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简历:2008年10月进入《时代周报》实习;2011年2月始,《南方周末》实习生。李铁自称“中国第一评论员”,网友戏谑“李半博”。李铁学历:2003年入学香港浸会大学,先读西方分析哲学硕士,后读西方政治哲学博士(PHD),由于个人缘故无法续读,于2010年3月被迫辍学。前后历时8年之久。
中国第一评论员——时代周报的李铁 谁是中国最好的评论员?是鄢烈山、许知远、长平、秋风、熊培云、五岳散人? 在2009年之前,你可以选择以上的某一位,那是因为一个叫李铁的年轻人还在香港攻读他的哲学博士,这也是他攻读的第四个学位,其中包括一中一西两个哲学硕士,一个哲学博士。 是金子,一开始就会闪光。2009年李铁回到大陆,加入了新创办的时代周报,开始了写作。他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拉开了与其它媒体评论员的差距,在学界和媒体界声名鹊起。 你不得不佩服李铁的思想高度。 和其他时评作者不同,李铁的粉丝中有很多像我这样的高校学者。因为他的学术素养和思想高度征服了学者。 李铁的评论改变了时评过于快餐化的定义,他的文章大都很长,篇篇像论文一样有料,内行人可以在里面看到他对于东西文化和哲学的深刻理解。他喜欢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他的文章像一个资料库。 以前的时评作者给庸众启蒙,李铁的文章是要给这些时评作者启蒙,他谈到的话题和视角,很多都是以往这些时评作者所不知道的。他明显技高一筹。 你不得不佩服李铁的犀利。 他在博客的个人说明写道,思想者就是与流行的谬误作战。李铁的文章切中了我们时代的最“痒”的那个点,他揭露的谬误不仅属于庸众,也常属于中国的知识分子。 你不得不佩服李铁的博学和精力充沛。 如果一个时评作者能在一两个领域表现优秀,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李铁的评论,从民族主义到同性婚姻,从宏观经济到日本汽车,从中东问题到时尚商业话题,他的兴趣极其广泛,而且都相当专业。 他每周都写一两篇很长的评论,每篇都像一个中国研究的专题。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精力和创造力,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团队?
宋繁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年参与《南方都市报》创业,曾任南方都市报社管委员兼报社副总编辑,是中国新闻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编辑。1998年,开创了南方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的采编体例;1999年,策划并主要撰写《一日看百年》,获得当年广东省好新闻一等奖;2000年-2008年间,创办并分管南方都市报经济新闻部。2008年夏,调任广东省出版集团时代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牵头创办《时代周报》,兼任总编辑,目前《时代周报》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主流财经媒体之一。曾任《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时代周报》总编辑,资深传媒大佬。
中国第一评论员——时代周报的李铁谁是中国最好的评论员?是鄢烈山、许知远、长平、秋风、熊培云、五岳散人?在2009年之前,你可以选择以上的某一位,那是因为一个叫李铁的年轻人还在香港攻读他的哲学博士,这也是他攻读的第四个学位,其中包括一中一西两个哲学硕士,一个哲学博士。是金子,一开始就会闪光。2009年李铁回到大陆,加入了新创办的时代周报,开始了写作。他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拉开了与其它媒体评论员的差距,在学界和媒体界声名鹊起。你不得不佩服李铁的思想高度。和其他时评作者不同,李铁的粉丝中有很多像我这样的高校学者。因为他的学术素养和思想高度征服了学者。李铁的评论改变了时评过于快餐化的定义,他的文章大都很长,篇篇像论文一样有料,内行人可以在里面看到他对于东西文化和哲学的深刻理解。他喜欢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他的文章像一个资料库。以前的时评作者给庸众启蒙,李铁的文章是要给这些时评作者启蒙,他谈到的话题和视角,很多都是以往这些时评作者所不知道的。他明显技高一筹。你不得不佩服李铁的犀利。他在博客的个人说明写道,思想者就是与流行的谬误作战。李铁的文章切中了我们时代的最“痒”的那个点,他揭露的谬误不仅属于庸众,也常属于中国的知识分子。你不得不佩服李铁的博学和精力充沛。如果一个时评作者能在一两个领域表现优秀,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李铁的评论,从民族主义到同性婚姻,从宏观经济到日本汽车,从中东问题到时尚商业话题,他的兴趣极其广泛,而且都相当专业。他每周都写一两篇很长的评论,每篇都像一个中国研究的专题。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精力和创造力,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团队?
老了?
