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两会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两会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发布时间:

两会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中国巨轮依然破浪前行 任仲平 (一)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峰回路转写下绚丽篇章。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巨浪滔天,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中国经济险象环生。 2009年,中国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成为世界经济触底反弹的新引擎。 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信心和勇气的重大考验,是对我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大考验,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风雨中走过,风暴中挺立。大考之年,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二)这是一份令人难以置信的答卷。 2009年初,曾有外国媒体如此预言,“中国已经开始经济衰落,也许将比美国经济还要恶化”,“中国难以继续奇迹”,它“只是个身陷囹圄的大国”。 7个月之后,这家杂志刊登题为“中国能否拯救世界”的封面文章,封面上一只熊猫正拿着气筒给瘪了的地球打气。那时,中国上半年的增速,“几乎成为照耀全球经济信心的灯塔。” 2009年末,还是这家杂志将“中国工人”评为年度人物。原因是:尽管一年前许多人认为“保八”是一个梦想,但是中国做到了。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使得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 从否定到肯定,从当初的疑虑到后来的赞誉,一年时光,很多人颠覆了对中国的认识。但在看法不断校正、结论不断修改中,一个更大的疑问是——“为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危机袭来,世界经济一片肃杀。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或奋力自救,或联手反击,但大都收效有限,许多经济体步履沉重。中国如何能在世界经济衰退的漩涡中“风景这边独好”? 为什么是中国?外贸依存度60%以上,中国本应成为金融危机席卷下的重灾区。在外部需求骤然减少、出口增幅急速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又如何能越过激流险滩,成为“2009年显著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 在2009年末的中国答卷上,写着这样的数字——这一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50%。这是二战以来全球首次出现的经济新格局。在新的世界经济版图中,这份答卷标注着沉甸甸的“中国分量”。 是什么让中国经济将“不可能的奇迹”继续下去?是什么让中国人民在危机袭来之际奋发前行?是什么让社会主义中国成为“打破经济学教科书常规的国家”,书写了难以置信的“中国答卷”? (三)在外人眼里,“中国经济的复苏故事堪称神奇”,而在中国人看来,这“神奇的故事”始于党中央未雨绸缪的远见卓识。 早在2007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必须增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应和应对能力,增强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当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做到未雨绸缪,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及早制定预案,妥善应对,趋利避害。2008年2月,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总书记又提出,要正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特别是次贷危机蔓延等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这种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审时度势的深刻认识,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 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2008年11月党中央作出三个重要判断—— 第一,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第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第三,危机给我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大关口,大智慧。回头再看,在不进则退的险峻形势下,党中央的三个重要判断,无疑是一年来中国决胜千里的信心之源。这个判断,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打消了疑惧,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明确了方向。 局面豁然开朗。 因为这个判断,我们有了见事早、行动快、驾驭全局的“中国部署”——党中央、国务院打破常规,在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及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政策措施。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为中国经济应对冲击的重中之重。 因为这个判断,我们有了出拳重、措施实、力度空前的“中国行动”——加大投资,刺激消费,给经济“输血”,帮企业闯关。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从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到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一系列“组合拳”,力度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 因为这个判断,我们有了底气足、视野宽、统筹兼顾的“中国主张”——“从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灵活而准确地解决问题”,“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结合起来”,“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应对之策忙而不乱,既解近忧又谋长远。 还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把握“中国故事”的脉络。2009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元旦讲话中强调“必胜信心”;3月的全国两会上,在江苏、广东代表团解析“机遇”,鼓劲打气;4月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提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月底在山东,勉励大家“拧成一股绳”;6月在黑龙江重申“增强信心”;7月云南调研提出“危中求进,化危为机”;8月新疆考察强调“改革发展,团结稳定”;9月在第六十四届联大倡导“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10月考察山东,提出“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12月考察广东,强调“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生命”…… 这一年,所有中央领导同志都风尘仆仆,深入实际,身临一线,调研指导。中央领导同志一年的足迹,凸显了三个主题词:信心,变革,合作。它清晰地传递着应对冲击的“中国思路”,呈现了坚定的意志、开阔的视野和大国的责任。国际舆论评价:“中国领导人展现出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慧。” (四)一个国家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高低,体现其“国家能力”的强弱。 国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对危急情况的应对水平,往往更能直观地呈现“国家能力”的高下。 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金融危机自华尔街决堤而出,席卷全球:美国季度GDP创下27年来的最大降幅,道琼斯指数暴跌近半;日本、欧元区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反映国际贸易的领先指数——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高台跳水,短短6个月便从11689点下探至663点……世界经济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此后充满煎熬的一年内,面对经济急剧下滑的颓势,很多国家危讯不断,中国经济也遭遇改革开放以来罕有的巨大困难。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中国经济就在全球率先回升向好,交出了一份全球瞩目的中国答卷。 这是一份“关于速度”的答卷。、、9%、、、、,将2008年以来近七个季度的GDP增幅连成一条曲线,是一个漂亮的“V”型反转。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昂首回升,“保八”已无悬念。 这是一份“关于质量”的答卷。2009年的中国生动诠释了“好”与“快”的发展辩证法。在稳定外需的同时扩大内需,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开始转向依靠“三驾马车”并头齐驱。以发展方式之变应对外部环境之变,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八项区域发展规划、十一个重大科技专项陆续启动,抑制六大行业产能过剩,“4万亿”源源流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增长更有质量,发展更有后劲。 这是一份“关于温度”的答卷。“越是在经济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中国没有简单地搬用“凯恩斯式刺激”,也没有“撒胡椒面”,而是将一揽子计划重点锁定民生领域。200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超过1100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改革稳健推进。GDP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都紧系着最广大民众的福祉。 这是一份“关于责任”的答卷。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把自己的事办好,本身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危机爆发之初,国际投资大亨索罗斯预言:“各国能否有效对付本轮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各自的政策效力。” 在这份应对冲击的“中国答卷”上,我们看到执政党对形势的判断有了丰富的现实依托,看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一系列国家目标得以实现,看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国家理念得到践行,看到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贡献。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国家能力”的最好注脚。 (五)强大的“国家能力”,让中华民族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团结更加紧密,信心更加坚定,应对更加主动。“国家能力”的背后,是执政党的决策能力、制度的保障能力、理论的指导能力。 有了执政党的决策,才能第一时间形成国家意志,确定导向鲜明的国家目标。有了制度的支撑,才能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保证国家意志付诸实践。有了理论的引领,才能把握规律,立足长远谋划未来。 没有党中央在严峻形势下的准确判断,没有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国家决策”,我们就不会有应对冲击的主动性;没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没有全国一盘棋的社会机制,我们就不会有应对冲击的战斗力;没有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视野,我们就不会有应对冲击的创造性。 或许外界的目光,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能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彭斯判断,中国应对危机的力度最大、速度最快,应对危机的时间选择正确,延迟几个月就可能错失良机。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评价,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联合国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出台的刺激措施是世界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战略转折点。 (六)当金融危机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入死胡同,资本主义的制度缺陷暴露无遗,被推到“十字路口”的中国,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印证了迎战危机的“国家能力”。 这一制度优势,使我们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铸就迎难而上的“中国力量”。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腹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政府到企业,全国一盘棋,决策顺畅,执行高效。从中央到地方发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杠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个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共御艰辛的严冬,迎接发展的春天。 这一制度优势,使我们能用多种手段推动发展,保证有序有力的“中国效率”。一方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科学性、预见性,灵活把握“政府之手”的高效;一方面坚持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之手”的神妙,激发民间的创造力。既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效弥补市场经济的自身不足,确保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一个国家应对风险挑战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是否有适合本国国情、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基础。正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中国越是处于危急关头,越能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 (七)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从传统模式之“危”中,看到科学发展之“机”,奠定了化危为机“国家能力”的理论基础。 危机面前,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标本兼治、远近结合,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把统筹兼顾作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根本方法,兼顾长期与短期,协调内需与外需,统一民生与国计,既成功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眼前之急”,又通过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谋得“长远之功”。 危机面前,我们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强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度鼓励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做到了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机结合。 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地奋力突围,抢抓机遇。广东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天津着力构筑高端产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高地,锻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许多省区市强劲增长、力撑大局,中国经济新的强大引擎已在轰鸣。 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地高度重视培育资源消耗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产业,高度重视打造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市场主体。国内高技术产业“抗压力”增强、增长势头迅猛,文化产业发挥“反周期调节”的特点,通过深化体制改革逆势上扬,撑起一片新天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科学发展这一总揽全局、把握未来的清晰思路,奠定了中国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跨越的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出科技突破和产业变革,迎来了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历史机遇。 (八)几百年来,中国从未抵达这样的位置。 当国际舆论感慨“中国方舟拯救了世界经济”,当外国政要确信“中国缺席的谈判没有任何意义”,当世人惊叹“2009年的年度大事就是中国突然跻身世界外交和经济舞台最前沿”,我们看到,金融危机重塑了世界经济版图。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造就了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声音被世界认真倾听,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力量”举世瞩目。 这样的场景令人感慨万千。有学者提出,中国近代的衰落,并非完全源于经济与科技的落后,直到18世纪末中国的GDP仍占全球的1/3。老大帝国实力不衰,余威仍在,却终至山河破碎、备受凌辱,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能力”的持续下降。当政者对人民凝聚力的丧失、国家对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衰退,让偌大的中国一盘散沙,这才会在列强环伺中一触即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锻造出坚不可摧的“国家能力”。 这种能力,曾在抗击“5•12”特大地震中震撼世界;这种能力,曾在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大放异彩,如今又在应战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展现威力。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证明了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 (九)走过激流,中国巨轮依然破浪前行。 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也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又一次崭新的开局。 一年前,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前进的道路,总是越过一岭又一峰,闯过一关又一坎”。一年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提出“坚定必胜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共同迎接奋发有为的2010年”。 我们将继续书写答卷。 我们会再次获得成功。团队意识是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协作意识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目的是形成向心力,增强凝聚力,提升战斗力。有一本书叫《狼图腾》,通过对群狼捕食的描述,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团队”意识。狼群高效的团队协作性,使它们在攻击目标时往往无往而不胜。独狼的力量是单薄的,但群狼的力量则是强大的,这就是“1+1>2”的效果。大家知道,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比赛,但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虽然他们都是最顶尖的篮球选手,但是由于平时分属不同球队,无法在短期内培养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出击。“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只有我们班子每位成员不断强化“团队”意识,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否则,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行其是,各自为战,那只能是一盘散沙,难成大事。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2)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先进的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4分)(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品格的体现,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的文章里的话这一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考查先进文化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重要影响,通过审读材料可知本题实质考查文化的作用。关于文化的作用需对课本知识进行整合,主要从两大方面分析文化上的作用。一是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可从文化的实质及文化与经济相互关系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回答。二是文化对人的作用,依据材料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及表现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组织答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关键是通过仔细审读材料和设问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做答即可。

