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国外建筑英文论文格式

国外建筑英文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国外建筑英文论文格式

英文论文的格式共六点:标题、提纲、摘要、正文、文中引述、文献目录。

标题: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

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提纲: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

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摘要: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倍行间距。

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正文: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

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

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文中引述: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

文献目录: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

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英语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

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英语论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单词,并有与英文摘要表达观点一致的中文摘要与之对应。

(封面:写上学校名字,课程名称moduletitle,论文题目dissertationtitle,导师名称moduletutors,学号idnumber,还有字数wordcont及递交日期submissiondate)(目录,包括要一个tablelist,还有figurelist)(致谢语)(摘要)(绪论/导言)(论文主要的部分)(结束语)(参考文献)

一、论文的题目要求

1、论文题目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目录。

2、论文题目不能用缩略词、首字母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3、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

4、论文题目语义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

二、论文摘要的要求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它说明论文的主要思想、结构框架,或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

三、论文的关键词

每篇论文必须选中3--5个中、英文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其对应摘要的左下方,中文关键词尽可能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到的规范词。

四、论文的字体及字号规格

1、英文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中的Times New Roman字体,所用中文使用“宋体”字体

2、内封大标题使用“粗体三号字”,内封其他信息使用“粗体四号字”

3、正文大标题使用“粗体小三号字”,章节标题使用“粗体四号字”

4、正文使用“小四号字”,正文中成段的引文使用“五号字”

扩展资料:

摘要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

6、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每个关键词使用四号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语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的英文论文格式

导语:土木工程专业的英文的论文格式包括哪些内容呢?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下面是我分享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英文的论文格式,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专业的英文论文格式均以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出版社发布的标准格式为准。

英语论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打印稿为黑白稿,彩色打印件会影响出版效果。

版心:a4纸,上、下页边距 cm,左、右页边距均为 mm。论文内容宽不得超过, 长不得超过。

字体和字号:正文,标题,作者联络信息和图表中的文字均为times new roman 12号字。可以跟据需要使用同类字体中的粗体,斜体。

行距:单倍行距。

页码: 论文正文和文后所附图例都需添加页码。页码为阿拉伯数字,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文体: 文章应语法正确,技术用词准确。标题应该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标题较长,请采用title: subtitle的形式。

数学公式:文中的数学公式不得手写,必须打印。公式如果在文中多次被引用,应该编号。公式之间,公式和正文之间都应该空一行。 单位: 文中所用的度量衡单位应为国际单位。可在括号内,单位对应表中列出其他单位。有关国际单位的使用(standard practice for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可以通过电话1-向asce索取。其他相关使用参考文献,如anmc metric editorial guide, 5th ed,1992 可向美国国家公制协会 索取(american national metric council, 1735n. lynn street, suite 950, arlington, va 22209-2022)

图表:

标题说明和图例:插入的图表应该以出现顺序编号(figure 1,figure 2,table 1,table 2)。图的说明和标题,包括图的序号应该位于图的下方。表的说明和标题,包括表的序号应该位于表格上方。

位置: 图可以插入到正文中,或者集中放在文章最后。如果在正文中插入图,尽量放在页面的.顶部或尾部。不要选择文字环绕图形的对齐方式,可选择上下环绕方式。

底纹: 插图中不要选择带阴影或底纹,否则会影响印刷效果。

照片:如果文中需要附上照片,在文中出现照片的地方贴上其黑白光面冲洗照片,标题说明位于照片下方。照片将和正文一起缩印,请不要提供彩色照片,以免影响印刷效果。

扫描图: 印刷后的扫描图不如原件清晰。如果文中有扫描图,请提供灰色色标扫描图。

作者联络信息:请用横线和正文隔开。联络信息可以为一位作者或所有作者的,包括以下内容:作者全名;所属学会;学历或授予的荣誉;所在单位;通讯地址和电子邮箱;电话和传真。

参考文献: 所有参考文献为单倍行距,放在文章最后,按照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如有同一作者的两篇以上文献,按出版年代先后排列。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作者和出版年代应该放入括号内。由于上标缩印后会变小,难于辨认,正文中不使用上标标注参考文献。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应当在正文中都有所引用,如果正文中没有引用,请将文献列入文章最后的附加信息(additional information)部分,或者相关材料(related materials)部分。

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1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建筑结构构造资料》(合订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9.《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0.《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年。

11.《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2.《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13.《建筑结构强制性国家标准》(简装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

14. 任全宏、常建军.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陕西建筑2007,145(7).

15. 范俊梅.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科技资讯2008,3.

