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内容二 网络的影响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内容三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上网时间、便捷性不断增加,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 》
摘要:狭义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具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观念,能保持网上网下人格的和谐统一,网上网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不因网络的使用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有正常的 人际交往 以及网络离线时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应。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新概念及心理健康的标志、我国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实际是这一标准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心理健康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9749(2012)03-0133-03
西方发达国家对网络引发的网络心理障碍诸如网络成瘾等十分关注,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网络的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但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的由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及早进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教育 的研究,以便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克服和规避网络的负面效应。因此,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必须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标准的内涵
人们的网络心理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随着网络对人类生活、学习、工作领域渗透程度而发生变化,从而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兴趣以及个性会悄然改变,进而产生新的 思维方式 、行为模式与生活习惯。网络社会与人的心理的互动将日趋频繁,网络心理也在这种互动中不断繁衍、发展。网络心理现象就是在网络这一特定情境作用下产生的。我们试图把网络心理概括为:网络心理是在网络环境里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人的个性特征的总和。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网络心理健康除了应具有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标准。网络心理健康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心理健康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网络心理健康则指在网络环境下,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我们试图将狭义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标准概括如下:
第一,具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观念。智力正常并具有基本符合客观的认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网络环境下就表现为具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观念。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另一方面又使他们遇到更多的困惑,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因此具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念,成为保持网络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或观念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对网络既不依赖,也不谈“网”色变。二是具有正确的上网目的,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上网的安全,具有健康、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三是对网络信息有辨认真伪的能力,并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网络世界中,信息像汹涌波浪迎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真伪难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运用现有的知识,理智地辨认真假信息,并能够有勇气及时改正自己不正确的认知和行为。四是了解各种网络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判断标准、产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 方法 ,增强对自我的控制能力。五是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观念,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第二,能保持网上网下人格的和谐统一。人格是一个人所表现的稳定的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经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代表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气质、性格和代表个性倾向性的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完整统一,内在协调,并有正确恰当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网络环境的身份虚拟性、想象性、多样性、随意性等特点,容易影响个性的整体性、独特性和稳定性,导致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的困扰,影响心理健康。网络双重人格指个体在网络中和现实中分别具有彼此独立、相对完整的人格,二者在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是处在剧烈的对立面的,是严重的心理障碍,是心理不健康的典型表现。因此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有正确恰当的自我意识,能保持网上网下人格的和谐统一,同时,在虚拟性与现实性之间能够做到以现实性为主。
第三,网上网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情绪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显著标志。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积极的情绪远多于消极的情绪,主导心境是愉悦、乐观和平静的,且能正确而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并能珍惜友谊,探索和追求真理,欣赏并向往美好事物,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创造美。一个网络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一方面表现为能遵守网络道德,恰当运用网络调节情绪、宣泄情绪,因为网络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不论是在网上(虚拟社会)还是在网下(现实社会),积极的情绪总是远多于消极的情绪,主导心境是愉悦、乐观和平静的,且能正确而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