这个从网上能搜到的,另外找报纸看一下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在英文中,社论称Leader。又称Editorial或Leading article,前者指的是“总编评论文章”,后者则有“首席评论文章”之意。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在我国较权威的新闻评论学著作中,社论的定义为:“代表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又对此定义做了补充:“(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组织的意见。” 我国老一辈法学家,政治学家,新闻学家张友渔对于社论也有过较为详尽的研究和概括。他认为,社论“为报纸上之评论,而由报社中人所撰,是以代表报社之意见者也。故可为之下定义曰:社论者,代表报社的意见之论评也。详言之,则为:社论者,代表报社之意见,对于时事有所解释、批判及主张,以期指导读者之论评。”另外,张友渔又从“新闻性”、“针对性”、“指导性”等方面阐释了社论的主要特征,他的学术观点对于后世的新闻评论以及社论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学者刘大保在《社论写作》一书中综合了张友渔以及当代国内新观点,对于社论做了如下界定:“社论是代表媒体(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编辑部和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时事政治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称为‘本台评论’。媒体的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发生重大的影响。” 在当今新闻传播学教育中使用率较高的复旦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中,丁法章在《新闻评论学》一书也对社论作了如下界定:“社论(从选题和写作要求上来讲)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党的立场和态度,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从作用及注意事项上来讲)社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它体现报纸的方向。党的各级领导经常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引导舆论,指导实践。它是一种最重要的评论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党报的元帅”。发表社论,一般要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的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升格为社论。

本报评论员文章

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为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约”即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也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由于它来头大,块头也大,有人称它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观察家评论

为评论员文章的另一种形式。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使得评论显得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人民日报关于两会精神评论员文章

1.【回顾x年的光辉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肩负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希望的伟大的党,是始终坚持和忠实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伟大的党,是带领中国人民信心百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事业才能走向胜利辉煌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指引下,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中华民族必能昂立于世界民族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又是七一党生日,九十多年的风雨,九十多年的坎坷,九十多年的辉煌,九十多年的收获,作为您千千万万儿女中最普通的一个,真诚的祝愿您山河永固,国泰民乐。"3.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党和政府是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各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想得深些想得透些,把各项抢救和安置工作做到实处落到细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抢险救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共御天灾的伟大力量。6.人民日报评论员: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7.我们忘不了,改革开放抗日救国,中国共产党奋战在第一线,人民子弟兵挥泪洒血,保家卫国。我们忘不了,年来的建设,改革开放,创新思想,一代又一代新旧党员,兢兢业业,刻苦肯干,是我们经济的支柱。我们忘不了,助人为乐,为民请命,许多优秀共产党员无怨无悔,愿为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8.从建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历经了无数的风雨,是我们最最敬爱的党员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保家卫国,捍卫了中华大地不败的魄气,换来了今日的绚丽七彩虹!9.英雄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者,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富强明主的航灯!10.【五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农民所盼。“五谷”的说法源自春秋战国时代。《韩非子·难二》中说:“务于蓄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人多。”它说明了掌握蓄养的规律和明了土地的特性,六畜才能迅速繁殖,五谷才能顺利生长,收入就会增多。 五谷,古代有多种说法。《庄子·逍遥游》注五谷为麻菽麦稷黍;《周礼·夏官·职方氏》注五谷为黍稷菽麦稻。后泛指各种庄稼。11.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12.中国共产党,你是大树。你在风雨中展现自己的魅力,保护脚下的小草,让生命得以延续,让小草免受风雨的摧残,酷日的侵袭,严寒的凌辱。13.未来是美好的,党的方针政策是英明的,我们要永远拥护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永远!15.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党徽闪耀,党旗飘扬,爱党爱国,永世不忘,拥有情怀,拥有信仰,党的关怀,照你心上,不会迷失,不会迷茫,充满斗志,充满力量!七月一日建党日,愿你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向上。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7.在灾难面前,我们的党员是如此的负责,如此的对待灾民;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了,我更坚信旱灾一定会被克服。 这就是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党员把人民装在心里,哪里有灾难,党员就会及时赶到,为灾民排忧解难。这就是党员光辉形象,也是我心中党员形象。18.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带领祖国和人民取得一次次的成功和进步,是党带领我门建设小康,走向繁荣富强,是党带领我们走向世界,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是党的正确领导才将我门的祖国建设的如此强大,使我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让我门在世界人民面前挺直了腰杆。19.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20.党啊!你伟大的功绩将 雕刻 在 历史 的丰碑上,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21.我游览了白山黑水,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富足。登上南沙群岛的珊瑚礁啊!我感受到了祖国幅员的广袤。在八百里秦川,我听到了祖国儿女气势奔雷的心声。那一阵阵响入云天的威风锣鼓,那一声声惊天动地的浑厚呐喊,那一队队铿锵有力的整齐步伐,表述了我兄弟姐妹们的一腔豪情。22.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3.九十二年风雨兼程,九十二年岁月沧桑,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4.历史的接力棒传入我们新一代人手中,历史给了我们足够的选择,过平平坦坦的生活。我们应把这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昌盛富强的时代,让我们用生命,来创造历史的另一个辉煌!25.【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革命的旗帜高高飘扬,伟大的人民不怕风浪,伟大的军队步伐坚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我们向前,祖国要富强,人类要解放,人类要解放!我要高唱:党啊,亲爱的妈妈,我要赞美党:党是我心中一颗最亮的星】26.五班五班,我是五班,再说一遍,我是五班。27.改革创造大奇迹,中华文明留记忆;发展才是硬道理,祖国翻天又覆地。