16. Basic Principle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17.建筑、结构设计有关图集资料以及专业课程教材等。

国外建筑期刊论文格式

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发表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3、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4、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5、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6、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7、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8、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9、附录。论文发表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补充普通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如下图:

格式:

1、字数要求

3000字左右。

2、封面格式

3、排版格式

(1)纸张:A4纸,单面打印。

(2)标题:三号黑体字加粗。

(3)正文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内容则用小四号宋体字。

(4)参考文献四个字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参考文献内容用五号宋体字,其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常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a、期刊类格式:作者.文章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书籍类格式: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c、论文集类格式: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d、学位论文类格式:作者.题名.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页眉页脚小五号宋体字居中。

(6)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厘米;行间距为倍行距;字符距离:标准。

不同的期刊要求不一样,如果普通期刊,在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之间,省级期刊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之间,国家期刊,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之间,如果是核心期刊,一般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

要求

1、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注意一定要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2、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参考文献请改为中英文对照。

3、文后期刊类、会议论文集中的参考文献表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会议论文集名请写全称。

4、各类参考文献请严格按照“二、各类参考文献写法”中的标点符号写。

美国学术论文写作格式

一般学术论文都有自己特定的格式,那么具体的格式要求是怎样的,下面是详细的美国学术论文写作格式,希望可以在论文写作方面有一些帮助。

第一,标题

标题要求: 1.阐述具体、用语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文题相称、确切鲜明:标题体现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3.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突出论文主题,高度概括,一目了然。不足以概括论文内容时,可加副标题。

第二,作者署名

1.作者署名的意义 (1)明确论文责任:文责自负 (2)获得应有的荣誉:载入科技发展的史册 (3)文献检索的需要:著者检索 (4)明确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2.作者署名的原则 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对内容负责的人。

3.作者署名的要求 (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 (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 (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 (5)指导、协作、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

第三,摘要

1.摘要内容和格式 一般格式: (1)目的(objective):说明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 (2)方法(methods):说明研究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3)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包括数据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4)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

摘要的写作要求 (1)连续写出,不分段落,不加小标题,不举例证。 (2)格式规范化。 (3)简短、完整,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 (4)文字性资料,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 (5)内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

1.关键词格式 3-8个词或词组,之间空一格书写,不加标点符号。外文字符之间可加逗号,除专有名词的字首外,余均小写。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1)可从标题、摘要和全文内容中选择,以从标题中选择最常用。 (2)要严格筛选,充分、准确、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 (3)查阅医学主题词表确认。

第四,引言

1.引言的基本内容 (1)简要叙述研究此项工作的起因和目的 (2)研究此项工作的历史背景 (3)国内外对研究此项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 (4)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 (5)适当说明研究此项工作的.时间、材料和方法2.引言的写作要求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为200-500字,约占全文的1/8-1/10。 (2)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不能蓄意贬低前人,切忌妄下断言。 (3)少用套话:水平如何,自有共论。 (4)勿与摘要相同,避免与正文重复:不涉及结果或结论。 (5)一般不写“引言”字样标题。

第五,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1)实验对象。 (2)实验仪器: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操作方法、改进之点。(3)实验材料:药品和试剂的名称、成份、规格、纯度、来源、出厂时间、批号、浓度、剂量、给药方法、途径、用药总量。 (4)实验方法与条件。 (5)统计学方法: 结果(results) 结果是论文价值所在,是研究成果的结晶。

1.结果的内容 (1)数据:不用原始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 (2)图表:用于显示规律性和对比性。(3)照片:能形象客观地表达研究结果。 (4)文字:对数据、图表、照片加以说明。

2.结果的写作要求 (1)按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安排,可分段、分节,可加小标题。 (2)解释客观结果,不要外加作者的评价、分析和推理。 (3)结果要真实性,不可将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或其它结果随意删除。 (4)因图表和照片所占篇幅较大,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图表或照片。

第六,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

1.讨论的内容 (1)对实验观察过程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解释。 (2)评估自己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他人结果比较异同,并解释其原因。 (3)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4)作用机制或变化规律的探讨。 (5)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与本文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论文格式