第四,不因网络的使用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意志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都获得协调的发展。他们学习、生活的目的明确,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调整行动的目标,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地约束自己,抑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抵制各种外部诱惑。行为协调主要表现在行动的计划性、一贯性与统一性以及言谈的逻辑性等方面。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情况下使用网络。他们能认清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逃避现实生活,躲进网络,不将网络当作唯一的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后.不只依靠网络缓解压力或焦虑,能主动寻求现实社会中的支持,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议 》
[摘要]:文章首先分了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然后针对网络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最后提出了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和 渠道 ,让大学生健康上网的一点个人想法。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031-02
21世纪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的重要的一部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我们的价值观念、 文化 传统。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来看待网络时代的到来,它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的伦理道德、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文化程度高、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中国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始终都是网络使用的主体和先锋。因此,网络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和行为方面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防止和减少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对于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给大学生带来了欢乐和希冀,另一方面,它又给大学生带来了痛苦和挫折,引起了大学生的心理困惑。
1积极面
(1)匿名社区有助缓解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搭建了虚拟社区,为学生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环境的全新途径和释放情感能量的空间。学生在网络中可以匿名自由行为,按照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去表露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和自己情趣相投的网友交往,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放纵”自己的情感,与网络中志同道合的网友自由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增进了人际情感交流,对于现实生活中比较内向、过于抑制自己的大学生在网络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胆量,磨炼自己的性格,抒发内心所压抑的情绪和不满。这些对于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完善、发展、丰富有着积极的意义。
(2)网络的平等化社区,凸显自我意识。网络中人人平等,其无中心化的特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和民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支配性。
2消极面
(1)网络沉溺,无心学习。不少学生通宵达旦玩网络游戏,在网上流连忘返。对学习没有兴趣。白天上课精力不集中,甚至在课堂上睡觉。学习成绩下滑,考试不及格,甚至被学校勒令退学。长时间接触网络导致感知能力下降、生物钟紊乱、食欲不振等生理反应。
(2)虚拟空间,淡化道德观念。网络的虚拟世界是匿名的,随时可以通过变更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学识以达到满足自己最大虚荣心的目的。因此,网络世界缺少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网上的道德规范是非强制性的。一些学生把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妄为的思想和行为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他们特立独行,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无法真心相处,视感情为游戏,道德观念被淡化。严重者会发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出现心理危机,从而导致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碍。
(3)自我封闭,认识事物单纯,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网络人际交往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简单化和片面化。长时间的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会导致对现实社会的恐惧,更消极地对待现实的人际环境,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冷漠无情,陷入孤立疏懒、空洞贫乏的人生状态和空虚苍白的心理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二、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说,是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是认知、情感和人格等内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状态。主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能够愉快而积极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生命活力,能够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标准中一般包括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 自我评价 正确、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和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八项内容,在当今网络时代,文章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有新的内容,包括一下几点:
1明确的上网目标。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上网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上网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或者学习某些知识。要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或观念。
2上网无瘾,能够保持在线时和离线时人格的统一与和谐。在线时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处理信息,离线后能够迅速地从虚拟情境中走出来,而不是仍然沉溺于虚拟情境之中。
3不因网络的使用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
4离线后,身体没有不适症状。在线的时间以身体健康为底线,以不影响身体健康为前提;离线后不会因为使用网络导致身体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的身体机能下降或失调,能够保持机体的平衡。
三、兴利除弊、正确引导、健康上网
如何利用好网络这柄“双刃剑”,培养大学生的现代观念,开阔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大学生的 想象力 与创造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应当给与大学生必要的指导,兴利除弊,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和渠道,让学生健康上网。
