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选拔和培养已经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因此,招聘到适合公司岗位的人才,已成为现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命题、新挑战。文中详细论述了国外对员工甄选方法的基本内容及研究现状和及国内企业甄选现状及不足,因此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1 企业员工甄选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内容。甄选的涵义。甄选是根据所招募工作职位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甄选方法和程序,以最低的成本,确保岗位和人员的最佳匹配。甄选的内容(1)保证甄选工作的科学性标准;(2)根据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工作职位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这些技术;(3)做出甄选的决策,确保拟聘职位与最终的被录用者之间达到最佳匹配。国内外甄选过程中的一般方法。心理测试法(1)心理测试法的含义。心理测验法是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被测试者心理现象或心理品质进行的定量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心理测验领域已出现了明显的计算机化的趋势(2)测试方式。智力测验:认知功能的测量;知觉、空间意识、语言能力、数字能力、记忆力等。个性测验:情绪、性格、态度、工作动机、品德、价值观等。心理健康测验:测定应聘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职业能力测验: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测定应聘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测验:测试应聘者对该职业的兴趣。创造力测验:流畅力、变通力、精致力、敏觉力和独创力。评价中心法(1)评价中心法的含义:评价中心法,是创设一个模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将被测试者纳入该系统中,采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观察和分析被测试者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压力下的心理和行为,以测量其管理能力和潜能的测评方法。(2)常用方法常用的方法:公文筐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观察判断法(1)含义观察判断法是以观察被测试者行为反应作为基本手段,判断其内在素质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测评人员素质为目的,借助一定的量表,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测评活动(2)方法事件记录与关键事件法;检核性描述量表;观察测评量表;人物推定表;背景考察。纸笔测评法纸笔测评法是考评应聘者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相关试题考查应聘者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面试法(1)含义。面试是最常见的甄选方法之一。面试可以通过与应聘者对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应聘者的性格和智力,并能评价应聘者的主观方面。可以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评。(2)面试的常用方法。情景面试:面试题目主要由一系列假设的情景构成,通过评价求职者在这些情景下的反应情况,对面试者进行评价。a.能力面试法:考查求职者如何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b.系列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每位主考官依据标准评价表做出评定,然后对每位主考官评定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后做出录用决策。c.小组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组成面试小组,从不同侧面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要求求职者回答。d.压力面试:主考官通过有意制造紧张气氛,考查求职者对工作上承受的压力作何反应。国内企业甄选现状缺乏计划性首先要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应明确指出,才能确定企业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人员的配置缺乏计划性表现在没有与企业的短、长期目标相结合,只关注眼前的人员需求,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变化与发展没有预见,造成招募人才上的失误,形成企业资源和成本上的浪费。任职资格没有针对性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制定一个招聘的标准,在用人部门提出招聘申请时,也不明确表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事部更没有明确这个标准,人事部便以一般的公共标准草拟了招聘启事。也没有研究讨论并定义该职务的任职资格,于是引来了各类求职者,各层次的人才一应俱全,增加了简历筛选的工作量,减少了合适人选的面试几率,招聘工作既没有效率,又没有质量,并且辜负了不少求职者的企盼。面试过程不合理对于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面试而言,一般经过初试和复试两道程序,人力资源部负责初次面试,然后用人部门进行复试,一般通过初试与复试的应聘者将会被录用。并且,通常在面试问题的设置上,主考官基本没有仔细考量过,一般都是随机发问,至于问题的目的和考察求职者哪一方面素质,考官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在面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面试考官往往根据“第一印象”的偏好做出判断,印象好的多问些,相反则草草结束面试。这样给录用真正符合企业、符合该职务的人才造成了极大的偏差。测评体系缺乏科学性往往用人单位根主考官的感觉即决定是否录用一个人,而不是系统的评估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成为公司的有效的一份子。单纯用某些技能来衡量人的价值,而没有从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评,录用后觉得失望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技能是可以通过相关培训来培养的,而人的性格、价值观等是很难轻易改变的。所以就人才测评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的中国本土企业很少有几个公司的测评体系做到专业且成熟的程度,包括目前所谓的中国前500强企业。录用决策过于草率和主观目前中国企业一般招聘的人员都是基层员工,,人员录用决策是比较简单的,因为用人方面有极强的岗位对应性,比如一线的操作工,招聘的目的很明确。但当招聘管理岗位,尤其是较高的管理职务时,由于测评系统的不完善或是评价意见的不统一,每个招聘岗位可能存在多个合适人选,或求职者适合多个岗位,且招聘人选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此时人员录用决策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的做出录用决策。企业一般采取“谁的职位高谁说了算”来解决这一困扰,只要是领导喜欢,领导说用谁就用谁,其他部门倒也轻松了。决策正确还好,如果决策失误,则可能使整个招聘过程功亏一篑,不仅使企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因此阻碍企业的发展。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方法的误解麦克利首先提出“胜任力”这个概念,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胜任力模型及其分析和评价方法。随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引进了这个概念,并且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办法。但在引进这一办法的同时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目前国内对胜任力的定义所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两个:(1)把岗位胜任力等同于岗位任职资格,认为必须具备岗位胜任力才能上岗。例如,我们经常在招聘信息上看到某岗位要求“本科、某某专业、英语6级、计算机二级、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等等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岗位的任职资格,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你的工作能力再强,也没有机会入选。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这就完全违背了胜任力的内涵。因为任职资格要求不能保证人员在岗位上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它是把差与一般区别开来,而不是区别一般与优秀人才。现在有很多企业都这样做,因此还需要在好好理解“胜任力”这一涵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2)把绩优人员具备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的范畴。事实上,把绩优者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范畴后,企业很难招到人才,因为企业把门槛设得太高了。反过来说,知识技能出色、背景优秀的人才不一定能获得成功。2 总结以上问题,反映了国内企业招聘在确定甄选标准和进行素质测评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对国内外提出的各种甄选办法的研究可以发现,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那么如何组合使用这些方法,并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 马冬冰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管理体系的构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 张文斌,陈晓光,胡眉玲 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预测与甄选体系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电力勘测设计 2008年4月 第2期[3] 孙武 企业如何甄选可用之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1月 第233期[4] 何锦华 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水运 2007年9月 第9期 第7卷[5] 许广永,丁玉玺 浅谈胜任力在甄选中的应用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年 第1期[6] 林敬伟 人才甄选面试中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年10月 第10期 第37卷[7] 刘宇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探讨 教研教改 2009年10月(下旬刊)[8] 张相林 微软公司人才甄选策略及启示 中国人才 2009年8月[9] 吴旭峰,杨玥 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甄选及管理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08年 第6期[10] 郑立明,李贝贝 招聘甄选的本质和误区 管理批判 2010年1月[11] 王庆娟,张义明 中国文化下的甄选程序公平原则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5月 第215期[12] 黄光圣,魏书堂 组织甄选偏差的来源及其风险应对策略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报 2009年2月 第1期
参考文献可以在百度学术中找到。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参考文献来源分类: 期刊文章-[J],普通图书、专着-[M],论文集、会议录-[C],学位论文-[D],规范、标准-[S],报告-[R],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1 期刊论文-[J]
[1] 汤晓光。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系统建设管理[J]. 铁道标准设计,2010( 1) : 3-6.
[2] 王天亮,刘建坤,彭丽云,等。 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土的力学性质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10,31( 6) : 7-13.
[3] 周丹,田红旗。 强侧风下客车在不同路况运行的气动性能比较[J].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39 ( 3) :554-559.
2 普通图书、专着-[M]
[1] 郑健。 中国高速铁路桥梁[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龚晓南。 地基处理手册[M]. 2 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布列耶夫,克拉夫错夫。 轨道电路的分析与综合[M]. 孙铭甫,译。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 55-56.
3 论文集、会议论文-[C]
[1] 王梦恕,骆建军。 客运专线长大隧道设计施工的讨论[C]∥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武汉: 长江出版社,2005: 186-195.
[2] 张忠智。 科技书刊的总编( 主编) 的角色要求[C]/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部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1997:33-34.
4 学位论文-[D]
[1] 李小珍。 高速铁路列车-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0.
5 标准、规范-[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建设[2007]47 号 新建时速300 ~ 350 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TB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6 科研报告-[R]
[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技术研究总报告[R]. 武汉: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
7 专利-[P]
[1] 闫友联,沈良成,金仓,等。 一种大跨度悬索桥施工中的先导索水面牵引的放索装置: 中国,[P]. 2010-05-05.
8 电子文献( 包括专着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M /OL][J /OL]等
[1]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报学报,1999,18( 2) : 4[2000-01-18].
9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N]
[1] 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 [N]. 中国青年报,2000-11-20( 15) .
10 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 GSM - 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技术规划[Z]. 北京: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 道部,2005.
