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早期营养为幼儿大脑及身心全面健康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对挑食偏食幼儿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幼儿饮食习惯养成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分析了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形成原因:受大人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幼儿的口味比较挑剔且与成人不同;强迫进食,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借此要挟,控制父母;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浅议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是事实上,却看到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挑食偏食。据调查,偏食儿童在广大农村约占35% 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达50%以上。营养摄入不全面、不平衡,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注意孩子的全面饮食,帮助幼儿克服挑食偏食的毛病。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对幼儿的危害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表现 挑食偏食是指孩子爱吃某些食品或调味品,不爱吃另一些食品或调味品。 喜欢吃的就爱吃并且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这种“喜欢吃的就没个够,不喜欢吃的就不沾边”的择食标准为挑食或叫偏食。幼儿的挑食与偏食往往表现为: 有的爱吃肉类而不爱吃蔬菜,有的只吃蔬菜而不吃肉,有的只吃鸡蛋,有的却怎么也不吃鸡蛋,有的爱吃甜食,有的只吃咸菜,以咸菜就饭吃等等。 (二)挑食与偏食对幼儿的危害 两岁的凉凉只吃小菜,其他菜一律不吃,并且吃饭的时候要大人喂,不喂就不吃。每次吃饭时总会把盛在碗里的晕菜挑选出来,还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她个儿长的非常瘦小,面黄肌瘦,走起路来感觉都不太稳,和同龄幼儿相比,显得有点不健康,就像营养跟不上的幼儿,动作发展也比较差。可见挑食偏食对幼儿存在着一系列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 (1)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挑食偏食是独生子女中最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专门喜欢吃某几种食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也不理睬。久而久之食欲慢慢减退,有时甚至拒食。由于进食的种类和数量过少,就会引起营养成分的不足,即医学上所说的营养素不足,从而不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幼儿患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导致幼儿营养不良。 自然界当中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全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每一种食物只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素。如果只偏爱某几种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的。而不爱吃某几种食物 ,很可能就失去了补充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来源。比如:许多幼儿不爱吃青菜,这会引起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不足,有时还会腹痛和便秘;还有些幼儿不吃海带就会引起碘的缺乏,严重者就会得“大脖子”病。如果各种食物都吃,食物中所含营养 素 就可以互相补充,保持合适的比例,达到平衡合理的膳食标准,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每种食物中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及水, 对组成人体组织结构,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无论哪一种营养素都不能长期缺乏,哪怕有的营养素每天需要的量很少,如铁每日只需摄入约10毫克,缺少就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2、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危害 挑食偏食对生长发育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若长期营养素缺乏,还会导致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幼儿在入园后智力发育与同龄幼儿相比较缓慢。有研究发现,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大舌头”,上学时造句有困难,都与4-6个月时缺乏咀嚼训练,即没有吃泥糊状食物有关。 3、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 营养素缺乏甚至还会影响到成人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开拓力。幼儿时期的营养,其重要性还远不止眼前几年的生长发育,它还具有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一辈子。因为从每日的饮食中,幼儿不仅要获取其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而且还要积累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老年时体内的营养仍能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来维持较好的健康状态。这是近几年来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 ——“营养素银行”(是指在儿童期的早期,特别是出生第一年,如何给予均衡的、充足的营养素,使得肌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可以保证年长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内,防止提前出现一些那个年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钱的时候,可以从里面取出钱来使用,形象的比喻为“营养素银行”)。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看到幼儿早期营养对今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挑食偏食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性。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oc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山东省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257400 摘要: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期,作为一线的幼儿园教师,更应注 重对幼儿挑食行为习惯的纠正,以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木文将从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层面,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研究, 提出改进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饮食习惯三位一体 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获得健康常识、形成健康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作为主要任务。目前很多儿童存在挑食、偏食的问题,小儿挑食、偏食都是非常不良的习惯,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人体健康成长需要六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素存在于某一类或几类食物中,只有保持均衡的膳食,才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与平衡。挑食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期,作为一线的幼儿园教师,更应注重对幼儿挑食行为习惯的及时发现与纠正,以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观念偏差是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直接原因 家庭教育对幼儿饮食习惯养成的不良影响。现代家庭教育在各方面都给当今幼儿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由于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和重视不够,对孩子过度的“满足”,让孩子在进餐时可以无所不为,家长认为孩子高兴就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极少考虑孩子健康需要什么,更不会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在孩子入园后就会出现不吃蔬菜、水果、不喝汤等极度偏食、挑食的现象:每当进餐时有皱着眉头观望的,有大喊不吃菜的、不吃肉的,在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家长往往很坦然地说:“不吃就别让他吃了,我们在家也不爱吃。”曾经有一个孩子不吃虾仁, 在教师了解他在家的情况时发现,当他想吃虾吋,奶奶会给他煮一斤,他可以一次都吃了,过好长吋间可能都不想吃虾了。奶奶说他想吃什么就是他身体缺什么, 就给他多做点让他吃。这些让孩子久而久之养成了暴饮暴食、挑食偏食、不定吋进餐等不良习惯,有的家长虽有意识,但孩子的任性己无法改变,在孩子入园后也成为教育中的一大难点。 幼儿在特定环境中他们的认知特点影响其对某些食物的正确认识。幼儿的健康态度往往很容易受成人健康习惯的影响,成人生活空间的“高度自由”也使幼儿认知空间无定式的改变。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在对孩子的观察中发现,有些食物是孩子们在入园前从来没有吃过的,教师让他们吃这些食物吋,他们总是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情绪,这种情绪无论教师怎样说服也无法感化。家长可能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和排斥一些东西,这样也使得孩子对这些东西的陌生而产生本能的拒绝。孩子对有些食物没有真正的认识而缺乏应有的经验,这也是影响良好饮食4 惯养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教师缺乏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使健康教育内容单一。教师在教育活动实践中,奋时虽意识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不能在观察幼儿需要的基础上奋效生成、设计教育内容。由于长久以来对健康教育的忽略,健康活动的内容不像其它领域的内容那样丰富,相对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小,教师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贫乏, 又使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面对偏食、挑食严重的幼儿,教师总觉得无从入手,批评导致幼儿用哭来应对,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蔬菜冇营养,他们虽能说出蔬菜含有维生素,但在做吋行为却丝毫没有改变。这些教育内容的肤浅不能深入,从根本上不能提升幼儿的相关经验,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有些活动在选择、设计上有困难时,只好选择放弃。
