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系统理论是在美国加州大学LA.Zadeh教授于1965年创立的模糊集合理论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逻辑、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思考和研究如何描述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模糊现象。1923年,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B.Russell在其有关“含模糊性”的论文中就认为所有的自然语言均是模糊的,如“年轻的”和“年老的”都不是很清晰的或准确的概念。它们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实际上是模糊的概念。然而,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人们用这些概念来描述某个具体对象时却又能让人们心领神会,很少引起误解和歧义。与B.Russell同时代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人lKasiewicz发现经典的:值逻辑只是理想世界的模型,而不是现实世界的模型,因为它在对待诸如“某人个子比较高”这一客观命题时不知所措。他在1920年创立厂多值逻辑,为建立正式的模糊模型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但是,多值逻辑本质卜仍是精确逻辑,它只是二值逻辑的简单推广。1937年,英国学者M.Nack也曾对“含模糊性”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轮廓‘致”的新概念。这实际上是后来的“隶属度函数”这一重要概念的思想萌芽。遗憾的是,他在描述某一概念的“真实接近程度”时,错用了“用法的接近程度”,最终与模糊集合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应该说他已经走到了真理的边缘,可谓模糊系统理论的鼻祖。1965年,Zadell在其“FuzzySets”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表达事物模糊性的重要概念——隶属度函数,从而突破7,19世纪末德国数学家G.Contor创立的经典集合理论的局限性。借助于隶属度函数可以表达一个模糊概念从“完全不属于”到“完全隶属于”的过渡,从而能对所有的模糊概念进行定量表示。隶属度函数的提出奠定丁模糊系统理论的数学基础。这样,像“冷”和“热”这些在常规经典集合中无法解决的模糊概念就可在模糊集合中得到有效表达。模糊集合为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1966年,P.N.Marinos发表了有关模糊逻辑的研究报告。这一报告真正标志着模糊逻辑的诞生。模糊逻辑和经典的二值逻辑的不同之处在于:模糊逻辑是一种连续逻辑。一个模糊命题是一个可以确定隶属度的句子,它的真值可取[o,U区间中的任何数。很明显,模糊逻辑是二值逻辑的扩展,而二值逻辑只是模糊逻辑的特例。模糊逻辑有着更加普遍的实际意义,它据弃了二值逻辑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把客观逻辑世界看成是具有连续隶属度等级变化的,它允许一个命题亦此亦彼,存在着部分肯定和部分否定,只不过隶属程度不同而已。这就为计算机模仿人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普遍存在的语言信息提供了可能,因而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1974年,Zadeh进一步研究了模糊逻辑推理。此后,模糊系统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建立在模糊逻辑基础止的模糊推理是一种近似推理,可以在所获得的模糊信息前提—F进行有效地判断和决策。而基于二值逻辑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此时却无能为力,因为它们要求前提和命题都是精确的,不能有半点含糊。目前,模糊系统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包括模糊控制在内的先进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模糊系统理论和应用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如F几方面内容。(1)模糊系统理论基础研究为了开拓更新更J“的应用,完善模糊系统理论的理论体系,必须加强以基本概念为核心的模糊系统理论和模糊方法论的研究,其重点在于应用模糊系统理论对人的思维过程和创造力进行理论研究。同时也要对已有的基础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如模糊概念、模糊推理的概念等进行推敲;对模糊推理中的多值理论、统一性理论、推理算法、多变量分析及模糊量化理论等进行研究;对模糊方法论中的模糊集合论、模糊方程、模糊统计和模糊数学,对思维功能与模糊系统的关系、模糊系统评价方法、模糊系统与其他系统,特别是神经网络等相结合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2)模糊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其目标是实现具有模糊关系特征的高速推理计算机,并希望在系统小型化、微型化的同时,开发出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的模糊计算机。这方面的研究包括模糊计算机结构、模糊逻辑器件、模糊逻辑存储器、模糊编程语言以及模糊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等。(3)机器智能化研究其目的是实现对模糊信息的理解,对具有渐变特征模糊系统的控制以及对模式识别和决策智能化的研究。它主要包括智能控制、传感器、信息意义理解、评价系统、具有柔性思维和动作性能的机器人、具有语言理解能力的智能通信及具有实时理解能力的图像识别等。(4)人机工程的研究其目标是实现能高速模糊检索并能对未能预测的输入条件作适当判断的专家系统,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的界面如何能尽量接近人机之间的界面,如何才能满足新系统要求的研究。这方面共要包括模糊数据库,模糊专家系统,智能接口和对人的自然语言的研究。(5)人类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利用模糊系统理论解决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的复杂行为、心理分析,社会经济的变化趋势,各种社会现象的模型、预测以及决策支持等。这方面包括对各种危机的预测和完全评价、对有人为失误系统的评价方法、建立不良结构系统的模型、模糊理论在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人的行为与心理分析等。(6)自然系统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利用模糊系统理论来解决复杂自然现象的模型和解释等。这方面还包括对各种物理、化学现象的进一步解释,对自然环境大气圈、地球生物圈、水圈、地圈的研究。对待模糊系统理论,学术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持否定态度的观点大有人在,客观地说,有如下两个主要方面的原因。①推崇模糊系统理论的学者在强调其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时过分地夸大了其功效,而正确的观点似乎应该是模糊系统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当然它也不应该拒绝有效的数学模型。②模糊系统理论的确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模糊规则的获取和确定、隶属度函数的选择以及模糊系统稳定性问题,至今还未得到完善的解决。尽管如此,大量的:工程系统已经应用了模糊系统理论。其中,模糊控制就是模糊系统理论应用最有效、最广泛的领域。模糊控制公各种领域出入意料地解决了传统控制理论尤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取得了一些令人信服的成效。[编辑]
