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数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数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

数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去CNKI中搜索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数学试题设计与素质教育Design and quality education mathematics questions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In the context of curriculum reform, full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素质教育是有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郑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对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依然不到位。怎样才能在本学科中落实素质教育使各学科能互相渗透,形成综合效益,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生素质发展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深挖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2、重视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义而且在语言文字上是相当美的。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形成对美好纯结事物的向往,对祖国美丽山川景物的热爱,对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对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对丑恶事物的憎恨等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审美观和审美理想。3、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当今社会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对心理因素的培养呼声越来越大,教育要面向现实,面向未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培养。注意对学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4、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和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落实素质教育1、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素质。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必是作者洞察客观世界和自己主观意念的完善结合体,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和完美人格。只有读者通过阅读,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真谛,并被作品中思想和形象感染,影响其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成功的语文教师都会利用朗读、精读、略读或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粗细相结合地阅读课文,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如在讲授《争吵》时,让学生自主地精读全文,感受“我”的内心活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讨论,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并透过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养分。2、在“写”中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写作是运用局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和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④。作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培养学生创作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发现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善、美”。作文教学时,要使学生“身在教室、心在室外”,尽量布置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题目,让学生能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方式去搜集与主题有关的素材。作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通过搜集素材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还要指导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个性习作。从而让学生会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学会如何去正视它、改正它。同时,要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的习惯,使学生形成主动合作的精神。3、在“说”中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说话,即口语交际。是语文“工具性”的最好体现。在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中,运用口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已经越来越显得格外的重要,成为了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不懂得或不擅于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或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就算他成绩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具有良好语文素质及能力的人。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较文明的态度的较好的语言修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先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和勇气,克服交流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敢说、愿意说,又有话可说。注重选取学生较熟悉的说话材料,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要打破各种传统思想的制约,只要是学生对某事物的真实看法,无论褒贬,都加以鼓励,语重心长学生“求异”的思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小学语文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状况,对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旨在通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素质教育方法的完善,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教育的改革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关键词: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重点,会将小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综合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缺乏的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影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将素质教育方法的使用作为重点,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引导,进行素质教育方法的整合,以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素质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素质教育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性、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小学生的特殊需求,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引导,为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素养的强化提供参考[1]。

2、小学语文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互动教学,强调素质教育价值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为了展现素质教育的优势,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及时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素质教育方法的创新,以强调小学语文课堂上互动教育引导的价值。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若只是采用单一的方法教学,会影响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丰富的、具有吸引力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转变对语文知识的片面认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中,文章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生字以及次序,并引导学生在课文朗读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积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白鹅"形象的分析,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对白鹅形成了全面认识,之后在文章阅读中,学生可以重点关注作者与白鹅所发生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展现素质教育在课堂引导中的价值[2]。

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通过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针对小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小学语文课程创新的价值。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学习方法单一是影响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原因,教师为了顺应当前语文课堂的需求,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强化,为学生积极创设合作探究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一,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该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强调语文教育引导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第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质疑中及时解决问题。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的课程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大概思想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环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可以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状态,激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并潜移默化的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全面提升。

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小学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中,教师需要认清情感教育在语文素质课堂中的引导价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营造和谐化的学习环境,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知识探究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课堂中,为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课堂引导中,需要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掌握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思想,使学生更具体的掌握人物语言、行为表现以及心理描述方法等[3]。

3、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素质教育方法的完善,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课程教育方法的整合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丰富语文课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清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主体性的强调以及学生情感的升华等,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探究环境,展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整体价值。

4、参考文献

[1]王玉香.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7(8):325-325.

[2]丁苏灵.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6):166-167.

[3]陈素琨.对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分析[J].教师,2017(10):18-18.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公民。从素质教育的功能上看,素质教育能够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上提供保证,为学生的主动精神提供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也更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其健全人格,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也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价值。素质教育本身具有鲜明特点,与应试教育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一是时代性,素质教育是在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环境中孕育而生的,最能够体现时代的发展意义,在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上具有切实意义。二是综合性,也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均衡发展,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三是主体性,素质教育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其个性和创造力的开发。四是长效性,素质教育注重终身学习。二、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现如今,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在不同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贯穿教育的始末。素质教育包括学科教育、能力教育,也包括做人的教育。首先,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通过教师一味地对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自

