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武威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武威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武威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编辑本段]【武威概况】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总面积33249平方公里。截至2003年底,总人口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凉州区,邮编:733000。行政区划代码:620600。区号:0935。 武威古称凉州,六朝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机关所在地。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是“丝绸之路”的要隘,一度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在这里形成、发展。文物古迹有皇娘娘台新石器文化遗址、唐大云寺铜钟、海藏寺、罗什塔、文庙、钟楼、雷台观及碑刻等。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为国家文物珍品。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2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武威地处北纬37度23分至38度12分,东经101度59分至103度23分,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南面是巍巍的祁连山,东北是浩瀚的腾格里沙漠,中部走廊平原东连咽喉要冲山的古浪峡,西与永昌县东大河洪积扇戈壁滩相接,正北有北沙河与永昌、民勤县为界,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战略地理优势。[编辑本段]【民族人口】 武威市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其中:凉州区总人口98万人,民勤县总人口28万人,古浪县总人口38万人,天祝藏族自治县总人口22万人。武威市的土族集中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总11837人。武威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聚居着汉、回、蒙、土等38个民族。天祝藏族自称“华热哇”,意思是英雄部落的人。据藏族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的藏族兄弟俩,哥哥叫阿秀,弟弟称华秀,他们俩都是部落首领,由于遭受天灾人祸,他俩率领全部人马先后离开故乡,来到安多藏区下部宗喀北方一带,弟弟华秀带领的部落最后在大通河流域定居下来,世代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华锐”。 另据藏、汉文史料记载:公元七世纪下半叶,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迅速崛起后很快向外扩张,其中有一支军团十分英勇善战,他们占领河西长达一百九十多年,由于未接到藏王允许返回的命令,只好原地待命,久而久之由军变民,进入祁连山区,依靠自己的英勇顽强和勤劳智慧,终于在异常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天祝藏族。从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天祝藏族是由外地迁徙而来的事实,即天祝藏族的渊源是吐蕃,而与古羌族无多大关系。[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凉州区)、2个县(民勤县、古浪县)、1个自治县(天祝藏族)。乡镇政府116个,其中镇政府41个。 武威市 面积33249平方公里,人口187万人(2004年)。 凉州区 面积 5081平方公里,人口98万。邮政编码733000。区人民政府驻东大街。 民勤县 面积16016平方公里,人口29万。邮政编码733300。县人民政府驻三雷镇。 古浪县 面积 5287平方公里,人口39万。邮政编码733100。县人民政府驻古浪镇。 天祝藏族自治县 面积6865平方公里,人口21万。邮政编码7332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华藏寺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 2004年底。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现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物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马”(铜奔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铜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被誉为“古典艺术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鸠摩罗什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被誉为译经泰斗;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同是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编辑本段]【资源环境】 气候条件 武威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发量1400—3010毫米,日照时数2200--3030小时,无霜期85-165天。南部祁连山区,海拔在2100--4800米之间,气候凉爽, 降水丰富,林草丰茂,极利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并出产高山细毛羊、白牦牛和羌活、秦艽、冬虫夏草、鹿茸、麝香、牛黄等驰名中外的中药材。中部平原绿洲区,海拔1450—21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全省和全国重要的粮、油、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北部荒漠区,海拔1300米左右,出产滩羊、骆驼、红柳、发菜、沙米等几十种沙生动植物及甘草、麻黄草、锁阳等10多种中药材,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全区已形成以酿造、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纺织、制药、食品、粮油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国有、集体、乡镇、私营、股份、“三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工业体系,现有各类企业万多户,主要产品达2000多种。培育了一批名优新特产品,其中皇台系列酒、凉都系列酒等16个品牌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皇台系列酒、莫高牌干红(白)葡萄酒、云晓牌熏醋3个品牌荣获陇货精品称号;熏醋、酒精、祖师麻膏药、亚麻纱、“权威”羊毛衫、地毯、碳酸钙等100多种产品分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 轻工、食品、纺织、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了地方工业的支柱。甘肃皇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武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荣华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华藏冶金集团、甘肃武威爱雅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银武建材集团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已形成一定的品牌规模经济优势。 水土条件 区内河流广布,南部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冰川,是天然的固体水库,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亿立方米(不包括地下水重复量)。区内各类中小型水库和塘坝总库容亿立方米,调蓄能力强,可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全区国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其中:耕地面积389万亩,经济林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49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3553万亩。土地资源未利用面积大,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独特的光热条件和土壤特性,使节水经济型农业开发前景广阔。 农产品资源 本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也是全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肉类繁育生产基地。农畜土特产品丰富,有农作物品种资源400多种,林木品种资源79种,畜禽品种26种,中药材250多种。白兰瓜、黄河蜜瓜、大板瓜籽享誉全国,远销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无壳瓜籽、天祝白牦牛为世界所仅有;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销售网络覆盖西北五省,部分出口独联体等国;酿造葡萄种植具有天然优势,可与世界著名产地法国波尔多、勃艮第相媲美。啤酒大麦、玉米、酿造葡萄、瘦肉型猪等种植、养殖基地初具规模;粮食、油类、肉类、瓜果蔬菜、大板瓜籽、红枣等产品已形成批量,产品深度加工与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矿产资源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全区已发现矿产9大类31种,约占全省已发现矿产的23%,发现各类矿产点160余处,探明储量的矿种15种,其中:钛铁矿、石墨矿属国内特大型矿产,储量分别为600万吨和400万吨以上;石灰石、石膏、芒硝、花岗岩和煤炭等非金属和能源燃料类资源在西北占居优势,其中煤炭探明储量亿吨、油页岩亿吨、芒硝773万吨、石灰岩亿吨、石膏亿吨,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低,综合开发利用率低,目前开发利用的矿种仅占全区矿种的30%,对外合作开发潜力巨大。[编辑本段]【经济社会】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累计安排科技开发项目2100多个,建设科研基地18个,支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30个。安排7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支持240多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中专和技校建设,重点建设25所高校基础设施和152所大学的计算机校园网、500多所县级优质普通高中以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试点等工程。支持西部地区建设260所贫困县医院、800多个疾控机构、290多个血站和血液中心,配备1190多辆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770多辆巡回医疗车,6万多个广播电视接收装置和一批基层文化设施。中央国家机关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干部的培训,与西部地区交流干部人数增多,仅2003年,省部级干部交流 17人,220名局级干部到西部挂职;454名西部、少数民族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地区挂职锻炼。中央组织部、团中央、教育部等组织实施了博士服务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活动。 近3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居全省第五位。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全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定完成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3元。粮食总产量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编辑本段]【发展优势】 武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一是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武威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是兰新线与包兰线、包中线的交汇点,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拥有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武南火车站,西气东输和亚州最长的铁路隧道--乌鞘岒隧道,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市内流动人口多,市场活跃,商埠气息浓厚,是甘肃省比较繁华的商贸集散地。 二是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武威位于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自古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市内地势平坦,光热土资源丰富。全市有耕地面积391万亩,有未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247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3553万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副土特产品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公认的绿色食品最佳产区。目前已基本建成了80万亩加工型玉米、40万亩商品蔬菜、30万亩优质瓜类、50万亩繁育制种、8万亩酿造葡萄和畜产品等6个农业产业化基地。民勤黄河蜜瓜、黑瓜籽和天祝白牦牛享誉全国,全市无公害蔬菜远销近20个省市区。尤其是这里最适合发展酿造葡萄,产量占全省的65%。著名诗人王翰的千古绝唱《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就是中国葡萄酒故乡--武威凉州的历史写照。 三是有发展食品工业的独特优势。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已经形成了以玉米淀粉、酿造、面粉、熏醋、药品、肉类等加工业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葡萄酒年生产能力已达万吨,占甘肃省的72%;啤酒年生产能力达8万吨,占全省的33%;玉米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三,益民熏醋是全国三大名醋之一,黄羊镇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培育出了莫高干红、皇台干红、云晓熏醋、黄羊面粉、荣华味精、荣华淀粉、西凉啤酒等16种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及3个甘肃省陇货精品,其中莫高干红、干白葡萄酒获得国家级优质产品。皇台、荣华、莫高已经上市,西凉已获准上市。四是有比较丰富的矿藏。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名类矿产100多处、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种15种,钛铁、石墨、石灰石等矿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轻化、纺织、冶金、建材等形成了一定规模。[编辑本段]【交通条件】 铁路:有兰新线、干(宁夏干塘)武(武威)铁路,主要车站有:武威南、武威 公路:国道312(上海-新疆伊宁),霍(新疆霍尔果斯)连(连云港)高速。 飞机:没有 水运:没有[编辑本段]【古都概览】 历史上的武威就是凉州的州府所在,曾经也叫过“西凉”、“姑臧”。前凉、后凉、北凉都在这里做过都城。 前凉:(314年-376年) 汉族 亡于前秦 武穆公(追封) 张轨 (255-314) 在位(300-314) 昭公 张寔 (271-320) 在位(317-320) 成公 张茂 (271-324) 在位(320-324) 文公 张骏 (307-346) 在位(324-346) 恒公 张重华 (327-354) 在位(346-353) 哀公 张曜灵 (344-355) 在位(353) 威公 张祚 (?-355) 在位(353-355) 冲公 张玄靓 (350-363) 在位(355-363) 悼公 张天锡 (343-403) 在位(363-376) 凉王 张大豫 (?-386) 在位(386) 后凉:(389年-403年)氐族 亡于后秦 懿武帝 吕光 337—399 隐王 吕绍 399 灵帝 吕篡 399—401 后主 吕隆 401—403 北凉 397年-439年 汉族、匈奴 亡于北魏 凉王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健 沮渠无讳 沮渠安周 郡望 武威郡为贾姓郡望之一。[编辑本段]【面向未来】 武威投资环境良好,开发前景广阔,是一块创业开发的富地。经过长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市内交通、电力、邮电、通讯和城镇等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里出台了《武威市扩大投资和优化投资环境的若干政策规定》,从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入手,成立了“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办公室,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办事环境。中国西部黄羊绿色食品开发示范园区、武威城东工业区等一批园区正在建设。成功举办了2003年全国乡企贸洽会和两届“天马”旅游节,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希望集团、金蛙集团、福建闽航矿治公司、山东海牛轮胎公司、山东威龙、内蒙古太西煤集团等一批在全国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集团外商相继在武威投资兴业。 改革开放以来,武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武威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近3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居全省第五位。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全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定完成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3元。粮食总产量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富市、科教兴市和开放活市三大战略,突出以节水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三个重点,主攻以葡萄酒为主的酿造业。以玉米淀粉精深加工为主的轻化业、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业、以白牦牛为特色的草畜业四大产业,把武威建设成绿色食品、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丝绸之路商贸旅游重镇,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中心城市。今天,我们正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高举发展、改革的旗帜,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面小康进程。 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趋势,给东西部地区合作发展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和空间。武威是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一片极具市场潜力和有待深入开发的热土,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我们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全开拓、共同繁荣的原则,真诚地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武威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看到这个就纠结...

