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管理应以人为本论文

管理应以人为本论文

发布时间:

管理应以人为本论文

网上找,很多的

就是抄,你也得自己动手

谈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理论应用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谈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理论应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 护理人性化管理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对护士560人采用人性化管理的过程。结果通过对全院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结论在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造一种轻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氛围,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理部是医疗单位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增长,对医疗保健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要求日趋增高。因此,护士面临的任务更艰巨,不只是单纯的打针、发药那么简单,而要对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供人性化服务。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应从人性化管理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位护士,消除紧张情绪,使她们身心健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人性化的管理是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正视人的需求,肯定人性的合理性,维护人的个体价值[1]。现将我院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我院共有护士560人,均为女性,年龄26~54岁,学历:本科45人,专科385人;副主任护师15人,主管护师106人,护师142人,护士6人。

方法

(1)尊重护士的人格在管理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应经常提醒自己摒弃不科学的管理方式,不任人唯亲,尊重护士人格,对护士偶尔出现的工作失误,非万不得已不当众批评,应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教育。对业务技术不全面的护士给予人文关怀,安排业务技术好的护士耐心指导,对生活有困难的护士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热情帮助,并尽量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在排班过程中实行自我排班法,让护士长与护士共同制定工作时间安排表[2],给护士一定的自主权,遇有特殊情况在征得护士长同意的前提下,护士可自行换班,尽量满足护士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时间的合理要求。同时倡导全院护士尊老爱幼,互谅互让,团结协作,构建和谐友爱的同事关系。

(2)创造清洁、卫生、舒适的环境改进医疗器具,完善防护措施,加强高危科室和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减少或避免职业性损伤对护士健康的危害。

(3)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增加护士编制,合理调配人员,对一线人员给予政策倾斜,以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内部服务意识注重人性化管理,主动关心、帮助她们妥善处理婚恋、工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提供深造机会,提高护士知识层次和待遇。

(5)主动关心送温暖人性化管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顺应当今社会潮流的需要,是护理管理人本原理关于“坚持把人的管理放在首位,重视人的需要[3]”的根本要求。护理管理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厚的心,时刻把护士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并做到护士生病时看望、过生日时给予祝福、有困难时给予帮助,同时,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适当外出旅游,让其充分感受到医院的温情。

(6)善于运用激励方法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发现护士的优点,给她们机会和空间表现自己。对于工作完成好者,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通过运用激励机制,医院形成了人人争当服务明星、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

2、结果

通过对全院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3、结语

人性化服务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质量品质的追求,要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理念,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管理的客观效益也越高[4]。因此,在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造一种轻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氛围,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亚春.护士长人性化管理的探讨[J].当代护士,2004,2(1):71.

[2] 侯明君,赵茜.自我排班与员工激励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5):220.

[3] 赵丽娟.护士长应重视对护士实施人本化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26.

[4]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1~2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骨科患者424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244例和对照组180例。试验组男132例,女112例;年龄28~82(46±7.4)岁。对照组患者男112例,女68例;年龄32~78(44±6.5)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试验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包括

(1)树立人性化护理理念护理服务中,人性化服务理念是护理人员成功开展工作的基础。人性化护理服务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对待患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在完成自身护理工作的同时,护理人员要能够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对其提供心理调节以及康复等方面的知道,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我院主要通过定期学习的方式在护理人员中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且通过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监督。

(2)建立人性化护理体系从患者入院开始,我院就建立起患者档案,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熟悉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如无特殊情况,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护理计划,以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3)提供人性化的治疗环境骨科患者往往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建议。同时,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心情变化,骨科患者往往发病突然,这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损伤,护理人员要在护理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耐心对待患者的疑问,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4)开展定期培训建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固然重要,但在护理工作中,护理水平也是影响护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我院在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使护理人员能够将先进的护理理念与先进的护理技术相结合,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5)建立人性化康复护理我院收治的大部分骨科患者在治疗后期需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监督患者进行练习。同时,对于患者的康复进程护理人员要准确掌握,告知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耐心回答患者疑惑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1.2.2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1.3护理满意度评价

对42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24份,回收424份,有效问卷424份。问卷采取百分制。>85分为满意;65~85分为较满意;<6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对应组内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满意度99.6%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因骨科损伤的临床特点,骨科患者的康复周期较其他患者长。因此在骨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工作已成为一种社会趋势,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促进医院管理和缓解医患矛盾,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的管理过程中充分强调了人性要素,使护理人员的为己任的人性潜能得以充分挖掘。我院在引入人性化管理模式后,人性化护理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同期常规护理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人性化护理模式引入骨科护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这能够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口碑,患者对于医院的信赖度会逐渐上升,从而使医院能够实现更好的医疗效益,改善医院的软硬件设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建立两者之间的良好关系。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3-2014年期间收治的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性2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岁,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岁,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干预。120例患者均排除有其他精神疾病以及合并其他脏器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护理管理方案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按时进行观察和记录,给予常规的照顾。如发现患者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给予处理并且上报给主治医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方案如下:

