA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李伟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电子科技大学 2009-04-01 0 5788 J2EE框架及全文检索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徐立峰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电子科技大学 2009-10-01 249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何颖斐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华东师范大学 2010-05-01 14510 基于.NE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唐玉芳; 张永胜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04-101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付冬波; 辛伟彬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期刊】科技广场 2010-05-30 8112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于雪涛; 奚砚涛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期刊】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11-18 1 9513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畅 吉林大学 【硕士】吉林大学 2010-04-01 18514 基于JSP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来学伟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期刊】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30 1 16015 三层C/S模型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曹惠茹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期刊】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05-18 0 8216 基于B/S结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梁小晓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10 6817 现代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沈高洁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文化创意学院 科技信息 2010-12-25 4718 基于Web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梁小晓; 韦崇岗 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2-20 4819 基于Web技术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陈建新 嘉兴学院平湖校区教育系 【期刊】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08-25 5220 基于Visual FoxPro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概述 覃其兴; 宁艳珍 广西银行学校 【期刊】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10-1521 基于J2ME-GPRS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许立春; 陈勇; 李传之 宿迁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宿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12-16 3 15622 基于B/S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刘奇付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期刊】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01-18 21223 基于Web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陈可赢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期刊】厦门科技 2010-04-15 11424 基于MFC和ACCESS数据库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周山 吉林大学 【硕士】吉林大学 2009-10-01 38925 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蒋友正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01 9826 基于B/S模式下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马味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电子科技大学 2009-04-0127 在.NET框架下设计和开发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陈守辉 青岛第二卫生学校 【期刊】中国科技信息 2010-01-01 12928 VB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赵亚娟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1-02-03 9029 黑龙江东方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田崇瑞 黑龙江大学 【硕士】黑龙江大学 2009-11-01 3830 成都东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赖阳星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电子科技大学 2010-10-0131 独立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鲁明昆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12-23 3732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周钦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福建电脑 2010-04-25 8733 基于UML建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黄小英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期刊】大众科技 2009-08-10 19234 老年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牛伟志 山东大学 【硕士】山东大学 2009-10-10 3235 基于Web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彭玉华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信息工程学院 【期刊】民营科技 2010-09-2036 基于SSH2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秦衡 山东省电力学校 【期刊】科技信息 2010-01-05 11837 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胡越; 龙辉霞; 张俊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9-28 13138 基于JSP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刘岩 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期刊】科技信息 2010-09-05 14739 Visual Basic程序开发技术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李宝林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3-1540 软件工程学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孙剑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期刊】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07-2041 基于.NE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王凌云; 马廷斌 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期刊】科技信息 2009-05-05 1 19442 基于ASP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模式研究 胡琴; 吴俊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 【期刊】科技广场 2010-05-30 3843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应用 靳京阳; 武立博; 张峰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中国成人教育 2010-09-15 7044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黄飞; 金美善 空军航空大学基础部 【期刊】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05-25 16145 基于VFP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贺伟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 【期刊】福建电脑 2010-04-25 7146 基于网络B/S结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刘再跃; 裘昌利 空军航空大学基础部 【期刊】现代情报 2009-04-25 2 23147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与主模块构成 李鹏 黑龙江大学 【期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8-25 2 30648 基于Delphi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肖倩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期刊】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07-05 6949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晓云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07-15 11950 基于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方献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河池学院 【期刊】科技信息 2010-08-1552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钟彩华 南昌大学 【硕士】南昌大学 2009-12-30 19153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郝海燕; 樊占亭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系 科技信息 2010-11-05 4454 基于技术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卢成均 重庆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 【期刊】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8-18 1 19655 中职学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汤力 西南石油大学 【硕士】西南石油大学 2010-05-01 2256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王新涛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期刊】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2-15 17557 辽阳技师学院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曾粤宁 吉林大学 【硕士】吉林大学 2010-10-01 5158 学生信息资料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 周子立; 叶碧玲; 蒋胜山; 毛国新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丽水中学 【期刊】计算机时代 2010-06-02 4959 统一建模语言及其在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刘英; 王志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校; 新疆昌吉卫校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12-15 860 基于B/S模式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林涛; 蒋建峰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中国西部科技 2010-12-1592 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赵艳 吉林大学 【硕士】吉林大学 2010-10-01 12593 基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平乐; 刘树森; 高雅 江苏科技大学 【期刊】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05-10 3 10994 基于DELPHI及数据挖掘的学生管理分析系统 袁星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5-01 0 27395 利用ASP技术实现学生信息管理 王建芳 河南省滑县第一职业中专 科技信息 2011-01-15 2296 CDIO模式在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李宏力; 高素梅 天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期刊】计算机教育 2010-06-10 5697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孙家宝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01 9498 基于的学生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骏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0199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吴丽娜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华东师范大学 2010-11-01

中国西部科技,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编辑部邮箱 , 2010年35期 [1] 牛倩; 罗湛; 基于B/S构架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年06期 [2] 李和平; 用Access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 科技信息 2010年01期 [3] 高凤生;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 硅谷 2010年05期 [4] 唐玉芳; 张永胜; 基于.NE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年04期 [5] 陈可赢; 基于Web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 厦门科技 2010年02期 [6] 周钦;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 福建电脑 2010年04期 [7] 曲培斌; 浅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年06期 [8] 霍霄艳; 基于B/S和C/S混合结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 职业 2010年26期 [9] 黄轲; 网络环境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10期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汽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 重庆交通学院 2004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6、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0、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1、丁冰,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现代汽车技术》, , (1995), 109--120;

12、朱军编著,《电子控制发动机电路波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P149

[1]陈清泉, 詹宜君. 21 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靳立强, 王庆年, 宋传学. 电动轮驱动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及试验验证.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37(4): 745-750

[3]张媛媛. 采用电动轮驱动的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研究.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4]喻凡, 林逸. 汽车系统动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5]李白娜.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6]韩力群.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郭孔辉. 汽车操纵动力学原理.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8]曹秉刚, 张传伟, 白志峰等. 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 38(1): 1-5

[9]余志生. 汽车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10]房阳.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1]金陶胜,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污染扩散模式研究及其GIS实现[R],2000第五期

[12]何东全、郝吉明、傅立新等,应用OSPM模式进行澳门街区峡谷污染评价[R],环境科学学报,1999,19(3),256-261

[13]廖玉麟:数学物理方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14]吕先进,时间序列关联维数计算方法[J],系统工程,2002(7): 77-80

[15]武喜怀,汽车尾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5) :69270.