宝宝挑食的7大理由1过早接触高度加工食品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幼儿挑食原因。宝宝的味蕾敏感度远远超过成年人,给孩子吃含有各种添加剂、糖、香精、增味剂的加工食品,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味觉刺激,而孩子一旦习惯这样的味道,往往不肯再接受天然食物的味道。2食物本身的味道过浓一些像蒜苗、芹菜、香菜、青椒之类味道独特的食物,幼年的孩子可能感觉刺激过度强烈,从而本能地产生拒绝。3受周围环境影响环境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孩子没有鉴别力,加上对社交需求的渴望,就特别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所以电视上各种零食的有趣广告,孩子很容易全盘接受,因为电视里的小朋友都吃这个。4食物烹调不当这个原因是对万千家长说的。如今很多年轻父母烹饪水平往往不尽如人意,也难怪孩子不爱吃。比如菜炒太老,米饭太硬,花样单一,引不起孩子的食欲,造成对饭菜的拒绝。5食物不符合孩子兴趣宝宝往往喜欢那些看起来漂亮小巧的食物,对于形状过大、过粗、色泽暗淡的东西缺乏兴趣。如果宝宝觉得吃起来太费劲,根本吃不完,就会产生畏难情绪。6因情绪因素产生好恶孩子也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好的情绪而反感某些食品。如果曾因为不吃某种食品而遭到训斥,很可能会使他们对这种食品产生反感。7因吃了食物不舒服而反感在少数情况下,宝宝吃了某种食物确实感觉口腔或胃肠不舒服,他就本能地表示反感。所以,父母不必强迫孩子吃某种东西,而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特别是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可能造成粘膜损伤的食物,都要格外留心观察。等到孩子身体强壮一些,长大一些,还有很多机会来接受原来不能接受的食物。纠正挑食的7大对策1从6个月开始,及时给予各种天然食物宝宝到了6个月以后,会对食物产生自然而然的兴趣。这个时候就要利用他们对奶以外各种食物的兴趣和感情,不仅要喂给他们各种天然口味的食物,也要让他们看到一些天然食材,比如给个胡萝卜,给个苹果,没有危险的就可以让他自己拿着玩,闻一闻,咬一咬,不仅能发展感官能力和锻炼牙齿,更能建立对食物的认知和感情,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到了两岁就可以正常、自主地吃三餐饭了,这个时候不要因为父母老人怕弄脏衣服餐桌,什么食物都不让宝宝自己接触,到了两三岁还要大人一口一口喂,这样孩子失去了接受食物和自主进食的最佳时机,以后就会很难矫正。2避免太早让孩子接触高度加工食品不少大人喜欢按照自己的味觉喜好,给宝宝吃各种浓味食品。特别是爷爷奶奶,总觉得用各种「好吃」的饮料、糖果来逗宝宝,是件特别有趣的事情。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过多的钠盐会伤害到宝宝尚未成熟的肾脏。一旦宝宝爱上这些食物,口味就会变「刁」。所以,一岁以内宝宝不能加盐,两岁以内不能加味精鸡精,也不能加糖,盐的摄入量只能为成年人的一半。如果想吃甜的东西,只能用水果、水果干之类,饼干都不要给。这样,宝宝会很乖,不会大面积挑食。3潜移默化的营养健康教育孩子对食物的认识是从小形成的,从小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健康的饮食能培养出健康的人,如果饮食习惯不好,就很难长成身体健康、头脑聪明、活力十足的人。如果周围有很多小朋友或者成年人挑食偏食,我们可以用一种不赞成的态度来谈论这些事情,同时肯定自己家的宝贝不会这样做。当然了,光说不练嘴把式,我们自己更要以身作则!4参与食物的栽种,增加天然感情如果让孩子对天然食物多一些了解,他们就会对食物产生心理认同,也能减少对很多食物的偏见。比如说,可以让孩子和大人去郊区看看菜地里的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让孩子和爸妈一起去超市买菜;让孩子帮助大人择菜洗菜,甚至让他们自己在家动手种菜苗、发豆芽,这些都会成为非常好的饮食教育。孩子也会爱上自己参与制作的这些食物。5改善家庭烹调方法在监督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烹调技艺,把食物切小一点,适合孩子取食;做得更美味些,用漂亮的餐具盛放。只要食物味道柔和,样子可爱,孩子通常都会乐于接受。看看别人家的父母——Watsons Thailand - Facebook6心平气和地对待挑食行为如果孩子不吃某些食物,既不要大惊小怪、过分批评,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也不能纵容肯定,强化挑食行为。这种食品应当继续成为餐桌上的一部分,只是父母可以问一问:觉得这个菜有什么不好吃?然后承诺孩子下次会烹调得更好一些。不要提醒别人,孩子不吃某种食品,或者特别爱吃某种食品。如果父母和老人天天都挂在嘴上说「宝宝不爱吃这个」,结果就别指望宝宝会主动吃它。7建立共同遵守的饮食规则孩子挑食偏食不吃饭,无非是基于两个判断:1 除了这个,还有很多食物可以选择。2 父母祖辈爱自己,决不敢让自己饿着,会找来更好吃的东西。1 除了这个,还有很多食物可以选择。2 父母祖辈爱自己,决不敢让自己饿着,会找来更好吃的东西。把这两个前提去掉,把家里的所有零食收起来, 这顿不好好吃就要饿到下一顿。在家里必须有规矩,孩子必须守规矩,父母必须执行规矩。(注意:这个规矩是与孩子一同商定的,一旦确定,必须共同遵守。)说好夏季每天只能吃1个冰淇淋,就不能吃两个。说好每餐吃一小盘蔬菜,就必须吃够数量。另外,千万不要以为服用了一些维生素增补剂,就可以完全解决不好好吃饭带来的健康损失,从而纵容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维生素永远不能替代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补充剂永远不能替代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孩子实在不吃某些食材,如青菜,怎么办?可以试试:①把食物制成馅料,包在其他食物中吃②把这种食物和其他食品搭配起来,作为配料不引人注目地吃③找到这种食物的替代物,能提供相同的营养价值④找来其他爱吃这些食物的小朋友,帮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这种食品⑤请孩子最崇拜的人与他共进一餐,看到别人吃什么都香⑥找到孩子在口味上最喜欢的餐馆,点含有这类食品的菜肴
你好!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论述:1、什么是幼儿的饮食?2、幼儿饮食习惯有哪些?(是什么)3、哪些是不良的幼儿饮食习惯?不良幼儿饮食习惯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4、如何改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策略)希望可以帮到你!
想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行为。那么你就要做好规范孩子会跟着你的规范进行。因为它很小会看着大人怎样去进餐他也会学着一样去做。
【小学综合教育论文】摘 要:小班幼儿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很普遍,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关键词:培养幼儿; 进餐习惯; 有效方法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18-001小班幼儿在没上幼儿园前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喂食,所以他们就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其方法如下:一、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有木耳炒肉片,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山羊”来帮忙,以“小山羊”的口吻说:“哟,今天有我最喜爱的青菜呀,青菜营养好,可以让我长的棒棒的,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山羊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同时,也可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比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例如:“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引导幼儿了解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再如吃西红柿时教师可以说,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等。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效果很好。二、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小班幼儿总有一个心理就是“吃不下”,无论多少的饭,他都想吃剩下。所以,为提高幼儿吃饭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可以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难度很大,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还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今天你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啊。”在老师反复鼓励下,可以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三、座位安排法教师在安排用餐位置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在每组上安排吃饭快的和慢的幼儿一起吃,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的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比较,别人吃的快了,感觉自己落后以后会产生竞争意识,因此这样做可增加幼儿吃饭的主动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四、表扬、奖励法每个孩子都喜欢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五角星、小贴纸或是一个和蔼的微笑、亲切的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同时开展“吃饭谁最棒”活动。教师利用自制表格,把幼儿的进餐表现分为几个方面(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三净习惯、按时吃完),把此表制作成一个个小天使模型,并张贴在墙面上,根据幼儿的进餐表现在自己相应的照片下面贴五角星,一个月之后看谁得的五角星最多,连续几月后,得的最多的小朋友将在“本月之星”上榜上有名。当幼儿用餐过后,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进行餐后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教师可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并把碗轻轻地放在固定位置,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好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五、家园同步法单纯靠幼儿园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使家园同步,一同对幼儿的饮食情况进行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多种渠道,例如家长宣传栏、短信、电话、班级网站等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也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就会有明显的好转。绝大部分幼儿能独立进餐,大部分幼儿都能自觉的将一份饭菜吃完并做到桌面、地面、自身保持干净整洁,幼儿挑食、偏食的行为会明显减少,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及自我服务能力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幼儿会逐步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打翻碗,掉落调羹的现象也慢慢减少,真正从老师要我吃转变为我要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摘 要 :早期营养为幼儿大脑及身心全面健康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对挑食偏食幼儿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幼儿饮食习惯养成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分析了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形成原因:受大人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幼儿的口味比较挑剔且与成人不同;强迫进食,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借此要挟,控制父母;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浅议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是事实上,却看到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挑食偏食。据调查,偏食儿童在广大农村约占35% 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达50%以上。