逻辑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现当代逻辑科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既有人文社会科学特色更有自然科学属性。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广泛进行现当代逻辑科学的素质教育,不但有助于推进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而且是加速培养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无可置疑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因为逻辑科学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如思维教育功能、品德教育功能、科学教育功能、创新教育功能等。 §1.在国外,逻辑教育一直被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欧美一些国家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如我们的邻国印度),在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中,都十分重视逻辑素质教育,认为逻辑教育和逻辑训练,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思维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都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如印度,从中小学到大学都把逻辑学知识的学习和对学生进行逻辑训练定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从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到大学教育,都开设一定的与之相适宜的逻辑学课程或者加有逻辑学知识的课程。印度培养了占全世界40%的计算机软硬件人才,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印度近几十年来十分重视逻辑的素质教育,提高了印度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2. 在我国,逻辑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小学教育中,除80年代曾有几年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些逻辑知识的介绍之外,到目前为止,中小学教育教育内容没有逻辑知识的传授,也很少有面对学生的逻辑训练活动。而在大学教育中,大多数专业也不开设逻辑学课程,只在汉语言、政治、哲学、法律及紧密相关的专业开设逻辑学课程,个别学校也在计算机、数学等专业开设现代逻辑(主要包括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课程,但总体而言,大学教育中逻辑学未能取得应有的地位。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社会、政治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对此,一些逻辑学研究者有过分析。但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往往被忽视,事实上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我国,人们对逻辑学有这样的错误观念:逻辑学是一门社会应用性不强的社会科学。事实却不是这样。尽管逻辑科学并不能像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那样能直接制造和创造出可以直观的物品,但逻辑科学,不但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更经济地制造和创造出那些物品,而且它与其它科学相结合,更间接地物化为直观物品,例如,它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能够十分有效地推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能够促进开发出新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3.那么,当今逻辑科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呢? 不可否认,传统逻辑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与哲学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紧密联系,但就现当代逻辑科学而言,与其说是社会科学,不如说是思维科学,是具有数学、心理学等学科特性的一门实证科学。具体讲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研究对象来看,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社会各方面的现象,发现其规律性,从而指导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逻辑科学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它以人的思维为研究对象,大体上讲,它是一门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尽管人的思维也有一定的社会性,但就思维现象的本质而言,与社会现象是有巨大差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人的思维具有相当程度的生物性、自发性、机械性和程序性。 其次,大多数社会科学,如政治学、哲学、语言学、文艺学、法学、教育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阶级性和民族性,但就现代意义上的逻辑科学而言,它是以全人类的思维为研究对象的,不存在丝毫的阶级性和民族性,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的人,对逻辑知识的发现、认识、掌握或许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就其本质而言,逻辑科学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学科更有相似性,其知识要点和基本原理是统一和相通的,更具有全人类性。 再次,从逻辑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领域的实践活动(如生产、论辩、讨论、教学等)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对逻辑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就逻辑学革命性发展而言,起巨大推动作用的不是社会科学和社会实践,而是数学、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与需要。现代意义上的逻辑科学是以数理逻辑为基本内容的,对当今逻辑科学有过突出贡献的人,例如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弗雷格(G·Frege,1848~1925)、布尔(Boole)罗素(Russell)、怀特海(Whithead)、哥德尔(Gödel)等,与其说是哲学家、社会科学家,不如说是数学家、科学家更准确。 最后,从逻辑科学的内容来看,尽管其中传统逻辑(如亚里士多德三段论逻辑或词项逻辑等)具有一定人文特征,但就整体而言,大部分更具有数学性、高度抽象性的特征。准确地说,现代逻辑科学不仅仅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且也是一门实证学科,只不过它的实证不象其他科学那样,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需要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求证,而逻辑科学更多的是求得在人的思维实践活动中得到证实。 总之,现代逻辑科学实则是一门与数学等自然科学有紧密联系,也与社会科学有一定关联的实证科学和思维科学。由此,就可断言,学习现代意义上的逻辑科学,不仅是接受现代逻辑的教育,也是接受自然科学的教育。 §4. 人类数千年科学文明史表明,逻辑是求知、认识真理、论证原理的有效工具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是人们认识自然、掌握客观规律、获取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进行逻辑的素质教育无可置疑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这方面素质的重要措施,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逻辑的思维教育功能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学习逻辑无疑是助于人们认识和把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正确思维习惯,逻辑具有思维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具体体现在: 培养正确思维意识。黑格尔(G·W·F·Hegel,1770一1831)曾说过,逻辑学正像生理学不能教给人正确地消化一样,逻辑学也不能教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思维,只能教给人认识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性。掌握了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性,只是必要条件,当人愿意正确思维时,逻辑学才可能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即通过逻辑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正确思维意识和习惯,这正是逻辑的教育功能之一。对于逻辑学的学习,既要较系统掌握其理论知识,又要不断地运用去培养自己正确思维意识,自觉意识到遵守逻辑规律的要求是正确地进行思维的必要条件。 增强思维能力。现当代逻辑学已是高度抽象化和科学化的形式理论体系,通过逻辑学的学习,可以训练、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人们思维水平。如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系统不仅仅是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逻辑公理化系统,而且也是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形式化系统,通过对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的学习和运用,不仅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而且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形式化(机械化)地思考问题,获取新知、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增长。 提高思维的效率。思维效率也就是思维速度,即在单位时间内,人的思维所能得出的正确思维成份或有效思想数量和质量。逻辑学要求人思维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思维规律和规则,这些规律和规则是人们长期思维活动中约定俗成的,是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和规则。运用一系列逻辑方法,有利于人们减少思维的弯路、避免误入歧途;同时,由于推理形式和证明形式的发明和应用,就使得有可能发挥推理和逻辑证明的效能,为取得人所必须的知识提供简捷的手段,由此,通过学习逻辑学并运用之,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维效率。另外,由于对逻辑学的深层次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才得以发展,从另一个侧面拓展了人的思维效能,可以肯定地说,当今计算机是人类思维效率极限化的机械化实现,如果没有逻辑科学的发展,也就没有计算机的出现。 4·2 逻辑的品德教育功能 逻辑在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其优秀品质方面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首先,逻辑能培养人的耐心细致、客观公正、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逻辑是规范性科学,人们学习逻辑,能使自己的言行更具有规范性,促使自觉遵守和运用逻辑规则的意识和行动,使人们思想更加严密、更加确切地反映客观实际和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有益于杜绝偏见、摈弃恶习;逻辑学又是一门高度抽象严密精确的公理化体系的科学,在逻辑系统中,一切都是自明自圆的,不存在含糊或模棱两可,不存在同一门题的各家之言(即使有不同的系统,但这些系统之间必然是相通的或可转换的),不像其它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对同一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释与论述,逻辑是以其精确性与自明性著称的,人们学习逻辑学,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尤其是在培养人们的精确意识和自明意识方面,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因此,逻辑在培养人的客观公证、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等诸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其次,逻辑能培养人们毅力、增强其自信心。逻辑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形式化、公理化科学,学习逻辑本身就需要学习者有毅力、有恒心、有知难而进的精神,因此学习逻辑对学习者而言本身就是对毅力和恒心的考验、检测与培养。同时,学习逻辑可使人充分体会到理性思维的力量(如很多不能直观判断的问题,可以通过命题演算或谓词演算解决之),提高利用理性思维探求真理的意识,增强人们的自信心。 4·3 逻辑的科学教育功能 逻辑学发展至今,已是一门纷繁而系统的科学体系,尤其是现代逻辑,它已是与现代数学相通相融的一门精确性科学,不仅与数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符号数学、逻辑代数等多门数学分支,且与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等结合起来,例如,在物理学领域,为了理论的系统化,达到在理论范围内运用推理有更大的严格性,并且对这些理论做出比较合乎逻辑的评价,就需经常运用公理逻辑方法,当今物理学中的力学、热力学、光学、原子力学和宇宙学的某些内容都是从逻辑公理化角度来阐明的。又如,英国逻辑学家武德热尔对生物的一些分支(如遗传学和分类学)进行了逻辑形式化的演绎,取得多项生物学发现或研究成果;生理学家J·任杰的逻辑公理化的生物学,对生物学或逻辑学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再如,数理逻辑,尤其是布尔逻辑,对计算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布尔逻辑是设计电子计算机开关电路不可少的逻辑理论和方法,是电子计算机硬件的基础设计方法,随后诞生的属于逻辑学范畴的人工表意的符号语言、形式化公理系统的方法,以及由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证明所发展而来的递归算法,都是研制计算机语言、发展软件和扩大硬件功能不可缺少的逻辑理论和方法。因此,学习逻辑学,就是学习一门十分严密精确的科学、从中会受到多方面(尤其是公理化)的科学熏陶。逻辑学无疑有科学教育功能。 4·4 逻辑的人文教育功能 逻辑有欧洲、印度和中国三大策源地,相应有各自的发展史,而现当代逻辑学也是一门分支倍出的学科,较系统的学习逻辑学就能深受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 逻辑与哲学从一开始就是紧密结合的,现当代逻辑基本上可称之为哲学逻辑,学习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现当代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学习。