定义在1965 年美国控制论学者.扎德发表论文《模糊集合》,标志着这门新学科的诞生。现代数学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一组对象确定一组属性,人们可以通过指明属性来说明概念,也可以通过指明对象来说明。符合概念的那些对象的全体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外延实际上就是集合。一切现实的理论系统都有可能纳入集合描述的数学框架。经典的集合论只把自己的表现力限制在那些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和事物上,它明确地规定:每一个集合都必须由确定的元素所构成,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关系必须是明确的。对模糊性的数学处理是以将经典的集合论扩展为模糊集合论为基础的,乘积空间中的模糊子集就给出了一对元素间的模糊关系。对模糊现象的数学处理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从纯数学角度看,集合概念的扩充使许多数学分支都增添了新的内容。例如模糊拓扑学、不分明线性空间、模糊代数学、模糊分析学、模糊测度与积分、模糊群、模糊范畴、模糊图论、模糊概率统计、模糊逻辑学等。其中有些领域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模糊性数学发展的主流是在它的应用方面。由于模糊性概念已经找到了模糊集的描述方式,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评价、推理、决策和控制的过程也可以用模糊性数学的方法来描述。例如模糊聚类分析、模糊模式识别、模糊综合评判、模糊决策与模糊预测、模糊控制、模糊信息处理等。这些方法构成了一种模糊性系统理论,构成了一种思辨数学的雏形,它已经在医学、气象、心理、经济管理、石油、地质、环境、生物、农业、林业、化工、语言、控制、遥感、教育、体育等方面取得具体的研究成果。模糊性数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应是计算机智能。它已经被用于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等方面,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看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已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编辑本段产生现代数学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集合论的重要意义就一个侧面看,在于它把数学的抽象能力延伸到人类认识过程的深处。一组对象确定一组属性,人们可以通过说明属性来说明概念(内涵),也可以通过指明对象来说明它。符合概念的那些对象的全体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外延其实就是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集合可以表现概念,而集合论中的关系和运算又可以表现判断和推理,一切现实的理论系统都一可能纳入集合描述的数学框架。但是,数学的发展也是阶段性的。经典集合论只能把自己的表现力限制在那些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和事物上,它明确地限定:每个集合都必须由明确的元素构成,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关系必须是明确的,决不能模棱两可。对于那些外延不分明的概念和事物,经典集合论是暂时不去反映的,属 控制论模型于待发展的范畴。在较长时间里,精确数学及随机数学在描述自然界多种事物的运动规律中,获得显著效果。但是,在客观世界中还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以前人们回避它,但是,由于现代科技所面对的系统日益复杂,模糊性总是伴随着复杂性出现。各门学科,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及其它“软科学”的数学化、定量化趋向把模糊性的数学处理问题推向中心地位。更重要的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控制论、系统科学的迅速发展,要使计算机能像人脑那样对复杂事物具有识别能力,就必须研究和处理模糊性。我们研究人类系统的行为,或者处理可与人类系统行为相比拟的复杂系统,如航天系统、人脑系统、社会系统等,参数和变量甚多,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系统很复杂,它的模糊性也很明显。从认识方面说,模糊性是指概念外延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判断的不确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许多模糊事物,没有分明的数量界限,要使用一些模糊的词句来形容、描述。比如,比较年轻、高个、大胖子、好、漂亮、善、热、远……。这些概念是不可以简单地用是、非或数字来表示的。在人们的工作经验中,往往也有许多模糊的东西。例如,要确定一炉钢水是否已经炼好,除了要知道钢水的温度、成分比例和冶炼时间等精确信息外,还需要参考钢水颜色、沸腾情况等模糊信息。因此,除了很早就有涉及误差的计算数学之外,还需要模糊数学。人与计算机相比,一般来说,人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善于判断和处理模糊现象。但计算机对模糊现象识别能力较差,为了提高计算机识别模糊现象的能力,就需要把人们常用的模糊语言设计成机器能接受的指令和程序,以便机器能像人脑那样简洁灵活的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提高自动识别和控制模糊现象的效率。这样,就需要寻找一种描述和加工模糊信息的数学工具,这就推动数学家深入研究模糊数学。所以,模糊数学的产生是有其科学技术与数学发展的必然性。编辑本段研究内容现代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及贮存能力几乎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还可以参与控制航天飞机等。既然计算机有如此威力,那么为什么在判断和推理方面有时不如人脑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Zadeh(扎德)教授仔细的研究了这个问题,以至于她在科研工作中 经常回旋与“人脑思维”、“大系统”与“计算机”的矛盾之中。1965年,他发表了论文《模糊集合论》“隶属函数”这个概念来描述现象差异中的中间过渡,从而突破了古典集合论中属于或不属于的绝对关系。Zadeh教授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标志着模糊数学这门学科的诞生。模糊数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模糊数学的理论,以及它和精确数学、随机数学的关系。查德以精确数学集合论为基础,并考虑到对数学的集合概念进行修改和推广。他提出用“模糊集合”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并在“模糊集合”上逐步建立运算、变换规律,开展有关的理论研究,就有可能构造出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大量模糊的数学基础,能够对看来相当复杂的模糊系统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处理的数学方法。在模糊集合中,给定范围内元素对它的隶属关系不一定只有“是”或“否”两种情况,而是用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隶属程度,还存在中间过渡状态。比如“老人”是个模糊概念,70岁的肯定属于老人,它的从属程度是 1,40岁的人肯定不算老人,它的从属程度为 0,按照查德给出的公式,55岁属于“老”的程度为,即“半老”,60岁属于“老”的程度。查德认为,指明各个元素的隶属集合,就等于指定了一个集合。当隶属于0和1之间值时,就是模糊集合。第二,研究模糊语言学和模糊逻辑。人类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人们经常接受模糊语言与模糊信息,并能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为了实现用自然语言跟计算机进行直接对话,就必须把人类的语言和思维过程提炼成数学模型,才能给计算机输入指令,建立合适的模糊数学模型,这是运用数学方法的关键。查德采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建立模糊语言的数学模型,使人类语言数量化、形式化。如果我们把合乎语法的标准句子的从属函数值定为1,那么,其他近义的,以及能表达相仿的思想的句子,就可以用以0到1之间的连续数来表征它从属于“正确句子”的隶属程度。这样,就把模糊语言进行定量描述,并定出一套运算、变换规则。目前,模糊语言还很不成熟,语言学家正在深入研究。人们的思维活动常常要求概念的确定性和精确性,采用形式逻辑的排中律,即:非真即假,然后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结论。现有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二值逻辑基础上的,它在处理客观事物的确定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却不具备处理事物和概念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能力。为了使计算机能够模拟人脑高级智能的特点,就必须把计算机转到多值逻辑基础上,研究模糊逻辑。目前,模糊逻辑还很不成熟,尚需继续研究。第三,研究模糊数学的应用。模糊数学是以不确定性的事物为其研究对象的。模糊集合的出现是数学适应描述复杂事物的需要,查德的功绩在于用模糊集合的理论找到解决模糊性对象加以确切化,从而使研究确定性对象的数学与不确定性对象的数学沟通起来,过去精确数学、随机数学描述感到不足之处,就能得到弥补。