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大众摄影杂志主编

大众摄影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大众摄影杂志主编

李少白是1942年出身的.

李少白,.1942年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先后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并任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现中国知名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 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角度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群)的著名摄影家,出版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 《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等多本画册,视角独特,影响深远。 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展出,并在法国、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编辑本段2、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李少白,笔名少白。1939年生,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员。196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任长沙市刘正街小学教师,楚怡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长沙市青少年宫主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文学创作一级。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少先队活动朗诵诗》《淡绿的月亮》,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还写过不少歌词,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还写了一首诗歌:《中华少年》,收录于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书中第8课。编辑本段3、中国电影博士生导师 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于安徽太和县的一个偏僻乡村,他的中、小学朝代在战争的动荡中度过,其父是皖北一带有名的医生,其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李少白产生很大影响,使李少白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对他后来从事电影理论研究影响颇大。 1949年,李少白弃学从军,1950年被分配到重庆西南大区影片经理公司工作,那时公司除放映国产片和苏联片外,还接收了大量美、英等影片,这样使李少白对影片有了比较广泛的接触,开始了对电影的学习和钻研,1951年底在《大公报》上发表《谈苏联影片〈起死回生〉》,从这时开始,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影评文章。 1954年李少白调到北京电影发行总公司宣传处工作,还参加公司的选片工作,这一时期他又撰写了大量关于《罗马11点钟》、《没有留下地址的信》、《马路天使》、《南海潮》等国内外影片的评论文章。1956年,他被《文艺报》聘请为电影方面的评论员,1957年他调到影协,1958年调到该会电影史研究室,参加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的编写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工作,1963年,我国第一部电影史终于问世了。此后,李少白着意于电影理论和电影美学的研究。1978年后,李少白发表大量理论文章及书籍。如《谈影片故事性》、《论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李少白一面从事中国电影史和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一面带电影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我国唯一的电影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他还参与了大量的关于电影的专题片的监制工作。 2006年7月编著《中国电影史》,系目前对中国电影史研究最为完整和规范的一本教材。另有旧体诗词选集《灵府轨迹》问世。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第一、二、三届初审会成员,首批通讯评议成员等。哇好厉害编辑本段4、李少白:书画家人物生平: 李少白李少白,北京人,原名李伦,唐太宗第47世孙,七十年代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李言,为老一辈革命家之一。其伯父李文杰为著名的考古学家 善丹青、工诗文、喜金石。他七岁学书法,揩书临于颜、柳、欧、赵,草书主攻张旭、怀素、王羲之、孙过庭、贺知章,进修于中央美院。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挥毫。 现任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理事、中国书画创作基地副秘书长、北京华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成就及荣誉: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获得“国际著名书法家、世界艺术名人”等荣誉称号。其作品被多位国家领导人收藏。 著有《商略》、《硬书要决》等书;社会评价: 李少白擅长书法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注重深入生活感悟人生,师古不泥,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行楷,清隽秀朗,风度翩翩,其境界、趣味、笔法,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其草书作品静若处子,动如惊鸿,回峰转笔奔放自如,韵态之中蕴藏极致美感。隶书章法有序,线条丰润饱满且富有很强的韵律感,另外,在金文和甲骨文方面亦有一定研究。他多年来临池不缀,致力于继承和发展的完美结合,因面得到名家赞赏和好评。

郑思琪,1992年03月10日出生,广东汕头人,自幼喜爱画画,2010年10月开始接触摄影,进而开始自己的摄影生涯。在自学的三年期间,作品先后刊登于《中国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杂志、并获得美国《国家地理》中国赛区二等奖、第2届意大利维琴察国际摄影展焦点奖,第五届芬兰5地巡回国际摄影展FIAP金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我没有近视,也从不戴眼镜,可每天还是热衷于隔着某种镜片去认识世界,记录生活”——郑思琪

2006年7月编著《中国电影史》,系目前对中国电影史研究最为完整和规范的一本教材。另有旧体诗词选集《灵府轨迹》问世。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第一、二、三届初审会成员,首批通讯评议成员等。哇好厉害

《大众摄影》杂志

种类太多,有中国摄影 咔啪先锋摄影 数码影像时代 摄影与摄像 摄影世界等,这是我在杂志铺买书的时候顺便看到的,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摄影》杂志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唯一摄影类核心期刊,它以推介摄影作品,报道摄影发展状况,介绍摄影器材和技术为主旨。《中国摄影》杂志创刊于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本摄影艺术刊物。它集权威性、学术性、收藏性于一体,面向专业摄影师和中高端摄影爱好者,提供专业资讯。超过50年的品牌积累,使它拥有的丰富的行业资源、深刻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是中国摄影传媒行业的领军者和风向标。 《大众摄影》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刊物的发行量一直居中国摄影刊物之首。《大众摄影》见证了中国摄影普及化的进程,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影像文化,引导影像消费,被誉为摄影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大众摄影》于2005年创办子刊《大众DV》杂志,并着力打造大众摄影网络,开展各种创作、培训、出版等活动,向摄影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与展现空间。 《中国摄影报》创刊于1987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周两期,每期八版,是目前中国摄影界信息传播最快、彩色版面最多的专业报,也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摄影专业报。《中国摄影报》融知识性、实用性、服务性、可读性为一体,集艺术摄影、新闻摄影、商业摄影于一身,是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了解国际摄影艺术动态、掌握中国权威行业信息、提高摄影技艺、丰富生活情趣的好伙伴。 中国摄影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最早创立的国家级摄影专业出版社,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旗下的摄影媒体,出版内容领域涵盖:摄影经典作品、摄影理论知识、专业摄影技法技巧、摄影实战指导、社科文化、时尚生活、图文和虚构等。每年出版品种近200种,其中新书超过100种。《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作为出版社的拳头产品,持续畅销近30年,在全国摄影图书零售市场排名保持首位。一大批图书以权威、优品质、实用的特点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使得出版社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影像出版品牌之一。 中国摄影信息中心成立于2001年,负责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信息化建设,运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手机报和影像中国网、影像国际网。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官方网站,创立于2000年12月。作为协会的官方网站,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宗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准确权威的协会信息,精彩丰富的业界资讯,多元多样的会员佳作,服务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惠及广大影友。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 创立于1984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创办最早的民办高校之一。学院定位在非学历、为摄影人服务的平民教育路线上,以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函授、面授、网络直播为教学手段,以摄影技术、摄影理论、摄影艺术为基础学科,对学员实施函授教育和短期培训教育。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在全国设有33个函授站点,25年来,培养了11万余名学员,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长为摄影界的中坚力量,为推动中国摄影文化发展乃至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大众摄影》《中国摄影》: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摄影月刊。内容很丰富,覆盖面广,但针对性不强。二、《摄影世界》:新华通讯社主办。很专业,偏重介绍国内外名家作品。三、《人像摄影》: 主办单位 中国商业联合会 编辑出版 人像摄影杂志社。针对影楼、工作室从业人员。四、这些都是不错的杂志,只买一本的话,推荐《摄影世界》。

