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农村幼小衔接的论文开题报告

农村幼小衔接的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农村幼小衔接的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摘要: 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幼小衔接教育中同伴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缘由

幼儿游戏中接触最多,也最乐意接触的就是小伙伴,在进入大班后,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社会性发展在不断增强。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们的能力、素质都是有差距的。很多时候就可以让同伴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时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老师一一说教或帮助完成,孩子们当时可能不一定明白或有疑惑也会假装了解,而如果由同伴进行教育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方法可能更接近于幼儿的理解。所以如何激发同伴间的教育是值得我去挖掘研究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寻求到适宜的教育对策让幼儿能在同伴的相互影响中快乐学习。

二、概念的界定

1.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小衔接。

2.同伴影响:

同伴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教育行为,有时也把同伴教育称为同龄群体教育。在我们的教学活动存在许多的个体差异,因此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不少。很多时候教师一一说教的方式孩子并不一定全然接受,而同伴间相互分享信息知识,相互传递思想情感,效果更好。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 、现状:

目前,国外的相关研究比较深入,涉及内容较广,国内的研究相对来说,调查和描述性居多,深入、直接、系统的分析较少。而且, 不少教师、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等缺乏了解,影响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教育培养。然而,同伴关系在幼儿的自身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价值:

(1)培养幼儿主动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2)幼儿体会同伴间互动互助克服困难的愉悦心里。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

1 、目标:

(1)通过研究,挖掘发现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同伴教育契机,增强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的观察、总结能力不断提升,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3)整理归纳数据,总结经验,促使我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交往能力。

2 、内容:

(1)通过观察了解同伴间关系情况,调查总结孩子们之间缺少同伴影响的因素。

在大班孩子进行游戏时注意观察记录他们之间的交流,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同伴影响,鼓励幼儿及时沟通学习。

(2)通过调查将同伴关系分为几类:受欢迎型,被拒绝型和被忽略型。

受欢迎型往往是一些性格外向活泼,语言交往能力较好的幼儿,被拒绝型的幼儿可能是班上一些淘气的孩子,平时爱捣乱不怎么听话,而被忽略型的孩子往往比较内向不主动。

(3)与个别特殊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主动与同伴交往,脱离被拒绝与被忽略的状态。

关注各类幼儿的`特点,有意让被忽视型与被拒绝型的幼儿多多接触受欢迎型的幼儿,潜移默化中接受同伴影响。

(4)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创造同伴教育的机会,鼓励引导幼儿从同伴身上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将同伴教育贯穿于孩子的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们认识到各自的优缺点,再逐步转化为常态化的同伴影响,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5)通过游戏了解幼儿在同伴交流中的困难,与幼儿谈论,想出解决办法。

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幼儿游戏中的小状况,与幼儿共同发现问题,切实体会同伴影响的作用及乐趣。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1 、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1月)

(1)确定为课题内容及研究对象为大班幼儿,研究成员为大四班陈金老师。

(2)围绕课题内容,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

(3)申报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

(1)在各班开展相关调查活动并及时记录为最后的总结报告收集资料。

(2)记录总结幼儿游戏中的实践与观察。

(3)总结经验,撰写相关课题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12月)

(1)整理、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相关课题论文。

(2)展示研究成果

2 、方法:

(1)文献法:为研究实践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并借鉴运用到孩子们的交往中。

(2)观察法:通过多种观察形式,记录幼儿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情况,记录调查结果。

(3)谈话法:交流讨论幼儿间的知识经验,让幼儿相互了解同伴间的知识差异。

(4)调查法:调查各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在游戏中的效率,鼓励幼儿多主动交流。

(5)行动研究法:在实践研究中鼓励幼儿多向同伴请教学习。

(6)经验总结法: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做好调查记录,及时整理总结。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发表相关同伴影响的论文。

(2)案例集:实践活动中幼儿同伴影响的案例展示。

(3)结题报告:幼小衔接教育中同伴影响的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论文题目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版

要学德育论文了,那么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版,欢迎大家阅读!