在模糊数学中,目前已有模糊拓扑学、模糊群论、模糊图论、模糊概率、模糊语言学、模糊逻辑学等分支。编辑本段应用模糊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已初步应用于模糊控制、模糊识别、模糊 智能化聚类分析、模糊决策、模糊评判、系统理论、信息检索、医学、生物学等各个方面。在气象、结构力学、控制、心理学等方面已有具体的研究成果。然而模糊数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智能,不少人认为它与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有密切的联系。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正积极研究、试制具有智能化的模糊计算机,1986年日本山川烈博士首次试制成功模糊推理机,它的推理速度是1000万次/秒。1988年,我国汪培庄教授指导的几位博士也研制成功一台模糊推理机——分立元件样机,它的推理速度为1500万次/秒。这表明我国在突破模糊信息处理难关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模糊数学还远没有成熟,对它也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有待实践去检验。编辑本段产生历史模糊数学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一门数学新分支。它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模糊数学提供了一种处理不肯定性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新方法,是描述人脑思维处理模糊信息的有力工具。它既可用于“硬”科学方面,又可用于“软”科学方面。 模糊数学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教授所创立。他于1965年发表了题为《模糊集合论》(《FuzzySets》)的论文,从而宣告模糊数学的诞生。.扎德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计算机”与“大系统”的矛盾研究,集中思考了计算机为什么不能象人脑那样进行灵活的思维与判断问题。尽管计算机记忆超人,计算神速,然而当其面对外延不分明的模糊状态时,却“一筹莫展”。可是,人脑的思维,在其感知、辨识、推理、决策以及抽象的过程中,对于接受、贮存、处理模糊信息却完全可能。计算机为什么不能象人脑思维那样处理模糊信息呢?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数学,例如康托尔集合论(Cantor′sSet),不能描述“亦此亦彼”现象。集合是描述人脑思维对整体性客观事物的识别和分类的数学方法。康托尔集合论要求其分类必须遵从形式逻辑的排中律,论域(即所考虑的对象的全体)中的任一元素要么属于集合A,要么不属于集合A,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这样,康托尔集合就只能描述外延分明的“分明概念”,只能表现“非此即彼”,而对于外延不分明的“模糊概念”则不能反映。这就是目前计算机不能象人脑思维那样灵活、敏捷地处理模糊信息的重要原因。为克服这一障碍,.扎德教授提出了“模糊集合论”。在此基础上,现在已形成一个模糊数学体系。模糊数学产生的直接动力,与系统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的大系统中,复杂性与精确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扎德教授从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条互克性原理:“当系统的复杂性日趋增长时,我们作出系统特性的精确然而有意义的描述的能力将相应降低,直至达到这样一个阈值,一旦超过它,精确性和有意义性将变成两个几乎互相排斥的特性。”这就是说,复杂程度越高,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便越低。复杂性意味着因素众多,时变性大,其中某些因素及其变化是人们难以精确掌握的,而且人们又常常不可能对全部因素和过程都进行精确的考察,而只能抓住其中主要部分,忽略掉所谓的次要部分。这样,在事实上就给对系统的描述带来了模糊性。“常规数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本质上是模糊系统的分析来说是不协调的,它将引起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寻找到一套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的数学方法。这就是模糊数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模糊数学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模糊性现象,“它代表了一种与基于概率论方法处理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的传统不同的思想,……,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方法论”。它能够更好地反映客观存在的模糊性现象。因此,它给描述模糊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扎德教授于1975年所发表的长篇连载论著《语言变量的概念及其在近似推理中的应用》(《TheConceptofaLinguisticVariable&ItsApplicationtoApproximateReasoning》),提出了语言变量的概念并探索了它的含义。模糊语言的概念是模糊集合理论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语言变量的概念是模糊语言理论的重要方面。语言概率及其计算、模糊逻辑及近似推理则可以当作语言变量的应用来处理。人类语言表达主客观模糊性的能力特别引人注目,或许从研究模糊语言入手就能把握住主客观的模糊性、找出处理这些模糊性的方法。有人预言,这一理论和方法将对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作出重要贡献。模糊数学诞生至今仅有22年历史,然而它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它涉及纯粹数学、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在图象识别、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语言学、管理科学、医疗诊断、哲学研究等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把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决策研究,形成了模糊决策技术。只要经过仔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多数情况下,决策目标与约束条件均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对复杂大系统的决策过程尤其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模糊决策技术,会显得更加自然,也将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编辑本段应用前景模糊数学是研究现实中许多界限不分明问题的一种数学工具,其基本概念之一是模糊集合。利用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能很好地处理各种模糊问题。模式识别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人脑能在很低的准确性下有效地处理复杂问题。如计算机使用模糊数学,便能大大提高模式识别能力,可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活动。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应用模糊数学,可使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更为合理,洗衣机可节电、节水、提高效率。在现代社会的大系统管理中,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有可能形成更加有效的决策。模糊数学这种相当新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方法,虽有待于不断完善,但其应用前景却非常广阔。编辑本段模糊数学研究[1]模糊数学研究 是一本关注运筹学与模糊学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由汉斯出版社发行,主要刊登数学规划、数学统筹、模糊信息与工程、模糊管理学相关内容的学术论文和成果评述。