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孰制匠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孰制匠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孰制匠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写参考书的名称、作者、著作时间等,在论文的最后。

火爆推荐:如何设置论文的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对您论文录用率至关重要。文章之所以要标明参考文献,是因为您文章内容中有引用他人学术成果的内容,除非您的文章完全没有引用。一篇优秀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或者是学位论文,其参考文献格式应符合如下要求:⑴按论文中参考文献被引用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为上角标,并列在正文的末尾。⑵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⑶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用方括号加以标引,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10. 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①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止页②专著[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首版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③论文集[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页-止页④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⑤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⑥技术标准[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度⑦报纸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⑧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11.外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其文字所在国的著录格式。12.正文中的说明性注解采用随文脚注,用上标形式“①”等数字表示。13.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与铁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对于三国猛将张飞大家都不会陌生,有着"万人敌"之称,一生经历无数次大小战役,而且也取得了许多战功,这也铸就了张飞的赫赫凶名,张飞豹头环眼茂密的邋遢络腮胡子,张飞的形象常常让人看了都望而生畏。但是性格粗犷的张飞也有着小孩子的淘气性格。这要从张飞命属下铁匠给自己打造的兵器来说了,话说张飞打造好兵器之后在上面刻了三个字:新亭侯。诸葛亮看了后暗笑不止:真是孩童心性,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听我一一道来。

张飞刻新亭侯

其实在张飞刻新亭侯的这三个字的时候还并未真正意义上的封侯,因为那时候刘备还未称王称帝,但是刘备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关羽的赫赫战功被刘备亲自封侯而且统领整个军队,但是张飞就不干了,凭什么好处都是二哥占着啊,自己跟随大哥刘备时间也不短了也立下了许多战功,为什么厚此薄彼呢?所以张飞就厚着脸皮问刘备要官职要求封侯,无奈之下刘备只能封张飞为新亭侯喝彩安抚好张飞。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一章就是桃园三结义结拜之前,关羽和张飞还闹了点小矛盾被刘备化解。这三人刘备最为年长像是父亲一样对待关羽张飞,而关羽也是早已成熟像是邻家大哥哥一样为兄解忧照顾着弟弟,只有张飞像是个小孩一样凡事都有着性子来,不管张飞并没有坏心眼,所以刘备关羽处处让着张飞。但是如果仔细挖掘的话就看得出来,有时候张飞的胡闹往往都是为得到刘备的关心,或者说是得到刘备的"宠幸"。

上边我们就说了关羽像是邻家大哥哥一样,做事沉稳面面俱到,而张飞呢,有着一些毛病口直心快而且嗜酒如命容易耽误大事,就像在徐州之际,刘备关羽外出留张飞在家看守,结果被吕布攻陷城池,刘备夫人子女更是沦为俘虏,所以张飞也想做出一番表现来让刘备刮目相看,张飞处处都跟关羽挣着较劲,一定要比哥哥关羽做得好。

关羽对待属下温和受到众军将士爱戴,而张得就非要走出不一样的路来,对待属下非打即骂,让人对张飞敢怒不敢言,谁让他是主公的三弟呢。不过说归说闹归闹,哥三感情还是在的,在关羽被杀之后,张飞听到了号啕大哭,不听众将劝阻一心要点齐兵马去江东为兄报仇,由此可见两人感情还是很深的。但是性格也决定了张飞的命运,对待将士的严厉让属下苦不堪言,最后在张飞喝醉之际将他的头割了下来。所以说张飞在兵器上刻上新亭侯三个字并非有什么特殊含义,只是为了跟二哥关羽一争长短罢了。是故诸葛亮看后笑而不语。各位看官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三国志》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有关建筑设计表现方法、手段

ISBN7-112-05157-6 建筑与徒手画 中国建工ISBN7-80159-555-6 国外建筑钢笔徒手画精选 中国建材ISBN7-80058-805-X 测绘图集(上、下册) 中国计划ISBN7-112-04960-1 钢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 中国建工ISBN7-112-06386-8 建筑工程制图图例及符号大全 中国建工ISBN7-112-04958-X 建筑平面表现图解 中国建工ISBN7-5611-2008-7 建筑模型制作——模型思路的激发 大连理工ISBN7-5629-1710-8 模型制作 武汉理工ISBN7-5611-2414-7 建筑图法 大连理工ISBN7-5611-1889-9 建筑语汇 大连理工ISBN7-5611-2311-6 设计元素 大连理工

ISBN7-5618-1371-6 (第四辑)建筑设计方法入门 天津大学ISBN7-5618-1421-6 (第五辑)建筑绘画表现技法 天津大学ISBN7-5618-1261-2 (第一辑)建筑的基本知识 天津大学

2,有关前辈建筑设计思想、感言

国外大师谈话录

ISBN7-112-05921-6 莱姆·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19-4 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20-8 路易斯·康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18-6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5618-1556-5 建筑创作漫步 天津大学ISBN7-112-04898-2 建筑创作中的立意与构思 中国建工ISBN7-112-04896-6 建筑的美学评价 中国建工ISBN7-5618-1384-8 建筑的艺术观 天津大学ISBN7-112-02209-6 我的建筑创作道路 中国建工ISBN7-112-03388-8 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中国建工

3,有关建筑设计历史

世界建筑史

ISBN7-112-04899-0 古埃及卷(上、下册) 中国建工ISBN7-112-03571-6 古希腊卷(上、下册)ISBN7-112-03737-9 拜占庭建筑 ISBN7-112-03738-7 哥特建筑 ISBN7-112-03739-5 文艺复兴建筑

ISBN7-112-03734-4 希腊建筑 ISBN7-112-03745-X 现代建筑 ISBN7-112-03741-7 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 ISBN7-112-03743-3 伊斯兰建筑 ISBN7-112-05619-5 圣经中的文明古城 ISBN7-112-05679-9 世界历史名城 ISBN7-112-05680-2 世界著名建筑 ISBN7-112-05657-8 世界著名战场 ISBN7-112-05200-9 失去的建筑(增订版)

未来建筑师丛书

ISBN7-5618-1262-0 (第二辑)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天津大学

ISBN7-5618-1050-4 (第三辑)西方古典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天津大学

4,有关优秀建筑设计师作品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ISBN7-112-04682-3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1 中国建工

10157ISBN7-112-04683-1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2 中国建工

国外名建筑选析丛书

ISBN7-112-04692-0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ISBN7-112-04696-3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ISBN7-112-04687-4 朗香教堂 SBN7-112-04690-4 联合国总部大厦 ISBN7-112-04693-9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ISBN7-112-04691-2 西格拉姆大厦 SBN7-112-04689-0 西塔里埃森 ISBN7-112-04694-7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ISBN7-112-04695-5 约翰·汉考克大厦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ISBN7-112-03631-3 阿尔瓦·阿尔托 ISBN7-112-03751-4 安藤忠雄 ISBN7-112-00788-7 贝聿铭

ISBN7-112-05836-8 查尔斯·柯里亚 ISBN7-112-00229-X 丹下健三 ISBN7-112-03049-8 黑川纪章

ISBN7-112-04542-8 凯文·罗奇 ISBN7-112-01165-5 赖特 ISBN7-112-01872-2 路易·康

ISBN7-112-05837-6 路易斯·巴拉干 ISBN7-112-00580-9 密斯·凡·德·罗

ISBN7-112-03209-1 诺曼·福斯特 SBN7-112-01374-7 西萨·佩里 ISBN7-112-01889-7 雅马萨奇

ISBN7-112-01821-8 詹姆士·斯特林 中国建工

5,有关各种建筑类型、风格

ISBN7-112-04560-6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画集 中国建工

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

ISBN7-112-03708-5 第10卷 东南亚与大洋洲 ISBN7-112-03699-2 第1卷 北美

1ISBN7-112-03700-X 第2卷 拉丁美洲 ISBN7-112-03701-8 第3卷 北、中、东欧洲 ISBN7-112-03702-6 第4卷 环地中海地区 ISBN7-112-03703-4 第5卷 中、近东 ISBN7-112-03704-2 第6卷 中、南非洲

ISBN7-112-03705-0 第7卷 俄罗斯、前苏联和独联体国家 ISBN7-112-03706-9 第8卷 南亚 ISBN7-112-03707-7 第9卷 东亚

building系列

ISBN7-5611-2131-8 大学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91-1 航空港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0-X 纪念性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073-7 教堂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3-4 剧院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36-9 桥梁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208-X 市政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32-6 图书馆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5-0 银行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209-8 影院建筑 大连理工