中国摄影,中国唯一参加TIPA(TIPA 是Technical Image Press Association的缩写由12个欧洲国家和31个以上有关影像杂志社参与的专业杂志团体。TIPA Award奖项是由TIPA授予的,每年在欧洲发布的照片和影像产品为对象根据行业评选出最佳产品并授予奖项。自1991创立以来已过了16年,获得TIPA Award的产品将会获得将获奖logo插入到产品包装盒上或者还可用于宣传的特权。当用户购买了这类产品,可以表明他的品质。当tipa奖标志出现在广告,单张,或在一个产品包装,你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值得的。、 当欧洲各国政府决定,去旧大陆转化为最大的经济区在发达世界,也是摄影业的重新界定其策略。 这个时代的变化,需要从照片和杂志重新思考自身的未来,TIPA决定要为我们加入拍摄的热情。自1991年以来, TIPA成员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在大会上讨论的项目,分享意见,评论,对工业创新和趋势,更多的是来访的摄影历史遗址,博物馆或工厂。 在这为期三天的会议tipa编辑也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评比出在欧洲的最佳摄影与影像产品。)的杂志

大众电影杂志主编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当时负责该刊编辑工作的是上海市电影事业管理处研究室。1952年4月,该刊与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编辑的《新电影》合并,由上海迁北京编辑出版。1957年成立《大众电影》编辑部,由中国电影出版社领导;1960年随同中国电影出版社划归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领导。1962年秋,以印刷原因,与《上海电影》合并迁回上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停刊。1979年1月在北京复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大众电影》编辑部编辑,1986年后改由《大众电影》杂志社编辑出版。2014年进行改版,新版《大众电影》预计4月开始进驻万达影院。 《大众电影》在1961年前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创刊号仅发行 1万册,后印数逐年增长。复刊后的1982年,发行量曾高达 950多万册,成为当年国内发行量最高的艺术刊物,受到国内外人士的瞩目。《大众电影》创刊时,主编梅朵、王世桢;1962年秋迁沪后,主编袁文殊,副主编洪林;1979年复刊,主编林杉,副主编唐家仁、崔博泉。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以清新生动活泼的内容与形式而受到欢迎。当时负责该刊编辑工作的是上海市电影事业管理处研究室。1952年 4月,该刊与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编辑的《新电影》合并,由上海迁北京编辑出版,成为指导全国广大观众鉴赏电影的刊物。1957年成立《大众电影》编辑部,由中国电影出版社领导;1960年随同中国电影出版社划归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领导。1962年秋,以印刷原因,与《上海电影》合并迁回上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停刊。1979年1月在北京复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大众电影》编辑部编辑,1986年后改由《大众电影》杂志社编辑出版。该刊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保持和发扬该刊多年来形成的风格和特色,解放思想,增设栏目,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新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除了画页,以“新片评介”、“电影观赏”、“问题讨论”、“电影人物”、“国内外影讯”、“电影史话”等栏目最受读者喜爱,对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了解电影的过去和现状,新片拍摄动向等都起到良好的作用。“银幕上下”、“读者论坛”、“影院人语”等栏目密切了读者、观众与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从1962年起,每年举办电影百花奖,是群众性最为广泛的读者评奖活动。 《大众电影》在1961年前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创刊号仅发行 1万册,后印数逐年增长。复刊后的1982年,发行量曾高达 950多万册,成为当年国内发行量最高的艺术刊物,受到国内外人士的瞩目。《大众电影》创刊时,主编梅朵、王世祯;1962年秋迁沪后,主编袁文殊,副主编洪林;1979年复刊,主编林杉,副主编唐家仁、崔博泉。★[主要版块栏目]: 银座、银海短波、影人行踪、银河之星、新片评介、新片橱窗、海外星座、星河写真、幕后蒙太奇、慢镜头回放、新碟流水线、旋转宽银幕、第一频道等。

《大众电影》是创办于1950 年6 月的电影杂志,单期947 万册印量保持了电影杂志一期销售量最高的世界纪录2014 年《大众电影》杂志携手万达集团全新改版,秉承“电影点亮生活”的宗旨和有料、有趣、有品的编辑风格,《大众电影》以普及电影文化、推动电影发展、引领电影生活为使命,将建立起涵盖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市场调研、行业咨询、电影推广及会务在内的系列产品和服务。

