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研学旅行哥博物馆论文题目

研学旅行哥博物馆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研学旅行哥博物馆论文题目

放松身心,感受生活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百度吧。。。 没有白来的便宜。。。

一、博物馆旅游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全球范围内来看,著名的国际中心城市在发展都市旅游业时,几乎无不依仗博物馆的建设,并以此闻名于世,吸引大量的游客。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2006 年共接待参观者830 万人次,大英博物馆每年接待人数也在460万人次左右,上海博物馆一年的游客接待量也大约在106 万人次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休闲必将成为21 世纪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类在社会新文明体系创设中的精神归宿[1]。休闲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旅游的逐渐兴起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诉求。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正迎合了文化旅游的潮流,顺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和青睐。由此,笔者认为,博物馆旅游可以定义为: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者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暂时只能找到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博物杂志亮哥

而当小飞君在包邮区靠一身正气过冬的时候,朋友圈里的广东人们却在呼朋引伴去玩海,疯狂拉仇恨…

而我当然也不能放过这个机会,顺势就 在广东人的朋友圈里,挖到一个超靓看海目的地!

@图虫创意

这座海边小城就在 珠三角核心地带,距离深圳高铁30分钟。

它在 省内名气很响,省外却查无此人 ,要问起广州深圳的朋友周末去边度看海,他们肯定给你指路这里。

@图虫创意

很多人以为广州人看海都爱去深圳大梅沙,其实 深圳人早就一脚油门跑到了这个百年小城 。

在20+ 的冬日里,踏着浪花吃着糖水,从踏上这座城市开始,一切都仿佛慢了下来,996的压力烟消云散。

@图虫创意

@图虫创意

看到这,老广们大概也猜到了,今天的主角是它—— 广东惠州 , 一座拥有大海、老城、 美食 和古迹的宝藏小城市 。

@图虫创意

左图,小红书@Simmy

右图,@图虫创意

这里的一切,美得十分具有亲和力。

就算不去看海,在惠州的街头随意漫步,偶然遇见有人在河畔静坐,一把户外凳,一份纸稿,眼前这幅画面,瞬间让人明白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

小红书@小居民宿试睡师—苏苏

来惠州过冬,答应我,一定要躺进“ 岭南第一温泉 ”中好好泡一泡,在山林间自由呼吸,身心都被暖透,传说中60年来最冷的冬天也不过如此。

@图虫创意

当然,作为一个广东城市,这里满大街都是让人啧啧称赞的 美食 。

吃不完的 海鲜 ,喝不尽的 糖水 ……在征服游客之前, 惠州的本地小吃店更是先征服了整个吃货大省挑剔的胃。

也难怪小飞君朋友圈里的某位大佬,已经连续在惠州度了三个月的假了…

那一片绝美大海

是惠州最动人的底色

@图虫创意

有人说,惠州是“ 华南最美的海边城市 ”,其实小飞君觉得倒是没有夸大。

这里的海水清澈,海湾绝美,海岛又悠然静谧,渔村的日子还藏着令都市人羡慕的慢生活。

也难怪曾经大火的《 美人鱼 》、《 何以笙箫默 》等影视剧都来过惠州的大海取景。作为惠州最知名的一张名片,大海,就是惠州最动人的底色。

/ 巽寮湾 /

@图虫创意

巽寮湾 的大名在广东省真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里的海湾也是 粤东数百公里中海水最洁净的海湾之一 。海清波碧,沙滩纯净,分分钟 get三亚同款海景 。不管你是在沙滩边咸鱼躺还是踏着浪花入海,都可以玩得超嗨超自在。

@图虫创意 如果觉得今年的三亚太喧嚣,那就来惠州 巽寮湾 吧,这里几乎能满足你对 海边度假的一切幻想 。 高端的度假酒店和文艺的舒适民宿都有着 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人不多海又美,有时可以独自坐拥一整片沙滩。 现在查查双十二的酒店大促,也许还能捡到漏。

小红书@兔七哥

除了常规的沙滩海风,周边有几个 超小众的秘境等待着你打卡 。

关键是人少景美,沙滩细滑柔软,算得上是个冷门却很容易让你待到不想走的地方。

小红书@LONAR

在巽寮湾还有一个“ 惠州小镰仓 ”,具体的可以定位: 惠州市惠东县中航元屿海615号九铭屿海。

一路的沿海公路搭配着蓝天白云看起来格外纯净,确实有点 神似镰仓的日系美 。

/ 双月湾 /

@图虫创意

双月湾 是由大亚湾和红海湾畔相邻的两个半月形海湾组成。

这里的 海水是一等一的纯净 ,沙滩细腻洁白。浪花和海风一起将礁石打磨得千姿百态,青山碧树间,写满了海岛的诗意。

@图虫创意

周边的海龟湾人称惠东的“ 小垦丁 ”,长长的会仙桥一直延伸到海边,走在上面又美又出片。

栈道、海龟和仙人掌 ,美丽的海景和纯净的生态让这里成为了 治愈感满满的零压力度假胜地。

小红书@kymico

对了,双月湾附近还有一间礁石酒吧,圆环形的露台临空对海而建,坐在吧台喝酒,可以看到深色礁石和洁白的浪花一起舞蹈,宁静悠闲之中还带着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的豪迈。