6,有关住宅设计

世界小住宅设计经典丛书

ISBN7-112-04254-2 世界小住宅(1) 中国建工ISBN7-112-04255-0 世界小住宅(2) ISBN7-112-04256-9 世界小住宅(3) ISBN7-112-04257-7 世界小住宅(4) ISBN7-112-04258-5 世界小住宅(5) ISBN7-112-04259-3 世界小住宅(6) ISBN7-112-04260-7 世界小住宅(7) ISBN7-112-04261-5 世界小住宅(8) ISBN7-112-04262-3 世界小住宅(9) ISBN7-112-04263-1 世界小住宅(10)中国建工

世界住宅设计丛书(共4册)ISBN7-112-04117-1 世界住宅设计(1) ISBN7-112-04118-X 世界住宅设计(2) ISBN7-112-04119-8 世界住宅设计(3) ISBN7-112-04120-1 世界住宅设计(4) SBN7-112-02296-7 北京四合院 ISBN7-112-03229-6 世界20世纪经典住宅设计 ISBN7-80058-773-8 小宅设计 中国计划ISBN7-5618-1199-3 中国传统民居 ISBN7-112-05509-1 世界聚落的教示100

7,有关设计构成

ISBN7-80058-884-X 艺术·设计的光构成 中国计划ISBN7-80058-882-3 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 中国计划

ISBN7-80058-881-5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 中国计划ISBN7-80058-883-1 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 中国计划ISBN7-112-03215-6 通俗色彩理论 中国建工

8,有关其他院校设计类专业作品

ISBN7-112-02685-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专辑 ISBN7-112-03207-5 清华大学专辑 ISBN7-112-02684-9 深圳大学专辑 ISBN7-112-02872-8 天津大学专辑 中国建工ISBN7-112-03128-1 同济大学专辑 SBN7-112-04706-4 北大建筑 1(无)上下住宅 中国建工ISBN7-112-05198-3 北大建筑 2 79号甲+ ISBN7-112-03337-3 东南大学建筑系七十周华纪念专集 学生作业集

9,专业杂志

ISBN7-112-04745-5 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杂志) ISBN7-112-01960-5 建筑画(杂志)建筑师(杂志)

10,有关建筑理论

ISBN7-112-05863-5 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 ISBN7-112-06063-X 建筑美学 SBN7-112-05219-X 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 ISBN7-112-06064-8 空间的语言 ISBN7-112-05855-4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 ISBN7-112-03819-7 总体设计ISBN7-112-04939-3 匠学七说 ISBN7-112-03568-6 建筑空间组合论 ISBN7-5618-1252-3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天津大学ISBN7-112-03721-2 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 中国建工ISBN7-112-05646-2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中国建

ISBN7-112-04722-6 建筑形式语言 ISBN7-112-05243-2 结构形态与建筑设计ISBN7-112-05861-9 聚落探访 ISBN7-112-02942-2 建筑图解辞典

拓展: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与张铁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洛阳关庄有发掘关羽墓。出土了他的长柄大刀。陶弘景也记载有关羽制刀两把。一把就是马战用长柄大刀,一把马下的佩刀。

法拉第的故事

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兼化学家。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法拉第的故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1820 年的一天,一封不同寻常的信件从南大西洋上的孤岛圣海伦娜(Saint Helena)寄出,来到了坐落于伦敦的英国皇家研究院(Royal Institute)。发信人是一位名声显赫的法国伟人,收件人是一个29 岁的实验员。年轻的英国人吃惊地看到来函者的署名,忐忑不安地打开了来信:“当我读到您在科学上的重要发现时,我深深地感到遗憾:我自己过去的岁月实在是浪费在非常无聊的事情上。”

寄信人是当时落难的法国统帅、被称为“法国人的皇帝”——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他在滑铁卢战役败给了英国及其联军之后,于1815 年12 月10日被流放到了圣海伦娜岛,在那里受隔离软禁直至1821 年5 月5 日去世。

收信人则是爱因斯坦心目中的三位英雄人物之一:牛顿、麦克斯韦和他——法拉第。爱因斯坦书房墙壁上仅仅挂着这三位的肖像。

迈克·法拉第,1791 年出生在一个贫穷铁匠之家,小学毕业便辍学当卖报童,后来到了一家小书店当钉书员。幸好法拉第一家人的穷日子过得并不痛苦。他后来在信札中写道:“我的父亲常常唱歌。我想我长大以后喜欢唱歌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我的母亲常常念诗给我们听。她非常温柔,把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对我们似乎有着没完没了的爱。贫穷没有在家里留下丝毫的痛苦痕迹,反而使一家人更加亲密。在我父母的心中,穷是神给的祝福,不是诅咒。”法拉第在温馨友爱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一生喜爱读书、唱歌、绘画,并具有丰富的幽默感。父亲一次在动物园里回答年少的他为什么麻雀不会开屏的问题时说:“先做孔雀,后再开屏。”这句话无意中启迪了他日后如何做人和处世。

迈克·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也许是出于乐观的天性,整整7 年的钉书生涯没有令法拉第沉沦,却让他有机会读到了大量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自学到许多关于化学和电学方面的知识。这位贫苦徒工常常用节省下来的零钱购买一些廉价仪器和药品,然后照着书本上的说明去做各种实验。那段时间他还经常到“都市哲学学会”听课,那里定期为失学青少年举办文化教育和科学讲座(当时科学的名称还没有从哲学的统称中分离出来)。

人生常常会有意外而又是决定性的转折。1810年4月,法拉第有幸聆听了皇家研究院当时极负盛名的化学家和发明家戴维(Sir Humphry Davy, 1778—1829) 题为“ 自然哲学”系列讲座的最后四场。讲座结束后,兴奋的法拉第给戴维写了一封信,表示了对戴维的敬仰并希望他能推荐一份与科学实验相关的工作。法拉第没有简历可递,但附上了他专心听讲时写下并亲手装订得十分精致的一本386 页笔记(现保存于英国皇家研究院)。没想到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不仅给钉书匠回了信,还聘请他到皇家研究院实验室当助理实验员。法拉第从此走上了科学研究的不归路,在那个实验室里度过了其后半个世纪的时光,直至退休才离去。

戴维因发现了钙、钠、钾、锶、钡、镁等15 种元素而驰名于世,是历史上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科学家,他还证实了金刚石和木炭的化学成分相同,被后人称为“无机化学之父”。但是,据说戴维和夫人初时对法拉第并不友善,外出讲学时把他带上当作随从使唤。

有一次,戴维受邀为矿工设计安全灯。那时人们尚没有电能概念,当然也就没有电池和灯泡可用,这项研究一点也不容易。法拉第为戴维出谋划策,让安全灯为矿坑带去了光明,帮助戴维赢得了荣誉。这让戴维开始对法拉第另眼相看。可是,诚实的法拉第却宣称这种安全灯并非绝对安全,让虚荣的戴维大为恼火,于是开始排斥打击法拉第。后来法拉第回忆:“过去我以为,一个人愈聪明,他的品德就愈高尚。不幸的是,我后来发现常常相反,许多社会地位低下、知识水平不高的人,却有着一颗强健、尊贵、神圣和充满爱的心。我的期待是,让聪明与品德在同一个人身上并行长进,还原上帝当初创造人类的荣耀。”

在皇家研究院实验室工作期间,法拉第的才能渐露头角,不断有新的发现和发明,让他声名鹊起。法拉第接踵而来的荣誉却让戴维无法忍受,认为这个出身低微的实验员夺去了自己英国最伟大科学家的风采。1824 年,当法拉第被提名皇家学会院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时,戴维坚决反对;无记名表决结果中出现了唯一的一张反对票。当然,33 岁的法拉第最后顺利当选。

不过,“大人自有雅量”,法拉第一生都尊重戴维为自己的恩师, 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后来戴维也逐渐转变了对法拉第的态度,并多次对法拉第给予的帮助和贡献表示感谢。1825 年,也就是法拉第当选为皇家学会院士的第二年,病退的戴维提议法拉第接替其皇家研究院实验室主任的职位。戴维晚年时,有人问他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是什么?戴维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是法拉第。”

戴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法拉第一生中同样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法拉第所从事的实验研究课题广泛多样,起初主要是化学,后来是电磁学。化学方面,他在气体液化研究中采用低温加压方法液化了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和氢;他又在燃气分馏中发现了苯;他还最先观察到了我们今天熟识的半导体现象和纳米粒子。法拉第除了有许多科学发现之外还有不少技术发明,诸如合成了六氯乙烷和四氯乙烯,制成了本生灯、光学玻璃、凝胶、碳钢、合金钢,并首创出金相分析方法。法拉第最广为人知的发明是他在1836 年制作的电容器及引进的介电值和电容常数,因此后人选择了法拉(Farad)作为电容量单位。

