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农田灌溉有关的论文

农田灌溉有关的论文

发布时间:

农田灌溉有关的论文

农业灌溉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索论文

1概况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1968km2。区域内地形构造复杂,山大沟深、土地破碎、地高水低、年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造成旱涝交替,十年九旱。县境内主要有沁河、获泽河等12条河流,70%以上的地表水资源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全县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山西省和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但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近年来,阳城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工农业争水问题逐步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水资源先天不足,加之取水量逐年递增、用水效率不高,导致水资源十分短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矛盾将尤为明显,农村饮水安全、灌溉用水保障问题将尤为突出。为此,分析全县农业灌溉现状,探讨其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十分必要。

2农业灌溉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阳城县农业灌溉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经历了大水漫灌、沟灌、畦灌和节水灌溉的喷灌、滴灌、渗灌、管灌等方式。20世纪80年代起阳城县农业灌溉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九五”期间被列为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普及。近年来,坚持围绕农业调产,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北留镇皇城村、芹池镇北宜村、次营镇苏村等一批桑树、果树、大棚蔬菜节水园区相继建成。截至2012年底,全县水浇地面积万hm2,实际灌溉面积万hm2,节水面积万hm2,其中:喷灌万hm2,滴灌万hm2,管灌万hm2,渠道防渗万hm2。灌溉设施1276处,其中:小型引水灌区66处,提水站125处,机电井372眼,蓄水工程713处。

3存在问题

群众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农村群众节水意识淡薄,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而且灌溉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群众“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影响农作物产量。

水源保障不到位

由于多年运行,阳城县原有的.26座水库淤积严重,效益衰减,近期已申请报废3座,降等3座,申请注册登记水库1座;大多数水库建在石灰岩地区,70%以上的水库库区漏水,只能起到滞洪、蓄洪作用;18座塘坝中有15座带病运行,蓄水、灌溉功能严重下降;受降雨量减少和人类活动影响,地面小泉小水量逐年减少,有的甚至干枯,致使引水工程效益逐年下降。

设施管护不到位

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为典型的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建设质量较差,工程设施不配套,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

4发展思路

针对阳城县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群众节水意识;其次要制定节水政策,创新节水机制,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激发农村群众灌溉积极性;再次要根据全县水资源分布及耕地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开展节水工程建设。在县城中南部缺水山区要以雨水积蓄补灌为主,水资源充足的沿河乡镇要以发展管灌、喷灌为主,小泉小水丰富的地区要以发展高效的节水微灌为主。工程建设思路如下:

新水源工程建设

建设芦苇河提水、磨滩水库提水泵站、张峰水库引水工程等重点水源工程;新建沟底、东铁、园河、竹园、阳陵、上河、西哄哄、窟窿山、洪水、杨柏等工程;充分开发零星分散的小泉小水。

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

实施董封灌区、北留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建张峰水库阳城灌区工程。干支渠建设,干渠整修12km,支渠配套和田面节水配套等,建成后可新增水地万hm2,改善水地万hm2,年增收2540万元。

煤矿废水利用

全县现有煤矿29座,可用来发展农业灌溉的煤矿20座,年排水量280万m3;利用现有6座煤矿矿坑水发展节水灌溉,建成北留镇史山村、郭峪村等煤矿废水利用工程。未开发利用的煤矿14座,年排水量196万m3,主要分布在芦苇河、沁河流域的北留、润城、芹池等乡镇。“十二五”期间,规划7座煤矿废水利用,新建节水工程15处,新建蓄水池20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hm2。

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集蓄利用以县城中南部石灰岩山区的驾岭乡、东冶镇、河北镇等5个乡镇为主。受气候、地质、地貌等因素影响,这些乡镇地表地下水资源缺乏,并且不具备修建骨干水源工程的条件,是阳城县主要的干旱缺水区。“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利用村村通水泥(油)路和农村街巷硬化工程的硬化面积,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灌溉面积万hm2,兴建旱井万眼。

中水回用

为减轻环境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阳城县在凤城镇南安阳村、北留镇和润城镇规划了3座污水处理厂>:请记住我站域名/<,目前南安阳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运行。南安阳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污水万t/d,实际处理万t/d,年处理污水490万t。规划以达标废水为主要水源兴建节水园区,新建泵房1座45m3,铺设提水管路2300m,新建蓄水池2个共计5000m3,维修蓄水池2个共计4000m3等。建成后可新增水地万hm2,年增收120万元。此外,在建设农业灌溉工程的同时,要加强工程管理与维护,确保工程良性运行。要进一步制定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使之长期发挥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摘要: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前言

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经相当匮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必须应用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田的增产增收。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1],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是常用的防渗材料,通过统计得知可以解决80%~90%的渗漏损失,如果使用浆砌石,防渗损失的水量可以减少到60%~70%[2]。另一方面,在水渠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输送水量的损失可以减少到90%,但是这一处理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使用中不能广泛推广,只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在施工中如果设计的渠道比较小,还要求使用混凝土护面,技术人员可以选择U型混凝土渠道,可以很好的改善输水流量。

输水中可以选用管道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如果在农田灌溉中应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选用高压的输水管进行地面灌溉,有效减少5%~10%的水量浪费,这种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在95%以上,由于造价成本较低,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式的分析

分析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喷灌技术而言,主要利用了水泵、管道和自动喷头,在水泵的作用下产生压力,推动管道中的水箱喷头流动,在喷头处产生高压进而将水喷洒到田地中,这一喷洒过程非常均匀,提高灌溉的有效性,达到很好的节水目的。通过对实际喷淋技术的调查统计,喷灌的均匀度可以达到90%以上,对水资源的使用率可以提高60%~85%,如果将喷灌和传统地面灌溉进行对比分析,大约能够节省30%~50%的用水量。

分析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步行式灌溉方式而言,灌溉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力和相关的农用机械,再配备相应的灌溉设备,提高这种步行灌溉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这种灌溉方式充分结合了农业机械技术和节水技术,而且整个操作流程并不复杂,通过对不同设备的简单组装,就直接可以到田地中进行灌溉,流动方便、适应性强,因此在农田灌溉中应用范围较广。另一方面,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后,在当地还无需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极大的节约了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费用,节能了人力物力,因此在技术不断发展中这种灌溉模式不会被淘汰。

分析微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滴灌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和该技术的缺点,合理的进行改进,从而研发出了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在节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应用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3],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用具体微灌方式,这种微灌技术主要由灌水器、灌区首部、输配水管网、水资源构成。微灌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灌溉过程中的灌水流量非常小,一次微灌会延续很长的时间,除此之外,这种灌溉方式的灌水周期短,能够很好的控制灌溉水量,除此之外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将养分和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土壤中,这种灌溉方式更直接,作用效果更强,作用时间更短,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经济作物中都选用微灌技术。结合实践灌溉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该灌溉技术可以节约大约50%~80%的用水量,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土壤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分析,发现节水灌溉技术很多,目前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在实践中都有很好的应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的作用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参考文献:

[1]盛亚南.简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72.