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了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运筹与模糊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运筹学研究研究领域: · 数学规划· 图论组合优化· 随机模型· 决策与对策(博弈)· 金融数学· 统筹论· 军事运筹· 计算机仿真· 数据挖掘· 统计与预测学· 模糊数学与系统· 启发式演算法· 模糊控制· 智能、软计算· 可靠性· 管理与模糊管理学· 模糊信息与工程编辑本段模糊数学在中国在美国,日本,法国等世界数学强国相继研究模糊数学,并取得一些阶段性的进展的同时,1976年中国开始注意模糊数学的研究,世界著名模糊学家考夫曼(,法国)、山泽(.法国)、营野(日本)和美籍华人等先后来华讲学,推动了我国模糊数学的高速发展,很快就拥有一支较强的研究队伍。1980年成立了中国模糊集与系统协会。1981年,创办《模糊数学》杂志,1987年,创办了《模糊系统与数学》杂志。还出版过大量的颇有价值的论著。例如:汪培庄教授所著《模糊集与随机集落影》,《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张文修教授编著的《模糊数学基础》等。1988年我国汪培庄教授指导几位博士生研制成功了一台模糊推理机-----分立元件样机。它的推理速度为1500万次/秒,这表明中国在突破模糊信息处理难关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中国科研人员在Fuzzy领域中取得了卓越成就。何新贵院士将Fuzzy方面的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这标志着中国研究已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至此,中国已成为全球四大模糊数学研究中心之一。(美国,西欧,中国,日本)2005年,是一个值得中国所有模糊研究人员和学者庆祝的一个丰收年,在这个丰收年里有两件值得庆祝的大事。一,经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FSA)专家评审,最终确定授予中国四川大学副校长刘应明院士“FuzzyFellow奖”。“FuzzyFellow奖”是模糊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专门授予得到国际公认的,在模糊数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二,2005年8月20日,中国运筹会Fuzzy信息与工程分会正式成立。Fuzzy信息与工程分会成立,是隶属于全国两大数学方向的一级学会之一------中国运筹会,表明Fuzzy数学在中国已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尤其是Fuzzy数学的创始人扎德教授的出席会议,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亚湘教授和广州大学校长廖建设教授为学会揭牌,这给成立大会增添的极大的光彩。也极大的鼓舞了全国Fuzzy研究工作者。Fuzzy信息与工程分会的宗旨:在完善和加强Fuzzy集理论研究的同时,更侧重于Fuzzy技术的应用和Fuzzy产品的开发研究。注:1、广州大学校长为庾建设。2、中国运筹会Fuzzy信息与工程分会首任理事长为广州大学曹炳元教授。
模糊数学是数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前途未可限量。1965年,《模糊集合》的论文发表了。作者是著名控制论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扎德()教授。康托的集合论已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础,如今有人要修改集合的概念,当然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扎德的模糊集的概念奠定了模糊性理论的基础。这一理论由于在处理复杂系统特别是有人干预的系统方面的简捷与有力,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经典数学与统计数学的不足,迅速受到广泛的重视。近40年来,这个领域从理论到应用,从软技术到硬技术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相关领域和技术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影响。有一个古老的希腊悖论,是这样说的:“一粒种子肯定不叫一堆,两粒也不是,三粒也不是……另一方面,所有的人都同意,一亿粒种子肯定叫一堆。那么,适当的界限在哪里?我们能不能说,123585粒种子不叫一堆而123586粒就构成一堆?”确实,“一粒”和“一堆”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但是,它们的区别是逐渐的,而不是突变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换句话说,“一堆”这个概念带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类似的概念,如“年老”、“高个子”、“年轻人”、“很大”、“聪明”、“漂亮的人”、“价廉物美”等等,不胜枚举。经典集合论中,在确定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集合时,只能有两种回答:“是”或者“不是”。我们可以用两个值0或1加以描述,属于集合的元素用1表示,不属于集合的元素用0表示。然而上面提到的“年老”、“高个子”、“年轻人”、“很大”、“聪明”、“漂亮的人”、“价廉物美” 等情况要复杂得多。假如规定身高米算属于高个子范围,那么,米的算不算?照经典集合论的观点看:不算。但这似乎很有些悖于情理。如果用一个圆,以圆内和圆周上的点表示集A,而且圆外的点表示不属于A。A的边界显然是圆周。这是经典集合的图示。现在,设想将高个子的集合用图表示,则它的边界将是模糊的,即可变。因为一个元素(例如身高米的人)虽然不是100%的高个子,却还算比较高,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高个子集合。这时一个元素是否属于集合,不能光用0和1两个数字表示,而可以取0和1之间的任何实数。例如对米的身高,可以说具有70%属于高个子集合的程度。这样做似乎罗嗦,但却比较合乎实际。精确和模糊,是一对矛盾。根据不同情况有时要求精确,有时要求模糊。比如打仗,指挥员下达命令:“拂晓发起总攻。”这就乱套了。这时,一定要求精确:“×月×日清晨六时正发起总攻。”我们在一些旧电影中还能看到各个阵地的指挥员在接受命令前对对表的镜头,生怕出个半分十秒的误差。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事事要求精确,人们就简直无法顺利的交流思想——两人见面,问:“你好吗?”可是,什么叫“好”,又有谁能给“好”下个精确的定义?有些现象本质上就是模糊的,如果硬要使之精确,自然难以符合实际。例如,考核学生成绩,规定满60分为合格。但是,59分和60分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异,仅据1分之差来区别及格和不及格,其根据是不充分的。不仅普遍存在着边界模糊的集合,就是人类的思维,也带有模糊的特色。有些现象是精确的,但是,适当的模糊化可能使问题得到简化,灵活性大为提高。例如,在地里摘玉米,若要找一个最大的,那很麻烦,而且近乎迂腐。我们必须把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都测量一下,再加以比较才能确定。它的工作量跟玉米地面积成正比。土地面积越大,工作越困难。然而,只要稍为改变一下问题的提法:不要求找最大的玉米,而是找比较大的,即按通常的说法,到地里摘个大玉米。这时,问题从精确变成了模糊,但同时也从不必要的复杂变成意外的简单,挑不多的几个就可以满足要求。工作量甚至跟土地无关。因此,过分的精确实际成了迂腐,适当的模糊反而灵活。显然,玉米的大小,取决于它的长度、体积和重量 。大小虽是模糊概念,但长度、体积、重量等在理论上都可以是精确的。然而,人们在实际判断玉米大小时,通常并不需要测定这些精确值。同样,模糊的“堆”的概念是建立在精确的“粒”的基础上,而人们在判断眼前的东西叫不叫一堆时,从来不用去数“粒”。有时,人们把模糊性看成一种物理现象。近的东西看得清,远的东西看不清,一般的说,越远越模糊。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站在海边,海岸线是模糊的;从高空向下眺望,海岸线却显得十分清晰。太高了,又模糊。精确与模糊,有本质区别,但又有内在联系,两者相互矛盾、相互依存也可相互转化。所以,精确性的另一半是模糊。对模糊性的讨论,可以追溯得很早。20世纪的大哲学家罗素()在1923年一篇题为《含糊性》(Vagueness)的论文里专门论述过我们今天称之为“模糊性”的问题(严格地说,两者梢有区