法拉第最出色的工作是电磁感应的发现和电磁场概念的提出。1821 年, 受到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关于电流磁效应论文的启发,他在实验中获得了重大发现:通过电流的导线能绕着磁铁旋转。同年,他和戴维以及沃拉斯顿(William Hyde Wollaston) 一起发明了(单极)电动机。法拉第进一步认为,电和磁之间应当有一种和谐的对称:既然电能生磁,磁亦能生电。经过整整10 年的不断探索和多次失败之后,法拉第终于在1831 年8 月26 日获得了成功! 他用伏打(Volta) 电池给一组线圈通电或断电,瞬间中从另一组线圈获得了感生电流,他称之为“伏打电感应”;同年10 月17 日,他又完成了在磁体与闭合线圈相对运动时从闭合线圈中激发出电流的实验,他将其称为“磁电感应”;他进而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法拉第的这些伟大的科学成就意义非凡,宣告了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接下来,1832 年法拉第发现了抗磁性,即物体被磁化时会产生与外来磁场对抗的磁力。他详细研究了电化学分解,得到了两条“法拉第电解定律”。他还研究了(不同来源)电的同一性。1835 年,法拉第研究了静电学和电介质以及气体放电。在对于静电的研究中,他发现在带电导体上的电荷仅依附于导体表面,而且这些表面上的电荷对于导体内部没有任何影响。这个“法拉第屏蔽效应”还被应用于“法拉第笼”上:即使当金属笼子的静电压升高到比如一百万伏,由于屏蔽效应,电荷全部分布在笼子外表面而笼子内部却不带电,这时如果有人躲在笼里的话依然会很安全。这一发现不但带来了许多工程技术的应用,也让不少魔术师用来表演一些令人惊心动魄的节目。

印有法拉第肖像的英镑纸币

1837 年,法拉第进一步提出了静电感应理论。早在1822 年他就试图让光沿着电流的方向运动,通过电解波来获得偏振光,不过没有成功;到1845 年,他实现了用强磁场来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现称为“法拉第旋转效应”。在1845年,法拉第还研究了光、电和磁的关系,提出了“光和电波性质相同”的理论。之后,他在1846 年研究过射线振动,1849 年研究过重力和电,在1857 年研究过时间和磁。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他产生了电和磁作用通过某种中间介质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的想法,认为这种介质是一个“场”。1931年9 月23 日,爱因斯坦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电机工业百年纪念日”演讲中说:“我相信法拉第对世界的影响永远没有尽头。他在电磁场方面所留下的思想,后人将还会继续讨论下去。”爱因斯坦指出,引入“场”的概念是法拉第最富有独创性的见解,而电磁场本身就是牛顿时代以来最重要的发现。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爱因斯坦书房墙壁上有法拉第肖像的原因。

“法拉第电磁场学说”深邃的物理思想强烈地吸引并鼓舞了当时年轻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使他在1865年总结出后来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电磁场基本定律,令电和磁的物理与数学理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1931 年,爱因斯坦在“麦克斯韦百年诞辰纪念会”上评价说,他的建树“是牛顿以来物理学最深刻和最富有成果的工作”。为此,爱因斯坦把麦克斯韦肖像也挂在了自己的书房。在爱因斯坦看来,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以及后来的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 1857—1894)等人的科学贡献,是由18—19世纪经典物理学向20 世纪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转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法拉第不但自己努力进取,而且非常热心帮助年轻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当时找不到工作,处境困窘,法拉第大力推荐他到皇家研究院获得了一个职位。物理学家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年轻时写论文屡屡被学刊拒稿,十分沮丧。有一次,他鼓起勇气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篇论文寄给年迈的法拉第,请他审阅。法拉第很快就回了信,说:“我已收到你寄来的文章,并且立刻就阅读了。感谢你对我们所衷心热爱的科学有这么美好的贡献。何等之欢慰啊,我能够在一息尚存之际看到你为电学做出的这一步跨越。我已看到你未来的.辉煌!我知道在这领域里仍有许多朦胧不清之处,但你的文章却如曙光破晓。我不得不说,你在自然科学的这个领域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从1825 年到1862 年之间,法拉第在皇家研究院主持了“星期五晚讨论会”科普系列活动。参加讨论会的成员有工人、贵族、学生、教授,爱好科学的女皇有时也会到来。大家自愿地来到这里倾听科学家们的报告,了解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建立理论。从1826 年的圣诞节开始,法拉第为儿童讲授自然科学知识。他特别喜欢向孩子们讲解自然现象的奥秘,例如天空中为什么有云?雷声为什么总是在闪电之后才听到?河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等等,常常令好奇的小孩子们兴奋不已。由于演讲总是在元旦前后举行,大家称之为“圣诞节讲座”。该项儿童科普系列活动一直延续到1860 年法拉第快70 岁时才终止。他在其中的演讲《蜡烛的化学史》于1861 年编纂成书,后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

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一书的封面

法拉第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Sandemanian 派)教徒。在一次振奋人心的公众讲演中,法拉第向大家介绍他的电磁学发现。在座的除了慕名而来的社会名流、学者教授之外,还有维多利亚女皇和一些达官贵人。法拉第发言结束后,听众们起立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大家等了很久却没有见到法拉第重新露面致谢。原来他已经从后门溜走,到一位重病老人家中,为她颂读圣经予以安慰和鼓励。在法拉第看来,陪伴一个即将辞世的老人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比接受一群大人物的恭维更为重要。

法拉第作为化学家出名后,英国法院经常聘请他去做刑事药物鉴定,有人劝他辞去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到年薪5 倍的法院去做事。但法拉第笑了笑,摇了摇头。1853 年至1856 年间,欧洲爆发了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交战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奥图曼帝国、法国和英国。当时的英国政府曾经邀请法拉第去研制化学武器,但他认为这样做是灭绝人道而断然拒绝。

法拉第一生生活简朴,不崇尚荣华富贵,以致经常有新人到皇家研究院做实验时错把他当作那里的守门人。法拉第27 岁时与莎拉·伯纳尔(Sarah Barnard,1800—1879)结为夫妇。妻子对法拉第淡泊名利、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十分支持。她曾经说:“虽然科学对他来说是如此的振奋和吸引,而且时常剥夺了他的睡眠时间,但是我却满足于做他思想的枕头。”他们夫妇没有子女,两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而且一生都没有存钱的习惯。他们定期把收入的大部分送去救济穷人。法拉第一生不曾有过属于自己的房子,他和夫人在皇家研究院的顶楼小房间里整整住了42 年。据说1858 年退休那天,他和妻子提着皮箱步出大门时,面前出现了维多利亚女皇和她的皇家仪仗队,特地前来欢送他们。女皇邀请说:“搬到我为你们在Hampton Court 准备的房子吧!”可是法拉第摇了摇头,说:“多谢了,但我付不起房租。”女皇笑着说:“免租金。”法拉第依然推托:“这么大的房子,我付不起维修管理费。”女皇又笑了:“别担心,我来付好了。”最后,法拉第夫妇搬进了那处曾是一位石匠居住的地方,平静地度过了余生。

只有小学学历的法拉第成名后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和奖励。这里列出代表性的几个:1832 年,他被牛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次年,他成为了英国皇家学院的第一位Fullerian 化学( 讲座) 教授;1838 年,他和高斯一同分享了当年的Copley 金质奖章;1844 年又成为法国科学院当时仅有的8 名外籍院士之一,等等。法拉第对祝贺他的朋友们说:“我承认这些荣誉很有价值,不过我从来没有为这些荣誉去工作。”

英国皇家学会曾先后两次推举法拉第担任主席(President of the Royal Society), 他都拒绝了。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我接受皇家学会给予我这莫大的荣誉,我并不能保证自己的真诚和正直,连一年也保证不了。”维多利亚女皇曾要册封他“骑士”爵号,那是英国皇家授予最高级别的终身荣誉,但是他也婉言谢绝了,说:“我一辈子都是一个普通人法拉第。”