中国古建筑大系(共10册)详细介绍:为弘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不惮繁杂,潜心调研、摄影、编纂,出版了大型画册《中国古建筑大系》。全书共分10册:①宫殿建筑、②帝王陵寝建筑、③皇家苑囿建筑、④文人园林建筑、⑤民间住宅建筑、⑥佛教建筑、⑦道教建筑、⑧伊斯兰建筑、⑨礼制建筑、⑩城池与防御建筑。这部巨著,集中国古建筑大全于一书,不但内容精当、图片精致,而且印装精美,值得每位中国古建筑的研究者与爱好者珍藏。本书曾获得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特别奖。读者对象广大读者。目录本书共分10册。①宫殿建筑论文:历史上的宫殿建筑—从原始简陋迈向宏伟壮丽、北京故宫—智慧和血汗结晶的璀璨明珠、沈阳故宫—满汉蒙藏建筑艺术精华的融合。彩色图版、图版说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附录:宫殿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遗址分布图,导览图。建筑词汇。中国古建筑年表。②帝王陵寝建筑论文:陵寝建筑形制与艺术—探索神秘的艺术殿堂、陵寝的单体建筑与总体布局—展现多彩多姿与气势宏伟之建筑风貌。彩色图版、图版说明:帝王陵寝建筑。附录:陵寝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透视图,结构示意图,遗址分布图,导览图。建筑词汇。中国古建筑年表。③皇家苑囿建筑论文:奠基、发展时期—从原始的畋猎迈向自然、精雅、成熟的休闲空间、最后兴盛时期—集中国皇家造园大成的清代的苑囿。彩色图版、图版说明:皇家苑囿建筑。附录:皇家苑囿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遗址分布图,导览图。建筑词汇。中国古建筑年表。④文人园林建筑论文:文人园林的发展—造园是体现澄怀观道的山林生活、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古朴之美,融诗入景,画中之游、布局和设计—以有限造无限,显苍然与明媚、掇山和理水—结合峰峦动势之美与湖、沼、幽涧曲线。彩色图版、图版说明:文人园林建筑。附录:文人园林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遗址分布图,导览图。建筑词汇。中国古建筑年表⑤民间住宅建筑论文:民间住宅的发展历程—纵横话历史,捭阖探源流、民间住宅的建筑形式—宅居融民情,风韵会地理,民间住宅的艺术特征—稚拙藏超卓,朴厚寓灵幻。彩色图版、图版说明:民间住宅建筑。民间住宅建筑的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遗址分布图,导览图。建筑词汇。中国古建筑年表。⑥佛教建筑论文:中国佛教的形成与发展—以玄解佛,以佛补玄、中国佛寺的建立与演变—从白马寺的创建到隋唐时代的佛寺林立、中国佛教建筑的艺术特色—西方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融合。彩色图版、图版说明:佛教建筑。佛寺、佛塔、石窟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遗址分布图,导览图。建筑词汇。中国古建筑年表。⑦道教建筑论文:中国道教的兴起及其内容—不死的探求,仙道的世界、道教建筑概说—从“治”、“靖”到“宫观”的建筑形制特色、洞天福地与丛林—祀神、修炼、传教、斋醮的场所。彩色图版、图版说明:道教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遗址分布图,导览图。建筑词汇。中国古建筑年表。⑧伊斯兰建筑论文:伊斯兰教建筑的历史沿革—从阿拉伯经丝绸与香料之路传入中国的前后历程、伊斯兰教建筑的类型与组成—中阿混合体的清真寺及墓祠建筑的独特风貌、伊斯兰教建筑的布局与装修。彩色图版、图版说明:伊斯兰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遗址分布图,导览图。建筑词汇。中国古建筑年表。⑨礼制建筑论文:礼制建筑的形成与历史演变—从儒家的礼制思想到明、清时代的坛庙祭祀系列、礼制建筑的形制及艺术特色—从帝王之家到百姓之家的自然与人文祭祀系列。彩色图版、图版说明:礼制建筑。礼制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遗址分布图,导览图。建筑词汇。中国古建筑年表。⑩城池与防御建筑论文:城池防御建筑的沿革—历代都城的兴盛与衰亡、城池形制、结构、营造与攻防—建筑坚固险要的防御体系、万里长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防御工程。彩色图版、图版说明:城池防御建筑。城池防御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遗址分布图,导览图。建筑词汇。中国古建筑年表。 HI:SHOPBOOKS

这个还没有看过,但我可以发个相关的,去九品论文找找嘛。绿色建筑理论及应用摘要:本文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意义与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通过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1绿色建筑的理论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内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

史发展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宛若天成的气质,建设者们主要从善择基址,因地制宜,整治环境,心理补偿

装配式建筑国外研究论文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是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在国家政策推动和建筑产业化、智能化的推动之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20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装配式建筑“十三五”目标占比达15%以上

我国装配式建筑已经发展了近70年,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生产、从借鉴到自我创新,有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20世纪50年代,我国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验在国内推行装配式建筑,国内工业建设热情高涨,以混凝土结构为主的装配式建筑得到快速发展。到了80年代,由于抗震性能差,防水、隔音等问题的出现,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低谷期。

进入21世纪,在"环保趋严+劳动力紧缺"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迎来发展新契机。2013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之装配式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形成了如装配式框架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等多种形式的建筑技术,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

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中央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

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达亿 超额完成目标

随着各地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据住建部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大幅增长。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

2016-2020年,国内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断提高。2016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到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