就业市场现在怎么样?这是很多学生都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想要选择一个未来前景好的专业。其实,就业市场现在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也不是特别糟糕。对于想要就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另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 榆林学院性质公办 榆林学院概况榆林学院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坐落在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榆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创立的绥德师范学校,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榆林学院。2016年学校成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3年招收了第一届公费师范生200名,录取分数线远超一本线,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学校现有榆阳和绥德两个校区,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设置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现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3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项、一流专业培育项目6项,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优秀教材6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5项。近年来,学校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目前正在广泛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开展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年选派多名教师赴国(境)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汉语国际教育等工作,选派多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高校攻读学位或参与交换生项目。具有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资格,目前有来自15个国家的近4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同榆林市一道与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进入新时代,榆林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榆林市委市政府把榆林学院作为榆林科创新城建设的核心、把榆林学院新校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助力打造国内独一无二的沙漠公园大学,目前新校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课题近1000项,经费约85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7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在高层次项目方面近两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4项,居全省16位,2023年在全国基金总数减少的情况下,我校获批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批23项,实现经费和数量均不低于60%的逆势增长。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0余项。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教育厅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榆林学院领导张新柱 张新柱,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陕西武功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凌示范区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局长、知识产权局局长、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党总支书记,铜川市耀州区区委副书记(正县),杨凌示范区经贸发展局局长、杨凌示范区中小企业局局长、杨凌示范区金融办公室主任、杨凌示范区企业工委副书记,杨凌示范区旅游局局长、杨凌示范区文物局局长,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2016年10月任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2023年12月任榆林学院党委书记。 兼任陕西省创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教育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许云华 许云华,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苏金坛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分管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教师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联系化学与化工学院。 历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院长。2010年12月任西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12月任榆林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许云华教授长期从事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863”计划、国家“九五”及“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212篇,其中被SCI收录72篇、EI收录107篇;已申报国家专利167项,获准授权93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参与编著出版著作2部。获“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十大优秀发明人”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李治山 李治山,男,汉族,1963年8月生,陕西榆林人,中共党员,1980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教育学学士,讲师,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部(统战部、机关党总支)、工会、离退休人员工作部、校史办(档案馆),联系文学院、政法学院。 1986年7月,榆林学院(原榆林师专)中文系毕业,并留校工作。先后担任辅导员、党办秘书、宣传部副部长、校办主任、党办主任兼机关总支书记、党政办公室主任等职,2001年3月任榆林高专党委委员、组织部长,2005年1月继续担任榆林学院组织部长,2011年5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2年至2004年,在职参加北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班学习,获研究生同等学历证书。2006年至2008年在职参加陕师大教育学专业学习并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张富林 张富林,男,汉族,1961年12月生,陕西米脂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教育硕士,教授,学术带头人,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评建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处、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联系能源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1981年毕业于榆林学院数学系,1982年起先后在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习,1994年任数学系副主任,1996年任教务处副处长,2000年1月任教务教辅系统党总书记兼教务处副处长,同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长”称号。2005年起任教务处处长兼评建办主任,期间于2006年作为客座研究员在日本立命馆大学理工学部留学半年,研修代数数论。