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林产化工专业导论论文

林产化工专业导论论文

发布时间:

林产化工专业导论论文

专业导论论文写法如下:

专业导论是将涉及内容很广的学科做概括性介绍,一般不会有非常深入的分析,但对历史和未来都有精简扼要的介绍,使读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广大高校通常在大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考核要求提交专业导论论文。RT所答。 不止金融专业,各个专业的导论论文都可结合专业导论课程内容和自身学习目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四年的学习规划。

首先,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可查阅资料写金融专业的内涵,要求条件,就业发展的前景与我国金融发展情况。细则谈金融专业内具体所要求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有何作用,培养何种能力。其次。自身学习目标,体会与规划,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而写。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也可按照不同方面分类书写。

专业导论写作技巧如下:

1、涉及内容很广的学科做概括性介绍,一般不会有非常深入的分析,但对历史和未来都有精简扼要的介绍,使读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广大高校通常在大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考核要求提交专业导论论文。RT所答。 不止金融专业,各个专业的导论论文都可结合专业导论课程内容和自身学习目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四年的学习规划。计划分析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可查阅资料写金融专业的内涵,要求条件,就业发展的前景与我国金融发展情况。细则谈金融专业内具体所要求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有何作用,培养何种能力。自身学习目标,体会与规划,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而写。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也可按照不同方面分类书写。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生物质资源化学;(2)植物多糖生物炼制;(3)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作用机理;(4)生物能源转化。教学方面先后承担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化工原理》、《生物化工工艺学(双语)》和《林产化工导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主持的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木聚糖对酶水解木质纤维材料中纤维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木聚糖酶在降解木质纤维材料中的作用机制。[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半纤维素酶辅助纤维素酶高效糖化农作物秸秆机制研究。[4] 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低品位油脂资源制取液体燃料关键技术研究。[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半纤维素酶的应用基础研究。[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酸性低聚木糖的益生元功效及抑菌活性研究 [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低聚木糖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代表性学术论文目前已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期刊全文发表SCI论文13篇,EI论文2孙宗苹,张军华*. 酶水解木质纤维材料制取可发酵糖研究进展. 生物质化学工程,2012,46(3):39—44. (综述)张军华,徐 勇,勇 强,卜晓莉,余世袁. 木二糖和木三糖的分离及其用于双歧杆菌的体外培养.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25(1): 15—18. (EI)专利[1] 张军华,刘建军,康博文. 枯草芽孢杆菌及用该菌株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2] 李秀信,张军华,余仲东,范里,田大林,郭文涛. 一种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方法 [3] 张宏健,凌敏,张军华,邱荣强. 一种粉状的木材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林产化学与工业投稿