“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国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确定的到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达到15%以上的工作目标,并且是以的比例超额完成。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深度分析报告》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日本装配式建筑日本工业化住宅厂家很多,各厂家不断研究开发新型住宅,满足市场要求。但是,钢结构体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墙面选材、室内外装修及设备上有所不同。积水房屋株式会社在日本工业化住宅中占领先地位,专利产品预制装配化住宅B型在继承传统工法的优点基础上,把日本传统的木结构住宅改进成钢结构和合成板结构,并采用米制整数值的模数,B型体系提供了多样化自由设计以满足客户不同要求。B型体系的主要特点:1骨架采用钢结构,为提高防锈性能进行电着涂层。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使用规格化的钢模板,工厂加工的钢筋,商品混凝土现场浇注。3.墙面:在标准尺寸的钢框中竖向铺设板材,干法施工。4.采用固有的模数:墙板标准尺寸高,宽2m,钢柱间距1m。也有工厂预制基础运到现场埋设。美国装配式建筑美国的住宅建筑市场发育比较完善,住宅构件和部件的商品化、集成化较高,各种机械和仪器业也很发达,各种技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很高。一般情况下,房屋构建在工厂制作成型以后,运到工地与其他各种建筑构建组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建筑。现场很少有湿作业,同样的工程建筑效率是国内目前建筑效率的数倍。并且由于美国的工业化住宅在管理机制上较为先进,能够把房屋作为一个最终产品来进行通盘的考虑和设计。所以,美国的装配式产业化住宅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和水平。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最近10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即形成了以轻钢结构为主,以木结构、轻钢-木结构,轻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钢-钢结构为补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并且,在住宅集成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比如现在的远大住工,万科现在推行的装配式建筑的建设等等。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装配式建筑所涉及的前期策划、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物业等均不为所各相关配套行业所熟悉,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技术衔接问题。配套技术的整合正式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关键,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过程仍需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装配式建筑分类1、砌块建筑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适于建造3-5层建筑,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便,造价较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业废料。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小型砌块适于人工搬运和砌筑,工业化程度较低,灵活方便,使用较广。中型砌块可用小型机械吊装,可节省砌筑劳动力。大型砌块现已被预制大型板材所代替。2、板材建筑又称大板建筑,是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以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以及建筑物布局有较大的制约性,并且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在住宅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3、盒式建筑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工厂化的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一般不但在工厂完成盒子的结构部分,而且内部装修和设备也都安装好,甚至可连家具、地毯等一概安装齐全,盒子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3、骨架板材建筑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承重骨架一般多为重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采用钢和木作成骨架和板材组合,常用于轻型装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合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分隔灵活,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建筑。5、升板和升层建筑板柱结构体系的一种,但施工方法则有所不同。这种建筑是在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外墙可用砖墙、砌块墙、预制外墙板、轻质组合墙板等;也可以在提升楼板时提升滑动模板、浇筑外墙。升板建筑施工时大量操作在地面进行,减少高空作业和垂直运输,节约模板和脚手架,并可减少施工现场面积。装配式建筑的特点1、设计形式多样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需求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内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2、功能现代化(1)节能:外墙设有保温层,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2)隔声: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使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3)防火: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4)抗震: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3、制造标准统一传统建筑物外表面若是依靠现场施工制成多种美观的图案,粉刷彩色涂料不出现色差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难的。但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可以轻易做到这点。况且,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都可随时进行精密控制。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前景装配式建筑在国外是大众化的产品。而在我国,到2010年前后,在设计、功能、生产、安装等方面也能够生产上述条件的装配式建筑。例如,一位需要购买房屋的顾客,走进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司按照他的要求就很快能装配一幢符合要求的住宅。目前我国钢产量较大,价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筑市场上大量使用。如果采用钢结构,配以石膏板、轻钢龙骨、岩棉、彩色外墙板、塑钢门窗、彩钢复合板等材料制造装配式房屋,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功能和舒适性上,都将优于现在的砖混和混凝土结构房屋。并且现在万科、远大住工等一批国内企业已经开始积极的推广装配式建筑,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看来,装配式建筑将是我国房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装配式建筑:21世纪大趋势_碧森尤信_房地产开发_建筑中文网当有人说21世纪初,中国的房屋将主要在工厂"制造"出来,而不是按传统方法建造出来!摘要:当有人说:21世纪初,中国的房屋将主要在工厂"制造"出来,而不是按传统方法建造出来! 关键词:装配式 21世纪 一、 概述从古至今,盖房屋都离不开砖瓦砂石,但现场进行人工砌筑或浇注,也就是说,房屋是现场建造出来的。然而,笔者最早知道有一种像小孩搭积木一样盖房子的方法,那是50年代上小学从科学幻想故事中得到的。而现在,当有人说:21世纪初,中国的房屋将主要在工厂"制造"出来,而不是按传统方法建造出来!构会相信吗?"建造"与"制造"虽仅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制造装配式建筑是把建材预制构件在工厂预先做好,然后运到施工现场组装而成。这将是我国建筑、建材业在世纪之交面临的一次"大革命"。传统的住房有很多弊病,其原因之一是住户对所分配的住房很难满意。因为他们选择的主动性和多样化不能和到充分满足。近年来,提倡并逐步推选住房商品化,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开发商,建造了大批商品房。从这个角度上看,商品房销售是买方市场。但是,大多数的购房者只解决了居住问题,对商品房本身的布置、功能、质量、价格等诸多方面总不太满意,因为可供选择的太少,在价格能承受的条件下,只好有什么买什么。从这个角度看商品房销售又似乎是卖方市场了,这就有碍于住房商品化的推广。