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杂志社拼音

杂志社拼音

发布时间:

杂志社拼音

社论 shèlùn报社或杂志社在自己的报纸或刊物上,以本社名义发表的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

报刊拼音:[bào kān]

解释:

报纸和期刊的总称。通过利用纸张把文字资料传播的一种工具,它是一种起到解释、宣传等作用,也可以维护一种形象。

出处:《澹定集·读冉淮舟近作散文》

造句:

1、我们学校订了许多报刊。

2、报刊上的文章要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如果连篇累牍,报刊就失去了它的新闻价值。

3、有些报刊杂志,为了赚钱,净登一些奇谈怪论,毫无科学性。

4、有些报刊的报导常常是文过其实。

5、报刊发表作品,编辑编选教材,删节修改是常事。

6、某些报刊报道的新闻,有的是文过其实。

7、小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鸣谢我给予他的帮助。

8、他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作品。

9、作为一名拍摄自然风光的报刊记者,他的足迹遍及五洲四海。

10、今年报刊的订数已减低了。

11、为了写这篇论文,爸爸检阅了许多报刊杂志。

12、报刊上的文章要短小精悍,长篇大论没人爱看。

13、有些报刊为了引人注意,总是用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制造效果。

14、他连篇累牍地在报刊发表文章,反复阐明“鲁班确无其人”的论点,但并没有引起社会上的重视和支持。

15、现在我们把先生散见于报刊杂志的文章汇集起来编印成册,关心青少年教育的同志们一定会先睹为快。

16、某些报刊报导失实,常常是文过其实。

17、报刊上常有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我对这件事半信半疑。

18、报刊上使用的语言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栏目的拼音:lán mù

栏目是指电视台每天播出的相对独立的信息单元,主要是单个节目的组合,是按照一定内容(如新闻、知识、文艺)编排布局的完整表现形式。根据内容性质划分并标有名称的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的组成部分。

它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即起止时间固定)、固定的栏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来吸引人们的视线,给人们带来信息知识、享受、欢乐和兴趣。在一定时期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开设特别栏目,叫做特别报道或特别节目。

引证解释报刊中刊载特定内容的版面。《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我们开辟了报告文学专栏,热烈期望广大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拿起笔来,积极协助本刊办好这个栏目。”

栏目相关词语目前、项目、目标、目的、目录、节目、专栏、目光、题目、科目、盲目、书目、目的地、数目、曲目、目睹、瞩目、面目、目瞪口呆、醒目、引人注目、头目、一目了然、栏杆、条目、注目、夺目、真面目、目送、目击、触目惊心、历历在目。

拼音为【jing ran】的词语有竟然、井然(形容整齐的样子)、景然(醒悟的样子;环境的风光)、静然(安详、闲雅的样子)等。

拼音为【jie zhi】的词语有戒指、截止、节制、截肢、介质、借指、皆知、接旨、截至、界址、节支(节约支出)等。

拼音为【jian kan】的词语有监看(监视看守;监督察看)、见刊(杂志社录用文章并且刊登在承诺的那一期刊物上)、检勘(查对校勘)、检看(翻检查看)、简勘(检查;审核)等。

知音杂志社

就是属于知音集团的百度百科如下:中文名称: 知音漫客 类别: 动漫,漫画 主管单位: 知音传媒集团 两本书是同一公司的,知音集团

在“爱企查”搜索“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其中的“企业发展”——“企业品牌项目”中可以看见这两个产品都在其中,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  :)

哪里不好,到txtbook理由高

投稿方式:文字发电子邮件,照片及相关证明材料请挂号邮寄。欢迎来电商讨选题,增强针对性。 通讯地址:430077 武汉市水果湖东湖路169号知音传媒集团《知音》杂志社 联系电话: 电话/(办)(手机) 传真/ 电子信箱: 重酬约稿:稿酬由原来的每千字1000元涨至每千字最高2000元,分五个档,最低千字1000元,最高千字2000元。 每期参加评奖,获提名奖者奖10000元,获提名奖后再参加每年一度的《知音》佳作评选,中奖率50%,其中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三等奖1万元。对一年内在《知音》上稿两篇或两篇以上者,杂志社将适时安排东南亚笔会和北美洲、欧洲、澳洲笔会,因各种原因不参加旅游者可获报酬4000-8000元。

