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丝绸杂志社

丝绸杂志社

发布时间:

丝绸杂志社

《中国丝绸辞典》 ISBN 7-5046-2136-6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本辞书集茧、丝、绸、农、工、贸于一体,是丝绸系统工程的一部内容详尽的辞书。全书有总论、养蚕、蚕茧、蚕丝、绸缎、服饰、贸易和丝绸文化等共八篇。其中有我国历代丝绸简况、生产地区、蚕丝理化、世界产销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饰制造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产品种类和其品种特征,以及国内外贸易的基础知识、贸易条件、作价办法和推销战略,还有丝绸的典故成语、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经营机构等有关的辞条。这是一部丝绸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教育工作者查询问题的实用工具书。 《中国丝绸辞典》编委会 主 编: 王庄穆 副主编:韩 毅 编 写:王庄穆 李奕仁 刘 桥 叶夏裕 藏伦越 荣光远 张启华 张修仲 赵 丰 韩 毅 袁宣萍 编 审:吕鸿声 吴裕贤 朱克明 袁观洛 王荣达 胡 丹 前言 丝绸是中国五千多年前的重大发明,后经丝绸之路远播全球。世界人民誉丝绸为“纤维皇后”,称丝绸为中国文化,名中国为“SERES”(丝国)。丝绸是中国的 “国宝”,在历史上曾密切联系着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具体传播着和平、自由、合作的宽容精神,成为现代世界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有关专业科学家探讨丝绸文化的专题。同时,丝绸始终是我国富国裕民和美化人类并集文化于一体的“世界型”商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发展蚕丝生产,扩大丝绸出口政策,从“一五”至“八五”计划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丝绸生产和出口发展速度很快。1993年生产蚕茧76万吨,其中桑蚕茧71万吨,占世界蚕茧产量的70%,比1949年生产蚕茧5万吨,其中桑蚕茧万吨,分别增加倍和倍,年均增长和7%;生产丝类万吨,其中桑蚕丝万吨,比1949年生产丝类1501吨,其中桑蚕丝1440吨,分别增长60倍和52倍,平均增长和,丝绸出口创汇32亿美元,比1949年丝绸出口创汇265万美元增加1206倍,平均增长。特别是丝绸生产技术飞速进步,自动化、电子化改变了脚踏手摇和一只缸两根棒的落后局面。在现有主要蚕种、丝绸生产企业中,已有许多企业的生产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丝绸出口中的生丝已占世界贸易量的90%,真丝绸的45%,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商品中唯一能够垄断国际市场的商品,而且也是世界丝绸界依靠的对象。这种伟大的成就,是我国2000万户桑农、近百万丝绸职工和科技人员在党和国家特别是在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指导下,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的。 丝绸是由种桑养蚕始至丝绸出口止的一个贸工农、产供销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我国丝绸工作者除了必须具备其中一项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丝绸系统工程中的有关知识基础,以有利于工作的规划和进展。因此许多丝绸工作者总是苦于没有丝绸系统工程的专业辞书,如果查询丝绸特征、种桑养蚕、国内外贸易以及丝绸文化等等,就是在农工贸许多辞书中也不可能查得满意的结果。中国丝绸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已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可是总无这个系统工程的辞书。前年,率先确立研究课题,并已制定编写规划的中国记者协会《桥》杂志社编辑韩毅同志在有关方面的要求下,一定要我负责编写这部《中国丝绸辞典》。编者虽然知道编写辞典不是易事,特别是记得J•J•斯卡利格(16-17世纪)说过“十恶不赦的罪犯既不应该处决,也不应该强制劳动,而应该去编词典,因为这项工作包括了一切折磨人的痛苦。”当代学者H•A•格利森更加言简意赅地说:“词典编纂工作极端令人厌烦,要求十分苛刻,这是一项难以置信的工程。”但编者为了有利于丝绸工作者,有利于丝绸的发展,即使这项工程极端厌烦、十分苛刻,或者是劳动改造……,还是应该和值得的。为此,在卢嘉锡先生题写书名和贸工农领导以及专家们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这部空前的丝绸系统工程辞书终于出现在丝绸工作者面前。但有关丝绸的新课题不断出现,正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条目及其释文尚有片面、遗漏,不尽意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王庄穆 (时任中国丝绸协会秘书长) 后记 《中国丝绸辞典》涉及了丝绸系统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必须请有关方面支持。因此,编者除主编和编写辞书的总论、绸缎、服饰、贸易篇外,还请中国记者协会《桥》杂志社编辑韩毅同志为副主编,并作全书通稿。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品种资源保护室主任、副研究员李奕仁同志,农业部农业司处长、高级农艺师刘桥同志,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蚕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叶夏裕同志编写养蚕篇。 原重庆市丝绸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藏伦越同志,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丝绸系主任、副教授荣光远同志,四川省丝绸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修仲同志编写蚕茧、蚕丝篇。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赵丰同志,《丝绸》杂志编辑部工程师袁宣萍同志编写丝绸文化篇。 又请原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吕鸿声同志,,原纺织工业部丝绸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吴裕贤同志,原辽宁省丝绸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朱克明同志,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教授袁观洛同志,原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处长、译审王荣达同志,原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处长、高级经济师胡丹同志进行审阅。 同时,承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以及全国部分省、市丝绸公司的大力支持。并承王铸、鹿素兰、马庚、盛晓明、殷罡同志的热情帮助。均在此表示感谢。 王庄穆