▼
手机上的字,
越调越大了。
背越来越弯,
个子越来越矮。
上几层楼就气喘吁吁,
歇一会儿才能继续上。
拍照时不愿意笑,
因为皱纹会出来。
越来越盼着在外地的我,
能早点回家。
让我帮忙剪白发,
发现太多了根本剪不完。
……
其实,爸妈的衰老并不是突然之间的,而是一个渐进过程。
更需要警惕的是,一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变化也许和衰老相关,却也可能是父母的健康警报。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提醒你注意父母的8个细小变化,帮父母揪出潜在疾病,做个有心的儿女。
受访专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病科教授 田晓彦
本文作者丨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本文编辑丨赵珈吟 王晓晴
变化 1
老在电视前坐着
如果你发现父母长时间盯着电视,情感淡漠,思维迟缓,对提问不立即答复,就需警惕老年抑郁症了。
该病常见于60岁以上老人,可能和内分泌变化、退休后心理不调等有关,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子女除了多陪伴,也要带父母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变化 2
打电话答非所问
当父母和你打电话时总答非所问,这就提示了耳聋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听觉中枢系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老人长期听不清、交流不便,对身心不利。
建议尽早给父母配助听器,注意戴助听器有个适应过程,刚开始可在有需要时戴一下,之后每天适当延长时间。
变化 3
饭量小了
上了年纪,人的饭量会有所减小,但若老人明显吃得少了可能是口腔和消化系统出了问题。
据统计,我国老人9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牙齿缺失,就算小辈买了山珍海味,缺牙的老人也难以享用,因此建议定期带老人去口腔科检查。如果是肠胃不好,应尽早调理治疗。
老人饭量下降和咀嚼功能减退后,要注意营养摄入,必要时服用膳食补充剂。
变化 4
菜肴做得重口味
人类90%的食味来自嗅觉,失去嗅觉就会食不知味。当父母做的菜肴出现咸淡失调,且自己并未察觉时,可能是嗅觉丧失,需排查是否鼻子阻塞、嗅神经或脑部受损。
吃东西没味也可能是食欲减退造成,也要小心老年抑郁。
另外,上了年纪味觉会有减退,饭菜易做得重口味,对健康不利,建议多用茴香等天然调料提味,减少盐、酱油等的使用。
变化 5
家里多了老花镜
不知何时起,父母家中多了老花镜,提示眼部开始老化。如果是自然老花,要多补充豆类等优质蛋白、维生素A和维生素C,增加饮水量,不吃刺激性食物。
另外,一些常见眼部病变也会影响视力,如白内障、青光眼。贫血、高血脂、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也会引起头晕眼花。
变化 6
丢三落四
忘记时间、忘记找钱、忘记拔钥匙……这些场景常被儿女忽视,往往到疾病后期才意识到父母得了老年痴呆。
老痴早期的一个表现是记忆障碍,可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同一个问题反复问等。当父母出现这些小状况,不能不当回事,而要尽早带他们到医院诊断。
即便确定不是老痴,也要做好预防,鼓励老人多出门活动与交流,并做些益智游戏。
变化 7
鞋和裤子紧了
这可能不是因为父母胖了,而是腿脚浮肿,提示可能有心衰、低蛋白等情况,应尽快检查治疗。
饮食上要避免大量摄入钠盐,否则水钠潴留会造成浮肿。如服用某种药物后脚部有肿胀,需及时与医生沟通。
变化 8
衣服大了
以前合体的衣服变得宽大,提示老人瘦得太快,这往往是疾病信号。
父母突然暴瘦不是小事,儿女务必要陪他们查清病因。
伴随着新春的脚步,《环球时报·生命周刊》今天改名为《生命时报》。创刊两年多来,本报驻外记者和300多名国内医学权威专家一直在为关注健康、热爱生命的读者报道世界医药研究的新成果,介绍健康生活的新观念。这一篇篇报道凝聚着作者的辛劳、编辑的爱心,我们的报纸也因此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支持。改名后,《生命时报》将保持原有版面特色不变,一如既往地用我们的真诚和热情,为读者全面报道和介绍国内外医学保健新知识,力争为大家提供更多的生活服务,当好医学顾问。2006年,本报与中国抗癌协会共同发起的“战胜癌症,享受生命”关爱行动,就是想为专家和读者搭建沟通的桥梁,为抗癌工作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会奉献出更多更精彩的内容,为《生命时报》增添亮点,为广大读者带去知识。“健康路上,我们同行”,这是我们要对所有热爱生命的人说的一句心里话。因为我们深知,我们扎根于读者,我们的力量来自读者,《生命时报》绝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坚信,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生命时报》一定会越办越好。欢迎广大读者速到当地邮局(所)订阅本报。邮发代号...。全年订阅价元,半年订阅价元,季度订阅价元。衷心祝愿全国的读者朋友们新春快乐,幸福安康!生命时报社2006年.月17日《生命时报》〔20060117 第1版〕
