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体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规律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体育统计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对《体育统计学》教学的思考
摘 要 《体育统计学》属于基础应用学科,在很多体育院校中开设,此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用科学方法研究、解释体育领域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但很多学生对《体育统计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熟悉,甚至对此课程的开设必要性存在一定偏见。体育运动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体育统计学》的理论支撑,所以有必要对其教学方法、方式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学习建议。
关键词 体育统计学 教学
一、引言
体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规律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体育领域中许多问题都需要运用统计学原理、方法来解决。体育系的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有助于提高他们科学地研究或解释体育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但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较少,运用统计知识的实践机会也很少,造成他们对《体育统计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且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有必要对《体育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思考与研究,以提高体育系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积极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09级的全体学生,共6个班级,237人。
(二)研究方法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中的随机数表法随机在每个班抽取10名学生,共60名学生进行座谈,并做好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包括对体育统计学的学习目的及意义、学习方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教学的建议等。
三、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体育统计学》课程开设的误解
经访谈发现山西体育职业学院没有学生认为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非常必要,仅18%的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很有必要,82%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开设是没有必要的,认为上体育统计学课就像是在上数学课,学习计算一些统计指标,计算步骤及过程,觉得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运用不到。
(二)大学生在学习《体育统计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体育统计学》是应用性学科,属方法论范畴,重点是掌握方法,但经过与学生访谈后,发现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重教科书中列举的各个指标的计算过程和统计推断的计算步骤,也仅限学习书中的例题,不会灵活运用到其他类同的实际教学、训练及科研问题中。学体育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学习兴趣低落。
(三)大学生对《体育统计学》教材的看法
《体育统计学》课程在体育院校开设已有二十几年,体育统计教材多达几十本,但适合于教学的却较少。经访谈后,学生认为教材中的例题比较空,且与实际相差较远;还认为教材中统计理论知识较多,介绍的多是统计方法的推导、计算与步骤,太抽象,不是很符合体育院校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
四、对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建议
(一)摆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不管学什么课程首先要摆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学校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领会体育统计的基本思想、概念、基本思路,并能把体育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思想及方法进行定量解决,并为将来毕业论文设计或从事体育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熟悉常见的基本概念及其统计学意义
体育统计中常见的基本概念有正态分布、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标准误、误差、相关系数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及统计指标的统计学意义,而不是去弄清每一个指标的计算步骤,计算过程能看明白即可不需要记忆。
(三)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统计假设有两个类型H0和HA。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样本统计量之间或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一般是存在偏差的,这种偏差存在的原因有两种: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四)熟知常用假设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
体育统计学中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正态性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不同的检验方法适用的条件是不同的,在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适用条件选择正确的统计推断方法。
(五)熟练掌握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过程
1.在SPSS软件中的数据输入与编辑
SPSS软件是以数据为操作对象,按统计方法要求整理数据格式,是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前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数据的输入格式要严格按照相对应的统计方法要求进行编辑,不同的统计方法数据的录入格式不同,如果数据录入错误,就不能进行统计分析,甚至统计出错误的结果。
2.在SPSS软件中的统计方法选择及处理步骤
在SPSS软件中提供了很多统计方法,大部分的统计方法在数据编辑窗“Analyze”的下拉菜单中。在保证数据录入正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在打开的窗口中导入相对应变量,并在复选框中选择想要的统计指标,再点击 “ok”,即可得到统计分析结果。
3.正确解释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结果
对于统计结果的分析,首先要按照假设检验思想进行分析,用小概率水平来控制,其次要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统计结果去估计发生某种体育事件的原因,进而来反映实验或调查的科学性、实践性、合理性,并根据研究结果的实用性投入实践。
参考文献:
[1] 孙芝娟.正确选用体育统计方法的若干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49-50.
[2] 陈红梅.SPSS在体育统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百科,2005(2):54.
[3] 李健.从体育统计误用透视高校体育统计教育[J].体育科技.(1):79-81.