是正规期刊,杂志社2017年是季刊,2018年为月刊。

《丝路艺术》(Serindia)季刊是与丝绸之路艺术相关的艺术研究学刊、国际性中文期刊,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漓江出版社主办,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研究、译介国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丝路艺术》为季刊,每年四期,译介和传播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成果、历史文献和当代艺术活动信息,搭建丝路艺术考古、图像研究、艺术交流与文化史研究平台。读者对象包括对丝绸之路和中亚古国文明感兴趣的学者专家及普通读者。

扩展资料:

丝路艺术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1、维普收录(中)

2、国家图书馆馆藏

3、上海图书馆馆藏

丝路艺术杂志社介绍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丝路艺术》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丝路艺术》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路艺术

丝绸之路杂志社主编

百度百科上显示是月刊,经咨询杂志社2017年是季刊,2018年为月刊。网页链接

《丝绸之路》一书由 [英] 彼得·弗兰科潘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简介: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主管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甘肃丝绸之路协会 甘肃省文物局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旅游协会国内刊号:CN 62-1115/K国际刊号:ISSN 1005-3115《丝绸之路》 综合性文化月刊,创刊于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展示西部开发风采为宗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2001年入选全国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加大对外宣传西部、宣传甘肃的力度,英文版《丝绸之路》正在筹办之中。 丝绸之路》杂志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创刊于丝路重镇——金城兰州。1993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丝绸之路》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和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丝绸之路》由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旅游局、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季成家教授担任总编辑兼社长。初办时为双月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为宗旨,知识性、学术性、现实性、趣味性兼及。它集中展示中国西部的壮美山川和悠久历史文化,努力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专家与群众、文化与经济之间铺路架桥。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形势,促进西部地区文化建设,满足普通读者需求,自2000年起,《丝绸之路》在内容上加大了旅游份量,进一步突出表现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强化西部风情和多民族色彩,力求高雅清新、生动活泼,取得了读者和社会的广泛好评。2001年,改为月刊,其宗旨在“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补充了“服务中国西部现代旅游”内涵。2006年第10期起,又改版为全彩印刷。《丝绸之路》创刊十几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一本精美的大型旅游文化月刊,采用国际通行大16K本,80页,全彩印刷,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它以“追求高品位和可读性的统一”的风格,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发行面覆盖中国各省区及海外华人经济文化团体、西方国家中文研究机构等。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丝绸之路》从2009年起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定位于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下半月刊以历史文化为主旨,集中刊发学术性文稿。“丝绸之路”作为东方文明中最具魅力的文化资源而久富盛名。“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品牌,它既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又具有多彩的现实内容。因而作为旅游文化月刊的《丝绸之路》,在内容上的资源优势将是取之不尽的,其对国内外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将是无限的。国内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刊物独此一份,它在甘肃、西北乃至全国同类刊物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丝绸之路》的目标是:做读者最忠实的朋友和最亲密的伴侣,成为他们解读古代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钥匙,了解现代新丝绸之路绚烂现实的窗口,游览中国西部奇异景观的向导,体察中国西部民情风俗的指南。