1956年,苏联影片《牛虻》在中国上映,再次掀起了“牛虻热”。 北京开始放映外国原版影片 《人民日报》1956年4月29日 北京的苏联展览馆电影馆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二十八日开始分别放映苏联原版影片“牛虻”和“忠诚的考验”,以便丰富在北京的国际友人的文艺生活,同时使北京的观众更早地欣赏到外国的影片。 今后每星期六和星期日将陆续放映外国的原版影片。最近放映的将有苏联影片“第十二夜”,英国影片“哈姆雷特”,法国影片“没有留下地址”,意大利影片“橄榄树下无和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影片“魔鬼集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影片“世界之心”等。 《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该期相当于《牛虻》专刊,相关文章(4篇文章、一篇献诗和两篇刊内资料)占了杂志一半的篇幅。封底为该电影剧照。李希凡 《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 4页 小说《牛虻》中的主人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曾经广泛地影响过苏联的几代青年,鼓舞过像保尔·柯察金和卓娅那样的无产阶级英雄进行革命的战斗。这本小说译成中文后,对于我国青年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根据这一小说改编摄制的苏联影片《牛虻》就要和.我国观众见面了。.它在不损害原著的原则下,更集中更概括地表现了这个英雄人物的革命品质。在影片里,许多与表现牛虻性格本质相游离的情节被删除了。这样,也就使得牛虻的性格更加突出和鲜明了,它很有助于青年同志对于牛虻性格的进一步理解。 牛虻生活的历史时代,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正被奥地利所占领,“并 且他还执行着欧洲君主联盟的卑鄙的意志。”而教会也是奥大利的凶恶的同盟者,对意大利人民和青年进行极恶劣的精神毒害和间谍活动,他们勾结起来迫害意大利的爱国志士。意大利的人民和青年,不能忍受这种残酷的压迫,反抗的烈火在意大利国土上猛烈地燃烧着。人民和奥大利统治者和教会的冲突日益尖锐起来,许多爱国的宗教徒,后来都变成严峻的无神论者,牛虻就正是这样一个由幼稚无知、虔信宗教,渐渐成长为勇敢刚毅,背弃宗教,严峻得近于冷酷的革命者的典型人物。 有些青年同志读过小说“牛虻”以后,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 牛虻这样冷酷呢?彷佛他对什么人都有着强烈的仇恨? 我们想解决这个疑问,必须和他早年的生活遭遇联系起来看。年轻的亚瑟还在宗教徒的年代,就热爱他的祖国,向往于革命事业,“准备为未来的共和国而死”。可是,教会和神父的欺,却险些毁灭他的理想,因此,他对任何虚伪和欺,都燃烧着强烈的憎恨。影片更集中地表现了牛虻的这个性格本质。 十三年的革命斗争经历,使他远远地超过了他过去参加过的青年意大利党人,更进一步地接近了人民,参加了人民的起义粗织,因而,也更加体会到,在奥地利占领下,人民是陷在怎样的水深火热里面。所以当他面对着那些大小资产阶极空谈家们的时候,当他听到那些优闲的老爷们,在“沙龙”客厅里,侈谈“号召人民为物质幸福而斗争,那只会助长自私自利”的鬼话时,牛虻正以辛辣的讽刺,揭露了他们的伪善面孔。牛虻不是对什么人都恨,他爱人民,他是“人民的好朋友,人民很相信他,跟着他走。 ” 对人民无限的爱,对敌人强烈的恨,这就是牛虻英雄性格的本质。 在牛虻性格里发展着的、最值得我们骄傲的品质,是他的革命精神。牛虻对于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热情、大胆和无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和保尔.柯察金一样,这个前辈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生理上被残酷现实完全压碎了的牛虻,仍然燃烧着革命热情的火焰,用惊人的毅力克服着生理上的痛苦,积极地从事革命活动。正象他自己所说的: “我不能停止为意大利自由的斗争,我就是为了她才活着的!” 他的铁的誓言都实现任行动里。英雄的牛虻,经受着战斗的考验,怀着民族解放的必胜信念。在法庭上、在监狱里、在刑场上,他都表现出革命者的高贵品质。在受刑时的几个镜头里,这种革命的毅力表现得更加顽强和突出。在就义场面上从牛虻性格中喷射出来的革命的火焰,强烈地映照着创子手们的卑微和渺小。 但是,像小说一样,影片对于牛虻的精神面貌,也没有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法,而是相当其实的表现了牛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牛虻是深深地爱着他的生父蒙泰尼里的。从影片的许多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他和蒙泰尼里展开斗争的时候一一在影片里这个斗争集中得特别尖锐,在他的内心也经受着剧烈的思想感情的斗争。第一次当他在广场上揭露蒙秦尼里的虚伪后,他自己也受了强烈的刺激并因而病倒。他的被捕,也是由于蒙泰尼里的拦阻,最后,他甚至幻想过争取蒙泰尼里。他向蒙泰尼里说: “爸爸,你跟我们走吧,难道你具不愿意让自由的曙光照到意大利的上空么?”“怎么你不能理解你那个天主,这是旧时代的灰尘。这个世界是个完全错误的世界。脱掉你的袈裟,跟我们走吧!” 可是,当他明白蒙泰尼里不能和他走同一条道路时,他的刚毅的革命品质,立刻就战胜了违反革命利益的私情。坚决地向蒙泰尼里宣布:“我决不接受神父的恩赐”,“你要我,或者是上帝”。牛虻这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坚强的忍受一切考验的力量,正是使得保尔·柯察金和卓娅以及许许多多青年热爱他的原因。 有人认为,“牛虻”虽然有可取之处,可究竟带有许多盲动主义的色彩,不足以为我们社会主义时代青年仿效,这是一种不妥当的论调。尽管牛虻所参加的革命,和我们的革命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差异,他所采取的革命策略,也是完全和我们无缘的。但是,正像保尔.柯察金所说:“就牛虻的本质,就他的强毅,他那种忍受考验的无限力量,以及那种能受苦而毫不诉苦的人的典型而言,我是赞成的。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称毫不能与全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的典型。”