逻辑又是与语言(包括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密不可分的,通过逻辑尤其是语言逻辑的学习,不仅有助于逻辑学科素养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对语言更深层次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学习逻辑也是间接地学习、应用和研究语言。逻辑学与伦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等一切人文科学都有紧密的结合,形成各种应用逻辑学或逻辑的各科应用,学习这些逻辑学,不仅是学习逻辑学本身,也是学习相应的人文科学。由此,逻辑具有多方面的人文教育功能。 4·5 逻辑的创新教育功能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途径和方法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逻辑教育无疑是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提高人们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根本方法。这主要是由逻辑的实质所决定的:创新基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想象、直觉、灵感、顿悟等)的有机统一,创新过程实质上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互补过程,而且就非逻辑思维而言,非逻辑思维本质上是不可能脱离逻辑思维而存在的,要依靠逻辑思维,甚至于非逻辑思维是可以化归为逻辑思维的。所以创新思维是一种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逻辑思维浓缩”或“逻辑思维后”,是逻辑思维过程的产物。尤其是现代逻辑(如现代归纳逻辑)的知识创新意义是很值得重视的,因为现代逻辑中的许多思想和方法是能行的和机械的,用于指导社会和科学技术实践就是直接的工具,体现了逻辑的非人文的、技术性的功能。 §5.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将逐渐进入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的创新;科学的昌盛,呼唤创新人才的涌现。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就要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或创新素质着手。而我国公众的整体创新素质是不容乐观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按照国际通用的测量指标体系对我国18岁至69岁公众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三要素)状况调查统计,1992、1994、1996年三次调查中,达到“基本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包括“创新能力或创新素质”)的比例分别只有、、,与美国公众同期水平相比,均相差10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公众的创新素质是偏低的,提高人们的创新素质刻不容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素质教育在世界各国成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其基本思想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专才与通才并重。特别是在大学教育中,十分倡导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文的、要学些理工科的东西,学理工科的、也要学习一些文科课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一次由50个国家500位教育家列出的162项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中,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列为第二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大力加强逻辑教育。在大学教育中,也就要广泛开展逻辑素质教育。 我们认为,面向大学生的逻辑素质教育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5·1 传统逻辑知识。包括传统词项逻辑(以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为线索),逻辑基本规律、逻辑学史、逻辑观念论、科学逻辑原理与方法、传统论证逻辑、谬误理论等。 5·2 现代逻辑知识与技术。包括命题逻辑、现代谓词逻辑、科学归纳逻辑、模态逻辑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3 各种逻辑应用。结合专业知识,以专业知识为事例而展开逻辑,例如,法学专业用的法律逻辑、刑侦逻辑等,计算机专业用的电路逻辑、语言逻辑等,数学专业来用的数学逻辑(学)等。5·4 非形式逻辑。以生活逻辑和自然逻辑为主要线索。“生活逻辑”是考虑现实中一切因素如何进行逻辑处理,“自然逻辑”则是指人们自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非形式逻辑与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及其他标准化形式逻辑相比,更多的是结合实例、实事直接运用和引用逻辑。非形式逻辑广义上讲也包括传统逻辑中的许多内容。非形式逻辑的一个重要教育功能就是能帮助人们处理听到的、谈到的和看到的种种有关现实问题的论证,能够正确地思维和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 第一部分有培养人文素质的作用,第二、三部分有培养科学素质的作用,第四部分有培养生活素养的作用。开展这样的逻辑通识课教育,在我国也有成功范例。清华大学从1982年以来,在羊涤生教授倡导下,一直坚持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普通逻辑课程(主要内容就包括我们所提倡的逻辑素质教育的1、2、3、4四个部分),而且效果很好,每次开设均有许多学生选修,十几年来,已有数千学生接受系统的普通逻辑的学习与训练。除此以外,国内一些大学(如西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也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普通逻辑课,都取得较好效果。 “逻辑与知识创新”。1、如何获得知识?人们获得知识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学习、使用与创新。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人们通常理解的创新是狭义的,真正的创新是包含学习(继承)、使用(应用)与创新的全过程。2、在素质教育中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哪种素质?素质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思想道德素质,一类是科学文化素质。在科学文化素质中,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需要高度重视的素质。而要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训与训练。黄教授详细地说明了逻辑在科学知识的组成、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知识的发展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在科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作用。黄教授认为,科学知识创新活动是以辩证思维为指导,以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为基本手段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三者都是科学知识创新的必要因素。