《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学生需求的调查研究
摘 要: 对体育统计课程改革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调查数据 进行了统计分析,挖掘了当前学生在《体育统计学》课程目标、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的 需要,并根据需要提出了该课程改革的建议,对《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和改善教学质量具 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学生需求
随着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及学校体育等的研究正逐步趋向于定量化、 科学化,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定量化、科学化的研究方法。作为体育院系各 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体育统计学》课程肩负着该项重任之一,因此,改革体育统计课程体系 、结构、内容就历史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总结起来,以往的对体育统计课程教学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学形式与手段提出了进行多媒体教学实验改革[1~4];另一方面是对体育统计课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改革[5~9],其中有的 提出了运用EXCEL软件辅助,有的提出了利用SPSS软件辅助,到底怎么改才是社会和学生所 接受的?根据课程改革的三维理论[10],课程改革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学科的发 展和学生 的发展需要。本研究就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学生的需要进行了调查研究,力求将目前该学科 学生的需求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为体育统计课程的改革提供实证性的参考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中学过《体育统计学》课 程的学生262人。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根据.泰勒的课程理论[11]课程 问题应包含教材内容、课程目标、教 学要求、评价方案等四个维度,问卷按以上四个维度来设计,共15题。发放问卷300张,回 收率为,有效率为100%。利用SPSS对问卷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Cronbach-α系 数为,各维度信度在~之间,KMO为,主因子总变异为,因子载荷为0. 73,说明问卷量表信度较高,效度好。
数理统计方法 问卷数据用统计软件与Excel进行 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课程目标我们查阅了相关学校的《体育统计学》教学大纲[12~14],将体育统计课程目标归 纳为 6个分维度:1)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2)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统计能力;3) 培养学生的统计 知识与方法;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断能力;5) 培养学生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6) 培养 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按认同的重要程度打分,最重要的为10分,最次要的为1分。学 生对这六个分维度的认同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统计能力”平均分最高为分,这说明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学生要求用现代的计算工具处理数值运算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平均分最 低为分,说明在所有目标中,他们对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求放在其次,且标准差最大, 说明学生对其看法分歧较大;其中占百分比最高、分值也相对较高(8分)的是“培养学生 资料收集的能力”为,说明大部分学生渴求对统计资料收集方法的学习;从表1还可以 发现,选择6、7、8、9分值的人数相对较多,说明学生对各培养目标认同度都很高。
教材方面学生对《体育统计学》教材[15]重点章节的认同率见表2,“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认同率为3 ;推断统计在首选中占 ,次选占;样本特征数认同率为;说明这 三个章节是体育统计学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体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应用最多的内容,特别是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最常用的统计方法。
教材难度:对于现在所学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统计学》教材,学生反映见图1:“ 难”的占,“一般”的占,“容易”的占,说明我们目前采用的教材难度 适中。在计算机辅助统计运算见图2:认为 “必要”采用计算机辅助统计运算的有 157人, 占总数的,没必要的有 18人,占总数的,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同计算机辅助体育 统计教学。在采用何种辅助方面见图3:选择“计算机语言辅助”的有 93人,占总数的 ,选择“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的有142人,占总数的;软件辅助选择情况见图 4,认为该用“Excel” 的有138人,占总数的,选用“SPSS软件”的有92人,占总数 的,说明学习者选择Excel软件辅助较SPSS软件辅助的多,用Excel软件辅助体育统计 运算的内容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教学方面开课时间见图5:选择在“实习前”的有103人,占总数的;选“大一”的有57人,占总 数的,说明学生对该学科的作用有强烈的用于实践的愿望,希望在实习之前和学习精 力、时间都充沛的大二开设,其原因是学生希望在实习中应用和收集素材,为以后的教学训练和毕业论文的研究打下基础;教学方法见 图6:选择“多媒体理论和事例教学相结合”方式的有73人,占总数的;选择“理论与 计算机实验结合”的有165人,占总数的,说明学生喜欢采用“理论与计算机实验结合 ”的教学方法上课的形式,愿意自己动手掌握计算机统计操作技术,希望能够亲自参与实践 研究,体验研究过程与方法,纯理论的教学是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学方式。课时数见图7:有3 的人选择“54学时”;有的人选择“36学时”;有的人选择“18学时”;有 选择“72学时”。实验教学见图8:有139人占总数的选择有“必要”采用实验教 学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统计分析数值的能力。
评价评价方式见图9:选择过程性评价的有98人,占总数的;选择终结性评价有39人,占 总数的;选择两者的结合的有117人,占总数的,说明学生喜欢多元化的考核方 式和评价方式的结合;考核方式见图10:选择“课程论文”形式的有88人,占总数的 %;选择“开卷考试”的有53人,占总数的;选择“闭卷考试”的有25人,占总数的9. 2%;选择“平时成绩”的有50人,占总数的;选择“均有”的有22人,占总数的 ;说明学生愿意接受多种考核形式,很认同“课程论文”的形式,较受欢迎的考查方式是“ 开卷考试”与平时成绩。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学生强烈地要求通过体育统计课程的学习能使他们的“计算机统计能力”、“收 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推断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根据统计学定 义“把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方法的学问叫统计学”[16],因此在课程体系 上应该遵 循“研究设计→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统计报告”才是体育统计课程完整的体系,这样的 体系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才能达到他们的愿望和目的。“研究数据收集”的学问由“研 究设计”模块完成,它包括“根据研究的目的怎样明确统计总体、研究的内容与指标、研究 的形式与方法、样本数量的选择与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等;“统计报告”是将收集和 统计分析的数据用统计学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学生学习体育统计课程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综 合体现,是我们《体育统计学》课程教育的最终目标。
而现在的体育统计学课程内容主要是 “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强调“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对数据的整理与 统计分析方法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不够;对怎样在实际问题中对“数据的搜集”学生学习的 知识和方法不够;对统计分析的数据处理结果怎样来表达培养不够。因此导致体育统计与实 践问题脱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到运用体育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操作性过程,更 无法证明体育统计课程在体育教育与训练中的价值,而往往是在他们读研或在以后的工作中 才发现体育统计课程原来那么有用,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本人认为这与现在的体 育统计学课程体系缺失不无关系。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体育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仍 未形 成严密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在应用体系方面更加欠缺”[17]一致。所以完善体育统 计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将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能力,是体育统计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有形载体,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落实课程计划和实现课程目标的 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18]。学生希望教材中增加计算机软件辅 助运算的 部分,特别是Excel软件的应用;由于Excel是Office的套件之一,任何个人和单位电脑上都 有安装,在课外也容易使用,非常普及,这些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 它是全中文版,较其它统计软件易学、易用、易得、易懂;所以学生喜欢Excel为统计工具 来辅助统计课程的学习,希望自己学习的知识能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因此教材改革要顺应 时代变化,符合学生实际,在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选择学生需求的统计知识和统计 技能;在教材内容的表达形式上要符合体育学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操作性强、联系学生的 生活、训练的学习内容,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才是乐于他们接受的。
另外,学生喜 欢上机操作,希望通过上机亲自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次学生喜欢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 媒体与事例组合教学模式,因此开设体育统计实验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发展 的需要;因此体育统计教学需要将原来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向体育实际运用、实验型转变;在 教学方面需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局面,必须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充分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 力的学习工具;
在传授学生统计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课程的思想、情感、态 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再 次,学生大都喜欢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同时学生对开卷和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比较也认同 ;课程论文的形式对考察学生利用Internet网和图书馆等途径进行资料查询、提出问题、做 出解决的方案(如何抽样、如何进行统计整理、怎样分析、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等等)、解决实 际问题、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都十分有效,这与有的研究结果[19]相吻合;学生 最不喜欢的是闭卷考试,一方面统计学闭卷考试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数据运算,而这些数据运 算是完全可以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代替的,另一方面闭卷考试不能考察出学生的统计学知识 与能力。
因此体育统计课程评价需要突出考察学生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这就需要体育统计学课程评价利用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目的 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 结 论
1) 在培养目标上学生需求完善体育统计课程体系以求科学素质全面发展。2) 在教材方面学生需求增加普及计算机辅助的教学内容,特别需要Excel辅助的计算机 统计方法。3) 在教学方面需求教学内容的直观与操作性强的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4) 在课程评价方面学生需求课程评价多元化,考出统计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生活信息化、学习社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体育 统计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时代需要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统计课 程在目标方面、学科体系、教学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仍然需要改革创新,才能满足学生发展、 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健.《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与实践[J].体育科技,2004,2 5(2):65-69.