尿素和甲醛在加热以及一定的酸碱度下,合成反应为脲醛树脂,其中一羟脲和二羟脲最多。其他相关文献如下:1 影响改性脲醛树脂性能的因素分析 中国胶粘剂 2003 01 2 低醛环保型脲醛胶研制成功 化工环保 2003 01 3 影响改性脲醛树脂性能的因素分析研究 化学与粘合 2003 02 4 室内用人造板与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开发与应用 林产工业 2003 01 5 改进生产工艺和脲醛胶促进胶合板工业发展 人造板通讯 2003 01 6 丙烯酸-脲醛树脂交联共混改性乳白胶 中国胶粘剂 2003 02 7 粉末脲醛胶粘剂合成与应用进展 中国胶粘剂 2003 02 8 低醛化脲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化学与粘合 2003 01 9 MF法制脲醛胶无游离甲醛新技术 建材工业信息 2003 06 10 脲醛树脂改性氧化淀粉胶的研究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3 11 低毒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林产工业 2003 03 12 低游离甲醛脲醛树脂的研制 人造板通讯 2003 06 13 低游离甲醛脲醛胶的合成 山东化工 2003 03 14 环保型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5 环保型脲醛树脂胶的合成 中国胶粘剂 2003 04 16 低成本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中国胶粘剂 2003 04 17 低游离甲醛含量脲醛树脂的研制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 13 18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的合成 林产工业 2003 04 19 粉末脲醛树脂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展望(Ⅰ) 林产化工通讯 2003 04 20 低成本低毒脲醛树脂胶的制备 木材工业 2003 04 21 HPAM/脲醛预缩聚物地下成胶体系及其选择性堵水性能 油田化学 2003 02 22 脲醛树脂胶的制备及改性 人造板通讯 2003 08 23 降低脲醛树脂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方法 人造板通讯 2003 08 24 改性脲醛树脂堵剂的制备研究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25 脲醛树脂的制备及改性 化工科技市场 2003 09 26 油井堵水用改性脲醛树脂生产工艺研究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3 05 27 粉末脲醛树脂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展望(Ⅱ) 林产化工通讯 2003 05 28 制备脲醛树脂阿维菌素微胶囊的研究 云南化工 2003 04 29 二次缩聚法生产低甲醛含量的脲醛树脂 粘接 2003 03 30 绿色环保型脲醛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31 改性脲醛胶及其在混凝土模板生产中的应用 人造板通讯 2003 12 32 无毒脲醛树脂胶的工艺研究 化工进展 2003 08 33 新型绿色无醛粘合剂——替代脲醛胶 新材料产业 2003 11 34 剑麻柄处理方法对剑麻纤维/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中国塑料 2003 11 35 胡芦巴湿渣用作脲醛树脂增量剂的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 05 36 湿强剂脲醛树脂的制备、改性及应用 中华纸业 2002 11 37 MF脲醛胶合成工艺研制成功 湖北林业科技 2002 03 38 低毒脲醛树脂生产工艺的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39 低醛环保型脲醛胶研制成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2 03 40 环保型脲醛树脂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 甘肃科技 2002 09 41 脲醛树脂改性工艺中的酸度条件控制 中国胶粘剂 2002 04 42 环保型脲醛胶研制成功 中国胶粘剂 2002 05 43 MF环保型脲醛胶合成工艺研制成功 中国胶粘剂 2002 05 44 木素改性脲醛胶粘剂的研制 贵州化工 2002 01 45 环保型脲醛胶在河南信阳研制成功 湖北化工 2002 05 46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2 02 47 WD-202新型环保型脲醛胶 河北化工 2002 02 48 利用UFC生产脲醛树脂根除水质污染 中国环境管理 2002 02 49 “湖南省林产工业创新工程中心”成立暨首项新产品——环保型改性脲醛胶批量投产 湖南林业科技 2002 03 50 环保型改性脲醛胶批量投产 湖南林业 2002 07 51 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52 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胶合强度的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53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生产及其应用 化学建材 2002 04 54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化学与粘合 2002 01 55 环保型脲醛胶值得开发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2 03 56 新型环保型脲醛胶研究成功 化工科技 2002 01 57 三步法合成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的工艺研究 精细化工 2002 S1 58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在中密度纤维板上的应用研究 林产工业 2002 01 59 低甲醛释放量脲醛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2 02 60 降低脲醛胶刨花板游离甲醛释放量的方法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2 09 61 耐水型低醛脲醛树脂通过鉴定 辽宁化工 2002 05 62 用不脱水低摩尔脲醛树脂制造低游离甲醛刨花板与中密度纤维板(英文) 林业科学 2002 02 63 不脱水脲醛树脂刨花板的后期热处理 木材工业 2002 02 64 脲醛树脂胶稻草中密度纤维板的性能 木材工业 2002 03 65 胶合板用改性脲醛树脂预压强度的研究 木材工业 2002 03 66 脲醛树脂胶粘剂 粘接 2002 03 67 改性脲醛树脂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及其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68 低游离甲醛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应用化工 2002 02 69 影响脲醛树脂胶粘剂性能的因素分析 陕西林业科技 2002 03 70 脲醛树脂水溶性的研究 涂料工业 2002 09 71 脲醛树脂复合外加剂改性氯氧镁水泥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2 01 72 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合成工艺的研究 现代化工 2002 06 73 聚合物增韧脲醛树脂封堵剂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 2002 01 74 改性脲醛树脂FYC堵漏剂的研制 油田化学 2002 03 75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研究 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76 低醛环保型脲醛胶研制成功 中国包装工业 2002 08 77 低毒性稳定型脲醛树脂合成 浙江化工 2002 03 78 低毒脲醛树脂的合成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2 79 低甲醛释放量“MF环保型脲醛胶”合成新工艺 中国胶粘剂 2002 06 80 耐水型低甲醛脲醛树脂 中国胶粘剂 2002 06 81 脲醛树脂胶粘剂制造过程结胶的预防和处理 木材加工机械 2002 03 82 中小型脲醛胶厂工艺、设备现存问题及改进方案 应用化工 2002 06 83 提高脲醛树脂胶粘剂耐水性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84 国内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云南化工 2002 05 85 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86 刨花板用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及其应用 咸宁师专学报 2002 06 87 混合脲醛树脂发泡材料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88 环保型脲醛胶市场发展趋势看好 建材工业信息 2002 03 89 关于合成脲醛树脂最佳投料比的实验探讨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5 90 降低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探讨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 04 91 MF脲醛胶合成工艺研制成功 中国建设信息 2002 11 92 脱氧核糖核酸-聚胺基酰胺树状间隔臂-(二氧化锆-脲醛树脂)亲和色谱固定相的合成及其应用 分析化学 2001 10 93 脲醛树脂发泡材料的制备研究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94 应用于固结地层砂的FSJ-Ⅱ脲醛树脂胶粘剂 中国胶粘剂 2001 01 95 高含水率杨木单板室温胶合的脲醛树脂胶研究 中国胶粘剂 2001 05 96 W-2脲醛胶耐水增强填料的生产与应用 中国胶粘剂 2001 06 97 脲醛树脂的改性研究 贵州化工 2001 04 98 新型环保型脲醛胶 湖北化工 2001 06 99 环保型脲醛胶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化工技术经济 2001 05 100 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1 01 101 脲醛树脂胶的胶凝时间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湖南林业科技 2001 01 102 脲醛树脂托辊生产工艺的改进 河南化工 2001 08 103 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标签胶的研究 河南科学 2001 01 104 粉状脲醛树脂在建材中的应用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1 04 105 正丙醇脲醛树脂的合成 化学与粘合 2001 02 106 用于胶合板的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粘剂 化学与粘合 2001 04 107 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2001 06 108 耐水型低醛脲醛树脂的研制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1 05 109 mf新法制低毒性脲醛胶工艺 技术与市场 2001 11 110 粉状脲醛树脂胶的生产与应用 林产工业 2001 01 111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制备及其在室外型中纤板上的应用 林产工业 2001 03 112 三聚氰胺脲醛胶1~#及其在混凝土模板上的应用 林产工业 2001 03 113 低毒脲醛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林产化工通讯 2001 04 114 低毒脲醛树脂黏合剂的研究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5 115 改性脲醛树脂用于刨花板生产 林业建设 2001 03 116 脲醛树脂反应终点控制对刨花板施胶量的影响 木材工业 2001 02 117 过期脲醛树脂的恢复处理与应用 木材工业 2001 02 118 降低人造板中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几种方法 木材加工机械 2001 02 119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在MDF生产中的应用 木材加工机械 2001 03 120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进展 粘接 2001 05 121 用于再生棉无纺布低毒脲醛胶的生产 粘接 2001 06 122 脲醛树脂合成的新工艺初探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2 123 低游离醛脲醛树脂的合成 热固性树脂 2001 04 124 粉末脲醛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热固性树脂 2001 06 125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制备的研究 山东工程学院学报 2001 03 126 一种缓释长效脲醛肥料的制备 上海化工 2001 18 127 pH值对脲醛树脂胶贮存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4 128 脲醛树脂合成实验的改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1 03 129 改性脲醛树脂加固基床土质的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1 01 130 脲醛树脂合成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3 131 脲醛树脂固砂工艺技术在文留油田的应用 油田化学 2001 03 132 脲醛树脂合成工艺的初步探讨——以NaOH为pH值调节剂的合成方法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13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性能、问题与脲醛树脂胶合技术 人造板通讯 2001 11 134 低毒性刨花板用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中国胶粘剂 2000 01 135 低毒脲醛树脂粘合剂的研究 河南科学 2000 04 136 脲醛树脂胶聚合工艺的研究 化学工程师 2000 02 137 醇醛——脲醛复合氧化纤维素胶泥粘合剂的研制 化学工程师 2000 06 138 膨胀型脲醛树脂防火涂料的研究 化学建材 2000 06 139 改性脲醛树脂新进展 化学与粘合 2000 03 140 低醛脲醛树脂的制备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0 05 141 低毒高强耐老化脲醛胶及其新进展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42 阻燃胶合板用阻燃脲醛树脂胶及其性能的初步研究 建筑人造板 2000 02 143 在脲醛树脂生产中合理使用聚乙烯醇 林产工业 2000 04 144 低毒胶合板用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林产工业 2000 06 145 动力学增强填料—脲醛树脂与二氧化锆复合物微球的合成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0 06 146 脲醛树脂分子量分布与胶合性能关系的研究——缩聚时的pH值与温度对UF树脂分子量分布及胶合性能的影响 林业科技 2000 04 147 脲醛树脂分子量分布与胶合性能关系的研究(续)——分次加尿素对脲醛树脂分子量分布与胶合性能的影响 林业科技 2000 05 148 缩聚条件对脲醛树脂结构的影响 粘接 2000 01 149 低毒稳定型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粘接 2000 01 150 脲醛树脂改性方法初探 企业技术开发 2000 03 151 一种无公害木材胶粘剂及改性脲醛胶新技术新工艺通过验收 现代化工 2000 01 152 水溶性膨胀型脲醛树脂阻燃涂料的研究 新型建筑材料 2000 12 153 F_1级胶合板用脲醛树脂胶的研究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154 用作亲和色谱固定相基体的二氧化锆与脲醛树脂复合物微球的合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155 人造板用脲醛树脂胶粘剂的改性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9 01 156 低含醛量脲醛胶 中国胶粘剂 1999 02 157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的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9 02 158 脲醛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9 04 159 脲醛树脂的改性方法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60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在木塑复合材中固化条件的研究 湖北化工 1999 01 161 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黑龙江造纸 1999 01 162 不同阻燃剂对脲醛树脂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河南化工 1999 03 163 糠醛型脲醛树脂胶粘剂贮存稳定性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164 酮脲醛呋喃树脂的合成 化学工程师 1999 02 165 脲醛树脂生产的若干问题 化学与粘合 1999 01 166 有机填料改性的无毒耐水脲醛树脂胶 化学与粘合 1999 04 167 变参数快速合成脲醛树脂胶工艺 化学与粘合 1999 04 168 脲醛树脂合成的改进与改性 济南大学学报 1999 02 169 MF新法制脲醛胶工艺研究成功 江苏化工 1999 06 170 刨花板用低游离甲醛的脲醛树脂研究 建筑人造板 1999 03 171 脲醛树脂胶中甲醛捕捉剂的研究 林产工业 1999 02 172 脲醛树脂的组成和性质在贮存时的变化 林业建设 1999 05 173 脲醛树脂结构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 1999 04 174 玉米蛋白增量剂对脲醛树脂胶合性能的影响 林业科技 1999 03 175 低甲醛释放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用脲醛树脂 木材工业 1999 02 176 摩尔比对脲醛树脂初期产物结构影响的研究 粘接 1999 03 177 用于意杨胶合板的WQ-Ⅱ脲醛树脂胶粘剂 粘接 1999 03 178 用脲醛树脂制作昆虫标本方法的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79 脲醛树脂制备的终点检测及实验改进 曲靖师专学报 1999 06 180 正交试验法合成改性木材用脲醛树脂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1999 04 181 酸性环境下脲醛树脂结构形成特征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9 02 182 脲醛树脂合成方法的改进与机理探讨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1999 04 183 脲醛树脂的合成及在涂附磨具中的应用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1999 01 184 脲醛树脂胶性能与工艺条件的关系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 02 185 竹碴纤维板的合成及所用脲醛树脂胶的研究 人造板通讯 1999 06 186 环氧-醚化脲醛水冷器防腐蚀涂料性能研究 材料保护 1998 08 187 关于脲醛树脂的改性方法及机理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S1 188 脲醛树脂生产人造花岗岩的研究 房材与应用 1998 03 189 强酸性条件下合成的脲醛树脂浸渍纸的拉伸强度 中国胶粘剂 1998 02 190 脲醛树脂改性玉米淀粉粘合剂的研制 中国胶粘剂 1998 02 191 AR—M—AR粉对脲醛树脂增强效果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8 03 192 低毒脲醛树脂的合成机理 中国胶粘剂 1998 05 193 脲醛树脂胶中游离甲醛对刨花板生产的危害及对策 湖北化工 1998 06 194 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河北化工 1998 01 195 脲醛胶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甲醛污染 环境保护 1998 05 196 脲醛树脂胶的合成及在竹胶板中的应用 化学工程师 1998 04 197 低毒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1998 01 198 杂醇油改性脲醛树脂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1998 01 199 脲醛树脂的生产与应用进展 建筑人造板 1998 01 200 复合型脲醛树脂固化剂的初步研制 林产工业 1998 02 201 无机硅化物接枝脲醛树脂木材胶粘剂 林产工业 1998 02 202 脲醛树脂胶糊化现象的分析 林产工业 1998 03 203 不脱水低毒脲醛树脂的研制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8 04 204 脲醛树脂辊筒涂饰法——一种经济实用的小型木制件涂饰工艺 林业科技开发 1998 03 205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辽宁化工 1998 04 206 中温合成PVA缩甲醛改性脲醛树脂的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 1998 09 207 杨木胶合板用低毒不脱水脲醛树脂胶 木材工业 1998 01 208 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制造及应用 粘接 1998 02 209 耐水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粘接 1998 03 210 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进展 粘接 1998 05 211 改善低毒脲醛树脂微观结构的方法 四川林业科技 1998 04 212 合成低毒脲醛树脂的工艺及应用研究 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 1998 04 213 脲醛树脂研究进展 世界林业研究 1998 04 214 仿瓷阻燃脲醛涂料的研制 涂料工业 1998 06 215 苯酚-正丁醇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1 216 醇溶液性脲醛树脂的合成与开发应用 现代化工 1998 01 217 防潮树脂砂布用改性脲醛胶粘剂的研究 新技术新工艺 1998 01 218 低游离甲醛高强度耐水脲醛胶粘剂研究 西南工学院学报 1998 02 219 脲醛呋喃树脂中糠醇含量的简便测算法 铸造技术 1998 02 220 木材工业用脲醛树脂的进展 安徽化工 1997 01 221 低游离甲醛含量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 中国胶粘剂 1997 03 222 尿素和甲醛合成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动力学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7 04 223 脲醛树脂乳液干燥成粉末的试验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7 05 224 脲醛树脂低醛胶制备工艺进展 河南化工 1997 06 225 固化型脲醛树脂胶粘剂工艺和配方 化学建材 1997 01 226 WS-N型脲醛树脂胶粘剂合成与分析 化学与粘合 1997 03 227 改性脲醛胶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1997 03 228 聚乙烯醇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1997 04 229 改性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制备及其在干磨砂布上的应用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1997 03 230 脲醛树脂的生产配方及使用期问题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7 01 231 高浓度甲醛制备脲醛树脂胶 化肥工业 1997 01 232 脲醛树脂固化机理探讨 林产工业 1997 01 233 速生水杉的酸性及对脲醛树脂胶固化的影响 林产工业 1997 01 234 高含水率单板胶合用GDN-4低毒脲醛树脂胶的研制与应用 林产工业 1997 01 235 脲醛胶生产中结胶事故的分析、防止和处理方法 林产工业 1997 04 236 沙柳刨花板及低毒脲醛树脂胶研究 林产工业 1997 05 237 膨润土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 林业科技开发 1997 01 238 影响脲醛胶缩聚反应的因素 辽宁林业科技 1997 03 239 木材改性用脲醛树脂的合成 林业科技 1997 04 240 用于木材改性的脲醛树脂的合成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 1997 09 241 水杉脲醛树脂胶定向刨花板的研究 木材工业 1997 02 242 脲醛树脂的发展概况 粘接 1997 03 243 改性5011脲醛树脂粘合剂 粘接 1997 06 244 三种磷酸盐类阻燃剂对脲醛树脂固化过程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3 245 木器家具用酸固化醇酸脲醛树脂涂料 中国涂料 1997 05 246 阻燃脲醛树脂涂料合成 浙江化工 1997 02 247 降低脲醛树脂游离甲醛的研究 浙江化工 1997 03 248 低甲醛释放量脲醛树脂研究及述评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7 02 249 呋喃脲醛树脂结构组成的分析和推断 铸造技术 1997 05 250 脲醛树脂胶调制工艺的研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7 S1 251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在砂布中的应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 252 低含醛量脲醛树脂粘合剂的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 253 脲醛树脂包埋法制作昆虫标本技术研究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6 02 254 ZQ-962型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投产 化工新型材料 1996 07 255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河南化工 1996 01 256 “无味”脲醛树脂的研制 河南化工 1996 06 257 强酸催化合成脲醛树脂新工艺 河南科学 1996 03 258 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进展 化学建材 1996 02 259 提高脲醛树脂胶粘剂性能研究 化学建材 1996 06 260 FRA型脲醛-氯丁橡胶粘合剂的研究 林产工业 1996 02 261 脲醛树脂制作中凝胶点预测及终点控制 林产工业 1996 02 262 NQ-8E_1级复合地板低毒脲醛胶制作与使用技术的研究 林产工业 1996 04 263 脲醛树脂胶生产的工艺改进 林产工业 1996 06 264 脲醛冻胶再生的探索试验 林产化工通讯 1996 02 265 中温合成改性低粘度脲醛树脂的试验研究 林业科技开发 1996 01 266 脲醛胶刨花板冷却处理试验 林业科技 1996 03 267 降低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工艺 林业科技 1996 03 268 PD-3改性中温合成脲醛树脂的探索 木材工业 1996 02 269 低毒脲醛胶用于杨木胶合板的研究 木材工业 1996 06 270 低毒脲醛树脂胶在中密度纤维板上应用 木材加工机械 1996 02 271 胶合板用低游离醛脲醛树脂的研究 粘接 1996 03 272 用草木灰和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粘接 1996 05 273 用脲醛胶作植物腊叶标本粘合剂的可行性 平顶山师专学报 1996 S1 274 一种新型改性脲醛树脂的研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1996 03 275 杂醇油改性脲醛树脂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 02 276 浅谈脲醛树脂溶液在挤压成型陶瓷绝缘管工艺中的作用 陶瓷工程 1996 01 277 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固化剂及填料 现代化工 1996 01 278 ZQ-962脲醛树脂胶粘剂在湖南投产 新型建筑材料 1996 09 279 酸促硬呋喃脲醛树脂的硬化反应研究 铸造技术 1996 01 280 三聚氰胺脲醛共缩合树脂试验报告 广州化工 1996 02 281 包装装潢 改性脲醛树脂胶上光剂的生产工艺 印刷世界 1996 03 282 TMNQ1玻纤薄毡用脲醛树脂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1996 14 283 甲醛在脲醛树脂胶粘剂中的功与过 北京木材工业 1995 03 284 缩聚前摩尔比对脲醛树脂性能影响的研究 福建林业科技 1995 04 285 胶合板用脲醛树脂矿物填料的应用 中国胶粘剂 1995 01 286 脲醛树脂胶粘刑改性的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5 06 287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中国胶粘剂 1995 06 288 脲醛树脂在建筑涂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河南化工 1995 02 289 如何处理脲醛胶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湖南林业 1995 09 290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 化学建材 1995 04 291 正丁醇改性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合成 化学世界 1995 04 292 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1995 03 293 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的制备 化学与粘合 1995 03 294 脲醛树脂合成与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化学与粘合 1995 04 295 用UFC生产脲醛树脂的优越性 吉林林业科技 1995 01 296 浅析影响脲醛树脂胶质量的因素 林产工业 1995 05 297 不脱水脲醛树脂胶生产的新方法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5 02 298 面粉脲醛复合胶粘剂的研制 林业科技开发 1995 01 299 刨花板用低毒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究与应用 林业科技 1995 04 300 落叶松脲醛树脂胶合板模板的开发应用研究 林业科技 1995 05 301 用聚甲醛生产脲醛树脂胶初探 林业科技 1995 05 302 葵花秆刨花板用改性脲醛树脂的研究 木材工业 1995 05 303 热固性不脱水脲醛树脂胶工艺的改进 木材加工机械 1995 02 304 粘接蜂窝夹层板用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粘接 1995 01 305 矿物类脲醛树脂填料的研制 粘接 1995 03 306 呋喃脲醛树脂结构分析及其酸固化反应原理 粘接 1995 06 307 新型水稳定性的脲醛树脂及其制造过程 山东化工 1995 01 308 模压木制品用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制备 陕西化工 1995 03 309 脲醛树脂在防火涂料制备中的应用 沈阳化工 1995 03 310 脲醛树酯溶液防砂工艺及应用 油气采收率技术 1995 02 311 合板用脲醛胶粘剂制造方法的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5 03 312 Quilone试剂改性脲醛树脂——新型防水涂料的制备 精细石油化工 1995 06

