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洛克猪毛色棕红,体躯较宽,肌肉丰满,后驱发达,四肢粗壮结实。是世界著名肉用大型猪种。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杜洛克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专人饲养,合理调教种公猪性情比较暴躁无论是饲喂还是配种采精都应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喊骂或随意赶打,种公猪管理人员和采精人员要固定。6~7月龄饲养人员要通过饲喂、清粪的时间与小公猪交流;月龄开始对后备公猪合理调教。调教方法首先要让公猪熟悉采精人员固定口令,早晨进行调教,每次调教15 min。调教时要先调教性欲好的公猪,对于性欲差的公猪可将发情母猪尿液、其他公猪副性腺分泌物放在假母猪台上进行调教。
公猪的运动 合理的运动可增强种公猪体质,提高种公猪的性欲和精子活力,每天早晨和傍晚各运动一次,运动不足会严重影响配种能力。
公猪的饲喂 公猪的饲喂应定时、定量,自由饮水,并根据品种、体重、配种(采精)次数增减料量。后备公猪月龄前,保证采食量 kg/d,采精公猪保证采食量3 kg/d。一般建议在保持良好体况下,美系杜洛克可比大白、长白种猪每日少喂 kg。
2 美系杜洛克母猪的饲养管理
适时配种 在6月龄之前不要限料,体重达120 kg之后,每天饲喂 kg保持日增重 kg,~8月龄体重达130~150 kg时配种,这样有利于为后备猪提供一个相对大的消化系统和宽大骨盆。
提供合理日粮 在保证日粮的消化能和蛋白质含量需要的前提下,还要保证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平衡。美系杜洛克由于生长速度较快,日粮中的钙、磷含量比其他品种猪要高一些。美系杜洛克妊娠母猪怀孕3~30d需要相对较大的采食量,一般在~ kg/d之间,攻胎期相对较短,一般7~9 d。产前产后母猪日粮中添加柠檬酸、小苏打,帮助母猪尽快恢复采食量(产后1周要保证 kg以上的采食量),为仔猪提供充足的奶水。
加强猪舍降温 由于美系猪对热应激非常敏感,特别在夏天,降温设施对母猪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场配备有湿帘降温系统和负压通风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舍温,并保证舍内空气清新,为猪群提供舒适生活环境。分娩舍最佳条件温度是22~23℃,湿度在65%~75%之间较为适宜。因此,分娩后必须在仔猪保温箱内挂上保温灯,保温区垫上麻袋。舍温超过28℃时,实施滴水降温,水流速不得超过3 L/h;滴水频率一般每30 min给母猪滴水1~2 min,如通风条件好或干燥天气,每15 min滴水1~2 min;水珠滴在母猪的颈部或肩膀上(要确保没有水花溅到仔猪身上)。
分栏饲养 建议配种至怀孕前40d定位栏饲养,41d至预产期前7 d和断奶母猪至断奶发情在大栏饲养,每栏4~5头,每头~ m2,注意分栏时要按体况、大小分栏。
杜洛克猪产仔数较少,大群平均仅为9~10头,但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强。70日龄至100kg日增重:750克。70日龄至100kg饲料报酬:。出生至100kg天数:170天。肥育猪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为700~800克,饲料利用率~,达90千克体重日龄在 170天以下;90千克屠宰时,屠宰率72%以上,胴体瘦肉率61~64%;肉质优良,肌内脂肪含量高达4%以上。
2008年,新品种豫南黑猪通过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评审,新品种豫南黑猪的培育成功使我国又增添一个新的优良猪种.豫南黑猪特色明显,养殖户齐殖积极性较高,有发展成区域优势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易形成名优品牌和支柱产业,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能满足当今养猪业市场需求,中试推广中已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豫南黑猪的肉质较好,对我国未来优质猪肉产业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种黑猪新品种的培育方法,所述的培育方法以杜洛克公猪与桃源黑猪母猪的二元杂交模式,合成和培育杜桃F1作为育种材料,在横交固定的基础上,实施闭锁繁殖,继代选育,一年一个世代,允许适度世代重叠;选育过程中,实施闭锁繁育,群体继代,初胎留种,一年完成一个世代,保持公猪血缘,使公猪作为家系的优良性状和母猪的优良性状在后代群体中得以遗传和充分扩展,即培育出优良的黑猪新品种.介绍桃源黑猪和引进猪品种美系杜洛克猪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的猪新品种,2012年7月通过了国家新品种审定,2012年8月获得了国家新品种证书.1.体型外貌.湘村黑猪被毛黑色(肢,鼻和尾端有少许杂毛),头中等大小,额宽中等,面微凹,鼻梁直,耳中等大小,稍竖立前倾.体质紧凑结实,体格健壮.背腰平直,腹不下垂,胸宽深,腿臀
猪的饲养管理对于养猪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摘 要】泌乳期是母猪饲养的一个关键时期,泌乳母猪的任务很重,除了要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外,每天还要为仔猪提供5~8kg的猪乳,因此,做好泌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泌乳期母猪的养殖,应从能量与营养、猪场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母猪;泌乳期;饲养管理
1 能量与营养
能量与营养是泌乳母猪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泌乳期母猪除了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需要消耗正常能量外,合成和分泌乳汁还需消耗额外的能量,因此,泌乳母猪在此阶段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泌乳期母猪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能量
研究表明,哺乳期母猪需要维持的能量比空怀期要多5%~10%。母猪每千克乳中含的消化能,猪利用消化能转换为产乳净能的利用率约为60%,所以每千克猪乳需消化能。据试验,使用每千克含消化能的饲料,对哺育5头仔猪的母猪可供应4kg,一窝仔猪超过5头时,每增加1头,需增加饲喂量。
单一的能量水平并不能满足所有条件下的母猪,母猪每天的能量需要应根据母猪的体重、窝产仔数和仔猪的生长率而决定。如体重为的母猪带12头小猪,每头小猪日增重240g,则其需要含的日粮。
蛋白质
母猪在泌乳期维持泌乳量的营养需要量很高,其中蛋白质摄入量对泌乳性能极为关键。从母猪泌乳性能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从增加到时,相应地,赖氨酸也从增加到时,母猪的泌乳量均呈线性增加,以18%的蛋白质和的赖氨酸水平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表明,摄入低蛋白日粮的母猪,其泌乳期间体蛋白损失增加;而泌乳期间摄入高蛋白日粮的母猪,其体蛋白损失减少,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 乳中蛋白质的水平也相应升高。
维生素和矿物质
研究表明,随饲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E还有叶酸添加量的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中维生素A、维生素E还有叶酸含量就会随之增加。
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间会丢失大量的铁,尤其是高产母猪,常表现出临界缺铁性贫血状态,这不但影响其健康,而且降低饲料的利用率。有机铁的吸收速度快、效率高且不会引起矿物质间的拮抗作用,因此,在饲料中额外添加有机铁不但能有效缓解高产母猪的缺铁状态,而且能提高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从而提高体内新陈代谢的速率,改善了饲料利用率。另外,饲料中Ca、p的比例不当也会影响泌乳母猪的泌乳量。
2 饲养管理
在泌乳期,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对泌乳母猪的生长和发育起到极大的作用,可以使泌乳母猪更健康,能极大地提高其生产效率,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创造舒适的环境
在泌乳期应保持猪舍安静、清洁、干燥。除每天清扫猪栏和冲洗排污道外, 还要坚持每2~3d用对猪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
掌握投料量
产后不宜喂料太多, 经3~5d后逐渐增加投料量, 至产后一周,母猪的采食和消化恢复正常后可放开饲喂。工厂化猪场,在35日龄断奶条件下,产后10~20d时,日喂量应达~5kg,20~30d 泌乳盛期应达到~6kg,30~35d后应逐渐降到5kg左右,断奶后应据膘情酌减投料量。
饲喂次数
以日喂4次为好,时间为每天的6时、10时、14时和22时。饲料要多样化,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每次喂量不宜太大。此外,饲喂时应该将前一次吃剩的饲料清理干净,避免饲料的累积与败坏。
运动
在饲养管理中,要使母猪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增强母猪的体质,提高其泌乳力。
饮水
哺乳母猪的饮水量和采食量呈线性相关,若其饮水量增加,它的采食量也会明显增加。若母猪的饮水量不足,则会导致母猪便秘,进而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征的概率增加。另外,环境温度太高时要适当降低饮水的温度。
3 疾病预防
做好泌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极其重要。泌乳母猪常见的疾病有乳房炎、产褥热、产后无奶或少奶、产后瘫痪等疾病。
乳房炎
一种表现为乳房肿胀、体温上升、乳汁停止分泌,该情况多出现于分娩之后,主要因精料过多且缺乏青绿饲料引起便秘、难产、发高烧等疾病而引起乳房炎;另一种表现为部分乳房肿胀,主要是因为哺乳期仔猪中途死亡,个别乳房没有仔猪吮乳,或猪断奶过急,导致个别乳房肿胀,乳头损伤,使得细菌侵入而引起乳房炎。
在母猪分娩前急剧减料是预防乳房炎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在母猪产前和产后日粮中添加药物,增加其免疫力;此外,还要保持猪栏地面平整和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栏舍,在母猪产仔前后及哺乳期,每天使用新洁尔灭液擦洗乳房和乳头;仔猪出生后剪平犬齿,以防咬伤母猪乳房。
产褥热
母猪一般于产后感染,染病时体温上升到41℃、全身痉挛、停止泌乳,该病多发生在炎热季节。该病的症状是: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不愿行动或步行不稳,痉挛而出粗气,大便稍干,奶少或无奶,有的患畜从阴门中流出有臭味的污红色液体。为预防此病的发生,母猪产前要减少饲料喂量,分娩前最初几天只喂一些轻泻性饲料以减轻母猪消化道的负担。
产后无奶或少奶
病因:母猪妊娠期内饲料管理不善,特别是妊娠后期饲料水平太低,母猪消瘦,乳腺发育不良;母猪年老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营养不足;母猪妊娠期间喂给大量糖水饲料,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供给不足;母猪过胖,内分泌失调;母猪体质差,产圈未消毒,分娩时容易产生产道和子宫感染。
防治:妊娠期母猪应多喂给青绿多汁饲料,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充分供给;饲料不宜过精过细,使分娩母猪达八九成膘即可;进入产房前一周,用渐减法使饲料给量降至哺乳日粮的1/3~1/4;产后3~5d内用渐增法恢复哺乳母猪的饲料给量,每天不得少于1kg豆饼;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仔猪出生后剪牙,固定奶头,并加强乳房按摩。
产后瘫痪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为产后麻痹或风瘫,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同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的猪都有发病的可能。
预防:改善饲养管理,合理搭配营养物质和补充矿物质饲料,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的护理,并多垫清洁干草,每天人工翻身2~3次,加强产前运动,给予充足的光照。
4 小结