1.幼儿园书法教学浅议

2.幼儿园语言教学高效课堂的建构思路分析与实现

3.构建以微信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德育平台的若干思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4.试论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5.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幼儿品德教育

6.幼儿教育之我见

7.浅谈如何开展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的幼儿教学

8.幼儿品德教育初探

9.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教学思考

10.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11.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模式

12.在美术区域游戏中渗透德育

13.家、园、社区三位一体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14.摭谈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意义

15.让“德育之花”在幼儿园完美绽放

16.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品德教育的坚实奠基

17.幼儿园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探究

18.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9.以身立教--浅谈对小班幼儿的德育

2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优化策略探索研究

21.幼儿德育教育及实施方法

22.浅议幼儿园小班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

23.我对幼儿德育特征的浅显认识

24.融德育于幼儿美术活动中

25.注重幼儿道德教育的时代意义及措施

26.传统国学教育对幼儿德育教育的作用探析

27.幼儿礼仪教育的培养

28.浅谈幼儿德育的有效途径

29.浅析幼儿园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30.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31.现代教育技术开启幼儿礼貌教育新模式

32.基于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幼儿人格教育实践探究

33.中职德育工作模式初探

34.让幼儿在行动中养成良好品质

35.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究

36.初探幼儿“关爱教育”与德育实施研究

37.浅谈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38.美术活动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39.幼儿品格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40.农村幼儿家长育儿观念的质性研究

41.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现状的研究

42.浅谈幼儿园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性

43.在美术教学中开启幼儿美的心灵

44.浅析“新八德”与幼儿德育教育

45.谈德育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46.简论日本学前的家庭教育给中国的启示

47.内隐学习理论下幼儿德育应用研究

48.对幼儿主体间性德育的思考

49.简析红色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

50.浅析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51.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52.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作用

53.论幼儿师范学生学习物理学之目的

54.刍议幼儿德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讨

55.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56.探索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57.幼儿德育情境模拟训练的合理性根据

58.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

59.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德育教育浅识

60.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职幼师德育课程的内在联系

61.幼儿园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相结合研究

62.谈谈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的价值

63.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

64.幼儿德育教育意义及策略

65.在幼儿教育中契机与情境结合效果分析

66.试论幼儿的道德情感教育

67.浅析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

68.构建合作型德育模式,促进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

69.浅议幼儿美育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70.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71.德育应从娃娃抓起

72.让德育之花在幼儿教育中常开

73.我园加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74.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

75.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

76.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77.如何在幼儿的点滴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

78.关于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

79.浅谈幼儿教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

80.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81.初探我园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

82.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83.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84.基于教师角度下开展农村幼儿德育工作初探

85.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86.试析幼儿园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组织策略

87.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与利用

88.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89.让幼儿具备竞争意识

90.浅析幼儿园分享教育的有效策略

91.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92.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93.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94.浅谈德育课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多赢”效果

95.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

96.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

97.在幼儿心中播下“德育”种子

98.幼儿德育宜化虚为实

99.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策略

100.幼儿舞蹈对幼儿启蒙发展的重要性

101.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102.推动学前德育教育新发展

103.幼儿的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104.浅谈幼儿园交互式主题墙饰的创设

105.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

106.试论幼儿分享教育

107.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

108.如何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

109.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110.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

111.幼儿师范学校德育课困境与对策探究

112.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13.幼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114.基于洛克幼儿教育思想谈我国幼儿园教学理念--以《教育漫话》为例

115.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116.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17.神话传说对幼儿德育的培养

118.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幼儿德育入手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

9.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参与与指导问题研究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 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42.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43.幼儿园婴小班幼儿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4.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

45.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调查

46.农村幼儿园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形成自己的优势

47.男性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8.想像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49.对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兴趣的思考

50.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51.男性幼儿教师专业意识访谈研究

52.幼儿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思考

53.如何对幼儿实施合理有效的惩罚

54.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

地区幼儿园课程与当地文化资源联系

56.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调查及建议

57.大班幼儿主要吟唱歌曲来源.原因调查研究及问题对策

58.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设计研究

59.新教师如何处理幼儿的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6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61.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62.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64.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65.幼儿园公开课的功能分析

