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大熊猫行为研究论文

大熊猫行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大熊猫行为研究论文

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繁殖大熊猫基地,四川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经过20余年的艰辛探索,创造出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保持大熊猫幼仔100%的成活率。此后,卧龙还开展了更为艰难的尝试——圈养大熊猫的野化训练,试图让“国宝”重返大自然并健康地生存下去。 2004年9月,卧龙山区已经笼罩在一片浓浓的秋意里。9月2日,我刚到卧龙,就得到了华美产下双胞胎的喜讯。我虽然已经多次到卧龙,但还是第一次赶上大熊猫的产仔期。 当晚,当华美生下一对雄性双胞胎时,魏荣平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做人工育幼,另一只则轻轻地放入华美温暖的怀抱中。魏荣平知道,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地方,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世人无法原谅的遗憾。对于初产的华美,他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魏荣平是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的主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地泡在饲养场,一处处巡视指导大熊猫的产仔工作。对他而言,喜悦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2年到卧龙工作,从饲养员、兽医、育幼等基层工作干起,扎实、细致、耐心,是很具亲和力的领导。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魏哥”。 第二天凌晨,魏荣平早早赶到华美的产房,却发现第一次做妈妈的华美明显缺乏经验:将幼仔搂抱得太紧,致使幼仔无法爬动寻找乳房,没有吃到初乳。不过,华美的学习能力无疑很出众,经过一番纠正练习,它很快就成了一位合格的母亲,尽管它的育幼方式并不完美。这让众人喜出望外,因为在人工饲养状态,很少有年轻的大熊猫母亲初产时就会自己带孩子。 端庄秀丽的华美是卧龙大熊猫妈妈中的明星动物,它拥有几项第一:它是卧龙81只圈养大熊猫中惟一的“美籍华人”——1999年出生于美国,因此它的名字里有一个“美”字。在美国,华美与妈妈白云一直生活到两周岁自然断奶,2004年3月回到祖国;华美是卧龙圈养大熊猫第一个进入繁殖的子二代——它的母亲白云1991年出生,是卧龙第一个成活、并进入繁殖的子一代。 自己的子二代顺利产下双胞胎,科研人员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尤其是那些曾经历了科研中心艰难岁月的第一代科研人员,心情更为复杂。卧龙拥有世界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从2003年的75只增至2004年的81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的一半以上,使得他们必须要保证它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前面的路越来越宽,却是渐高渐远。 熊猫妈妈神奇而复杂的抚幼方式 在整个动物界中,大熊猫的生殖行为也极为独特,深深打下了熊类家族的烙印。所有的熊都生产身体弱小、发育不全的幼仔,出生幼仔与成体身体重量的比例是动物界中最低的,为1/300~1/200。而大熊猫初生幼仔更是熊中之最,是1/933。在几千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大熊猫逐渐演化形成了极为独特的生殖行为。为了养活发育不全、体重极轻的幼仔,大熊猫妈妈抚育幼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母亲都要专注,有着更为复杂的抚幼方式和手段。 2004年的5个大熊猫妈妈中,有两个是来自野外的高龄妈妈——雷雷和20#。虽然雷雷来自野外,却极为温顺,母性很强。 在野外,大熊猫的产仔期正是秋雨连绵的季节,阴冷潮湿,温度只有十几度。但是大熊猫妈妈的“手”可以托、搂、抱幼仔,它能够用掌、前臂、后肢以及下颌给幼仔营造一个保持在34~℃(大熊猫的体温)舒适、恒温的“襁褓”。 当幼仔刚刚露头,富有经验的雷雷立刻用嘴衔起,搁置在襁褓中——出生后的前20天里,雷雷几乎将幼仔时时刻刻掩于其间,并经常向襁褓呼气,调节襁褓的温度和湿度。在雷雷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分压较空气中的高,这种刺激促使幼仔加深呼吸,有益于肺的充分扩张。 在产后的一段时间里,雷雷不再进食,排干净了粪便,始终不变地以坐姿搂抱着自己的幼仔。除了喂奶,雷雷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不停用舌头细细地舔舐幼仔的周身。哺乳以后,舔它的口唇、颜面、周身;排便前,舔它的肛门和会阴部,直到排便结束。雷雷的唾液中含有铁合蛋白,对口腔、呼吸道、肠道的感染有独特的免疫力。雷雷的舔舐行为还能促进幼仔微循环,保持皮肤的温度,防止水分超量蒸发。因此跟初乳一样,大熊猫妈妈的舔舐行为是熊仔存活的必要条件。 3个年轻的妈妈显然不如雷雷有耐心,它们在喂奶后,经常是草草舔舐以后就用宽大的掌拍打幼仔的周身——可能是觉得这样比较省事;而且它们常常横躺在地面,这样自己可能会舒适省力,但是当它们翻身或者站起时,容易伤着幼仔。在幼仔出生的头一个月,每个大熊猫妈妈都有一个监视屏幕,工作人员日夜监视,以便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处理。 5天以后,大熊猫妈妈才开始进食、排便、饮水,但雷雷永远不会让幼仔离开自己半步。它来自野外,救助时因为一只前掌受了重伤不得不截去。这位第4次生育的“断掌妈妈”带孩子驾轻就熟,应付自如:它用断掌的胳臂搂抱幼仔,用完好的前掌拿取食物;或者将孩子放在腹部下边,用两只脚勾住幼仔。从2000年初产以来,雷雷共生产4胎5仔,全部成活,是最让人敬佩、放心的大熊猫妈妈。 20天以后,大熊猫妈妈开始与幼仔嬉戏,两掌捧住幼仔用嘴轻咬或者用鼻拱动幼仔的吻端。1月以后,妈妈哺乳的次数和舔舐的时间减少,但与幼仔嬉戏的时间和次数却在增加——嬉戏锻炼了幼仔的体能。 在卧龙的两个多月,我幸运地看到了从刚出生的幼仔到3个月的幼仔。当我亲眼目睹大熊猫妈妈不同寻常的育幼方式时,由衷赞叹:大熊猫妈妈将这样一个弱小的幼仔抚育长大,不愧是自然进化史中生命的奇迹! 熊猫“爸爸”的奇迹 只有深入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殖特性,亲眼目睹了怎样伺喂幼仔,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大熊猫人工育幼是世界人工育幼的尖端技术。从1999年开始,每年来卧龙拍照记录大熊猫人工繁殖的何海洋感慨地对我说:“一群男人,没有一个女的,自己带这么小的生命,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圈养的条件下,大熊猫幼仔的存活率仅为%,远低于其他动物幼仔的存活率。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完善,雌性大熊猫生产双胞胎的几率越来越大。在卧龙没有攻克大熊猫人工育幼难关之前,圈养大熊猫出生的双胞胎都只能成活一只,因为大熊猫妈妈没有能力同时抚育两个孩子。卧龙圈养大熊猫种群得到迅速增长,得益于保护区能够将那些大熊猫妈妈无力抚育的幼仔成功育活。

