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与新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新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新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参考文献是新闻,可算做“报纸文章”类,其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目[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为空格。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4.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5.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预测,1997

6.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

7.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8. 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

1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

1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1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1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1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16.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17.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 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8.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杨步国张金海著《整合一报业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2005年l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朱海松:《麦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3、黄升民等著:《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国物价出版社。

4、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6、曹璐胡正荣等著:《卫星电视传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11、郑保国:《论媒体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胡正荣主编:《中国传播论坛2001一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冯广超方饪纯:《数字电视广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周鸿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16、米歇尔·森格特瑞:《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周鸿铎胡传林刑建毅著:《传媒经济》,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营销学导论》(俞利军译),1998年第一版,华夏出版社。

20、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1】阿尔文·托夫勒【美】.未来的冲击【MI.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加】.麦克卢汉精粹【MI.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1

【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1

【4】桂敬一【日】.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

【5】杰克·富勒【美】.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陈莉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

【7】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3

【8】马克·波斯特【美】.信息方式【MI.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

【9】萨尔坦·科马里【美】.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姚坤何卫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1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美】.传播学概论「MI.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1】伊丽莎白切尔【英】.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4

【12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美】.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J.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

【13】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5

【14】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15】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胡钮.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

【18】金暗.报业经济学.【Ml.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2

【1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李良荣.新闻学导论【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I.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

【22】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8

【24】陆小华.新媒体观〔M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8

【25】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四】.北京:中信出版社,22

【26】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3

【28】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9】孙燕君.报业中国【明.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2

【30】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1】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3

【3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33】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2

【34】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3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

【37】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8】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间.长沙:湖南出版社,23

【39】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40】朱春限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5

【41】朱春限传媒营销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9:

【42】宋健武.竞争与融合闭.新闻与写作,28(l)

【43】朱丛艳,许冠英.论报纸的网络化生存【J】.新闻理论探讨,26(2)

【44】张丽萍.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形态的变革明.新闻实践,28(l)

【45】谢石山.正确估价网络媒体对报纸的冲击阴.湖南社会科学,21(4)

【46】靳更新.深度报道在报纸与网络竞争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1(2)

【47】齐爱军,彭金凤.应对网络媒体—报纸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记者,22(1

【48】任秋菊.左手办报,右手办网【Jl.青年记者,26,(24)

【49】严怡宁.美国报纸的网络化生存:优胜劣不汰【J】.中国报业27(5)

论文中引用网络新闻写参考文献的具体步骤如下:

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分别是:电脑、word文档。

1、首先我们打开需要编辑的word文档,点击打开“多级列表”,选择想要的编号类型。

2、然后我们点击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句子末尾,句号的前面。

3、然后我们点击打开引用中的“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择“编号项”,引用内容选择“段落编号”,之后选择相对于的编号,之后回车确定即可。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即电子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有以下几类: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例如: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标准GB-3469的规定,通常以下列字母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与数字新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中引用网络新闻写参考文献的具体步骤如下:

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分别是:电脑、word文档。

1、首先我们打开需要编辑的word文档,点击打开“多级列表”,选择想要的编号类型。

2、然后我们点击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句子末尾,句号的前面。

3、然后我们点击打开引用中的“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择“编号项”,引用内容选择“段落编号”,之后选择相对于的编号,之后回车确定即可。

