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活动策划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目的
三年来,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身,老师们也与我们共同成长。在这三年中,我们经过磨砺逐渐走向成熟。我们执著地朝着我们心中的梦想努力着,不断进取求索。我们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我们无怨无悔。恰逢母校十年校庆,我们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进修实验学校的文化。笃行求知,超越自我,我们在校训的指引下,共同扬帆起航!
此次毕业典礼,旨在回忆我们初中三年的心路历程,展望未来,表达对母校、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主题
三年砥砺,执著进取心无悔
十载传承,笃行超越共扬帆
三、整体方案
除必要流程外,中间部分主要分为三个篇章:回忆、感谢和展望。
四、详细方案与预期教育目标
回忆部分主要通过多媒体影音展示三年的历程,穿插介绍。多媒体由王籽樾负责。学生代表发言,主要围绕三年的成长进步与老师同学的帮助展开发言。教师代表发言围绕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对学生的嘱托与祝福展开发言。该篇章的目的在于带领学生回忆曾经的动人瞬间,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惜别不舍之情。
感谢部分的第一个环节为感谢专家,该环节为主持人抒发对专家的感谢之情,并赠送礼品和鲜花(送下去)。第二个环节为感谢老师,由主持人宣读对老师的描述,同学猜。老师逐一上台,由学生送礼物。第三个环节为感谢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政教处老师,医务室老师,食堂师傅,校工和保安等),由学生向代表献花。该篇章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专家、老师、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关爱,使同学们拥有感恩之心。
活动目标:
1、让大班毕业生体验人生第一次毕业的喜悦。
2、通过毕业典礼,让孩子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培育之情,懂得爱的反馈与回报,表达告别老师和同伴的'情感。
3、以“快乐成长,放飞梦想”为活动主题,用用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凸显出成长的过程、足迹、感悟、成果等。
4、体验毕业离园时的惜别之情,进一步增强幼儿如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舞台、大背景、钢琴键盘过道、拱形门、家长和孩子就坐位置、音响设施、照片墙展板、梦想墙展板、温馨提示标语以及体现孩子幼儿园生活的主题画、和粘贴画的折叠展板、喷花、气球和周围点缀装饰、)等。
2、环节准备:背景音乐、主持人串词、毕业誓词、园领导老师及家长代表讲话、毕业歌、花束、毕业证书、节目等。
服装道具的准备:孩子表演的头饰、道具和服饰、家长及孩子服装统一、孩子的博士服、属于大三班的胸章,凡是参与活动人人要求佩戴。
3、安全保障准备:负责维持秩序,有序进行。
4、摄像照相人员安排。
5、礼物准备,纸飞机或彩带等。
6、照片的收集。
活动过程:
1、早上8:00入园,在家吃早餐,化好妆,女孩子头发和上次六一时表演一样,家长孩子统一服装佩戴大三班胸章,凭邀请函进入幼儿园;
2、8:20家长和孩子到操场就位,各个环节负责的家长就位准备好,8:30活动开始;
3、背景音乐主持人出场,开场白并介绍介绍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
4、园长宣布大三班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并讲话;
第一部分:欢快时光
1、女孩舞蹈:《大眼睛》;
2、男孩武术:《中国功夫》;
3、亲子表演---诗朗诵《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4、歌曲大合唱:《我是太阳,你是星星》由个别爸爸们带孩子演唱(音乐伴奏)
第二部分:感恩成长
1、班级老师寄语;
2、家长代表讲话;
5、大合唱毕业歌《老师,再见了!》(放音乐伴奏)
6、为三年来所有带过的教师献花;(选个别孩子)
7、手语表演:《感谢》
8、孩子穿戴博士服,以家庭为单位,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一起走过钢琴键盘过道,由班里老师颁发毕业证书。见证这一时刻(背景音乐)
9、请拿到毕业证书的孩子留在舞台上,待会集体合影留念,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孩子们将这顶“博士帽”扔向天空,让摄像师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此时(家长从舞台两侧下中间打喷花)
10、老师给孩子们发毕业礼物,孩子有序下台家长拍照,为下一环节做好道具、服装头饰的准备。
第三部分:放飞梦想
1、表演完《感谢》,伴随着旋律孩子们集体说出: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感谢老师的培育;感谢小朋友的陪伴。我爱你们,你们辛苦啦~
2、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说出毕业誓词。(孩子对以后学习生活的承诺),此时,家长回应孩子(相信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背景音乐起)。
3、(接上一环节)家长和孩子一起双手合十闭眼许下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及憧憬。
4、家长给孩子惊喜,提前装饰折好的纸飞机,上面写好祝福,送给孩子鼓励孩子的话语,(舒缓音乐)在一起将你手中的纸飞机飞出去---放飞梦想。此时(音乐《超越梦想》的各高潮部分)
5、(接上一环节)家长扮演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带着成束气球出场,来到钢琴键盘过道,听主持人要求每个孩子去拿一个,听口令一起再将气球放飞。
6、孩子们欢呼雀跃:“我们长大了,我们毕业啦”望着飞得越来越高的气球结束活动。
7、家长们协助清理现场,做好环卫工作。
注意事项:
1、以安全为出发点。
2、各环节负责必须到位。
3、有序组织活动的开展。
注:
1、根据当天天气情况,整个活动大概控制到1个半小时左右,争取10:00之前结束,这样不会太晒。
2、活动结束当天离园后孩子们可自愿赠送礼物或卡片。
活动设计:
1、准备工作:制作“校园激情飞扬,学子扬帆远航”横幅。
2、主题设计:毕业典礼围绕“感恩和励志”为主题进行,分四个篇章,分别是“同学缘”、“父母恩”、“师生谊”、“母校情”。每个篇章由学生发言、家长发言、教师发言、学生表演节目、献花等环节组成。
活动流程:
全体师生和领导、嘉宾及毕业生家长入场,循环播放暖场音乐《相信自己》或《飞得更高》。
1、主持人介绍领导、嘉宾。
2、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全体起立,奏国歌、升国旗。
3、业务校长致辞。
第一篇章“同学缘”
1、合唱《送别》(由四年级同学完成)。
2、八年级同学临别赠言。
3、学生器乐合奏表演。(由低年级同学完成,以祝福为主题)
第二篇章“父母恩”
1、家长代表发言。(此发言主题为对孩子的期望)
2、歌曲表演。(学生表演歌曲《感恩的心》)
3、九年级学生代表发言。(此发言主题为抒发感父母恩、感师恩、祝福母校和同学之情)
第三篇章“师生谊”
1、每位任课老师给学生作一句话毕业寄语。背景音乐:《启程》
2、诗朗诵。《六月礼赞》或自作励志诗词。(由初四教师共同完成)
3、师生互赠礼物。背景音乐:《放心去飞》
4、教师献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四篇章“母校情”
1、优秀毕业生上台代表全体毕业生宣读毕业誓词 :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牢记父母期盼,不忘恩师教诲;铭记超等校训,珍惜学校荣誉;诚实守信,勤奋学习;今天我以学校而自豪,明天母校为我而骄傲。
2、校长为学生壮行讲话。
3、师生合唱:《明天会更好》
4、在音乐声中,主持人宣布毕业典礼结束。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百善孝为先,针对当前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缺少孝心的状况,作者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出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孝道教育 主题活动 弟子规
一、理解“孝道”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从小拉扯大,期间的辛劳可真谓大也。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我们专门为孩子设立了“孝敬日”,要求孩子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孝敬日,在这一天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妈妈,要用行动表示对妈妈的爱,以此表达浓浓的母子之情。教育孩子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我们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满足孩子听故事愿望的同时感受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对父母应该有孝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同时也要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另外,我们还利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典型事例,身边的真人真事给予孩子榜样教育。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要为父母尽义务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孝道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我们进行幼儿孝道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唱一唱有关孝敬方面的歌曲,使孩子们在歌声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如:歌曲《人间有爱》、《小乌鸦爱妈妈》、《我的好妈妈》、《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手语表演《感恩的心》、《生命之河》等。在语言教学中通过儿歌、诗歌、三字经、故事等形式,丰富有关孝敬方面的人物事迹。如:三字经里的《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故事《我想要爱》《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真孝顺》《我妈妈》;诗歌《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画一画有关孝道方面的图画,如:《我帮妈妈做家务》、《送给爸妈的礼物》《小鬼当家》《学做小主人》。
三、在主题活动和传统节日中渗透孝道教育
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和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懂得感知、体验“孝道”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的系列孝道主题活动有:九月的《我爱我的老师》活动,孩子们感受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并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们的尊敬和感谢。十月的《我爱我的祖国》的绘画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我和爷爷奶奶做朋友》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培养孩子从小关心尊敬老人,更是使孩子们走进社会的途径之一。十一月的《感恩你我,真情成长》的活动,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学会感恩、实施感恩。我们让孩子欣赏感恩影片。如:《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并用心形制作感恩卡,上面写上爱爸爸妈妈的话语。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十二月的《大手牵小手》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它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机会的不足,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以此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一月的《做个孝顺的孩子》活动,让幼儿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身边的每一位人。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要求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和父母分享,给爸妈捶背、倒水、梳头、拿鞋、唱首歌,等等。教育孩子回家要多做孝事,并把自己的孝事讲给老师和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加深对“孝”字的理解,懂得要从小热爱父母及家庭,进而提升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四、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孝道教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教育他们看见老师和小朋友要深深一鞠躬,并说“老师早”、“小朋友早”。刚开始孩子有点放不开,需要我们在旁边不断督促提醒。我们意识到要让孩子鞠躬,我们自己首先必须作出表率。刚开始我也有些不能够接受,让我和孩子鞠躬,不是说不愿意,而是觉得很别扭。早上小朋友来,我们首先向孩子鞠躬问早,下午放学,我们也主动向小朋友鞠躬说再见。我们教育孩子,别人向你鞠躬,要及时给别人还礼。孩子的进步是巨大的,当我们和孩子们慢慢坚持去做了,我发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甚至,当我们和同事阿姨之间互相问好时,我们感觉心中彼此更尊重对方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回到家也会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鞠躬,表达自己的孝心。不要小看这一鞠躬,当一个人从小懂礼貌,能做出鞠躬这个动作时,他的修养也在慢慢提高。虽然现在有些孩子还不能真正明白鞠躬的含义,只是机械模仿,但我坚信,一直坚持这样做了,习惯成自然,对孩子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暑假我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以“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培训,利用暑期在家观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的光碟,并结合实际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修炼自身的德行,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感染孩子,做到言传身教。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不讲话影响别人。如厕时要排队、学会等待,洗手开小水,不浪费水。进餐前我们都要组织孩子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耕作,感谢打众信任支持。”以此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爱惜粮食。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育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争抢。午睡时教育孩子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角色游戏时,开展“自助餐厅”“玩具大家玩”“给爷爷奶奶让座”“帮娃娃穿衣”等活动,幼儿从中感受到了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在体验角色扮演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学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言行,有助于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履于我们的光荣使命――做好孝道教育工作。使孩子从小就懂得感受爱并实践爱,有爱心和孝心,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能使整个世界充满和谐爱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黄晓静,柴立青等.爱的教育.北京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陈晨明.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4]郭晓月.中国幼教网.浅谈幼儿故事教学,.
