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杂志商业评论

杂志商业评论

发布时间:

杂志商业评论

《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

哈佛商业评论订阅方法如下:1、进入杂志云商城官网,搜索杂志名称《哈佛商业评论》。2、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后填写配送地址即可送货上门。

商业评论的区别如下内容:商业评论意思是指商业的评论的意思,也是表明对于当前评论的方式非常明确的,对于这方面可能自己有非常多深入...。现阶段中国本土财经期刊方阵中较有影响的财经杂志大致有四大类别:第一类典型代表是《中国企业家》。这类杂志一般都具备强大的背景支撑。比如《中国企业家》,它有赖于这种高端背景和高端智囊将以柳传志、段永基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顶级企业领袖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在业界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这类杂志由于添加了色彩,一般发行量不大,但具有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与影响力。

订阅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上杂志网或者杂志铺网站。杂志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 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 《哈佛商业评论》由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旗下的HBR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出版,每月一期,精选HBR最新当期文章以及最受欢迎的经典文章,并逐步增加对中国工商管理界的报道。HBR在美国境外还和日本、中国台湾(繁体中文)、德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地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共八个地区进行版权合作。

商业评论杂志主编

3 月2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因肾衰竭在波士顿病逝,享年84岁。▼ 韦尔奇担任通用电气CEO长达20年,在此期间,公司市值从130亿美元增长到400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他因此被称为“全球第一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连美国总统川普都特地发推悼念,称韦尔奇是“我的朋友和支持者,他将被历史永远铭记。”▼2017年,韦尔奇曾和川普在白宫共进午餐。▼早在1990年,他就和前总统克林顿一起打过高尔夫球。▼和希拉里也是好朋友。▼韦尔奇也是华人熟悉的励志人物。他2001年退休后出的《杰克·韦尔奇自传》,英文版以700万美元高价创下了美国最高记录,中文版在国内也是超级畅销书,一版再版,火爆多年。看来全世界人民都渴望成功啊,励志书在哪里都不缺粉丝。1935年,杰克·韦尔奇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皮博迪市(Peabody, Massachusetts)的一个爱尔兰裔家庭,父亲是铁路职工,母亲是全职主妇。 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身材矮小,成年后也只有5英尺8英寸(约米),还有点口吃,秃脑门,看着挺敦实。▼ 父亲工作忙,早出晚归,而且性格沉稳,不爱说话。每天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和母亲在一起。 因为口吃,韦尔奇小时候比较自卑,不敢和别的小朋友玩。妈妈却总是对他说:这算不了什么缺陷,多与别人沟通,让别人了解你,别人才会和你做朋友。 妈妈的话像一缕阳光,驱散了韦尔奇心底的阴霾,他再也不以口吃为耻了。他后来回忆说:妈妈总是让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是她训练了我,给了我信心,让我学习独立,促使我振作。在妈妈的鼓励下,韦尔奇不但结交了很多朋友,上中学时还当上了曲棍球队的队长。 成名后,有记者问韦尔奇,怎么看待口吃这个缺陷?他平静地回答:这算不了什么缺陷,只不过是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 是母亲给了他自信,一切从自信开始。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韦尔奇却不是商科出身,他是个标准的理工男,读大学念的是化学专业。才25岁,韦尔奇就拿到了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通用电气公司的塑胶事业部任职,成为一位初级工程师。 到工厂之后,他工作非常努力,号称拼命三郎,每年的业绩不但达标,而且总是超额完成。 30岁,韦尔奇毛遂自荐,成为了项目负责人;36岁,成为了事业部的总经理;43岁,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当选为副董事长。1981年,45岁的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CEO。▼ 此后,他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扩张并转型,通用电气重新焕发生机。 韦尔奇的事业无疑是成功的,个人生活嘛,他有过三段婚姻。第一段爱情来自大学校园,他在读博士的时候,认识了同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硕士的卡罗琳·奥斯本Carolyn Osburn。姑娘漂亮可人,性格温柔。两人热恋一年后,迅速闪婚。婚后,卡罗琳生了4个娃,为了支持韦尔奇的工作,便做了全职主妇。韦尔奇是标准的工作狂,仅有的居家的时间,几乎都在睡觉。说起来有个老公,其实卡罗琳和单亲妈妈没啥区别,独自一人带娃,而且还是4个葫芦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丧偶式育儿。四个娃都挺有出息,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时,卡罗琳却发现,她和韦尔奇之间,几乎已无话可说。1987年,两人离婚,结束了28年的婚姻。离婚后,卡罗琳回到大学,很快拿到了律师学位,当了律师,后来嫁了个律师。 韦尔奇在自传中写到:我是个工作狂,卡罗琳和我非常不合拍,到最后,我们几乎没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最终还是选择和平分手。 两年后,韦尔奇与比他小17岁的简·比利斯(Jane Beasley)结为夫妇。婚后,简放弃了原来的律师职业,专心当起了贤内助,精明能干的她还在管理公司业务上给了韦尔奇很多建议。退休后,韦尔奇在全美巡回推广他的自传期间,接受了《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主编苏茜·韦劳弗Suzy Wetlaufer的采访。 端庄秀丽的苏茜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曾担任过美联社记者,有思想有才华,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哈佛商业评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主编。她早年离过婚,一人独力抚养着4个孩子。没想到接触了几次后,两人越来越投缘,颇有相见恨晚之感。韦尔奇说,苏茜是他见过最聪明的女子。苏茜觉得韦尔奇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严厉,不好相处,和他聊天很轻松也很开心。 随着相处越来越融洽,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经常一起共进晚餐,正式开始约会…… 纸终究包不住火。妻子简从韦尔奇与苏茜往来的邮件中发现了蛛丝马迹,立马打电话质问苏茜,苏茜没有否认。 婚外情曝光后,迅速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哈佛商业评论》编辑部嘘声一片,许多人指责苏茜与采访对象发生婚外情的做法有损新闻界的形象。 面对巨大压力,苏茜最终选择了辞职。 韦尔奇倒表现得出奇的镇定,坦承和苏茜真心相爱,简见事情已无可挽回,主动提出离婚,并提出了巨额补偿的要求。为了息事宁人,韦尔奇接受了妻子提出的要求,补偿了她亿美元,此事才算作罢。不惜天价离婚,是真爱啊〜 2004年,69岁的韦尔奇与45岁的苏茜在波士顿著名的公园街教堂举行了婚礼。▼ 再婚后的韦尔奇很幸福。婚后不到一年,夫妻俩便合作出了新书《赢》,他俩都说,对方不但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彼此心灵的寄托。 被称作“美国最严厉老板”的韦尔奇,在《赢》这本书中用了整整一章来谈论如何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足见苏茜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夫妇俩还携手创办了杰克·韦尔奇商学院,撰写商业书籍。闲暇之余,苏茜陪着韦尔奇到全世界各地演讲、开设线上课程,始终保持着火热的工作热情。 陪着韦尔奇中国行。▼ 陪着韦尔奇参加新闻大亨默多克的酒会。▼苏茜一直这样陪伴着韦尔奇,直到他去世。 其实,感情的事,很难说谁对谁错。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尽可能忠于自己吧。