66.幼儿攀比行为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7.关于家园合作的策略考察与分析

68.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69.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70.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71.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73.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研究

7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式与策略

75.男生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分析

76.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77.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78.中班、小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使用言语的对比分析

79.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0.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81.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2.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8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研究

84.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的法律研究

85.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86.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87.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88.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89.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90.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91.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岁幼儿撒谎行为研究

岁乳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94.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95.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96.幼儿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研究

97.学前教育本(专)科院校的培养规格与模式的研究

98.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99.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

100.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指导策略

10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策研究

102.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10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04.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10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106.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7.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利用情况调研

108.幼儿教师职前道德教育的影响及成因

109.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研究

110.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1.幼儿自我控制的早期表现与影响因素

112.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农村幼儿意外伤害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4.幼儿“跳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

1.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对幼儿园小班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2.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在xx课中运用研究

3.教师幽默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4.试论幼儿教师教学幽默语言的作用

5.教学中幽默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研究

6.某某市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7.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某某市为例

8.某某市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9.某某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10.某某市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11.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的研究

12.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3.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14.某某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15.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16.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7.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18.某某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9.某某区幼儿性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陕南文化与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21.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前教师评价

22.论游戏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23.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村为例

24.农村留守幼儿认知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以###幼儿园为例

25.农村留守幼儿的言语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26.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

27.农村3~6岁留守幼儿体质健康问题与对策

28.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农村幼儿园为例

29.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研究

30.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31.基于传统民间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32.浅谈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3.从学前儿童绘画作品中透析幼儿心理

34.浅谈幼儿园区角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35.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与探索

36.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调查研究

37.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研究

38.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39.探析幼儿入园适应问题

40.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41.幼儿阅读活动中注意稳定性的培养

42.正确看待幼儿体育活动的“挑战”

43.教师语言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44.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启示

45.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46.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及实践

47.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48.关于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研究

49.在家庭中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5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51.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探新

52.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5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54.当前陕南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5.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6.幼儿园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57.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研究

58.不同依恋类型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方案的研究

59.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同情心(或移情能力)发展的研究

60.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61.幼儿安全概念的理解及其幼儿园主动的安全教育

62.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方案研究

63.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64.某某市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与有效策略的研究

65.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66.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67.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68.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69.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70.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71.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72.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73.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74.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75.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76.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77.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78.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79.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80.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81.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2.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83.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84.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85.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86.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87.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88.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89.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90.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91.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92.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3.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94.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95.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96.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97.幼儿园网页制作

98.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99.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100.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101.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10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03.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104.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105.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106.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107.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108.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109.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幼小衔接论文题目可以定为:新时期**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策略、幼儿语言与小学**衔接探析、基于幼小衔接的**优化策略探究、论幼小衔接的**对策、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的培养等。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解决好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小衔接论文开的研究背景

幼小衔接教育中同伴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缘由

幼儿游戏中接触最多,也最乐意接触的就是小伙伴,在进入大班后,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社会性发展在不断增强。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们的能力、素质都是有差距的。很多时候就可以让同伴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时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老师一一说教或帮助完成,孩子们当时可能不一定明白或有疑惑也会假装了解,而如果由同伴进行教育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方法可能更接近于幼儿的理解。所以如何激发同伴间的教育是值得我去挖掘研究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寻求到适宜的教育对策让幼儿能在同伴的相互影响中快乐学习。

二、概念的界定

1.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小衔接。

2.同伴影响:

同伴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教育行为,有时也把同伴教育称为同龄群体教育。在我们的教学活动存在许多的个体差异,因此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不少。很多时候教师一一说教的方式孩子并不一定全然接受,而同伴间相互分享信息知识,相互传递思想情感,效果更好。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 、现状:

目前,国外的相关研究比较深入,涉及内容较广,国内的研究相对来说,调查和描述性居多,深入、直接、系统的分析较少。而且, 不少教师、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等缺乏了解,影响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教育培养。然而,同伴关系在幼儿的自身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价值:

(1)培养幼儿主动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2)幼儿体会同伴间互动互助克服困难的愉悦心里。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

1 、目标:

(1)通过研究,挖掘发现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同伴教育契机,增强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的观察、总结能力不断提升,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3)整理归纳数据,总结经验,促使我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交往能力。

2 、内容:

(1)通过观察了解同伴间关系情况,调查总结孩子们之间缺少同伴影响的因素。

在大班孩子进行游戏时注意观察记录他们之间的交流,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同伴影响,鼓励幼儿及时沟通学习。

(2)通过调查将同伴关系分为几类:受欢迎型,被拒绝型和被忽略型。

受欢迎型往往是一些性格外向活泼,语言交往能力较好的幼儿,被拒绝型的幼儿可能是班上一些淘气的孩子,平时爱捣乱不怎么听话,而被忽略型的孩子往往比较内向不主动。

(3)与个别特殊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主动与同伴交往,脱离被拒绝与被忽略的状态。

关注各类幼儿的`特点,有意让被忽视型与被拒绝型的幼儿多多接触受欢迎型的幼儿,潜移默化中接受同伴影响。

(4)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创造同伴教育的机会,鼓励引导幼儿从同伴身上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将同伴教育贯穿于孩子的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们认识到各自的优缺点,再逐步转化为常态化的同伴影响,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5)通过游戏了解幼儿在同伴交流中的困难,与幼儿谈论,想出解决办法。

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幼儿游戏中的小状况,与幼儿共同发现问题,切实体会同伴影响的作用及乐趣。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1 、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1月)

(1)确定为课题内容及研究对象为大班幼儿,研究成员为大四班陈金老师。

(2)围绕课题内容,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

(3)申报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

(1)在各班开展相关调查活动并及时记录为最后的总结报告收集资料。

(2)记录总结幼儿游戏中的实践与观察。

(3)总结经验,撰写相关课题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12月)

(1)整理、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相关课题论文。

(2)展示研究成果

2 、方法:

(1)文献法:为研究实践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并借鉴运用到孩子们的交往中。

(2)观察法:通过多种观察形式,记录幼儿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情况,记录调查结果。

(3)谈话法:交流讨论幼儿间的知识经验,让幼儿相互了解同伴间的知识差异。

(4)调查法:调查各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在游戏中的效率,鼓励幼儿多主动交流。

(5)行动研究法:在实践研究中鼓励幼儿多向同伴请教学习。

(6)经验总结法: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做好调查记录,及时整理总结。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发表相关同伴影响的论文。

(2)案例集:实践活动中幼儿同伴影响的案例展示。

(3)结题报告:幼小衔接教育中同伴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

幼小衔接之论文题目

幼小衔接论文题目可以定为:新时期**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策略、幼儿语言与小学**衔接探析、基于幼小衔接的**优化策略探究、论幼小衔接的**对策、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的培养等。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解决好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教育现状研究这个论文题目不错。幼小衔接这一课题一直以来都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幼儿园应与小学密切合作,为儿童更好的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环境、工作任务、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对孩子的生活要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摘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的一次飞跃。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地幸福地走好这一步,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儿童成长 衔接 身心发展 心理品质

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十分关注幼小衔接,家长关注之心更加迫切,特别是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拼音、学算数,恨不得把小学的书拿来让他的孩子先学。的确,作为家长,孩子要参加各小学设置的种种面试,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知识不够,所以大半的孩子已经开始面对升学压力。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环境、工作任务、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对孩子的生活要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为小学与幼儿园存在以上差异,一些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在港进入小学时,表现出不适,常见情形有以下几种:

1.生物钟紊乱。指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2.孤独感。因为以前熟悉的环境与现在所面对的教师差别大,所以刚入学的孩子特别易产生“孤独感”。

3.畏难情绪。因幼儿园与小学正规教学有很大不同,孩子入学后需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硬性任务与幼儿园凭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差一些,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

4.自理能力差。不会整理文具,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下课忘了上厕所致尿湿裤子等。

5.坐不住。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是截然不同的,小学要求学生坐端正认真听讲,而对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来说,是坐不住的。