浅谈幼儿园大班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大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感恩教育;幼儿教育;感恩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感恩的缘起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在父母亲的百般呵护和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可对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态度却是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地,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感,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横行霸道?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孩子,引导孩子,继而唤起孩子们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三、感恩活动在大班地开展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大班段在园内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老师,朋友或对手,快乐或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让孩子们学会感谢,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感恩活动前
在感恩活动实施前,我们老师一起寻找了很多有关感恩的知识、相关故事以及歌曲等等,并在一日活动的晨谈或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渗透给孩子们,然后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听了故事和歌曲之后的体会,说说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并积极地学习感恩。
(二)实施感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在第一周周一的晨会上,我们大班孩子进行了《感恩》演讲,同时也是对全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进行活动的宣传,正式拉开了感恩系列活动的序幕。当天下午,我们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张半成品的“感恩宣传单”,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并在宣传单上画上对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家人朋友的爱,并把这张“感恩宣传单”送给自己的家人。这也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向家人朋友宣传感恩,介绍感恩。之后,我们还请孩子们给早上来园的其他段的家长们也发放“感恩宣传单”,让更多的人知道感恩,让更多的人学习感恩。
第二阶段:我是礼仪小标兵
感恩月的每天早上,大班孩子们的使命便是担任“晨间礼仪小标兵”,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身披“礼仪小标兵”绶带的小朋友,他们威武地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以微笑迎接每一位进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老师,向他们问早问好,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榜样作用下,幼儿园形成了浓浓的礼仪问好氛围,“时时处处讲感恩”就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了。小朋友还把当“晨间礼仪小标兵”作为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很多孩子都争着做呢!感恩就在这小小的活动中得到深入,让孩子们通过切身参与,进一步的了解感恩。
第三阶段:端茶送水表感恩
这是感恩活动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来体会家人辛苦的重要环节。活动前,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 扫地,叠被子,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等,接着为期一周的端茶送水活动就此开始了。
下午离园前,接待处里摆放了许多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茶水和纸杯,并组织部分孩子轮流到幼儿园大厅给来往的家长端茶递水,并向他们说声:“请您喝水,您辛苦了!”当场,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位来园的家长;而家长的回应也十分热烈,纷纷地表扬了孩子们,家长的表扬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了鼓舞和肯定,相信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会做得更好。由此也希望孩子们通过为他人做事、端茶递水的具体行动体验感恩的美好。
第四阶段:学手语,制作花朵送感恩人
在此次大班段感恩系列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发挥我们的特长,学习手语,制作花卉、送花朵给我们感谢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第三周,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一些花卉的名称,以及各种花卉所代表的花语,引出用花卉来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接着老师便开始示范制作花卉的手法,并说明注意事项。最后请每个孩子用感恩的心亲手制作一朵花,感恩之花将更加美丽。
同时,我们老师还在晨间或课间时间里不断地给孩子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这首歌会一直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慢慢地,每个孩子都会唱了,并能跟随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甚至要求孩子们把这首歌也教会给他们的父母家人,教会给他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
在下午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手拿花朵,站成心形,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以表达对父母和爱护人的感谢!等父母来的时候,将亲手制作的花送给他们,并向他们说上一句感谢的话!很多家长在接到花并听到孩子感谢话时都特别高兴,并反应着最近孩子都特别懂事和贴心,经常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人都感到很欣慰。这也是我们乐意所看到、听到的。
第五阶段:百米画卷表爱心
这是感恩活动中最高潮的部分。在这百米画布上,大班段的孩子们认真地绘制着,为感恩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幅主题为“放飞爱心”的百米画卷是我们大班段200多名孩子与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辛苦完成的。蓝天,白云,小草小花还有各种形状的房子以及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爱心呈现在画卷中,孩子们奇思妙想的画面构思,鲜艳活泼的色彩搭配,彰显了他们质朴天真,童稚可爱的天性。他们还发挥无限地创意,用上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打扮我们的百米画卷,让“爱心”在我们心中久留。
(三)活动小结
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圆满完成。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积极参加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那悬挂在墙上随风飘动的百米画卷,那一次次流淌在幼儿园的《感恩的心》,还有那端茶递水、送花的感人场面还历历在目,仿佛让我们的心灵又一次接受了洗礼。最后,我们也以一次主题晨会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晨会上,孩子们又一次聆听了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大班段师生共同表演手语《感恩的心》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不由地热泪盈眶。这次活动还受到了园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感恩活动效果
感恩活动这一个多月来,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并为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家人之间建立了更多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与家庭氛围,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的反应更是热烈,有表扬的,也有纷纷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的。更多的家长则表示孩子进步了,懂事了,知道为别人着想了,似乎也长大了不少。这些都是我们乐意所听到的,家长对活动的热烈反应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感恩活动是受欢迎受关注的。
在此,我们不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希望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与家长都能感受到感恩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如果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不满。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
五、实施“感恩”教育还应注意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感恩”应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另外,教师还应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六、感恩的延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因此,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总之,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家庭、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幼儿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2]姜颖,感恩书[M].宁波出版社,2007年
[3]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主题及主要内容如下:
主题,任选一个年龄段,设计一个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主题目标,编制主题网络图,以此作为开展活动的依据。
写出详细的活动方案,针对活动方案进行设计思路的阐述。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活动方案所涉及的主要教学材料作为附件提交。
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能满足幼儿兴趣、需要,包含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涉及各个不同的学习领域,可行性强。针对活动方案在设计思路阐述中,分析自己的设计特点与思路,并对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理论分析。
具体内容结构:主题名称,主题选择的缘由,主题目标,主题网络图,本主题下的一个详细的教育活动方案(将教学材料等附在活动方案后)。
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流程、活动延伸等部分。针对教育活动方案进行设计思路的阐述。
论文设计基本要求:
1、三结合原则。毕业作业选题必须既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又结合专业实践,同时又必须是有兴趣的课题。只有三方面结合选题,才能调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研讨的动力,充分发挥创新的积极性。
