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论文篇二 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再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形式及信息传播方面面临着新兴媒体的冲击,但在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仍有着自身的优势。为此,传统媒体可通过媒体的构成形态、经营方式以及运作模式的重新调整,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最后,文章还指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的服务内容整合,以及资本运作手段的介入是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数字技术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10-03 一、引言 从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来看,以互联网、多媒体制作以及光纤电缆通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新闻传播领域,吸引社会大众利用新技术去共享信息和娱乐休闲;同时,网络远程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促使数字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互联网媒体以及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媒体的出现,这为信息传播以及文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与趋势。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无疑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传播信息的快速化、内容的综合化以及主体的多元化都使得传统媒体的消费者在逐年减少,并使得新兴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更为严峻地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全面扩张,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以下的连锁窘境: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缩减,导致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又导致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最后再导致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进一步缩减。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就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而言,在文字编排的严谨性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力争做到与新兴媒体有限竞争与共存发展。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传统媒体面临的现状,以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本文特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于2010年4月所开展的上海都市居民文化消费调研的部分数据,以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消费现状,从而发现居民在不同媒体选择上的消费分布,并为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与支持。 本次调研以分布全市徐汇、静安等10个区的上海居民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随机访问的形式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713份,得到有效问卷1601份。在调研的样本分布上,男女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教育程度、职业等级及收入水平等都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并按照各年龄阶层的真实人口分布,以中青年作为调研的主要对象,从而保证了调研的数据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新兴媒体消费的现状。 (一)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1.调研群体的性别比例。从此次调研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人数为766,占调研总体的;女性的比例为835,占调研总体的。这表明,女性的人数略占优势,但是从整体来看,男女双方比例接近,可保证本调研结论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内在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具体的男女比例分布结果可见表1-1: 2.调研群体的年龄层次。从此次调研的年龄层次来看,25岁-2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为人数最多的群体;45岁-4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为人数较多的群体。这表明,在调研的总体年龄分布上,中青年群体成为本调研的主体;一方面,青年人代表着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中年人因社会地位及购买力使得自身群体成为最有可能的实际消费者,这也从侧面保证本调研的对象在年龄层次的分布比较符合社会消费的现状,从而极具参考的价值。具体的年龄层次分布结果见图1-1: 3.调研群体的教育程度。从此次调研的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将近调研总体的一半比例;具有大专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与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群体比例基本持平。这表明,本调研对象的整体教育素质较高,可以保证调研对象对本调研目的及意图的认知水平。具体的教育程度分布结果见图1-2: 4.调研群体的职业等级。从此次调研的职业等级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公司或企业普通职员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等初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53%左右;机关或事业单位干部、企业或公司部门经理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中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左右。这表明,本调研群体在职业等级的分布上比较全面,各等级层次上的群体都有所涵盖,并比较符合社会现状中的职位等级分布情况。具体的职位等级分布结果见图1-3: 5.调研群体的收入水平。从此次调研的收入水平来看,40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0%左右,基本与4000-7999元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持平。这表明,在居民收入分配上,上海保持着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合理消费结构,其在较高层次的媒体文化消费上的现状将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意义。具体的收入水平分布结果见图1-4: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阅读现状对比分析 在关于阅读“纸质报纸”与“数字报纸”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报纸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数字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数字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数字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数字报纸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即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是由于文字编排及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比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阅读优势;同时,在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时,较多的调研者都会选择传统的报纸作为信息了解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1: 在关于阅读“纸质杂志”与“电子杂志”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杂志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电子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电子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电子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电子杂志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延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由于阅读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仍是社会大众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2: 在关于收看“有线电视”与“网络电视”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有线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10分钟,有1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网络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社会大众工作之余的娱乐休闲方式上,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消遣仍是其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3: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消费内因对比分析 在关于不购买“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没有时间阅读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0%,因网络可以下载的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问题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电子屏幕小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不了解电子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拥有传统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传统图书在内容质量与易读性方面比电子图书更具优势,而电子图书在价格因素上更为占优。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1: 在关于不收看“有线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2%,因生活忙绿而没有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个人兴趣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屏幕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因素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信号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于节目的质量因素,而对于新型的手机电视,画面的可视效果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对于新兴媒体的收费模式,因网络等新技术环境下资源免费的影响,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收看习惯。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2: 三、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比较中,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可信度以及易读性方面,明显占据着优势。另外,由于纸质媒体存在的稀缺性,通常情况下,越是稀缺的版面资源,其广告收入越高。因此,在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融合新兴媒体互动的多元化、即时性,并结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迁移等特征,寻求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创新,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具体的策略建议如下: 1.媒体的形态应该将传统平媒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传统平媒是由信息的发布方决定信息的内容及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新闻报道团队,能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这不仅是信息,是知识和智慧。因此,传统媒体应在确保传统阵地不失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力求内容及渠道的创新。 以IPAD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一线平媒纷纷出版IPAD版。如《时代》周刊的IPAD版,《国家地理》杂志的IPAD版。他们充分利用了IPAD的极具视觉优势的功能,对平媒内容组合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同时,平媒内容商和掌握数字技术的渠道商的结合也给内容提供商带去了丰厚的利益。 2.媒体的经营应该将付费化与免费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依靠营运收入及版面收费,与网络环境下免费享受的信息咨询相比,消费者无疑更愿意选择后者;因此,在媒体业务的调整上,传统媒体应大力发展版面收费的模式,并采用DM直投来进行发行,以应对新兴媒体免费模式的冲击。在版面收费模式的制定上,传统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取是以广告版面的收费为主,还是以内容版面的收费为主;DM直投的发行商,也应根据自身消费者阶层,来选择是在公共场所免费发放,还是选择通过定点直邮或在目的地定点投放的方式去发放。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业务的部分免费化也不是意味着信息质量的下降,相反应根据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针对自身媒体的受众,传播易于该受众群体接受并认可的“共同生活文化形态理念”。所谓的“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不仅涉及到目标受众的性别、年龄及收入等浅层次的社会阶层信息,也应包括其相关的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等信息综合形成的地理和信息轮廓;并通过此种“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的形成,来保持自身受众对媒体的兴趣及忠诚度。 3.媒体的运作应该将职业化与业余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采集上主要是依靠职业记者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完成,而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业余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等工具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第一手的收集。在信息来源的广度及参与度上,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媒体具体的运作上,传统媒体应更多地吸引业余人士作为编外记者,以为其提供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并推动自身向专业的纵深向发展。如传统媒体可设立新闻热线,或者在其网络版中设置上传区域,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传播的平台,同时还将对质量高的信息提供者提供奖励,以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与动机,并最终形成所谓的“肖像部落”。 在此“肖像部落”中,参与信息传播的成员,不限年龄与职业等外在的条件,仅以“有社会正义感与偏爱信息传播”作为肖像特征的最好表征;同时,也通过此种媒体信息来源方式的创新,以引导传统媒体从报道角度到新闻素材、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特征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媒体文化的再次整合,以新形成的互动性“平民文化意识”去弥补传统单向性“精英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变革及新媒体的冲击带给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而传统媒体也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所谓的重组是指传媒的信息内容生产,读者定位以及运营模式都要更为准确与合理,并在广告投放上也要采取创新的理念,以保证媒体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所谓的整合是指,传媒的发布方在信息的采集、编辑、传播及接受方式上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再造,从而引发信息采编内容及方式的全新变化,并保证信息互动中主体的多元化,以最大程度地聚集消费者的参与。 尤其值得注意地是,传统媒体的变革,将会让许多既定的社会传统与管理控制体系需要再次的重新建构,而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体制去强制和保护传统媒体的发展,因为这很可能会抑制因新媒体的冲击而带给传统媒体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并让传统媒体丧失了一次通过产业的重组整合而完成自我调整过程的市场机会。另外,如何利用资本运营的手段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兴的服务内容整合进传统媒体的发展中,也是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新课题,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 上海 200042) 看了“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论文 2.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2) 3.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 4. 电子商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3000字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 社会 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各国把握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面向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融合发展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进入新发展阶段,把握引领发展新常态,必须牢牢抓住全球数字化转型的 历史 机遇,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换道超车。当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网络领域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同时我们也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市场空间巨大,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产业数字化转型结构“偏软”,数字经济与实体融合发展也面临着“不全”“不深”“不能”“不便”“不愿”等难题。 发展产业互联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融合技术工具和政策工具、统筹政府和市场力量、兼顾发展激励与风险防范,促进数字技术供给与经济转型需求高效适配。 发展产业互联网需要政府做好宏观调控。按照《“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相关部门要统筹谋划融合发展的策略和路径,促进 社会 资源的高效配置。尽快出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融合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加快融合发展提供总体发展思路和政策框架,为地方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政策提供重要参照指南。强化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数字化布局,做好不同区域特色产业数字化分类发展的指导工作,增强本土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形成全局带动效应。 发展产业互联网需要用好市场机制。随着数字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日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要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充分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释放数据红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包括互联网企业、实体经济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大型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产业互联网集成创新,中小企业依托云平台提升产业互联网应用水平,从而实现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 发展产业互联网需要健全法规标准。加快数字安全立法,明确界定数据产权归属,对数据的使用权限、应用范围等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数据交易、知识产权保护、隐私保护、安全保障等法律法规,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 健康 的发展环境。加快建立融合标准体系,推动数字化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加快构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 发展产业互联网需要大力培养人才。发展产业互联网急需大量掌握先进数字技术与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要加快设立数字技术研究中心及培训基地,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深度合作,集聚多方优势资源培养数字技术专业人才。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国内外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引进力度,制定相应的补贴优惠措施,提升相关研究人员的福利待遇, 探索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激励、管理等相关制度。 (光明日报)