我的家乡——武威作文 500字

武威位于祖国的西北部,它的面积不大,却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武威是个可爱的地方,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乐意来这里做生意。武威有许多购物的地方:东面地东丽达商场,南面的大众商场和金鼎大厦,西面的浙江大厦和凉州商厦,还有北面的再就业市场。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赞好,商品在橱窗中闪烁着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还物美价廉。 在武威,人们能够轻松的品尝到各种美食。内地的粤菜,还有米汤油馓子等美食一应俱全。能让游客们大饱口福。 武威还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有漂亮的植物园,雄伟的天梯山,秀丽的海藏寺,壮观的雷台,全国第二大文庙等等,都可以让游客们大开眼界。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武威立刻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在那广场上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花朵,洒落在人间,马路上闪耀的一串又一串的车灯如同一条条闪光的长河,在武威奔流不息,美极了。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就是我的家乡——武威,我能不喜欢它吗?

秋天,家乡的白桦林是最美的,秋风轻轻一扫,漫天落叶,如同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又好似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在天空中尽情飞舞、旋转。

落在地上,铺成了一条条金光大道,我们在那里打流、捉迷藏。漫步丛林,向上看去,笔直洁白的树干,金光的树叶,静静倾听着桦林的述说…… “美丽的哈巴河,我可爱的故乡,巍峨雄伟的阿尔泰山……你是我心中的太阳。”

不错的,正如歌中所唱,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神圣——和谐的生活、秀丽的山河、朴实的人民……我不仅对家乡的山河大地、风土民情感到亲切,就连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也那么让我留恋,让我情不自禁想要爱抚…… 风景如画的家乡,四季轮回的美,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春;烈日炎炎、绿草如茵的夏;金碧辉煌、果实累累的秋;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的冬。像一个朝气蓬勃而又多变的孩子,一会换一个样,样样都有自己的特色。

不信?你看—— 春 春天,万物复苏,家乡的大地回复了生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小河叮叮咚咚的,演奏出大地的交响乐;鸟儿们叽叽喳喳的,畅谈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勤劳的哈萨克牧民带着经过了漫漫严冬,体力几乎消耗殆尽的畜群,排着整齐的队伍迁徒着。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太阳的笑脸,暖暖的光束射过来,那样温柔地抚摸着我,像母亲的手。天空中,怎么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是孩子们在放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五颜六色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

春天,我们沐浴于温暖的春光下,一切都是那么充满活力。 夏 家乡夏天的太阳 *** 辣地,疯狂地迸射出它耀眼的光芒,炙烤着大地,地上尘土飞扬。

静静的,只有河里的热浪涌出。瞧!树下有一群小孩,手里拿着自制的网子,正向花边悄悄地移动着呢!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扑蝴蝶。

如果是叫上几位好朋友,去河边捉鱼,一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夏天,我们嬉戏在家乡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里。

秋 秋天,家乡的白桦林是最美的,秋风轻轻一扫,漫天落叶,如同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又好似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在天空中尽情飞舞、旋转。落在地上,铺成了一条条金光大道,我们在那里打流、捉迷藏。

漫步丛林,向上看去,笔直洁白的树干,金光的树叶,静静倾听着桦林的述说…… 秋天,我沉浸在家乡的如诗如画的白桦林里 冬 白雪像银珠、像粉屑、像杨花,纷纷扬扬为我们挂起了白茫茫的天幕雪帘。抬头透过稀疏的雪帘望去,那远处的高楼,隐隐约约,好像在雾里,宛如在云里,显得特别迷蒙。

雪花在空中嬉戏飞舞。“雪家族”特有的洁白在微明的天空中闪耀银光。

它涤荡了家乡的一切尘埃,填补了严冬的寂寞。 冬天,我与孤独在家乡的雪地里玩耍。

春天撷一缕春风,送给家乡,让它吹拂我的家乡;夏天,捧一抹骄阳,送给家乡,让它温暖我的家乡;秋天,拾几片落叶,送给家乡,让它装饰我的家乡;冬天,掬一块白雪,送给家乡,让它涤荡我的家乡。

“水调歌头张掖西海穷桑地,弱水黑河流。

颛顼大禹传说,简狄浴玄丘。后羿昆仑求药,周穆瑶池嘉会,老子骑青牛。

戎狄乌孙牧,月氏五胡游。祁连碧,焉支赤,马场悠。

剽姚提旅奔袭,张掖化甘州。炀帝巡行盛事,玄奘西游胜迹,万里织丝绸。

蓊郁左公柳,戈壁涣汀州。”一首简短的小诗却绘制出了千百年来的传说和历史,没错这就是我们甘肃的悠久历史!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

它的面积不大,却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武威是个可爱的地方,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乐意来这里做生意。

武威有许多购物的地方:东面的东丽达商场,南面的大众商场和金鼎大厦,西面的浙江大厦和凉州商厦,还有北面的再就业市场。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赞好,商品在橱窗中光彩夺目,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还物美价廉。

在武威,人们能够轻松的品尝到各种美食。武威面皮子是当地著名的风味小吃,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从秋吃到冬,春吃到夏,竟没见有人吃够过。

还有营养美味、独树一帜的三套车……这么多的美食一定能让游客们大饱口福了。 武威还是一个旅游的胜地,有漂亮的植物园,雄伟的天梯山,秀丽的海藏寺,壮观的雷台,全国第二大文庙等等,都可以让游客们大开眼界。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武威立刻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在那广场上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花朵,洒落在人间,马路上;闪耀的一串又一串的车灯如同一条条闪光的长河,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奔流不息,美极了;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武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看着这美丽的地方,我不禁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奋斗到底。

我的家乡——武威作文

武威位于祖国的西北部,它的面积不大,却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武威是个可爱的地方,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乐意来这里做生意。武威有许多购物的地方:东面地东丽达商场,南面的大众商场和金鼎大厦,西面的浙江大厦和凉州商

厦,还有北面的再就业市场。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赞好,商品在橱窗中闪烁着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还物美价廉。

在武威,人们能够轻松的品尝到各种美食。内地的粤菜,还有米汤油馓子等美食一应俱全。能让游客们大饱口福。

武威还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有漂亮的植物园,雄伟的天梯山,秀丽的海藏寺,壮观的雷台,全国第二大文庙等等,都可以让游客们大开眼界。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武威立刻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在那广场上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花朵,洒落在人间,马路上闪耀的一串又一串的车灯如同一条

条闪光的长河,在武威奔流不息,美极了。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就是我的家乡——武威,我能不喜欢它吗?