找准角度拍照,甚至有几分 悉尼邦迪海滩的影子 。

/ 盐洲岛 /

@图虫创意

@图虫创意

盐洲岛 是个有着四百多年 历史 的小岛,因盛产海盐而得名。

这里有着广东罕见的海滨浴场,海滩平缓沙粒细腻,岛上的渔村安静又悠然。踏上岛屿的那一刻,仿佛有人按下了时光的暂停键。

@图虫创意

来到盐洲岛,最不容错过的就是这处摄影老炮们最爱的礁石—— 黑排角 。光怪陆离的黑礁石在旭日霞光的照射下,和多彩的海水一起构成了一幅幅风光大片。

@图虫创意

或者你也可以来一场 海岛Walk ,环岛闲逛的时候很多人无意就会闯入 范和古渔村 ,那里没有商业化的包装,只有半耕半渔的日子和原生态的慢时光。

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天堂

你不知道的青山秘境

@图虫创意

大海之外,山野同样是惠州的特色,能让人放松下来的地方。

踏进山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 佛系生活 瞬间涌来;登高望远,更能看到群峰奔腾,云海翻涌的 万千气势 。

/ 罗浮山 /

@图虫创意

罗浮山是 广东四大名山 之一,李白、杜甫、谢灵运、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轼等等千古文豪都争相为它打call。

“ 百粤群山之祖”、“蓬莱仙境” 的title,被这些看过大半个中国的诗人们反复验证了无数次。

小红书@cococ-可可西

很多人来罗浮山都会搭乘索道直奔 飞云顶 。

一览众山小是其次,运气好的话,兴许还能偶遇到 全广东最美的云海 ,云山雾绕之间,好像下一秒就会有宫崎骏电影里的神明划着小船和你相遇。

小红书@谢熊猫

离飞云顶不远还有一个 0元就能打卡的山顶天心湖 ,环顾四周,风比山水还静,似乎京都的岚山都没有这样的清幽。

罗浮山共有大小山峰400多座,各种风景名胜多达1000多处, 与其说古人的名目多,不如说在山间随便走走就能遇见风景。

@图虫创意

这里的 索道居然可以坐出过山车一样的起起伏伏 。索车随着山峦缓缓的上下升降,遇到一个下坡时,山风轻轻呼啸过耳边,仿佛马上就要扎进满山的青翠里,和自然撞个满怀。

小红书@

名山自然也会孕育着爱他的子民。罗浮山里藏着一个 龙华旭日古村落 ,村子具有400多年的 历史 ,被专家认为是“ 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 ”。

如今古村寂寂,处处都是“山静如太古,日长如小年”的悠闲气息。

/ 南昆山 /

@图虫创意

南昆山是惠州和广州的界山,于是被两边的人一起心水。这里被誉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山涧绕着翠竹流淌,天然的温泉在山间涌流。

这里与世隔绝的日子慢得不像是人间,好像「 山中一日地上千年 」不再是神话。

小红书@喜鹊

住在这里的人每天在虫鸣中睡去,在鸟语醒来。日本人煞有其事地评选出的“ 最值得保留的100种声音 ”里,山风穿过竹林的声响,就是和南昆山民们日日相伴的天籁。

@图虫创意

也正因为这份远离纷扰的美好,选址在这里的度假村更是被美国《国家地理》评为 「全球生态度假村TOP50」。

偶尔逃离一下酒店,还可以逛逛周边的静谧山村。漫步在青山的环抱里,洗肺又洗心。

这里还藏着许多 天然温泉 ,在群山苍翠的环境里,看着山间升腾起的薄雾,听着风吹过山林时的沙沙声,疲惫忽然一下子烟消云散,血槽刷一下子补满。

漂亮小城之下

藏着动人的百年 历史

小红书@Suki的日常

早在隋唐就被视为“ 粤东重镇 ”的惠州,还藏有一段醇厚而敦实的 历史 底蕴。 苏东坡就被城中的湖水草木楼阁圈粉 ,顺便在惠州留下了许多动人传说。

走在老城的街道上,每一个沧桑的旧房子,每一砖每一瓦上,都写满了光阴的故事。

/ 惠州小西湖 /

@图虫创意

惠州的小西湖 是苏东坡亲自盖章不输杭州西湖的秀丽湖水,古人更是称赞它“ 西湖各有妙,此以曲折胜 ”。

湖光山色里,这里好像是杭州西湖养在深闺的漂亮妹妹。

@图虫创意

这里也一直以来被称为“ 素颜的杭州西湖 ”,没有了苏杭人挤人的游客潮,却多了一份怡然自得的素雅。

在湖边的亭子看看报纸,或者泛舟时望着两岸的园林绿树,是惠州人闹中取静的浮生偷闲。

@图虫创意

在西湖边还矗立着一座 泗洲塔 ,古塔始建于唐中宗年间,为了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造。

千百年的时光过去,曾经的浮屠佛塔,如今成为了一座城池佛缘的凝聚。

/ 水东街 /

@图虫创意

Lofter@拾录Studio

水东街 据说是当年苏轼踏足惠州的第一站。

它也是 惠州曾经最繁荣的商业中心 ,如今的CBD早已易主,但是老街却承载着一辈又一辈惠州人的城市记忆。

广东六大名楼之一的 合江楼 就在水东街头,这里也是 苏东坡暂住过的小楼 ,在那里,一代文豪写下了《寓居合江楼》等脍炙人口的诗篇。高楼望尽了一川江水,更阅遍了惠州的起起落落。

小红书@我乘小船飘

整条水东老街不止传承着惠州的 历史 文化,也 守护着老惠州人们的烟火气 。夜晚时分,湖风轻送,灯火柔软,这是老街一天里最静谧悠然的时刻。

/ 平海古城 /

@图虫创意

平海古城 位于惠东县平海镇, 建于明洪武18年 ,其间最著名的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至今依然完整地留在岁月里,历经了 六百年的沧桑 ,始终屹立不倒。

小红书@东东西西*

这里到处都是岁月的痕迹,不是被束之高阁的景点,而是 一座“活着”的老城 。

城里的人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东大街上的叫卖声里依旧每日不绝, 好像小城也从未老去,只是日复一日的被时光打磨。

