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哲学动态杂志

哲学动态杂志

发布时间:

哲学动态杂志

如果只是兴趣爱好 看看消遣,而非专业研究的话 其实<读者>就不错了

《马克思主义研究》

看过一次,书后边似乎有电话,可以打电话给出版社邮定。不可能不知持邮定了吧,毕竟有钱不赚?真这样不妨换本,像这种冷门杂志网上没有下载的。

《哲学研究》刊名: 哲学研究 Philosophical Researche 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0-0216 CN 11-1140/B 邮发代号 2-201 创刊年:1955 《哲学动态》刊名: 哲学动态 Philosophical Trends 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8862 CN 11-1141/B 邮发代号 82-462 曾用刊名:国内哲学动态 创刊年:1978 《世界哲学》刊名: 世界哲学 International Philosophy Today 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8854 CN 11-1143/B 曾用刊名:哲学译丛 创刊年:1956 《现代哲学》刊名: 现代哲学 Modern Philosophy 主办: 广东省哲学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周期: 季刊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0-7660 CN 44-1071/B 邮发代号 46-267 创刊年:1985

运动生态学杂志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摘 要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关键词 新疆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观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向,但实际上并非如人所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旅游者及交通车辆的介入,造成了动植物结构和种类的改变,对依赖于自然景观生活繁殖的野生动物造成了基因交流的障碍、生存能力的弱化及活动领域的局限。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生态旅游的产生。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 ecologicaltourism) ”,是1965年海兹尔(Hetzer)提出的旅游发展思路( Fennell, 1997) 。他认为生态性旅游有四个要点:减少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当地居民受益,满足参加者的娱乐需求。在20 世纪7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对高速公路沿途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开展了“生态旅行( ecotour) ”的实践活动。而正式把生态旅游( 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Ceballos -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此前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许多,如“自然旅游( na2ture tourism) 、野外旅游(wilderness tourism) 、探险旅游( adventure tourism) 、绿色旅游( green tourism) 、替代性旅游( alternativ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 sustain2able tourism) 、适宜性旅游( app rop riate tourism) 、自然休假( nature vacations) 、修学旅游( study tourism)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 、科学旅游( scientifictourism)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低影响旅游( low - impact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o - tourism) 、软旅游( soft tourism)和环境朝圣( environmental p il2grimage) ”。这些旅游形式都与自然相关联,提出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环境或当地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Ceballos - Laseurdin, 1996) ,但生态旅游似乎是对上述旅游形式的总结和概括,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内涵也更丰富。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antion、WTO)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2gramme, UNEP)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he Interna2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于2002年5月联合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自然观。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受干扰和污染的自然界去旅游,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并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是为研究、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和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较少或没有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可考虑的距离范围内的一种经济型旅游。生态旅游需要“带着真诚去旅游,去感受相对原始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观察和亲近野生动物,在不损害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尽情游乐”。广义而言,就是享受自然,并通过对大自然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环保观。莱德伯格(Lindberg)等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认识和改善都应谨慎从事,从而使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芬内尔( Fennell)等认为,生态旅游(或自然游)意味着既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建立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独一无二的、可进入的以及自然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把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对自然界进行保护的工具,通过教育、福利、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收益,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和就业机会。生态旅游的形式是多样的,并具有创新性,如自助旅游、新旅游路径等,如果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管理,就有利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拥护者认为,既然生态旅游是一种“更友善、更高雅”的旅游,就没有必要大规模、集中性地开发,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化,而是应尽可能地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进而认识到环境的价值并加以保护,保护那些曾经遭到破坏而加以修复的环境。———经济观。佐勒库维斯克( Ziolkowski)将生态旅游描述为“低干扰旅游,关注于感受当地的文化和尚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应当是一种模式,即将自然区域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部分,而其中的生物资源则是和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的部分。通过对当地的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小规模渐进式发展,提供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的机遇。生态旅游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注环境,其特点是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旅游者的共同点,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也揭示了一种管理方法,即依靠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和保护生态旅游区,并通过市场化加强管理,进而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正如科纳德(Kinnaird)所说,“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都不言而喻地假定不会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从而推导出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理想化答案”。伯里兹( Place)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基于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现象的反应,这种现象既发生在中心也发生在外围。在中心,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普遍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在外围,经济的不景气、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国外债务的增加迫使政府选择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态保护”。上述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尽管有助于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但其中很多是规范性的描述,是环境保护论者、专业组织或者学者们基于对旅游者行为的观察研究而推导出来的。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环境保护论者可能会把重点置于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上,而轻视私人企业的赢利动机和商业社会的现实,如劳动力市场、经济部门之间的关联度、全球化竞争等。———战略趋势。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公认,尤其是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二)生态旅游的发展1. 初级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资源利用方式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发展目标的手段。为全面了解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游:希望与陷阱》。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虽然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国内在这个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总体来看, 这个阶段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 运作规律在不断完善之中, 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不多。2. 迅速发展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部门、研究人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旅游的发展经验,如卡特(Cater)等( 1994 年)主编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择吗?》一书中,介绍了东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较具综合性的概念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由巴克理()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叠部分,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瓦伦丁( valentine)从四个方面界定生态旅游: (1)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2)生态可持续,不导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降; (3)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4)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究推向实践。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的“生态旅游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这些会议全面推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的组成部分,包括: (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3)通过解说获得认知的经历; (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 (5)由小规模企业主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 (6)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求最低限度的消耗; (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3. 生态旅游内涵及联系性。“生态旅游”概念的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中可以总结出与生态旅游联系的观念,诸如环境友好之旅、社会责任感之旅、教育之旅、低影响之旅、生态文化旅游、持久的/非消耗型旅游等二、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比较,并对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一)正面影响分析。1. 社会效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旅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创造条件,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2. 经济效益。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实施后,年旅客将达到5~10万人次左右,以后还会逐年增加。按人均消费800 元计算,可创产值400万~800 万元,年实现利润80 万~160 万元。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二)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渣排向保护区内,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总之,旅游对目的地内的动植物、大气、水质等产生干扰和破坏。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区内修建道路,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比如,在保护区内修建了16. 5公里景区道路和13公里森林小火车铁路。胡杨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很难恢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在当地群众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下,从外地来的大量的人做生意,在宾馆、饭馆当服务员,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对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三)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游资源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完善生态旅游规划。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保护好核心区,开发试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物最好的“庇护所”。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各保护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2.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玩的盲目性。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3.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培养保护区所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保护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4. 严格执法力度。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采森林现象发生。5. 加强污染防止。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6. 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验区,划分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域分为试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做到在游山玩水的同时,自觉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树立“保护优先”及遵守“三控制”原则的思想,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游规划。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善周边居民生存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书目:1.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举措》[ J ]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年第2期。2. 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用》[ J ] ,《生态学杂志》。3. 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 ]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4.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3年出版。5.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J ] ,《旅游学刊》。6.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 J ] ,《思想战线》。7. 迪丽拜尔、艾拜都拉、海米提·依米提:《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J ] ,《新疆林业》2006年第3期。(作者简介:买合木提·买买提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讲师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斯地克江·艾力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助教)

我对你很好奇

精华知识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哪些小动作会出卖你的性格特点?[ 标签:性格 特点,小动作,性格 ] 人气:1解决时间:2010-02-22 11:33 原创精华知识问问推荐的网友答案1、边说边笑 动作心理分析:这种人与你交谈时你会觉得非常轻松愉快。他们大都性格开朗,对生活要求从不苛刻,很注意“知足常乐”,富有人情味。感情专一,对友情、亲情特别珍惜。人缘较好,喜爱平静的生活。2、掰手指节 动作心理分析:这种人习惯于把自己的手指掰得咯嗒咯嗒地响。他们通常精力旺盛,非常健谈,喜欢钻“牛角尖”。对事业、工作环境比较挑剔,如果是他喜欢干的事,他会不计任何代价而踏实努力地去干。 3、腿脚抖动 动作心理分析:这类人总是喜欢用脚或脚尖使整个腿部抖动;最明显的表现是自私,很少考虑别人,凡事从利己出发,对别人很吝啬,对自己却很知足。但是很善于思考,能经常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4、拍打头部 动作心理分析:这个动作是表示懊悔和自我谴责。这种人对人苛刻,但对事业有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一般心直口快,为人真诚,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但守不住秘密。5、摆弄饰物 动作心理分析:这种人多为女性,一般都比较内向,不轻易使感情外露。她们的另一个特点是做事认真踏实,大凡有座谈会、晚会或舞会,人们都散了,但最后收拾打扫会场的总是她们。 6、 耸肩摊手 动作心理分析:这种动作是表示自己无所谓。这类人大都为人热情,而且诚恳,富有想象力,会创造生活,也会享受生活,他们追求的最大幸福是生活在和睦、舒畅的环境中。 7、抹嘴捏鼻 动作心理分析:习惯于抹嘴捏鼻的人,大都喜欢捉弄别人,却又不敢“敢做敢当”,爱好哗众取宠。这种人最终是被人支配的人,别人要他做什么,他就可能做什么,购物时常拿不定主意。 8、常常低头 动作心理分析:慎重派。讨厌过分激烈、轻浮的事,孜孜勤劳,交朋友也很慎重。 9、托腮 动作心理分析:服务精神旺盛,讨厌错误的事情,工作时对松懈型的合作对象会很反感。 10、两手腕交叉 动作心理分析:对事情保持着独特的看法,常给人冷漠的感觉,属于易吃亏型的人,稍微有些自我主义。 11、摸弄头发 动作心理分析:这是一个情绪化的,常常感到郁闷焦躁的人物。对流行很敏感,但忽冷忽热。 12 、把手放在嘴上 动作心理分析:这种属于敏感型,是秘密主义者,常常嘴上逞强,但内心却很温柔。 13、手握着手臂 动作心理分析:保守派非理性的人,因为不太拒绝别人的要求,有遭致吃亏的可能。 14、靠着某样物体 动作心理分析:冷酷的性格,有责任感和韧性,属独自奋斗型。 15、到处张望 动作心理分析:具有社交性格的乐天派,有顺应性,对什么事都有兴趣,对人有明显的好恶感。 16、 摇头晃脑 动作心理分析:这种人特别自信,以至于唯我独尊。他们在社交场合很会表现自己,对事业一往无前的精神常受人赞叹。