可到当地邮局(所)订阅本报。邮发代号1-109,国内统一刊号CN11-0268,全年订阅价:元,半年订阅价:元,季度订阅价:元。 生命时报》原名为《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改名后出版日期不变,每周一期,每周二出版。 《生命时报》由300多位驻外记者一线采访,及时把世界各国医药研究的新成果介绍给读者;请300多名国内著名三甲医院的专家、教授亲自撰稿,为读者介绍健康生活的新观念、新方法。同时,在保持原有版面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生命时报》将有针对性地开设大病专版,增加医学专家与广大读者的互动渠道,为专家和患者搭起沟通的桥梁。
吴亚军,上个世纪80年代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虽然没有几年时间与自己所学的航海工程打交道,但20多年后,她当上了龙湖这艘地产巨舰的船长; 裁缝世家出身,能亲手量身缝制旗袍,虽然没能为她带来财富,但她的团队“裁剪”的龙湖楼盘,却成为龙湖地产所进军城市的行业标杆;改革开放之初,就毛遂自荐充当兼职翻译,虽然没有让她走上更高企业岗位,但喜欢接触新事物的性格,也让龙湖成为重庆地产企业中,最率先国际化的大型开发商……这就是吴亚军,一个外人看来偶然成功,但熟悉的人认为必然成功的重庆妹。低调神秘的女富豪微胖的她烫着微卷的头发,并带着甜甜的微笑。10多年来,这位低调的女富豪缔造着自己的龙湖王国,仅重庆的“龙民”就有大约20万人。从龙湖集团招股书上 的董事简历上清晰地写着45岁的吴亚军于198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导航工程系;1984年至1988年间,在前卫仪表厂任职。1988年至1993年 间,在《中国市容报》担任记者及编辑。“她从来不接受采访。”媒体人都知道,也因为一向低调,在外界眼里的吴亚军十分神秘。大众就连对吴亚军的经历也只能说是“听说”而已。合川中学尖子班的普通生据《时代周报》报道,吴亚军的老家合川营盘街,位于距离重庆50多公里的一个县城。邻居间的说法是,吴亚军读小学时就深得老师赏识与照 顾,“待她就像自己的娃儿。”吴也因此与一名张姓老师的女儿成为了好朋友,而张老师的女儿张纬(音)日后也成为吴亚军事业路上的可靠伙伴。“她读书是跳起读。”这是吴亚军留给同学的印象。“吴亚军在这里度过了高中三年,在80级一班,年级唯一的尖子班。”吴亚军就读合川中学的班主任老师黄官学回忆,吴亚军是他印象深刻的学生之一,她的成绩在班里排中上,说话与处理事情都是男孩子的风格,很像个男孩子。他说,很多女孩子都是唯唯诺诺,温温柔柔,但吴亚军与这些女孩子都不大一样,虽然在班里她很听话很懂事,但是与其他同学没有多少交往,据黄官学了解,在班里,她基本上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亚军的家庭很普通,经济条件也一般。”因此,听说龙湖的总经理是吴亚军后,他也感到很吃惊,“吴亚军读书好,她妈妈是个裁缝,我有时候衣服坏了也拿到店里帮忙补一下,亚军还请我到她家吃过饭。”黄说,高中毕业后,吴亚军考入位于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学的则是航海工程专业。读完大学后,吴亚军的去向很多人都无从得知。或许是因为吴亚军太低调,对于她毕业后的去向,网上甚至有传言称“吴毕业后去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工作”。上世纪80年代的金领昨日下午,记者几经辗转联系到了吴亚军曾经在前卫仪表厂的同事。进到厂内后,几名吴亚军的旧同事谈起吴亚军的为人,都称她“人缘不错, 很谦和,也很低调”。她是84年分配到前卫仪表厂的,到厂后就被分在了16车间担任技术员,因为工作优秀,吴亚军还被安排在厂里的电大当兼职老师。“当时分配到我们厂的,主要是来自上海交大、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名牌学校的本科生。”现任前卫仪表厂党委书记的顾勤恳回忆,那时吴亚军的工资大约在100多元/月,这在那个年代是绝对的高工资,算得上20世纪的金领。由于吴亚军出身在裁缝世家,她会自己做旗袍,吴亚军拥有的这项特殊技能,在当时的厂里并不算是秘密。比吴亚军早两届分到仪表厂上班的李 老师介绍,“她自己做的旗袍,还会在接待国外嘉宾时穿出来。”在旧同事眼里,吴亚军在工作上还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1986年,厂里第一次要引进国外技 术,要与德国合作。吴亚军听说后,就向领导“毛遂自荐”要求去当翻译和接待。“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段时间,正值改革开放之时,大学生开始陆陆续续地跳槽了。”顾勤恳说,“吴亚军也是那段时间离开厂的”。她的机会靠努力得来“那时候,从她的谈吐中就知道总有一天,她会出人头地。”当年,曾经与吴亚军同一年分配到仪表厂的一位旧同事回忆。当记者辗转找到这位神秘人时,他正拿着报纸翻到龙湖集团赴港上市的那则消息。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介绍,1984年,和吴亚军一起被分配到仪表厂上班的大学生共有11名。不过,当年从西北工业大学分配到厂的就只有吴亚军一人。“同一年从学校分配出来的大学生就那么少,所以大家都比较谈得来,她的性格很开朗。”而对于吴亚军已有的成就,他说:“她的成功有机会的因 素,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还有自身文化的沉淀”。对于吴亚军工作中表现出的才华出众也并非一家之言。当听说吴亚军是龙湖老大后,现担任仪表厂办公室主任的陈海燕说自己点都没觉得吃惊,“她工作时已经十分优秀了,知道她能闯出来,当时就晓得这个娃儿不错”。公私分明的女老板上个世纪90年代,吴亚军成了《中国市容报》的一名记者。再后来,吴亚军与房地产结缘,龙湖集团随之诞生。2009年11月龙湖的楼盘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重庆 ,并已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无锡等多个城市扩张成功。