在泌乳母猪的饲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多,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问题来临或者即将来临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在能量与营养上,调节饲料成分,满足泌乳母猪对能量与营养的需要;在饲养管理中,做好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尽量减少管理上的漏洞;在疾病预防中,尽量避免泌乳母猪的常见疾病,将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只要我们对能预见的各种问题做好充分的应对,就能使泌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大化,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
[摘 要] 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三元杂交猪具有生产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饲料报酬率高等特点。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本文就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三元杂交猪 饲养 饲料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52-01
一、 三元杂交猪的主要优点
三元杂交猪可以充分发挥上一代种猪的高繁殖性能、高瘦肉率和快速生长特性。一是瘦肉率高。三元杂交猪和配套系猪瘦肉率一般为60%-67%,而普通猪瘦肉率一般为50%左右。二是饲料报酬高。从我市的实际饲喂效果看,每头三元杂交猪和配套系猪从出生到100千克体重出栏时,全程饲料消耗为250千克左右,料肉比为2. 5:1,而普通猪从出生到100千克体重出栏时,全程饲料消耗为320千克左右,料肉比为3. 2:10三是适应性强,抗病力强。
二、 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措施
1.品种血缘组合需科学
三元杂交猪的品种血缘组合对其屠宰率、瘦肉率、日增重以及料重比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对三元杂交猪的培育必需科技规范、严格管理。父母系的血缘要清楚明白、必需有特定的标记及资料,以为日后的考察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当前农户饲养比较理想的品种是长大梅等“两洋一土”的组合。因该组合含有25%本地猪血缘,平均日增重可达到克,瘦肉率61%以上,其对本地环境及气候也有着比较好的适应性能。
2.选择早期生长发育良好的苗猪
苗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对与其后期的增重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当苗猪在45日龄的体重 能够达到公斤以上就标志着该苗猪其成长发育良好。所以只要在胎儿期、哺乳期中的仔猪一旦生长发育良好,如此到仔猪的育肥期其日增重、料重比等生产性能就会达到理想标准。如果对苗猪的日龄无从知道,可通过观察仔猪其性器官的发育程度来判定。当苗猪在20-25公斤左右,而母猪阴户或公猪睾丸都还没有萌发,则意味着仔猪的生长日龄短,生长发育良好;反之则生长受阻;因为仔猪其性器官的发育程度受饲养日龄影响大,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3.在饲养管理上,坚持“四改”
一改,将饲喂单一料改为配合料(也就是混合料)。
二改,将熟料改为生喂。除开马铃薯、生豆饼粕等,其他都应生喂。
三改,将稀喂改为湿拌喂或者干喂。
四改,将“吊架子”改为直线育肥(也就是“一条龙”)。而所谓的“吊架子”就是在生长育肥猪的中期,以青粗料为主拖架子到后期加料催肥的方法,这种方式对架子猪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原因就在架子猪在此阶段中肌肉生长是最快的,“吊架子”造成营养不足,肌肉没有充分生长,等到后期加料后脂肪沉积量过多了,最终就会使肉猪的瘦肉率大大的降低。因此,饲养杂交猪应该采用直线育肥方式,即是从仔猪断奶开始直到肥猪出栏,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饲养方式及标准,全期用配、混合料饲喂。通过此种饲养方式能使肥猪增重快,肥育期短,周转快,出栏率高,饲料利用率及屠宰率也会相对提高,但需精料较多。
4.喂养饲料的合理选择
猪体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是不同的,要分别进行科学喂养。瘦肉猪体重在40-60公斤以前,主要是长肌肉骨骼为主,可喂干全价颗粒料或湿拌料。如自配全价饲料,配方可用:玉米、豆饼(粕)15%、米糠15%、大麦15%、钙粉、酵母粉2%、食盐、添加剂,充分拌匀,让猪自由采食并给以饮水。猪体重60公斤以后以沉积脂肪为主,此阶段要限制采食量,每次吃到8成饱即可,也可适量搭配一些低能量饲料,使饲料所含能量减少,既节约饲料,又减少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
5.搞好饲养生态环境,减少应激反应
由于三元猪外血占的比重大、生长强度高,对周围环境的应激较为强烈,影响到其正常生长,抵抗力也随之下降,甚至可能会造成死亡。如当猪处于高温环境中,其食欲就会相对下降,增重缓慢;当猪处于低温环境中,则会使猪的营养消耗增多;当空气中受到严重污染或者周围噪音严重,都容易使猪群难以平静,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咬尾、咬耳、打架等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所以饲养期间一定要保持猪舍的冬暖夏凉、尽量减少噪音、通风透气、密度适宜,才能使猪群健康。
6.筛选最优杂交组合,搞好制种程序
不同品种间杂交,后代一般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但是,不同的组合,杂种优势不一样。一定要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找出适合当地推广的最优组合。同时,杂交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应有一定的制种程序。一般说来,第一轮 杂交应选择繁殖性能好的品种;第二父本,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一定要高。在我市,普遍用长白猪做第一父本;第二父本,一般都选择杜洛克,从而生产 出杜×长(大)×本三元瘦肉型商品猪。
7.适时出栏
三元猪一般在80-90公斤时屠宰为好,因为这时猪的瘦肉率、屠宰重、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综合经济指标达到较为理想水平,是最佳宰杀上市时间。提早出栏,肉猪尚未长成就屠杀是个损失,过迟出栏则一来多消耗饲料,二来肥肉大幅增加,肥猪卖不出好价钱,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掌握好适时屠宰上市。
结束语
总之,三元杂交猪对饲养管理要求较高,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只要认真负责、精心管理、细心观察、科学饲喂,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静泉.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的测定[J].当代畜牧.2010(07)
[2]胡印夫,于存洋,王连峰,姜福龙,呼新平.农户饲养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注意事项[J].现代畜牧兽医.2007(01)
[3]徐彦祥.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的生产技术[J].甘肃畜牧兽医.2000(03)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
提高母猪受胎率,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从母猪方面考虑:1、饲养管理方面,要保持母猪7-8成膘,饲喂蛋白全价、氨基酸平衡的蛋白饲料,补充足够的与生殖有关的维生素A、E,生物素,叶酸,胆碱等。加强母猪的运动,采用小群体,低密度饲养,每头猪占地面积不低于²,每栏不超过6头,且同栏猪个体不能相差太大。母猪达到8-9月龄,体重达到100kg以上开始配种。2、对于后备母猪,在将要配种前的一个月,用公猪诱情,即每天与公猪接触10分钟,可设围栏,或直接与公猪接触让公猪追逐母猪,这样可提高母猪的发情率和受胎率。这一点国外有报道。3、适时配种:在发情过程中,等到母猪出现压背反应时在配种,并且采用重复配种方式。从公猪方面考虑:公猪性欲旺盛,体质健壮,膘情适中,能够提供合格的精液。总之,要从多方面考虑。
猪群的健康管理 养猪业市场行情的轮回波动,总是让养猪人几多欢喜几多愁。但这是正常规律,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以后也将循环往复下去。生产水平低下、猪病接连不断,才是养猪业的真止灾难,才是让养猪人承受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拿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肥育猪数来说,全国平均不到千头,可见有相当数量的猪场是赚不到钱的! 市场行情的跌宕起伏,固然影响着养猪效益;把猪养好实现每头猪的效益最大化,才是养猪人最应该关注的焦点。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猪群的健康管理,才能实现猪群的健康、高产、高效。1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 猪群的健康管理是山人来执行的,员工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执行的结果。 首先,要对猪有一颗爱心。要热爱养猪事业,应该以轻松卞俞决的心情投入养猪工作。“要我干”与“我要干”,所得到的结果将是大相径庭的!要设身处地为猪群着想,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猪群。对小猪,要给予孩子般的呵护;对怀孕母猪,要给予孕妇般的呵护;对哺乳母猪,要给予产妇般的呵护;对公猪,要给予贵宾般的呵护。只有这样,猪群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创造则富。如果仅仅把猪当成畜生来对待,漠不关心,甚至野蛮粗暴,猪群在没有适宜的环境、得不到良好的饮食、凄苦恐惧的状态下,连最起码的生存都谈不上,更何祝为我们创造则富了! 其次,员工队伍要有坚强的执行力。通俗地讲,执行力就是将一各种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到位、落到实处的能力。有很多猪场在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猪场管理方案,但最终的结果还是问题不断。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执行有关。“目标十执行=结果”,缺乏执行力,即使有再好的方案、再止确的目标,也不可能得出好的结果。拿消毒这个环节来讲,假设规定3天消毒1次,在实际施行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多个问题:消毒没消毒?用的什么消毒药?刺激性多大?浓度多大?舍温及水温多高?一天当中的什么时间消毒的?是否和疫茁接种相冲突?猪舍或猪群的卫生状祝如何?猪群反应如何?.••…能否得到强有力的、止确的执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毒效果。 第三,在确保猪场生物安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员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白山的环境。猪场享有“文明监狱”的“美誉”,这似乎是降低职业风险的需要,但也成了很多养猪人的无奈。一天24小时蹲在猪场里,一年难得回家儿次,环境极脏,伙食极差,整天机械式地重复着枯燥乏味的生活和劳作。在这种“监狱”似的环境中,员工的情绪往往是低落和烦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很难表现出旺盛的工作热情,很难发挥出攻无不克的战斗力。于是,很多猪场都出现了“用工难”的尴尬局面: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难找,像样的饲养员也难找,跳槽现象频频发生。员工队伍不仅素质低,‘非常不稳定。在这种局面下,要确保猪群的健康、要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儿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不断改善员工的饮食和居住条件,以缓解员工被压抑的感觉;要改变过于严苛的管理模式,lfu代之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定期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使员工有一种成长的白豪感;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从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在种猪选育工作中,要坚持把“健康、高产”当作}几要目标,lfu不是一味地追求漂亮的体形健康,即没有特定病原体、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高产,即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平均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或者肥育猪的头数,是决定一个猪场盈利与否的重要指标。