客观看,根据数字经济的定义不同,其参与到实体经济的程度也是有所不同。例如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通过手机APP下单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性的消费习惯,而其背后便是各大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平台的支持,而如果将数字经济定义为如ERP一类的产业信息化系统,我们可以发现此也在很多大中型的厂商中普遍存在,对其财务、生产、销售、采购等多个部门产生信息提升效率的影响。按照不同定义的对应的经济场景,其中既有数字化的成分,也会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可根据场景的不同来区分具体两者的结合形式。首先,类似上述提及的产业信息化、移动互联网中的TO B、TO C等场景,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具体的营销方式有所改变,例如从过往线下的卖场促销转变为现在线上的生态会议、直播卖货,但本质的商业机理仍是以实体经济的供应链作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和技术的助力更多是在渠道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最终以更加直接的方式促成订单。基于渠道方式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流量的巨大提升,不仅仅带来的是各类实体商家的渠道方式转变,还为相关互联网平台和技术的支持商带来了巨大的头部效应,典型的便是随着数据量的巨量沉淀,对于数据耦合架构、数据颗粒度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以至于可以明显看到云计算作为新赛道开始参加到各类数字化系统之中。在过往若干年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国产自主等方面要求的提升,以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开发,开始向更加深入的产业应用进军,典型面临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通过数字化系统,在更少人力等资源的投入下产出更多的成果,尤其是在建筑工程等传统范式较强的行业之中。以建筑工程为例,由于其涉及产业链条长、专业逻辑强、参与利益相关方等因素,数字化的软件工程需要结合强业务逻辑澄清相关场景的需求和痛点,从而定向开发出适合客户工作需要的功能和应用。如此的业务开发,除了产品逻辑上的定性,其关键基础在于软硬件架构的支持,硬件方面来源于算力的充足支持,软件方面需要符合松耦合、资源可伸缩的特点,在软硬件的前提架构下,根据客户不同阶段的需求来针对性的开发功能,并保持功能模块之间的可组合性,例如针对正向设计阶段的三维审图平台,施工阶段的项目问题协同平台等,其中的自动语义识别模块、BIM模块、任务处理模块等,都可以作为独立的功能模块,在类似低代码系统进行另外系统的组装。如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界限愈加模糊,最终评判的标准便是数字化是否真正为现实客观世界产生降本增效、开源增利的成果。
大数据技术在网络营销中的策略研究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数据技术在网络营销中的策略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用户的数量日益增加,进一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并使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获取消费者数据,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已被一些企业用于网络营销,并取得了显着的营销效果。本文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进行分析,分析传统营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大数据技术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策略,以促进相关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加强网络营销,并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关键词:
大数据;网络营销;应用策略;营销效果;
一、前言
现代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飞速发展与普及之下,消费者的消费数据都不断被收集、汇总并处理,这促进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可以精准的分析消费者的习惯,借助大数据技术,商家可以针对顾客进行个性化营销,极大地提高了精准营销的效果,传统的营销方式难以做到这一点。因此,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发展网络营销,并期望通过大数据网络营销以增加企业利润。
二、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概述
网络营销是互联网出现之后的概念,初期只是信息爆炸式的轰炸性营销。后来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网络数据信息的海量增长,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大数据技术是基于海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科学性的结果,出现伊始就被首先应用于网络营销之中。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非常精准,是基于海量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定向营销方式,因此也叫着数据驱动营销。其主要是针对性对顾客进行高效的定向营销,最为常见的就是网络购物App中,每个人得到的物品推荐都有所区别;我们浏览网络时,会不断出现感兴趣的内容,这些都是大数据营销的结果。
应用大数据营销,企业可以精准定位客户,并根据客户的喜好与类型对产品与服务进行优化[1],然后向目标客户精准推送。具体来说,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网络营销过程涉及三个步骤:首先是数据收集阶段。企业需要通过微博、微信、QQ、企业论坛和网站等网络工具积极收集消费者数据;其次,数据分析阶段,这个阶段企业要将收集到的数据汇总,并进行处理形成大数据模型,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等高效的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得出有用的结论,比如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喜好等;最后,是营销实施阶段,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企业要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并将其积极应用于网络营销以吸引客户进行消费。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其基本的目的就是吸引客户主动参与到营销活动之中,从而提升营销效果和经济收益。
三、传统网络营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传统网络营销计划主要由策划人主观决定,科学性不足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企业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部分企业思想守旧,没有跟上时代潮流并开展网络营销活动,而是仍然继续使用传统的网络营销模型和方式。即主要由策划人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来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观性,缺乏良好的信息支持[2]。结果,网络营销计划不现实,难以获得有效的应用,导致网络营销的效果不好。
(二)传统网络营销的互动性不足,无法进行准确的产品营销
传统的网络营销互动性较差,主要是以即时通信软件、邮箱、社交网站以及弹窗等推送营销信息,客户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无法与企业进行良性互动和沟通,无法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这导致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割裂,极大的影响了网络营销的效果。此外,即使一些企业获得了相关数据,也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但却没有得到数据分析的结果,也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降低了营销活动的有效性。
(三)无法有效分析客户需求,导致客户服务质量差
当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时,缺乏对相关技术的关注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分析的缺乏会导致企业营销策略无法获得预期的结果。因此,企业只能指望出于营销目的向客户发布大量营销内容。这种营销效果非常糟糕。客户不仅将无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而且此类信息的“轰炸”也会使他们感到烦躁和不耐烦,这将适得其反,并降低客户体验[3]。
四、将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如何促进传统的网络营销
(一)使网络营销决策更科学,更明智
在传统的网络营销中,经理通常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盲目性和主观性很多,缺乏可靠的数据。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使用可以有效地收集有关市场交易和客户消费的数据,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等网络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与处理,从中提取有用的相关信息,比如客户的消费习惯、喜好、消费水平以及行为特征等,从而制定针对客户的个性化营销策略,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获得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客户消费行为的趋势,从而对未来的市场形势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进而帮助企业针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营销策略,提升企业的效益[4]。
(二)大大提高了网络营销的准确性
如今,大数据驱动的精准网络营销已成为网络营销的新方向。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在启动网络营销之前依靠大数据技术来准确分析大量的客户数据,以便有效地捕获客户的消费需求,并结合起来制定准确的网络营销策略[5]。此外,在实施网络营销策略后,积极收集客户反馈结果并重新分析客户评论,使企业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有更深刻的了解,然后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如果某些企业无法有效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则可以收集客户消费信息和历史消费信息,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改善企业的原始网络营销策略并进行促销以获取准确的信息,进而制定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
(三)显着提高对客户网络营销服务水平
通过利用大数据进行准确的网络营销,企业可以大大改善客户服务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使用大数据准确地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以便企业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的营销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使企业可以有效地吸收各种信息,例如客户兴趣、爱好和行为特征,以便向每个客户发布感兴趣的推送内容,以便客户可以接收他们真正需要的信息,提高客户满意度。
五、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优势
(一)提高网络营销广告的准确性
在传统的网络营销中,企业倾向于使用大量无法为企业带来相应经济利益的网络广告进行密集推送,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网络营销广告的准确性。首先,根据客户的情况制定策略并推送合适的广告,消费场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情绪,并可以直接确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如果客户在家中购买私人物品,则他们第二天在公司工作时,却同送前一天相关私人物品的各种相关的广告。前一天的搜索行为引起的问题可能会使消费者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并影响他们的购买情绪。这表明企业需要有效地识别客户消费场景并根据这些场景发布更准确的广告[6]。一方面,通过IP地址来确定客户端在网络上的位置。客户在公共场所时,广告内容应简洁明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指定时间段来确定推送通知的内容。在正确的时间宣传正确的内容。其次,提高客户选择广告的自主权。在传统的网络营销中,企业通常采用弹出式广告,插页式广告和浮动广告的形式来强力吸引客户的注意力,从而引起强烈的客户不满。一些客户甚至会毫不犹豫地购买广告拦截软件,以防止企业广告。在这方面,大数据技术可用于改善网络广告的形式和内容并提高其准确性。
(二)提高网络营销市场的定位精度
在诸如电子邮件营销和微信营销之类的网络营销方法中,一个普遍现象是企业拥有大量的粉丝,并向这些粉丝发送了大量的营销信息,但是却没有得到较好的反馈,营销效果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不正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网络营销市场中的定位精度:
1、分析客户数据并确定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
首先,收集大量基本数据并创建客户数据库。在此过程中,应格外小心,以确保收集到的有关客户的信息是全面的。因此,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渠道来收集客户数据。例如,可以通过论坛、企业官方网站、即时通信软件以及购物网站等全面的收集客户的各种信息。收集完成后利用高效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得出结果,包括客户的年龄、收入、习惯以及消费行为等结果,然后根据结果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定位,并与客户的需求相匹配,进而明确市场[7]。
2、通过市场调查对产品市场定位进行验证:
在利用大数据及时对企业产品进行市场定位之后,有必要对进一步进行市场调查,以进一步清晰产品的市场定位,如果市场调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则表明网络营销策略较为成功,可以加大推广力度以促进产品的销售,如果效果不满意,则要积极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改进措施,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8]。
3、建立客户反馈机制:
客户反馈机制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改进产品营销策略,主要体现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营销产品在市场初步定为成功后可以通过客户反馈积极征询客户的意见,并进一步改进产品,确保产品更适应市场;二是如果营销产品市场定位不成功,取得的效果不佳,可以通过客户反馈概括定位失败的原因,这将有助于将来的产品准确定位。
(三)增强网络营销服务的个性化
为了增强网络营销服务的个性化,企业不仅必须能够使用大数据识别客户的身份,而且还必须能够智能地设计个性化服务。首先,通过大数据了解客户的身份。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企业可以在网络上收集客户各个方面的信息。但是,众所周知,由于互联网管理的不规范与复杂性,大多数信息不是高度可靠的,甚至某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矛盾。因此,如果企业想要通过大数据来了解其客户的身份,则必须首先确保所收集的信息是可信且准确的。另一方面,企业必须能够从大量的客户信息中选择最能体现其个性的关键信息,并降低分析企业数据的成本[9]。二是合理设计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合理设计要求企业在两个方面进行运营:一方面,由于现实环境的限制,企业无法一一满足所有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尽一切努力来满足一部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根据一般原则开发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根据客户的个人需求向他们提供服务,则企业的服务成本将不可避免地急剧上升。因此,企业应该对个性化客户服务进行详细分析,并尝试以适合其个人需求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而不会给企业造成太大的财务负担。
六、基于大数据网络营销策略
使用大数据的准确网络营销模型基本上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收集有关客户的大量信息;其次,通过数据分类和分析选择目标客户;第三,根据分析的信息制定准确的网络营销计划;第四,执行营销计划;第五,评估营销结果并计算营销成本;第六,在评估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然后更准确地筛选目标客户。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上述过程可以改善网络营销。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企业必须突破原始的广泛营销理念,并采用新的营销策略。
(一)客户档案策略
客户档案意味着在收集了有关每个人的基本信息之后,可以大致了解每个人的主要销售特征。客户档案是准确进行电子商务促销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精确营销目标的极其重要的环节。电子商务企业利用客户档案策略可以获得巨大收益。首先,借助其专有的销售平台,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轻松,及时且可靠地收集客户使用情况数据。其次,在传统模型中收集数据时,由于需要控制成本,因此经常使用抽样来评估数据的一般特征[10]。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收集模型可以减少错误并提高数据准确性。当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最好以目标消费者为目标。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对客户的消费目的和消费能力的分析,可帮助电子商务企业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目标客户。在操作中,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在创建数据库后继续优化分析结果,以最大程度地分析消费者的偏好。
(二)满足需求策略
为了满足多数人的需求,传统的营销方法逐渐变得更加同质。结果,难以满足少数客户的特殊需求,并且导致利润损失。基于大数据客户档案技术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分析每个客户的需求,并采取差异化人群的不同需求最大化的策略,从而获取较大的利润。为了满足每个客户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实现差异化,而不仅仅是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因此必须准确地分析客户的需求,还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的产品[11]。比如当前,定制行业非常流行,卖方可以根据买方提供的信息定制独特的产品,该产品的利润率远高于批量生产线。
(三)客户服务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和客户可以随时进行通信,这基本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客户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想要购买的产品以及遇到问题时的情况。当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解决,提高交易速度。因此,当电子商务企业制定用于客户服务的营销策略时,一切都以客户为中心。为了更好地实施此策略,必须首先改善数据库并加深对客户需求的了解[12]。二是提高售前、售后服务质量,开展集体客户服务培训,缩短客户咨询等待时间,改善客户服务。最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估,及时纠正不良评论,并鼓励消费者进行更多评估,良好的服务态度和高质量的产品可以大大提高目标客户对产品的忠诚度,并且可以吸引消费者进行第二次购买。
(四)多平台组合策略
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任何信息,这也将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且重新定向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如果希望得到更多关注,则可以组合跨多个平台的营销策略,并在网络平台和传统平台上混合营销。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并吸引更多关注,而传统平台则可以更好地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平台融合策略可以帮助电子商务企业扩大获取客户的渠道,不同渠道的用户购买趋势不同,可以改善数据库[13]。
七、结语
总体而言,大数据时代不仅给网络营销带来了挑战,而且还带来了新的机遇。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准确营销的效果,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改变传统的被动营销形式,并提升网络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俭云.大数据精准营销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环球市场,2019(16):98.
[2]栗明,曾康有.大数据时代下营业网点的精准营销[J].金融科技时代,2019(05):14-19.
[3]刘莹.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媒体广告精准营销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论,2018(19):58-59.
[4]李研,高书波,冯忠伟.基于运营商大数据技术的精准营销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2017(05):178-180.
[5]袁征.基于大数据应用的营销策略创新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14):59-62.
[6]邱媛媛.基于大数据的020平台精准营销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60-62.
[7]张龙辉.基于大数据的客户细分模型及精确营销策略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4):27-28.
[8]李巧丹.基于大数据的特色农产品精准营销创新研究——以广东省中市山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06):318-321.
[9]孙洪池,林正杰.基于大数据的B2C网络精准营销应用研究——以中国零售商品型企业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16(12):3-6.
[10]赵玉欣,王艳萍,关蕾.大数据背景下电商企业精准营销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8(15):46-47.
[11]张冠凤.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营销模式分析[J].现代商业,2014(32):59-60.
[12]王克富.论大数据视角下零售业精准营销的应用实现[J].商业经济研究,2015(06):50-51.