[16]张起森、张亚平,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156-159

[17]王红云,浅谈防治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之责任[J],环境教育,2008(7) : 75276.

[18]熊慕慕,机动车尾气排放与大气污染[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43.

[19]丁信伟,王淑兰,徐国庆,可燃及毒性气体泄漏扩散研究综述[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9, 16(2) : 118-122.

[1]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上)[J].汽车科技.2007(06).

[2]杨孝纶,刘晓康,汪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J].变频器世界.2007(07).

[3]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下)[J].汽车科技.2008(01).

[4]余群明,石小波,王雄波,杨振东.电动汽车技术(5)电动汽车电控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大众用电.2008(05).

[5]曹秉刚,张传伟,白志峰,李竟成.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01).

[1].范从山.电动汽车技术原理及发展展望[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03

[2].祝占元.电动汽车[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09

[3].高义民.现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陈世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5].刘长江.充电站之战电动汽车新机遇[J].第一财经周刊.2010,4

[1]陈翌,孔德洋.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14,01:71-81+127.

[2]罗布·恩德勒,沈建苗.客户体验:特斯拉的取胜法宝[J].IT经理世界,2014,18:38-39.

[3]李美霞.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纯电动汽车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及市场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4]朱成章.对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质疑与思考[J].中外能源,2010,09:11-15.

[1]姚时俊.汽车美容与装饰[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熊靓.黄金产业汽车美容养护[J].中国科技财富.

[3]朱为国.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和现状[J].北京汽车.

[4]耿莉敏,我国汽车美容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技术经济,.

[5]姚时俊,闫彬,汽车美容,机械工业出版社,

[6]赵伟,浅谈我国汽车美容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科学时代,.

[7]王永茂,中国后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孔晓敏.6S管理探索与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0.

[2]韩典.连锁超市品类优化管理特征及关键点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

[3]张明泉,李超.6S现场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理论纵横,2011.

[4]魏仁干.基于顾客满意的多项目排队问题研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1-04.

[5]陈俊宁.社区便利店营销策略分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6]周勇.中国便利店的`当下困境与发展潜力,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

[7]胡艳英.美陈展示-超市的新营销策略.商场现代化,2008,4.

[8]周越.浅析大型超市的卖场布局和商品陈列设计科学化.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1]林文立.浅析汽车美容装饰现状与发展.《大众汽车》,2014年1期.

[2]薛振刚.浅谈汽车美容装饰的发展趋势.《中外企业家》,2012年17期.

[3]晏承平.浅谈亮洁汽车美容店服务营销优化策略.《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年9期.

[4]覃维献.汽车美容[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4.

[5]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8.

[6]樊伟伟.汽车美容与汽车用品店经营全攻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97.

[1]朱则刚.我国的汽车销售及其未来趋势[J].城市车辆,2008(08)

[2]马文斌.汽车销售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3]王蕾.我国乘用车市场影响因素探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

[4]王瑶.市场营销基础实训与指导[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刘怀连.高职汽车营销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

[6]寇恩大.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7]霍亚楼.汽车营销实训(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李磊.汽车4S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2]陈皓颖.简析汽车4S店的财务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53-154.

[3]瞿曼丽.试论汽车4S店财务管理的重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175-176.

[4]雷云华.汽车4S店财务监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14,05:55-56.

[5]李磊,简晓春.汽车4S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7:499-500.

[1]韩通.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与展望[C].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9:175-178.

[2]苏晖.目前汽车销售市场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C].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三),2005,12:139-157.

[3]韩旭萍.浅析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的现状及其创新方向[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1.

[4]马春阳,侯建坤.汽车销售新模式-4S店集群[J].上海汽车,2007,11:32-35.

[5]曹献存.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4.

[6]杨伟龙.博客营销建立、管理、活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叶旋.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2]范毅.高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教育研究,2013.

[3]罗婷劼,周霞.浅谈职业意识教育与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4]吴雄彪,张雁平,花有清.论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5]叶挺宁.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2008.

[6]王凤兰.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邓闰姝,李小慧,吴广平,关于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的探讨[J],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4);51-53

[2]沈爱华,张小妹,朱止平,浅谈汽车文化是促进社会文明进程的一种文化形态[J],职业技术,2010,(14);193

[3]王东林,陈羡矾,黄芝林,汽车文化引领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J],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51-53

[4]沈银涛,张国强,李家辉,汽车文化正从多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J]职业技术学院,2011,(18);193

[5]蓝月晶,占成安,吴成林,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之我见[J]教育学院出版社,2011,(8);51-53

[6]刘百慧,路引明,江止清,对提高汽车文明之我见[J],职业技术,2009,(25);193

[7]陈可明,林小东,袁小顺,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内在联系研究[J],华南理工学院出版社,2009,(7);51-53

[8]刘玲秀,吴国斌,李佳佳,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区别分析[J],职业技术学院,2009,(15);193

[1]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181~183

[2]郑也夫,轿车文明批判,光明日报,.

[3]顾翔华.繁荣汽车文化,构建和谐汽车社会[J]时代汽车,2013(10)

[4]张国方.论车文化的形成标志及特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02)

[5]赵亚夫.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6]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高立宝.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10-01

[8]本书编写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9]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

[1](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卢有杰,王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27,134-151[4]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中国项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PMBOK&C-NCB).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2-36.

[2]陈炜煜,杨婧.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与探究[J].特区经济,2013(2):221-222.