打卡小城新玩法

告别又冷又无趣的冬日周末

小红书@无述NoneArt

这座小城,总能时不时冒出一些新鲜玩法,带来惊喜。

园林温泉 让冬天瞬间暖意融融,山间的 树屋民宿 美成了广东小瑞士,而躲在郊区的 欧洲风情的小镇子 ,更是刷爆了某红书的首页。

/ 岭南第一汤 /

小红书@Mimo夏末末

在惠州小西湖的边上,有着一个号称“ 岭南第一汤 ”的中海汤泉酒店。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酒店, 需要坐着船才可以check in ,超级避世又闹中取静。

小红书@Mimo夏末末

这里推窗就是 徽派建筑的古朴雅致 ,小小的院子里尽是 中式古典审美的情趣 。在这里泡汤, 暖透身心 的同时好像穿越回了过去“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悠哉人间。

小红书@Mimo夏末末

泡完澡出门走一走,这里随时随地都仿佛是古风大片的取景地。在岸边调皮的玩水时,夕阳散落水面,按下快门,又是一派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闲情逸致 。

/ 树屋民宿 /

小红书@无述NoneArt

火爆全球的 树屋民宿,在惠州也能睡到 。在南昆山的翠林环绕里,有一家名叫 爱树·南昆秘境 的民宿,选址几乎就是选在童话森林里,美到连呼吸都像是场梦幻。

小红书@无述NoneArt

来这里消磨一个周末是 民宿控们最好的休假方式 。在氧气清新的树屋间看一本书或者做一场释放疲惫的SPA,感受最舒缓的冬日慢生活。

小红书@无述NoneArt

夜晚在明月蛙声虫鸣中睡去 ,入眠时身在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依旧在青山绿水的绝美梦境里,就算在微凉的冬日,也能瞬间被森林系的柔软所治愈。

/ 奥地利小镇 /

小红书@肉嘟嘟超人

在惠州的博罗县,有一座能以假乱真的 奥地利小镇 ,甚至连镇子的名字都是洋气的哈施塔特,这里和 历史 无关,但却是惠州这座城市新时代的缩影。

小红书@肉嘟嘟超人

这里满街都是五彩斑斓的奥地利风情 ,维也纳的音乐基因渗透在了小镇的方方面面。

挑一个洒满阳光的日子,穿的美美的来这里拍够一年的朋友圈硬照,也许还恰巧收获了一篇某红书的高赞内容。

山海酿出来的小城

来这里,请多带上一个胃

@西柚生活

或许不太多人知道, 惠州还是一个客家人聚集的重要城市 ,因此这里诞生了粤菜中重要的流派——主打客家味的“ 东江派 ”。

客家人在吃上的传承,让惠州变得格外守旧与好味。

小红书@zZ杨贝贝Zz

这也是一座 山海滋润出来的小城 ,靠海吃海,在惠州,海鲜总是又便宜又新鲜。而走在城区的老街里,各种代代相传的市井 美食 更让所有来过的游人,都恨不得再多带一个胃。

/ 客家味道 /

@深圳优生活

说到惠州的客家味,就不能不提这里的 梅菜扣肉 。

虽然是一道全国都有的家常菜,但是客家人自己晒干的梅菜滋味最足,配上被蒸到软烂的大片扣肉,掐指一算,今天的白米饭又要遭殃。

此外, 一切都可酿 的客家菜里,酿豆腐和酿三宝是基本操作,而惠州的客家人甚至可以把肉馅酿进生蛋黄里,在保证蛋黄完整的同时,一道经典的客家“ 酿春 ”也就惊艳了所有人的餐桌。

/ 海鲜 /

小红书@zZ杨贝贝Zz

要吃海鲜,当然要去最靠近大海的地方。在巽寮湾和双月湾,分分钟就能实现海鲜自由。附近的 霞涌市场 不仅价格公道,SKU更是丰富到需要@博物杂志 来讲解一天。

小红书@爱吃碳水的丢丢怪

或者你也可以就地找一家海鲜大排档解馋,出一点加工费, 酱油、蒜蓉和葱姜味的海鲜 ,透露着惠州人对大海舌尖上的小智慧。

小红书@小驴lvJay

而走进惠州的街头, 捞蚬 也是很多人下饭佐酒的美物。小小蚬子在开水中捞过,保持了鲜嫩的口感和鲜香的味道。别看个头不大,一个个饱满蚬肉嘬着下肚,最香也最有滋味。

/ 小城碳水 /

小红书@Mr yellow

在惠州,碳水有那么多中打开方式,但是最落味也最滋润的那一种,当然是各种 粉面云吞和白粥 。无论清晨还是深夜,一碗清鲜的广式碳水下肚,惠州人空虚的胃也渐渐充实起来。

@yan10研食

@西柚生活

横沥汤粉,捞云吞,牛腩捞面和猪杂粥 等等,都是惠州人日日夜夜都爱吃的早点夜宵,很多广州深圳的老饕们为了这一口市井滋味,高周末坐铁都要来惠州吃喝。

小红书@爱吃碳水的丢丢怪

除此之外,各种 粄糕(bǎn) 也是惠州最温情的碳水。“冇食清明粄,唔好揽禾秆。”这一口软软糯糯的甜咸回忆,是惠州人对于生活的小小仪式感。

/ 老街糖水 /

小红书@爱吃碳水的丢丢怪

作为岭南老城,惠州人对于糖水也有着一份热爱。下角菱湖的街头还保留着 推车卖糖水的小摊子 。坐在路边吃着老妈妈端来的糖水,仿佛日子也跟着香甜了起来。

小红书@爱吃碳水的丢丢怪

芝麻糊、红绿豆沙和黑凉粉 ,都是一些普普通通却怎么也吃不够的甜蜜滋味。

熟客带着新客人打卡,老一辈带着后浪落座,在不知道开了多少年的老糖水摊里,惠州人一代又一代的甜蜜,被泛黄的老街悄悄珍藏。

写到这, 若要问今年冬天哪里最好玩,我只想投惠州一票!