1867 年8 月25 日,76 岁的法拉第在家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在伦敦有一所神圣的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俗称西敏寺,是英国国王登基和皇室举行婚礼的地方;如果死后能被安葬于此,哪怕是放上一块墓碑,便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这里长眠着许多伟大人物,包括牛顿、达尔文、狄更斯、邱吉尔、弥尔顿。法拉第怀着一辈子都是一个平民的执着,生前拒绝了女皇把他死后安葬入西敏寺的建议,最终长眠在伦敦北面的Highgate坟场。

迈克·法拉第塑像(伦敦萨沃伊广场工程科技学会大楼外)

法拉第一生拥有太多的功绩,但他认为死亡是件私事,只要求简单地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迈克·法拉第, 生于1791 年9 月22 日,卒于1867 年8 月25 日。”不过,刻着他名字的一块碑石后来还是被庄严敬重地放进了西敏寺内的牛顿墓旁。

在法拉第的丧礼上,人们听到并记住了由他夫人转述的遗言——“我的一生,用科学来侍奉上帝”。

参考文献

[1] Obituary Notices of Fellows Deceased,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London,Series A,Vol. XVII,l-lxviii,rspl. 1868. 0002,1923

[2] The Royal Institute,Biography of Michael Faraday:http://www. rigb. org/our-history/people/f/michael-faraday

[3] 张文亮. 电学之父—法拉第的故事. 台北:文经出版社,1999

历史上关羽用的什么武器  关羽的武器是什么得到的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关羽伏此刀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名噪一时。然而,历史上的关羽没有过青龙偃月刀。但在陈寿的《三国志·关羽传》中通篇没有一个刀字,其中提到关羽杀颜良更是用了一个刺字,结合当时的历史,很多人得出了关羽实际上用的是矛或槊一类的兵器。

但是最近看到南梁(此时南北朝,距离关羽时代300年)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记载:“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武都山铁为二刀,铭曰在万人。及羽败,惜刀,投于水。”这是比较可信的。因为这时以短刀作兵器已非常普遍,并成为军中主要武器,三国均大量铸造,从西周的青铜环柄大刀到汉代的铁制环首刀,刀已经取代剑成为了战争主流短兵器,而在先秦剑横行时,也曾出现将短剑形青铜部件装在长木上的武器,长约2米8,成为秦帝国的主要装备之一。那这里的关羽采武都山做的两刀,都是短刀吗?会不会有可能出现将短刀装置于长柄上的?南北朝时就曾出现过左手拿大刀右手拿蛇矛的猛将,《晋书·刘曜载记》:“ 安 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这个时间距离关羽不过100多年。

青龙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种。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中,偃月刀在宋朝开始出现,因重量关系,主要用於练习臂力,非战争中的武器。在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为关羽所使用的兵器,书中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约相等於现代的公斤),又名冷艳锯。关羽用其斩杀了不少武将,所以後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在关羽被杀後,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杀潘璋为父报仇,夺回青龙偃月刀。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互相视为象徵。

在传说中,天下第一铁匠只选月圆之夜打造青龙偃月刀。快完工时,骤然之间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1780滴鲜血。当地术士分析,那是青龙的血。所以,有了“青龙偃月刀”之名,青龙偃月刀要杀1780人之说。

在小说中,对青龙偃月刀的描绘更是登峰造极。譬如《三国演义》的第一回,说到刘关张得到镔铁一千斤,关羽打造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又有一奇名“冷艳锯”。《三国演义》中对于青龙偃月刀的打造过程和刀的样式,仅一笔带过:“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虎牢关三战吕布有诗说道:“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青龙偃月刀与赤兔马一起成为关羽的辨识标记。在乘雪破羌兵时,还安排了一段“只见云雾之中,隐隐有一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情节是多么的显圣,让关羽的威武形象渐渐地深入人心。

不仅仅如此,《三国演义》围绕青龙偃月刀还另设计了很多精彩的情节,例如:刀挑锦袍、单刀赴会、失刀夺刀等等,青龙偃月刀在小说中出现的时间似乎比关羽还要长。

关羽用其斩杀了不少武将,所以后世也叫青龙偃月刀为关刀。在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为父报仇,杀掉了潘璋,夺回青龙偃月刀。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互相视为象征。

关羽简介

中文名:关羽

别名:云长,长生

出生地: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

性别:男

民族:汉

去世年月:公元220年

职业:将领

形象特征

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忠义双全、智勇兼具、勇猛善战;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投降曹营时,虽受尽礼遇,但仍心向刘备。为人和蔼,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疗毒,《三国演义》记此事发生于襄樊之战时,并由华陀操刀;但《三国志》并未有相关的时间记录,而按华陀的生平,亦不可能为由华陀刮骨。

另一方面,关羽也非常骄矜,而且不甘屈居人下。当时孙权欲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关羽不但不赞成,还辱骂孙权的使者。他与同僚关系也不是太好。如马超归附时,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回信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及黄忠官拜后将军,关羽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幸得诸葛亮和费诗解说,关羽才接受。麋芳、士仁和潘濬亦与关羽不和,其中麋芳、士仁都怨恨关羽轻视自己。当关羽出征樊城,麋芳驻守的南郡城失火,烧毁了很多武器、军品,关羽责备了他。后来关羽又命令麋芳、士仁准备军粮,二人“不悉相救”,关羽就说待回军时便处罚他们,二人不安,而在后来吕蒙来袭时投降东吴。不过关羽并不是和所有同僚的关系都差,诸葛亮、张飞、廖化和赵累等人都与他交好,又比如费诗的开解他也能听得进。

历史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温恢:“关羽骁锐。”

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诸葛亮书与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关云长、张益德:“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

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可参考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的部份,详细整理了古人以关羽、或关张用作皆为勇将代名词的资料。

《柏杨版资治通鉴》中,作者柏杨曾评论关羽:

不仅中华人崇拜关羽,就是在朝鲜半岛,也遍地都是关羽庙,受到万家香火。跨国英雄,关羽先生是第一人。然而抛开三国演义这本影响力最大的小说,仅就史书上提供的资料,关羽实在没有资格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他虽然英勇,但事实上不过一个莽汉,既缺谋略,又缺修养,而且心胸狭窄,不识大体。……关羽先生从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突然发动灭国性的攻击,乘人不备,创造了震撼全国的奇迹,但徐晃先生不过二流角色,都无法抵挡,不得不解除樊城之围。吕蒙背后还没有下手,关羽已经在疆场上战败。……关羽最大的错误是他破坏了诸葛亮先生十二年前的隆中对策,如果像隆中对策设计的,跟孙权保持和睦,汉中方面同时出军,局势当可改观。由于关羽一人的冲动,遂使全盘战略,成为虚话。

前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朱大渭:

“关羽并非只有一般名将英勇战斗的作风,以及武艺超群的素质,而且具有指挥大型战役的能力……荆州的失守,主要责任不在关羽,而是蜀国战略方针失误造成的。关羽虽有一定责任,但其忠于职守,以身殉职,应无所非议。”“关羽从小受儒家思想薰陶,因而在处身立事道德规范上,同刘备、诸葛亮可算同道中人。刘备甚有知人之明,他之所以特别看重关羽,深知其德才兼备,后来将留守荆州以及北伐的重任交给他,其原因也在于此。”

知名史家黄仁宇:

关羽刚傲而缺乏处事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比曹操早死一个月。可是千百年之后关公仍被中国人奉为战神,民间崇拜的不是他的指挥若定,而是他的道德力量。关羽‘义重如山’,至今秘密结社的团体仍有些奉之为师祖。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

关羽确实有令人崇敬之处,那就是特重情义。……民间崇拜关羽虽然有道理,但有些信仰和习俗也很奇怪。比方说剃头匠奉关羽为祖师爷,就匪夷所思。关羽并没有当过剃头匠呀!再说东汉时也不剃头。想来想去,也就是他们手上都有一把刀。不过关老爷手上的刀是杀头的,不是剃头的。清代有一剃头铺门前挂一对联云:‘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倒很像关羽的口气。……还把关羽奉为财神,什么民营企业啊,个体户啊,供个关羽当财神,难道他们的钱是靠打架抢来的吗?你说关羽一个武将封个战神不就行了吗?怎么还当起财神了呢?依我看啊,关羽,迟早要被民间推崇为爱神。因为他对爱情的追求是很执着的。据《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和《华阳国志》,关羽曾经爱上了一个女人,一再向曹操表示要娶其为妻。这话说多了以后,曹操便‘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一看,果然国色天香,结果‘因自留之’,害得关羽很是郁闷(羽心不自安)。此事如果属实,曹操就太不厚道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尹韵公:

关羽是一个心机较深、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左右逢源的人,无论在敌友哪一方皆可受到厚待,可能这是他在黑白两道都吃香的缘故了。……正史中的关羽并非如人们所崇拜的那个关公高大完美。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心理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造而成的一个来自于现实而又大大超现实的一个偶像。

禚梦庵《三国人物论集》: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操与孙权都已亲自出马……为了战一关羽,魏吴两国几乎动员了倾国人马,上下费尽心机,则关羽之勇猛善战可知了。这次战役,关羽虽败犹荣,但蜀汉克复中原的希望,也随关羽俱逝了。……本来万人之敌的猛将,很少不刚而自矜的,只要用之得当,刚猛正是优点。这种刚烈人物,古今中外,代不乏人。即以吾国而论,如楚之项王,汉之关羽,宋之岳飞,近人吴子玉,都是这一类型。这类人物,也同高人义士一样,为历史增加不少光彩。但他们成功最快,失败也最速,只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供人凭吊而已。

子孙后裔

子女

关平 关羽之子,跟随关羽征战,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三国演义》写作义子。

关兴 关羽之子,少已有名声,深得诸葛亮器重,弱冠后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关氏 关羽之女,名字没有记载,民间称为关凤,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

关索 据传是关羽之子,但是正史并无记载。其佚闻据说出于南中(今云南)一带传说。

关樾 关平之子,关羽、关平于麦城兵败被杀,关平之妻赵氏携八岁的儿子关樾,在安乡民家避难,改姓为门。直到西晋灭吴后赵氏才带儿子出来回复关姓。

关统 关兴长子,妻为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关彝 关兴次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据裴松之引《蜀记》注《三国志·关羽传》,蜀汉灭亡后,庞德之子,庞会尽杀关氏为父报仇,关羽一脉已断。但这段记载的可信度有争议。后世解州、当阳、洛阳等地关姓氏族,常自称为关羽后裔,然多无可查考。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美术鉴赏的社会价值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体现出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鉴赏活动作为一种美术实践,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具备情节美、生活美、意境美,这些作品塑造出的典型形象从不同角度叙述着感人的情节,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思考,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关键词:美术鉴赏,绘画鉴赏,建筑艺术鉴赏,工艺鉴赏,人文精神的培养 美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家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领悟来反映他们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因此,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美术作品视觉传达效果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 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对于人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人们的兴趣,人们由观看的兴趣进入美术欣赏的状态。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人们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不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领悟,有效地形成和发展人们的人文意识。人的审美观念决定着人的审美活动。 人们通过广泛接触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不断深入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开阔美术视野,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和审美判断能力。 美术鉴赏的过程中人们站在社会与历史的角度,用人文精神的思考和美术的造型知识解读它们,既让人们从观察、分析、思考中学习美术语言中的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美知识,也让他们从观察中了解社会与历史、认识特定时代的政治与经济、 领悟作品中蕴涵的内在美感, 得到了美的享受与情感的深华,产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 更好地接受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促进智力的发展,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 从而达到开阔的生活视野,扩大知识领域的目的。 美术鉴赏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绘画鉴赏,雕塑艺术鉴赏 ,工艺、设计艺术鉴赏 ,建筑、园林艺术鉴赏,等等。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鉴赏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 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而大家熟悉的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是以中国的传统故事 "愚公移山 "为素材,以当时社会为背景而创作的。在作品中,人物刻画细腻生动,赋予力量与信念,画家用不多的人物,造成群体性的场面的景象。作品中画家给历史题材赋予了新的精神,他通过作品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奋斗,不畏艰辛困难,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其中对各种人物场景等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重要资料。观看法国著名的画家杜米尔的作品《三等车厢》,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画家对社会下层普通民众的同情与关注,且也能感受到当时法国社会政治与经济的状态。 我们在不断深入观察与理解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中,通过接触大量的、丰富的世界美术优秀作品,了解艺术家心中的世界,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生活的共鸣和感受,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以达到全面提高我们的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在建筑艺术鉴赏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令世界各国人民叹为观止的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和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建筑已经远远超越了实用的需要,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才华,展现出时代的、民族的风貌,成为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的艺术瑰宝。通过鉴赏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以领略建筑中蕴含的民族特色和精神。 工艺美术则是指用美术造型设计与色彩装饰的方法和技巧来制作各种物品的艺术。工艺起源于人类开始制作工具的时代,是人类起源的直接佐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工艺大多为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是人民群众艺术创作的基本形式之一。作为艺术的一种,它是从手工业生产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后才形成的,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过:“艺术的创始人是陶工、铁匠、金匠、男女织工、油漆匠、男女裁缝,一般地说,是手工艺匠,这些人的精巧作品使我们赏心悦目,它们摆满了博物馆。”可见,工艺是对手工产品进行造型和装饰的美化技艺活动,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着的工艺文化。工艺是绘画、雕塑和书法等艺术之母。 工艺的制作,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念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我们也可以从中解读出不同民族的特定时期的精神面貌。 我们通过美术鉴赏参加多种形式的鉴赏学习活动,不断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并培养个人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 参考文献:【1】 《中外美术鉴赏》徐改,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8-01【2】 《美术鉴赏》 李新平,成文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7-01【3】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希望对你有帮助,多多加分啊

与山村石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有一次所有的在天堂的科学家准备玩一次躲猫猫的游戏。很不幸轮到爱因斯坦找人,他打算数到100然后开始找。 所有人都开始藏起来除了牛顿,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前面的地上画了一个1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中间。 爱因斯坦数到97,98,99,100,然后睁开了眼睛,看见牛顿站在前面,就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出局。” 牛顿说:“我没有出局,因为我不是牛顿。” 这时候所有的科学家都出来了,然后大家都证明他真的不是牛顿。为什么? 牛顿说:我站在1米边长的正方形中间,这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 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 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 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 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 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 「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 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 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 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 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 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 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 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 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 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 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 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

华罗庚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其中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励志类的美文欣赏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励志类的美文欣赏范文5篇(一)

既然活着,不别抱怨

一个人活着,何任何时,是不能无所事事,更不可枸人忧天,怨声载道,必须要有他该做的事情,唯有那样他的心里才会有所寄托,他才会真正的获得快乐。

不要抱怨工作的奔波劳累,其实有的时候,不是工作本身有多么辛苦,而是我们自己的身心感觉的,也许可能真的是累了。

人的一生中必须面对很多各种各样的环境,但不管处在任何环境中,我们一定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让自己心情舒畅而快乐的生活着,当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困境时,也许亲人们和朋友们,能给我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这样的帮助都是外在的,是暂时的,而我们要改变的生活状态,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

不要抱怨亲人对我们关心不够,试问你又给了亲人们多少帮助与关心?一个人不要总是无休止的去抱怨,要学着去感恩,去报答,要记住亲人对我们的好。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的生活快乐。因为只有付出不望回报的人,他才会真正的感到快乐,也会懂得给予别人的快乐。

要知道,亲人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依靠。不要去抱怨自己的亲人们对自己不好,其实是我们自己对他们要求和想得到的太多了。请想一想,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再想一想。兄弟姐妹给过我们多少关爱?难道我们还不感觉愧欠的太多,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请切记,不要抱怨朋友们,这样对自己很不好,试问我们自己又给了朋友们多少帮助和关心?人生一次,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我们应该珍惜此生能有做朋友的缘份。要记住朋友对我们好。要多加理解和体谅朋友们,这样我们的心情才会快乐得多,幸福得多。

不要抱怨命运与世道对我们不公平。因为太多的抱怨,才会给我们不断地增加烦恼,要知道,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的,只有付出才有可能有所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中,尽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可以了。在平日里,一定要把亲人和朋友们的好,当成是我们心中一种无形的力量,放下自己一切的抱怨,带着美好的心境和愿望,工作着——既然活着,不别抱怨,那就好好的生活着。

励志类的美文欣赏范文5篇(二)

自暴自弃庸庸碌碌,或许也能活得下来,但这绝不是生活

做人,无需去羡慕别人,也无需去花时间去羡慕别人是如何成功的,想的只要是自己如何能战胜自己,如何变得比昨天的自己强大就行。自己的磨练和坚持,加上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会成功的。终将变成石佛那样受到大家的尊敬。

1

生活星期天早上和朋友一起聊天,朋友说了一个他们听过的故事:“一尊佛像前有一条铺着石板的路,人们每天都踏着这一阶一阶的石板去膜拜佛像。石阶看着人们踏着自己去膜拜佛像,心里很不舒服。石阶心里想,自己和佛本来就来自同一块石头,为什么自己要成为踏脚石,让人们踩着自去去膜拜它呢!它对佛抱怨说这样太不公平!佛像说:这没有什么不公平,你们成为台阶只需挨了四刀,而我是挨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人们膜拜的佛像。”

他说这个故事给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人确实需要磨练才能成才,不一样的付出,当然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要想成为人上之人,必须吃得苦中之苦。只要有抱负,就去努力。不努力不付出,石阶永远不可能变成佛像的!