[2]张斌.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96.

[3]居尔艾提,图尔荪尼亚孜.浅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论文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摘要: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前言

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经相当匮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必须应用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田的增产增收。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1],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是常用的防渗材料,通过统计得知可以解决80%~90%的渗漏损失,如果使用浆砌石,防渗损失的水量可以减少到60%~70%[2]。另一方面,在水渠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输送水量的损失可以减少到90%,但是这一处理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使用中不能广泛推广,只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在施工中如果设计的渠道比较小,还要求使用混凝土护面,技术人员可以选择U型混凝土渠道,可以很好的改善输水流量。

输水中可以选用管道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如果在农田灌溉中应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选用高压的输水管进行地面灌溉,有效减少5%~10%的水量浪费,这种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在95%以上,由于造价成本较低,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式的分析

分析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喷灌技术而言,主要利用了水泵、管道和自动喷头,在水泵的作用下产生压力,推动管道中的水箱喷头流动,在喷头处产生高压进而将水喷洒到田地中,这一喷洒过程非常均匀,提高灌溉的有效性,达到很好的节水目的。通过对实际喷淋技术的调查统计,喷灌的均匀度可以达到90%以上,对水资源的使用率可以提高60%~85%,如果将喷灌和传统地面灌溉进行对比分析,大约能够节省30%~50%的用水量。

分析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步行式灌溉方式而言,灌溉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力和相关的农用机械,再配备相应的灌溉设备,提高这种步行灌溉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这种灌溉方式充分结合了农业机械技术和节水技术,而且整个操作流程并不复杂,通过对不同设备的简单组装,就直接可以到田地中进行灌溉,流动方便、适应性强,因此在农田灌溉中应用范围较广。另一方面,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后,在当地还无需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极大的节约了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费用,节能了人力物力,因此在技术不断发展中这种灌溉模式不会被淘汰。

分析微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滴灌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和该技术的缺点,合理的进行改进,从而研发出了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在节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应用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3],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用具体微灌方式,这种微灌技术主要由灌水器、灌区首部、输配水管网、水资源构成。微灌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灌溉过程中的灌水流量非常小,一次微灌会延续很长的时间,除此之外,这种灌溉方式的灌水周期短,能够很好的控制灌溉水量,除此之外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将养分和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土壤中,这种灌溉方式更直接,作用效果更强,作用时间更短,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经济作物中都选用微灌技术。结合实践灌溉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该灌溉技术可以节约大约50%~80%的用水量,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土壤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分析,发现节水灌溉技术很多,目前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在实践中都有很好的应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的作用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参考文献:

[1]盛亚南.简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72.

[2]张斌.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96.

[3]居尔艾提,图尔荪尼亚孜.浅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较为主流的灌溉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说明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其次,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进而为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

引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增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环保性,并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要不断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喷灌技术的应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喷灌技术是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溉形式。喷灌技术指的是通过管道和内部压力,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当中,并将水资源均匀的喷洒在农作物的表面,既保证了农作物可以受到均匀的灌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一般来说,喷灌技术可以保证90%以上的农作物受到均匀的灌溉;相对于以往的漫灌技术,喷灌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节水量可以达到50%左右,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喷灌技术还可以减少劳动成本的投入,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保证农作物受到均匀灌溉,因此降低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

微灌技术的应用

微灌技术是在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调整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包含了渗灌、滴灌、微喷灌等形式。相比较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来说,微灌技术可以直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精准地控制用水量,进而形成局部灌溉,因此需水量更少,有效地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此外,微灌技术还可以将肥料和水进行融合,一起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但由于在进行微灌技术之前,需要建立完善的输配水管网来保证水资源合理分配,所以具有耗时长、灌溉周期短的弊端,无法适用于全部类型的农作物。从目前来看,微灌技术一般多用于经济农作物和设施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来更好地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针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研发出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满足部分农田的灌溉需求。步行式灌溉技术将相应的灌溉设备,与目前农田种植所用到的农机机械相结合,来对农田进行移动式的灌溉。因此,步行式灌溉技术可以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有效结合,都通较为简便的组装和配置,来提升灌溉工作的机械化操作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种植和生产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说,步行式灌溉技术不许需要太过繁琐的操作技术和修复工程,不光可以更好地节约水资源,还能降低成本费用,有效提升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应用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是指通过压力灌溉系统,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由于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具有灌溉方便、快捷、高效率等特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种植者的应用。同时,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还能有效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减少水资源在蒸发过程中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相对于明渠灌溉技术来说,在渠灌区使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所造成的损耗,并且减少渠道占地,不光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还能够强化灌溉技术,使农田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让农田水利建设区域规模化发展[1]。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环保性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工作。基于此,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进行可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来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除此之外,水资源作为当前世界各国都较为重视的一种资源,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不可缺少,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压力,符合我国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还能对我国的水体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能力和涵养能力,有效增强了农田水利工程节能性和环保性。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中所包含的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以及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都可以根据农作物是灌溉需求,来进行科学、自由的灌溉调节。一方面,提高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环境、气候等因素,来对农作物进行更加合理的灌溉,从而使农作物得到更加科学的培养,并且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由于灌溉而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事业的高效、长远发展。

提升经济效益

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灌溉方式,不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具有效率、经济效益少等问题,使种植者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不光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程。基于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来进行自动化、技术化的灌溉工作,不光可以让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还可以降低种植者的劳动强度,让种植者将劳动力分散到其他的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有效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

3、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

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

想要从根本上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由于种植者是整个农田水利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所以种植者的节水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效果。例如: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降低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由于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使农田灌溉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使种植者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进一步增强了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使其充分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去[2]。