[13]陈慧,王明宇.大数据:让网络营销更“精准”[J].电子商务,2014(07):32-33.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商贸领域,电子商务在商贸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中才出现了很多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其中物流的配送在我国占据着企业单位成本的25%--30%,但在发达国家只占1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2-3倍。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而对于那些几乎不需要依赖于人力、物力来实施物流配送的产品――数字化产品的网上销售,应该说是有其独特性的优势。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条件下,数字化产品最适宜于网上电子商务。在营销理论中,价格策略直接决定着企业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的大小和盈利率的高低。同时价格也是营销经理们所能控制的最敏感的一个变量。由于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产品有其自身的特征,导致定价方法有别与传统的营销策略。因此价格策略也必然是网上数字化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公司特别是经营信息密集型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仓促拥入网络领域,新的业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数字化产品(包括服务)。但是,许多企业未能认真考虑电子市场区别于有形物理市场的本质,将因特网上的商务看作传统商务的延伸或新增加的分销渠道。他们在新的环境下应用老的商务规则和传统的营销策略,这也是目前这样的公司很少有赚钱的原因之一。此现象意味着传统的商务和营销规则至少在数字化产品方面是不适用的。考虑新的营销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数字化产品是指可以经过数字化并能够通过如因特网这样的数字网络传输的产品。在目前的电子市场上,数字化产品主要是信息产品。普遍的分类方法是将数字化产品划分为工具类、内容类和在线服务类。工具类比如计算机软件等;内容类如股票行情和金融信息、新闻、搜索、书籍、杂志、音乐影像、电视节目、在线学习和虚拟主机的服务等;在线服务类有FAQ(常见问题解答)和在线技术支持、售后的客户关系管理等。越来越多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等新的商业运作方式成为我国因特网普及的推动力量,如何使其有积极性生产数字化产品或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是促进其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数字化产品的基本经济特征的分析,来寻求对数字化产品的定价策略.二、数字化产品的经济特征数字化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经济特征,正是这些经济特征导致了与传统的有形物理商品截然不同的营销与定价策略。1.特殊的成本结构 数字化产品的特殊的成本结构表现在,生产第一份拷贝非常昂贵,但是制造后继拷贝则极其廉价。例如一本书的出版商可能花费成千上万元征集、编辑和设计初稿,一旦书牡谝环菘奖从∷⒊隼矗�∷⒘硪槐镜某杀局挥屑甘��A硗馊缫徊客度爰赴偻蛟�牡缬埃�人�嫌昂蠼鼋鲂枰徽湃�⑽逶�墓馀坛杀尽4庸芾砭�醚У慕嵌壤纯矗����只��返墓潭ǔ杀痉浅8撸��偕��谋涠�杀痉浅5汀?/SPAN>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巨大差异还不是数字化产品成本结构特殊的唯一原因。数字化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还有各自的特殊性。其固定成本的主要部分是沉淀成本(sunk cost),即一旦第一份拷贝的制造过程因故中止就不能收回的成本。比如你投资兴建一幢办公楼中途决定放弃的话,只能将其转卖出去收回部分成本。如果你正在拍的一部电影突然停下来的话,你可能根本卖不出去电影脚本,自然不可能收回本钱。可变成本也有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商品的独特性。譬如,如果市场上对Intel的CPU需求增加,而且超出了Intel的生产能力,这时,为了满足更大的需求和获取更多的利润,Intel就需要组织各种资源建立新的工厂。即当传统商品制造商达到其现有的能力时,生产的边际成本将增加。与此相反,数字化产品的生产没有容量限制,即无论生产多少个复本,其成本也不会增加。更有甚者,是将数字化产品放到自己的网站上,供消费者有偿下载,就像许多数字化专业期刊一样。此时,由于生产没有物理形式,制造没有成本,不需要包装,也无须运输,可变成本几乎趋近于零。换句话说,数字化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便具有了几乎无限的库存。2.对个人偏好的依赖性 数字化产品极低的边际成本使得传统的定价策略在数字化产品市场上几近失效。例如,你无法应用成本定价法,也不能根据竞争程度定价。最可行的策略是根据数字化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来定价。显然,同样的数字化产品对于不同的消费者的价值可能相去甚远。股票的即时行情对股票投机者比对长期的投资者有更高的价值。在信息完全的市场中,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可以将其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这些不同的价格反映了其对不同消费者的价值。然而,在现实当中,这种个人化定价(差别定价)是难以行得通的。在目前的计算能力下,收集、存储和发布每个消费者的偏好资料也难办到。另外,传统的营销渠道如零售商店给同一商品标示不同的价格也是不现实的。而且,数字化产品制造商也会因此而疏远客户。 数字化产品的价值对消费者偏好的依赖性,也导致了数字化产品在传统观念下的“不可消费”性。即数字化产品的价值,对于不同消费者来说差异较大。虽然根据消费者偏好产生的异质性而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有所不同,但这种差异对数字化产品更甚。所以,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为了根据客户偏好进行分类,就要更加依赖客户所传达的信号。这样,产品的定制和以消费者类型为基础的差别定价,对于数字化产品来说更加重要,因为消费者的使用与价值具有异质性。对于差异化产品,定价策略是以消费者评价或他们的边际付款意愿为基础,而不是生产的边际成本。3.网络外部性根据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梅特卡夫法则是基于每一个新上网的用户都因为别人的联网而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机会。指出了网络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和正反馈性:联网的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越大,联网的需求也就越大。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梅特卡夫定律指出了从总体上看消费方面存在效用递增---需求创造了新的需求。网络的外部性有正反馈性和负的外部性。当趋向于正性时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例如传真机和电话,如果只有很少人拥有电话或传真机,其价值就很低;如果你的朋友或同事都有电话或传真机的话,其价值就很高,当形成一个通讯网络后他的价值才发挥的最好。网络拥挤具有负的外部性;很多人都有电话对你有利,但如果他们使用极为频繁的话以至于你常碰到忙音,那就令人丧气了。软件产业是网络外部性的另一个例子,有很多软件公司在为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的用户开发应用程序,而不是为那些不常见的操作系统。其它数字化产品也有网络外部性,如有些电脑游戏玩的人越多就越受欢迎。与传统经济观点的基本原则(物以稀为贵)相反,具有正的网络外部性的数字化产品则是物以多为贵。例如Web浏览器,用Netscape Communicator的人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对于Internet Explorer也是如此。显然,这类产品具有如下特征:以此为诱饵吸引客户(如IR或Netscape),刚开发出的产品或其测试版(如各种软件的Beta测试版)。4.无磨损性 由于缺乏通常的损耗和磨损,数字化产品一旦制造出来就永久地维持它的形式与品质。汽车或建筑物这样的耐久产品可能有较长的寿命,它们仍然因使用而磨损,损坏以至于报废。然而,数字化产品不管使用多长时间或是否经常使用,质量都不会因此而降低。如同任何耐久商品一样,消费者在数字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只购买一次,因此,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其实是在与他过去的销售来竞争。结果是,即使没有竞争者,制造商经常被迫对产品收取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最低可能价格。否则,相当多的消费者就会等待下去。更重要的是,无磨损性使得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不得不进行产品创新,而竞争的加剧又迫使制造商加快新(版本)产品推出的步伐。这正是摩尔定律和达维多定律的理论根据。数字化产品的无磨损性使其没有耐久与非耐久产品之分。而且销售商所卖的“新的”数字化产品与在二手市场所提供的“旧的”数字化产品毫无二致。所以,数字化产品也必须与和它没差别的“已用过”产品来竞争。如何抑制数字化产品在二手市场上的转售,对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5.易变性 由于数字化产品由0和1的数字序列组成,其制造商在售后会失去对产品真确性的控制,即消费者在购买了数字化产品后,可以对其进行修改、组合等,从而改变了产品的原样,在法律上侵犯了原著作者的版权。虽然在因特网上多数的免费文件说明仅允许未修改复本的传播,但在0与 1的世界里,这只是一个约定而在事实上是不能强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不得不利用各种机制,企图抑制这些行为。例如使用特定技术防止简单的修改。像用PDF格式的文件尽管可用Adobe的Acrobat Reader来阅读或打印,但用户不能以数字化形式来储存和修改。一般情况下,要在用户层次控制下载内容的真确性的确很困难,有些机制可用以验证文件是否被修改。利用密钥技术如DES与RSA可保护隐私和防止修改,但此措施仅在文件传输时有效。若买方关心复本的篡改,这些技术是有用的,但并不能使销售商有效控制客户对未授权复本的修改。6.可复制性数字化产品的优点集中在它们能轻易地复制、储存或传输,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然而,可复制性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开始的固定资本投入之后,生产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若制造商无法从市场中收回固定成本,那么或者产品的质量势必降低,或者产品会在市场上消失的无影无踪。制造商绝对不会免费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可复制性导致了世界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盗版猖獗。通过技术来防止复制仍不能肯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目前还不存在不能破解的防止复制的方法或技术。
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6篇)
在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题目:
MC无机械手换刀刀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论文是开发设计出一种体积小、结构紧凑、价格较低、生产周期短的小型立式加工中心无机械手换刀刀库。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调研一个加工中心,了解其无机械手换刀刀装置和结构。
2、参照调研的加工中心,进行刀库布局总体设计。画出机床总体布置图和刀库总装配图,要有方案分析,不能照抄现有机床。
3、设计该刀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刀库的转位机构(包括定位装置,刀具的夹紧装置等),画出该部件的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如壳体、蜗轮、蜗杆等3张以上工作图。
4、撰写设计说明书。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为:
(1)理论分析,参照调研的加工中心,进行刀库布局总体设计。
进度安排:
收集相关的毕业课题资料。
完成开题报告。
完成毕业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及计算。
完成刀库的设计
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 廉元国,张永洪. 加工中心设计与应用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惠延波,沙杰.加工中心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技术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励德瑛.加工中心的发展趋势 [J]. 机车车辆工艺,1994,6
[4] 徐正平.CIMT2001 加工中心评述[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01,6
[5] 刘利. FPC-20VT 型立式加工中心[J]. 机械制造,1994,7
[6] 李洪. 实用机床设计手册 [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7] 刘跃南.机械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8] Panasonic 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 MINASA 系列使用说明书
[9]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第 2 卷[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0]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第 3 卷[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在数控机床移动式加工中移动部件和静止导轨之间存在着摩擦,这种摩擦的存在增加了驱动部件的功率损耗,降低了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增加了运动噪声和发热,甚至可能使精密部件变形,限制了机床控制精度的提高。由于摩擦与运动速度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特别是在低速微进给情况下,这种非线性关系难以把握,可能产生所谓的尺蠖运动方式或混沌不清的极限环现象,严重破坏了对微进给、高精度、高响应能力的进给性能要求。为此,把消除或减少摩擦的不良影响,作为提高机床技术水平的努力方向之一。该课题提出的将磁悬浮技术应用到数控机床加工中,即可以做到消除移动部件与静止导轨之间存在的摩擦及其不良影响。对提高我国机床工业水平及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且社会应用前景广阔。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机床正向高速度、高精度及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但在高速切削和高速磨削加工场合,受摩擦磨损的影响,传统的滚动轴承的寿命一般比较短,而磁悬浮轴承可以克服这方面的不足,磁悬浮轴承具有的高速、高精度、长寿命等突出优点,将逐渐带领机电行业走向一个没有摩擦、没有损耗、没有限速的崭新境界。超高速切削是一种用比普通切削速度高得多的速度对零件进行加工的先进制造技术,它以高加工速度、高加工精度为主要特征,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磁悬浮轴承由于具有转速高、无磨损、无润滑、可靠性好和动态特性可调等突出优点,而被应用于超高速主轴系统中。要实现高速切削,必须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速切削主轴系统,而选择合理的轴承型式对实现其高转速至关重要。其中,磁悬浮轴承是高速切削主轴最理想的支承型式之一。磁悬浮轴承可以满足超高速切削技术对超高速主轴提出的性能要求。但它与普通滑动或滚动轴承的本质区别在于,系统开环不稳定,需要实施主动控制,而这恰恰使得磁悬浮轴承具有动特性可控的优点磁悬浮轴承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磁一体化产品,对其精确的分析研究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如果用实验验证则会碰到诸如经费大、周期长等困难,在目前国内情况下不能采取国外以试验为主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磁悬浮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是一种获得磁悬浮系统有关特征简便而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磁悬浮轴承的应用与发展可以说是传统支承技术的革命。由于具有无机械接触和可实现主动控制两个显著的优点,主动磁悬浮轴承技术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磁悬浮轴承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Holmes和Beams利用交流谐振电路实现了对钢球的悬浮。自1988年起,国际上每两年举行一届磁悬浮轴承国际会议,交流和研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1990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提出了柔性转子的研究问题,同年教授提出了数字控制问题;1998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和等人提出了无传感器磁悬浮轴承。近十年,瑞士、美国、日本等国家研制的电磁悬浮轴承性能指标已经很高,并且已成功应用于透平机械、离心机、真空泵、机床主轴等旋转机械中,电磁悬浮轴承技术在航空航天、计算机制造、医疗卫生及电子束平版印刷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2006年在洛桑和托里诺召开的第10界国际磁轴承研讨会,磁轴承主要应用研究为磁轴承在高速发动机、核高温反应堆(HTR-10GT)、人造心脏和回转仪等方面。国内在磁悬浮轴承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