关于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专院校学生毕业之前写作的体现学习成果的论说文。从整个写作过程来说,要抓好三件事:一是选题要得当,二是材料收集要充分,三是论证要严密。一个环节失误,都会严重影响论文质量。在此仅就写法上的问题谈几点应注意事项:
一、题目最好小一点,角度新一点 。
由于完成论文的时间大体上只有三五个月,论文字数也有一定限制,因此选的题目不能过大。否则,为时间、精力、资料等条件所限,将难以写好。题目小一点,写得实在一点,把问题讲得透彻一点,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同学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锻炼。确定题目之后,还要考虑从哪个角度写比较好。譬如论一部作品,究竟是论它的思想性、艺术技巧还是人物形象等,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所掌握的资料来确定,最好是从前人所没有论述过的地方或前人虽有论述但自己有新见解的地方着手。当然,也不是题目越小越好,越冷僻越好。钻牛角尖也容易走上歧途。
二、依理定形,顺理成章。
论文和文学作品不同,它要求用简明的语言讲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因此,论文的结构只能以理为中心,结构形式必须服从事理发展逻辑。所以,在写作之前要细致地分析所有的材料,理清思路。在写作时,要紧紧抓住自己所要阐述的问题组织和使用材料,用严密的论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中心突出,层次清楚。
要使文章中心突出,首先要确定论证重点,然后在材料的安排上下功夫,即先找出材料安排的顺序,看看什么材料该先用,什么该后用,放在什么地方最为合适。如材料安排是平行关系,即列举式的,材料之间并无内在的逻辑联系,谁先谁后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不论是递增式还是递减式,就象阶梯一样,有一定先后次序,它们之间就不能随意颠倒顺序,否则,就会造成气不通、理不顺。此外,还有接续关系和对立关系等。总之,在使用材料时,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得恰到好处,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层次清楚还要求:段落之间的衔接要紧凑,文势的曲折变化要自然。段落之间的过渡不论采用什么形式,如用联接词,用插叙或说明等,都要有连贯性,不要给人突如其来的感觉。为了使文章曲折变化、引人入胜,有时要退一步讲,有时要抓住关键性的字眼反复挖掘深意,有时需要间接证明,有时需要用顿笔造成奇峰突起等。但无论怎样曲折变化,都不能离开文章的中心,横生枝节,而要显得自然、合理。
动笔写作之前,最好先列一个提纲,确定文章的架子,看看要讲哪几层道理,用什么材料,怎么论证,如何开头、结尾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材料是否够用,另外,写作时也不致因时间较长而使思路中断。当然,写作过程中,随着认识的加深或新材料的发现,部分修改甚至提纲的事也是有的,但有提纲总比没有要好。初稿写毕,要在听取指导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之后反复修改,最后再定稿。
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要有题目、摘要及关键词、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几部分构成,毕业论文规范。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要求不少于2500字,文科专业不少于3000字,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毕业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求约1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3.目录
主要内容的目录。
4.前言
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尚可开拓空间;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2)设计及计算部分:设计及计算部分是设计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写明设计结果及计算结果。
(3)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规范》。
(4)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
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7.谢辞
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
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9.附录
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作为附录附于说明书之后。
二、毕业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即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约1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3-5个。摘要应写得扼要、准确,一般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均不宜展开论证。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是摘要的重点内容,在文字上应着重陈述,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雷同。
(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行文活泼,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采,以唤起读者对全文的阅读的兴趣。
3.目录(必要时)
论文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阅读,可为论文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编写明页码。
4.前言
前言是全篇论文的开场白,它包括:
(1)选题的缘由。
(2)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
(3)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
(4)概括成果及意义。
作为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定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一般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则可以稍微具体些;摘要的某些内容,如结论意见,可以作为笼统的表达,而前言中所有的内容则必须明确表达;摘要不写选题的缘由,前言则明确反映;在文字量上前言一般多于摘要。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文参考文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法律自考论文参考文献的查找方法
法律自考论文的参考文献相当重要,能够表明作者查询、阅读文献的深度和广度。一篇优秀的法律自考毕业论文,必然需要有权威的、丰富的`参考文献作为支撑;相反,如果没有这些权威而丰富的参考文献,那么即使正文写得再好,也是有缺憾的。
那么,自考生朋友们究竟应该怎么查找参考文献呢?
我们从如下3个小点来说明这个问题:
1.网络文献
很多同学喜欢大量援引网络文献,虽然网络上的文献可能比较新,也比较独家,但是不宜大量援引网络上的文献。一般来说,假如学校要求10个参考文献,那么网络文献不能超过2个,超过2个的话就显得文章没有深度,甚至会导致老师误以为学生的论文是从网络上抄袭的。我们接触过很多大学老师,他们一般都比较排斥网络文献。
2.著作类文献
著作类文献需要有所援引,但是不能大量援引教科书的内容或者概念性的内容,应该援引观点、论据等。相关著作可以在图书馆查到,或者在当当网上买到。
3.期刊论文
期刊论文是参考文献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应重视期刊论文的援引。在援引期刊论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援引权威的期刊,如法学类核心刊物。一些小杂志、垃圾杂志上的文章,除非真的很有说服力,同学们千万不要援引。期刊文献可以在中国知网、中国万方等网站上下载,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网站都是要收费的,同学们可以去淘宝上买点卡,以节约费用。一般来说,为了写好一篇自考论文,花掉200元资料费还是应该的、值得的。
4.英文文献
自考生同学们我们就不建议援引英文文献了,以免老师认为你的文章是抄袭的。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外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一) [1]范愉.司法制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 [2]付子堂.法律功能论W].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52. [3]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53. [4]王利明.法治的社会需要司法公正[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5. [5]程竹汝.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 [6]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和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7]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北京:法院出版社,1982. [8]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9.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10]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2. [11]孙万胜.司法权的法理之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34. [12]苏力.送法下乡一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00. [13]范偷.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7-555. [14]田有成.乡土社会的民间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 [15]顾培东.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纠纷解决之道[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1.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二) 1.沈跃东:《乡镇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职权的法规范分》,《法治研究》2012年第3期。 2.徐亚文:《口述历史与法律》,《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陈瑞华:《从 经验 到理论的法学 方法 》,《法学研究 》2011年第6期。 4.薛以胜:《法学研究方法初探》,《科技信息》2011年第3期。 5.崔二玲:《浅析法律方法》,《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期。 6.罗旭南:《法学方法多样化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中的适用》,《海南大学学报》(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7.刘颖:《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耦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8.李云海:《中国法学研究方法浅》,《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1期。 9.谢晖:《论规范分析方法》,《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 10.冀海虹:《司法过程中法学方法之解读——以价值分析法为核心》,《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1.王丽霞:《<法学方法论>与法学方法 教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2.冯 果:《法解释学等传统法学方法——未来中国经济法学的主流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 13.刘连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方法在宪法研究中的局限性——以“分离命题”为中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4.张传新:《法律方法的普遍智力品格及其限度——从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称谓争论谈起》,《求是学刊》2008年第5期。 15.魏治勋:《“规范分析”概念的分析》,《法学论坛》2008年第5期。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三) [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马生安:《行政行为研究—宪政下的行政行为基本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罗豪才主编:《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陈新民:《公法学札记》,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7]陆伟明:《服务行政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袁裕来:《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 [10]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12]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梁津明、郭春明、郭庆珠、魏建新:《行政不作为之行政法律责任探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15]王振宇:《行政诉讼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四) [1]任丁秋.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瑞士范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邢毓静,巴曙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倪受彬.国有商业银行资本信托运营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盛学军.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 报告 2012[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6]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李春满.私人银行业务[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8]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9]李开国,张玉敏.中国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0]徐保满.金融信托与租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孟建华.洗钱与银行机构反洗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12]卓泽渊.法律价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3][英]莫德.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刘立达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4]王征宇,于江等编著.美国的个人征信局及其服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15]丁邦开,何俊坤等.