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要求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要求

发布时间: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要求

1 题 名 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2 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 作者应写明姓名、工作单位、省市名、邮政编码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前三名)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单位,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E-mail、电话等。3 摘 要 应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着重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以200字为宜。提出关键词5~8个。并附英文的题名、姓名、工作单位、省市名、邮编、摘要和关键词。4 分类号 为了便于检索和编制索引,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写出论文的分类号。5 引 言 应简单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为“0”,不编序号时“引言”二字可省略。6 正 文 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排程序;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等。层次标题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序号,如:“1” “” “”等。 图 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应有图序号和图题(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的外侧。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图要有中英文对照的图题及图注,数据图需用excel格式。 表 应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表内容应完整,包括表序号(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题、表注、量或单位。采用三线表,表的内容数字须上下及左对齐。表要有中英文对照的表题及表注。 计量单位 表达量值时必须使用国际单位符号,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及中文符号。单位符号与数字之间须空半个字符。常用的单位有:min(分钟)、h(小时)、s(秒)、d(天)、周、月、r/min(转每分)、mL(亳升)、m(米)、mol(摩尔)等,括号内为不规范表示法。7 量差、公差等表示 数值范围号须采用浪纹号“~”,标注须遵守简明、不引起误解的原则,常用的如18%~25%、2万~5万、3~5 min、 cm± cm、30 cm×30 cm×30 cm等。8 结 论 应是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提炼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

吉林体育学院2020年招生章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我校今年招生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校今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专科层次招生工作。第三条 高校全称:吉林体育学院校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由大路2476号(南岭校区);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河街5699号(临河校区)。第四条 层次:本科、专科办学类型:普通、公办高校第二章 收费标准第五条 学费收取标准 本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体育教育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运动训练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9000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9000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运动康复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休闲体育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表演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9000元;冰雪运动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体能训练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高职(专科)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每生每学年4000元;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每生每学年4000元;运动训练专业每生每学年4000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每生每学年4000元;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每生每学年4000元;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专业每生每学年4000元;运动防护专业每生每学年4000元。第三章 学历证书颁发第六条 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内容,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本科毕业生由吉林体育学院颁发国家规定的本科毕业证书;高职毕业生由吉林体育学院颁发国家规定的专科(高职)毕业证书。第四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及有关程序第七条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我校按照《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入学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在家庭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级教育部门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于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入学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报到。入校后,由学校核实认定后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等为辅。第八条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内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我校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了校长奖学金、学费减免、"绿色通道"、"三助"岗位、勤工助学岗位、一次性资助等政策,确保贫困学生不会因贫辍学,保障广大贫困学子安心学习,励志成才。第九条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学生需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根据有关部门设置的标准和规定的程序进行认定。学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结果,按照资助政策相关规定予以相应的资助。第五章 录取说明第十条 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我校各专业均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公共外语课程教学均为大学英语。各专业非英语语种考生入学后均须改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学校不对非英语语种的学生单独开设语言课程。第十一条 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的要求各专业男女不限。第十二条 经批准的身体及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检查工作指导意见》(教学司﹝2003﹞3号)文件及相关补充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录取规则本科专业:1、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冰雪运动、体能训练专业:按“分数优先”原则录取,投档比例按生源省份要求执行。在投档考生中,按体育考试成绩排序完成计划,再根据考生体育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专业志愿顺序择优录取,体育考试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文化考试成绩高的考生;考生等效分数相同时,优先级别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文科按科目顺序为语文、外语、文科综合、数学,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相同先看语文;若语文分数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文科综合;若文科综合再相同则看数学。理科按科目顺序为:数学、外语、理科综合、语文,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相同先看数学;若数学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理科综合;若理科综合也相同则看语文。同类专业志愿可以调剂,投档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已录满且服从调剂,则按考生体育考试成绩随机调剂到同类计划未录满的专业。对于总分低于所报专业志愿要求,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如相关招生省份有特别要求,我校将按照该省招生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录取)。2、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我校根据报考生源情况和学校专业发展需求制定分项目招生计划,分项目招生计划将根据报考生源情况和学校专业发展需求提前公布,项目之间的录取分数不可进行横向比较;我校依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招生文件有关规定“文化考试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180分,体育考试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40分”的基础上,根据招生考试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我校文化和体育考试成绩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对具备一级运动员等级的考生,可在我校文化考试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下降低30分录取,对具备运动健将技术等级的考生,可在我校文化考试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下降低50分录取。在考生达到我校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根据考生文化考试成绩(折合百分制后)和体育考试成绩3:7比例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公式:综合分=(文化成绩/6)×30%+体育成绩×70%,分项目依据考生填报志愿顺序(先录取一志愿,一志愿未满时再录取二志愿)择优录取。3、表演专业:考生参加我校组织或认同成绩的专业考试(我校校考或认同成绩的院校校考、省统考)成绩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户籍所在地省级招生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按专业“分数优先”原则录取,投档比例按生源省份要求执行。在投档考生中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完成计划,再根据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考试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文化考试成绩高的考生;考生等效分数相同时,优先级别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文科按照科目顺序为语文、外语、文科综合、数学,科目成绩分数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相同先看语文,若语文分数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文科综合,若文科综合再相同则看数学。理科按照科目顺序为数学、外语、理科综合、语文,科目成绩分数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相同先看数学,若数学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理科综合,若理科综合也相同则看语文。对于总分低于所报专业志愿要求,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如相关招生省份有特别要求,我校将按照该省招生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录取)。4、运动康复、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按“分数优先”原则录取,投档比例按生源省份要求执行。在投档考生中,按文化考试成绩排序完成计划,再根据考生文化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专业志愿顺序择优录取;考生等效分数相同时,优先级别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文科类以语文、外语、文科综合、数学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相同先看语文;若语文分数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文科综合;若文科综合再相同则看数学。理科类以数学、外语、理科综合、语文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相同先看数学;若数学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理科综合;若理科综合也相同则看语文。同类专业志愿可以调剂,投档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已录满且服从调剂,则按考生文化考试成绩随机调剂到同类计划未录满的专业。对于总分低于所报专业志愿要求,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如相关招生省份有特别要求,我校将按照该省招生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录取)。高职(专科)专业:1、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专业、运动防护专业:按“分数优先”原则录取,投档比例按生源省份要求执行。在投档考生中,按体育考试成绩排序完成计划,再根据考生体育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专业志愿顺序择优录取,体育考试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文化考试成绩高的考生(河南省:在投档考生中,按文化考试成绩排序完成计划,再根据考生文化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专业志愿顺序择优录取。);考生等效分数相同时,优先级别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文科按科目顺序为语文、外语、文科综合、数学,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相同先看语文;若语文分数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文科综合;若文科综合再相同则看数学。理科按科目顺序为:数学、外语、理科综合、语文,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相同先看数学;若数学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理科综合;若理科综合也相同则看语文。同类专业志愿可以调剂,投档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已录满且服从调剂,则按考生体育考试成绩随机调剂到同类计划未录满的专业。对于总分低于所报专业志愿要求,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如相关招生省份有特别要求,我校将按照该省招生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录取)。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按“分数优先”原则录取,投档比例按生源省份要求执行。在投档考生中,按文化考试成绩排序完成计划,再根据考生文化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专业志愿顺序择优录取;考生等效分数相同时,优先级别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文科类以语文、外语、文科综合、数学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相同先看语文;若语文分数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文科综合;若文科综合再相同则看数学。理科类以数学、外语、理科综合、语文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相同先看数学;若数学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理科综合;若理科综合也相同则看语文。对于总分低于所报专业志愿要求,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如相关招生省份有特别要求,我校将按照该省招生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录取)。第十四条 联系方式学校网址: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由大路2476号,邮编130022。联系电话:联系人:崔老师第十五条 此章程由学校负责解释,本章程无特别要求及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招生政策执行。