2

有一个小山村,很久很久都没有下雨了,老百姓吃完了粮食,吃草根,吃完了草根,吃树皮,到最后没有任何东西能填饱肚子,无数身边的人离开了,老人死去了,弱小的孩子死去了,村里的年青人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他们就去找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说,这是对神灵的不敬,需要派人去采集光滑,有灵性,中间有缝,左右对称的卵石,取其中的一块,雕刻成佛,让石佛保佑众生,村里人都去找卵石了,采集卵石非常难,翻山、过河、找不到合适的石头,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在采集的过程中又饥又饿,年青人想放弃,躺在石头上想休息,忽然间发现,他躺得这块石头非常的光滑,左右对称,与其他的石头不一样,难道这就是孪生石?

年青人赶紧找来石匠,石匠与石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听的懂石头的语言。左看右看,石匠认定这就是智慧老人所说的孪生石,石匠和年轻人找来村子里的其他人费了很大的劲把石头搬到村里的庙里。

石匠用手摸摸孪生石,感觉右边的有灵性,有质感!问石头,你愿意做石佛吗?石头回答到“愿意”石匠“砰砰砸了几下!”右边石头说:太痛了。石匠说:肯定会痛。右边石头:为了成为石佛,我能忍受。石匠说:每凿一下,你就流出鲜血和汗珠,一天、二天、三天、十天……二十天,就在雕琢面部的最后期限,那块会凿的更痛。

石匠:你能忍吗?右边石头:我能忍!砰的一下,凿下去,石头一下哭了。

右边石头:这痛已经超出了我的极限。我实在忍受不了,缓一缓好吗?

明天在来好吗?第二天石匠拿起榔头。

右边石头说:慢着,我昨天想了一夜,风吹雨打,我落的自在,成为佛也不过就是千人朝拜,万人敬仰,我实在受不了……

石匠很惋惜,对另外一块石头说,你愿意做是佛吗?左边石头说:只要能救老百姓,给老百姓求来雨,敌我愿意做石佛。石匠为了将这块石头雕琢成佛,连夜打造,一天、两天……左边的石头忍受了刀削斧凿的痛苦,石头脸上伤痕累累。二十天过去了,石匠终于把左边的石头雕刻成 了一尊佛像。

两天之后,天上果真降下大雨,村民都纷纷来朝拜石佛,而把右边的石头当成了台阶,踩踏跪拜,夜深的时候,两块石头开始了他们的对话。

右边石头说:我们俩同样都是一个山上的石头,论时间、外形、机会我都胜过你。而现在你却高高在上,接受人们的膜拜,这些人却踩着我的身体去朝拜你,把口水吐在我身上,太不公平了。

石佛(左边的石头)笑了笑说:兄弟:其实一切都是公平的,从小我就知道,论资质我不如你好,当我们同样被采集下山的时候,石匠说要把你雕成佛像,你怕疼不肯让身上留下凿痕,可是我就想为老百姓带来幸福和美好,要我的生命我都愿意,所以我接受了千锤百炼,才变成佛像的。

3

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否则我会被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他脑海中的念头是,我必须能赶得上跑得最快的羚羊,要不然,我会饿死。于是,几乎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这是生物圈里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羚羊和狮子疲于奔波都是为了同样一个目标――生存。这也是动物的本能,而人生在世总要为着这样或那样的目标去劳作去追逐――有意识的活动和单纯的本能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动物尚且能为生存而奔跑,何况人乎?人生活在世上干什么,就是要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就是要让社会承认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自暴自弃蝇营狗苟之徒,或许也能活得下来,但这绝不是生活!

著名物理学家库珀说:"人生就像打高尔夫球时击出去的球,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的,人的生活不能没有个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象大海中的船舶,没有舵手,它就随时可能触礁或搁浅;没有目标,人就活得消极被动,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譬如,庙里撞钟的和尚,他从来不会去考虑自己哪天会失业,或者哪天去跳槽,只是苦度年华,静待归西的涅磐。如果羚羊和狮子都蛰伏不起,它们也难免要被吃掉或饿死;但它们总是一跃而起向前奔去,这是因为它们有生存的目标,这既是方向,也是动力。

有了心中的目标,就要去追逐它,去为它潜心地付出,哪怕是为伊憔悴衣带渐宽?是真正的生活,就要有百折不挠的激情,就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要有中流击水的魄力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库珀补充说:"当你把手中的球投向目标之后,你就要奋勇地向它奔去。"这就是积极的活法。如果整天耽于幻想,坐井观天不思进取,那么,最亮堂的目标最终也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

然而,奋斗后总有失败和成功两种结果,失败是让人痛苦的,而痛苦的人们并不因失败就痛不欲生裹足不前了,而是擦擦眼泪又上路了。正如羚羊被吃掉和狮子饿死荒野而并没有阻止它们向前奔跑的脚步一样。阿富汗的著名作家乌尔法特曾经说:"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那他就永远无法享受到饭与水的甜美。"没有目标的人,或者不曾为目标而奋斗过的人,永远品尝不到潜心追逐目标的幸福与快乐。就算是失败了,也可对自己说一声,我无怨无悔!

优胜劣态适者生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不管是怎样的活法。人都应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投身生活,去追逐目标。不管你是羚羊还是狮子,当太阳升起之时,就要毫不迟疑地向前奔去。生活就是这样。

这个是个人生哲学,这个故事也能说明很多做人道理。如今,不比20世纪,现在的生活条件竞争激烈,每个人都不想被淘汰,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但是成功与失败最大的区别是,成功的人不在于花多少时间去说他们的梦想和理想,不在于花多少时间去抱怨他们的苦难与困境,不在乎花时间去羡慕和仰慕别人的成功而让自己感到自卑;成功的人只会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只会面对他们的困难,不会有抱怨,更不会有羡慕,因为他们心中有目标,理想,动力以及那颗沉淀的心。

有的人就像那个石阶,有的人就像那个石佛。前者以为自己经历了无情的社会生活压力给予他们的困难,而觉得自己应该理所应当的得到他所应当得到的,因为他们“经历过了”,而事实却是他们在等待着这个回报,他们与目标的距离始终还是很遥远,丝毫没有一丝的拉近,他们便对社会、对上苍充满了抱怨,充满了厌恶,他们自认为觉得自己已经吃过苦,为什么还不能成功,为什么还不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呢?他们便在厌恶的同时去羡慕那些像石佛一样的人。而后者像石佛一样的人,他们经历了多少,谁能知道,他们花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春夏秋冬才能成为如此气势宏伟、受人尊敬的石佛,大家看到的只是他的结果而没有在乎他的过去和成功的过程。与石佛的成长经历相比,石阶算的上什么呢?

励志类的美文欣赏范文5篇(三)

别再说...

别再说,地铁太挤工作不易,你可曾见过火车上肩扛手提,许多我们叫爸爸的人拖着比自己都高的行李奔赴生计!

别再说,压力太大生活艰辛,你可曾知道有人已经年逾古稀依然起早贪黑,只为解决一家温饱!

别再说,灯红酒绿索然无味,你可曾想过穿梭城市的民工也许连一瓶矿泉水都狠不下心来买!

别再说,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公式让你身心疲惫,你可曾听过遥远的山村有赤脚的孩子趴在窗前偷听老师讲课!

别再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可曾知道多少人即使行将就木,依然没有出过方圆十里的村落!

别再说,昨夜王者精神不振,你可知道有个母亲孤灯夜下穿针引线为千里之外的孩子添补衣裳,只因一句天冷了!

别再说,空调房的你都吼不住炎炎夏日,那是你没见过烫人的黄土混合眼泪的汗流浃背,有个父亲顶着烈日给他的孩子挣学费!

别再说,衣服太少柜子空空,你可曾记得母亲身上穿的那件外套,不正是你几年前淘汰的垃圾!

别再说,老爸老妈明年我一定回家,什么都可以等待,尽孝麻烦请趁快……

别再说,物欲横流真爱难觅,家中那张泛黄的老照片明明见证了爷爷奶奶相濡以沫坐着摇椅变老的爱情。

好了,别再说……

如果你没见过请别再说,如果你不知道请别再说,如果你已忘记请别再说!

