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兴奋剂化学论文范文

兴奋剂化学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兴奋剂化学论文范文

兴奋剂是什么 兴奋剂作为一种短期提高体育成绩但对身体造成极度危害的药物,已经像幽灵一样附着在人类体育运动的许多领域,玷污着人类崇高的体育精神。那么什么是兴奋剂呢? 兴奋剂实际是禁用药物的统称,即凡是能提高运动成绩并对人体有害的药物都是兴奋剂。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仅能提高成绩而不损害身体的兴奋剂。 由于兴奋剂的主要功能是用强加的方法来改变身体的机能,而这种改变必将导致身体的平衡遭到破坏,造成自身原有的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形成人体对药物的长期依赖及这种依赖的不可恢复性,甚至导致猝死的发生。 不同种类的兴奋剂对人肌体的作用是不同的。像 *** 剂就对增加反应,提高竞争意识有作用。蛋白同化制剂则增加人体肌肉,增强体能。阻断剂能增加动作稳定性。利尿剂能够减轻体重,还可以利用它的强排泄作用掩饰其它的兴奋药物。 兴奋剂有哪些 一、 *** 剂 这类药物按药理学特点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中: 1、精神 *** 药:包括苯丙胺和它的相关衍生物及其盐类2、拟交感神经胺类药物:这是一类仿内源性儿茶酚胺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物质,以麻黄碱和它们的衍生物及其盐类为代表。 3、咖啡因类:此类又称为黄嘌呤类,因其带有黄嘌呤基团。 4、杂类中枢神经 *** 物质:如胺苯唑、戌四唑、尼可刹米和士的宁等。 *** 剂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早禁用的一批兴奋剂,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因为只有这一类兴奋剂对神经肌肉的药理作用才是真正的“兴奋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运动员所使用的兴奋剂主要都属于这一类。1960年罗马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所查出来的使用兴奋剂有苯丙胺、麻黄素、去甲伪麻黄碱和尼可刹米。 二、麻醉止痛剂 这类药物按药理学特点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1、哌替啶类:杜冷丁、安诺丁、二苯哌己酮和美散痛,以及它们的盐类和衍生物,其主要功能性化学基团是哌替啶 2、阿片生物碱类:包括吗啡、可待因,狄奥宁(乙基吗啡)、海洛因、羟甲左吗南和镇痛新,以及他们的盐类和衍生物,化学核心基团是从阿片中提取出来的吗啡生物碱。 三、合成类固醇类 作为兴奋剂使用的合成类固醇,其衍生物和商品剂型品种特别繁多,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这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兴奋剂,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国际奥委会只是禁用了一些主要品种,但其禁用谱一直在不断扩大。 四、利尿剂 此类药物的临床效应是通过影响肾脏的尿液生成过程,来增加尿量排出,从而缓解或消除水肿等症状。 目的: 1、通过快速排除体内水分,减轻体重。 2、增加尿量,来尽快减少体液和排泄物中其他兴奋剂代谢产物,以次来造成药检的假阴性结果。 3、加速其他兴奋剂及其他代谢产物的排泄过程,从而缓解某些副作用。 五、β-阻断剂 以抑制性为主,在体育运动中运用比较少,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等,有心得安、心得平、心得宁、心得舒和心得静等。这类药物是1988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新增加的禁用兴奋剂。六、内源性肽类激素 大多以激素的形式存在于人体 1、人体生长激素(hGH) 2、胰岛素 3、红细胞生成素(EPO) 4、促性腺素 七、血液兴奋剂 又称为血液红细胞回输技术,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原来是用异体同型输血,来达到短期内增加血红细胞数量,从而达到增强血液载氧能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血液回输术。有报道说,血液回输引起的红细胞数量等血液指标的升高可延续3个月。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被国际奥委会列入禁用范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什么是兴奋剂,它能干什么 兴奋剂(英语:Stimulant),一般指激素类药品。兴奋剂会造成服用者的寿命衰减,女性服用者可能会出现男性特征,例如出现喉结、胸部萎缩等症状。由于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最早服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兴奋剂药物-- *** 剂类,因此,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 什么东西有兴奋剂的作用? 巧克力没用,简单点,红牛如果你能买到感冒清最好,那东西里面的有效成分就是种兴奋剂 喝咖啡(不加糖的哦)很好的。不过要在比赛30—50分钟前喝,记得不要喝很多哦,不然跑不动还容易得阑尾炎哦。 喝葡萄糖液,补充能量。 兴奋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界违禁药物的总称。国际奥委会规定: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 国际奥委会禁用的药物有6大类。具体分类是: 麻醉剂:可使肌肉麻醉,降低痛感,提高心理亢奋。 兴奋剂:能使运动员消除疲劳,增强体力和兴奋,提高运动速度。 利尿剂:可稀释尿液,掩盖尿中所含药的剂量,并可临时减轻体重。 镇静剂:用于提高镇静感,令运动员精神集中,情绪稳定。 合成类固醇: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能加速肌肉增长,增强身体的强度和体力。 肽激素:用来增加血液中皮质类固醇的分泌水平,产生欣快的作用。 使用兴奋剂,将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使服用者心力衰竭、激动狂躁,成年女性男性化,男子过早秃顶,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患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目前,国际奥委会已经规定的属于兴奋剂的药品有: 1.氯三苯乙烯 医疗用途:促进卵的排放,治疗女子不孕症。 体育用途:作为额外补充或在摄取睾丸素之后进行补充,通过反应来 *** “自然”睾 丸素的生成。 风险: 头痛、神经质和抑郁。 2.硝酸甘油 医疗用途:扩张血管和增强心脏的功能,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体育用途:在冲刺时 *** 爆发力,缩短兴奋的时间,被老年运动员预防性使用,现在 又重新“时行”起来。 风险: 头痛、高血压和恶心。 3.皮质类固醇 医疗用途:消炎药,治疗风溼和哮喘。 体育用途:去痛、消除疲劳和使人兴奋。非常难以检测出来。 风险:糖尿病、骨质疏松。 4.蛋白合成类固醇 医疗用途:治疗严重的营养缺乏和骨质疏松,用于艾滋病患者、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 和被严重烧伤者。 体育用途: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与大剂量诺龙结合使用时,可消除使用者不希望出 现的副作用。 风险: 痤疮、多毛症、偏头痛、鼻子出血、腱炎(指肌肉肿胀而不是腱肿胀)、 肌肉破裂、前列腺癌、精神错乱,甚至是死亡。 5.诺龙 医疗用途:老年人的营养缺乏,消瘦,用于严重烧伤和动过手术的人。 体育用途: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增加训练耐力和训练负荷,其效果从未证实过。 风险: 痤疮、女子男性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癌症、糖尿病、严重的精神错乱 等。 6.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医疗用途:增加红血球的数目,用于贫血、组织断离、早产儿,用在癌学和血液学方 面。 体育用途:增加训练耐力和训练负荷,这在目前的反兴奋剂检查中还查不出来,被经 常使用(有人会给一个运动员使用5倍于一个严重病人的剂量)。 风险: 形成血栓,死亡。 7.睾丸素 医疗用途:用于睾丸素分泌不足和严重的营养缺乏。 体育用途:增加肌肉的数量。某些为增加肌肉数量而进行锻炼的人使用的剂量甚至会 达到治疗剂量的250倍。 风险: 痤疮、水肿、减少 *** 的数量、死亡。 8.支气管扩张剂 医疗用途:治疗和预防哮喘。 体育用途:既可以起到 *** 作用(舒喘灵接近肾上腺素),又可以提高呼吸功能。 风险: 使心跳加快,大剂量使用会导致头痛和消化系统紊乱。 9.蛋白合成激素 (deha) 医疗用途:防老化,自从黑通宁(即乙酰甲氧色胺,防老化激素)上市以来美国使用 兴奋剂对运动员的作用 1968年反兴奋剂运动刚开始时,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违禁药物为四大类,随后逐渐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七大类。虽然在分类时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按照这些物质的药理作用来分类的。 一、 *** 剂 这类药物按药理学特点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中: 1、精神 *** 药:包括苯丙胺和它的相关衍生物及其盐类 2、拟交感神经胺类药物:这是一类仿内源性儿茶酚胺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物质,以麻黄碱和它们的衍生物及其盐类为代表。 3、咖啡因类:此类又称为黄嘌呤类,因其带有黄嘌呤基团。 4、杂类中枢神经 *** 物质:如胺苯唑、戌四唑、尼可刹米和士的宁等。 *** 剂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早禁用的一批兴奋剂,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因为只有这一类兴奋剂对神经肌肉的药理作用才是真正的“兴奋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运动员所使用的兴奋剂主要都属于这一类。1960年罗马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所查出来的使用兴奋剂有苯丙胺、麻黄素、去甲伪麻黄碱和尼可刹米。 二、麻醉止痛剂 这类药物按药理学特点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1、哌替啶类:杜冷丁、安诺丁、二苯哌己酮和美散痛,以及它们的盐类和衍生物,其主要功能性化学基团是哌替啶 2、阿片生物碱类:包括吗啡、可待因,狄奥宁(乙基吗啡)、海洛因、羟甲左吗南和镇痛新,以及他们的盐类和衍生物,化学核心基团是从阿片中提取出来的吗啡生物碱。 三、合成类固醇类 作为兴奋剂使用的合成类固醇,其衍生物和商品剂型品种特别繁多,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这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兴奋剂,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国际奥委会只是禁用了一些主要品种,但其禁用谱一直在不断扩大。 四、利尿剂 此类药物的临床效应是通过影响肾脏的尿液生成过程,来增加尿量排出,从而缓解或消除水肿等症状。 目的: 1、通过快速排除体内水分,减轻体重。 2、增加尿量,来尽快减少体液和排泄物中其他兴奋剂代谢产物,以次来造成药检的假阴性结果。 3、加速其他兴奋剂及其他代谢产物的排泄过程,从而缓解某些副作用。 五、β-阻断剂 以抑制性为主,在体育运动中运用比较少,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等,有心得安、心得平、心得宁、心得舒和心得静等。这类药物是1988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新增加的禁用兴奋剂。 六、内源性肽类激素 大多以激素的形式存在于人体 1、人体生长激素(hGH) 2、胰岛素 3、红细胞生成素(EPO) 4、促性腺素 七、血液兴奋剂 又称为血液红细胞回输技术,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原来是用异体同型输血,来达到短期内增加血红细胞数量,从而达到增强血液载氧能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血液回输术。有报道说,血液回输引起的红细胞数量等血液指标的升高可延续3个月。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被国际奥委会列入禁用范围。 [编辑本段]兴奋剂的危害 使用兴奋剂有害健康 科学研究证明,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直接的危害。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禁用药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说来,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危害如下: ——出现严重的性格变化——产生药物依赖性——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引起各种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 使用兴奋剂的危害主要来自激素类和 *** 剂类的药物。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许多有害作用只是在数年之后才表现出来,而且即使是医生也分辨不出哪些运动员正处于危险期,哪些暂时还不会出问题。 使用兴奋剂是不道德的 运动员使用...... 兴奋剂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