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

由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对农作物灌溉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严格的把控,进而在根本上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节水灌溉工作都比较重视节水环节,从而忽视了配水环节的重要性。基于此,想要更好地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就要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时,种植者应该加强对输水管的重视,利用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来进一步完善配水环节、提升配水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

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我国种植区域较大,因所以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来对农作物进行更为合适的灌溉。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气候,来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水力资源,来合理规划对农作物的灌溉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对于山东省济南地区来说,大部分农作物的生产率都比较高,因此种植者可以利用加压水泵动力机来进行灌溉,更好地提升了灌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

增强宣传工作力度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现代化灌溉技术与农作物实际灌溉需求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基于此,应该加强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工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例如:有关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宣传讲座,让种植者充分了解到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还可以让种植者体验节水灌溉设备,使其明确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

对节水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成长。但由于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的不充分,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许多问题,进而阻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于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例如:输水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防渗漏处理工作,但由于技术人员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输水系统缺乏稳定性。因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规范技术人员的工作流程,使防渗漏处理工作进行的更加完善[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不光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力度,提升人们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还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并且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

5、参考文献

[1]李庆德.节水灌溉新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9,(32):93-94.

[2]王六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3):43-44.

[3]孔德和.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4):49.

有关节水灌溉的论文

节水农业,作好用水文章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左右,其中90%的种植业用水都需经过土壤水的转化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垄沟种植、蓄水聚肥种植等。通过深耕或深松,耕深15-20厘米,打破犁底坚硬土层,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孔隙度,从而增加了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土体的蓄水容量。少耕免耕对减少风蚀、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良好作用。免耕可使降水流失量减少,土壤流失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二、选择避旱和适应土壤干旱的措施,巧用土壤水。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特点,选耐旱优良品种。通过一些耕作措施,减缓干旱时期的旱情如延长蹲苗时间以错过旱情期;在限水灌溉条件下,磷肥集中深施效果最好。有地表水源的地区,限额灌溉,以水防旱。三、防止不必要的蒸发,减少消耗,多用土壤水。防止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可采取覆盖、应用抗旱保水剂等措施。(1)覆盖。有麦糠覆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留高茬覆盖、沙石覆盖等几种方式 ,保墒增温效果好。生产实践证明,麦田采用麦糠覆盖蓄水量提高毫米,比对照增产。覆盖栽培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聚水、保墒、增温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其有效性,提高作物有效耗水比,抑蒸减耗,节水抗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作用。(2)利用抗旱保水剂,延长土壤水分持续供应。抗旱保水剂可直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旱作大田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可高出5 个百分点以上,在灌溉地上,可明显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缓灌水时间,减少灌水1—2次。四、提高土壤现有水分的利用效率,用好土壤水。土壤深层贮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在作物生育期降水不足时,可通过毛管运动或根系的吸收调节水分的供应。采用轮作平衡调水,推广良种,间作套种,铺膜提高地温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施肥量,合理利用N、P配合,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提高土壤水的利用,增施P、K肥,“以肥调水,以水调肥”充分利用深层水。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摘要: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前言

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经相当匮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必须应用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田的增产增收。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1],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是常用的防渗材料,通过统计得知可以解决80%~90%的渗漏损失,如果使用浆砌石,防渗损失的水量可以减少到60%~70%[2]。另一方面,在水渠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输送水量的损失可以减少到90%,但是这一处理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使用中不能广泛推广,只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在施工中如果设计的渠道比较小,还要求使用混凝土护面,技术人员可以选择U型混凝土渠道,可以很好的改善输水流量。

输水中可以选用管道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如果在农田灌溉中应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选用高压的输水管进行地面灌溉,有效减少5%~10%的水量浪费,这种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在95%以上,由于造价成本较低,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式的分析

分析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喷灌技术而言,主要利用了水泵、管道和自动喷头,在水泵的作用下产生压力,推动管道中的水箱喷头流动,在喷头处产生高压进而将水喷洒到田地中,这一喷洒过程非常均匀,提高灌溉的有效性,达到很好的节水目的。通过对实际喷淋技术的调查统计,喷灌的均匀度可以达到90%以上,对水资源的使用率可以提高60%~85%,如果将喷灌和传统地面灌溉进行对比分析,大约能够节省30%~50%的用水量。

分析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步行式灌溉方式而言,灌溉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力和相关的农用机械,再配备相应的灌溉设备,提高这种步行灌溉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这种灌溉方式充分结合了农业机械技术和节水技术,而且整个操作流程并不复杂,通过对不同设备的简单组装,就直接可以到田地中进行灌溉,流动方便、适应性强,因此在农田灌溉中应用范围较广。另一方面,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后,在当地还无需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极大的节约了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费用,节能了人力物力,因此在技术不断发展中这种灌溉模式不会被淘汰。

分析微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滴灌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和该技术的缺点,合理的进行改进,从而研发出了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在节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应用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3],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用具体微灌方式,这种微灌技术主要由灌水器、灌区首部、输配水管网、水资源构成。微灌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灌溉过程中的灌水流量非常小,一次微灌会延续很长的时间,除此之外,这种灌溉方式的灌水周期短,能够很好的控制灌溉水量,除此之外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将养分和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土壤中,这种灌溉方式更直接,作用效果更强,作用时间更短,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经济作物中都选用微灌技术。结合实践灌溉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该灌溉技术可以节约大约50%~80%的用水量,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土壤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分析,发现节水灌溉技术很多,目前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在实践中都有很好的应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的作用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参考文献:

[1]盛亚南.简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72.

[2]张斌.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96.