截至2013年,学院有省部级研究基地4个。其中,国家体育总局2个,吉林省2个。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省 解剖和生理实验室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 2002年至2013年,学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项14项。 2014年上半年,学校共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课题经费达到万元。《竞技体育审美思想及其美育价值研究》、《近代以来我国体育学术发展与变迁的计量学分析》分别入选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在自然科学领域,学校《吉林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研究》获得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馆藏资源截至2011年,学校图书馆馆藏各种文献总计370910万册,其中南岭、临河校区总计279036册(南岭校区藏书203299万册,临河校区藏书75737册)。竞技运动人才基地藏书91874册。 学术期刊《吉林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创建于1985,每两月出版一次,是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是吉林省级优秀期刊。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级别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由吉林体育学院主办,双月刊。

体育期刊投稿地址及简介《篮球》杂志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该刊向读者介绍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世界篮球明星的成长及其训练、比赛经验;世界篮球新技术、新战术。《篮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6( 双月刊)《田径》杂志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该刊内容有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和成绩纪录;世界优秀运动员传记及其成功之路以及田径运动的技术、理论等。《田径》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7(双月刊)《体??》杂志由中国体??协会主办。该刊主要栏目有国内外竞赛、技术训练、知识之窗、群星谱、业余训练、科学研究、宿将回忆录、小资料、健美讲座等。《体??》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288(季刊)《游泳》由中国游泳协会主办,该杂志是以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为对象的群众性专项刊物。介绍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专项运动知识、技术、训练与群众活动以及国内外新动向和优秀运动员。《游泳》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5号) 100061 CN11--1289(双月刊)《中国排球》杂志由中国排球协会、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向排球爱好者普及排球知识,开拓其视野;向排球工作者介绍世界排坛的新技术、新战术及新动向,以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中国排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8(季刊)《武术健身》杂志由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宣传武术、气功的健身作用、知识和方法;挖掘、介绍祖国民间传统养生法;引导人们科学地进行武术、气功锻炼,注重武德修养,增进身心健康。《武术健身》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9(双月刊)《学校体育》杂志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主办。该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动态和经验;协助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辟有行政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课余训练、国外学校体育、人物志、信息台等栏目。《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1524 (双月刊) 主编:赖天德《中国体育》杂志是国家体委主办向海外华人宣传我国体育的综合性刊物,介绍我国体育战线取得的成就,扩大中国体育在海外的影响。主要栏目有体育竞赛、群众体育活动、民族体育、中国武术传统健身方法、体育名人介绍等。《中国体育》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753(月刊)《北京体育学院学报》主要介绍本院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各个项目的技术分析,专题调研和经验总结,以及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经验和动态等。《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2096(季刊)《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由国家体委科研所、情报所主办。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设有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专题论文、经验总结、问题探讨等栏目。《中国体育科技》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2284(月刊)《体育文化导刊》地址:北京崇文区天坛东里中区中14号 邮政编码:100061E-mail:《体育科技文摘》由国家体委体育情报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国内唯一的体育科技情报检索类文摘期刊,属国家科委国内外科技期刊检索系列,公开发行。该刊通过文摘、简介和题录三种形式报道国外的体育科技文献,对部分重点期刊做较全国的报道。通过该刊可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了解广泛的体育科技信息,它是从事体育科研、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体育科技文摘》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2459 (双月刊)《健康顾问》杂志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主办。该刊普及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就人的发育、生长、心理、生理以及健身防病等方面,介绍各种知识与方法,注重介绍国内外各种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效方法和健身方法。《健康顾问》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2979(季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主办。该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刊登运用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提出的各种医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主要栏目有论著、综述、国外动态、研究方法、临床与研究报道、文摘、简讯等。《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12989季刊)《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本刊紧密联系实际,刊登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力求反映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北三环路21号) 100088 准印证号:8903689(半年刊)《体育教学》杂志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发行的科普性季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体育教学经验,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方法,以及教学改革;研究青少年体质等问题。本刊主要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管理干部。地址:北京北三环西路11号,邮政编码:100088,CN11-3145/G8,ISSN1005-2410(季刊)E-mail:《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是为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人员及体育院校师生提供科技信息和学术争鸣园地的专业性刊物。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体育科学理论等。《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天津体育学院内) 300381 CN12--1140 (季刊)《内蒙古体育科技》是内蒙古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刊物。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选材等栏目。《内蒙古体育科技》编辑部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14号) 010030 准印证:15--1064(季刊)《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沈阳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以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鼓励对新学科的探讨和对体育边缘学科领域的开拓。主要栏目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科研、学生园地等。《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CN21--1081 (季刊)《沈阳体育学术》杂志是由沈阳市体育科学学会、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主办。主要栏目有体质与选材、教学与训练、评价与评估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技工作简讯等。