平均一年提供育肥猪不足14头,盈利的可能性不大;超过18头,则,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没有健康、高产的猪群,则猪场的经营状祝是不可能达到盈5平衡线以上的! 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却有相当多的猪场热衷于引进类似于健美运动员体形的种猪,有的甚至声称“非双肌臀”不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很多种猪场也不得不调整选育方向,把培育外观漂亮的猪当成首要目标。这样一来,猪的体形的确越来越漂亮了,随之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让养猪人头痛:抗应激能力差、发病率高,母猪发情不明显、配种准胎率低、产活仔数低、难产的比例大幅度提升。 必须明确: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好看;要养赚钱的猪,lfu不是养好看的猪。具备和谐健康体形、能多产仔、生长快、饲料一效率高、生产更多优质猪肉的种猪,应该是育种学家、种猪场、商品猪场、屠宰)‘共同追求的目标,不应片面追求某项体形目标,走向极端,那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3调整疾病防制观念,彻底摒弃“病来乱求医”的治疗方式,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观念 侧重于“治”的猪场,往往是漏洞百出、危机四伏的猪场,员工充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为了“火火”lfu忙得焦头烂额;侧重于“防”的猪场,一般是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较高的猪场,员工能够有条不紊地从事防疫和保健工作,很少出现大的疫情;1fO侧重于“养”的猪场,则是进入了“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境界的猪场:员工轻松快乐,猪群悠哉游哉! 这里的“养”是广义的养,包括良好的环境控制、良好的营养供给和良好的饲养管理。 良好的环境控制。合格的养猪人必须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没有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好的猪群;要想养好猪,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猪场大的环境应力求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没有异味、极少蚊蝇。栋舍之间应适当拉大距离,以利于通风、采光和防疫。进入办公区,应感觉不是进了猪场,lfi!是进了修身养性的庄园。猪舍小的环境应力争达到“干、净、暖、通风”4项标准。“干”指干燥,潮湿的环境不利于任何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净”指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染物;“暖”指舍内温度适宜,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热;“通风”指换气良好、空气新鲜,空气中有害气体、灰尘、病原微生物浓度大幅降低。 良好的营养供给。饲料一成本是应该考虑的,但不可一味追求饲料一成本的降低,因为低的营养水平往往导致低的养殖水平。除了蛋白质、能量等应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外,更要确保足够的、比例均衡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好的饲料一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任何“灵月一妙药”。近年来大面积流行的所谓“高热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养猪场、户过分追求降低饲养成本有关,用便宜饲料一、便宜药物和疫茁,包括在员工使用上也优先选择月薪要求低的员工,从lfu导致猪群健康状祝差、生产水平低。 良好的饲养管理。关键是对猪要有一颗“爱心”,这点在前面已述及。善待猪群者,猪会给以丰厚的回报:产得多、活得多、长得快;lfu虐待猪群者,猪只能给以微薄的回报:产得少、活得少、长得慢,这种回报可能连成本都不够。要尽可能减少诸如转群、换料一、注射、环境突变等对猪群造成的应激,使猪群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4对关键性的疾病进行净化,可使疾病控制难度大大降低 近儿年困扰养猪业的严峻疫情当中,病原是复杂多变的。有病毒: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流感病毒;有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放线杆菌;还有支原体、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等。想把所有病原体都消火掉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在全国一各地众多的疫情当中,猪瘟、蓝耳病和伪狂犬病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猪瘟和伪狂犬病进行净化,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从2004年起,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丘惠深研究员指导下,山东省济宁原种猪场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全群猪瘟净化工作,每年两次对公猪、母猪和后备猪进行全群采样检测,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从2008年下半年起,济宁原种猪场又开始了猪群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尽管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无净化的必要、采用何种方法净化、能否达到顶期目的等等,但从全场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引种客户的良好反映来看,疾病净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猪瘟净化方法:逐头活体采集扁桃体,到有条件的研究机构用荧光抗体法检测,凡抗原阳性者即为带毒猪,应坚决淘汰。净化的难度不在于技术难关,也不在于检测费用,lfi!在于巨大的淘汰成本,但这对本场和客户的长期利益都是值得的。5不要把“救死扶伤”当成养猪人的职责,应执行严酷的淘汰制度 在人医方面提倡“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几义精神”,这是I}所当然的。lfi!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如果一味追求“救死扶伤”,必将造成猪病的进一步泛滥。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lfu不是研究疾病。对疾病的研究,应该是高等院校、利一研院所的专家和教授们的工作。 热衷于研究、治疗一各种疑难杂症的猪场,不可能是高效益的猪场,反倒有可能成为一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乐园!吴增坚教授提出的“五不治”原则,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无法治疗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的病猪不治。经过一段时期的严酷淘汰,病净化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猪群的健康状祝和生产性能会明显提高。6高度重视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危害 2003年前后,霉菌毒素的危害开始引起养猪业的重视。回首过去匕八年的时间,霉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单独的某一种疾病。近儿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高热病”中,霉菌毒素“功不可没”。 饲料一的作用胜过一切灵月一妙药,但如果饲料一原料一发生霉变,霉菌毒素就会对猪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甚至引起猪群发病死亡。玉米、豆粕、鼓皮、鱼粉等原料一都有可能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在我国危害养殖业最}几要的是镰刀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和去氧瓜萎镰菌醇(呕叶毒素),还有黄曲霉毒素、储曲霉毒素等,可引起猪群采食量下降、生长不良、泌乳力下降、发情不止常、流产、死胎等现象。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尤其令养猪人头痛的问题!可以导致免疫效果降低甚至免疫失败,还可以造成用药无效。接种了猪瘟疫茁还照发猪瘟,接种了伪狂犬病疫茁还照发伪狂犬病,不一定是疫茁不好,也不一定是程序有问题,很可能是出现了免疫抑制。在实验室中证明很敏感的药物,应用到猪群中防治某些细菌性疾病,也有可能毫无效果。 2003年,很多玉米受到霉菌毒素污染,该年度猪群发病率明显升高;2006年,全国很多地区发生了猪的“高热病”,养猪业损失更为惨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2005年收获的玉米受霉菌毒素污染有关。2009年9月,北方很多地区阴雨天气比较多,尤其应该警惕霉菌毒素可能造成的危害。 减轻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关键是要严把原料-采购关,宁可每斤多花儿分钱进好货,也不可贪图便宜进劣质原料一。有条件的可使用种子精选机对玉米等原料一进行精选,筛除小的霉粒及杂质。根抓霉菌毒素的污染情祝,在饲料一里面加入一定量的高效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7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保健程序 要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利一学的防疫保健程序,并确保落到实处。这里说的防疫保健程序,包括疫茁接种,也包括通过注射给药、饮水投药、饲料一投药等形式进行的药物保健。这些措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强调的是,任何专家推荐的任何防疫保健程序,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lfu皆准”的真理,必须具体情祝具体分析。在某些问题上,一直是有不同观点的,不同的专家教授之间甚至争论不休,比如:哪些疫茁应列入防疫程序、猪瘟可否做超前免疫、蓝耳病疫茁有无接种的必要、若接种蓝耳病疫茁则应选火活茁还是弱毒茁、口蹄疫的防疫效果为何常常不理想等等。 专家教授的观点要虚心学习,其他先进猪场的成功经验也要积极借鉴,这样可以使白己少走弯路。但不加分析地对防疫保健程序进行照搬照抄,将是很危险的!必须经过小群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才可以确定适合白己的程序。对猪场lfi!言,稳定才是硬道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
提高母猪受胎率,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从母猪方面考虑:1、饲养管理方面,要保持母猪7-8成膘,饲喂蛋白全价、氨基酸平衡的蛋白饲料,补充足够的与生殖有关的维生素A、E,生物素,叶酸,胆碱等。加强母猪的运动,采用小群体,低密度饲养,每头猪占地面积不低于²,每栏不超过6头,且同栏猪个体不能相差太大。母猪达到8-9月龄,体重达到100kg以上开始配种。2、对于后备母猪,在将要配种前的一个月,用公猪诱情,即每天与公猪接触10分钟,可设围栏,或直接与公猪接触让公猪追逐母猪,这样可提高母猪的发情率和受胎率。这一点国外有报道。3、适时配种:在发情过程中,等到母猪出现压背反应时在配种,并且采用重复配种方式。从公猪方面考虑:公猪性欲旺盛,体质健壮,膘情适中,能够提供合格的精液。总之,要从多方面考虑。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