想起秋天人们会想到很多。

一些事美好的丰收,另一些则是生命的完结。其他地区的秋天我只是偶尔曾听说过。

而我真正所了解的秋天,怕世界只有我的家乡—武威了。家乡的秋天总是能给我带来很多回忆和感悟。

家乡武威的秋天随着发展和变迁,一些东西也变了,变成了两种“秋天”。城市的秋天不同于乡下,两者中我惟独喜爱乡下,因为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秋天的信息,更是我儿时心灵的洗涤处。

家乡秋天的早晨是凛冽的,每个人都穿厚了,怕生病感冒浪费钱,但是每一个人都又起的特别早,那是怕田地的“财富”没了,所以每天我还在被窝时,家里的人已经出门干活儿了,有时还能通过墙听到小路上农民们的说话声,但都听不懂是什么意思。在中午时,我就会和二婶们一起出去农作,这是我在乡下最幸福的事了。

我不干活,我只是到田野去感受那古代诗人隐居深山的韵味。家乡的天真的很蓝,那蓝天上的云也变了,不再是朵朵或团团,已成丝了,真的很美,那种意境实在是,实在是……太……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总是喜欢在那种意境下去思考和感受自己的人生。

我的家乡并不是最美的,但它是最能陶冶人的。下午家乡的落日不得不看,你可以想象几间房顶上冒着袅袅炊烟,远方天蔷渐渐由深暗变黑,东方的天边上一轮无比的大太阳散发着它仅剩的光芒,晚霞此刻是那么迷人和美妙,这时再添上一些牲口的叫声,实在是太幸福了。

但这样的无忧时日不多,更多的是家乡事物的应冷和枯萎。尽管如此,与城市相比,它依旧很美。

城市的秋天是感觉不来的,只能用眼去看。知道秋天来的原因就是树叶黄了,夜晚变长了,除此之外,我觉得再的轻易看不出来。

竟然连大雁都好像不连徙了。城市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许多有思想、灵感热情的人都麻木了,变得格式化,忘记的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人们提起秋天只是会想到天冷了,除此之外也就只有树叶枯萎了,再人们已忘却了原来家乡的那个肃清,美丽的诱人的充满着色彩的季节—秋天。

我爱秋天,家乡的秋天,可是已不再那么纯洁和让人陶醉了。

雷台公园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武威,有许多名胜古迹,雷台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雷台是丝绸之路精品旅游景区。1983年,雷台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等10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周围古树参天,碧波荡漾,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走进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铜车马仪仗俑队,只见仪仗俑队伍中,一匹神马,蹄踏一只急飞的巧燕。另外三腾空,仿佛正在大地上狂奔。它身后是一个庞大的马群,马儿们个个膘肥体胖,马腿悠长且肌肉发达,它们身后就是铜车马仪仗俑队了……

再往里走,还有雷台观、雷祖殿、三星斗姆殿和天下闻名的雷台汉墓。

在雷台公园中,最美的地方就属雷台湖了。那里景色怡人,湖水碧绿。湖旁生着翠绿的柳树,嫩绿的小草。湖中生活着可爱鱼儿,调皮的小蝌蚪……

我爱雷台公园的美景,更爱我美丽的家乡。

皇娘娘台遗址旧名尹夫人台.在甘肃武威县城西北公里,属“齐家文化”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50米,文化层厚度米至米,内涵丰富,曾发掘出房址9座,窑穴围绕房屋,有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3种.出土文物以陶器为最多,石器,骨角器,铜器,卜骨都有.刀,锥为红铜,分铸造,锻打两种.石器以打制为多,磨制石器也有增加. 随葬器物各墓多寡悬殊,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玉爷,玉壁也有发现.说明当时已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原名曾家堡庙,坐落在武威市清源镇曾家堡村.现存建筑只有伽蓝菩萨殿、大雄宝殿等.伽蓝菩萨殿前卷后脊古柏掩映虽经历史剥蚀,仍不失当年风韵.大雄宝殿是寺中的正殿.“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尊号,意谓佛祖有大力,能伏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子魔.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殿前有两廊,殿额牌扁上有早年题写的“梵宫初建”和清雍正年间题写的“端映竺蜂”等.两侧有后人所作的巨幅壁画,均系宗教题材,如“姨母求渡”、“仙人求渡”、“佛化无恼”、“波跋陀女”、“迎吐求渡”、“四大天王”、“渔人求渡”等.大雄宝殿正中是大型彩塑的“华严三圣”.“青狮妙德永相辅,自象普贤传座右”,三组雕塑,布局合理,协调统一而又各有侧重.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华严三圣”后面的3组大型彩色悬塑,每组高达丈余,悬塑主体均为龙和各色莲花,轮廓有成百上千条小龙及吉样云纹构成,大有“佛光普照”之势.悬塑上部分别雕有大小3尊佛像,神态迥异,构思奇妙.殿内东西两壁绘有壁画,左为“六年苦行,成等正觉”,右为“乘象入胎,树下诞生”.整个建筑画栋雕梁,古朴庄严,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延寿寺内虽然遗存古建筑不多,但珍藏丰富,其彩塑被誉为“武威一绝”,是武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武威城东北角的大云寺内,与文庙、罗什寺塔、海藏寺、雷台等古建筑遥相呼应. 於1981年9月l 日,被甘肃省人民 *** 重新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大云晓钟被誉为“凉州八景之一”. 大云寺,原名宏藏寺,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古刹,为东晋十六国前凉升平七年(363)张天锡所建造.唐载初元年〔689)七月重修后改名为大云寺.因屡遭地震、兵燹,寺庙一度受到破坏.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僧人沙门志满曾远渡重洋来凉州朝拜大云寺,并主持募化重修,被传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话.建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东南缘,占地面积为400公顷,是中国第一座沙漠植物园.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以沙生、早生植物的引种驯化为中心,主要从事发掘沙区野生植物资源,选育良科,繁殖推广等工作.同时开展荒漠植物的生理学、生态学的观察,测定及探索其经济利用途径等试验研究,为发展荒漠地区的林牧农副业提供优良种苗、技术措施和科学依据,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白塔寺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20公里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法王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居所. 白塔寺遗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筑构成.寺院有围墙,东西420米、南北430米,墙基宽米.院内探明6座殿基,墙基为砖或石砌.塔院中的殿基存有砖砌墙基、砖铺地面.塔院中萨班灵骨塔为主体建筑,始建于元、明、清重修.现存基座为土心砖表结构,边长米、残高米. 白塔寺遗址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院,也是中国元代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其建筑形制和出土遗物对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布局、藏传佛教传播等有很高价值.位于城南50公里处中路乡灯山村,是我国早期的石窟之一.创建于十六国北凉,后经历代开凿,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有学者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窟内保存壁画数百平方米,现存洞窟三层,大小佛龛17个,佛像100多尊,以及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初唐绢画等珍贵文物.其中主体建筑大佛窟如来坐像高达30多米.大佛左右两边站立迦叶、阿难、普贤、文殊、广目、天王六尊造像,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塑造精致.因修黄羊河水库,大部分佛像、壁画、经卷等搬迁于省博物馆保存.现窟内大佛依山造像、中心柱,佛龛及部分壁画尚存,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也叫圣庙、孔庙.位于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宠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文庙原来设有正门,面南而开,它的最南端是一堵庄重稳健的影壁,称“万仞宫墙”.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社会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宋元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殿内迎门原来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

雷台公园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武威,有许多名胜古迹,雷台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雷台是丝绸之路精品旅游景区。

1983年,雷台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米。

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等10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周围古树参天,碧波荡漾,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走进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铜车马仪仗俑队,只见仪仗俑队伍中,一匹神马,蹄踏一只急飞的巧燕。

另外三腾空,仿佛正在大地上狂奔。它身后是一个庞大的马群,马儿们个个膘肥体胖,马腿悠长且肌肉发达,它们身后就是铜车马仪仗俑队了…… 再往里走,还有雷台观、雷祖殿、三星斗姆殿和天下闻名的雷台汉墓。

在雷台公园中,最美的地方就属雷台湖了。那里景色怡人,湖水碧绿。

湖旁生着翠绿的柳树,嫩绿的小草。湖中生活着可爱鱼儿,调皮的小蝌蚪…… 我爱雷台公园的美景,更爱我美丽的家乡。

1、凉州舞狮

凉州麻狮舞在唐代最为盛行。无论是宫廷宴会还是庆功祝捷都以舞狮助兴。凉州舞狮从装扮看,二人合扮为“太狮”,一人独扮属“少狮”。

2、四坝攻鼓子

“攻鼓子”与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的风格不同,但又融合了腰鼓的灵秀和太平鼓的浑厚。从化妆到表演,都给人以威武雄壮、粗犷豪放的美感,具有西部特色。

3、石碑滚灯

永昌镇石碑村闹滚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石碑村的滚灯具有地方特色。

扩展资料:

武威,古称凉州,是1982年1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历史古都型和深厚文化底蕴,位列全国前两批7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中。

苍茫三千年,武威以其众多的文化式样和浑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始终同西安、洛阳等名城一起领跑关陇大文化的赛道。

在古凉州这片土地上,自古人文鼎盛,文脉绵延,发生了许多件推动中华文化进程的历史事件,培育了千百位载入史册的文化名流。古凉州崇尚文化,也在不断创新文化,因而“汉代简牍”、“五凉经籍”、“凉土译经”、“凉州大曲”、“凉州词”、“西夏文书”等不可复制、独具凉州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历来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威