[3]居尔艾提,图尔荪尼亚孜.浅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防渗技术及节水措施论文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我国水量在时空分布上呈不均衡状态,所以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满足农业生产的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在农业生产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渠道建设的质量对水资源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渗漏是十分常见的问题。渠道的渗漏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旦出现渗漏,不仅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还会破坏农田的土质,影响作物的生长。本文针对渠道渗漏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确保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保护土壤的肥力,避免因渗漏问题而影响作物生长,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1小型农田水利渠道渗漏的产生原因

生物方面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建设在野外,而且工程的使用寿命都比较长。工程所在地会有一些地下生物长期活动,例如老鼠、白蚁等穴居动物,其破坏性是不可估量的,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渗漏的产生。工程出现渗漏通道,初期通道不会太多,但随时间的积累,加上汛期雨水的冲刷,会逐渐加大渗漏通道,严重时会导致工程坍塌,威胁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安全性。

地质方面的因素

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建设在砂砾土上,而砂砾土具有土质疏松的特点,对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或者大面积灌溉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地下水反渗现象,导致土壤与渠道土板的粘连性降低,渠道水位降低,而地下水位升高,二者之间形成水压差,对工程的土质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从而使水利渠道产生渗漏,造成对渠道的破坏。

施工方面的原因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地区是比较普遍的,但相对于大的水利工程,在资金投入、技术力量、规划设计及建设设备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高水准完成,工程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施工条件相对复杂,渠道接头部位的处理方式不完善也会使渠道出现缝隙,导致灌溉时发生渗漏。渠道建设材料混入土块、树枝等杂物,紧压不实,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空洞,影响灌溉渠道的功能。

人为的因素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施工建设过程和工程标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工程建设完成后的后期使用、管护问题也十分重要。如果管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专业素质低、管护不到位,不能及时对渠道进行维修养护,都会影响渠道的正常功能,抗压性变差,出现渗漏的问题。

2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

混凝土防渗

这种技术在当前来讲,属于一种相对先进的防渗技术,由于混凝土的自身特点,使得应用此技术在进行防渗处理时,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地质、地形以及气候条件,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地区和气候。经过混凝土防渗处理后的水利工程,寿命长、抗压性好、应用广泛,后期管理也相对方便。但利用此技术,必须要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浇筑、振捣、压光及后期养护都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操作。

土料防渗这种技术原来被普遍采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目前只在一些特定的范围内采用,同其他新技术相比是一种落后的技术。其操作方式是借助基础涂层材料,利用涂抹、增厚土层来达到防渗目的,相比较而言存在施工配水率标准高、灌溉速度慢、抗冻能力低、后期养护要求高及养护成本高等方面的不足,但同时具有施工成本低、材料选取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气候温和的地区采用。

膜料防渗

主要是采用土工膜及一些塑料薄膜建立防渗层,同时在防渗层上加上保护层,这样确保灌溉的科学合理,同时避免渗漏的发生。这种技术相对操作简单,在很多地方都能采用,具有良好的防冻性能及防腐性能。但由于膜料本身的强度所限,稳定性相对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并且抗穿刺能力较弱。

沥青混凝土防渗

这是在北方寒冷地区采用较多的一种防渗技术,具有优良的抗冻性能。沥青本身的属性决定了运用此种技术处理过的渠道,在防渗方面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主要操作是把沥青经过高温融化,然后灌注到渠道内易产生渗漏的部位或已出现渗漏的孔洞或缝隙中,由于沥青具有一定的抗冻及变形特点,所以可以顺着渠道的变化,为保障水利渠道工程质量打下基础,使渠道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此技术拥有很大优势,在农田水利防渗工程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

3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正是由于节水措施的应用,灌溉节水性、高效性等显著提升,但是很多节水措施还未完全的推广使用。比如上述提及的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都还处于推广阶段,属于示范工程,应用规模非常小,因此这些节水措施是否还需要改进,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我国某些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在运用节水措施时,既没有监督政策,也没有制定奖惩措施,导致节水措施应用管理分责不清,管理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措施的有效性。而且,管理方式过于粗放,调度运用缺乏灵活性,导致节水措施节水效率不高。我国一些农田灌溉区,由于资金运转不灵或者是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用于节水灌溉的资金非常少。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应用的节水设备由于长时间的缺少维护与保养,导致节水设备出现了明显老化或者是发生了损坏,严重影响了节水设备使用年限,也会直接影响到节水技术的推广效果。

4提高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效率的方法

做好统筹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措施的应用需要考虑到诸多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抗旱,提升农作物产量。因此,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应用,要做好施工全面的统筹工作,进行周密考量,规划出科学合理的节水方式,依据目前现有情况,推广最为适宜的灌溉技术。

做好规划工作

节水措施的应用规划工作主要对灌溉区域地面水使用进行规划。一般情况下,地面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进行使用:①如果是灌溉区域之内的地面水,就可以采取阻拦蓄水的方式进行利用;②如果是灌溉区以外的地面水,可以采取引水系统方式进行利用。无论哪一种方法,只要做好规划工作,都能够有效地缓解灌溉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提高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当前,在农业节水工程上的投资大部分通过集体集资、国家补助的方式进行。各级党政部门要将农业节水工作放到重要议程当中,树立农业节水重要性的理念,让全社会都能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保护。

做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在改造上已经归入到农业今后的主线当中,提高节水灌溉面积,向中低产田获取效益。做好盐碱地的用水冲盐、用水压碱以及改良土壤等,研究出更加适合的冲洗方式以及节水技术。进行节水灌溉工作时,必须要科学的引进,选择最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技术。还要设计最适合的发展规划方案,使用最科学的节水灌溉工艺,并给予中低产田改造工作高度的关注,加大中低产地节水灌溉的总面积。

5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渠道渗漏问题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若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灌溉能力,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渠道渗漏问题的处理,结合工程的渗漏实际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节水措施有很多,每一种措施都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应用条件,所以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推广时,要依据现实情况,相关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只有真正的让节水措施发挥价值,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提升产量,降低成本的作用。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毕业论文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防渗技术及节水措施论文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我国水量在时空分布上呈不均衡状态,所以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满足农业生产的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在农业生产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渠道建设的质量对水资源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渗漏是十分常见的问题。渠道的渗漏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旦出现渗漏,不仅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还会破坏农田的土质,影响作物的生长。本文针对渠道渗漏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确保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保护土壤的肥力,避免因渗漏问题而影响作物生长,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1小型农田水利渠道渗漏的产生原因

生物方面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建设在野外,而且工程的使用寿命都比较长。工程所在地会有一些地下生物长期活动,例如老鼠、白蚁等穴居动物,其破坏性是不可估量的,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渗漏的产生。工程出现渗漏通道,初期通道不会太多,但随时间的积累,加上汛期雨水的冲刷,会逐渐加大渗漏通道,严重时会导致工程坍塌,威胁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安全性。