猪群的健康管理 养猪业市场行情的轮回波动,总是让养猪人几多欢喜几多愁。但这是正常规律,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以后也将循环往复下去。生产水平低下、猪病接连不断,才是养猪业的真止灾难,才是让养猪人承受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拿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肥育猪数来说,全国平均不到千头,可见有相当数量的猪场是赚不到钱的! 市场行情的跌宕起伏,固然影响着养猪效益;把猪养好实现每头猪的效益最大化,才是养猪人最应该关注的焦点。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猪群的健康管理,才能实现猪群的健康、高产、高效。1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 猪群的健康管理是山人来执行的,员工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执行的结果。 首先,要对猪有一颗爱心。要热爱养猪事业,应该以轻松卞俞决的心情投入养猪工作。“要我干”与“我要干”,所得到的结果将是大相径庭的!要设身处地为猪群着想,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猪群。对小猪,要给予孩子般的呵护;对怀孕母猪,要给予孕妇般的呵护;对哺乳母猪,要给予产妇般的呵护;对公猪,要给予贵宾般的呵护。只有这样,猪群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创造则富。如果仅仅把猪当成畜生来对待,漠不关心,甚至野蛮粗暴,猪群在没有适宜的环境、得不到良好的饮食、凄苦恐惧的状态下,连最起码的生存都谈不上,更何祝为我们创造则富了! 其次,员工队伍要有坚强的执行力。通俗地讲,执行力就是将一各种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到位、落到实处的能力。有很多猪场在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猪场管理方案,但最终的结果还是问题不断。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执行有关。“目标十执行=结果”,缺乏执行力,即使有再好的方案、再止确的目标,也不可能得出好的结果。拿消毒这个环节来讲,假设规定3天消毒1次,在实际施行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多个问题:消毒没消毒?用的什么消毒药?刺激性多大?浓度多大?舍温及水温多高?一天当中的什么时间消毒的?是否和疫茁接种相冲突?猪舍或猪群的卫生状祝如何?猪群反应如何?.••…能否得到强有力的、止确的执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毒效果。 第三,在确保猪场生物安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员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白山的环境。猪场享有“文明监狱”的“美誉”,这似乎是降低职业风险的需要,但也成了很多养猪人的无奈。一天24小时蹲在猪场里,一年难得回家儿次,环境极脏,伙食极差,整天机械式地重复着枯燥乏味的生活和劳作。在这种“监狱”似的环境中,员工的情绪往往是低落和烦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很难表现出旺盛的工作热情,很难发挥出攻无不克的战斗力。于是,很多猪场都出现了“用工难”的尴尬局面: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难找,像样的饲养员也难找,跳槽现象频频发生。员工队伍不仅素质低,‘非常不稳定。在这种局面下,要确保猪群的健康、要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儿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不断改善员工的饮食和居住条件,以缓解员工被压抑的感觉;要改变过于严苛的管理模式,lfu代之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定期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使员工有一种成长的白豪感;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从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在种猪选育工作中,要坚持把“健康、高产”当作}几要目标,lfu不是一味地追求漂亮的体形健康,即没有特定病原体、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高产,即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平均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或者肥育猪的头数,是决定一个猪场盈利与否的重要指标。平均一年提供育肥猪不足14头,盈利的可能性不大;超过18头,则,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没有健康、高产的猪群,则猪场的经营状祝是不可能达到盈5平衡线以上的! 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却有相当多的猪场热衷于引进类似于健美运动员体形的种猪,有的甚至声称“非双肌臀”不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很多种猪场也不得不调整选育方向,把培育外观漂亮的猪当成首要目标。这样一来,猪的体形的确越来越漂亮了,随之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让养猪人头痛:抗应激能力差、发病率高,母猪发情不明显、配种准胎率低、产活仔数低、难产的比例大幅度提升。 必须明确: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好看;要养赚钱的猪,lfu不是养好看的猪。具备和谐健康体形、能多产仔、生长快、饲料一效率高、生产更多优质猪肉的种猪,应该是育种学家、种猪场、商品猪场、屠宰)‘共同追求的目标,不应片面追求某项体形目标,走向极端,那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3调整疾病防制观念,彻底摒弃“病来乱求医”的治疗方式,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观念 侧重于“治”的猪场,往往是漏洞百出、危机四伏的猪场,员工充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为了“火火”lfu忙得焦头烂额;侧重于“防”的猪场,一般是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较高的猪场,员工能够有条不紊地从事防疫和保健工作,很少出现大的疫情;1fO侧重于“养”的猪场,则是进入了“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境界的猪场:员工轻松快乐,猪群悠哉游哉! 这里的“养”是广义的养,包括良好的环境控制、良好的营养供给和良好的饲养管理。 良好的环境控制。合格的养猪人必须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没有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好的猪群;要想养好猪,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猪场大的环境应力求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没有异味、极少蚊蝇。栋舍之间应适当拉大距离,以利于通风、采光和防疫。进入办公区,应感觉不是进了猪场,lfi!是进了修身养性的庄园。猪舍小的环境应力争达到“干、净、暖、通风”4项标准。“干”指干燥,潮湿的环境不利于任何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净”指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染物;“暖”指舍内温度适宜,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热;“通风”指换气良好、空气新鲜,空气中有害气体、灰尘、病原微生物浓度大幅降低。 良好的营养供给。饲料一成本是应该考虑的,但不可一味追求饲料一成本的降低,因为低的营养水平往往导致低的养殖水平。除了蛋白质、能量等应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外,更要确保足够的、比例均衡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好的饲料一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任何“灵月一妙药”。近年来大面积流行的所谓“高热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养猪场、户过分追求降低饲养成本有关,用便宜饲料一、便宜药物和疫茁,包括在员工使用上也优先选择月薪要求低的员工,从lfu导致猪群健康状祝差、生产水平低。 良好的饲养管理。关键是对猪要有一颗“爱心”,这点在前面已述及。善待猪群者,猪会给以丰厚的回报:产得多、活得多、长得快;lfu虐待猪群者,猪只能给以微薄的回报:产得少、活得少、长得慢,这种回报可能连成本都不够。要尽可能减少诸如转群、换料一、注射、环境突变等对猪群造成的应激,使猪群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4对关键性的疾病进行净化,可使疾病控制难度大大降低 近儿年困扰养猪业的严峻疫情当中,病原是复杂多变的。有病毒: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流感病毒;有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放线杆菌;还有支原体、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等。想把所有病原体都消火掉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在全国一各地众多的疫情当中,猪瘟、蓝耳病和伪狂犬病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猪瘟和伪狂犬病进行净化,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从2004年起,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丘惠深研究员指导下,山东省济宁原种猪场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全群猪瘟净化工作,每年两次对公猪、母猪和后备猪进行全群采样检测,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从2008年下半年起,济宁原种猪场又开始了猪群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尽管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无净化的必要、采用何种方法净化、能否达到顶期目的等等,但从全场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引种客户的良好反映来看,疾病净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猪瘟净化方法:逐头活体采集扁桃体,到有条件的研究机构用荧光抗体法检测,凡抗原阳性者即为带毒猪,应坚决淘汰。净化的难度不在于技术难关,也不在于检测费用,lfi!在于巨大的淘汰成本,但这对本场和客户的长期利益都是值得的。5不要把“救死扶伤”当成养猪人的职责,应执行严酷的淘汰制度 在人医方面提倡“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几义精神”,这是I}所当然的。lfi!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如果一味追求“救死扶伤”,必将造成猪病的进一步泛滥。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lfu不是研究疾病。对疾病的研究,应该是高等院校、利一研院所的专家和教授们的工作。 热衷于研究、治疗一各种疑难杂症的猪场,不可能是高效益的猪场,反倒有可能成为一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乐园!吴增坚教授提出的“五不治”原则,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无法治疗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的病猪不治。经过一段时期的严酷淘汰,病净化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猪群的健康状祝和生产性能会明显提高。6高度重视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危害 2003年前后,霉菌毒素的危害开始引起养猪业的重视。回首过去匕八年的时间,霉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单独的某一种疾病。