[3]李跃宇,汪贤裕.项目时间管理及在项目管理软件中的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4]沈莉洁.WBS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7:075.

[5]鲁静.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6]曾婷.JMC公司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

[7]金林杰.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探讨[J].物流技术,2012.

[8]吴哲敏.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M].现代商贸工业,2012.

[1]向鹏程,任宏.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三方博弈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9)

[2]齐斌.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和组织创新[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徐剑,刘宗秋.物流产业融合、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及政府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4)

[4]梁军.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7(4)

[5]闫稚珩.浅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3(06).

[6]冯春花,钱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16(01).

考古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羊、鹿、猴子等牲畜,还会挖掘水井。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最高烧成温度已达1000摄氏度左右。中文名河姆渡人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分布区域长江流域亚 目简鼻亚目门脊索动物门种智人界动物界目灵长目科人科遗 址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河姆渡遗址生活年代距今六七千年前纲哺乳纲亚 科人亚科亚 纲真兽亚纲属人简介河姆渡文化最早在1973年被发现,在1973-74和1977-78年两次对河姆渡遗址作发掘并有资料。河姆渡人概述距今六七千年,河姆渡一带系沼泽地,河姆渡人建造住宅时,先打下1米长木桩,木桩上架设纵横交错地龙骨(地梁),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梁、敷橼、盖顶。地板起防湿、御虫蛇作用。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从柱子高度看,人还不能直立进出,但较巢居已大有进步。房屋规模大小及内部结构,视居住成员多寡而定,从住宅营建看,河姆渡人已较熟练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桩、柱、梁、板等建筑构件技术,梁柱间已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不同榫卯形式均基本符合受力要求,与晚期木构大致相同,木构件上刻有双圆、直线、斜线、植物茎叶等装饰图案。因工具限制,加工显得较粗糙。遗址还出土6支木质船桨,1支外形基本完整,轮廓清楚,分桨柄、桨叶两部分,一块原木制成,形如长柄树叶,柄上刻满线条组合图案,轻巧实用,与现代游船划桨大体接近,是目前中国已发现船桨中最古老一支。船桨及一只陶舟均证明河姆渡人已开始用船、筏载人荷物、浮水采集。第三、四文化层中还出土200多件木器,有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不少器物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少见或未见。用于生产的占大多数,木锤系加工锤击工具,木予是狩猎扎戳武器,木碗为生活用品,木质器柄则是石器工具发挥更大效用的附属件,小木棍既是农业点穴播种工具,也是采集野生植物时挖根刨茎的采集工具,木器制作大多要经过切断、剖开、削、茬、挖凿、修磨、髹漆及火烧硬化等工序,其中碗、筒、蝶河姆渡人的生活情景干栏式房屋复原图形器制作颇精细,表面经过磨光、髹漆,出土时油光可鉴,出土的20多只木筒系用整段木材制成,形似毛竹筒,内外壁锉磨光洁、内壁还凿有一浅槽,塞以圆木饼,有的外缠藤篾,可能作敲击乐器用。第二文化层中发现木架方形井,证明河姆渡人已掌握凿井技术。众多保存完好的木器出土,为世界木器工具研究提供了实物材。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在食物方面,植物遇存有水稻的大量发现,被断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此外植物残存尚有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动物方面有羊、鹿、猴子、虎、熊等野生的,以及猪、狗、水牛等家养的牲畜。河姆渡遗址(Hemudu Site) 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 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基本特征和分期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地这一时代的发展道路很不相同。有的地方在农业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陶器,因而被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在1万多年以前就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痕迹,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所以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分期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有的地方分早晚两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的新石器时代 西亚、北非和欧洲西亚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这里是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西亚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安那托利亚(今土耳其)和扎格罗斯山山前地区,即所谓农业起源的新月形地带。这一地区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干燥,有适于栽培的野生谷物和易于驯养的动物,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已有相当的基础,因而成为最早出现农业和养畜业的地区。农业和养殖业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便进入原始新石器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公元前8000~前 7000年,先后进入前陶新石器或无陶新石器时期,已开始利用石斧、石锄、石耜冠、石铲、石刀等工具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有的遗址还有猪骨。这个时期的典型遗址耶利哥遗址,已出现用土坯砌筑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围墙和濠沟,墙内有石砌的镃望塔。这在世界上同类建筑中是最早的。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这时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房子一般为多间式、平顶,有的房内有牛头形塑像。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这里的一些遗址有了铜器(个别遗址中用冷锻法制造的铜扣针等,可早到前7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国外的石器时代西亚的新石器文化在发展中对周围地区产生过明显的影响,一是向北非尼罗河流域传播,一是向欧洲东南部扩展。尼罗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分为3期,从早期开始即为有陶新石器阶段。北非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分为三大系统: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和卡普萨传统的新石器文化。在欧洲的希腊本土、克里特岛以至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等地存在过前陶新石器文化。从陶器出现以后,欧洲南部主要有印纹陶文化,而多瑙河流域则为线纹陶文化,这些地区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后出现了彩陶文化 (见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而东欧较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则流行小窝篦纹陶文化等。 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中亚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该文化分布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石器大多继承当地的中石器时代传统而多细石器,同时也新出现磨制石斧和磨谷器。已种植小麦和大麦,饲养山羊。陶器均为手制,胎中多掺草末,除素面外还有一些彩陶。从总体文化面貌来看明显受到西亚新石器文化的影响。中亚北部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较晚,其代表为克尔捷米纳尔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经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陶器多饰刻划或戳印纹,。 南亚次大陆较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带。居民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牛。大约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出现陶器,并且很快出现彩陶。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有种植薯芋为主的新石器文化,没有发展起真正的农业经济。 北亚和东北亚 日本是世界上陶器出现最早的地区,蒙古和西伯利亚也有个别遗址的陶器年代接近1万年。但这个地区的磨制石器一直不很发达,农业出现的年代也很晚,与西亚情况正好相反。这个地区的陶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筒形罐特别流行,一般为灰褐色,饰刻划纹或压印纹。在日本,陶器多绳纹,故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又称绳纹时代。朝鲜和西伯利亚的陶器则多施篦纹。 朝鲜的新石器文化因受中国东北新石器文化的影响,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已发展起旱地农业,种植粟和黍。蒙古东部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前2000 年也已种黍,并饲养牛羊等家畜。日本的农业只是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因受大陆的影响,才急速发展起来的。西伯利亚则一直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主。 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中南部这些地方的史前考古通常不使用新石器时代这一概念。但若用旧大陆考古学的标准去衡量,那里也还存在新石器时代文化。美洲在欧洲殖民者到达以前基本上处于新石器时代,即使已创立高度文明社会的玛雅王国(见玛雅文明),也基本上不使用金属器。美洲是农业起源的重要地区,那里最先培植玉米,还有豆类和南瓜,印第安人称之为三姊妹。家畜仅有骆马一种。大洋洲在殖民者进入以前基本上仍处于狩猎、采集经济阶段,不会制造陶器,所以那里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界线不大明显。非洲中南部的新石器时代仍多打制石器,种植薯芋,同东南亚的情况有些类似。中国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石器时代经济区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①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②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③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2/3。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细石器特别发达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发达。上述除第③区因考古工作不够深入难以分期外,前两区大致可分为4期:早期约当公元前10000~前7000年,以华南的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和陶器,农业已有萌芽,个别地点已会养猪。