1983年上海微电机研究所采用径向被动、轴向主动的混合型磁悬浮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全悬浮磁力轴承样机;198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陈易新等提出了磁力轴承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主动磁力轴承机床主轴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这是首次对主动磁力轴承全悬浮机床主轴从结构到控制进行的系统研究;1998年,上海大学开发了磁力轴承控制器(600W)用于150m制氧透平膨胀机的控制;2000年清华大学与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内圆磨床磁力轴承电主轴的'工厂应用实验。目前,国内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等都在开展磁悬浮轴承方面的研究。2002年清华大学朱润生等对主动磁悬浮轴承主轴进行磨削试验,当转速60000r/min、法向磨削力100N左右时,精度达到小于8m的水平,精磨磨削效率基本达到工业应用水平。2003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磁悬浮应用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磁悬浮干燥机的性能指标已通过江苏省技术鉴定,向工业应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5年“济南磁悬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磁悬浮轴承主轴设备,在济南第四机床厂做磨削试验,成功磨制出一个内圆孔工件,这是我国第一个用磁悬浮轴承主轴加工的工件。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几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磁悬浮轴承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从总体上看,磁悬浮轴承技术正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理论分析更注重系统的转子动力学分析,更多地运用非线性理论对主动
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平衡点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更注重建立系统的非线性耦合模型以求得更好的性能。
(2)注重系统的整体优化设计,不断提高其可靠性和经济性,以期获得磁悬浮轴承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3)控制器的实现越来越多的采用数字控制。为达到更高的性能要求,控制器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由于数字控制器的灵活性,各种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算法均在磁悬浮轴承上得到尝试。
(4)发展了多种新型磁悬浮轴承如:无传感器磁悬浮轴承、无轴承电机超导磁悬浮轴承、高温磁悬浮轴承。此外,磁悬浮机床主轴在各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高洁净钢材Z钢和EP钢的引入;陶瓷滚动体,重量比钢球轻40%;润滑技术的开发,对于高速切削液的主轴,油液和油雾润滑能有效防止切削液进入主轴;保持架的开发,聚合物保持架具有重量,自润滑及低摩擦系数的特点从应用的角度看,磁悬浮轴承的潜力尚未得到的发掘,而它本身也未达到替代其它轴承的水平,设计理论,控制方法等都有待研究和解决。
3 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控制器是主动控制磁悬浮轴承研究的核心,因此正确选择控制方案和控制器参数,是磁悬浮轴承能够正常工作和发挥其优良性能的前提。该课题主要研究单自由度磁悬浮系统,其结构简单,性能评判相对容易、研究周期短,并且可以扩展到多自由度磁悬浮系统的研究。针对磁悬浮主轴系统的非线性以及在控制方面的特点,该课题探索出提高系统总体性能和动态稳定性的有效控制策略。
主要研究内容
(1)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2)对磁悬浮机床主轴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并将其数值化、离散、解耦和降阶等,为后续研究
1、 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本人毕业设计的课题是”钢坯喷号机行走部件及总体设计”,并和我的一个同学(他课题是“钢坯喷号机喷号部件设计”)一起努力共同完成钢坯喷号机的设计。我们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价格相对便宜,工作性能可靠的钢坯喷号机来取代用人工方法在钢坯上写编号。
对钢坯喷号是钢铁制造业必然需要存在的一个环节,这是为了实现质量管理和质量追踪。我们把生产钢坯对应的连铸机号、炉座号、炉号、流序号以及表示钢坯生产时间的时间编号共同组成每块钢坯的唯一编号,适当的写在钢坯的表面。这样就在钢铁厂的后续检验或在客户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钢坯的质量有问题,就可以根据这个编号来追踪到生产这个钢坯的连铸机、炉座、炉号、流序及时间等重要信息,及早的发现并解决生产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外像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对钢坯的自动编号,虽然其辅助设备较多,价格较贵,但大大提高生产的自动化进程和效率。并且钢坯喷号机具有设备利用率高、位置精度高、可控制性能好等优点。而在国内,除了少数的几家大型钢铁企业(宝钢、鞍钢等)引进了自动钢坯喷号机,大部分的钢铁企业仍然处在人工编号的阶段。
实现钢坯喷号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钢坯喷号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会有很大的市场。一方面因为人工的工艺流程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能量,而且打断了生产的自动化进程,从而致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生产钢坯的车间温度很高,有强烈的热辐射,同时还有大量的水蒸气和粉尘,因此对其中进行人工编号的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并且对身体是一种摧残,容易得职业病。所以无论从那个方面看都急需一种价格相对便宜,工作性能可靠的钢坯喷号机来代替人工编号。
作为一个大学生,毕业设计对我来说是展示我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机会,也是对我的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验。我本人对“钢坯喷号机行走部件及总体设计”的课题也非常感兴趣,我一定会努力完成这次毕业设计的。总的来说,钢坯喷号机对于钢铁厂和这次毕业设计对于我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本课题是基于机械设计与电子控制结合的技术来设计钢坯喷号机。经连连轧的钢坯规格为160mmx200mm的方形钢坯,用切割机割成定长,由300mm宽的输出通道送出。
1.基本内容
先拟定钢坯喷号机的总体方案,然后确定钢坯喷号机行走部件的传动方案及结构参数,最后画出钢坯喷号机行走部件的装配图以及零件图。
2.系统技术方案
(1)工作过程:启动机器PLC控制步进电机带动钢坯喷号机到相应的位置,按下启动键发送控制信号传到控制部件(PLC),控制部件发出控制命令给执行部件(主要是行走部件及喷号部件,行走部件带动喷头靠近钢坯表面,然后喷头进行喷号),喷号完成后喷头上升并清洗号码牌。再次移动喷号到下一个钢坯处。
(2)要求实现的功能:行走部件功能(喷号机整体左右的移动,喷号部件的上下前后移动,喷头的左右移动)、喷号部件功能(喷头喷号,清洗号码牌,号码牌的更换)。其中号码为(0—9)十个数字,号码可以变化更换。每个号码大小为35mmx15mm,号码间距为5mm。
(3)实现方案:
行走功能的实现:由于在钢坯上喷号并不需要很精确的定位,所以采用人工控制步进电机的方式移动整体喷号机来粗调。采用液压缸提供动力来推动喷号部件,并采用行程开关控制电机来实现喷号部件上下移动,下行程开关可以控制喷号部件与钢坯表面之间的间距和发出信号使喷头开始喷涂料并向右移动。采用液压缸推动,滚轮在导架上滚动的方式实现喷好机构的前后移动,并采用行程开关控制电机来实现喷头的左右移动,右行程开关可以控制喷头停止喷涂料并回到初始位置和喷号部件向上移动。
喷号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案由和我一组的同学确定。
3、进度安排
3-4周 认真阅读和学习有关资料和知识,并翻译英文文献
5-7周 钢坯喷号机行走部件的传动方案及总体设计
8-9周 确定钢坯喷号机行走部件结果参数
10-13周 完成钢坯喷号机行走部件装配图及零件工作图
14-15周 准备并进行毕业答辩
1.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十字轴是汽车万向节上的重要零件,规格品种多,需求量大。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开式模锻和胎模锻工艺生产,其工艺过程为:制坯→模锻→切边。生产的锻件飞边大,锻件加工余量和尺寸公差大,因而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艺环节多,锻件质量差,生产效率低。
相比之下,十字轴冷挤压成形的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劳动生产率。用冷挤压成形工艺代替切削加工制造机械零件,能使生产率大大提高。
2、制件可获得理想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冷挤压十字轴类零件的精度可达ITg---IT8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a O.2~1.6。因此,用冷挤压成形的十字轴类零件一般很少再切削加工,只需在要求特别高之处进行精磨。
3、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冷挤压后金属的冷加工硬化,以及在零件内部形成合理的纤维流线分布,使零件的强度高于原材料的强度。
4、降低零件成本。冷挤压成形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形状的零件,因而能大量减少切削加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从而使零件成本大大降低。
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利用切削加工方法加工十字轴类零件,生产工序多,效率低,材料浪费严重,并且切削加工会破坏零件的金属流线结构。目前国内大多采用热模锻方式成形十字轴类零件,加热时产生氧化、脱碳等缺陷,必然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并且后续的机加工不但浪费大量材料,产品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并不理想。
采用闭式无飞边挤压工艺生产十字轴,锻件无飞边,可显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不仅能节省飞边的金属消耗,还能大大减小或消除敷料,可以节约材料30﹪;由于锻件精化减少了切削加工量,电力消耗可降低30﹪;
(2)锻件质量显着提高,十字轴正交性好、组织致密、流线分布合理、纤维不被切断,扭转疲劳寿命指标平均提高2~3倍;
(3)由于一次性挤压成型,生产率提高25%.
数值模拟技术是CAE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在昂贵费时的模具或附具制造之前,在计算机中对工艺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通过图形、数据等方法直观地得到诸如温度、应力、载荷等各种信息,而且可预测存在的缺陷;通过工艺参数对不同方案的对比中总结出规律,进而实现工艺的优化。数值模拟技术在保证工件质量、减少材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试制周期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目前,用于体积成形工艺模拟的商业软件已有“Deform”、“Autoforge”等软件打入中国市场。其中,DEFORM软件是一套基于有限元的工艺仿真系统,用于分析金属成形及其相关工业的各种成形工艺和热处理工艺。DEFORM无需试模就能预测工业实际生产中的金属流动情况,是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高效而实用的工具。二十多年来的工业实践清楚地证明了基于有限元法DEFORM有着卓越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模拟引擎在大金属流动,行程载荷和产品缺陷预测等方面同实际生产相符保持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度。
3.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1)完成十字轴径向挤压工艺分析,完成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设计。
2)建立十字轴径向挤压成形模具的三维模型。
3)十字轴径向挤压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4)相关英文资料翻译。
4. 设计(或研究)方法
1)完成十字轴径向挤压成形工艺分析,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
2)写毕业论文建立十字轴径向挤压成形模具的三维模型。
3)完成十字轴径向挤压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4)查阅20篇以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
5)完成12000字的论文。
6)翻译10000个以上英文印刷符号。
5. 实施计划
04-06周:文献检索,开题报告。
07-10周:进行工艺分析、绘制模具二维图及模具三维模型设计。
11-13周:进行数值模拟。
14-16周:撰写毕业论文。
17周:进行答辩。
一、毕业设计题目的背景
三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第一级为锥齿轮减速,第二、三级为圆柱齿轮减速。这种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多输出、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传动比大、体积小、加工方便、寿命长等优点。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已有许多单位自行设计和制造了这种减速器,并且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国防、矿山、冶金、化工、纺织、起重运输、建筑工程、食品工业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部门的机械设备中,今后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参考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齿轮、减速器等的相关内容;在技术路线中,论述齿轮和轴的选择及其基本参数的选择和几何尺寸的计算,两个主要强度的验算等在这次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些技术问题做了介绍;为毕业设计写作建立了进度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指导。最后,给出了一些参考文献,可以用来查阅相关的资料,给自己的设计带来方便。
本次课题研究设计是大学生涯最后的学习机会,也是最专业的一次锻炼,它将使我们更加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也使我对专业知识又一次的全面总结,而且对实际的机械工程设计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相信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
三、实施计划
收集相关资料:20XX年4月10日——4月16日
开题准备: 4月17日——4月20日
确定设计方案:4月21日——4月28日
进行相关设计计算:4月28日——5月8日
绘制图纸:5月9日——5月15日
整理材料:5月15日——5月16日
编写设计说明书:5月17日——5月20日
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 王昆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邱宣怀 机械设计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濮良贵 机械设计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任金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5] 许镇宁 机械零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6] 机械工业出版社编委会 机械设计实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十字轴是汽车万向节上的重要零件,规格品种多,需求量大。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开式模锻和胎模锻工艺生产,其工艺过程为:制坯→模锻→切边。生产的锻件飞边大,锻件加工余量和尺寸公差大,因而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艺环节多,锻件质量差,生产效率低。
相比之下,十字轴冷挤压成形的具有以下优点:
1、增强劳动生产率。用冷挤压成形工艺代替切削加工制造机械零件,能使生产率大大增强。
2、制件可获得理想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冷挤压十字轴类零件的精度可达ITg---IT8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a O.2~1.6。因此,用冷挤压成形的十字轴类零件一般很少再切削加工,只需在要求特别高之处进行精磨。
3、增强零件的力学性能。冷挤压后金属的冷加工硬化,以及在零件内部形成合理的纤维流线分布,使零件的强度高于原材料的强度。
4、降低零件成本。冷挤压成形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形状的零件,因而能大量减少切削加工,增强材料的利用率,从而使零件成本大大降低。
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利用切削加工方法加工十字轴类零件,生产工序多,效率低,材料浪费严重,并且切削加工会破坏零件的金属流线结构。目前国内大多采用热模锻方式成形十字轴类零件,加热时产生氧化、脱碳等缺陷,必然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并且后续的机加工不但浪费大量材料,产品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并不理想。
采用闭式无飞边挤压工艺生产十字轴,锻件无飞边,可显着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不仅能节省飞边的金属消耗,还能大大减小或消除敷料,可以节约材料30%;由于锻件精化减少了切削加工量,电力消耗可降低30%;
(2)锻件质量显着增强,十字轴正交性好、组织致密、流线分布合理、纤维不被切断,扭转疲劳寿命指标平均增强2~3倍;
(3)由于一次性挤压成型,生产率增强25%.