1月4日,举办2012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余远牧和14名市人大代表出席活动并视察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和江北区嘉陵三村微企创业园。团市委书记周波,副书记周密参加活动。1月4日,以团市委1号文件出台《共青团重庆市委关于大力推进共青团市民学校建设的意见》(渝青发〔2012〕1号),明确共青团市民学校建设“八条实施意见”,在全市各级团组织中探索以共青团市民学校为抓手,以“3+X”(组建社区少儿艺术团、开展家政实用技能培训、开设爱心储蓄银行三个规定动作+各社区自选动作)为重点的办学模式,整合社区人财物和各类团队组织、青年NGO组织,着力推进层级化和非层级化建团。1月5日,在北部新区召开全市共青团市民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团市委书记周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团市委副书记张果主持会议,团市委副书记卢波、周密、张继军、施崇刚、常晓勇,纪检组长毛羽出席会议。1月7日至11日,政协重庆市三届五次会议召开。团市委副书记张果在1月11日召开的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大会上当选为政协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月8日至13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团市委书记周波在13日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月9日至11日,共青团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团市委书记周波,团中央委员郭建伟、蒋代娟,候补委员许芳参加会议。会上,许芳同志递补为团中央委员。1月11日,重庆共青团启动“冬日阳光·温暖你我”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行动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志愿者自行车骑行穿越重庆征集留守儿童新年心愿、筹资建设“手拉手红领巾书屋”、“冬日阳光·温暖你我”爱心庄园欢乐嘉年华活动、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重庆暖春行动、开展2012年春运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1月17日至19日,北京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北青传媒董事长张延平一行来渝考察,团市委书记周波,副书记张继军陪同考察。就《重庆青年报》与《北京青年报》合作项目达成初步意见。1月19日,团市委机关举行2012年春节团拜会,机关全体干部及家属共200余人参加了活动。团市委书记周波,副书记张果、卢波、周密、张继军、施崇刚、常晓勇,纪检组长毛羽出席团拜会。1月20日,市委副书记张轩专题听取全国统筹城乡团建试验区建设五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团市委书记周波进行了工作汇报,副书记张果、卢波、周密、施崇刚、常晓勇参加汇报会。2月8日,团市委书记、市青联主席周波会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张涛教授一行,团市委副书记常晓勇参加会见。双方就在两江新区建设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进行了深入探讨。2月17日,市少工委三届八次常委(扩大)会召开,团市委副书记、市少工委主任卢波出席会议并讲话。2月20日,团市委副书记周密参加重庆青年企业家与法国谢尔省政要交流座谈会。2月21日,团市委下发《关于开展“吹响青春集结号·学习雷锋树新风”百万团员青年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渝青发〔2012〕17号),组织动员全市团员、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青年商会会员等青年注册成为志愿者并在就近社区特别是共青团市民学校开展志愿服务。2月21日,团市委下发《共青团重庆市委关于组织入团积极分子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的通知》(渝青发〔2012〕18 号),明确将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入团积极分子入团前教育的重要内容。2月21至23日,2012年重庆市共青团工作会议暨共青团重庆市三届六次全委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共青团重庆市三届六次全委会关于团市委委员卸职确认案》,表彰了2011年度重庆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团委书记,团市委书记周波作了题为《加强思想引领,投身创新创业,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贡献青春和力量》的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张轩在全市共青团工作会上要求,共青团要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带领全市各族各界青年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广大团干部一定要有朝气、有热情,努力成为青年的“领头羊”。各区县党委、北部新区党工委分管负责人,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相关市级部委负责人,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中国青年报重庆站等主流媒体负责人参加全市共青团工作会议。2月23日,团市委下发《关于印发〈2012年全国统筹城乡团建试验区建设任务表〉和〈2012年全国统筹城乡团建试验区建设推进表〉的通知》(渝青发〔2012〕14号),明确了2012年的21项具体工作任务。2月23日至2月25日,团市委书记周波,副书记张果、卢波、周密、施崇刚、常晓勇一行到四川考察交流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2月29日,团市委召开直属机关系统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团市委书记周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团市委纪检组长毛羽在会上作工作报告。3月1日,团中央、人社部对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进行了命名表彰,重庆清华实业公司厨师长张钊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重庆市电力公司江北供电局变电检修工曹林、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熔铸厂车间副主任史贵山、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行部副值长郝杰勇、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职工韩平、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工程师冉龙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副主任医师平轶芳(女)等6人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3月1日—2日,2012年重庆共青团城市战线工作会召开。团市委书记周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书记张果主持会议。会议表彰了2011年度重庆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优秀组织单位、2011年度重庆市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优秀组织单位、2011年度重庆市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2011年度重庆市十佳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集体。3月2日,重庆市高校共青团春季工作会召开,团市委书记周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书记卢波主持会议。3月5日,市政府就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表彰。团市委维权部被评为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3月6日,团中央发电祝贺九龙坡区和开县在2010—2011年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排名中荣登四个直辖市区县前十强。3月6日,市少工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暨市少学会理事会2012年年会召开,团市委书记周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团市委副书记、市少工委主任卢波作工作报告。3月6日,团中央印发《全团要讯》(2012年第1期)对各地团组织认真落实党建带团建要求制定支持和推进基层团建工作的制度性、政策性措施情况进行了通报,在青少年工作经费保障、团干部配备使用、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团干部教育管理所有4个方面均介绍了重庆的做法。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团中央上报的《全团要讯》(2012年第1期)上作出重要批示:“各地团组织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制度性政策很实在。如能全面落实,对基层组织建设将是个很大的推动。”3月8日—3月16日,团市委书记周波同志率工作组赴毛里求斯看望慰问重庆援外青年志愿者,转达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对重庆援外青年志愿者的问候和敬意,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边燕花女士、毛里求斯教育和人力资源部常务副部长甘尼希先生会见了工作组一行。3月16日,全市未成年人保护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联络员工作会召开。