2010年3月至6月参加了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举办的“陕西高校第十八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2011年5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榆林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代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讲授高等代数、近世代数、代数学选讲、初代研究等课程,主编“高校21世纪师范类规划教材”一部,先后获榆林学院“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从事代数学研究,在《东南亚数学通报》(SEABullMath)、《数学论证》、《模糊系统与数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一般BCI-代数与Abel群”研究和“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先后获榆林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特等奖”,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十多项奖励。 张晓 张晓,男,汉族,1965年4月生,陕西横山县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管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后勤管理处、基本建设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后勤服务集团,联系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1987年7月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分配到榆林学院工作至今。历任榆林学院英语系公外教研室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系工会主席、系副主任;榆林学院后勤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榆林学院驻西安办事处主任;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2008年12月任榆林学院总会计师兼财务处处长、2015年6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先后承担英语系及管理学院多门主干课程,系统讲授过《大学英语》、《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产业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管理学》、《管理与沟通》等课程,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等。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有较高的教学科研业务水平。参与完成的《黄土高原主要小杂粮降水生产潜力研究及开发》获榆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科技厅二等奖。 200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工作者称号。 尚爱军 尚爱军,男,汉族,1968年9月生,陕西吴堡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武装部)、团委、保卫处(综治办),联系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993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榆林学院任教。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农学博士学位。2008年11月晋升为教授。 2003年8月至2006年1月任河南省郑州市农业局副局长。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任榆林学院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任党政办公室主任。2016年10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期间,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在陕西省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在陕西省高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第十九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省委高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省属高校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长期从事农学、农业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科研工作,系统讲授了《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等课程。先后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榆林市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何崇鋈教育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在《水土保持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水土保持研究》等重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的“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2004年8月获榆林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康伟 康伟,男,汉族,1970年9月生,陕西绥德人,中共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绥德师范校区党工委书记。分管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生处、科研处、学报编辑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 1993年毕业于延安大学政教系,同年分配在绥德一中任教,1995年至2000年任校团委书记,其间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获得教育硕士学位。2001年调入榆林学院,曾任社科系秘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等职;2004年至2007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博士,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07年11月破格晋升教授职称。2008年任榆林学院艺术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2009年至2014任榆林学院艺术学院院长。2013年9月-2013年11月,在国家干部教育行政学院“第十四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至任政策法规与发展规划处处长同时兼任推进榆林大学建设办主任。2017年4月-2017年7月,在省政府信访局挂职省信访督查专员;2017年11月-2017年12月,在澳大利亚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第十一期”培训班;2019年9月-2019年12月,参加了陕西省委党校秋季中青干部一班的培训学习。2016年10月至今任榆林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自任教以来,系统讲授了《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近几年,在《外国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核心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项目6项(其中陕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厅的2项,榆林市政府1项,校内重大科研项目1项,均已结题)。 曾荣获榆林市“优秀团委书记”称号;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称号;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2009年度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010、2014年两度遴选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2011年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荣获陕西省委党校秋季中青一班优秀学员称号。 