知音杂志社出版杂志

知音目录[隐藏]解释典故1导读(高山流水)典故2相关书籍援引杂志电影歌曲制造钹的公司 解释典故1导读(高山流水)典故2相关书籍援引杂志电影歌曲制造钹的公司 [编辑本段]解释 意:①精通音律。(《礼记·乐记》:“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②后世因谓知己为知音。(杜甫《哭李常待峰》:“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后来用“知音”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编辑本段]典故1 [编辑本段]导读(高山流水) 本文写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姓伯,名牙(已考证)(后世有人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全篇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终身不再弹。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据《琴操》、《乐府解题》记载: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某天,成连对伯牙说:“我能教你弹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万子春老师,住在东海的蓬莱山上,他善于弹琴也善于移情,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伯牙当然乐意,于是他们就一起去东海。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编辑本段]典故2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月临十五醉谁家,文朋诗友共天涯。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另外的故事 1 《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魏、吴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2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一战一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一仕一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编辑本段]相关书籍援引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泊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难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吕氏春秋》虽非信史,但有《列子》记述在前,其内容也非毫无根据。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荀况在《劝学》篇里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虽然语近夸张,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 《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邑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碎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编辑本段]杂志 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知音杂志社)简介

知音是生活类的杂志,刊登人生感悟、人物经历、励志类的杂志

知音女孩是知音传媒下优秀的杂志

他们手下的最优秀的时代周刊

音乐探索杂志社

如果不介意可以让我替你看看

不是的,有好多的分类。很少有专门介绍戏剧的期刊。能发表艺术类文章的核心期刊极少的。

怎么又是你?再告诉你一边:给qq音速但一定要是自己写的

将手稿复印之后,将复印稿寄到你想要发表的报社、杂志社。又或者先打电话去报社、杂志社咨询。音乐杂志,如:《轻音乐欧西版》、《非音乐》、《口袋音乐》、《校园歌声》、《音乐探索》、《MIDI音乐制作》,还有《音乐周刊》记得要留着手稿!

法音杂志社副主编

净慧老和尚祖籍湖北新洲,生于一九三三年。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十四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奠定超脱出世的宗教品格和献身佛教的理想。一九五一年十八岁时到广东云门寺受比丘戒,得以亲侍中国现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因敏悟过人,深受器重,一九五二年即成为虚云老和尚传法弟子。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三年,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学习,是新中国第一批佛教研究生。从一九六三年被错划为“右派”,辗转北京、广东、湖北等地接受劳动改造。一九七九年,落实政策后回到北京,在中国佛教协会从事佛教文化宣传工作,参与创办《法音》杂志,并任责任编辑;一九八四年,开始担任《法音》主编,同年,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一九九三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至今。一九八八年,受河北省有关部门之邀和中国佛教协会委派,参与创办河北省佛教协会并任会长,主持河北省佛教的兴复工作。一九八九年创办《禅》刊。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期间,协助有明法师修复正定临济寺,开展讲经、传授在家菩萨戒等各种大型弘法活动。从一九九一年冬开始,主持赵州祖庭柏林禅寺的兴复工作,使柏林禅寺从一片废墟变成殿堂庄严、规模宏大的丛林,组织僧团,弘宗演教,振兴河北佛教。从一九九三年起,每年在柏林禅寺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倡导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在佛教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九九八年九月十日,河北省佛学院举行试办开课式。同年九月三十日(农历八月初十日),隆重举行柏林禅寺中兴十周年庆典,正式就任柏林寺住持。二零零零年一月,河北省佛学院获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五月十五日,正式出任河北省佛学院院长。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先后出访亚、非、欧、美、澳诸洲十余国,联谊布道,广结佛缘。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赵县柏林禅寺退居,湖北当阳玉泉寺住持、黄梅四祖寺住持;政协河北省赵县委员会副主席、政协河北省委员会七届、八届、九届常委;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委员会委员。担任《法音》主编期间,净慧法师了解了佛教与社会相适应的新情况,更开阔了他的视野。驻锡赵州柏林禅寺后,净慧法师根据佛陀“普渡众生”的本怀,近依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思想,创办《禅》刊,接引众生;弘扬以“平常心、本分事”著称的赵州禅师的禅风,1991年,提出了日后闻名遐迩的“生活禅”理念。