2、原创性原则。写作毕业作业必须以自身工作生活实际为原材料,根据专业知识积极思考,文中实例也须是发生在自身周围,以自己原创内容为主体。
3、实效性原则。毕业作业必须真题实做,选题来自于实际工作之中,研讨密切联系工作实践,专业指导更具针对性,通过毕业作业写作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实践能力与理论应用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4、形成性原则。为了保证毕业作业的实效,对毕业作业选题、收集材料、初稿写作,特别是选题关,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岗位与专业范围选题。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活动策划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目的
三年来,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身,老师们也与我们共同成长。在这三年中,我们经过磨砺逐渐走向成熟。我们执著地朝着我们心中的梦想努力着,不断进取求索。我们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我们无怨无悔。恰逢母校十年校庆,我们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进修实验学校的文化。笃行求知,超越自我,我们在校训的指引下,共同扬帆起航!
此次毕业典礼,旨在回忆我们初中三年的心路历程,展望未来,表达对母校、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主题
三年砥砺,执著进取心无悔
十载传承,笃行超越共扬帆
三、整体方案
除必要流程外,中间部分主要分为三个篇章:回忆、感谢和展望。
四、详细方案与预期教育目标
回忆部分主要通过多媒体影音展示三年的历程,穿插介绍。多媒体由王籽樾负责。学生代表发言,主要围绕三年的成长进步与老师同学的帮助展开发言。教师代表发言围绕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对学生的嘱托与祝福展开发言。该篇章的目的在于带领学生回忆曾经的动人瞬间,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惜别不舍之情。
感谢部分的第一个环节为感谢专家,该环节为主持人抒发对专家的感谢之情,并赠送礼品和鲜花(送下去)。第二个环节为感谢老师,由主持人宣读对老师的描述,同学猜。老师逐一上台,由学生送礼物。第三个环节为感谢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政教处老师,医务室老师,食堂师傅,校工和保安等),由学生向代表献花。该篇章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专家、老师、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关爱,使同学们拥有感恩之心。
活动目标:
1、让大班毕业生体验人生第一次毕业的喜悦。
2、通过毕业典礼,让孩子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培育之情,懂得爱的反馈与回报,表达告别老师和同伴的'情感。
3、以“快乐成长,放飞梦想”为活动主题,用用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凸显出成长的过程、足迹、感悟、成果等。
4、体验毕业离园时的惜别之情,进一步增强幼儿如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舞台、大背景、钢琴键盘过道、拱形门、家长和孩子就坐位置、音响设施、照片墙展板、梦想墙展板、温馨提示标语以及体现孩子幼儿园生活的主题画、和粘贴画的折叠展板、喷花、气球和周围点缀装饰、)等。
2、环节准备:背景音乐、主持人串词、毕业誓词、园领导老师及家长代表讲话、毕业歌、花束、毕业证书、节目等。
服装道具的准备:孩子表演的头饰、道具和服饰、家长及孩子服装统一、孩子的博士服、属于大三班的胸章,凡是参与活动人人要求佩戴。
3、安全保障准备:负责维持秩序,有序进行。
4、摄像照相人员安排。
5、礼物准备,纸飞机或彩带等。
6、照片的收集。
活动过程:
1、早上8:00入园,在家吃早餐,化好妆,女孩子头发和上次六一时表演一样,家长孩子统一服装佩戴大三班胸章,凭邀请函进入幼儿园;
2、8:20家长和孩子到操场就位,各个环节负责的家长就位准备好,8:30活动开始;
3、背景音乐主持人出场,开场白并介绍介绍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
4、园长宣布大三班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并讲话;
第一部分:欢快时光
1、女孩舞蹈:《大眼睛》;
2、男孩武术:《中国功夫》;
3、亲子表演---诗朗诵《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4、歌曲大合唱:《我是太阳,你是星星》由个别爸爸们带孩子演唱(音乐伴奏)
第二部分:感恩成长
1、班级老师寄语;
2、家长代表讲话;
5、大合唱毕业歌《老师,再见了!》(放音乐伴奏)
6、为三年来所有带过的教师献花;(选个别孩子)
7、手语表演:《感谢》
8、孩子穿戴博士服,以家庭为单位,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一起走过钢琴键盘过道,由班里老师颁发毕业证书。见证这一时刻(背景音乐)
9、请拿到毕业证书的孩子留在舞台上,待会集体合影留念,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孩子们将这顶“博士帽”扔向天空,让摄像师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此时(家长从舞台两侧下中间打喷花)
10、老师给孩子们发毕业礼物,孩子有序下台家长拍照,为下一环节做好道具、服装头饰的准备。
第三部分:放飞梦想
1、表演完《感谢》,伴随着旋律孩子们集体说出: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感谢老师的培育;感谢小朋友的陪伴。我爱你们,你们辛苦啦~
2、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说出毕业誓词。(孩子对以后学习生活的承诺),此时,家长回应孩子(相信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背景音乐起)。
3、(接上一环节)家长和孩子一起双手合十闭眼许下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及憧憬。
4、家长给孩子惊喜,提前装饰折好的纸飞机,上面写好祝福,送给孩子鼓励孩子的话语,(舒缓音乐)在一起将你手中的纸飞机飞出去---放飞梦想。此时(音乐《超越梦想》的各高潮部分)
5、(接上一环节)家长扮演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带着成束气球出场,来到钢琴键盘过道,听主持人要求每个孩子去拿一个,听口令一起再将气球放飞。
6、孩子们欢呼雀跃:“我们长大了,我们毕业啦”望着飞得越来越高的气球结束活动。
7、家长们协助清理现场,做好环卫工作。
注意事项:
1、以安全为出发点。
2、各环节负责必须到位。
3、有序组织活动的开展。
注:
1、根据当天天气情况,整个活动大概控制到1个半小时左右,争取10:00之前结束,这样不会太晒。
2、活动结束当天离园后孩子们可自愿赠送礼物或卡片。
活动设计:
1、准备工作:制作“校园激情飞扬,学子扬帆远航”横幅。
2、主题设计:毕业典礼围绕“感恩和励志”为主题进行,分四个篇章,分别是“同学缘”、“父母恩”、“师生谊”、“母校情”。每个篇章由学生发言、家长发言、教师发言、学生表演节目、献花等环节组成。
活动流程:
全体师生和领导、嘉宾及毕业生家长入场,循环播放暖场音乐《相信自己》或《飞得更高》。
1、主持人介绍领导、嘉宾。
2、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全体起立,奏国歌、升国旗。
3、业务校长致辞。
第一篇章“同学缘”
1、合唱《送别》(由四年级同学完成)。
2、八年级同学临别赠言。
3、学生器乐合奏表演。(由低年级同学完成,以祝福为主题)
第二篇章“父母恩”
1、家长代表发言。(此发言主题为对孩子的期望)
2、歌曲表演。(学生表演歌曲《感恩的心》)
3、九年级学生代表发言。(此发言主题为抒发感父母恩、感师恩、祝福母校和同学之情)
第三篇章“师生谊”
1、每位任课老师给学生作一句话毕业寄语。背景音乐:《启程》
2、诗朗诵。《六月礼赞》或自作励志诗词。(由初四教师共同完成)
3、师生互赠礼物。背景音乐:《放心去飞》
4、教师献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四篇章“母校情”
1、优秀毕业生上台代表全体毕业生宣读毕业誓词 :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牢记父母期盼,不忘恩师教诲;铭记超等校训,珍惜学校荣誉;诚实守信,勤奋学习;今天我以学校而自豪,明天母校为我而骄傲。
2、校长为学生壮行讲话。
3、师生合唱:《明天会更好》
4、在音乐声中,主持人宣布毕业典礼结束。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有:
1、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6、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
7、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
8、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9、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1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
1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12、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3、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14、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5、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16、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17、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8、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9、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基础课程设计探讨
21、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2、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创新思考
23、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24、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5、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26、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
27、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28、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29、幼儿园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30、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31、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32、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33、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4、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情况研究
35、大班男女幼儿对幼儿教师形象认识的研究
36、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7、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38、试论多彩光谱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中的应用
39、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研究
40、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41、父亲与母亲对于幼儿发展认识上的差异研究
42、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应用研究
43、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情况研究
44、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45、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46、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研究
47、中外卡通形象比较研究
48、低幼儿童对电视信息的认知特点及教育启示
49、童心与儿童教育
50、绘画投射技术应用于美术治疗的探索
在中班幼儿 教育 中,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审美与创造性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绘画;内容;知识;创造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 教学 方法 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 想象力 和创造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 经验 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
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以形象 思维训练 带动幼儿 绘画知识 和技能的提高