对于董事长吴亚军的为人,龙湖员工大多不愿谈起。从平日的交流中,龙湖员工大多以“好”来由衷地评价自己的老板。在员工眼里,吴亚军感情细腻,没有架子。2009年11月3日,记者几经周折采访到龙湖重庆公司一位高管称,她是一名公私分明的老板,她会把公司的长远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 置,她说只有那样做才对得起龙湖集团所有的员工。“在管理方面,她绝不会任人唯亲,她曾经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含着眼泪请辞过老部下。”一位龙湖员工自豪地谈起自己女老板的管理风格和处事之道。房地产吴亚军大学时学导航工程专业,后又做过记者,一次糟糕的买房经历让吴亚军有了自己盖房的梦想。十多年她将公司打造成为重庆乃至西南第一家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地产公司。私下里,她开玩笑说,“我就是一个愤青。”进军房地产业,对吴亚军来说,是机缘巧合。10多年前,吴亚军第一次买房子,跟家人一起在重庆买的,面积大约80平方米,遇到延迟交房,时间长达一年。入住之后,又有一年多的时间天然气不通,只能靠电炉来煮菜。那时候电力供应很紧张,用电炉的时候空调就不能使用,否则就会短路,夏天很痛苦。不止电力、天然气等问题困扰吴亚军,房子的设计和采光也很差,她家的客厅没有窗户,只能打开另外一间房门才能采光。电梯也常常遇故障,开电梯的师傅是按照正常时间上下班,晚上回来晚了就要自己爬楼,对她来说,这是一段痛苦的买房经历。就是从这开始,吴亚军有了一个“如果有一天我做开发商的话,一定不会这么差”的梦想,由此她也认定房地产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示范工程1988至1993年间,吴亚军曾在《中国市容报》当过记者及编辑,其后创办重庆佳辰经济文化发展公司。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亚军通过招标,拿下重庆“小康住宅示范工程”的开发权,开始了她的首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这就是后来的龙湖花园南苑项目。后来,吴亚军与中建科产业合资成立重庆中建科置业,新公司确立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把住宅开发作为主要发展方向,重庆中建科置业后更名为重庆龙湖地产。龙湖花园南苑此后成为吴亚军自豪的一个项目,至今还是集团的样板项目之一,“只要有人去重庆龙湖参观,我们至今都带人去看这第一个项目,虽然每平米售价只有一千多块钱,但是龙湖也没有糟蹋这一千多块钱。建出来的东西不被人骂。”她常对身边的人说。现在为人熟知的龙湖,被业内评价以细节取胜。“她会告诉你这块地的土壤适合种什么样的花草,密度多少,怎样搭配出层次,搭配什么花草树木能够既美观,又实用。甚至钢筋多少号等等,”龙湖地产执行董事秦力洪告诉记者,吴亚军在园林、户型乃至工程方面的造诣,并不亚于各领域的专业人士。龙湖滟澜山是龙湖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吴亚军监督和跟进项目的每一个细节。样板区开放前,她将已经建好的一处景观砸掉重建。“那处景观是社区内的水景,当初怕有小孩子掉下去,所以用栏杆进行了遮挡。她觉得这样遮挡反而使得水景和人无法进行融合,”龙湖北京公司媒体负责人孙静说,吴亚军建议把栏杆撤掉,然后改成一级一级的台阶,下到水面,这样儿童即使去戏水,也不怕掉下去,因此变成一个亲水的景观。至今,吴亚军对公司所有的应届毕业生、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招聘,她都会一一亲自面试;每一幅新拿的土地,她都要事先去亲自实地考察、看地。善于学习吴亚军善于向别人学习,还会送员工到海外长住,学习别人的技术要问吴亚军有何特点,龙湖的员工首先会说,“老板是个工作狂”,她享受工作的状态,就像她的先生开玩笑所说,“不工作就得死”。吴亚军认为,龙湖的细节更源于专业,她也非常享受与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过招”。“你在开会的时候要跟她争论专业的问题,她会很开心,”吴亚军身边的人说,听到特别开心的时候她会哈哈大笑。吴亚军创业至今,善于向别人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创业初期,吴亚军曾专程去深圳拜访万科,向王石讨教做房地产的门道。吴亚军还会送员工到海外长住数个月,参考别人的设计,学习别人的技术,吸收经验。除此之外,她拜访政府的、金融界的、房地产的,各行各业的高手,她喜欢在和他们交流中学习。吴亚军给龙湖企业文化中写下的一条,便是“研究精神”。比如,为了能够让园区做到“鸟语花香”,吴亚军会和员工坐下来一起研究,研究那些鸟儿究竟喜欢吃什么果实,然后就相应种植那种植物,自然能吸引到鸟雀飞来。成功上市吴亚军认为,上市后拿了别人的钱,就要战战兢兢、安安分分,要控制风险在业内,吴亚军的低调是出了名的,“我就是一个做事的人。”是她的口头禅。吴亚军认为先要做人,再是做事。在秦力洪回忆中,有一次公司晚上安排高层开会,吴亚军晚到了一会,结果看到是吴亚军拄着双拐来到办公室,原因是上午吴亚军在沈阳看地,结果在土地现场给崴了脚。吴亚军并没有通知大家取消会议。“用专业造人性化的房子,是她的一个理想,”秦力洪等认为,公司现在运行能如此规范,都和吴亚军一开始的理念吻合。对于外界传言的龙湖“背景很硬”,接近龙湖的人士认为,这些传言都不实,如果真的有背景早就用在拿地上了。吴亚军的做事风格直接影响着公司战略,创业至今,龙湖审慎扩张,直至今年上市,共扩展至全国10个城市。吴亚军对龙湖发展版图的设想,首先是做强,并未贸然扩张。从1997年首个项目花园南苑开始,龙湖专注于在重庆开发项目,经过5年多的努力,成为重庆最大的房地产发展商。