近儿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高热病”中,霉菌毒素“功不可没”。 饲料一的作用胜过一切灵月一妙药,但如果饲料一原料一发生霉变,霉菌毒素就会对猪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甚至引起猪群发病死亡。玉米、豆粕、鼓皮、鱼粉等原料一都有可能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在我国危害养殖业最}几要的是镰刀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和去氧瓜萎镰菌醇(呕叶毒素),还有黄曲霉毒素、储曲霉毒素等,可引起猪群采食量下降、生长不良、泌乳力下降、发情不止常、流产、死胎等现象。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尤其令养猪人头痛的问题!可以导致免疫效果降低甚至免疫失败,还可以造成用药无效。接种了猪瘟疫茁还照发猪瘟,接种了伪狂犬病疫茁还照发伪狂犬病,不一定是疫茁不好,也不一定是程序有问题,很可能是出现了免疫抑制。在实验室中证明很敏感的药物,应用到猪群中防治某些细菌性疾病,也有可能毫无效果。 2003年,很多玉米受到霉菌毒素污染,该年度猪群发病率明显升高;2006年,全国很多地区发生了猪的“高热病”,养猪业损失更为惨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2005年收获的玉米受霉菌毒素污染有关。2009年9月,北方很多地区阴雨天气比较多,尤其应该警惕霉菌毒素可能造成的危害。 减轻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关键是要严把原料-采购关,宁可每斤多花儿分钱进好货,也不可贪图便宜进劣质原料一。有条件的可使用种子精选机对玉米等原料一进行精选,筛除小的霉粒及杂质。根抓霉菌毒素的污染情祝,在饲料一里面加入一定量的高效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7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保健程序 要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利一学的防疫保健程序,并确保落到实处。这里说的防疫保健程序,包括疫茁接种,也包括通过注射给药、饮水投药、饲料一投药等形式进行的药物保健。这些措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强调的是,任何专家推荐的任何防疫保健程序,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lfu皆准”的真理,必须具体情祝具体分析。在某些问题上,一直是有不同观点的,不同的专家教授之间甚至争论不休,比如:哪些疫茁应列入防疫程序、猪瘟可否做超前免疫、蓝耳病疫茁有无接种的必要、若接种蓝耳病疫茁则应选火活茁还是弱毒茁、口蹄疫的防疫效果为何常常不理想等等。 专家教授的观点要虚心学习,其他先进猪场的成功经验也要积极借鉴,这样可以使白己少走弯路。但不加分析地对防疫保健程序进行照搬照抄,将是很危险的!必须经过小群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才可以确定适合白己的程序。对猪场lfi!言,稳定才是硬道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
猪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不仅对养猪业发展有所影响,也关系著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养殖户对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极为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摘 要] 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由于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猪流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病突然,并且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极快,感染上病毒的猪很快就会出现发热以及上呼吸道发炎的症状。近几年,甲型流感疫情更是成为了猪流感中的一个典型,成为了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猪流感对猪的养殖和猪产品市场都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对猪流感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猪流感发病的情况,简要谈谈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猪流感 特点 防治 1 猪流感的主要情况 要想做好猪流感的防治工作,首先需要对猪流感这种急性的传染病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了猪流感的特点、症状以及病理的情况下,才能对猪流感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流行特点 猪流感作为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流行的范围广。无论哪个品种、哪个性别、哪个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并且无论哪个季节都可能爆发猪流感,只是在晚秋在早春这一时间段内感染的可能性更大。病猪和康复猪是猪流感最主要的传染源,并且传播的途径很广,通过飞沫经过呼吸道进行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饲料进行传播,传播速度极快。虽然说猪流感一般不会造成猪的死亡,但是大范围的感染情况,还是会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临床症状 猪流感在临床上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病急,传播快。通常只有发现猪群中有猪感染上了猪流感,在1到2天内,大面积的感染情况就会爆发。猪在感染猪流感之后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弱、体温升高等情况,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口流白沫等情况,甚至还会因为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无法站立起来。但是猪流感的病程比较短,只有没有其他的并发症,通常发病后7天之内猪就能恢复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并发症就很可能引起死亡的现象。妊娠期的母猪抵抗力一般比较弱,如果感染上了猪流感就极易由于胎盘的感染造成流产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直接导致母猪的死亡。即便是母猪没有流产或者死亡,最终产下的猪仔即使不是木乃伊胎,也会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发育不良的情况。 病理变化 感染上猪流感的猪之所以会表现出上述那些症状,是因为猪的身体内部由于感染猪流感出现了病理变化。感染猪流感之后猪的呼吸道会出现充血、肿胀的情况,并且会附有粘稠的液体。胸腔内部也会积蓄过多的有纤维素样的浆液。心叶、肺脏尖叶等的背部和基底部还会呈现为紫红色,并且变得坚实、塌陷。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周围的肺组织反而呈现出苍白气肿的状态,器官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分明。不仅如此,染病的猪的胃肠还会出现卡他性炎症。 2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预防措施 提高猪体的抗病能力 想要降低猪感染猪流感的机率,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就是要提高猪体的抵抗力,猪的抵抗力提高了,自然不容易被病毒感染。要想提高猪的抵抗力,主要应该通过对猪进行的精心、科学的饲养。首先,要保证猪饲料干净,未被污染,其次还要注意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猪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生长所需要能量和必须的营养物质,尤其要注意猪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供给,其对增强猪的体质、提高猪的抵抗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抓好猪舍保温 猪作为一种恒温动物,其健康成长需要处于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为了不打破猪内外体温的平衡,提高猪对于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需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阴冷潮溼、或者多变的猪舍环境都会影响猪的生长,降低猪的抵抗力,提高猪患上猪流感的可能性。 坚持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同样有利于提高猪的抵抗力,促进猪的健康成长。坚持让猪每天都进行适当的运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运动的度,切记不可太过,例如不能让猪户进行快跑,更不能让猪因为运动而出大汗。 带猪喷雾消毒 为了尽可能减少流感病毒对猪的威胁,需要有计划的定时的对猪舍进行喷雾消毒,特别是在晚秋到早春这段疫情高发的季节更是要加强喷雾消毒工作。除了每周必须进行的一次定期消毒之外,每天还应该根据需要进行2次到3次的紧急消毒。消毒使用的喷雾容易通常是的醋酸溶液。 及时隔离病猪 正如前面所说猪流感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因此一旦发现有猪感染了猪流感病毒或者疑似感染了猪流感病毒就应该及时的将其进行隔离。另外在其他养猪户的猪出现了猪流感的情况下,养猪户应该要及时的保护和封闭好自家的猪,尽量减少无关人员之间的往来,以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播。 治疗方法 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主要是针对猪的疫病比较轻的情况使用的治疗方法。如果猪仅仅出现打喷嚏、流涕或者轻微的咳嗽等症状,采取脱敏治疗的方法基本是就能够控制住疫病了。脱敏治疗的方法是对猪进行维生素C的补给,从而维持猪体的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浓度。补给的量为每次10到20毫克,每日一到两次。 抗病毒治疗 当猪的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仅仅依靠脱敏治疗已经很难控制疫病了,这时候就需要对猪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在猪食用的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也可以在猪饲料或者饮用水中加入克毒金刚。若在猪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则其比例应该为到,并且需要每天饲喂三次,连续饲喂三天。若是使用克毒金刚兑饮用水的方法则应该按照100g克毒金刚兑250kg水的比例,需要让猪连续自由饮用3到5天。还可以按照克毒金刚100g,水400kg,饲料200kg的比例进行拌料,用拌料对猪连续进行3到5天的饲喂。如果猪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还可以对其进行3%的安乃近的注射,注射量根据猪的体重来确定,通常每千克对应30毫克的剂量,每日注射两次,连续注射两天。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的方法,对于猪流感的治疗也有很好的功效。可以将25g的杏仁、麻黄、甘草,50g的生石膏、桑皮、知母,混合起来进行研磨之后,新增到饲料中对猪进行喂养,用量为每日60g,连续喂养3天。与此同时还需要取葛根、大青叶、绿豆、贯众各150g煎水之后让猪引用。 总而言之,猪流感作为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猪的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做好猪流感的防治,极有可能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猪流感的病例和特点,总结猪流感的有效防治技术,对于猪的养殖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纯,朱萍.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畜牧兽医科技资讯,2012,02:81-82. [2]上官新乐. 猪流感和猪感冒的防治技术[J]. 