中期约当公元前 7000~前5000年,华北的磁山文化等已有较发达的旱地农业,种植粟、黍,养猪,并有较发达的磨制石器和陶器;华中的彭头山文化(见彭头山遗址)等已栽植水稻,养猪和水牛等,磨制石器尚不多见 ,陶器则比较发达。晚期约当公元前5000~前3500年,华北主要是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农业进一步发展,有较大的聚落,如半坡和姜寨等(见半坡文化,姜寨遗址),流行多人二次合葬,发达的彩陶是一大特色。华中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大溪文化等。河姆渡文化有极为丰富的稻谷遗存和骨耜等水田耕作农具,大溪文化中房屋建筑往往用稻壳掺泥抹墙,陶器胎壁内也掺有大量稻壳,表明稻作农业已有很大的发展。最后一期是铜石并用时代(也可不归入新石器时代),约当前3500~前 2000年。这时华北主要是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华中主要是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这时已普遍出现小件铜器,有了中心聚落和最早的城址,如山东章丘城子崖城址,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湖北天门石家河和湖南澧县城头山的城址等。房屋建筑中出现分间式大型建筑,开始用白灰和土坯抹地、筑墙。陶器普遍采用轮制,出现大量的精美玉器,石器中钺、镞等武器明显增加。墓葬出现两极分化,大墓往往有棺有椁,有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小墓则既无葬具,多数也没有任何随葬物品。良渚文化中甚至出现大规模的人工堆筑的贵族坟山。这种物质财富的增加和贫富与社会地位的两极分化 ,预示着文明社会行将来临。 遗址有4个相继叠压的文化层,其中第三、四层是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文化层,距今约6000-7000年。出土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遗物,带榫卵的木构建筑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上刻有比较精细的装饰花纹。 遗址中发现的榫卯,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在动物遗骨中,有人工饲养的猪、狗、水牛骨骸,其中猪骨的数量最多。人工栽培的水稻遗物,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农作物。以往的国际文献认为,印度是亚洲水稻的原产地。但印度最早的稻谷发现于中部的卢塔尔,经C14测定,它的时代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晚3000年。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骨哨,如今还能吹出动听的音响。河姆渡遗址大量文物的发现,证明早在6000-7000年以前,长江下游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它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河姆渡文化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首先发现,故于1976年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并越海东达舟山岛。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该文化唯一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是河姆渡遗址,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主持,进行了两期发掘。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浙江鄞县辰蛟,宁波八字桥,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发现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遗存。 文化特征 陶器主要是夹炭黑陶和夹砂红陶、红灰陶。除素面陶外,盛行在釜类腹底交错拍印绳纹,陶器的宽边口沿上常刻划平行条纹、波浪、圆圈、叶形、谷穗状等几何图样,偶见白地深褐色纹的彩陶。以平底器和圜底器为大宗。代表性器物有釜、罐、带把钵、宽沿浅盘、垂囊式□、支脚等。与支脚配合使用的陶釜,始终是河姆渡文化的主要炊器。骨制生产工具丰富,尤其在早期,骨器数量远超过石、木、陶质各种工具的总和,就如今所知,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中所独有。木器较精巧多样。梯形不对称刃石斧、拱背厚体石锛、骨耜、斜铤骨镞、管状骨针、骨哨、木矛、木刀等,都是具有特色的器物。大批榫卯木构件及干栏式建筑的遗迹,显示了河姆渡文化的住房特点。分期和年代河姆渡遗址的第4、3层和第2、1层,分别代表河姆渡文化的早、晚两期。①早期:约前5000~前4000年。陶系简单,夹炭黑陶占绝对优势。除磨平素面外,绳纹较多,刻划的几何图案花纹和动植物图案突出。主要器形有敛口或敞口肩脊釜、直口筒式釜、颈部双耳大口罐、宽沿浅盘、斜腹盆、环形单把钵、大圈足豆、盆形甑、块状体支脚等。石器种类少,一般磨制不精,斧、锛较厚硕,主要石器工具中未见穿孔者。②晚期:约前4000~前3300 年。夹砂红陶、红灰陶数量最多。前段的泥质红陶外壁红内壁黑,常施红陶衣;后段的泥质红陶表里色泽一致,很少施陶衣。沿用绳纹,出现镂孔纹饰。新出现鼎、落地式把两足异形□、垂囊式□。其他主要器形还有敞口鸡冠耳釜、敞口扁腹釜、牛鼻耳罐、折沿罐、镂孔豆、空腹倾斜体支脚。石器多通体磨光,出现了扁平长条石锛,穿孔石斧、长方形双孔石刀和石纺轮。 农业和家畜饲养 河姆渡第 4层较大面积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有的地方稻谷、稻壳、茎叶等交互混杂,形成 米厚的堆积层,最厚处超过1米。稻类遗存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罕见的。经鉴定,主要属于栽培稻籼亚种晚稻型水稻。它与马家浜文化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稻谷,年代都在前5000年,是迄今中国最早的两例稻谷实物,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这对于探讨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姆渡文化代表性的农具有骨耜,仅河姆渡一处就出土上百件。采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肩臼处一般穿凿横銎,骨质较薄者则无銎而将肩臼部分修磨成半月形,在耜冠正面中部刻挖竖槽并在其两侧各凿一孔。还发现了安装在骨耜上的木柄,下端嵌入槽内,横銎里穿绕多圈藤条以缚紧,顶端作成丁字形或透雕三角形捉手孔。此外,还有很少的木耜、穿孔石斧,双孔石刀和长近1米的舂米木杵等。 家畜主要有猪、狗。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到处可见,并发现体态肥胖的陶猪和方口陶钵上刻的猪纹。有一件陶盆上刻划着稻穗猪纹图像,大体是家畜饲养依附于农业的一种反映。此外,还出土较多的水牛骨头,可能牛也已被驯养。 渔猎 河姆渡出土大量野生动物遗骨,计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和软体动物共40多种。绝大多数是梅花鹿、水鹿、麋鹿、麂、獐等鹿科动物,仅鹿角即有 400多件。鸟、鱼、龟、鳖遗骨数量也不少。还发现有极少的亚洲象、苏门犀、红面猴等温热地带动物的遗骸。骨镞达千余件之多,以铤部不对称的长锋或短锋斜铤镞较富特色,另有窄长锋柳叶形镞、钝尖或锐尖的锥形带铤镞等形制。未见网坠之类渔具,而存在大量鱼骨,有些骨镞当兼用于射鱼。其他渔猎工具还有木矛、骨鱼镖等。柄叶连体木桨的发现,说明已有舟楫之便,除用于交通外,可能也在渔捞活动中乘用。利用禽类骨管雕孔制成的骨哨,既是一种乐器,狩猎时也可吹音用以诱捕动物。 原始手工业 陶器以夹炭黑陶最富特点。尤其在早期,无论炊器和饮食容器,都属这种陶质。胎泥纯净,含铁量仅为左右。以大量的稻壳及稻的茎、叶碎末为羼和料。工艺技术上比较原始,器物均为手制,不甚规整;据测试,烧成温度为800~900℃,在缺氧的还原焰中烧制而成。胎质比较粗厚疏松,重量较轻,吸水性强。晚期阶段,基本上仍用手制,但有的经慢轮修整。出现了三足器、袋足器等较复杂的器形,有的陶器烧成温度提高到1000℃左右。 关于编结纺织,在河姆渡发现有芦苇席残片,采用二经二纬的编织法。质轻的木纺轮,连同大小轻重不一的陶、石纺轮。可供抽纱捻线之用。还发现了据认为可能属于原始腰机部件的木质打纬刀、梳理经纱的长条木齿状器、两端削有缺口的卷布轴等。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发达,有耜、镞、鱼镖、哨、锥、针、管状针、匕、有柄匕、梭形器、锯形器、凿、匙等各种器物,广泛使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有笄、管、坠、珠等装饰品。还有蝶形器(原料有木、石、骨、象牙4种)、靴形器等暂不明用途的器物。磨制普遍精细,少数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图案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堪称精美的实用工艺品。另有20余件象牙制品,其中刻有双鸟朝阳图像的蝶形器、凤鸟形匕状器、雕刻编织纹和似蚕纹的小盅等,显示了当时的精湛技艺。 凤鸟形象牙匕状器 木作工艺十分突出。除木耜、小铲、杵、矛、桨、槌、纺轮、木刀等工具外,还发现了不少安装骨耜、石斧、石锛等工具的把柄。用分叉的树枝和鹿角加工成的曲尺形器柄,叉头下部砍削出榫状的捆扎面,石斧当是捆绑在左侧,石锛则捆扎在前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许多建筑木构件上凿卯带榫,尤其是发明使用了燕尾榫、带销钉孔的榫和企口板,标志着当时木作技术的突出成就。在河姆渡第3层出土一件瓜棱状敛口圈足木碗,外表有薄层的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显光泽,经鉴定是生漆,这是中国迄今最早的漆器。 房屋和水井 河姆渡文化盛行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在河姆渡遗址各文化层,都发现了与这种建筑遗迹有关的圆桩、方桩、板桩、梁、柱、木板等木构件,共达数千件。第4层的一座干栏式长屋,桩木和相紧靠的长圆木残存220余根,较规则地排列成4行,互相平行,作西北-东南走向。现存最长一行桩木长23米,由西南到东北的第 1、2、3行之间的距离大体相等,合计宽约7米,推知室内面积在160平方米以上。第3、4行的间距米,这是设在面向东北一边的前廊过道。建筑遗迹范围内,出土有芦席残片,许多陶片以及人们食后丢弃的大量植物皮壳、动物碎骨等。这座大型干栏式建筑当属公共住宅,室内很可能隔成若干小房间。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以河姆渡发现的为最早。除干栏式建筑外,早期稍后,还出现一种立柱式地面建筑,在柱洞底部垫放木板作为基础,有的则是填塞红烧土块、粘土和碎陶片等,填实加固形成臼状柱础,中间立木柱。 榫卯木构件和企口板 在河姆渡遗址第 2层发现一眼木构浅水井遗迹。这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水井遗迹,也是迄今发现的采用竖井支护结构的最古老遗存。水井位于一处浅圆坑内,井口方形,边长约2 米,井深约米。井内紧靠四壁栽立几十根排桩,内侧用一个榫卯套接而成的水平方框支顶,以防倾倒。排桩上端平放长圆木,构成井口的框架。水井外围是一圈直径约6米呈圆形分布的28根栅栏桩,另在井内发现有平面略呈辐射状的小长圆木和苇席残片等,可见井上还当盖有井亭。 墓葬 在河姆渡第4层的居住区,发现以陶釜、陶罐为葬具的婴儿瓮棺葬2座。第1至3层有20多座墓,均不见墓坑和葬具,仅有1座以木板垫底。成人和婴儿多为单人葬。有3座是两人合葬墓,其中1座是两个儿童。第2和3层内的墓流行单人侧身屈肢葬,个别的是俯身葬,头向东或东北,大多数无随葬品。第1层内的墓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也有个别仰身屈肢葬,头向不一,以西北的居多,普遍有随葬品但并不丰富,最多的两座墓各有6件,一般放置釜、豆,少见生产工具。总的看,不同时期的葬式、头向和随葬品是有所变化的。 居民种属 见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以河姆渡遗址第 4层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存,与以罗家角遗址第4层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罗家角类型,年代相当,陶器中的六角形口沿的盘盆类和弧敛口双耳钵等形制接近,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河姆渡文化晚期的前、后阶段,分别与马家浜文化马家浜类型和崧泽文化(见崧泽遗址大体同时。马家浜类型发达的素面腰沿釜(或称宽檐釜),在河姆渡文化晚期前一阶段偶有所见,反之,河姆渡文化晚期数量虽少但富有特征的垂囊式□,在马家浜类型中也有个别发现。河姆渡文化晚期后一阶段,长条石锛、突棱镂孔豆、花瓣形圈足、凿形鼎足等,均与崧泽文化的风格相同。河姆渡文化晚期可能受到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强烈影响。争议有人认为,河姆渡遗址第4层、第3层是新发现的河姆渡文化,第2层、第1层则应分属于马家浜文化马家浜类型和崧泽类型(或单独命名为崧泽文化),并进而提出由河姆渡文化发展为马家浜文化的意见。 河姆渡文化的早、晚期衔接关系及发展去向,有待于在发现更多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对其晚期遗存的性质和归属,需再作进一步的研讨。参考书目: 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1期。 牟永抗:试论河姆渡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生产水平在人工制品上,石器数量较少,主要是斧等打猎工具,也有装饰品。多的是木器和骨器,其中发现中国最早的木制饰品「木雕鱼」,其他包括木柄骨制的耕田用具耜、和刀铲等切割器具,亦有大量纺织工具。生活水平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在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住干栏式房屋,原因是该地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主要种植水稻。