我们再把视野从城市移到农村,富裕的个体经营者和农民,他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总想把原有的平房拆掉改建楼房,但没有一家建筑有此业务,城市里的大公司不屑于下乡去施工一座小楼房,因此只得找当地泥瓦匠或小包工头来完成,业主不必看房屋的"设计图",比划着就垒砖铺瓦盖起来了。除了几盏花花的吊灯外,整个建筑与100年前的房屋区别不大。住了几年不满意,又在旁边再盖几间,大同小异,住房的功能和条件并未改善多少,白白浪费了土地和金钱。看来,传统的住宅设计,施工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了。其缺点很多:建筑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这一系列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需求。因此,要使建筑工业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就得开创新路,废除"秦砖汉瓦",采用新型建材,用新技术建房。那么,房屋制造-装配式建筑。这项新技术是怎么回事呢?如前所述,工地现场的建筑材料完全是由工厂运来的半成品,施工单位在现场对地式做一定处理后,地半成品进行房屋的组装。建筑工地不再把瓦工、木工、钢盘工等工种分得那么细,建筑工人由过去那种复杂的多工种角色,转变为单一的背阗射钉枪,电钻等工具的装配工角色。这种装配化制造房屋已经避免了传统建房的缺点,施工速度非常快,可在短期内竣工。房屋制造对企业来说,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减少,交叉作业方便有序;房屋装配中的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设备安装那样检查其精度,以确保房屋制造的质量;施工时的噪音降低,物料堆放场地减少,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由于工厂化的生产和现场的标准装配,使房屋制造成本降低,并容易满足室蚋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的要求。因此,装配式制造房屋的许多优点是传统房屋建造方法无法比拟的。二、 功能与优点(一) 设计多样化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需求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内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根据住户的需要,可分割成大厅小居室蜮小厅大居室。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二) 功能现代化长期以来,住房有水,有电就算现代化了。但进入21世纪,仅要求这点条件就落后了。现代化的装配式住宅应具有以下功能:1.节能 外墙有保温层,最大限度地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2.隔声 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使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3.防火 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4.抗震 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5.外观不求奢华,但立面清晰而有特色,长期使用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6.为厨房、厕所配备务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7.为改建、增加新的电气设备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三)制造工厂化传统建筑物外表面,若依靠现场施工制成多种美观的图案,粉刷彩色涂 料不出现色差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难的。但装配式建筑外墙板通过模具,机械化喷涂、烘烤工艺就可以轻易做到这点;木窗,钢门窗,薄壁铝门窗日渐淘汰。塑钢门窗正在兴起,其制造工艺也更为先进;散装保温材料完全被板、毡状材料所替代;屋架、轻钢龙骨、各种金属吊挂及连接件,尺寸精确,都是机械化生产;楼板屋面板为便于施工亦应工厂预制;室内材料如石膏板、铺地材料、天花吊板、涂料、壁纸等等都要经过复杂的生产流水线才能制造出来。况且,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诸如强调,耐火性,抗冻融性,防火防潮,隔声保温等性能指标,都可随时进行控制。把房屋看成是一个大设备,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是这台设备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经过严格的工业生产可以保证其质量,组装出来的房屋才能达到功能要求。相比之下,采用一些水泥、砖瓦石灰、砂子、钢筋、木材等建筑材料,利用人工的方法在施工现场建造房屋,就相形见拙了。 (四)施工装配化由于装配化建筑的自重要比传统建房自重减轻一半,因此,地基也简化了。工厂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运来后,在现场工人们按图组装,工地上再也不会出现过去那种大规模和泥、抹灰、砌墙等湿作用了。装配化施工具有下列优点:1. 进度快,可在短期内交使用;2. 劳动力减少,交叉作业方便有序;3. 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设备安装那样检查精度,保证质量;4. 施工现场噪音小,散装物料减少,废物及废水排放很少,有利于环境保护;5. 施工成本降低。三、 迎接挑战目前就我国的国民收入百方,买得起小轿车的人还不多,但是提高小轿车的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当30年国普及自行车时,如果花一定力量来考虑小轿车未来的发展,那么今天小轿面临的质量和价格问题就不会太大了。现在城乡居民的住房问题要比买小轿更急切了。因此,无论如何21世纪10~20年代的住房问题,应该在今天提前考虑,否则到那时问题成堆了就会相当波动。装配式建筑在国外是大众化的产品。到2020年,这种房屋在中国也绝非奢侈品。它比小轿车的需要更迫切。其实到2010年前后,我国在设计、功能、生产、安装等方面,能够生产上述条件的装配式建筑,其水平也并不高,比先进工业国家仍落后40年,因为国外早已经这样做了,例如,一位需要购买房屋的顾客,走进一家房地产公司,整本整本地图集放在眼前,有几百种设计可供挑选;若是现成的,订立合同后立即交付使用,若没有现成的,则很快为你装配一幢。目前我国钢产量较大,价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筑市场上大量使用。如果采用钢结构,配以石膏板、轻钢龙骨、岩棉、GRC彩色外墙板、塑钢门窗、彩钢复合板等材料制造装配式房屋,。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功能和舒适性上,都将优于现在的砖混和混凝土结构房屋。看来,从21世纪初叶开始,装配式建筑将是我国房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决策者们高瞻远瞩,积极生产为装配式建筑配套的构件产品,包括GRC板、天花板、LFC彩钢得体反、矿棉吸音板、塑钢门窗等等。其目的就是探索建筑与建材业的创新和"革命"之路,北新的着眼点和目标是住宅产业化,向装配式房屋制造业进军,同时也必将推进我国新型建材的应用向工业化、标准化、多样化发展。我国的房屋建筑工业比先进的工业国家落后了,我们要迅速转变观念、面向未来、迎接挑战。在目前国家推行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奋起直追,为广大人民群众制造更多更好、美观舒适的装配式住宅。未来10~20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城乡住房建设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驱动点和生长点。现在,有远见的企业家应积极开始着手准备,满腔热情地去开发、生产、推广成套的装配式建筑的建材。那么,不久的将来就会以十分成熟的产品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我国21世纪的经济腾飞作出贡献!原文网址也许您还喜欢阅读:21世纪将是大趋势 装配式建筑:21世纪将是大趋势 莫斯科地铁系统规划 21世纪智能建筑中的高新技术 总成装配式装饰将取代传统施工工艺 青岛为装配式轻钢临建房建设立“规矩” 轻钢结构住宅BUB体系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交流讨论我要发帖 网站首页建筑研究城乡规划房地产开发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材与机械使用与维护建筑经济建筑文化建筑业信息化建筑与环境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满意 不满意Email:COPYRIGHT © 2005-2011 建筑中文网 ALL RIGHTS Updated:2014-01-04 08:43:59msg:【单页阅读】模式仅供网站【注册会员】使用!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近年来, 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有望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即2017年住建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确定的“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按照住建部标定司的统计数据,2017年装配式建筑为亿平方米,2018年为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从起步到规模化发展,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跟进,正呈现出全国、全产业链全面发展的发展态势。”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格式