《沈阳体育学术》编辑部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准印证:031(季刊)《辽宁体育》杂志是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该刊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宣传报道党的体育方针、政策,传播体育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交流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经验。主要栏目:体育论坛、工作研究、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竞赛与裁判等。《辽宁体育》编辑部 (沈阳市和平南大街42号) 110061 CN21--1123(月刊)《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长春市自由大路34号)130022 准印证号:149副总编:肖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编辑出版,是以反映本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也是同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体育教学、训练经验、探讨体育理论、介绍体育科研成果的阵地。读者对象: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体育爱好者。《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海清源环路650)200433 CN31--1005(季刊)本刊以反映本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同时对外开展学术交流,以促进体育教学、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加强新学科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体育人材。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与战术,体育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国外体育,体育史料等。《上海体育》编辑部(上海市南京西路150号) 200003 CN31--1054 (月刊)上海市体委主办的《上海体育》杂志为综合性体育刊物。旨在宣传我国体育运动(侧重上海)的成绩和体育界的精神风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栏目有人物专访、赛场内外、大赛前后、学校体育、超级名星、国际体坛、健身之道、棋牌篇、友谊之路等。《国外体育科技》编辑部 (上海体育学院内) 200433 准印证:160(季刊)《体育与科学》杂志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综合性刊物。辟有社会科学工作者论体育,体育文化研究、奥林匹克思想研究、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与运用等栏目,集思想性、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南京市孝陵卫) 210014 CN22--1208(季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南京市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内) 210014《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 (杭州市体育馆路104号)310004 CN--1128(双月刊)由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浙江体育科学》杂志是综合性体育科技刊物。旨在探索和研究当代体育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介绍和交流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群众体育、体育管理等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并注重反映新技术革命对当代体育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提供国内外体育信息和动态。主要栏目有体育战略预测、新技术革命与体育、争鸣论坛、改革之窗、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与技术、学校体育、讲座与函授等。《福建体育科技》是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研所主办的一个旨在介绍体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办法的综合性体育刊物。本刊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学校体育、体育译文等栏目。《福建体育科技》编辑部(福州市五一路状元巷17号) 350005 CN35--1093(季刊)《体育教学与研究》杂志由福建省体育卫生教育研究会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主办。本刊主要是反映体育系教学、科研和普通中学、中等师范、中专、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课余训练等情况。本刊辟有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体质调研、学校管理、课余训练、师资培养、体育卫生知识、体育译文和体育信息等栏目。《体育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内) 350007 准证号:042(季刊)《福建体育学院学报》是本院的学术窗口,面向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主要反映本院的体育科研成果,登载体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为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技术水平服务。《福建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厦门市集美镇) 361021 准印证号:118 (半年刊)《山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围绕本省体育工作的重点,传播国内外体育科技情报信息;介绍、推广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果。主要栏目有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技战术分析、仪器器材研制、体育科研文摘等。《山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济南市文化东路45号 250014 CN37--1011(季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主要登载当代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旨在发展体育理论,加强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科技文献与信息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武汉市卓刀泉) 430076 CN42--1105 (季刊)《湖北体育科技》杂志是由湖北省体育科技研究所主办的,以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的新方法、新动态为主。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体育教学、经验介绍、学校体育等。《湖北体育科技》编辑部(武汉市武昌体育场) 430060 CN42--1177 (季刊)《湖南体育科学》是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1979年1月创刊。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体育译文等。读者对象: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者。《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长沙市体育馆路1号)410005 CN43--111(季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广州市沙河水荫路)510503 CN44--1129(半年刊)《广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广州市较场西路16号) 510056 CN44--1226(季刊)《广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是体育科技方面的综合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就,侧重探讨田径、游泳、足球、举重等项目的训练方法、运动技术及战术,介绍现代科技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主要项目有综合、田径、游泳、足球、举重、体??、技巧、篮球、排球、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体育学通讯》杂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会刊。是全国高校体育教师、卫生保健人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阵地和进修园地。设有体育课程建设、大学生体质研究、卫生保健教育、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学知识和信息等栏目《体育学通讯》编辑部(广州市华南师大体育系) 510631 准印证号:417(季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以报道本院学术研究较有特色的体育史、武术、运动医学和新兴体育学科为重点。辟有体育史与体育理论、体育技术、教学和训练、体育基础学科理论、运动医学、学校体育等栏目。《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成都市南效公园右侧) 610041 CN51--1097(季刊)《体育科学》(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7X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95/G8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5号 邮政编码:100763 E-mail:《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10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812/R)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11号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邮政编码:100061 电话:-2504 传真:《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9605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38/F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东26——24号 邮政编码:221008 电话号码:;5663312 E-mail:

读者主要面向全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体育科研人员等。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简介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由吉林体育学院主办,双月刊。

体育期刊投稿地址及简介《篮球》杂志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该刊向读者介绍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世界篮球明星的成长及其训练、比赛经验;世界篮球新技术、新战术。《篮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6( 双月刊)《田径》杂志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该刊内容有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和成绩纪录;世界优秀运动员传记及其成功之路以及田径运动的技术、理论等。《田径》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7(双月刊)《体??》杂志由中国体??协会主办。该刊主要栏目有国内外竞赛、技术训练、知识之窗、群星谱、业余训练、科学研究、宿将回忆录、小资料、健美讲座等。《体??》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288(季刊)《游泳》由中国游泳协会主办,该杂志是以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为对象的群众性专项刊物。介绍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专项运动知识、技术、训练与群众活动以及国内外新动向和优秀运动员。《游泳》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5号) 100061 CN11--1289(双月刊)《中国排球》杂志由中国排球协会、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向排球爱好者普及排球知识,开拓其视野;向排球工作者介绍世界排坛的新技术、新战术及新动向,以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中国排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8(季刊)《武术健身》杂志由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宣传武术、气功的健身作用、知识和方法;挖掘、介绍祖国民间传统养生法;引导人们科学地进行武术、气功锻炼,注重武德修养,增进身心健康。《武术健身》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9(双月刊)《学校体育》杂志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主办。该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动态和经验;协助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辟有行政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课余训练、国外学校体育、人物志、信息台等栏目。《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1524 (双月刊) 主编:赖天德《中国体育》杂志是国家体委主办向海外华人宣传我国体育的综合性刊物,介绍我国体育战线取得的成就,扩大中国体育在海外的影响。主要栏目有体育竞赛、群众体育活动、民族体育、中国武术传统健身方法、体育名人介绍等。《中国体育》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753(月刊)《北京体育学院学报》主要介绍本院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各个项目的技术分析,专题调研和经验总结,以及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经验和动态等。《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2096(季刊)《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由国家体委科研所、情报所主办。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设有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专题论文、经验总结、问题探讨等栏目。《中国体育科技》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2284(月刊)《体育文化导刊》地址:北京崇文区天坛东里中区中14号 邮政编码:100061E-mail:《体育科技文摘》由国家体委体育情报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国内唯一的体育科技情报检索类文摘期刊,属国家科委国内外科技期刊检索系列,公开发行。该刊通过文摘、简介和题录三种形式报道国外的体育科技文献,对部分重点期刊做较全国的报道。通过该刊可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了解广泛的体育科技信息,它是从事体育科研、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体育科技文摘》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2459 (双月刊)《健康顾问》杂志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主办。该刊普及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就人的发育、生长、心理、生理以及健身防病等方面,介绍各种知识与方法,注重介绍国内外各种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效方法和健身方法。《健康顾问》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2979(季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主办。该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刊登运用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提出的各种医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主要栏目有论著、综述、国外动态、研究方法、临床与研究报道、文摘、简讯等。《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12989季刊)《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本刊紧密联系实际,刊登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力求反映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北三环路21号) 100088 准印证号:8903689(半年刊)《体育教学》杂志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发行的科普性季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体育教学经验,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方法,以及教学改革;研究青少年体质等问题。本刊主要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管理干部。地址:北京北三环西路11号,邮政编码:100088,CN11-3145/G8,ISSN1005-2410(季刊)E-mail:《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是为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人员及体育院校师生提供科技信息和学术争鸣园地的专业性刊物。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体育科学理论等。《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天津体育学院内) 300381 CN12--1140 (季刊)《内蒙古体育科技》是内蒙古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刊物。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选材等栏目。《内蒙古体育科技》编辑部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14号) 010030 准印证:15--1064(季刊)《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沈阳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以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鼓励对新学科的探讨和对体育边缘学科领域的开拓。主要栏目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科研、学生园地等。《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CN21--1081 (季刊)《沈阳体育学术》杂志是由沈阳市体育科学学会、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主办。主要栏目有体质与选材、教学与训练、评价与评估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技工作简讯等。《沈阳体育学术》编辑部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准印证:031(季刊)《辽宁体育》杂志是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该刊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宣传报道党的体育方针、政策,传播体育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交流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经验。主要栏目:体育论坛、工作研究、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竞赛与裁判等。《辽宁体育》编辑部 (沈阳市和平南大街42号) 110061 CN21--1123(月刊)《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长春市自由大路34号)130022 准印证号:149副总编:肖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编辑出版,是以反映本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也是同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体育教学、训练经验、探讨体育理论、介绍体育科研成果的阵地。读者对象: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体育爱好者。《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海清源环路650)200433 CN31--1005(季刊)本刊以反映本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同时对外开展学术交流,以促进体育教学、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加强新学科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体育人材。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与战术,体育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国外体育,体育史料等。《上海体育》编辑部(上海市南京西路150号) 200003 CN31--1054 (月刊)上海市体委主办的《上海体育》杂志为综合性体育刊物。旨在宣传我国体育运动(侧重上海)的成绩和体育界的精神风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栏目有人物专访、赛场内外、大赛前后、学校体育、超级名星、国际体坛、健身之道、棋牌篇、友谊之路等。《国外体育科技》编辑部 (上海体育学院内) 200433 准印证:160(季刊)《体育与科学》杂志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综合性刊物。辟有社会科学工作者论体育,体育文化研究、奥林匹克思想研究、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与运用等栏目,集思想性、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南京市孝陵卫) 210014 CN22--1208(季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南京市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内) 210014《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 (杭州市体育馆路104号)310004 CN--1128(双月刊)由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浙江体育科学》杂志是综合性体育科技刊物。旨在探索和研究当代体育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介绍和交流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群众体育、体育管理等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并注重反映新技术革命对当代体育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提供国内外体育信息和动态。主要栏目有体育战略预测、新技术革命与体育、争鸣论坛、改革之窗、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与技术、学校体育、讲座与函授等。《福建体育科技》是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研所主办的一个旨在介绍体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办法的综合性体育刊物。本刊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学校体育、体育译文等栏目。《福建体育科技》编辑部(福州市五一路状元巷17号) 350005 CN35--1093(季刊)《体育教学与研究》杂志由福建省体育卫生教育研究会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主办。本刊主要是反映体育系教学、科研和普通中学、中等师范、中专、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课余训练等情况。本刊辟有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体质调研、学校管理、课余训练、师资培养、体育卫生知识、体育译文和体育信息等栏目。《体育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内) 350007 准证号:042(季刊)《福建体育学院学报》是本院的学术窗口,面向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主要反映本院的体育科研成果,登载体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为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技术水平服务。《福建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厦门市集美镇) 361021 准印证号:118 (半年刊)《山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围绕本省体育工作的重点,传播国内外体育科技情报信息;介绍、推广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果。主要栏目有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技战术分析、仪器器材研制、体育科研文摘等。《山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济南市文化东路45号 250014 CN37--1011(季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主要登载当代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旨在发展体育理论,加强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科技文献与信息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武汉市卓刀泉) 430076 CN42--1105 (季刊)《湖北体育科技》杂志是由湖北省体育科技研究所主办的,以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的新方法、新动态为主。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体育教学、经验介绍、学校体育等。《湖北体育科技》编辑部(武汉市武昌体育场) 430060 CN42--1177 (季刊)《湖南体育科学》是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1979年1月创刊。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体育译文等。读者对象: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者。《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长沙市体育馆路1号)410005 CN43--111(季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广州市沙河水荫路)510503 CN44--1129(半年刊)《广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广州市较场西路16号) 510056 CN44--1226(季刊)《广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是体育科技方面的综合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就,侧重探讨田径、游泳、足球、举重等项目的训练方法、运动技术及战术,介绍现代科技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主要项目有综合、田径、游泳、足球、举重、体??、技巧、篮球、排球、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体育学通讯》杂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会刊。是全国高校体育教师、卫生保健人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阵地和进修园地。设有体育课程建设、大学生体质研究、卫生保健教育、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学知识和信息等栏目《体育学通讯》编辑部(广州市华南师大体育系) 510631 准印证号:417(季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以报道本院学术研究较有特色的体育史、武术、运动医学和新兴体育学科为重点。辟有体育史与体育理论、体育技术、教学和训练、体育基础学科理论、运动医学、学校体育等栏目。《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成都市南效公园右侧) 610041 CN51--1097(季刊)《体育科学》(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7X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95/G8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5号 邮政编码:100763 E-mail:《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10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812/R)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11号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邮政编码:100061 电话:-2504 传真:《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9605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38/F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东26——24号 邮政编码:221008 电话号码:;5663312 E-mail:

读者主要面向全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体育科研人员等。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排名

目前全国有15个独立的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应该是前4名,师范和普通院校里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体能占据前5名(全部可以考研)。 这要看你学的什么专业