增强护士的服务理念

护理人员要转变护理观念,护士长与责任护士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由于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的特殊性,护理工作往往困难重重,护理人员可能存在抵触,消极等不良工作情绪,这对于病人的护理是极为不利的。护理人员必须有人道主义精神,对待病人无微不至,对患者生命健康负责。

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精神分裂患者疾病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对其更多的进行关怀,而舒适的人文关怀氛围对于患者疾病的恢复更为有利。这也就要求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时更为细心与耐心,对患者家属的介绍更为详尽。在医院可以悬挂鼓励性的标语,多种植一些绿色植物,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对护士进行心理学护理的培训

多数精神病症患者内心充满的恐惧,入院治疗之后,由于陌生的环境加之对于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内心的恐惧往往会加深。因此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往往能够极大的影响病人病情的恢复,以及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要对护士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得护理过程中态度要友好,对待病人热情,并积极的向病人讲解疾病一些相关知识,逐步消除病人心中的恐惧与不安。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常规护理规则制度的基础之上加入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制定患者入院须知,修订探视以及陪护相关的管理制度,公开全部护理服务项目以及标准规范[7]。适当调整护理人员以前的护理流程,将服务重点放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时间上。同时调整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标准,将工作分配到每个护理人员上,将护士统一进行管理。

制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以及工作质量等。通过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联合人性化护理服务要求,对各个科室中临床人员的工作质量考核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并且护理部每3个月对住院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及对临床护士进行内部测评。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业务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与标准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患者临床护理效果。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进行统计。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情况,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应指标对比,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可知,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该院制定护理管理方案的护理效果,尤其是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较为满意。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调查问卷可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说明人性化护理管理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克服了常规护理时护患交流时间少的问题,也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让患者家属、患者切实感受到来自护士和医院的关心和爱护,对护理人员的亲密度和信任感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因此,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综上所述,该院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值得临床护理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学校管理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就成了校长思考的问题。文章浅析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环境诸因素在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当前,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中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看了“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 2. 关于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3.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4. 学校教育管理浅谈论文 5. 高校管理论文

管理以人为本论文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罗是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他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创立了科学管理,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他的管理思想包含着引发一切管理思想的萌芽,因此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下面,我就针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谈谈自己看法。

一、“经济人”假设是科学管理的前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管理落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的现象大量存在,企业的效率低下。

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缓和工人和雇主的对立情绪,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率,人们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解决劳资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写到:“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亚当·斯密将利己主义看成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们正是怀着这种自利的动机去从事经济活动的,每个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而与他人发生交易行为。

他在另一本着作《国富论》中说:“对劳动力的慷慨报酬……或普通人的勤劳程度提高了。劳动工资是鼓励勤勉的因素……在工资高的地方,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发现:那里的工人比低工资的地方更积极,更勤劳,也更迅捷。”亚当·斯密认为,金钱可以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是刺激人们工作的最大诱因。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正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人性假设认为,人们工作的动机在于经济诱因。多数人天生是自私、懒惰、好逸恶劳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激励他们工作。

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是被动的,喜欢听命于他人,而心甘情愿受他人的指导;多数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需要漠不关心,只有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科学管理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必须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系统地运用于管理实践,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科学地研究工人的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并据此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日工作量。

采用差别计件工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而要成功地实施科学管理,劳资双方必须进行一次伟大的“精神革命”,就是树立一种劳资双方互惠互益、利益一致的态度和观念,以友好合作代替对立斗争,这种劳资双方理念的转变是泰罗提出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前提。

泰罗提出“双赢思想”,他指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确保每一个雇员和雇主最大限度的富裕。这种最大限度的富裕不仅意味着公司和企业主获得最大的利润,还意味着对每一个雇员而言,他所获得的工资超出本阶层的一般收入水平。

这让雇主和雇员都认识到,他们的基本利益不是必然的彼此对立,而是统一的、一致的。管理者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一个工人的才干,使每个人尽他天赋之所能,干出最高效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高的效率。

这种劳资双方思想上的转变将改变整个企业和工人的面貌,而长期困扰企业的工人“磨洋工”现象也将得到解决。科学管理理论采取的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雇主应当以满足雇员物质和经济方面的需求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给消极怠工者以严厉惩罚。

三、泰罗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一门科学、一个理论的产生和形成都会受到所处时空环境的影响,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丰富它。泰罗在克利夫兰广告俱乐部的一次讲话中说:“科学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发展,而不是一种理论。

在各种情况下,实践都在理论之先……在科学管理中不存在着什麽固定不变的东西。”当我们回头重新审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时,发现它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仍具有启示作用。

(一)强调科学用人

泰罗不是一味依赖制度来实施管理,“经济人”假设蕴含着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泰罗意识到提高生产率不光要依靠技术,更应该充分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认为雇主应该学会科学地用人,做到人尽其才。