团市委副书记、市未保办主任、市预防办主任周密主持会议,市综治办副主任张敬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内司委、市文明办、市发改委等29家市未保委及市预防专项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3月16日,2012年重庆市“两新”组织党建带团建工作推进会暨2012年“好借好还”重庆市青年小额贷款项目推进会召开。团市委副书记张果出席会议并讲话。3月17日,中国国民党青年菁英参访团来渝考察,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副主席常晓勇出席交流活动。3月18日,团市委召开传达贯彻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会议精神和市委副书记张轩召集群团、党校、外事等部门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精神。团市委迅速提出贯彻意见:一是全市团员青年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要求和李源潮部长、张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二是坚决服从以张德江同志为班长的市委统一领导,认真抓好青少年思想引领,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重庆科学发展,以共青团市民学校为抓手大力促进重庆社会和谐,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三是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团市委直属单位要迅速传达贯彻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3月19日,团市委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贯彻“重庆市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议认真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和张德江同志在重庆市传达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重庆共青团迅速提出贯彻意见: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要认真学习领会张德江同志在重庆市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青年工作实际,按照全市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确定的“154”工作目标,抓好各项工作。牢记根本职责,即:党赋予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根本职责。增强五种意识,即:忧患意识、信仰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干好四件大事,即:全面深化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大力促进青年投身创新创业以推动科学发展;坚决沉下去在社区狠抓共青团市民学校,以社区和谐促社会和谐;加快全国统筹城乡团建试验区建设步伐,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狠抓基层、夯实基层,一如既往做好各项工作。3月21日—25日,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杨松一行赴渝调研基层团建工作,团市委书记周波,副书记张果、卢波陪同调研。3月30日—31日,全国道德模范高校巡讲活动在渝举行。山东省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固机经理许振超、武汉东方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东林、上海闸环灵石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职工李影等三位全国道德模范分别走进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开展巡讲活动,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杨松、团市委副书记卢波出席报告会。3月26日,2012年重庆市共青团农村工作会召开。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团市委书记周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团市委副书记周密主持会议。会议表彰了2011年度重庆市共青团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3月30日,重庆市首个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四川美术学院挂牌成立。团市委书记周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团市委副书记卢波出席会议。3月,重庆共青团全面开展“吹响青春集结号·学习雷锋树新风”主题活动,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86场次,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万人次,受众居民达万人。3月,团市委注册成立重庆青春实业有限公司。3月,团市委联合市农委、市工商局率先在全团下发了《关于支持农村青年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通知》(渝青发〔2012〕43号)。4月9日、10日,团市委分别召开党组扩大会和机关干部大会,专题传达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和《关于对王立军事件和“”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和严肃处理的情况通报》(中办发〔2012〕5号)文件精神。全体机关干部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正确决定,保持清醒头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团干部的带头作用。团市委书记周波同志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加强对广大团干部和青少年群众的思想引导;二是要强化对各级团干部的教育监督;三是团属媒体要牢牢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四是认真做好青少年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4月17日,举办了2012年第6期共青讲坛——“移动支付及智慧城市”专题讲座,由辽宁嘉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旭先生主讲。4月19日—4月20日,团市委副书记张继军率队赴京参加全国“共青团新媒体和文化成果展览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到重庆展台参观,并高度肯定了重庆工作。4月23日—25日,中央综治委委员、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同志一行来渝调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团市委作了书面汇报,并争取调研组到重庆行知职业技术学校调研了问题青少年预防与教育工作。4月,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下发《关于大学生“村官”从事基层共青团工作的通知》,推动全市5040名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或副书记。4月,重庆青春实业有限公司正式与我市首家移动支付高新技术企业——掌握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关键技术(芯片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嘉联科技公司签订合资协议。4月,联合市体彩中心设立青年创业扶持基金,三年出资1000万元专项扶持有创业意愿和部分未就业的青年。5月4日,市委张轩副书记率团赴京参加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团市委书记周波和8名获得全国表彰的先进青年典型、优秀团员团干部和基层先进团组织代表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5月5日,重庆市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在市委礼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市委书记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张轩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存根,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市领导何事忠、马正其、徐敬业、范照兵、刘光磊、徐松南、翁杰明、吴政隆、梁冬春、徐鸣、余远牧、童小平、于学信,市高级法院院长钱锋,市检察院检察长余敏,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罗长坤,武警重庆总队政委董书民等出席纪念大会,市级有关部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各区县党委分管领导,各区县、高校、企业团委书记,老团干代表,各族各界优秀青年代表等900余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团市委书记周波、市青联主席在会上作了《推动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绚丽光彩》的主题发言,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建国,团员青年代表、隆鑫控股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吉平先后在纪念大会上发言。会议表彰了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重庆青年“五四”红旗手和重庆市十佳“五四”红旗团委、十佳“五四”红旗团支部。