身体肢体语言密码:八种说谎手势让你第一时间识破对手 一个无心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细微的小动作,就可能决定了你的成败——即使这是一次千万元级别的商务谈判。是的,那些被我们所忽略的微小的身体语言,就是有着如此之大的魔力。我们能够辨认的面部表情有25万种之多,但这仅仅是身体语言中的一小部分。正是这些微妙的身体语言,决定了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掌控别人,还是为别人所掌控。 《身体语言密码》由享誉全球的语言学家皮斯夫妇倾力写作,带你走入人类潜意识的深处,为你解开身体语言的奥秘。 作者简介 亚伦·皮斯,10岁开始挨家挨户推销海绵,21岁成为全澳大利亚最年轻的百万元保险销售员,晋身百万精英圆桌会员。现为国际著名的人际关系和身体语言专家,常年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他主持的电视节目风行欧美,拥有傲人的超高收视率。 芭芭拉·皮斯,12岁从事模特工作,并替TOYOTA、希尔顿饭店和可口可乐公司拍摄广告。20多岁创立自己的模特经纪公司,现为皮斯国际训练公司总经理,为全球的数百家企业机构和政府单位举办专业训练课程。 1.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识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撒谎者试图抑制自己说出那些谎话。有时候人们是用几个手指或紧握的拳头遮着嘴,但意思都一样。有的人会假装咳嗽来掩饰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势。 对于会议的发言人来说,如果在发言时看到有听众捂着嘴,那是最令人不安的手势之一,那表示他们认为你可能隐瞒了某些事情。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停止发言并询问听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或者“我发现有的朋友不太赞同我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值得注意的是,听众们双臂在胸前交叉的动作,与遮住嘴巴的手势有着相同的含义。 2.触摸鼻子 触摸鼻子的手势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有时甚至只是略微轻触。和遮住嘴巴一样,说话者触摸鼻子意味着他在掩饰自己的谎话,聆听者做这个手势则说明他对说话者的话语表示怀疑。 美国芝加哥的嗅觉与味觉治疗与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发现,当人们撒谎时,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引起鼻腔内部的细胞肿胀。科学家们还揭示出血压也会因撒谎而上升。血压增强导致鼻子膨胀,从而引发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送出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只能频繁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缓发痒的症状。 美国的神经学者深入研究了比尔·克林顿就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向陪审团陈述的证词,他们发现克林顿说真话时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但只要克林顿一撒谎,他的眉头就会在谎言出口之前不经意地微微一皱,而且每四分钟触摸一次鼻子,在陈述证词期间触摸鼻子的总数达到26次之多。 不过,我们必须牢记一点,触摸鼻子的手势需要结合其他的身体语言来进行解读,有时候人们做出这个动作只是因为花粉过敏或触摸鼻子的手势者感冒。 3.怎样才是正常的鼻子发痒 单纯的鼻子发痒往往只会引发人们反复摩擦鼻子这个单一的手势,而和人们整个对话的内容、频率和节奏没有任何联系。 4.摩擦眼睛 当一个小孩不想看见某样东西时,他会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大脑通过摩擦眼睛的手势企图阻止眼睛目睹欺、怀疑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是避免面对那个正在遭受欺的人。电影演员们常用摩擦眼睛的手势表现人物的伪善。 男人在做我不想看它这个手势时往往会使劲揉搓眼睛;如果他试图掩盖一个弥天大谎,则很可能把脸转向别处。相比而言,女人更少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势,她们一般只是在眼睛下方温柔地轻轻一碰。这一方面是因为淑女风范限制她们做出粗鲁的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弄坏妆容。不过,和男人一样,女人们撒谎时也会把脸转向一边,以躲开听话人注视的目光。 5.抓挠耳朵 小孩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会用两只手堵住自己的耳朵,抓挠耳朵的手势则是这一肢体语言的成人版本。抓挠耳朵的手势也有多种变化,包括摩擦耳廓背后,把指尖伸进耳道里面掏耳朵,拉扯耳垂,把整个耳廓折向前方盖住耳洞,等等。 当人们觉得自己听得够多了,或想要开口说话时,也可能会做出抓挠耳朵的动作。 抓挠耳朵也意味着当事人正处在焦虑的状态中。查尔斯王子在步入宾客满堂的房间,或者经过熙攘的人群时,常常做出抓挠耳朵和摩擦鼻子的手势。这些动作显示出他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然而我们从未看到查尔斯王子在相对安全私密的车内做出这些手势。 但在意大利,抓挠耳朵的动作常被视为女人气的表现,甚至被当作同性恋的象征。 6.抓挠脖子 抓挠脖子的手势是:用食指(通常是用来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抓挠脖子侧面位于耳垂下方的那块区域。我们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人们每次做这个手势,食指通常会抓挠5次。食指运动的次数很少会少于5次或者多于5次。这个手势是疑惑和不确定的表现,等同于当事人在说,“我不太确定是否认同你的意见。” 当口头语言和这个手势不一致时,矛盾会格外明显。比如,某个人说“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同时他却在抓挠脖子,那么我们可以断定,实际上他并没有理解。 7.拉拽衣领 撒谎会使敏感的面部与颈部神经组织产生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不得不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消除这种不适。这种现象不仅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疑惑的时候会抓挠脖子,它还能解释为什么撒谎者在担心谎言被识破时,就会频频拉拽衣领。这是因为撒谎者一旦感觉到听话人的怀疑,增强的血压就会使脖子不断冒汗。 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或者遭遇挫败的时候,也会用力将衣领拽离自己的脖子,好让凉爽的空气传进衣服里,冷却心头的火气。当你看到有人做这个动作时,你不妨对他说,“麻烦你再说一遍,好吗?”或者“请你有话就直说吧,行吗?”这样的话会让这个企图撒谎的人露出他的马脚。 8.手指放在嘴唇之间 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的手势,与婴孩时代吸吮母亲的乳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潜意识里对母亲怀抱里的安全感的渴望。人们常常在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个手势。 幼儿会将自己的拇指或者食指含在嘴里,作为母亲乳头的替代品,而成年人则表现为把手指放在嘴唇之间,或者吸烟、叼着烟斗、衔着钢笔、咬眼镜架、嚼口香糖等。 如何通过握手营造气氛 有两个小窍门可以帮助你通过握手制造出和谐友善的气氛。 首先,在与他人握手时,你需要确保双方的手掌保持一种垂直于水平面的姿势,从而排除握手时的强势和弱势之分。 其次,以其之力还施彼身,即握手的力度要与对方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握手的力度分为1-10个等级,而你握手时的力度达到了7级而对方却只有5级,那么,你就必须减力20%;假如当对方的力度达到了9级,而你却只有7级时,你就需要加力20%,才能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气氛。 在许多社交场合,你可能会需要与多个人握手。在这种环境下,假如你希望能够与每个人都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就必须不断地调整握手的角度和力度。 与此同时,你还需要记住一点,通常而言,普通男性的手掌力量为普通女性的两倍,所以你在握手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男性由于从事诸如抓、举、搬、锤等体力活的原因,其手掌力量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达到了大约100磅(45千克)左右的力量值。 最后,请你记住,握手是我们在见面问好和临走道别时用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与他人签署合同或协议时做出承诺的象征,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伸出手,让对方感觉到我们手心的温暖和友好。 为何人会心口不一? 当我们与某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很快就对他做出一番评价。尽管我们做出的评价也许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但是通过此番评估,在心里,我们已经对他的友好程度、控制欲强弱以及成为自己性伙伴的可能性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不过,在此过程中,我们首先观察的却不是对方的眼睛。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已经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话语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而肢体语言则通常被用来进行人与人之间思想的沟通和谈判。在某些情况下肢体语言甚至可以取代话语的位置,发挥传递信息的功效。例如,一位女士无须开口说话,仅仅通过“可以杀人的眼神”,就完全可以向某位男士传递出一种非常明确的信息。 研究者博威斯特首先指出,假如不考虑文化因素的作用,同时发生的语言和身体动作所产生的作用应当是可以被预测的。因此,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应该能够通过倾听他人的话语而分辨出此人的姿势动作。博威斯特甚至可以通过只观察人们的动作而判断出他们所说的语言。 许多人都很难接受把人类当作生物学层面上的一种动物这样的说法。我们每个人其实就是一只毛发退化了的类人猿,而我们与其他猿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学会了用两条腿直立行走,且有一个进化了的聪明大脑。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和其他物种一样,要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所以我们的各种行为,对外界所做出的种种反应,以及我们的肢体语言和手势都与生物学规律相吻合。 有趣的是,作为一种动物,人类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通过各种身体姿势、动作和手势所传达的信息与本人通过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常常背道而驰。 再附送一篇和异性接触的。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坐不安稳—————不安,厌烦,紧张或者是提高警觉 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避免目光接触———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消极,恐惧或紧张等 点头———————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 摇头———————不同意,震惊或不相信 晃动拳头—————愤怒或富攻击性 鼓掌———————赞成或高兴 打呵欠——————厌烦 手指交叉—————好运 轻拍肩背—————鼓励,恭喜或安慰 搔头———————迷惑或不相信 笑————————同意或满意 咬嘴唇——————紧张,害怕或焦虑 抖脚———————紧张 双手放在背后———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环抱双臂—————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眉毛上扬—————不相信或惊讶头歪一边,用手托住头 托着脸颊的手,就是代替安慰自己的母亲,或者恋人柔软温暖的肩膀或是胸膛,托住头就是希望得到爱人的拥抱或安慰。 按住脸颊、头、头发 忘记带钥匙或电灯,和瓦斯忘了关等等,发现了有什么失误的时候,想也没想就用双手用力压住双颊,是表示希望所爱的人,能给予爱抚,并得到安慰。 用指尖拨弄嘴唇 用食指及拇指的指尖来触摸嘴唇,一面想克服不安,一面可以得到安定的表现,指头是母亲的乳头的替代品,人在婴儿的时期,从吸乳头得到安定感,同样的为了稳定情绪就用指头接触嘴唇。 咬指甲 当不安增加时,光用指头碰嘴唇是不够的,于是就开始咬起指甲及手指关节了,甚至会把指尖咬成锯齿状。 双手交叉 双手交叉的动作,就好像婴儿时期被吓着而大哭,母亲就会边哄边摇一样,而在此感到挫折的时候,身边却没有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动作。另外一种双手交叉,是出现在有防卫意识的时候,双手交叉可以对对方产生防卫的效果。 自己紧握自己的手 自己紧握自己的手,其中一手代表自己,而另一只手则代表心目中最仰慕的他,有时紧张的时候,不自觉也会紧握自己的手,就是表示希望有双握紧自己的强而有力的手。在最紧张的时刻,往往会有手心冒汗,手指毫无血色,僵硬地紧握的情况发生。人的肢体语言代表的意义: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坐不安稳—————不安,厌烦,紧张或者是提高警觉 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避免目光接触———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消极,恐惧或紧张等 点头———————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 摇头———————不同意,震惊或不相信 晃动拳头—————愤怒或富攻击性 鼓掌———————赞成或高兴 打呵欠——————厌烦 手指交叉—————好运 轻拍肩背—————鼓励,恭喜或安慰 搔头———————迷惑或不相信 笑————————同意或满意 咬嘴唇——————紧张,害怕或焦虑 抖脚———————紧张 双手放在背后———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环抱双臂—————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眉毛上扬—————不相信或惊讶 众所周知,在追求异性的过程中,除了“花言巧语”外,聪明的男女还会有意识地使用大量的肢体语言。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如果你见到自己喜欢的异性,你的身体会下意识地作出反映,这类肢体语言不受意识支配。 实验发现,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性。因此,当一个男子向一个女子求婚时,他大可不必等到她开口应允,看看她紧抿的红唇、低垂的眼帘和微微颤动的肩膀,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扬起眉毛 看到喜欢的人,你我都会不自觉地扬眉或低眉。当然,如果对方对你也有好感,他也会有相同的表现。这一肢体语言随时都会在不同年龄层的异性之间出现,当然,你要观察到这个动作,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它从出现到结束,只有短短的五分之一秒,因此这种下意识的“眉目传情”往往被人忽略。但是,如果你真的注意到了这一细微的表情,那么说明对方人给予了你100%的关注。当然,你是否中意对方,那是你自己的事。 嘴唇微启 如果一个人喜欢你,他或她在面对你时,唇部会有瞬间的机械性的开启。这个动作同样非常细微,不容易看到,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很细心的人,观察到这个变化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立正站立 如果一位男士面对你笔直地站着,并且衣着得体,肩膀自然下垂,这说明他想向你展示他挺拔的姿态,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他身体稍稍前倾,靠近你倾听你的谈话,这更能表明他对你有好感。 整理着装 一位男士在你面前修正领带,说明他真心实意地希望吸引你的注意。另外,他会很在意头发是否整洁光亮,整理乱发,夹克的翻领是否到位等细节问题。男人在你面前抠纽扣,表明他很紧张。他们还利用这一肢体语言下意识地向你表明他想与你有肌肤之亲的愿望。下一步他就会脱掉夹克,双手卡腰。看到他运用了这样的肢体语言,你就应该彻底明白:他在梦中不知道多少次已经拥你入怀了。 整理头发 女人为在心仪男士面前保持形象,会不时把滑落的头发理顺,或是用手把它理向脸的一边。她会通过咂嘴向男士传递好感信息。另外,男人在和心仪女人谈话时也有整理头发的习惯。而且他们的这一动作会得到女人100%的注意。 窥视 如果一个男人专注地盯着你身体最美的部位,毫不掩饰他是在欣赏女人优美的体形。那么,女士们,你可要注意了,你可不要受宠若惊,男人第一时间本能地审视你的形体后,接下来他的任务就是让你知道他已把你视为他的性伴侣了。 盘腿而坐 某人的鞋尖朝向你,表明他或她肯定对你感兴趣。如果你膝盖朝向你感兴趣的人而坐,你是在向对方暗示,你想和他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其中一个最具魅力的姿势是,女人盘腿而坐,并把膝部暴露给与她交谈的人。这实际上是向对面的男士暗示:到你主动出击的时候了。 把玩儿柱状物 男人和女人一样,兴奋时喜欢把玩儿杯子,或者握着刀叉等物品,轻敲桌面,或用手指触摸它。对于男人,柱状物就像女人圆润的乳房,对于女人,它就像男性的生殖器。女人的腕关节一直都被认为是最具性感的部位。当一个女人对某个男士感兴趣时,她会设法把自己的手掌和腕部暴露在男人的视线内。 摸脸 如果某人对你感兴趣,他会不时地摸一下下巴、耳朵和他的面颊。这是自体性行为和紧张相结合的产物,这一行为表明他在试图掩饰内心的慌乱。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唇部和脸的下半部就会变得对刺激物特别敏感。如果你在吸烟,此时吸烟的速度就会加快,如果是在喝东西,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更大口地往嘴里灌。抚摸嘴唇这个动作还是向对方暗示,你是多么希望你和他(她)的亲吻尽快发生啊! 用手扶你 男人将手放在你的肘或肩部,这是一种保护你的姿势。首先,这样可以更顺利地领着你通过拥挤的人群。其次,这让他时刻感到你不会从他身边走失。第三,这也是对其他男人的一个警告:靠边站,她已经有我保护了。还有,这能让他偶尔接触到你的身体……总之,这是一种不错的肢体语言。 把他的衣服披在你身上 很少有人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穿着别人的衣服从外面约会回来会觉得开心,即便她被冻死,男人也不愿意看到上述事情发生。男人向女人提供他们的羊毛衫或外套,是因为这是一种防御手段,是表达性和所有权的姿态。他实际上是向女人暗示“这是我的,也是你的”。夹克上原来只有他自己的气味,女人穿过后,就会同时拥有两个人的气息。而且,他又多了一些靠近你的机会,至少,他要取回属于自己的衣服。 握手 是男人接触陌生女子身体的主要机会,通过这个机会你可以抓住她传达给你的信息。手心干爽的女人性格开朗,也可能表示对此次晤面没有特殊的兴趣。手心潮湿的女人性情较内向,也可能表明她的内心很紧张或很恐惧。要找到两者间的差别就须看她的眼睛是躲闪还是微闭。握手时手心朝上的女人多是柔顺易于相处的,手心朝下的女人多是争强好胜不肯服人的一类。而只伸出手指的女人多是精于世故,吝啬贪婪,同时还传达出一种蔑视的意思。一般来说女人在与男人握手时较少用力,但如果她突然施力,那肯定是在暗示什么。男人一定要注意观察她随后的举动。(杨孝文) 相关发现 一种女性特有的爱情肢体语言 你追求一个漂亮女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有很多条件,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你不仅能够理解对方的肢体语言,还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但科学家发现,女人要想吸引男人,除了肢体语言,还有一种利器,那就是月经期间的体味。女性在月经期内的体味最浓,可以帮她在易受孕期吸引男人,反之过了易受孕期,这样的体味会令男人厌烦。根据《生态学》杂志上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当女性处于月经周期内的易受孕期时,她腋窝的气味会让男性闻了感觉既舒服,又兴奋;在例假的其他时候,女性的体味就变得刺鼻难闻。 1.瞳孔 如果你吸引到她,她的瞳孔会放大。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研究发现,男士也认为瞳孔大的女士更有吸引力。 2.睫毛 注视她一分钟,如果她眨眼比平时快(正常为一分钟15次),那么要恭喜你了。穿上最帅气的衣服,给她一个自信的笑容。 3.大脑 如果你带她去party,不要让她喝太多酒。男人和女人对酒精的反应是不同的,男人喝醉后可能会失控,但是女人可能会更安静。相反,给她点歌,研究发现,轻快的音乐会使女士活跃起来。 4.腹部 想要挑起一个复杂的话题,先观察她的腹部:如果她呼吸很轻,腹部起伏不大,这表明她也许有压力;如果她的腹部和胸部在每次呼吸后都有所扩展,这说明她很放松,你可以开始你们的谈话了。 5.鼻子 她的鼻子是最灵敏的,这意味着早上你不仅要好好刷牙,还应该给她做顿可口的早餐。善待她的鼻子,她肯定会优待你。6.胸部 你也许会注意到,当你们亲热的时候,她的乳房会变粉。这是血流、血压和呼吸次数改变的原因。你完全可以把这当成她腼腆的暗示你继续的一种信号。而且,研究发现,缠绵的时候女性的乳房会变大。 7.脊背的下半部分 当她快要达到高潮的时候,脊背会弯曲。紧紧地拖着脊背的下半部分,和她节奏保持一致直到她到达高潮。 8.指甲 注意她的手指。在众多焦虑和抑郁的表现中,重复的和身体相关的迹象是最显而易见的,如皮肤暗淡和咬指甲。这时候,不要责怪她,拉过她的手,好好揉揉,让她放松下来。 9.手 如果她的手总是比你的手冰,这说明她正处于压力下。不要去暖和她的手,抱紧她,这会温暖她的中心温度,继而使血液流向她的双手,温暖它们。 10.周期 在她的周期开始后的两周之内,她会是最热情的,也是性致最高的时候,但是这也是最容易怀孕的时