1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正规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在网下和网上开展心理咨询,充分利用网络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同时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监督、预警机制,积极主动地对有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2通过学校的宣传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教育体系,进行综合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传、普及 心理 健康知识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网络依赖通常有一个从“尝试与试验”-“初尝甜头”-“将成瘾行为作为处理困境的手段”-“用成瘾行为维持正常生活”的过程。随着网龄的增加,真正网络依赖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应教育学生以理智的态度控制上网的时间,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计划,逐步减少自己在网络上停留的时间,尤其是限制自己在网上发表见解和从事一些特殊的活动。要积极参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在实际交往中结识朋友。交流感情。
4加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严格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
5积极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建设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投入到网络心理健康建设上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同辈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教育的优势,能够学会网络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和维护。
有关浅谈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论文推荐:
1.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论文
2. 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3. 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浅谈论文
4.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新媒体的作用论文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6.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年论文范文
7. 1500字大学心理健康论文
带着微笑出发 秋天已至,凉意时刻侵袭着每个人的身体。道路两旁的树木只剩寥寥无几的几片树叶,风滑过树梢,带走了残余的生命。跑道上的身影随着圈数的增多,速度却越来越慢,最后却犹如被遗弃的孩子一样,无助的倒在那里。跑道的起点,也是跑道的终点。总是在原地旋转。失败又怎样,被人看不起又怎样,难道这也是个错吗?似乎是想通了,那个身影猛然站起来,迎着夕阳下落的方向走去。别人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这次的失败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努力争取就好,不要紧的。边安慰自己,边为自己调整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是啊,带着微笑出发,就像霍金一样,用一根手指敲打着自己的生命,用他那刚毅的信念来创造自己的辉煌,用他心里的微笑开出一路的鲜花。就像海伦·凯乐一样,即使也曾自卑,即使也曾对生活绝望,但那一抹微笑始终浮现在脑海里,让他懂得要顽强地面对生活,充满希望地面对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微笑,就像鸟儿不能失去翅膀,花儿不能失去芬芳,鱼儿不能失去大海。带着微笑出发,不管一路充满荆棘,它都会一路陪着你。带着微笑出发,不管受到的是人们的嘲笑或讥讽,它都会一路支持着你。带着微笑出发,不管结果是酸甜或苦辣,它都不会放弃你。因为,微笑的力量是伟大的。请让我们保持着嘴角的弧度,坦然的面对一切即将发生或早已发生的事物。既然早已经历风雨的洗礼,又何须再吝啬那一个表情。微笑,就是人类最美的表情,那么,带着微笑出发吧,即使现在已是秋天,但是,下一个春天还会如期而至的。
自觉造就成功作文没有人一出生便是成功的,但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自觉,自觉让人成功。2007年7月26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突破常规思维,聘请18名少先队员担当“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考生,并按零分计算,此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作为政法行业的从业者,自身就应该做到自觉。然而,在小学生的严格监考之下,被发现作弊行为。这样的毫无自我约束力的表现,不仅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更让他失去了这么一个工作机会,在档案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今后的人生路上,这一抹黑将会永远伴随着他,又何来的成功?反之,如果我们都能够自觉,诚信参考,得到的会是工作机会,而这良好的自我约束力,也会让我们在工作中表现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自觉,就会丧失许多的机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一个没有机会,甚至连好的口碑都没有的人,怎会取得成功。但如果,我们懂得约束自己,就会得到人们的赏识,在行事方面小心谨慎,细致周密,成功自然而然会悄悄靠近。2009年8月12时,由上海浦东机场飞抵长春的航班安全着陆后,一名在飞机上抽烟的男乘客被拘留;8月29日,一名56岁的湖北男子在重庆一家批发市场楼梯口抽烟,被处5天拘留。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有强烈的自我约束能力,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一支香烟的诱惑到底能有多大?没有能控制好自己的人就因为一支烟而被拘留。试想,如果这样的人在更大的诱惑面前时会造成何种不良后果。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就应该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中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否则,就会误入歧途,那就不单单是不能成功,还会遭到世人的唾弃。所以说成功的首要条件便是自觉。我们每个人就像是一条河流,可能开始是浑浊的,但如果我们在生命的进程中用自觉而净化河水,那么将会越来越清澈,奔入大海,否则就会成为人人皆弃之的污水河,成功必须自觉。PS:学习之余,也可以关注公众号“吐槽宅盟”,有很多有趣、好玩、搞笑的内容哦!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内容二 网络的影响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内容三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
⒉ 缪凯赵蔚王以宁 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8页,CSSCI⒊ 王以宁 王永锋 孔得伟 多媒体学习中的认知心理学因素考察 开放教育研究 2005年3期,CSSCI⒋ 鲍枫 王以宁 浅谈西方符号论的发展以及在视觉传媒中的运用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3期 37-38页⒌ 孔得伟 王以宁 张海 中国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策略思考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5年1期,CSSCI⒍ 王永锋 王以宁 AECT’2004教育技术新定义的简评与启示 教育技术研究 2005年第1期 此文在中国教育技术网上发布⒎ 王永锋 王以宁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践思考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SSCI⒏ 王以宁 张海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中国电化教育 2004年9期 19-21页,CSSCI⒐ 戴锡莹 张海 王以宁俄罗斯教育信息化现状及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 外国教育研究 2004年8期 34-37页⒑ 刘琳 