管理者就是要“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和体力,给以最适合的工作”。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每个员工的潜能,帮助和指导他们,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要掌握、依据每个员工的性格和特点,为每个人制订职业规划,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

(二)强调劳资双方的沟通和交流

泰罗认为良好的劳资关系比任何制度都重要得多,“一种管理制度不论怎样好,都不应硬性采用。雇主与工人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他唿吁工人和雇主要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为此,他要求管理者应多找工人谈心,鼓励他们说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营造和谐的氛围是现代企业管理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和谐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尤为必要。

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使双方真诚合作,共同创造更多的利润。没有足够的交流,不仅不利于企业人员之间的合作,而且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运转和效率。因此,现代企业必须为沟通和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注重员工需要的满足

泰罗对于那些忽视工人存在的做法深恶痛绝:“作为雇主,手上戴着一件小山羊皮的柔软手套,穿过车间时,从不弄脏自己的手和衣服。有时也同工人谈谈话,可是摆出一副假仁假义或赏面子的态度,否则就干脆一言不发。

这样,他永远不可能弄清工人的思想或感情。”要想真正了解员工的思想,真正赢得员工的心,管理者应当从员工的需要出发,这种需要不仅是物质的需要,还包

括满足员工成长的需要(要给员工制订系统的、定期的培训计划,要为每个员工的发展创造条件)。泰罗的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仍然是适用的。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下面就请阅读我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思想的践行,可以改变传统企业管理中重企业轻员工的管理理念,调节制度对员工行为的强制行为,帮助员工在和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一、以人为本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些国际性大型企业大都比较重视人本管理,在实际的管理中注重对员工工作环境质量的提升,合理安排员工的休息时间和娱乐活动。人本管理的思想在我国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注重开发人本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作用。伴随着企业管理研究的深入发展,企业在实际的成本核算过程中,逐渐开始考虑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运营的实际影响,这也促进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断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现对企业员工的尊重与重视,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作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得到充分运用,可以充分改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重企业轻员工的管理模式,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凝聚企业员工的整体力量,实现企业强有力的发展。人本管理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较强的前置性,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可以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更好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推动企业员工的自身发展,有效将员工自身发展与企业整体发展凝聚在一起,实现员工自身进步和企业的协同进步。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践行以人为本思想中的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实际利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虽然逐渐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但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过程中,脱离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基础,建立的一系列的工作准则和规范,依旧受到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尤其在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中体现更为明显。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制度性比较强,注重企业的整理效益,忽视员工的自身利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受到了限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些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虽然在管理思想上,与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相趋同,但是在管理方法上却存在着比较苛刻、刻板的不良现象,过分强调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从员工的思想方面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同时从制度上加强员工的管理,用过多的制度条框在规范和约束员工的思想行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都存在着与以人为本思想相背离的地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得到提升。

(二)缺少对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与规划

对于当前大多数企业来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不陌生,很多企业也都在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中,更加注重对员工利益的考虑,尊重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获得感。但是,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缺乏对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研究,大多只是照搬照抄管理经验,没有站在企业实际发展的情况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进行研究,造成实际践行中变成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为主,并没有真正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融合在一起,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始终落后在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之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只是存在于管理理念上,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积极作用。

三、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一)坚持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企业的人本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想切实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作用,就需要企业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整体归化,实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整体效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进行改革与建设时,要注重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是要对企业目前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的总结,注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总结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验和不足,从企业的实际发展角度去考虑企业发展中的不足,提出改建和完善的建议和策略。

(二)不断重视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提高管理者的综合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效果,与管理者的能力和管理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增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就需要重视管理者的综合能力提高,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增强管理者的职业素养,更好满足企业发展对管理者的需要,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实现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综合利益的共同发展,更好帮助员工在充分考虑企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思考和安排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自身的职业成长意识,使员工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与企业发展的密切联系,提高个人在企业发展中的幸福指数。