而这一切,也正是值得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学习的。 陈安京,《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8-9页 澎湃的海洋,狂啸的海浪冲击着礁石。一群意大利革命志士,在异乡的国土上:深深地怀念着祖国,他们了望着惨遭奥地利统治者蹂躏的国土,遥遥地向祖国默誓:“朋友们,那儿是我们的祖国!透过狂风暴雨,透过迫害烈士们的枪声、一我听到我们祖国痛苦的声音.....她的光荣和力量,被粉碎,被剥夺了,并且她还执行着欧洲君主联盟的卑鄙意志——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意大利!”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意大利,是这样的动荡不安,大学生亚瑟(后来的牛虻)就在这充满了艰难和斗争的岁月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那时他还是一个非常纯真、幼稚的年轻人,他虔诚的信奉着天主教,从神学院院长蒙泰尼里那里得到唯一的“温暖”。亚瑟参加了当时的革命组织——“青年意大利党”,但幼稚的心灵并没有就此脱离开教会的束缚,在他看来,革命和教会二者是可以分开的,互不相干,以至在一次秘密集会上,为这个问题和另一位革命同志波拉发生了争执。可是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天真的幻想:在蒙泰尼里调走不久以后,继任的神学院院长卡尔狄,乘他在忏悔的时候,取了青年意大利党党内的秘密,于是亚瑟和波拉一起被捕了。在监狱中,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就是那个披着宗教外衣的间谍卡尔狄出卖了他,他开始认识到教会、神父的其正面目。 敌人的卑鄙目的达到以后,牛虻被释放了,可是他内心的痛苦并未就此消除,特别是爱人琼玛对他的误会,更加深了他对错误的内疚。回到家里,他又从嫂子那里知道了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原来蒙泰尼里就是他的亲生父亲,而这位伪善的神父却一直欺着他。这时,教会的尊严已经在他联子里彻底破产,他悲愤交集,怀着盛怒的心情,砸碎了那象征着圣父的十字架。在一个寂静的深夜里,写了一封自绝信:“蒙泰尼里主教,到河里去寻找我的尸体,”从此,蒙泰尼里主教便以为亚瑟真的死了。十三年以后,牛虻以一个久经战斗考验、满脸伤痕的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革命战士出现在观众面前。从这个刚毅、严峻的人身上,再也找不到丝亳亚瑟年轻时的影子,他在残酷的斗争中,在烈士们鲜血的滋养下成长了。这时,他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象一颗有力的子弹一样,致命地打击着敌人。当奥地利的将军们正鼓吹着“只有奥地利帝国,才能给意大利带来自由”时,人民的手上却在念着这样的传单: “意大利的自由,和奥地利帝国的关系,就像俗语所说的是水火不相容,”多有力的反击啊!它以像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激动和鼓舞着群众,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斗争。传单的作者是谁呢?牛虻。 这时,波拉夫人(即牛虻年青时的爱人琼玛)和马梯尼成了佛罗伦斯城青年意大利党的中心人物。由于受了自由主义政客格拉西尼的影响,青年意大利党人的斗争还是停留在喊口号,发传单上。牛虻以一个假装的外国人的身份,指出了这种做法的错误,当他们要牛虻帮助发传单时,他说:“...你们的人民,他们急需的不是传单,是行动。” 当牛虻因为旧病复发躺在琼玛家里的时候,琼玛已经开始认出了这个牛虻就是十三年前她所爱的亚瑟。但是,牛虻再不愿唤起往日巨大的痛苦,否认了这一点。在他病体还没有复元,听说起义队伍给打败了,许多人被捕并且被判处死刑时,便立即前往营救。这个非常果断的行动,使刑场上被宣布死刑的不是革命者,而是那些野心勃勃地踏入别人国境的侵略者。 不久,革命者陀姆尼钦诺又布置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当他因照顾牛虻而没有委派任务时,牛虻说:“....我不能停止为意大利自由的斗争,我就是为了她才活着的!” 同时他还特地去邀琼玛也投入到这场斗争中来,鼓励她离开那些“青年意大利党”的空谈家,指出依靠幻想并不等于行动。琼玛在她的帮助下决定前去参加,并且约好在布列亚盖拉城会面。牛虻答应在这次见面时,把以往的一切情况都告诉琼玛。在布列亚盖拉的广场,人们正接受主教蒙泰尼里的祝福,市集上挤满了人群。牛虻和一群起义者却在商议着行动的步膝,当他们一切都安排安当时,间谍发现了他们,广场四周顿时被封锁起来,牛虻立即命令战友们突围,而自己却为了掩护战友们退却被捕了。 琼玛和友人们布置了一个营救牛虻的计划,想帮助他逃出监狱。牛虻带着重伤锯断了狱窗的铁栏杆,可是当他刚要逃出狱斗时,因为旧病复发,昏倒过去,被卫兵们抓了回去。 蒙泰尼里主教想来“说服”牛虻,可是英雄的心是任何人也不能动摇的。他不但坚定的拒绝了主教的劝说,并且说出自已就是亚瑟,无情地揭露了蒙泰尼里的撒谎与无耻。这时亚瑟还希望蒙泰尼里能够背叛宗教,跟着自己走,但是蒙泰尼里在上帝和牛虻之间终于选则了一条他必然选则的道路:皈依上帝,和革命事业对敌到底。敌人决定将牛虻处以死刑,屠杀者的枪口已对准他的胸膛,而他仍保持着饱满的战斗精神,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无限信心,愤怒地说: ...... 你要记住,当我们的队伍行动的时候,那么大炮就会代替我说话了。” 牛虻最后英勇地牺牲了。 在这最后的时刻,他没能见到琼玛,只从牢狱中带出一张纸条,在纸条上说出了他对琼玛永远保持着的爱情,井希望琼玛乐观地为自由战斗下去。 是的,牛虻的爱国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会永远活在人民心里,鼓舞着更多的人们争取意大利的独立解放而奋斗! 张毕来 《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 在小说《牛虻》和现在改编拍制成的同名影片中,牛蛇和神父蒙泰尼里之间的复杂关系,有着非常细致的描写。他们的特殊性格,表现着他们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 就思想,信仰和生活道路说,牛虻和蒙泰尼里是处于对立的地位的,但是,就感情说,他们之闻的关系却非常不单纯。