农村养殖技术,2012,21:27. [3]张仕权.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中国猪业,2009,07:51 篇2 浅谈猪的疾病防治措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养殖产业也在向着大型化、规模化、科学化的新方向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养猪业,大型养殖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猪的疾病防治不到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型养猪场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种猪养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疾病种类进行归类与总结,并对种猪养殖现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并针对这些疾病提出一系列防御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猪的疾病防治 归类与总结 防御措施 一、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意义与目的 随着我国目前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不断形成,在大型养猪场内部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所以猪的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猪患上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大型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个体养殖户所养殖的猪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流行比例日益变高,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以及造成疾病的传染,从而对养殖户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不仅仅要了解常见的疾病,还要深入养殖场内部,不管观察与研究其疾病的特性。并且,在种猪肢蹄病、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病、链球菌病以及面板病等各类疾病上要充分解释说明,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蔓延与传播,避免养殖户的损失。 二、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炼球菌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以及淋巴结脓肿型。其中,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猪突然倒地且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还可能伴随着猪的四肢出现游泳形状或者口吐白沫。 在猪链球菌病防治上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其中可以选择强力霉素、10mL 安痛定、加 160-480 万青霉素等等。如果猪的淋巴结脓肿型症状出现红肿或脓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将其切开,然后将里面的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上,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 那么,该如何做好猪消化系统疾病呢?第一: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尽量不要给猪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或别的东西。第二:在防御措施上也保持饮水的清洁,可以进行全群投药,在饲料中可以尝试新增抗生素以及米糠等。第三:当猪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土霉素、林可霉以及5-15mL 的痢菌净,这几种药物应当分开注射。 3.猪的肢蹄病与猪面板病 猪的肢蹄病目前主要发病特征为猪的各个关节肿大,严重的会导致猪脚破裂,严重地情况下会使得患病的猪无法站立。对于患猪的肢蹄病防治工作上,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防治措施:1.要保障猪舍的环境清洁与空气流通干爽。2.要使得猪群的密度不适宜太大,以防止猪群之间的打斗。3.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工作,保障猪舍内没有尖锐物体。一旦病猪患上肢蹄病要立刻采用药物治疗,所采用的药物有10mL安痛定、青霉素与塞米松等。 病猪患上面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面板表面会出现一些结节,并且这些结节一般为黄豆大小。在发病的时候,猪会比较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猪的形体消瘦以及表面皮毛松乱的症状。目前,治疗猪的面板病的主要措施有,前期防治有保障猪舍的清洁与干爽且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后期治疗措施要在猪身上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或敌百虫溶液等。如果猪的面板病出现全身感染,应当进行注射青霉素与塞米松。 4.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患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变现在咳喘、呼吸急促以及食欲减退等,如果情况严重地化会出现发烧、肺炎等严重症状。目前,对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饲养防治与药物防治措施。饲养防治措施主要指的是猪舍通风条件要好,对猪舍要做好御寒与避暑工作,保障猪舍的总体生活环境良好。药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土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各类药物。 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种类众多,症状也不明显,其主要患病症状分为初期与后期,在初期患病阶段主要是病猪出现精神沉郁、慢性干咳,而后期则会出现猪皮毛少,且生长受阻与发育迟缓。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与调理,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科学饲养,切实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要改善猪舍的环境,必须杜绝畜禽同样以及人畜一起居住的现象,在减少人与患畜接触的同时,减少畜禽与人的相互传播。第二:要切实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定期实行重点消毒与混合消毒,对猪舍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消毒,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养成对猪舍定期消毒的习惯。第三:加强日常检验力度,根据猪群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与特征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与防御措施,要在发病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同时要防止病情的蔓延。第四:要加强对猪群的检疫力度,这不仅仅包括养殖的安全,这还是对人食用猪肉这一严峻问题能否安全的关键,所以一切要掌握好搞笑的检疫方法,绝不能让一头病猪流入市场,也绝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百姓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记者 熊昌彪. 建立重大疾病防治体系[N]. 中国医药报,2011-03-08B01. [2]姜学良,江希玲,姜学武. 猪疾病防治的方法和措施[J]. 吉林畜牧兽医,2013,01:24-27.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篇1 浅谈中兽医学多媒体技术教学 摘要:中兽医学是介绍中兽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 教育 手段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在为教学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给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尽可能降低多媒体技术产生的消极影响,笔者结合从事中兽医教学的一些体会,对多媒体技术在中兽医学中的利弊进行了思考和 总结 ,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中兽医学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中兽医学;利弊;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教学更新和优化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的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1]。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中兽医学教学中,同样具有优势。例如,中兽医的理论抽象、模糊、晦涩难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板书的形式往往难以表述清楚,如果借助图像、动画等形式,则可以形象的表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然而,在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课题组根据多年教学实践 经验 ,探讨了多媒体在中兽医学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供相关教学人员参考。 1多媒体技术在中兽医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并能贯彻“继承和发扬祖国兽医学的遗产”的方针,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2]。中兽医学课程内容知识量大,且理论部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传统的 教学方法 主要是教师通过板书、标本、挂图、模型等进行讲解。而多媒体技术能将中兽医学的课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文字与图像、动画等相结合,从而将晦涩、难懂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直观、且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因此,多媒体技术在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优势。 把教学中抽象的基础理论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 以往的中兽医学教学中,文字表达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由于中兽医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内容抽象、枯燥,加之文字深奥,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一支粉笔,一本讲义”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现状[3]。而如果在讲课时若能结合相关的图片、动画进行解释和描述,则能将抽象的基础理论变得直观、易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对阴阳学说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对阴阳的概念和分类,可用图片表达出来———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宇宙万物均可分为阴阳;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用太极图进行辅助解释;讲解五行学说时,可先在多媒体课件中画出五行之间的关系图,上课时围绕此图进行详细讲解;讲经络时,配以气血在十二经脉中的流注动态图像;讲察口色时,可将舌色、舌苔、舌形等通过图片显示;讲脉象时,可用动态图像表达脉搏的变化;讲六淫致病时,可配以自然界中六气和六淫致病时的病态图片,进行讲述。