数值模拟技术是CAE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在昂贵费时的模具或附具制造之前,在计算机中对工艺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通过图形、数据等方法直观地得到诸如温度、应力、载荷等各种信息,而且可预测存在的缺陷;通过工艺参数对不同方案的对比中总结出规律,进而实现工艺的优化。数值模拟技术在保证工件质量、减少材料消耗、增强生产效率、缩短试制周期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目前,用于体积成形工艺模拟的商业软件已有“Deform”、“Autoforge”等软件打入中国市场。其中,DEFORM软件是一套基于有限元的工艺仿真系统,用于分析金属成形及其相关工业的各种成形工艺和热处理工艺。DEFORM无需试模就能预测工业实际生产中的金属流动情况,是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高效而实用的工具。二十多年来的工业实践清楚地证明了基于有限元法DEFORM有着卓越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模拟引擎在大金属流动,行程载荷和产品缺陷预测等方面同实际生产相符保持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度。
3.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1)完成十字轴径向挤压工艺分析,完成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设计。
2)建立十字轴径向挤压成形模具的三维模型。
3)十字轴径向挤压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4)相关英文资料翻译。
4. 设计(或研究)方法
1)完成十字轴径向挤压成形工艺分析,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
2)毕业论文建立十字轴径向挤压成形模具的三维模型。
3)完成十字轴径向挤压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4)查阅20篇以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
5)完成12000字的论文。
6)翻译10000个以上英文印刷符号。
5. 实施计划
04-06周:文献检索,开题报告。
07-10周:进行工艺分析、绘制模具二维图及模具三维模型设计。
11-13周:进行数值模拟。
14-16周:撰写毕业论文。
17周:进行答辩。
郭兰磊张以根宋新旺姜颜波
摘要描述了胜利油区三次采油的发展历程;综合运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等多种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了三次采油期间以及后续水驱过程中相关的技术政策界限,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三次采油的风险,最大幅度地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还提出了三次采油攻关的方向和目标,以保障胜利油区三次采油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胜利油区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技术政策
一、引言
胜利油区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勘探新增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已开发油田目前大都处于高含水或特高含水期,水驱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在老油田的增产挖潜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保持油田开发持续稳定发展,在二次采油的基础上出现了三次采油。
胜利油区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三次采油室内实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为现场实施奠定了基础。1992年,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开展聚合物驱矿场先导试验,在孤东油田开展了三元复合驱油先导试验,开始了胜利油区三次采油新纪元,为胜利油区的增产挖潜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在此基础上,从适宜三次采油资源的一类单元开始,于1994~1995年开展了孤岛、孤东两个聚合物驱扩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之后,三次采油规模迅速扩大,从1997年开始进入工业化推广应用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三次采油的风险性,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矿场资料统计,深入研究了胜利油区三次采油的技术政策界限。针对胜利油区的油藏特点,提出了三次采油的发展方向。
二、三次采油驱油剂产品质量的技术政策界限
性能优越的化学驱油剂是三次采油取得明显效果的基本前提。目前,三次采油化学驱油剂产品种类繁多。为了有效控制驱油剂产品的质量,针对胜利油区的油藏特点,经过“八五”、“九五”的攻关和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建立了适合胜利油田的三次采油单元油藏特点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产品质量指标。
1.聚合物产品质量指标
制定的聚合物产品技术质量指标见表1。以此指标对每批聚合物产品进行固含量、分子量、水解度和滤过比等基本物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增粘性、筛网系数、抗剪切能力、热稳定性及吸附与滞留等基本应用性能进行评价。该标准得到国内外大公司认可,在聚合物干粉订货中,严格执行该技术质量指标,确保聚合物干粉的质量,保护了油区的经济利益。
表1聚合物产品质量指标表
2.表面活性剂产品质量指标
在大量界面张力、驱油、抗[Ca2+]/[Mg2+]能力等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胜利油区油藏特点和复合配方体系的表面活性剂质量指标,即pH>7;固含量≥40%;与碱的复配体系界面张力≤3×10-3mN/m。
三、油藏条件技术政策界限
胜利油区油藏条件极其复杂,本文主要对驱油效果影响较大的油藏非均质性、油层韵律、沉积相、油层温度、水矿化度、原油粘度、剩余油饱和度、注入时机、单层及多层等油藏条件进行了研究。
1.油藏非均质性
油藏非均质性是影响聚合物驱的一个重要因素,又分静态非均质和动态非均质两个方面。
(1)静态非均质
静态非均质性用油层渗透率变异系数(VK)来表征,随VK增大,水驱和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均下降,但幅度不同。初期随 VK增大,由于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增粘作用,可以一定程度地调整油藏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所以采收率下降幅度较水驱下降缓,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ER)逐渐增大;但聚合物的增粘和改善油藏非均质性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VK过大,其“指进”或“舌进”现象将加剧,因而△ER将下降。研究结果认为VK为左右最佳,适合于三次采油区间的VK为~。
(2)动态非均质
动态非均质是指在长期注水过程中由于水的冲刷作用而使原来渗透率很高的油层渗透率变得越来越高,形成“大孔道”,又称贼层,贼层的存在对开发效果有显著影响。数模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水大于90%,油田经强烈的注水冲洗,使油层渗透率增大,三采效果明显变差。矿场统计结果表明,大孔道井区见效比例与其他井区相近,但平均单井增油和每米增油幅度明显较低。因此,进行三次采油的区块动态非均质应不严重。
2.油层韵律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韵律的地层,水驱采收率依次为反韵律>复合韵律>正韵律。在反韵律地层中,由于高渗透层位于地层的上面,而低渗透层位于地层的下面。在重力作用下,上面高渗透层的水会向下部的低渗透层窜流,从而改善了中低渗透层的驱动效果。因此,反韵律油层的采收率高于正韵律油层的采收率,而复合韵律层的采收率介于反韵律和正韵律地层之间。
实施聚合物驱后,三种韵律的地层采收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依次为:正韵律>复合韵律>反韵律(表2)。可见,聚合物的注入减弱了重力的影响,减小了垂向上水的窜流。
表2地层的韵律性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表
3.沉积相
从矿场统计结果平均单井增油幅度来看:心滩相(A1)>河道充填相(A2)>河道边缘相(B)>泛滥平原相(C)。而每米增油幅度依次为:河道边缘相(B)>河道充填相(A2)>心滩相(A1)>泛滥平原相(C),但A1、A2、B相间相差不大,C相明显较差。说明与C相比A1、A2和B对三次采油更有利。
4.油层温度
油层温度影响聚合物溶液地层粘度,而地层粘度是决定聚合物驱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用黄河水配制5000mg/L的聚合物溶液,用回注污水稀释成1500mg/L浓度,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实验结果可知:随温度的上升,聚合物溶液粘度呈下降趋势,粘度保留率减小,70℃时,其粘度为,仅为30℃时(·s)的。表明聚合物溶液具有较强温敏性,目前条件下实施三次采油单元油藏温度应小于80℃。
5.水矿化度
水矿化度是通过影响聚合物溶液地层粘度而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以不同比例的回注污水与黄河水混合,配制成不同矿化度的聚合物溶液,并测定溶液粘度随矿化度的变化曲线。随配制水矿化度的不断增加,溶液中的聚合物分子由伸展构象逐渐趋于卷曲构象,分子的有效体积缩小,溶液粘度减小。如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聚合物溶液完全污水配制时,其粘度为,仅为完全清水配制时()的。聚合物溶液浓度越高,粘度保留率越低;地层水矿化度越高,聚合物溶液注入地层后,其前缘粘度下降愈大,会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
6.原油粘度
三次采油单元的地层原油粘度也很重要。原油粘度低,水驱采收率高,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潜力小;原油粘度太高,也不利于驱油剂作用的发挥。数值模拟表明,胜利油区馆陶组油藏聚合物驱的原油粘度有利范围在40~70mPa·s之间,为最佳。
7.剩余油饱和度
剩余油是聚合物驱的物质基础。剩余油饱和度是保证三次采油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见效时间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相同地层条件下,驱油剂用量、浓度及段塞大小相同,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高,容易形成原油富集带,见效时间早,驱油效果好。
孤东油田八区Ng3~6和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地质条件相似、储集层物性相近、流体性质相差不大。矿场实施聚合物驱后,孤东油田八区注入聚合物溶液即开始见到增油效果,而孤岛油田中一区Ng4注入量达到时才开始见到明显效果(PV为孔隙体积)。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孤岛油田中一区Ng4注聚前采出程度较高(),剩余油饱和度较低,而孤东八区注聚前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饱和度高。
8.注入时机
聚合物注入时机对增加采收率的幅度有明显的影响。室内物理模拟表明,注聚时间越早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还可节省大量的注水及水处理费用。
9.单层和多层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层注聚能充分发挥聚合物溶液的调剖作用,改善层间动用状况,效果好于单层注聚。在特高含水期,多层注聚优越性更明显。
四、注入参数技术政策界限
选择合适的注入参数能充分发挥驱油剂的驱油效果,相反,如果注入参数选择不当,则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三次采油的效果,甚至见不到驱油效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重点对驱油效果影响较大的井网、井距、用量、注采方向、受效方向数、注采比、注入速度等进行了研究。
1.井网
一般说来,三次采油都是在注水开发中后期进行的,因此需对注水开发的井网进行优化,优选出适合于三次采油的最佳井网。共计算了五点法、七点法和反九点法四种不同井网下的开发效果,注采井距取250m,数模结果表明,对于水驱,驱油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为五点法井网、四点法井网、七点法井网、反九点法井网。对于聚合物驱,驱油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为五点法井网、七点法井网、四点法井网、反九点法井网。而聚合物驱的增采幅度则以七点法为最高,反九点法为最低。因此,七点法、五点法和四点法井网为聚合物驱采油的理想井网。
2.井距
以五点法井网为例,研究了200m、250m、300m三种不同的井距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影响。与水驱相比,提高采收率幅度分别为、和。可以看出,井距对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影响不大,相对来说,小井距的井网聚合物开发效果相对较好一些,但由于胜利油区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井距太小,易造成聚合物溶液的窜流,因此,井距为250~300m之间较为合适。
3.用量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聚合物用量越大,进行聚合物驱含水下降漏斗的深度和宽度也越大,提高采收率幅度也越大,但当用量过大时提高采收率上升的幅度明显变缓。矿场实际统计表明,聚合物用量越大,单井增油幅度及每米增油幅度也越大。因此,从技术角度上讲,三次采油在矿场实施过程中,用量越大效果越好。另一方面,随着聚合物用量的增大,其提高采收率幅度变缓,说明其经济效益变差。优化结果表明,胜利油区三次采油聚合物用量在450~时,财务净现值较大。因此,从经济角度上讲,聚合物最佳用量为450~550PV·mg/L。
4.注采方向
根据矿场实际统计结果,三次采油注水井的注入方向由高渗透区往低渗透区注,其驱油效果单井增油和每米增油均高于由低渗透区往高渗透区注入的方向。
5.受效方向数
三次采油中心井的见效比例、单井增油和每米增油均远远高于边角井的效果。实施三次采油油井的受效方向数越多,其增油效果越好。因此,在三次采油投产或转后续水驱时,一定要考虑同时投产或同时结束注聚,避免人为地造成大量的边角井,影响驱油效果。
6.注采比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实施三次采油其注采比为~时含水下降最大,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驱油效果好。因此,三次采油矿场应保证均衡注采,以达到最佳的三采效果。
7.注入速度
注入速度对最终采收率影响不大,但速度越快见效越早,投资回收快,经济效益好。而注入速度越大,剪切速率越大,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越大,且易引起窜流或注入压力过高。从目前胜利油区实施单元的注入速度来看,注入速度在~时较合适。
五、后续水驱技术政策界限
从孤岛、孤东三个已转后续水驱的聚合物驱试验单元看,目前后续水驱阶段实际增油已占总增油量的50%左右,预测后续水驱阶段最终增油量约占总增油量60%,即三次采油的大部分油量要在后续水驱阶段采出。因此,后续水驱阶段是三采增油的一个重要阶段,必须加大对这一阶段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以确保达到最大的增油效果。
1.压力保持水平
地层压力水平高,高渗条带压差加大,导致注入水突破聚合物段塞和已形成的“油墙”,形成新的水流通道,影响聚合物驱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后续水驱阶段,压力保持在饱和压力附近时的开发效果要好于压力较高的开发效果。
2.后续水驱注采比
为了探讨在后续水驱阶段最佳的注采强度,对后续水驱阶段的注采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后续水驱阶段的最佳注采比为~,在这一范围内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
六、发展方向
1.高温高盐驱油体系研究及矿场实施
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胜利油区适合三次采油的地质储量为×108t,其中一类单元地质储量为×108t,二类单元地质储量为×108t,三类单元地质储量为×108t,四类单元地质储量为×108t。目前,矿场已动用的三采资源基本为一类单元,并且一类优质资源所剩余无几,而油层温度较高和矿化度较高的二、三类资源动用较少或未动用。因此,今后需在耐温耐盐驱油体系研究方面进行攻关,以便动用丰富的二、三类地质资源。
2.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研究
‘八五”、“九五”期间,胜利油区实施聚合物驱单元12个,动用地质储量超过1×108t。聚合物驱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实施完以后,仍有50%~70%的原油存留在地层中,地层中的剩余油储量仍十分丰富。目前,已开展的聚合物驱单元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后续水驱,首要面临的问题是聚合物驱以后如何提高采收率。因此,急需开展聚合物驱以后的新技术、新方法攻关研究,以充分开采剩余在地下的石油资源。当务之急是在弱交联和石油磺酸盐驱方面进行攻关,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3.复合驱将成为聚合物驱接替技术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石油资源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21世纪更为关注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更为合理的手段是充分利用不同采油方法之间的优势,采用复合方式进行采油。随着合成化学剂复合驱(如三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等)、合成化学剂-气复合驱(如泡沫驱)、不同气复合驱(如CO2+富气等)、合成化学剂热力复合驱、合成化学剂水平井注入复合驱等复合驱油技术的发展,以及结垢和注剂效果(如粘度、活性等)的改善,复合驱油方法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聚合物驱接替技术。
七、结论