我出想知道啊,声音很好听

出生日期: 1980年1月20日身高: 179cm体重: 60Kg血型: AB型视力:学历: 汉城大学医科系2年级 (03年退学,现就读中央大学戏剧学)家庭关系: 父母、哥哥、 姐姐宗教: 佛教兴趣: 桌球、 PC游戏(尤其是星际争霸).、 看漫画书专长: 唱歌 ,物理,数学,化学性格: 明朗、活泼座右铭:做到最好!喜欢吃的食物: 五花肉喜欢的音乐:融合了所有音乐风格的CROSS-OVER喜欢的歌手: 赵冠宇、George Michael、 Richard Marks、 朴真玄、金铉成减压方法:一个人静静的出道:2000/7/26经历:2003年6月KBS2电视游戏站MC&2003年7月UN(国际联合)宣传大使电影:闭嘴!(2004),非武装地带(2004)电视剧:ORANGE(SBS2002)宫(MBC2006)专辑:韩国2人男子组合UN团体(United N-Generation) UN另一成员"崔正元"第一张专辑:《一生》(2000)第二张专辑:Extreme Happiness (2002/11)第三张专辑:UN Happiness第四张专辑roject Album-sweet&strong(2003/08)第五张专辑:《向她》金正勋中文网图片

姓名:金正勋 出生年月日: 1980年1月20日 身高: 177Cm 体重: 60Kg 血型: AB型 学历: 汉城大学医科系2年级 家庭关系: 父母、哥哥、 姐姐 宗教: 佛教 兴趣: 桌球、 PC游戏、 看漫画书 专长: 唱歌 性格: 明朗、活泼 喜欢吃的食物: 五花肉 喜欢的歌手: 赵冠宇、George Michael、 Richard Marks、 朴真玄、 金铉成韩国官网:照片请去这里看:

博物馆研究期刊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中央十套可以看看

1986年,以北京自然博物馆生态研究室为基础,在大兴南海子建立的麋鹿研究生态实验中心引进英国的麋鹿种群成功,即现今的“麋鹿研究中心”。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京自然博物馆每年完成2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1992年—1997年中,北京自然博物馆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6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基金项目1个,有4名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 1977年和197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先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对新疆天山托木尔峰的联合科学考查,陈绍煋研究馆员参与的《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的高等植物区系调查》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甄朔南研究馆员等人的《中国恐龙足迹研究》完成了对中国恐龙足迹的开创性研究;王绍芳研究馆员的《湘中晚石炭世底栖动物古生态及群落研究》分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李建军研究馆员的《南极费尔南德斯半岛鸟类足迹研究》论文收入了中国第四次南极考察论文集,该项目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黄劲松副研究馆员参与的“华北植物区系地理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98年科研三等奖;北京自然博物馆还完成了国家科委委托的“关于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 北京自然博物馆还和国外开展了一些合作研究项目,如与美国地球探索协会合作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古生物考察,与美国新墨西哥洲自然博物馆合作的云南禄丰下侏罗纪似哺乳爬行动物研究以及杨思谅研究馆员与德国圣肯堡自然博物馆合作的蟹类研究;饶成刚研究馆员曾与美国学者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共同发表了“早期鸟类飞翔与攀握:来自中国下白垩统地区的新化石证据”的论文。1994年北京自然博物馆与柳州白莲洞洞穴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人类与史前文化渊源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于1993年举办了“自然科学博物馆与环境”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作者还曾当选为国际第四纪地学大会的中方主席和世界鸟类学会秘书长。 几十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先后出版一些有代表性的科研专著和科普读物,如甄溯南的《中国恐龙足迹研究》、蔡其侃的《北京鸟类志》、王鸿媛的《北京鱼类志》、刘思孔与他人合著的《中国蝶类志》及《中国鸟类食毛目的研究》等。馆内有关专家还直接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植物志》等专著的编纂工作。由馆内专家集体编写的科普图书《生物史图说》,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周国兴研究馆员的《人之由来》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读物;1996年关键研究馆员等撰写的大型科普读物《恐龙时代》一书,被出版社作为优秀图书推荐给读者。科普作家唐锡阳的著作《环球绿色行》一书。甄塑南和周国兴研究馆员曾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业学术刊物《北京博物馆研究报告》创刊于1979年,已出版了60期,并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研究机构保持着资料交换关系。2005年2月《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改为《自然科学与博物馆研究》,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共同主办。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的科普期刊《大自然》杂志创刊于1979年,已发行出版了119期,199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博物馆 》是 国家级普刊,非核心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主办: 中国博物馆学会周期: 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2-9648CN: 11-1462/G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博物馆创刊时间:1984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是国家级核心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 中国国家博物馆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2095-1639CN: 10-1005/K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曾用刊名: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创刊时间:197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

博物馆研究的论文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研究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以下是一篇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摘要: 博物馆是国家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体系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章简述了从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策略提出了见解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 博物馆 管理 现状 改进策略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最集中展示的窗口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博物馆的建设。然而,基于我国博物馆的特殊属性,长期以来面临着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队伍不足等困境,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管理并不尽如人意。