营养摄入不全面、不平衡,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注意孩子的全面饮食,帮助幼儿克服挑食偏食的毛病。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对幼儿的危害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表现 挑食偏食是指孩子爱吃某些食品或调味品,不爱吃另一些食品或调味品。 喜欢吃的就爱吃并且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这种“喜欢吃的就没个够,不喜欢吃的就不沾边”的择食标准为挑食或叫偏食。幼儿的挑食与偏食往往表现为: 有的爱吃肉类而不爱吃蔬菜,有的只吃蔬菜而不吃肉,有的只吃鸡蛋,有的却怎么也不吃鸡蛋,有的爱吃甜食,有的只吃咸菜,以咸菜就饭吃等等。 (二)挑食与偏食对幼儿的危害 两岁的凉凉只吃小菜,其他菜一律不吃,并且吃饭的时候要大人喂,不喂就不吃。每次吃饭时总会把盛在碗里的晕菜挑选出来,还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她个儿长的非常瘦小,面黄肌瘦,走起路来感觉都不太稳,和同龄幼儿相比,显得有点不健康,就像营养跟不上的幼儿,动作发展也比较差。可见挑食偏食对幼儿存在着一系列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 (1)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挑食偏食是独生子女中最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专门喜欢吃某几种食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也不理睬。久而久之食欲慢慢减退,有时甚至拒食。由于进食的种类和数量过少,就会引起营养成分的不足,即医学上所说的营养素不足,从而不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幼儿患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导致幼儿营养不良。 自然界当中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全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每一种食物只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素。如果只偏爱某几种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的。而不爱吃某几种食物 ,很可能就失去了补充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来源。比如:许多幼儿不爱吃青菜,这会引起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不足,有时还会腹痛和便秘;还有些幼儿不吃海带就会引起碘的缺乏,严重者就会得“大脖子”病。如果各种食物都吃,食物中所含营养 素 就可以互相补充,保持合适的比例,达到平衡合理的膳食标准,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每种食物中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及水, 对组成人体组织结构,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无论哪一种营养素都不能长期缺乏,哪怕有的营养素每天需要的量很少,如铁每日只需摄入约10毫克,缺少就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2、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危害 挑食偏食对生长发育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若长期营养素缺乏,还会导致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幼儿在入园后智力发育与同龄幼儿相比较缓慢。有研究发现,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大舌头”,上学时造句有困难,都与4-6个月时缺乏咀嚼训练,即没有吃泥糊状食物有关。 3、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 营养素缺乏甚至还会影响到成人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开拓力。幼儿时期的营养,其重要性还远不止眼前几年的生长发育,它还具有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一辈子。因为从每日的饮食中,幼儿不仅要获取其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而且还要积累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老年时体内的营养仍能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来维持较好的健康状态。这是近几年来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 ——“营养素银行”(是指在儿童期的早期,特别是出生第一年,如何给予均衡的、充足的营养素,使得肌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可以保证年长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内,防止提前出现一些那个年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钱的时候,可以从里面取出钱来使用,形象的比喻为“营养素银行”)。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看到幼儿早期营养对今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挑食偏食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性。
摘 要:幼儿挑食、偏食,已经是幼儿园教导中遍及存在的一个问题。幼儿偏食、挑食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在幼儿教导中,如何针对分歧类型的挑食、偏食现象,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改正已成为幼儿教导实践中不成疏忽的问题。文章经由过程作者多年幼儿教导的改正实践,总结出改正幼儿挑食、偏食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关键词:幼儿园教授教养;挑食偏食;原因剖析;改正策略;改正成效一、原因剖析针对幼儿的偏食现象,我经由过程家访、不雅察、记载和剖析,总结出这种情形根本都是后天养成的习惯,重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家庭原因第一,幼儿刚断奶时,因为对固体食物不习惯,他们会将某些食物吐出来,有的家长认为是幼儿不爱好吃,就改用其他食物豢养,慢慢地幼儿便形成了偏食的习惯。第二,怙恃本身自己有抉剔食物的习惯,会在幼儿面前说这种食物欠好吃,那种食物味道欠好,幼儿无形中就会受到影响。第三,怙恃不爱好吃某种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买这种食物,这也会使幼儿很少吃到这种食物,从而间接造成孩子的偏食。第四,有些怙恃生怕幼儿养分不敷,对幼儿的饮食请求老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幼儿口胃的请求越来越高,专挑本身爱好吃的器械吃。第五,很多家庭都有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电视中出色的画面会疏散幼儿的食欲。2.习惯和情况原因如今的家庭幼儿教导中,存在一种叫做“等喂”的现象。幼儿不肯进餐时,家长就会哄着孩子吃,甚至追着幼儿喂食。这些情形不仅造成幼儿进餐挑食,不肯测验考试没有吃过的食物,还形成了偏食的习惯。特殊是幼儿吃某种食物后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不高兴的情况下,被迫吃了某种食物,都邑令幼儿对这种食物发生抗拒的心理。有的情形是因为家长历久让幼儿食用某一食物,幼儿会发生腻感,最后不爱吃它。3.心理原因有少数幼儿因为体内缺乏某种物资,就特殊偏向于食用某种食物;还有的幼儿因为有虫牙,影响品味,乃至吃不惯瘦肉、生果之类的食物。二、改正策略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一旦形成,养分的接收就无法做到平衡、周全,将对其身材健康和正常发展发育发生晦气影响。在笔者多年幼教实践中,重要采用以下几个办法来进行矫正:策略一:进餐情况造就法。每次班级进餐时,情况要宁静、卫生,秩序要优越。在就餐前,组织幼儿进行较舒缓的手指游戏等,组织幼儿帮忙先生摆放餐具、整顿碗筷,使幼儿表情高兴,在轻音乐的陪同下,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策略二:饮食口胃造就法。为避免幼儿偏食,我经由过程园教研会提出,建议保健大夫和食堂留意粗细搭配。对于幼儿不爱好吃的食物,建议食堂变换名堂烹饪,使幼儿坚持兴旺的食欲。策略三:模范诱导法:小伴侣对先生除了敬畏还有爱好,先生的穿戴装扮,或者是爱好都邑影响孩子。孩子即将开端进餐,先生会锐意夸大地说:“哇,今天吃的是胡萝卜,我特殊特殊爱好吃。”旁边先生也会赞同:“某某先生特殊爱好吃,难怪这么聪慧,我也要吃。”小伴侣本就认为先生聪慧且神奇,都想跟先生一样,这一行动引起小伴侣留意,幼儿会愿意接收各类食物。策略四:配合进餐法。幼儿园开餐时,我与幼儿应用同样的餐具,和他们一路进餐。在进餐进程中,教小伴侣如何像年夜山君一样津津有味入食,让孩子看到先生吃饭喷喷喷鼻,从而不自发地榜样先生的行动,改正挑食、偏食习惯。策略五:幼儿心理嘉奖法。有挑食习惯的幼儿,今天不挑食了,我们采用嘉奖光盘之星、年夜胃王贴画、优惠券等进行勉励;某个偏食的小伴侣,今天不偏食了,我们可以采用在班级的其他小伴侣面前,进行口头表彰。采用这些评选、勉励方法,应用幼儿的好胜心来防止、改正偏食现象。策略六:集中教导法。我和配班先生一路创编了《挑食的叮当狗》《瓜果蔬菜有养分》等儿歌、故事,组织幼儿开展脚色饰演,让他们在思惟上、意识里知道偏食、挑食给小伴侣的伤害。策略七:多种体验法。我按照分歧偏食表现类型的幼儿,采用了分歧的体验情势。好比对不吃蔬菜的幼儿,我带他们参不雅蔬菜园,在栽种角栽种蔬菜,幼儿同家长一路去菜场买菜,给他们讲述蔬菜对身材的利益;对不吃面食、瘦肉的幼儿,我在餐前餐后让他们给其他幼儿介绍馒头、面包的外形、色彩和养分价值,介绍瘦肉对小伴侣成长的主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自我教导;对那些爱吃甜食的小伴侣,在班级开展“牙科大夫”区角运动,让他们学当牙医,给小伙伴们检讨口腔,发明龋齿,指出龋齿的坏处,讲授如何预防龋齿,让这类幼儿知道历久吃甜食的伤害,从而转变习惯。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厨艺体验馆运动,组织幼儿熟悉食物、体验烹饪进程,不单让小伴侣们知道厨房阿姨的辛劳,并且还加强了孩子对食物的摄取欲。策略八:家园共建法。对存在偏食、挑食习惯的幼儿,我经由过程以上办法取得必然水平的改正后,还采用家园配合一路改正。一是经由过程儿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幼儿园美食节,开展家园同乐运动,让幼儿和家人一路着手包饺子、打糍粑,并在配合的进餐进程中,让幼儿不知不觉转变挑食、偏食习惯。别的在入园、接园时,我还有针对性地告知幼儿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已经逐渐不挑食了,幼儿回家后,家长要巩固改正结果,在饮食搭配上必然要留意平衡,在家中要引导孩子吃各类食物。同时,我们还在园里的同一支配下,召开改正幼儿偏食、挑食专题家长会,邀请县妇幼保健院的专业大夫,向家长讲解幼儿养分平衡的主要性,引导他们走出育儿误区,引导家长在家里给孩子造就优越的饮食习惯。改正成效:幼儿挑食、偏食的改正进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实践中,要按照幼儿入园时的查询拜访剖析,针对每个幼儿的偏食习惯养成根源,分门别类地制订改正策略。笔者在幼教实践中,经由过程实行以上对策,许多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幼儿,在入园一年内,都获得了很年夜水平上的改正。若有三个幼儿,入园时不吃蔬菜和生果,笔者在家访和查询拜访中发明,这三个幼儿偏食习惯都是因为家长养成的。孩子第一次吃蔬菜和生果时,认为味道欠好或者难咬,不肯吃,家长就没有硬性请求,最后形成这种挑食习惯。笔者针对三位幼儿的现实,重点采用了配合进餐法、脚色饰演法、家园共建法进行改正,在一个学年后,根本改正胜利。有两名幼儿入园时不吃瘦肉,笔者有的放矢,采用了配合进餐法、集中教导法、心理嘉奖法、家园共建法进行改正,在第一学期停止时,两位幼儿都开端进食瘦肉,并且还知道了肉食对身材的利益。别的一个小男孩,从来不吃面食,在先生勉励下勉强吃一口就做恶心状。我与孩子爸妈交换后得知,孩子妈妈憎恶吃面食,所以也从来不给孩子吃,也经常把厌吃面食这事挂在嘴边。于是我与孩子妈妈讲述面食的利益后,孩子妈妈开端伴随孩子并彼此勉励学吃面食。这个小伴侣如今不仅愿吃面食,还成为面食的忠诚粉丝。在九年的幼教实践中,我先后采用以上办法,对偏食、挑食幼儿进行改正,并按月对改正进度、成长程度进行记载,同时对所采用的改正情势和办法不竭反思、慢慢改良,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后果。笔者以为,只要针对幼儿心理进行合理的诱导,进行幼儿易于接收的不挑食、不偏食教导运动,同时开展有用的家园合营,就必然会取得抱负的改正结果。参考文献:[1]林翠珠.幼儿偏食原因剖析及改正策略[J].基本教导研讨,2015(12):86.[2]王冰竹,挑食和偏食儿童行动改正的案例剖析[J].才智,2012(5).