中国宗教是宗教局出版的,绝对权威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圆寂于2013年4月20日6点26分。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2年。

长老因家庭贫困,一岁半即被父母送入尼庵,由海善、仁德二位尼师抚养,小名如意,后即在当地发蒙就学。长老(按:为叙述方便,后简称「净慧长老」为「长老」)天性颖悟,喜好读书,受寺院生活之耳濡目染,对常用佛经、早晚课诵以及楗槌法器颇为熟悉。十四岁由仁德尼师之师能庆长老尼携至武昌卓刀泉寺礼宗樵上人为师,成为沙弥,法名宗道,号净慧。旋至三佛寺,亲近大鑫太老和尚,进念佛堂,学习规矩礼仪。解放后,即参加由寺院组织的毛巾厂劳动。勤奋好学,日有所进。

1951年,赴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1953年,虚老迁江西云居,修复真如禅寺,长老奉虚老之命,留任云门寺监院,时年20岁。1955年,长老因病前往云居,仍任虚老侍者,并协助当年冬天的云居传戒法会。在两度亲侍虚老之数年间,长老得以朝夕亲承虚老之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并深得虚老的赏识和器重。承虚老之慇勤付嘱,亦以一身而兼承禅宗五宗法脉,得赐法名:承续临济宗为第四十四世,净慧本宗;承续曹洞宗为第四十八世,净慧复性;承续沩仰宗为第九世,净慧宣道;承续法眼宗为第九世,净慧本性;承续云门宗为第十三世,净慧妙宗。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长老即被虚老送入深造,从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班,为中国佛学院首批佛学研究生。长老勤奋好学,成绩优良,对佛教的历史、教义、教规等都有较为系统深入的了解,颇得当时的师长周叔迦居士、明真法师、正果法师、赵朴初居士等人的赞许。1962年,长老因编辑《虚云和尚法汇续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3年离开佛学院,辗转于京、粤、鄂等地接受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被摘去右派的帽子。这期间,长老虽然精神上倍受歧视、生活上饱受磨难,但这段经历,却使他变得更加练达、坚韧和成熟。

***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始逐步得到落实,在赵朴初居士和正果法师的关怀下,长老于1979年初得以重返北京,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的各项恢复工作。1981年《法音》杂志创刊,长老担任主编一职。1982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常务事理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长老被增补为中国佛协理事。1987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常务理事。

1988年,长老应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之邀请,负责筹备组建河北省佛教协会,并在第一届河北省佛代会上当选为会长,同时主持柏林禅寺的重建工作。1989年,创办《禅》刊,并主编《禅宗灯录大全》。1993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上当选为副会长。

住持柏林禅寺期间,长老大力倡导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为了广泛地宣传这一理念,从1993年起,柏林禅寺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营」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19届,在教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1998年,长老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1988年开始,至2003年9月万佛楼开光,长老不辞艰苦,宵旰用心,历时十五年,赵州祖庭的复兴工作始告大成。次年,长老乃退居,将方丈之位让于弟子明海法师。

退居之后,长老又以年逾古稀之躯,应本焕老和尚之邀请,接管湖北黄梅四祖正觉禅寺。为重振东山法门,长老殚精竭力,整顿道风,恢复丛林传统,除了继续做好本老所创办的《正觉》杂志的同时,还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禅文化夏令营」,创办了双峰讲堂,与柏林禅寺遥相呼应。为了改善祖庭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长老提出了「大四祖」的理念,将四祖寺的建设与周围环境的治理以及社会的和谐融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当地 *** 和民众的高度赞扬。