2005年,龙湖首次走出重庆,在成都推出“晶蓝半岛”,2007年进军北京市场,深耕顺义地块,推出滟澜山项目。“即使在上市之后,我们资金充裕了,但也不至于突然加快速度去扩展版图,因为控制风险也是一种坚持,”吴亚军说,有钱更要控制得紧一点,因为以前是自己的钱,多赚一点少赚一点、或者亏一点对她没有太大影响,现在拿了别人的钱,就要战战兢兢、安安分分。经历了2008年的市场波动之后,龙湖变得更加谨慎,今年一线城市土地拍卖市场上,鲜见龙湖的身影。据介绍,龙湖今年所拿土地绝大部分位于二线城市。上市之后,吴亚军为龙湖定下更为长远的目标,吴亚军说,以经营规模来说,现在龙湖算是二线阵营的开发商,希望在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下,可以在未来3至5年,晋身房地产一线阵营。“兄弟”是吴亚军经常称呼别人的一个词,对园林里干活的工人和销售人员,她都会喊一声“兄弟”在秦力洪看来,平等的企业文化和有创造力的员工,是龙湖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层的感受中,吴亚军非常尊重别人,“这让大家做起事来很舒服,”秦力洪说,吴亚军会打电话来说,“喂,兄弟,你糊涂了吧,”一点架子都没有。“兄弟”是吴亚军经常称呼别人的一个词,用的范围很广泛,对高层管理人员、中层员工,甚至园林里干活的工人和销售人员,她都会喊一声“兄弟”。 在公司里,吴亚军不会刻意标榜上司与下属的差别,她曾让员工直呼自己吴亚军,但大家觉得别扭而作罢;她的办公室只有十几平方米,里面也很普通;她也没有私人秘书,重要的讲话稿都是自己写。正因为此,龙湖内部氛围非常开放,员工论坛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地方,在这里员工可以匿名发表言论,而如果提到公司某个部门某个上司的问题,该部门上司必须实名出来回答和回应。吴亚军认为,平等的关系可以让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她也非常强调这种平等。秦力洪则认为,这种关系是相互的,龙湖的员工对公司也非常认同,在龙湖上市前,员工认购就达到了一个多亿。慷慨、豪爽、大气,是很多熟悉吴亚军的人对她的印象。和目前被媒体误写为裁缝世家出身不同的则是,吴亚军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供销社职员。 龙湖北京公司的员工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龙湖公司联欢会上,除了抽奖之外,上司要向下属赠送礼物,每个上司抽取将要赠送礼物的员工。上市之后,吴亚军夫妇拿出的限制性股权股份,分给公司550名有贡献的员工,作为他们该得的奖励。她认为是员工付出在先,他们的收获是应该的。龙湖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房晟陶说,吴亚军是具有职业经理人气质的企业家,在很多民营企业里,老板基本上都是至高无上的。而在龙湖,吴亚军是可以批评的。上市之后,为了减少公司的家族企业色彩,她的丈夫,也是龙湖地产的创建人蔡奎辞去了公司副董事长及其他公司职务。吴亚军最怕被人问到的问题,是财富如何处理。上市之后,吴亚军夫妇的身家已达300多亿港元,外界认为她超过了碧桂园杨惠妍而成为内地新的女首富,吴亚军认为那不过是纸上富贵,她说,中国会产生首富,但目前还不会产生如微软之类伟大的机构,既造福于股东、员工,也造福于人类。做那样的企业,是她真正的理想。私下里,吴亚军开玩笑说,“我就是一个愤青。”她喜欢读书,精力充沛,很多男下属都自愧不如。龙湖上市路演的8天里,管理层跟着她跑了全球6个城市,最后从索罗斯基金出来时,旁边的人都快累倒了,她还问,“我们下一站是哪里?”龙湖地产吴亚军:从女记者到女首富
做过电视台编导,2006年进入《南都周刊》,成为职业记者。2008年,进入《时代周报》,任编辑。后因成绩出色成为评论部负责人。2011年1月“被休假”,3月25日被无理由解聘。2011年10月,彭晓芸加盟广州日报集团旗下的《共鸣》杂志,任编委及采编中心主任。当年12月,《共鸣》改为文摘,彭晓芸离职。目前为自由撰稿人。曾经作为一个综合性严肃媒体的评论部主编,她承认接受这项工作时的考虑,“我会把这视为是一个对女性有益的信号来积极接收,时评不是男人的专利,女性可以也应当参与公共言说,而不是只有张爱玲那样一种情感上的喋喋不休。”如果你问她是否女权主义者,她会认真跟你解释,女权主义内部非常复杂,轻易地贴标签容易混淆真问题,譬如,她就反对一种走向歧途的女权主义:“以解构生命中重大价值为应对方式的女权,我是反对的,如视婚姻爱情的价值如同一次普通的开会;以仇视男性为动力的女权,我也是反对的。”她积极地在她主持的评论版内首次引入“性别伦理”专栏,认为性别议题当中也含有社会正义的诉求。(据《新现代画报》2010年第3期)
时代周刊版本很多美国版欧洲版:创刊于伦敦.亚洲版:香港岀版。加拿大:总部位于多伦多。南太平洋版:总部在悉尼。美国版封面的中国人知名人物有:吴佩孚、何振梁、蒋介石、宋美龄、溥仪汪精卫、陈诚、吴国桢、毛泽东、周恩来、罗瑞卿、刘少奇、陈毅、林彪、邓小平、江青、中国历届主要领导人、李嘉诚、杨振宁、张学友、姚明、刘翔、李登辉、王建民亚洲版的就多了:王菲,张惠妹、周杰伦、舒淇 、周星驰等等等等。。。。。。
《时代周刊》创立于1923年,是半个世纪多以前最先出现的新闻周刊之一,特为新的日益增长的国际读者群开设一个了解全球新闻的窗口。《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毫不含糊的说,它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