列举了一些SCI收录的中文重要核心期刊给你参考农业机械学报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木材工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与工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07年1月起更名为《环境工程学报》)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胶得宝自问世三年以来,经过多次改进和提高,得到了不断完善,这离不开广大新老用户的认可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2012年推出了最领先的胶得宝第三代,我们将致力于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更贴心细致的服务。现将更新后的使用说明公布如下:一、 胶得宝淀粉胶的制作:1、 在反应釜加水1000公斤,开搅拌,加玉米淀粉60公斤,(用户可在50~70公斤之间调整,多加则稠度大,固体含量高;少加则反之,可根据下游用户对脲胶的稠度喜好,自主调节。)2、 待淀粉搅拌均匀后,停止搅拌,加入2公斤胶得宝,重新启动搅拌,开始升温。(此步骤一定要确保胶得宝完全加入溶液中,注意不要粘到釜壁上,造成工艺比例的不准确。)3、 在85℃左右停止加热,自升温到87℃~90℃(以此温度为准),保温反应15-20分钟。4、 开始降温到50℃以下,胶得宝脲醛树脂添加剂完成。二、 胶得宝淀粉胶的使用方法: 在制作脲醛树脂的过程中,胶得宝淀粉胶添加剂有三种加入方式:①在投料初期与制作脲胶的各种原料同时加入,即在加完甲醛后就可加入。②在脲胶反应中期加入,即在调酸以前20分钟加入。③在脲胶反应期加,即在成胶后,降温到70℃以下时加入。三、 三种加入方式的工艺特点以及如何选择:1、 在投料初期,与各种原材料同时加入:淀粉胶与脲胶的各种原料共聚的时间长;它参与了脲醛的全部反应过程,所以形成的胶体均一度好、粘接力好、保存期长、共聚程度高;比调酸前20分钟加入添加剂,温度好控制,不含造成淀粉胶加完后,反应温度的下降,这种加入方式特别适合于冬天及秋末春初寒冷低温季节使用。个别用户反映对脲胶的防水性能还有所改善。2、 在调酸前20分钟加入,这种加入方式的优点是,淀粉胶不会影响到脲素和甲醛的加成反应,尿脲和甲醛在无任何外干扰的前提下,会形成更好的一羟甲基脲、二羟甲基脲和三羟甲基脲,这些物质形成后再与淀粉胶共同参与缩聚反应,形成高度共聚体。产品均一度好、分子量大、粘接强度高、保存期好,适合各种工艺的脲醛树脂使用。它的缺点是,冬季加入常温的淀粉胶,会使脲胶的反应温度下降,如果下降太多,还须再次加温,给操作带来不便。但在其他季节,在此加入,正好为调酸降一点温,可有效缓冲缩聚反应放出的热,使整个制胶过程更加顺畅。3、 在脲醛树脂成胶后加入,一般是降温到70℃以下加入,这种方式称之为共混,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混合,虽然胶得宝淀粉胶和脲胶匹配性很好,在此加入也不会产生分层、沉淀、凝胶以及影响保存期,在相对低比例加入时,使用效果也很好,但这两种胶毕竟没有经过共聚反应,粘接强度,初粘度等指标都较原胶有明显下降,更谈不上分子量的增加,这种方式是一种落后的方法,现在一般逐步淘汰不再采用。(市面上一些落后的所谓添加剂还在采用此法) 综上所述,我们推介采用第一和第二种方式,在冬季低温季节或者生产三胺改性的模板胶,首选第一种加入方式,次选第二种加入方式。 在其他季节和一般的脲醛树脂首选第二种加入方式次选第一种加入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其一均可。四、 制作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制作淀粉胶:加胶得宝时注意停搅拌均匀,以防粘壁造成工艺比例不准。反映温度最终控制在87℃~90℃尽量准确,还要定期检查温度计的准确度。2、在脲醛胶中使用淀粉胶:因为在调酸过程中会出现泡沫,所以,调酸速度不易过快。注意需准备消泡剂,一般采用“杀泡大王第二代”或磷酸三丁酯等,也可用植物油代替。(用一吨甲醛制胶约20~50克,具体用量以去除泡沫为准)。五、 在大比例加入时,如何通过微调取得更好的使用性: 通常我们会采取:提高火候;增加聚乙烯醇;减少成胶后的尿素来获得更好的使用性。1、提高火候:在16℃~18℃水中点胶,可做到8个左右大碎片状(注此为较老的火候),如果因为火候提高而降低了保存期,可将调酸前尿素比例下降1%~一般控制在36%~37%为宜(占甲醛的比例) 。2、增加聚乙烯醇:建议采用甲醛的千分之四以上的加入量,它作为内增塑剂会提高脲胶的初粘度,获得更好的使用性。常用比例是4‰~8‰,随淀粉胶的比例增加而增加。3、适量减少成胶后的尿素:当大比例加入淀粉胶时,脲胶的气味会随之减小,可以适量减少酸后部分尿素。以获得更好的初粘度和热固性。(注:酸后尿素越多气味越小,但使用性越差)4、如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可咨询我们专业技术人员。