[2] 彭龙辉,肖文辉.体育统计多媒体教学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
[3] 陈红梅,杨军,吴锐创.体育统计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 报,1998,18(4):115-119.
[4] 关北光,魏佐涛. 信息化与体育统计学科改革和发展方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2:94-96.
[5] 李树屏.Excel辅助《体育统计》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四川体育科学,1999,88(4 ):13-15.
[6] 沈晓强,徐金尧.Excel统计函数的组合技术在体育统计中应用[J].浙江体育科学, 2004,26(4):108-111.
[7] 张必斌,敖运忠.Excel2000中的常用数据分析工具在体育统计上的应用[J].上饶师 范学院学报,2004,24(3).
[8] 赵万龙,宋翠翠.VB开发多功能体育统计软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23(1):67-68.
[9] 覃朝玲.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辅助“体育统计"教学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1).
[10]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8 -270.
[11]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22.
[12] 体育统计学教学大纲[EB/OL].2008-6-12.
[13] 体育统计学教学大纲[EB/OL].
[14] 体育统计课程教学大纲[EB/OL].2008-6-12.
[15] 丛湖平.体育统计(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7] 覃朝玲.计算机统计技术[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1.
[16] 魏登云.体育统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立足点—统计思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 00,17(4):69-72.
[18] 高校传,杨宝山,刘明才.课程目标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8-9 9.
[19] 王美春.《体育统计学》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22(4):76-78.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我认为,大学体育主要可以归纳成五大功能:首先,学校体育的身体教育功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掌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第二、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如:对方侵人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配合不够默契出现失误而最终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对裁判员的误判是大方宽容,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胜利时,是骄横自大,还是认真总结经验,戒骄戒躁。这都是培养集体主义感和大局为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优良品德的教育过程。第三、学校体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大型体育运动会比赛,观看我国运动员为国拼搏、为国争光,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动人场面,讲述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第四、学校体育的心理品质教育功能体育运动使人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的竟界,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勇敢、果断、坚毅、自信心、自制力、进取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紧张而激烈的竞赛对人的心理品质即使严峻的考验,也是修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时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很重要。第五、学校体育的智能教育功能通过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学生可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并使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因此,作为一种教育的体育运动,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增强人的体质过程中,还包含着培养、开发和提高智能的教育因素。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精选210句)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内江市体育高考生运动训练研究
3、内江市轻体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4、内江师范学院公体女生中体育“差生”成因及对策
5、中学生健美操兴趣培养方法研究
6、西部地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剑阁县中学体育教学资源研究
8、健美操教学教法探索研究
9、健美操基本动作的分类研究
10、竞技健美操训练方法的探索
11、大众健身操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
12、健美操特殊课种的范畴与挖掘
13、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套路发展的影响
14、武术套路中侧踢抱腿的技术分析
15、体育课对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6、传统武术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17、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18、制约广安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19、山东淄博市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20、软式排球在我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21、内江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分析
22、体育社团组织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功能研究
23、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4、四川省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
25、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发展研究
26、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27、浅析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前景
28、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
29、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调查分析
30、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生训练能力培养对策探讨
3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能力培养探讨
32、现代足球比赛动态探讨
33、内江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34、现代足球比赛快速反击打法特征的思考
35、农村中小学足球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36、内江师范学院第九届大学生足球比赛的思考
37、我院小型足球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38、四十二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价值的探讨
39、传统武术在学校开展的价值研究
40、武当武术在十堰地区学校开展的调查研究
41、08奥运后武术走向的研究
42、淄博地区太极拳开展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43、论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关系
44、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45、论篮板球在比赛中的作用
46、内江师范学院健康教育课程调查研究
47、内江师范学院公体太极拳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48、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分析研究
49、论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关系及对策研究
50、试论体育的商业化发展
51、莲花十八项的开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以贵州铜仁地区为个案
52、论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3、试论农村体育的现代转型——广安临水县御临乡的个案研究
54、试论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贵州德江第一中学为例
55、内江老年体育活动研究
56、内江师范学院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篮球协会为例
57、中学体育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江市龙会中学为例
58、寿光市文家第二初级中学体育课中游戏活动的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
59、滨州市休闲体育的发展研究
60、浅谈体育类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影响
61、基层短跑运动员训练前准备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6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研究
63、简阳市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64、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65、普通高校健美操协会功能的调查分析
66、浅析中学体育教师性格对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影响
67、阆中市中学田径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68、攀枝花学院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69、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分析
70、潍坊市潍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分析
71、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72、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
73、体育新课标教材的使用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
74、浅析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7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76、学校体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的研究;
77、学校体育与健康的研究;
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79、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及对策的研究;
80、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81、“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
8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学校贯彻和实施的研究;
83、学生余暇体育的研究;
84、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85、素质教育与(大、中、小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
86、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研究;
87、素质教育与体育师资培养提高的研究;
88、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途径的研究;
89、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研究;
90、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材建设的研究;
91、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实例分析;
92、体育考试原则、作用、项目及标准制订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93、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94、两类课程一体化的研究;
95、学校体育与中小学生减负相关因素的研究;
96、现代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97、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98、大、中、小学校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99、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研究;
100、影响学生健康的环境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101、优化学校体育管理机构的研究;
102、关于实施在、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研究;
103、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化的研究;
104、学校体育设施开发利用的研究;
105、知识经济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
106、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体育锻炼中有关心理因素的研究;
107、计算机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科研中应用的研究;