兴奋剂到底是什么为何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

一、兴奋剂反文化现象问题的提出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里,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文化。从社会学角度,文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开发利用的优秀文明成果;一种是只能从反面汲取经验教训的具有反历史进步性和反科学真理性的社会行为。在体育领域内,球场骚乱、宗族歧视、妇女歧视、假球黑哨和滥用药物等等,这些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生长的、违背了人类社会基本生存价值和历史进步规律的文化现象,我们把这种文化称之为反文化,又称之为负面文化。

其中,兴奋剂的使用已经到了屡禁不止、迅速蔓延、日趋猖狂的地步。有人把兴奋剂称之为“阴霾”,把兴奋剂比喻成体育运动身上的“毒瘤”。1998年夏季,环法自行车比赛爆出了较大的兴奋剂丑闻,曾被警方扣留了l6天的费斯蒂纳队队员对德国《周报》称:“‘兴奋剂’文化在自行车界已有30年历史。”他说“近30年来,兴奋剂的使用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使用苯丙胺和合成类固醇,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可的松和醛固酮类,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则是使用人类生成激素和EP0”。几年前,美国又爆出了最大的兴奋剂丑闻,100多位著名运动员涉嫌使用一种新型的兴奋剂(THG)。这使我们不得不对兴奋剂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和研究。

二、兴奋剂反文化现象形成过程

(一)兴奋剂反文化现象萌芽时期(公元前300年93年)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使用兴奋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那时就有角斗士食用公羊的睾丸来增加肌肉的力量,作战的士兵在取胜后吃掉敌方阵亡者的某些器官以增添自己的力量。古罗马的斗兽士也食用某些蘑菇酿制的浆汁来提高斗志和力量。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在比赛前以吃蘑菇、蜜蜂、喝特制茶、嚼可可叶来寻求额外的体力,借以达到获胜的目的。

(二)兴奋剂反文化现象兴起时期(1865年~1950年)

19世纪,欧洲赛马中以各种药物喂马,以刺激其奔跑速度。在人类竞技历史上,首次有明确文字记载使用兴奋剂的事件发生在1865年,即发现一名荷兰籍运动员在横渡海峡游泳比赛中服用了兴奋剂。而有明确医学检查证实是过量使用了兴奋剂而导致运动员比赛猝死事件的第一例文字记载,是关于1886年一名英国运动员参加法国举行的自行车越野赛后的突然死亡。那时的运动员喝以咖啡因或酒精制成的饮料,在第3届奥运会上,美国一名运动员在离终点7公里时体力不支,喝了1杯白兰地并注射了两支药针后才跑完全程,捞到1块金牌,这被认为是现代奥运会第1个使用兴奋剂的人。使用合成类固醇最早报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作战的需要,德国军人使用了兴奋剂,其目的就是提高作战的攻击性和耐久性。

(三)兴奋剂反文化现象发展时期(1950年~1967年)

二战后,竞技体育迅速发展,运动事业逐步商业化,广告商把大牌明星看成是推销商品的最好工具,并且企业家的商业利润远远高于运动原则。在巨额商业利润的刺激下,化学科学开始应用于体育,兴奋剂使用13趋增多。1958年美国运动医学会报告,在对441名教练员和助理教练员的调查中发现,35%的人有使用苯丙胺的历史,意大利足球协会t961年调查报告,17%的运动员服用幻觉药物,94%A组青年俱乐部运动员使用时效药物。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这股风越刮越盛,1962年,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第一次通过一项反对兴奋剂的决议。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委员、原联邦德国反吸毒实验所主任佛雷德·多尼克教授在形容1964年东京奥委会的厕所时说:“那里遍地都是小药水瓶和注射器。”此时的作弊者基本上都是服用苯丙胺这类刺激药物。可见,当时的兴奋剂使用的程度。

(四)兴奋剂反文化现象泛滥时期(1967年~2000年)

1967年国际奥委会首次公布了一批违禁药物名单(安啡他命、苯丙胺类、砷化物、淋碎镇痛剂、中枢神经兴奋剂等5大类),并于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第一次对运动员进行药物检查。由于苯丙胺很容易通过尿液检测出来,因而,作弊者改为使用蛋白合成类固醇,此时的兴奋剂使用由公开转为地下。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合成类固醇第一次被列入禁止使用范围,兴奋剂检查阳性者11人中,合成类固醇阳性有8人之多。加拿大安大略地方医学报纸1982年也指出,在1975年有75%的瑞典运动员和3l%的世界水平的运动员正使用或使用过合成类固醇。

1981年“安大略酒精和药物成瘾研究会”声称,在1981年有99%的男子健美运动员和l0%女子健美运动员使用合成类固醇,加拿大医学会调查报告认为,大约5%的加拿大国家级运动员使用合成类固醇。Wright调查举重和健美运动员中90%以上的人使用合成类固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查出12例,其中使用合成类固醇者占11人。1985年贝塔——阻断剂和利尿剂开始禁用。1986年血液兴奋剂被禁用。1992年肽激素EP0被禁用。l998年1月31日国际奥委会公布的《禁用药物举例名单》已有120余种,其化合物竞有1000多种。

(五)兴奋剂反文化现象成灾和疯狂时期(2000年~现在)

兴奋剂现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兴奋剂的使用已经达到了成灾和疯狂的程度。2003年再次爆出兴奋剂最大丑闻——THG“黑色风暴”,美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供的一份l5年来兴奋剂检测情况报告,涉及到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运动员。例如,欧洲的男子百米冠军钱伯斯;2003年打破女子t500米室内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的雅各布斯;2003年巴黎田径世锦赛女子100和200米短跑冠军怀特;“飞人情侣”——2000年悉尼奥运会3枚金牌和2枚铜牌得主琼斯和男子100世界记录创造者蒙哥马利;1984年、1988年、1992奥运会8枚金牌得主比昂迪等等;连获得过9枚奥运金牌刘易斯一时间也变成了“尊敬的药人”。