姜劲波 姜劲波,男,汉族,1967年8月生,陕西蒲城人,中共党员,1992年7月参加工作,全日制本科学历。现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全面主持学校纪委、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办公室工作。 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政治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5年10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工作。199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陕西省编办工作,历任陕西省编办市县处副处长、事业处副处长(期间:2003年11月至2007年3月挂职陕西省韩城市委副书记)。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任陕西省编办体制改革处(政策法规处)处长。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任陕西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副组长兼内设室主任。2019年7月至2023年11月,任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2023年11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化学干的扣高帽号码,我忘了怎么样,他打电话四查询呗,要是都能告诉你。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应用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个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特别是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相互耦合的研究;化学品安全评估;臭氧层破坏及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化学元素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3)我对学好这门课程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超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这就决定了需要在环境化学研究领域进行实地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
1.论文的成果要有创新,数据可靠,文字精炼(一般不超过8000字),无著作权争议。2.稿件要附有中英文摘要,图表要有中英文题目。表格排三线表。3.来稿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文中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如h(小时);mg·L-1(毫克/升)等,不能使用ppb,ppm等此类缩写单位,具体可参考本刊。4.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1).期刊文献:作者(列出前三人,后加“,等”或“,etal.”中外文都要姓前名后).论文名.期刊名(外文要斜体),年,卷(期):页码(起—止)2).书籍文献:作者.书名(正书名:副书名).卷(册).版次(初版除外).出版地:出版单位,年:页码(起—止)3).专利文献:专利人.专利名称:国家,专利号.时间4).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名//著者.书名.卷(册).版次(初版除外).出版地:出版单位,年:页码(起—止)5.投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两投。编辑部可对投稿做文字和编辑技术上的修改和删节。6.作者在投稿到本刊三个月后,如未收到本刊答复,可通知编辑部后,将稿件改投它刊。投稿无论是否发表恕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7.论文发表前1-2个月寄送作者校样并收取版面费。文章录用后,作者如需提前发表,请联系编辑部。8.刊出论文将提供给有关的文献检索刊物和光盘出版机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付给。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作适当处理。
以生物无机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学信息学、生物物理化学和仿生高分子材料为研究方向、发展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宜到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适宜到化学、药学、医疗、生化制药、生物工程、无机新材料、化工、轻工、能源等行业,以及厂矿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适宜继续攻读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上是中大化学院对该学科的就业方向的解释就本人观点,学化学不一定要做跟化学有关的行业。据官方数字,中大化院就业率挺高的,大概有百分之九十多的样子吧,但是实际从事跟化学相关的行业只有不到四成的人。因此,就业前景很大程度上不是跟专业有关,而更应该着重于个人能力。教育方向主要是分子生物学,以后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大学毕业后基本都考研,不能直接找工作,除非改行。以后主要在实验室及各高校工作,也可进入关于生物产业的企业。待遇要看个人的能力了,要是能得个诺贝尔奖那就啥都不愁了,呵呵。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率:。学费:3000元--5000元/年。热门分科析: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人才将倍受用人单位的器重。事实上,该专业从20世纪末已开始预热,21世纪初火热的程度可能不及其他热门专业,但随后它将以令人惊讶的速度火热起来,并将占据科研前沿的位置。考生类别:理工类。就业前景:主要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或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 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就业行业或部门 百分率其他事业单位 高等学校 科研设计单位 出国 录取研究生 国有企业 机关 民营及私营企业 部队 医疗卫生单位 三资企业 中小学及其他教学单位 自主创业 注: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技术、生物制药。
楼主是发论文么。找学校老师,或者打杂志社电话。或者找单位里面管这块的部门,劳资或科技部门,通过他们直接投稿。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现在是核心期刊,2011年以前是EI,之后被踢出EI检索了。不算太难中,初次投稿对排版有要求,不过和其它期刊要求差不多。页边距不会要求。初次投稿格式差不多就行,如果初审通过,杂志社会通知你修改格式的。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要收版面费,400一页。文章发表后有200元稿费
一般投稿都是过3审。最后一审叫终审。就是这个过了就可以出现在杂志上面拉。所以你希望很大,改改发过去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技术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中国电力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电力电子技术高压电器微特电机电化学电机与控制学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变压器微电机电气传动磁性材料及器件电机与控制应用华东电力绝缘材料低压电器电瓷避雷器蓄电池电气应用大电机技术电测与仪表照明工程学报
20人围成一圈,任选一人开始,依顺时针方向(也可以依逆时针方向),设20人所取本书分别为a1,a2,a3,a4,…a20;令S1=a1,S2=a1+a2,…SK=a1+a2+a3+a4+…+ak(k=1,2,3…20);如果SK中有一个数为20的倍数,本结论成立;若SK中没有一个数为20的倍数,则SK被20除的余数为rk(k=1,2,3…20)=1,2,3,…19共19个余数,因此r1,r2,…r20中至少有两个相同,不妨设ri=rj(1≤i≤j≤20),此时Sj-Si=ai+1+ai+2+…aj为20的倍数,即相邻的第i+1,i+2,…至第j个人,他们所取本数的和是20的倍数.