108、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09、体能训练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110、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1、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的分析
2、体育教育评价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分析
3、体育教育中大众体育教育研究
4、了解世界高等体育教育动态 扩展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影响
5、分析体育教育管理对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6、加强现代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推动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
7、初中体育教育实施快乐体育教育方法探讨
8、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9、以谈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转变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
10、试析体育教育教育对体育教育市场规范化的影响
11、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1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3、终身体育教育与家庭体育教育的目标研究
14、古代西方体育教育与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
15、从美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
16、高校体育教育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7、美国高质量体育教育在我国小学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18、试论终身体育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
19、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
20、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及农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21、融合共享: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
22、现代体育文化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23、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4、素质教育培养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创新途径
25、如何重视我们的体育教育?
26、高中体育教育现状及反思
27、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28、民族地区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9、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研究
30、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1、高校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分析
32、从运动动机角度探讨中学体育教育改革
33、谈谈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34、浅议中学体育教育策略新观点
35、谈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6、构建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与实践研究
37、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途径刍议
38、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改革的思考
39、实施快乐体育教育,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40、学前体育教育工作研究
41、论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
42、基于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43、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之我见
44、浅谈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体能训练
45、体育教育生态发展之我见
46、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育问卷调查及分析
47、“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中的构建与实验研究
48、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49、中医药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保障体系研究
50、浅析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51、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改革途径
52、高职体育教育改革
53、社会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与重构
54、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55、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
56、中外体育教育研究现状的比较
57、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58、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浅谈
59、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0、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61、如何对初中生进行体育教育
62、高校师范生公共体育教育策略的研究
63、中美特殊体育教育法律制度的比较
64、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成因分析
65、浅谈中职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的结合
66、体育新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67、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68、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发展策略初探
69、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70、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调查分析
71、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72、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花棍舞特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7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74、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思考
75、体育教育对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
76、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77、儒家思想对当代学校体育教育影响之研究
78、高校体育教育视野下太极推手对大学生健康的价值探讨
79、试论学校体育教育方法与终身体育意识
80、探究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培养的渗透
81、论生命教育内涵及与体育教育之契合
82、体育教育与训练要点分析
83、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之我见
84、对体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
85、“健康导向”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探索研究
86、以学生体质分析为导向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之我见
87、合肥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实习的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88、美国学校体育教育计划及借鉴意义
89、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探析
90、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之拙见
91、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9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岗前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93、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94、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其素质教育浅谈
95、浅析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提高途径
96、陶行知体育教育思想在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97、体育教育的协同效应研究
98、浅析中学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及现状研究
99、浅谈终身体育教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发展
100、集约化高校园区体育教育资源与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
我最近没事如果你不会做的话,师哥愿意代劳,助人为乐练练笔
先选好自己喜欢的提出,但是要有可行性,如果再兼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就更好。选好题之后,要理顺写作的思路,即分好章节。一般分为:摘要、关键字、引言;正文则一般分为4-5章;之后是结论;再者是参考材料、致谢。思路理顺了,资料找好了,也就基本上完成一大半了。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体育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绩效的研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资源的协同管理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体育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4、体育服装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5、体育用品制造业现金流管理研究6、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管理优化探讨7、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管理研究8、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9、基于PPP视角的重庆市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途径研究10、中高职融通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11、体育赞助营销的风险识别与管理分析12、探析体育教学纳入中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13、从体育用品企业高库存困局谈起--浅议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14、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化进程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研究15、论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法律保护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体育教学论文就是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体育教学某些现象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理性认识,自觉地把握该现象的本质及一般发展规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表述,那么,体育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我为大家推荐一篇优秀范文,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优秀的跳远选手在跳远时,是在追求快速及有效率的助跑以及强力有效的起跳动作,并以适当的起跳角度起跳,但是这两者同时成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助跑速度越快,往上跳跃就会更加困难。
在人体起跳的肌肉变化及弹簧振子运动方面,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研究,但很少将两者结合起来,采用物理方法分析人体起跳的运动过程。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同时,在国际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中,我国选手较为落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作为运动员调高、跳远运动项目的理论参考,对提高我们运动员的成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拟研究大纲:
第一章 绪论
压缩弹簧弹起的物理原理
人起跳的条件
分段速度
起跳动作
起跳水平速度利用率
起跳垂直速度利用率
起跳角度
助跑速度利用率
最高速度
起跳技术
第二章 人起跳的物理原理
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有关跳远助跑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有关跳远踩板研究
有关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
第三章 实验方法与步骤
研究对象
实验时间与地点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实验仪器
压缩弹簧压力部分
测量助跑分段速度部份
测量起跳动作部分
实验场地布置
受试者选取
受试者填写同意书及基本资料
建立选手基本资料
仪器校正与测试
实验目的与方法说明
基本能力测试
排定实验顺序
前测与后测
数据纪录、整理与分析
资料收集与处理分析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研究建议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利民.弹簧振子运动的实际动力学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2):91-94.