兴奋剂现象几乎是无孔不入,几乎每个运动项目,每项比赛都不能逃脱,就连残疾人冬奥会也不能幸免。2002年3月12日,盐湖城冬季残奥会出现了第一例兴奋剂,左臂残疾的奥尔斯内在这次冬季两项公里和传统越野滑雪比赛中夺得两枚金牌,但在赛后因被查出服用类固醇被没收了金牌,并成为残疾人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例兴奋剂事件。英国医协会在2003年对外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称:在英国体坛使用兴奋剂来提高运动成绩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家协会说,在英国的健美和竞技体育当中,使用类固醇和其他违法兴奋剂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例如,仅伦敦就有6万多名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而全英国则有15万人在使用兴奋剂,据资料报道,美国使用兴奋剂的多达100万人。

三、“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反文化现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兴奋剂”起初来自于非洲某部落的一种方言,指的是使人兴奋的高度烈性酒,最早出现在非洲土著民族的宗教仪式上。兴奋剂的原义是鸦片类麻醉剂。1999年以前奥委会对使用兴奋剂的概念的阐述是:竞技运动员使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非正常量,以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摄人的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被认为使用了兴奋剂。1999年2月世界反兴奋剂大会又给使用兴奋剂的行为给予明确定义,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凡是违背奥林匹克反兴奋剂条例,使用了条例上列名的违禁药品或方法,都被视为使用了兴奋剂;第二,条例上没有作具体规定的,但是只要运动员使用的药物或者采用的方法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损害,或者同时又可以提高比赛成绩,也被视为使用了兴奋剂。

在对使用兴奋剂的概念文化含义的理解上,“使用兴奋剂”不仅仅指某些禁止用于提高运动能力的药剂性的药物,也就是说,不完全都是指引起兴奋作用的物质。而有些物质和药物并不是起兴奋作用的,例如,利尿剂作用是促进尿液生成。还有一些药物作用是抑制性的阻断剂,本身就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例如,麻醉止痛剂具有强烈的镇静作用,能使血压降低、减慢心率、增加平衡能力,并能消除赛前紧张心理,稳定运动员情绪,是射箭、体操,赛车等比赛项目的禁用药物]。这里的使用兴奋剂含义与医学和药理学中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

兴奋剂最新研究的综合论文

奥运会中总有那么几个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虽然是为了获奖但其实违背了体育精神公平性,尤其是还会对自己身体产生伤害。那么兴奋剂对人身体有什么危害?兴奋剂对运动员有什么危害?

合成类固醇类兴奋剂潜在的毒副作用也很大。男性运动员如果长期使用会导致阳痿、睾丸萎缩、精子生成减少甚至无精子,从而影响生育。服用者还会出现性格改变、肾功能异常、乳房增大及早秃。

女性运动员长期使用该类药物会引起脱发、性功能异常、月经失调,甚至闭经和不孕。女性运动员还会出现声音变粗、肌肉增生、多毛、长胡须等男性体征,即使停药也不可逆转。

不论男女运动员,最严重的危害是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脑出血,以及肝癌、肾癌等。

精神刺激类药物用量大时会出现呼吸快而浅、血压上升,严重时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长期服用会出现头痛、心慌、焦虑、失眠、耳鸣、震颤等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是头晕、失眠、抑郁、幻觉、心动过缓、血压低,还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长期使用后若突然停药,会引起心跳过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麻醉镇静类药物可导致服用者呼吸困难和药物依赖,常用可成瘾,因此引发严重的生理及社会问题。

服用利尿剂易造成人体严重脱水,严重者可发生肾衰竭。

青少年使用生长激素可使手、足、脸以及内部器官出现不正常发育。长期使用红细胞生长激素可导致肝功能和心脏功能衰竭,还可引发糖尿病。

科学研究证明,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一般来说,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危害是:

1、出现严重的性格改变;

2、产生药物依赖;

3、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

4、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

5、引起各种感染(如肝炎和爱滋病等)。

通常,使用兴奋剂的最大危害主要来自激素类和刺激剂类的药物。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许多有害作用往往要在数年或多年之后才表现出来。因此,兴奋剂的危害对于人类来说,还有许多属于未知因素。

十分严重,一旦查出使用了兴奋剂就会被要求退赛,甚至禁赛。兴奋剂可以增加肌肉中蛋白的合成,促使人的爆发力更强

首先这个行为是对别人的不公平,大家在平时的训练时候拼尽全力,结果在正式比赛时竟然有作弊的人,其次对身体也有危害。兴奋剂会让人在一瞬间爆发出自己的潜力。

一、兴奋剂反文化现象问题的提出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里,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文化。从社会学角度,文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开发利用的优秀文明成果;一种是只能从反面汲取经验教训的具有反历史进步性和反科学真理性的社会行为。在体育领域内,球场骚乱、宗族歧视、妇女歧视、假球黑哨和滥用药物等等,这些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生长的、违背了人类社会基本生存价值和历史进步规律的文化现象,我们把这种文化称之为反文化,又称之为负面文化。

其中,兴奋剂的使用已经到了屡禁不止、迅速蔓延、日趋猖狂的地步。有人把兴奋剂称之为“阴霾”,把兴奋剂比喻成体育运动身上的“毒瘤”。1998年夏季,环法自行车比赛爆出了较大的兴奋剂丑闻,曾被警方扣留了l6天的费斯蒂纳队队员对德国《周报》称:“‘兴奋剂’文化在自行车界已有30年历史。”他说“近30年来,兴奋剂的使用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使用苯丙胺和合成类固醇,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可的松和醛固酮类,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则是使用人类生成激素和EP0”。几年前,美国又爆出了最大的兴奋剂丑闻,100多位著名运动员涉嫌使用一种新型的兴奋剂(THG)。这使我们不得不对兴奋剂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和研究。

二、兴奋剂反文化现象形成过程

(一)兴奋剂反文化现象萌芽时期(公元前300年93年)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使用兴奋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那时就有角斗士食用公羊的睾丸来增加肌肉的力量,作战的士兵在取胜后吃掉敌方阵亡者的某些器官以增添自己的力量。古罗马的斗兽士也食用某些蘑菇酿制的浆汁来提高斗志和力量。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在比赛前以吃蘑菇、蜜蜂、喝特制茶、嚼可可叶来寻求额外的体力,借以达到获胜的目的。

(二)兴奋剂反文化现象兴起时期(1865年~1950年)

19世纪,欧洲赛马中以各种药物喂马,以刺激其奔跑速度。在人类竞技历史上,首次有明确文字记载使用兴奋剂的事件发生在1865年,即发现一名荷兰籍运动员在横渡海峡游泳比赛中服用了兴奋剂。而有明确医学检查证实是过量使用了兴奋剂而导致运动员比赛猝死事件的第一例文字记载,是关于1886年一名英国运动员参加法国举行的自行车越野赛后的突然死亡。那时的运动员喝以咖啡因或酒精制成的饮料,在第3届奥运会上,美国一名运动员在离终点7公里时体力不支,喝了1杯白兰地并注射了两支药针后才跑完全程,捞到1块金牌,这被认为是现代奥运会第1个使用兴奋剂的人。使用合成类固醇最早报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作战的需要,德国军人使用了兴奋剂,其目的就是提高作战的攻击性和耐久性。

(三)兴奋剂反文化现象发展时期(1950年~1967年)

二战后,竞技体育迅速发展,运动事业逐步商业化,广告商把大牌明星看成是推销商品的最好工具,并且企业家的商业利润远远高于运动原则。在巨额商业利润的刺激下,化学科学开始应用于体育,兴奋剂使用13趋增多。1958年美国运动医学会报告,在对441名教练员和助理教练员的调查中发现,35%的人有使用苯丙胺的历史,意大利足球协会t961年调查报告,17%的运动员服用幻觉药物,94%A组青年俱乐部运动员使用时效药物。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这股风越刮越盛,1962年,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第一次通过一项反对兴奋剂的决议。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委员、原联邦德国反吸毒实验所主任佛雷德·多尼克教授在形容1964年东京奥委会的厕所时说:“那里遍地都是小药水瓶和注射器。”此时的作弊者基本上都是服用苯丙胺这类刺激药物。可见,当时的兴奋剂使用的程度。

(四)兴奋剂反文化现象泛滥时期(1967年~2000年)

1967年国际奥委会首次公布了一批违禁药物名单(安啡他命、苯丙胺类、砷化物、淋碎镇痛剂、中枢神经兴奋剂等5大类),并于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第一次对运动员进行药物检查。由于苯丙胺很容易通过尿液检测出来,因而,作弊者改为使用蛋白合成类固醇,此时的兴奋剂使用由公开转为地下。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合成类固醇第一次被列入禁止使用范围,兴奋剂检查阳性者11人中,合成类固醇阳性有8人之多。加拿大安大略地方医学报纸1982年也指出,在1975年有75%的瑞典运动员和3l%的世界水平的运动员正使用或使用过合成类固醇。