地质方面的因素

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建设在砂砾土上,而砂砾土具有土质疏松的特点,对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或者大面积灌溉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地下水反渗现象,导致土壤与渠道土板的粘连性降低,渠道水位降低,而地下水位升高,二者之间形成水压差,对工程的土质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从而使水利渠道产生渗漏,造成对渠道的破坏。

施工方面的原因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地区是比较普遍的,但相对于大的水利工程,在资金投入、技术力量、规划设计及建设设备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高水准完成,工程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施工条件相对复杂,渠道接头部位的处理方式不完善也会使渠道出现缝隙,导致灌溉时发生渗漏。渠道建设材料混入土块、树枝等杂物,紧压不实,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空洞,影响灌溉渠道的功能。

人为的因素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施工建设过程和工程标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工程建设完成后的后期使用、管护问题也十分重要。如果管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专业素质低、管护不到位,不能及时对渠道进行维修养护,都会影响渠道的正常功能,抗压性变差,出现渗漏的问题。

2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

混凝土防渗

这种技术在当前来讲,属于一种相对先进的防渗技术,由于混凝土的自身特点,使得应用此技术在进行防渗处理时,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地质、地形以及气候条件,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地区和气候。经过混凝土防渗处理后的水利工程,寿命长、抗压性好、应用广泛,后期管理也相对方便。但利用此技术,必须要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浇筑、振捣、压光及后期养护都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操作。

土料防渗这种技术原来被普遍采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目前只在一些特定的范围内采用,同其他新技术相比是一种落后的技术。其操作方式是借助基础涂层材料,利用涂抹、增厚土层来达到防渗目的,相比较而言存在施工配水率标准高、灌溉速度慢、抗冻能力低、后期养护要求高及养护成本高等方面的不足,但同时具有施工成本低、材料选取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气候温和的地区采用。

膜料防渗

主要是采用土工膜及一些塑料薄膜建立防渗层,同时在防渗层上加上保护层,这样确保灌溉的科学合理,同时避免渗漏的发生。这种技术相对操作简单,在很多地方都能采用,具有良好的防冻性能及防腐性能。但由于膜料本身的强度所限,稳定性相对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并且抗穿刺能力较弱。

沥青混凝土防渗

这是在北方寒冷地区采用较多的一种防渗技术,具有优良的抗冻性能。沥青本身的属性决定了运用此种技术处理过的渠道,在防渗方面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主要操作是把沥青经过高温融化,然后灌注到渠道内易产生渗漏的部位或已出现渗漏的孔洞或缝隙中,由于沥青具有一定的抗冻及变形特点,所以可以顺着渠道的变化,为保障水利渠道工程质量打下基础,使渠道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此技术拥有很大优势,在农田水利防渗工程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

3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正是由于节水措施的应用,灌溉节水性、高效性等显著提升,但是很多节水措施还未完全的推广使用。比如上述提及的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都还处于推广阶段,属于示范工程,应用规模非常小,因此这些节水措施是否还需要改进,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我国某些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在运用节水措施时,既没有监督政策,也没有制定奖惩措施,导致节水措施应用管理分责不清,管理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措施的有效性。而且,管理方式过于粗放,调度运用缺乏灵活性,导致节水措施节水效率不高。我国一些农田灌溉区,由于资金运转不灵或者是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用于节水灌溉的资金非常少。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应用的节水设备由于长时间的缺少维护与保养,导致节水设备出现了明显老化或者是发生了损坏,严重影响了节水设备使用年限,也会直接影响到节水技术的推广效果。

4提高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效率的方法

做好统筹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措施的应用需要考虑到诸多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抗旱,提升农作物产量。因此,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应用,要做好施工全面的统筹工作,进行周密考量,规划出科学合理的节水方式,依据目前现有情况,推广最为适宜的灌溉技术。

做好规划工作

节水措施的应用规划工作主要对灌溉区域地面水使用进行规划。一般情况下,地面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进行使用:①如果是灌溉区域之内的地面水,就可以采取阻拦蓄水的方式进行利用;②如果是灌溉区以外的地面水,可以采取引水系统方式进行利用。无论哪一种方法,只要做好规划工作,都能够有效地缓解灌溉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提高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当前,在农业节水工程上的投资大部分通过集体集资、国家补助的方式进行。各级党政部门要将农业节水工作放到重要议程当中,树立农业节水重要性的理念,让全社会都能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保护。

做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在改造上已经归入到农业今后的主线当中,提高节水灌溉面积,向中低产田获取效益。做好盐碱地的用水冲盐、用水压碱以及改良土壤等,研究出更加适合的冲洗方式以及节水技术。进行节水灌溉工作时,必须要科学的引进,选择最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技术。还要设计最适合的发展规划方案,使用最科学的节水灌溉工艺,并给予中低产田改造工作高度的关注,加大中低产地节水灌溉的总面积。

5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渠道渗漏问题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若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灌溉能力,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渠道渗漏问题的处理,结合工程的渗漏实际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节水措施有很多,每一种措施都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应用条件,所以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推广时,要依据现实情况,相关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只有真正的让节水措施发挥价值,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提升产量,降低成本的作用。

农业灌溉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索论文

1概况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1968km2。区域内地形构造复杂,山大沟深、土地破碎、地高水低、年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造成旱涝交替,十年九旱。县境内主要有沁河、获泽河等12条河流,70%以上的地表水资源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全县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山西省和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但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近年来,阳城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工农业争水问题逐步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水资源先天不足,加之取水量逐年递增、用水效率不高,导致水资源十分短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矛盾将尤为明显,农村饮水安全、灌溉用水保障问题将尤为突出。为此,分析全县农业灌溉现状,探讨其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十分必要。

2农业灌溉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阳城县农业灌溉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经历了大水漫灌、沟灌、畦灌和节水灌溉的喷灌、滴灌、渗灌、管灌等方式。20世纪80年代起阳城县农业灌溉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九五”期间被列为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普及。近年来,坚持围绕农业调产,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北留镇皇城村、芹池镇北宜村、次营镇苏村等一批桑树、果树、大棚蔬菜节水园区相继建成。截至2012年底,全县水浇地面积万hm2,实际灌溉面积万hm2,节水面积万hm2,其中:喷灌万hm2,滴灌万hm2,管灌万hm2,渠道防渗万hm2。灌溉设施1276处,其中:小型引水灌区66处,提水站125处,机电井372眼,蓄水工程713处。