摘 要:幼儿挑食、偏食,已经是幼儿园教导中遍及存在的一个问题。幼儿偏食、挑食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在幼儿教导中,如何针对分歧类型的挑食、偏食现象,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改正已成为幼儿教导实践中不成疏忽的问题。文章经由过程作者多年幼儿教导的改正实践,总结出改正幼儿挑食、偏食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关键词:幼儿园教授教养;挑食偏食;原因剖析;改正策略;改正成效一、原因剖析针对幼儿的偏食现象,我经由过程家访、不雅察、记载和剖析,总结出这种情形根本都是后天养成的习惯,重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家庭原因第一,幼儿刚断奶时,因为对固体食物不习惯,他们会将某些食物吐出来,有的家长认为是幼儿不爱好吃,就改用其他食物豢养,慢慢地幼儿便形成了偏食的习惯。第二,怙恃本身自己有抉剔食物的习惯,会在幼儿面前说这种食物欠好吃,那种食物味道欠好,幼儿无形中就会受到影响。第三,怙恃不爱好吃某种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买这种食物,这也会使幼儿很少吃到这种食物,从而间接造成孩子的偏食。第四,有些怙恃生怕幼儿养分不敷,对幼儿的饮食请求老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幼儿口胃的请求越来越高,专挑本身爱好吃的器械吃。第五,很多家庭都有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电视中出色的画面会疏散幼儿的食欲。2.习惯和情况原因如今的家庭幼儿教导中,存在一种叫做“等喂”的现象。幼儿不肯进餐时,家长就会哄着孩子吃,甚至追着幼儿喂食。这些情形不仅造成幼儿进餐挑食,不肯测验考试没有吃过的食物,还形成了偏食的习惯。特殊是幼儿吃某种食物后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不高兴的情况下,被迫吃了某种食物,都邑令幼儿对这种食物发生抗拒的心理。有的情形是因为家长历久让幼儿食用某一食物,幼儿会发生腻感,最后不爱吃它。3.心理原因有少数幼儿因为体内缺乏某种物资,就特殊偏向于食用某种食物;还有的幼儿因为有虫牙,影响品味,乃至吃不惯瘦肉、生果之类的食物。二、改正策略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一旦形成,养分的接收就无法做到平衡、周全,将对其身材健康和正常发展发育发生晦气影响。在笔者多年幼教实践中,重要采用以下几个办法来进行矫正:策略一:进餐情况造就法。每次班级进餐时,情况要宁静、卫生,秩序要优越。在就餐前,组织幼儿进行较舒缓的手指游戏等,组织幼儿帮忙先生摆放餐具、整顿碗筷,使幼儿表情高兴,在轻音乐的陪同下,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策略二:饮食口胃造就法。为避免幼儿偏食,我经由过程园教研会提出,建议保健大夫和食堂留意粗细搭配。对于幼儿不爱好吃的食物,建议食堂变换名堂烹饪,使幼儿坚持兴旺的食欲。策略三:模范诱导法:小伴侣对先生除了敬畏还有爱好,先生的穿戴装扮,或者是爱好都邑影响孩子。孩子即将开端进餐,先生会锐意夸大地说:“哇,今天吃的是胡萝卜,我特殊特殊爱好吃。”旁边先生也会赞同:“某某先生特殊爱好吃,难怪这么聪慧,我也要吃。”小伴侣本就认为先生聪慧且神奇,都想跟先生一样,这一行动引起小伴侣留意,幼儿会愿意接收各类食物。策略四:配合进餐法。幼儿园开餐时,我与幼儿应用同样的餐具,和他们一路进餐。在进餐进程中,教小伴侣如何像年夜山君一样津津有味入食,让孩子看到先生吃饭喷喷喷鼻,从而不自发地榜样先生的行动,改正挑食、偏食习惯。策略五:幼儿心理嘉奖法。有挑食习惯的幼儿,今天不挑食了,我们采用嘉奖光盘之星、年夜胃王贴画、优惠券等进行勉励;某个偏食的小伴侣,今天不偏食了,我们可以采用在班级的其他小伴侣面前,进行口头表彰。采用这些评选、勉励方法,应用幼儿的好胜心来防止、改正偏食现象。策略六:集中教导法。我和配班先生一路创编了《挑食的叮当狗》《瓜果蔬菜有养分》等儿歌、故事,组织幼儿开展脚色饰演,让他们在思惟上、意识里知道偏食、挑食给小伴侣的伤害。策略七:多种体验法。我按照分歧偏食表现类型的幼儿,采用了分歧的体验情势。好比对不吃蔬菜的幼儿,我带他们参不雅蔬菜园,在栽种角栽种蔬菜,幼儿同家长一路去菜场买菜,给他们讲述蔬菜对身材的利益;对不吃面食、瘦肉的幼儿,我在餐前餐后让他们给其他幼儿介绍馒头、面包的外形、色彩和养分价值,介绍瘦肉对小伴侣成长的主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自我教导;对那些爱吃甜食的小伴侣,在班级开展“牙科大夫”区角运动,让他们学当牙医,给小伙伴们检讨口腔,发明龋齿,指出龋齿的坏处,讲授如何预防龋齿,让这类幼儿知道历久吃甜食的伤害,从而转变习惯。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厨艺体验馆运动,组织幼儿熟悉食物、体验烹饪进程,不单让小伴侣们知道厨房阿姨的辛劳,并且还加强了孩子对食物的摄取欲。策略八:家园共建法。对存在偏食、挑食习惯的幼儿,我经由过程以上办法取得必然水平的改正后,还采用家园配合一路改正。一是经由过程儿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幼儿园美食节,开展家园同乐运动,让幼儿和家人一路着手包饺子、打糍粑,并在配合的进餐进程中,让幼儿不知不觉转变挑食、偏食习惯。别的在入园、接园时,我还有针对性地告知幼儿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已经逐渐不挑食了,幼儿回家后,家长要巩固改正结果,在饮食搭配上必然要留意平衡,在家中要引导孩子吃各类食物。同时,我们还在园里的同一支配下,召开改正幼儿偏食、挑食专题家长会,邀请县妇幼保健院的专业大夫,向家长讲解幼儿养分平衡的主要性,引导他们走出育儿误区,引导家长在家里给孩子造就优越的饮食习惯。改正成效:幼儿挑食、偏食的改正进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实践中,要按照幼儿入园时的查询拜访剖析,针对每个幼儿的偏食习惯养成根源,分门别类地制订改正策略。笔者在幼教实践中,经由过程实行以上对策,许多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幼儿,在入园一年内,都获得了很年夜水平上的改正。若有三个幼儿,入园时不吃蔬菜和生果,笔者在家访和查询拜访中发明,这三个幼儿偏食习惯都是因为家长养成的。孩子第一次吃蔬菜和生果时,认为味道欠好或者难咬,不肯吃,家长就没有硬性请求,最后形成这种挑食习惯。笔者针对三位幼儿的现实,重点采用了配合进餐法、脚色饰演法、家园共建法进行改正,在一个学年后,根本改正胜利。有两名幼儿入园时不吃瘦肉,笔者有的放矢,采用了配合进餐法、集中教导法、心理嘉奖法、家园共建法进行改正,在第一学期停止时,两位幼儿都开端进食瘦肉,并且还知道了肉食对身材的利益。别的一个小男孩,从来不吃面食,在先生勉励下勉强吃一口就做恶心状。我与孩子爸妈交换后得知,孩子妈妈憎恶吃面食,所以也从来不给孩子吃,也经常把厌吃面食这事挂在嘴边。于是我与孩子妈妈讲述面食的利益后,孩子妈妈开端伴随孩子并彼此勉励学吃面食。这个小伴侣如今不仅愿吃面食,还成为面食的忠诚粉丝。在九年的幼教实践中,我先后采用以上办法,对偏食、挑食幼儿进行改正,并按月对改正进度、成长程度进行记载,同时对所采用的改正情势和办法不竭反思、慢慢改良,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后果。笔者以为,只要针对幼儿心理进行合理的诱导,进行幼儿易于接收的不挑食、不偏食教导运动,同时开展有用的家园合营,就必然会取得抱负的改正结果。参考文献:[1]林翠珠.幼儿偏食原因剖析及改正策略[J].基本教导研讨,2015(12):86.[2]王冰竹,挑食和偏食儿童行动改正的案例剖析[J].才智,2012(5).