影片一开始就揭露了这种关系的特征:亚:我跟你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我亲爱的神父!你知道,我在家里很孤独。我不喜欢我的哥哥,尤其是嫂子。我母亲死了之后,你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 蒙:你知道,我在世界上除了你也没有别的人。我把你当作儿子一样!你是我的光明,我心里快乐的源泉。 这时影片上,亚瑟(即以后的牛虻)跪在蒙泰尼里的面前,蒙泰尼里拥抱着亚瑟。可以看出,他们之闻存在着深厚的、不平常的感情联系。 这时候,亚瑟刚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和参加革命活动。就亚瑟这一面说,他参加的革命活动,是以推翻蒙泰尼里实际上拥护着的秩序为目的的;就蒙泰尼里这一面说,他维护着统治阶级的利益,走着同亚瑟完全敌对的道路。但是,即使这样,当时他们之间并没有引起直接的尖锐的冲突。亚瑟十分敬爱着神父。蒙泰尼里也非常关切亚瑟的生活,在他准备出发去罗马的时候,他还对亚瑟说:“我有一种非常恐怖的感觉。你只要对我说, ‘留下来’一一我就拒绝到罗马去。”可是,后来亚瑟在监牢里发现了新来的神父卡尔狄的告密,他对天主的信仰开始动摇了,实际上是对蒙秦尼里的那套谎话有了认识。 出狱后,嫂子裘丽亚又把他身世的秘密给揭开了。这时,他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里看见了真理:蒙泰尼里并不是一个神圣的、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而是个虚伪、卑鄙的;而他所代表着的教会也是罪恶的。影片中有一个动人的情景:亚瑟捏着十字架,疑视着,然后沉痛地、毫不可惜地把它扔掉。他对着蒙泰尼里的照片说:“我相信你,就象信天主,但是,你一直在欺我。”这时,亚瑟在思想上同蒙泰尼里完全破裂了,在感情上也.深深地憎恨着厌恶着蒙泰尼里的可耻和虚伪。不过,因为他同蒙泰尼里在私情上有千丝万耧的牵连,在这种感情的改变过程里,他经历着十分剧烈的,深重的痛苦。这正是亚瑟这个人物的性格的具实特征所在。伏尼契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点,影片也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亚瑟所选择的革命道路,正是蒙秦尼里所死命反对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亚瑟却又是蒙泰尼里一生里从私人关系上说最亲近的一个人。失去了亚瑟,对于蒙泰尼里,是终身的遗憾。他没有一天能够忘掉这个悲哀。他在教堂里讲话,从耶稣之死忽然沉痛地说起“我亲爱的儿子”“黑暗把他湮没了”的话来,这正反映了他的这种心情。当亚瑟面对面地讥讽他,说他哪里会有罪的时候,他说:“对于不了解的人,不要这样说。我要能改变我的过去...但我现在所能奉上给宝座的.....只有一颗破碎的心。” 最后,他发现即将处死的牛虻原来是他的亚瑟的时候,他跪在牛虻面前,沉痛地说:“可怜的孩子,我做过多次梦,见你回来了,可是醒来,周围是空虚....一片黑暗...”他要帮助牛虻逃走。同时,在这里也可以看出牛虻对蒙泰尼里的私人感情也并未完全消失。在这种情景下,这种感情还是回到了牛虻的身,上,他说:“你知道,我是多么想念你啊-我其想能重新再看到你,摸摸你的两支手呵。”他们真诚地拥抱着。牛虻对他说:“爸爸,你跟我们走吧,难道你真不愿意自由的曙光照到意大利的上空么?他要蒙泰尼里任二者之间选择:“你要我,或者是要上帝。自然,很明显,蒙泰尼里反动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选择革命的道路。这个人物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动性也正在这里表现出来。蒙泰尼里却还企图争取牛虻背叛革命倒向教会,这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到这时,牛虻心中所潜藏着的对蒙泰尼里的最后情感都死灭了,他的幻想也再不存在了。牛虻就断然地说:“那么,你就到上校那去吧,告诉他说你完全同意对我处以死刑。”他坚决地拒绝了蒙泰尼里帮助他逃跑的建议:“不,我决不接受神父的恩赐。”他要一个抛掉天主而同他一起革命的父亲,但决不要一个因父子之爱帮他逃跑而在政治上、思想上企图使他叛变的神父。 很显然,牛虻虽然曾经对蒙秦尼里有着深切的敬爱,但是,他的一颗心是献袷革命的,为了革命,他毅然地坚决地同这种私情割断联系。蒙泰尼里也一直对牛虻存着强烈的特殊的父子之情,但他的灵魂是卑鄙和渺小的,为了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他可以抛弃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正构成了这两个人物间的鲜明的突出的对比。牛虻是崇高的,伟大的。蒙泰尼里却永远会引起人们的憎恨。 (王再,“对《牛虻》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34-35页,这篇文章我找不到。) 晨光 大众电影 1956 第11期 啊!牛虻,你是多么年青英俊,你是多么纯洁天真。你爱神父是爱得那样纯真,从不怀疑他是个虚伪的人。但是,你更爱的是真理,是祖国和人民。你拒绝神父对你的询问,为了不对同志们失信。.当残酷的斗争和神父的虚伪撕破了你的幻梦,啊!牛虻,我深深地懂得你年轻而纯洁的心灵是多么苦痛。可是为拯救苦难的祖国而奋斗的那颗心,却永远燃烧不停,我理解你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了你的祖国,离开了你的爱人。十三年的时光,把你变成了另外一种模样。你不像从前那样幼稚,无知,却变得如此老辣、坚强。透过你脸上的疤痕,我们看见你在这些年月里,忍受过多少痛苦和折磨。可是你还是回来了,你为祖国自由而斗争的意志,能经得起任何考验。啊!牛虻,不管在任何时刻里,你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感情,总是如此深沉。 神父不认识你了,可是祖国和人民认识你。他们认识你是他们的好儿子。当着你在酒馆门口开枪送走奥地利的宪兵老爷回天国的时候,人民一眼就认出你是牛虻。这是因为你爱人民,你和人民是息息相关。啊!牛虻,在那样漆黑的夜晚,在那样风暴的夜晚,我看到了你颠跛的双脚,是怎样踏着泥泞的道路,在和敌人进行斗争。为了意大利,你忘掉了自己,你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不停地奔波。你的声音是多么震人心弦哪:....我不能停止为意大利自由的斗争,我就是为了她....活着。” 在你不幸被捕的时候,蒙泰尼里企图用父子的感情,来软化你战士的意志。