中班幼儿美术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环境,鼓励 儿童 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把训练幼儿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达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应提高,但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幼儿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老师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四、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 故事 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我还经常让幼儿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觉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幼儿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摘 要】基于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本文分别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快乐的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及 文化 水平日益提高,对幼儿的特长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各类美术学习进入许多家庭之中,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学习美术的年龄段也在慢慢提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将美术素养当作衡量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很多家长的开始让幼儿学习美术,这就需要幼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家长也随之产生了苦恼,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是否学习美术,有时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出发,但绝不能盲目跟风。而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则需要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尤其要从幼儿的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
一、家长是否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的态度分析
许多家长有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意识,并且对美术学习的价值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并赞同美术对幼儿智力、气质、注意力、自信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家长并没有对美术学习形成科学的认识。
1. 家长支持幼儿学习美术,多是希望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是让孩子有一项 爱好 和特长,并且对幼儿手指灵活性、气质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可见,这些家长对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清醒的,初衷简单,就是想培养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审美情趣。还有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美术行业,甚至成为美术人才。不论家长出于何种原因支持幼儿学习美术,都应该贵在坚持,学好绘画技能,孩子会受益终身的。还有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美术是因为孩子本身对美术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家长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种体现。幼儿在第一次接触美术时,通常会被美术作品的独特形状、颜色变化所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维持的时间较短,可以称之为“无意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2. 家长从现实角度考虑,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其他兴趣班,不想再给孩子过多的负担和压力,而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还有些幼儿对学习美术没有兴趣,这也是家长不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家长没有认为美术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绝对的好处或坏处,而是客观地对待是否选择让幼儿学习美术,这样的观念是比较可取的。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1. 正确定位,认清自己的职责
家长在幼儿学习美术的活动中,应起到鼓励作用,而不应该是“监工与警察”的角色。家长能认清自己在孩子学习绘画中的责任,其益处将远远超于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首先学会想象,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不先学会想象就开始学美术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美术”。家长要做好榜样,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不断鼓励幼儿,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2. 做好持之以恒学习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心态
学习美术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仅仅是幼儿,家长也应该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行为,从而会影响幼儿学习美术的状态及成绩。有些家长包办代替帮幼儿画,让幼儿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幼儿离开了家长和老师就会举步维艰;有些家长过于放松,认为孩子有个爱好就行,画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一事无成;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在孩子画画时喂吃的,随意分孩子的心,看不得孩子吃苦,也不会有什么成果。所以,学习绘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3. 葆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鼓励为主
幼儿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是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的。对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犯下的大小错误,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严厉批评、体罚、辱骂等会打击幼儿自尊心,易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以致对美术更加惧怕,甚至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应反复提醒、不断帮助,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接受 教育 ,良好的教育既能丰富我们自身的素质又能给社会带来安定。教育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那么关于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_教育学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硕士论文题目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3、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与对策
4、至于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探究
5、教师职业卷怠成因分析与对策
6、 家庭教育 问题
7、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
8、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
9、论教师的知识建构
10、论 教学 方法 的改革
11、论某一个教学模式的构建
12、关于学生失范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13、论教育中的质性评价
14、我国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15、论我国学校变革的阻力
16、论我国教师的职业压力
17、学业不良 儿童 行为的归固分析
18、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19、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20、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
21、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22、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3、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24、校长领导艺术研究
25、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26、校本管理研究
27、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28、素质教育与教育管理改革
29、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30、素质教育与行政管理改革
31、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更新
32、教育质量监控若干问题研究
33、教育质量新视野
34、中小学班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35、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6、学习方式转变实践研究
37、自主学习实践研究
38、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39、探究学习实践研究
40、有意义学习实践研究
41、创新学习实践研究
42、教学的生活性
43、教学的发展性
44、教学的生命性
45、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6、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47、新课程与学校管理改革
48、好学校的标准研究
49、优秀教师的标准研究
50、好学生的标准研究
51、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研究
52、论教育市场化
53、论教育产业化
54、论教师劳动的经济价值
55、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原因与对策
56、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57、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应对
58、WTO与教育改革
59、论述教育投资评价
60、教师职业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优秀教育类论文题目参考
1、教育研究要为教育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3、幼儿问题意识概念的建构
4、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
5、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
6、幼教百年沉思录(一)
7、伴随幼儿教育30年的历程
8、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分析、表述方法
9、儿童阅读障碍的生成与诊治研究综述
10、上海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11、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12、培养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初探
13、浅谈分享阅读的几种风格
14、“不想像你那样做”
15、自制小沙锤(中班玩沙活动)
16、好玩的沙子(中班科学活动)
17、细细的沙(中班科学活动)
18、细细的沙粒(中班主题教育活动)
19、论信息时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20、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21、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
22、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
23、以开放的心胸开发自我
24、美国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
25、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26、“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课题开题会隆重召开
27、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从哪里来
28、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29、让幼儿在宽广的语境中积累审美 经验 --一种看待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的新视角
30、这本书“女”一点
31、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
32、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
33、辛勤耕耘六十载 献身幼教半世情--访卢乐山教授
34、我自豪--我的青春属于孩子们
35、长得一模一样
36、“我爱卡通”活动设计的思考--回归生活视野下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
37、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
38、幼儿教师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39、儿童工作室的构建
40、种树者必培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谈幼儿阶段道德意识的培养
41、解读 儿童画
42、好东西大家一起吃
43、做好科学小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44、如何使管理走向科学
45、进行科学管理 提高办园质量
46、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
47、让家园沟通更加通畅
48、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50、开展家园合作共育 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比较教育学论文题目