1981年“安大略酒精和药物成瘾研究会”声称,在1981年有99%的男子健美运动员和l0%女子健美运动员使用合成类固醇,加拿大医学会调查报告认为,大约5%的加拿大国家级运动员使用合成类固醇。Wright调查举重和健美运动员中90%以上的人使用合成类固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查出12例,其中使用合成类固醇者占11人。1985年贝塔——阻断剂和利尿剂开始禁用。1986年血液兴奋剂被禁用。1992年肽激素EP0被禁用。l998年1月31日国际奥委会公布的《禁用药物举例名单》已有120余种,其化合物竞有1000多种。

(五)兴奋剂反文化现象成灾和疯狂时期(2000年~现在)

兴奋剂现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兴奋剂的使用已经达到了成灾和疯狂的程度。2003年再次爆出兴奋剂最大丑闻——THG“黑色风暴”,美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供的一份l5年来兴奋剂检测情况报告,涉及到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运动员。例如,欧洲的男子百米冠军钱伯斯;2003年打破女子t500米室内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的雅各布斯;2003年巴黎田径世锦赛女子100和200米短跑冠军怀特;“飞人情侣”——2000年悉尼奥运会3枚金牌和2枚铜牌得主琼斯和男子100世界记录创造者蒙哥马利;1984年、1988年、1992奥运会8枚金牌得主比昂迪等等;连获得过9枚奥运金牌刘易斯一时间也变成了“尊敬的药人”。

兴奋剂现象几乎是无孔不入,几乎每个运动项目,每项比赛都不能逃脱,就连残疾人冬奥会也不能幸免。2002年3月12日,盐湖城冬季残奥会出现了第一例兴奋剂,左臂残疾的奥尔斯内在这次冬季两项公里和传统越野滑雪比赛中夺得两枚金牌,但在赛后因被查出服用类固醇被没收了金牌,并成为残疾人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例兴奋剂事件。英国医协会在2003年对外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称:在英国体坛使用兴奋剂来提高运动成绩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家协会说,在英国的健美和竞技体育当中,使用类固醇和其他违法兴奋剂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例如,仅伦敦就有6万多名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而全英国则有15万人在使用兴奋剂,据资料报道,美国使用兴奋剂的多达100万人。

三、“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反文化现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兴奋剂”起初来自于非洲某部落的一种方言,指的是使人兴奋的高度烈性酒,最早出现在非洲土著民族的宗教仪式上。兴奋剂的原义是鸦片类麻醉剂。1999年以前奥委会对使用兴奋剂的概念的阐述是:竞技运动员使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非正常量,以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摄人的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被认为使用了兴奋剂。1999年2月世界反兴奋剂大会又给使用兴奋剂的行为给予明确定义,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凡是违背奥林匹克反兴奋剂条例,使用了条例上列名的违禁药品或方法,都被视为使用了兴奋剂;第二,条例上没有作具体规定的,但是只要运动员使用的药物或者采用的方法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损害,或者同时又可以提高比赛成绩,也被视为使用了兴奋剂。

在对使用兴奋剂的概念文化含义的理解上,“使用兴奋剂”不仅仅指某些禁止用于提高运动能力的药剂性的药物,也就是说,不完全都是指引起兴奋作用的物质。而有些物质和药物并不是起兴奋作用的,例如,利尿剂作用是促进尿液生成。还有一些药物作用是抑制性的阻断剂,本身就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例如,麻醉止痛剂具有强烈的镇静作用,能使血压降低、减慢心率、增加平衡能力,并能消除赛前紧张心理,稳定运动员情绪,是射箭、体操,赛车等比赛项目的禁用药物]。这里的使用兴奋剂含义与医学和药理学中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

化学兴趣论文

中学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主要阐述科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质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策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从行为与价值的关系看,价值指向影响乃至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或直接或曲折的体现着价值。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修辞、判断与选择与个人也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紧密关联。中学化学教育形成的化学素养也将影响着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方法,这就是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

一、价值的意义

价值的意义,在于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说,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而中学化学教育的价值是多维度的、综合的,不是线性的、单纯的。一般认为,有知识价值、技能价值、影视价值,另说有思维价值、科学素养价值、道德价值,还说有观察性价值、表达性价值、选择性价值等。知识价值。就是通过化学课程的教育,学生积累、掌握了一定层次的化学知识,对化学课的内容知道不少,也还记得一些,可以轻松自如的回答问题,应对考试。中学化学教育、课堂训练使得学生熟悉了化学语言,尤其是元素符号及其衍生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若将实验教学环节予以落实,学生能按照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用品,控制实验条件,依规范按步骤顺利完成实验,有系统的详细的观察与记录,撰写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并思考与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实验的教学价值———技能娴熟,验证化学知识及微小实践探究。其实,平常所说的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教育教学的价值实现。应试价值。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及教育传统的惰性与政策设计的失衡,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升学竞争是中国孩子面临的残酷现实,应试教育无奈而又必然地蔚为大观着。这样,中学化学教育对广大的学生而言,其价值必然体现为中考与高考中不可或缺的应试利器,正所谓“六减一等于零”。但这只能是转型中国特殊时期的畸变现象,中学化学课程也包括其他各门中学课程的应试价值,不可以被估得过重过高!当前基础教育的状况是如火如荼的应试场景,前述中学化学教育的知识价值、技能价值与应试价值,“轻做重来重亦轻,末当本时本似末”。化学教育的知识与技能靠的是融合一体的教学过程来落实体现,尤其实验技能是化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应试虽必不可少,但只是检测与选拔环节而已。却因为社会的体制,让学生的考试分数表变成了教师、官员、学校乃至政府的绩效榜,这就忽悠了千千万万的学子,本来考试分数在教育的价值体系中不足百分之一的衡重,却疯癫成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干货”。又由于考试方式的限制(仅笔试形式),中学化学的实验技能这一核心价值被选择性丢弃!没有目标就没有过程,没有过程也没有目标。同时,即使是化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过程而空洞死板,学生将学习化学视为畏途,无情趣,无勇气,学过即考,考过却忘!

二、化学教育思维价值

在较抽象的层面思考,中学化学教育的思维价值也就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思维形式,如理性思维、实证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范畴的更进一步展开讨论须依据心理科学与脑科学等,囿于水平,本文不做太多的延伸。今就化学教育的思维价值之形象思维提一点见解。第一,化学课程的大量学科用语———化学符号,如元素符号、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它们反映着化学物质的微粒与整体的客观存在、运动及变化。一方面,我们要熟悉这些专业用语的含义与表达规范;另一方面其实更为重要的,如同“睹物思人”般的,对这些用语的看、念、写,大脑中就有化学物质及其运动的微宏观的、动静态的、离合貌的实体想象映射。第二,化学文本如课文、资料书、练习卷上的装置图,不仅能看懂能画出,更要与化学实验室(实验桌)的实际装置实际过程在思维(头脑)中发生映射,就如买票进影院做到“对号入座”。科学素养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中学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都承载着这一现时代极其重要的价值追求。中学化学教育的良好效果就是使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价值均衡地增长,协同“理、生、地”等学科,合掌则鸣,双翼则飞。就化学的作用看,我们可以循例说法,随兴悟道。其一,化学实验培养我们科学的洗涤需要讲究针对性与洁净度。应用到日常生活,譬如茶杯,外口上部接触人的口唇,这是擦洗的重点,可许多人都只是用清水或开水晃晃杯的内部,这叫人如何放心?另,水冲不去杯壁的油污,务必用少许肥皂或液态洗洁净擦洗,干净的标志是杯壁不挂水珠只有均匀的水膜,可许多情况是洗后的杯子仍“梨花带雨”,这也是未洗干净的结果。还有,擦洗了唇污与油污的杯子要用流水冲洗,若静水至少换水三遍,每遍沥去脏水,这样,污物的残留就几乎没有了。这里不适用“眼见为净”(眼睛看不到污物就认为净?)的规则。其二,福建漳州前不久(4月6日)发生的古雷半岛PX(对二甲苯)工厂爆炸事件,相信有敏感神经的人,尤其有化学常识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居民外撤18公里,人心惶惶。据资料介绍,该工厂的建设项目曾“计划”落户厦门,拟投资108亿人民币,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注意,全球年产PX3000多万吨),年工业产值800亿元人民币,时为2007年。“旧”事重提,当年有105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厦门市民以“散步”的方式在厦门市政府门前集体表达意见,最终由中央相关部委与福建省协调迁建彰州的古雷(此处实在不太明白)。这105位政协委员的领头羊是大名鼎鼎的中科院院士、厦大教授(也曾任清华教授)、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生命有机磷化学领域的拓荒者赵玉芬女士。之所以这么不嫌麻烦地述说PX工厂、爆炸事件、80万吨、108亿与800亿、105位政协委员的联名、厦门市民的“散步”、赵玉芬院士(也称教授)、有机磷化学等名词与数据,就是试图唤起我们对化学教育的科学素养价值的关注,这种价值支持着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能力,科学素养是知识素养,也是理性素养,让我们面对问题能思考与判断。至于道德价值,本文所涉及的是中学化学教育促成的道德价值。泛义的道德体系,是指从道德情感开始,经由道德价值判断,落实为道德行动,最终体现为道德能力与道德责任,达到道德境界。接受良好的化学教育的人,具有丰富完整的化学素养,理解与评价生活的能力更专业更精准。譬如我们居住的村庄或城市在河流的上游,垃圾产生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与农药及抗生素类的污染的危害会更严重更持久,如何消除或是减少扩散,既关涉经济利益考量也关乎道德价值情怀。废旧电池若没有专门的回收处理,与生活垃圾一起倾倒堆放,典型的就是重金属如镉、汞等的污染,镉污染导致骨痛病,汞污染损害人的神经。首先伤害到的植物、动物形成生态链的污染传递,最终“报应”到人类自身。上游的生活垃圾若是倾倒在下位河岸边,仅就重金属的污染也将危害下游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无论是农业灌溉用水还是生活用水,这种危害是累积着“潜移默化”的。如果是一般公众要呼吁呐喊,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果是决策的参与者更应慎审。农药与医药(抗生素的滥用)同样不可忽视,它们的性能越稳定越产生持久性的危害,尤其污染到地下水就是对千百年后的子孙后代的犯罪,因为这是“断子绝孙”的深重罪孽。无论是上游人的垃圾不规范倾倒,还是当代人的农药与抗生素滥用残留,危害着河流下游生活的人群,危害着我们自身与我们的一代代后人。如果我们坚守作为具备化学素养的人的理性的道德价值底线,我们就可以勇敢的去阻止或柔性的去减轻这些危害的发生,就可以去设计去引领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使之更健康更环保,人类文明的和声就有我们智慧与道德的音韵。