王以宁反思阶段信息素养对英国高等教育实践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 2004年3期 17-21页,CSSCI⒒ 孟庆军 王以宁对E-learning 在中学教育中实现的思考 中小学电教 2004年1期 15-17页⒓ 戴锡莹 王以宁柯氏训练成效评估模式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估的启示 电化教育研究 2003年12期 55-58页,CSSCI⒔ 王以宁 敖柏 探索与超越 激情纪实 --《回家》节目艺术论 生活 读者 新知三联书店 2003年10月 79-90页⒕ 戴锡莹 王以宁柯氏训练成效评估模式对企业网上培训的启示 开放教育研究 2003年第5期 17-20页,CSSCI⒖ 刘琳 王以宁交互式电视在现代远程学习领域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研究 2003年第五期 46-49页 此文在中国教育技术网上发布(证书编号:0300401)⒗ 王以宁 赵蔚 缪凯 基于 web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研究 现代教育科技 2003年3期 9-13页⒘ 刘琳 张海 王以宁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与启示 中国远程教育 2003年11期 54页 — 56页,CSSCI⒙ 韩烈、张海、王以宁英国信息技术课程课例评介--《亚马逊危机》教学介绍与分析 中国电化教育 2003年7期 81页,CSSCI⒚ 孟庆军 王以宁基于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实性 《 中小学电教 》⒛ 张海 王以宁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定义和领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的认识《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21. 戴锡莹 王以宁初探档案袋评价《 信息技术教育 》 . 刘琳 王以宁信息环境下培养学生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能力的教学探讨(2002中国电化教育年会一等奖)《 中国电化教育 》 . 张海 王以宁模式转换:网络教育中的导师(2002中国电化教育年会三等奖) 《 现代教育技术 》 . 张海 王以宁英国政府的信息技术政策和计划对中小学的影响 《 中小学电教 》 . 戴锡莹 王以宁建立多元化网络教学评价模式的探索《 电教世界 》;26. 戴锡莹 王以宁 * 克服网络学习障碍 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 北京电化教育 》. 杨斌 王以宁 * 中小学网上课件制作中多媒体信息的正确使用(新世纪全国网络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 中国电化教育 》 . 张海 王以宁 * 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构筑(新世纪全国网络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 中国电化教育 》. 张玉肃 王以宁 * 浅谈网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 中小学电教 》. 王以宁 英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及启示 《 中国电化教育 》 . 王以宁 郑燕林 流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 中国电化教育 》 . 李卢一 王以宁 * 中,英高等教育领域网络教育状况的比较(全国中青年网络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中国远程教育 》2000论文专辑,CSSCI33. 王以宁 “ HDTV摄像机信号拾取方式的发展 ” 《 电视技术 》 . 王以宁 “ 新一代摄像机 ---4CCD摄像机的原理及特性 ” 《 中国电化教育 》 . 王以宁 “ 电化教学素质的内涵与体系 ” 《 中国电化教育 》 . 王以宁 “ 彩色电视摄像机的数字化动态对比度控制技术 ” 《 中国电化教育 》 . 王以宁 “ HDTV摄像器件技术发展 ” 《 中国电化教育 》 . 王以宁 “ 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原理及其特征 ” 《 中国电化教育 》 . 王以宁“ 彩色电视摄像机 CCD图像传感器 ” 《 传感器技术 》 . 王以宁 “ 谈基层电化教育单位摄录像设备的选择 ” 《 中小学电教 》 . 王以宁 “ 电视摄像机技术发展 ” 《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 . 王以宁 “ 摄像机双镜头系统在制片中的作用 ” 《 电化教育 》 . 王以宁 “ 家用摄录一体机的种类及特点 ” 《 电化教育 》 . 王以宁 “ 数字化处理摄像机 ” 《 电化教育 》 . 王以宁 “ 电视摄像机技术发展 ” 《 电视技术 》 . 王以宁 “ 液晶技术在电视摄像机中的应用 ” 《 电子技术 》 . 王以宁 “ 论高等师范院校函授教育开设电化教育共同课的必要性 ”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 王以宁 “电视教材评价中的二元对比排序法” 《电化教育》 . 王以宁 “误差理论及检验理论在电视教材评议中的应用” 《电化教育研究》 王永锋 王以宁 基于认知的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进展,吉林教育出版社 郭桂英 王以宁 探析中外教育技术学科体系结构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中国教育技术52. 杜晓艳 王以宁 课程管理系统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中国教育技术 2005第四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 .王永锋 王以宁 关于AECT 2005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评析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中国教育技术 2005第四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 .赵蔚王以宁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b-Based Learning System e-Education Conference Macao 2004 pp70-7855.张海 王以宁 * 论高等师范教育信息化 2003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优秀文集2003年56.戴锡莹 王以宁 * 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课程资源多元化评价模式的探索 《 2002教育技术论坛国际会议论文集 》.戴锡莹 王以宁 * 网络语境下自主学习适应性的思考(2002中国电化教育年会优秀奖) 《 2002教育技术论坛国际会议论文集 》.韩冽 王以宁 * 虚拟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2002中国电化教育年会优秀奖) 《 2002教育技术论坛国际会议论文集 》.赵蔚王以宁 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2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论文一等奖)《 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 》.赵蔚王以宁 网络教学中数据库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 》
调查分析一、 中学生极其家长对网络状况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 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或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另人难以忍受的”。我班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其中有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由于学校采取的是全封闭式教学,95%的学生住校,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2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2-4小时,的中学生则会在网上待4小时以上。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只有的家长经常上网。 2. 网吧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 调查表明,网吧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76%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远高于其他选择“在家里上网”()和首先选择“在亲戚朋友家上网”()。