《时代》有美国主版、国际版,以及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版。欧洲版(Time Europe,旧称Time Atlantic)出版于伦敦,亦涵盖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亚洲版(Time Asia)出版于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于悉尼,涵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群岛。
《时代周刊》刊名最初为《事实》,后改用现名,由时代华纳公司在纽约出版。其编排广为国内外新闻杂志所效仿。读者主要是中产阶级和知识阶层。
总结:能够登上《时代周刊》的人都是好样的!我们以他们为傲。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名单理 事 长:焦洪波副理事长:(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友恭 刘洪海 李新彦 赵立凡 赵忠颖 赵致真 夏 林 徐九武秘 书 长:杨 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顾问:杨时光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丁俊杰 邓琮琮 王友恭 王晓彬 卢先诚 刘九如 刘民朝刘洪海 孙东生 陈广腾 陈 虎 李希光 李新彦 陆彩荣闵大洪 宋广礼 宋克明 吴开流 杨 艺 杨良化 杨敬东卓培荣 姜 岩 姚诗煌 赵立凡 赵忠颖 赵致真 夏 林徐九武 郭洗尘 郭 晓 贾延漪 夏陈安 黄天祥 黄安文黄振中 梁沂滨 董玉琴 焦洪波 蒋亚平 赖茂生 蔡 雯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丁俊杰 马建平 于小晗 邓晓庆 邓琮琮 孔晓宁 王友恭王化君 王代同 王玉琪 王亚非 王迪明 王海云 王晓彬韦世林 尹春芙 卢先诚 田 瑗 纪 涛 刘九如 刘东稳刘民朝 刘国春 刘洪海 刘爱民 刘德灿 吕利平 孙友深孙东生 孙宝寅 汤书昆 许先明 朱 羽 别义勋 陈小瑛陈广腾 陈光文 陈宝泉 陈 虎 陈周明 陈敬农 陈懋雍李文祺 李立华 李立波 李占军 李希光 李建民 李 洪李 宪 李威沙 李新彦 李 薇 陆彩荣 陆兴东 闵大洪宋广礼 宋克明 吴开流 肖发宣 肖伦祥 杨 艺 杨良化杨 昕 杨益平 杨敬东 张 杰 张京州 张国坤 张继民金振蓉 罗元明 苗世新 周思源 卓培荣 姜 岩 施 铭施锦昌 姚诗煌 赵立凡 赵忠颖 赵致真 郭洗尘 郭 晓顾 龙 贾西平 贾延漪 秦晓天 唐书林 唐 竞 奚启新夏 林 夏陈安 徐九武 徐文华 袁 潮 黄天祥 黄礼义黄生甫 黄安文 黄振中 梁沂滨 程道才 董玉琴 傅雪松辜晓进 焦洪波 蒋亚平 彭晓霞 舒化英 赖茂生 解 辉蔡 雯 廖祥忠 潘晓闻 第五届理事会领导名单一、理事长宋南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书记处书记二、副理事长名单1、马利,高级编辑,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2、江巨源,高级编辑,河南科技报社总编辑3、李挺,高级记者,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4、李立波,主任编辑,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5、苏志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校长6、陈鹏,高级编辑,中国科学报社社长兼总编辑7、周建强,高级工程师,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8、赵忠颖,高级编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9、郝建新,高级编辑,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0、徐九武,高级编辑,科技日报社原总编辑、本会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三、秘书长许英,编审,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 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1、于小晗,主任编辑,中国科协信息中心副主任2、马利,高级编辑,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3、王亚非,高级编辑,武汉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4、王学锋,主任编辑,北京晚报副总编辑5、王保亮,高级工程师,山东科技报社副社长6、王晓彬,工程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巡视员7、邓炘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博导8、宋南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书记处书记9、许英,编审,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10、伍刚,高级编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副总编辑11、刘芳,《环球科学》杂志社副社长12、刘泽林,编审、研究员,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社长、总经理13、刘秋惠,主任编辑,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4、匡文