556432
编辑部地址:南京市定淮门大街11号商会大厦B2104室 邮编:210036 电话: 传真: E-mail: 自己咨询一下征 订 通 知各小学:《小学数学教学》2009年更名为《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B版,双月刊正式刊号,国际流行大16开本,80页。该刊是由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编辑的小学数学学科专业杂志,是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老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研究数学教材、交流教学经验、展示研究成果、发表建议意见、提升专业素养的园地。《小学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由辽宁教育杂志社《小学数学教育》编辑部编辑出版。该杂志配合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研究课题,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经验,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上杂志的发行,两编辑部均以县(区)为单位征订。为了帮助教师订阅以上两种杂志,请各校能协助做好两种杂志2009年的征订工作,组织学校、教师订阅,并以校(镇)为单位将两种杂志的订数分别汇总,分别填写好征订单,于11月15日前寄教研室小学组,以便统一订阅。《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B版全年6期,每期定价元,每份全年定价元;《小学数学教育》每期定价元,每份全年定价元。由于每种杂志均对订满10份以上的单位,由编辑部按期将杂志直接寄至学校。因此请各校尽可能组织教师将每种杂志都订满10份以上,以便学校及时收到,方便教师及时阅读与适应教学需要。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2011年月12月20日
国内4-312
哈成套所主要致力于水、火电站设备成套设计服务与试验研究;煤的高效清洁燃烧及环保技术与装备开发应用;高新技术产品研制与电站控制装置设计供货;电站性能保证值考核试验及新型机组全面鉴定试验;电站设备调试和监理。哈成套在“六五”至 “十一五”期间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06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8项,专利21项,新产品证书3项。建所三十年来,累计完成国外项目137项,涉及电站工程的工程设计、咨询、设备成套、设备监理及质量见证、EPC项目管理及服务、调试和性能检测等方面,服务范围遍及亚洲、非洲、南美洲共计25个国家;累计完成国内项目164项,涉及性能试验、设备质量见证、大型火电机组大修设计和多项中小型火电机组设计及热网系统设计、锅炉新型脱硫装置生产及大型火电机组程控系统设计供货等。哈成套所现有国家级机械工业火电设备性能检测中心(哈尔滨)和电站设备监理中心。具有国家计量认证和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认定资质的检测鉴定实验室和煤特性分析试验室。主办国家级能源与动力工程类中文核心期刊《电站系统工程》。哈成套所将本着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精神,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诚信经营,推进自主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逐步将哈成套所建成一个集科研、设计、工程、产品研发及生产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企业,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机电产品出口做出积极的贡献。
1 IEC 61850通讯规约在农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王其红 农业工程学报 2007/12 2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方案探讨 孙司正 继电器 2007/22 3 基于Hypersim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闭环测试环境的建立 杨洪涛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11 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规约转换的分层结构 郑蔚 继电器 2007/17 5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的研究及实现 陈祥华 电站系统工程 2007/05 6 新一代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集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ISAS) 王财勇 电气应用 2007/09 7 SCL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周文瑜 继电器 2007/15 8 500kV斗山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改造 杨国庆 华东电力 2007/08 9 遵循IEC 61850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时间同步的频率调节算法设计 易娜 电网技术 2007/16 10 基于点对点通信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双总线通信方案 李惠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16 11 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结构 孙鸣 电网技术 2007/09 12 接地方式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影响 陆鸿禧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06 1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时仿真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黄曙 继电器 2007/04 1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关的设计 徐云松 继电器 2007/03 15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测试 吴俊兴 电网技术 2007/02 16 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 钟昀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03 17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遥信去抖方法分析 郭建 继电器 2007/01 18 基于IEC 62351安全体系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丁杰 电网技术 2006/S2 19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遥信去抖方法分析 欧阳永坚 电网技术 2006/S2 20 双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程臣 电网技术 2006/S1 21 多Agent分层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郑顾平 微计算机信息 2006/35 22 新型开放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 刘国民 电气应用 2006/10 23 国内首套应用IEC 61850标准的500 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南瑞出厂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22 24 程序化操作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实现 叶锋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21 25 智能通信服务器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 眭碧霞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10 26 嵌入式网关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樊晓虹 工矿自动化 2006/04 27 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冯邦成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07 28 西门子全球第100个IEC 61850项目——南桥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顺利投入运行 濮群方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06 29 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远动(方)终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智能单元委托、型式检验质检公告(第五号) 电网技术 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