isdjg0jrewgkjre

内容摘要:农耕生活特有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亲和融洽的关系上,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方向。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和优越之处,同它很早就认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关 键 词:古代建筑 亲和 木构架 布局中国古代建筑溯其源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现有的考古材料来看,古代中国在新石器时期已经有了维持生存的农耕技术。农耕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古代先民已经脱离了居无定所的原始居住状态,开始有意识地构筑与生相随的居住场所。伴随着周而复始的耕种劳作与不断变化的周遭环境,唯一不变的就是躲避风雨的安身之处。不难看出,建筑便成为古代先民生存自由的自觉选择,有意识地构筑安身之屋与本能寻求栖身之处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古代建筑自此便开始了它的历史进程。农耕生活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古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寒来暑往,一枯一荣的自然现象;播种、收获,收获、播种的互动过程;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紧密相连的命运联系,构成了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全景图画。正因为处在为生存而忙碌的自然环境下,天时变化,节气交替,仰仗春夏秋冬耕种的古代先民,在得到自然的恩惠时,俯仰天地之间体察到宇宙万物循环往复、彼此联系的生命秩序,从而也认识到宇宙自然的不可抗拒,也确认了人与自然亲和融洽的相互关系。经年累月的观察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反映在中国古代知识系统里便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天与人的关系便建立在一个互动合理的范围内,绝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尽管这一思想的历史背景,与当时人们自身的认识水平和有限的生存力量有关,但只有顺应自然,人的生存才得以发展,形而下之器的创造与形而上之道的自然规律才能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才能获得生命存在的确认。“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样亲和关系。”①所以,亲和之道在早先的境况下一方面是环境的驱使,另一方面又是文化价值上的取向。从此,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依恋在自然的怀抱里。由于有了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中国古代建筑无论从形态上还是材料上都极力从宇宙自然中寻找创造的来源。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树木是自然万物中的有机生命,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与人发生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的应用上特别钟情于木材。面对随处可见的石料而选择木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是建筑观念和文化信念的使然。不仅如此,选择木材还在于木材优越的物理特性和易于加工的材料性能,透过所加工的形态从中体现出柔韧、温和的品质,柱、梁、门、窗所散发的木质气息,以及那记录生长历程的纹理,都处处体现了与人的亲和关系,用木材营造的建筑自然会弥漫着家园的温暖。中国古代建筑之所以选择木材,无论是自然之木,还是心性之木,都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心性对木性的认同,然而木性也适应心性的要求。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把木材作为主要建材,木材良好的物性特质以及易于安装拼接的物理属性,为中国古代建筑构架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中国古代建筑这种构架体系,柱、梁之间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相互联结、互相共存的结构关系,以相对稳定的构架秩序来应对多变的建筑需求。同样的柱、梁构架可以在往复延伸上构成宽大开敞的空间场所,可以在纵深的推进里形成重重庭院。显然,柱、梁相互共存的结构关系与农耕社会特有的认知方式一脉相承,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无疑建立在统一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上,植根在有无相生的变化里,融汇在循环往复的发展认识上。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构筑方式从一开始就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并始终认为人不能从宇宙自然中抽离出来,建筑不应该游离于自然之外。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不刻意追逐房屋的高度,任何脱离地球引力的尝试,均归依到重重的院落里与树木为伴,与山水为邻。在建造房屋时其营造法式规定了“上分”“中分”“下分”,也就是屋顶、屋身、台基,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天、人、地,天人合一的观念已经渗透到建筑的营造之中。“当西方建筑因应功能而改变时,传统中国建筑却以因应维持一种文化的价值或理想而保存,中国文化有多悠长,这三个部分的组合便多悠长。所以,当我们开始去看这几个看来只是基本部分时,其实我们也是在端详着整个中国文化的面目。”②中国古代建筑在木构架的体系里以“三分”的法式,不断满足并组合为各种功能要求的建筑。由此可见,古代中国的建筑从来以亲和的姿态回应自然,并从中寻找创造的灵感,从剖析具体的建筑营造中更能体会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别之处。中国古代建筑由于采用木柱、木梁组成房屋的基本框架,木梁和木柱承受来自屋顶和楼面的重量,建筑的墙壁实际上并不承重,这就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它可以做成四面毫无遮挡,有顶无墙的亭榭。也可以做成四壁严实、空间封闭的仓房。由于木构架的原因,对于室内空间的划分同样也十分自由,为了在室内获得大面积空间,无须任何隔断,仅剩柱子的排列。与此相反,可以在柱子之间进行围隔,从而获得较小空间。特别是采用半通透的落地罩等隔断样式,既划定了空间范围,又不阻挡视线,做到隔而不断,虚实相间。木构架结构能灵活地适应各种地形,既能把单体建筑聚合成重重院落,形成庞大的建筑组群,又能依山傍水建构楼阁亭榭,不受高低不同的限制,这就为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带来极大的可能性。