历史人物研究论文武则天

武则天为了扫清其登基称帝的障碍,大肆诛戮李唐皇族势力,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的子孙被其诛杀殆尽,甚至连她的六个亲生子女中的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也成为她夺权斗争的牺牲品。被她贬逐软禁的庐陵王李显(唐中宗)曾吓得几次欲寻短见。武则天重用酷吏、实行恐怖政治。从临朝称制开始,武则天先后重用酷吏二十七人,以严刑峻法排除异己,其中著名酷吏多达十一人。武则天还在朝堂上设立铜匦(告密箱),大兴告密之风,大批朝臣被无辜株连,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官员上朝如同赴刑场。酷吏中最血腥的人物是来俊臣,在其为官二十年间,经其手杀害的大小官员近两千人,灭族一千零五十七个,其中有李唐亲王、郡王、国公等几十位,有宰相五位,有大将军十几位。由此可见,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其重用酷吏杀人之多!对官僚体系的冲击之烈!武则天改朝称帝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权欲炽烈。二是提升个人地位。武则天从十四岁入宫受封为才人,直到太宗去逝,十二年间仍然是低微的才人,而与其差不多同时入宫且小两岁的另一女人却已升至正二品的充容。这一经历难免不激起武则天攀登更高地位的欲望。三是受当时的文化氛围影响。武则天出身庶族,其父虽然属于开国功臣,但仍被世族们视为寒门微贱,受到歧视,太宗时成书的《氏族志》甚至没有收录武氏一姓。而武则天一旦成为皇帝,必然大大提高了其武氏家族声望。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官职都是世袭的,到战国后期逐渐出现选拔官吏的作法。汉文帝时期开始采取察举和考试并举行的办法选拔官僚。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标准全凭门第出身,名门望族的子弟被选为上品作高官,庶族寒门出身的人只能被选为下品小官,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与世族相对的是庶族,又称寒门,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寒门出身的人要想进入仕途,大多要依附某个世族,与举荐者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举荐制度下,一些世族往往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集团,左右政局,以至于改朝换代频繁的南北朝时期,新皇帝的登基加冕仪式要由世族大姓主持,要获得世族大姓承认,其皇位才具有合法性。隋文帝于公元五九八年下令“以志行修谨(修养品性),清平斡济(组织协调才干——”二科举荐官员,隋炀帝即位后又创置进士科,国家以考试的办法以才取人,考取者就可以进入仕途。这就是我国的科举制度的开始,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科举就是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选取官员,这种作法也称开科取士。李唐皇朝建国后继承了科举制度,但执行并不彻底。李唐皇朝初期的官僚制度采用举荐与科举并行的办法,实际结果并没有改变世族垄断高官重位的局面,世族势力成为笼罩在官僚体系上层的坚冰。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打击的主要对象是世族集团,为庶族出身的科举入仕者攀登高位打开了通道。同时,在酷吏恐怖政治的频繁打击之下,高层官吏也频频更新,从而加速了官僚体系的新陈代谢过程,最终使科举制度成为维持官僚体系正常运转的主流机制。因此,武则天在这一历史变革中扮演的角色是劈荆斩棘的开路先锋。

我眼中的武则天武则天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在中国唐代由于少数民族的加入,对女人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的。唐代的女人是不需要裹脚的。但社会条件是一个因素,但我想最大的因素莫过于武则天的性格。如果武则天甘愿做一名弱女子,满足于后宫的明争暗斗,对政权没有没有无止境的追求。而只把皇后当成终极努力目标,那中国或许就不会有女皇帝这样一个词的出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确实如此,如果没有极善表达,胆识超人。勇于表现不愿意被埋没的性格,也不会成就后来的武则天。再者是她的智慧,和她知人善用的胸怀。都是有助于她成就后来武周王朝的条件。很多人会说知人善用怎么可以再其后方加上胸怀二字呢?很多人会觉得知人善用应该是管理阶层的领导能力。但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人很有才能,但是再某件事情上得罪了领导,领导于是不中用他了。那,那个领导是不是就没有宽广的胸怀?武则天是一个惜才爱才的人,而且她很尊重那些直言不讳,正直不阿的人。在政治上武则天是一个能者,因为她性格里的刚强。但在生活里她却是一位失败的母亲。为了坐上后位,她不惜杀死自己的女儿,而达到嫁祸王皇后的目的。为了自己能坐上皇帝的位置,把自己的儿子流放。为了掌控权利软禁自己的儿子......很多实例都在证明武则天是一位失败的母亲。但她真的是失败的吗?或许是,记得宫廷政变的时候,李显在临出兵的那一刻想到自己的母亲,就吓得想放弃计划好得政变。总之,她的果敢,她的残忍,她的大胆,成就了她的成功。她,是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624—705年),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创造了“曌”(读音“zhao”),这个字意为“日月当空”,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则,法则也,以为法则也。则天,即以天为法则,向上天学习,遵循上天的规律和要求的意思)。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氏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太宗遂赐号“媚娘”。后结识李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借祭祀之名来到感业寺,两人一见面涕泗横流。宫中皇后王氏端庄矜持,不特意讨好李治,已被冷落多年,受宠的是萧淑妃,为李治生有一二两女,因此,萧淑妃称霸后宫。与王皇后不和,且萧淑妃的儿子被封为雍王,按唐惯例,皇后的长子为太子,剩下的若干个儿子才有一个有可能封为雍王。萧淑妃的儿子受封,是不是意味着萧淑妃将由二品妃子升为一品,成为皇后?王皇后为保住自己的位子,特意授让皇上接武氏进宫,以免二人饱尝相思之苦。皇后这一关通过了。武氏便顺利进入宫内。王皇后原本认为武氏原是先帝的妾,而且身份低微,皇帝不会给她任何名分,接进宫内是让她打击萧淑妃,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可正是这样,她却给自己筑造了一个太大的坟墓,成为武则天上升之路的第一批牺牲品。两三年后武氏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忠贞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且太宗崩时,曾言“佳儿佳妇”,不应废王皇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等一些朝中挺武派的支持。后武则天亲自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迫使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册立皇后后,武则天将王皇后、萧淑妃手脚砍断,将其放入酒缸中,称其为醉骨。狠狠骂道:“看你俩还能不能翻身!”这样萧淑妃和王皇后这两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血腥的结束了。逼高宗逼死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 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别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 “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广弄冤案,天下森森,大量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无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结束。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风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实权。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并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岂知机事不密, “谋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为强,立将上官仪处死。高宗之举,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 武则天,长子李弘因病去世,次子李贤被流放(后杀害),三子被废,四子待武则天登基后,改名武轮。 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这并没有改变门阀观念,只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个表现。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骆宾王写下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恐怖的斩杀,广泛的株连,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断。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曌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武则天的每一项功绩都伴随着矛盾,正如林达先生所说的“每撒下一缕阳光,就投下一片阴影”。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因为从唐中期开始儒学复兴,到南宋程朱理学在中国占据了思想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到了近代由于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又赋予武则天妇女解放的色彩了。 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我眼中的武则天 武则天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在中国唐代由于少数民族的加入,对女人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的。唐代的女人是不需要裹脚的。但社会条件是一个因素,但我想最大的因素莫过于武则天的性格。如果武则天甘愿做一名弱女子,满足于后宫的明争暗斗,对政权没有没有无止境的追求。而只把皇后当成终极努力目标,那中国或许就不会有女皇帝这样一个词的出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确实如此,如果没有极善表达,胆识超人。勇于表现不愿意被埋没的性格,也不会成就后来的武则天。再者是她的智慧,和她知人善用的胸怀。都是有助于她成就后来武周王朝的条件。很多人会说知人善用怎么可以再其后方加上胸怀二字呢?很多人会觉得知人善用应该是管理阶层的领导能力。但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人很有才能,但是再某件事情上得罪了领导,领导于是不中用他了。那,那个领导是不是就没有宽广的胸怀?武则天是一个惜才爱才的人,而且她很尊重那些直言不讳,正直不阿的人。在政治上武则天是一个能者,因为她性格里的刚强。但在生活里她却是一位失败的母亲。为了坐上后位,她不惜杀死自己的女儿,而达到嫁祸王皇后的目的。为了自己能坐上皇帝的位置,把自己的儿子流放。为了掌控权利软禁自己的儿子。。。。。。很多实例都在证明武则天是一位失败的母亲。但她真的是失败的吗?或许是,记得宫廷政变的时候,李显在临出兵的那一刻想到自己的母亲,就吓得想放弃计划好得政变。总之,她的果敢,她的残忍,她的大胆,成就了她的成功。她,是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杭州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这些资料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办肯定很多,你可以找那边的人要些! 东平巷社区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典型的老城区,小区内的积善坊巷是条文明的历史文化街巷,藏着老城的荣耀。积善坊巷原本叫上百戏巷,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小巷至今还保留着浓郁的历史文化遗迹。3号及5号墙门是康熙年间文化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黄机的故居,黄机的祖母蔡氏在这里活了104岁,所以有人从“积善余庆”成语里取了“积善”两字结合这条巷改了名。8号墙门是“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旧居,10号墙门是昔日大名鼎鼎的丝绸蒋家的西式豪宅。老杭州还记得一段不得不说的“大华书场”曾经在这里热闹过。 社区非常注重历史文化教育氛围的营造。在热辣辣的太阳下,走在这条文化古街,仍然能感觉到强烈的文化教育氛围,立面雕刻的积善典故墙记载着一个个文化故事。如蒋抑卮帮助鲁迅,蒋彦永敢讲真话,钱学森毅然归国为国家二弹一星作贡献,黄机为官清廉孝敬父母等等,让年少的儿童和怀旧的老人都从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小河直街 不是也挺有名的!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产生了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文化积淀深厚,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

西湖边的名人遗踪:杭州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而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历代的帝王将相、逸士高人。他们不但在杭州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西湖的风景凭添几分历史的凝重。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杭州乌龟洞遗址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证实五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杭州这片土地上生活,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现代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杭州夏商周属“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钱江新城钱江新城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春秋时,吴囯、越囯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囯,后属吴囯,越灭吴后,复属越。

战国时,楚囯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汉书地理志记载: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莽曰泉亭。三国、两晋、杭州属吴郡,归古扬州。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桐庐,属吴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