5月17日,召开学习贯彻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精神主题报告会。团市委副书记张果、卢波、周密、张继军,纪检组长毛羽和团市委副书记施崇刚、常晓勇出席会议,各区县(自治县)团委,各直属、重点联系团组织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两件大事”:一是以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助推民营经济发展为主要抓手,引导全市广大青年争做重庆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者;二是以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建设为主要抓手,引导全市广大青年争做重庆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5月17日,市政府办公厅《工作通报》第79期编发了《2011年全市未成年人工作情况通报》。5月18日至19日,中组部、团中央第12批川渝两地“博士服务团”及重庆第3批“博士生服务队”赴四川省德阳市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开展了“川渝合作·共谋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团市委副书记常晓勇参加了活动。5月24日,由市国资委、团市委主办的2012年国资大舞台“青春之舞”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文艺演出在重庆大剧院举行。5月25日,由团市委、市科委、市教委、市学联联合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承办的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决赛开幕式暨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举行。本届“挑战杯”竞赛重庆赛区以“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助推重庆科学发展”为主题,全市60所高校60余万大学生踊跃参赛,其中222件作品进入复赛,34所高校的126件作品进入决赛,是“挑战杯”重庆赛区举办以来参加学校最多、作品最多的一届。团市委副书记卢波出席仪式。5月29日,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暨表彰大会召开,市政府副市长童小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团市委书记周波,团市委副书记周密参加会议。5月29日,市科委、团市委联合主办的“天使计划”走进重庆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启动仪式在江北区举行。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天使基金首期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基金采用“接力式”资助+“陪伴式”辅导的方式,帮扶年龄在45岁以下、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青年创业者,对入驻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创业青年予以优先帮扶。市政协副主席于学信出席仪式,团市委书记周波,团市委副书记施崇刚参加仪式。6月3日,举办“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精英重庆行”启动仪式暨青年创新创业导师团首场报告会,邀请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先生作首场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远牧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6月4日,召开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赴渝研究生支教团总结座谈会,在渝的支教团成员参加会议,共话支教收获与感悟,团市委书记周波,副书记张继军出席座谈会。周波同志在会上寄语青年志愿者:要踏实做事,别耍小聪明;要学会宽容,别计较得失;要守住底线,别迷失方向;要坚忍不拔,别轻言放弃。最后,他希望大家努力进取、不断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6月6日,团市委与市纪委联合启动“步入社会·廉留心中”青春倡廉行动,让即将成为公职人员的大学毕业生到廉政教育基地上好步入社会的第一课。6月6日,重庆首个高校青年联合会在重庆文理学院成立。青年联合会是团市委在青年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探索建立的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青年组织,通过既充分保障组织成员民主权利又注意发挥团组织核心作用的方式产生组织领导机构,同时充分信任和发挥青年知识分子在青少年思想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团结和凝聚青年知识分子。团市委书记周波、副书记卢波出席成立大会。6月8日,举行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志愿服务表彰大会,联合市园林局授予西南政法大学团委等4个高校团委“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授予重庆大学团委等12个高校团委“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志愿服务组织奖”荣誉称号,授予干东升等120名志愿者“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期间,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面向社会招募700名青年志愿者,广泛开展语言翻译、讲解咨询、道路指引、特殊游客帮扶、医疗急救、政务接待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总时长超过万小时,直接服务游客115万余人次。6月15日,召开党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会前广泛征求意见、会上严肃而坦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认真的总结反思,认真查找了党组班子和个人的不足、差距,制定了整改方案。6月25日,召开共青团重庆市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进行专题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会议深入导学了市委书记张德江所作的报告,表决通过重庆共青团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决定,并号召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首要政治任务,狠抓“大力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以推动重庆科学发展,大力创办共青团市民学校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两项核心任务,让青春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新征程中焕发绚丽光彩。6月25日,召开重庆共青团服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工作推进会,将服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工作有机结合,强调要抓好建设共青团职教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举办重庆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加强职业院校团组织建设、办好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等工作。首次将全市所有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中等职业院校共30所院校的团组织纳为团市委直属或重点联系单位,尝试在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开设职业院校学生组,探索为获奖的在校职教学生开辟晋职晋级“绿色通道”。6月25日,召开千名基层团建指导员工作推进会,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基层团建指导员全覆盖。6月25日,在江北区鹏润蓝海小区召开小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推进会,动员全市共青团干部带头推动小区共青团市民学校建设。同日,召开2012年重庆市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会,团市委副书记张继军出席会议并讲话。6月26日,团市委书记周波,副书记张果赴北京参加了共青团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暨2012年年中工作交流会。6月,进一步明确共青团市民学校的建设目标:致力打造重庆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阵地和平台,致力打造新时期重庆共青团组织发动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做好事,同时动员青少年为社区做好事的桥梁和纽带。截至6月底,共青团市民学校“爱心储蓄银行”实名注册志愿者达67万人,记录服务总时长超过77万小时,创造性打造“四点半学堂”、“孝心粽子”等特色项目20余个,开展各类培训、活动2641场次。6月,发动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共计万名少先队员在“六一”期间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学先锋,找榜样,争四好”全市统一主题队日活动。6月,下发《共青团重庆市委关于大力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的意见》,将意识的培养、技能的提高、环境的营造、典型的选树等4个方面的工作量化为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23个具体考核项目。