住持黄梅期间,长老还奋力重修湖北黄梅老祖寺、四祖寺下院芦花庵、当阳玉泉寺、度门寺、河北邢台玉泉寺、大开元寺等古老道场。每修复好一处道场,长老即刻择其有德之贤者而居之,自己则两袖清风,一衲飘然。其为教之忧患意识,其老当益壮、为法忘躯之承担精神,大有其先师虚云老和尚之遗风。

长老自幼出家,亲承虚云老和尚之教诲,对虚云和尚「四根(佛教这棵大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四条大根——修证之根、戒律之根、经教之根、现实之根)一本(以禅宗为振兴中国佛教之根本)一枢纽(巩固古老的传统大丛林之枢纽地位,充分发挥它们的表率、辐射和引领功能)」的佛教振兴理念心有领会,又得周叔迦、明真、正果、赵朴初等良师益友之提携,在自身天赋极高及早年儒释兼修的基础上,又经过中国佛学院数年的系统学习和研究,佛学根底甚为扎实,对佛教典章制度非常熟悉。所以在恢复赵州祖庭的过程中,在寺庙建筑、僧团管理、法务活动、僧才培养、文化建设、弘法理念,以及处理寺院与地方 *** 和民众关系等等方面,长老皆能以超常、圆融的智慧处之,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如理如法,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纵观长老在复兴祖庭、培养人才、弘化利生等诸多方面的事迹和经验,长老在如下几个方面所提出的理念,至为宝贵,值得我们后人永远记取和践行。

一、在道风建设方面,长老强调要继承丛林传统,完善道场各种管理规约,坚持早晚课诵、二时斋供、坐香、初一十五诵戒、夏安居、冬禅七。在此基础上,长老又针对当时各地僧团建设当中所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如信仰淡化、戒律松弛、生活腐化、不学无术、得过且过的现象,特地提出了「四化建设」和「强化四种意识」的口号。四化就是僧团道风要坚持传统化,僧团管理要坚持律制化,僧团弘法要坚持大众化,僧团生活要坚持平民化。四种意识是不断强化信仰意识,不断强化归属意识,不断强化神圣意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此四化建设和四种意识的提出,可谓高屋建瓴,直指僧团建设的要害,切中肯綮,堪为现时代中国大陆佛教僧团建设的指路明灯。

二、在僧才培养方面,长老立足于丛林传统,注重学风建设,提出了「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的口号,提倡「以学导修、以修促学、学修并重」的教育理念。为了解决僧团素质普遍低下、人才奇缺的问题,长老一接手赵州祖庭,即一手抓殿堂建设,一手抓僧才培养,首先成立了僧格养成班,既而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河北佛学院,后来又在四祖寺创办了「双峰讲堂」。为了办好佛学院和讲堂,长老亲自执教,并为佛学院制订了院训纲宗——「信戒学修」、「养成僧格,融入僧团」之二八方针。

长老指出,「信戒学修」是僧才教育的核心,「养成僧格、融入僧团」是僧才教育的目标。「信」的内容就是「以三宝为信仰的核心,以因果为信仰的准绳,以般若为信仰的眼目,以解脱为信仰的归宿」。「戒」的内容就是「爱国以守法为根本,爱教以持戒为根本,做人以道德为根本,做事以慈济为根本」。「学」的内容就是「授课以信戒学修为基本内容,学习以闻思读写为基本方法,老师以言传身教为根本职责,学僧以尊师重教为根本态度」。「修」的内容就是「以禅观礼诵为修持的内容,以丛林生活为修持的依托,以养成僧格为修持的目标,以观照生活为修持的要求」。长老所提出的这一整套僧才教育理念,非常切合实际,意义深远。

三、在弘法理念和弘法方式方面,基于对佛教历史的深刻反省和对中国佛教现实的深入观察,长老认为,中国佛教要真正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坚持走「人间佛教」道路,这是中国佛教的唯一希望。为了将人间佛教的理念进一步具体化,长老于1991年,提出了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修行理念,与此同时,还专门针对具有较高学历的青年佛教信众,在大陆率先举办了「生活禅夏令营」,每年一次,从未间断。