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对古蜀文化也横感兴趣,最近正在写一本关于古蜀文明的穿越小说。成都西郊金沙,这是一处面积近5平方公里的大型商周时期古蜀文化遗址,大量制作精美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和象牙等珍贵文物的出土,使一个强盛的古蜀王朝跨越了至少3000年的时空再现在人们面前。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金沙遗址工作站站长朱章义介绍,金沙遗址的发现,至少使成都的城市史向前推进到3000年前,这意味着成都很可能是国内唯一一个3000年来城池不变的大城市,而且在当时就已经相当发达。在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金器、玉器、象牙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象牙,总量以吨计,在全国堪称第一。这些器物,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往往代表尊贵而神圣的权力,它们的发现很可能填补有确切文字记载之前的古蜀国的空白。而在遗址中已出土的金面具、金冠带、蛙形金箔、太阳神鸟金箔等器物则显示了古蜀文明的璀璨,堪称同时期金器加工工艺的经典。在临时存放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的博物馆,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制作精美的玉璋、玉圭、玉凹刃凿形器等,这些玉器表面色泽艳丽,多种颜色极富层次变化,打磨得细腻规整,异常光洁,可见当时古蜀人对玉器的制作技术、工艺流程和制作工具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在金沙遗址被发现以前,人们一直相信成都平原文明的开端,始于秦国入蜀之后。朱章义形容当时的成都平原用了“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八个字。如今,从广汉三星堆到成都金沙、商业街船棺等遗址的发掘结果都雄辩地证明:在秦文明入主成都平原之前,这里早已进入了文明时代,并拥有着高度发达的不同于黄河流域诸文明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这就是后来失落于历史中的古蜀文明。鱼凫鳖灵的来源和三星的神秘具有很多色彩,我建议你看一本书,叫《鱼凫王朝的兴亡》,里面关于古蜀的解说抱你满意。