1992年是中国商业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年初邓小平的南巡重新激发了中国人对改革开放抱有的希望。为数不少的人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开始创业。后来,泰康人寿的创始人陈东升专门创造了一个词:“92派”,用以描述1992年后创业的企业家。

除了陈东升,当时在复旦大学做老师的郭广昌和他的几个同学在那一年注册了公司;河南省外经贸厅的公务员胡葆森辞职创办了一家叫“建业”的公司;冯仑和潘石屹、王功权等六君子在第二年创立了万通;俞敏洪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英语培训老师了,不过他在1993年才创办了新东方。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后来也成为了马云的朋友。

不过,那一年中国最著名的商人是牟其中。他在1992年的8月用几个火车皮的罐头从俄罗斯换回来四架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一下子成为轰动全国的人物。媒体的眼光全都被他吸引了。

天下尚无人识得一个名叫马云的大学英语老师。

1988年,24岁的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马云的活跃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为了防止马云有别的想法,当时杭州师范学院的副校长黄书孟跟马云制订了一个“5年之约”,到了那个学校5年内不能辞职出来。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期间,马云是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讲师。与此同时,他在西湖边发起了一个“英语角”,在翻译界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气。当时全国经济飞速发展,在杭州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对翻译服务地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老板找他做英语翻译。但当时他只能做兼职,因为他和老校长的“5年之约”还没有到期。