前期工作包括了检索和阅读文献。一篇综述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因此查新是关键。文献搜集好之后进行分类,然后精读文献,提炼观点。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不要间接转引文献。在写作过程中,首先是确定提纲,搞清楚要写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然后根据文献综述的具体格式把已准备好的各部分内容填进去。写作过程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文献综述不是简单地罗列文献,而是需要自己去分析和概括。后期工作包括了检查和润色。主要是理清逻辑顺序,看是否有用词不当,或词不达意的地方。另外标点符号、拼写这些小问题也不可忽略。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即电子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有以下几类: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例如: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标准GB-3469的规定,通常以下列字母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人类传播史,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的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概述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前瞻。 〔关键词〕因特网/网络传播/网络媒体 Abstract: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theory can't properly explain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and therefore a new network communication must be founded. The research object, research actuality and future of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ory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Network communication, Internet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 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信息技术强而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集中反映的标志就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前一个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如虎添翼。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然而,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所有这些,都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因此,建立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并加快培养网络传播方面的人才,以加快中国网络传播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二、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当信息面对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传播可谓大众传播工具,而个别独立的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网络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又突破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局限。 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在传播学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对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来说,社会控制不难实施。国家和政府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包括对媒体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的管理,对媒体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分配传播资源等等。 对于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而言,这种实实在在的社会控制几乎无法做到。由于网络传播容量的无限性,物质载体的无形性,仅从技术上来看,要想控制网络传播都是不可能的。每天,互联网上都会有成百成千的新网站出现,要想控制住每一个网站对信息的传播完全是空想。国家无法对其进行审批登记,也无法用经济力量对其进行控制(建立一个网站的资金非常之少),甚至想要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的传播,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社会控制,对于网络来说,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沙漏式”传播模式下,记者和编辑站在“把关人”的岗位上,控制着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决定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新闻的命运:让哪些新闻通过这个狭窄的“漏口”传播出去;哪些新闻不能传播,就地“封藏”。不仅如引,他们还担负着“议程设置”的职责,即将某信息放在何版面(节目)位置刊播、设计多大版面(节目时间)刊播、以什么方式组织报道,等等。 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尽管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但是,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所有这一切都将使社会控制趋向弱化。 在网络传播中,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选择,包括选择信息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网上媒体采用多媒体技术向网上发布信息,不仅发布关于该信息的文本,还能显示图像、声音,供受众自由选用。在信息的编排上,网上媒体除少数重大新闻事件采取同步传播外,对大多数信息采取异步传播,将各种信息散布在网上,并随时更新,让受者去“点播”,使受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按自己喜爱的顺序浏览或下载新闻信息。 在网络传播中,有条件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去,成为名副其实的传者。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与新闻传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由于网络新闻传播较之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属性上所具有的种种差异,因而在互联网的新闻传播领域,以往一些传统的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界线正在变得模糊以至消失: 一是新闻传播的区域界线。新闻信息一经上网,在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 二是发布信息的时间界线。一个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度发布信息,即时更新、日更新、周更新、月更新会并存于一个新闻网站中。以往新闻传媒特别是报刊媒体的刊期界线,在网际信息传播中已经开始消失。 三是各类传媒信息传播方式的界线。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手段,增强传播效应,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运行各种内容丰富的信息数据库。以往报刊、广播和电视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独有的优势,在网际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融为一体,加之传统媒体未曾拥有过的信息传播优势,网络新闻媒体已经将这一切化合成一种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总之,网络传播对传统的传播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造成社会控制的弱化,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从而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三、什么是网络传播 什么是网络传播,这是关系到网络传播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首要问题。 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许多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还有人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郭庆光教授在其新著《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那么何谓网络传播?�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我们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四、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刚才界定了网络传播学中的网络传播定义,它明白无误地确立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网络传播活动。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传播学亦称“传学”,研究人类一切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同人和社会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传播学研究传播的概念和本质,信息与对象交互作用的规律,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映,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本身的地位和作用,传播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传播学将传播分为四个层次:(1)人的内向传播。如自言自语,触景生情,自我进行信息交流。