在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出土有一种镂空的两端为两叉或三叉的板样器物,多为铜质,一般称作叉形器、叉形饰、铜叉、板形器、铜饰品、三子钗、铜饰件等,对这一器物的功能用途在清代的金石学著作《金石索》中,认为是“太昊伏牺氏金币”(有图形拓本),这一认识早被抛弃。20世纪五十年代认为是文具,也有提出可能是绕线板,后来多趋于认为是贵族妇女头饰的居多,如孙机《三子钗与九子铃》中的分析,王兴之夫妇合葬墓的发掘者提出是男士服饰品。在考察魏晋南北朝出土装饰品资料时,如何认识这类器物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该器两头端为对称的三叉或两叉形,多数中间叉有小孔,外叉无孔装饰龙纹或龙头(或兽头),中间为长方形横框。横框内有些是分蓝小框,有些长方框内透雕龙纹,或为一龙,也有双龙。

一、 出土情况

在各地出土的此类器物中均是铜质。只有鄂城六朝墓中出土一件银质的(M4029 17 1),极为少见(表一)。

表一 汉晋时期墓葬出土铜叉形器一览表

续表:

以下选择几个未被破坏,保存完好的墓葬考察该器的出土情况。

(1)洛阳晋墓 HM719 出土一件铜叉形器(HM719 5),两端三叉形,中间叉端有圆孔,两侧叉端为齿状,长13、两端宽、中间宽厘米,推测为西晋早期。

(2)云南姚安阳派水库晋墓中一座未被盗掘的晋墓中出土一件,器形完整,器形两端作箝形,中段以编辫形,并有穿透的小圆孔10个,通长15厘米,出于铜鐎斗旁,前室西南脚下。人骨朽无存。