论人力资源管理应以人为本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以人为本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在现代以新知识为驱动的新经济浪潮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正成为价值创造中的第一资源。当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21世纪是人才战略的时代,充斥着机遇与挑战,在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世界里,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的竞争退而居其次,在以人力资本为基石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资源竞争的第一位,如何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规范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战略上提出合理性对策建议。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始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和源泉。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特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人与人之间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视人为“资本”,把人作为第一资源加以开发,既重视以事择人,也重视为人设事,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属“服务中心”,管理出发点是“着眼于人”,考虑人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又考虑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用权变的观点开展工作,从而达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与事的`系统优化,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 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的调节和开发,将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者自身的财富,重视开发使用,强调人员的整体开发。结合组织目标和个人情况,进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培训,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岗位职务调整,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同时采取理性与感情化的管理。较多地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价值,以人为本,多激励,少惩罚,多授权,少命令, 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尽可能地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体现与应用有: 1、以人为本的引进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领导人把企业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等指标作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忽视人才引进工作。在一些企业领导人看来,人力资源工作往往排在市场、销售、研发等要素之后,事实上,企业持续生产发展的关键不是单一的,而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前提,企业只有彻底贯彻这一理念,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以人为本的人才引进法认为,对人才而言,“比文凭更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比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因此,企业应当多渠道的引进人才,面向社会招聘人才,进入高校吸引人才,内部广泛培养人才,或者在重组的企业中发现人才。坚持重视人才能力、素质、潜力为指导的选人方针,为企业发展筹备良好的人才队伍。 2、以人为本的调动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竞争上岗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具体的用人机制中,企业采取量化指标竞争上岗、对外聘人员实行试用上岗制,首先让外聘工作人员对企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然后再看是否能发挥潜能。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出现人岗不相适应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感受,酌情进行处理。目前,我国很多比较大的集团公司在用人上,成功地引用了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比如,海尔集团公司实行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并存的人才机制,河南许继集团公司实行“末尾淘汰制”、“轮岗换岗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潜能,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推动了企业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3.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创新意识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企业建立有效的用人激励机制,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优势。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因此,根据人的需要层次不同对人的激励机制也要具有多样性,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位晋升、改善环境、工作自由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不同需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激励机制。 三、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 “人本管理”策略的探寻 以人本管理为导向,树立新型的人力资源价值观。人是企业活力之源、竞争之本,企业应当将员工看作组织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当前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转变传统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式的人事管理观念,建立新型人才观。 1、树立“知识自然流向最受尊重地方”的理念 构筑人才高地,要使企业的急需人才引得进、优秀人才留得住,所有员工都能够施展抱负、大有作为。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从观念上、机制上、行动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知识、珍惜人才。 2、树立“竞争出人才”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行业间、地区间、国家间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有组织、非对抗性的竞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的“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公平的舞台和赛场,让“千里马”和“毛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以激发活力、增加压力、强化动力,使人人都有危机感,人人都有进取心,从而培养造就富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 3、树立“人才是资本”的理念 人才不仅是第一资源,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资本。人才既然是资本,就存在投资和回报的问题,存在资本如何增值的问题。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职业训练等方面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行为,而寻找工作、完成任务、获得薪酬,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是寻求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对于企业来说,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等渠道,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同时,还应优化人才资本结构,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相对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大的人才产出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日东.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研究的结晶——评廖泉文教授的《人力资源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 2005,(08) [2]郑晓明著《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3]张士铨,等.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体制改革,1998,(9). [4]高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论文答辩

上百度 什么都知道

分析阅读技能,听力等都可以

教育学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2013教育学论文选题范围仅供参考:教学测评现状与改革班级管理之我见个性教育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学校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与教学效果中国传统教育的利弊社会心理对个性心理的影响教育的开放与开放式教育佛教伦理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正确认识和实施德育教育幼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教育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研究老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非正式群体状况及班级管理策略初中德育管理模式初探论学校德育管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普通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调查教学本质问题探讨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功能关于教育权的定位和分配的思考我国农民受教育权现状及其保障问题探析试论基于社会系统观的教育公平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从教育学的角度审视教育公平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寻租性腐败问题研究近二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方法论探析综合课程的类型及其设计取向课程类型的历史回顾与利弊辨析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教师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思想的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与评价新理念关于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的哲学思考以人为本的驾驭管理理念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关于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的思考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的调查研究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因素调查与分析从学生的主动性谈如何提高德育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尝试中学生学习效率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浅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外国义务教育的演变性质及其启示国外义务教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本土化探析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国外中小学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意义提高我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及途径浅议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班级德育工作探索公共理性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论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探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背景与策略研究生命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及其模式的建构我国现阶段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我国现阶段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生命教育:促进个体生命的整体生成道德教育生活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学校教育中成熟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和青少年人格教育网络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二位一体模式的探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策略研究从价值观澄清到当代人格教育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青少年多元价值观冲突与教育对策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创新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与教育引导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研究论人之生命有限性与教育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榜样教育论广告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学校道德信仰教育的缺失与重塑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惩劝教育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理惩罚问题研究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教学设计策略教育权视野下的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您的教育学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答辩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10.本文的优缺点。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学生答辩注意事项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以人为本论文教学管理模式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紧跟形势,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以人为本的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教育当中的以人为本》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紧跟形势,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是要从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认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发展需求,“以人为本”注重实现人的自由完成活动和全面自由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教育模式的最好方式。同时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和现实意义,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真正做到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事业形势;重要思想概念内涵

“以人为本”已经变成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不仅包括经济中“以人为本”,也包括企业中“以人为本”,甚至是管理中“以人为本”,而即使是科技,其中也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目前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指导思想。虽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宣传了很久,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思路知识只是简单的分析“人”的自然属性,只是表面化的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那样的分析只是简单重视满足人的物质利益,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忽视了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如果不能完整的理解“以人为本”的道理。那么在指导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片面化的理论,因此,无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所以,弄清教育视野中的“以人为本”概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科学而全面理解教育事业中“以人为本”概念的内涵