我讨厌到处捧着手机似笑非笑的表情,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的感情要靠小小的手机维系;看不惯那些花费着父母的血汗,耀武扬威说大话的青年;讨厌公交上拥挤的人群夹杂着韭菜盒子的味道,我不知道现在的文明都去哪了;也许有人会说,不过一个无名小卒何来资本评判别人,嘴里还要骂着‘傻逼,关你什么事’……

我只是不明白,身处优越的我们果真有如此多的不尽人意?

少一些抱怨吧,珍惜你所拥有的,不要在以后的某个日子,你怀揣歉意对自己说,假如重新来过,我一定不会怎样怎样。可是我想说,假如真的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又有多少人能够百分百活成你说的样子……你没见过,物似人非的样子?

多一些关爱吧,关爱让人心疼的陌生人,哪怕只是收起你鄙夷的眼神;关爱你的父母亲人朋友,把打游戏玩手机的时间分一点点给他们,哪怕只说一句还好吧。你不知道,他们为你付出了什么。

多一些纯真吧,你会发现许多人都是善良的,我们的爱就在身边。

待春暖花开探寻油菜花海,看漫天桃花雨赏一席梨花白,能说一句我不后悔。

励志类的美文欣赏范文5篇(四)

三十多岁,如何打理尴尬年龄里的凌乱人生

三十岁是一个分水岭,一边是骄阳似火、山花烂漫的绚丽青春,一边是蝇营狗苟、满地鸡毛的凌乱人生,曾经的热血青年已经成为端着保温杯泡着枸杞的中年大叔。

三十岁是一扇门,门里面是此时的平淡安逸,门外面是未知的挑战与激情。看到众多招聘广告的年龄要求——三十五周岁以下,有一种莫名的恐慌,然后暗自庆幸自己还有一份工作。

三十岁是一道鸿沟,90后、00后的小孩们兴致勃勃地聊着跑男的情景恰似当年的我们对《流星花园》的执迷狂热,我们所说的责任、信念、三观等在他们看来不可思议。父辈们劝我们平安是福、知足常乐,而内心深处却住着一个倔强不屈、勇于挑战的自己。

三十岁是个岔路口,一边是安逸舒适的人生之路,就像温水中的青蛙,沉浸在一成不变、波澜不惊的生活中不能自拔,最终失了跳出去的斗志和勇气;另一边道路泥泞、弯曲、充满坎坷、前途未卜,机遇与挑战激励着我们不断成长进步,一路上感受着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三十岁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棱角分明、意气用事、口无遮拦、锋芒毕露被圆融世故、深思熟虑、谨言慎行、韬光养晦所代替;曾经追求生活品质热衷于名牌的我们觉得购买打折、促销商品有失风度,现在竟为秒杀到一件根本用不上的物品而欣喜不已;为维护自己的权益与商家据理力争,有时候也和买菜的小贩们调侃几句,发发牢骚,这就是所谓的中年油腻人生吗?

三十多岁,如何打理尴尬年龄里的凌乱人生?

开始反思以前的生活,在反思中成长。

三十多岁在工作、结婚、生子之后人生的雏形基本形成,当享受着日复一日的安逸闲适,突然发现年少时的学霸们已经在一个在众人不可企及的高度上继续攀爬,我开始怀疑人生了,比我们更优秀的人如此拼命,我们有什么理由故步自封、混沌度日呢?

想起曾经年少无知虚度的光阴,想起在人生紧要关头错过的机遇,悲从中来。

生活已经够安逸了,为什么还要在安逸中不思进取呢?在还可以努力的年龄里尽力拼一把,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

反思让我们清醒自己的现状,也让我看清以后要走的路,人格在反思中得以重构,思维在反思中明晰,个体在反思中脱胎换骨。

《我的前半生》中为爱牺牲甘愿做家庭主妇的罗子君在遭遇婚变后,在痛定思痛的反思之后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做人生的减法,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那个最靠谱的目标。

追求完美的我也曾给自己定了很多目标,总是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放弃了,家里的跑步机成为晾衣服的最佳工具,买的书籍早已积上了厚厚的尘土……生命就一次次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确立目标——斗志满满满 ——缺乏自制力、外在诱惑而放弃——痛下决心——再次确立目标

树立太多的目标、兼顾太多反而会顾此失彼,三十多岁开始做人生的减法,在每个阶段确立一两项可行的、可发挥自己所长的目标然后坚持下来

董明珠在35岁以后专注空调销售业务,以自己的死缠烂打和执着坚韧谱写了销售界的神话。

持之以恒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是人生的赢家。

那么确立目标之后怎样有效地坚持下来呢?半途而废源于缺乏强大的动力支持,朋友说她才开始跑步的那几天,每天跑完五公里后肌肉酸痛、身心疲惫,是什么让她支撑下来的呢?每次快要放弃的时候,像勾践卧薪尝胆,她默默地问自己:“你忘了曾经被当众嘲笑肥胖的耻辱吗?”,“一雪前耻”是她坚持的动力,多少次在别人的酣梦中她离开温暖的被窝,两年多的坚持带给她意想不到的人生收获。

坚持总会伴随着突然的改变带来的阵痛与不适,这是正常现象,给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动力,回忆自己曾经因为坚持获得成功或者因为半途而废而错失良机的经历,或者给自己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就像母亲痛苦的分娩换来的是新生命的诞生,挺过生命状态改变之初这段最难熬的日子,坚持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当习惯成为生活的常态,我们将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缓解压力,学习一些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我们努力在资历深厚的前辈和势头正猛的90后之间争得一席之地,孩子的教育、父母日渐衰老的身体需要我们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周末努力学习着各种本领,感受着逢年过节相聚时充斥着的攀比、炫耀,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眉头紧锁、焦虑不安,这些无形的压力正在考验着我们敏感脆弱的内心,不由地感慨:人到中年百事哀。

三十多岁,要学会正确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运动、音乐、冥想中让自己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身心做一番休憩之后再继续上路。

抛掉不切实际的幻想,为可以触摸到的现实而努力。

我们喂马、劈柴,为粮食、蔬菜担心,用心经营着工作、生活,但不会冲动之下为诗和远方远走他乡,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各种责任,而这些责任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深刻。

把工作当成提升历练自己的平台,30岁以后,要开始积累经验、能力、知识、人脉之类的东西,远离七嘴八舌、说长道短,在单位里每个员工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做到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为实实在在可触摸到的东西努力才是值得的。

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放下手机,带老人孩子出去散心,哪怕是不咸不淡的聊天,不要用口头的承诺代替实际的陪伴,因为岁月匆匆,经不起太多的等待。

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抛掉无用的社交。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多么优秀,总有人喜欢你,也有人不喜欢你,所以不必讨好每一个人。三十岁之前为了保持合群的状态,我们总是削尖脑袋钻进那一堆聊天、嗑瓜子的人群之中,现在我们即使游离在众人之外却并不感到落寞。

与其让生命的能量在虚情假意地应付无关痛痒的社交中慢慢流失,不如去拿起专业书籍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或者是在知识的海洋汲取人生的精华,感悟生命的真谛。

业余时间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工作之余把别人用来刷屏、谈论八卦的时间用于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手机里存上一本书籍,在等待孩子上兴趣班的时间可以看一看;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步行上下班,锻炼身体的同时顺便对当天的生活做一番规划或者总结;抽空查看一下最近的消费明细,做到心中有数,减掉不必要的支出,学习一些实用的理财技巧让财富增值,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十多岁,把握机会、用心经营、努力付出的你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励志类的美文欣赏范文5篇(五)

发掘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别人

记忆深处里,小时候体育课上,老师组织我们男生搞了一个跳高比赛,标竿上升到90厘米时,总有几个男生跳不过,这样就受到别的同学一片嘘声,再这嘘声中,也有无地自容的我,因为我正是这跳不过的男生当中的一个。

后来,老师为了让所有男生体育成绩合格,就再讲了一遍跳高的技巧,我一字一句听到心里去了,临到再一次跳高时,我鼓起勇气,按照老师说的技巧再一次尝试,这一次竟然跳过了,此时,班上所有同学齐刷刷的鼓掌。

这件事一直影响了我许多年,当自己落后时,就要受到别人嘲笑,只有当自己进步了,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鼓励。做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别人。

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有阴就有晴,有得到就有失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我们在这种.种复杂中,如果深陷其中,就会迷失自我,只有提高自己的高度,让自己在生活的淬炼中,修炼自己的内心,不与乱事乱人纠结,尽量和正能量积极的人交往,让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旺盛的状态,时刻让自己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中,那么,生活的美尽向你绽放。