通过制定三次采油驱油剂的质量标准,使驱油剂的质量得到了保证;通过制定三采注入过程和后续水驱阶段的技术政策界限,明确了适合三次采油的油藏条件范围和合理的工作制度。以上研究从不同的方面保证了胜利油区三次采油向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高温高盐驱油体系研究及矿场实施、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各种复合驱技术研究将是今后三次采油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权欣薇 南京农业大学 通过对大运河江苏段 历史 文化与经济价值的挖掘,了解到保护大运河的重要性,根据国家出台的 相关政策,在文旅融合的领域针对大运河在 旅游 产品、 科技 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出现的问题,进 一步提出打造运河特色文化IP、推进“智慧大运河”建设、促进沿线城市跨区域合作等优化策略,促 进大运河江苏段的活化利用,保护和发展大运河非遗。 随着大运河成功申遗,国家颁布相关政策指示, 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逐步推进。大运河作 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运河江 苏段流经多个区域,多个文化圈,有着重要的开发利用价 值。在文旅融合的视域下,深入挖掘大运河江苏段的价 值,研究其在开发利用中的不足和创新改进措施,对运 河非遗文化保护和运河文化 旅游 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大运河江苏段的价值挖掘 历史 文化价值 江苏大运河流经三大文化圈, 历史 文化资源丰富,种 类多样。 江苏大运河北段流经徐州、宿迁楚汉文化区。该区域 在 历史 上出现过项羽、刘邦、萧何等英雄人物,流传着游 侠剑客的事迹与传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这里 的民风流露着浓厚的武侠英雄色彩。与运河相伴而生的城 市和居民在重武文化的影响下,民风大多粗犷豪迈,重情 重义。 中段流经扬州、淮安、镇江为淮扬文化区,该区域在 漫长的 历史 中经历多次兴衰,战乱时涌入各地的移民,和 平时聚集四方的商旅,达官富商、文人骚客的荟萃,留下 无数典籍书画和艺术作品。园林桥梁建筑技艺精巧,保存 至今,扬州的瘦西湖,淮安的河下古镇,均驰名省外乃至 海外。淮剧等戏曲,淮扬菜烹饪等技艺,是运河留给江苏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段的常州、无锡、苏州为吴文化区,此文化区域是 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由于该区域兼得长江、太湖的水 利,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居民生活富足。这里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十分适合居住。文化 历史 氛围浓厚,江南才子 闻名于此。富庶的生活、发达的农业、密集的人口、贸易 往来的兴盛,造就了此文化区敦厚重礼、热衷于经商,勤 劳且善于学习的 社会 风俗。[1] 经济价值 从交通运输上看,江苏大运河古往今来都是内河航运 的“黄金水道”。近年来,江苏运河航运以其运输货物数 量大、运输风险小的优势,推动运河运输量大幅上涨。其 中苏北内河运输量甚至能与发达国家的运输总量相持平, 可见江苏大运河在交通运输上的重要作用和经济价值。 从地理位置上看,江苏大运河是各地贸易往来的交通枢 纽,北连鲁西南煤炭能源基地、南接上海、浙江,区位 条件优越。 从 旅游 产业上看,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大 运河 旅游 产业发展迅速。大运河沿线大批文旅示范区和 文旅企业的建立,运河文化 旅游 产品受到各地消费者的欢 迎。大运河江苏段以运河水韵为特色,发展水上观光和滨 水休闲游,推动文化 旅游 商品开发,推出参观游览经典线 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带来大量门票收益。同时,大运河 旅游 相关配套设施产业也蓬勃发展,民宿、购物、交通、餐饮等行业也收益颇丰。大运河 旅游 产业为运河沿线带来 了经济价值,促进了周边城市发展。[2] 生态价值 古往今来,大运河孕育着沿线的城市和居民。保护大 运河生态文明不仅关系运河的 健康 发展,还关系到沿岸居 民的幸福生活和青少年的 健康 成长。加强大运河生态文明 建设不仅能促进经济 社会 高质量发展,还是造福一方水土 养育一方百姓的利民之策。因此,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 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 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 区域经济 社会 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 凸显江苏大运河的经济价值。 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贯通南北的绿色长廊,也是重要 的生态廊道。尤其是在江苏段,大运河发挥了极高的生 态价值。它沟通太湖、长江、淮河、沂沭泗水四大水系, 串连太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不仅是防洪排涝的 “安全公园”、优化水资源调配的“民生公园”,还是 强化饮用水源的“幸福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 态公园”。 大运河本身就是一个绿色生态系统。大运河在 历史 上 就发挥了水利工程的作用,沿线地区居民和城市伴随着大 运河工程而兴。同时,天然的大运河解决了在严峻自然条 件下修建长距离运河面临的地形落差问题,天然水库能削 丰补枯,避免了许多工程的修建,节约了大量时间、人力 和物力成本。不仅保证了水域长期持续通航和生态环境的 稳定,还保护了运河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大运河江苏段 旅游 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旅游 产品缺乏创新,品牌打造缺乏特色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 旅游 资源丰富,但在 旅游 产品的开 发中,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创新性,不能将文化生态 价值有效的转化成经济价值。 从 旅游 产品开发来看,大运河江苏段的文旅产品大多 包含运河风光观赏,运河古镇游览,运河博物馆展览等传 统 旅游 项目,游客难以深入参与到大运河文化的建构中。 大运河江苏段缺乏具有创新与特色的 旅游 文化产品,如数 字化博物馆、运河主题乐园、运河情景演出以及以运河为 主题的剧本杀等深度 旅游 文化产品。 从 旅游 品牌打造来看,大运河江苏段缺乏区域特色。 江苏段运河流经三大文化圈,北段尚武豪迈,中段桥梁精 巧,南段才子众多,不同区域各有特色。但在目前的 旅游 开发中,不同区域的品牌定位模糊,缺少特色IP。大运河 江苏段沿线 旅游 品牌打造大多依托“仿古小镇”,开发模 式趋于雷同。有些地区一味追求仿古建筑风格,甚至拆除 运河沿岸具有区域特色且反映区域文化的独特建筑,使该 地区 旅游 内容趋于同质化,丧失了原本的独特性。 运河文化 旅游 产品与新媒体和新 科技 融合度低 随着新媒体和新 科技 的迅猛发展,各地景区不断创新 顺应数字化潮流的 旅游 产品。在文旅融合开发过程中, 大运河江苏段忽略了 科技 和新媒体的力量,尤其体现在游 客游览前的宣传和在游览的过程中。大运河江苏段景色优 美,文化底蕴深厚,有极高的 旅游 价值,但是景区的宣传 力度不足。运河景区宣传手段多通过拍摄纪录片、投放电 视广告等传统老旧的宣传方式,未能迎合新时代年轻人的 喜好,难以吸引 旅游 消费主力军。在游览运河景区过程 中,由于缺乏创新, 旅游 产品中缺乏现代 科技 元素,文化 内涵的展现形式没有因时而变,未有效发挥5G、超高清、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作用,基 于高 科技 的沉浸式与体验型文旅产品内容较少,游客缺少 新鲜感。 大运河地域协作性差,缺乏总体规划 首先,大运河江苏段地域性文化特征强,流经省市和 跨行政区划众多。在运河 旅游 开发过程中,各个行政区划 形成屏障, 旅游 线路多成节点式分布,导致缺乏运河 旅游 的连贯性。各个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方的利 益诉求难以统一。其次,大运河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地政府制定的保护与开发措施不同,有些地区政策甚至 相左。运河 旅游 也是分区域各自发展,政府缺少整体规划, 各地域间也难以更好发挥各自优势来实现优势互补。大运 河文化一体化发展受阻,难以实现市场空间的共享和共荣。 大运河江苏段 旅游 开发对策及建议 2021年,为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文化公 园建设工作小组印发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 划》,指出要整合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按 照“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的思路优化总体 功能布局,深入阐释大运河文化价值,大力弘扬大运河时 代精神,加大管控保护力度,加强主题展示功能,促进文 旅融合带动,提升传统利用水平,推进实施重点工程,系 统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传统运河非遗文化中 注入时代精神,借助运河文化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 明、彰显中国文化自信。这些要求为大运河江苏段开发与 利用提供了总体方向。根据大运河江苏段在文旅融合开发 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家对大运河发展的指示,提出以下 对策及建议。 创新 旅游 产品内容,打造运河特色文化 IP 在 旅游 产品创新上,大运河江苏段在以运河水韵为特 色发展水上观光和滨水休闲游的基础上,打造运河主题文化公园。主题乐园中包含富有江南韵味的情景演出、汉 服表演和体验、运河沿线游船放花灯等深度 旅游 的特色项 目。改变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的方式,运用新媒体技术打 造数字化运河博物馆,让游客们在游览运河风光中感受 江南 历史 文化和风土人情,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大运河非 遗项目。 从特色IP打造上看,江苏大运河的三大文化圈应根据 地域特色,挖掘文旅融合开发亮点。运河北段徐宿段,打 造成以徐州、宿迁为中心的楚汉文化圈,融合如徐州的文 庙、梆子、竹马,宿迁的龙王庙行宫、泗州戏、彭泽湖渔 鼓等地区特色文化元素,建构忠肝义胆、侠气豪迈的运河 IP风格。 将中段淮扬段打造成以淮安、扬州为中心的淮扬文化 圈,依托精巧的园林建筑。例如,扬州的瘦西湖、淮安的 河下古镇和淮剧等戏曲,淮扬菜烹饪等技艺,挖掘其背后 的文化 历史 价值。将南段的吴文化区打造成实体“江南百 景图”,可以与 游戏 联合开发,吸引新时代的年轻游客和 “江南百景图”的 游戏 用户,扩大运河景区的市场人群。 选取镇江的古渡文化、常锡的船商文化和苏州的水乡文化 等塑造特色IP。 [3] 利用新媒体和新 科技 ,推进“智慧大运河”建设 大运河江苏段应在景区宣传中加大对新媒体的使用力 度,在运河文化展示中提高与现代 科技 的融合程度。 在宣传方面,借助新型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 bilibili等,发布运河相关短视频,并且引导用户进行二 次创作。大运河宣传要转变话语表达形式,将原来景区纪 录片的宏大视角转移到更平民化的短视频微观视角,拉近 游客与景区的距离。同时借助网红效应,用名人直播的方 式拉动运河景区游客的增长和扩大知名度。以“丁真”带 动甘孜理塘县景区知名度为例,借助直播和短视频形成的 网红效应拉动景区发展是互联网背景下有效的宣传方式。 用“互联网+运河非遗”的模式促进大运河文化传播。 在 旅游 展示方面,在线下,将传统运河博物馆改造成 运河沉浸式数字体验博物馆,通过全息影像、全景VR、数 字灯光秀等技术,借助信息化多种交互视觉媒介传达运河 的 历史 与文化。借助5G和人工智能技术为运河主题乐园、 情景演出注入新鲜血液,极大提高游客的新鲜感和趣味 性。[4]在线上,搭建云上大运河非遗APP、借助网络直播运 河情景演出,让游客在线上就能领略大运河的自然风光和 文化风情。目前,大运河文化产业应该创新业态和商业模 式,培育云 旅游 、云参观的新消费需求。借助数字化新技 术,推动大运河景区线上线下互补发展。 政府统筹协调,促进跨区域合作 江苏省政府在大运河江苏段的开发利用中应构建中央 统筹、省总负责,各个区域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 局。各级规划要树立 旅游 引领、南北联动、产业融合、共 建共享的创新理念,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 带面”的思路优化总体功能布局。针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 衡导致运河发展政策不统一问题,政府应考虑多方诉求, 对开发困难地区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针对大运河 各区域分散发展的问题,制定大运河一体化发展战略,设 立大运河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决策参谋和政策咨询,促 进各区域信息资源的整合。大运河 旅游 项目打造涉及众多 部门,包括水利航运、 旅游 园林建设等,须形成协同发 展,各部门合力。[5] 大运河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厚的历 史文化、经济和生态价值,带动了沿线文化 旅游 业的发 展。但由于大运河江苏段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 旅游 产品 和品牌打造缺乏特色、文化 旅游 产品与新媒体新 科技 融合 度低、地域协作性差缺乏规划等问题,大运河江苏段的非 遗文化和 旅游 资源难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同时,为了响应 国家深入阐释大运河文化价值,促进文旅融合带动,提升 传统利用水平的号召。文章从大运河江苏段在开发利用中 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在产品创新和品牌打造、加强新媒体 技术运用、促进跨区域合作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 议。为推动大运河非遗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新时代宣传中 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注入新 活力,让大运河文化重焕生机。 参考文献 [1]周艳丽,陈敬敬,崔淼.大运河文化 旅游 资源开发对策研 究——以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为例[J].中国商论,2020(03):112- 113. [2]姚乐,王健.试论大运河江苏段的特性与文化带建设 要点[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 科学版),2019,18(03):108- 118+127. [3]郭新茹,沈佳,韩靓.文旅融合视域下大运河江苏段文化 IP开发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20(01):264-276. [4]窦兴斌,何边.新媒体语境下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 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J].大舞台,2018(05):99- 104. [5]廖维俊,何有世.全域 旅游 视角下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 建设模式研究[J].四川 旅游 学院学报,2019(06):41-45
参考文献是旅游 文化 论文的一部分 ,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旅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黎洁,李垣.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 思想战线. 2001(01)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1. 浅谈旅游文化论文
2.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3. 旅游文化的论文免费例文
4. 关于旅游文化的相关论文
5. 有关旅游文化的论文
6.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在写作旅游 文化 论文前,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对于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旅游论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河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长效机制模型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3.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4. 旅游需求波动、风险管理与非线性减贫效应研究 5. 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6. 促进辽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及对策建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例 8. 我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9. 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的实证分析 10. 基于模型构建的常州休闲旅游发展的诊断研究--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 11. 日本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12. 环洞庭湖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 措施 13. 基于游客感知的海南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形象修复研究 14. 石林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15. 长治市创意旅游农业发展探索 16.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17. 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江苏和安徽两省部分高校为例 18. 产业融合视角下黟县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19.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黄冈市旅游产业为例 20. 新三农视角下的乡村游和乡风文明建设探讨--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试述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试述旅游经济运动的主要矛盾和内在动力 4、试述现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论旅游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6、论旅游经济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7、论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8、试论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9、试述旅游需求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10、试论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调节 11、试论旅游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12、试论旅游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3、试论如何测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14、试述提高我国旅游经济效益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15、试析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16、试述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17、试论世界各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8、试论我国旅游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9、试述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试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旅游产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2. 