林产化学工程期刊

不是的 这是一本省级期刊你想找这方面的核心期刊推荐你去中国鸣网问问看看哪些期刊适合自己

研究所土地面积141亩(其中所本部89亩,浦口中试基地52亩),目前固定资产总值达到6400万元。有专业研究试验楼12000平方米,中试(扩试)楼3000平方米,试验车间4000平方米,技术辅助楼5500平方米等。拥有大型的仪器设备,如质谱仪、气相一红外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热分析仪、比表面测定仪、机械磨浆装置等成套设备和检测仪器。专业图书馆藏资料有6万册,中外科技期刊800多种,自办学术期刊《林产化学与工业》 、 《生物质化学工程》向国内外发行,与48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交换科技资料。

不是的

化学工程与装备

《化学工程与装备》杂志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权威性、学术性、专业性、理论性和实用性,是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教育教学和实践领域的全国广大读者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学术研究阵地。 《化学工程与装备》杂志读者对象主...

这行业相关的核心期刊有:

1.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本刊是全国化工化学工程设计技术中心站及中国石油和化工堪察设计协会化学工程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化工行业学术性及技术应用性刊物,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化学工程专业刊物。获奖情况:第六届全国石油和...

2.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浙江大学主办。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办刊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服务,全面、正确、迅速地反映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各个领域的...

3.生物质化学工程

《生物质化学工程》是全国林产化工行业唯一的技术类刊物,综合因子为:,期刊级别为:国家级期刊。生物质化学工程主要报道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与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和...