(1)“以人为本”里的“人”指的是受教育者,“以人为本”是要以受教育者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首先要搞清楚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正确理解“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首要条件。其次,还要分析“以人为本”中“本”的具体含义,要明白怎样工作才能把教育工作达到“以人为本”的条件。搞明白这两个问题是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概念内涵的重要基础。所以,研究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要弄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性理论。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论断表现在多个方面。

①人具有自然属性。

人是直接地自然的存在物。人具有与其他动物相同的作为自然生物所存在的物理形态、生物特征和生活本能,其中包括食欲、性欲和自我保护等。

②人具有社会属性。

人是社会中的存在物,人的社会性本质不是指人所具有的胡子、血液和骨头等肉体性,而是指人具有的社会特质”。“人的本质不再简单的局限于其作为个人所固有的物质象征,而是指涵盖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具有社会生物所应有的形态特征,包括语言、创造性思维极其各种衍生物,他们往往具有主体性、目的性、交往性和道德性。

③人具有实践性。

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存在物。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就被称为其生命活动的类特性,而人的类特性就是人可以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其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改变自身的现状,才能够创造更多价值。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类特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一般本性,人的类特性是超越自身生命活动而存在的,人与一般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会不断超越自身规定,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后,“以人为本”中的“本”的概念含义就明朗了起来。

(3)“以人为本”的“本”应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本”要符合受教育者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性特点,因此,既要满足社会性的要求又要满足人的社会性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尊重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另外,以人为本”要满足受教育者的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人所具有的独特本质决定了人应该与人所具有的本质相对应,然而对于人的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首先需要满足衣食住行。所以,在历史上每个活动的首要阶段就是要去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就是要开发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所需的物质。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之后。就要开始满足受教育者的社会性需要,人的社会性需要表现为人对理想、劳动、纪律、道德、艺术等的精神需要。最后,要促进受教育者发挥潜能和实现自觉活动,具体则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社会素质、能力素质、以及自由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教育教学中不能简单的把受教育的对象看成一个劳动者,一个经济动物。而是应该通过更加全面的眼光把教育对象看成是一个具有奋斗目标、高尚审美和理想信念的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重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双方面需求,要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要在教育活动中实现人自由自觉活动和全面自由发展为主的教育模式。

2教育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1)要遵循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对象都存在个性差异。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人的思想是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时候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人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会对形成和发展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具体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所以深入分析这些社会关系对人造成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形成过程和其发展的规律。要遵循人在形成思想和发展思想过程中所具有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教育的效果,也会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要遵循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也要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因素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由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对相同的客观事物存在不同看法,所以其对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不同的接受方式,所以针对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对症下药”的思想。

(2)确定教育的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需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比如:在一次邓小平理论课的考试试卷中发现一名学生没有回答答卷中关于邓小平平理论的论述题,考试之后找到这位同学,他解释道,因为是他是一名韩国留学生,因此不应该答有关中国政治理论的问题。这件事的发生提醒教育者一定要考虑受教育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在我国,教育对象往往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国内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是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所以,教育对象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应该是要一致的。但是,由于地理,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教育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时并不一致。因此,在确定教育教学工作具体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时,需要针对性的仔细考虑教育对象所处的条件。如果其脱离了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教育教学中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3)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目的是构建学生的精神支柱,要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同时要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培养其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加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中央的信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情操、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在现阶段的集中体现。

3结语

坚持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可以代表中国人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历史复兴的重要条件。教育可以决定人生的方向。因此,基于学生良好的教育,其在就必然会拥护“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一定会以“以人为本”基础,在教育事业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专题读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2.

[2]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3.