3存在问题

群众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农村群众节水意识淡薄,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而且灌溉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群众“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影响农作物产量。

水源保障不到位

由于多年运行,阳城县原有的.26座水库淤积严重,效益衰减,近期已申请报废3座,降等3座,申请注册登记水库1座;大多数水库建在石灰岩地区,70%以上的水库库区漏水,只能起到滞洪、蓄洪作用;18座塘坝中有15座带病运行,蓄水、灌溉功能严重下降;受降雨量减少和人类活动影响,地面小泉小水量逐年减少,有的甚至干枯,致使引水工程效益逐年下降。

设施管护不到位

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为典型的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建设质量较差,工程设施不配套,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

4发展思路

针对阳城县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群众节水意识;其次要制定节水政策,创新节水机制,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激发农村群众灌溉积极性;再次要根据全县水资源分布及耕地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开展节水工程建设。在县城中南部缺水山区要以雨水积蓄补灌为主,水资源充足的沿河乡镇要以发展管灌、喷灌为主,小泉小水丰富的地区要以发展高效的节水微灌为主。工程建设思路如下:

新水源工程建设

建设芦苇河提水、磨滩水库提水泵站、张峰水库引水工程等重点水源工程;新建沟底、东铁、园河、竹园、阳陵、上河、西哄哄、窟窿山、洪水、杨柏等工程;充分开发零星分散的小泉小水。

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

实施董封灌区、北留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建张峰水库阳城灌区工程。干支渠建设,干渠整修12km,支渠配套和田面节水配套等,建成后可新增水地万hm2,改善水地万hm2,年增收2540万元。

煤矿废水利用

全县现有煤矿29座,可用来发展农业灌溉的煤矿20座,年排水量280万m3;利用现有6座煤矿矿坑水发展节水灌溉,建成北留镇史山村、郭峪村等煤矿废水利用工程。未开发利用的煤矿14座,年排水量196万m3,主要分布在芦苇河、沁河流域的北留、润城、芹池等乡镇。“十二五”期间,规划7座煤矿废水利用,新建节水工程15处,新建蓄水池20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hm2。

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集蓄利用以县城中南部石灰岩山区的驾岭乡、东冶镇、河北镇等5个乡镇为主。受气候、地质、地貌等因素影响,这些乡镇地表地下水资源缺乏,并且不具备修建骨干水源工程的条件,是阳城县主要的干旱缺水区。“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利用村村通水泥(油)路和农村街巷硬化工程的硬化面积,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灌溉面积万hm2,兴建旱井万眼。

中水回用

为减轻环境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阳城县在凤城镇南安阳村、北留镇和润城镇规划了3座污水处理厂>:请记住我站域名/<,目前南安阳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运行。南安阳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污水万t/d,实际处理万t/d,年处理污水490万t。规划以达标废水为主要水源兴建节水园区,新建泵房1座45m3,铺设提水管路2300m,新建蓄水池2个共计5000m3,维修蓄水池2个共计4000m3等。建成后可新增水地万hm2,年增收120万元。此外,在建设农业灌溉工程的同时,要加强工程管理与维护,确保工程良性运行。要进一步制定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使之长期发挥效益。

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较为主流的灌溉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说明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其次,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进而为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

引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增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环保性,并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要不断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喷灌技术的应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喷灌技术是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溉形式。喷灌技术指的是通过管道和内部压力,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当中,并将水资源均匀的喷洒在农作物的表面,既保证了农作物可以受到均匀的灌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一般来说,喷灌技术可以保证90%以上的农作物受到均匀的灌溉;相对于以往的漫灌技术,喷灌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节水量可以达到50%左右,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喷灌技术还可以减少劳动成本的投入,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保证农作物受到均匀灌溉,因此降低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

微灌技术的应用

微灌技术是在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调整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包含了渗灌、滴灌、微喷灌等形式。相比较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来说,微灌技术可以直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精准地控制用水量,进而形成局部灌溉,因此需水量更少,有效地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此外,微灌技术还可以将肥料和水进行融合,一起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但由于在进行微灌技术之前,需要建立完善的输配水管网来保证水资源合理分配,所以具有耗时长、灌溉周期短的弊端,无法适用于全部类型的农作物。从目前来看,微灌技术一般多用于经济农作物和设施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来更好地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针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研发出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满足部分农田的灌溉需求。步行式灌溉技术将相应的灌溉设备,与目前农田种植所用到的农机机械相结合,来对农田进行移动式的灌溉。因此,步行式灌溉技术可以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有效结合,都通较为简便的组装和配置,来提升灌溉工作的机械化操作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种植和生产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说,步行式灌溉技术不许需要太过繁琐的操作技术和修复工程,不光可以更好地节约水资源,还能降低成本费用,有效提升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应用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是指通过压力灌溉系统,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由于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具有灌溉方便、快捷、高效率等特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种植者的应用。同时,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还能有效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减少水资源在蒸发过程中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相对于明渠灌溉技术来说,在渠灌区使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所造成的损耗,并且减少渠道占地,不光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还能够强化灌溉技术,使农田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让农田水利建设区域规模化发展[1]。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环保性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工作。基于此,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进行可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来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除此之外,水资源作为当前世界各国都较为重视的一种资源,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不可缺少,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压力,符合我国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还能对我国的水体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能力和涵养能力,有效增强了农田水利工程节能性和环保性。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中所包含的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以及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都可以根据农作物是灌溉需求,来进行科学、自由的灌溉调节。一方面,提高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环境、气候等因素,来对农作物进行更加合理的灌溉,从而使农作物得到更加科学的培养,并且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由于灌溉而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事业的高效、长远发展。

提升经济效益

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灌溉方式,不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具有效率、经济效益少等问题,使种植者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不光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程。基于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来进行自动化、技术化的灌溉工作,不光可以让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还可以降低种植者的劳动强度,让种植者将劳动力分散到其他的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有效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

3、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

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

想要从根本上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由于种植者是整个农田水利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所以种植者的节水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效果。例如: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降低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由于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使农田灌溉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使种植者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进一步增强了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使其充分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去[2]。

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

由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对农作物灌溉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严格的把控,进而在根本上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节水灌溉工作都比较重视节水环节,从而忽视了配水环节的重要性。基于此,想要更好地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就要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时,种植者应该加强对输水管的重视,利用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来进一步完善配水环节、提升配水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

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我国种植区域较大,因所以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来对农作物进行更为合适的灌溉。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气候,来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水力资源,来合理规划对农作物的灌溉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对于山东省济南地区来说,大部分农作物的生产率都比较高,因此种植者可以利用加压水泵动力机来进行灌溉,更好地提升了灌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

增强宣传工作力度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现代化灌溉技术与农作物实际灌溉需求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基于此,应该加强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工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例如:有关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宣传讲座,让种植者充分了解到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还可以让种植者体验节水灌溉设备,使其明确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

对节水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成长。但由于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的不充分,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许多问题,进而阻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于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例如:输水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防渗漏处理工作,但由于技术人员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输水系统缺乏稳定性。因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规范技术人员的工作流程,使防渗漏处理工作进行的更加完善[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不光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力度,提升人们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还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并且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

5、参考文献

[1]李庆德.节水灌溉新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9,(32):93-94.