林产化工研究生论文

1 (1)王琳琳,陈小鹏,童张法,韦小杰,祝远姣.利用甘蔗糖厂的滤泥、蔗髓作为造纸填料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062 (2)王琳琳,陈小鹏,韦小杰,祝远姣.可降解一次性快餐用具及其制造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3 (3)陈小鹏,王琳琳,祝远姣,韦小杰. 一种高含量脱氢枞酸的浅色歧化松香和对伞花烃同时制造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074 (4)陈小鹏,王琳琳,马建.氢化松香及高顺反比蒎烷的制造方法及设备,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055 (5)陈小鹏,王琳琳,祝远姣.水白色氢化松香的制造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20076 (1)Linlin Wang, Xiaopeng Chen, Jiezhen Liang, Yueyuan Chen, Yuanjiao Zhu, Zhangfa Tong. Kinetics of the catalytic isomerization and disproportionation of rosin over carbon-supported palladium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9,152:242-250 (JCR二区期刊,影响因子,SCI、EI刊源)7 (2)王琳琳,徐徐,陈小鹏,覃颖素,童张法. GC-MS法研究松节油直接催化异构-歧化反应[J]. 分析化学,2008,36(5):583-587 (SCI 329WZ)8 (3)王琳琳,陈小鹏,孙文静,徐徐,陈祖芬,童张法.Pd/C催化松脂歧化反应的集总动力学 [J]. 催化学报,2007,28(8):709-714(SCI 210RA)9 (4)王琳琳,李丽明,陈小鹏,蒲小东,童张法. Pd/C上松香催化歧化反应集总动力学 [J].化工学报,2007,58(5):371-377 (EI 071410529422)10 (5)王琳琳,孙文静,陈小鹏,胡雄光,童张法. Pd/C上松脂催化歧化反应的研究 [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22(10):784-789 (EI 074710936485)11 (6)王琳琳,梁杰珍,陈小鹏,孙文静,徐徐,童张法 .松脂直接催化歧化反应过程分析 [J]. 过程工程学报,2007,7(5):979-983 (EI 074610916365)12 (7)王琳琳,徐徐,陈小鹏,李大燕,韦彩妙,童张法. 松节油催化异构-分子间氢转移反应的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8,22(5):809-815 (EI 084711720299)13 (8)王琳琳,徐徐,陈小鹏,孙文静,童张法. 松脂的催化歧化反应产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J]. 色谱,2007,25(3):413-41714 (9)王琳琳,徐徐,陈小鹏,陈祖芬,孙文静,童张法. 松节油催化热异构产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J]. 精细化工,2007,24 (12):36-4015 (10)王琳琳,陈小鹏,徐徐,黄超,童张法.松节油催化异构-歧化反应集总动力学[J]. 化学工程,2009,37(5):38-4116 (11)梁杰珍,王琳琳(通讯作者),陈小鹏,穆允玲,陈毓静,梁佩华. 活性白土上松节油直接制备对伞花烃的反应过程[J]. 化工学报,2009,60(6):1174-1180 (EI 20092212098974)17 (12)王琳琳,陈小鹏,祝远姣,韦小杰,童张法.天然产物液体组分饱和蒸汽压间接测定实验方法[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20(9):1121-112418 (13)王琳琳,陈小鹏,刘幽燕,祝远姣,童张法.松香树脂酸的单离与应用[J].化工进展,2005,24(11):1301-130519 (14) 王琳琳,陈小鹏,韦小杰,蒙木林.氢化松节油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J].化学工程,2003,31(2):71-7420 (15)王琳琳,陈小鹏,祝远姣,韦小杰,梁波.对孟烷饱和蒸汽压的测定与关联,化学世界,2005,46(1):3-521 (16) 王琳琳,陈小鹏,韦小杰,等.α-蒎烯、β-蒎烯体系汽液平衡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2002,27(3):57-60(核心期刊)22 (17) 王琳琳,陈小鹏,韦小杰,等.氢化松节油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J].化学工程,2003,31(2):71-74(核心期刊)23 (18) 王琳琳,陈小鹏,邓双.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氢化松节油[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0,20(2):50-54(核心期刊)24 (19) 王琳琳,陈小鹏,韦小杰,等.松节油超声波辅助下合成水合萜二醇的反应研究[J].天然气化工,2003,28(1):42-44(核心期刊)25 (20) 王琳琳,陈小鹏,祝远姣,等.对孟烷饱和蒸汽压的测定与关联,化学世界,2005,46(1):3-5(核心期刊)26 (21) 王琳琳,陈小鹏,韦小杰,等.超声波辅助合成水合萜二醇的工艺条件研究[J].林产化工通讯,2003,37(1):7-1127 (22) 王琳琳,陈小鹏. 氢化松节油的精馏工艺研究[J].林产化工通讯,2001,3(2):3-628 (23) 王琳琳,陈小鹏,韦小杰.广西桂枝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3,(9):6-829 (24) 陈小鹏,王琳琳,邓双,阳承利,童张法. 氢气在松节油中的高压平衡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J].化工学报,2003,54(5):682-686(EI 03367625593)30 (25) 陈小鹏,王琳琳,祝远姣,韦小杰. CO2或N2循环活气法蒸馏松脂的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3):15-20(EI 04468459875)31 (26) 陈小鹏,王琳琳,祝远姣,韦小杰. 松脂贮存过程的褐变作用及漂洗方法,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4):15-19(EI 05058816054)32 (27) 陈小鹏,王琳琳,阳承利,张冬云,童张法.氢气在松脂和松香中的高压平衡溶解度[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17(3):325-32933 (28) 陈小鹏,王琳琳,祝远姣,张冬云,韦小杰.氢气在松脂和松香中的体积传质系数[J].燃料化学报,2003,31(6):615-61934 (29) 陈小鹏,王琳琳,阳承利,马建,祝远姣,韦小杰.松香低压催化加氢反应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3,44(6):309-31135 (30) 徐徐,王琳琳,陈小鹏,孙文静,覃颖素,周慧芬.Pd/C催化松节油异构反应过程分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20(6):768-77236 (31) 徐徐,王琳琳,陈小鹏,周慧芬,覃颖素.折光率法快速测定松节油主要成分的含量[J].化学世界,2008,50(11):660-66137 (32) 祝远姣,陈小鹏,王琳琳,钟华,梁杰珍,童张法.脱氢枞酸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J].化工学报,2008,59(10):2526-2530(EI 20084411672489)38 (33) 祝远姣, 陈小鹏, 王琳琳, 韦小杰, 阳承利, 童张法. 蒎烷饱和蒸汽压的测定与关联[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17(5):564-56839 (34) 韦小杰,陈小鹏,王琳琳.单纯型搜索法优化氢化松香甘油酯的合成条件[J].食品工业科技,2008, 25(5):249-250, 25840 (35) 周龙昌, 陈小鹏,王琳琳,祝远姣,韦小杰. 氢化松节油体系过量Gibbs自由能及超额焓 [J].化学工程,2007,35(8):45-48 (EI 073910834936)41 (36) 周龙昌, 王晓蕾, 陈小鹏,韦小杰,祝远姣,王琳琳. ZnO催化合成歧化松香甘油酯反应的研究 [J].化学世界,2007,48(9):557-56042 (37) 周龙昌, 段文贵, 申长茂, 岑波, 雷福厚. 歧化松香胺-壳聚糖缀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药控缓释行为[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9, 21(8):833-83843 (38) 穆允玲, 周龙昌, 王琳琳, 李祥忠, 苏荣堂, 陈小鹏. 活性白土催化松香反应产物的GC-MS分析[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9, 21(8):1098-110344 (39) 邓双,王琳琳,陈小鹏,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氢化松节油中主要成分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0,25(1):74-7745 (40) 韦小杰,陈小鹏,王琳琳.氢化松香甘油酯的合成反应研究[J].产化工通讯,2002,36(6):3-646 (41) 韦小杰,陈小鹏,王琳琳.八角油提取新方法的研究(超声波技术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3):41-43(核心期刊)47 (42) 韦小杰,陈小鹏,王琳琳.氢化松香甘油酯合成的工艺条件[J].化工时刊,2003,17(3):27-3048 (43) 韦小杰,陈小鹏,王琳琳,等.精馏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1):66-6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化工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类毕业论文 范文 一:化学工程学科集群分析

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

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选择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为样本(见表2),按照前文对学科集群的认识,这些学院都有9个以上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科集群规模。其中论文指该学院教师被SCI、EI、ISTP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中北大学的数据包含了CA论文。山西大学的数据不包括ISTP论文。专著指该学院教师出版的学术专著数,不包括教材。项目及奖项指该学院教师申请的省部级以上项目、经费及省部级以上奖项。发明专利指:该学院教师申请并且授权的发明专利。3所高校的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定数量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的教师也占到了较大比例。3所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也较为可观,被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量较多,出版了一定数量的专著,申请了一定数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攻关项目,以及“863”项目,甚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中北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承担过“973”项目,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北大学和山西大学还拥有发明专利十几项。从师资力量来看,应该说学科集群让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领域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

山西大学至今已与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日本岩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协议,开展交流。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天脊集团等大型企业,在产品研发、岗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化工研究所建立了山西省化学工程技术中心,还与山西焦化集团公司等6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北大学安全工程系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项目合作。从产学研合作角度来看,三所高校都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企业合作的视角来看,在研发方面,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合作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技术、环境化工、生物工程与技术。3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集群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协同关系,构建了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模式,围绕着山西省的产业特色,为山西省地方经济服务。

四、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路径

从以上3所高校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在3所高校内部相关专业之间建立了学科集群,集群的方式是建立化学化工学院,统筹化学化工各个专业,从多学科、多专业、多研究方向的角度,进行学科集群。关于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3所高校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集群的方式是产学研合作,与山西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关于跨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之外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中北大学有一定的建树,却没有进一步深入。中北大学之所以能够有一定建树的原因是该校原来是部属院校,与其他部属院校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中北大学的跨区域学科集群,仅仅局限于与兄弟院校的合作,还没有进一步深入到与其他省份企业的合作上。

五、结论

第一,我国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有87个研究方向,扩散性较强,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的各个领域,表明该专业的建设具有学科集群现象,并且已经以建院的形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第二,学科集群有利于团队建设,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创新成果,与产业集群一样,使得高校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第三,学科集群与高校所在地产业集群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也就是说,学科集群首先必须与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特色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第四,从学科集群的路径来看,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已经完成,区域性学科集群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跨区域性学科集群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当然,我们相信,在区域性学科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走向跨区域性学科集群。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二:生物质化学人才培训思考