可是你拒绝了“神父的恩赐”,誓为祖国栖牲。你的声音是那样坚定,你的面孔是那样镇静,你的立场是那样鲜明。最后,你昂然地来到刑场,敌入将用那颗卑鄙的子弹,射进你的胸膛。在这最后的时刻,你用深沉的眼光,了望着祖国的大地。你拒绝了忏悔,你对胜利是那么信心百倍:当我们的队伍行动的时候,大炮就会代替我说话! 啊,牛虻,我爱你。你为意大利而生,你为意大利而死。你为意大利贡献了宝贵的生命。你和意大利共同忍受了灾难和不幸,你也和意大利永远长存,永恒的活在人民心中。 《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 小说《牛虻》的中译本出版后,曾受到我国广大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成为我国读者最喜爱的读物之一。 在苏联,这部小说也是极受欢迎的,它出版了七十四次,被译成十八种民族的文字,出版总册数超过两百万册。远在一八九八年时,就在这本小说在英国出版的第二年,俄国就巳经出版这部小说的俄译本了。 奇怪的是,对于这样一位有才能的作家,在英国竟没有关于伏尼契的书籍和文件,甚至在无所不包的大英百科全书中也没有一行字提到伏尼契。她的书在一八九七年出版后,也就一直没有再版。 根据很少的资料,知道伏尼契于一八六四年生在一个英国学者的家里。他父亲的名字是乔治·蒲尔。 伏尼契贫在柏林音乐学院念过书,接着又在柏林大学斯拉夫语言系听课。 有一个时期,她又在意大利求学,后来她嫁给了从沙皇的流刑中逃出来的波兰人伏尼契。在她的青年时代,曾经到过彼得堡,在那里,她和俄国的革命团体有过接触。 伏尼契住在伦敦的时候,加入了俄国逃亡者的组织。一八九一年,她是援助政治逃亡者基金会和自由俄国报刊基金会的祖织者之一。同时她还常常和意大利政治流亡者见面。当时,这些流亡者是和玛志尼和加里波的一起为意大利而斗争的。 伏尼契除翻译出版过俄国作家的作品外,继小说《牛虻》后,还写了小说<捷克·莱蒙得》(一九OO年),《奥里维雅·拉担》(一九O四年)和《断绝了的交谊》 (一九一0年)。在《断绝了的交谊》这本小说中,作者又讲到自已过去的主人公,描写牛虻在南美洲流亡的情形。在一九四五年,又出版了<脱下自己的靴子吧》,小说的主人公是牛虻的曾祖母和祖母。 二十一年前,在伏尼契的丈夫死后过了几年,她便迁到美国侨居。 如今,伏尼契已是九十一岁的高龄了。 去年,苏联记者代表团访问美国时,会在纽约会见了这位可敬的、白发苍苍的女作家。他们会向伏尼契问起如何创造亚瑟这一英雄形象的,她这样回答:“...对于一个作家,要向别人说出他创造的形象和写作的过程是很困难的....”她还说:“年青时,住在巴黎。有一次,我在鲁弗尔宫博物馆看到一幅十六世纪意大利少年的画象。这幅画,我很喜欢。亚瑟的外表特征,我就是从这幅画上取来的。” 当苏联的代表们告诉伏尼契,《牛虻》在苏联如何受到欢迎,并且已把小说拍成电影时,她非常感动地说:“谢谢,谢谢!” (本刊资料) (《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 的另一篇资料《他们找到了幸福》文找不到,但找了一个类似的报道。) 杨秀实 1985年《电影评介》 苏联著名表流艺术家 斯特里仁诺夫苏联影片《白夜》复映了,扮演幻想家的斯特里仁诺夫是我国观众熟悉的苏联演员。他主演的影片《牛虻》曾多次在我国上映。在影片《牛虻》中,他以生动、细腻的演技表演了一个天真幼推的青年成长为勇敢刚毅的革命者的过程,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斯特里仁诺夫是苏联著名影、视、剧三栖演员。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牛虻》(1955)是他演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他成名之作。1956年,斯特里仁诺夫主演了影片《第四十一》他扮演的白匪中尉郭沃鲁哈·奥特罗克被红军俘虏。击毙了四十个敌人的红军女战主马柳特卡乘船押送他去司令部,途中遇到风暴。他们俩被海浪推上了个孤岛,马柳特卡救活了昏迷不醒的白匪中剧,并对他产生了爱情。但是有一天,海面上出现了敌船,白匪中尉欣落若狂地向敌船奔去,马柳特卡开枪打死了他——第四十一个敌人。斯特里仁诺夫把这个内心复杂的人物刻划得惟妙惟肖,从而在苏联国内外获得了高度赞誉,1957年在第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影片《第四十一》荣获特别奖。法国观众称斯特里仁诺夫为“俄罗斯的钱拉·菲利浦”。 此后,斯特里仁诺夫主演了一系列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上尉的女儿》(根据普希金的著作改编),《白夜》《根据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著作改编,《北方的故事》(根据帕乌斯托夫的著作改编),《黑桃皇后》《根据柴可夫斯基的歌剧改编),《决斗》(根据契诃夫的著作改编),等。在这些影片中,斯特里仁诺夫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斯特里仁诺夫不仅善于扮演形形色色的古典人物,而且把影片《生命在你手中》中的苏联军官杜金,《点名》中的宇航员鲍罗金等现代人物形象表演得活灵活现、扣人心弦。此外,斯特里仁诺夫参加拍摄的影片还有:《墨西哥人》、《三姊妹》、《第三次青春》(苏、法合拍)等、影片《三海旅行记》于50年代在我国上映过,斯特里仁诺夫扮演的俄国古代旅行家阿法纳西的形象受到观众的赞赏。 苏联著名女演员斯特里仁诺娃 凡是着过苏联影片《牛虻》的观众,都久久不会忘记牛虻青年时代的女友琼玛的动人形象。它是苏联著名女演员斯特里仁诺娃创造的。斯特里仁诺娃在孩提时代就爱上了戏剧艺术,中学毕业后,她到莫斯科艺术剧院当了舞台工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表演天才被莫斯科戏剧学校的领导发现,于是她进入了戏剧学校。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她成了一名戏剧演员。 1950年斯特里仁诺娃涉足影坛,在影片《丰收的夏天》中扮演了奥克莎娜、接着,她拍摄了影片《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珂》(饰将军夫人乌斯科娃)。 1956年,她主演了影片《牛虻》。在与饰男主角的斯特里仁诺夫合作拍片时期产生了爱情,影片拍成后,他们结为伉俪,从此女方按苏联习惯姓了男方的,这就是斯特里仁诺娃这个姓的来由。 1959年斯特里仁诺娃与斯特里仁诺夫再次合作,演出了影片《生命在你手中》,斯特里仁诺夫扮演男主人公杜金,斯特里仁诺娃扮演杜金的妻子波丽。此后,斯特里仁诺娃还参加演出过《高空》、《福玛·高尔杰耶夫(根据高尔基的同名著作改编)等影片。