1、对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的 反思 与重构
2、儿童青少年焦虑症状的比较研究
3、浅议中国比较教育和而不同的发展方向
4、杜威与陶行知教师观之比较
5、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推拿教学的比较研究
6、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成就及问题
7、比较视域的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8、多元的传统与交互的生成--教育学知识建构的跨 文化 比较
9、比较视野下大学教育督导发展历程与启示
10、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11、从比较教育学到教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1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意识的演进与展望
13、中捷环境教育比较研究
14、两所中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比较探究
15、中美教学方法的比较及思考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之比较研究
17、民国时期 留学 生群体与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建
18、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学生偏差行为的比较与分析
19、国际视域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征分析--基于中、英、美、加、澳五国MOOC的比较研究
20、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比较--基于6所中美高校的实地考察调研
21、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22、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
23、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
24、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25、比较教育世界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探析
26、中美产前教育比较研究
27、当前英国地方基础教育体系比较
28、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
29、教育服务贸易中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比较研究
30、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比较研究
3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32、央视讲座式科教电视节目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33、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
34、康德尔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35、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
36、我国地方职业教育立法比较研究
37、变革中的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比较研究
38、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39、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比较研究
40、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41、新疆塔城牧区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2、某学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43、国内外医学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44、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启示
45、中、美公共教育学教材比较研究
46、维吾尔族、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47、中日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48、五种不同模式下学习者在线学习动机测量比较
49、中国大陆与香港教师专业伦理的比较研究
50、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教育形态的比较与启示
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教育学专业毕业大学论文范文(2)
★ 教育学原理论文题目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关于教育学专业大学论文范文(2)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的论文参考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教育学专业相关本科论文5000字(2)
★ 关于教育学专业大学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百善孝为先,针对当前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缺少孝心的状况,作者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出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孝道教育 主题活动 弟子规
一、理解“孝道”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从小拉扯大,期间的辛劳可真谓大也。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我们专门为孩子设立了“孝敬日”,要求孩子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孝敬日,在这一天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妈妈,要用行动表示对妈妈的爱,以此表达浓浓的母子之情。教育孩子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我们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满足孩子听故事愿望的同时感受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对父母应该有孝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同时也要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另外,我们还利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典型事例,身边的真人真事给予孩子榜样教育。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要为父母尽义务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孝道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我们进行幼儿孝道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唱一唱有关孝敬方面的歌曲,使孩子们在歌声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如:歌曲《人间有爱》、《小乌鸦爱妈妈》、《我的好妈妈》、《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手语表演《感恩的心》、《生命之河》等。在语言教学中通过儿歌、诗歌、三字经、故事等形式,丰富有关孝敬方面的人物事迹。如:三字经里的《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故事《我想要爱》《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真孝顺》《我妈妈》;诗歌《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画一画有关孝道方面的图画,如:《我帮妈妈做家务》、《送给爸妈的礼物》《小鬼当家》《学做小主人》。
三、在主题活动和传统节日中渗透孝道教育
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和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懂得感知、体验“孝道”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的系列孝道主题活动有:九月的《我爱我的老师》活动,孩子们感受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并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们的尊敬和感谢。十月的《我爱我的祖国》的绘画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我和爷爷奶奶做朋友》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培养孩子从小关心尊敬老人,更是使孩子们走进社会的途径之一。十一月的《感恩你我,真情成长》的活动,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学会感恩、实施感恩。我们让孩子欣赏感恩影片。如:《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并用心形制作感恩卡,上面写上爱爸爸妈妈的话语。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十二月的《大手牵小手》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它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机会的不足,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以此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一月的《做个孝顺的孩子》活动,让幼儿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身边的每一位人。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要求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和父母分享,给爸妈捶背、倒水、梳头、拿鞋、唱首歌,等等。教育孩子回家要多做孝事,并把自己的孝事讲给老师和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加深对“孝”字的理解,懂得要从小热爱父母及家庭,进而提升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四、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孝道教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教育他们看见老师和小朋友要深深一鞠躬,并说“老师早”、“小朋友早”。刚开始孩子有点放不开,需要我们在旁边不断督促提醒。我们意识到要让孩子鞠躬,我们自己首先必须作出表率。刚开始我也有些不能够接受,让我和孩子鞠躬,不是说不愿意,而是觉得很别扭。早上小朋友来,我们首先向孩子鞠躬问早,下午放学,我们也主动向小朋友鞠躬说再见。我们教育孩子,别人向你鞠躬,要及时给别人还礼。孩子的进步是巨大的,当我们和孩子们慢慢坚持去做了,我发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甚至,当我们和同事阿姨之间互相问好时,我们感觉心中彼此更尊重对方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回到家也会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鞠躬,表达自己的孝心。不要小看这一鞠躬,当一个人从小懂礼貌,能做出鞠躬这个动作时,他的修养也在慢慢提高。虽然现在有些孩子还不能真正明白鞠躬的含义,只是机械模仿,但我坚信,一直坚持这样做了,习惯成自然,对孩子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暑假我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以“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培训,利用暑期在家观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的光碟,并结合实际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修炼自身的德行,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感染孩子,做到言传身教。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不讲话影响别人。如厕时要排队、学会等待,洗手开小水,不浪费水。进餐前我们都要组织孩子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耕作,感谢打众信任支持。”以此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爱惜粮食。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育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争抢。午睡时教育孩子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角色游戏时,开展“自助餐厅”“玩具大家玩”“给爷爷奶奶让座”“帮娃娃穿衣”等活动,幼儿从中感受到了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在体验角色扮演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学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言行,有助于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履于我们的光荣使命――做好孝道教育工作。使孩子从小就懂得感受爱并实践爱,有爱心和孝心,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能使整个世界充满和谐爱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黄晓静,柴立青等.爱的教育.北京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陈晨明.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4]郭晓月.中国幼教网.浅谈幼儿故事教学,.