(1)从“余杭”到“钱唐”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649)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3)吴越国的国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外围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钱塘湖(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现在的艮山门。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吴越三代五帝都笃信佛教,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的建就。当时的杭州就有“佛国”之称。(4)南宋时的京城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著名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上有六桥,堤边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开通茅山、盐桥两河,再疏六井,使卤不入市,民饮称便。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置行宫于杭州,为行在所,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九县,地域与唐代大致相当。绍兴八年(1138)定都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环绕着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御花园。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气势宏伟。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使临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间(1265-1274),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包括所属几个县)。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而言,人口也达43万余人。人口的增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的织造技艺精良,能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在全国享有盛名。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风景区经过修茸,更加妩媚动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及夜市也很兴盛。南宋时,杭州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设立了最高兴府——太学,还有武学、医学、算学、史学等各科学校,临安府学及钱塘、仁和两县学的学生近千人。这里书铺林立,刻印的书籍十分精良。当时的绘画艺术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画院题名的。(5)浙江省的省会元代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后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为江浙行省治所(钱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为省治。钱塘、仁和、海宁、富阳、余杭、临安、于潜、新城、昌化等州县皆属杭州路。因遭战乱,杭州城内的不少宫殿被毁,工商业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渐被泥土淤塞。但由于在南宋时期打下了繁华基础,恢复较快。至正年间,大运河全线开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北京),成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大有作用。所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杭州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明代改杭州府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杭州府治均在钱塘、仁和,属县未变。明正德三年(1508),郡守杨孟瑛继唐白居易、宋苏东坡后再次疏浚西湖,拓展田荡3480余亩,将苏堤增高、加宽,修建振鹜亭(即今湖心亭),砌筑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复了“湖上春来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荫浓”的动人景色。至万历年间(1573-1620),杭州又呈现出四方客商云集,游人纷至沓来的繁荣局面。(6)废府设杭州市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带建造“旗营”,俗称“满城”。城墙周围十里,南至今开元路,北靠法院路,东临中山中路附近,西面包括湖滨公园,并辟有六座城门,总占地1436亩,成为杭州的“城中城”(民国初年拆除)。雍正二年(1724)、嘉庆五年(1800),浙江总督李卫、巡抚阮元先后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数尺。杭州人口续有增加。光绪九年(1883),杭州有62万余人。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本租界。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杭州的近代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民国3年(1914)设道制,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原杭州府所辖各县归钱塘道管辖。民国16年(1927)废道制,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旧属诸县直属于省。从此,杭州确立为市的建制,市区分为八个区。这时杭州已有少数近代工业,如在1897年创办的通益公纱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前身),规模较大;其后又陆继兴办起火柴厂、造纸厂等,传统的手工丝织行业也逐步采用机械传动。1909-1914年,沪杭、杭甬铁路相继建成;全长1453米的钱塘江大桥于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无条件收回拱宸桥日租界。(7)从新生走向繁荣从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国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业也困难重重,西湖的不少景点,大多残破不堪,有的已经废圮。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获得新生。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变化。先是将原有的八区改名为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艮山区、拱墅区、笕桥区;其后,艮山区并入下城区,笕桥区并入半山区,中城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小部分并入下城区;1990年初,半山区又与拱墅区合并,成立新的拱墅区。属县则有萧山、余杭、临安、建德、富阳、桐庐、淳安七个县(市)。50年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在工业生产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科技力量和耕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杭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优异、人文古迹荟萃的名城。