中学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的管理人员从不检查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 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同时有5个以上,甚至有15个网友。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与。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比较不同意的占,二项合计占但必须注意的是,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在网下会过面。 4. 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的中学生认同“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75%的中学生认为“网络开放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行为有关”,10%的学生对此持怀疑态度。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我们认为还是要客观看待中学生,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我们相信他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对这一问题疑虑重重,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5. 多数家长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态度,反对的只有150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另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缓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78%的中学生对“网恋“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可目前看来,其危险性显然还没有引起学生们的警觉。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存在缺陷,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6)经常上网,受电脑辐射对身体健康不利。 结 语 唯物辩证法教我们要辨证地看待问题,网络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有好有坏,但她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是不可抗拒的。究竟它能让孩子看到更为宽广的世界还是引诱他们进入不可挽回的深渊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网络,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网络。在我看来,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它使教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教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大的多。教师们可针对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其次,网上教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在网上,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熏陶。而传统的教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再次,网上教育更具互动性和有效性。在网上,可通过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等,教师们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教师们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可包括: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在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方面,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来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其次,若条件允许,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争取使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的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点击率。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并管理好校园网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再来,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指导。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网络的认识,引导他们以身作责,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负担起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补充: ...为什么不给我采满啊
你应该去网上多找下这类的论文~好好学习看下的~像(计算生物学、微生物前沿)等等这类的就可以
关于本校食堂浪费与卫生状况 学校食堂的浪费现象和卫生学生的生活状况与息息相关。对此进行研究可让我们及早地发现学校食堂在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地进行改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浪费是很不应该的。希望学校食堂加强改善卫生状况,学生自身能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更希望全社会都能来关注这些问题! 一.课题的确定 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之后,班里各个小组都定了不同的课题,同学们定的课题范围一般都较广,设及到社会上的许多东西,但感觉有些不切实际。我们小组成员就决定一个关于校内的.更贴近我们生活的课题,使我们的活动更具有意义。在我们商议着怎么定课题时,我们发现学校食堂现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卫生状况也不是很尽如人意,所以我们确定了我们的课题为“关于本校食堂浪费现象与卫生状况”。二.开题报告 1.学校食堂的浪费现象和卫生学生的生活状况与息息相关。对此进行研究可让我们及早地发现学校食堂在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地进行改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浪费是很不应该的。希望学校食堂加强改善卫生状况,学生自身能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更希望全社会都能来关注这些问题! 2.和课题有关的学科:生物、政治 3.主要研究方法 调查法、访谈法 4.活动计划(1)活动步骤概述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与研究路线、对象。 第二阶段:按所确立的研究路线、熟知研究重点、查找资料并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材料,进行系统分析,完成论文。(2)详细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在与老师交流、咨询后,确立了课题与活动方式。大概了解了本校食堂的卫生状况和学生的浪费现象。 第二阶段;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分别采访食堂工作人员,调查食堂环境,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研究的课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的把研究的课题完成。 第三阶段;把资料进行汇总,交流各自的意见,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总的意见。整理资料和完成报告。 5.活动所需条件:计算机、录音、公共汽车 6.表达方式及预期成果:调查报告、书籍、以文字形式表现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1)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实地考察本校食堂,与老师交流之后确立一条正确的研究路线。 第二阶段:按所确立路线确定研究重点,采访本校师生.食堂工作人员。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找出食堂内卫生状况的问题所在和浪费现象存在的现象及原因,形成关于这两方面的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分类,系统分析材料,研究发现和发表自己的感想,完成论文。 (2)资料收集过程:开题之初,觉得这一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以课题为出发点,深入学校食堂进行调查,对在校生发放问卷,上网查找各类有关资料。 (3)资料分析过程: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等四.论文