社会科学动态杂志

以上回答均为搪塞。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史,可以读文化史概论之类,但要说到研究,必须先从文献学入手,还有就是必须读哲学。下面我可以把两年来研究中国文化所总结的经典书目罗列出来,仅供参考 第二部分 古典文献举要 第一编 古典文学 第一章 古籍分类 一、经部:1.易类;2.书类;3.诗类;4.礼类;5.春秋类;6.孝经类;7.五经总义类;8.四书类;9.乐类;10.小学类。 二、史部:1.正史类;2.编年类;3.纪事本末类;4.别史类;5.杂史类;6.诏令奏议类;7.传记类;8.史钞类;9.载记类;10.时令类;11.地理类;12.职官类;13.政书类;14.目录类;15.史评类。 三、子部:1.儒家类;2.兵家类;3.法家类;4.农家类;5.医家类;6.天文算法类;7.术数类;8.艺术类;9.谱录类;10.杂家类;11.类书类;12.小说家类;13.释家类;14.道家类。 四、集部:1.楚辞类;2.别集类一(汉至五代);3.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4.别集类三(南宋建炎至德佑);5.别集类四(金至元);6.别集类五(明洪武至崇祯);7.别集类六(国朝);8.总集类;9.诗文评类;10.词曲类。 第二章 诗文总集 第一节 《诗经》与《楚辞》 一、《诗经》:1.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1915年虚受堂刊; 2.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 3.南宋朱熹《诗经传》,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 4.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顾颉刚标点,中华书局1958年版; 5.近代吴闿生《诗经会通》,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二、《楚辞》:1.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2.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 3.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4.清王夫之《楚辞通释》,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5.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6.清戴震《屈原赋注》、《通释》,乾隆光绪刻本。 第二节 通代诗文总集 1. 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附:《古诗十九首》,(先秦至梁初); 2. 宋李昉等《文苑英华》,(南朝梁至晚唐五代); 3. 梁徐陵《玉台新咏》,(梁以前); 4.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汉魏至唐五代,兼及先秦歌谣); 5. 清杜文澜《古谣谚》,(上古至明代谣谚); 6. 清沈德潜《古诗源》,(先秦至隋); 7. 清王士祯《古诗选》,(汉至唐,也作《古诗笺》); 8. 明冯惟讷《古诗纪》,(上起古初,下迄陈朝); 9. 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汉至隋); 10.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上古至隋代); 11. 清陈元龙《历代赋汇》,(上起先秦,下迄明代); 12.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先秦至隋骈文); 13. 清王先谦《骈文类纂》,(先秦至清末骈文); 14. 清许连《六朝文絜》,(晋至隋骈文)。 第三节 断代诗文总集 1. 清康熙敕编《全唐诗》;孙望《全唐诗补逸》; 2. 清董诰等《全唐文》;陆心源《唐文拾遗》,《续拾》; 3. 唐代《唐人选唐诗》(十种): (1) 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2)元结《箧中集》; (3)殷璠《河岳英灵集》; (4)芮挺章《国秀集》; (5)令狐楚《御览诗》; (6)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7)姚合《极玄集》; (8)韦庄《又玄集》; (9)韦縠《才调集》; (10)佚名《搜玉小集》; 4.清吴之振等《宋诗钞》;曹廷栋《宋百家诗存》;管庭芬《宋诗钞补》; 5.陈焯《宋元诗会》; 6.南宋吕祖谦《宋文鉴》,(亦称《皇朝文鉴》); 7.清庄仲方《南宋文范》; 8.陈述《全辽文》; 9.清郭元釪《全金诗》,(亦称《全金诗增补中州集》); 10.清张金吾《金文最》,(收录金代骈散文); 11.元苏天爵《元文类》,(原名《国朝文类》); 12.清顾嗣立《元诗选》,席世臣补刻《元诗选癸记》; 13.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元末明初至明崇祯间); 14.清朱彝尊《明诗综》; 15.明程敏政《明文衡》,(原名《皇明文衡》);黄宗羲《明文海》; 16.清初陈济生《天启崇祯两朝遗诗》,附:陈乃乾《启祯两朝遗诗考》; 17.清卓尔堪《明遗民诗》,附其《近青堂诗集》; 18.《五朝诗别裁集》: (1)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清张景星等《宋诗别裁集》; (3)清张景星等《元诗别裁集》;(4)清沈德潜等《明诗别裁集》; (5)清沈德潜等《清诗别裁集》; 19.清张应昌《清诗铎》。 第三章 诗文评 第一节 《文心雕龙》 1. 清黄叔琳注、纪昀评《文心雕龙辑注》; 2. 黄侃著《文心雕龙札记》。 第二节 诗话 1. 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收书二十八种; 2. 近代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收书二十八种,(唐至明); 3. 近代丁福保辑《清诗话》,收书四十二种; 4. 北宋阮阅《诗话总龟》; 5.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6. 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7. 明胡应麟《诗薮》; 8.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9. 清吴景旭《历代诗话》; 10. 清袁枚《随园诗话》; 11. 清赵翼《瓯北诗话》; 12.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第三节 历代诗纪事及其他 1. 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2. 清厉鹗《宋诗纪事》;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附《小传补正》; 3. 近代陈垣《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 4. 清陈田《明诗纪事》; 5.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 6. 周钟游《文学津梁》,收书十二种; 7. 刘大櫆《论文偶记》。 第四章 词总集与词话 第一节 词总集 1. 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李冰若《花间集评注》;华连圃《花间集注》; 2. 近人林大椿《唐五代词》; 3. 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 4. 近人朱孝臧《强村丛书》; 5. 清沈辰垣《历代诗余》,又名《御定历代诗余》; 6. 近人吴昌绶、陶湘《影刊宋金元明本词》; 7. 叶恭绰《全清词钞》 8. 陈乃乾《清名家词》; 9. 近人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 10. 清朱彝尊《词综》,清王昶《补遗》。 第二节 词话 1. 清徐釚撰、唐圭璋校注《词苑丛谈》; 2.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 3.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 第五章 戏曲与小说 第一节 散曲总集与戏曲丛刊 1. 明臧懋循《元曲选》,又名《元人百种曲》; 2. 明人辑《元明杂剧》; 3. 明沈泰《盛明杂剧》; 4. 清邹式金《杂剧三集,又名《杂剧新编》; 5. 明毛晋《六十种曲》; 6. 明冯梦龙《墨憨斋定本传奇》; 7. 清玩花主人、钱德苍《缀白裘》; 8. 金董解元撰、凌景埏校注《董解元西厢记》; 9. 元高明注、钱箕校注《琵琶记》; 10. 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长生殿》; 11. 清杨潮观著、胡士莹校注《吟风阁杂剧》。 第二节 戏曲论著丛书 1. 近人陈乃乾《曲苑》,收书十四种,1921年; 2. 陈乃乾《重订曲苑》(石印本),收书二十种,1925年。 第三节 小说集 1. 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汉至宋初);邓嗣禹《太平广记篇目及引书引得》; 2. 明嘉靖间洪梗编《清平山堂话本》,谭正璧《话本与古剧》; 3. 明末抱瓮老人《今古奇观》。 第二编 历史要籍 第六章 纪传体史书 第一节 二十四史 1.西汉司马迁《史记》,130卷; 2.东汉班固《汉书》,120卷; 3.南朝宋范晔等《后汉书》,120卷; 4.晋陈寿《三国志》,65卷; 5.唐房玄龄等《晋书》,130卷; 6.南朝梁沈约《宋书》,100卷; 7.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59卷; 8.唐姚思廉《梁书》,56卷; 9.唐姚思廉《陈书》,36卷; 10.北齐魏收《魏书》,130卷; 11.唐李百药《北齐书》,50卷; 12.唐令狐德盏等《周书》,50卷 13.唐魏征等《隋书》,85卷; 14.唐李延寿《南史》,80卷; 15.唐李延寿《北史》,100卷; 1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100卷; 17.宋欧阳修等《新唐书》,225卷; 18.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150卷; 19.宋欧阳修等《新五代史》,74卷; 20.元脱脱等《宋史》,496卷; 21.元脱脱等《辽史》,116卷; 22.元脱脱等《金史》,135卷; 23.明宋濂等《元史》,210卷; 24.清张廷玉等《明史》,332卷。 第二节 二十五史 1.《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或“前四史”; 2.唐人将前四史和《晋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总称为“十三史”; 3.宋人加《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称“十七史”; 4.明人加《宋史》、《辽史》、《金史》、《元史》为“二十一史”; 5.清乾隆初年修《明史》成,予以合刻,名“二十二史”; 6.乾隆四十年(1775)武英殿汇印各种正史,在“二十二史”之外加上《旧唐书》、《旧五代史》,称为“二十四史”; 年,柯劭忞修成《新元史》,遂有“二十五史”; 8.民国初年,赵尔巽等编成《清史稿》,但不在“二十五史”之列。 第七章 编年体史书 1. 东周孔丘《春秋》; 2. 东周左丘明《左传》; 3.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 4.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1977年更名为《春秋左传集解》; 5. 清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6. 南宋胡三省《通鉴注》; 7.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 8.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南宋高宗朝); 9.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辽金元); 10. 明末清初谈迁《国榷》,(明代); 11. 清陈鹤《明纪》,(明代); 12. 清夏燮《明通鉴》,(明代)。 13. 宋刘恕《通鉴外纪》,(上起伏羲,下迄周威烈王二十二年); 14. 清蒋良骐、王先谦等《十一朝东华录》,(清太祖天命元年至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第八章 纪事本末体史书 1. 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取材于《资治通鉴》); 2. 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取材于《左传》,扩充南宋章冲《春秋左传事类始末》); 3. 清李铭汉《续通鉴纪事本末》,(两宋); 4. 明陈邦瞻等《宋史纪事本末》; 5. 清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 6. 清李有棠《金史纪事本末》; 7. 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 8. 明陈邦瞻等《元史纪事本末》; 9.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10. 近代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11. 清马骕《绎史》,(上古至秦末); 12. 清同治年间江西书局本《纪事本末五种》。 第三编 目录学 第九章 常用综合性目录 第一节 史志书目 清道光五年(1825),日本人汇刻《八史经籍志》。 第二节 私人藏书目 1.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全称《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 2.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 第三节 四库总目及其相关书目 1. 清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 清阮元等《四库未收书提要》; 3. 清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附补遗);近人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 4. 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5. 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 6. 张之洞、缪荃孙《书目答问》,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 7. 近人孙殿起《贩书偶记》。 第十章 专科目录 第一节 诗文别集目录 1. 明张溥著,今人殷孟伦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 2. 万曼《唐集续录》; 3. 近人陈乃乾《清代文集经眼目录》; 4.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 第二节 戏曲曲艺目录 1. 元钟嗣成《录鬼簿》,(外四种); 2. 近人董康等《曲海总目提要》,北婴《曲海总目提要补编》。 第四编 古代汉语 第十一章 语文辞书 第一节 《尔雅》、《说文》、《广韵》及有关辞书 1. 汉初学者《尔雅》,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2.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书; 3.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4. 近人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 5. 北宋陈彭年等《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 6. 