三、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

从行为与价值的关系看,价值指向影响乃至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或直接或曲折的体现着价值。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修辞、判断与选择与个人也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紧密关联。中学化学教育形成的化学素养也将影响着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方法,这就是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对生活与社会问题做理性的、精准的、系统的观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我们就不会盲从,不会被忽悠被蒙蔽,我们是清醒的,当然有时是焦虑的、痛苦的,但我们是人不是驼鸟!中学化学教育培养的观察价值也即观察能力,是指具备科学的专业的观察视角。譬如中国人的清明上坟山祭祀先祖,当然“没有仪式就没有内容”(易中天语)。可是放鞭炮很热闹却污染空气,烧纸钱更是易引发山林火灾,现在已被政策严格禁止,轻则罚款,重则逮捕拘留。于是人们改用塑料花插在坟头碑前寄托哀思之情。依我们的观察,这也是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因为塑料花极难腐烂,不能与草本泥土同化,逐年积累,既碍观瞻,又是白色污染(此处的白色污染泛指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的丢弃物形成的污染,而不是白颜色的污染!)。所以,新的祭祖形式亟待设计引导,如购买或采摘真的鲜花、水果上祭,习俗接受,科学认同,政策许可,人心安定,环境友好。另外,人类在观察生活,也在彼此交流感受与思想,也在不断的判断中形成共识,并且影响着政策的立意与指向。观察、表达与选择,只是基于人心的文化价值与人类行为的交互作用,这三个概念(即中学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表达价值、选择价值)的内涵重叠度高,只是应用的形式有所差别。故此不多赘述。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吴俊明化学教育2002-06-28

2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董昌耀,杨世忠化学教育2002-11-28

摘要: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化学;教育质量

一、注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地方,教育质量的提高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讲出知识的精髓和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方法的灵活性,教师要做到自然地衔接各种不同的知识,树立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上课时的教学内容要做到详略有序,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注意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设疑的方式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利用逻辑思维的力量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育工作中,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授课效果。老师不经意间的幽默感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幽默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是教学中的“催化剂”,可以在不经意间使学生牢牢地将知识记住。幽默的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给人愉悦的享受。学生的积极性提上来了,教育的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爱动手,想象力丰富,学习的积极性多依赖于学习的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要优于抽象识记能力。教师有效的诱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对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中学生对化学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好奇心,加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千变万化,引入炫目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学生很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利用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一时的好奇心变成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比较抽象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等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丢掉原有的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史知识的补充,结合书中的化学知识介绍科学家探索这部分化学奥妙的轶事,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苯的结构的确定等是科学家日思夜想后在梦中顿悟的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有利于学生解除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坚定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三、重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化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严谨规范地做好演示实验,这对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化学这一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真正的课堂不应远离实验,实验才是学生学习最有效、收获最丰富的方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的能力,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验中学到化学知识,还可以学到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小结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考刘士荣,朱裕贞大学化学1998-02-28

2、 化学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化学——中学化学应进行绿色化学教育黄尚毅,段巨龙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1999-06-21

一、以趣味实验开篇,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 形象鲜明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起学习兴趣 ,因而在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补做趣味实验: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及碱酸与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的实验。在魔棒点灯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98%浓硫酸、高锰酸钾(KMnO4)粉末。步骤为① 将高锰酸钾粉末与浓硫酸放入坩埚中混合均匀。② 用干净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③ 用蘸有①中已配制好的混合物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结果蘸有混合物的玻璃棒可以将酒精灯点燃,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点燃酒精灯并不一定要用火柴、打火机等;某些物质相互反应仍可以使酒精灯点燃。因而可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我手持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右手持一杯无色酚酞溶液故意告诉学生这是二杯“清水”,此时告诉学生:“我要把这两杯‘清水’变成一杯葡萄酒”。于是把两杯溶液倒在一起立即生成一杯鲜红的“葡萄酒”。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然后老师提出疑问:“杯中真是葡萄酒吗?

从教这么多年来,我的最大感觉是学生不喜欢提问,即使有问题,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质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由于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因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是学生起初问题,首先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枯燥无味,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只有激起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让他们产生疑问并在课堂上积极互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下面我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新奇事物出现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释“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时探索、研究、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行为就很可能相继发生。初三化学是学生的一门启蒙学科,这里面蕴涵着趣味无穷、千变万化的科学知识,教材的版面设计更是丰富多彩,对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初三学生来说,他们肯定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有千万个“这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不要因为学生的某些问题很肤浅,甚至有些不着边际,就置之不理,甚至讽刺挖苦,从而影响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变成“闷葫芦”。二、注重合作学习与交流活动,为学生创造发言机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仅是学习主体,而且还是“处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学习活动的产生与学习情境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并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指挥者,不管是教材的处理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都由教师来控制。因此,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一针见血,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密不可分的。1、提供素材,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初三化学涉及很多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往教材都是直接给出定义,让学生理解、记忆,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有所下降。而新教材中,不再强调学生对某些具体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重视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应思考提供哪些素材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深入理解这些核心概念。2、重视探究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探究实验中,笔者首先结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气体选取装置的一般原则,然后请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思考自己该怎么设计实验,做到人人心中有草图,再给出仪器让学生实验。经过第一轮实验,学生就得出了很多套发生装置:有的是试管或烧瓶等加一个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有的用到了双孔橡皮塞,添加了长颈漏斗;有少数学生还采用了注射器。当然还有些学生的装置不是很科学,这时,我请不同类型装置的设计者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装置,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分析自己装置的优缺点、可行性。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发现了问题:有的发现自己的装置虽然简单,但添加药品不方便;有的发现自己的装置不好控制反应的进行。这时有个学生马上问道:“老师,能设计一套又简单又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的装置吗?我回答道:你问得很好,这也正是我想问大家的问题。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请同学们再试一试,看谁能成为一名最出色的设计师。”学生的思维立即又活跃起来,开始在实验台上搜寻。这时有学生看到了桌上的破试管,他们立即举手告诉我他们设计出来了,并向其他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思路。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后,他们的脸上明显露出兴奋与自豪的笑容。3、制造悬念,“逼迫”学生产生疑问悬念是兴趣不断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它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讲浓硫酸的腐蚀性时,笔者问了一句:同学们见过黑面包吗?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有的问:“哪里有?”有的问:“黑面包怎么做呢?”我不动声色地做了实验,学生感到非常神奇,纷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白糖怎么会变黑呢?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呢?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学生感觉很轻松,问题自然就问出来了。