体育学院排名如下:

1.北京体育大学

创办时间:1953年8月

北京体育大学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原名中央体育学院,名字出现在全国211高校名单上。作为国内体育类高校唯一一所以大学名称设立的大学,可见它的不平凡,60多年来北体大与中国体育同行。

2. 上海体育学院

创办时间 :1952年11月

上海体育学院原名华东体育学院,国内第一所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体育高校。学校非常重视科研,截至2020年,投入到科技研究的费用近亿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

3. 武汉体育学院

创办时间 :1953年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成立于江西南昌,1955年迁至湖北武汉。截至2011年,该学院拥有9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培训基地,如中国皮划艇赛艇高水平人才基地、国家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等

4. 沈阳体育学院

创办时间: 1954年

沈阳体育学院原名东北体育学院,由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不仅走出了许多国内有名的冠军,而且与国际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大学和体育组织建立交流。

5. 首都体育学院

创办时间 :1956年

首都体育学院原名“北京体育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临中关村科技园区,东临蓟门烟树景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秀丽。学校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也是许多体育梦寐以求的学校。

6. 天津体育学院

创办时间: 1958年8月

天津体育学院致力于培养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等高级体育专业人才,学院的竞技运动水平居国内前列,如摔跤、游泳、男子篮球、女子跳水等运动项目成绩卓越。

7. 吉林体育学院

创办时间 :1958年

吉林体育学院始于1958年的长春体育学院,吉林省唯一一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学校师资力量优异,截至2020年2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0%。

8. 成都体育学院

创办时间 :1942年

成都体育学院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多个运动竞技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如举重、武术套路、田径、跨栏等。学校还设有棒垒球协会、花样跳绳协会、舞龙舞狮协会等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

1、北京体育大学

2、上海体育学院

3、武汉体育学院

4、首都体育学院

5、天津体育学院

6、沈阳体育学院

7、南京体育学院

8、广州体育学院

9、成都体育学院

10、河北体育学院

11、山东体育学院

12、西安体育学院

13、吉林体育学院

14、哈尔滨体育学院

15、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16、天津体育职业学院

17、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18、郑州体育职业学院

19、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20、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21、宁夏体育职业学院

22、四川体育职业学院

23、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2015年全国体育专业研究生院校排名:1、北京体育大学A+2、上海体育学院 A+3、武汉体育学院 A+4、成都体育学院 A+5、首都体育学院 A+6、华南师范大学 A7、沈阳体育学院 A8、广州体育学院 A9、天津体育学院 A10、华中师范大学 A11、苏州大学 A 12、西安体育学院 A13、福建师范大学 A14、华东师范大学 A15、云南师范大学 A16、吉林体育学院 A17、北京师范大学 A18、南京师范大学 A19、曲阜师范大学 A20、湖南师范大学 A21、东北师范大学 A22、河南大学 A 23、浙江师范大学 A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最新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创新与改革论文

摘要: 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中,健美操专业发展起步较晚,还未能从健美操教学晋升为健美操教育体系,而从知识技能转化为文化传承还尚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如何实现该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体现创新改革意识,该文将就高等体育院校中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原则及专项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改革给出分析。帮助师生掌握更多全新的健美操研究成果,推动专业院校在该方面课程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发展。

关键词: 专业健美操课程;高等体育教育;改革原则;创新优化途径

高等体育院校在专业健美操课程创新改革方面也要本着全面逐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特色,以健美操的文化性与教育性为主要切入点,将传统的单纯健美操教学升华为健美操教育。这种改革转变也非常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它让学生更加热爱健美操运动,也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值得尝试。

1、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基本创新改革思路

高等体育院校在专业健美操课程教育方面不仅要以专业技术教授与强健身体为目标,还要在课程教学推进与研究中探索更多基于人文、科学基础的主题新思路,达到“人文求善、科学求真”的效果。换言之,就是要构建一套结合了人文与科学的健美操教育理念,将教育与竞技紧密结合于一体,在专业课程中极力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丰富他们的人格,完善其人性。正如英国哲学学者所言“人性是一切专业学科的基础”,在高等体育院校研究健美操课程的基本创新及改革思路,就是要将人文与科学原理结合,以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需求为目标,使健美操教育得以不断升华[1]。

2、高等体育院校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创新改革原则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阐述了高等体育院校在健美操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及安排方面的必要性,要在自身实际软硬件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课程教学有计划地分步实施。所以该原则要求学校具有相当强的'超前意识,而且原则也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为了证实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与实现的可行性,应该从选择课程内容时就考虑它的各种因素。第一,要考虑学生是否接受,是否会对创新的教学课程产生兴趣;第二,要考虑学校专业教师团队的能力条件,是否可以胜任新改革内容后教学内容的教授;第三,要考虑健美操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是否能够满足所有创新理念的改革实施;第四,要考虑健美操专业教学课程的周边设施是否齐备。对上述4点进行充分考察认识之后,才能有效结合学校专业资源开始架设新的教学体系结构,使创新思维与理念得以实现,并能够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

实用性原则

传统健美操教学讲求技巧性和训练量,但是由于整体训练量较大而且重复内容较多,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创新改革后的健美操专业课程应该增加更多利于学生兴趣及身心发展的健康教学内容,删减那些单一重复、技术难度过大的、学生可能不甚感兴趣的教学分支项目,完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来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增加教学中的健美操对抗竞技、健美操游戏、健美操技巧挑战等等项目来提高教学的整体趣味性,这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过程及内容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学生乐于去主动学习健美操。

科学性原则

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必须注重科学性原则,这也是经过长期研究实践所达成的共识。科学性原则告诉健美操课程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明确从初级基本到逐渐分化、从零散到整合,让课程教育内容与学科发展更富有规律性,反映出学科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形成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相互统一。换言之,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求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横向联系起来,达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实现教育理念层面的创新与改革[2]。

3、高等体育院校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创新改革内容体系分析

理论知识体系的创新改革构建

创新改革后的理论知识体系构建应该让学生懂得“会学”,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掌握健美操创编基础原理的基础上也能自己学习和编排各种舞蹈动作,也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一项理论知识举一反三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该文认为,创新改革后的健美操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应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分析层面来展开研究,开展诸如健美操理论讲座教学、健美操心理课程以及将学生带到校园外多参加健美操竞技比赛来磨练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将针对他们的健美操理论学习延展到社会层面,形成心理、生理与社会3层面的有机结合。以该文来看,“三力合一”的健美操课程教学才是理论知识体系改革创新的最终目标,所谓“三力合一”就是将心力、物力和外力三者结合起来,构成全新的教育形式,并辅以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做指导,以“健身教育、以人为本”为主体原则来展开理论教育模式(如图1)。