北宋丁度等《集韵》。 第二节 常用字典 1. 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 2. 清阮元《经籍籑诂》。 第三节 文言虚词词典 1. 清刘淇《助字辨略》; 2. 清王引之著、孙世经补《经传释词》(附补及再补),吴昌莹《经词衍释》; 第四节 古代方言俗语词典 1. 西汉杨雄《方言》,吴晓铃《方言校笺及通检》; 2. 清翟灏《通俗编》; 3. 清钱大昕等《恒言录》、《恒言广证》; 4. 清钱大昕等《迩言等五种》。 第十二章 与古汉语有关的书目和论文索引 1. 清谢启昆《小学考》,近人罗福颐《小学考补目》; 2. 清末黎经诰《许学考》。 第五编 文字资料与实物资料 第十三章 1. 清冯云鹏等《金石索》; 2. 清王昶《金石萃编》; 3. 清孙星衍等《寰宇访碑录》; 4. 明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 第六编 科技史料与古文教学 第十四章 1. 清戴震《考工记图》; 2. 北宋李诫《营造法式》; 3.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4.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5.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6. 乾隆年间官修《授时通考》; 7.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8. 明王象晋《群芳谱》,清康熙年间《广群芳谱》; 9.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10. 清阮元《畴人传》,黄钟骏《畴人传四编》。 第七编 诸子集成 第十五章 1.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2. 清焦循《孟子正义》; 3. 民国王先谦《荀子集解》; 4. 周李耳撰、晋王弼注、唐陆德明音义《道德经》; 5. 清魏源《老子本义》; 6. 民国王先谦《庄子集解》; 7.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8. 周列御寇撰、晋张湛注《列子》; 9. 清孙诒让《墨子间诂》; 10. 清戴望《晏子春秋校注》; 11. 秦商鞅《管子校正》; 12. 清严可均校《商君书》; 13. 周慎到撰、清钱熙祚校并辑逸文《慎子》; 14. 清王先慎撰《韩非子集解》; 15. 周孙武撰《孙子十家注》; 16. 周吴起撰、清孙星衍校《吴子》; 17. 周尹文撰、清钱熙祚校《尹文子》; 18. 秦吕不韦撰、汉高诱注《吕氏春秋》; 19. 汉陆贾撰《新语》; 20. 汉刘安撰、高诱注、清庄逵吉校《淮南子》; 21. 汉桓宽撰《盐铁论》; 22. 汉扬雄撰、晋李轨注《扬子法言》; 23. 汉王充撰《论衡》; 24. 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潜夫论》; 25. 汉荀悦《申鉴》; 26. 晋葛洪《抱朴子》; 27.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28. 北宋颜之推撰《颜氏家训》。 第八编 常用类书 第十六章 1. 隋唐间虞世南《北堂书钞》; 2. 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 3. 唐徐坚等《初学记》; 4. 唐白居易《唐宋白孔六帖》,宋孔传续; 5.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 6. 宋王钦若、杨亿等《册府元龟》; 7. 宋王应麟《玉海》; 8. 明解缙等《永乐大典》; 9. 明俞安期《唐娄函》; 10.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扩充《唐娄函》; 11. 清张廷玉《子史英华》; 12.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 第三部分 现代文献举要 第九编 现当代“经史子集”研究 第十七章 集部研究 第一节 《楚辞》 1.《离骚全图》,1935年商务印书馆; 2.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3.姜亮夫校注《屈原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沈祖锦《屈原赋正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5.刘永济《屈赋通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6.朱秀海《楚辞解故》,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版; 7.谭介甫《屈赋新编》,中华书局1978年版; 8.游国恩《离骚纂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 9.王泗原《离骚语文疏解》,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10.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1.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2.蒋天枢《楚辞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3.王力《楚辞韵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4.陆侃如等《楚辞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5.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6.郭沫若《屈原赋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17.文怀沙《屈原离骚(九歌•九章)今译》,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8.《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第二节 诗文集 1.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2. 傅璇琮、孙钦善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9年版; 3. 薛瑞兆、郭明志《全金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 近代陈衍《近代诗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 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全宋文》,巴蜀书社1988年版; 6.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2004年版; 7. 沈粹芬、黄人、王文濡等《清文汇》,上海国学扶轮社1909年石印; 8. 张璋《全唐五代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9. 唐圭璋《全宋词》,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10. 唐圭璋《全金元词》,中华书局1979年版; 11. 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全明词》,中华书局2004年版; 12. 程千帆、严迪昌等《全清词》,中华书局1994年版。 第三节 戏曲小说集 1. 隋树森《全元散曲》,陈加《全元散曲补遗》; 2. 卢前《饮虹簃所刻曲》; 3. 任讷《散曲丛刊》; 4. 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 5.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赵景深《元人杂剧钩沈》; 6. 函芬楼《孤本元明杂剧》,亦称《也是园藏古今杂剧》,郑振铎《跋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孙楷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 7. 郑振铎《清人杂剧》; 8. 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古本戏曲丛刊》; 9. 傅惜华、杜颖陶《水浒戏曲集》; 10. 阿英《红楼梦戏曲集》; 11. 顾肇仓《元人杂剧选》; 12. 周贻白《明人杂剧选》; 13. 赵景深、胡忌《明清传奇选》; 14. 吴晓铃《关汉卿戏曲集》; 15. 吴晓铃《大戏剧家关汉卿杰作集》; 16.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关汉卿戏曲选》; 17.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汤显祖集》; 18. 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 19. 王季思等校注《桃花扇》; 20. 吴曾祺《旧小说》,(汉代至清代); 21. 鲁迅《古小说钩沉》,(先秦至隋); 22. 汪辟疆《唐人小说》; 23. 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 24. 缪荃孙《京本通俗小说》; 25. 傅惜华《宋元话本集》; 26. 吴晓铃等《话本选》; 27. 胡士莹《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 28.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白话小说集》。 第四节 文学评论集 1.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 2. 简夷之等《中国近代文论选》; 3. 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 4.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5. 林纾《春觉斋论文》; 6. 罗根泽《两宋诗话年代存佚残辑表》; 7. 罗根泽《两宋诗话辑校叙录》; 8.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 9. 郭绍虞《宋诗话考》; 10. 刘师培《论文杂记》; 11.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代文艺理论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资料目录汇编》; 12. 唐圭璋《词话丛编》; 13. 唐圭璋《宋词纪事》; 14. 上海六艺书局《增补曲苑》; 15. 中华书局《新曲苑》; 16.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校《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第十八章 史部研究 1. 王伯祥《史记选》; 2. 王利器等《史记选注》; 3. 顾廷龙、王煦华《汉书选》,冉昭德、陈直等《汉书选》; 4. 束世澄《后汉书选》; 5. 缪钺《三国志选》; 6. 韩席等《左传分国集注》; 7.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附《春秋左传注附图》,沈玉成《左传译文》; 8. 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 9. 朱东润《左传选》;徐中舒《左传选》; 10. 陈垣《通鉴胡注表微》; 11. 瞿蜕园《通鉴选》; 12. 王仲荦《资治通鉴选》; 13. 广雅书局《纪事本末汇刻; 14. 上海文盛书局《历朝纪事本末》。 第十九章 子部研究 1. 马叙伦《老子校诂》; 2. 高亨《老子正诂》; 3. 朱谦之《老子校释》; 4.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 5. 刘武《庄子集释内篇补正》; 6. 杨伯峻《列子集释》; 7. 高亨《墨子校诠》; 8. 谭介甫《墨辩发微》; 9. 岑仲勉《墨子诚守各篇简注》; 10. 马非伯《管子轻重篇新诠》; 11. 黎翔凤《管子校注》; 12.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 13. 谭介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 14. 杨宽、沈廷国《吕氏春秋集释》; 15. 王利器《新语校注》; 16.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17. 何宁《淮南子集释》; 18.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 19. 汪荣宝《法言义疏》; 20. 黄晖《论衡校释》; 21.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释》; 22.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 第二十章 经学研究 第一节 《诗经》 1. 郑振铎《关于诗经研究的重要书籍介绍》; 2. 闻一多《诗选与校笺》; 3. 余冠英《诗经选》; 4. 余冠英译《诗经选译》; 5. 李长之选译《诗经试译》; 6. 陈子展选译《国风选译》,《雅颂选译》; 7. 金启华译《国风今译》; 8. 高亨注《诗经今注》; 9. 张西堂注《诗经六论》; 10. 孙作云注《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11. 朱东润著《诗三百篇探故》; 12. 王力著《诗经韵读》; 13. 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研究论文集》。 第二节 其他经书索引 1. 燕大引得特刊《周易引得》; 2. 顾颉刚《尚书通检》; 3. 燕大引得《礼记引得》; 4. 燕大引得特刊《春秋经传引得》; 5. 燕大引得特刊《论语引得》; 6. 陈立夫《四书章句速检》; 7. 叶圣陶《十三经索引》。 第十编 常用丛书 第二十一章 1. 张元济编辑《四部丛刊初编》、《续编》、《三编》,商务印书馆1919—1936年影印; 2. 《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20—1936年陆续编辑排印; 3. 《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1937年陆续印出; 4. 《中国丛书综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962年版; 5. 《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上海图书馆1979—1982年编辑出版; 6. 《万有文库》,商务印书馆1929—1937年版。 第十一编 期刊 第二十二章 中文旧期刊 1. 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 2. 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辛亥革命时期期刊总目》;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研究室《五四时期期刊介绍》; 4. 三联书店《东方杂志总目》、《国闻周报总目》、《新中华总目》。 第二十三章 外文新书通报 1. 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外文新书通报》; 2.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外文新书通报》; 3. 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外文新书联合目录》; 4. 南京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南京地区外文新书联合目录》; 5. 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国外研究中国问题数目索引》;