秦始皇过钱唐 【秦始皇过钱唐】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秦设会稽郡,置钱唐、余杭、富春、海盐(今海宁)4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慧理首开灵隐天竺 【慧理首开灵隐天竺】东晋咸和三年(328),印度僧人慧理登灵鹫峰(今飞来峰),叹为"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飞来",并指为"仙灵所隐之处",在山下创建灵隐寺。两年后又在天竺山创建翻经院(后改法镜寺),即下天竺。 昙超首开玉泉 【昙超首开玉泉】南齐建元年间(479~482),僧昙超在西湖仙姑山青芝坞口开山筑庵。清康熙时改清涟寺,俗称玉泉寺。 隋建杭州城 【隋建杭州城】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平陈,改钱唐郡为杭州。初治余杭。次年,移治钱唐。隋开皇十一年(591),将杭州钱唐县治由灵隐山下移至柳浦西(今杭州江干一带),并依凤凰山筑城,周围15公里左右,是为最早的杭州城。 隋开凿江南运河 【隋开凿江南运河】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杨广凿通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至杭州,800余里。自此与江北运河相接。明清时期,由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称"京杭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江南运河向为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杭州拱宸桥为大运河水运的起讫点。 唐改钱唐为钱塘 【唐改钱唐为钱塘】唐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为避国讳,4年后将钱唐改为钱塘。 首创九里松 【首创九里松】唐开元十三年(725),杭州刺史袁仁敬在洪春桥至灵隐植松九里。"九里云松"后为"钱塘八景"之一。 李泌开六井 【李泌开六井】唐建中二年至兴元元年(781~784),杭州刺史李泌开相国井、西井、方井(即四眼井)、白龟池、小方井、金牛井等六井,引西湖水入井,解决居民饮咸水之苦。 白居易守杭 【白居易守杭】唐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任职期间,治理西湖,筑堤建闸,放水灌田,并重修六井。离任时留诗:"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又因有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后人为纪念他,将西湖白沙堤改名"白堤"。 黄巢军入杭州 【黄巢军入杭州】唐乾符六年(879),黄巢于九月攻陷广州后,十一月率20万人从江西进入浙江,掠余杭,入杭州,旋即离去。 钱癠筑罗城 【钱癠筑罗城】唐景福二年(893)七月,钱癠为镇海军节度使,雄踞杭州,发民夫20万及十三都军士,自凤凰山筑罗城,周长35公里,建有10座城门,3座水城门。 钱氏筑捍海塘 【钱氏筑捍海塘】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吴越王钱缴自月轮山(今六和塔)起至艮山门沿钱江筑捍海塘,以防海潮。堤长二三十公里,世称"钱氏捍海塘"或"钱氏石塘"(1985年在建造江城路立交桥时,挖至路面下5~11米深处,发现"钱氏捍海塘"遗迹,经考古发掘,柱长约6米,直径约13~39厘米,柱后为装满石块的竹笼,竹篾编织痕迹十分清晰,其后夯土,最后一排为木柱与竹编)。是年,又置撩湖兵千人,专门浚治西湖。 钱元?慈云岭造像 【钱元?慈云岭造像】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吴越国王钱元在西湖慈云岭南坡资延寺右摩崖造弥勒、观音、势至佛龛和"唐僧取经"石龛。 钱弘?创建灵峰寺 【钱弘?创建灵峰寺】五代后晋开运元年至三年(944~946),吴越国王钱弘?为伏虎禅师在灵峰建鹫峰禅院。宋时改灵峰禅寺。为西湖探梅胜地之一。 吴延爽建保?塔 【吴延爽建保?塔】北宋开宝元年(968),吴越国王钱弘?被赵匡胤召到汴梁,其舅吴延爽为祝福钱弘?进京平安,特在西湖宝石山建塔,称为保?塔。现塔为1933年重建。 钱弘?建六和塔、雷峰塔 【钱弘?建六和塔、雷峰塔】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国王钱弘? 在钱塘江边月轮山建六和塔,并建开化寺。北宋开宝八年(975),钱弘?为庆贺王妃黄氏生子,在西湖夕照山雷峰上建黄妃塔,俗称雷峰塔,内藏《宝箧印经》万卷。"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坍毁。1983年5月国务院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批复重建。 苏东坡两次守杭 【苏东坡两次守杭】北宋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诗人苏东坡到杭州任通判。北宋元 四年(1089)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贬为杭州太守,见西湖淤塞荒芜几占面积之半,积葑约100公顷。干涸时,几至龟裂。次年上《乞开西湖》状。4月28日开工,用工20万,半年完工。取葑泥筑长堤,架六桥,植桃柳芙蓉,人称苏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湖中建三塔,即今"三潭印月",亦为"西湖十景"之一。开浚茅山、盐桥二河,以通江湖。重修六井、南井。任期内,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北宋元六年(1091)离任时,百姓含泪送别,杭城家家有他的画像,饮食必祝,又在西湖建祠以祀。 方腊破杭城 【方腊破杭城】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在睦州青溪县(今淳安县)起义,12月攻克睦州及遂安、寿昌、分水、桐庐等县,又分兵两路合攻杭州。12月29日,方腊之妹方百花血战涌金门,破杭城,东南大震。次年2月18日退出。现凤凰山巅有"百花点将台"遗迹。 金兵陷杭城 【金兵陷杭城】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自安吉进杭州,钱塘县令朱跸大战金兵于葛岭,后战死天竺。尉曹金胜、祝威亦战死松木场。赵构逃越州、明州、定海、台州到温州。次年二月,完颜宗弼退出杭荩 莼鸱俪侨 铡*? 岳飞被害 【岳飞被害】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罪杀害岳飞于大理寺风波亭(现浙江医科大学内)。其子岳云、部将张宪同时遇害。 南宋筑凤凰山禁城 【南宋筑凤凰山禁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南宋王朝筑凤凰山禁城,周长公里。又筑外城高米,阔米,城门13座。自南宋建炎元年(1127)金兵攻陷开封、康王赵构逃到杭州,至南宋绍兴八年(1138)定都杭州,20年间,禁城内建起大殿13座,以"堂"、"阁"、"斋"、"楼"命名的建筑40余座,亭、台20余座。杭州内外建行宫37处和御花园17处。 慧开创黄龙洞 【慧开创黄龙洞】南宋淳 元年(1241),僧慧开自江西隆兴黄龙山来杭,在黄龙洞建护国仁王禅寺。为黄龙洞首创寺院。旧"杭州四十二景"中有"黄龙积翠"。今"黄龙吐翠"为"西湖新十景"之一。 阿老丁重建凤凰寺 【阿老丁重建凤凰寺】南宋咸淳七年(1271),回民阿老丁重建凤凰寺于杭州羊坝头(现中山中路),为我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 元兵进杭 【元兵进杭】南宋德 二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派右丞相伯颜进攻杭州。2月,元兵进驻钱塘江沙滩。南宋恭帝奉表投降,南宋亡。 南宋故宫失火 【南宋故宫失火】元至元十四年(1277)十一月,改宋行在为杭州。是年,南宋皇宫因民居失火延及而焚烧殆尽。 马可.波罗游杭州 【马可.波罗游杭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北京,在元世祖忽必烈处做官。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淮行省自扬州徙杭州,改称江浙行中书省,马可.波罗为枢密副使,在任3年,时时采风问俗。1294年返国后所著《马可.波罗游记》盛称杭州是"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城","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 辛巳、壬午大火 【辛巳、壬午大火】元至正元年(1341)四月,杭州失火,自东南延至西北,近30里官民闾舍焚荡其半,总计毁官民房屋、公廨、寺观15755间,10797户38116人受灾,烧死74人。次年(1342)杭城又大火,共烧毁民舍4万余间,火灾之甚前所未有,数百年浩繁之地,日渐凋敝。 红巾军进杭 【红巾军进杭】元至正十二年(1352),红巾军徐寿辉将项普略攻取杭州,于7月10日破昱岭关,自余杭占领杭州。26日退出。 张士诚重建杭州城 【张士诚重建杭州城】元至正十九年(1359),张士诚割据浙西五郡,举反元义旗。废九曲城,重建杭州城,并发民夫20万沿城开河,自五林港至北新桥,又南至江涨桥,阔约67米,遂成大河。 常遇春攻杭城 【常遇春攻杭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杭城,围城3月有余,各路粮道不通,一城之人饿死十之六七。军退,又大半死于病疫。 周新被奉为杭州城隍 【周新被奉为杭州城隍】明永乐三年(1405),广东海南人周新调任浙江按察使。在杭平反冤狱疑案,免征灾税,善政甚多,杭人称"冷面寒铁周廉使"。1412年12月周新在京被陷害死,杭人纪念他,称之为"城隍",在吴山建城隍庙祭祀。 于谦归葬西湖 【于谦归葬西湖】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以于谦(杭州人)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京师。明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复辟,于谦被加以"意欲"谋逆罪杀害,是年60岁。明天顺三年(1459)葬于谦于杭州西湖三台山。明成化元年(1465)于谦冤案昭雪,恢复官位名誉,谥"肃愍"、"忠肃"。杭人以为岳飞、于谦为西湖山水增添了"英气","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创办万松书院 【创办万松书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在万松岭报恩寺旧址创办万松书院。清康熙时改称敷文书院,今遗址尚存。 杨孟瑛筑西湖新堤 【杨孟瑛筑西湖新堤】明正德三年(1508),杭州知府杨孟瑛自2月2日起兴工疏浚西湖,至9月12日完工,历时152天,计675万工日,拆毁田荡3481亩,耗银28700多两,使西湖复唐宋旧观。并以浚湖淤泥堆筑长堤6里,后称杨公堤。 湖中二岛形成 【湖中二岛形成】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杭州知府孙孟在西湖三塔中的北塔遗址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即现湖中三岛之一的"湖心亭"。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钱塘县令聂心汤在三塔中的南塔原址,取葑泥绕潭作堤,为"放生池"。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钱塘县令杨万里以10年时间在放生池外筑外堤,构成"岛中有岛,湖外有湖"的佳境,湖中"小瀛洲"自此形成。明天启元年(1621),在"小瀛洲"南复建三塔,即今之"三潭印月",为"西湖十景"之一。 杭城内建旗营 【杭城内建旗营】清顺治五年(1648),清廷决定在杭州城内圈地建"旗营",1650年正式动工,周长约公里,占地96公顷,筑墙高约6米,有城门5座。内有"亭湾骑射",为清时"钱塘十八景"之一。 张煌言就义 【张煌言就义】清康熙三年(1664),民族英雄张煌言(苍水)被俘解来杭州,农历九月七日在杭州官巷口刑场就义,是年45岁。遗体葬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 康熙题西湖十景 【康熙题西湖十景】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来杭州游西湖。以后,又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5次南巡来杭州。其间在西湖孤山筑行宫,疏通市内河道涌金河(浣纱河)以通龙舟。题"西湖十景"。1701年"十景"景址刻石建碑亭。从此,南宋画院祝穆、马远笔下的"西湖十景"更负盛名。 建玉带晴虹 【建玉带晴虹】清雍正九年(1731),李卫疏金沙港,在苏堤第五桥(东浦桥)西筑堤63丈,名金沙堤,上筑三孔玉带桥,名"玉带晴虹",为清"钱塘十八景"之一。 乾隆六次来杭 【乾隆六次来杭】清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皇帝首次南巡,三月至杭州游西湖,至敷文书院、观潮楼,阅兵;渡钱塘江,祭禹陵,五月返京。以后,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5次南巡来杭州。其间题"钱塘十八景"、"行宫八景";4次至海宁阅视海塘工程、观潮、祭海神。 建文澜阁 【建文澜阁】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将原康熙行宫(西湖孤山)"圣因阁"内玉兰堂藏书楼改建为"文澜阁",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并为江南三阁,各收藏《四库全书》一部。现"文澜阁"及藏书俱在,为江南三阁仅存者。 建阮公墩 【建阮公墩】清嘉庆五年(1800),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历时2年。将淤泥在西湖"湖心亭"北堆一小岛,后人称"阮公墩"。现"阮墩环碧"为"西湖新十景"之一。 林则徐协办海防 【林则徐协办海防】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十八日,林则徐被革职后以四品卿衔赴浙江军营协办海防事务。是日,自广东抵杭州(富阳)。在浙江35天,协助裕谦筹谋划策。 太平军两进杭城 【太平军两进杭城】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十年(1860),忠王李秀成为解天京(南京)危局,以"围魏援赵"之计,于3月19日攻占杭城,24日退出。此为太平军第一次攻占杭州。次年,李秀成于12月29日攻占杭城,至1864年3月20日退出杭城,守杭2年3个多月。其间,采取一系列争取知识分子政策,在经济上实施对城市贫民、手工业者有利的政策,促使杭州经济、文化发展。退出后,清兵入城,纵兵大掠,奸淫妇女,抢夺财物,均谓取之于"贼"。抢劫之后,杭城81万人仅剩7万。 辟拱宸桥租界 【辟拱宸桥租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西沿运河塘路,南至拱宸桥脚,北至瓦窑头,东至陆家务河,径直3里,横约2里,周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 创办求是书院 【创办求是书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日,杭州知府林启在蒲场巷普慈寺旧址创办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正式开学。此为杭州创办近代教育的开始。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十一日,林启在西湖金沙港办的蚕学馆开学。此为我国最早的蚕桑学校,开浙江职业教育之先河。 创西泠印社 【创西泠印社】清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十九日,丁仁等人在西湖孤山西泠桥畔发起创办研究金石学术团体。社以地名,1913年成立"西泠印社",推吴昌硕为社长。 沪杭铁路入城 【沪杭铁路入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杭城清泰门内,铁路贯城而入,拆城墙数十丈。此为杭州拆城墙之始。 立秋瑾墓 【立秋瑾墓】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十五日,辛亥革命烈士、"鉴湖女侠"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1911年遵烈士生前遗愿,葬遗体于西泠桥堍(岳飞墓东),傍建"秋社"。以后墓几经迁徙。198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70周年),从西湖鸡笼山迁秋瑾遗骸于西泠桥东堍(东南)梅花屿头,重建秋瑾墓。 鲁迅与"木瓜之役" 【鲁迅与"木瓜之役"】清宣统元年(1909)六月,鲁迅自日本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市高级中学)任教。11月10日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教师反对新任监督夏震武(外号木瓜),发生"木瓜之役",夏被迫辞职。这是清末轰动全省的教师风潮。 孙中山三临白云庵 【孙中山三临白云庵】清宣统二年(1910)九月的一个晚上,孙中山曾到西湖雷峰塔下的白云庵(当时为浙江革命的秘密总机关)。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于1913年4月再次到白云庵,题"明禅达义"匾额。在秋社题"巾帼英雄"。1916年夏,第三次来杭。 杭州光复 【杭州光复】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11月6日杭州"旗营"投降,杭州全城光复。1913年"旗营"归公。7月22日开始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垣,建马路,辟公园。杭州城墙、城门相继拆除建路。 建城区马路 【建城区马路】1918年1月,建杭州城区马路,自旗营沿荐桥街至城站一段,由佑圣观沿馆驿后、城头巷至上板儿巷一段,先后动工。再计划建环湖马路,从钱塘门起环绕西湖苏堤、白堤至灵隐止。 中共西湖会议 【中共西湖会议】1922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国焘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会上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前景。1922年8月29、30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举行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决定有条件地接受共产国际代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的意见。 雷峰塔倒坍 【雷峰塔倒坍】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西湖雷峰塔倒坍。是日天气晴朗,无风无雨,更无地震。1925年2月2日《京报副刊》载文说塔倒原因"实为塔基已被挖空"。雷峰塔遗址现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首建大桥 【钱塘江首建大桥】1934年8月8日,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负责设计建造的钱江大桥开工,至1937年9月26日落成,全桥长1453米。分引桥、正桥两部分,正桥16孔,下层为铁路桥,上层为公路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 杭州沦陷 【杭州沦陷】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大举入侵,12月24日,日军分三路进入杭州,杭州沦陷。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后达8年。 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4月下旬,杭州的国民党官员纷纷溃逃,社会一片混乱。中共杭州地下市委提出"反破坏、反迁移,保卫城市建设,迎接大军解放"。全市工人开展护厂运动。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杭州。5月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毛泽东40次到杭州 【毛泽东40次到杭州】从1953~1975年的22年间,毛泽东共40次到杭州。有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在杭州写的著名诗篇有《送瘟神》(1958年6月30日),著作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63年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杭州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杭州诞生】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到杭州。在杭州期间,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全面疏浚西湖 【全面疏浚西湖】1949年5月前后,西湖污泥淤塞,湖床增高,湖水平均深度为米,蓄水量仅300余万立方米,湖底遍生水草。湖西南部更见葑芜。自1951年起开始全面浚湖,历时8年,于1959年竣工。耗资454万元,共挖淤泥万立方米。湖水深度平均达到米,最深处米,蓄水量增至1000多万立方米。以后由常设机构西湖水域管理处把疏浚西湖作为日常任务。 杭州城区跨江发展 【杭州城区跨江发展】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钱塘江南岸萧山市的浦沿镇、长河镇、西兴镇和余杭市的三墩镇、九堡镇、下沙乡划入杭州,杭州城区得以跨江发展。此次区划调整后,杭州市区面积由430平方公里扩大为683平方公里,杭州市政府在钱塘江南岸新设滨江区。