(2)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符号交流的行为。(3)组织传播。即团体成员之间或团体之间的符号交流行为。(4)大众传播。即以印刷或电子为媒介,有目的的面向许多人的符号交流行为。20世纪30年代发韧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到西欧和日本,并逐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设立了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定期交流各国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网络传播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双向交流。信息其实就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网络传播学是以人类的网络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作为人类网络传播内容的信息,能够使人类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 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获取,对人类的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带来深刻的影响。传播作为联系信息生产、积累和获取的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网络传播作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使信息得以广泛散发、吸收和利用。网络传播在人类的信息流通过程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手段的变革将对人类信息流通活动的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网络传播学的学科属性 我们认为,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理由主要有以下两条。 1.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认定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网络传播活动,而人类网络传播活动无疑是一种社会现象。虽然,网络传播学的研究中要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但是,这改变不了网络传播学的社会科学性质。 2.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而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我们由此也可以断定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 六、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而在网络传播活动中涉及到大量的政治问题,例如国际政治斗争往往会在网络传播中充分得以体现,如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颠覆活动。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网络传播活动,而人类网络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研究中要运用到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网络传播活动是人的活动,研究中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理论研究网络传播者和受众的心理活动。网络传播过程中要涉及到经济投入、产出问题,要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低成本高收益。网络传播学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在研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 七、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它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垮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学术界立刻形成了对互联网的评介、研究的热潮,新闻传播学者亦对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的变革性影响给予了充分关注。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的界限标准的大众传媒,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互联网只用了5年。到1998年底,美国的网络用户已达6200万。因此,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的概念被提出。从1995年起,国内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在网上建立网站。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传播学者开始将互联网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其网络作用方面。 1997年10月16日—17日,中国报刊月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央视调查咨询公司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全国电子报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30余家中国新闻机构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中国网络新闻媒体进行的第一次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理论研讨会议。由于当时中国新闻媒体上网者很少,只有人民日报网络版、华声报电子版等少数中国新闻机构在会上作了介绍性发言,会议邀请了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主管给中国新闻界介绍他们的经验和体会。 1999年7月1—2日,中国记协在杭州主持召开了’99全国网络新闻媒体理论研讨会。50余家中国新闻机构网络版的负责人出席了这次会议。30多家新闻机构向大会提交了论文。10多家新闻机构的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与会代表从近年来各自的网络新闻传播实践出发,广泛交流了对网络信息传播各个领域的看法。 1.国外的研究 国外不少代表性的相关著作在国内外形成很大影响,而且这些著作大多被翻译成中文。其中包括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辜正坤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蒋显�NFDA1�、姜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埃瑟·戴森的《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尼尔·巴雷特的《数字化犯罪》(郝海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唐·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陈晓开、袁世佩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查克·马丁的《数字化经济》(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等。 这些译著虽然并不能被看作是网络传播学的著作,只能说是相关著作,但是它们打开了国内各界人士的眼界,促使中国人关注正在来临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其中《数字化生存》一书1998年被《新周刊》第53期评为《20年来最有影响的20本书》之一。 2.国内著作 国内学者近年来,撰写了多种评介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的专著。如胡泳、范海燕合著的《网络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互联网的诞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著作。紧随其后出版的是罗伊撰写的《无网不胜》(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7年12月出版)由8位年轻学者执笔,共7本著作组成,力图用中国人的视角,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网络。作为中国学者为网络时代立言的原创著作,继续推出的有萧琛撰写的《全球网络经济》(华夏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陈炎撰写的《Internet改变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严耕主编的《透视网络时代丛书》(北京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姜奇平主编的《数字论坛丛书》(海洋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刘吉和金吾伦的《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明安香的《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年2月)等。 3.网络传播研究状况 网络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新闻传播学者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甚至连研究本身都与网络紧密结合,包括从网上获取资料、网上采访、网上调查等等。 新闻传播学者和直接从事网络传播的新闻传播者撰写的大量文章和论文,可分为以下方面:探讨网络传播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探讨网络传播与传统新闻传媒的关系,探讨新闻媒体网站的建设与经营,对国外网络传播法规的评介,对新闻从业人员使用网络状况的调查,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总起来看,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现阶段描述性的,对策性的,解释性的成果为多。 4.网络传播学研究前瞻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网络传播业的蓬勃发展,为网络传播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也通过各种形式,尤其是互联网,传入中国,扩展了网络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网络传播业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筹划如何培养网络新闻学或网络传播学的高级专门人才,激励新闻传播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对网络传播学的原理方法作深入的研究。可以预计网络传播学在21世纪必然会掀起一个新的研究热潮。