先读《史记》交好 一定要对比的看结合当时背景因为有的史书是有冲突的 也要根据著者来看书

看看二十四史吧,特别是《史记》;如果觉得乏味看不进去,就先看蔡东藩的演义小说,也挺好的。文学方面,有四大名著打底,在看汉赋、唐诗、宋词、明小说吧。lz加油!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股市动态杂志

十多年来,杂志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传播理念,以社会大众尤其是拥有投资能力的社会高端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以普及传播专业研究成果、实用性证券知识、证券投资行业最新资讯、正确的投资理念为永恒使命,以成为中国本土最权威的金融投资理财专业期刊为目标,不断致力于向社会最广泛的投资团体与个人提供最具时效性及最具专业价值的资讯。杂志主办单位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证券研究所。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又称中国脑库,直接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在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的独立研究咨询机构,是首批列为全球百家著名脑库之一的中国机构。1992年改为彩色封面,并编纂国内第一套证券丛书《新兰德股票丛书》。 最早实行专栏作者制,挖掘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作者,被中国证券界业内 人士誉为“专家的摇篮,股民的学校”。 1997年,发布中国内地第一个市场心理指数——《股市动态 分析》好淡指数。2008年,联合中国内地第一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深圳新兰德 推出第一个投资型指数十多年来,杂志在证券知识普及与传播、正确投资理念的灌输与 介绍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是多种古典与现代证券分析理论和 方法在中国内地的介绍者与传播者。

《股市动态分析》《第一财经周刊》 《21世纪经济报道(投递上海)》《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 《国际金融报》《理财周刊》 《成功营销》 《经理人》 《上海国资》 《商情.理财观察》 《创业邦》 《商学院》《财富(中文版,中国香港)》 《哈佛商业评论《商界》《中外企业家》《财务与会计.综合版》《中国财政》

1、 了解股市知识:看《炒股必读》《股市理论》。2、掌握炒股理论: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电脑炒股入门》《精典技术图例》《分析家筹码实战技法》《陈浩先生筹码分布讲义》。3、看看分析逻辑:如:《投资智慧》《投资顾问》《证券分析逻辑》。4、看看股市小说,培养心态:《大赢家》《股民日记》《风云人生》。5、阅读大师书籍:如:黄家坚的《股市倍增术》;唐能通的《短线是银》之一、之二、之三、之四;陈浩、杨新宇先生的《股市博奕论》《无招胜有招》。

要说既省钱有能快速获得有效炒股资讯的方法,我觉得每天晚上十点半看CCTV2经济生活频道就行,另外在各网站看看,长长眼。

哲学动态论文格式模板

论文格式模板(通用5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论文格式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格式

一、题目是文章最重要和最先看到的部分,应能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最简明的提示。

1、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并紧扣文章的主题,要突出论文中特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作用。

2、字数不应太多,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3、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4、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括号或破折号另行书写。

5、若文章属于“资助课题”项目,可在题目的右上角加注释角号(如※、#等),并在脚注处(该文左下角以横线分隔开)书写此角号及其加注内容。

6、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应附有英文题名,所有字母均用大写,放在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的下面。

二、作者署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要能反映实际情况。

1、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

2、研究工作主要由个别人设计完成的,署以个别人的姓名;合写论文的署名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学生的毕业论文应注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职称。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