[3]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浅析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 摘要: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服务三个环节的工作中忽视了“以人为本”,这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在探讨高校教育管理“以人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两个方面探索“以人为本”的落实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并服务于社会。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因此,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有助于正确把握目前高校管理教育工作的主题,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一、高校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1.以人为本中“人”的含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人”是一个集合名词,它是包含所有个人、群体和整个人类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范畴。从高校层面来看,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应包括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大学生。他们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同时,还应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他们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受益者和检验者。因此,高等教育应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根本宗旨,把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的根本要求,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人为本中“本”的含义 就是要保证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高校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所持的根本立场,这就是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到高校教育管理中就是要在工作中充分尊重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通过师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达到其自身发展完善的目的。 二、高校教育管理忽视“以人为本”的基本现状 多年来,高校教育一直提倡以人为本,但是在各项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落实并不理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教书育人中,重知识传授,轻关怀意识 教育者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个体独立性的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在知识传授中忽略了学生个体价值的体现与培养。以知识量的多少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似乎知识多就意味着人的水平高、能力强。将知识的增长等同于人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人性关怀的缺失。它将知识的灌输当作教育的目的,把知识的接受作为人才发展的唯一条件,单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在管理育人中,重制度执行,轻人文关怀 对教职工的考核和职称评定严格按照课时量和科研成果的固定标准判断;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严加干涉;对学生实行统一的公寓式管理,抹煞其自由个性的发挥;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立了太多明目条文,管理方式过于呆板。 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客体———“人”,即师生,是具有高度心理差异的、生活于具体环境中的实体。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教育管理的责任在于规范其行为、开发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因此,在管理中要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个师生的个性和差异性的发展,综合分析每个人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为每个教师提供展示其学识的舞台,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在发掘优势领域的同时,帮助他们将优势的特点向弱势领域迁移与渗透,从而使自己的弱势领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开发潜能来发展个性,真正实现教育管理的以人为本的目标。 3.在服务育人中,重成本管理,轻真情服务 校属后勤集团服务意识不强,体现在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真情服务,忽视师生员工作为教育权利主体的地位与利益,没能够很好地做到服务育人。 具体表现在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和价格差强人意,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学生的许多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等等。这些现象不仅扯了服务育人的后腿,而且容易抹煞师生的积极性,忽略其主体性,影响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体人格的塑造。 三、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 1.学校办学以教师为本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一流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办学应以教师为本,把教师的主体精神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教师办学,要有大师办大学。这是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特征。 (1)高等学校在办学中应以教师为本。学校的办学主体不是校长和管理层,而是教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都必须由教师来履行和完成。因而学校需要给教师提供宽松的教学和工作环境,保证教师主体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高校应淡化行政色彩和官本位意识,推崇学术权威,强化学术管理的权力;要给教师制定人性化的考核标准,而不是用固定的课时量和科研成果来评定教师的职称和成绩;要相应提高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的待遇,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教师能够把所有精力用在教学工作上。 (2)建立科学德育教学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作 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各项主题活动等,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加速大学生主体的成熟过程,缩短其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要求,转换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构建思想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将就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做出深入探讨,提出一些建立新的教育模式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构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因此,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学生造就成和谐的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在社会转型发展中,我们该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适应和促进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认为要实现这一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教育工作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社会环境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领域发生的各种重大的新变化,必然会给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和科技教育等领域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的政治、文化和观念等领域,使人们旧有的观念和意识受到冲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难度将会加大,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开展思想理论建设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日益丰富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的消极因素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社会生活中日益发展着的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社会转型,大学生面对信息开放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出现迷茫与困惑。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信息量以几何级数增加。由此而来的是,课堂这一主导的信息渠道的垄断地位和权威地位大为削弱,思政教育工作的可信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过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占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落差。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地位在逐渐丧失。同时,学生总是在校园里学习生活,所接触的人比较单一,范围比较狭小,思想相对比较单纯,一旦面向社会,遇到各种比较复杂的现象和实际问题时,特别是碰到诱惑力比较大、一时难以辨清是非的问题,依然会产生辨不明、分不清、判断不准、把握不住的困惑。这些导致当前大学生出现政治冷漠、价值观扭曲、心理素质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只要讲的明白、讲的多,学生就懂的多;只要学生懂的多,就会接受,信的多;只要信的多,就会做的好。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方法,是目前众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通过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试图将理论生硬地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将一个复杂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给简单化了。而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理论架构,使应用性极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真正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使学生云开雾散的情况少。这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武装了学生的大脑,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但是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作用则不是非常明显。同时,在教学中由于大班教学和工作量较大,使教师很难真正的做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个性化的沟通,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需要一无所知,只注重"传道",没有"解惑"。让学生觉得思政教育对现实生活中没有帮助,对一些问题依旧疑惑,不能信服理论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大大降低。

(三)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师生的思想心态越来越复杂多变。思想认识问题和理论政策问题往往与评优、评定奖学金、工资待遇等个人利益问题,心理障碍、人际矛盾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一部分师生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与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出现反差,新的矛盾不断激发,原有的矛盾不断凸显;加上社会上出现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人生态度功利化、政治定位边缘化趋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复合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承载的任务空前复杂多样,那种空对空、说教式、灌输式、单一化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利益结构变动、新旧矛盾交织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

同时,在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教育轻人文素养培养"的观念。当今社会需要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21世纪人才不仅要接受现代科技与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教育.更要接受思想道德、个性品行、人文素养和健全心智的全面训练。一些高校仍然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放在第一位,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所谓以为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当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高校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自然这个"人"指的就是在校大学生。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竭诚尽力为学生谋利益,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善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还要求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认真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不仅能以思想教育为本,还要以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需要为本。而不是老是站在管理者的角色上不思改变,认为学生就是被管理的对象,丝毫没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为学生服务为本,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一句话,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高兴不高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

(一)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剧烈增长,到现在达几百万之众,作为被人们称为的"天之骄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的稳定就显的尤为重要。它的稳定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当今大学生都是80年代出生的,大多对于政治冷淡,对社会热点现象关注不够,这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的地位不符。这就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唤醒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关注社会民生。大学生毕业后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大军进入社会,如果仅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而没有良好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作指导,也会发生大学生学到的业务本领用在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利局面。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改变过去单一说教的方式,改变过去空洞乏味的理论宣讲模式,将尊重人,理解人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学生形成一种人本理念。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系