针对上述情况,家长应配合幼儿园老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第一,应适时调整孩子的生物钟。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生活。入学前的幼儿都有午睡的习惯,而入学后几本取消了午睡。但是,孩子的脑力劳动负担却大大超过了入学前。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由于紧凑、快速的学习生活中。在入学前几个月,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另外,还要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保证孩子的膳食和睡眠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第二,家长应全面及时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入学在校表现。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里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了解孩子是教好孩子的前提,千万不要以为就把一切交给了老师。

第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是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记住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

第四,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育孩子很好的保护自己。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第五,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进入小学后,接触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就需要幼儿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认识交往新朋友,能否尽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需要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对交往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算什么难题,而对那些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若处理不当就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同伴帮助;学会理解他人的行为,与同伴一起玩耍时不争抢;能听从正确的劝告,能知错就改,知道像榜样学习,养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同伴之间友爱互助,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第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家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感触的说:“习惯真是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按计划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众生。所以,要培养孩子养成以下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养成认真倾听、专心学习的习惯;

5.认真思考、克服困难的习惯;

6.讲究卫生的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

幼小衔接研究的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论文关键词: 幼小衔接、幼儿行为特点、策略目录摘要

引言

幼儿和小学的衔接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并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持续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的界定,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幼小衔接减少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坡度,儿童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消除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主体与环境失衡的现象,减轻压力与心里焦虑,在新的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第1章正确把握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活动形式的不适应学前儿童的主题活动是游戏,入学后为以上学为主,要系统的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游戏饶有兴趣儿童乐于参加,课堂知识教学带有强制性,不随儿童的志愿而改动。入学后的学习对儿童的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都是一种挑战,要求儿童做出个人意志的努力。

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师生关系的不适应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鉴于上述种种不适应的问题,幼小衔接就是要帮助学前儿童做好适应小学生活变化的准备。衔接的实质是保持儿童在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连续性不被突然中断和打乱。

第2章我国幼小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幼小衔接变成"小学化"。

所谓幼小衔接的"小学化"是指为了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按照小学的作息制度、教学形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是超前教育,其本质是反衔接的。

(1)将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提前教育,简单的移植小学的教育形式,违背了幼儿园的《纲要》精神。把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衔接,特别是有关小学科目的教学,忽视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套用小学教育的形式,增加了学前儿童的学习负担,不仅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反感乃至厌恶,加剧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对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极为不利。

(2)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学前儿童。为了让学前儿童适应小学教育,在幼儿园以小学生的标准规范学前儿童的行为。一些幼儿园将对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学前儿童身上生搬硬套。

(3)以评价小学生的方式评价学前儿童,幼儿园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而有的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评价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忽视了评价的个体性和纵向化。缺少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的关注。评价的对象单一,以学前儿童是否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为重点,不注重对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评价。

幼小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方案对于幼小衔接,大部分教师树立了一种正确的观念,即从单纯知识的准备到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综合准备。但是,认识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为上的转变,因为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上,仍然以形式上的衔接--知识学习,纪律强调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需加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会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相割裂。

我国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培养途径是彼此独立的,幼儿师范院校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小学教师主要由普通师范院校培养,两类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无共同性。因此,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学前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教师基本不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特点。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

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的不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传统的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储备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这些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第3章幼小衔接的策略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要使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如此标准,使幼小衔接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办园宗旨,要真真切切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首先,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应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并向小学一年级教师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儿的学习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其次,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了解小学生一般情况,让幼儿参加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展览,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

(3)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引导幼儿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会有怎样的后果",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为幼儿进入小学能够有安全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4)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聘请心理学教授、幼教办教研员以及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与家长共同探讨高效率的解决的方法。

小学主动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小学应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2)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学校应尽量配合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

(3)与幼儿园取得联系,掌握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适应不佳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家长参加幼小衔接的策略

(1)家长给幼儿合理的期望,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让幼儿知道他们长大了,正在学本领,使幼儿直觉上感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2)家长要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例如:早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3)家长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可以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4)家长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对看图说话家长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九章.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第十三章.

1 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2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幼小衔接的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

论文摘要: 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

  • 索引序列
  • 农村幼小衔接的论文开题报告
  •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论文题目
  • 幼小衔接论文开的研究背景
  • 幼小衔接之论文题目
  • 幼小衔接研究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