与新年新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该如何引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 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我们便不需要重复的实验研究,通 过参考文献的引用,便能简要的体现我们想要表述的内容。

但并非一篇论文的内容都由参考文献堆积便可,正确的选用参考文献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呢?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 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 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 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 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的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 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 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 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 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 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论文中所有参考到的文献。那么,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我来教你写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选择参考文献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通读备选参考文献并掌握研究范围

在最终确定你需要的参考文献之前,务必摸透每一篇文献的精髓。在信息化尚未如今天这般发达之前,论文作者一般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翻阅装订厚厚的过刊,并搞到副本之后方能决定最终需要的参考文献,最痛苦的莫过于还得通读全文。

不过,现在在线数据库资源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软件或者平台(比如EndNote、RefWorks或者 Mendeley)将可能需要的参考文献直接下载到自己的账户当中即可。

但不幸的是,很多论文所选择的参考文献和作者所讨论的课题相关性不大,有时甚至不存在相关性,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个早期的调查(Paper Trail Reveals References Go Unread by Citing Authors. DOI: )指出,论文作者真正通读过的参考文献数量只占所有参考文献数量的25%。

这种情况会对读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说,读了你的论文的人会误认为那些与你所讨论研究课题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有参考价值,因此这些不具备针对性和相关性的参考文献就被引用到了下一篇文章当中。

好好的文献本来与你无冤无仇,不适当的引用的话,你就会成为始作俑者。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

确保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页等。与文献的原始发行版本进行比对,以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数据库中原版信息条目有误且被引用之后,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常见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Chicago、Harvard、MLA、Nature以及Science。下面我们就同一篇文章,列举出这七种引文格式。为了阅读便利,我选了一个较短的文章标题。

论文题目: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PA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ELL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and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hicago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November): 33–43. doi:.

Harvard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doi:

MLA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2013): 33–43.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eb.

Nature格式

, R., Zawisza, B. & Malicka, E.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Science格式

1. R. Sitko, B. Zawisza, E.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自引的管理

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引用自己发表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数量。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文章被引用的重要性,因为以前发表的文献提供的信息包括早期发现、实验程序以及与目前工作相关的分析。自引也可以帮助期刊的编辑、审稿人以及读者确定你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不仅仅是前期工作的增量推进。

但是作者自己发表的论文不应该占据所有参考文献的支配地位,将自引数量保持在20%至25%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程度。自引使用过渡的话,你对h指数的功利心便昭然若揭。

比如一位教授的论文引用情况为,共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共被引用为455次,其中他引达432次,也就是自引为23次,他引率超过95%!应该说这个他引率很高。显然,过高的自引率不好,但是,过高的他引率就一定好吗?

高他引率可表示所开展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或认可度较大,但同时也可能表示其研究工作的离散性大或系统性差。

因此,他引率可能并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的他引率才比较好,这可能与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研究内容有关,难以定量推算,但从感性上说,对于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如几十篇以上)的作者来说,如果他引率高过95%,可能说明其工作的系统性不够好,如果他引率低于50%,可能说明其工作被别人认可度不高。

在“新”与“旧”之间取舍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在开创性论文和目前渐进性论文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时代久远的文章提供了概念的起源,会给创造概念、方法和分析的作者一定的信誉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期发表的论文则体现了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兴趣。