社会信用法律制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五) [1]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2]张月满着《刑事证人证言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3]《法国刑事诉讼法典》译者:罗结珍,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孙孝福《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版 [5]田圣斌着《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6]宋英辉孙长永刘新魁等着《外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7]刘根菊等着《刑事司法创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8]陈永生:《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现代法学》2004年第1期 [9]孙晶:《亲属作证特免权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10]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第二版》群众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1][德]尧厄尼希着,周翠译,《民事诉讼法:第27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12]程海霞:《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研究》,安徽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3]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着(宋金寿主编):《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14]厦门大学法律系编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5]韩延龙、常兆儒编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猜你喜欢: 1. 法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3.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5.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法律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最近我在写毕业论文,想得最多的就是参考文献不知道在哪找?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也有这样是问题呢?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法律思维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期刊论文类
1.鲁丽丽:《形式与非形式逻辑——论法律逻辑之定位》,《现代物业》2013年第5期。
2.成静:《论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杨娟:《法律思维研究综述——从语言的角度》,《经济管理者》2012年第24期。
4.庾晋鹏:《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经济师》2012年第11期。
5.李瑜青、张建:《法律思维内涵与特征再思考》,《东方法学》2012年第2期。
6.王利明:《论法律思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7.孙培福:《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8.王新娟、张斌:《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的培养——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宪法案例教学》,《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第9期。
9.梁开银:《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契合点——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互动与改良》,《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10.郭瑞昌:《论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沧桑》2011年第2期。
11.李义松、苏胜利:《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逻辑与法律逻辑》,《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2.项庭庭:《浅议法律思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3.马玉波:《法律逻辑的思维模式选择——谈谈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14.郭新杰、葛宇宁:《试论法律逻辑的品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5.周占生:《法律思维路径之辨——以规范结构为基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6.王萍:《对法律思维研究的整理与思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7.印大双:《法律逻辑与大众逻辑之博弈》,《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2期。
18.徐楠:《浅议法律逻辑研究的转向》,《沧桑》2009年第1期。
19.聂小明:《关于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内在观察》,《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0.杨建军:《逻辑思维在法律中的.作用及其限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1.孙光宁:《法律思维模式及其选择》,《长白学报》2008年第2期。
22.张瑞峰、巴尔:《论法律思维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第1期。
2、学位论文类
1.卞叶:《论法律类型及其类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2.黄笑君:《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2年。
3.郎盛科:《论我国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施榕娜:《法律规则与道德评价对法律推理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张林波:《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王建荣:《论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胡媛:《试论中国法律逻辑及其发展方向》,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杨冠祥:《法律逻辑研究的新视角》,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付云云:《法律推理之路》,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王萍:《论法律思维的概念》,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
11.胡桂哲:《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0年。
12.蔡勇:《论法律推理中的实质推导》,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3.邢杰:《从法官裁判视角看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4.王亮亮:《法律逻辑的生命源》,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5.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16.罗冰:《民法教学中法律思维的培养》,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著作类
1.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张斌峰著:《法律逻辑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李静著:《法律思维训练与法律文书写作——推理、结构与修辞》,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4.杨力著:《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以哈特〈法律的概念〉为样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范春莹著:《法律思维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6.缪四平著:《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关老健著:《法律逻辑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郑智航著:《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9.陈瑞华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0.黄伟力著:《法律逻辑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2.穆晓军著:《经理人必备的法律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焦宝乾著:《法律论证:思维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赵利、黄金华著:《法律逻辑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5.龙卫球著:《法学的日常思维》,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张大松主编:《法律逻辑学案例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面试 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 经验 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面试是公司挑选职工的一种重要 方法 。面试给公司和应招者提供了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能使公司和应招者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双方都可更准确做出聘用与否、受聘与否的决定。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面试的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09会计学13班
孔锦坤
2009167021312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 毕业 生都面临就业就失业的社会问题,关键是没有端正自己的就
业心理。同时,毕业生也要面对面试技巧等一系列的面试问题。但是如何在面试时符合主考官的要求,求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现在围绕面试展开讨论,以达到面试成功。 关键词:面试提前 语言流畅 表达清晰
一. 面试技巧
(一)基本礼仪
一旦和用人单位约好面试时间后,一定要提前5-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以表示求职者的诚意,给对方一种信任感,同时也可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一些简单的仪表准备,以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为了做到这一点,一定要牢记面试的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同学最好能提前去一趟,以免因一时找不到地方或途中延误而迟到。如果迟到了,肯定会给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丧失面试的机会。
进入面试场合时不要紧张。如门关着,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开关门动作要轻,要从容、自然。见面时要向招聘者主动打招呼问好致意,称呼应当得体。在用人单位没有请你坐下时,切勿急于落座。用人单位请你坐下时,应道声“谢谢”。坐下后保持良好体态,切忌大大咧咧,左顾右盼,满不在乎,以免引起反感。离去时应询问“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得到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声“再见”。
(二)语言运用
交谈时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还要注意控制说话的速度,以免磕磕绊绊,影响语言的流畅。为了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自我介绍 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
声音过大会使人厌烦,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音量的大 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两人面谈且距离较近时声音不宜过大,以用人单位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
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以外,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展示自己的优越气质和从容风度。尤其是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地语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有助于化险为夷,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三)回答问题
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要结论在先,议论在后,先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晰,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面试时间有限,神经有些紧张,多余的话太多,容易走题,反倒会将主题冲淡或漏掉。
用人单位提问总是想了解一些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简单地仅以“是”和“否”作答。应针对所提问题的不同,有的需要解释原因,有的需要说明原因。不讲原委,过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会给主试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试中,如果对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一时摸不到边际,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难以理解对方问题的含义时,可将问题复述一遍,并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请教对方以确认内容。对不太明确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不致答非所问。
二.面试自我 总结
的确,我没有就业面试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不过为了毕业以后面试成功,我现在就要补充面试时应该注意事项的有关知识。但是,为什么进入公司要面试,而且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会给别人带来视觉、内心的感受,我觉得那是掩饰自己,没有内涵和能力。看到别人无论是外出、约会、聚会等行为,都是首先观察自己的面是否光滑、弄一下发型,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上完就业指导课—面试之后,开始逐渐明白了。而且,由于我经常观看动漫,里面的人物都说自己是否足够帅,如今就明白了。但是,自己要改掉以前的不注意形象的坏习惯,需要长久的时间和氛围。