技术知识体系的创新改革构建

目前特殊课种是健美操技术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主要都是以健身房项目为主,例如街舞、瑜伽、形体健美操、有氧舞蹈、健身球等等。由于种类较多,技术知识体系比较繁杂,课程在创新优化以后不能实现全部深入教学,所以学校专业院系应该根据自身师资力量特点和教学特点,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基本原则有选择性地培养重点项目,凸显学校专业特色,在特色发展基础上再寻求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如果以传统有氧健美操课程改革优化为基础,专业院系应该在第一年开设与有氧健美操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基本动作、套路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推广舞蹈创编及表演知识,丰富学生的理论教学课程内容。第二学年开设以有氧操提升为主的课程内容,在这里加大舞蹈创编与表演的教学课时比重,培养和加深他们对有氧健美操课程的理解能力,逐渐拥有学习创造力。同时也要加入一定的器械有氧健美操课程,发展多元化教学路径。第三学年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师应该推荐学生去校外健身俱乐部进行实践学习,同时鼓励他们参加竞技健美操校外课程与比赛,培养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强调技术性与竞技性之于健美操课程创新改革的关键。到了第四学年,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已经构建完毕,基于健美操各个项目的“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已经成型,学生可以围绕自己所喜欢的课程展开未来生涯设计,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结构稳定性。笔者认为,将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独立化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实践创造能力,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去专攻某一个技术分支项目,从而实现专业性突破,成为健美操专业的专属人才[3]。

4、结语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中健美操专业课程的创新与改革为专业持续性教育与学生系统学习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基础,也帮助师生掌握了更多全新的健美操研究成果,推动了专业院校在该方面课程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发展。同时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学优势,使课程改革成果更加明晰,为体育院校健美操专业在未来的良性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彩虹.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

[2]马莉莉.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课程重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3.

[3]赵红.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创新与改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4,24(4):157-158.

发展论文的参考文献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潘自强;核能与环境一加快核能的发展是缓解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途径之一[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5期

[2].薛可;核能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一新能源答问[J];少儿科技;20xx年06期

[3].李正孝;核能源安全吗?[J];劳动安全与健康;1998年08期

[4].谢满廷;核能是安全清洁的能源[J];太原科技;20xx年02期

[5].赵世勇;核能是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J];青海国土经略;20xx年06期

[6].米尔顿·S·普利斯特,蔡德诚;核能源与核安全[J];科技导报;1986年04期

[7].核能仍是安全清洁的能源[J];中国能源;20xx年07期

[8].岳建平;能源经济与核能发电的发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年18期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刘肖岩,雅科夫列夫;航天器核能源安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xx年06期

[2].宋文杰;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可预见的更安全的核能源[J];中国能源;20xx年06期

[3].宋文杰;寻找更安全的核能源一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J];百科知识;20xx年07期

[4].新快;核的泄漏后各国寻安全能源地热在日本或取代核能[J];安全与健康;20xx年09期

[5].刘成安,伍钧;裂变核能源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可能[J];高技术通讯;20xx年02期

[6].戴彦德;核能应成为能源发展主流[J];绿叶;20xx年08期

[7].彭士禄;核能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希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04期

参考文献:

[1]景继强,栾洪为.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与中国核电发展之路[J].东北电力技术,20xx,(2).

[2]杨旭红,叶建华,钱虹,薛阳.中国核电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J].上海电力,20xx,(6).

[3]邹树梁.中国核电经济性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4]祁恩兰.中国核电发展的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20xx,(4).

[5]叶奇蓁.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xx,(1).

[6]杜国功,杜国用.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山东经济,20xx,(3).[责任编辑安世友]

[1]项伟峰.中韩国际物流和贸易结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xx,33(8):240-242.

[2]蔡芸,汝宜红,杨一铭,等.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因子分析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2):40-45.

[3]王利梅.中韩区域物流合作必要性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11:008.

[4]赵松岭.国内外低碳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xx(1):90-92.

[5]李廷妮,邓春.低碳物流发展策略研究——以国际旅游岛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35(11):9-10.

[6]黄超俏.探索中日韩自由贸易合作框架下区域内国际物流发展趋势[J].中国外资,20xx,18:007.

[1]陈秀琴.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xx(23).

[2]张潜.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xx(4).

[3]赵旭明.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xx(12).

[4]李德伟,范松海.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xx,04:101-105.

[5]石向实.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1:75-81.

[6]廖乐焕,孙丹.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化经济”[J].黑龙江民族丛刊,20xx,03:66-71.

[1]王庆国.伊春物流业稳步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亟待强化[N].伊春日报,20xx.

[2]云利珍.我国发展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和对策建议[J].国际经贸消息,20xx.

[3]刘岩,张增玲.由物流业变化看经济发展.伊春新闻网,20xx-04-29.

[4]杨文慧,王勇,查德利.浅议政府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物资流通,20xx.

[5]叶家伟,孙建军.发达国家物流模式带来的启示[J].国际经贸消息,20xx.

1、盖笑松: 《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 年,217 页。

2、魏彩: 《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xx 年,27 页、71 页。

3、冯晓霞: 《学前儿童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入学准备》,《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xx 年第 7 ——8 期。

4、杰克·肖可夫等: 《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 早期儿童发展的科学》,方俊明、李亚伟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334 页。

5、孙晓莉: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xx 年第 6 期。

6、韩世强: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权利保障研究》,法律出版社,20xx 年,103 页。

7、顾微微: 《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教育评论》,20xx 年第 4 期。

8、齐明珠: 《我国学龄前流动儿童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人口与经济》,20xx 年第 6 期。(责任编辑:admin)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xx(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xx(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xx(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xx(6):76—77.

参考文献:

[1]谢德高.营销战略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xx.

[2]何辉.从分析作品开始学广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

[3]张衔,陈丹镝.名人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张琦.虚假广告及其治理对策[J].社科纵横,20xx(3).

[5]郭健义.水准缺失的名人广告效应[J].名人广告,20xx(12).

[6]马莉.漫谈名人广告[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7]李喜岷,陈双全.破解名人广告风险[J].全球品牌网,20xx(2).

[8]徐凤兰.理性对待名人广告[J].新闻实践,20xx(11).

[9]陈谦.名人广告探析[J].东方论坛,1997(2).

[10]傅慧芬.名人广告面面观[J].国际广告,1993(2).

[11]张宏.名人广告的战略价值、风险及对策[J].市场营销,20xx(2).