你好!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论述:1、什么是幼儿的饮食?2、幼儿饮食习惯有哪些?(是什么)3、哪些是不良的幼儿饮食习惯?不良幼儿饮食习惯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4、如何改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策略)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班幼儿年龄的分布 小班的幼儿年龄集中分布在3岁到4岁,3-4岁是幼儿身体和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各个身体器官开始逐渐发展,孩子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形成,为了孩子身体能健康发育,我们要从幼儿时期开始,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正文:(一)小班幼儿挑食的原因及分析:幼儿从小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幼儿会无意识地去模仿和学习家庭成员的行为,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所以在模仿大人的同时幼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的教育对于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很重要,在饮食方面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家长喜欢吃什么食物,不喜欢什么食物都会对孩子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1)家长无引导家长的引导就是指家长在幼儿挑食时,想办法或告诉幼儿不能挑食,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去接受他们不喜欢的食物。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家养成的,挑食也是一样,如果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关键期出现挑食问题并加以引导,那么孩子挑食的习惯是可以纠正过来的。家长不喜欢某种食物,而且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这种食物的厌恶,长此以往,孩子有样学样,也开始抗拒这种食物。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家长就必须起到带头作用。(2)饭菜单一不吸引幼儿小班的幼儿很容易被一些东西的形状和色彩所吸引,对于食物也是一样的。如果饭菜形状有趣,味道飘香,色彩鲜艳,那么幼儿的食欲一定会大大增加。反之如果饭菜菜色单调、缺乏吸引力,也会变成导致幼儿挑食的一大原因。(二)避免小班幼儿偏食的对策:目前,偏食的孩子人数 不少,改变偏食,幼儿园应当与家长配合。让幼儿去吃那些有生以来从未吃过的食物或减少已经吃惯了的食物,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孩子偏食并非是生来就有的习惯,它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另外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2)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食物的习惯为避免幼儿偏食,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对于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同时注意烹调的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喜欢吃各种多样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在饭菜品种及合理搭配上,多下点功夫,使幼儿保持旺盛的食欲,每种饭菜都能吃得有滋有味。(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从以下方面入手:1、家长以身作则。2、进行认知教育。 3、采用鼓励法。
【小学综合教育论文】摘 要:小班幼儿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很普遍,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关键词:培养幼儿; 进餐习惯; 有效方法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18-001小班幼儿在没上幼儿园前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喂食,所以他们就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其方法如下:一、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有木耳炒肉片,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山羊”来帮忙,以“小山羊”的口吻说:“哟,今天有我最喜爱的青菜呀,青菜营养好,可以让我长的棒棒的,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山羊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同时,也可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比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例如:“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引导幼儿了解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再如吃西红柿时教师可以说,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等。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效果很好。二、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小班幼儿总有一个心理就是“吃不下”,无论多少的饭,他都想吃剩下。所以,为提高幼儿吃饭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可以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难度很大,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还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今天你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啊。”在老师反复鼓励下,可以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三、座位安排法教师在安排用餐位置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在每组上安排吃饭快的和慢的幼儿一起吃,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的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比较,别人吃的快了,感觉自己落后以后会产生竞争意识,因此这样做可增加幼儿吃饭的主动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四、表扬、奖励法每个孩子都喜欢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五角星、小贴纸或是一个和蔼的微笑、亲切的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同时开展“吃饭谁最棒”活动。教师利用自制表格,把幼儿的进餐表现分为几个方面(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三净习惯、按时吃完),把此表制作成一个个小天使模型,并张贴在墙面上,根据幼儿的进餐表现在自己相应的照片下面贴五角星,一个月之后看谁得的五角星最多,连续几月后,得的最多的小朋友将在“本月之星”上榜上有名。当幼儿用餐过后,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进行餐后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教师可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并把碗轻轻地放在固定位置,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好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五、家园同步法单纯靠幼儿园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使家园同步,一同对幼儿的饮食情况进行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多种渠道,例如家长宣传栏、短信、电话、班级网站等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也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就会有明显的好转。绝大部分幼儿能独立进餐,大部分幼儿都能自觉的将一份饭菜吃完并做到桌面、地面、自身保持干净整洁,幼儿挑食、偏食的行为会明显减少,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及自我服务能力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幼儿会逐步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打翻碗,掉落调羹的现象也慢慢减少,真正从老师要我吃转变为我要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以利于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和吸收。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切忌边吃边玩,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二、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避免挑食、偏食及吃单一食物,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和注意烹调方法。平时可采取讲故事或歌谣形式教育幼儿,说明食物营养的重要性,对长身体有好处,并积极诱导幼儿喜欢吃各种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三、讲究餐前卫生要求教育幼儿饭前洗手,人们常强调“病从口入”。手接触外界物品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常带有几万个细菌,指甲缝里的污垢可藏细菌几十种,幼儿在进餐时如不洗手,很容易随食物将细菌吃进体内而导致生病,要教育幼儿饭前洗手,洗手时用流动水,打上肥皂,边洗边搓,边洗边冲。四、饮食要定时定量根据幼儿年龄的需要量供给相应的食物。注意营养全面,数量充足,食物丰富多样,同时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少盛多添,进餐时不宜一次把饭盛得太多,教育幼儿学会一口饭一口菜,不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幼儿胃肠道的消化酶和消化液也都有自身的固定量,如果食物量超过这些消化液消化能力的限量,就会打乱胃肠道自身的节律而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对身体造成危害。习惯的培养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同时,家园配合,要求一致,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摘 要 :早期营养为幼儿大脑及身心全面健康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对挑食偏食幼儿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幼儿饮食习惯养成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分析了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形成原因:受大人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幼儿的口味比较挑剔且与成人不同;强迫进食,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借此要挟,控制父母;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浅议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是事实上,却看到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挑食偏食。据调查,偏食儿童在广大农村约占35% 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达50%以上。营养摄入不全面、不平衡,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注意孩子的全面饮食,帮助幼儿克服挑食偏食的毛病。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对幼儿的危害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表现 挑食偏食是指孩子爱吃某些食品或调味品,不爱吃另一些食品或调味品。 喜欢吃的就爱吃并且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这种“喜欢吃的就没个够,不喜欢吃的就不沾边”的择食标准为挑食或叫偏食。幼儿的挑食与偏食往往表现为: 有的爱吃肉类而不爱吃蔬菜,有的只吃蔬菜而不吃肉,有的只吃鸡蛋,有的却怎么也不吃鸡蛋,有的爱吃甜食,有的只吃咸菜,以咸菜就饭吃等等。 (二)挑食与偏食对幼儿的危害 两岁的凉凉只吃小菜,其他菜一律不吃,并且吃饭的时候要大人喂,不喂就不吃。每次吃饭时总会把盛在碗里的晕菜挑选出来,还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她个儿长的非常瘦小,面黄肌瘦,走起路来感觉都不太稳,和同龄幼儿相比,显得有点不健康,就像营养跟不上的幼儿,动作发展也比较差。可见挑食偏食对幼儿存在着一系列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 (1)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挑食偏食是独生子女中最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专门喜欢吃某几种食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也不理睬。久而久之食欲慢慢减退,有时甚至拒食。由于进食的种类和数量过少,就会引起营养成分的不足,即医学上所说的营养素不足,从而不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幼儿患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导致幼儿营养不良。 自然界当中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全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每一种食物只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素。如果只偏爱某几种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的。而不爱吃某几种食物 ,很可能就失去了补充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来源。比如:许多幼儿不爱吃青菜,这会引起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不足,有时还会腹痛和便秘;还有些幼儿不吃海带就会引起碘的缺乏,严重者就会得“大脖子”病。如果各种食物都吃,食物中所含营养 素 就可以互相补充,保持合适的比例,达到平衡合理的膳食标准,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每种食物中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及水, 对组成人体组织结构,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无论哪一种营养素都不能长期缺乏,哪怕有的营养素每天需要的量很少,如铁每日只需摄入约10毫克,缺少就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2、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危害 挑食偏食对生长发育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若长期营养素缺乏,还会导致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幼儿在入园后智力发育与同龄幼儿相比较缓慢。有研究发现,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大舌头”,上学时造句有困难,都与4-6个月时缺乏咀嚼训练,即没有吃泥糊状食物有关。 3、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 营养素缺乏甚至还会影响到成人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开拓力。幼儿时期的营养,其重要性还远不止眼前几年的生长发育,它还具有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一辈子。因为从每日的饮食中,幼儿不仅要获取其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而且还要积累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老年时体内的营养仍能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来维持较好的健康状态。这是近几年来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 ——“营养素银行”(是指在儿童期的早期,特别是出生第一年,如何给予均衡的、充足的营养素,使得肌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可以保证年长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内,防止提前出现一些那个年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钱的时候,可以从里面取出钱来使用,形象的比喻为“营养素银行”)。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看到幼儿早期营养对今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挑食偏食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性。