3、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注上邮政编码。

4、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迅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电子信箱地址。

三、摘要。

摘要是科研论文主要内容的简短、扼要而连贯的重述,必须将论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25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规定不超过15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

2、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显著性。

3、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写,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等作为文摘的开头。

四、关键词。

关键词也叫索引词,主要为了图书情报工作者编写索引,也为了读者通过关键词查阅需要的论文。

1、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一般选取3~8个词,并标注与中文一一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每个词之间应留有空格以区别之。

3、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五、引言。

引言(导言、序言)作为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1、引言的内容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3、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六、正文。

正文是科研论文的主体,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别是方法和结果)还需列出小标题,以使层次更加清晰。

1、材料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需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对象、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等。

(1)如属动物实验研究,材料中需说明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类、品系、分级、数量、性别、年(月)龄、体重、健康状态、分组方法、每组的例数等;如属用药的临床观察,应说明观察对象的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例种类、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组方法、治疗措施、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标准)等。

(2)说明受试药的来源、批号、配制方法等,中药应注明学名、来源,粗提物应标明有效部位或成分的含量和初步的质量标准,若是作者本实验室自行提取的应简述提取过程。

(3)标明主要仪器设备的生产单位、名称、型号、主要参数与精密度等。

(4)标明主要药品、试剂的名称(尽量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名,不用商品名)、成分、批号、纯度、用量、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配制方法等。

2、方法

(1)采用已有报道的方法只要注明文献的出处即可,不必详述其过程;若为有创意的方法,要详细介绍创新之处,便于读者依此重复验证;若是对常规方法作出改进的,应具体描述改进部分及改进的理由,同时也要注明原法的文献出处。

(2)对于实验条件可变因素的控制方法(如放射免疫法的质量控制)要加以详细说明,以显示本文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实验研究论文要设立阴性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前者一般采用溶剂作为对照,后者选用被公认的、确有疗效的药物,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4)在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时,通常要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以体现出药物的量-效关系。

(5)实验设计时应考虑到每组有足够的样本数以满足统计学处理的需要,一般地说,小动物(如大、小鼠)每组至少8~10只,大动物(如狗)每组至少4~6只。同时应说明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结果一般用P>、P<、P<三档表示。

3、结果试验结果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要求将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将经统计学处理后的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予以表达。

(1)表格

①表格设计要清晰、简练、规范。每个表格除有栏头、表身外,还要有表序(如表1、表2、表3……)和表题,表题与表序居中写,中间空一格将两者分开。在正文中要明确提及见表x。

②表随文放,一般应列在“见表x”文字的自然段落的下面。

③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

④表题应有自明性。若表中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则在表题的后面注上(±S);若表中各组的例数相等,则在表题后面统一注上(n=X),若例数不等应另加一列,分别注上各组的例数;表中计量单位若一致,可写在表题的后面,若不一致应分别写在每个栏头之下,不加括号。

⑤表内阿拉伯数字上下各行的个位数对齐,未发现的数据用“-”表示,未测或无此项用空白表示,实测结果为零用“0”表示。

(2)插图

①图包括示意图、曲线图、照片图等。

②图要求大小比例适中,粗细均匀,数字清晰,照片黑白对比分明。与表一样图也要随文字放,先见文字,后见图。

③每幅图都要有图序和图题,通常写在图的下方。图题要有自明性。

(3)结果处理时要尊重事实,要求结果中的数据精确完整、可靠无误,同时要注意不应忽视偶然发生的现象和数据。

(4)药物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要注意交待与药物有关的全部信息,如疗效、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等。

4、讨论。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是全文的综合、判断、推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作者充分运用自已对该领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本课题的实践,提出新见解、阐明新观点之处。

(1)讨论应从结果出发,紧扣题目,不宜离题发挥。具体地说应对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结果,分析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否证实有关假说的正确性,找出结果中的内在规律,与自己过去的或其他作者的结果及其理论解释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及其可能原因,根据自己的或参考别人的材料提出新见解。

(2)讨论中应该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教训,例如本研究所用方法是否有局限性等;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及本结果可能的推广应用的设想,这往往对读者的思路有所启发。

(3)篇幅较长的讨论,应分项目编写,每个项目应集中论述一个中心内容,并冠以序码。讨论的中心内容应与正文各部分,特别是结果部分相呼应。讨论中不应过细重复以上各部分的数据。

(4)为体现讨论的客观性,写作时一般采用第三人称语气。

(5)讨论切忌写成文献综述,更不应简单地重复实验结果,而是从理论上有选择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理,对主要问题,特别是本研究创新、独到之处加以充分发挥,提出新的假说,揭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七、致谢。

凡不具备前述作者资格,但对本研究作过指导、帮助的人或机构,均应加以感谢,但必须得到被致谢人的同意后才能署其姓名。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正文的后面。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求引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文献,包括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专利及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1、论文所列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10条,综述不超过30条。

2、文内标注法:著录时按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直接引用作者全文的,文献序号置于作者姓氏右上角方括号内。

3、文献序号作正文叙述的直接补语时,应与正文同号的数字并排,不用上角码标注。如:实验方法见文献〔2〕或据文献〔2〕报道。

4、著录格式

(1)杂志:序号(顶格)。作者,文章名,刊物名,年、卷(期)、起始页码。如:刘康,季晖,李绍平等。三种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比较。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4):13~18

(2)书:序号(顶格)。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码。如: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1~916

5、著录规则

(1)作者:3名或少于3名者全部写出,并用逗号分隔,3名以上写前3人的姓名,后加“等”或“etal”。集体作者要写全称。

(2)刊名:中文均写全称,外文缩写可按美国医学索引《InderMedicus》的格式。

(3)版次(本):第一版不标注,其它版次用阿拉伯数著录。如“第2版”,“2nd”。

技术论文格式要求

一、技术论文正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技术论文正文建议8000-10000字,须包括以下部分:

(一)作品难点与创新

(二)方案论证与设计

(三)原理分析与硬件电路图

(四)软件设计与流程

(五)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六)总结

二、技术论文正文以外应包括的其他内容

除正文以外,技术论文必须包括以下内容:论文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字、目录、参考文献,以及页眉页码。

封面内容包括作品题目、参赛单位、参赛队伍名称、指导老师、参赛队员、完成时间。中文摘要500-1000字,简要说明作品的现实意义、设计思路及创新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关键词3-5个。目录包含三级标题。参考文献没有数量要求,列出写作过程中所参考的论文和书籍。

技术论文正文中的每一页都必须有页眉,页眉的内容分两行,第一行内容为“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字样,第二行内容为论文的题目。居中排列。

技术论文必须有页码,页码需放到每一页下方的右侧,编码从正文开始。

三、技术论文中图表脚注的处理

1、图题和表题

技术论文中的图表需要有图题、表题(图表的序号和名称)。图题放在图的下方,表题放在表的上方。

2、图表的序号使用

技术论文中图表的序号统一使用“图1-1”(第1章第1图),“表1-1”(第1章第1表)的形式。图和表的序号分开排列,图表的序号顺

序要在每一章重新编号,如第1章的图表从“图1-1”、“表1-1”开始,

第2章的图表从“图2-1”、“表2-1”开始。

3、图表的资料来源

图表下方应注明资料来源。表的资料来源注释应放到表的下方,图的资料来源注释应放到图题下方。

4、脚注的使用

技术论文中凡是引用和参考别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有数据的地方都要用脚注注明出处。论文需使用全文连续脚注,脚注放在每一页的页面底端。脚注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作者、题目、出版要素三个部分,脚注的序号统一使用“①”“②”“③”…的形式。如使用网络文章,要注明详细网址。

四、技术论文排版要求

论文封面单独占一页,目录单独占一页。论文的每一章开始必须另一起一页,每一节开始时应另起一行。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采用固定行间距20pt。

版式与字体要求

1. 封面

2. 目录

3. 正文

题目

作者

【摘要】: 用简短的语言(小于等于300字)来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结论。

【前言】: 就是阐述一下背景,现状,你要的问题(最好是以案例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出来,以及你的的意义。

【经过】:

一、 详述的方向和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 活动安排(包括每一阶段时间安排以及每一阶段的方法(包括每一种方法想要达到的目的)。

三、 人员分工

四、 获取资料的方式

【内容】:

一、 【收集案例】:如果对象不属于同一类的话,就要用图表的形式将对象比例情况展示出来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现状的背景下,问题依然存在的具体原因、深层次原因)

三、【问卷调查】如果有问卷调查的在此可加入调查的问题以及调查结果。

四、【结果】总结的结果,可以用图表形式

【结论】:

根据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结论。

参考文献:

注明资料的出处

1网络资料,注明:文章名,作者,网站名称

2 书籍资料:注明: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页数。

3 报刊资料,注明,文章名,作者,报刊名字,期

小论文格式要求

一、学生要严格按照论文题目、作者及学号、单位、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

二、字体、字号规定如下:题目(黑体小2号居中);作者、单位(宋体4号);指导教师及其姓名(楷体4号间隔3空);摘要、关键词(黑体5号);摘要内容、关键词内容(楷体5号);参考文献(黑体5号)、参考文献内容(宋体5号);正文内容(宋体小4号),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二级标题(小标宋小4号)。

三、论文的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一级标题1,2级标题,三级标题。编号左起顶格书写。

四、中文摘要150字左右,关键词3-7个。

五、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其排列格式如下:

专著:作者名(包括前三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题、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刊物: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名、刊物名称、期(卷)。

如:

[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1992,12(2):146-154.

[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

[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六、用蒙文撰写的论文的题目、单位、作者、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必须用蒙文汉两种语言表达。

七、毕业设计(创作)要求录入作品名称(题目)、单位、姓名、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报告书。

小论文格式模板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分析

xxx 学号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xx级汉班

指导教师 xxx

摘 要 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先决条件和制约因素,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科技人才调查统计的数据,对内蒙古地区人才分布现状、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和今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差异、人才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疆,地文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复杂多样,在这片土地上设有十二个盟市级行政单位,其中含有四个市八个盟,首府是呼和浩特[1].

1内蒙古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内蒙古各盟(市)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人才数量差异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资源. 因此人才资源急需解决[2]. 解决的办法就是引进人才的同时,切实加强本地区的人才开发培养工作.

人才地域结构差异

(正文部分略)

2内蒙古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适当增加物质力量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加强教育投资,发送办学条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减少教育人才外流;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XXX老师多次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本行可以不写)

参考文献:

[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 1992, 12(2): 146-154.