[2]王六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3):43-44.

[3]孔德和.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4):49.

农业节水灌溉的好处论文

浅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摘 要 本文简要的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念, 分别介绍了几种节水技术, 并分析利弊, 反映当前农业节水新观点、思路, 为农业节水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节水 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 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 或者, 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 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1 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 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 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地面灌溉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 所以称为重力灌水法。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 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喷灌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 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 象天然降雨一样灌溉。突出的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力强, 机械化程度高, 灌水均匀, 灌溉水利用系数高, 尤其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 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高, 而且受风的影响大[1]。 微灌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 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田间, 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主要特点是灌溉时只浸润作物周围的土壤, 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保持干燥, 一般灌溉流量都比全面灌溉小得多, 因此又称为微量灌溉, 简称微灌, 其中包括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和膜上灌等。主要优点是: 灌水均匀, 节约能量, 灌水流量小, 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力强, 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增加耐盐能力; 便于主动控制,明显节约劳力。比较适合于灌溉宽行作物、果树、葡萄、瓜果等[1]。 地下灌溉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 地面仍保持干燥, 所以非常省水, 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这方法的局限性很大, 只有在根系活动层下有不透水层时才行, 不适于普遍推广。 2 输水方法 渠道渗漏水量占渠系损失水量的绝大部分, 一般占渠首引水量的30%~50%, 有的灌区高达60%~70%。渠系水量损失不仅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减少了耕地面积, 浪费水资源, 并且引起地下水位抬升, 招致农田渍害。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水量损失。 渠道防渗工程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减少渠道渗漏损失, 节省灌溉用水量, 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 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 防止渠坡坍塌, 增加渠床的稳定性; 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 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管道输水灌溉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 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 将低压水输入田间, 并可用末级软管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由于输配水部分( 管网) 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 一般可以少占7%~13%耕地,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 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 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 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 , 节约了用水, 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 杂物不易进入管道, 减少了清淤工作量, 也不存在杂草问题[1]。 3 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制度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足, 即作物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 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 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 这种灌溉制度则称为充分灌溉, 即称为充分灌溉[2]。所谓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长期以来, 人们就是按充分灌溉制度来规划、设计灌溉工程, 显然不节约水量。 非充分灌溉制度所谓非充分灌溉制度就是可供水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 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1]。目前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应用也不广泛, 主要是由于非充分灌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条件性, 需要在水源、雨情和墒情的监测、传感和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及相应管理权限, 把这些技术配套成模式化技术还需要时间[2]。 4 田间辅助措施 秸秆覆盖蓄水保墒 所谓秸秆覆盖系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或以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农田覆盖一层秸秆后, 一方面可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 提高降水入渗率; 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 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乱流交换强度, 可以起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塑料薄膜覆盖保墒 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早期主要用于蔬菜、瓜类和经济作物, 随着超薄膜的出现及其成本的降低, 塑料薄膜覆盖在玉米、冬小麦、薯类等作物得到广泛应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应包括田间覆盖和温室大棚两大类, 这里主要讨论地膜覆盖节水技术。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是, 具有显著抑制田间土壤水分无效蒸发, 集水、保墒、提墒; 提高耕作层地温,改善作物中下部光照条件,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缩短作物生长期, 避免冷冻灾害; 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地膜覆盖比秸秆覆盖更具有节水增产的效果。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主要包括: 深翻( 深松) 、早耕、耙耱、中耕松土、雨后( 灌后) 适时锄地松土、少耕和免耕等, 是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蓄水保墒措施。近年主要推广了深松中耕等措施。所谓早耕是指农作物收获以后适墒早耕; 所谓深耕是提高土壤调控水分能力和管理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所谓耙耱是指翻地后用齿耙或圆盘耙进行碎土、松土、平整地面, 实行翻地—— 耙地—— 耱地的“三连贯”作业, 可以进一步耱碎表土、耱平耙沟, 使田面更加平整, 并具有轻压作用, 使地面形成一个疏松的覆盖层, 减少蒸发; 所谓雨后( 灌后) 适时锄地是指一场透雨或一次灌水之后的农田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消耗速率最大, 这时锄地松土或中耕松土都可以达到破坏毛细管, 减少土壤水无效蒸发, 提高对降水量的纳蓄能力的作用[3]。 当前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各类节水措施基本上都被采用了,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我国农业节水还是存在一些争议, 如: 节水灌溉应以什么为中心, 如何操作达到节水的目标? 农业节水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部分灌溉专家认为灌溉工程节水改造节水潜力大, 部分专家认为节水是一种错觉, 实际上增加耗水量; 如何来考核节水量的? 考核标准合理全面吗? 关于农业节水的问题还有很多, 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元裕, 农田水利学[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3- 133. [2] 陈亚新, 康绍忠, 非充分灌溉原理[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0. [3] 沈振荣等, 节水新概念[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88.