宝宝挑食的7大理由1过早接触高度加工食品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幼儿挑食原因。宝宝的味蕾敏感度远远超过成年人,给孩子吃含有各种添加剂、糖、香精、增味剂的加工食品,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味觉刺激,而孩子一旦习惯这样的味道,往往不肯再接受天然食物的味道。2食物本身的味道过浓一些像蒜苗、芹菜、香菜、青椒之类味道独特的食物,幼年的孩子可能感觉刺激过度强烈,从而本能地产生拒绝。3受周围环境影响环境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孩子没有鉴别力,加上对社交需求的渴望,就特别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所以电视上各种零食的有趣广告,孩子很容易全盘接受,因为电视里的小朋友都吃这个。4食物烹调不当这个原因是对万千家长说的。如今很多年轻父母烹饪水平往往不尽如人意,也难怪孩子不爱吃。比如菜炒太老,米饭太硬,花样单一,引不起孩子的食欲,造成对饭菜的拒绝。5食物不符合孩子兴趣宝宝往往喜欢那些看起来漂亮小巧的食物,对于形状过大、过粗、色泽暗淡的东西缺乏兴趣。如果宝宝觉得吃起来太费劲,根本吃不完,就会产生畏难情绪。6因情绪因素产生好恶孩子也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好的情绪而反感某些食品。如果曾因为不吃某种食品而遭到训斥,很可能会使他们对这种食品产生反感。7因吃了食物不舒服而反感在少数情况下,宝宝吃了某种食物确实感觉口腔或胃肠不舒服,他就本能地表示反感。所以,父母不必强迫孩子吃某种东西,而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特别是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可能造成粘膜损伤的食物,都要格外留心观察。等到孩子身体强壮一些,长大一些,还有很多机会来接受原来不能接受的食物。纠正挑食的7大对策1从6个月开始,及时给予各种天然食物宝宝到了6个月以后,会对食物产生自然而然的兴趣。这个时候就要利用他们对奶以外各种食物的兴趣和感情,不仅要喂给他们各种天然口味的食物,也要让他们看到一些天然食材,比如给个胡萝卜,给个苹果,没有危险的就可以让他自己拿着玩,闻一闻,咬一咬,不仅能发展感官能力和锻炼牙齿,更能建立对食物的认知和感情,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到了两岁就可以正常、自主地吃三餐饭了,这个时候不要因为父母老人怕弄脏衣服餐桌,什么食物都不让宝宝自己接触,到了两三岁还要大人一口一口喂,这样孩子失去了接受食物和自主进食的最佳时机,以后就会很难矫正。2避免太早让孩子接触高度加工食品不少大人喜欢按照自己的味觉喜好,给宝宝吃各种浓味食品。特别是爷爷奶奶,总觉得用各种「好吃」的饮料、糖果来逗宝宝,是件特别有趣的事情。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过多的钠盐会伤害到宝宝尚未成熟的肾脏。一旦宝宝爱上这些食物,口味就会变「刁」。所以,一岁以内宝宝不能加盐,两岁以内不能加味精鸡精,也不能加糖,盐的摄入量只能为成年人的一半。如果想吃甜的东西,只能用水果、水果干之类,饼干都不要给。这样,宝宝会很乖,不会大面积挑食。3潜移默化的营养健康教育孩子对食物的认识是从小形成的,从小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健康的饮食能培养出健康的人,如果饮食习惯不好,就很难长成身体健康、头脑聪明、活力十足的人。如果周围有很多小朋友或者成年人挑食偏食,我们可以用一种不赞成的态度来谈论这些事情,同时肯定自己家的宝贝不会这样做。当然了,光说不练嘴把式,我们自己更要以身作则!4参与食物的栽种,增加天然感情如果让孩子对天然食物多一些了解,他们就会对食物产生心理认同,也能减少对很多食物的偏见。比如说,可以让孩子和大人去郊区看看菜地里的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让孩子和爸妈一起去超市买菜;让孩子帮助大人择菜洗菜,甚至让他们自己在家动手种菜苗、发豆芽,这些都会成为非常好的饮食教育。孩子也会爱上自己参与制作的这些食物。5改善家庭烹调方法在监督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烹调技艺,把食物切小一点,适合孩子取食;做得更美味些,用漂亮的餐具盛放。只要食物味道柔和,样子可爱,孩子通常都会乐于接受。看看别人家的父母——Watsons Thailand - Facebook6心平气和地对待挑食行为如果孩子不吃某些食物,既不要大惊小怪、过分批评,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也不能纵容肯定,强化挑食行为。这种食品应当继续成为餐桌上的一部分,只是父母可以问一问:觉得这个菜有什么不好吃?然后承诺孩子下次会烹调得更好一些。不要提醒别人,孩子不吃某种食品,或者特别爱吃某种食品。如果父母和老人天天都挂在嘴上说「宝宝不爱吃这个」,结果就别指望宝宝会主动吃它。7建立共同遵守的饮食规则孩子挑食偏食不吃饭,无非是基于两个判断:1 除了这个,还有很多食物可以选择。2 父母祖辈爱自己,决不敢让自己饿着,会找来更好吃的东西。1 除了这个,还有很多食物可以选择。2 父母祖辈爱自己,决不敢让自己饿着,会找来更好吃的东西。把这两个前提去掉,把家里的所有零食收起来, 这顿不好好吃就要饿到下一顿。在家里必须有规矩,孩子必须守规矩,父母必须执行规矩。(注意:这个规矩是与孩子一同商定的,一旦确定,必须共同遵守。)说好夏季每天只能吃1个冰淇淋,就不能吃两个。说好每餐吃一小盘蔬菜,就必须吃够数量。另外,千万不要以为服用了一些维生素增补剂,就可以完全解决不好好吃饭带来的健康损失,从而纵容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维生素永远不能替代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补充剂永远不能替代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孩子实在不吃某些食材,如青菜,怎么办?可以试试:①把食物制成馅料,包在其他食物中吃②把这种食物和其他食品搭配起来,作为配料不引人注目地吃③找到这种食物的替代物,能提供相同的营养价值④找来其他爱吃这些食物的小朋友,帮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这种食品⑤请孩子最崇拜的人与他共进一餐,看到别人吃什么都香⑥找到孩子在口味上最喜欢的餐馆,点含有这类食品的菜肴
在幼儿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需要满足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需要,蛋白质每日四十克左右。其中,优质蛋白也就是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二分之一,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产能之比约为10%到15%、30%到35%以及50%到60%。膳食安排需合理,以四餐两点为宜,四餐指奶类两餐、辅食两餐。如果频繁进食,夜间进食以及过多饮水会影响小儿食欲,此外家庭成员对小儿进食也会有一定影响,家庭成员进食的行为和对食物的反应,可以作为小儿的榜样,由于学习与社会的作用,小儿的进食过程形成了以后接受食物的类型,如给小儿食物是在积极的社会情况下,比如奖励或与愉快的社会行为有关,则小儿对食物的偏爱会增强;相反,强迫进食,可是小儿不喜欢有营养的食物。断奶以后婴幼儿仍然处于生长发育、物质代谢的旺盛时期,其乳牙尚未长全、脾胃功能还未健全。如果膳食安排及营养调配不当,均会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如有些家长喂婴儿简单的微稀粥、泡饼干、蛋糕之类,会使蛋白质、纤维素摄入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合理的膳食调配首先,要保证食物的种类多样化,广泛摄取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矿物质、维生素等,保证荤素均衡、酸碱平衡、水盐平衡。再次食品的烹调加工应适合小儿的消化功能,做到细、碎、软、烂,禁忌选用甘肥油腻和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这样的论文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心理学进展)这本书说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是这个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试论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儿童性格 性格形成
摘要:提及孩子成才问题,人们会立即想到学校的重大作用。孰不知在成才过程中,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自呱呱坠地到会说会跑,无不与父母息息相关。幼儿时期,孩子连父母的说话、走路姿势都在模仿,当孩子长大一些,则受父母的思想、行为、处世方法、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往往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儿童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和睦美满对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有种特殊的作用,幼儿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他会感到一种安宁,更有利于健康性格的成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会离异,这样就会形成单亲家庭,不同性格的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不同,对幼儿的控制程度也不同,现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威望型,独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对幼儿高度接受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幼儿,其行为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认知的发展。
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的方式,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的因素,对孩子要求严厉又在情感上排斥,他们是武断、粗暴的,并且对孩子的需要缺乏反应性。独断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环境毫无控制,也从来得不到什么满足,他们通常感到拘束和愤怒,但慑于敌对的环境而不敢表露,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愉快,对压力很敏感,缺乏目标。在独断方式教养下的幼儿,通常自卑,易激动,缺乏目标.。
3、父母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因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各种方式胡闹,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没有加以制止,反而无条件地满足他。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顺从、宠爱会一次次地滋长孩子的坏习惯,也许他们认为,孩子的要求他们是能满足的,因为他们是孩子,孩子的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同样因为他们是孩子,然而,有朝一日,他的要求不能满足,那将会是怎样?尽管他们与孩子有着挚爱的关系,但他们极端的放纵和无约束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孩子自由地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他们认为这些冲动的自由表达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这种观念纵容了他们的孩子。所以,在宽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冲动、攻击型儿童,对成人反抗,不顺从,缺乏自控,专横,冲动。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
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自闭和自卑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成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完全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裂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远,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自卑自闭的特征。
2.自我评价偏低
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自我责备、自我鄙视,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3.焦虑和抑郁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易产生恐惧心理或抑郁、焦虑情绪或敌对情绪,对别人的关心表现的极为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
击行为。如果不处理好,很容易走向极端,无论对同学,还是老师或家人都将产生极大的攻击性和报复心理。
4.妒忌和逆反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往往不容易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就容易导致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却异常渴望被他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由于家庭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
三、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家长在教育态度与方式上稍有放纵或不一致就很容易造成子女性格上的不良后果。现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教育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艾森伯格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如果其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会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苏联一位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子的姐妹进行研究,发现姐姐处事果断、主动勇敢,妹妹较为顺从、被动。经了解,在这对双生子出生后,她们的祖母指定一个为姐姐,一个为妹妹。从童年时起,姐姐就担当起保护、照顾妹妹的责任,所以形成了前面所说的性格特征,而妹妹由于被照顾和保护,就形成了依赖、顺从的性格特征。
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应。家长应当根据时代和孩子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智能。这样的家庭就会始终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气氛,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健康而活泼地成长。家庭物质条件好,并不等于心理环境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例如,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影响着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有健全的品格,爽朗、乐观、豁达,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充满欢乐;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定会充满学习的气氛;如果家长有音乐、美术方面的才能,那么这个家庭则会充满艺术的气息。无疑,这些对塑造孩子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家庭的心理环境如何,还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能力的高低和对子女的态度。父母若有较强的鉴定、教育能力,那么教育方法就易为子女所接受,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好。反之,父母教育能力低,平时不会管教,那么出了问题便会束手无策,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打骂孩子,这样的家庭气氛肯定会很紧张。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 杨善堂.两代人家庭与三代人家庭独生幼儿心理发展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 . [5]杜召荣.家庭教育与孩子性格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99,(02).