一、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各个发展时期真实与客观现实的具象表现,兼具收藏历史和创造未来的作用,它揉合了自然文明与人造文明,推动着人类文化的传承与持续发展。博物馆是国家、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物,也是社会文明和发展进步的窗口与形象。加强博物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帮助本国公民和外国友人了解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加快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并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各类博物馆开始迅速兴建。至2009年,全国有合法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3020个,是1949年时博物馆拥有量的倍、1978年的倍,目前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持续增加。然而,伴随着新建博物馆的增长,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设置却明显滞后,无论是博物馆的新馆设置和监管,还是馆建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亦或是文物的保护、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等各环节都未建立健全科学性、系统性的管理条例、监控标准、评价依据,造成大量博物馆管理工作的疏漏与失误。

(二)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事件让世人震惊,在这件看似偶发事件的背后,是全国各地大量博物馆安全措施不力的现状。由于我国的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其运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在实行免费参观政策之前已属勉强维持状态。实行免费参观以后,伴随着急剧增加的参观者,博物馆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服务费用,导致本就紧张的运营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大量博物馆根本无法配置足够的电子监控设备或增加其他安防设施,每年文物丢失或受损的情况都有发生。与此同时,部分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安保意识不足,对安保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加上本就缺失的安保管理法律法规,使得我国众多博物馆的安全保卫问题层出不穷又难以解决。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无论是新建还是已有的博物馆,其维持运营与服务的主导因素都是人,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人员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中级技术人员也不过13%,其余大多数工作人员或对文物缺乏深入研究,或完全不具备文物鉴定能力,导致无法判断对文物有损或有害的物质或行为,在出现突发事件时也做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置。与文物打交道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文物的收藏还是展出,都需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高水平的博物馆管理人员队伍对于全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文物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

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员匮乏的现实环境中,我国各地博物馆均存在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的共同困境,大量博物馆至今仍然没有健全的电子管理和监控设备,几乎全部只能依靠人工管理和提供服务,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的同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三、强化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涉及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法规和条例相继出台。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分别在2002年和2007年得到两次修订,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出对博物馆进行更加科学与规范的管理。200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提高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的要求。2006年1月1日,文化部颁发《博物馆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博物馆的地位、定义和性质,制定了博物馆建立、检查与终止等相关制度,并对馆藏文物的管理、展览、服务等环节提出了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2010年1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对加强民间博物馆的办理与监管给予了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各类博物馆完善自身功能、提高运营水平。国家政策与法规的陆续颁布,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必将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朝着良性循环方向持续发展。

(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层人员的安保意识,对新进员工开展安保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允许上岗。

2.健全安全制度。管理层与基层从业人员均须签定《安保协议》或《安保保证书》,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出现安保事故根据协议或保证书规定予以处罚。上级领导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保巡查,对出现安保漏洞或管理失误的地方立即指出并限期整改,在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检并建立安保档案,对安保情况详细记录并归档。

3.多种安全手段并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设置电子监控与管理设施,结合人防、物防、技防与犬防综合进行安保工作。定期开展安保演练,发现安保漏洞及时整改。

(三)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1.强化培训与教育。对现有员工开展在岗技术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上岗或根据考核成绩适当调整岗位,多次考核未通过人员可暂时留岗查看,若仍未通过考核则考虑解除聘用关系。

2.聘请高水平技术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招聘过程公开、公示,新聘任员工须持证上岗。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日常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安保措施、学习成果等因素开展评价与奖惩。鼓励工作人员创新管理手段,营造“创新型”工作氛围,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应用并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四)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尝试建立“数字博物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音视频等技术打造虚拟博物馆,方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也能观赏到历时千年的文物,一方面避免了节假日人群集中参观给博物馆带来的超负荷的压力,另一方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在博物馆内健全电子管理与监控设施,提高管理效率与安保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建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博物馆管理体系。

结束语

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举措是推动博物馆全面健康发展的优良契机,各地博物馆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挖掘博物馆潜在的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带动博物馆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刁红娟.当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4(1)

[2] 罗纯新.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福州,2012(2)

[3] 张驰昊.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2(1)

一、博物馆旅游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全球范围内来看,著名的国际中心城市在发展都市旅游业时,几乎无不依仗博物馆的建设,并以此闻名于世,吸引大量的游客。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2006 年共接待参观者830 万人次,大英博物馆每年接待人数也在460万人次左右,上海博物馆一年的游客接待量也大约在106 万人次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休闲必将成为21 世纪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类在社会新文明体系创设中的精神归宿[1]。休闲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旅游的逐渐兴起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诉求。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正迎合了文化旅游的潮流,顺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和青睐。由此,笔者认为,博物馆旅游可以定义为: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者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暂时只能找到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关于博物馆展陈论文题目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分析

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播文化、鉴证历史的永久性机构,其展示的空间以及展品需要与观众心灵产生共鸣,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的论文范文。

摘要: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载体,是一种展示设计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展览中的一部分,其不仅具有展示设计中的共同性质,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性。通过合理的展示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地域性、文化性以及民族性的特征,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质。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也随着展示手段和技术的丰富和创新,迸发出不同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进行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形式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设计范畴的学科,随着设计手段和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也具有了更多新的内涵。相对于一般地点的展示设计来说,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设计的风格、手法以及类别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涉及心理学、传播学、建筑学、心理学、美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时,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底蕴,进而使设计的艺术形式感更强烈,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观。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原理分析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目标

博物馆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了能够科普知识、传播社会文明,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机构。其具有特殊的艺术展示形式。也可以说博物馆就是一种艺术作品,其建筑的风格、展品的设计以及整体的规划都能够带给人一定的视觉享受。