以木构架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建筑,从单体建筑来看,一般都是矩形的平面空间,房屋的几何形体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要想获得建筑空间的丰富性,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单体建筑的排列组合形成院落,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空间的多重要求。如果一座座单体建筑通过平面纵深推进,就会产生迥然相异的空间聚合,如果作横向推移时会形成宽广的空间场所,沿四周修筑房屋和墙体就变成相对封闭的庭院。由此看来,中国古代建筑并不寻求突破自然的高度来体现征服自然的人工伟力,任何寻求建筑高度及征服自然的尝试都消解在平面的展开上,与自然相拥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所遵循的不二法则。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的规划既有中轴对称形式,又有依环境而顺势的自由展开方式,从而达到了既有理性的规范又有自然的巧妙。在借用自然的问题上不露痕迹、巧用天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理想追求。如果单从外部观看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好似一组封闭而没有生命活力的房屋,但走进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内,明显感到人与自然密切相处而生机勃勃。庭院空间作为各个单体建筑的联结纽带,促使每一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交通联系归于一统,形成了一个共享的空间单元。特别是在民居建筑的庭院里房间的通风采光、人流、物流的交通联系、种树养花、儿童游戏、休闲聊天均在这个共享空间里进行。“从庭中阳光的移动,可以感觉‘天时’的变化。从庭中阴雨风雪的来临,可以知道‘节气’的变化。从空气的新鲜、阳光的温暖,可以感到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的活力息息相关。”③人与人、人与自然在庭院里和谐相处,人们在这一方庭院里呼吸到生命自由的气息,一种与自然密切交流的回应。庭院的建筑功能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场所,而中轴对称则是获得整体空间布局的有序方式。中国古代建筑其布局采用对称形式,一方面满足功能上、技术上的要求,这是“天道”。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宗法礼仪、人际规范的要求,这是“人道”。基于以上原因,无论是宫殿、衙署、寺观,还是南北地方的民宅院落,都毫无例外地采取对称方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里以宫殿、坛庙为代表的正式建筑都严格地按照以纵轴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空间格局。由单体建筑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对称布局,呈现出一种方正、规整、井然有序的空间美感,营造出庄严平静、肃穆平和的环境氛围。一般而言,中轴对称的空间格局,其表现为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随横轴左右展开,其他的房屋则以主要建筑为中心沿周边布置,共同形成相对封闭的庭院。重点建筑被周遭的房屋和围墙所围系,在围合的环境下具有压倒一切的中心地位,也形成了通盘布局里的视觉焦点。在对称轴线下的建筑组群还可以沿着纵轴串连成若干院落,每组称一“进”,所谓庭院深深便是这层含义。然而更为宏大的建筑群落还可在主院落的侧边营建次要的庭院和多进院落,形成多条纵轴并列,主轴线称“中路”,两侧为“东路”和“西路”。有鉴于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上纵深发展而取得建筑组群与庭院空间的多重变化,才使人们在穿行重重院落的进程中,把人的兴奋情绪调适到恰如其分的程度,起到起承转合、一收一放的心理调节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对自然的尊重,还体现在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的态度上,从建筑非对称的自由布局方式里可以看出践行这一建筑理念的积极表现。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园林和一些民居建筑,因不规则地形和高低起伏的地势,而采取不对称的组群方式。由若干单体建筑沿着地势轴线作纵向移动,单体建筑之间的距离可长可短,在为数不多的建筑物之间便形成了纵深的空间序列,各座建筑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人流动线而串联。体察建筑空间的转换则以人流动线的时间过程来完成,形成了步移景移的动态变化。虽然单体建筑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然而采用流观的方法就很容易产生空间的节奏感,细微体察与瞬间把握在静止和流动中完成,不难看出,这是轴线距离的长短变化所带来的空间感受。在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布局里,其轴线往往偏离直线的规定,根据起伏错落的自然景观,而采取灵活多变的应对方略,单体建筑可大可小、能方能圆;联通路线能曲可直;空间转换更显得曲折有致。所有建筑在起伏交错中进入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境界,把人工的迹象隐于自然境地里而不露声色,这是自由布局的基本手法。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里,还有一种更为开放自由的散点式平面布局,以大隐于山、于水的手法,仰卧山水之间尽显自然亲情。由此可以看到:建筑房屋以点状的方式自由地散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散点布置的建筑房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苦心经营,它没有沿轴线布局的霸气,也不看重曲折的线性串联。建筑组群的空间聚合、开放,以点的情状围绕在特定的自然区域里,依形就势,顺应构成。有的就山势而高低错落,起伏进退。有的依水流沿岸散布,没有明显的人流动线。散点式布局,不以方位朝向、规则定式为准绳,而是无拘无束、融洽地投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借景筑屋、自由空灵。因此,宁静致远、自然淳朴是散点式布局所祈望的空间境界。我们考察了在“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下,中国古代建筑的构筑方式和空间布局,置身于自然之中的中国古代建筑对自然的回应方式,从来都是建立在天人互动的合理关系上,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核心价值所在。注释: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P193.②赵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77.③王镇华.华夏意象——中国建筑的具体手法与内涵.中国文化新论·艺术篇·美感与造型,三联书店.1992,P716.