绿色化学催化剂论文

食品与化学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食品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从食品中摄取营养,从而维持人体所需的正常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的组成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有了食品与化学这门课程。我查了食品与化学的定义:“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体内生化过程、营养价值、安全性质及其在加工、贮藏、运销中的变化、变化本质及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性学科。”发现自己了解的远远不够,通过这学期这门选修课的学习,让我对此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 组成和结构:食品物质的组成;食品物质的组织结构;食品物质的显微结构;食品物质的分子结构。2 食品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功能性质;安全性质。3 食品物质的理化变化:形态变化;组织变化;分子结构变化;组成变化;生理生化变化;生理生化变化;色香味变化;质地变化;营养成分组成变化。4 加工技术对食品成分的影响:原料的来源与种类;原料处理与贮藏;配方、加工工艺与设备;产品包装、转运与货架期。 食品化学的研究层次及主要任务包括:1 认识各类食品成分:营养成分(水、糖、脂、等)、微量及添加成分(调味品、香料、色素和加工辅料等),保健成分以及上述各类成分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次生物质。2 对各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表征各类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理化性质。3 研究各类食品成分在食品加工过程、贮藏、运销过程的化学变化及变化规律。4 研究食品成分的构效关系。 人体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包括:水、糖类、脂类、蛋白质、矿物质五大营养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从不同的食物中摄取。很多人对喝水的理解仅仅限于解渴,其实喝水也是一门学问,正确地喝水对健康非常重要。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对于人体而言,水在身体内不但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而且还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保证充足的摄水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但是,很多人对喝水的理解仅仅限于解渴。其实喝水也是一门学问,正确地喝水对维护人的健康非常重要。研究表明:人每天需要喝1000-1200cc的水。 人每日脏器活动和肢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中,约有70%源于糖类。含糖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米、面等粮食类食品。人体所需能量约有20%来自脂肪。如果膳食中脂肪摄入量不足,不仅会导致人体必需脂肪酸和能量供应不足,还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脂肪的食物来源主要是肉类、豆类食品。人体每日的能量消耗中,约有十分之一的能量由蛋白质所提供。如果人体缺乏蛋白质,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就会发育迟缓、体质瘦弱、抗病能力差;在成年人,轻者体重减轻,肌肉萎缩,疲乏无力,病后恢复慢,重则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粮食、豆类、蛋类、肉类食品中。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人只有获得全面营养,才能有效地维护健康。然而,日常食物的种类繁多,所含的营养成份又各不相同,况且人的胃容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做到食物的恰当搭配才可获得全面营养。 综上所述,适当的营养,合理的饮食可增进人体正常发育,消除病患,延缓衰老。总而言之,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参与;而这些化学物质又与营养密不可分;营养物质又摄取于五谷杂粮.动物肉类;蔬菜水果。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它们共同的作用下人体才能健康成长,益寿延年。

如下:

【摘要】:综述了分子氧氧化环己烷制取环己酮的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光催化剂、纳米催化剂、仿生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和复合催化剂在环己烷催化氧化方面的应用,其中,负载在分子筛上的纳米金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

【关键词】:环己烷氧化,环己酮,催化剂的认识。

环己酮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工业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油漆、涂料、橡胶、农药行业、印刷和塑料回收方面。目前,工业上制取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方法主要为苯酚加氢法、苯部分加氢法和环己烷液相氧化法,环己烷氧化法的应用最为普遍,占90%以上。

由于环己醇和环己酮比环己烷更易于被氧化,为获得适宜的环已醇和环已酮的选择性,工业上环己烷氧化转化率通常控制在,氧化选择性为90%左右。

但环己烷的大量循环造成能耗上的巨大浪费。目前,环己烷氧化工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工艺的改造优化、氧化剂的选择及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开发高性能和环境友好的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氧化催化剂在改善环己烷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本文主要综述分子氧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请留下邮箱,传递论文,文章无法直接罗列

我看绿色化学化工所谓绿色化学化工,其定义是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工艺源头上就运用环保的理念,推行源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从而降低了成本与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毒性,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化工的兴起,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 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根治环境污染。这里应该分成两个部分讨论这个主题,首先应该先了解清楚什么是绿色化学。据了解,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由此发展的技术称环境友好技术或洁净技术:即利用化学原理在化学品的设计、生产和应用中消除或减少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生产,设计研究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少的环境负作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产品和化学过程。作为一名文科学生,想要清楚的了解这些原理之类的知识,实在困难。但是,无论属于哪个学科,面对一项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新理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所以,首先有必要解释清楚这些技术或科学理念的理论来源及前因后果、带来的益处、发展方向、积极意义、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式等等。首先,需阐述绿色化学产生的背景,也可以理解为产生的具体原因。分别有一、环境危机;二、能源危机。其中环境危机具体又包括: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所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臭氧层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酸雨成灾、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淡水资源污染、城市垃圾的处理等问题。就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也将为人类敲响警钟。在不断促进科学发展的同时,也要回头看看我们所走过的路,不能一味地只向前看,而把身后置之不理,那将有可能造成很大的隐患。所以,人们在不断地探索更加优越的科学技术,以减少对生存环境和人类自身健康的破坏。所以现在所提出的绿色化学的理念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绿色化工得理想的生产方式又是:一、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二、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三、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四、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这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如果都付诸于实践,那么将会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对于人类的生存幸福指数也会做出巨大的贡献。绿色化学的理念的应用领域应该是很广泛的,不仅仅是工业生产方面,当然,在工业生产方面绿色化学的作用和意义是很重大的。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发展观。它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首先,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1990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1991年后在,“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绿色化学的研究者们总结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在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然后介绍绿色化学的十二项原则:一、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二、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三、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无论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最好无毒的物质。四、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五、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同辅料(如溶剂或析出剂),当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应是无害的。六、设计中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尽可能降低化学过程所需能量,还应考虑对环境和经济的效益。合成程序尽可能在大气环境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七、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原料应能回收而不是使之变坏。八、尽量减少派生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多余的衍生反应(用于保护基团或取消保护和短暂改变物理、化学过程),因为进行这些步骤需添加一些反应物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九、催化作用——催化剂(尽可能是具选择性的)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物更占优势。十、要设计降解——按设计生产的生成物,当其有效作用完成后,可以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在环境中不继续存在。十一、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需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在实时分析、进程中监测,特别是对形成危害物质的控制上。十二、特别是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在化学过程中,反应物(包括其特定形态)的选择应着眼于使包括释放、爆炸、着火等化学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绿色化学的核心之二也就是五个"R",即:第一是Reduction一一“减量”即减少“三废”排放;第二是Reuse——“重复使用”,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第三是Recycling——“回收”可以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第四是Regeneration——“再生”即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第五是Rejection ——“拒用”,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有毒副作用及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这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方法。根据这十二项基本原则和它的核心内容,我们能够得出绿色化学的意义。正如其定义所阐述的那样,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等等。从而在工业生产中体现出它的绿色性,如: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工艺源头上就运用环保的理念,推行源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从而降低了成本与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毒性,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化工的兴起,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 ,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根治环境污染。其优点也是很显而易见的,绿色化学与化工是解决全球污染问题的一种方法。与传统的污染处理不同,绿色化学与化工通过改变化学产品的结构与性质或产生工艺过程来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与使用。绿色化学通过设计或重新设计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使其具备所需的特性又避免或减少有毒基团的产生与使用。同时,绿色化学追求高选择性化学反应,副产品极少,甚至达到原子经济性,实现零排放。因此,绿色化学与化工不仅可以防止环境污染,亦可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化工过程的经济效益,对化工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各国的的应用为例,足以可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这一项绿色理念也与我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应大力积极地推广,使更多的生产者能够顺应这一绿色环保的发展潮流。因此,无论是科学家、企业家、生产者还是普通居民,都应该树立绿色的环保观念,在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随时运用环保的观念去考核它,这样不仅仅是有利于个人的健康生活,更是对居住环境及生存、发展等方面有了良好的保障。从而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壮大。所以,有关专家,政府有关方面的工作人员等更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绿色化学化工的观念深入人心。