(3)在河南巩义站街晋墓:墓室内保存基本完整,三叉器出土于男墓主棺内脚下漆盒内,盒内还有弩机、石砚板。铜叉形饰1件(M1 55)。呈两端三叉形。中部长方形框内透雕龙纹,三叉中部端首有圆孔,两侧叉首作兽头状装饰。长、两端宽4、中部宽厘米(图一)。

(4)江苏宜兴发掘的两座晋墓中一号墓,在北半有尸骨,保存的比较完整。在后室北部的东端有1件铜熨斗、1把铜刀、1件铜三叉器、两块石板和铜钱与铁钉,该人骨根据鉴定,初步断定为四十岁以上男子尸骨。铜叉(172):长、宽厘米,绿色,一端略残。

(5)江苏南京市板桥镇杨家山西晋双室墓:保存完好,未经盗扰。墓内葬具人骨腐朽。墓中出土遗物10余件,排列有序。铜三叉形饰1件(M1 4)出土于中部近祭台处置一,锈蚀严重,残损。

(6)南京人台山东晋王兴之夫妇墓:随葬品绝大多数出在棺室的前部和棺内外。根据随葬品的出土位置可把遗物分成以下五组。其中两头叉形铜饰件出土于第三组合,第三组合包括铜镜、石板、两头叉形铜饰件(可能均出在漆匣内)、镶铜蚌饰、铜灯盏和铜盖盒等,这组器物出在男棺前部。两头叉形铜饰件(原编号14):两端作三股叉状,叉尖一边作龙首形,一边作尾形,中间一叉尖部各有一圆孔,长12厘米。器上尚残留部分纤维细绳。发现于男棺铜镜和石板之旁,原可能均置于漆匣内(其周围有不少红漆片)。

(7)江苏仪征化纤 M99 出土,铜饰,长厘米,器形两端为U形,略残,中段盘龙,有8个小孔,东汉时期。1981年出土,该资料未发表(图二)。

(8)江苏邗江县甘泉公社六里大队出土,六朝铜饰,长15厘米。该资料未发表(图三)。

二、 形制

该器的尺寸最长的是20厘米,最短的是12厘米,15厘米左右者居多;两端宽最宽的是6厘米,一般是4 5厘米;中间宽一般为2 3厘米。两端为叉形,有两叉也有三叉;多数中间叉有小孔,外叉无孔装饰龙纹或龙头(或兽头),有中间叉和外叉均有小孔,也有均无孔。中间为长方形横框,横框内有有些是分蓝小框,有些长方框内透雕龙纹,或为一龙,也有双龙。有龙纹装饰的比较多见,有的是中间为盘绕的龙纹,有的是双外叉装饰龙纹。整个器物有小圆孔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是中叉有孔,也有的中间无孔。

从收集到的资料看,叉形器大体可以分作三类。

A类 两端双叉。中间为两股交错形成圆框,间以小孔;或中间为多小孔。整体形似蛙形。

江苏仪征胥浦东吴墓葬(图四 1)、江苏仪征化纤 M99 东汉墓(图一)、甘肃安西旱湖垴墓地M4(图四 2)、云南姚安阳派水库晋墓(图四 4)出土的均为此类。

B类 两端三叉,中间为长条形横框,横框不分栏。

河南巩义站街晋墓(图五 1)、山东邹城刘宝墓(图五 3~4)、河南洛阳西晋墓(图五 2)也都有出土。中间框由两端的横叉与两条平行的横杠组成,也有的是由两端的横叉与一长方框组成。在这类中,中间框有装饰龙纹的,如河南站街晋墓出土的。

C类 两端三叉,中间长条形横框,横框分为两栏。

南京人台山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图四 5)、山东邹城刘宝墓(图四 3)出土有此类叉形器。在这类中有变形,即洛阳华山路西晋墓出土的叉形器两端的中间叉分叉成U形(图四 6)。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A类叉形器整体偏细长,4件长度均在15厘米以上,仪征出土的2件接近20厘米。B类最多。

三、 出土位置与伴出器物

在已发掘的东汉、魏晋南北朝墓中,多数墓由于各种原因被破坏,器物在出土时已经有了较大的位移。但是还是有一些墓葬给我们提供了可资研判的资料。

在河南巩义站街晋墓中,墓室内保存基本完整,尸骨腐朽严重,但骨架、随葬品摆放位置基本保持原状,后室置双棺,棺均已朽,仅存朽木灰烬,人骨也已成为朽灰。从灰烬遗存情况看,双棺分别埋葬男女尸骨各1具,其中东侧为男墓主,西侧为女墓主。男墓主棺内脚下漆盒内仍置有弩机、石砚板、铜叉形饰及身佩铁刀。女墓主头饰铜簪、银簪、银环及琉璃兔等。

江苏宜兴的周处墓中,后室北半的人骨保存基本完整,经鉴定为四十岁以上男子,推断为周处本人,在后室北部的东端有1件铜熨斗、1把铜刀、1件铜三叉器、两块石板和不少的铜钱与铁钉。金饰在后室南半,其傍有尸骨尽朽,推测是周处夫人。

1. 江苏仪征胥浦东吴墓葬出土 2.甘肃安西旱湖垴墓地 M13 31 3.山东邹城西晋刘宝墓 M1 4 4.云南姚安阳派水库晋墓出土 5.南京人台山东晋兴之夫妇墓出土 6.洛阳华山路西晋墓CM2349 13

1.河南巩义站街晋墓 M1 55 2.洛阳西晋墓 HM719 5 3.山东邹城西晋刘宝墓 M1 27 4.山东邹城西晋刘宝墓M1 40

南京人台山东晋兴之夫妇墓中,发掘者根据随葬品的出土位置把遗物分成五组。其中第三组合包括铜镜、石板、两头叉形铜饰件 (可能均出在漆匣内)、镶铜蚌饰、铜灯盏和铜盖盒等,这组器物出在男棺前部。第四组合包括铁镜、石板、金簪等,这组随葬品出在女棺头部,主要是女用服饰器具。第五组合包括墓志、铜弩机和铅人等,出在棺室前部左侧,和男女棺内头部或右侧。为表示死者身份和志死者之物。