逻辑学的意义小论文如下: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获取新的知识,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准确的表达思想,严格的论证思想,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揭露和纠正谬误,批驳诡辩论。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又称理则学。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到抽象逻辑到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思维形式是指用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即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从逻辑学角度看,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

逻辑学,具体来说形式逻辑,是建立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没有古希腊的逻辑学,就不会产生始于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由于大家每天在习惯性的使用逻辑规则,而感觉不到逻辑学的重要性,这是十分遗憾的,中国高中或大学忽视这种教育也是十分遗憾的。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育,也是学生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小学,尤其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有很多学校并不重视音乐教学,尤其是对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重视起来,而是把这它当成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是片面的看法是一种千万要不得的举动,也是在务实素质教育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思想上的误区,这种狭隘的,缺乏实践检验的理论需要得到及时的纠正才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强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学优秀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逻辑思维是具有创新性质与创新功能的思维,是撬动科学发展的思维工具。我们只有培养富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为科学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力军,才能促进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路径是高水平的逻辑教学,为此就必须加强逻辑学的学科和教学建设,切实保证和提高逻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创新功能

在一些高等院校,并不重视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学,原因是他们以为逻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没有创新意义。这种观点颇有影响,很有市场,像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彭加勒也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认为,“科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非经验、超逻辑和思维程序与常规思维相倒置为根本特征的反常思维方式”。[1]所以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没有创新意义的。二是认为,纯粹逻辑是同义反复,不能创造任何新的科学观点,所以逻辑思维对科学发现没有创新意义。事实并非如此,逻辑思维不仅自身有创新性,而且引发科学研究的繁荣和进步。所以,高等院校要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我国科学的发展输送生力军,务必加强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逻辑思维是引发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思维工具

翻开科学发展史,人们就会发现,历史上的科学革命运动,往往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先导。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带来了古希腊人文和自然科学的空前繁荣;培根的归纳逻辑掀起了近代科学革命的狂飙;而现代逻辑则促进了现代科学和哲学全方位的拓展。

正是基于科学发展的这种史实,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和世界著名科学家,都充分肯定了逻辑思维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列宁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2]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可能的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2]因此科学家必须是“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逻辑之对于它,有如比例和透视规律之对于画家一样”。[3]他们如此肯定逻辑思维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道理非常简单,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对旧理论的否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科学都具有创新性;而逻辑思维则是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必经之路。据此,有理由说,逻辑思维是引发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思维工具。

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史实也说明了这一点。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看到中国人在古代取得了许多卓越的科技成就,有发生科学革命的历史基础,但近代科学革命恰恰没有发生在中国,对此他感到困惑不解,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是“用不着惊奇的”,[4]中国贤哲没有创造出科学创新发展所需的逻辑基础。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认为:“古代中国赢过西方的,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没有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是有限的。”[5]而技术优势没能转化为科学优势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缺少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逻辑思维工具。

人们知道,技术在于利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劳动中偶然获得。科学是探索未知世界,揭示大自然客观规律,但要获得对未知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只有通过艰苦复杂的逻辑分析、推论,才能最终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国历来偏重整体直觉顿悟,而缺乏逻辑思维传统,而且注重实际应用,轻视基础科学研究,这就使中国虽然有许多伟大的技术发明,却没有产生一门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培养了不计其数的状元、举人、秀才,却没有培养出一名牛顿般的科学家;有发明了火药的著名实践,却没有发现火药的成分结构,没弄懂科学意义上的火药的爆炸性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都说明离开逻辑思维,知识、技术就是片面的和离散的,只有逻辑思维的.介入,才能最终整合成科学理论。

逻辑思维自身就有创新功能

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能够引发科学研究的创新,成为知识、技术转化为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思维工具,就在于逻辑思维本身具有创新功能。逻辑思维的创新基质在于它是一种理性的创新思维,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再用概念进行判断,形成命题,再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运用命题进行推理,于是就会推演出新的思想认识。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知道,关于某事物的概念尚未形成时,人们的感性认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概念思维,对许许多多具体事物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之后才抽象出该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可见概念思维不是机械的摹写,而是一种理性创新。没有概念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现象层面上,不可能对事物的本质产生全面的新认识。

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它不是对感官所反映情况的简单重复。一位农学家来到某地考察畜牧业发展情况,当地人向他咨询能否发展养羊业,他说“要养羊先养猫”,这个判断体现了农学家与众不同的眼光。当人们疑惑不解时,他说:“要养羊就要大量种植三叶草,但三叶草要靠蜜蜂传粉,而本地田鼠太多,蜜蜂巢被破坏严重,影响了三叶草的发展,所以应先养猫灭鼠。”可见判断是经过逻辑分析后对事物情况作出的新断定。也是一种创新思维,本身具有创新的特征。

推理是从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知识的逻辑思维形式,它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些推理都有创新性质。