[2] 基特尔C.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一卷,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 药树栋,宫建平.弹簧振子振动的探讨[J].大学物理,(2):22-24.
[4] 肖波齐.基于Matlab的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6(6):116-119.
[5] 卢德明主编.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6] 李建英,李磊,郭甫. 十运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运动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7] 宋亮,丁磊,巩磊. 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技术的比较分析[J].体育科技.2008(01)
[8] 罗陵,刘春伟. 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三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2)
[9] 宋惠娟,王亚军. 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运动员三级跳远起跳若干速度指标的运动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05)
[10] 王 琨 等.对肌肉生物力学研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5(1):36-40.
浅析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区别摘要在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刚刚在中国流行起来的时候,有很多人把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混为一谈。虽说两者都是篮球运动,但是两者在形式和风格上并不相同,所以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本人从中发现许多文献资料中也将两者混为一谈,没有将两者区分开来。本人遂以这些文献资料为基础,加上在网站上查到的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理解、整理,分别从定义、起源、特征、文化定性、功能影响等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也对两者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让人们对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两者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关键字】街头篮球 三人篮球 文化定性 功能特征 发展对策绪论在本人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中,以对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起源、功能、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居多,但是本人发现,在有些对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当成了同一项运动项目在作阐述和研究。本人练习过一段时间的街头篮球,从中发现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甚至是传统篮球,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不能将他们相提并论。所以本人遂想到这样的一个研究课题,旨在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让人们能对这两项运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都是刚进入中国不久,也都刚刚流行起来,在人们对两者还没有真正认识的前提下,不少商家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大肆将两者拉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必定导致两者的不健康发展。既然是两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必定有其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可循。因此人们必须对两者有充分的认识,方能保证两者走上属于自己的正确发展道路。 1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定义 街头篮球和篮球虽说都是篮球运动,但是两者是不同性质的篮球运动,因此两者的定义也是不相同的。 街头篮球的定义 街头篮球又名“街球”,它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集健身、休闲、表演等为一体的一项新兴篮球运动形式。它是起源于美国贫民区黑人青少年经常从事的篮球游戏活动,由于运动场地在简陋的街头或道边的篮球场而得名。同时,街头篮球也被看作是传统篮球运动的一种延伸,是篮球运动的一部分。街头篮球既是篮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hip-hop”文化的一个分支,这也就让街球成为在当今青少年中流行的一个主体文化。但是,街头篮球与传统的篮球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又使得这项运动在发展的道路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街头篮球的内容丰富,其中包含有街头比赛,斗牛,花式篮球表演,街球音乐等内容;形式多样,既有人数均等的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的对抗,也有人数不等的多对少或是少对多的对抗;规则简明,既然是以娱乐为目的,又因其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参与者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规则。 三人篮球的定义 三人篮球的定义,三人篮球是在半场进行的三对三的对抗运动,是在五人制篮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单从三人篮球的字面理解,就可以看出,在进行比赛或是对抗时就已经将对人数进行了规定,即三对三,因此它没有街头篮球那样的随意。加之有明确的比赛规则,可以这样认为,三人篮球其实就类似于五人制篮球的传统篮球运动。 2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起源 美国被看成是街球的发源地,20世纪50年代,是街头篮球在美国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个时间距离篮球运动的发明晚了有半个世纪。到了60年代,成为了街头篮球英雄辈出的年代,期间有很多街球高手诞生。而到70年代,街头篮球在街头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不断地走想成熟,这也标志着街头篮球从传统的篮球运动中分离开来,成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 当时的街头篮球可以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大致的意思应该就是说,只要是出现在街头路边或是在公园里的篮球比赛或是游戏都统称为街头篮球,没有特定的含义对街头篮球进行诠释,所以,那些在路边、街角的三人篮球也就在街头篮球的范围之内。 笔者认为,街头篮球的雏形应该是三人篮球。为什么这样说,在20世纪50年代,街球处于萌芽阶段,当时的街球技术水平远不比今日,可想而知,当时的街球技术可以说就是传统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常用的篮球技术,还算不得真正的街球技术,当时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半场三对三的模式,但也有五对五的正规比赛模式,不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在当时并不多见。