这里要为大家提个醒:如果你选择的参考文献全部都发表于十年前,则意味着你想研究的课题已经被淘汰了。

新闻采集与编辑参考文献

网络新闻采集与传统新闻采集的异同:一、相同点:1、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新闻选择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以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2、从新闻定义到新闻价值:这道工序是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人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3、新闻法规的规范:这是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4、都受到受众需求的影响,网站或传统媒体会根据各自的受众定位来选择新闻。二、不同点:1、传统新闻的采集主要是靠采访得来的,而网络新闻的采集主要是靠搜索、采访、下载、编辑加工等手段,一般大型的网站都建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它“是操作在数据库服务器或在大型计算机系统上用来管理数据、接收用户查询、响应用户请求的软件程序”,“具有互联性、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的特征”。2、传统新闻采集时采集来的还只是新闻材料,而网络新闻采集获得的通常是已经经过编辑加工的新闻。来源:影响网络新闻采集的因素一:影响新闻采集的政策、法规因素1. 有关网络新闻发布的相关政策: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的荣誉和利益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宣扬封建迷信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2. 著作权法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只有新闻性作品,包括政治、经济等时事性文章可以不征得作者同意就转载,网络如果想转载报纸杂志的其他普通作品,必须经过作者的统一。这些时事新闻作品以外的普通作品包括,记者采写的个人专访,记者自己进行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新闻图片等。侵犯著作权在网络中的主要表现为:1.一些网站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就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其作品,在新闻传播方面,未经许可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或评论都易造成侵权;2.一些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从网上下载网络原创作品并发表。二:影响新闻内容采集的网民因素根据CNNIC2006年7月发布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目前的主要构成状况如下:男性占,女性占网民的文化程度:高中占,本科占职业分布:学生占,商业、服务业人员占个人月收入:500元以下占,501—1000占除了有关社会生活的新闻以外,不同年龄组的网民上网阅读新闻内容的类型有显著差异。16-34岁之间的网民阅读最多的是娱乐新闻,阅读最少的是财经新闻;35-65岁之间的网民阅读最多的是国内时事,阅读最少的是IT新闻。男性网民倾向于阅读体育新闻和IT新闻,二女性网民则倾向于阅读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文化程度越高,阅读各类新闻的比例也越高。收入越高的网民阅读的网络新闻越多。 来源: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4.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5.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预测,1997

6.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

7.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8. 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

1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

1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1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1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1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16.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17.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 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8.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杨步国张金海著《整合一报业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2005年l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朱海松:《麦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3、黄升民等著:《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国物价出版社。

4、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6、曹璐胡正荣等著:《卫星电视传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11、郑保国:《论媒体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胡正荣主编:《中国传播论坛2001一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冯广超方饪纯:《数字电视广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周鸿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16、米歇尔·森格特瑞:《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周鸿铎胡传林刑建毅著:《传媒经济》,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营销学导论》(俞利军译),1998年第一版,华夏出版社。

20、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1】阿尔文·托夫勒【美】.未来的冲击【MI.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加】.麦克卢汉精粹【MI.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1

【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1

【4】桂敬一【日】.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

【5】杰克·富勒【美】.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陈莉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

【7】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3

【8】马克·波斯特【美】.信息方式【MI.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

【9】萨尔坦·科马里【美】.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姚坤何卫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1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美】.传播学概论「MI.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1】伊丽莎白切尔【英】.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4

【12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美】.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J.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

【13】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5

【14】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15】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胡钮.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

【18】金暗.报业经济学.【Ml.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2

【1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李良荣.新闻学导论【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I.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

【22】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8

【24】陆小华.新媒体观〔M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8

【25】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四】.北京:中信出版社,22

【26】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3

【28】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9】孙燕君.报业中国【明.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2

【30】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1】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3

【3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33】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2

【34】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3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

【37】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8】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间.长沙:湖南出版社,23

【39】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40】朱春限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5

【41】朱春限传媒营销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9:

【42】宋健武.竞争与融合闭.新闻与写作,28(l)

【43】朱丛艳,许冠英.论报纸的网络化生存【J】.新闻理论探讨,26(2)

【44】张丽萍.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形态的变革明.新闻实践,28(l)

【45】谢石山.正确估价网络媒体对报纸的冲击阴.湖南社会科学,21(4)

【46】靳更新.深度报道在报纸与网络竞争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1(2)

【47】齐爱军,彭金凤.应对网络媒体—报纸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记者,22(1

【48】任秋菊.左手办报,右手办网【Jl.青年记者,26,(24)