大众摄影杂志课堂

把作品投到杂志社啊,然后看他能不能选上了,选上了才会发表.还有他那有月赛,你也可以参赛,选上的也会发表的.没准还获个奖什么的.

作者   于汝文   (《大众摄影》杂志2021年第2期刊登) 全景接片难在哪里         全景接片分为横向接片、纵向接片和矩阵式接片。前两种接片相对简单,横、竖压茬拍完所要的场景即可。后一种接片稍有难度,需要对所拍场景细致观察,是横拍还是竖拍,拍几张拍几排,必须精准计算,做到心中有数,且需多次试拍,反复比较,直至有了十足把握才能正式开拍。身边的场景还好说,难得再去的地方,为拍一张全景再去第二次是很难的。换而言之,前期拍摄如果不注意细节,到了后期操作就非常困难,陷入电脑自动接片接不上、手工接片对不准的尴尬境地。        拍摄接片并不难,掌握诀窍很关键。重点把握好以下“四字”要领。      (1)平。第一是选择机位尽可能平整。在路面、楼顶相对容易,如果在山坡、河谷则比较难。第二是尽可能把云台调平。第三是把相机调整平。稍微高端一点的相机都有水平标尺,无论横竖拍摄都要把横向标尺调至绿色水平线,纵向标尺因为俯仰角度需要不一定水平。接片一般是竖拍若干张,尤其要注意检查相机转动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水平,且不可只对中间主景调平相机,而不关注两端。      (2)稳。主要是三脚架摆放要稳固,尽可能选择粗壮结实的三脚架,确保转动拍摄时不晃动,刮风时不抖动。转动拍摄过程中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忽快忽慢,最好使用自动全景云台。相机、镜头防抖功能全部关掉,一般使用快门线操控相机,如果没有快门线,则使用相机自带的2秒自拍。       (3)准。一是测光准。拍摄时,面对的画面亮度往往都不一样,测光要选择明暗适中的地方。测光一旦确定就要锁定曝光锁,确保整个接片的曝光值是一致的。如果拍一张测一次光,出来的图片会明暗不均,难以调整。如果在大光比场景拍摄,最好采用单张HDR再接片的方式。        二是对焦准。拍摄全景接片一般使用定焦镜头,尽量不要选择超广角镜头,因为这样畸变太大。使用变焦镜头也不是不行,但必须保证每张接片都是一样的焦距。全景接片通常采用手动对焦模式,因为远景近景焦点不一样,每一张照片子都需要进行精细对焦。        三是压茬准。转动相机接片拍摄的时候,如果从左至右只拍一排横向接片,要让两张图片至少压茬三分之一;如果从上至下只拍一排纵向接片,要让两张图片至少压茬二分之一;如果拍摄矩阵式接片,从左至右压茬三分之一,上下排压茬二分之一。总之是压茬越多畸变越小,我有时上下甚至压到百分之八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拍摄矩阵式接片,上下不论拍几排,每排的张数必须一致,上下两排压茬的位置尽可能在一条竖线上,这样可以在接片时不至于出现意外。拍摄时上下左右留出些富余量,因为后期裁剪会损失一部分画面。      (4)快。拍摄接片一般都是大场景,要达到光影一致、明暗相同、衔接合理、运动物体不重现,在稳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快。一是拍摄日出日落时要快。日出日落在建筑物上出光芒就几秒时间,慢慢腾腾不仅错过最佳拍摄时机,还会造成整个画面光影不一致。二是拍摄城市夜景要快。拍摄夜景一般是在太阳刚落灯光刚亮之时,不仅时间短暂,而且随着时间的延后,主体建筑及天空明暗会有所不同。三是场景中有运动物体时要快。拍摄接片往往喜欢抓拍飞鸟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游艇等有趣元素符号,尤其彩霞彩虹、乱云飞渡、耶稣光线,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变化多端,如果拖拖拉拉,要么抓不住精彩瞬间,要么出现重影或断茬。        全景接片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构图方法有三种:一是三分法构图。这个构图方法是用4条直线,将画面分割成9个相等的方格,将趣味中心放在线的交又点上。二是对称式构图。这种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但其缺点就是过于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倒影等特殊风格的物体。三是框架式构图。这种构图选择框架式前景,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突出主体,同时也能制造出纵深感。        图1:先新建一个文件夹,将接片用的多张素材图片放在该文件夹单内。打开Adobe Bridge CC 2020,点击“文件夹”打开素材图片,全选,点击页面上“在Camera Raw中打开”。        图2:在接片界面,全选图片,再选择“合并到全景图”,开始全景接片。        图3:进入接片界面。版面右侧对话框“投影”下面根据需要选择“球面”、“圆柱”、“透视”中的一个效果。“边界变形”根据图像情况调整,“填充边缘”矩阵式接片有畸变的不要选,“应用自动设置”、“自动裁剪”不要选,接片完成后点击“合并”。         图4:自动接片完成后一般需要进行变形校正,可用Photoshop CC 2021中的“编辑/变换/透视、扭曲、变形”来调整图形。经过裁剪后,按照调风光片的方法步骤调整,直到自己满意。

那就去这个杂志的网站看看喽!应该会有的:)