演绎推理以其严密性、必然性在逻辑学中奠定了重要地位。同样以其创新功能而在科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演绎推理的创新意义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分析现状而发现问题,还能帮助人们提出和论证新的思想观点。人们所熟知的关于物体重量与其下落速度关系问题的新认识就与演绎推理密切相关。人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重量与其下落速度成正比”,即物体重量越大,其下落速度越快的观点,在一千多年里被公认为无可置疑的真理,但到了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一个演绎推理的思想试验,对该观点提出质疑,他设想:若把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其中A为重物体,B为轻物体,A与B捆绑丢下,其下落速度是比A物体单独落下时快还是慢呢?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和B相加重量加大,其下落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快,但两个物体重量悬殊,下落时慢的B拖住了快的A,所以A与B绑在一起其下落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慢。通过演绎推理,亚里士多德观点中的逻辑矛盾暴露出来,而包含逻辑矛盾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所以最后被新的观点所取代了。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经验知识直接推出一般知识的推理,这种推理天生就有创新功能,因为作为推理结论的“一般知识”,相对于作为前提的“个别知识”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例如,人们发现柳树能进行光合作用,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亦如此,柳树、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是绿色植物的一部分,由此人们推出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关于归纳推理推陈出新的创新实例随处可见,都证明归纳推理是一种创新思维。

类比推理也是一种极富创新功能的思维。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异,断定这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另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异的推理。在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中,用来比较的属性是原有的已知知识,而断定其另外的属性也相同则是全新的知识。在医学史上,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时就是根据对一条蛇的解剖观察,发现当蛇的动脉被夹紧后,蛇心由于充血变大、变紫,松开动脉则正常,夹住其静脉,蛇心由于缺血而变瘪、变白,松开则正常,由蛇推及人,于是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的观点,否定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人体血液由心脏生产供全身器官消耗”的“血液单向运动”的说法。诸此等等的思维事实,都证明类比推理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是非逻辑思维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非逻辑思维通常被称为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性的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在科学发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仍然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和基础的。

在人类的发明创造过程中,直觉、灵感、联想起着巨大的作用,但直觉、灵感、联想的内容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在先前艰苦的逻辑思维过程中产生的。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悟出了浮力定律;牛顿被下落的苹果砸着脑袋,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门捷列夫踏上火车的一瞬间,悟出了元素周期表;凯库勒梦见蛇自咬尾巴,悟出了苯的分子结构……;凡此种种,科学家们似乎是凭非逻辑思维悟出科学真理的。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顿悟无论多么奇特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在顿悟之前,都曾冥思苦想,运用逻辑工具,进行了无数次分析、推理和论证。门捷列夫曾三天三夜未合眼,不断思考和计算;牛顿在实验室里忘记了自己是否已经进餐;凯库勒在参加舞会时仍在想着他的苯分子结构。可以说,没有逻辑思维的帮助,非逻辑思维是不可能“顿悟”出科学真理的。正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的那样,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邦格说得更直接,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绎推论,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直觉。很明显,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的确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的。

逻辑思维不仅是非逻辑思维的前提,而且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因为,“在紧张的创造思维活动中,没有逻辑,思维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目标;没有逻辑就没有道路。任何直觉、想象、联想等,如果是有目标的,那只能是在逻辑思维指引和统率下进行的,如果离开逻辑思维,就等于是神经错乱,或者是裂脑人的互相矛盾的杂乱的思维。”[6]科学创新中的直觉、灵感和联想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和方向的,而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的,正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不仅为非逻辑思维确定目标和方向,而且还为直觉、灵感、联想产生的结论作逻辑的分析、论证。非逻辑思维的特点是“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不能对非逻辑思维产生的新思想作出逻辑上的解释和论证,这种思想就不可能有逻辑上的确定性和自恰性,就是一种无根据的臆想。凯库勒风趣地说:“假使我们学会做梦,我们也许就会发现真理,不过我们务必要小心,在我们的梦受到清醒头脑证实之前,千万别公开它们。”因为臆想的东西人们是不可能接受的。由此可见,非逻辑思维的结果出现之后,随之就应是逻辑思维的整合论证,只有这样,非逻辑思维的结论才能成为逻辑严密的科学观点。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具有创新功能,是创新性思维。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在很大的程度上说,就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诸多路径,但最基本的路径是加强逻辑学科的建设,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6.

[2]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574.

[3]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99 .

[4]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74 .

[5]詹克明,李约瑟.难题与吴大猷疑惑[N].杂文报,1996-11-19.