(二)博物馆展示设计要素

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可以涵盖展示的空间、展示的设备以及展示的物品。其中展示的空间也就是概念空间,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空间展示,主要是以展品的内容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是展示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中,其结构、色彩以及灯光等都是必要的组成元素;展示设备包括展墙、展架、展柜以及展板等。[1]展示设备具有组合化、方便化以及标准化的特点。组合化是指在展示的过程中,展示的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展示要求进行搭配组合,方便化是指结合现代的拼装技术和先进的设计方案,使设备的安装以及拆卸更加方便;标准化是指展示设备的规格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展示物品是博物馆展览中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展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艺术

展示空间是博物馆展示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上不仅要满足展品的展示承载功能,同时还要符合参观者的审美要求,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上必须做一定的艺术处理。

(一)注重空间的和谐性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不能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设计,而是要注重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空间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和谐的因素,将空间中不协调的因素进行统合。但是这种统合并不表示所有的空间都要具有统一的模式,而是既要有多样性又要具有统一性。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需要从空间的规划、色彩、材质以及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来构建统一的空间模式。

(二)展示设计需要遵循均衡性原则

设计的均衡性能够使视觉的构图更加和谐,均衡性设计是指以某一个点为中心,两边的设计分量相等或者相似。同时在均衡原则的设计上,也分为规则均衡和不规则均衡。规则均衡设计在视觉上能够给人一种两边完全相等的感觉,无论是在体量、形状还是色彩上都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形成规则的镜面式对称,这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原则;而不规则均衡性主要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在两边的设计中元素相近,但是却又存在差异。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增加展示空间气氛的活跃性,同时又不失整体平衡感。

(三)强调展示设计的节奏以及韵律

展示空间设计的节奏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范围或者单位内,空间的设计具有规律性的重复或者形体的运动分解。在具体的设计中是在空间构成重复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分段运动,因此能够使空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韵律则主要是指通过对相似元素或者空间环境的组合,使其具有一定规律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变化。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节奏性以及韵律性是单元空间设计的主要方式,具有重复和渐变的表现形式。重复的单元空间能够给人一种稳定的、持续的视觉感觉,从而在纷乱的展品中,使人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赏,同时也能够为人们的参观起到导向的作用;渐变的单元空间可以分为单一空间的渐变以及复合空间的渐变,通过这种渐变的方式能够给人一种既灵活又不乏整体性的感觉有序的空间变化不会影响人们参观的心理,而且能够突出展示的主体。[2]

三、博物馆展示内容设计艺术

(一)硬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室设计艺术

博物馆展品在展览时主要的储藏位置就是陈列室,因此在陈列室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室内的环境、通风、干湿度以及采光等因素,这样不但能够突出展品的展示效果,同时还能够对展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博物馆所展示的展品都具有非常大的传承价值,所以在陈列室的设计中必须做好消防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材料,严格操作规范。同时在陈列室的设计中还需要对空间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比如陈列室的地面、墙壁以及天花板等具体的色调以及肌理等,都需要与所展示的展品相契合,能够烘托出展品的背景,从而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到展品展示的主体中,起到强烈的视觉引导效果。

2.光环境的设计艺术

光是感知物象的基本视觉条件,因此在博物馆的创造、改变以及优化空间的设计中都离不开光环境。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采光,另一种是人造光。自然采光主要是通过太阳照射而形成的光环境,因此室内的光线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发生变化,这使得一些方向朝北的展厅会选择自然光照,因为这个方向的展厅受光照变化影响较小,而且光照柔和。人造光主要是指利用电灯形成的光照环境,通过对灯具的调节和设置达到一定的照明效果。目前在国内外博物馆使用比较广泛的灯具包括基本照明灯具、装饰灯具以及慢射照明灯具等。同时在照明的效果上也分为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和重点照明。首先,直接照明。是一种经常应用的照明手段,一般常用的有吸顶灯、导轨射灯以及吊灯等,这种照明方式能够保证95%以上的灯光都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博物馆的大厅、主要通道以及大件展品的顶部,一般都会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灯光的光线分布更加广泛,不会产生遮光角。但是在直接照明的亮度选择上,还需要根据照射面积、照射物以及展厅的高度来设定,一般的照度设定在300lx。因为如果光线过弱,会使得展厅视线不清,无法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如果光线过强,则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对展物产生一定的损害,特别是书刊、漆器等容易产生褪色变质的情况。其次,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是指将灯光投射在墙面或者天花板上,形成二次光源,在博物馆展厅的吊顶、地台、展板侧面等,使灯的光线由内而外发光。间接照明的光线扩散性较好,不会产生阴影,光亮适度,光质柔和。[3]因此在展览馆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设置,可以根据展品的位置、类型对色彩照明以及亮度的需求等进行设计,使展厅形成层次变化的光环境。最后,重点照明。重点照明也称为局部照明,是指利用较强的灯光对展品的某个部位进行投射,进而形成特写的效果,能够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产生一种立体感。这种灯光设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用于展览馆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实体和虚空的连贯性。但是在应用重点照明时,必须注重光照的方向性,这样才能够塑造出一种立体感。需要从顶光、顺光以及逆光三个方向进行组合,同时在灯具前添加滤片,通过对紫外线的过滤,有效控制炫光。此外在重点照明的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展台的间距、尺寸等适当设定距离,形成主次分明、松紧适度的视觉效果。

3.陈列设备设计艺术

陈列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因此陈列设备的设计对艺术的整体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的设计中需要对展柜、展墙以及展台的尺寸、比例以及造型灯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推敲,使得陈列设备能够与展品内容和特点相符,进而体现其陈设的作用和突出展品的优势。

(二)软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组合设计艺术

陈列组合设计是空间展示设计的核心,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也是最繁重和最花费精力的。陈列组合中包括整体和局部陈列组合部分,整体陈列组合是总设计风格下设计的组合方式;而局部组合设计则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标本、文物为展览的基本资料,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框架或者大纲而有顺序和层次地排列展品,使展品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性。[4]