生活禅是长老根据佛教「契理契机」的原则,在对印度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史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修行理念。它既是对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的落实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祖师禅精神的继承和回归。在某种意义来说,生活禅找到了佛教与时代相结合的契入点,找到了佛教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的新的对话方式,应该说,它抓住了佛教的根本命脉,代表了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方向。与之相应的,生活禅夏令营则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体现了人间佛教精神,积极进取的、全新的弘法方式。这种弘法方式,不仅深受广大青年佛教信众的欢迎,同时也为佛教积极参与现实、从而达到化导人心的目的,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青年,同样的,中国佛教的振兴也离不开青年。长老针对青年人所开办的生活禅夏令营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佛法的普及,提高广大信众的信仰水平,促进僧才建设、为佛教贮备人才,提升佛教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佛教净化人心、和谐社会的教化功能等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思议的作用。经过长老十多年的不懈倡导,生活禅夏令营这种弘法方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内外人士的认同,为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在长老所倡导的「生活禅夏令营」和「禅文化夏令营」的影响下,现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佛教团体,也都纷纷效法这一形式,利用暑期,为青年佛子开办不同形式的夏令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得教内外人士的充分肯定。

随着改革开放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青年人越来越多。为了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佛教文化的继承和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佛教研究人才,除了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营和「禅文化」夏令营活动之外,经长老之倡导,柏林禅寺常住自1997年起,先后在北京的部分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设立了「怀云奖学金」。奖学金每年定额三万元,以鼓励从事佛教文化研究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另外,还抽出专用资金,在北京大学设立「虚云讲堂」,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系列讲座。住持四祖寺之后,长老继续积极筹措资金,并开设「双峰奖学金」,鼓励和支持武汉大学等部分高校哲学宗教学系的师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佛学的研究。

为了方便高校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佛教文化,柏林禅寺和四祖寺,对前来参学的各高校学生组织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热情周到的服务,除了免费给他们提供食宿之外,还特地为他们安排一系列的讲座和禅修活动,深得广大青年佛子的欢迎。由于长期以来对前来参学的高校学生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所以,柏林禅寺先后被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确认为「哲学宗教学系教学实习基地」。四祖寺亦同样如此。

四、在佛教文化建设和传播方面,长老认为,佛教要振兴、要走向大众,要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同,必须首先借助各种各样的传播手段,大力弘扬经教,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佛教的基本思想。元以后,中国佛教逐渐走向衰落,跟出家人的整体文化素质低下、不重视对经教的弘扬有很大的关系。就禅宗而言,禅宗初兴之时,虽然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是,那主要是针对盛唐时期教界普遍沉迷于对经教的研究、忽视了真修实证这一现象而痛下针砭的。

在当时出家人对经教普遍都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提倡打破文字相、专务实修,可以起到纠偏救弊的作用。但是,明清以后,僧团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当时的出家人当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良好的世间文化教育,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佛法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借口「不立文字」,轻视对经教和世间文化的学习,只会加剧出家人素质的整体下滑。近百年来,禅门中之所以不出人才,皆由于绝大多数参禅之士缺乏深厚的经教基础、不明白修行的理路所致。长老认为,末法时代,修行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走达磨祖师所提倡的「藉教悟宗」的路子。

基于此种认识,长老自接手柏林禅寺的修复工作之日起,即有意识地把整理佛教文化典籍、流通佛教经典作为恢复祖庭的工作重心之一。在当时经济非常拮据的情况下,长老立足于大局,着眼于祖庭的长远发展,睿智地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专门的禅宗刊物——《禅》杂志,还成立了「河北禅学研究所」和「虚云印经功德藏」,嗣后又与学界的专家学者联手,创办了《中国禅学》,同时倡印《大正藏》、《卍续藏经》、《乾隆大藏经》、《净土藏》等上百种佛教典籍。

另外,长老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组织、整理、编辑出版了《虚云和尚开示录》、《虚云和尚法汇续编》、《中国禅宗灯录大全》以及《虚云和尚全集》等重要著作,并一直与学术界保持密切的交往,曾经以河北禅学研究所的名义,邀请在京的部分专家学者,组织编辑出版了《河北省佛学院系列教材》。2011年秋,长老又提议编辑出版「正法眼」系列丛书。该丛书以帮助信众树立正知正见,确立正信正行,全面展示祖师禅禅法精华为主要目标。与以往不同的是,该系列丛书,要求在点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重点的疑难字词、公案典故、人名地名等,都一一作出简明的注解,以方便现代人阅读。该丛书首批五十余种,正处在有序的整理编辑过程中。