旅游活动地理投影下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策略 3. 浅谈旅游电子商务 4.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对民居客栈的研究 5. 建设旅游强省背景下的湖南旅游演艺品牌发展对策 6.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7. 体验经济视角下福州地区旅游消费创意开发研究 8. “全域旅游”目的地内部营销中的政府角色创新探析 9. 分析黑龙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1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多元化评价的保障体系建设 11. 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与管理剖析 1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13. 基于低碳视角的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14. 谈低碳旅游与景区酒店管理服务 15. 电子商务环境下广西龙门水都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6. 乡村家庭旅游业经营状况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四川彭州九峰村为例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18. 探讨乐山市发展医疗旅游的障碍分析和应对策略 19. 遵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 电子商务背景下旅游 市场营销 策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2.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 3.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4. 旅游文化论文题目 5. 2017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汇总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从最早相对独立的纯粹仓储和运输起步,由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散,在这个阶段,整体上处于行业及其分散,普遍规模小,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
目前,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日益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伴随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业也开始进入整合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也开始涌现,例如供应链管理、整车零担运输等等,也涌现出很多具有很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的公司。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目前已有优秀公司已经上市,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优异的具备非常高成长性的投资标的相对增多,因此更多的从行业驱动力来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现有的公司中发现未来能够突破的公司。
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步回落,降成本取得实效
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物流业近年来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整体运行效率仍然较低。我国该指标从1991年的下降到2019年的。美国、日本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我国与美日相差超过8%。
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2017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比2017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
2019年1-11月,社会物流总费用为万亿元,同比增长,比2018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比1至10月回落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
2011-2019年,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下降至2018年的,降成本取得实效。由于截至2020年3月,2019年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尚未公布,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左右。
物流总额稳步增长,总需求趋缓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增速比2017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万亿元,增长;上半年万亿元,增长;前三季度万亿元,增长,全年社会物流总需求呈趋缓趋稳的发展态势。
2019年1-11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
注:图中增长率为可比价格计算增速
在产业转型、成本倒逼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物流行业成长性将好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受2020年中国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第一季度,我国物流企业开工较难,由于受疫情影响,物流行业的需求端和供给端的货量都有所减少、劳动力短缺、路上严查有可能导致时效和利润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物流企业逐步恢复开工,预计全年可逐渐回暖,恢复增长态势。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论邮政物流分销业务的发展对策 摘要:为实现邮政物流的发展目标,文章从理念、能力、网络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邮政企业在物 流分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邮政企业开展物流分销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探讨了邮政物流分销的发展策 略。 关键词:分销;物流;信息;网络 邮政物流自2002年开展以来,形成了一体化物流、区 域配送、货运代理、分销与邮购等四大主要业务板块。在发 展初期,物流分销作为邮政物流的一项主要业务取得了长足 发展,不仅充分发掘了邮政资源的潜力,培育了邮政物流的 市场竞争能力,也为未来的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随 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和调整的问 题,成为邮政物流分销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大了邮政 物流快速发展的难度。 1 当前邮政企业在物流分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制约着物流分销的发展 在邮政物流发展的初期,由于分销业务量小、面大,传 统终端销售的经营理念和全员营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业务的发展。但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和种类数量的不断增 加,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经营理念与营销方式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与现代商品零售的理念和营销方式距离越来越 大,越来越不适应邮政物流业务的发展。同时,邮政的业务 市场、服务理念、专业营销能力等均与商品零售行业存在较 大差距,成为分销业务的制约点。 1·2 资金回笼不及时,严重影响了物流分销的传递速度和 获利能力 资金的快速回笼和周转可保证企业良好的经营运转,因 此,必须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和利用率。资金回笼不及 时、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分销商品的进货、运输和配送,从而 造成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资金利用率低下、经营效率和效 益降低、物流业务运营能力偏低,使合作企业对邮政物流的 实际运营能力产生怀疑,挫伤合作积极性。 造成资金回笼速度缓慢的原因有:第一,分销商品在各 级滞留,传递、运输不到位,商品配送和销售不及时;第 二,已销售出去的商品以赊销为主,欠款回笼较难;第三, 下属单位回收的资金上缴不及时;第四,资金统计不确切, 上级部门在统计缴款量时仅依靠订单统计的配送商品量,而 经营中还会出现分销商品的运输时间、存货量等一系列问 题,也会使缴款难以全部落实。 1·3 分销商品在末端大量滞留,阻碍了物流分销的经营和 发展 物流分销的目的是快速有效地实现分销商品的流通,减 少流通成本,通过高效率的商品配送和迅速的回款获取经济 收益,争取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然而一些分销商品进入物流 末端配送段时,往往作为待配商品滞留在各级配送中心的营 业网点和城区支局所。部分商品滞配期甚至超过几个月,造 成了严重的库存空间占用、资金占用和成本消耗。由于个别 商品即将过期或已经过期,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1·4 虚假的市场环境和销售景象给物流业务发展造成了一 定困难 物流分销终端为增加配送量或销售量经常盲目追求短期 效益:销售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营销知识培训,无专业营 销能力和经验,在配送商品或销售时过度采取亲情推销策 略,仅动员亲朋好友被动接受分销商品,并非适应真正的市 场需求,虽然短期内迅速扩大了销售和配送量,却从根本上 挫伤了长期发展能力;还有一些销售人员在配送或销售时私 下将分销商品赔钱低价卖给零售商户或消费者,严重违反了 邮政物流分销的经营目的,影响了邮政正常的经营秩序,造 成零售商户或消费者对邮政分销商品物流的误解。这种盲目 营销忽视长期市场的行为,无异于揠苗助长,致使邮政物流 分销初期在虚假的市场需求下发展迅速,而以后的获利能力 则大大降低,造成长期市场开拓艰难。 2 邮政发展物流分销业务的对策 当前,邮政物流快速发展,为确保邮政物流分销的长期 发展能力,保证物流分销在邮政一体化物流的发展中发挥重 要作用,必须及时解决物流分销业务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避 免经营陷入困境,实现邮政物流分销长期发展的目标。 2·1 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思路和营销方式,为物流分 销快速扫除思想障碍 学习先进的现代物流分销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我为本、 坐等成交、被动依赖等思想桎梏,要求变、求新、增强活 力。经营理念、服务理念要随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改变,随各 种新型业态的发展而发展,要发展就要变革,“变则通,通 则久”。要确立“转变观念、创新工作;物流配送,强化服 务;调整结构,适应需求;规范动作,有序经营”的管理思 路,引进成熟的营销理念,为物流分销快速扫除思想障碍。 2·2 以现代物流理念为基础,积极做好物流分销的市场定 位 邮政是一个服务性行业,邮政企业拓展物流业务有得天 独厚的优势:第一,“三网”资源,实物网为物流火车、汽 车、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营业网点又构成了遍布城乡的投 递网络,这是邮政参与物流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绿卡金融 网为物流提供了各类资金清算服务;综合计算机网为物流市 场的规范运行和拓展提供了信息基础。第二,中国邮政的 “品牌形象”构成了物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第三,邮政传 统的B to C为物流业务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几年B to C末端 配送、B to B直递运输服务等业务的探索,也为现代物流业 务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邮政的核心竞争力和所有的优势都体现在物流的运输、 仓储和配送上,这是邮政物流业务发展的核心。终端商品零 售是邮政物流业务末段的延伸,但不是邮政的优势所在。当 前邮政的资质、人员素质、营销技能等均不能适应零售商品 销售的需求,同时还隐藏着各类资金、税务、政策等风险, 不应是邮政物流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 仓储是物流分销业务的保障和物流配送业务的重要支 撑。邮政要充分利用点多面广、房地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将 富余的房产、地产进行整合,添置必要的物流设备,打造以 基地、中心、配送中心为一体的差异化物流仓储体系,带动 以“运输+仓储+配送”为主的服务网络模式,掌握市场的 主动权,为经销商开展物流业务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同时 形成以运输、仓储和配送业务为主的业务发展模式。 2·3 以电子商务为指导,积极运用科学信息技术和现代物 流技术,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 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邮政企业要充分利用邮政 的优势和互联网技术打造现代邮政物流信息业务平台,优化 内部资源配置,将商品的生产、包装、运输、装卸、仓储、 终端零售等环节有机联结在一起,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 共用,并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 理,有效支撑各类企业对物流业务信息的需要,降低物流成 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现代物流和电子物流业务的发展。 2·4 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着手建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 增加必要的运输设备 邮政网络是邮政进军物流市场的第一大优势。传统的邮 政网络以服务为标准,而开展以利润为中心的物流市场,必 须对既有网络进行优化和调整,既要保证网络的服务性,又 要兼顾网络的赢利性。在增加必备运输车辆、提高运行能力 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网络的节点,即仓储和配送中心,使其 既要服务于网络,又要服务于当地物流市场和业务拓展。这 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物流的网络建设,提高物流网运 能力,为物流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5 立足于对邮政投递网的改造,发挥邮政在“最后一公 里”终端配送上的优势,提高配送能力 “最后一公里”终端配送在物流配送业务中起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在建立和优化配送网络的基础上,充实投递网力 量,是对物流网络建设的有效补充。要对投递网进行优化和 改造,充分发挥其在“最后一公里”终端配送上的作用,使 邮政物流配送网络实现无缝隙链接,使邮政物流网络建设更 加系统、全面、完善。 2·6 利用有利契机,积极发展农村营销网络建设 在营销网络上,应充分利用党中央提出的邮政服务“三 农”的有利契机,利用镇(村)富余人员、技术能人、工作 站人员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健全农村营销 网络的末端建设。一是以各镇、村为中心建立完善“三农” 服务站;二是将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等人员 发展为代办员,利用他们自有的场地发展农村代办点;三是 以责任书、协议书的形式,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 原则,与各乡镇、村农技站、农资销售点展开合作。将“三 农”服务站、代销点、工作站等作为邮政物流商品的末端销 售网络,分散邮政物流分销的风险,实现邮政与销售末端的 共赢。 2·7 培养、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专业人才 随着邮政物流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壮大,邮政物流专业人 才匮乏的现象越显突出。引进几十个或几百个专业人员,并 不能有效解决根本问题,只有通过专业知识培训才能在短期 内实现邮政物流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对网运人员的培 养,使其在了解物流业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掌握和 控制网运的部署和调配,发挥网运的最大能效。二是对仓储 人员的培养,使其熟悉和了解物流商品的特性和功能,在确 保商品安全、完整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和调配物流商品,最 大限度地压缩仓储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发挥仓储最大功 效。三是对营销人员的培养,使其增加对邮政物流分销的了 解,掌握专业技巧,实现优质物流分销商品的营销,避免不 必要的弯路、简单的商品推销以及为短期效益而损伤长期潜 在的邮政物流服务需求市场等现象,而且通过营销人员有目 的地收集市场信息,可获得反映真实需求的准确的第一手资 料,实现对管理者的经营指导与辅助,为实现邮政物流发展 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苑玉刚.苑玉刚副局长在淮海经济区物流发展研讨会上的讲 话. 2008, 3