通过以上方法,将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中药的炮制时,将各种炮制方法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配以讲解,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在讲常用中草药时,将中药采收前和炮制后的形态分别配以图片,从而显得形象、生动;在对形态相似而药效不同的两种或几种中药进行辨别时,把中药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分别用图片的形式概括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在讲针灸时,可以提前给学生播放于船老先生拍摄的《千古神针》录像,将针灸的效果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兽医学教学模式,在内容和方式上均为比较单调、乏味的教条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激情[4]。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够有效的克服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的内容和枯燥的语言讲解变得直观、形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基础理论中的气血津液部分,可以将动物体内不可见的、抽象的“气”,结合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气体,解释气的状态,再结合现在生活中的气功养生,说明气的功能。在讲解的过程中配以相关的图片,从而把抽象、虚无的“气”变的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够顺便给学生解释气功能够强身健体的原因,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充教学知识量,丰富课堂内容 近年来,中兽医学课程课时数被大幅度的压缩和减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中兽医学》由90年代的120学时逐渐被压缩为目前的64学时。对于中兽医这样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想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把课程内容讲完,并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并应用中兽医,对中兽医授课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挑战,而传统的授课方式进度较慢,已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前可以提前制作好课件,在讲课过程中,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教学过程,板书需求较少[5]。此外,将抽象、枯涩的内容用图片或影像的形式直观的表达出来,也可以大大节约语言描述讲解的时间,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内容,加快讲课节奏。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成果,比如,中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所取得的成效,针灸技术在国外的兽医领域的应用状况。从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并丰富了教学内容。 重复性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每节课都需要板书,相同内容在不同班级讲授时也需要重复板书,劳动量相对较大。而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可重复利用课件,只需要制作一次,在讲课过程中,点击鼠标,即可代替大量的板书。此外,多媒体课件增删和更新均比较容易,遇到需要更新或增删的知识点,只需要在原课件中进行变更即可,不需要重新制作课件,工作量小,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制作课件上消耗的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工作。 2多媒体技术在中兽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缺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兽医学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解决了以往教学中难以讲清的抽象、枯涩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此,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推崇备至,甚至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尽管多媒体教学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但在教学中,主体是学生,如果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有时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从而产生弊端。 反客为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多媒体课件均为教学演示型课件,课件为教师自制,而有的教师为了省事,直接用别的老师制作的课件,或是仅进行了少量的修改。因此,教师对于课件中的内容不够熟悉,对所讲内容的把握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上课模式僵化,有的基本是在读课件,没有与学生互动,也没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了多媒体课件中,而学生对于此种教学也失去兴趣,课堂上不记笔记,不认真听讲,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而课下把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回去自己看。因此,教师也从以前的知识传播者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操作员,毫无个性。 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课件能将枯燥的文字与形象生动的图像、视频相结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从上课开始,就按照课件的内容开讲,直到下课,中间都没有停顿,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甚至只会盯着自己面前的 显示器 ,点击鼠标,读自己的课件。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且由于缺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及展示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不仅使教师未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甚至犯困。久而久之,教学又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填鸭式”教育,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无形中教师就把学生的 思维方式 限制在了课件的固定框架内,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完全掌握 多媒体课件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但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害怕内容单薄,或是害怕没备好课,于是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不分主次,全部纳入课件,造成课件容纳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由于课件是提前制作好的,在课堂上只需要点击鼠标放映即可,需要板书的地方很少,从而导致相同的时间内讲授内容增多,不利于学生当堂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学生由于进度过快,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笔记,给课后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动画、视频于一体,给学生强烈的刺激,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从而忽略了动画、图片等所表达的知识内容[6]。 3多媒体教学中采取的应对策略 虽然多媒体技术大大的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课堂的主体依旧是学生,而不是课件,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认真仔细的进行教学设计,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兽医学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仍应发挥主导作用多媒体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演示的工具,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不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7]。例如,在讲六淫致病时,首先在一张课件上标出六邪,然后启发学生,自然界中的六气有何特点,先让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再下一张课件中,写出六淫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其性质,启发学生推测出六淫的致病特性,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在讲血与津液时,先将血液和体内的津液以图片的形式放在一张课件中,启发学生用现代医学观点,分析血和津液的来源及作用,然后在另一张课件中写出中兽医学中学与津液的来源和生理功能,最后进行总结,归纳中西兽医中血与津液的异同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逐步深入。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当科学、合理的设计多媒体课件,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课堂气氛的调节,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不应该只顾讲自己的课,从而忽视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沉默一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比如,在讲脏腑辨证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几个病例,然后挑出几个病例,让学生来讲,教师在旁边适当的引导,并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讲八纲辨证时,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让学生自己分析,属于什么证,该如何治疗,这样既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又能增强趣味性;在讲针灸时,可以播放一些运用针灸治病的视频,然后再配以讲解,或是播放一段后,暂停一下,等待学生提问,然后解答。通过这些措施,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内容要适量 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但其内容也不易过多。如果内容太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容易不自觉的加快速度,导致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完全没有理解。