1992年,还在大学教书的马云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当时的翻译社就是个小店,只有5名员工。马云跟同事一起筹集了3000元人民币,租了一个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翻译社的注册资本是3000元。 创业之初并不顺利,第一个月的营业额600元不到。入不敷出的状况令翻译社的员工动摇了,但马云坚信翻译社可以做下去。

与此同时他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后来,发现卖鲜花跟礼品可以挣钱,马云就背着麻袋坐火车去义乌批发进货。之后他将办公室一分为二,一半拿来卖鲜花、礼品,一半做翻译社。而且,马云也常常背着装满小工艺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卖。马云甚至还做过一年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员。马云用这些小买卖的收入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

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卖礼品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元,翻译社仅能挣五六百元,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翻译社呢?马云的同事就建议只开礼品店,将来成立一家礼品公司,但马云拒绝了。他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当初成立翻译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解决老师们的问题,还是为了挣钱?既然是为了前者,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熬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1995年,亏损三年后,海博翻译社开始盈利。这时5年之约已满,马云向学校提出了辞职。辞职之后,马云全职经营翻译社一段时间。翻译社在实现盈利之后,逐渐走上了正轨,马云就放手让同事打理,不再过问翻译社的具体事宜了。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机会。今天,海博翻译社已如当年马云所愿,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多年后,关于这段创业经历马云轻描淡写地说:“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

从杭州到纽约 马云15年创业路

2014年9月19日,美国纽约华尔街,马云和他的团队早早就等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门前。这一次的他西装革履、面带笑容,显然是为了这一天做过精心的准备。从酒店到交易所的这一路,他就像当地著名的百老汇明星一样受到夹道欢迎,这些人里,有美国及阿里巴巴集团从国内带过来的数百家媒体组成的“混合编队”,和那些对这次“IPO盛筵”看好的华尔街投资人。

阿里巴巴上市的消息已经像肥皂剧一样预演了一整年,从香港到美国,直到这一刻终于尘埃落定。

创业家马云

今年正好50岁的马云和他的公司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最励志的故事之一。这家由马云和他的17个小伙伴1999年在杭州创办的公司,如今已跻身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公司,其业务范围覆盖了电子商务、金融理财、影视娱乐、云计算等业务。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家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马云精神的鼓舞。在一个国有企业占据经济制高点的国家里,民营企业阿里巴巴避开国企的锋芒,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领域里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

在IPO结束后,马云面对来采访他的CNBC记者说,电影《阿甘正传》他看了不止十遍,他心中的英雄是阿甘。这次来纽约前又看了一遍,边看边告诉自己:“无论什么变化,我还是我自己。”

创业15年,马云从一位老师转变为一名真正的创业家。

1988年,马云的第一份工作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外语教师,当时的月工资差不多是10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职,利用课余时间为到杭州观光的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就是马云发起的。

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但经营依旧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两百多块钱人民币,房租却要700元,可谓入不敷出。实在扛不下去的马云只好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1995年,马云受聘于一家与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为其到美国收账,这次经历据后来孙燕君在《阿里巴巴神话》一书中的描述,可谓九死一生。

当时的马云,被想赖账的美国商人菲利普·卡文纳锁在一栋别墅里长达两天,最后逃脱拘禁的他甚至丢失了随身行李。在西雅图,他遇见了一个新鲜的网络世界,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

后来的马云回忆说,他甚至害怕触摸电脑的键盘,谁知道这玩艺儿多少钱?要是弄坏了肯定赔不起。而对他触动最大的是,他好奇地对朋友说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啤酒”,结果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当时他就想利用互联网让世界熟悉中国的公司。回国后,这位“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辞了职,借了钱,开办了“中国黄页”,这是中国第一批网络公司之一。

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府站点。

1999年,屡屡受挫的马云放弃在北京的生意,决定回到杭州,创办一家能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站点。

就在杭州湖滨花园小区,他与后来鼎鼎大名的“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在“不向亲戚朋友借钱”的前提下,筹措了50万元开始创业。这其中包括马云的妻子、当老师时的同事和学生、患难朋友,当然还有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来的业界精英。

2003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淘宝网。次年,推出网络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

阿里生态与中国

今年以来,阿里巴巴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马云多次受到中国总理的接见,他和他的公司一起,被政府称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

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口红利,阿里巴巴如今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

阿里巴巴上市招股书显示,2014财年,其平台上完成的商品成交总额达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和eBay之和,活跃买家人数为亿,实现亿元人民币收入和234亿元人民币利润,净利润率高达。