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导15、许向阳,高级经济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处长16、张亮,高级编辑,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17、张秋立,高级编辑,河北科技报社社长18、李挺,高级记者,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19、李立波,主任编辑,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20、李宪,工程师,《硅谷》杂志社社长21、李斌,高级记者,新华社央采中心政文室副主任22、李时夫,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秘书长23、李浩鸣,教授,湖南大学科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24、李新彦,高级记者,人民日报社原教科文部主任25、陈鹏,高级编辑,中国科学报社社长兼总编辑26、杜涌涛,高级编辑,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27、苏志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校长28、江巨源,高级编辑,河南科技报社总编辑29、杨艺,高级编辑,北京电视台原副总编辑、本会四届理事会秘书长30、杨良化,高级编辑,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原总编辑31、杨曦沦,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总编辑32、苏青,研究员,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33、陈建辉,高级编辑,经济日报社科技部副主任34、卓培荣,高级编辑,中宣部新闻阅评组组长35、周建强,高级工程师,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36、周铮,高级记者,农民日报社编委37、宗宝泉,高级编辑,科技日报社总编室主任38、林亚茗,主任记者,南方日报社时政新闻部副主任39、苗祺源,高级记者,中国技术市场报社总编辑40、金振蓉,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社科技部常务副主任41、姜岩,高级编辑,新华社欧洲总分社副社长42、赵忠颖,高级编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43、郝建新,高级编辑,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44、胡富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普及部处长45、徐九武,高级编辑,科技日报社原总编辑、本会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46、高晓林,主任编辑,工人日报社国内新闻部主任47、崔保国,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48、梁沂滨,高级编辑,经济日报社科技部原副主任49、黄安文,高级编辑,中国科学报社副局级编委50、黄振中,高级记者,中国环境报社原总编辑51、傅爱军,高级编辑,湖南科技报社社长52、赖茂生,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基地主任53、阚兆江,主任编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54、潘岗,高级编辑,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副主任55、潘晓闻,主任编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
解雇。史无前例的全球性芯片短缺已波及手机、汽车、游戏等各个产业,业界有观点称,缺芯持续的时间已从此前预估的持续至2021年下半年,延长到2-3年。中国在这场缺芯潮中也面临着不少的机会与挑战。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芯片进口量激增20%(984亿个),达到创纪录的5435亿个,进口总额35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准。今年以来,中国晶片进口量仍大幅增长,第一季、上半年和1-9月的芯片进口年增率分别达、29%和。芯片需求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中国本土的芯片产业短板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暴露愈加明显。受短期的市场供需失衡和长期的技术卡脖子双重制约,加剧了芯片荒的现状,尤其对于中国产业链主体而言。“不要指望短期内能够解决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以为我们国家重视了,大家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很快就能把‘卡脖子’的问题解决,这样的想法是非常荒谬愚蠢的。它是一个寂寞的长跑,在科学领域是这样,在技术领域也是这样。”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对网易科技说。2018年,刘亚东任总编辑的《科技日报》开设“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栏目,报道了35项卡脖子技术而引发业界热议。华为创始人任正非2021年9月将《刘亚东:我提出卡脖子问题三年了,许多人还不明白,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一文转发给华为内部论坛传阅。