论文研究历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正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说“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历史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基础就是要使他们喜欢历史,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尊重学生的需要,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改变课堂观念,把课堂定位为:学生能力展示场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指出:“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静,人们都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①。”

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很有必要探讨学生学习中的需要,依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知道,小学生都有获得成就的欲望,初中生就更不例外,成人也是如此,这是人不断进步的源泉。历史教师要明白这一点,同时,也需要向学生讲明几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展示才能的欲望,打球人需要在球场上展示;唱歌的需要在人多的场合一展歌喉;绘画的需要有展览,等等。每个人的才能都是通过众人的传播得到扩大的,通过大家的评价得到提高。展示的机会越多,能力发展越快。能力发展越快,人的热情越高。全班几十人,个个都有不同的才能,但是我们很少有机会展示,以致大家以为我们是差生,我们不是差生,而是我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太少,长期形成这样,被埋没了。现在,历史课就是你们的舞台,要在历史课上学会两种能力:会思考、会说话。要借大家之口传播我们每个人的能力特长,使我们都有好的名声,这也就是我们学习的成就。

马斯洛在《自我实现的人。动机与人格》写到:“自我实现不仅是一种终极状态,而且是随时随刻、点点滴滴地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随时随刻、点点滴滴地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教学就要有这个平台,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这就是本文的课堂定位。

2.如何实施能力展示?

学生能力展示的方式:课堂展示,课外展示。

课堂展示内容:阅读、思考与发言。历史课的阅读分全册阅读和单课阅读。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要求就有差异。

先说单课阅读,这是随着上课进度而进行的阅读,有时是预习阅读,有时是当堂阅读。阅读与思考必须联系在一起,思考与发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才能使阅读发挥更好的效益。

因此,阅读一课历史,就要安排几个问题,备课时准备好问题,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阅读后提出几个问题,请同学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写在黑板上,供学生思考,当然还有限定一定的时间。然后进行发言,必须是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1、2、3、4、5、6、7序号,发言时,抽一个组的一行,按次序发言,与1、2、3、4、5、6、7对应,发言者不管对错都打对号,未发言者打叉。最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重复发言。这样的阅读并不影响教学进度,学生只要养成了习惯,一节课可以思考两课的问题,进行两课的发言。这种发言也称得上是“人人技能培训”。学生都积极参与,使自己的读、思、说能力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发言与不发言由学生个人选择,老师不强迫,发言错了,无关紧要,老师不批评,多表扬,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发言者,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他们会自我改变,积极进取,努力“自我实现”。

当然,还要学生来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发言代表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大家的赞成与好评,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

例如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准备了4个问题,供学生阅读时思考。黑板上左边板书了4个问题,右边写上1、2、3、4、5、6、7,学生看到这样的板书,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谁也不愿意把×留在黑板上,这个1、2、3、4、5、6、7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学习,又赶跑了学生的瞌睡。如果教师唱独角戏,满堂讲,满堂灌,很难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很难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教师减少了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也减少了。

课外能力展示内容:学生通过全册课文阅读,结合课外阅读,到社会上读“无字之书”,自编小册子,对小册子进行展出,评奖,使学生的成就感更突出,使他们更有荣誉,更爱历史。因为历史使他们充实,历史使他们有机会“自我实现”。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就是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②”。历史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做想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许金声翻译的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动机与人格》电子文本。

[2]许金声翻译的马斯洛《自我是实现的人.人性发展能够达到的境界》电子文本。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精神财富、发明创造。智慧生物为更好地认识世界而团结协作,就构成了文明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文明存在的前提是智慧生物。其余由智慧生物创造出的各种现象只是文明的附属品。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历史 文化 研究论文 范文 :文明来自西亚和北非。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文明来自西亚和北非 全文如下: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文化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欧洲科学文化起源的基础。然而,起步就生机蓬勃的古希腊科学文化却不是奥林匹克山上诸神创造出来赐予欧洲人的。现代美国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曾这样说过:“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与其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1]因此,讨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必须首先从西亚和北非的文明中去寻找答案。

一、时空渊源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2]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点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与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3]与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与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4]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与发展起来。

古希腊科学文化是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与希腊科学文化相交汇、融合的产物。它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的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科学文化又将借来的东西重新整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复合体,进而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根基。

二、形式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字与艺术,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还是希腊化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无一不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可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具体形式上找到其渊源所在。

(一)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所创造的文字字母。在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简化成24个单辅音符号的基础上,腓尼基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字母,共22个,为线性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希腊人原本没有字母,是腓尼基人把字母传给了他们。”[5]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元音,便形成希腊字母,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艺术

每一种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埃及艺术也不例外。

古风时代的希腊,改变了早期建筑材料——木头和泥石,而学习埃及人采用大理石作为其建筑的主要材料。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人就开始采用大理石 雕刻 巨大的人像,他们制作这种直立人像的灵感直接来自古埃及,同时还从古埃及人那里学到了雕刻技术。对比一下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刻作品,便知用石头雕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并非易事,任何无系统的策划都将导致失败。因此,古希腊人不仅采用了古埃及的雕刻艺术,还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埃及的比例系统。

同时,伴随着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航海和海上贸易,古希腊人不断带回西亚的金属制品、珠宝、象牙等。对古希腊工匠的制作风格影响最深的是彩陶制作工艺,从东方传来的动物图案也出现在古希腊的彩陶上,如用在古希腊自然环境中未曾有过的狮子来作装饰就是最好的证据。此外,象牙雕刻则完全是西亚的工艺,它使古希腊工匠们从几何图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

(三)宗教

在宗教方面,古希腊是开放的多神教宗教体系,在古希腊人所崇拜的神中,只有少数属印欧语系。古希腊众神中的阿波罗和阿佛洛忒可能都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西亚和小亚细亚,只不过它们传到古希腊的时间要大大早于古风时代。“在东西方宗教的联系中,对阿多尼斯神的崇拜又从西亚传入了希腊,腓尼基神话中的浦昂神(锤子神)也被希腊人接受,改称‘皮格梅’,即‘拳头大的神’”。[6]可以说,虽然在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独特宗教体系,但其中也折射出一部分西亚宗教的影子。

(四)文学

古希腊文学也受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影响,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 故事 和希腊神话中的笛卡利翁的 传说 相似,如伊阿宋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上帝为惩罚人类而施的瘟疫是古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相似的题材,希腊史诗的形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也可以找到原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苏美尔也有原型,同时,在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首次创造了神权更替的神话,其结构和细节都同西亚的一些神权更替的故事相近,而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交流与借鉴的结果。

(五)哲学

“希腊哲学的根源在埃及,那种认为哲学起源于希腊的流行说法是明显有误的。早在希腊人之前,埃及人就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问题提出了他们的哲学思考。”[7]同时,希腊人又在美索不达米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知识,带回了天文学和发达的数学原理,希腊人的思想和眼界也因此而大大拓宽。在此基础上,加之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与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并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萌芽。

(六)自然科学

严密的自然科学始于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是希腊自然科学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也是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汇合尚未开始之时,亚历山大对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以及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建立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也就是吸收系统的东方文化的过程,他死后,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托勒密、塞琉古、马其顿三大希腊化王国,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促使各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兴办文化事业,在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古希腊的自然科学也就深深地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主要表现在:

1.医学。自古希腊人将古埃及的许多药物和治疗 方法 引入欧洲后,至今还被欧洲一些闭塞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村民采用。前3世纪初,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作研究的希腊解剖学家希罗菲卢斯证明,脑是思维器官,人的一切感觉都是通过脑神经传递的。此外,他还提出血液循环理论,认为脉搏的轻重缓急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毫无疑问,他的医学成就实际上是建立在古埃及人的医学之上的。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中所举行的孵育仪式也可能源于埃及人的模式。埃及著名神庙中都 收藏 有大量临床观察的病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案,也说明了希腊医学继承并延续了埃及人的医学成果。

2.地理学。亚历山大军队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探秘,远征军中有一批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专门人才,他们随军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在地理学上取得辉煌成就,大大丰富了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前3世纪中叶,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希腊学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测绘资料及希腊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学专著《地理概论》。

3.天文学。古希腊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巴比伦,同时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响。古希腊天文学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人、巴比伦人的数学和天文学后,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预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此外,希腊学者亚里斯托库斯根据巴比伦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前1世纪中期,希腊学者尤利乌斯·凯撒引进埃及的太阳历,稍加改变后,成为用凯撒名字命名的“儒略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太阳历,也可以说是承袭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遗产。

4.数学。古希腊的泰勒斯还是一位数学家,他研究埃及的土地测量法后,制定出测量公式。毕达哥拉斯曾游历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许多先进的东方科学文化思想。相传他和他的弟子 总结 了当时的数学知识,发现许多数学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实在他之前,两河流域等地的数学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毕达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验证和普及一类的工作。前3世纪初,长期执教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根据公理、定义制定了一系列计算公式,创立了欧氏几何,成就卓越。

由此可见,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各种形式都以东方文明精华为渊源,而并非其首创。

三、途径渊源

1.商贸。随着希腊历史进入古风时代,希腊人同古老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加深。“早在公元前9世纪,优卑亚和爱琴海上的希腊商人同冒险家就已经航海到西亚的西部沿海。他们在叙利亚北部的奥隆提斯河口建立起一个贸易点,开始同两河流域进行直接的商贸活动,不久,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8]与此同时,由于这时西亚社会动荡,不仅许多物产出口到希腊,也有相当数量的工匠为寻找生路,到克里特岛建立自己的手工作坊,从事珠宝饰品的加工和青铜器制作。

古希腊人还在埃及尼罗河的支流卡络色斯河岸建立了诺克拉底斯城。埃及法老萨美提克一世为争霸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上舰队,其士兵大多是希腊雇佣兵。他还邀请了许多希腊商人在埃及定居,诺克拉底斯城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法老拉美西斯还答应希腊人把这里建成一个纯粹的希腊城,按自己的意愿经营市场。此后,诺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腊以及其他地中海国家的商业中心。

此外,雅典的皮里优斯港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港。在频繁的陆路和海上贸易中,古希腊人不仅带回了必需的消费品,还带回了精神产品,即东方的科学与文化。

2.殖民运动。对早期希腊科学文化有影响的还有殖民运动。早在迈锡尼文化时期就曾在爱琴海区域建立起了许多殖民地。随后,崛起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北非、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建立殖民地。迈锡尼和腓尼基都是以西亚、北非繁荣的文化为基础,以商业、殖民活动为手段传播文明,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对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科学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后,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日渐饱和,耕地不足,出现经济、政治混乱时期。有航海传统的古希腊人迅速熟悉了气候、土壤与本土相似、而人口稀少的其他地区,他们沿爱琴海岸建立殖民地,甚至远达意大利和西西里,并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和东方的巴比伦建立起贸易中心。最终,希腊的扩张和殖民地使它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吸收和融合了东方文明精髓。

3.战争。古代东西方之间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影响深远的有前5世纪的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向西传播了东方文明,使东方文明影响到多瑙河流域和希腊半岛。波斯、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沿着著名的波斯大道不断传向西方,直达希腊的各个城邦。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人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此外,亚历山大还在各地搜集科学标本,送回希腊研究,其军队曾用过印度医生。而印度僧人也曾去过雅典传教布道。亚历山大死后,东方文明向西的传播有增无减,范围也更广阔,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东方文明向西方输出的最大港口。同时,战争又需要越来越复杂的攻守器械,这便增添了对新科学和新技术的需求,促进了文化的流动。这些无疑都说明战争也是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

4.旅行。古代西亚、北非的东方文明对欧洲人极具吸引力,促使他们到东方猎奇、探险和学习。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们每到一处都迫不及待地寻求与同行接触。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游遍波斯、埃及、腓尼基、小亚细亚等地,他的力作《历史》中描写了他在东方旅行时的见闻,把东方古国的风俗习惯、文化成果、科学技术等详细介绍到西方,对东方文明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5.宗教传播。宗教是传播文明的特殊载体。犹太人在自己漫长的历史中创立了犹太教,其经典有《摩西五经》与《旧约》。公元前后,____在东方犹太教的基础上兴起,并首先进入欧洲希腊语地区。随着基督____进,希伯来人的《旧约》被译成希腊文。《旧约》连同东方的宗教思想一起传入西方,使希伯来的文化得以在欧洲传播,成为欧洲文化的又一源头。

综上所述,可知古希腊科学文化固然是古希腊人的杰作,然而它也是西亚、北非等东方科学文化基础上的产物,离开了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与东地中海特别是爱琴海区域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古希腊科学文化的起源便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这不仅说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其高度发展的时空、形式、途径渊源,也有力地说明了“文明来自东方”[9]。

【参考文献】

[1][5][6]商昭印:《世界文化史》,华东师大出版社,第91、94页。

[2]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4页。

[3]兹拉特科夫斯卡雅:《欧洲文化的起源》,三联书店,第100页。

[4][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华夏出版社,第61页。

[7][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第23页。

[8]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48页。

[9][美]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第116页。

汉武帝历史论文范文

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要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小屁孩 自己写去!

一代天骄——汉武帝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代雄主。他不像汉朝历代皇帝那样使用和亲的方式与匈奴进行友好交流,而是采用战争来使敌方屈服。汉武帝绝对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善于用人。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派卫青和霍去病两给个军事天才对匈奴作战多次,彻底打垮了匈奴的防线,为中国以后的边疆除去了无穷的后患。同时扩大了大汉王朝的疆域,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考虑到了汉景帝时发生了的“七国之乱”可能还会威胁到他的政权,于是,他颁布了推恩令剖分了各个诸侯王的封地,用了这种手段很好得削弱了各个诸侯王得势力,对中国之后几千年的历史打下了基础。他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他把儒家思想改成了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可见他的智慧与谋略。他在对匈奴旗开得胜的时候,他趣味性的开辟了“丝绸之路”。他原来是想让张骞去联合大月氏去夹击匈奴的,但是张骞在半路中被匈奴军队抓获,在匈奴呆了十几年后,终于了匈奴人的控制范围,到了大月氏,但知道他们已经无心再与匈奴作战,返回了中国,接见了汉武帝,对他讲述了它在西域的种种见闻,于是汉武帝对西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次派张骞去西域,这次是带去了许多珍宝,与西域各国王会见,实际上已经是为友好关系了,就这样,丝绸之路就被他开辟了。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若他去与凯撒,屋大维,亚历山大,拿破仑等西方的名人对话时,我想定会使他们暗然失色的。但他也有过错。他险些杀了司马迁,差点将一部一代名书——《史记》毁于一旦。还好司马迁用他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他虽然爱民如子,但他也杀人如麻,在他组织的对匈奴的作战中,杀了多少匈奴的老百姓和士兵,多少汉朝的将士们牺牲了。这就是汉武帝,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都享有巨大的声誉,对历史的影响也十分大,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而汉武帝则对汉朝的综合能力提高到空前绝后的鼎盛程度,相比较,汉武帝功大于过,先说汉武帝刘彻吧。下诏求贤,唯才是用。汉武帝上台不久便开始下诏求贤,不论贤人之身世,才能无贵贱之分,唯才是举。得到了英勇的卫青、霍去病等一大批将才的拥护,又网获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其中对汉武帝思想触动最大的则是儒家学者董仲舒及贤惠的卫子夫,这些人对当时的汉朝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废黜百家,独尊儒学。昔者汉武帝从董仲舒之言,推崇儒学。董仲舒则提出了“大一统”政策,即“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并上书汉武帝罢黜其他学派,大力推崇儒学,必然使国家思想一统。汉武帝听从建议并采取了措施,大力倡导儒家的”君权独尊“思想,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家的特殊地位,断绝了其他学派的人获取功名利禄之路。这时汉武帝思想的一个区域,也叫“废黜百家,独尊儒家。”巩固国家统一与“推恩令”自分封制后,许多外部王国都野心勃勃想称王,与中央对抗,此王国问题到汉景帝时便十分严重,而汉武帝听从了臣下的意见颁发了“推恩令”--以使更多皇子皇顺领受国恩为由,让诸侯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们,让他们去建立自己的侯国。这样的层层分封的办法让王国力量分散,难与中央对抗。使王国问题正式解决。开发边疆,远征西域。汉武帝把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大力扩建了军队,起用了一批有才能的大将,使西汉军队战斗力大增,曾多次大败匈奴,打败匈奴之后,有设置了“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重置县郡,加强对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的管辖。使西汉成为了西域少数民族的大帝国。此上都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虽然汉武帝也有过错,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心中他任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

  • 索引序列
  • 武威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 历史人物研究论文武则天
  • 杭州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 论文研究历史
  • 汉武帝历史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