[6]葛润林.论假说的逻辑结构及其在思维形式系统中的地位[J].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7,7:23.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在人才强国的战略之下,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更好的打造我们教育水平,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创新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教育中数学的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之路也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在人才强国的战略之下,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更好的打造我们教育水平,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创新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传统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创新的方向上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创新

对一个正常人而言,小学教育是继学前教育后又一个重要的社会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是高一层学习的基础教育,在人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是极为重要的。在我国,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综合性人才,以便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数学对人各方面能力的开发拥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因而小学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不断引起无数人的注意,出现了不断创新的小学数学教育,为孩子成长学习产生效用,帮助国家进行人才队伍建设,保证国家人力资源的供给,确保我们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兴趣有着重要意义。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引导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其次,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再次,数学学习起到引导作用。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最后,数学教育能够起到适时调控效果。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资讯的反馈。

二、传统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从教材的角度看,对比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与以往的旧教材,我们发现新教材以“解决问题”、“用数学”代替了传统的“应用题”,各种实验教材都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这个单元。由于以往教材中选择的应用题不仅数量关系比较清楚,而且已知条件不多不少,答案唯一,缺乏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及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训练,很少给学生揭示有关数学概念及原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很少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络。长期下去,对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数学就是套公式、套题型,慢慢地对学习数学失去兴和信心。

2.从小学数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上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主要是老师教授,学生聆听的方式,灌输式的教学过程,现在的教学形式多样化了,形式大致分为:小组活动。数学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组织形式很是灵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作为实践活动最常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体现协作;小组协作。小组协作可以启用学生有关的先前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和当前资讯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络;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3.从小学数学实践方面看,传统的数学教育是被称之为应试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差。毕业后的学生适应性差,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出现读书无用论,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是比较缺少的,数学的应用意识低。

三、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方向

1984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也提出:解决问题要成为今后国际数学教育的核心。标准就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为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如下方面的创新和进步:

首先,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孩子有模仿的天性,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他们想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天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提倡活动式、启发式、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小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做到无师胜有师,所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学会去学习、去思考去应用数学知识。

再次,转变思想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现代教育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最后,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仅看分数的高低,统考、升学还严重束缚著广大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手脚,制约著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要真正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因此,要建立全面的合理的小学数学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