一、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分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供需约缺口1亿吨,天然气供需约缺口400亿标准立方米。而且,由于清洁利用的技术难度较大,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生物质能是第四大一次能源,又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将缓解能源紧缺的现状和减少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幅员辽阔,又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我国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约折合亿吨标准煤。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同时,随着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化学工业的原料也将逐步由石油等碳氢化合物向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过渡。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生物质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转化为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政府、科研机构和道化学、杜邦、中石油、中石化、中粮等大型企业争相研发和储备相关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相继建成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线,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各项性能与0#轻质柴油相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我国对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即生物基化学品)极为重视,已列入科技攻关的重点。例如,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的甘油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非化石来源的绿色化工基础原料。从甘油出发生产1,2-丙二醇、1,3-丙二醇和环氧氯丙烷等大宗化工产品,已经实现或接近产业化。新兴产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浙江是经济大省和能源小省,能源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次能源消费自给率仅为5%;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高产综合农业区,森林覆盖率达60%,生物质资源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生物质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

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未包含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在《专业目录》中与之接近的是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及其产业化的原理、技术 方法 、生物过程工程、工程设计和生物产品开发等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关注围绕生物技术进行的工程应用,而生物质化学工程重点关注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化工技术)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工业过程。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生物质的组织结构与常规化石资源相似,加工利用化石资源的化学工程技术无需做大的改动,即可应用于生物质资源。但是,生物质的种类繁多,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利用技术远比化石资源复杂与多样。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并熟悉各类生物质资源的特点、用途和转化利用方式。因此,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能把握和解决各种化工过程的共性问题,胜任化工、医药、环保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工艺开发、装置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又能将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和生物质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等领域,胜任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等新兴行业的工作。

三、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2007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浙江省科技厅共同主办了“浙江省生物质能源与化工论坛”。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李仁涵副局长分析了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强调了发展生物质能需注意工艺过程的绿色化。浙江省科技厅寿剑刚副厅长介绍了浙江省能源消费状况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动态,鼓励省内外的科技工作者为改善浙江省能源紧缺现状而努力工作。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回顾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特色和人才培养思路。浙江工业大学的计建炳教授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蒋福康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闵恩泽、李大东、舒兴田、岑可法、沈寅初、汪燮卿等六位院士分别从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生物质燃料(清洁汽柴油、生物柴油)利用技术、生物柴油联生产物利用技术和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2009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第84场———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与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马淳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建炳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做了题为“21世纪崛起的生物柴油产业”的 报告 ,重点阐释了我国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机遇与挑战。在两次会议上,来自石油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粮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生物质原料植物的选育、生物质原料的收储运物流供应体系、生物质原料的梯级利用、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制取技术、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践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生产生物柴油的反应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会议期间,闵恩泽院士等人应邀参加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暨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建设研讨会。闵恩泽院士指出,迈入21世纪以来,针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国家高度重视能源替代战略的发展和部署,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是大势所趋;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调整学科设置、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势在必行。闵恩泽院士认为,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产业发展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的建设思路符合当今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近距离接触学术泰斗,聆听专业领域的前沿进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浙江工业大学营造了培养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的主干学科确定为化学工程与技术,针对生物质资源加工利用过程的特点,对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和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此外,增设了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和生物质工程两门专业课程。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重点讲授糖类、淀粉、油脂、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加工转化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生物质工程从原料工程学、转化过程工程学和产品工程学等角度出发,为学生讲授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生产实例。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综合实验室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的资助下,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增设了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原油两个实验,并在积极筹备开设生物柴油品质测定、淀粉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和易降解型纤维素-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等实验。

(三)实习、实践和毕业环节

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依托化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海外 留学 经历。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转化,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宁波杰森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共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设立了企业专项奖助学金,拓展了实习实践 渠道 ;还依托化工过程模拟基地,引入计算机模拟实习、沙盘模拟等方式,丰富了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手段。同时,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修订完善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厂和仿真软件编写实习手册,强化对实习的质量监控与反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增加“内培外引”师资的力量,加快实习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从实习方式、实习内容、考核办法和师资队伍等多个角度出发,确保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开发项目数十项。从这些科研和工程开发项目中选取的毕业环节课题,更加贴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够全面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全方位增强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依托实践教学平台,从“产品工程”的理念出发,选取若干个恰当的产品,串联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环节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建立起绿色化学和节能环保的基本理念。以生物柴油为例,核心反应是酯交换反应,可以采用水力空化等技术强化反应过程;产物需要采用精馏方法分离,生产废水需要采用电渗析等方法加以分离;生产过程中还涉及流体流动和传热等问题;生物柴油这一产品可以将多个实验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降低实验原料的消耗。教学可以选取其中部分内容作为单元设备设计进行,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车间作为化工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选取部分内容作为学科课外科技项目或毕业环节的研究内容,还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作为创业大赛的竞赛内容。学生可以到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将工艺革新、过程强化和产品工程融为一体,并通过实验室规模与工业化规模的对比,强化工程意识。

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研究生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的前身是新中国首任林业部长、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梁希先生于1929年在浙江大学和1933年原中央大学创建的森林化学室。在南京林大设置了林产化学工艺学专业,并于1957年招收第一批研究生。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此后分别于2002年和2007年通过国家教育部评估,再次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拥有林业部林产化学加工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和江苏省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1998年成为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现有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55人,1997、2002和2006年被授予“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植物资源产品的化学与利用研究。主要有树木提取物化学与工程、木材化学与工程、林产生物化学加工、制浆造纸工程、生物高分子材料、生物质能源林产化工清洁生产以及林产化工过程与控制等研究方向。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树木提取物、树木分泌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提取、纯化、改性和深度加工,并通过化学、生物化学和热化学转化的方法研制开发如天然香料、色素、树脂、酒精、纸产品、活性炭、炭材料、单宁、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中间体、精细化学品、材料和能源。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化工专业导论论文