当代作家,《世界五千年》《巴黎公社的故事》《十月革命的炮声》《现代三十年》《人类的故事》的作者其余资料少之又少《世界五千年—上下卷》作者:段万翰等编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ISBN:9787532412341 / 7532412342出版时间:2002-9-1 丛编项:无。简介:历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只要你们有决心、有勇气去打开它的大门,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便会向你迎面扑来,使你受...主题项:少儿读物-少儿知识读本-少儿百科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 《巴黎公社的故事》作者:段万翰,陈必祥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1978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历史故事-中国-现代-选集 更多同类图书:文学艺术??小说??中国当代小说 《十月革命的炮声》作者:段万翰,陈必祥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1980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儿童文学—故事-中国-当代 故事—儿童文学-中国-当代 更多同类图书:少儿??文学天地 《世界五千年》作者:段万翰等编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世界史-普及读物 儿童文学-历史故事-中国-当代 历史故事-儿童文学-中国-当代 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 《巴黎公社的故事》作者:段万翰,陈必祥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儿童文学-革命故事-中国-现代-选集更多同类图书:文学艺术??小说??中国当代小说 《现代三十年》作者:段万翰等编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ISBN:9787532412419 / 7532412415出版时间:1992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中国-少年读物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五千年—3》作者:段万翰、顾汉松、陈必祥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ISBN:9787532402823 / 7532402827出版时间:1997-01 丛编项:无。简介:生已去世,新版在原书另两位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持下,对原有篇目进...物。该书100余万字,取材真实,知识广博,故事生动,自上世纪...主题项:少儿读物-儿童读物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人类的故事》作者:段万翰,陈必祥编著 出版社:香港汉阳图书公司出版时间:1988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社会科学-普及读物 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世界五千年》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编 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9787543209794 / 7543209799出版时间:2004 丛编项:无。简介:书另两位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持下,对原有篇目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和调...必读书目,累计发行150万套,并荣获多项全国性优秀图书奖。该书原...主题项:世界史 世界史-古代史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 《世界五千年》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编 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9787543210141 / 7543210142出版时间:2004 丛编项:无。简介:已去世,新版在原书另两位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持下,对原有篇目进行...物。该书100余万字,取材真实,知识广博,故事生动,自上世纪...主题项:哲学社科-历史-西方史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

丝绸之路杂志官网

链接: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简写)期刊是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制定的一个目录,列入这个目录的期刊是CSSCI期刊,属于比较权威的期刊。《丝绸之路》是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D级刊物,省级刊物。至“一级刊物”、“二级刊物”或A\B\C类刊物的分类方法,因各地学校制定的标准不一样,故无法采用此种划分。

丝路纵横杂志社是中国国家级文化交流刊物,该杂志社的社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其级别应该是正厅级别。正厅级别是中国政府的一种行政职务级别,一般属于国务院直属单位的部门领导、省部级领导、高级军官、高级司法系统工作者等。正厅级别是最高的中层及以下领导职务级别之一,有重要行政、立法、领导、管理等职责。作为丝路纵横杂志社的社长,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外交等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有能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打造知名品牌杂志,增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丝绸可以过滤杂志吗

丝绸的衣服不可以完全防止紫外线。因为真丝的衣服是不防晒的,而且它的透气性很好,所以能够抵挡的紫外线很少。

真丝绣花的家具面料,在外观上很有质感。提花真丝织物是指以真丝织物为基础的提花织物,一般用于纺织面料。提花丝绸面料看起来图案突出,具有立体效果。编织原理是利用经纬组织变化形成图案。面料款式新颖,外观漂亮,手感凹凸不平。可以根据不同的面料底布编织不同的图案,形成不同的色彩对比。它很受厌倦千篇一律、追求创新时尚的人的欢迎。很好打理,日常穿着很舒服,轻薄柔软透气。

1.由于真丝绣花的家具面料采用优质棉,提花床上用品较厚,耐磨,不易变形,洗涤时不易褪色,是一种实用耐用的床上用品。提花真丝织物是指经纱或纬纱按照规则的要求浮在或交织在真丝织物表面形成花纹或图案的一种织造方法。丝绸长期以来一直是良好品味和生活质量的象征。很多名人每天都要接触丝绸,翻杂志、街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大牌节目也经常看到丝绸。

2.真丝绣花的家具面料富含亲水基团,由于纤维的多孔性质,水分子很容易扩散。它能吸收或散发空气中的水分,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水分。冬暖夏凉。在常温下,可以帮助皮肤保持一定的水分,不会使皮肤过于干燥。蚕丝纤维的吸湿性和吸湿性分别是棉制品的倍和20%。它能使皮肤快速出汗,吸收代谢的二氧化碳。真丝的丝胶成分具有防止螨虫和霉菌滋生的能力,具有抗菌、亲肤、抗过敏的功效。

3.选择真丝绣花的家具面料时,最好选择大一号的买,这样不仅穿起来舒服,还不容易损伤丝绸的蛋白质纤维。不然容易把丝绸衣服缝在紧身的地方。因为容易起皱,当衣服在阴凉处冷却到70%干燥时,用低温熨斗熨烫,中间放一条湿毛巾,避免极光对蛋白质纤维的损伤。以上就是对真丝绣花的家具面料,在外观上如何这个问题的解答。

丝绸的衣服确实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紫外线的。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的强。

引言:有很多人在买衣服的时候都会选择丝绸的材质的,他们觉得丝绸的材质衣服是比较好的,能够遮挡紫外线,他们甚至以为丝绸的衣服就可以当防晒衣来使用,这样也能保证自己的皮肤有一个很好的状态,那么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丝绸的衣服到底可不可以防止紫外线。