[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

[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材料、角度、观点、方法、理论等方面或某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应当用规范汉字进行撰写,除古汉语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相关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不接受其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二、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 封面(参见附件1)。

2. 版权声明。

3. 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4. 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3000字以内,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5.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弧括起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 3-5个)。参见附件2。

6.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7. 序言(或序论、导论):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

8.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9.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抄袭剽窃。

10. 结论: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研究成果与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1. 参考文献:按不同学科论文的引用规范,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参见附件3)。

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页码。

12. 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导,便于读者加深理解的辅助性数据和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略语,程序全文和有关说明,其它对正文的必要补充等。

13. 作者的致谢、后记或说明等一律列于论文末尾。

14.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导师和作者本人均需签名)。

15. 封底。

摘要

是对论文基本内容的简要陈述,可以说是论文的缩影。它在论文的标题和全文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读者是否阅读全文,一般在他阅读完摘要以后就能决定了。此外,摘要也能给文摘者提供方便。

摘要的种类,主要有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性摘要两种。指示性摘要只叙述论文内容的精华,不涉及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其字数一般只有30~50字,少的甚至仅有十几个字。报道性摘要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范围、重要性,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得到的结果、结论等,其中,结果、结论是重点。报道性摘要的篇幅,一般为正文文字的2~5%。笔者建议,期刊论文中的中文摘要不要超过2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不要超过100个实词。

对报道性摘要的主要要求,是简短、精练、完整。所谓完整,是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其内容应包含与原文等量的主要信息,可以独立成篇,可供文摘人员直接采用。

摘要应当用第三人称写,不要用传统的本文这样的第一人称叙述;一般情况下,摘要不要分段;摘要要用规范的术语,一般不宜出现插图、表格、数学公式及参考文献序号等。

关键词

关键词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检索语言,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方便检索。因此,应当选取在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最能说明内容实质的单词、短语或术语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的数量一般为3~8个,它们之间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组合,不必要考虑语法结构,也不必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经过规范化处理的关键词,称为叙词。目前有少数杂志要求采用叙词,如《机械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叙词的选择不如关键词来得方便,需要查阅相应的叙词表。与机械工程科学相关的叙词工具书是《机械工程叙词表》。

对于论文标题与关键词选取的关系,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标题中的词与关键词重复是一种浪费,另一种观点认为标题中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关键词。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因为标题要高度概括论文的内容,关键词应对说明论文的内容实质起关键作用。所以,如果关键词选择精当的话,一个好的论文标题中存在重复它们的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反之亦然。

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终结引发了 文化 哲学的兴起。文化哲学以人类文化作为全部哲学的 反思 对象,它试图在各门具体文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哲学角度把各类文化现象综合和理解为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学类的小论文 范文 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文化哲学简论

摘要: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终结引发了文化哲学的兴起。文化哲学以人类文化作为全部哲学的反思对象,它试图在各门具体文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哲学角度把各类文化现象综合和理解为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它对人和历史的极大关注,对理性异化的批判,从而超越了思辨哲学,拓展了哲学的理论视野。

关键词:文化哲学 思辨哲学 人化

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来,西方现代哲学经历了二个转向:朝科学 方法 论和语言转向;理性向非理性转向。前者形成科学主义思潮,后者形成人本主义思潮,而这二种转向的背后蕴含着当代哲学正由“思辨哲学”向“文化哲学”的转向。哲学家们企图站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上对人的存在、人的思维、人的历史、人的社会和价值进行哲学反思,企图运用文化哲学来回答当代人类及其社会所面临的困惑和危机。

一、文化哲学产生的根源

文化哲学肇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以比文艺复兴更彻底、更自觉的革命性对封建等级和神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打破了神本主义的思想桎梏,使人们不再借助于上帝,而是通过对人自身的特点和活动的探讨来说明人及其文化。达朗贝尔在他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卷首,对18世纪的时代精神作了概括的描述。“如果仔细考察一下我们生活于其中的18世纪中叶,考察一下那些激励着我们,或者至少也对我们的思想、风俗、成就甚至娱乐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就不难看出,我们的观念在某些方面正在发生一种极为显著的变化。……如果我们不带偏见地思索一番我们的知识现状,那就无法否认,我们时代的哲学取得了进步。自然科学一天天地积累起丰富的新材料。几何学扩展了自己的范围,携带着火炬进入了与它最邻近的学科――物理的各个领域。人们对世界的真实体系认识得更清楚了,表述得更完美了。……一种新的哲学 思维方式 的发现和运用,伴随着这些发现而来的那种激情,……于是,从世俗科学的原理到宗教启示的原理,从形而上学到鉴赏力问题,从音乐到道德,从神学家们的烦琐争辩到商业问题,从君主的法律到民众的法律,从自然法到各国的任意法……这一切都受到了人们的讨论和分析,或者至少也都被人们所提到。”①

达朗贝尔是18世纪最重要的学者和知识界的发言人之一,他的这些话直接表达了当时的精神生活的性质和趋势。也就是说,启蒙运动不再像唯理论和 经验 论那样只关心人的认识问题。而是要用理性去审视整个社会和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即审视整个文化,看其是否是一种理性的、合理的文化。所以恩格斯曾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怎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②可见启蒙哲学建立起了最早的文化批判哲学。

文化哲学理论的直接创始人应归功于意大利启蒙运动思想家.维柯、德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狂飙运动的理论指导者赫尔德和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这三位思想家。维柯的《新科学》(全名《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的原则》)是第一部文化哲学著作。该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如何从原始野蛮状态发展成为过社会生活的文明人。维柯的基本出发点是共同人性论。他认为,各民族起源和处境尽管不同,在社会发展上都必定有些基本相同的规律,《新科学》所探求的正是人类文化 起源和发展 的规律。这部书对后来文化哲学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赫尔德、歌德、黑格尔、《古代社会》作者摩尔根,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都受过该书的影响。赫尔德在研究了各国的历史、风俗、宗教、哲学、艺术和科学的基础上写作了文化哲学著作《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企图找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把这些规律归结为由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所形成的文化也不同。

康德作为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其功劳最大,这是因为康德第一次从哲学角度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主体性问题。人及其主体性是文化哲学的核心问题。康德哲学的巨大功绩在于,他超过了以前的一切哲学派别,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人作为与动物不同的主体性问题。人的主体性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从人的认识能力上讲,康德提出从时空感性直观到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认识形式。人有了这套认识形式,才能把感觉材料组成知识。从人的伦理行为上讲,康德认为人作为主体性质,他必须服从自己给自己立的法――绝对命令,即道德法庭,正是在服从这“绝对命令”中,才显出道德的尊严和它无与匹敌的力量。个体应有担负全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人才具有主体性。从人的情感结构上讲,审美涉及人的情感问题,康德把人的审美愉快独立出来,它不同于动物性的官能愉快,也不同于概念性的理智认识,审美作为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和最终成果,它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是人的自由形式。这样,人的主体性包括认识论的智力结构、伦理学的自由意志和审美情感结构,这三者便构成人是目的、人是自由、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人有价值等主体性的根本内涵。这就为后来的文化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然而,在思辨哲学盛行时期,文化哲学不可能得到大的发展,因为思辨哲学所关注的“理性”光辉尚未失去它的光彩。文化哲学的发展只有当近代理性主义出现困境,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遭到批判,文化哲学才有可能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社会发展来看,启蒙运动之后,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建立起来,19世纪中叶后,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人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同时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矛盾也更加尖锐化和复杂化。人类创造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反过来统治人类,成为一种异化的力量。创造了近代科学和民主的西方世界,又成为毫无顾忌的扩张者和侵略者,这一切要求人们不能只从理性出发去考虑人的认识能力问题,必须从文化的全方位出发、对人的本质、存在、历史、价值、人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等一系列有关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这便为文化哲学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从哲学自身发展的历程上看,近代理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使人的主体性不断突现出来,但是近代理性主义基本上是用抽象的哲学思辩方法和近代自然科学方法说明人,因此又难以全面地说明人的主体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另辟蹊径,这就要求人们从文化――哲学层面进一步去反思人的问题,这就为文化哲学创造了理论条件。

从科学发展来看,自19世纪中叶起,随着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神话学等各种具体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具体文化结构和各种文化事象的研究逐渐深入,这为人对文化进行更深入的哲学反思提供了许多具体的田野文化材料。如果说19世纪自然科学的成就还主要是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的话,那么现代关于人的科学研究则为文化哲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实证科学的基础。

二、文化哲学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的文化哲学是以人类文化作为全部哲学反思的对象,从而揭示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这必然涉及到什么是文化这一问题,赫尔德在《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最早给文化定义过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文化是一种社会生活模式,它的概念是个统一的、同质的概念,无论作为整体还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成为“这一”文化无可置疑的组成部分;其次,文化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华。再次,文化有明确的边界,文化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它总是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文化。可以说,这三个特征迄今一直被认为是关于文化理论的权威定义。英国诗人.艾略特继承赫尔德的观点,称文化是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③以后关于文化的各种定义都可以看到赫尔德这一观点的痕迹。

十九世纪黑格尔首先提出了“文化科学”的概念,德国学者克雷姆在其研究文化史的著作中,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研究原始文化的著作中,相继使用了这一概念。到20世纪德国著名文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明确提出在社会学之外独立建设一门“文化学”。建立“文化学”,首先涉及到文化的本质。值得一提的是泰勒1871年的《文化的起源》一书,泰勒将人类文化视为人类文明,提出文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他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从总体上来观照文化,企图为文化作一个全方位的说明。

“文化”既然与人类文明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从概念的内涵上来说,“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即人的对象(自然)的人化――客体主体化,其逻辑的对应面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主体客体化。这正是人类文化的最本质的规定。文化体现在人类实践的创造活动的能力、方式、过程及其成果之中。社会人的劳动、实践是文化的源头,文化一方面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劳动的对象化(外化),同时又是自然物和人类创造物的主体化(内化)。文化即是主体客体化与客休主体化、外化与内化的动态统一。“文化”更广泛地指社会内部从物质生存条件的再生产开始的各种人的活动。每一具体社会的文化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活动方式和结果的体系。人化是对象化的结果,马克思揭示出,对象的人化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表面上是人与自然(对象)的关系,实质上却隐含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整个人类文化,涉及到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对于人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较表层的,而人与人的关系是根本的。因此 ,人类通过劳动、 社会实践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人的本质,满足人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价值体系、意义世界,总之物质和精神的成果都是文化。这就是对文化的最本质的定义,这也是对文化的最深刻的哲学反思,它构成文化哲学的基本内涵。