虽然我没有就业面试的经历和参加学校举行的模拟面试大赛,不过我参加过生活部门的面试和关于面试的讲座,这是我印象最深的。发生于大二第一学期,我去面试院级的生活部门,当时有很多同学竞争,而同时自己也非常想进入生活 部,心也开始怦怦直跳。直到轮到我上台面试竞选生活部,面试官问的问题都是关于生活部门有关的,当时我是真的答非所问,弄得整场笑声。现在那位面试官应该不会记得我。
我深刻地记得他问我:“你想竞争院级生活部还是系级生活部?”而我的回答:“我当然想竞争院级生活部啊!因为进入院级生活部可以弄好全校的校园环境。”现在想起我觉得我是答非所问,没有目的和方向。
现在学习面试技巧之后,我终于认识到无论是面试就业还是面试学校学生会部,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举止、精神状态、衣冠端正等等。在平时的同学聚会注意自己的形象,同学之间的沟通语言流畅,表达简洁清晰。明白自己的利礼仪和语言沟通都会影响别人。而且在回答问题时,要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才要做出回答,省得弄得一场笑声,从而失去自己理想的职业。
还有,我参加就业面试的讲座,从中学到面试技巧方面印象比较深刻。首先,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自己的特长和不足,企业的发展状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同时面试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尊重招聘人员;2.注意面试规定时间;3.不要不懂装懂;4.不要诋毁他人;5.保持头脑清醒;6.适合的包装;7.面试从迈进办公楼开始;8.带着好心情面试 。
接着,要提前十五分钟到达面试现场,举止大方,彬彬有礼,自己的一举一行要洋溢着优雅和自信。最后,在面试的过程中,要听别人讲话时要有耐心,要尽量让对方把话说完,不要轻易打断或抢接他人的话题。听话时还要以恰当的呼应来主动地“参与”交谈。而且聆听的表情是很重要。总之,听了就业面试讲座之后,对就业面试技巧有很大的收获,对以后的面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还有很多的缺点需要很长时间去改正。 其实,就业面试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详尽的,还需要实际面试不断地及积累经验和尝试,语言交流也是在交谈中获得技巧。我自己是内向性格,不善于交流,不懂得礼貌,又都是从看电视剧里面学回来的,没有人教过我。自从小学六年级,对沟通这方面不是很擅长,也不懂得技巧。所以,现在就要逐步改善自己的行为、形象、交谈技巧。
>>>下一页更多关于面试的论文
参考文献有马冬冰的《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管理体系的构建》,它是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 年的第 6 期。
现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选拔和培养已经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因此,招聘到适合公司岗位的人才,已成为现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命题、新挑战。文中详细论述了国外对员工甄选方法的基本内容及研究现状和及国内企业甄选现状及不足,因此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1 企业员工甄选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内容。甄选的涵义。甄选是根据所招募工作职位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甄选方法和程序,以最低的成本,确保岗位和人员的最佳匹配。甄选的内容(1)保证甄选工作的科学性标准;(2)根据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工作职位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这些技术;(3)做出甄选的决策,确保拟聘职位与最终的被录用者之间达到最佳匹配。国内外甄选过程中的一般方法。心理测试法(1)心理测试法的含义。心理测验法是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被测试者心理现象或心理品质进行的定量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心理测验领域已出现了明显的计算机化的趋势(2)测试方式。智力测验:认知功能的测量;知觉、空间意识、语言能力、数字能力、记忆力等。个性测验:情绪、性格、态度、工作动机、品德、价值观等。心理健康测验:测定应聘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职业能力测验: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测定应聘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测验:测试应聘者对该职业的兴趣。创造力测验:流畅力、变通力、精致力、敏觉力和独创力。评价中心法(1)评价中心法的含义:评价中心法,是创设一个模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将被测试者纳入该系统中,采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观察和分析被测试者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压力下的心理和行为,以测量其管理能力和潜能的测评方法。(2)常用方法常用的方法:公文筐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观察判断法(1)含义观察判断法是以观察被测试者行为反应作为基本手段,判断其内在素质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测评人员素质为目的,借助一定的量表,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测评活动(2)方法事件记录与关键事件法;检核性描述量表;观察测评量表;人物推定表;背景考察。纸笔测评法纸笔测评法是考评应聘者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相关试题考查应聘者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面试法(1)含义。面试是最常见的甄选方法之一。面试可以通过与应聘者对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应聘者的性格和智力,并能评价应聘者的主观方面。可以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评。(2)面试的常用方法。情景面试:面试题目主要由一系列假设的情景构成,通过评价求职者在这些情景下的反应情况,对面试者进行评价。a.能力面试法:考查求职者如何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b.系列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每位主考官依据标准评价表做出评定,然后对每位主考官评定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后做出录用决策。c.小组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组成面试小组,从不同侧面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要求求职者回答。d.压力面试:主考官通过有意制造紧张气氛,考查求职者对工作上承受的压力作何反应。国内企业甄选现状缺乏计划性首先要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应明确指出,才能确定企业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人员的配置缺乏计划性表现在没有与企业的短、长期目标相结合,只关注眼前的人员需求,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变化与发展没有预见,造成招募人才上的失误,形成企业资源和成本上的浪费。任职资格没有针对性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制定一个招聘的标准,在用人部门提出招聘申请时,也不明确表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事部更没有明确这个标准,人事部便以一般的公共标准草拟了招聘启事。也没有研究讨论并定义该职务的任职资格,于是引来了各类求职者,各层次的人才一应俱全,增加了简历筛选的工作量,减少了合适人选的面试几率,招聘工作既没有效率,又没有质量,并且辜负了不少求职者的企盼。面试过程不合理对于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面试而言,一般经过初试和复试两道程序,人力资源部负责初次面试,然后用人部门进行复试,一般通过初试与复试的应聘者将会被录用。并且,通常在面试问题的设置上,主考官基本没有仔细考量过,一般都是随机发问,至于问题的目的和考察求职者哪一方面素质,考官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在面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面试考官往往根据“第一印象”的偏好做出判断,印象好的多问些,相反则草草结束面试。这样给录用真正符合企业、符合该职务的人才造成了极大的偏差。测评体系缺乏科学性往往用人单位根主考官的感觉即决定是否录用一个人,而不是系统的评估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成为公司的有效的一份子。单纯用某些技能来衡量人的价值,而没有从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评,录用后觉得失望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技能是可以通过相关培训来培养的,而人的性格、价值观等是很难轻易改变的。所以就人才测评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的中国本土企业很少有几个公司的测评体系做到专业且成熟的程度,包括目前所谓的中国前500强企业。录用决策过于草率和主观目前中国企业一般招聘的人员都是基层员工,,人员录用决策是比较简单的,因为用人方面有极强的岗位对应性,比如一线的操作工,招聘的目的很明确。但当招聘管理岗位,尤其是较高的管理职务时,由于测评系统的不完善或是评价意见的不统一,每个招聘岗位可能存在多个合适人选,或求职者适合多个岗位,且招聘人选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此时人员录用决策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的做出录用决策。企业一般采取“谁的职位高谁说了算”来解决这一困扰,只要是领导喜欢,领导说用谁就用谁,其他部门倒也轻松了。决策正确还好,如果决策失误,则可能使整个招聘过程功亏一篑,不仅使企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因此阻碍企业的发展。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方法的误解麦克利首先提出“胜任力”这个概念,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胜任力模型及其分析和评价方法。随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引进了这个概念,并且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办法。但在引进这一办法的同时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目前国内对胜任力的定义所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两个:(1)把岗位胜任力等同于岗位任职资格,认为必须具备岗位胜任力才能上岗。例如,我们经常在招聘信息上看到某岗位要求“本科、某某专业、英语6级、计算机二级、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等等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岗位的任职资格,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你的工作能力再强,也没有机会入选。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这就完全违背了胜任力的内涵。因为任职资格要求不能保证人员在岗位上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它是把差与一般区别开来,而不是区别一般与优秀人才。现在有很多企业都这样做,因此还需要在好好理解“胜任力”这一涵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2)把绩优人员具备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的范畴。事实上,把绩优者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范畴后,企业很难招到人才,因为企业把门槛设得太高了。反过来说,知识技能出色、背景优秀的人才不一定能获得成功。2 总结以上问题,反映了国内企业招聘在确定甄选标准和进行素质测评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对国内外提出的各种甄选办法的研究可以发现,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那么如何组合使用这些方法,并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 马冬冰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管理体系的构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 张文斌,陈晓光,胡眉玲 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预测与甄选体系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电力勘测设计 2008年4月 第2期[3] 孙武 企业如何甄选可用之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1月 第233期[4] 何锦华 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水运 2007年9月 第9期 第7卷[5] 许广永,丁玉玺 浅谈胜任力在甄选中的应用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年 第1期[6] 林敬伟 人才甄选面试中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年10月 第10期 第37卷[7] 刘宇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探讨 教研教改 2009年10月(下旬刊)[8] 张相林 微软公司人才甄选策略及启示 中国人才 2009年8月[9] 吴旭峰,杨玥 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甄选及管理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08年 第6期[10] 郑立明,李贝贝 招聘甄选的本质和误区 管理批判 2010年1月[11] 王庆娟,张义明 中国文化下的甄选程序公平原则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5月 第215期[12] 黄光圣,魏书堂 组织甄选偏差的来源及其风险应对策略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报 2009年2月 第1期