投资人对阿里巴巴和马云的信心,来自于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看好。在所有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巴巴与中国的实体经济捆绑最紧密,在外贸转型、零售业变革、信用缺失和基础物流落后的中国,每一项变革都是一个新的高增长点。在投资者眼里,阿里的商业模式有赖于中国独特的“生态体系”,公司与国家已经密不可分。

在当天的晚宴上,马云对数百名一同来纽约见证阿里上市的中国记者时说,不会将这些在海外募集的资金全部拿回中国花,而是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阿里的生态系统延伸到国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阿里巴巴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它实现了多少线上交易额、拥有多大的用户规模,而是它巨大的社会价值,包括解决数以百万计的社会就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成就了形态多样的电子商务服务业等,阿里巴巴很好地阐释了“社会型企业”(social usiness)的含义。

而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副主编华特·弗里克眼中,阿里巴巴不仅仅像Facebok、谷歌或是是亚马逊,它的运作模式还类似百年巨头通用电气。遍布电子商务、支付、通讯、企业软件、娱乐和其他更多领域,阿里巴巴更像一个企业集团生态。

多年研究全球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哈佛商学院教授朱莉·伍尔夫说,阿里巴巴集团内,各业务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之间有着一种动态平衡,每个业务部门的分布式决策和整个集团的整体决策并存。这种企业集团生态在西方很少见,但是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并不意外。阿里想打造的是一个类似苹果或谷歌那样的互联网生态体系,而电子商务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阿里巴巴的上市,显然会给国内互联网格局、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显著的影响。目前,阿里旗下的速卖通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而今年6月,阿里也在美国推出了购物网站“11Main”;在欧洲,阿里的布局也深入到了欧盟的各个国家。

《华尔街日报》近日发表评论称,尽管硅谷公司统治着全球互联网,但阿里巴巴上市后,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互联网公司中将有4家来自亚洲,互联网格局的天平开始向亚洲倾斜。

马云与杭州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这些城市都留下过马云创业的足迹,但只有杭州才是阿里巴巴和马云的大本营。在上市后的第一时间,马云就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宣告自己没有移民计划。

空中,灯火辉煌相映;水中,倒影摇曳涟涟,水岸一侧不时有曼妙的乐声传来,不远处的雷锋塔流光溢彩、淡妆浓抹,这就是杭州。自阿里巴巴成立以来,几乎每一届网商大会都在杭州举办。在谈到“喜爱杭州的理由”时,马云说:“杭州扶持着我,扶持着阿里巴巴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阿里巴巴将永远是杭州的阿里巴巴。”

土生土长于浙江的马云一直以自己是浙商而自豪,他以浙商的代表胡雪岩为榜样,把“戒欺”、“诚信”注入了阿里的血脉。

马云说,在他心里最感动的是早年创业的时候。“95年从大学里面出来创业,我自己有一个梦想,也是我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想为此而奋斗的理想,70年代、80年代经商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有关系,或者是胆略非常大,80年代、90年代后期很多经商的人,我觉得他们靠的是资金、靠的是关系,如果21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企业仍就是靠关系、靠资金,而不是靠智慧、努力、勤奋取胜的话,中国企业将没有机会、没有希望,我希望有一个媒体,通过网络,用智慧来创造财富。”

1997年在北京创业时的一幕,曾被央视《东方时空》记录下来。在片子里,马云疲惫地坐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望着车窗外的街灯,神色凝重,喃喃地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在北京也不会这么落魄。”但他最终还是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家乡杭州。

几年后,杭州电视台的另一档电视节目中,马云神采奕奕,不再踌躇。此后,马云成了“中国电商教父”,被媒体争相采访,被无数创业者顶礼膜拜,他的一言一行变成了成功学的“秘籍”。现在,无论北京还是杭州,所有人都知道马云是干什么的了。

在杭州,历经15年高速发展,阿里巴巴的员工接近两万人,随着这次赴美上市,这些身在杭州“淘宝城”的员工也将收获巨额财富。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阿里巴巴此次IPO,可为员工带来大约亿美元财富,人均增长财富达万美元,将造就上万名百万富翁。

至此,马云净资产达218亿美元,跃居中国首富。回到杭州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淘宝城外,徘徊与振奋仍在延续。