而在半场的三对三的情形下,个人技术施展的空间增大,同时参与者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不仅仅局限于单调的技术动作和复杂的规则之中,于是有人有意无意地将一些简单的运球技术加以融合串联来增加篮球运动的观赏性或是运用一些特殊但很精彩的突破方法,同时也可表现出自己对篮球的控制能力。久而久之,参与者在运动中更加重视流畅随意的运球,干净利落的突破,复杂花哨的过人和疯狂劲暴的扣篮,从此街球在发展的同时也就不断的演绎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也就形成了大家现在熟知的街头篮球。 与街头篮球相比,三人篮球在组织形式上看更像是正规五人篮球的缩写版。正规的组织方法,正规的竞赛规则,正规的裁判方法等。三人篮球也并没有脱离传统的篮球运动而形成独特的篮球文化,而是沿着正规篮球运动的发展轨迹在发展。在这一点上,街球就显得“脱俗”了。 3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从1993年的7月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首次举办的三人篮球赛大获成功之后,香港就成为了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首届三人篮球世界锦标赛之后的32个分区赛站之一。而在我国内地,三人篮球开展最早的城市是广州,之后随着各个地区的商业活动也举办了不少的三人篮球比赛,使得刚进入我国的三人篮球运动深入人心,同时也不断地流行起来,逐渐成为了人们主要的文化娱乐的方式,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由于三人篮球赛事的成功举办,更多的商家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也通过三人篮球的影响来提高知名度,并且举办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参与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参赛的队伍数量也逐年增加。对街头篮球有所了解的朋友都会发现,在举办三人篮球的同时,也有不少的街头篮球的因素在里面。在赛事活动的开幕式上,往往会出现街头篮球的表演,但这并不能说明三人篮球和街头篮球的性质相同,不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这样的情形当中,街头篮球的作用往往只是为三人篮球赛事服务,提高三人篮球的娱乐成分并达到宣传三人篮球的作用,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商家所获取的商业利益。 近几年在国内成功地举办了各种关于“三人篮球”的商业化比赛,然而一些所谓的“街头篮球”的赛事,很大的程度上没有体现出街头篮球的风格和本质,而是属于三人篮球的性质,相信这一点并不能让多数的街球手满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街头篮球和比赛的胜负联系紧密之后,参与者就会在制定的比赛规则上受到很大的束缚,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街球手一味的追求比分,追求比赛的胜利,也就在比赛中有意识地采用最简单和实用的技术和招式,所以,多数的街球手就很少考虑通过这种性质的比赛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控球技术和招式风格。因此在这些所谓的街头篮球赛事中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只是关于比赛本身的激烈程度,而不是在于参与者娴熟的控球技术和花样表演,从而使街头篮球的观赏性大打折扣。 街头篮球mix tape系列 说起街头篮球,不得不提的是mix tape系列的视频,它对中国街球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我接触过的武汉“313”街球组织的一名成员那里了解到,他最初认识和学习街头篮球就是从观看网站上的mix tape系列的街球视频开始的。 mix tape与mix tape tour这个系列的两个专辑实际是把所有的普通的街头篮球的赛事和and1街头篮球巡回赛事,用一半专业一半不专业的拍摄手法,把所有的这些片子先剪接零碎,再用不规则的混合编辑在一起,然后加上浓厚的美国黑人街头文化的制作设计与平面效果,以hiphop作为灵魂的音乐混音带作为背景,整体就像是一张街头篮球音乐集锦带,所以称之为mix tape。 而在这个系列中对中国街球影响最深的两位街球高手当属rafer alston(花名skip to my lou)和hot sauce。rafer alston是大家熟知的火箭队的现役球员阿尔斯通,hot sauce则是现在在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街球高手。mix tape系列的集锦带原本是and1用来送给每一位在and1专卖店里买and1球鞋的顾客,以达到提升球鞋价格为目的,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专辑在篮球界里有多大的影响。但事实就意外的发生了,这样的篮球风格,一切极具浓厚美国街头篮球文化的产物与感觉,很快地向全球蔓延。因此这些专辑被看作是街头篮球的“《圣经》”。 街球组织 在很早以前就有街球组织的存在了,由于街头篮球传如中国的时间比较晚,所以,相对国外的街球组织来讲,国内的街球组织成立的也很晚,甚至是晚了有半个多世纪。 哈林篮球队将街球文化带到了全世界。哈林是美国纽约的一个地名,因顶尖的街球选手大多出自于该地区,故今日的哈林已经被视为街头篮球的代名词。哈林有多支篮球队,最为突出的是哈林环球旅行者和哈林巫师篮球队。 哈林旅行者篮球队成立于1926年,从1927年便开始了旅行表演,1948年首次走出美国,如今已到过世界上的100多个国家。1956年哈林篮球队准备到秘鲁首都利马访问比赛时,正值秘鲁内战不止,为此他们打算取消比赛。消息传出去不到1小时,内战双方首领协商,同意放下武器,停战4天,哈林篮球队在秘鲁的比赛表演正常进行。从这一史实,可见哈林篮球的巨大魅力。 哈林巫师篮球队诞生于1962年,至今哈林巫师每年都在全球巡演,其足迹遍步世界各地。多年来,哈林篮球发明和推广了花式篮球,他们将杂耍的运球,充满想像力的传球和扣篮,与hiphop音乐及诙谐幽默的舞台表演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将街球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阵街球狂潮。他们用出神入化的表演诠释着篮球运动的内涵。现今哈林篮球队将街头篮球表演和篮球商业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断的推陈出新,表演内容也根据不同的地域而改变,每次都会给球迷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哈林地区还有一个地方,即哈林区第155大道的洛克公园,全世界的街头篮球手们把它看作是街头篮球“麦加”和“圣殿”。 中国街头篮球组织——街头篮球联盟,简称街盟,2002年6月1日中国街头篮球联盟成立,街盟望站正式运行结盟的合作伙伴有:耐克、and1、锐步、阿迪达斯、可口可乐、体育界、灌篮杂志、上海东方网、美国ea电子游戏公司、网易等20余家公司。可见街头篮球发展的巨大和潜在的商机。在街头篮球发展的同时,国内的各个城市中分属街盟的街球组织也相继成立。 4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特征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一样,都具备篮球运动的竞争性,趣味性和健身性等一般的特征,在这里要说的是除了这些一般的特征外,两者所具备的自身的独特特征。 街头篮球的特征 组织性强 组织性强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说参与街球运动的人一般会以组织的形式进行学习和交流,比如之前提到的武该信息出自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汉“313”街球组织,是一些志趣相投的街球手自行组织起来的一个团队。还比如世界著名的街球组织“哈林篮球队”、“and1”等,还有中国有名的街球组织“街头篮球联盟”。第二种是说对街头篮球比赛的组织很难。