为大家整理的招聘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招聘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1.[期刊论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研究期刊:《区域治理》 | 2021 年第 012 期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资源,人力资源招聘工作是企业获得合适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实际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环节存在很大的招聘风险,这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而且还会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招聘时要注重进行风险管理,有效防止人力资源招聘给企业带来损失.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风险管理链接:.[期刊论文]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下招聘过程中的典型歧视现象研究期刊:《现代营销》 | 2021 年第 007 期摘要:随着国家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运转态势良好.但在招聘过程中,仍存在多种歧视现象:同等条件下,男性的机会多于女性,相貌较好的机会多于长相一般的,年纪较小的机会多于年龄偏大的,学历高的机会多于学历低的,本地户籍的多于外来务工的.这些现象分别可以概括为——性别歧视、相貌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结合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本文通过分析招聘过程中的典型歧视现象,并结合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招聘;歧视链接:.[期刊论文]2021年招聘市场偏谨慎 健康医疗等产业用人需求大期刊:《中国对外贸易》 | 2021 年第 003 期摘要:日前,据前程无忧统计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由此带来市场多变,可持续经营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不足,2021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偏于谨慎。2020年下半年所有行业的招聘量都超过了上半年,在招聘量最大的前二十行业,房地产3年来首次超过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占据首位。预计2021年,健康医疗、农林牧渔、专业服务和检测认证等行业将有较大的用人增长,软件开发、半导体和教育培训等会面临较多的并购整合。关键词:检测认证;前程无忧;人才招聘;并购整合;民营企业;用人需求;健康医疗;软件开发链接:.[期刊论文]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职位特征和人才需求研究——基于三大招聘网站招聘信息的分析期刊:《物流工程与管理》 | 2021 年第 002 期摘要:随着物流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新兴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文中根据目前三大互联网招聘网站上关于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人才的招聘信息,采用文本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组织和职位两个维度研究发现,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有着人才需求市场比较集中、任职基本条件要求各有特点、职业素养要求基本相同、不同类型的岗位人才类型专业技能要求不同等特征,然后从专业开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等方面对高校培养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人才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职位特征;人才培养;互联网招聘;人才需求链接:.[期刊论文]招聘信息期刊:《丝网印刷》 | 2021 年第 003 期摘要:杭州恒基油墨涂料有限公司诚聘杭州恒基油墨公司高薪招聘UV-LED丝印油墨资深研发工程师。要求具备UVLED丝印油墨研发经验5年以上,大学本科学历以上,身体健康,工作敬业,男女不限。录用后年薪50万起。联系人:闻华明(总经理)联系电话:。关键词:大学本科学历;研发经验;招聘信息;研发工程师链接:.[学位论文]面向智能招聘的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目录著录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授予学位:博士年度:2021正文语种:中文语种链接:
现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选拔和培养已经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因此,招聘到适合公司岗位的人才,已成为现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命题、新挑战。文中详细论述了国外对员工甄选方法的基本内容及研究现状和及国内企业甄选现状及不足,因此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1 企业员工甄选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内容。甄选的涵义。甄选是根据所招募工作职位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甄选方法和程序,以最低的成本,确保岗位和人员的最佳匹配。甄选的内容(1)保证甄选工作的科学性标准;(2)根据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工作职位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这些技术;(3)做出甄选的决策,确保拟聘职位与最终的被录用者之间达到最佳匹配。国内外甄选过程中的一般方法。心理测试法(1)心理测试法的含义。心理测验法是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被测试者心理现象或心理品质进行的定量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心理测验领域已出现了明显的计算机化的趋势(2)测试方式。智力测验:认知功能的测量;知觉、空间意识、语言能力、数字能力、记忆力等。个性测验:情绪、性格、态度、工作动机、品德、价值观等。心理健康测验:测定应聘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职业能力测验: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测定应聘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测验:测试应聘者对该职业的兴趣。创造力测验:流畅力、变通力、精致力、敏觉力和独创力。评价中心法(1)评价中心法的含义:评价中心法,是创设一个模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将被测试者纳入该系统中,采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观察和分析被测试者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压力下的心理和行为,以测量其管理能力和潜能的测评方法。(2)常用方法常用的方法:公文筐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观察判断法(1)含义观察判断法是以观察被测试者行为反应作为基本手段,判断其内在素质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测评人员素质为目的,借助一定的量表,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测评活动(2)方法事件记录与关键事件法;检核性描述量表;观察测评量表;人物推定表;背景考察。纸笔测评法纸笔测评法是考评应聘者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相关试题考查应聘者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面试法(1)含义。面试是最常见的甄选方法之一。面试可以通过与应聘者对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应聘者的性格和智力,并能评价应聘者的主观方面。可以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评。(2)面试的常用方法。情景面试:面试题目主要由一系列假设的情景构成,通过评价求职者在这些情景下的反应情况,对面试者进行评价。a.能力面试法:考查求职者如何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b.系列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每位主考官依据标准评价表做出评定,然后对每位主考官评定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后做出录用决策。c.小组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组成面试小组,从不同侧面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要求求职者回答。d.压力面试:主考官通过有意制造紧张气氛,考查求职者对工作上承受的压力作何反应。国内企业甄选现状缺乏计划性首先要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应明确指出,才能确定企业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人员的配置缺乏计划性表现在没有与企业的短、长期目标相结合,只关注眼前的人员需求,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变化与发展没有预见,造成招募人才上的失误,形成企业资源和成本上的浪费。任职资格没有针对性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制定一个招聘的标准,在用人部门提出招聘申请时,也不明确表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事部更没有明确这个标准,人事部便以一般的公共标准草拟了招聘启事。也没有研究讨论并定义该职务的任职资格,于是引来了各类求职者,各层次的人才一应俱全,增加了简历筛选的工作量,减少了合适人选的面试几率,招聘工作既没有效率,又没有质量,并且辜负了不少求职者的企盼。面试过程不合理对于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面试而言,一般经过初试和复试两道程序,人力资源部负责初次面试,然后用人部门进行复试,一般通过初试与复试的应聘者将会被录用。并且,通常在面试问题的设置上,主考官基本没有仔细考量过,一般都是随机发问,至于问题的目的和考察求职者哪一方面素质,考官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在面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面试考官往往根据“第一印象”的偏好做出判断,印象好的多问些,相反则草草结束面试。这样给录用真正符合企业、符合该职务的人才造成了极大的偏差。测评体系缺乏科学性往往用人单位根主考官的感觉即决定是否录用一个人,而不是系统的评估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成为公司的有效的一份子。单纯用某些技能来衡量人的价值,而没有从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评,录用后觉得失望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技能是可以通过相关培训来培养的,而人的性格、价值观等是很难轻易改变的。所以就人才测评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的中国本土企业很少有几个公司的测评体系做到专业且成熟的程度,包括目前所谓的中国前500强企业。录用决策过于草率和主观目前中国企业一般招聘的人员都是基层员工,,人员录用决策是比较简单的,因为用人方面有极强的岗位对应性,比如一线的操作工,招聘的目的很明确。但当招聘管理岗位,尤其是较高的管理职务时,由于测评系统的不完善或是评价意见的不统一,每个招聘岗位可能存在多个合适人选,或求职者适合多个岗位,且招聘人选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此时人员录用决策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的做出录用决策。企业一般采取“谁的职位高谁说了算”来解决这一困扰,只要是领导喜欢,领导说用谁就用谁,其他部门倒也轻松了。决策正确还好,如果决策失误,则可能使整个招聘过程功亏一篑,不仅使企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因此阻碍企业的发展。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方法的误解麦克利首先提出“胜任力”这个概念,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胜任力模型及其分析和评价方法。随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引进了这个概念,并且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办法。但在引进这一办法的同时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目前国内对胜任力的定义所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两个:(1)把岗位胜任力等同于岗位任职资格,认为必须具备岗位胜任力才能上岗。例如,我们经常在招聘信息上看到某岗位要求“本科、某某专业、英语6级、计算机二级、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等等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岗位的任职资格,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你的工作能力再强,也没有机会入选。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这就完全违背了胜任力的内涵。因为任职资格要求不能保证人员在岗位上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它是把差与一般区别开来,而不是区别一般与优秀人才。现在有很多企业都这样做,因此还需要在好好理解“胜任力”这一涵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2)把绩优人员具备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的范畴。事实上,把绩优者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范畴后,企业很难招到人才,因为企业把门槛设得太高了。反过来说,知识技能出色、背景优秀的人才不一定能获得成功。2 总结以上问题,反映了国内企业招聘在确定甄选标准和进行素质测评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对国内外提出的各种甄选办法的研究可以发现,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那么如何组合使用这些方法,并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 马冬冰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管理体系的构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 张文斌,陈晓光,胡眉玲 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预测与甄选体系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电力勘测设计 2008年4月 第2期[3] 孙武 企业如何甄选可用之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1月 第233期[4] 何锦华 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水运 2007年9月 第9期 第7卷[5] 许广永,丁玉玺 浅谈胜任力在甄选中的应用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年 第1期[6] 林敬伟 人才甄选面试中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年10月 第10期 第37卷[7] 刘宇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探讨 教研教改 2009年10月(下旬刊)[8] 张相林 微软公司人才甄选策略及启示 中国人才 2009年8月[9] 吴旭峰,杨玥 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甄选及管理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08年 第6期[10] 郑立明,李贝贝 招聘甄选的本质和误区 管理批判 2010年1月[11] 王庆娟,张义明 中国文化下的甄选程序公平原则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5月 第215期[12] 黄光圣,魏书堂 组织甄选偏差的来源及其风险应对策略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报 2009年2月 第1期