江苏南京市板桥镇杨家山西晋双室墓保存完好,未经盗扰。墓内葬具人骨腐朽。墓中出土遗物10余件,排列有序。在西室北壁的两角各放置一串铜钱,中央放置一枚铜镜,中部近祭台处置一铜三叉形饰,祭台南侧放置青瓷钵和四系罐,西南角放置青瓷盘口壶和四系罐;东室的中央也置一枚铜镜,东南角放置青瓷盘口壶和四系罐,近北壁置铜勺和盆(铜勺置于铜盆中),西北角放置青瓷双系盘口壶和钵。因为人骨腐朽严重,发掘者根据从西室出土的铜三叉形饰分析,推测西室可能葬一女性,那么东室有可能为男性,推测此墓为夫妻两人合葬墓。

北京顺义县大营村西晋墓葬中的M4保存基本完好,室内置棺两具,已朽,存板灰,棺内骨架仰身直肢葬,头北足南。在女性头骨上方出土一件叉形器,女性头骨处出土有发钗4件,在男性头骨左侧出土青石板(青石长方形,表面留有朱砂痕迹)。

江苏仪征胥浦东吴墓葬中出土2件,墓中多出土兵器,推断为男性墓。

从这些保存基本完好墓来看江苏南京市板桥镇杨家山西晋双室墓不能确定叉形器属于男性墓主还是女性墓主,因为发掘者以叉形器来推测西室墓主为女性。这样以上这些墓中只有北京顺义大营村西晋墓中,叉形器出自女性头骨上方,而女性头骨处出有发钗4件,在这个墓中男性的头骨左侧还出有表面留有朱砂的青石板。其余的叉形器均属于男性墓主。出土时多与石板、弩机或铜鐎斗伴出。南京王氏家族墓中王兴之夫妇墓旁边是其长姊王丹虎单人墓,该墓保存完整,头骨部位出土金钗 13、金簪4件,但是没有叉形器。

四 叉形器功能的探讨

在已发掘的汉晋时期墓葬中,多数墓由于各种原因被破坏,器物在出土时已经有了较大的位移。但是还是有一些墓葬给我们提供了可资研判的资料。从这些保存基本完好的墓来看,叉形器出土于男性墓的较多,也有出土于男女合葬墓。如在河南巩义站街晋墓中,墓室内保存基本完整,三叉器出土于男墓主棺内脚下漆盒内,盒内还有弩机、石砚板;男墓主身佩铁刀。并列双棺的另一棺为女墓主,其头饰铜簪、银簪、银环及琉璃兔等。从出土情况来看,可以看出叉形器应该不是女性的专属用品,也不是男性的专属用品。因此说是贵族妇女头饰,似有局限。

从出土资料来看,叉形器的出土时代有很大的局限性,数量也不算多,并不是常用器物,出于男性墓的数量也不少于女性墓,因此与作为日常用具的绕线板关系不大。

由于叉形器多与石黛板同出,认为石黛板石砚,因此均是文具。如果说是文具,石黛板在男性、女性墓中均有出土,有些出土的石黛板上残留有红色痕迹或黑色痕迹,在王丹虎墓棺内前部出土的镶铜边石板上同时留有红色和黑色残痕,石黛板是化妆用具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且在南京象山东晋王兴之墓出土的叉形器上,其两头中间叉上的圆孔内尚残留不少纤维细绳,如此说来,叉形器是文具可能性也很小。

叉形器究竟是什么,做什么用似还难以定论,有待新的考古资料的出现。但是我们从男性墓、女性墓、男女合葬墓均有出土,常与石黛板、铜镜伴出来看,应该是与男女梳妆有关,或许是用于固定头发的功能性用具,而不是装饰品。《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今送光烈皇后假紒帛巾各一,及衣一箧,可时奉瞻。”假紒也就是假发,时人用假发应不是个别现象,由此来看,叉形器或为用于固定假发的用具也未尝没有可能。

附记:感谢南京博物院李则彬先生和扬州博物馆无私提供未发表资料图片。

参考文献

[1]罗宗真:《江苏宜兴晋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7年第4期。

[2]南京大学 历史 系考古专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州市博物馆:《鄂城六朝墓》,科学出版社,2007年。

[3]孙机:《三子钗与九子铃》,《文物丛谈》,文物出版社,1991年。

[4]江苏省文化局驻仪征化纤文物工作队:《仪征胥浦发现东吴墓葬》,《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

[5]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安西旱湖垴墓地、窑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4期。

[6]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新发现的两座西晋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3期。

[7]沈阳市文物工作组:《沈阳伯官屯汉魏墓葬》,《考古》1964年第11期。

[8]罗宗真:《江苏宜兴晋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7年第4期。

[9]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华山路西晋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12期。

[10]孙太初:《云南姚安阳派水库晋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6年第3期。

[11]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巩义站街晋墓》,《文物》2004年第11期。

[12]山东邹城市文物局:《山东邹城西晋刘宝墓》,《文物》2005年第1期。

[13]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雨花台区文管会:《江苏南京市板桥镇杨家山西晋双室墓》,《考古》1998年第8期。

[14]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市顺义县大营村西晋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10期。

[15]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尹西村西晋墓》,《华夏考古》1998年第2期。

[16]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人台山东晋兴之夫妇墓发掘报告》,《文物》1965年第6期。

[17]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北郊东晋温峤墓》,《文物》2002年第7期。

[18]《后汉书》卷四二《东平宪王苍传》,中华书局,1965年。

(作者:巩文 中国 历史 研究院 原文刊登于《四川文物》2017年第6期)

种的是水稻.住的就是尖顶的房子.不会造成积水

  • 索引序列
  • 参考文献格式学院学报
  • 学院学报的参考文献格式
  • 保定学院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 考古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