四、结语

小学教学是学习阶段起到基础性作用的阶段,其中数学教育在促进学生把握知识和学习技能上有着重要的功效,学会数学思考对其社会化过程中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情感情感和生活态度上都功不可没,坚定不移的做好小学数学创新工作,保证我国素质教育有效实施。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很多教育专业的同学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许多人仍有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最有代表性、也最浮浅的一种观点是,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教师要解放,学生要放松,不再坚持过去的“一切为了好成绩”就行了。其实不然,素质教育不单纯是为了打破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一种综合能力的培 养,包括言语、能力、性格、体质等多方面。它是从人本身的天赋出发,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人格为目的,以传输以往文化的精华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操作途径的教育训练活动。 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的特征。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教育。它的出发点和人的生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即人是确定和非确定性相同的生命体,所以首先要正视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先天身心素质这个事实,在学生的教育培养活动中对学生的塑造不能完全相同。素质教育是一种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教育方式的个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天赋,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它是一种主题性教育。人的本质是在文化创造中不断生成的,文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所以,主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对于人本身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它强调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蓬勃向上的人生。 一提起素质教育,不少家长就想尽早为孩子培养一技之长,认为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于是各种形式的“兴趣班”如雨后春笋。事实上,他们把素质教育与特长教育混为一谈了。社会上的特长教育着眼于传授某种系统知识,而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当今社会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知识,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为迅速,所以,帮助孩子掌握学知识的手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具体学一门知识更为重要和有效。素质教育把育人看成头等大事,先成人后成材。因为一个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的一生。因此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应避免把素质教育、特长教育简单地划上等号。 教育是人的活动,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之相适应。为此,要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的状况,争取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这样,易于师生沟通、互相了解,有助于师生共同发挥潜能,活跃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一位教师只知道学生的姓名,不了解其家庭、性格、习惯等,那么他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潜质了。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目的的实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有爱心、热心和耐心,自然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把学生当成朋友,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直线交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当表扬并使其适时表现。通过谈话,集体活动等课外形式增进感情,但并非纵容学生,没有是非界线。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差,所以教师要把握、调整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这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同时教师要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情。 脱离实际需要,片面追求高分,造成高分低能,这是应试教育的后果。但素质教育也决非不要考试,而是要进一步改进和改善教育评估制度,使教育考核与评估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实现自身潜在素质的最完美的展现。要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严格课程开设计划,抓好每一学科。要真正重视健全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把眼光放得远一点,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着想。学校要重视艺术类科目师资力量的培养,同时加强教育多元化建设,使素质教育形成自下而上的软硬环境。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这也是新教材的要求。要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尽量让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不断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想要那篇发给你·《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开拓前进》 ·《把小学数学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探究》 ·《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民主科学个性——语文素质教育思考》 ·《浅议社科阅览室与医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原则》 ·《对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改革》 ·《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对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道德内化的思考》 ·《素质教育思想中的人性教育因素》 ·《浅谈实验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与尝试》 ·《浅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 ·《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 ·《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研讨式教学与教师适应性研究》 ·《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详细内容》 ·《劳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浅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 ·《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浅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薄弱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 ·《校园网在研究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需要开放型的德育环境与机制》 ·《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再思考》 ·《面向 21 世纪素质教育“审美型”音乐教学模式设计》 ·《研讨式教学模式评析》 ·《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全面迈向新世纪的特区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 ·《试论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关于美育与素质教育的断想》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习汨罗经验施行素质教育》 ·《从加涅的学生素质观看素质教育》 ·《试论研究生的成才与情商》 ·《小学社会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对素质教育环境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政府行为》 ·《养德、开智、健体、审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研究》 ·《考试改革与语文素质教育》 ·《对学校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再思考》 ·《《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实验报告》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浅谈新课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与素质教育》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社会结构的断裂与素质教育的困境》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对素质教育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学科与教学》 ·《论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简析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备的素质》 ·《关于MCAI教学普及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 ·《抓好地理会考命题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发挥中学地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需要改革学生评价制度》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总体构思》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预防医学教学中的体会》 ·《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浅谈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作用》 ·《法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初探》 ·《美术点拔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 ·《也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回归》 ·《天津市初中英语学科素质教育指导纲要》 ·《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试论历史教学孕涵在素质教育之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象山教育思想研究》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思考》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可行性、科学性》 ·《浅谈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辩论式法学教学方法初探》 ·《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 ·《全方位构建学校德育工程的实施框架》 ·《化学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化学创新教育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与高中数学课堂设计》 ·《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意义》 ·《高二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高考数学命题谈素质教育的实践》 ·《小学数学竞赛活动与素质教育》 ·《调整教材结构,推进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与途径》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索》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推行素质教育要紧紧抓装三个要义不放松》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号心理健康之脉架素质教育之桥》 ·《德育应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 ·《法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析》 ·《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五条原则》 ·《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思想政治网络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审美素质教育》 ·《浅论“办学特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探讨》 ·《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优化课堂结构,实施素质教育》 ·《对初中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试论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背景下校长的人才策略》 ·《“后进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纵横》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辨证思考》 ·《初中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初探》 ·《建构形象的历史课堂》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体会》 ·《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价值取向和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调整》 ·《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开展教师素质评价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信息素养培养初探》 ·《试论素质教育评价的若干特点》 ·《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美育与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创新____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 ·《要落实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着眼能力,培养“四快”——语文学科素质教育探索》 ·《浅谈地理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数学素质教育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2 、谈设疑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 4、谈一类重要的数学方法--分类讨论法 5、小学数学竞赛题的教育价值 6、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7. 反思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8. 初探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 9、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10 于探索性命 干问题11、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12 、论小学数学竞赛题的解题方法 13、奥林匹克数学的解题策略 14 角形面积在 竞赛中 的应用 15、逆向思维在数学论证中的作用及培养 16、谈小学、初中数学的衔接 、从高中课程改革看大学课程改革17、信息化教育问题 18、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问题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在一篇数学 教育 论文中,题目是论文的要件之首,它不同于一般 文章 的题目,我们要重视题目的重要性。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数学教育论文题目,欢迎阅读!数学教育论文题目(一) 1、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2、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 3、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4、数学研究性学习 5、谈发展数学思维的 学习 方法 6、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 7、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8、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9、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0、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 11、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研究 12、数学课堂差异教学 13、浅谈线性变换的对角化问题 14、圆锥曲线的性质及推广应用 15、经济问题中的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二) 1、二阶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 2、一种函数方程的解法 3、微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 4、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研究; 5、中学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6、数学中的美; 7、数学的和谐和统一----谈论数学中的美; 8、推测和猜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9、款买房问题的决策; 10、线性回归在经济中的应用; 11、数学规划在管理中的应用; 12、初等数学解题策略; 13、浅谈数学CAI中的不足与对策; 14、数学创新教育的课堂设计; 15、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应用意识培养; 16、关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探究; 17、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 18、高等数学课件的开发 19、 广告 效益预测模型;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三) 1、浅谈菲波纳契数列的内涵和应用价值 2、一道排列组合题的解法探讨及延伸 3、整除与竞赛 4、足彩优化 5、向量的几件法宝在几何中的应用 6、递推关系的应用 7、坐标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8、小议问题情境的创设 9、数学概念探索启发式教学 10、柯西不等式的推广与应用 11、关于几个特殊不等式的几种巧妙证法及其推广应用 12、一道高考题的 反思 13、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15、数字危机 16、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17、高斯分布的启示 18、 的变形推广及应用 19、网络优化 20、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猜你喜欢: 1.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参考范文 2. 关于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3. 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4. 有关数学教育的论文范文 5. 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 索引序列
  • 数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 逻辑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 数学素质教育研究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