您好:给您一篇范文我们需要绿色化学 摘要:化学影响了每一个构成我们社会与经济看得见、摸得着与感觉得到的东西。它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使成千上万的产品创造成为可能。然而,这样的成就也是有代价的:人类集体的健康和全球环境正在收到威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因此绿色化学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可持续方案。 关键词: 绿色化学 污染 无害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正文:我们需要绿色化学一、什么是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与其相对应的技术称为绿色技术、环境友好技术。“绿色化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意识为指导,研究和设计环境负作用没有或尽可能小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与化学过程。其核心是利用化学知识和技术预防污染,从源头消除污染,避免或减少废物的产生。“绿色化学”的目标是研究与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无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的工艺。“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因此它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实现防止污理想的绿色技术应采用具有一定转化率的高选择性化学反应来生产目的产品,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品或废物,实现或接近废物的“零排放”过程。 二、绿色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1.化学与人们的餐饮 “今天我们吃什么、怎样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绿色食品这种无污染、安全、优质、天然和营养的食品,成了人们的首要选择;在绿色消费盛行的今天,我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那些纯天然的、经过先进工艺加工的、经毒理学测试无毒无害、对身体有益的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绿色消费将更深入到各种消费之中。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由于绿色食品已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按商标法有关规定,具备条件可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以下5类。一是肉、非活的家禽、野味、肉汁、水产品、罐头食品、腌渍、干制水果及制品、腌制、干制蔬菜、蛋品、奶及乳制品、食用油脂、色拉、食用果胶、加工过的坚果、菌类干制品、食物蛋白;二是咖啡、咖啡代用品、可可、茶及茶叶代用品、糖、糖果、南糖、蜂蜜、糖浆及非医用营养食品、糕点、代乳制品等五谷杂粮、面制品、膨化食品、豆制品、食用淀粉及其制品、饮用冰、冰制品、食盐、酱油、醋等调味品、酵母、食用香精、香料、家用嫩肉剂等;三是未加工的林业产品,未加工谷物及农产品(不包括蔬菜、种籽),花卉,园艺产品,草木,活生物,未加工的水果及干果,新鲜蔬菜,种籽,动物饲料(包括非医用饲料添加剂及催肥剂),麦芽,动物栖息用品;四是啤酒、矿泉水和汽水以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水果饮料及果汁,固体饮料,糖浆及其他饮料用的制剂;五是含酒精的饮料(除啤酒外)。 2.绿色化学与人们的交通 绿色交通是一种使用绿色能源,采用绿色交通工具、节约资源、不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危害,以人为本、安全、节约交通费用、出行大众化并有利于城市未来健康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输系统。 自行车是一种不用消耗任何能源、无任何污染并能强身健体的骑行工具,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爱好自行车,充分利用自行车,这是我们国家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势。自行车没有任何污染物,没有废气,没有噪声。汽车排气中含铅,造成铅中毒,还有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碳化氢、二氧化碳等。还有汽车震动、噪音等公害,还有光污染。 那么很受欢迎的电动自行车对环境的污染怎么样呢?虽然电动自行车在行驶中不产生废气,但是它所使用的大量电池是污染源。目前电动自行车的电池还是铅蓄电池,而且在短时期内难以有更好的产品替代。在控制危险废弃物的巴赛尔公约中,有两种禁止的污染物“铅”和“废酸”是铅蓄电池的主要成分。而在巴赛尔公约的基础上我国又增加了两类:含“镍“和含“钡”废弃物,这样,新的替代电池镍镉电池也就列入其中了。在铅酸电池中,铅在整个材料中所占比例是很高的,占63%。虽然铅的回收率可达85%,但是专家估计,每年通过大气排放到环境中的铅在2万吨左右。铅是会在血液中积累的的,尤其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并影响到子孙后代。所以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前途还是令人耽忧的,是有争议的。自行车队强身健体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世界体育科学研究的结果,在跑步、慢走、体操、游泳等近百项体育项目中,骑自行车的健身功能名列第二。这是一项对心脏、肌肉、大脑等各部位都有特到的锻炼效果。有些心脏有毛病不能进行跑步等剧烈运动的人就适合骑自行车运动。而且有实用的方便,花在上、下班的路上,在骑行旅游途中,都可有鱼与熊掌兼得的功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资源的消耗量日益加大,人口的数量仍在持续增加,人均可分配的各种资源也越来越少。目前摆在我们国家面前最大矛盾就是——是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是限制人均资源的使用来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不再被破坏。我国的工业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化学工业为其他各个行业持续不断地提供产品和服务。但是,我们在创造了快速的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增长量的同时,整个大自然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严重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加剧了社会的各种矛盾。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改变生产模式,改变研究模式,在化学工业中引“绿色化学”的理念,将末端治理环境污染转为源头防范和治理。绿色化学技术不是去对终端或生产过程的污染进行控制或处理。所以绿色化学技术根本区别于“三废处理”,后者是终端污染控制而不是始端污染的预防。我们一直在消耗资源、产生废物,然后投入巨资来清洁环境。但是,我们必须得向前看,让过去出现的问题未来不再出现。绿色化学让我们欣慰的正是这一点,可以让我们发挥创造力,从源头杜绝污染,不让曾经的错误一犯再犯。 就目前来说,绿色化学主要研究问题共有12个方面:1.从源头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2.合成方法应具备“原子经济性”原则,即尽量使参加反应过程的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3.在合成方法中尽量不使用和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4.设计具有高使用效益低环境毒性的化学产品5.尽量不用溶剂等辅助物质,不得已使用时它们必须是无害的6.生产过程应该在温和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而且能耗最低7.尽量采用可再生的原料,特别是用生物质代替石油和煤等矿物原料8.尽量减少副产品9.使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10.化学产品在使用完后能降解成无害的物质并且能进入自然生态循环11.发展适时分析技术以便监控有害物质的形成12.选择参加化学过程的物质,尽量减少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绿色化学要求我们在现有的科学技术前提下,努力应用各种无害无污染的原材料来替代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在应用各种原材料的过程中尽量实现节约和效率转化最大化、在污染物的排放尽量实现减少零排放化。如目前化工生产中经常使用光气、甲醛、氢氰酸、丙烯腈为原料,毒性较大。以光气为例,它本身是一种军用毒气,但它又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生产出许多种产品。在生产聚氨酯中不用光气作原料是绿色化学产生以来的有名的例子。 在用量极大和用处极广的泡沫塑料中,聚氨酯泡沫塑料占的比重最大。它还用于涂料、胶粘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生产聚氨酯的传统工艺是以胺和光气为原料合成异氰酸酯: RNH2+COCl2-→RNCO+2HCl 再用RNCO与R′OH反应生成聚氨酯:RNCO+R′OH-→RNHCO2R′ 这一工艺不仅要使用剧毒的光气为原料,而且产生有害的副产物氯化氢。美国孟山都公司的新工艺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气,CO2与COCl2的不同在于CO2以氧原子代替了COCl2中的氯原子,但又保持了分子中含有CO的成分,所以CO2与胺反应,同样可以生成异氰酸酯: RNH2+CO2-→RNCO+H2O 进一步同样可制得聚氨酯:RNCO+R′OH-→RNHCO2R′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无毒气体,它对环境的害处是产生温室效应,但在生产聚氨酯工艺中,CO2是被消耗的原料,不会产生温室效应,而且还为地球上消耗减少CO2立了大功。同时,CO2中的CO被消耗以后,剩下的氧与氢结合成水,更是一种无污染的副产物。 简而言之高效是化学始终追求的目标高效体现的思路是尽可能少地利用原材料,尽可能多地制造成品;尽可能少地排放污染物,尽可能多地提高转化率。国家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实际上是建立在假设每一个化学工业企业都按照高效生产的操作前提上的。回收和重复利用材料回收体现的是降低节约资源的理念,重复利用体现的是降低成本的理念。两者都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下改善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方法。对于自然环境难以净化或在短时期内难以净化的各种材料,应实现重复利用;而对于那些高污染的化学制成品比如电池应当尽量实现回收利用。在社会倡导回收利用材料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途径。通过回收实现的再生利用和对高成本高污染原材料的拒绝使用在化学制成品的生产设计环节就应当考虑再生利用,高分子原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污染时最为明显的,只有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将其纳入回收的范畴,才能使废物变成宝物,将污染变为绿色。因此,绿色化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设想: 绿色化学的未来正走向蓬勃发展时期,而新型绿色化工技术已经开始走进大学里面。进入21世纪,化工过程的发展主要采取设备小型化和集成化的两条途径。化工过程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将不只是节省设备投资,由于工厂变小,还可以节省厂房、公用工程等投资。未来的化工厂将是减小体积、高效利用能源、清洁生产的化工厂。化学工业的绿色化、小型化和集成化,对我国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要抓住时机,奋力赶超。 绿色化学的发展需要对传统的化学化工学科重新认识和评价,从观念上、理论上和技术进行发展和创新。随着绿色化学作为学科前沿前的逐步形成,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面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处理剂的绿色化战略为我们提供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得机遇。过去,由于起步晚等原因,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水平上总是存在一定差距,全新的绿色化学则使我们同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为消灭污染、拯救地球和造福于子孙万代的绿色化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环境问题,而且还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吃穿住行都与之脱离不开关系,从我们用的用杯,吃的零食,都离不开化学。而这只有通过发展绿色化学,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健康!才可以有效的逃避有害化学品对我的危害。采用的新的技术,加强对化学添加的的检测,使用无毒无害的替代品,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因为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避免双汇瘦弱精,台湾的塑化剂事件,以及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等等,还我们一个健康的生活。 展望21世纪,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将继续发展,人口还要增加,对化学工业的需求也将增多,而传统化学工业虽在农药、聚合物、材料科学、去污剂、石油添加剂、水处理、废物处置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而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又越来越强烈。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加快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决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那样代价太大”,“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规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防止资源浪费”,为此,绿色化学以其“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防止浪费,另一方面实现“零排放”,达到不污染环境的效果。因此,它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未来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意义。 由于绿色化学的无毒,无害,原子利用率高,同时可以小型化集成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重点,而且,也成为对现行的技术进行改革,消除污染,提高产率的主要方法,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化学将会变的平民化,走进千家万户,为我们的生活,学习保驾护航,为我们的未来的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 最后,我想说:我们需要发展,但我们更需要绿色的生活环境,更健康的身体!参 考 文 献 1.姜月, 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J),科技论坛,97 2.朱清时. 绿色化学和新的产业革命[J]. 现代化工,1998(6) 3. 高兆林, 谭丕亨. 绿色化学浅说[J]. 山东化工,1999(2) 4.王恩举.漫谈绿色化学.大学化学,2002,(4) 5.董昌耀,杨世忠.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化学教育. 2002, 6.阿伟,生活中的常识(J),防灾博览,2003年,第2期,38—39 7.徐光宪.今日化学何去何从?.大学化学,2003,(1) 8.《我们被偷走的未来》[美]西奥·科尔伯恩等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先写你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在写前景展望,还有你的学习计划,一家之言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本科生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化工热力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文章 阐述了作者在《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课程兴趣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通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主线,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学科动态及工程实践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意识,以满足培养能源化学工程领域领军人物的要求。