[12]齐尉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论名人在广告传播中的利和弊[J].新闻知识,20xx(7).

[13]喻勤娅.广告法律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xx(10).

[1] 吕争荣.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实证性考察与发展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2] 宋士云,吕磊.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研究综述[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5)

[3] 赵保强,张庆利. 论中国竞技体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xx(03)

[4] 王东升,马勇占,孙毅. 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系统的生态平衡[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1)

[5] 李莹. 国外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模式特征、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xx(05)

[6] 秦军.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7] 秦椿林,肖林鹏. 论体育政府利益[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xx(05)

[8] 费瑛. 我国公共体育政策制定中“利益失衡”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xx(01)

[9] 杨菲菲. 健美操的审美特征与社会价值开发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0] 吕争荣.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实证性考察与发展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1] 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 实现体育利益均衡的条件:基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xx(06)

[12] 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 制度创新:体育利益格局均衡的保障[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xx(05)

[13] 文雄. 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思考[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xx(05)

[14] 薛保红. 芜湖市大型企业员工体育生活方式与压力管理的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5] 石亚军,施正文.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J]. 中国行政管理. 20xx(05)

[16] 杨叶红,方新普. 中国、美国、德国财政制度模式与体育体制的比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xx(03)

[17] 廖文剑.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选择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 20xx(03)

跆拳道品势近年发展

跆拳道运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竞技比赛领域发展到现在成为了多元化的项目。跆拳道品势改变了早期跆拳道单纯搏击形象,展示了跆拳道作为一项集精神、心里、身体及自我保护于一体的具有审美性的精彩运动,体现了静态与动态的和谐,内力与外部表现的结合。以下是“跆拳道品势近年发展”,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本文分别从品势的定义、分类、哲学思想和重要性对跆拳道品势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归纳了跆拳道品势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总结了跆拳道品势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1 引言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的一项武道运动,主要利用手脚等部位进行搏击对抗。武道跆拳道的部分内容,现在已经成功改造为一项现代体育运动[1]。跆拳道训练内容包括品势、竞技、功力击破、跆拳道舞蹈以及特技。

跆拳道品势是将各种攻防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固定套路;它既包含了最基本的技术动作,更蕴涵着变化无穷的技击技巧。跆拳道练习者以技击为主要内容,通过攻守进退的动作编排习练品势,以达到强身健体、锻炼意志。

2 跆拳道品势的基本理论

跆拳道品势的定义

品势是根据基本动作把防御和攻击作成套路来训练的练习体系。品势是假设真实格斗,当对方攻击时反击的技法。即先定好对方的攻击,利用适当的技术练习的一种训练体系[2]。品势按修炼者的实力与级别来分配,一种品势可由20~30个技术动作组成。品势的名称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品指的是“模样”,势指的是“气势”。从上述名称不难看出品势不只是外型技术动作,更要表示其动作的内在气势[3]。

跆拳道品势的分类

跆拳道按其内容分为规定品势和自创品势。规定品势是由国技院指定的,在跆拳道修炼过程中必须练习的品势,共分为黑带以下修炼品势(太极一章~太极八章)(八卦一章~八卦八章)和黑带修炼品势(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一如)。规定品势是品级审查时指定为考试内容的指定品势。自创品势是把跆拳道技术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编的品势。

跆拳道品势的哲学思想

跆拳道品势蕴藏了四项基本哲学思想[4][5]。

⑴防御思想。防御是通过使用有效的方法对付敌人攻击的一项对策。防御是由敌人逼迫产生的,但是作为大规模的行动,防御也可以由自己主动产生。品势通常是始于格挡止于进攻。

⑵东方思想。跆拳道品势包含了东方思想,太极、八卦和高丽等思想在品势中都有具体的动作的体现。

⑶反复修炼。品势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独自根据一系列的基本动作来练习的训练系统。训练者通过无数次的重复练习,身体可以成为自动反应系统。完全掌握一种品势,需要无数次反复的修行,才能看破每一个动作的技术性意义及哲理,达到自我化的境界。

⑷动态冥想。品势训练是一个动态冥想的过程,目的在于通过统一呼吸和动作来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由于动态冥想加快了内气并且舒缓了精神状态,可以帮助训练者获得优雅的行为和心理。

跆拳道品势训练的重要性

跆拳道品势训练没有对手,因此毫无危险性,是一项非常安全的体育活动。近年来,品势训练看作是一项有利于健康的锻炼。品势训练被认为帮助训练者自由活动身体和四肢而具有生理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持续关注通过品势训练来保持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品势训练是一条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面对面的格斗技术的途径。品势训练意在通过不断的重复进攻和防守技术,帮助训练者把已经学习到技术直接地运用到实际情况中,从而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跆拳道品势训练的原则

跆拳道品势训练五大阶段

根据韩国国技院对于品势训练阶段的定义,品势练习有五个阶段[6]。

(一)型。品势练习的第一个阶段是学习动作形态,喊声、视线、构成、角度为重点事项,目标是动作的准确性。

(二)义。了解形态以后需要对于动作的含义、和动作连接的含义以及整个品势的含义认识清楚。

(三)实用。能够将品势动应用于实战。

(四)自我流。用于实战的技术及效果要以自己的体型、速度、力量、爆发力等来评价和变换,找出最突出最有效的技术使其成为自己身体一部分。

(五)完成。从自我流阶段发展而来,了解跆拳道的真正精神。完全消化跆拳道技术来综合完成跆拳道最高境界。

跆拳道品势训练暴露的问题

在跆拳道品势训练和比赛中,一些练习者暴露出了相当的问题,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原理。练习者缺乏对于品势中每一个技术动作及相关特性的理解,对于品势的技术内容和特性的理解层次非常低。

第二、视线。在品势训练中,如果视线,手和脚在同一时刻不同步的话,或者在做下一个动作之前提前转头,这时由于已经向对手表明了自身的技术,对手会更快准备反击。此外,练习者在集中注意力时会闭眼,这样会由于看不见物体而摔倒。

第三、姿势。一些练习者由于重心移动,不能保持平衡,造成了准确性、速度等问题。另外,练习者的基本姿势过于大,这样转动缓慢并且浪费不必要的能量。最后,练习者在品势训练中弯腰并且当重心移动时又反弹直腰,这样很有可能失去重心和准确性。

第四、手的技术。首先,一些练习者手在击打最终点太放松。其次,练习者忽视了格挡手的动作,而重视随后的攻击技术。然后,练习者又过于放大品势动作的拳头与道服摩擦所发出的声音。最后,品势练习者的肩膀上下移动会造成身体重心的不稳定,因此导致准确性、速度、敏捷性以及力量等问题。