为大家整理的招聘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招聘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1.[期刊论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研究期刊:《区域治理》 | 2021 年第 012 期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资源,人力资源招聘工作是企业获得合适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实际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环节存在很大的招聘风险,这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而且还会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招聘时要注重进行风险管理,有效防止人力资源招聘给企业带来损失.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风险管理链接:.[期刊论文]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下招聘过程中的典型歧视现象研究期刊:《现代营销》 | 2021 年第 007 期摘要:随着国家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运转态势良好.但在招聘过程中,仍存在多种歧视现象:同等条件下,男性的机会多于女性,相貌较好的机会多于长相一般的,年纪较小的机会多于年龄偏大的,学历高的机会多于学历低的,本地户籍的多于外来务工的.这些现象分别可以概括为——性别歧视、相貌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结合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本文通过分析招聘过程中的典型歧视现象,并结合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招聘;歧视链接:.[期刊论文]2021年招聘市场偏谨慎 健康医疗等产业用人需求大期刊:《中国对外贸易》 | 2021 年第 003 期摘要:日前,据前程无忧统计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由此带来市场多变,可持续经营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不足,2021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偏于谨慎。2020年下半年所有行业的招聘量都超过了上半年,在招聘量最大的前二十行业,房地产3年来首次超过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占据首位。预计2021年,健康医疗、农林牧渔、专业服务和检测认证等行业将有较大的用人增长,软件开发、半导体和教育培训等会面临较多的并购整合。关键词:检测认证;前程无忧;人才招聘;并购整合;民营企业;用人需求;健康医疗;软件开发链接:.[期刊论文]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职位特征和人才需求研究——基于三大招聘网站招聘信息的分析期刊:《物流工程与管理》 | 2021 年第 002 期摘要:随着物流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新兴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文中根据目前三大互联网招聘网站上关于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人才的招聘信息,采用文本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组织和职位两个维度研究发现,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有着人才需求市场比较集中、任职基本条件要求各有特点、职业素养要求基本相同、不同类型的岗位人才类型专业技能要求不同等特征,然后从专业开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等方面对高校培养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人才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职位特征;人才培养;互联网招聘;人才需求链接:.[期刊论文]招聘信息期刊:《丝网印刷》 | 2021 年第 003 期摘要:杭州恒基油墨涂料有限公司诚聘杭州恒基油墨公司高薪招聘UV-LED丝印油墨资深研发工程师。要求具备UVLED丝印油墨研发经验5年以上,大学本科学历以上,身体健康,工作敬业,男女不限。录用后年薪50万起。联系人:闻华明(总经理)联系电话:。关键词:大学本科学历;研发经验;招聘信息;研发工程师链接:.[学位论文]面向智能招聘的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目录著录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授予学位:博士年度:2021正文语种:中文语种链接:
一、 做好招聘前的准备工作 招聘工作是否成功、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招聘前的准备工作,只有招聘前做好细致、充分的准备工作才有可能确保招聘的有效性。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尤为注意,因为他们很少重视招聘之前的准备工作,且很少细致地做招聘前的准备工作,那么招聘之前究竟应该做那方面的准备工作呢? 认真进行工作分析,制定明确、详细的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 对于有些企业来讲,制度一般都不健全,运作上也极不规范,很少认真地对职位进行工作分析,制定详细的职务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这往往导致招聘者在招聘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致招聘时无据可依,做出错误接受的决定,招到一些根本不是企业最需要、不合适的人才,这不仅大大提高企业的招聘成本,而且还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延误企业的发展。认真进行工作分析,制定细致的职务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明确每个不同工作职位对员工的要求及考核的标准,在招聘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据可依,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2、确定员工的胜任特征 不同的企业,招聘的理念及对被招聘者的胜任特征要求都是不同的。朗讯在招聘时,一项重要的考察就是看是否能够适应“GROWS”标准:G代表全球增长观念;R代表注重结果;O代表关注客户和竞争对手;W代表开放和多元化的工作场所;S代表速度。IBM则更强调高绩效:主要包括“win”——必胜的决心;“execution”——又快又好的执行能力;“team”——团队精神这三个方面。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周围的竞争环境特点来确定员工的胜任特征。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员工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初创阶段,需要大量有经验的人员来完善企业的业务和制度,他们的经验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财富;快速成长时期,则要求具有创新和变革能力的员工,否则企业在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上将难有创新,也很难帮助企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当企业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时,招聘的员工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快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很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面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招聘前最好就能具体描述出理想人选的特征,并与用人部门的主管一起讨论,尽量细化到学历、性别、年龄、专业经验、业绩、性格气质、工作背景、家庭情况、薪酬水平等。 3、 慎选招聘途径 现时代,人才招聘渠道越来越广,有内部招聘、熟人推荐、报纸广告、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中介机构、猎头服务、网上招聘等等。虽然各种招聘途径都各有优缺,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选聘自己所需的人才,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慎重选择自己的招聘途径。如情景模拟技术(一般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包测试、工作样本、演讲和商业游戏等)一般用于中、高级经理人员的选拔,费时且成本高,对评价者要求也较高,一般不适合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需要个别使用的话,也可以通过外包,而不必自己费时、费力。随着电子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招聘也称电子招聘(E-Recruiting)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招聘活动,包括信息的发布、简历的搜集整理、电子面试(E-mail、聊天室、视频面试)以及在线测评等。与报纸杂志广告、招聘洽谈会等相比,网上招聘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无地域性限制,宣传沟通方便,省时且费用较低,这些正好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 U6 C# 4、 注重企业形象设计和宣传 招聘是双方互选的过程,形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对应聘人员的吸引力。在现场的招聘中,应从广告刊登和摊位布置到接待面试、场地布置和参观公司等,处处都应渲染和突出企业的亮点以吸引应聘者。广告及摊位要有与众不同的新意,接待人员要精神饱满、仪容整洁。每一个环节都给应聘者留下好感,但是要杜绝任何的欺行为。 此外,企业要注意在招聘过程中以自己的行动向应聘者展示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吸引人才到企业工作。对于中、小企业,招聘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还应该通过招聘工作展示企业的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提前组织面试官,并授权分工 招聘工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必须共同参与进来,最好是提前由相关人员组成招聘小组并明确分工,如谁负责面试,谁负责接待工作等。面试小组成员应该由用人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专业人员及公司相关领导共同组成。因为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让用人部门主管参与招聘决策过程,今后才会更珍惜人才、用好人才;专业人员在涉及专业性问题时,则更有发言权;而一些重要的用人决策,则需要公司领导来做决定。面试前人力资源主管、用人部门主管、专业技术人员、公司领导这四类人员还应事先从特定的角度设计面试问题,并且各自拥有录用与否的表决权。这样的授权与分工可以使招聘工作处在公平化、透明化状态,每位面试官都要认真履行其面试的责任,从而提高招聘的有效性。二、 组织有效的面试'当企业为招聘工作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后,还要适时地进行招聘工作。而招聘工作中最重要的、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面试,面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招聘的有效性。面试过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营造面试环境 面试环境要相对独立、封闭、安静和舒适,确保面试过程不被工作、外来人员、电话等打扰,以保证面试的效果;另一方面,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也体现了对应聘者的重视和尊重。此外,招聘企业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也可以使应聘者能正常发挥出其真正的实力,使招聘工作更公正、有效。 2、 要有据可依 在面试过程中,招聘者一定要有客观、科学的选人依据,注意不能完全被应聘者优秀的个人条件所吸引,要以事先制定的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为依据。因为高于岗位要求的人员所获得的工作满意度较低,起薪的要求多变,不利于薪酬制度的一致性,同时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可能会很快地满足,最终厌倦而离开,造成很大的损失。实践证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SONY公司招聘人才的70%法则就是很好的例证,SONY在招聘职员时往往选择那些中偏上的人才,而不是最优秀的人才,因为他们认为优秀的人才往往心浮气躁,并且对外部环境多抱怨,工作并不尽心尽力,而那些所谓的“70%”人才,却能够踏踏实实地工作,并有一种超越优秀人才证明自己的动力,往往能做出更好的绩效。 此外,企业文化也应该是企业招聘时的重要依据,缺乏企业文化认同的员工不可能积极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也很难在企业中稳定下来。作为企业的招聘人员必须要对公司的目标、策略、文化和价值有着很好的理解,并以此作为招聘过程中评估应聘者的一个重要依据。 3、要坦诚相见 坦诚相见——在面试时招聘者应把企业发展前景、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实事求是地向应聘者作客观的介绍,以职业顾问的身份站在应聘者的角度分析其到本企业工作的利弊、发展机会以及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等供应聘者权衡,只有这样才能招到对本企业感兴趣的人,同时把应聘者由于前后反差太大而离职的比例降到最低,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 z5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即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预设特定的问题、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严格遵循特定程序,通过测评人员与应聘者面对面的交流,对应聘者进行评价的标准化过程。 运用结构化面试可以保证面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而对于面试问题的设计、研究和实践表明在面试中最好采用行为性问题,即具体了解应聘者过去是怎么做的,并运用STAR法:Situation——什么情景;Task——什么任务;Action——采取了什么行动;Result——得到了什么结果。进行不断追问,以判断和保证应聘者回答的真实性。 面试技巧培训 面试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面试技能,这样才能在面试过程中客观、公正地评价应聘者,避免由于主观性而产生的选择性知觉、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而导致的错误接受。中、小企业招聘者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更加欠缺,相应的培训必不可少。 三、做好面试后的工作对于企业招聘来说,面试后的工作更加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人员选聘决策的做出,我们可以从二个方面入手: 公正、客观地进行人才甄选,在面试结束后,企业大致有了一个比较中意的候选人名单,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作出最后的决策:确定急需、合适、优秀的所需人员。需要注意的是优秀的未必合适,在优秀和合适的候选人选择时应以合适为先,在着眼现在和着眼未来的选择时,应以候选人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为先。而选择的过程应尽可能公平、公正、客观,最好是人力资源主管、用人部门主管、专业技术人员、公司领导等坐在一起,各自选择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意见一致的,先确定下来;具有争议的,再具体商议,彼此陈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再重新确定,直到完全确定下来为止。从而避免暗箱操作和任人唯亲等不良行为。 2、 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 招聘结束后,常会发现一些条件不错且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为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限制无法现时录用,但很可能在将来某个时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作为招聘部门,就应该将这类人才的信息纳入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包括个人资料、面试小组意见、评价等)不定期地与之保持联系,一旦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即可招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这样既提高了招聘速度又降低了招聘成本,可谓一本万利。 总之,招聘工作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中、小企业尤其如此。在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中,由于正确地选用了人才而使企业壮大,飞黄腾达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张瑞敏之于海尔,倪润峰之于长虹;同时由于错误地选人而导致运作良好的企业一夜衰落的实例也举不胜举。 中国的企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沉浮的阶段,而人才又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能否招聘到合适且优秀的人才,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茁壮成长。因此,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里,中、小企业尤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人才的招聘,认真地做好招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效地组织面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由上可见,招聘的规划,招聘成本效率和招聘渠道选择,招聘策略及方法的使用,招聘程序的规范化控制等决定了招聘人员质量,并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与成长。