课堂兴奋点论文的相关文献

文言文到底怎样教宝坻五中 吴淑静 杨占平 许俊霞【内容提要】为改变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老”、“慢”、“差”、“费”的教学现状,优化文言教学过程,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实效两方面,针对文言文教与学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做法,以促进文言文教学的发展。【关键词】激发兴趣 精讲精练 灵活方法 提高实效 积累迁移“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来自“教”的因素:许多老师仍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让学生记笔记,然后从中抽题训练;或者偏重知识教学,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当作重点,其他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这样的课堂,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古文的精髓,谈不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大手笔地、适宜学情地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但它并不是外语,和现代文有非常强的传承关系,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可借鉴现代文教学如讲究合作、探究、开放的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学等成功经验,形成有文言特点的、灵活而实用的教学体系。下面结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教学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具体做法:一、激发兴趣。有了兴趣才产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好文言的前提。讲课时务必脑子里时刻牵着这根弦。(一)、教师富有激情。还清晰地记得刚上高一时语文老师杨乃林老师讲宋词的那节课,他从温庭筠的《花间词》讲到词风一变的李煜,讲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永,讲到豪放派词人苏东坡、辛弃疾,讲到清朝的纳兰性德,讲到毛泽东。让我们震惊的是杨老师不看教案,而能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一边背一边快速写在黑板上,加上他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评论感悟,彻底把我们折服,宋词真是太美了!我们急忙记笔记,杨老师笑着说:“不用记,不用记,以后咱们还会讲的。”但我们哪肯罢休,生怕落掉一句一字,同桌商量好你记第一句,我记第二句,他记第三句。真是语言美、艺术美的享受,如坐春风,让我从此迷上古典文学。我这样说一点也没有夸张溢美。仔细想一想,您是否也享有过这样的课,让您曾经有过很大的思想触动?创造出这样的课,老师肯定投入了他的激情。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每篇都包含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感,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同作者一起或喜或悲,或忧或憎。应该说,要想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教师就应熟悉历史,读懂古人,才能以情激情。试想,不懂曹操,怎能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壮怀激越?不懂苏轼,怎能领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不懂辛弃疾,怎能理解“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与激愤?教师的激情有助于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必会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自己的价格和精神得到塑造和升华。(二)、精心设计导语。让每一节古文课的导语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调动兴趣的原则,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试举几例:以重温旧知识切入,《核舟记》导语可为:“我们学过一篇描写古代艺人技艺高超的作品,还记得吗?还能背出一些语句吗?”同学们是可以回答出的,接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是描写雕刻家高超技艺的文章,请留心写法上的异同”;《湖心亭看雪》导语为:“西湖是有名的风景区,我们学过很多描写它的诗文。想想可以记起哪些?”同学们可以说出几句,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教师接着说:“我们欣赏的都是西湖春夏的美景,那冬天的西湖什么样哪?一起看看张岱的《湖心亭赏雪》”中的描写;以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导入,《大道之行也》导语为:“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就出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你知道是哪句吗?”学生们已预习课文,大多数可以猜出应为“天下为公”。《三峡》导语为:“我们先一起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谁能说说“千里江陵”指的什么,“万重山”指的是哪里?”这样引到美不胜收的三峡;以古今对比导入,《捕蛇者说》导语为:“我们的政府和人民正致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缴税制被废止了,而且政府还给予一定补贴,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作为对比的《捕蛇者说》深刻地揭示了苛刻的赋税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猜谜式入题,《观潮》“你知道‘天下第一潮’指的是哪儿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钱塘湖惊心动魄的气势”。导语相当文章的开头部分,岂能不吸引学生?(三)、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求紧扣文章重点、难点,有梯度、有思辨性,有引领性,且尽量生动有趣。所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下面试举几例:《捕蛇者说》——文章写了哪两件事,以哪件为主?《核舟记》——本文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先写船舱后写船头?《大道之行也》——大同社会什么样?它同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它可能实现吗?《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笔下的景带有什么特点?“闲人”指什么样的人?请回答“我认为苏轼是一个( )的人”,你对苏轼怀有怎样的感情?《湖心亭看雪》——写了何事,绘了何景,抒了何情?雪景有何特点,使用什么方法?你认为当今社会需要隐士吗?《三峡》——山水有何特点?请你想象2009年三峡大坝建立以后,三峡会有哪些变化?《观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观潮”的?本文在描写浙江潮景象之后,为什么又花大量笔墨来写水军演习和吴中健儿的弄潮?教师的提问少而精,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四)、创设轻松和谐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课堂是不是盛满生机、充满人文气氛,需要师生协力打造,需要教师倡导、需要学生配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师生和谐的一体式。1.精讲字、词、句。文言文字词疏通需要花较大工夫,这是我们必须面对、承认的。如果还是教师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一字一句地记,当然重现死气沉沉的局面;如果统统把字词的解决都抛给学生,认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完成,那无疑是自欺欺人。讲是必要的,问题是怎样讲,许多老师给出了适宜的方法即抓关键,精练习。首先布置预习,让学生查工具书、对照注解初步扫清字词障碍,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些知识留给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很模糊。老师在课堂上没必要串讲,因为面面俱到,反而处处重点处处不是重点,也不过是“水过地皮湿”。我们选择重点、难点的关键处点拨、讲解,这些重难点的确定依据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的反馈。一般说来,每句文言需重点讲解、识记的字词在两个左右,每篇文言需意译的句子“君将哀而生之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之类并不多,其它均可让学生轮流作小老师讲解,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致,改变只纯“听”的被动,而为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主动。2.教学方法灵活化。每节课都有一个让学生兴奋的点。运用教学形式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故事会;多媒体、幻灯投影、图片等创设教学情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能欣赏到文言文的言简意丰的美妙,并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如教学《伤仲永》,我们要求学生自由结组利用课下时间排演课本剧。终于正式“演出”了,学生们的表现令人非常满意。每一组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出现了很多亮点,给老师带来很多的惊喜。举例说吧,原文对仲永父亲短视贪利的形象并没有具体、细致的描写,给阅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许多“父亲”的形象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像“仲永父亲”看到钱时努力睁大、再睁大双眼的夸张神态,像“他”炫耀儿子时摇头晃脑的滑稽动作,像“他”只认钱,即使是自己的姐姐来求诗也因没交钱,坚决地不让仲永写,像仲永也想跟其他孩子一样去读书学习时,“父亲”的一句“你傻了?现在的钱多好赚呢!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等等。事实证明,学生的体验表演绝对胜于讲课 + 练习的效果。表演体验法肯定适合《核舟记》中“大苏泛赤壁”的人物描写,可帮助学生分清人物的所在位置及神情动作。《三峡》预习作业与其他课文不同——不看课文,而是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先描写三峡山水,可纯想象,可参照有关资料包括图片进行描写。课上再阅读课文,看看郦道元是如何写三峡的,选取什么景物,依什么顺序?并体会语言的美妙。《记承天寺夜游》可设计让学生自由畅谈心目中的苏轼形象,可介绍他的轶事,可朗诵他的诗词,可谈他的性格胸襟。借此活动了解文中作者的心情。《答谢中书书》语言非常凝练,可作对偶句练习:出上句,找下句。或反过来。总之,课堂充满多变的互动形式,可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服务。3.讲究教学语言。我们要求课堂语言文雅、幽默、亲切、富有激励性。如时时穿插精炼的成语、名言、俗句肯定会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名句名篇,还起到知识迁移的效果,如《湖心亭看雪》学生可背诵、知道的写雪的词句。幽默亲切的话语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距离,善解人意的、真诚的激励话语会增添学生以温暖、信心,从而享受成功的滋味。二、提高实效。文言文教学在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智慧,培植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文言文形式能力。具体如下:(一)引导学生预习。重视预习,而教师要给予明确要求。或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借助注释,初识文章,最好能疏通全文。与此同时批注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解答;或搜集文章的背景及作者资料。还有每节课前都要提出一、两个预习问题。质疑内容可从多方面进行:语言运用上、课文内容上、表现中心的手法上等。对这些问题教师认真审阅,做到心中有数。集中、分类后挑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提问、讨论、解决。所要注意的是——教师随时检查预习情况,绝不能放任自流。预习环节很重要,单说其中包含三个语文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注释,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文言文的语言知识零碎而庞杂,如字音、词义等,多数要靠一个一个地去理解、体会,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培养自学能力,就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边读文边读注释的习惯,勤查字词典的习惯,应该让每位同学手中具有一两本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关于搜集材料的习惯,起码不坐等现成答案,而是主动寻找、整理、归纳,在搜集中看到的、集到的东西,也许会在某一天派上用场。还有质疑习惯,正像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百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二)做好领读。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诵读。可以说,我们把“读”字摆在首位。读法有种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范读不一而足。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对知识的积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对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不容置疑。老师们,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重视课文的诵读,真正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却非常少?是不是领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文言文生字多,个别字的读音与今天通行的读音还不一样,有的句子不容易确定它的停顿等特点,让学生听一遍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就去读课文,很难保证不出错。只要老师在领读时不出错,一般情况下,学生跟着读上两三遍,再自己去读,效果好。有的老师认为对初中学生还要领读,方法太幼稚。我们觉得只要方法有实效,不用在意是否“低级”。有的老师担心领读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领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因为朗读课文必须建立在正确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三)重视字词教学。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文言文教学八字真经应淘汰,理由是有些文字具有模糊性。我们认为不能因为一些文字的模糊性,就让文言文也得学得模模糊糊。确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果译成现代汉语,是破毁了那种诗意美,那我们大可不译,但你必得让学生明白“矣、思”的用法吧。不译,并不影响对整句意思的理解,但还是要落实到字词上的。我们让学生先做扫清字词障碍的预习,在课上精讲精练,把基础夯实。这里有一个培养积累习惯的问题。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及其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现象,有系统地进行积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迁移,达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量变效果,才能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每篇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最好以板书、投影形式精讲精练,让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如《捕蛇者说》有几个实词、虚词可这样归纳:指出下列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若:①像 貌若甚戚者②如 未若赋吾赋不幸之甚也③你 若毒之乎毒:①怨恨 若毒之乎②怨恨 又安敢毒耶③毒害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赋:①征收 岁赋其二②赋税 复若赋③文赋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乎 :①疑问语气助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在 叫嚣乎东西③感叹语气助词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于:①在 吾祖死于是②给 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到 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 苛政猛于虎也以:①如果 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 太医以王命聚之③因为 而吾以捕蛇独存④根据 今以蒋氏观之⑤表目的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而:①表并列的连词 黑质而白章②表转折 而吾以捕蛇独存③表修饰 时而献焉④表承接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还有几个特殊句式,如定语后置“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宾语前置“吾谁与归”、“何陋之有” 、“时人莫之许也”,词语活用现象“君将哀而生之乎”、“其一犬坐于前”、“稍稍宾客其父”之类应给学生解释,不能因淡化语法就对文言特殊用法忽略不提。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及一些特殊句式特点,才可以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关于文言文还要不要串讲,这要灵活掌握,须看教材、学生情况而定。如果课文浅显,就没必要串讲;有的课文可让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让学生在教师点拨下疏通文意,遵守“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疏通文意,在教学中采取让学生给注释搬家的办法,即有选择地把注释抄写到课文中被注释的字词的下面或一边,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抄写一遍比只用眼看印象要深刻得多,有助于记忆。生字词的注释就在这个字词的下面或旁边,学生只要读课文就会看到,这样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和识记。最后,字词学习不能忽视巩固的环节,课后要以卡片、图表等方式及时整理、归纳,在一定时期里做些练习,其中让他们尝试做课外阅读,选择短小、有趣而有哲理性的文言文练兵,或与课文有关的或同一为作者所写、或内容有关或写法相似均可作比较阅读,有意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学以致用。(四)促进学生感悟。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强调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我们都清楚,应该给学生留出感受、体验与理解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体验,品味,咀嚼。那么,教师此时要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感悟,因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点。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师对某篇课文的分析,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身感受到、领悟到什么,有什么进步与提高。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理解的浅层面上,而是把文言文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文学。讲析环节与现代文讲析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一致,采用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再细说。另外,古文教学还需注意从以下方面帮助学生感悟。1.鉴于历史原因,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课文涉及的有关历史掌故、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分析《捕蛇者说》,就得让学生清楚柳宗元的政治主张,忧国忧民的一贯情怀;中唐时期的赋税制度。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核舟记》,就得让学生清楚苏轼的性格、胸襟、抱负和他一生的际遇。2.加强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古文中的人和事“远可在天边,近可在眼前”,调动情感,关注体验。以《童趣》为例,沈复描绘的是闲情,是童趣。学生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让他们回忆自己童年趣事,课堂自然活起来,学生和作者情感了产生共鸣。再如《春望》,可联系抗日战争、伊拉克战争发挥想象,体会普通人在战乱中的感受。3.指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进而解读文本。如《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体味“闲”的滋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湖心亭看雪》写出作者不同于世俗的文人雅趣,从人物的行为动作入手:张岱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俱绝的更定,架小舟去湖心亭赏雪,是迥异常人的行为,揭示出他怎样的心境呢?(五)指导背诵。“腹有诗书气自华”。朗诵和背诵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的好方法和好经验,我们也一向重视背诵。需要说明的是背诵不是死背,而是巧背。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需背诵诗文80篇,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难题,他们很怵背古文。原因可能主要是背诵经常作为课后练习来处理,致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尽管学生也背书,但目的在于应付检查,又因是强记手段,记忆当然难以持久。对此,可以多介绍名人的诵读经验、感受和方法。茅盾能背诵《红楼梦》,巴金曾说过:“现在有二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了”。我们提倡遵从熟读成诵的自然规律,熟读中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感悟,这样记下来的东西才能在头脑中长期保存,到用时信手拈来。向学生推荐一些记忆方法,如:情景法。《核舟记》中“大苏泛赤壁”一段,选三人表演人物各自神情,给人印象要深得多,表演者自己就更为深刻了,容易记且记得牢;线索法:《三峡》从夏水到春冬之时到晴初霜旦的顺序;化整为零法,即连句成段,连段成篇,适宜较长的篇幅如《捕蛇者说》、《湖心亭赏雪》。“源头活水得清渠”,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赖于教师课上的点拨引导,有赖于教师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的教学意识与训练,有赖于教师汲取传统教学精华又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记得特级教师韩军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不能不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文言,欣赏文言,并从中汲取行文写作的、思辨哲理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营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参考》