个人认为吴伯凡这个人不管从学历还是本事来说都是很厉害的。

吴伯凡说,就像我们不能学会了游泳再下水,想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你必须要在不断被水呛得面红耳赤,甚至遭遇生命危险的情况下,逐渐学会游泳。所以,作为一个创业企业的CEO,当你拿到钱以后,应该迅速意识到这一点。

吴伯凡曾从事哲学、基督教神学和社会理论研究,自2001起进入媒体行业,并从事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管理学、商业史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和评论120多万字。著有《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及译著多种。

听吴伯凡老师的专栏有一段时间了,上周他的直播很精彩,就像主持人说的那样,他的这门认知课是适合搭配任何得到上任何一门课一起来听。

一个人的认知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脑子里可能存在着各种声音,想法,评判,而外界成千上万的讯息也在不断的涌入我们的大脑,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下决心做出一些选择,行动,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因为内心的无序,精神上的熵增半途而废。

人的思维是有层次的,当下的很多问题和难题,往往需要提升一个甚至几个思维的层次来解决。

梁冬,1974年12月出生,祖籍广东,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大学(原背景广播学院)广告专业。于1998年进入凤凰卫视,因主编、主持《娱乐串串SHOW》而一炮走红,其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深得观众喜欢,获得了广泛的肯定,成为亚太区最著名的华语节目主编及主持人之一。2005年1月出任百度公司副总裁,2007年3月从百度离职,7月创办太美科技控股公司,并身任总裁。另外他还是“爱的亚洲文教基金会”理事,从事着公益事业。

吴伯凡,哲学硕士,“数字论坛”成员。1997年起在研究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之余,开始从事网络文化研究和IT产业分析,著有《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曾任《环球管理》杂志联合总编,《环球企业家》杂志总策划,美国《INC》(公司)杂志中文版主编,《创业家》杂志主编。2004年底加盟21世纪报系,担任《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2013年升职为发行人。

梁冬的表述很多带有现实的味道,但是现实的透露出的深刻让我很折服。但是老吴很多都是有书本的味道,两者的结合让这个节目非常有趣。虽然两者的话题有时候深度不够,是在于广度上做的很棒,对于我这样的大学生帮助很大。