我知道网易的丁磊~~
科技 创新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自主创新之路如何突破?11月21日,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科技 创新与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 科技 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分享了他对这两个主题的两点看法。 科技 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 刘亚东认为“科学不能创新,技术才能创新。”科学是技术的源头,在科学里面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的源头。近几年,特朗普政府不断地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家忽然意识到原来有那么多卡脖子的技术制约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这些“卡脖子技术”,背后就是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差距的反映。 如何发展我国基础科学?刘亚东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的认识基础科学研究所独有的规律:即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它需要在适宜的学术氛围中经过自由 探索 取得——学术氛围的去功利化。这是由科学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就像牛顿发明微积分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释自己在物理学上的发现。 刘亚东认为,全球化进程有逆流,有反复,但它终将势不可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这个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各国的 科技 经济联系也会日益的紧密,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一个程度,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每个技术领域都做到世界第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创新难题 对于目前中国与外国隔离的观念,刘亚东认为应该摒弃。他说:“低水平的自给自足,不应该成为选项,同样争第一的想法,也不切合中国实际。”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实现有限的目标,在局部领域里面取得突破,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努力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国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自主创新之路,刘亚东提出,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一个既不排斥的拿来主义,又强调以我为主的知易行难之路;它是开放的,强调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又是自主的,要体现自己的意志的创新之路。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陈燕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吴璇 莫郅骅 陈燕 蒋臻 实习记者 蒋模婷 实习生 朱洌
行政是文化部管人民日报。
文化部与人民日报都属于正部级,属于平级,但是权力不一样,人民日报的权力要比文化部大,但互相不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中国文化行政的最高机构。是国务院的职能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文化艺术事业。现任领导党组书记部长蔡武。 人民日报(People 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和中共中央的新闻机构,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现任社长杨振武,李宝善是人民日报现任总编辑。从行政关系来看,总编辑要小报社社长,属于人民日报总编辑应该享受副部级待遇。注:现在许多中共中央直属单位、国务院直属单位(企业)不在享受行政级别。 文化部部长是正部级官员,而人民日报的总编辑是副部级,所以是部长大。
国家人文历史的作家是余秋雨。
《国家人文历史》作者是盛若蔚(总编辑),准确来说是人民日报社主管和主办的集时事与人文于一体的资讯类半月刊杂志,现任总编辑是盛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