【49】严怡宁.美国报纸的网络化生存:优胜劣不汰【J】.中国报业27(5)

网络新闻采集与传统新闻采集的异同:一、相同点①:1、 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新闻选择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以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2、 从新闻定义到新闻价值:这道工序是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人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3、 新闻法规的规范:这是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4、 都受到受众需求的影响,网站或传统媒体会根据各自的受众定位来选择新闻。二、不同点:1、 传统新闻的采集主要是靠采访得来的,而网络新闻的采集主要是靠搜索、采访、下载、编辑加工等手段,一般大型的网站都建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它“是操作在数据库服务器或在大型计算机系统上用来管理数据、接收用户查询、响应用户请求的软件程序”,“具有互联性、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的特征”②。2、 传统新闻采集时采集来的还只是新闻材料,而网络新闻采集获得的通常是已经经过编辑加工的新闻。影响网络新闻采集的因素有:1、 有关网络新闻发布的相关政策,著作权法;2、 网络受众的构成及需求特点;3、 网站自身的受众定位及营销目标和理念;4、 新闻定义判断;5、 新闻基本要素(五个W+一个H);6、 新闻真实性判断(方法:多源求证、内容分析、调查核实、技术判断、设立警戒线);7、 新闻价值判断: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8、 宣传价值判断。

与书香闻不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你大概要的是笔记类小说,给你推荐几部,都是比较有名的经典:一、<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

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二、《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

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其所记述,或采缉旧闻,或出自己撰,“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四库全书总目》)。

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后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

三、《齐东野语》 20卷,宋周密撰。作者字公谨,自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萧斋、泗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等。

祖籍济南。其曾祖泌,自济南迁居吴兴,至密四世。

其家世代为官,本人在宋宝佑年间任义乌令;入元不仕,寓杭,居癸辛街,以南宋遗老自居,交游很广,故见闻甚博。是书用《齐东野语》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

书中所记,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本书以中华书局 1983年张茂鹏点校本最为方便。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

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其他: [R]、[P]、[A]、[C]、[Z]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细则:

(1)文献标识

论文正文中需按出现顺序标识参考文献编号,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置于所引内容最末端,按上标处理。如: *****[1]。

另外,同一篇文献在文中如多处引用,选择其一最主要的地方加注就可以,其它地方无需标注。

全文中引用文献只能按顺序标注。

论文中引用文献原文应加引号;若引用原意,文前用冒号或逗号,不用引号。较完整的长段引文应提行独立成段,即在冒号后另起一段。

(2)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中的中文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书写,英文内容采用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编写。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按论文引用顺序编排,文献编号顶格书写,加括号“[ ]”,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等内容。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①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 专著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C] . 主编.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⑤报告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⑥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⑦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⑧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⑨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负责者. 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

主要责任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中文文献在第3名作者后加“等”字,外文文献在第3名作者后加“et al”字。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之后。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英文文献标题,除第一个词首字母大写外,其余为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用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日文文献,人名的汉字需用日文汉字,不使用中文汉字及其简化汉字。

希望可以帮到你~~

书的参考文献格式要写第几版。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信息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等。

可依据书名页、版本记录页、封面等主要信息源著录各个著录项目;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篇章与报刊上的文章依据参考文献本身著录析出文献的信息,并依据主要信息源著录析出文献的出处。缩微制品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光盘依据标签、附件著录;网络信息依据特定网址中的信息著录。

扩展资料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格式是:原作者姓,原作者名首字母(原著作出版年)。

翻译之后的书名 (翻译者名首字母,翻译者姓)。出版地:出版社(翻译本出版年)。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扩展资料: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

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化传承的优秀议论文800字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学期,学校出版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与文化读物》一书。