商业评论杂志投稿

订阅方式挺多的。传统的方法是去邮局订阅,但是邮局比较慢。想快点拿到杂志的话,可以去杂志订购中心包年优品订阅,价格蛮优惠的,比邮局也快很多。

《哈佛商业评论》月刊杂志订阅 《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杂志社,杂志广告, 杂志订阅,发表论文,期刊,中国杂志网 概要:《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 主办单位: 主管单位: 协办单位: 主编: 出版单位: 发行量: 份/期 创刊日期: 出刊日期: 9日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刊物版式: 发行范围: 邮发代号: 浏览次数: 43272 欢迎订阅:50元/期 月刊 我要订阅 《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关于哈佛商学院出版社(HBSP)作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附属机构,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的使命是在飞速发展的商业世界中改善管理实践。我们将最权威的学术研讨和实践管理理念相结合,通过发现、对话、交流与合作,使我们的杂志、图书、新媒体内容更具前瞻性和说服力。经典文章创刊九十年来,《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孕育出许多先进的管理观念,对全球的商业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常常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原创性的文章,倾听杂志读者反馈,然后改写成书,如彼德•德鲁克、迈克尔•波特、盖瑞•哈默尔和大前研一等专家的著作。《哈佛商业评论》经典文章《平衡记分卡》 作者: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战略是什么?》 作者:迈克尔•波特《蓝海战略》 作者:W.钱•金、勒妮•莫博涅《创造共享价值》 作者:迈克尔•波特《行销短视》 作者:西奥多•李维特《市场全球化》 作者:西奥多•李维特《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普拉哈拉德、盖瑞•哈默尔《颠覆性技术:逐浪之道》作者:约瑟夫•鲍尔、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如何成为领导者》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竞争能力分析》 作者:托马斯•达文波特《生命该如何度量》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恢复美国竞争力》 作者:盖瑞•皮萨诺《商业和社会:竞争优势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 作者:迈克尔•波特《创造共同价值》 作者:迈克尔•波特《乔布斯领导力的14位密码》 作者:沃尔特•伊萨克森《激励泡沫》 作者:米希尔•德塞《共同创造商业的新社交契约》 作者:.普拉哈拉德《迷宫中的女当家》 作者:爱丽丝•伊格莉、琳达•卡莉《大公司如何变相思维》 作者:罗莎贝斯•坎特社会赞誉“《哈佛商业评论》的信徒是世界范围内公司发展的原动力” ——摘自Mediabistro网“多年来填补了商业学术和实践管理之间的鸿沟,通过卓越的编辑将学术议题应用到真实世界中” ——摘自《经济学人》“独立承载了管理史上所有议题” ——摘自《经济学人》“不可否认的影响力” ——摘自《财富》“管理界圣经”——摘自《华尔街日报》“值得敬佩”——摘自《福布斯》 关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02年进入中国,2012年7月起,财讯传媒(SEEC)推出全新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Harvard Business Review China,简称 HBRC)。《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是最佳管理思想的载体。《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致力于为商业管理提供世界级价值参考标准,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国际化。通过其杂志、中文网、数字化内容为中国商业人士和全球思想领袖提供缜密的商业见解和最佳实践,提升中国社会及华人世界的管理理念、改进实务运作,对管理者以及他们管理的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必将成为中国商业精英的必备思想伙伴!《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特色1、2012年7月起全新推出的简体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与英文版保持同步出版,中国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同步阅读到《哈佛商业评论》主要内容,分享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和商业经验。2、拥有资深的翻译及编辑团队,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而且能贴近本土读者的语言要求对文章进行精到的翻译。在保持世界级管理思想原滋原味呈现的基础上,还将为中国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更加适合中国读者快速、方便的阅读。3、《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60%以上的内容是来自于《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约有30%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本土公司案例行业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成果。 更多本土内容的增加,更加适合指导中国商业管理实践,贴合中国读者需求。4、《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按《哈佛商业评论》的标准,采集中国本土的商业管理内容,反向提供给《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和网站,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国际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栏目介绍《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是一本充满睿智的的现代杂志。帮助读者了解全球商业的核心话题,并从中获得启发是其内容遴选的首要要务。《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内容由以下版块构成:前沿传递最新的、基于研究的商业进展。这个栏目的文章总体篇幅比较短小,但内容精炼,对于开启商业新思维,非常有帮助。这个版块栏目包括:抢鲜读、奇思辩、研究控、数据控、新视界、幽商一默、专栏等。至于专栏,除了英文的之外,我们也将会有中文的专栏作者,来自中国顶尖商学院、咨询顾问公司乃至企业的,不定期为杂志撰写文章。对话全面走进中国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商业领袖,系统解读其经营理念、战略谋划以及对整个商业世界的思考。实战复盘公司CEO(或者董事长)现身说法,讲述如何完成某个具体行为(并购、渠道、创新、战略等)的故事。中国案例和商学院、咨询公司携手,共同剖析和分享中国企业遭遇到的真问题,一起探求可能的出路。大趋势关注那些真正影响到中国商业行为的技术、管理、产业乃至宏观要素。大思路每期英文版重磅,封面候选。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大思路能帮你打开视野,真正为大战略做准备。聚光灯每期英文版重磅,封面候选。针对重大商业话题,结合理论和实务的一组专题报道;无论商界还是学界,都能从中受益。全球关注企业的全球化涉及的方方面面,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难得的镜鉴。经验致力于帮助个体经营者成为更有效的领导者,同时运用睿智及战略的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个版块包括:自我管理、案例研究、杂谈、博客、英文摘要、跨界人生等。如果要订阅,请百度搜索:中国杂志网

网上投稿分两种 网络小说网站,杂志网上投稿直接有稿费的那种,是杂志网上投稿首先,你要确定自己的写作风格,适合哪类杂志,然后寻找杂志,登录杂志官网,一般官网上都有投稿邮箱的,按照邮箱地址发稿件给他们,等消息。列举几个热门的小说杂志,最小说,科幻世界 等感觉最小说应该适合你,稿酬也相当高,再就是网络小说网站,例如起点,17k等,需要写一段时间,如果编辑觉得有潜力,会找你签约,签约后是不会马上有钱的,需要等待上架,上架的标准是看浏览收藏等数据的,这是最关键的指标。上架后就有钱了,例如起点,上架后以每人订阅1000字的价格来计算的。