你可以写中国古代宫殿 庙堂的规划建筑和皇家权利的关系啊。开头带一点古代城市城防规划,然后写皇宫的位置和城防的关系。然后写宫殿,先写布局,比如:1中轴对称是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中心的等级概念。然后写中轴线上的建筑对比,然后写2左庙右社,3前朝后寝。然后写宫殿的外陈设1华表2石狮子3日晷4嘉量5吉祥缸6鼎式香炉7铜龟铜鹤。。。。加几个例子,就差不多能有2000字了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一改以往教科书晦涩难懂的写作方式,用更人性化的思维语言及直观详尽的图画,深入浅出且详实、严谨的剖析了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完成学习。书中还加入了以往古代建筑史中较少涉及的民居建筑,因为上溯至建筑的根源,所有的建筑都是从各式各样的民居发展而来的。

《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是学习古代建筑历史、了解古代建筑知识的钥匙,它可以为广大古代建筑的爱好者和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施工操作人员提供极大的方便。在这本书编写过程中就遵循了一条“维护传统、保留传统工艺和手法”的原则,在词条的选择上尽可能体现这一点,在词条的解释中尽可能保留匠人的习惯用语,这些可以说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本辞典共收词目3600余条,范围涉及中国古代建筑学科内的各种专业,如大木作、小木作、石作、瓦作、搭材作、油饰彩画作、雕銮作以及堪舆等工种的常用词目,词目表按照词目的笔画顺序编排,对笔画目录作了笔画检索,对音序索引中不常见的字[ling4]作了疑难字音序表,正文内附600余幅插图;卷首编有90幅彩色图版,内容主要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照片和作法的实例及图样。

【图书简介】

楼庆西教授早年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深得梁先生的学术真谛,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

本书以讲座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及建筑元素特征,并配有300余幅精美图片。共分二十讲,从居址到都城,从祭坛到祠堂,从建筑个体到建筑理论,叙述全面,语言平易,深入浅出。

楼庆西亦精于古建筑摄影,有三百余幅精美图片,使本书更富鉴藏价值。

建筑与大众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离不开建筑。人们始终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自然会对建筑有自己的喜恶和看法。对于古建筑也是这样,通过实地的参观游览,或是在家中读书、看电视、上网,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与绘画、雕塑等艺术相比,人们对建筑更加容易认识与理解。

【目录】

第一讲

从“墙倒屋不塌”说起

第二讲 北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

第三讲 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第四讲 从兵马俑到清陵

第五讲

祭祀

第六讲 祖宙与祠堂

第七讲 佛教建筑与佛山

第八讲 佛塔

第九讲 伊斯兰教与清真寺

第十讲 皇家园林

第十一讲

私家园林

第十二讲 院落住宅

第十三讲 乡土建筑

第十四讲 牌楼、华表、影壁及其他

第十五讲 建筑装饰

第十六讲

龙的世界与狮子王国

第十七讲 神异的色彩

第十八讲 古建筑与风水

第十九讲 国微上的天安门

第二十讲

梁思成与中国建筑

【作者简介】

楼庆西:

1930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宫殿建筑》、《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建筑装修与装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建筑的门文化》、《建筑摄影》(高等学校教材)、《凝视——楼庆西建筑摄影集》等。

楼庆西教授早年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是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深得梁先生的学术真谛,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

【作者自述】

1999年9月,北京三联书店的董秀玉总编辑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约我写一本《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作为“二十讲”系列的一种。近些年,我虽为非建筑学专业的读者写过有关宫殿建筑及问文化方面的书,然而还从未写过全面介绍与论述中国古建筑的专著,因此,这促使我对这本书的写作有了一些思考。

建筑与大众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离不开建筑。人们始终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自然会对建筑有自己的喜恶和看法。对于古建筑也是这样,通过实地的参观游览,或是在家中读书、看电视、上网,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知识。从这个意义来讲,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相比,人们对建筑应更加容易认识与理解。然而,建筑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个既有艺术形象,又同时具有不同物质功能的构筑物。建筑的形象不能任凭建筑师随意创造,而必须受物质功能要求和结构、材料、施工等技术条件的制约。以中国古代建筑而论,无论是宫殿、寺庙、陵墓还是园林、住宅,它们的个体和群体形象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包括建筑材料、结构方式、施工方法等)诸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人们看到的宫殿、寺庙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屋顶,有那种特殊的斗栱构件,所以会有梁、枋上鲜艳的彩画装饰,都是与中国古建筑长期采用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论述古

建筑时,不但要说清楚它们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必须介绍它们的结构、构造等形态。

我在学校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有两种讲法。其一是按朝代的历史顺序讲授。这样讲的好处是可以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脉络。但是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都发展缓慢,从而使建筑在基本制度与形态上都缺乏质的变化。加之中国占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远不如砖、石建筑那样能够长时期保留,因而早期建筑留下的实物很少,所以又产生了不强调历史进程而按不同建筑类型的讲法,即按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园林、住宅等类型分别讲授。本书采用了后一种体律,先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然后从城巾、宫殿到建筑小品、建筑装饰,同时又加了与古建筑有关的文物建筑保护、中国建筑历史科学的奠基人梁思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分为二十讲,一个专题一讲,采取散点式的叙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独立成章,便于读者选读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建筑科学既专业又很大众化,对于各类建筑,从内容到形式自古以来都是任人评说的。我写的这二十讲内容,只是提供一些资料加上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读者评说。

楼庆西

二○○○年九月于清华园

  • 索引序列
  • 国外建筑英文论文格式
  • 国外建筑期刊论文格式
  • 中国建筑史论文格式
  • 装配式建筑国外研究论文
  •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