1、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疏导长期淤积便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便要求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具备心理咨询师的素质,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当然,这不是高校教育者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发现的,需要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密切接触才能发现。思政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实行目标分类,循序渐进地开展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建设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关心、尊重、激励学生,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解放思想,确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

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均是平等交往的主体,不要老停留在学生是受教育者的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上。"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调整,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教育不仅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消费,大学生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一名消费者。"老师和学生均是学校的主体。没有老师,学校便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没有学生,学校教育便失去了教育对象,学校也便无从发展。因此老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同时,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就整体而言,在政治素养、个人品德上是合格的,但在驾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上还与现实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把提升自身本领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先要加强自身作为建设者的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3、注重增加教育手段的科技含量,注重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便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在新形式下,传统的教育载体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宿舍、社团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4、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在高校有着许许多多的学生团体,这是学生的自治性组织,他们聚集着一批志趣相投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便可以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长江大学有一个自律委员会,它通过与学生工作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建会宗旨。既达到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又达到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 : 现代教育强调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人的价值, 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教育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在现代教育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观念已经不适应教学发展。要以小学教育为例, 通过分析研究“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及其重要意义, 针对小学教育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切实将“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小学教育中, 力争推进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发展。

关键词 : 以人为本; 小学教育; 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的逐步发展, 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总结, 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中的管理工作。管理贯穿教育的始终, 能够为教育提供保障, 促进教育发展。所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现代教育者普遍关注管理工作, 并给予高度认可。从传统管理模式来看, 它存在一定的缺陷性, 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都相对落后, 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很好的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对教育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小学教育进行具体分析。

一、“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概念及其实施意义

(一) 实施“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概念

“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强调将学生、教师作为教学管理重点, 要在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上大力发展人, 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 改变了以往学生的地位, 将学生作为管理者来进行自我管理, 成为管理的主体。对于管理人员来说, 就要充分发掘主体的能力, 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学科能力, 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发展, 对于音体美都不作为教学重点。“以人为本”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窘境, 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二) “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是凭空产生, 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社会的发展需要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意识及其主动创造性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状况。只有拥有创造性的思维, 较高的素质, 才能促使社会的发展程度变高。同时, 才能使个人价值和地位变高。

教育作为一个时代发展的标志性产物, 它有着培育高素质人才以及创新性人才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 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将传统教育模式进行革故鼎新, 不断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并且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最终实现现代教育的目的。小学作为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它对学生发展有着塑造作用, 教育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该阶段的教育发展, 为学生后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现阶段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

(一) 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还有很多地区实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理论成绩,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小学教学中, 学生只知道问题的答案, 却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校采用应试教育模式, 开展各项活动也只是为了让学生取得一个好成绩, 教育太过呆板化。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 利用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管理, 显然是不能取得良好管理效果, 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也非常不利。

(二) 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教育管理中, 校长作为一个领导者, 并不是其一人进行管理。教师的身份不仅是教育工作者, 也是教育管理者。在现实教学管理中, 常出现校长一个负责制现象。通常校长和其他领导制定安排管理方针政策, 教师只负责具体实施。在制定过程中没有教师参与, 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这种不民主的管理权无法使教师发挥其能动性, 无法将真实的教学情况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参与到讨论中, 所制定的方针策略也就不具有针对性, 不仅无法发挥其作用, 还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 更新思想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一个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教师才是学生学习的施令发号者。教学管理作为一个比较大的管理工程,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 将权利逐渐移至学生手中, 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在新时期, 教育管理者要从自身进行反省, 更新思想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教学观。要充分了解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并做到换位思考。

例如, 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 管理者要不定期的开展主题活动, 向师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要引进他校优秀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 引导教师进行学习, 实现共同进步。另外, 管理者还要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的建议, 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

另外, 还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例如, 在制定一些重大决策时, 决策者要实行多方参与制度, 决策大会要有学生代表和教师群体, 悉心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 让教师可以有尊严地进行工作。

(二)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要成为教学的主体, 小学教师要明确学生和教师二者的地位的相同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管理者在进行教学时要采用民主化决策, 在教育方式上要合理运用情感教育, 用感性来引导小学生学习成长, 同时还要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还要尊重和爱护学生, 对于他们在生活或者学习中所面临的难题要给与合适的处理方法, 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困难。

例如,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通过和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进一步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对于犯错的学生, 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批评,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 要给与表扬和鼓励, 让他们充满自信, 使他们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要确保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 融入“以人为本”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升教学效果。

(三)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学生成长,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现“以人为本”小学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外在因素, 和谐的教学也是每个学校都在追求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育管理也反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 所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例如,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一特点, 管理者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 或者是利用软件技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道德情操。通过文化建设,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 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同时,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 管理者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方法, 选择有价值的主题, 使其能够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以人为本”是科学理念, 对现代教育教学的意义非同小可。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清楚认识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小学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 还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以身作则, 为学生率先示范何为“为人师表”, 起到一个带头作用, 一举两得。对于小学管理者而言, 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研究[J]。中华少年, 2016, (25) :54。