[6] 邢胜巧,田红英.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引导策略.
[7] 席广辉.家庭教育是丰富多彩的[J].家庭与家教,2002,(07).
[8] 付崇苗.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02)
[9] 印小青.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
[10] 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S1).
试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主要的是家庭因素,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本文将主要从家庭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提要: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因素是指个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积累,包括早期的和后来的生活经验以及人格发展的情况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因主要有幼儿的动机系统、情绪倾向、行为习惯、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和早期经验等。
论文关键词: 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学校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
家庭是孩子长期生活的场所,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家庭关系的好坏、父母的教养及对教育子女态度如何等,都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家庭环境对幼儿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方式来实现的。以下几方面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在家庭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性。破裂的家庭,包括父母离婚后,只跟母亲或父亲一方生活的家庭--单亲家庭;母亲改嫁或父亲再婚,一方是"继父"或"继母"的家庭;父母双方都不要,孩子寄养在其他人家,无亲生父母的家庭。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缺少欢乐和睦的家庭气氛,接触的语言简单贫乏,好奇心及探索行为被阻。同时家庭的破裂使孩子感到震惊和迷惘,对"新"的家庭难以适应,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使孩子产生孤独、不合群,不易形成健全的人格。
有人曾对1095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生活在不完整家庭(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里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者所占的百分数为,而完整家庭中有问题的孩子所占百分数仅有,充分说明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者良好的作用。近年来的一些关于离婚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普遍证实,由于父母离异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这主要是因为破裂的家庭结构给幼儿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于是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性格等方面出现动荡,易于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因此动员各种力量稳定家庭结构对于保证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家庭氛围
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幼儿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相反,如果孩子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不好,或者父母经常吵架、撕打,家庭气氛冷漠,成员之间关系不和睦,就会给幼儿一种不稳定的感受,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使其长期处于不愉快的情绪之中,或者惊恐焦虑,失去安全感。并且,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另外,生活在这种吵闹的家庭中,父母终日吵吵闹闹,甚至互相打骂。在这种场合下孩子扮演什么角色呢?他爱妈妈,也爱爸爸,他的两个最亲爱的人打起来了,他该怎么办呢?小一点的孩子会吓得发呆或大哭,大一点的孩子会感到难堪和痛苦。这对孩子心理上的摧残是很严重的,容易使孩子行为紊乱,如夜惊、梦魇和遗尿症等心理疾病。
另外,因为幼儿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并以模仿式的学习来感受事物、熟悉环境、发展自己的习惯行为,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然后在以后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当中,就开始以长期在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的心理模式、性格特征、习惯行为来判断自己对家庭以外的世界的适合或不适合。不良的榜样作用,常常会诱发幼儿不良行为,形成不健康心理。许多孩子由于受到文艺作品或社会上的正面影响,在心目中存在着许多理想父母的形象,并期待爸爸妈妈向这些理想形象靠拢。父母越是与这种期待相靠拢,他们的认同感也就越强烈。但假若孩子眼里的父母与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不等,孩子对父母的角色认同就扭曲了。当这些父母板起脸孔来教训他们时,他们往往采取满不在乎或拒绝的态度,甚至模仿父母的不良行为。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相处时间最长、最亲密的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个性塑造、人格形成、智力发展、价值观念的取向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由父母间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之间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与方式)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往往父母的眼神、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幼儿的态度都能无形地给幼儿心理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并在其适应过程中形成他们自己心理和性格上的特征。所以,家庭气氛的好坏是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
(三)教育态度与方式
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成人以自觉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开发幼儿的一切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幼儿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心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不同,对幼儿的心理发育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子女过分严厉,非打即骂,常施以不着边际的训斥,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会使孩子脾气暴 躁 ,对人粗野无礼或胆小、羞怯、说谎等;又可能由于经常的精神紧张,不能很好用发音器官均匀地呼吸形成口吃。由于口吃的影响,小孩往往容易形成孤独、退缩、胆怯和自卑的性格,也容易引起激动、发怒、情绪不稳和睡眠不安等心理症状。相反若对幼儿过分溺爱,百依百顺、任其所为或放纵不羁,同样也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其形成自我中心、主观任性、蛮横不逊、骄娇乖戾,喜怒不定,忽爱忽憎,在心理上产生困惑。家长如果采取打、关、恫吓、哄等不当教育方法导致幼儿脾气暴 躁 ,对人粗暴无礼或胆小怯弱、说谎等,并常怀有恐惧心理。不少父母当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后,就以"恨铁不成钢"为由,打骂他们,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罚跪、针戳、反锁禁闭等。孩子怕打、怕受皮肉之苦,表面上按照父母的意思屈从了,但并没有受到真正教育,相反家长对孩子的武力行为却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孩子模仿性强,他们模仿大人的行为,用粗鲁的行为来对待弱小的同伴,久而久之这种粗暴性格就形成了。
还有不少家长怕孩子到外边不安全,生是非,给大人找麻烦,为保险起见,就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很少让孩子出去。这种作法会造成孩子胆小、怯懦,使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不能独立生活,不少家长对孩子哭闹没办法,便用"恫吓"来对付孩子。殊不知这对幼儿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害的,恫吓往往使幼儿胆小、惊慌,严重的会使幼儿经常怀有恐惧情绪,甚至出现精神异常,不利他们身心健康。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由于只有一个,父母过分的宠爱导致溺爱,使不少幼儿形成骄、娇、自私、懦弱、孤僻、依赖等不良个性,阻碍了幼儿性格的社会化,影响了幼儿智力发展、幼儿的心理成熟过程,它是在幼儿与外界交往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幼儿通过人际交往,逐渐发展了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与独立性,在心理上体验到自己是团体或社会的`一员,进而主动承担起责任、义务。而受到溺爱的幼儿的人际交往,则局限于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从广泛的交往中体验他人的情感、意识以及价值观念,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后,不知道与人交往的手段和方法,而易形成孤僻、依赖、抑郁的性格,造成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是在其认识活动、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受到溺爱的幼儿由于溺爱者己经代替孩子完成各项活动,因此孩子也就不再去做了,不再进行思考和探索性的活动了,因而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后,表现为软弱、退让、不肯动脑想问题,智力发展受到抑制。
当然,教育态度与方式决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性格特征而有所差别,如果父母双方都能采取合理的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会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能力、积极性、友好态度和稳定的情绪;反之,如果父母对幼儿采取溺爱、娇纵、顺应的态度,幼儿也容易表现出适应能力差、依赖、任性和执拗的性格特点。因此说,端正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没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就谈不上良好的教养方法。
扬州大学师范学院的陈家麟曾就家庭教育方式对109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长采取态度不一致、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骂等不良教育方式的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学生,其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值得指出的是家庭教养方式上的种种缺陷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都有有害的影响,且不可避免地要在下一代建立家庭时反映出来,这是值得每位家长认真思索的。
(四)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相处时间最长、最亲密的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个性塑造、人格形成、智力发展、价值观念的取向等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成熟和生长发育。
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说来,若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常对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幼儿的学习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相反,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本身不思进取,往往对子女的要求不高,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也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只顾自己的娱乐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父母的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高相关。
就心理素质而言,可以这样说,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辞说教,因为幼儿是生活在一种与父母的心理神奇的融合、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之中。他们对父母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某些病态往往可以在其父母的精神状态中找到原因。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要想改变孩子身上的某些东西,就应首先看他们是否能够在自己身上被改变,努力使自己具备明朗、达观、善良、坦诚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使孩子具有一个生长良好个性和优秀人格的温床。
俗话说"父母是子女的样子,子女是父母的镜子"。尤其是幼儿,其依从性、归属性、模仿性都很强。幼儿从父母那里模仿到不健康的性格、行为习惯。有的父母喜怒无常,高兴时对孩子很亲昵,而生气时便拿孩子当出气筒,于是孩子的情绪也喜怒无常,脾气古怪。
参考文献(略)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不同的个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行为。好的个性比如谦让、团结、爱护公物、讲礼貌能增进孩子的 人际交往 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反面来说,过分淘气、爱哭闹、不讲礼貌、自私等个性则会阻碍教学的进行,不益于孩子的正常发展。个性就是心理范畴当中的人格,心理作为一种人对外部环境的主观反应,其正常与否决定着人对环境反应之后的行为的正确与否。 在先天因素和社会、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的影响下,再加上幼儿是人一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开头期,幼儿的心理健康的状况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学前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经过了长期与小朋友的交流沟通和了解之后,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能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性格开朗、情绪积极、无心理障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在实践教学中,幼儿在情绪和性格方面出现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幼儿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哭,有时候可能是没有明显原因地哭,这会让老师在解决问题时候很尴尬,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从关心孩子的角度来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是所有老师关注的问题。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大合群,从短期来说,这会影响孩子在学习和做事方面与其他同伴的合作积极性,长远来说,并不益于孩子以后人际交往的开展和性格的形成。有的孩子比较情绪化,情绪的变化捉摸不定,做什么事都是根据心情来的,别人的劝阻或说服对他们行为的控制很少会起作用,老师如何能通过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来保持其情绪的稳定性也是一门难科。还有的孩子比较具有攻击性,因为年幼无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所以根本不会懂得考虑自己的行为的后果。这是很严重的,除了对同伴会造成伤害,也会对自己有影响,因为如果同伴都不与他来往,那么孤僻会更有可能加重这种攻击型个性的发展。 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共同说明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普遍性。我国曾因为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而现在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社会 文化 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所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势在必行。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非难事,因为孩子本身是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在拥有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之外,其他还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蹲下来”,用和孩子平等的视角来看待这一个个可爱的生命,用爱的眼光来欣赏他们。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于夭折”。