本书以西安地域文化为主线,以传统历史文化演进和现当代文化发展为主要内容。介绍了西安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艺术创作、科技发明等。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认真思考,我意识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多么肤浅。原来,我们的中国文化是如此迷人和多彩。作为中国陕西西安人,我感到非常自豪!美德,这两个词包含了很多关于美的故事。在看书的过程中,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感人的场景:黄翔扇着枕头暖坐,苏武不负使命,张堂清净自成,严于律己……都是普通人,却放任美德。这两个字真的留在了我的心里,用行动完美诠释了中华文明的崇高。(它让我明白了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也让我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关于它,我有一个小故事要跟大家分享。这是一个相当晴朗的下午,在学校繁荣结束时。外面很吵。灰色的水泥地面上散落着各种垃圾,看上去脏兮兮的。五彩缤纷的人群挤在校门口,一个接一个班级的潮水般涌出,我好不容易挤出人群回家。一抬脚没走几步,就被一张照片惊呆了。没有人照顾肮脏的地面。不少,但没人接。就在这时,一个人影突然闯入了我的视野。那是一个穿着白色短袖和蓝色牛仔裤的小女孩。她缓缓弯下腰,伸出手,抓起地上的零食袋,转身扔进垃圾桶。整个动作虽然只有几秒钟,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的心是光明的,这是美德!今后,我也要向她学习,做一个热爱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少年。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神秘民族。自然积累,形成了丰富的节日习俗。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影响深远的节日文化。为什么农历正月十五叫“闹元宵”?一年中的正月是最喜庆的月份,也是一年中的正月。它被称为一年的第一个月。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之夜。古人称夜为夜,所以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而“闹元宵”,“闹”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的热烈气氛。这种美妙的节日文化体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悠远而浓厚的文化气息。我希望它永远流传下去!总之,看完这本书,印象很深。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行。

中国,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国度。神话传说小说传奇、诗词歌赋各类善籍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在文化熏陶中成长。我从小就爱读书,更爱去品味书中的滋味。特别是那一首首唐诗,让我如痴如醉。从我接触它的那一刻起我便沉入了其中,因为即使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它也能引领着我走遍祖国的每一处,让我油然而生许多向往与崇敬之情。小时候,我就开始读唐诗。一句“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感受到了庐山的恢宏气势;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让我仿佛置身于泰山的雄壮景致之中;一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更让我品味到了江南如女子般的柔美……

那时,我就对祖国的大好风光充满无限的向往,因为祖国就像一位大家闺秀一样,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春天欣欣向荣的呈现“接天莲叶无穷”你想荷花无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夏天勃勃生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冬天彻骨寒地。

祖国那千奇百状的自然景观在唐诗中各有其独特的魅力我又不禁感叹,诗人们的—字―句无不捕捉着祖国的美景,虽然诗没有具体描绘出祖国的壮丽山河,这足以证明祖国文字是多么神奇多么美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加深了对诗的理解。听,“明月松间照,清桌石上流”那涓涓的流水声似乎在耳畔响起;“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那宁静的意境,好像自己便置身于其中这时心灵会变得纯净,心胸也会变得宽广。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读到这样的诗任何人的心灵都会受到一次彻底的洗涤。诗中的静不仅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次彻底的释放还让我感到祖国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是多么的深厚!这种文化底蕴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逝,它将永远以它那高贵的气质去熏陶着后人。啊,祖国的文化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那迷人的.光芒照亮了我的文学之路照亮了我生命的征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是这个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所以我们要爱本国文化,积极的去弘扬本国文化。

近日,新华社报道:北京有一所小学的学生成了“网红”,原因是,在苏轼诞辰时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向苏轼致敬的活动。这些学生不仅进行了以苏轼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而且完成了相关专业色彩论文。这些小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与关注。在我看来,这些小学生所进行的活动是非常积极,非常有意义的。像苏轼这样的诗人有许多,他们都曾为诗词文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我们应该去了解古人,认识古人,了解我国的优秀诗词文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我国古人无一不将天人合一,人定胜天的文化造力发挥到了极致。而且我国诗词文化也已经具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用诗歌来向那个世界倾诉自己的心声,培养自己知行合人的人格境界,也是一张传播继承诗词文化的方式。