浅谈幼儿园大班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大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感恩教育;幼儿教育;感恩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感恩的缘起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在父母亲的百般呵护和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可对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态度却是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地,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感,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横行霸道?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孩子,引导孩子,继而唤起孩子们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三、感恩活动在大班地开展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大班段在园内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老师,朋友或对手,快乐或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让孩子们学会感谢,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感恩活动前
在感恩活动实施前,我们老师一起寻找了很多有关感恩的知识、相关故事以及歌曲等等,并在一日活动的晨谈或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渗透给孩子们,然后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听了故事和歌曲之后的体会,说说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并积极地学习感恩。
(二)实施感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在第一周周一的晨会上,我们大班孩子进行了《感恩》演讲,同时也是对全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进行活动的宣传,正式拉开了感恩系列活动的序幕。当天下午,我们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张半成品的“感恩宣传单”,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并在宣传单上画上对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家人朋友的爱,并把这张“感恩宣传单”送给自己的家人。这也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向家人朋友宣传感恩,介绍感恩。之后,我们还请孩子们给早上来园的其他段的家长们也发放“感恩宣传单”,让更多的人知道感恩,让更多的人学习感恩。
第二阶段:我是礼仪小标兵
感恩月的每天早上,大班孩子们的使命便是担任“晨间礼仪小标兵”,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身披“礼仪小标兵”绶带的小朋友,他们威武地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以微笑迎接每一位进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老师,向他们问早问好,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榜样作用下,幼儿园形成了浓浓的礼仪问好氛围,“时时处处讲感恩”就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了。小朋友还把当“晨间礼仪小标兵”作为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很多孩子都争着做呢!感恩就在这小小的活动中得到深入,让孩子们通过切身参与,进一步的了解感恩。
第三阶段:端茶送水表感恩
这是感恩活动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来体会家人辛苦的重要环节。活动前,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 扫地,叠被子,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等,接着为期一周的端茶送水活动就此开始了。
下午离园前,接待处里摆放了许多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茶水和纸杯,并组织部分孩子轮流到幼儿园大厅给来往的家长端茶递水,并向他们说声:“请您喝水,您辛苦了!”当场,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位来园的家长;而家长的回应也十分热烈,纷纷地表扬了孩子们,家长的表扬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了鼓舞和肯定,相信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会做得更好。由此也希望孩子们通过为他人做事、端茶递水的具体行动体验感恩的美好。
第四阶段:学手语,制作花朵送感恩人
在此次大班段感恩系列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发挥我们的特长,学习手语,制作花卉、送花朵给我们感谢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第三周,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一些花卉的名称,以及各种花卉所代表的花语,引出用花卉来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接着老师便开始示范制作花卉的手法,并说明注意事项。最后请每个孩子用感恩的心亲手制作一朵花,感恩之花将更加美丽。
同时,我们老师还在晨间或课间时间里不断地给孩子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这首歌会一直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慢慢地,每个孩子都会唱了,并能跟随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甚至要求孩子们把这首歌也教会给他们的父母家人,教会给他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
在下午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手拿花朵,站成心形,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以表达对父母和爱护人的感谢!等父母来的时候,将亲手制作的花送给他们,并向他们说上一句感谢的话!很多家长在接到花并听到孩子感谢话时都特别高兴,并反应着最近孩子都特别懂事和贴心,经常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人都感到很欣慰。这也是我们乐意所看到、听到的。
第五阶段:百米画卷表爱心
这是感恩活动中最高潮的部分。在这百米画布上,大班段的孩子们认真地绘制着,为感恩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幅主题为“放飞爱心”的百米画卷是我们大班段200多名孩子与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辛苦完成的。蓝天,白云,小草小花还有各种形状的房子以及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爱心呈现在画卷中,孩子们奇思妙想的画面构思,鲜艳活泼的色彩搭配,彰显了他们质朴天真,童稚可爱的天性。他们还发挥无限地创意,用上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打扮我们的百米画卷,让“爱心”在我们心中久留。
(三)活动小结
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圆满完成。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积极参加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那悬挂在墙上随风飘动的百米画卷,那一次次流淌在幼儿园的《感恩的心》,还有那端茶递水、送花的感人场面还历历在目,仿佛让我们的心灵又一次接受了洗礼。最后,我们也以一次主题晨会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晨会上,孩子们又一次聆听了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大班段师生共同表演手语《感恩的心》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不由地热泪盈眶。这次活动还受到了园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感恩活动效果
感恩活动这一个多月来,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并为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家人之间建立了更多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与家庭氛围,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的反应更是热烈,有表扬的,也有纷纷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的。更多的家长则表示孩子进步了,懂事了,知道为别人着想了,似乎也长大了不少。这些都是我们乐意所听到的,家长对活动的热烈反应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感恩活动是受欢迎受关注的。
在此,我们不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希望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与家长都能感受到感恩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如果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不满。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
五、实施“感恩”教育还应注意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感恩”应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另外,教师还应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六、感恩的延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因此,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总之,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家庭、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幼儿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2]姜颖,感恩书[M].宁波出版社,2007年
[3]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探究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为了使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在各自校园内开展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新型、挑战型的区域活动。但是在设置区域活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指导能力较弱、区域活动内各种器材的投放和准备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区域教学方面的研讨,积极改善区域活动方面的问题,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不单单是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还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是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能促使幼儿快乐成长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幼儿园里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给教师带来烦恼,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向1或者2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不给予指导,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使得活动器材单一,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因此,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没有新鲜感,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使他们自由的发挥,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例如,算盘、图书、拼图等,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聪明伶俐,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器材,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百善孝为先,针对当前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缺少孝心的状况,作者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出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孝道教育 主题活动 弟子规
一、理解“孝道”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从小拉扯大,期间的辛劳可真谓大也。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我们专门为孩子设立了“孝敬日”,要求孩子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孝敬日,在这一天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妈妈,要用行动表示对妈妈的爱,以此表达浓浓的母子之情。教育孩子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我们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满足孩子听故事愿望的同时感受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对父母应该有孝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同时也要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另外,我们还利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典型事例,身边的真人真事给予孩子榜样教育。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要为父母尽义务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孝道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我们进行幼儿孝道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唱一唱有关孝敬方面的歌曲,使孩子们在歌声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如:歌曲《人间有爱》、《小乌鸦爱妈妈》、《我的好妈妈》、《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手语表演《感恩的心》、《生命之河》等。在语言教学中通过儿歌、诗歌、三字经、故事等形式,丰富有关孝敬方面的人物事迹。如:三字经里的《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故事《我想要爱》《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真孝顺》《我妈妈》;诗歌《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画一画有关孝道方面的图画,如:《我帮妈妈做家务》、《送给爸妈的礼物》《小鬼当家》《学做小主人》。
三、在主题活动和传统节日中渗透孝道教育
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和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懂得感知、体验“孝道”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的系列孝道主题活动有:九月的《我爱我的老师》活动,孩子们感受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并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们的尊敬和感谢。十月的《我爱我的祖国》的绘画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我和爷爷奶奶做朋友》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培养孩子从小关心尊敬老人,更是使孩子们走进社会的途径之一。十一月的《感恩你我,真情成长》的活动,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学会感恩、实施感恩。我们让孩子欣赏感恩影片。如:《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并用心形制作感恩卡,上面写上爱爸爸妈妈的话语。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十二月的《大手牵小手》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它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机会的不足,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以此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一月的《做个孝顺的孩子》活动,让幼儿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身边的每一位人。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要求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和父母分享,给爸妈捶背、倒水、梳头、拿鞋、唱首歌,等等。教育孩子回家要多做孝事,并把自己的孝事讲给老师和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加深对“孝”字的理解,懂得要从小热爱父母及家庭,进而提升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四、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孝道教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教育他们看见老师和小朋友要深深一鞠躬,并说“老师早”、“小朋友早”。刚开始孩子有点放不开,需要我们在旁边不断督促提醒。我们意识到要让孩子鞠躬,我们自己首先必须作出表率。刚开始我也有些不能够接受,让我和孩子鞠躬,不是说不愿意,而是觉得很别扭。早上小朋友来,我们首先向孩子鞠躬问早,下午放学,我们也主动向小朋友鞠躬说再见。我们教育孩子,别人向你鞠躬,要及时给别人还礼。孩子的进步是巨大的,当我们和孩子们慢慢坚持去做了,我发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甚至,当我们和同事阿姨之间互相问好时,我们感觉心中彼此更尊重对方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回到家也会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鞠躬,表达自己的孝心。不要小看这一鞠躬,当一个人从小懂礼貌,能做出鞠躬这个动作时,他的修养也在慢慢提高。虽然现在有些孩子还不能真正明白鞠躬的含义,只是机械模仿,但我坚信,一直坚持这样做了,习惯成自然,对孩子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暑假我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以“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培训,利用暑期在家观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的光碟,并结合实际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修炼自身的德行,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感染孩子,做到言传身教。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不讲话影响别人。如厕时要排队、学会等待,洗手开小水,不浪费水。进餐前我们都要组织孩子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耕作,感谢打众信任支持。”以此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爱惜粮食。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育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争抢。午睡时教育孩子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角色游戏时,开展“自助餐厅”“玩具大家玩”“给爷爷奶奶让座”“帮娃娃穿衣”等活动,幼儿从中感受到了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在体验角色扮演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学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言行,有助于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履于我们的光荣使命――做好孝道教育工作。使孩子从小就懂得感受爱并实践爱,有爱心和孝心,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能使整个世界充满和谐爱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黄晓静,柴立青等.爱的教育.北京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陈晨明.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4]郭晓月.中国幼教网.浅谈幼儿故事教学,.