适当的营养,在心理方面显然是指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关爱会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和自信,同时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揣摩和 总结 ,举一反三,总结一些普遍适用的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 方法 ,这是将想法和理论落到实处的根本途径: 1.兴趣引导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了解孩子的性格来发掘他们的 爱好 。爱好一旦建立,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会被集中起来,性格也会在对爱好的追求中变得完善。 2.鼓励法。这是与兴趣相辅相成的一个方法。在幼儿兴趣之处进行承认和鼓励,自身的行为就得到了肯定,自我意识也得到了满足;同时,幼儿爱好的发展离不开适当的肯定和夸赞。 3.反问法。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要合理运用。幼儿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在形成时期,进行适当的提问和反问,同时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判断力,促进思维的多向发展。 4.宽严结合的方法。这点至关重要,因为过分管理或者过分关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平衡发展都是不利的。老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位置,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来调节幼儿的不同行为,耐心地讲解劝说,矫正不良的行为,鼓励正确的行为。等等方法没有逐一列举,但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并指导实践。前提是老师自身必须有一颗健全美好的心灵,将自己的工作使命感牢记在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一定非要有一套先进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一定不能缺少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了解孩子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时刻把握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孩子们当做花朵,用真情来浇灌,孩子们一定都会是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2:《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 摘要: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概念标准、种类、影响因素以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矫治策略等方面研究的综述,力图把握当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具体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我们在这里可以引用一种说法。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二、欣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 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 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德素养。一是用游戏化的生活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游戏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游戏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形成爱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成人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都将鼓励幼儿的信心。教师在幼儿生活中要乐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教师要尽量满足,条件不成熟时,要正面回答和引导,而不能粗暴对待,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三是用温和的态度改掉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当幼儿做了错事时,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引导,而不能粗暴地训斥,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举止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植根于家庭,成型于学校,发展于社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身体力行,还需要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专业系统地科学培育,当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1、把“根”植正,为孩子上好第一堂“。父母是英才的第一任老师。幼儿首先接触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对心理健康课”象同样也是他身边的亲人。因此,父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何其重要啊! 幼儿心理的绝大成分是父母潜意识缩影,父母心理健康,幼儿就很少有心理疾病。在这方面,古代圣贤就做的很好,我们津津乐道的《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责任分割的十分明确。“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 故事 ,成为后世教子的典范,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不惜一切代价寻找芳邻,这恐怕不是我们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我们在介绍某位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时,都离不开一句“自幼受 家庭教育 的良好熏陶”。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人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还要用我们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不能说的和做的大相径庭,让孩子的视野处于迷蒙状态。比如,教育孩子吸烟有害,自己却每天烧两包烟;告诉孩子在走路时有序谦让,自己却横冲直撞。你想,那样的教育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呀!正面教育,反面实践,不就是当着孩子的面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吗?戴上了虚伪的面具,却丢失了做父亲的尊严。 2、把“型”整好,接受学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但学校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培养方面却存在不少缺失,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的程度不够,换言之,那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没有提到相应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应该聘请心理咨询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课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净化和成长。在这一点上,城镇学校要优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要领先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之家 3,把路铺平,营造全民关心幼儿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大家都有孩子,幼儿的心理健康关乎着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前些年有句很响亮的 口号 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我们大家的孩子,让我们共同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首先,电视电影分级应该列入重要日程,凶杀、枪战、暴力、情爱等节目应淡出孩子们的视线,那些天真的童趣、纯真的友谊、乐观的心态、丰富的想象、团结的集体、奋斗的快乐应该成为孩子们的首选。其次,图书出版工作者,要编印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可读性强的 儿童 读物,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取知识,还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再次,医院要开设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像治疗身体疾病那样,关注孩子的心理疾病。最后,民政审判部门,要从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幼儿在家庭婚姻的解体中的权益,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疏漏而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尽量把孩子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点。社会救济也应优先考虑孤儿、贫困儿童的生活教育的抚恤问题,使我们的孩子享受尽可能多的来之于家庭的政府的社会的温暖,对于他培育健康的心态极其有益。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徐建成著,甘肃文化出版社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王铁军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 4、中国学期教育 百科 全书教育理论卷 5、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幼儿园管理案例(一) 6、时刻关注孩子心理需求---幼儿园管理案例(二) 7、幼儿心理健康评估现状和思考 8、《纲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摘要:近年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的急剧增多,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阐述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决定了其完全可以渗透于其他领域的教学中。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使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中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幼儿创设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机会,培养幼儿独立进取的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 目前,一些幼儿缺乏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主观动手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人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理念的缺失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侧重于对幼儿园硬件环境的建设,一味追求豪华来提升幼儿园的吸引力,忽略了幼儿健康发展真正需要的软环境建设。 教育手段缺乏专业性 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由非专业人士兼任。知识、 经验 不足和角色的混乱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无法提高。 重智商轻情商 目前,在幼儿园讲小学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幼儿的智力发展的培养,忽略了对幼儿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了迎合众多家长的喜好,幼儿园都开办了一些美术、乐器等特色班,最后导致:孩子们的热情却在没有假期、没有充分休息的幼儿时代被消耗殆尽。家长和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使孩子们过早地进入不必要的“竞争”状态,导致其丧失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更新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幼儿园除了要加大硬件环境建设外,还要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学会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同时要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良好的同学关系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会使幼儿在今后社会生活中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另外,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和创作环境。教师应鼓励幼儿无拘无束地进行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富有勇气和热情。因此,幼儿教育要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激发其成功欲望,又让幼儿从世俗中超脱出来接受审美教育。 构建多元化教学手段 社会性的培养,逐渐改善幼儿的心理状况: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障碍,要维护与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必须从幼儿的社会性抓起。一是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学会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二是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良好的同学关系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反,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会使幼儿在今后社会生活中产生各种行为问题;三是开展移情训练:移情亦称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及他人思想及活动的一种能力。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水平。长期以来,德育忽视了幼儿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幼儿德育工作应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提高幼儿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四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家庭的要求保持一致,共同纠正不良行为。幼儿教师即要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不管幼儿智力发育程度如何,都要平等对待,任何斥责、惩罚、讽刺都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注重个体差异: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实施个别教育。一是开展个别辅导,每一个儿童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二是开展儿童的心理治疗。生活中往往存在幼儿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孩子要实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能发挥增效作用。幼儿教师要十分注意在在一些象征性游戏中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过度的教育”、粗暴的干预都会使幼儿的安全需要和成就感的需要受到阻碍。游戏是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和合群情感的发展,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让儿童提高合作的能力。 开展 自我评价 :幼儿期帮助幼儿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克服过低或过高认识和评价自我的倾向,有助于增强自我接受的意识。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关注幼儿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幼儿点滴的进步,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 幼儿智力和培育幼儿的品质教育相结合:幼儿时期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倘使培养得不好,就会背离人的和谐发展的轨道。幼儿教育强调寻求幼儿的品行的培养和意志的树立,通常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易被挫折和困难压倒,因此,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能让每一个幼儿形成以自信、欢乐、奋发为基调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父母应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帮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颜巧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6):57-58. [5]潘海燕,杨再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1.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4.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5.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