有时,我们难过了,可以允许自己难过一会儿,但是不允许自己自此就沉沦其中,生活有许多切片,这片窗户看到的是小狗死掉,另一扇窗户也许就是鲜花盛开。因此,适时的切换频道和状态,是对自己的把控力的锻炼,这一点很重要。

人生不可能没有遗憾,没有遗憾的人生就是一种遗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心态和方式处理这些遗憾,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轻装上阵,走更远的路看更大的海。既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执念,又要对得起自己的不干心,因为我们放下的是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我们的不干心,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有时,我们边走边泪,心中曾经认为的不可能,都成为了可能,而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都成为了身后的风景。

你若盛开,花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有时,我们缺少的只是一种自我精彩的勇气,明明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可是放弃了机会,明明可以证明自己,却缺少了勇气。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我们不敢去想,不敢去试,害怕失败比失败本身这件事更值得可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掘更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只是我们失去了自我探索的能力。那些朝九晚五的安稳让我们迷离,那些灯红酒绿的诱惑让我们沉沦,那些纷繁复杂的人情让我们疲惫,那些狐朋狗友的“情谊”让我们纷乱,我们只是一个被欲望驱使的奴隶,而不是主宰欲望的主人,当一个人能够正确处理自己的欲望和生活琐事,那么,这才是一个最好的自己。

而最好的自己往往极其简单的,生活俭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时刻保持一种轻盈的状态,对突如其来的事,往往有很好的把控力,决不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吞没,神清目明,心中有爱,疏而不离,淡泊如水……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与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数 学 天 才 —— 高 斯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先后当过护堤工、泥瓦匠和园丁,第一个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没有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后来娶了罗捷雅,第二年他们的孩子高斯出生了,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他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他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他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Buttn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家,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象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或四位)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加上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政府任命他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政府也聘请他担任政府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不过,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希尔伯特,D.(Hilbert,David,1862~1943)德国数学家,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前苏联加里宁格勒)附近的韦劳。中学时代,希尔伯特就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对于科学特别是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灵活和深刻地掌握以至应用老师讲课的内容。1880年,他不顾父亲让他学法律的意愿,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数学。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又在这所大学里取得讲师资格和升任副教授。1893年被任命为正教授,1895年,转入格廷根大学任教授,此后一直在格廷根生活和工作,于是930年退休。在此期间,他成为柏林科学院通讯院士,并曾获得施泰讷奖、罗巴切夫斯基奖和波约伊奖。1930年获得瑞典科学院的米塔格-莱福勒奖,1942年成为柏林科学院荣誉院士。希尔伯特是一位正直的科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拒绝在德国政府为进行欺宣传而发表的《告文明世界书》上签字。战争期间,他敢干公开发表文章悼念"敌人的数学家"达布。希特勒上台后,他抵制并上书反对纳粹政府排斥和迫害犹太科学家的政策。由于纳粹政府的反动政策日益加剧,许多科学家被迫移居外国,曾经盛极一时的格廷根学派衰落了,希尔伯特也于1943年在孤独中逝世。 希尔伯特是对二十世纪数学有深刻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领导了著名的格廷根学派,使格廷根大学成为当时世界数学研究的重要中心,并培养了一批对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数学家。希尔伯特的数学工作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他几乎都集中精力研究一类问题。按时间顺序,他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不变式理论、代数数域理论、几何基础、积分方程、物理学、一般数学基础,其间穿插的研究课题有:狄利克雷原理和变分法、华林问题、特征值问题、"希尔伯特空间"等。在这些领域中,他都做出了重大的或开创性的贡献。希尔伯特认为,科学在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他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终止。"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希尔伯特发表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他根据过去特别是十九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这23个问题通称希尔伯特问题,后来成为许多数学家力图攻克的难关,对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尔伯特问题中有些现已得到圆满解决,有些至今仍未解决。他在讲演中所阐发的想信每个数学问题都可以解决的信念,对于数学工作者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他说:"在我们中间,常常听到这样的呼声:这里有一个数学问题,去找出它的答案!你能通过纯思维找到它,因为在数学中没有不可知。"三十年后,1930年,在接受哥尼斯堡荣誉市民称号的讲演中,针对一些人信奉的不可知论观点,他再次满怀信心地宣称:"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1899)是公理化思想的代表作,书中把欧几里得几何学加以整理,成为建立在一组简单公理基础上的纯粹演绎系统,并开始探讨公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研究整个演绎系统的逻辑结构。1904年,又着手研究数学基础问题,经过多年酝酿,于二十年代初,提出了如何论证数论、集合论或数学分析一致性的方案。他建议从若干形式公理出发将数学形式化为符号语言系统,并从不假定实无穷的有穷观点出发,建立相应的逻辑系统。然后再研究这个形式语言系统的逻辑性质,从而创立了元数学和证明论。希尔伯特的目的是试图对某一形式语言系统的无矛盾性给出绝对的证明,以便克服悖论所引起的危机,一劳永逸地消除对数学基础以及数学推理方法可靠性的怀疑。然而,1930年,年青的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1906~1978)获得了否定的结果,证明了希尔伯特方案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正如哥德尔所说,希尔伯特有关数学基础的方案"仍不失其重要性,并继续引起人们的高度兴趣"。希尔伯特的著作有《希尔伯特全集》(三卷,其中包括他的著名的《数论报告》)、《几何基础》、《线性积分方程一般理论基础》等,与其他合著有《数学物理方法》、《理论逻辑基础》、《直观几何学》、《数学基础》。 希尔伯特问题研究进展 问 题 推动发展的领域 解 决 情 况 1.连续统假设 公理化集合论 1963年,Paul [美国]在下述意义下证明了第一问题是不可解的,即:连续统假设的真伪不可能在Zermelo-Fraenkel公理系统内判明。 2.算术公理的相容性 数学基础 Hilbert证明算术公理相容性的设想,后来发展为系统"Hilbert计划",但1931年Godel的"不完备定理"提出用"元数学"证明算术公理相容性之不可能。数学相容性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3.两等高等底的四面体体积之相等 几何基础 这问题很快(1900年)即由Hilbert的学生给出肯定解答。 4.直线作为两点间最短距离问题 几何基础 这问题提得过于一般。Hilbert之后,许多数学家致力于构造和探讨各种特殊的度量几何,在研究第四问题上取得很大进展,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5.不要定义群的函数的可微性假设的李群概念 拓扑群论 经过漫长的努力,这个问题于1952年由Glenson、Montgomery、Zippin等人[美国]最后解决,答案是肯定的。 6.物理公式的数学处理 数学物理 在量子力学、热力学等部门,公理化方法已获很大成功,但一般地说,公理化的物理意味着什么,仍是需探讨的问题。至于概率论的公理化,已由 o лМ o r o p oB[前苏联,1933]等人建立。 7.某些数的无理性与超越性 超越数论 1934年,.г e M ж o H д[前苏联]和Schneider[德国]各自独立解决了这问题的后半部分,即对于任意代数数α≠0,1和任意代数无理数β≠0证明了α攩β搅的超越性,1966年这一结果又被等人大大推广和发展了。如果你要更多的你可以登陆

工匠精神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神论文具体如下: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如果说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脏。工匠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一种美德,是对事业、职业应有的态度。有一句公民道德格言叫“就业须敬业、敬业有事业”,意思是说一个人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必须敬业;一个人只有始终敬业,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悬无垠,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继承,去弘扬。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由细节和创新糅合的产物,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有人倡导去国外,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凭此来继承工匠精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责任感,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要学习的不是国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它就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是叩问自己,是否可以时时刻刻的保持这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精神,凭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热爱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它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当我翻开那一本用烫金色印刷字体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师写的《工匠精神》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著作,似乎它并不深奥,但中间的故事直入主题,顿时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不仅在问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们为什么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一开始我个人觉得这不切实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当我静下心从新翻阅这么书的时候,我才慢慢发现,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高尚与执着。是的,这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直至造就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人有时候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欢自由,喜欢家,因为在家觉得轻松自在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越是觉得这简直就是再受罪。从而我们会慢慢变的迟到早退偷懒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然而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是不付责任的。只有员工将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企业。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选择完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我深刻领会到,使自己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循规蹈矩变为积极主动工作,真正把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讽热嘲,使自己变的强大。“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 索引序列
  • 孰制匠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铁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张铁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山村石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工匠精神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