[关键词]化工热力学;能源化学工程;教学实践;教学体会

化工热力学是化工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讲述热力学定律在化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化工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换规律及过程趋近平衡的极限条件等。它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问题思维 方法 的重要专业理论基础课[1-3]。然而该课程的课程内容抽象、计算繁琐,学生感到非常难学又缺乏实际应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恐惧和厌学心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进行一些改革和尝试,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武汉大学2013年新开设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由1958年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开办的“电厂化学”专业发展而来,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及高效洁净能源领域(包括超临界火电、核电、生物质能、氢能、新型化学电源等),培养掌握化学与化工基础理论及能源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未来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目前,本专业主要有水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化学监督与控制、能源化学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为了适应学校对新专业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2015年在本专业大三学生中新增设了《化工热力学》这门化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使他们在54学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并且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能源化学过程联系起来是本课程的核心教学任务。本文结合我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浅谈《化工热力学》的教学体会,着重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培养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奠定基础。

1明确教学内容与课程主线

结合我校《化工热力学》课程以工程应用为中心、专业研究方向覆盖面广等特点,我们选用了朱自强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热力学》作为教材[4],同时,也鼓励学生使用部分参考教材(《化工热力学》,冯新等编,2008;《化工热力学(第二版)》,陈钟秀等编,2000;《化工热力学导论(原著第七版)》,.史密斯等编,刘洪来等译,2007)[5-7]。化工热力学发展时间较长,已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在54学时内有效地把关键知识点教授给学生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由于本专业学生在大二《物理化学》课程中已经系统学习了理想气体相关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不再赘述,而是重点介绍工程实际应用较多的二参数状态方程、化工热力学分析、溶液热力学、流体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等。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详细分析《化工热力学》教材结构,围绕主线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点;其次,建立好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化工热力学框架图;最后,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需要,适当删减补充了教材内容,结合学科动态,增强化工热力学的应用能力,如燃料电池开路电压的计算、水/二氧化碳共电解制合成气过程中气体组成的计算等。

2改变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化工热力学课程设计的公式多而繁杂,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容易产生恐惧厌学心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本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目的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应改变传统单一课堂讲授模式,充分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 课前预习 阶段设疑(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解疑(解决问题),并通过对例题和习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化工热力学原理、方法和应用的理解,同时,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陷于抽象的说教和枯燥的公式推导之中,重点讲述化工热力学知识点的应用条件和物理意义;最后,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答疑(探讨问题),并设置思考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设疑—解疑—答疑”的渐进式教学方法达到对关键知识点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观点

化工热力学由于理论性较强、基本概念多且抽象,而且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的机会较少,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应用为中心”、“探究式”的特色教学模式,紧密联系我校在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特别是超临界火电、核电、生物质能、氢能、新型化学电源等方面)开发利用的化学工程实际问题,把学科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可以使他们强化科研思想、激发听课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取利用化工热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观点。

4考核方式方法研究

传统的期末一张考卷为准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情况,我们对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目前,课程成绩总评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课程预习、作业三个部分,各占1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考试的题目偏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其在能源化学过程中的应用。然而由于该课程的课程内容抽象、计算繁琐,教学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畏惧厌学心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考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分组讨论,开展导向性的专题研究,将课程内容与能源化学过程(特别是学科动态)相结合,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分工协作的能力,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5结束语

在《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中,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与主线,打破单一的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因材施教,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更专业的能源化学工程知识和从事新能源行业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小华,冯新,吉远辉,等.迎接化工热力学的第二个春天[J].化工高等 教育 ,2008,3:19-21.

[2]梁浩,刘惠茹,王春花.《化工热力学》教学实践与尝试[J].广东化工,2010,37(1):157-158.

[3]李兴扬,唐定兴,沈凤翠,等.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与体验[J].化工高等教育,2011,3:71-73.

[4]朱自强,吴有庭.化工热力学(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冯新,宣爱国,周彩荣,等.化工热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陈钟秀,顾飞燕,胡望明.化工热力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史密斯JM,范内斯HC,阿博特MM,等编;刘洪来,陆小华,陈新志,等译.化工热力学导论(原著第七版)(IntroductiontoChemicalEngineeringThermodynamics,SevenEdition).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工程技术作为化学生产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在化学生产中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对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进行了阐述后,又详细的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传热技术以及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并且分析了现如今的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得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应用;分析

在我国,科学技术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化学生产过程中也开始广泛的采用化工技术。化学工程技术主要是一项研究化学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的相关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对化学工程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由于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升化学生产中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对化学工程技术有了更广泛的关注,并不断的将其拓展到化学生产中的各个领域,使得化学工程技术能够发展的更好,进而不断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

1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阐述

现如今,化学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例如药物、食品和日用品,还有农业药物和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料等等。因此化学工程技术变成为了一项炙手可热的技术,不断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工程技术是根据化学理论基础与相关的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应用于化学生产中的技术,利用化学设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行产品的大量生产。在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化学的反应物和设备对于工程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化学工程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满足化学反应的要求,进而提高了化学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化学工程技术还有一项更大的优势就是对废物的处理,这项技术能够尽可能不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正符合我国当前对生产的要求。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主要的内容是,控制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得需要的流体处于液体与气体中间的状态。这种流体的特点集合了气液的优点,它的粘度低与气体相似,它的密度很高与液体相似,这就导致它的扩散能力很强,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同时它还拥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压缩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化学生产中,通过控制温度与压力,得到超临界流体,利用其拥有的优势来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现如今,我们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更过多领域,比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有机物材料和无机物材料。

传热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工程之中的传热技术主要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微细尺度传热技术,另一方面是强化传热过程。首先微细尺度传热,是以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为主要的内容,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微细进行讨论和研究的一项传热技术。这项技术在微米、纳米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它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强化传热过程,主要的重点是通过调试换热器设备,不断改进生产过程中的传热系数,使其能够有能力不断的对外放热。为了强化传热过程,就要增加冷热流体间的温差,这就必须通过改变换热的面积来提高传热系数,从而来提高传热的效率,使得在化学生产的过程节能减耗。

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通常化学生产的产品一般对我们生活有一些影响的,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绿色化学反应来防止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从源头来解决污染问题的技术方法。绿色化学只得就是通过使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结合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化学对人们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要求就是,化学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试剂、催化剂、反应原料,和反应完成后的产物与副产物都必须对人类和环境无危害,同时也要保证绿色环保。例如,采用绿色无毒的原料方面,可以将石油原料装换成生物原料。像是在化学产品尼龙的生产过程中,原先采用的是含苯的石油化工原料,我们将可以其原料改换成生物原料,一样也可以制成尼龙,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也保护了人体收到伤害。除此之外,这项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绿色食物是对人体很有益的,在其生产过程中一般禁止使用化学药剂,这样不仅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然而生产绿色食品的代价就是成本高,为了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够有质量,我们可以将化学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发基因技术,提高并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生物技术与化学反应技术相结合可以在以下过程中充分的利用。

3现今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化学工程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现如今,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更广泛,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滴状冷凝在工业上的应用仍然不能有很好的表现,因为在获得滴状冷凝后,冷凝的液滴不能够被长久的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在这问题上有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人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化学工程技术的人才匮乏

在化学工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问题,只有用化学专业技术强的人才,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化学生产的质量。而我国现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化学领域的工作人员的普遍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不强,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当代的大学生理论要点掌握很好,但实际操作方面却严重的匮乏,这就导致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从而影响了化学工程技术的进步。

4对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出对策

不断提升化学工程技术

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的发展,化学工程技术也会越来越进步,我们应该不断的更新技术,以此来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应该在巩固传统的化学技术的同时不断的添加新型技术,并抛弃不利的部分,从而实现化学工程技术有更好的发展。

培养化学技术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化学技术人才对于化学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重点培养化学技术人才,化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让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到生产工厂进行相关的实习操作,从而来培养理论知识牢固并且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来工作。

5结语

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广泛,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技术和人才的不断涌进,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竹,王一龙,麻超等.关于化学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大科技,2015,(27):283~283.

[2]侯海霞,柯杨,王胜壁等.解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1.

[3]裘炎,王杲.探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0):90.

[4]刘玉琴.浅谈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4,(25):95~95.

[5]刘洋.浅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662~663.

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3.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4. 化学毕业论文

5. 化学毕业论文范例

  • 索引序列
  • 林产化工专业导论论文
  • 林产化学与工业投稿
  • 林产化学工程期刊
  • 林产化工研究生论文
  • 化工专业导论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