曹群——2013·首届“纯颖杯”最美新娘大赛冠军2014年1月4号下午,由合肥都市频道《自游车主张》栏目主办,纯颖简爱婚纱婚礼会所承办的主题为“纯颖简爱为爱筑巢,美丽新娘舍我其谁”的2013·首届“纯颖杯”最美新娘评比大赛总决赛在合肥古井假日酒店隆重上演,三号新娘曹群凭借出色表现荣获大赛冠军。本届纯颖杯最美新娘评比大赛全程共分为网络评比和现场评比两个阶段。前期网络评比阶段,曹群凭借超高投票数与其他14位新娘共同入围最后的总决赛。总决赛的现场评比阶段,又分为T台走秀环节和才艺表演环节。T台走秀中,曹群凭借端庄优雅的步伐,娇柔妩媚的姿态以及亲切自然的微笑在众多新娘中脱颖而出。而才艺表演环节中,曹群深情朗诵了一首艾青所作诗词《我爱这土地》,投入的表情和饱满的嗓音将最美新娘的内在美充分体现,获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最终曹群毫无争议获得了2013·首届“纯颖杯”最美新娘评比大赛的冠军。生活中的曹群是一个开朗的女孩,爱笑且喜欢与人交流,而且她平时在学校就喜欢参加一些竞赛内的活动,因为她说通过比赛竟能锻炼自己,也能收获一份自信,所以这种自信让她在场上格外从容。曹群的业余生活也是格外丰富多彩,唱歌、跳舞、朗诵、逛街、交友、锻炼……只要是让自己开心的方式,她都会去一一尝试。做一个美丽的新娘子,更要做一个有内涵的新娘子,这是她对新娘子的理解,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未来,曹群定会以最美姿态的标准绽放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曹群曹群1939年生,江苏建湖人。盐城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摄影家协会理事,盐城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代表作有;《春雷一刻值千金》获全国13届摄影艺术展铜牌奖。《祝福》入选中国首届出国摄影艺术作品展;《倩影》、《人寿年丰》等作品入选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参加主办的影展;《燕归来》、《伴读》、《女民兵》、《遨游》等作品在《光与影》和《大众摄影》摄影艺术刊物上先后发表,并有获奖,同时有《财源滚滚》、《美在其中》等摄影作品入展过全国新闻影展:《辛劳之后》、《洁美》等参加中日联展。在《大众摄影》杂志曾发表过摄影特技文章。齐鲁音乐学院院长---曹群1958年生于北京,曾在铁道兵文工团、北京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83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1986年在英国大格林姆斯比国际歌唱家比赛中夺得一等奖和亚历克·雷德肖纪念奖,后留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先后获得英国“表演艺术家”头衔、声乐表演艺术博士学位,并在“巴得梅纳国际音乐节”等多个高水平的国际声乐比赛中夺魁。1992年加入英国国籍。近年来,他被英国多所音乐院校聘为声乐教授。今年3月,被推举为旅英华人“祖国统一促进会”名誉主席。高级法官--曹群曹群,女,1948年10月出 生,云南个旧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全国法院法律业余大学,研究生。现任云南省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高级法官、副处级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红河中院保密委员、少年刑事审判指导组负责人。主要业绩:在政法战线奋斗25年,从事领导工作16年。政治原则性强,善于从大局出发,注重统揽全局、把握方向,工作有思路、有条理,执法严格,作风严谨,有开拓精神,并能逐一实施,圆满完成。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水平,特别是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摆正个人与组织、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组织、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和团结同志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和政治、业务素质;擅长结合具体工作搞研究,理论指导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业绩较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撰写的论著有《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成因》、《惩治毒品犯罪的法律思考》等,曾在《审判实务》、《中国世纪论文发展大系》、《走进新时代》等大型论文集上发表。为维护国家法律和体现司法公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所领导的部门曾多次受到表彰。眼科医师--曹群曹群职称:主任医师擅长:白内障、青光眼及角膜疾病女,主任医师。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从事眼科疾病工作20多年,曾在美国及香港多家公立及私立医院进修学习。具有丰富的诊断及药物和手术治疗经验。特长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及角膜病等眼科疾病。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曹群1988年6月毕业于镇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同年8月分配至丹徒县宝堰中学,1989年8月调到镇江市辛丰中学工作,1994年调到镇江市谏壁中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2002年8月调动到丹徒区教育局教研室,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研究至今。2001年8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晋升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从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11月6日为区职业教育系统的英语教师做《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与实施》的讲座。2004年1月在高桥中学做《新英语课程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讲座。作为教研员2004年4月1日和2005年6月两次在高桥中学开设初三英语复习课.在丹徒区2004年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上做2004年镇江市高三联考丹徒区英语学科分析.2005年丹徒区高三英语复习会上做冲刺阶段复习策略和考试应试策略的专题讲座.在2005年9月的区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上做2005年高考试题分析和06学年高三英语复习对策的讲座.2006年3月在区高三英语复习会上做高考阅读理解题的讲座,同月又做了短文改错的讲座。极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2004年4月指导的大港中学英语教师获得镇江市第四轮第三批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05年11月指导的大港中学英语教师获得镇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2006年指导的2名英语教师获镇江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06年指导老师获得镇江市职业教育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促进英语教学.积极参与大港中学镇江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探索英语”合作学习法的效应。参加省课题《学生认知发展与价值观养成整合研究》,参加市课题《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话题.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主持两个市课题《高中英语新课程课堂绩效与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特质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和《情感渗透在牛津高中英语Welcome to the unit任务型教学中的意义研究》。同时,积极指导区学校外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获得省三等奖。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获得2006年镇江市教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英语新课程标准呼唤健全心理的教师》、《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等发表在《英语大课堂》杂志上。为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编写了《基础课堂》训练与练习。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主编谏壁中学的校本教材《英美背景教材》。青年作家---曹群性别:男 民族:汉 笔名:草字头职业:作家 出生年月:曹群,辽宁人。青年作家。曾在06年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青年文学创作大赛获得2等奖,并于同年在读者原创刊中发表了第一篇作品《末班花》署名草字头。于07年和08年在北京各大报刊发表近40篇散文、小小说以及文学报道。辽宁省营口市实验中学教师-曹群性别:男 民族:汉职业:教师 出生年月:曹群:辽宁省营口市实验中学教师音乐人----曹群曹群,新加坡音乐才子,集作词、作曲、编曲、演唱于一身,为了深爱多年的女孩放弃新加坡安逸生活,毅然返回沈阳,并于2010年6月签约辽宁北方天狼文化传媒(天狼音乐),同月推出首支精品单曲《竹马青梅》,与艾米同名小说全球同步发行!曲风大有爱情割舍不断,无怨无悔的感觉。一首二十岁人晦涩的歌,一首三十岁人纠结的歌,一首四十岁人落泪的歌,一首五十岁人追悔的歌。半生缘,一世情,歌如人生……竹马青梅作词:刘颖 \ 作曲:曹群编曲:曹群 \ 演唱:曹群厂牌:天狼音乐用一生设计一次相见 \ 始终敌不过命运的偶然 \ 你站在那么远的面前 \ 用笑容凝固着时间我转过流满泪水的脸 \ 不敢面对你苍老的容颜 \ 更害怕你说好久不见 \ 再见时已不是当年是谁用遗憾成全了思念 \ 却忘记留下思念的期限 \竹马青梅的往事在岁月中辗转 \ 是谁用等待弥补了华年 \ 任性地以为华年是永远 \ 转过头的情感已无力承担是谁用遗憾成全了思念 \ 却忘记留下思念的期限 \竹马青梅的誓言在血液里流传 \ 是谁用等待弥补了华年 \ 任性地以为华年是永远 \ 刻下我名的肩早已模糊一片[白:]那年的你,那年的心 \ 都是真的吗? \ 如果你是,那么我也是 \ 即使你不是,我仍是……曹群:湖南郴州永兴县人,1987年9月27日出生,2005年出社会工作,曾以个人的优秀工作表现在20岁生日前后分别升职为督导和主管。2010年与相识8年的同学相恋2012年1月结为连理2012年夫唱妇随来到广东清远工作到至今3月查患抑郁症,寻遍各大省医都无一效果,目前正在想办法让抑郁症患者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让国家都重视到这个无助无望的群体。

大众摄影杂志重量

《摄影与摄像》《摄影与摄像》杂志是我国第一本同时涵括摄影与摄像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刊物。这是一本以实用技术、实践经验和我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主线,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能够真正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大众月刊。《摄影与摄像》杂志适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摄影摄像初学者、业余摄影摄像爱好者、专业摄影摄像工作者、摄影摄像器材经营者、摄影摄像器材维修技师和摄影摄像专业的在校学生阅读。

中国摄影,中国唯一参加TIPA(TIPA 是Technical Image Press Association的缩写由12个欧洲国家和31个以上有关影像杂志社参与的专业杂志团体。TIPA Award奖项是由TIPA授予的,每年在欧洲发布的照片和影像产品为对象根据行业评选出最佳产品并授予奖项。自1991创立以来已过了16年,获得TIPA Award的产品将会获得将获奖logo插入到产品包装盒上或者还可用于宣传的特权。当用户购买了这类产品,可以表明他的品质。当tipa奖标志出现在广告,单张,或在一个产品包装,你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值得的。、 当欧洲各国政府决定,去旧大陆转化为最大的经济区在发达世界,也是摄影业的重新界定其策略。 这个时代的变化,需要从照片和杂志重新思考自身的未来,TIPA决定要为我们加入拍摄的热情。自1991年以来, TIPA成员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在大会上讨论的项目,分享意见,评论,对工业创新和趋势,更多的是来访的摄影历史遗址,博物馆或工厂。 在这为期三天的会议tipa编辑也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评比出在欧洲的最佳摄影与影像产品。)的杂志

中国摄影 是很多专业摄影师都订阅的杂志确实是中国目前最专业的摄影杂志,发表的作品确实比较优秀的。人文方面的好片子不少摄影之友 技术性比较强吧,而且间或有不少关于数码后期的技术教学。大众摄影 个人觉得一般吧

投稿任务已经结束。由于大众摄影杂志投稿任务已经结束,因此投不上去了。《大众摄影》是1958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月刊。《大众摄影》面向广大专业和业余摄影者,以传播图像文化为己任。

  • 索引序列
  • 大众摄影杂志主编
  • 《大众摄影》杂志
  • 大众电影杂志主编
  • 大众摄影杂志课堂
  • 大众摄影杂志重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