你应该去网上多找下这类的论文~好好学习看下的~像(计算生物学、微生物前沿)等等这类的就可以
高一研究性学习论文课题:我们身边的水摘要:本文是我们五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水的组成、性质,对我们生活中的水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它们的各自用途。最后分析了长江流域和古运河流域镇江段水质污染状况及其原因,并初步提出治理构想。关键词:水,身边的水,分类,用途,水质污染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水的性质物理性质 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 J/s�6�1cm�6�1K,冰的热导率为 J/s�6�1cm�6�1K,在雪的密度为×103 kg/m3时,雪的热导率为 J/s�6�1cm�6�1K。水的密度在℃时最大,为1×103kg/m3,温度高于℃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时,水不服从热胀冷缩的规律,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时,密度为×103 kg/m3,冰在0℃时,密度为×103 kg/m3。水是良好的溶剂,大部分无机化合物和少部分有机化合物可溶于水。化学性质 水的热稳定性。水的热稳定性很强,水蒸气加热到2000K以上,也只有极少量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2H2O 2H2↑ + O2↑水与金属反应。很多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反应,如钠、钾、铁等。2Na + 2H2O = H2 ↑+ 2NaOH3Fe + 4H2O Fe3O4 + 水与非金属反应。少部分非金属能与水反应,如氟气、氯气、碳等。Cl2 +H2O HCl + 水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如氧化钠、氧化钙、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Na2O + H2O = 2NaOHSO2 + H2O 与其它物质反应。NH3 + H2O + H2O → Ca(OH)2 + C2H2↑2水的分类及其应用普通水、重水、超重水氢元素有三种核素,分别为普通氢(核中1个质子,又叫氕)、重氢(核中有1个质子,1个中子,又叫氘)、超重氢(核中1个质子,2个中子,又叫氚),它们分别与氧结合形成普通水、重水和超重水。普通水的分子式为H2O。重水又叫氧化氘或氘水,分子式是D2O。重水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但它的一些物理性质跟普通水稍有差异。例如,重水的密度是(25℃),而普通水是(25℃)。这是重水得名的由来。重水的熔点是℃,沸点是℃。盐类在重水里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里小。例如,在25℃,100g普通水中能溶解,而100g重水只能溶解。许多物质跟重水发生反应,反应比普通水慢。重水对生物有不利影响。植物种子浸在重水里不能发芽,鱼类在重水中会很快死亡。一般的普通水中含重水约%。电解水时,由于普通氢气(H2)比重氢(D2)放出快6倍,所以电解水的残留液中重水被富集。目前生产重水的方法有电解法、精馏法和化学交换法。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反应堆中作慢化剂(又叫减速剂)和冷却剂。重水分解时产生的氘是重要的热核燃料。在化学和生物学中,重水用作示踪物质来研究反应机理等。 超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T2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极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亿分之一。超重水的制取成本比重水还要高上万倍。生活中的水自来水 天然水经过过滤、沉淀、消毒以后的水,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有一些离子如Ca2+、Mg2+、Cl-等等。虽然自来水经过处理后,但还有微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溶质,因此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的密度大于纯水的密度,没有固定的沸点。自来水在加热沸腾后可以饮用,可直接作为工业用水。矿泉水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人工揭露、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矿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锂、锶、硒、锌、溴、钼等,生理功能强,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通常情况下,矿泉水的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纯净水 纯净水是以江河湖水、自来水等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处理工艺制成的。就是经过复杂深层的净化程序达到无菌纯净。纯净水是把水中各种元素最大限度的去除,只保留水分子,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去除了有益的物质,因此不能长期饮用纯净水,要和矿泉水搭配喝 磁化水 磁化水是使水经过高科技超导磁体的磁化,使水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得到的一种水。水磁化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电导率增大,PH值升高,密度减小,挥发性加快,溶解氧(DO)升高,难溶物质在其中的溶解度增大等。在大多数磁场下得到磁化水表面张力增大、沸点降低;在极少数磁场下,表面张力下降、沸点升高。磁化后的水的冰点变化不大。由于磁化水具有不同于普通水的结构和性质,使它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在医疗上,它对人的高血压、糖尿病、血稠、肾结石等疾病都有一定的刺激和疗效。饮用磁化水对消除运动疲劳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工业上使用磁化水具有抑垢防垢、灭尘、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用途。在农业上用磁化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激活各种生物酶,增强酶的生物活性,促进叶绿素的形成,提高光合作用,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用磁化水养鱼,使鱼类的生长和抗病抗寒能力得到加强。超水 将普通水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蒸发为水蒸汽,并使水蒸汽在石英毛细管(内径在nm数量级)中凝结,这样得到的水叫超水,有人不科学地称之为纳米水。经过处理得到的超水缔合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一种链状六角环结构的聚合物,其颗粒直径达到nm数量级。由于超水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普通水的一些性质:①其密度为普通水密度的倍(ρ超=ρ普);②其粘滞系数是普通水粘滞系数的15倍(η超=15η普),挥发性低;③超水的冰点为-100℃,在700℃时仍保持其特性。加热到900~1000℃时变为普通的水,并且在-100~700℃内无论加热、冷却还是长期存放,都不会改变其特性。超水活性高,能更容易地进入其它物质的分子之间,某些与普通水不相容的物质,如燃料油,能与超水很好相溶,水进入到油分子之间,改变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结构更松散。按一定比例配成含有超水的燃料油,燃点低且燃烧充分,一方面可以提高燃烧率和机械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用超水做溶剂,可以制成在低温下仍保持液态的溶液,也可以根据其挥发性低及粘滞系数大的特点,制成抗挥发和抗渗透的溶液,在工业上大有用处。中水 中水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清洁水)和下水(污水)之间。对于“中水”有多种解释,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循环水”或“回用水”,有的人又称之为“复新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标志。