新华社评论员:为创新创业创造厚植土壤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3月10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如何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新华社评论员:为创新创业创造厚植土壤

新华社评论员:走好******乡村振兴路

******的中国农村充满希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3月8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与各位代表深入交流,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鼓舞干劲。

新华社评论员:走好******乡村振兴路

新华社评论员: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我们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时间紧、任务重,正是最吃劲的时候。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进军号令,为打赢这场硬仗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

新华社评论员: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新华社评论员:有了政府“紧日子”就有百姓“好日子”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一番话,闻之暖心,发人深省。为人民谋幸福,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正所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新华社评论员:有了政府“紧日子”就有百姓“好日子”

新华社评论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对守护好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新华社评论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评论员:为人民抒写 为时代立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为做好******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华社评论员:为人民抒写 为时代立传

新华社评论员:坚定中国信心,凝聚奋斗力量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回顾70年风雨历程,上下同心、团结奋斗,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也是我们开创未来的根本依靠。开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既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又凝聚共识加强团结,汇聚起近14亿人民迎难而上、同心合力的磅礴力量,我们就无惧任何风险挑战,就有了实现奋斗目标的深厚底气。

新华社评论员:坚定中国信心,凝聚奋斗力量

新华社社评:凝聚追梦力量 开创远大前程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好这次大会,向全社会传递近14亿中国人民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力量,对于贯彻落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把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社评:凝聚追梦力量 开创远大前程

新华社社评:人民是最大底气 共识是奋进动力

同舟共济复兴路,不忘初心再出发。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共同努力,实现了建立新中国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伟业。今天,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积聚的洪荒伟力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一个万紫千红、生机勃发的春天已经到来,一段波澜壮阔、充满希望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同心同德、开拓进取,风雨无阻地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社评:人民是最大底气 共识是奋进动力

新华网、人民网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重要程度不同。

社论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评论员文章是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

2、代表的角色而不同。

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评论员文章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3、发表程序不同。

人民日报的社论,一般要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评论员文章是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

扩展资料:

社论的任务:

1、阐述型社论:其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制定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其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2、启迪型社论:其任务是着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3、评介型社论: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4、论辩型社论:任务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评论员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论

简单一点说,两者的文章都是喉舌身份为党代言……;不同的是代言角色有所差别,前者是以精英、官僚居上者的身份为党代言;而后者往往伪装成人民群众居下者的身份替党代言……

两者都属于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报社,报社是机关报集体,机关报的机关是中共中央。评论员文章比社论规格看似略低,其实不低,都是精心之作,需要层层把关。评论员文章可以理解为职务作品,历来的作者有地位极高的,如毛刘周及若干个中宣部长。评论员文章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全负。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评论部(或相关部)组织的评论,可以由评论部内人员撰写,也可以向合适的人、权威部门约稿,还可以是来论,来论是自发来稿(投稿)。人民时评可以理解为个人作品。人民时评的观点不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和作者共同承担。

扩展资料:

人民日报版面设置:

《人民日报》的20个版(周六、周日为8个版)中,一至五版为要闻版,六版为视点新闻版,七版为理论版,九至十六版为新闻版,十七至二十版为周刊、专版和副刊。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

除社论、评论外,还设有《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声音》、《思想纵横》、《今日谈》等一批言论栏目,“任仲平”、“何振华”、“国纪平”影响力日益彰显。《政策解读》、《热点解读》、《人民观察》等一批栏目,受到广泛肯定与好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报社,报社是机关报集体,机关报的机关是中共中央。评论员文章比社论规格看似略低,其实不低,都是精心之作,需要层层把关。评论员文章可以理解为职务作品,历来的作者有地位极高的,如毛刘周及若干个中宣部长。评论员文章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全负。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评论部(或相关部)组织的评论,可以由评论部内人员撰写,也可以向合适的人、权威部门约稿,还可以是来论,来论是自发来稿(投稿)。人民时评可以理解为个人作品。人民时评的观点不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和作者共同承担。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生

不可以,这是侵权,可以借鉴,不能直接用。人民日报优秀评论员文章能紧紧“咬住”热点事件,且热点事件多为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领域话题,与申论考试材料涉及的领域基本趋同。

人民日报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6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评论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接连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痛的事实再一次敲响警钟: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评论强调:我们搞建设、谋发展,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当前、今后的发展任务仍然很重,但发展绝非不计代价,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民幸福。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18年3月1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方案对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其他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减少了8个正部级机构和7个副部级机构,优化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理顺了职责关系。

这一改革,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为的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服务人民,让人民更加满意。实践启示我们,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才能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扩展资料:

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原则,着眼于加强重点领域民生工作;立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

在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着力组建一批新机构,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为的正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公共安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评论员文章

两者都属于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报社,报社是机关报集体,机关报的机关是中共中央。评论员文章比社论规格看似略低,其实不低,都是精心之作,需要层层把关。评论员文章可以理解为职务作品,历来的作者有地位极高的,如毛刘周及若干个中宣部长。评论员文章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全负。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评论部(或相关部)组织的评论,可以由评论部内人员撰写,也可以向合适的人、权威部门约稿,还可以是来论,来论是自发来稿(投稿)。人民时评可以理解为个人作品。人民时评的观点不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和作者共同承担。

扩展资料:

人民日报版面设置:

《人民日报》的20个版(周六、周日为8个版)中,一至五版为要闻版,六版为视点新闻版,七版为理论版,九至十六版为新闻版,十七至二十版为周刊、专版和副刊。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

除社论、评论外,还设有《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声音》、《思想纵横》、《今日谈》等一批言论栏目,“任仲平”、“何振华”、“国纪平”影响力日益彰显。《政策解读》、《热点解读》、《人民观察》等一批栏目,受到广泛肯定与好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简单一点说,两者的文章都是喉舌身份为党代言……;不同的是代言角色有所差别,前者是以精英、官僚居上者的身份为党代言;而后者往往伪装成人民群众居下者的身份替党代言……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发出的都是党的声音。其中的评论,更是如此。1)社论。这是以人民日报社的名义发出的。一般是针对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发出的评论。往往能引起巨大反响。就写作层面来说,也是构思缜密、环环相扣,在写作议论文时,不失为好的范文。2)评论员文章。每家报社都有专门负责时评的评论部。这些文章都是出自该部门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评论,有的还可以一论再论(类似连载)。3)特约评论员文章。这些都是多为高层领导干部的文章。不好署名,干脆就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当然,也有非本报社的评论家写的。也可以这样说。4)署名文章。有时确实会署名出来。《人民日报》多用“任仲平”(就是“任众评”),新华社是“辛华”,《半月谈》是“苏北”。当然,这里很多就是笔名。其形式不同,但也是评论性质的文章。大概就是这样。有人以前问过我,我大抵也就是这样回答的。有人觉得这些文章很无聊、枯燥,但要认真读,却有深刻政治内涵的。

代表官方的声音。

  • 索引序列
  • 两会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 人民日报关于两会精神评论员文章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生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评论员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