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较为主流的灌溉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说明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其次,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进而为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

引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增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环保性,并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要不断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喷灌技术的应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喷灌技术是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溉形式。喷灌技术指的是通过管道和内部压力,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当中,并将水资源均匀的喷洒在农作物的表面,既保证了农作物可以受到均匀的灌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一般来说,喷灌技术可以保证90%以上的农作物受到均匀的灌溉;相对于以往的漫灌技术,喷灌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节水量可以达到50%左右,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喷灌技术还可以减少劳动成本的投入,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保证农作物受到均匀灌溉,因此降低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

微灌技术的应用

微灌技术是在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调整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包含了渗灌、滴灌、微喷灌等形式。相比较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来说,微灌技术可以直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精准地控制用水量,进而形成局部灌溉,因此需水量更少,有效地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此外,微灌技术还可以将肥料和水进行融合,一起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但由于在进行微灌技术之前,需要建立完善的输配水管网来保证水资源合理分配,所以具有耗时长、灌溉周期短的弊端,无法适用于全部类型的农作物。从目前来看,微灌技术一般多用于经济农作物和设施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来更好地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针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研发出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满足部分农田的灌溉需求。步行式灌溉技术将相应的灌溉设备,与目前农田种植所用到的农机机械相结合,来对农田进行移动式的灌溉。因此,步行式灌溉技术可以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有效结合,都通较为简便的组装和配置,来提升灌溉工作的机械化操作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种植和生产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说,步行式灌溉技术不许需要太过繁琐的操作技术和修复工程,不光可以更好地节约水资源,还能降低成本费用,有效提升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应用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是指通过压力灌溉系统,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由于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具有灌溉方便、快捷、高效率等特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种植者的应用。同时,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还能有效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减少水资源在蒸发过程中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相对于明渠灌溉技术来说,在渠灌区使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所造成的损耗,并且减少渠道占地,不光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还能够强化灌溉技术,使农田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让农田水利建设区域规模化发展[1]。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环保性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工作。基于此,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进行可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来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除此之外,水资源作为当前世界各国都较为重视的一种资源,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不可缺少,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压力,符合我国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还能对我国的水体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能力和涵养能力,有效增强了农田水利工程节能性和环保性。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中所包含的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以及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都可以根据农作物是灌溉需求,来进行科学、自由的灌溉调节。一方面,提高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环境、气候等因素,来对农作物进行更加合理的灌溉,从而使农作物得到更加科学的培养,并且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由于灌溉而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事业的高效、长远发展。

提升经济效益

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灌溉方式,不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具有效率、经济效益少等问题,使种植者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不光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程。基于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来进行自动化、技术化的灌溉工作,不光可以让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还可以降低种植者的劳动强度,让种植者将劳动力分散到其他的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有效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

3、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

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

想要从根本上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由于种植者是整个农田水利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所以种植者的节水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效果。例如: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降低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由于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使农田灌溉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使种植者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进一步增强了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使其充分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去[2]。

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

由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对农作物灌溉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严格的把控,进而在根本上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节水灌溉工作都比较重视节水环节,从而忽视了配水环节的重要性。基于此,想要更好地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就要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时,种植者应该加强对输水管的重视,利用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来进一步完善配水环节、提升配水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

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我国种植区域较大,因所以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来对农作物进行更为合适的灌溉。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气候,来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水力资源,来合理规划对农作物的灌溉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对于山东省济南地区来说,大部分农作物的生产率都比较高,因此种植者可以利用加压水泵动力机来进行灌溉,更好地提升了灌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

增强宣传工作力度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现代化灌溉技术与农作物实际灌溉需求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基于此,应该加强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工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例如:有关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宣传讲座,让种植者充分了解到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还可以让种植者体验节水灌溉设备,使其明确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

对节水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成长。但由于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的不充分,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许多问题,进而阻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于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例如:输水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防渗漏处理工作,但由于技术人员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输水系统缺乏稳定性。因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规范技术人员的工作流程,使防渗漏处理工作进行的更加完善[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不光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力度,提升人们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还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并且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

5、参考文献

[1]李庆德.节水灌溉新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9,(32):93-94.

[2]王六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3):43-44.

[3]孔德和.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4):49.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摘要: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前言

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经相当匮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必须应用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田的增产增收。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1],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是常用的防渗材料,通过统计得知可以解决80%~90%的渗漏损失,如果使用浆砌石,防渗损失的水量可以减少到60%~70%[2]。另一方面,在水渠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输送水量的损失可以减少到90%,但是这一处理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使用中不能广泛推广,只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在施工中如果设计的渠道比较小,还要求使用混凝土护面,技术人员可以选择U型混凝土渠道,可以很好的改善输水流量。

输水中可以选用管道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如果在农田灌溉中应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选用高压的输水管进行地面灌溉,有效减少5%~10%的水量浪费,这种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在95%以上,由于造价成本较低,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式的分析

分析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喷灌技术而言,主要利用了水泵、管道和自动喷头,在水泵的作用下产生压力,推动管道中的水箱喷头流动,在喷头处产生高压进而将水喷洒到田地中,这一喷洒过程非常均匀,提高灌溉的有效性,达到很好的节水目的。通过对实际喷淋技术的调查统计,喷灌的均匀度可以达到90%以上,对水资源的使用率可以提高60%~85%,如果将喷灌和传统地面灌溉进行对比分析,大约能够节省30%~50%的用水量。

分析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步行式灌溉方式而言,灌溉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力和相关的农用机械,再配备相应的灌溉设备,提高这种步行灌溉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这种灌溉方式充分结合了农业机械技术和节水技术,而且整个操作流程并不复杂,通过对不同设备的简单组装,就直接可以到田地中进行灌溉,流动方便、适应性强,因此在农田灌溉中应用范围较广。另一方面,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后,在当地还无需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极大的节约了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费用,节能了人力物力,因此在技术不断发展中这种灌溉模式不会被淘汰。

分析微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滴灌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和该技术的缺点,合理的进行改进,从而研发出了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在节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应用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3],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用具体微灌方式,这种微灌技术主要由灌水器、灌区首部、输配水管网、水资源构成。微灌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灌溉过程中的灌水流量非常小,一次微灌会延续很长的时间,除此之外,这种灌溉方式的灌水周期短,能够很好的控制灌溉水量,除此之外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将养分和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土壤中,这种灌溉方式更直接,作用效果更强,作用时间更短,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经济作物中都选用微灌技术。结合实践灌溉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该灌溉技术可以节约大约50%~80%的用水量,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土壤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分析,发现节水灌溉技术很多,目前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在实践中都有很好的应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的作用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参考文献:

[1]盛亚南.简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72.

[2]张斌.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96.

[3]居尔艾提,图尔荪尼亚孜.浅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 索引序列
  • 农田灌溉有关的论文
  •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论文
  • 有关节水灌溉的论文
  •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毕业论文
  • 农业节水灌溉的好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