第五、脚的技术。一些练习者在他们踢腿的最后时刻,在空中保持腿的时间过于长,这样在实际格斗中会被对手抓到。而且,落地时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样不易快而顺利的连接下一个动作。此外,一些练习者把腿踢得太高,攻击目标超出了自身的范围,很难掌握准确性和平衡。

第六、力量。练习者在动作的准备阶段过于用力,这样破坏了动作的准确性、速度等。此外,有的跆拳道品势练习者先转身体再做下一个动作,当他们弯曲身体再还原身体时,并没有使用身体的弹力而是用胳膊来完成的。

第七、呼吸。很多练习者在动作之间的衔接上对呼吸的控制的能力很弱。他们打品势就像是机器人一样,虽然看起来很有力量也很强壮,但是这样错误的呼吸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有效的跆拳道品势训练方法

跆拳道品势训练是一个科学的系统体系,通过有效的方法,分阶段训练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准确性训练)。主抓基础动作训练,以熟练、规范基本动作和腿法作为重点。充分理解跆拳道品势规则和技术动作的要求。

第二阶段(熟练性训练)。熟练性训练的重要核心是训练时动作幅度大一点,所有动作保持均衡,即重心移动稳定,最后速度和力量达到统一的境界。此阶段训练花费时间比较长,但是在品势训练过程是最重要的阶段。

第三阶段(表演性训练)。品势训练的最终阶段是演练完整的品势动作。通过反复的练习,动作达到刚柔、缓急,节奏挥洒自如。此外,“气与力”的配合,以及正确而自然的表现能力也是练习者所要追求的。

在各阶段的练习中,品势训练的重点是基础体力训练、基本动作和腿法,最终达到理解品势整体的流程来进行训练。练习者需要关注包括动作和姿势的正确性、准确性、平衡(重心移动)、速度的缓急、动作力度(强弱)、熟练性、视线---呼吸、气的表现、表现力等内容。在品势世锦赛的带动下,品势动作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同步性上和动作的幅度(动作规格)上,此外对于动作的熟练度和流畅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7]。

3 跆拳道品势的发展

3. 1 跆拳道竞技品势发展

跆拳道2000年正式成为悉尼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随后跆拳道发展成为了一项世界综合武术运动。但是跆拳道品势项目直到近年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早在1992年韩国跆拳道协会通过举办Hanmadang大会,引入了跆拳道品势比赛,此后类似的品势比赛一个接一个开始举办,而且形式从规定品势、自创品势到有氧品势、健身品势。欧洲跆拳道协会于1985年土耳其举办的欧洲跆拳道锦标赛第一次采用跆拳道品势作为表演项目。此后品势比赛作为该项比赛的正式项目一直举办到现在。美国跆拳道协会在20世纪90年代将跆拳道品势设立为美国国际比赛的正式项目。2006年世界跆拳道联盟将跆拳道品势作为世界比赛的正式比赛项目,第一届跆拳道品势世界锦标赛在首尔奥林匹克公园成功举行。2009年跆拳道品势正式成为世界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的正式比赛项目。跆拳道品势现正逐步发展中,展现了跆拳道平和、健康的形象。跆拳道品势是动与静的`结合,表现了内在能量与精神统一。

我国从2006年开始举办全国大众跆拳道比赛,每年两次比赛,锦标赛和冠军赛各一次。每个项目的前几名都有机会入选国家品势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品势锦标赛。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相应的品势比赛。而且,越来越多的练习者意识到品势的重要性,积极投入练习品势。经过五届跆拳道世锦赛,中国队每次都有收获,这对成长中的中国跆拳道来说是好事,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升华。近几年,国内大众跆拳道规范化发展程度加快,加上赛前的强化集训,参赛选手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具备了冲金的条件。跆拳道品势不光是技术和运气的较量,更是综合素养的较量。

3. 2 跆拳道自创品势发展

自创品势对于跆拳道品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创品势是把跆拳道技术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编的品势。自创品势可以划分为基本自创品势、跆拳操、跆拳道舞蹈(体操品势、有氧品势、搏击品势、韵律品势)、等几类。

跆拳道自创品势相较规定品势来说,避免了因规定品势训练带来的伤害,又对人体有益,所以日益成为很多跆拳道品势练习者钟爱的项目。有氧自创品势对加强人体的心肺功能锻炼有一定作用。通过补充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心脏血管的机能。跆拳舞(跆拳操)也是自创品势的一种,是借助典雅古朴的品势形态编排成体操或舞蹈形式,通过自由的动作和轻快的节奏激起练习者的兴致。目前多数的跆拳舞更具流行气息,与时下最劲爆的街舞融合

近年来,国内外举办的跆拳道大赛中自创品势有着非常高的人气。中国跆拳道协会也推出了一套全国大众跆拳道比赛规定动作标准操,为广大跆拳道练习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训练内容。

4 结论

跆拳道从之前的单纯的竞技比赛转变成为一项多元发展的运动,而跆拳道的品势作为重要的分支,是一项没有年龄限制的全民健身项目,更是得到了广大练习者的推崇。在国际上,特别是美国、韩国、德国、伊朗等地,跆拳道品势已开展了30多年。但在国内展开不过5年时间,对一个跆拳道品势习练者来说仅是入门阶段[8]。大多数的跆拳道教练也处于一边学习提高,一边教学的阶段,练习者大多数只有一、两年的历史,以在校的中小学生为主。雅典奥运会之后,中国跆拳道协会将注意力由竞技跆拳道转向大众跆拳道的发展,陆续启动了大众跆拳道教练员、裁判员、考官、培训官等培训工作,引导我国跆拳道品势运动朝着国际标准发展。

[ 参考文献]

[1]中国跆拳道协会.中国大众跆拳道教程:基本技术与品势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3

[2]王智慧. 现代跆拳道运动教学与训练[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69

[3]黄鹤. 跆拳道品势教程[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1-10

[4]李磊,祝伟明,古信. 儒佛思想对跆拳道精神影响之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5):133-134.

[5]鄢行辉. 跆拳道哲学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09, (12): 52-53.

[6]Lee Kyu-Hyung . What is Taekwondo Poomsae [M]. OSUNG Publishing Company , 2010. 310-313

[7]中国跆拳道协会.跆拳道苍明研究院编译. 国技院跆拳道教程[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230-235

[8]孙茂君,刘卫军. 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17(1):91-93

  • 索引序列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要求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级别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简介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排名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最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