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能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出精炼的总结和概括,要分清主次。例如,在讲五脏的生理功能时,只需把要点写上即可,详细的解说可以用语言跟学生讲解,而不必写在课件上;讲脏腑辨证时,只需把主证、治则和方例写上即可,具体的分析用语言进行描述。 此外,课件不能全是一片文字,要尽量用少的文字归纳出重点,目的在于,一是防止教师过度依赖的课件,杜绝只会埋头读课件的现象;二是让学生有重点的做笔记,而不是全篇通记,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必要的板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不应把节约板书的时间用来过度的增加教学内容,而应该安排一定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思考、理解和记忆。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的余地[8]。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多媒体技术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要时刻谨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手段为辅助”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扬长避短,同时还要结合中兽医学的特点,摸索出一种适合于中兽医学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来提高中兽医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4]。文中所列,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初步做法和体会,还不够成熟,也可能有错误,如何更好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中兽医学教学,有待中兽医教育工作者继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修国.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12):2859-2860. [2]胡元亮.中兽医学[M].科学出版社,2013,1-7. [3]卢德章,马新武,张翊华,张德刚.多媒体技术在兽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3,11,267-269. [4]蔡丙丙,毕禛.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利弊及解决对策[J].河南科技,2014,4,260-261. [5]宿晓舟.浅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利弊[J].科技教育,2012,3:365-366. [6]齐越.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08,21:220. [7]赵川兴.试论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利弊[J].才智,2015,16:184. [8]李丽蒋红张玲王春华.《兽医药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4:107.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篇2 试谈兽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摘要: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方式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兽医实验室工作特点、兽医实验室管理要素信息化、实验室信息化结构方面对兽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信息化 近年来,兽医实验室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兽医实验室都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先进的仪器设备,但是兽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使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手段进行业务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银行金融管理系统等,兽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将成为十分必要的管理方式。 1兽医实验室工作特点信息化 兽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兽医实验室管理的自身特点,兽医实验室存在采样困难,样品保存困难,实验研究定量分析较难等特点,兽医实验室人员经常外出采样,实验信息分散性,不利于实验室管理的高效运行。 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兽医实验室,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兽医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随时产生大量数据,包括样品信息、实验结果、仪器记录等,以往使用手工进行统计和记录,不利于实验人员操作,容易产生错误,使用计算机自动记录和管理,可以大大缩短实验人员记录时间,同时,提高了实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在兽医实验室工作中,即时进行的实验记录是保障实验正确进行和实验对比分析的重要手段,然而使用传统的纸质记录,给实验操作带来不便,也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带来风险,设想当兽医实验进行中,操作细菌和病毒时,频繁的进行实验记录,会为实验记录介质带来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风险,使用LIMS系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室专用计算机登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实验过程记录和实验结果,同时,还可以查阅实验方法标准,待办任务,实时接收到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操作提示,所有数据通过局域网传递,避免了危害性生物因子溢出的风险。 在兽医实验室管理中,还存在实验管理要素相互衔接的问题,例如一份样品需要进行多项实验,样品量是否满足,实验室试剂、耗材如何合理分配,不同实验项目时间长短如何合理安排,实验仪器设备如何配备等,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快速解决。使用LIMS与仪器设备相连,实验人员可以不必始终守在仪器旁进行实验,可以远程控制仪器设备,读取实验结果,当仪器设备出现意外情况是,系统自动报警,提高了实验效率。实验室管理系统与监控装置相连,可以远程监控实验室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条件,为实验室维护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2兽医实验室管理要素信息化 兽医实验室管理包括多方面的管理要素,包括人员、仪器设备、方法、材料、试剂、耗材、环境等,建立系统之前,要从兽医实验室管理各个要素进行考察,提出需求,特别是实验室过程的管理,由于动物种类多,动物疫病研究涉及的方面广泛,兽医实验室管理数据量也十分庞大,采用传统的纸质记录工作量巨大,另外,无论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还是开展兽医科研工作,都需要一定数据资料积累,并对疫病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分析、总结、归纳,这就需要对实验室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这种管理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包括:实验记录信息、存储信息、提取符合条件的信息;对所提取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推论,传统的纸质记录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的对比,需要将纸质信息手工录入系统进行分析,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进行实验的同时,就可以对实验的各个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及时进行对比分析。 3兽医实验室信息化架构 建立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按照实验室管理标准来施行,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GB/T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为准则,ISO17025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管理标准,由我国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作为认可机构,通过CNAS的ISO17025认可实验室也同样得到国际认可。建设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意味着对原有的实验室管理方式进行重大改变,实验人员需要打破原来工作模式,适应新的操作规程,实验室各部门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工作,所以,系统在实施开发之前,要从兽医实验室工作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一方面保证系统功能完善,另一方面也促进开发、调试过程顺进行。 系统涵盖的字段信息,实现哪些功能,各项目之间的关联等,分析将系统分为哪些功能模块。兽医实验室技术层面可以使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即实验人员通过浏览器登录兽医实验室信息系统界面进行操作,客服了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的弊端,方便程序维护升级,不受用户终端限制,保证服务器稳定和数据安全。网站服务采用开放的Apache-tomcat服务器,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或MySQL数据库,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系统更灵活、兼容性强。Java程序可以按照实体层、JSP交互层、数据访问层、逻辑层的程序结构来进行开发。 4结语 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验人员提供方便,而且为实验室全方位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手段,保障实验室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并且能够持续改进,为兽医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方法,所以,开发符合兽医实验室情况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郭百巍,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194-196. [2]姚冬云.护理实验室数字化管理构思[J].卫生职业教育,2010,23:89-90. [3]魏强,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管理[J].疾病监测,2008,10:599-601. 猜你喜欢: 1.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 大专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3.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4.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5.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3000字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