之前提到的商业化的街头篮球比赛除外,一般进行的街球比赛只是在街球组织内部或是组织之间进行的比赛,并且比赛的规则一般是参与者自己约定俗成的“规则”,如果要组织一场真正具有街头篮球风格的大型比赛很难。 由于街球是参与者自身意志的一种体现,所以打街球时根据人数的多少可以进行自身的调节,平衡实力,可形成多对少或是少对多的比赛形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进行,比如轮流单挑或是相互进行freestyle的练习或者演练战术和个人技术。 个性的展示 在街球场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篮球来尽情的表现自己的个性,在这个没有循规蹈矩的条件下,需要的只是灵感和激情的释放,他们不是因为比赛而打篮球,而是更注重于球艺,把篮球玩成艺术,将音乐和篮球和谐的融为一体,使他们成为一群时尚的先锋。热情、奔放、动感、洒脱、时尚、张扬是街球的个性,因此街球对街球手来说是最好的内心感受的方式。篮球可以在他们的脑袋里变的很神圣,他们也会想尽方法使得这项运动变的精彩,同时也使得自己变的让人注意。看过街球玩家打过街球的人才会真正明白街头篮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艺术,场上的舞蹈般的个性动作和令人眩目的球技使街球运动变成了一种魅力和诱惑。 内容的丰富多样 构成街球的因素有很多,音乐、服饰、装饰品、篮球鞋,甚至还有纹身等等。街头篮球往往是在节奏鲜明的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的,音乐的节奏感带来的是街球手的灵感和球场的气氛,更体现出街球的艺术性,有展示个人篮球技巧的freestyle表演,有扣篮表演,而这些都是颇具游戏性质的。与其说街球是一项运动,不如说是一种游戏。 比赛结果的淡化 在不受规则约束的条件下,街球手追求的不是比赛的输赢,而是比赛的趣味性和自我的体现。看过真正街球比赛的人都会发现,即便是周围的观众,也往往都是冲着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街球手的表演,抱着一种欣赏的心来观看的。一个精彩的过人或是巧妙的传球都会得到观众和对手的喝彩,掌声和肯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参与者也就会把比分和输赢看的比较淡了。 参与者的限制 街球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打的,特别是要得到同伴的肯定。没有过硬的技术在街球场上是很难形成气候的,所以街球具有排他性。同时,街球对参与者的年龄也有限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打街球的,没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是很难玩出华丽和动感的动作的。因此说街球是属于青少年的运动。 街头篮球的风格特点 街头篮球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服饰、音乐、技术,这也是三人篮球,甚至是五人制篮球都无法比拟的。 服饰 街头篮球中的服饰颇具嘻哈风格,嘻哈族的服饰,嘻哈运动用品,宽大的t恤,板裤、运动靴、棒球帽或佩戴粗粗的银质耳环,项链,手环等饰物,戴墨镜、随身听、双肩包等,编发辫或者束发等,总之表现出十足的动感。 音乐 在音乐的选择上也是动感十足的,以rap饶舌音乐、dj为主,节奏感很强,以配合街球运动的节奏。一般来讲,这样的音乐听起来便可让人产生运动欲望的那种。 技术 与传统篮球不同,街球追求的是技术的花哨。一般来讲,传统篮球追求的是简单但实用性强的技术,而街球追求的是篮球的随意性和创意。因此篮球在街球手的手上往往会呈现出让人匪夷所思的动作,也正是因为这样,如今街头篮球吸引了众多的观赏者。但不同的街球手之间所具有的打球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其表演风格也不尽相同。 三人篮球的特征 比赛条件宽松,组织简单 三人篮球可以看作简单化的正规五人制篮球,与正规的五人制的篮球比赛相比,三人篮球的比赛条件相对简单,组织起来也显得更容易些。一个完整的篮球场就可同时进行两场三人篮球比赛,参与人数少,比赛时间短,规则简化,在只有一个裁判和一个记录员的条件下就可以进行。 个人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三人篮球由于在场上的人数较少,攻击的区域相对扩大,因此个人技术更容易发挥,所以个人攻击在比赛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在比赛中也经常会出现美妙的配合,但是在三人篮球中,个人技术好的队更容易取得比赛的胜利。 比赛具有明显的商业化 从三人篮球在国内近几年的发展就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三人篮球比赛的商业化程度更加突出。很多的企业、公司为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针对目标消费群而举办颇具商业气息的三人篮球比赛。在这些公司和企业当中,以体育用品、食品和饮料居多,其中的目标消费群以青少年为主,通过比赛的方式扩大影响力,从而起到诱导消费的作用。 比赛的偶然性大,竞争更加激烈 三人篮球的赛事中多采用淘汰制,加上比赛时间短,比赛场地小,因此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比赛中个人因素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比赛中充斥着非常明显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比赛的偶然性比较大,因此悬念使得三人篮球更具魅力。5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文化定性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虽说都是属于篮球运动,但是由于它们的表现形式大同小异,也显现出不同的文化定性。 街头篮球的文化定性 全球边缘文化 所谓边缘文化,是指社会中少数非正式群体创造并认同的,流行于其群体内的亚文化。青年文化是多元的社会分层中的一元,是以青年小众为唯一生息,传播和繁衍的客体人群的亚文化形式,因此,它是一种边缘文化。街球运动之所以在青年中流行,主要在于其表现出来的叛逆性、非功利性、超前性、审美性和差异化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其追求形式美,讲求精神放松,融娱乐于运动之中,也正迎合了青少年精力旺盛,追求个性自由、娱乐和运动的二位一体的休闲方式。 青少年流行文化 街球运动是一项青少年流行文化。青少年往往是“流行”的最强力的支持者。从街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无数的青少年的关注,在世界掀起了一阵接一阵的流行风暴,并且单纯的街球运动逐渐演绎了众多具有新的风格特点的青少年文化,例如各种街球族服饰、运动装备、hip-hop背景音乐等各种充满嘻哈风格的街球文化受到青年的高度认可。 嘻哈文化 嘻哈运动文化是青少年创造的一种新的文化生存空间,它是不断在打破旧有的不适合人性发展的文化规范与生存割据的基础上形成的。嘻哈运动是一种流行文化符号,街头篮球就从属于嘻哈文化。作为运动文化,它传递出青少年的渴望、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时间;作为流行文化,它展现青少年的丰富个性和独立不羁的叛逆精神;作为休闲文化,它是肯定和享受生命的表现,它能将对生命意义的体验融于娱乐之中,将价值准则融于健康趣味中。 三人篮球的文化定性 竞技文化 三人篮球可以看作是传统篮球的一个缩写形式,既然这样,它也就具备传统篮球的竞技文化的定性。娱乐是街头篮球的主要目的,与街球不同的是,传统的竞技篮球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虽然说三人篮球在学校里开展的不像社会中那么激烈,但是在其不断成熟的趋势下,三人篮球必将成为学校竞技篮球的一部分,促进课堂教学,增进健康、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休闲娱乐文化 三人篮球也是典型的青少年休闲娱乐文化,年轻人在工作、学习之余从事该运动,有助于年轻人发展和完善自我,提高生活质量。竞技篮球运动的内容和形式的确是很吸引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职业的球员的,很多人对篮球的理解和接触仅限于观看篮球比赛。三人篮球作为一种新颖的娱乐手段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符合当代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它可以协调人的精神状态,缓解精神压力;它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6.