[2]吉满仓。提高教师关注度形成教师献策力[J]。中华少年, 2016, (25) :65。

[3]金胜娟。论小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3) :24。

[4]李心红。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新课程, 2015, (11) :288。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要求,转换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构建思想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将就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做出深入探讨,提出一些建立新的教育模式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构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因此,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学生造就成和谐的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在社会转型发展中,我们该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适应和促进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认为要实现这一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教育工作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社会环境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领域发生的各种重大的新变化,必然会给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和科技教育等领域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的政治、文化和观念等领域,使人们旧有的观念和意识受到冲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难度将会加大,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开展思想理论建设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日益丰富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的消极因素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社会生活中日益发展着的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社会转型,大学生面对信息开放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出现迷茫与困惑。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信息量以几何级数增加。由此而来的是,课堂这一主导的信息渠道的垄断地位和权威地位大为削弱,思政教育工作的可信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过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占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落差。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地位在逐渐丧失。同时,学生总是在校园里学习生活,所接触的人比较单一,范围比较狭小,思想相对比较单纯,一旦面向社会,遇到各种比较复杂的现象和实际问题时,特别是碰到诱惑力比较大、一时难以辨清是非的问题,依然会产生辨不明、分不清、判断不准、把握不住的困惑。这些导致当前大学生出现政治冷漠、价值观扭曲、心理素质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只要讲的明白、讲的多,学生就懂的多;只要学生懂的多,就会接受,信的多;只要信的多,就会做的好。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方法,是目前众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通过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试图将理论生硬地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将一个复杂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给简单化了。而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理论架构,使应用性极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真正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使学生云开雾散的情况少。这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武装了学生的大脑,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但是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作用则不是非常明显。同时,在教学中由于大班教学和工作量较大,使教师很难真正的做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个性化的沟通,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需要一无所知,只注重"传道",没有"解惑"。让学生觉得思政教育对现实生活中没有帮助,对一些问题依旧疑惑,不能信服理论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大大降低。

(三)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师生的思想心态越来越复杂多变。思想认识问题和理论政策问题往往与评优、评定奖学金、工资待遇等个人利益问题,心理障碍、人际矛盾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一部分师生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与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出现反差,新的矛盾不断激发,原有的矛盾不断凸显;加上社会上出现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人生态度功利化、政治定位边缘化趋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复合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承载的任务空前复杂多样,那种空对空、说教式、灌输式、单一化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利益结构变动、新旧矛盾交织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

同时,在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教育轻人文素养培养"的观念。当今社会需要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21世纪人才不仅要接受现代科技与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教育.更要接受思想道德、个性品行、人文素养和健全心智的全面训练。一些高校仍然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放在第一位,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所谓以为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当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高校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自然这个"人"指的就是在校大学生。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竭诚尽力为学生谋利益,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善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还要求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认真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不仅能以思想教育为本,还要以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需要为本。而不是老是站在管理者的角色上不思改变,认为学生就是被管理的对象,丝毫没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为学生服务为本,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一句话,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高兴不高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

(一)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剧烈增长,到现在达几百万之众,作为被人们称为的"天之骄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的稳定就显的尤为重要。它的稳定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当今大学生都是80年代出生的,大多对于政治冷淡,对社会热点现象关注不够,这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的地位不符。这就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唤醒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关注社会民生。大学生毕业后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大军进入社会,如果仅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而没有良好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作指导,也会发生大学生学到的业务本领用在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利局面。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改变过去单一说教的方式,改变过去空洞乏味的理论宣讲模式,将尊重人,理解人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学生形成一种人本理念。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系

1、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疏导长期淤积便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便要求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具备心理咨询师的素质,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当然,这不是高校教育者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发现的,需要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密切接触才能发现。思政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实行目标分类,循序渐进地开展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建设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关心、尊重、激励学生,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解放思想,确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

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均是平等交往的主体,不要老停留在学生是受教育者的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上。"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调整,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教育不仅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消费,大学生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一名消费者。"老师和学生均是学校的主体。没有老师,学校便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没有学生,学校教育便失去了教育对象,学校也便无从发展。因此老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同时,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就整体而言,在政治素养、个人品德上是合格的,但在驾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上还与现实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把提升自身本领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先要加强自身作为建设者的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3、注重增加教育手段的科技含量,注重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便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在新形式下,传统的教育载体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宿舍、社团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4、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在高校有着许许多多的学生团体,这是学生的自治性组织,他们聚集着一批志趣相投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便可以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长江大学有一个自律委员会,它通过与学生工作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建会宗旨。既达到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又达到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 索引序列
  • 管理应以人为本论文
  • 管理以人为本论文
  • 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论文答辩
  • 以人为本论文教学管理模式探究
  • 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