2.辅助展品资料设计艺术

辅助展品资料包括灯箱、图表、沙盘以及照片等辅佐原件展出的一些资料,能够补充展示作品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有一些辅助展品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三)其他方面的设计艺术

除了软硬件的设计外,还有一些介于软硬件之间的设计内容,比如安全标志、文物等。以陈列室的路线布局为例,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防盗报警、消防等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同时要保证紧急疏散口的通畅,其次要注重这些设施与博物馆整体设计的契合,保证博物馆整体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播文化、鉴证历史的永久性机构,其展示的空间以及展品需要与观众心灵产生共鸣,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要从艺术的角度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置身于博物馆,不仅能够欣赏到展物的风采,同时通过博物馆的设计艺术寻找与其相同的艺术语言。营造出创新的格局,使博物馆的展示风格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贴近于生活,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弘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正宏.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镇江博物馆为例[J].东南文化.2013(5):117-122.

[2]肖科坤,卢伍强.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3):163-164.

[3]谢小雄.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5(24):36.

[4]徐晶.中国传统元素在历史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谈南京六朝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J].艺术科技,2014(9):59-60+62.

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在确定整体设计理念和形式风格的前提下,对陈列的要素进行总体的布局安排,通过分配空间与设计展墙、组合编排展品顺序、处理重点展项等手段,实现博物馆视觉效果体验和信息传达,让观众接受博物馆的历史熏陶和文化教育。因此,博物馆陈列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传播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学科原理来达到呈现效果。

一、博物馆展示陈列的基本要素

展示陈列的基本要素是指在博物馆展厅空间里呈现给观众的所有展品和展项。观众走进博物馆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感受展品传播的信息,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因此,按照展品的形状和信息传播特点可以把展示陈列的基本要素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博物馆的各种实物藏品,这类展品是博物馆展示的基石,属于静态展示资料。在展示陈列过程中通过独立的静态展示,将原始信息直接和客观地反映给观众。实物藏品具有非常强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是博物馆展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展品包括文物、标本、照片、复制品、模型、沙盘、图解资料、文件档案等。

第二类是指记录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各种音频、录像资料等影音资料,属于动态资料。这类展品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自然、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系。这类展项的展示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与多媒体设备向观众展示。例如,位于美国纽约犹太人历史博物馆休息通道中的一段历史资料,通过视频投影在碎片式的墙面去唤起大家的记忆。

二、博物馆展示要素的陈列原则与要点

(一)文物藏品的陈列原则与要点

第一,文物藏品展示的安全性是首要问题,陈列时要注意对文物藏品的保护,不能触碰的文物藏品要做好防护工作。

第二,文物藏品展示的科学性原则,即将文物藏品按系统分门别类地排列,同时注意文物藏品之间的逻辑顺序和主次关系,切忌杂乱无章的堆砌。

第三,文物藏品展示的艺术性原则,即注意文物藏品与背景空间之间的美学关系,以形成富有艺术性的展示效果。

(二)影像资料的陈列原则与要点

第一,研究影像资料的内容和科学依据,充分挖掘影像资料的历史背景,还原其内容的真实性。

第二,把握影像资料的重点展示内容和最佳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适当借用实物、沙盘、模型、高科技设备等载体进行表现,切勿滥用高科技而忽略了内容本质。

三、博物馆展示陈列的载体与方法分析

(一)展墙和展架的陈列方法

1.展墙陈列方法

这种陈列方法是通过设置固定或者移动的墙体来悬挂实物展品,既是博物馆陈列的基础设备之一,也是构成展厅的主要展现元素之一。展墙的尺寸和造型根据展陈空间和内容而定,其主要功能是安置悬挂展品,也可对展厅内部空间做分隔,并对观众的参观路线进行引导。陈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如下:第一,文物、标本、复制品类展品通过在展墙上设计壁龛进行展示;第二,图片、照片、图表、地图类展品制作成轻质的展板悬挂在展墙上;第三,影像资料通过LED显示器、灯箱等直接镶嵌在预留孔的展墙上;第四,标题文字、文本内容、装饰性线条等直接粘贴或者打印在展墙上;第五,图解资料、背景图片、底纹图案等渲染氛围的展品通过丝网印刷直接印制在专业材质上,然后再贴附语于展墙上。例如,辽源市青少年平安教育基地的图片悬挂的展墙设计,以及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图解资料丝网印刷的展墙设计。

2.展架陈列方法

展架的陈列方式与展墙的陈列方式相同,也是通过悬挂展品来进行展示陈列,展架相对于展墙具有布置灵活、节省空间、方便更换的优势。展架的形式设计丰富多样,也可以同时与背景搭配一起来传播信息。展架还可以形成空间中的屏风、隔断以丰富空间视觉效果。

(二)展柜和展台的陈列方法

1.展柜陈列方法

展柜是陈列文物藏品的主要载体,也是博物馆陈列的基础设备之一,展示效果要根据不同展品特性,对展柜的形式、材质、灯光、温度、监控设施等进行特别设计。展柜要求操作简单、拆装方便,并具有良好的文物保护性能。展柜通常分为靠墙展柜、中心独立展柜、桌柜等,靠墙展柜有半高式、落地式之分,此外,靠墙展柜还可以与展墙结合为整体进行展示。例如,我国山西汾酒博物馆的半高展柜与独立展柜,以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落地展柜。

2.展台陈列方法

展台是承托大型实物、艺术品、模型、沙盘的陈列工具。展台的形式、色彩和材质要求与展品呼应与统一。展台的尺寸根据人的视线高度而定,一般是较大的展品使用较低的展台,小型的展品则用较高的展台。例如,莆田市博物馆的大型群雕艺术品展台陈列,以及美国阿拉斯加博物馆的动物标本展台陈列。