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功能和影响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在功能和影响方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说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交际功能等,再比如在对青少年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上,但是在由于他们文化归因的不同,他们对青少年消费观念的影响程度却不尽相同。结论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虽都是篮球运动,但两者其实是在向不同的方向在发展,同时也是篮球文化和hip-hop文化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两者的功能、特征、文化定性、规则、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看出。街头篮球其实就是走着与传统篮球不同的道路,同时也是hip-hop文化的体现,相比来讲三人篮球则沿袭了传统篮球的发展道路。因此,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不能等同看待,明白了其中的本质才能寻求属于两者各自的正确的发展道路,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两者在自己的道路上健康的成长,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的篮球事业的大发展。参考一下吧,别照抄啊,换成自己的话。
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在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经常会提出的问有: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7、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8、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9、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10、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11、研究的应然、实然、使然分别是什么?12、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13、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14、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15、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16、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17、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18、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19、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20、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21、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2、论文和系统有哪些不足之处?23、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体育系2009届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总体要求 依照《滨州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滨院政[2005]107号文件的精神,教务处《关于200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2009]第1期)的要求,加强管理,明确分工,切实做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使学生得到必备的基本训练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每一项任务。 一、工作进度表 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 备注 1月15日—2月27日 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学生选题 填写开题报告 2月28日—3月14日 查阅文献、写开题报告、学生开题 填写工作进程记录(1) 3月15日—4月26日 收集资料、调查、访谈、撰写论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 填写工作进程记录(2、3、4、5) 4月27日—5月31日 撰写论文、提交初稿、全面修改、完成论文 填写工作进程记录(6、7、8) 6月1日—6月10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检查、答辩 填写评阅表、评审表、答辩评审表 6月11日—6月15日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在填写进度计划时,每人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情况,将时间细分,分成6-7个阶段,分别填写工作内容,但总体安排要依据本系的工作进度表。 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有较全面的知识、教风严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 2、教师指导期间,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接触与交流。 3、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每周进行一次质量抽查,每月进行一次工作总结。 4、指导教师必须在学生答辩前审查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填写考核评语。 三、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明确目的和意义。 2、要尊重指导教师、团结互助、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3、要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论文)手册》的要求,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手册》所规定的内容。 4、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应严格实行考勤制度。学生缺勤(包括病假、事假)累计超过毕业设计(论文)时间1/5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须重新补做。 5、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独立完成,一旦发现雷同、套用、抄袭他人成果者,按作弊论处。 6、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应及时将成果、资料整理好交给指导教师。 7、毕业设计(论文)的发明属于职务发明,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不得公开发表。 体育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 2009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