dfghsdhgdshf 代写毕业论文包通过!!代写职称论文包发表!! 【我们的代写/代发优势】 本联盟汇集所有行业近30名兼职专家教授学者,学历均在硕士以上,文章质量绝对有保证。出自本联盟的每篇文章都是原创,版权归客户所有,而且绝对为顾客保密。我们跟各行业学术期刊均有业务联系,任何学科的论文均可保证发表。 【我们的代写/代发范围】毕业论文 外语论文 中级职称论文、高级职称论文、学术论文、公务员论文、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办公文书、演讲稿、报告总结、各种文体互译等服务。 QQ 搜 代写专家团 希望可以合作 我们是专门做收费代写服务的 需要的话可以联系 若有打扰 深表歉意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好2003年邮政思想政治研究工作,为推动邮政向良性循环迈进提供服务,中国邮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围绕全国邮政工作的总体部署,提出2003年工作要点。2003年邮政政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2003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邮政中心任务,服务邮政工作大局,密切联系邮政改革发展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配合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邮政企业发展战略,在推进邮政企业全面进步的同时,促进邮政职工全面发展为研究重点,扩大研究课题的深度与广度,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各级领导决策做好服务,为推动邮政向良性循环迈进做出新贡献。一、主要研究内容2003年,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中心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宗旨,把改革发展的难点、职工思想的疑点、行业工作的热点作为政研工作的重点,帮助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方针政策,特别是正确理解国家局党组提出的“2003年中国邮政总体上初步步入良性循环”的目标要求,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为邮政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一)研究如何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同邮政改革发展的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以十六大精神来统领、指导和推动政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二)研究如何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邮政部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行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三)研究如何围绕推进邮政迈向良性循环的工作大局,有效开展邮政形势、任务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为邮政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四)研究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塑人”的观念,突出邮政职工建设、管理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邮政职工工作热情,维护邮政职工切身利益以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的方法和途径。(五)研究如何在邮政企业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树立邮政良好的社会形象。(六)研究如何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风建设,进一步扩大邮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风建设的新途径、新成果。(七)研究如何培育有邮政特色的企业文化,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企业文化氛围。(八)研究如何对先进典型的经验进行深入总结、广泛宣传和大力推广,努力形成“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九)研究如何针对邮政改革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难点、热点问题,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行作用和导向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的方法和途径。(十)研究如何使邮政政研工作体现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不断探索邮政政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各级邮政政研会要结合上述十个方面主要研究内容,从本单位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一步提出各自政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细化内容和形式,明确方法和步骤,努力形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不断推出新成果的政研工作态势。二、几项重点工作2003年,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使邮政政研工作的触角延伸到邮政的各个层面,使邮政政研工作的成果体现到邮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大力推进邮政政研工作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各级邮政部门及邮政政研会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协助各级党组织做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组织工作,在学习的内容、形式上提供建议,在贯彻的方法、步骤上积极配合,特别是在引导邮政干部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加快邮政发展,服务小康建设”的使命上来,把力量和行动凝聚到推进中国邮政2003年总体上初步步入良性循环的目标上来等方面发挥参谋、引导作用。要用十六大精神来指导政研工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研究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深入研究总结邮政独立运营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验,特别要重点研究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同邮政改革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形式、方法,把推动研究、勇于实践、解决问题作为各级邮政政研会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协调多方力量,加大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加强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邮政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当前邮政政研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各级邮政政研会要重点研究如何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理念,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引导职工服务社会、奉献群众;如何以品牌形象为目标指向,加强企业文化的机制建设,以高层次的品牌文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企业作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阵地,保持企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在鼓励宣传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重视物质利益的能动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思想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的联动作用。2003年上半年,中国邮政政研会将牵头组织多方力量,研究草拟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和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通过向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等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和修改完善后,报请国家局党组研究审定。各级邮政政研会也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如何推动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有效方法,研究如何在全国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框架下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点的研究,使两者形成合力服务于邮政发展改革工作。(三)广泛调查研究,完成《邮政职业道德读本》的编写要继续探索如何在邮政行业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邮政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邮政诚信服务水准。中国邮政政研会将把邮政职业道德建设作为2003年重点研究课题,拟定《邮政职业道德读本》编写大纲,组织相关人员,尽快完成编写工作。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邮政政研会要加强对本单位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已形成邮政职业道德规范的要不断补充完善,未启动这项工作的要积极进行研究探索。中国邮政政研会将以组织到部分省(区、市)局调研、调阅部分邮政企业职业道德建设资料等形式,研究和了解各地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为《邮政职业道德读本》的编写提供参考。(四)深入研究,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各级邮政政研会要注意研究总结先进典型的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把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带动职工群众作为邮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作为探索邮政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的重要源泉。一是注意发现工作成绩突出、能够代表邮政形象、被社会认可的先进典型,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等等,把他们树立成“标杆”、“品牌”。二是深入挖掘提炼先进典型的事例,以新闻媒体、论文文章、巡回演讲等多种手段广泛进行宣传推广,造成一定宣传声势,形成一定舆论氛围。三是注重研究各类先进典型的培育形式和激励机制,积极向本单位党政领导提出建议意见,从制度上为先进典型的成长创造必要条件,努力形成学赶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对先进典型培育形式、激励机制等问题的研究,中国邮政政研会在开展年度政研论文征集评比活动时,继续要求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邮政政研会提交的论文中,研究上述问题的论文要占有一定比重。(五)注重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研究运用各级邮政政研会要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政策性、层次性、阶段性的特点,注重情和理、言和行、点和面、正和反、冷和热、虚和实等运用方法的研究,在功能上突出发挥思想传播和文化整合作用,在运用上突出解决思想问题的实际效果。要根据形势、政策、工作对象思想的变化趋势,探索思想问题预报预警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研究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导向融入到硬性管理中,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行政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在继承过去好作风、好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创新、当前和长远的统一。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研工作水平(一)巩固大政工管理下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坚持在各级党组(党委)统一领导下,突出政研干部“一岗双责”作用的发挥,继续把各方力量调动起来,不断完善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广大管理干部为基础,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职责明确、关系协调、渠道畅通的邮政政研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二)继续推动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政研会的研究活动在做好日常政研工作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局、直属单位要安排好本单位政研会年会,认真总结交流,研究部署工作,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各学区的组长单位要牵头组织好本学区的学组活动,并按照确定的学区活动内容、形式进行,保证本学区每年不少于一次的集中交流活动。(三)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交流活动2003年中国邮政政研会将选择一些重点研究课题,如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职业道德建设等,结合中国邮政政研会换届筹备的工作需要,抽调部分政研干部到相关单位开展深层次的专项或综合调研活动。各级邮政政研会也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政研干部和相关管理干部,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一些调研活动。要发挥好邮政政研会特约研究员以及退休政工干部或管理干部的作用,中国邮政政研会将安排适当的研究课题,组织他们参与一些研究活动和调研活动,发挥他们的丰富经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继续办好政研工作信息和各级政研会会刊,加强政研工作交流的力度。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邮政政研会要在做好本单位政研工作宣传交流的基础上,及时上报工作信息、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等。中国邮政政研会秘书处要及时收集汇总各方面情况,定期下发政研工作信息,做好上下、内外和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流服务工作。(四)继续开展年度政研论文征集评比活动各级邮政政研会要结合中国邮政政研会提出的十个方面的重点研究内容,围绕本单位发展改革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并努力形成一大批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同时,做好内部交流推广和评选推荐工作。中国邮政政研会秘书处负责组织好政研论文征集评比工作,加大对政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要汇编印发推广,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将提交有关领导或部门参阅参考。(五)努力提高政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学习型的社会,前提是培育学习型的人。各级政研干部要力争成为学习型的政研干部,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研究中得到历炼,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加强对政工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国邮政政研会将于2003年下半年举办第四期政工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拓展政工干部的视野,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各级邮政政研会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一定的研究资料经费、外出考察经费,给予政研干部更多的学习提高机会。四、积极做好中国邮政政研会第二届理事会的筹备工作按照《中国邮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章程》规定,中国邮政政研会第一届理事会将于年底届满。2003年下半年要认真做好中国邮政政研会第二届理事会的筹备工作,总结邮政政研会成立四年来邮政政研工作情况,交流推广基层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新形势下全国邮政政研工作,审议新修订的《中国邮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章程》,确认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的组成人员,表彰全国邮政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邮政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全国邮政优秀政研会。各级邮政政研会要按照中国邮政政研会的统一部署,认真总结邮政实现三年扭亏、推进邮政向良性循环迈进进程中开展政研工作情况和取得的经验,分析工作中的不足,研究改进工作的建议意见,提出政研工作的新思路,评选表彰本单位政研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上述工作应在2003年10月底前完成,并按要求做好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