经过处理所得到的中水水质必满足如下条件:(1)满足卫生要求:其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COD、BOD5等;(2)满足人们感观要求,无不快感觉,其衡量指标有浊度、色度、臭味等;(3)满足设备构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质不易引起设备、管道的严重腐蚀和结垢,其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处理后的出水一般用来冲洗厕所、喷洒道路、绿化、洗车、作为冷却水的补充水等。硬水与软水软水 含钙离子、镁离子较少或不含钙离子、镁离子的水,一般硬度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 硬水 含钙离子、镁离子较多的水,一般硬度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硬水会影响洗涤剂的效果,硬水加热会有较多的水垢。 工业上在使用硬水之前一般要进行软化。淡水与咸水淡水 含较少盐份或不含盐份的水,一般作为民用水或工业用水。咸水 含有较多盐份的水,如北方盐湖水,部分地下水和海水都是咸水。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补充: ...为什么不给我采满啊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补充: ...为什么不给我采满啊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学现实的数学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套已完成的严密的数学结论体系,而教师的任务又大都停留在忠实地教“数学(教科书)”,这就最终导致数学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建构主义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数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以此为出发点,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如,在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笔者以备受学生关注的“世界杯”足球赛为题材组织教学:在多媒体播放巴西球星射门时激动人心的录像片断后,我及时抽取了近4届“世界杯赛”每届进球数这组信息制成统计表(见下表)在多媒体中出示供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用百分数表示表中两者关系的问题,现实的背景加上学生积极、灵活的思维,学生一下子提出了许多百分数问题。比较、分类后,抽取其中的“1998年进球比2002年多百分之几,2002年进球比1998年少百分之几”一组问题,即构成了本课要研究的重点。至此,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现实背景中引发问题的过程,而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年份20020进球(个)161 171141115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自身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探究。二、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建构——学有意义的数学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其“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建构。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六·一”节,小明的妈妈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买了99元一套精装本的《上下五千年》,作为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钱”,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又如,“年、月、日”的教学,教学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年、月、日的许多“经验”,以此为起点,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个人观察自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然后组内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待组际汇报时,一年有12个月,月又分为31天的大月和30天的小月以及二月的天数等知识都已被同学们所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1990年至2000年来2月份的天数让学生作再次的研究和探索,四年一闰,以及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又被同学们所发现。学习是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而利用学生先前生活经验的学习则显得更积极、更主动,也更富有意义。三、应用生活现实,体现价值——学有用的数学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阐明: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小学数学中,数学应用于现实的例子很多,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圆》《圆锥》后,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截面的面积、沙堆、稻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学习《比和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居委的示意图等等。这些活动大多可以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进行。需要提及的是,平时的数学课能否体现,又该怎样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呢?笔者认为,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工程问题”为例,在例题的教学并进行了适量的巩固练习后,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军星期天进城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支,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通过对该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研究性学习其本质是学生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体验活动,从而利用推理、类比、分析等方法得出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本文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分别阐述了研究性学习在课堂开展的四个基本过程:准备阶段——体验阶段——探究阶段——分享总结阶段。能过多个教学中常见案例,把研究性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作对比,从而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分享、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到落实已有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施期。在我市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已有四年之久了,而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也真正的落到实处。这就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重大的冲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导致不同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习模式等。在这个新时期,一种新的教学--学习方式产生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其本质是学生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体验活动,从而利用推理、类比、分析等方法得出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我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研究性学习以丰富的现实材料为基础(准备阶段)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的一种技能。