小编想跟大家说的是,如果想防晒不能全部依赖于丝绸的衣服,因为大部分的丝绸衣服它的透气性是比较强的,能够抵御紫外线也是比较少,如果想要达到防晒的效果,可以选择防晒衣。防晒衣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穿上去也不会让人觉得闷热,反而会让人感觉到清凉,在款式上还有更多的选择,穿在街上也不会显得很突兀,既能够增加时尚感又不至于让大家晒黑。

现在很多女生一谈到太阳就会觉得很恐惧,毕竟是爱美之心人间有之,小编也可以理解,但是小编想说的是,太阳在生活当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人体中有一些维生素太阳也能够进行的补充,比如说维生素D如果缺乏维生素D就会导致一些疾病,像佝偻病。程度不严重的还好,如果说程度严重的时候就无法救治,那么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多晒晒太阳,多晒太阳也会让我们心情变得更好。

在一些社交网站上就可以看到一些博主,都会推荐什么防晒霜,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是小编想说的是,如果夏天天气比较炎热,还要涂很厚的防晒霜,这样的话皮肤也容易闷痘,显得不够清爽。小编想说的是,如果想要有效的防止紫外线,可以买一些帽子方法进行防晒,这样的话也比防晒霜的效果好得更多,价格也是非常不错的,可以供大家选择。

丝绸论文格式

你写错了,应该是1500字吧

文章可以帮着写的

新丝绸之路在功能和性质上已不同于古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新表述,其实质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开拓发展问题。这是一项对外涉及大区域安全和经济合作,对内关乎国家能源安全、边疆安全、区域平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西部重大产业布局的国家战略,是西部大开发国策的深化和延伸。 通过建设新丝绸之路,为中国营造一个与周边国家之间良好的政治、国防、民族环境,将会有利于中国和中亚、南亚、西亚、欧洲地区的经济联系更紧密,文化更互融,政治更互信,必定会有利于国家民族团结和稳定发展。 此外,还可以推进区域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互联互通,有利于提高区域间的合作水平,激发区域内经济增长潜力。更有利于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有利于构筑以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东部再改革的新格局。 从中国的历史和丝绸之路的经验来看,面对中国第一轮改革红利的逐渐消失,开放就成为了推动中国改革的最有力的力量之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性价值链创造和分工的重大举措,是投资建设增长的最大回旋空间,同时也能倒逼中国国内改革红利的出现,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来维持中国各方面的持续发展,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及中国周边经济的增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建设问题,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且挑战大于机遇的老课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其最大的特点是战略性、系统性、长远性以及合作性。如何以更加深远的眼光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去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有效的举措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素配置,是我们面临的战略性新课题。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与建设定位中,要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合作协调诸多方面去把握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要形成向西开放开发的战略姿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产要素流通和高端要素配置中,只有赢得要素配置的话语权、主导权才能有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建设,进而赢得发展机遇。

写作思路:可以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经过为背景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 [6]  。“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这个时期,丝绸的传播源、传播的目的地、传播的路线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据可查,传播的数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的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

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西汉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被匈奴所阻。汉武帝时,中原始与西域相通,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经略。西域本三十六个国,后来分裂至五十多个,都位于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汉武帝听说被匈奴侵犯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意,就派人出使大月氏,联络他们东西夹攻匈奴。陕西汉中人张骞以郎应募。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余人向西域进发,途中被匈奴俘获,滞留了10年,终于寻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

这时大月氏已不想攻打匈奴而继续西迁,张骞没有达到目的,在西域待了一年多东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适逢匈奴单于死,国内大乱,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趁机回到大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被封为太中大夫。此次西行前后达10余年,虽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史学家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

张骞归国后,汉武帝曾遣使探求通过罗马开辟一条不经匈奴而到大夏的交通线,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汉军击败匈奴,取得了河西走廊地区,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霍去病在祁连山大破匈奴后,张骞建议联络西域强国乌孙,以断匈奴右臂。

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并与西域各国联系。张骞到乌孙,未达目的,于元鼎二年(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被张骞派往西域其他国家的副使也陆续回国。乌孙使者见大汉人众富厚,回国归报后乌孙渐渐与大汉交往密切,其后数年,张骞通使大夏,从此,西汉与西北诸国开始联系频繁起来,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但是,西域诸国仍未完全摆脱匈奴的控制,楼兰、车师等国在匈奴的策动下,经常劫掠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臣和商队。为了确保西域通道,元封三年(前108年),汉将王恢率骑兵击破楼兰,赵破奴率军击破车师。

元封六年(前105年),西汉又与乌孙王和亲,联合挟制匈奴。同时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优秀马种汗血马,汉武帝派李广利领兵数次进攻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至此畅通。

  • 索引序列
  • 丝绸杂志社
  • 丝绸之路杂志社主编
  • 丝绸之路杂志官网
  • 丝绸可以过滤杂志吗
  • 丝绸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