你到起点中文网之类的网站,刚开始没有的,但是等你成名后,就会有人主动要和你签合约的

商业评论杂志价格

哈佛商业评论值得订阅。

2012年7月起全新推出的简体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与英文版保持同步出版,中国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同步阅读到《哈佛商业评论》主要内容,分享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和商业经验 。拥有资深的翻译及编辑团队,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而且能贴近本土读者的语言要求对文章进行精到的翻译。

在保持世界级管理思想原滋原味呈现的基础上,还将为中国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更加适合中国读者快速、方便的阅读。《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按《哈佛商业评论》的标准,采集中国本土的商业管理内容,反向提供给《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和网站,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国际化。

哈佛商业评论介绍:

《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独家授权)为中国的管理者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与其它管理杂志不同的是,它是“管理理念的创造者”。它旨在将世界顶级管理人的实际经验介绍到中国,帮助中国的管理学界建立本土化的管理理论,同时帮助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应用管理学。

《哈佛商业评论》(英文: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HBR)是自1922年起,由哈佛商学院集结专家、教授,针对管理事务的研究而出版的专业杂志。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HBR是一份专门提供予专业经理人及工商管理者参考的月刊,其主要读者群是产业领袖、学者、高阶管理者及管理顾问等。

《哈佛商业评论》月刊杂志订阅 《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杂志社,杂志广告, 杂志订阅,发表论文,期刊,中国杂志网 概要:《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 主办单位: 主管单位: 协办单位: 主编: 出版单位: 发行量: 份/期 创刊日期: 出刊日期: 9日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刊物版式: 发行范围: 邮发代号: 浏览次数: 43272 欢迎订阅:50元/期 月刊 我要订阅 《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关于哈佛商学院出版社(HBSP)作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附属机构,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的使命是在飞速发展的商业世界中改善管理实践。我们将最权威的学术研讨和实践管理理念相结合,通过发现、对话、交流与合作,使我们的杂志、图书、新媒体内容更具前瞻性和说服力。经典文章创刊九十年来,《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孕育出许多先进的管理观念,对全球的商业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常常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原创性的文章,倾听杂志读者反馈,然后改写成书,如彼德•德鲁克、迈克尔•波特、盖瑞•哈默尔和大前研一等专家的著作。《哈佛商业评论》经典文章《平衡记分卡》 作者: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战略是什么?》 作者:迈克尔•波特《蓝海战略》 作者:W.钱•金、勒妮•莫博涅《创造共享价值》 作者:迈克尔•波特《行销短视》 作者:西奥多•李维特《市场全球化》 作者:西奥多•李维特《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普拉哈拉德、盖瑞•哈默尔《颠覆性技术:逐浪之道》作者:约瑟夫•鲍尔、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如何成为领导者》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竞争能力分析》 作者:托马斯•达文波特《生命该如何度量》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恢复美国竞争力》 作者:盖瑞•皮萨诺《商业和社会:竞争优势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 作者:迈克尔•波特《创造共同价值》 作者:迈克尔•波特《乔布斯领导力的14位密码》 作者:沃尔特•伊萨克森《激励泡沫》 作者:米希尔•德塞《共同创造商业的新社交契约》 作者:.普拉哈拉德《迷宫中的女当家》 作者:爱丽丝•伊格莉、琳达•卡莉《大公司如何变相思维》 作者:罗莎贝斯•坎特社会赞誉“《哈佛商业评论》的信徒是世界范围内公司发展的原动力” ——摘自Mediabistro网“多年来填补了商业学术和实践管理之间的鸿沟,通过卓越的编辑将学术议题应用到真实世界中” ——摘自《经济学人》“独立承载了管理史上所有议题” ——摘自《经济学人》“不可否认的影响力” ——摘自《财富》“管理界圣经”——摘自《华尔街日报》“值得敬佩”——摘自《福布斯》 关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02年进入中国,2012年7月起,财讯传媒(SEEC)推出全新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Harvard Business Review China,简称 HBRC)。《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是最佳管理思想的载体。《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致力于为商业管理提供世界级价值参考标准,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国际化。通过其杂志、中文网、数字化内容为中国商业人士和全球思想领袖提供缜密的商业见解和最佳实践,提升中国社会及华人世界的管理理念、改进实务运作,对管理者以及他们管理的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必将成为中国商业精英的必备思想伙伴!《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特色1、2012年7月起全新推出的简体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与英文版保持同步出版,中国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同步阅读到《哈佛商业评论》主要内容,分享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和商业经验。2、拥有资深的翻译及编辑团队,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而且能贴近本土读者的语言要求对文章进行精到的翻译。在保持世界级管理思想原滋原味呈现的基础上,还将为中国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更加适合中国读者快速、方便的阅读。3、《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60%以上的内容是来自于《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约有30%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本土公司案例行业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成果。 更多本土内容的增加,更加适合指导中国商业管理实践,贴合中国读者需求。4、《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按《哈佛商业评论》的标准,采集中国本土的商业管理内容,反向提供给《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和网站,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国际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栏目介绍《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是一本充满睿智的的现代杂志。帮助读者了解全球商业的核心话题,并从中获得启发是其内容遴选的首要要务。《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内容由以下版块构成:前沿传递最新的、基于研究的商业进展。这个栏目的文章总体篇幅比较短小,但内容精炼,对于开启商业新思维,非常有帮助。这个版块栏目包括:抢鲜读、奇思辩、研究控、数据控、新视界、幽商一默、专栏等。至于专栏,除了英文的之外,我们也将会有中文的专栏作者,来自中国顶尖商学院、咨询顾问公司乃至企业的,不定期为杂志撰写文章。对话全面走进中国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商业领袖,系统解读其经营理念、战略谋划以及对整个商业世界的思考。实战复盘公司CEO(或者董事长)现身说法,讲述如何完成某个具体行为(并购、渠道、创新、战略等)的故事。中国案例和商学院、咨询公司携手,共同剖析和分享中国企业遭遇到的真问题,一起探求可能的出路。大趋势关注那些真正影响到中国商业行为的技术、管理、产业乃至宏观要素。大思路每期英文版重磅,封面候选。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大思路能帮你打开视野,真正为大战略做准备。聚光灯每期英文版重磅,封面候选。针对重大商业话题,结合理论和实务的一组专题报道;无论商界还是学界,都能从中受益。全球关注企业的全球化涉及的方方面面,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难得的镜鉴。经验致力于帮助个体经营者成为更有效的领导者,同时运用睿智及战略的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个版块包括:自我管理、案例研究、杂谈、博客、英文摘要、跨界人生等。如果要订阅,请百度搜索:中国杂志网