浅谈幼儿园大班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大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感恩教育;幼儿教育;感恩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感恩的缘起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在父母亲的百般呵护和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可对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态度却是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地,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感,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横行霸道?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孩子,引导孩子,继而唤起孩子们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三、感恩活动在大班地开展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大班段在园内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老师,朋友或对手,快乐或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让孩子们学会感谢,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感恩活动前
在感恩活动实施前,我们老师一起寻找了很多有关感恩的知识、相关故事以及歌曲等等,并在一日活动的晨谈或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渗透给孩子们,然后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听了故事和歌曲之后的体会,说说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并积极地学习感恩。
(二)实施感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在第一周周一的晨会上,我们大班孩子进行了《感恩》演讲,同时也是对全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进行活动的宣传,正式拉开了感恩系列活动的序幕。当天下午,我们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张半成品的“感恩宣传单”,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并在宣传单上画上对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家人朋友的爱,并把这张“感恩宣传单”送给自己的家人。这也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向家人朋友宣传感恩,介绍感恩。之后,我们还请孩子们给早上来园的其他段的家长们也发放“感恩宣传单”,让更多的人知道感恩,让更多的人学习感恩。
第二阶段:我是礼仪小标兵
感恩月的每天早上,大班孩子们的使命便是担任“晨间礼仪小标兵”,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身披“礼仪小标兵”绶带的小朋友,他们威武地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以微笑迎接每一位进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老师,向他们问早问好,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榜样作用下,幼儿园形成了浓浓的礼仪问好氛围,“时时处处讲感恩”就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了。小朋友还把当“晨间礼仪小标兵”作为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很多孩子都争着做呢!感恩就在这小小的活动中得到深入,让孩子们通过切身参与,进一步的了解感恩。
第三阶段:端茶送水表感恩
这是感恩活动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来体会家人辛苦的重要环节。活动前,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 扫地,叠被子,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等,接着为期一周的端茶送水活动就此开始了。
下午离园前,接待处里摆放了许多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茶水和纸杯,并组织部分孩子轮流到幼儿园大厅给来往的家长端茶递水,并向他们说声:“请您喝水,您辛苦了!”当场,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位来园的家长;而家长的回应也十分热烈,纷纷地表扬了孩子们,家长的表扬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了鼓舞和肯定,相信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会做得更好。由此也希望孩子们通过为他人做事、端茶递水的具体行动体验感恩的美好。
第四阶段:学手语,制作花朵送感恩人
在此次大班段感恩系列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发挥我们的特长,学习手语,制作花卉、送花朵给我们感谢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第三周,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一些花卉的名称,以及各种花卉所代表的花语,引出用花卉来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接着老师便开始示范制作花卉的手法,并说明注意事项。最后请每个孩子用感恩的心亲手制作一朵花,感恩之花将更加美丽。
同时,我们老师还在晨间或课间时间里不断地给孩子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这首歌会一直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慢慢地,每个孩子都会唱了,并能跟随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甚至要求孩子们把这首歌也教会给他们的父母家人,教会给他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
在下午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手拿花朵,站成心形,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以表达对父母和爱护人的感谢!等父母来的时候,将亲手制作的花送给他们,并向他们说上一句感谢的话!很多家长在接到花并听到孩子感谢话时都特别高兴,并反应着最近孩子都特别懂事和贴心,经常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人都感到很欣慰。这也是我们乐意所看到、听到的。
第五阶段:百米画卷表爱心
这是感恩活动中最高潮的部分。在这百米画布上,大班段的孩子们认真地绘制着,为感恩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幅主题为“放飞爱心”的百米画卷是我们大班段200多名孩子与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辛苦完成的。蓝天,白云,小草小花还有各种形状的房子以及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爱心呈现在画卷中,孩子们奇思妙想的画面构思,鲜艳活泼的色彩搭配,彰显了他们质朴天真,童稚可爱的天性。他们还发挥无限地创意,用上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打扮我们的百米画卷,让“爱心”在我们心中久留。
(三)活动小结
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圆满完成。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积极参加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那悬挂在墙上随风飘动的百米画卷,那一次次流淌在幼儿园的《感恩的心》,还有那端茶递水、送花的感人场面还历历在目,仿佛让我们的心灵又一次接受了洗礼。最后,我们也以一次主题晨会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晨会上,孩子们又一次聆听了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大班段师生共同表演手语《感恩的心》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不由地热泪盈眶。这次活动还受到了园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感恩活动效果
感恩活动这一个多月来,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并为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家人之间建立了更多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与家庭氛围,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的反应更是热烈,有表扬的,也有纷纷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的。更多的家长则表示孩子进步了,懂事了,知道为别人着想了,似乎也长大了不少。这些都是我们乐意所听到的,家长对活动的热烈反应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感恩活动是受欢迎受关注的。
在此,我们不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希望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与家长都能感受到感恩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如果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不满。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
五、实施“感恩”教育还应注意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感恩”应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另外,教师还应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六、感恩的延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因此,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总之,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家庭、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幼儿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2]姜颖,感恩书[M].宁波出版社,2007年