诗词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习古诗可以明智,陶冶人们的情操。学习古诗可以了解过去,放眼未来。学习古诗,与古人对话,了解古人当时为什么做那首诗以及做诗的心境。不仅如此,学习古诗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之前,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档节目叫做“中国诗词大会”,这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表现,在这档节目中,活跃欢快的气氛,信心十足的参赛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之美。美国历史上有一位总统曾说过:“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文化,那么别的国家就可以去攻打那个国家了”。对啊!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自己本民族文化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并且最为一个当代中学生,我们更要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总而言之,北京那个那所小学也正是学习诗词,了解古人,认识古人,为弘扬中国的诗词文化。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去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努力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时代精神,为我国的诗词文化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论文中所有参考到的文献。那么,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我来教你写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选择参考文献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通读备选参考文献并掌握研究范围

在最终确定你需要的参考文献之前,务必摸透每一篇文献的精髓。在信息化尚未如今天这般发达之前,论文作者一般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翻阅装订厚厚的过刊,并搞到副本之后方能决定最终需要的参考文献,最痛苦的莫过于还得通读全文。

不过,现在在线数据库资源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软件或者平台(比如EndNote、RefWorks或者 Mendeley)将可能需要的参考文献直接下载到自己的账户当中即可。

但不幸的是,很多论文所选择的参考文献和作者所讨论的课题相关性不大,有时甚至不存在相关性,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个早期的调查(Paper Trail Reveals References Go Unread by Citing Authors. DOI: )指出,论文作者真正通读过的参考文献数量只占所有参考文献数量的25%。

这种情况会对读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说,读了你的论文的人会误认为那些与你所讨论研究课题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有参考价值,因此这些不具备针对性和相关性的参考文献就被引用到了下一篇文章当中。

好好的文献本来与你无冤无仇,不适当的引用的话,你就会成为始作俑者。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

确保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页等。与文献的原始发行版本进行比对,以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数据库中原版信息条目有误且被引用之后,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常见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Chicago、Harvard、MLA、Nature以及Science。下面我们就同一篇文章,列举出这七种引文格式。为了阅读便利,我选了一个较短的文章标题。

论文题目: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PA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ELL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and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hicago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November): 33–43. doi:.

Harvard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doi:

MLA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2013): 33–43.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eb.

Nature格式

, R., Zawisza, B. & Malicka, E.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Science格式

1. R. Sitko, B. Zawisza, E.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自引的管理

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引用自己发表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数量。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文章被引用的重要性,因为以前发表的文献提供的信息包括早期发现、实验程序以及与目前工作相关的分析。自引也可以帮助期刊的编辑、审稿人以及读者确定你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不仅仅是前期工作的增量推进。

但是作者自己发表的论文不应该占据所有参考文献的支配地位,将自引数量保持在20%至25%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程度。自引使用过渡的话,你对h指数的功利心便昭然若揭。

比如一位教授的论文引用情况为,共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共被引用为455次,其中他引达432次,也就是自引为23次,他引率超过95%!应该说这个他引率很高。显然,过高的自引率不好,但是,过高的他引率就一定好吗?

高他引率可表示所开展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或认可度较大,但同时也可能表示其研究工作的离散性大或系统性差。

因此,他引率可能并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的他引率才比较好,这可能与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研究内容有关,难以定量推算,但从感性上说,对于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如几十篇以上)的作者来说,如果他引率高过95%,可能说明其工作的系统性不够好,如果他引率低于50%,可能说明其工作被别人认可度不高。

在“新”与“旧”之间取舍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在开创性论文和目前渐进性论文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时代久远的文章提供了概念的起源,会给创造概念、方法和分析的作者一定的信誉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期发表的论文则体现了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兴趣。

这里要为大家提个醒:如果你选择的参考文献全部都发表于十年前,则意味着你想研究的课题已经被淘汰了。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 索引序列
  • 与新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数字新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新年新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新闻采集与编辑参考文献
  • 与书香闻不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