现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选拔和培养已经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因此,招聘到适合公司岗位的人才,已成为现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命题、新挑战。文中详细论述了国外对员工甄选方法的基本内容及研究现状和及国内企业甄选现状及不足,因此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1 企业员工甄选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内容。甄选的涵义。甄选是根据所招募工作职位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甄选方法和程序,以最低的成本,确保岗位和人员的最佳匹配。甄选的内容(1)保证甄选工作的科学性标准;(2)根据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工作职位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这些技术;(3)做出甄选的决策,确保拟聘职位与最终的被录用者之间达到最佳匹配。国内外甄选过程中的一般方法。心理测试法(1)心理测试法的含义。心理测验法是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被测试者心理现象或心理品质进行的定量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心理测验领域已出现了明显的计算机化的趋势(2)测试方式。智力测验:认知功能的测量;知觉、空间意识、语言能力、数字能力、记忆力等。个性测验:情绪、性格、态度、工作动机、品德、价值观等。心理健康测验:测定应聘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职业能力测验: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测定应聘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测验:测试应聘者对该职业的兴趣。创造力测验:流畅力、变通力、精致力、敏觉力和独创力。评价中心法(1)评价中心法的含义:评价中心法,是创设一个模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将被测试者纳入该系统中,采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观察和分析被测试者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压力下的心理和行为,以测量其管理能力和潜能的测评方法。(2)常用方法常用的方法:公文筐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观察判断法(1)含义观察判断法是以观察被测试者行为反应作为基本手段,判断其内在素质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测评人员素质为目的,借助一定的量表,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测评活动(2)方法事件记录与关键事件法;检核性描述量表;观察测评量表;人物推定表;背景考察。纸笔测评法纸笔测评法是考评应聘者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相关试题考查应聘者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面试法(1)含义。面试是最常见的甄选方法之一。面试可以通过与应聘者对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应聘者的性格和智力,并能评价应聘者的主观方面。可以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评。(2)面试的常用方法。情景面试:面试题目主要由一系列假设的情景构成,通过评价求职者在这些情景下的反应情况,对面试者进行评价。a.能力面试法:考查求职者如何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b.系列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每位主考官依据标准评价表做出评定,然后对每位主考官评定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后做出录用决策。c.小组面试法:有几位主考官组成面试小组,从不同侧面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要求求职者回答。d.压力面试:主考官通过有意制造紧张气氛,考查求职者对工作上承受的压力作何反应。国内企业甄选现状缺乏计划性首先要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应明确指出,才能确定企业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人员的配置缺乏计划性表现在没有与企业的短、长期目标相结合,只关注眼前的人员需求,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变化与发展没有预见,造成招募人才上的失误,形成企业资源和成本上的浪费。任职资格没有针对性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制定一个招聘的标准,在用人部门提出招聘申请时,也不明确表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事部更没有明确这个标准,人事部便以一般的公共标准草拟了招聘启事。也没有研究讨论并定义该职务的任职资格,于是引来了各类求职者,各层次的人才一应俱全,增加了简历筛选的工作量,减少了合适人选的面试几率,招聘工作既没有效率,又没有质量,并且辜负了不少求职者的企盼。面试过程不合理对于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面试而言,一般经过初试和复试两道程序,人力资源部负责初次面试,然后用人部门进行复试,一般通过初试与复试的应聘者将会被录用。并且,通常在面试问题的设置上,主考官基本没有仔细考量过,一般都是随机发问,至于问题的目的和考察求职者哪一方面素质,考官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在面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面试考官往往根据“第一印象”的偏好做出判断,印象好的多问些,相反则草草结束面试。这样给录用真正符合企业、符合该职务的人才造成了极大的偏差。测评体系缺乏科学性往往用人单位根主考官的感觉即决定是否录用一个人,而不是系统的评估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成为公司的有效的一份子。单纯用某些技能来衡量人的价值,而没有从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评,录用后觉得失望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技能是可以通过相关培训来培养的,而人的性格、价值观等是很难轻易改变的。所以就人才测评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的中国本土企业很少有几个公司的测评体系做到专业且成熟的程度,包括目前所谓的中国前500强企业。录用决策过于草率和主观目前中国企业一般招聘的人员都是基层员工,,人员录用决策是比较简单的,因为用人方面有极强的岗位对应性,比如一线的操作工,招聘的目的很明确。但当招聘管理岗位,尤其是较高的管理职务时,由于测评系统的不完善或是评价意见的不统一,每个招聘岗位可能存在多个合适人选,或求职者适合多个岗位,且招聘人选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此时人员录用决策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的做出录用决策。企业一般采取“谁的职位高谁说了算”来解决这一困扰,只要是领导喜欢,领导说用谁就用谁,其他部门倒也轻松了。决策正确还好,如果决策失误,则可能使整个招聘过程功亏一篑,不仅使企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因此阻碍企业的发展。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方法的误解麦克利首先提出“胜任力”这个概念,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胜任力模型及其分析和评价方法。随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引进了这个概念,并且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甄选办法。但在引进这一办法的同时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目前国内对胜任力的定义所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两个:(1)把岗位胜任力等同于岗位任职资格,认为必须具备岗位胜任力才能上岗。例如,我们经常在招聘信息上看到某岗位要求“本科、某某专业、英语6级、计算机二级、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等等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岗位的任职资格,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你的工作能力再强,也没有机会入选。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这就完全违背了胜任力的内涵。因为任职资格要求不能保证人员在岗位上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它是把差与一般区别开来,而不是区别一般与优秀人才。现在有很多企业都这样做,因此还需要在好好理解“胜任力”这一涵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2)把绩优人员具备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的范畴。事实上,把绩优者的一切特征都归入岗位胜任力范畴后,企业很难招到人才,因为企业把门槛设得太高了。反过来说,知识技能出色、背景优秀的人才不一定能获得成功。2 总结以上问题,反映了国内企业招聘在确定甄选标准和进行素质测评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对国内外提出的各种甄选办法的研究可以发现,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那么如何组合使用这些方法,并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甄选流程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 马冬冰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管理体系的构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 张文斌,陈晓光,胡眉玲 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预测与甄选体系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电力勘测设计 2008年4月 第2期[3] 孙武 企业如何甄选可用之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1月 第233期[4] 何锦华 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水运 2007年9月 第9期 第7卷[5] 许广永,丁玉玺 浅谈胜任力在甄选中的应用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年 第1期[6] 林敬伟 人才甄选面试中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年10月 第10期 第37卷[7] 刘宇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探讨 教研教改 2009年10月(下旬刊)[8] 张相林 微软公司人才甄选策略及启示 中国人才 2009年8月[9] 吴旭峰,杨玥 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甄选及管理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08年 第6期[10] 郑立明,李贝贝 招聘甄选的本质和误区 管理批判 2010年1月[11] 王庆娟,张义明 中国文化下的甄选程序公平原则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5月 第215期[12] 黄光圣,魏书堂 组织甄选偏差的来源及其风险应对策略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报 2009年2月 第1期
为大家整理的招聘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招聘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1.[期刊论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研究期刊:《区域治理》 | 2021 年第 012 期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资源,人力资源招聘工作是企业获得合适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实际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环节存在很大的招聘风险,这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而且还会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招聘时要注重进行风险管理,有效防止人力资源招聘给企业带来损失.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风险管理链接:.[期刊论文]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下招聘过程中的典型歧视现象研究期刊:《现代营销》 | 2021 年第 007 期摘要:随着国家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运转态势良好.但在招聘过程中,仍存在多种歧视现象:同等条件下,男性的机会多于女性,相貌较好的机会多于长相一般的,年纪较小的机会多于年龄偏大的,学历高的机会多于学历低的,本地户籍的多于外来务工的.这些现象分别可以概括为——性别歧视、相貌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结合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本文通过分析招聘过程中的典型歧视现象,并结合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招聘;歧视链接:.[期刊论文]2021年招聘市场偏谨慎 健康医疗等产业用人需求大期刊:《中国对外贸易》 | 2021 年第 003 期摘要:日前,据前程无忧统计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由此带来市场多变,可持续经营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不足,2021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偏于谨慎。2020年下半年所有行业的招聘量都超过了上半年,在招聘量最大的前二十行业,房地产3年来首次超过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占据首位。预计2021年,健康医疗、农林牧渔、专业服务和检测认证等行业将有较大的用人增长,软件开发、半导体和教育培训等会面临较多的并购整合。关键词:检测认证;前程无忧;人才招聘;并购整合;民营企业;用人需求;健康医疗;软件开发链接:.[期刊论文]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职位特征和人才需求研究——基于三大招聘网站招聘信息的分析期刊:《物流工程与管理》 | 2021 年第 002 期摘要:随着物流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新兴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文中根据目前三大互联网招聘网站上关于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人才的招聘信息,采用文本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组织和职位两个维度研究发现,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有着人才需求市场比较集中、任职基本条件要求各有特点、职业素养要求基本相同、不同类型的岗位人才类型专业技能要求不同等特征,然后从专业开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等方面对高校培养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人才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职位特征;人才培养;互联网招聘;人才需求链接:.[期刊论文]招聘信息期刊:《丝网印刷》 | 2021 年第 003 期摘要:杭州恒基油墨涂料有限公司诚聘杭州恒基油墨公司高薪招聘UV-LED丝印油墨资深研发工程师。要求具备UVLED丝印油墨研发经验5年以上,大学本科学历以上,身体健康,工作敬业,男女不限。录用后年薪50万起。联系人:闻华明(总经理)联系电话:。关键词:大学本科学历;研发经验;招聘信息;研发工程师链接:.[学位论文]面向智能招聘的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目录著录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授予学位:博士年度:2021正文语种:中文语种链接:
一、 做好招聘前的准备工作 招聘工作是否成功、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招聘前的准备工作,只有招聘前做好细致、充分的准备工作才有可能确保招聘的有效性。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尤为注意,因为他们很少重视招聘之前的准备工作,且很少细致地做招聘前的准备工作,那么招聘之前究竟应该做那方面的准备工作呢? 认真进行工作分析,制定明确、详细的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 对于有些企业来讲,制度一般都不健全,运作上也极不规范,很少认真地对职位进行工作分析,制定详细的职务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这往往导致招聘者在招聘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致招聘时无据可依,做出错误接受的决定,招到一些根本不是企业最需要、不合适的人才,这不仅大大提高企业的招聘成本,而且还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延误企业的发展。认真进行工作分析,制定细致的职务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明确每个不同工作职位对员工的要求及考核的标准,在招聘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据可依,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2、确定员工的胜任特征 不同的企业,招聘的理念及对被招聘者的胜任特征要求都是不同的。朗讯在招聘时,一项重要的考察就是看是否能够适应“GROWS”标准:G代表全球增长观念;R代表注重结果;O代表关注客户和竞争对手;W代表开放和多元化的工作场所;S代表速度。IBM则更强调高绩效:主要包括“win”——必胜的决心;“execution”——又快又好的执行能力;“team”——团队精神这三个方面。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周围的竞争环境特点来确定员工的胜任特征。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员工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初创阶段,需要大量有经验的人员来完善企业的业务和制度,他们的经验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财富;快速成长时期,则要求具有创新和变革能力的员工,否则企业在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上将难有创新,也很难帮助企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当企业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时,招聘的员工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快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很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面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招聘前最好就能具体描述出理想人选的特征,并与用人部门的主管一起讨论,尽量细化到学历、性别、年龄、专业经验、业绩、性格气质、工作背景、家庭情况、薪酬水平等。 3、 慎选招聘途径 现时代,人才招聘渠道越来越广,有内部招聘、熟人推荐、报纸广告、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中介机构、猎头服务、网上招聘等等。虽然各种招聘途径都各有优缺,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选聘自己所需的人才,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慎重选择自己的招聘途径。如情景模拟技术(一般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包测试、工作样本、演讲和商业游戏等)一般用于中、高级经理人员的选拔,费时且成本高,对评价者要求也较高,一般不适合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需要个别使用的话,也可以通过外包,而不必自己费时、费力。随着电子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招聘也称电子招聘(E-Recruiting)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招聘活动,包括信息的发布、简历的搜集整理、电子面试(E-mail、聊天室、视频面试)以及在线测评等。与报纸杂志广告、招聘洽谈会等相比,网上招聘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无地域性限制,宣传沟通方便,省时且费用较低,这些正好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 U6 C# 4、 注重企业形象设计和宣传 招聘是双方互选的过程,形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对应聘人员的吸引力。在现场的招聘中,应从广告刊登和摊位布置到接待面试、场地布置和参观公司等,处处都应渲染和突出企业的亮点以吸引应聘者。广告及摊位要有与众不同的新意,接待人员要精神饱满、仪容整洁。每一个环节都给应聘者留下好感,但是要杜绝任何的欺行为。 此外,企业要注意在招聘过程中以自己的行动向应聘者展示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吸引人才到企业工作。对于中、小企业,招聘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还应该通过招聘工作展示企业的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提前组织面试官,并授权分工 招聘工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必须共同参与进来,最好是提前由相关人员组成招聘小组并明确分工,如谁负责面试,谁负责接待工作等。面试小组成员应该由用人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专业人员及公司相关领导共同组成。因为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让用人部门主管参与招聘决策过程,今后才会更珍惜人才、用好人才;专业人员在涉及专业性问题时,则更有发言权;而一些重要的用人决策,则需要公司领导来做决定。面试前人力资源主管、用人部门主管、专业技术人员、公司领导这四类人员还应事先从特定的角度设计面试问题,并且各自拥有录用与否的表决权。这样的授权与分工可以使招聘工作处在公平化、透明化状态,每位面试官都要认真履行其面试的责任,从而提高招聘的有效性。二、 组织有效的面试'当企业为招聘工作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后,还要适时地进行招聘工作。而招聘工作中最重要的、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面试,面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招聘的有效性。面试过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营造面试环境 面试环境要相对独立、封闭、安静和舒适,确保面试过程不被工作、外来人员、电话等打扰,以保证面试的效果;另一方面,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也体现了对应聘者的重视和尊重。此外,招聘企业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也可以使应聘者能正常发挥出其真正的实力,使招聘工作更公正、有效。 2、 要有据可依 在面试过程中,招聘者一定要有客观、科学的选人依据,注意不能完全被应聘者优秀的个人条件所吸引,要以事先制定的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为依据。因为高于岗位要求的人员所获得的工作满意度较低,起薪的要求多变,不利于薪酬制度的一致性,同时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可能会很快地满足,最终厌倦而离开,造成很大的损失。实践证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SONY公司招聘人才的70%法则就是很好的例证,SONY在招聘职员时往往选择那些中偏上的人才,而不是最优秀的人才,因为他们认为优秀的人才往往心浮气躁,并且对外部环境多抱怨,工作并不尽心尽力,而那些所谓的“70%”人才,却能够踏踏实实地工作,并有一种超越优秀人才证明自己的动力,往往能做出更好的绩效。 此外,企业文化也应该是企业招聘时的重要依据,缺乏企业文化认同的员工不可能积极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也很难在企业中稳定下来。作为企业的招聘人员必须要对公司的目标、策略、文化和价值有着很好的理解,并以此作为招聘过程中评估应聘者的一个重要依据。 3、要坦诚相见 坦诚相见——在面试时招聘者应把企业发展前景、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实事求是地向应聘者作客观的介绍,以职业顾问的身份站在应聘者的角度分析其到本企业工作的利弊、发展机会以及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等供应聘者权衡,只有这样才能招到对本企业感兴趣的人,同时把应聘者由于前后反差太大而离职的比例降到最低,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 z5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即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预设特定的问题、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严格遵循特定程序,通过测评人员与应聘者面对面的交流,对应聘者进行评价的标准化过程。 运用结构化面试可以保证面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而对于面试问题的设计、研究和实践表明在面试中最好采用行为性问题,即具体了解应聘者过去是怎么做的,并运用STAR法:Situation——什么情景;Task——什么任务;Action——采取了什么行动;Result——得到了什么结果。进行不断追问,以判断和保证应聘者回答的真实性。 面试技巧培训 面试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面试技能,这样才能在面试过程中客观、公正地评价应聘者,避免由于主观性而产生的选择性知觉、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而导致的错误接受。中、小企业招聘者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更加欠缺,相应的培训必不可少。 三、做好面试后的工作对于企业招聘来说,面试后的工作更加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人员选聘决策的做出,我们可以从二个方面入手: 公正、客观地进行人才甄选,在面试结束后,企业大致有了一个比较中意的候选人名单,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作出最后的决策:确定急需、合适、优秀的所需人员。需要注意的是优秀的未必合适,在优秀和合适的候选人选择时应以合适为先,在着眼现在和着眼未来的选择时,应以候选人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为先。而选择的过程应尽可能公平、公正、客观,最好是人力资源主管、用人部门主管、专业技术人员、公司领导等坐在一起,各自选择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意见一致的,先确定下来;具有争议的,再具体商议,彼此陈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再重新确定,直到完全确定下来为止。从而避免暗箱操作和任人唯亲等不良行为。 2、 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 招聘结束后,常会发现一些条件不错且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为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限制无法现时录用,但很可能在将来某个时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作为招聘部门,就应该将这类人才的信息纳入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包括个人资料、面试小组意见、评价等)不定期地与之保持联系,一旦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即可招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这样既提高了招聘速度又降低了招聘成本,可谓一本万利。 总之,招聘工作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中、小企业尤其如此。在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中,由于正确地选用了人才而使企业壮大,飞黄腾达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张瑞敏之于海尔,倪润峰之于长虹;同时由于错误地选人而导致运作良好的企业一夜衰落的实例也举不胜举。 中国的企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沉浮的阶段,而人才又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能否招聘到合适且优秀的人才,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茁壮成长。因此,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里,中、小企业尤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人才的招聘,认真地做好招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效地组织面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由上可见,招聘的规划,招聘成本效率和招聘渠道选择,招聘策略及方法的使用,招聘程序的规范化控制等决定了招聘人员质量,并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