(三)场景设计的陈列方法

为了突破实物展品在展出时对信息传播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展示陈列过程中采用场景设计的方法,还原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阐述重要人物的生平。场景设计最初起源于戏剧和表演艺术,之后被运用到自然博物馆的生物进化史陈列。由于展示效果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陈列方法慢慢又被运用到历史类、军事类、民俗类博物馆。场景设计是一个融合艺术学、建筑学、舞台设计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陈列方法,场景设计包括背景画绘制、主体标本或模型制作、前景空间设计、后期维护等诸多问题。

根据博物馆题材需求不同,场景陈列的类型可以归纳为三种:自然景观场景、历史人物事件场景、艺术造型场景。例如,美国华盛顿海军陆战队博物馆的共享大厅里设置的人物事件场景,通过人物雕塑、直升飞机以及野外景观氛围共同突出了整个博物馆的主题;莆田市博物馆为了突出地方重要历史人物,设计的“群星璀璨”人物群雕艺术造型场景。

根据陈列的规模,场景设计又可以分为橱窗封闭式展示和大型开放式场景。

1.橱窗封闭式场景

将场景装进类似橱窗的封闭式大展柜,使展品实物回归到其原来所处背景环境中,使展示更加真实和生动。这样的陈列方式适合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动物标本陈列,封闭的展示环境可以对自然标本进行保护。橱窗场景的背景设计可采用弧形背景画来消除墙体转折,在比例上可以是按照场景真实比例,也可以是缩小比例。例如,美国历史自然博物馆的生态景观橱窗场景,以及芝加哥ScienceMuseum的微缩橱窗场景。

2.大型开放式场景

大型开放式场景的展示方法是将场景直接修建在展示空间中,由于尺寸巨大所以不需要玻璃或者隔断物去进行保护,有的场景需要设计护栏或围栏,有的场景则可以让参观者参与进去成为场景的一部分。大型开放式场景适合展示一些历史人物事件、社会民俗礼仪、传统的手工艺等内容。创作的时候既可以按照当时的本来面貌进行复原,也可以提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符号形象加以概括,同时结合声、光、电等因素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华盛顿美国历史博物馆的居民建筑复原场景,以及福建莆田市博物馆戚继光抗战复原场景。

(四)数字化展示陈列方法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博物馆展示陈列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文物、艺术品、音频、视频等影像资料都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实现动态展示,这种陈列方法具有沉浸性和交互性,能让观众全方位地去理解展品。其展示陈列的形式包括等离子(液晶)播放屏、触摸屏、投影、幻影成像、电子图书、虚拟现实等。数字化展示方法可以是数字影片独立展示,可以是数字影像结合空间场景展示[2]。具体展示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主题影片展示

主题影片展示形式在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影片通过播放器或者投影设备直接呈现。主题影片展示的主题包括历史典故、人物事迹、自然现象、科学原理等,这是进行知识性的科普、宣导创作的最直观的陈列方式。

2.展品数字化展示

将展品进行数字化创新处理,之后通过一定的高科技设备进行展示的方式。立体的艺术品可以通过全息投影进行虚拟展示,平面的绘画作品可以制作成二维或者三维动画通过投影或者显示器展示出来。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数字版,在展出之际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掀起了后续传统国画的数字创作浪潮。

3.数字影像结合场景或空间展示

将数字影像应用到场景设计中,能够更好地营造氛围,提升场景的逼真程度。数字影像结合场景展示以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原理或者展示地方风俗民情,如幻影成像就是在设计好的场景中投影剪辑过的影片。

(五)互动装置展示陈列方法

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为了提高观众参与性和积极性,越来越强调人机互动的展示设计。这种陈列方式适合科技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儿童博物馆等科普类博物馆,主要陈列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传统机械互动

通过电动机械的原理将展示内容陈列出来,如常见的掀板问答、机械按钮、轴承翻转等都属于这类方式。在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互动装置使用的便捷性,以及后期维护是否方便等问题。

2.网络人机互动

这种方式是通过将展览的资料和信息数据写入到后台软件中,通过程序编辑连接相应的显示媒介展示出来,参观者可以自由地、有选择性地进行体验和获取展品信息。人机互动展示方法需要设计的要素包括UI显示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后台软件设计、显示媒介等,人机互动的常见形式包括互动答题、电子留言、交互式地面投影、实时的视频合成等。

结语

博物馆的展示陈列方法最终体现在视觉形式上,而博物馆展示陈列的本质是要通过这些视觉形式达到让参观者受教育和娱乐的目的,这两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相辅相成,达到形式和本质的高度统一。博物馆的展示陈列方法丰富多样,每一种展示陈列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陈列设计的原则,选择适合展品的展示方法,巧妙利用展示陈列手法去建设具有特色的博物馆。随着后博物馆时代的到来,博物馆展示陈列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停进步。

一、博物馆旅游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全球范围内来看,著名的国际中心城市在发展都市旅游业时,几乎无不依仗博物馆的建设,并以此闻名于世,吸引大量的游客。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2006 年共接待参观者830 万人次,大英博物馆每年接待人数也在460万人次左右,上海博物馆一年的游客接待量也大约在106 万人次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休闲必将成为21 世纪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类在社会新文明体系创设中的精神归宿[1]。休闲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旅游的逐渐兴起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诉求。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正迎合了文化旅游的潮流,顺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和青睐。由此,笔者认为,博物馆旅游可以定义为: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者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暂时只能找到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百度吧。。。 没有白来的便宜。。。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 索引序列
  • 研学旅行哥博物馆论文题目
  • 博物杂志亮哥
  • 博物馆研究期刊
  • 博物馆研究的论文
  • 关于博物馆展陈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