文化哲学不同于思辨哲学的第一大特点是试图在各门具体文化科学的研究基础上,从哲学角度把各类文化现象综合和理解为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早期的文化哲学家泰勒为代表的文化进化学派认为,文化是自然发展进化的结果,他们比较重视同一,重视历史发展的一贯性,认为人类心理的同一决定了人类文化的统一,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和文化都是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独立平行地发展而来,都将经历同样的发展阶段,肯定了人类历史活动有其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而以李凯尔特、马克思?韦伯、斯宾格和汤因比为代表的文化哲学的相对主义学派则认为,每个文化都是一个独特的体系,韦伯提出各种文化的相对价值问题,斯宾格和汤因比推翻了西方文化中心论观点,确立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他们看到了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为人类认识自己的文化历史,探讨自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作为文化符号学派代表卡西尔认为人的最根本的本质就是自觉地创造各种符号形式的活动。符号活动功能将活动主体――人和对象――文化连接起来,而各种符号形式――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则反映了人与文化关系的各个不同阶段。

文化哲学的第二大特点是在各种具体文化科学的基础上将人的问题极大地突现出来。从文化哲学发展史看,尼采是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尼采哲学可以说就是“人的哲学”。他对于在人之外的世界,与人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和现象虽也论及,但比重甚小。他的哲学主要教人怎样使自己的生命健全和力量强大成为“超人”。“超人”是旧文化传统、旧价值的摧毁者,是新世界、新价值、新文化的创造者。所以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确切地把尼采称为“文化哲学家”。狄尔泰则强调对人的生命的理解,人的生命是活生生的、具体的,它有过程、有历史、不重复,生命总在变化,人性也总在变化,人只有置身在自己的生命之流中,又能与他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作同情的了解,才能说得上有真正的“理解”。狄尔泰不仅对个人生命的论述,而且也强调人类生命。他指出人类生命的特点必定表现在时代精神上,即在历史过程中,人的一切表现都是历史过程的一部分。狄尔泰的思想对20世纪人本主义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文化哲学大师卡西尔在他的代表作《人论》一书中论述了“人是什么”,他对西方二千多年思想史上关于人的问题各种哲学理论作了概述,并指出,当代尽管科学昌盛、技术发达,但人的问题不但没有真正解决,相反倒是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他认为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他认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现实”与“可能”的区别,“……低于人的存物,是拘囿于其感官知觉的世界中的,它们易于感受现实的物理刺激并对之作出反应,但是它们不可能形成任何可能事物的观念。……只有在人那里,在人这种派生的理智(intellectllus ectypus)那里,可能性的问题才会发生。”④“可能”就是人“生活在在理想的世界,也就是要把不可能的东西当作仿佛是可能的东西那样来处理”。人运用各种“符号”能创造出自己需要的“理想世界”,这“理想世界”,就是给自己建立的意义世界――文化世界。卡西尔认为,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对于卡西尔来说,文化哲学成为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和生动展示,人的哲学则成为文化哲学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由此可见,文化哲学家所研究的人是具有文化和历史的人。

文化哲学第三大特点是注重对人类历史的研究。维科在《新科学》中力图在神意之外寻找历史规律,以反对宗教神学的历史理论。斯宾格的《西方没落》,书中把各个历史文化当作是历史的独特生命来描述,认为每个历史都经历相同的生长与灭亡的周期,并以暗淡的笔调描绘了西方文明行将没落的前景。汤因比把世界6000千年文明史分为26个文化单元,每个都经历着相同的“兴衰周期的模型。文明的起源受“挑战和应战”法则的支配;文明的生长是由于富有创造性的少数人发挥创造性,多数人进行“模仿”;文明的衰落的原因是少数人失去了创造性而变成统治者,多数人不再模仿他们,于是便产生离心离德,少数人以暴力镇压,多数人则起来反抗,这就表明文明衰落的时期来到了,文明衰落的标志是“大一统国家的诞生”。柯林伍德则反对“史学的自然主义”认为自然科学基于由观察和实验所认知的自然事实,史学基于由“反思”所肯定的心灵事实;自然的事实是单纯的现象,而心灵的事实则不是现象而是思想。因此他看来,“历史就是思想史”,历史学的对象就是思想,历史学的任务就是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演古人的思想;历史并不是“死掉的过去”,而是“活着的过去”;历史知识就是对被囊括于现今思想之中的过去思想的重演,否则,便成为“伪历史观念”。

文化哲学这几大特点表明,哲学由关注世界本体和人的认识问题转向关注人类文化,人的存和人类历史;由关注思辨和理性转向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价值,表明哲学已走出思辨的狭窄天地正走向更为广阔的文化天地。

三、当代“文化哲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西方哲学和文化的结合造就了两大文化哲学思潮,这就是科学主义文化哲喾人文主义文化哲学,它们又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科学主义的文化哲学。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是其发展的轨迹。逻辑主义着眼于科学理论的逻辑分析,追求科学语言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历史主义则把焦点聚集在对科学的社会――历史考察上,认为单靠逻辑的解剖刀必定歪曲科学。然而逻辑分析一始就受到各方面的挑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那场世纪之交的科学革命给当代的文化思潮注入了强烈的不安和骚动。这场革命从一开始就将启蒙理想赖以存身的牛顿思维框架推上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波普尔作为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中介人物,曾对逻辑实证主义作过系统的、长期的抗衡。他曾说:“我的著作是强调科学的人性方面。科学是可以有错误的,因为我们是人,而人是会犯错误的。”⑤科学的可错性第一次获得了历史性的确认。可以说,波普尔是科学哲学家中第一个自觉建构文化哲学体系的人,他的科学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理解理论整合在一个体系之中――文化哲学。

从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否定延伸到历史主义,其倾向是距离科学哲学的传统越来越远。从逻辑经验主义的理性主义到否证主义的批判理性主义,从库恩的“羞羞答答”的“非理性主义”到费耶阿本德的“理直气壮的”非理性主义,这意味着科学哲学开始走出单纯的科学文化的局限,预示着科学哲学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带有更浓厚的文化哲学色彩,这种向人文领域的拓展,在美国哲学家罗蒂那里达到一种新的综合,罗蒂呼吁分析哲学应当与欧洲大陆人文哲学结合,组成一种“后哲学文化”。这种向人文的转向表明,科学思潮正通过文化与历史的参照中介与人文思潮汇流,而被整合进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的大潮。

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论述20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不能不提到尼采,尼采以其丰富而复杂的思想,不仅开了20世纪西方非理性主义的先河,而且还是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先驱。正如一位美国思想家所指出的: 没有尼采的话,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萨特是不可思议的。⑥狄尔泰作为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仅继承了尼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把历史和哲学结合起来而创立“精神科学”,即人文科学。狄尔泰为了建立其文化哲学,首先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理性批判”这为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奠定了理论基础。

狄尔泰以施莱马赫的理论为基础,不仅论证了解释学是人文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且大大地开拓了解释学研究的领域,提供了解释学作为一种哲学的可能性。因此,狄尔泰被称为“现代解释学之父”。在狄尔泰的解释学和胡塞尔现象学的双重影响下,海德格尔实现了由方法论解释学向本体论解释学的转变,他的学生伽达默尔则使解释学独立出来成为哲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解释学体系。从狄尔泰到后期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保罗、利科代表着文化哲学解释学方向,他们把人文研究提到哲学水平上来审视,或把哲学的视野伸张到人文研究的领域,不仅在量上扩大了哲学,而且也带来了哲学本身内在质的变化。

当德国哲学家从尼采走到海德格尔并发展为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思潮时,在法国则表现为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思想运动。本来整个现代西方哲学,无论是科学主义思潮还是人本主义思潮,都表现为对近代理性的彻底批判和否定。科学主义思潮把近代哲学所弘扬的“理性”视为“狂妄的理性”,认为近代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把哲学自身当做无所不在、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理性,从而把“理性”变成“上帝”,造成了“理性的放荡”,因此它要求用“谦虚的理性”去改造“狂妄的理性”,用“科学”去改造“哲学”,把哲学变成“科学哲学”,所谓人本主义思潮,则把近代哲学弘扬的“理性”视为一种“冷酷的理性”,特别是黑格尔哲学把人异化为“理性”,用“上帝”一样的“理性”去规范人的存在,从而造成了“本质主义的肆虐”,因此它要求用“丰富的人性”去改造“冷酷的理性”,也就是用“文化”去改造“哲学”,把哲学变成“文化哲学”或“人学”。而法国的结构主义他们把批判领域扩大到整个西方哲学。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样,试图完成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彻底瓦解。

可以说,西方形而上学哲学传统的终结,标志着文化哲学的复兴,“解释学”和“解构学”从正反二方面表达了这种要求。之所以要“解释”,就是因为在逻辑的背后尚存有更深刻的东西,通过解释把它释放出来、阐发出来;之所以要“解构”,是因为这种更深刻的东西被逻辑的东西所遮蔽、窒息了,所以要首先设法解开逻辑的铁索、消除逻辑的重压。⑦二者都企图用文化哲学去对抗传统形而上学。

如果说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哲学,是以人文学科诸领域学科的“知识”为对象,甚至与人文研究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文化哲学”的话,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中心问题则是社会文化问题或文化社会问题。所以他们的理论又被称作“文化理(下转第96页)(上接第92页)性批判”。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文化辩证法),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文化与实践理论),马尔库塞的单面人理论(文化的审美之维),赖希和弗洛姆的性格结构理论与法西斯大众心理学(性文化心理理论),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文化与日常生活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文化与社会矛盾的理论)等等,都是对现存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以及技术理性、官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等异化的社会力量作出独特的批判与剖析。他们从不同侧面揭示的正是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文化――历史、文化――社会困境,并由此揭示出当代西方社会深层的文化矛盾和危机。

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文化哲学运动,消解了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对立,欧洲中心论、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人类中心论、理性中心论的幻想,瓦解在场的形而上学,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言中心主义,在“主体性黄昏”的时刻放弃了对绝对客观性、永恒真理和确定性的追寻,并以激进的方式扭转了现代精神价值。

总之,随着当代人各种生存状态、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的恶化,传统的思辨哲学又不足以全面系统地去揭示这些矛盾和问题,于是人们自然把理论的焦点转向“文化哲学”,企图在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去审视当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创造的各种文化的矛盾,从而为人类找寻一条通向未来和自由的道路。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

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论文格式模版(天头留出25毫米空白)分类号 密级 U C D___________ 编号1 0 4 8 6 (此处间隔20毫米) (以上四项用仿宋标4号)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与上一行间隔为25毫米) (以上二行用宋体标2号字)论 文 题 目(题目用楷体标1号字)研 究 生 姓 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 科、专 业 名 称:研 究 方 向:(以上四项用宋体标4号字)(此处间隔为25毫米)二00八年四月 (黑体标3号字)(地脚留出25毫米空白边缘)分类号 密级 U C D 编号 1 0 4 8 6 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大为�6�1卡坦文化框架理论关涉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研 究 生 姓 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 科、专 业 名 称:英语语言文学研 究 方 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 索引序列
  • 哲学动态杂志
  • 运动生态学杂志
  • 社会科学动态杂志
  • 股市动态杂志
  • 哲学动态论文格式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