[3]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浅谈大班幼儿喜欢上吃蔬菜类食物的策略论文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身高、体重及各种生理功能迅速生长发育完善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营养是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幼儿偏食、厌食、肥胖和营养不均等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我的工作中,针对大班幼儿挑食、偏食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改善孩子们不喜欢吃蔬菜类食物的不良习惯,我采用多种有趣有效的方法。经过努力,我班幼儿挑食现象已明显减少。孩子们不仅在进餐过程中不挑食了,还养成了爱吃疏菜的好习惯。
一、餐前活动
幼儿园大门口的每周食谱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关注的。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幼儿在餐前闷闷不乐,其原因就是今天的菜他不爱吃,所以没有食欲、心情不好。为了使幼儿在进餐前有良好的食欲并保持好心情进餐,我们采用了“餐前小主播”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小主播员,结合英语组活动中蔬菜的小主题,用简单英语与中文掺杂着为大家进行食物颜色、味道、营养等全方位的播报,一下子激发了孩子吃蔬菜的欲望。我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小话筒、小电视机,让每一名幼儿都亲身体验,做一名合格的小主播员。小听众们个个专心致志地听着,积极与小主播员互动。通过小主播员与小听众的活动,孩子们对即将上桌的饭菜有了极高的兴趣和食欲,有些幼儿还迫不及待地想马上看到、闻到、吃到食物。
1、介绍食谱中不同蔬菜的颜色,从色泽引发幼儿进餐兴趣
孩子们根据食谱上的蔬菜种类,来描述蔬菜的颜色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感觉,在刚开始进行活动时,孩子们仅仅将蔬菜颜色告诉大家,很平淡无味,但逐渐通过引导,孩子们发现,蔬菜颜色的介绍也可以影响幼儿,使他们有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兴趣。为此我翻阅了相关文献、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如:The carrot isorange橙色,是最能刺激食欲的颜色,在人们心情灰暗或感到担心时能使他们振作起来;The tomato is red,红色,是一个在情感上非常强烈且有活力的颜色,能促进血液循环,振奋心情,给人以热烈喜庆、祥和、食欲感;The eggplant is purple,紫色,可刺激神经和激发能量,对集中精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the cabbage/spinach is green绿色,代表着明媚、鲜活、自然;The Jew’s-ear is black有利于稳定心情和减缓紧张。孩子们知道后都想亲自试试,看看是不是真的见到这些颜色的蔬菜后会有相应心情?如果把这些有颜色的蔬菜吃了,心情又会变的怎样呢?于是,孩子们都大口大口的吃着蔬菜。
2、深入了解各类蔬菜营养,从营养价值激发幼儿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视
在活动中,我将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孩子们知道蔬菜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偏食、挑食的危害。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解,幼儿知道了很多菜肴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和对身体的好处。有一次我们针对黑木耳进行了营养知识竞赛,幼儿纷纷说出了黑木耳的营养价值:黑木耳可以使小朋友长得比老师还高、减掉身上的肥肉、排除身体里的病菌,长得更漂亮更帅更健康。黑木耳是黑色食品,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小朋友要多吃黑色食品。开饭了,看到孩子们大口大口吃起了他们以前不爱吃的木耳。在餐前,总会听到孩子说,我不吃肉或是我不想吃菜类似的话,为了让幼儿不挑食,消除饭前对食物抵触的心理,能够饭菜和肉搭配吃,我设计了蔬菜大战细菌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孩子们感受蔬菜对身体的重要性。“蔬菜大战细菌”游戏是我将幼儿喜爱玩的“植物大战僵尸”改编而成的。孩子们要想打败“僵尸”(侵害自己身体健康的细菌)就得多“使用”(吃)“植物”(蔬菜),大班幼儿好胜心强,谁都不想输。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孩子们不挑食的好习惯。游戏中生动、形象地告诉了幼儿,如果挑食“细菌”就会危害到自己的身体。观察发现我班幼儿以前不爱吃的胡萝卜、芹菜、蘑菇等蔬菜和肉类在这次活动后有了明显的改变。
3、注重盛饭时的拼摆艺术,从造型激发幼儿吃蔬菜类食物的欲望
食堂老师每天辛勤工作,给孩子们做各种造型的面食和色泽鲜美的菜肴,为幼儿科学营养配菜。我想怎么才能更加激发幼儿的食欲呢?我在最后一道工序——为幼儿盛饭菜时,利用这些造型有趣的小面点,还有颜色鲜艳的蔬菜,盛饭时注重在每个幼儿盘中都摆上好看的图案。比如:食堂老师为幼儿制作的butterfly蝴蝶包再配上绿色的`蔬菜,盛饭时在幼儿的盘中拼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仿佛蝴蝶在绿色的草坪上飞舞。圣诞节到了,小朋友吃的包也是圣诞树的形状,我将圣诞树摆到盘中间而蔬菜则包围着圣诞树,这些蔬菜就像是圣诞树上的挂件一样,孩子们只有把自己盘中的蔬菜吃光,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所有的幼儿都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孩子们把自己盘子中的菜全吃了。
综上所述,餐前游戏使孩子们不仅对食物有了想吃的愿望,还了解到蔬菜的营养对自己身体的益处,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盘中那么漂亮的图案,都迫不及待的想回到自己座位品尝美味佳肴。陶渤文小朋友之前很少吃黑木耳,当他知道了黑木耳会给他身体带来很多益处时,他接受了黑木耳。
二、进餐中,引导幼儿真正喜欢上吃蔬菜
在进餐过程中,有的孩子还是会将不爱吃的菜故意吐出来,还有的幼儿出现故意将自己不爱吃的菜放凉了然后就可以不吃了。因此,针对这些现象,我在幼儿进餐中运用了如下方法:
1、故事熏陶,帮助幼儿愿意尝试吃蔬菜
进餐中,当发现有些孩子不吃蔬菜先挑自己爱吃的肉时,我就会站在他身边,及时用故事的形式引导他,边讲故事边轻轻拍一下他,向他示意,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在吃炒三丁时,我给幼儿们编“小白兔拨萝卜”的故事,介绍胡萝卜颜色好看,营养丰富,小白兔吃了长得白白胖胖,活泼可爱。当他们不想吃黄瓜、胡萝卜、水果时,我对他们说:“黄瓜、胡萝卜、水果里含有很多维生素,吃了它们就会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像美羊羊一样漂亮了。”幼儿特别喜欢喜羊羊动画片里的人物,一听都想尝一尝,就一小口一小口的尝了起来,这时及时给予表扬,一声赞扬,一个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到这是对他的认可,哪怕没吃完所有的蔬菜,但以后也乐于继续这样去做。孩子们在一个很愉悦的气氛中进餐,每个孩子都似乎融入了故事中的角色,将自己之前不喜欢吃的蔬菜吃完了。
2、少盛多添,鼓励幼儿逐渐多吃蔬菜
有些幼儿一看到自己不爱的蔬菜时,就没有了食欲,总是吃的很少甚至将菜吐出来,为了引起幼儿的食欲,减少幼儿对蔬菜的排斥,我运用了此方法。“少盛多添”。分餐时给饭量大的幼儿和饭量小的孩子都盛半碗饭,这样饭量大的幼儿吃完,还会再添饭,当众表扬这些添饭的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幼儿们的进餐兴趣和不甘落后的进取心被调动起来,一些平时饭量小的幼儿,也要求添饭.这种进餐的气氛使幼儿们食欲倍增。
3、语言鼓励法,引导幼儿愿意大口吃蔬菜
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在进餐过程中,老师总要用语言去激励引导幼儿,通过拟人的方式引导那些挑食的孩子们,这些幼儿就会心理上有一种被老师关注的感觉,就会努力去做好。即用儿童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指导和鼓励幼儿科学进餐。如:米饭和青菜做朋友,放在嘴里一起嚼,味道会更好;你的牙齿比大老虎还要厉害。大老虎会嚼肉,你会不会呀?你这是大狮子的牙齿,太厉害了!(用手轻轻抚摸幼儿嚼饭菜的脸部肌肉)来,我来给它加加油。(请难以下咽的幼儿张开嘴)让我看看磨碎了没有?你的牙齿真厉害,已经把食物磨得很碎很碎了,可以请喉咙帮忙“咕噜”咽下去了,喉咙的本领要和牙齿一样大哦!——宝宝的嘴巴里没有一颗饭粒,真棒!(举起空碗向众幼儿展示)他的小碗很干净,饭菜一点儿都不剩。
4、同伴相互鼓励,比比谁吃得蔬菜最多
为了避免有些幼儿故意将不爱吃的菜晾凉,我利用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竞争,运用了“评比光荣组”的方法,哪组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哪组获胜。观察发现,挑食的幼儿看到自己组小朋友已经将饭菜吃完了,就会潜意识的提醒自己不要挑食,把饭菜全吃光,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组能够成为光荣组,不想因为自己挑食而拖累其他小朋友,通过评比光荣组的方法来激发幼儿主动进餐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幼儿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的一个体现。
三、餐后活动,增加幼儿吃蔬菜的信心
1、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渗透,孩子们了解食物中的知识
在区域活动时,阅读区的孩子们不仅有丰富的故事书可以阅读我还为幼儿投放了有关食物营养与健康方面的书籍,书上有趣的图片,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从图片中获取相关知识和乐趣。
2、营养牌,激励幼儿真正喜欢上吃蔬菜
为了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很直观的看到自己和同伴进餐时的进步,我为幼儿准备了餐后评比环节,我将一周中所有幼儿吃到的蔬菜用图片或实物代替,每个孩子在饭后都要根据自己今天吃菜的情况给自己画上相应的图案,比如:有的幼儿今天不仅吃完了老师盛的所有菜还举手示意添菜,这样的幼儿就可以在他的名字所对应的蔬菜下画上两个笑脸,有的幼儿只吃完了老师所盛的菜,就可以为自己画一个笑脸,没吃完菜的幼儿,只能画上小哭脸了。每周五,我们都要做一个评比,看看这一周中谁的笑脸最多,就会有奖品颁发给这名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逐渐养成了不挑食的好习惯。
经本学年全体幼儿测查后,幼儿偏食、厌食、肥胖和营养不均等现象明显减少。孩子们不仅在进餐过程中不挑食了,还养成了爱吃疏菜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