佛教的振兴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弘扬,离不开学术界的支持和参与。与学术界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自觉利用学术界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影响力和科研优势,以弥补佛教界研究人才的不足,提升佛教僧团的整体文化素质,扩大佛教的社会影响,这是佛教界应该主动去做的一件事情。在这一点上,长老可谓高瞻远瞩。他经常邀请学界的专家学者参与一些重大的佛教文化活动,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界的研究热情,扩大佛教文化的社会影响,从2010年起,长老决定以湖北的黄梅和河北的赵州为中心,每年两地各举行一次大型的禅文化研讨会——「黄梅禅文化高峰论坛」和「河北禅文化论坛」,现已连续举办了三年,共六届,每次参加研究会的人数有一百多人,会后,委托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卢海山老师将论文集迅速结集出版,效果良好,受到学界的热烈欢迎。

五、在为信众宣讲佛法、提供修行服务方面,长老认为,寺院的存在价值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住持佛法,为广大信众服务。「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是寺院建设的根本理念。另一方面,寺院的发展以及僧团的日常生活和法务活动等,离不开广大信众的支持,而要争取广大信众的支持,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为信众提供最优质的佛教文化和修行方面的服务。长老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在承担修复寺院的繁重任务的同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为信众举办各种形式的法事活动,如禅七、佛七、周末佛法系列讲座、生活禅加油站、生活禅高级研修班、双峰讲座,等等,二十多年来,这些活动一直在低调中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从来没有间断过。柏林禅寺和四祖寺之所以能够得到海内外广大护法信众的大力支持,并在较短的时间段内,恢复其宏大的气势,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禅窟之一,跟长老的这种一以贯之的服务理念分不开。

六、在慈善救济方面,长老认为,一个寺院和僧团,要想持久健康地存在和发展,必须搞好寺院与地方 *** 和民众的关系,必须坚持「爱国爱教」的原则,真正做到「利益一方,服务一方,和谐一方,教化一方」。本着佛教「未结法缘,先结人缘」的理念,长老在修复柏林禅寺和住持四祖寺的过程中,经常利用各种因缘,组织信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救济活动,或赈灾,或创办希望学校,或救济孤贫,或修路,或打井,等等。长老的这些慈济行为得到了当地 *** 和民众的欢迎和赞叹,为寺院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上述六个方面,是长老复兴祖庭、弘法利生时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对虚云和尚「四根一本一枢纽」思想的具体落实和发扬。

作为一名从充满战乱和苦难的旧中国走过来的老一辈出家人,长老对中国佛教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正是在这种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驱使下,1988年长老甘愿放弃了北京优裕的工作环境,应邀来到河北主持佛教工作,并负责修复赵州祖庭。白手起家,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个中的甘苦自不待言,而长老却泰然处之。长老多次讲,赵州祖庭是一块「试验田」,他来河北就是为了种好这块「试验田」。长老所说的「试验田」,就是想通过落实「生活禅」理念,来建设一个高素质的清净僧团,为中国佛教探索出一条全面振兴的路子。经过十多年的惨淡经营,柏林禅寺现在已经全面修复,并成为我国北方对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内外、海内外佛教信众和有识之士前来参学。长老到黄梅之后,亦将赵州祖庭的复兴经验,熟练地运用于黄梅禅的振兴当中。经过十年的努力,长老之门下,现已形成了「北有赵州,南有黄梅」、南北呼应、资源共享、相辅相成的健康发展格局。