1百度“包年优品”2搜索《商业评论》。3选择需要的订购时间,点击订购。4这时候回弹出来需要注册的信息,注册一个帐号,然后登录,自动跳转到订购页面。5继续订购,网银付款就可以了。商业评论 中国管理第一刊创刊于2002年9月,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商业评论》杂志创刊于2002年,是中国第一本商业评论杂志,引领中国管理杂志行业12年,连续12年全国发行量遥遥领先。自创刊起,与全球顶尖的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展开广泛合作,整合国际最新管理研究成果,开发中国本土优秀管理实践,致力于提供中国商业环境下有效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案例,帮助中国企业解决管理问题。《商业评论》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管理媒体的领导品牌,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创刊团队坚守使命12年刊登超过3,000篇文章和案例文章重印超过120,000篇累计发行量超过1,700万册内容累计覆盖逾8,000万读者人次商业评论

严肃阅读的东西都不适合在ipad上看,但我建议花钱订一份哈佛商业评论,98块一年,提供导出到电邮,可以打印阅读。纸质版实在太昂贵了。

商界评论杂志2022

《商界》杂志是一本以倡导优秀商业文化和创业精神为特色,以“报道商界动态形势,揭示商界深层问题,汇集商界经营之道,反映商界丰富人生”为宗旨的商业财经月刊,比较大众化,里面的案例也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比较浅显易懂。《商界评论》杂志是商界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本高端的商业管理类杂志。是国内第一本最彻底深入研究微观中国经济,研究微观中国企业问题的泛MBA读本;第一本立足本土价值观,走向全球企业实践的商业评论杂志,比较专业化,专业内容比较多。商界可以说是更广泛的一个说法,是主办《商界》和《商界评论》的商界传媒集团的简称

官方调整。《北大商业评论》是2003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杂志,编辑单位是北大商业评论杂志社。由于部分内容问题出现争论过激现象,由官方进行调整并停刊,截至2022年10月10日,仍然处于停刊状态。

纸质版本的话,去商界官方网站。目前出了iPad版本,去appstore直接下载。很方便。

  • 索引序列
  • 杂志商业评论
  • 商业评论杂志主编
  • 商业评论杂志投稿
  • 商业评论杂志价格
  • 商界评论杂志2022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