在小学阶段,数学的生活性、实用性尤为突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我们都知道任何的学习都要以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提出大量的现实材料,以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时学生很多时候不能马上联想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即使能列举出来,也未必是完整的,这时就要求老师要有这样的教学预设,并做好材料的准备。 如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一课中,课一开始的时候,我出示了大量的有规律的图片:如衣服或窗帘上的图案、路边花草的摆放、地砖的排列、节日的布置……,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美,在内心产生出想学规律、想创造规律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准备,学生单纯根据课本的一张主题图来学习规律,相信后来的学习中学生是不会有研究规律的发生、发展的愿望了。 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现实材料不单单是为了引起研究的兴趣,它再是为了给研究性学习提供研究的材料。数学与物理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物理只要证明某一现象存在就可以了成立了,而数学则需证明这一现在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都必须正确才成立,所以数学知识的研究是需要非常大的严紧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别人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即使是老师说的、书本说的需要经过自己的验证才能确定,这使学生有了研究的知识的精神。 如在教学一年级《0的认识》时,有一个知识点是任何数加0都是不变的。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只会出示1到2条关于几加0的算式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一定律了。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下,我让学生看多幅关于几加0的图片,列出多条几加0的算式,学生在经历了这么多的算式对比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从而让任何数加0都是不变的规律由学生的口中说出。 知识由老师硬塞给学生,那么这些知识永远都还是老师的;而如果知识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好么这些知识永远都是自己的。 二、研究性学习以游戏、活动、实验等为主要形式(体验阶段) 研究性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另一主要内容就是课堂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以游戏、活动、实验等方式为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活动中过程中把数学“做”出来。游戏、活动、实验都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有体验才能使思考更深入、更有根有据。体验的过程其实就是研究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开展有意义的体验活动。 如二年级的《角的认识》,其中有一个知识点的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让学生用三角尺画出一个角(45度角),由于三角尺有大有小,学生画出来的角边的长短也不一样。然后学生可以去找,有没有与自己的角不一样大小的。在这样的实验下,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又如在一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我以学生已有的对立体图形认识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找出立体图形上的面,并把面“搬”出来得出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汇报……在立体图形上找到了各种平面图形,也找到了把面“搬”出来的方法。学生通过撕、画、剪等活动,做出了平面图形。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面从体中来,了解到几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利用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这其实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根据困难、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的方法,经过尝试——再尝试——到成功,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知识获取的过程。 三、研究性学习以推理、类比、分析为手段(探究阶段)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会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有了研究材料,有了体验过程,不代表知识就能被“创造”出来的,这些都只是条件,必须要经过推理、类比、分析等方法去伪存真,得出知识的精粹。分析,把研究材料有条理地进行整理,思考其含义。推理,可以使研究材料知识化。类比,根据知识相同、相似的部分进行分类,后比较其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二年级《找规律》教学中,我出示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然后推测这组图案未出示部分。学生根据已有条件找出图案的规律,然后进行推理,有根有据地说出原因,思考的方法。又如学习《三角形的边的规律》时,根据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可以推理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如果学生能保持这种分析问题的策略、研究的精神,那尽管以后可能会把某些定律忘记,但还是可以再推算出来。 四、研究性学习以分享为课堂总结(分享总结阶段) 学习的后期,我们需要把知道进行总结整理。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分享为主要形式。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到对知识技能的总结,而忽略了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而这些恰恰是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的三个惟度的要求。一节成功的课,不单是在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有提升,而应该是在各个方面上都对学生有一定的作用。以分享的方式或以对三个惟度的教学目标都能体现。以下是我在教学《解决问题》后的分享活动,我以几个问题逐层深入地学生总结整节课的收获,并简单分析学习了这节课后的作用: “闭上眼睛回忆这节课的过程。你认为自己最成功是什么?”(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享,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果以后现学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样解决?”(这是学法、知识、技能的总结,让学生思考这节课是怎样学的,学到什么,以后遇到这类问题也将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你认为在生活中,这些知识会用得上吗?哪能里会用到?”(突出数学的有用性、有效性。并把数学回归到生活之中,使学生跳出书本的框框,了解数学的用处。) 有效的分享对于一节课来说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它是作用十分重要,它能给课堂画龙点睛,把学生原来不够清晰的思路理顺,突显学生的成功,体现知识的现实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过程,重视过程是它的一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学习的准备、体验、思维、总结。每一部分都重要,每一个环节都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前一个阶段作铺垫,后一个阶段将无法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是学习的方法、数学地思考。这正好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是学习最核心的内容。只有自己研究出来的结果才是永难忘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