长老为人谦和,忍辱负重,广结善缘。无论是在中国佛教协,还是在赵州柏林禅寺、黄梅四祖寺、邢台玉泉寺,他所接触人物的范围很广,所应对的事务头绪繁复,但他都能从容应对,各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长老对待上级不卑不亢,接待外宾彬彬有礼,对待尊长恭敬有加,对待后学热情关怀,对待同事团结合作,对待下级不摆架子,对待名人和财主不失本分,对待基层信众亦方便接待,平易近人,对于误解、仇视和攻击自己的人亦不失礼节,乃至以德报怨。无论是在中国佛教协会,在《法音》杂志社,还是在河北、湖北,长老之所以能够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事业干得比较顺利和成功,跟长老心量广阔、处事圆融有极大的关系。

在祖师和长老的道德感召之下,每年慕名前来赵州黄梅,礼祖、参学、访问、视察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现在的柏林禅寺和四祖寺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据初步统计,柏林禅寺和四祖寺平均每年接待海内外各类参访团有三十多个,除国内和港奥台之外,还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缅甸、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瑞士、美国、加拿大等四十多个国家。

在热情接待来海内外来访的同时,长老亦充分利用一切善缘,主动走出国门,把中国佛教的优秀思想和传统传播到国外,不仅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扩大了中国佛教在海外的影响,同时也宣传了中国 *** 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几次是:

1992年9月26日至10月3日,在纪念「中日友好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之际,以长老为代表的河北省佛教协会友好代表团,应日中友好临黄协会之邀请,对日本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访问,受到日中友好临黄协会事务局局长有马赖底长老的热烈欢迎。

199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受法国潮州会馆和巴黎《欧洲时报》的邀请,长老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中国佛教文化展」,盛况空前,反响热烈。访问结束后,明海大和尚将此次文化展和访问,整理出版了《花都法雨》一书。那是一次八九年中断后的中法文化交流的破冰之旅。

1996年7月26日,长老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邀请,赴新加坡弘法,在新加坡居士林作《六祖坛经》系列讲座,从7月27日开始至8月2日结束,后由明尧居士整理成《坛经一滴》公开出版。讲座期间,有七十位居士在长老的证明下,皈依了佛教。讲座结束后,8月4日,又在居士林举行「一日禅修」,对于居士林来说,这是有史一来的第一次禅修活动。

2002年4月中旬,在联合国世界人权大会期间,以长老为团长的中国宗教代表团一行,对日内瓦进行了友好访问。期间,代表团通过举办记者招待会、报告会和图片展等方式,向海外人士客观公正地介绍了中国各大宗教的信仰情况和发展现状。

2002年10月19日,长老应韩国方面邀请,赴釜山海云禅寺,参加「国际无遮禅大法会」,在法会上,长老作了《提升人性,回归佛性》的讲演。

2005年12月8日至12月19日,长老应新加坡佛教总会、新加坡莲山双林寺惟俨大和尚的邀请,赴新加坡弘法,并主持莲山双林寺建寺以来的首届禅七法会。

2009年10月23日,柏林禅寺隆重举行了「临济宗法脉西行传承大典」,长老在问禅寮将临济宗法脉第四十五代法卷传给德国本笃(Benediktushof)禅修中心导师威里吉斯·雅各尔先生(Willigis Jager)。长老为雅各尔先生取法名「常真」,表信偈曰:「禅本无方位,无心月一轮。庭前柏树子,不改四时春」。赵州柏林禅寺由是成为德国本笃(Benediktushof)禅修中心的中国祖庭。本笃(Benediktushof)禅修中心是德国最大的禅修中心。长老将临济法脉传给威里吉斯·雅各尔先生,表明中国禅宗正式进入欧洲世界。对于柏林禅寺来说,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弘法事件。

长老幼读儒书,酷爱诗文;长习释典,深通经教,且文思敏捷,落笔成章。著文作诗,不但规矩悉备,且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颇有恣肆汪洋之概。长老之著作已经公开出版的有《双峰禅话》、《入禅之门》、《生活禅钥》、《坛经一滴》、《中国佛教与生活禅》、《做人的佛法》、《心经禅解》、《何处青山不道场》、《经窗禅韵》、《禅在当下》、《生活禅语》等。

  • 索引序列
  • 杂志社拼音
  • 知音杂志社
  • 知音杂志社出版杂志
  • 音乐探索杂志社
  • 法音杂志社副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