[1]李晓娜. 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英语自主学习积极性[D]. 四川外语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2010. [2]罗佳. 如何提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3]范艳梅. 如何调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J]. 企业家天地,2008,(1). [4]周明霞.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 河池学院学报,2008,(S2). [5]孙旭,熊静中,刘香进.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我校英语定级考试初探[J]. 石油教育,1996,(1). [6]庞晖.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D].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2005. [7]吴微. “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活力研究[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3). [8]朱琳. 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以高中英语为例谈课堂调动[J]. 德州学院学报,2011,(S1). [9]徐敏,胡海涛. 如何调动中医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 [10]巢娟娟. 如何激发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积极性[J]. 成功(教育),2011,(9). [11]田运平. 论激发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积极性[J]. 价值工程,2010,(33). [12]陈瑞芳. 略谈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J]. 海外英语,2011,(1). [13]吴边,郭熙煌.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 [14]李海涛,周立学.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提高[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2). [15]郭军强.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探析[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16]万红. 浅谈高职学生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英语自主学习积极性[J]. 海外英语,2011,(4). [17]司国林. 有效设计课堂活动 调动学生英语复习积极性[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18]刘静. 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1,(9). [19]方青卫. 大学英语学生课堂积极性提升策略[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1). [20]杨楠. 如何增强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 [21]刘利萃.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 现代农村科技,2010,(9). [22]宋磊. 浅析高职英语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3]杨丹,刘伟荣,曲景秀. 对调动医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探索性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2010,(2). [24]伍碧鸽. 成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行动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5]罗晗,何木英.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 [26]赵星星. 论如何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7]管弦. 运用PowerPoint辅助口头陈述以提高成人英语学习积极性[J]. 海外英语,2010,(2). [28]曹南乐. 影响大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期望价值理论的启示[J]. 现代交际,2010,(6). [29]黄泽香. 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9). [30]冯建瑞. 浅析英语课堂中制约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及解决策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0). [31]孟琳. 成人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10). [32]蔡文靖. 试论如何提高职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33]黄国芬. 师生关系与英语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29). [34]杨国英.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水平[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35]何泺. 浅谈如何提高职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36]马皓. 以语句意义唤醒英语学习积极性[J]. 中国集体经济,2010,(30). [37]李纪文. 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 [38]李东利.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1). [39]汪达志. 如何调动职高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40]欧阳小飞. 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41]屈春芳. 如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J]. 才智,2009,(15). [42]赵秀芬. 教师如何调动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沧桑,2009,(4). [43]肖琪. 浅析电大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44]唐玥. 课后作业评价与学习英语积极性的相关探究[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45]陈特丽. 如何调动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才智,2009,(21). [46]贾增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 [47]孙卫斌.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J]. 内江科技,2009,(10). [48]红艳. 新课标下调动高中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初探[J]. 成功(教育),2009,(10). [49]李艳. 论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调动[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6). [50]张兴群. 充分调动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6).

  • 索引序列
  • 兴奋剂化学论文范文
  • 兴奋剂最新研究的综合论文
  • 化学兴趣论文
  • 绿色化学催化剂论文
  • 课堂兴奋点论文的相关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