保护大熊猫倡议书 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似乎淡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淡忘了人与动物与大自然之间不可能割断的亲密关系。 目前大熊猫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猫摆脱濒危的境地,得以永续繁衍,与人类共存。 让全世界的朋友们携起手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的邻居--大熊猫。 让我们同在一个地球!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经过几百万年的历史进化以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胃肠消化系统,就是食用高纤维的竹子。它90%的食物是竹子,但是由于竹子的本身极难消化,大熊猫能够吸收到的营养成分相当的少。为了适应这个问题,大熊猫加大了对竹子的采食量,力图以量变达到质变。即便如此,大熊猫也只能消化一小部分的竹子,所以为了减少自身能量的消耗问题,它们不得不减少自己的运动量,用以保存体力。总而言之,人们看到大熊猫的时候它不是吃就是睡的主要原因其实在于它们选择了一种极为难以消化吸收的食物,所以它不是懒,而是为了使身体能处于健康状态而采取的一种多睡少动的行为模式。

才300字叫论文?300字连大熊猫都没法描述清楚楼主可以随便百度百科大熊猫之后进去抄几句

研究熊猫论文

“濒临灭绝的动物”一句令人揪心的话,又一次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金丝猴,海豹,金雕,蓝鲸......这些可爱的动物,在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的捕杀下,已所剩无几。 鲸的危机: 1980年6月30日上午,在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州北部西尔.罗克斯,突然有成群的巨鲸拼命冲上狭窄的塔雷切里海滩。为了拯救这些珍贵的海洋动物,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济于事。被强行拖回深水的鲸在海水里曳了一会,又重返沙滩,并在沙滩上痛苦挣扎。时间较长没下水的鲸,干燥的皮肤上开始出现血泡,鲜血从破裂处流出。 据报道,这次共有58头鲸死亡。类似鲸集体自杀的现象还有不少:1979年7月16日,加拿大纽芬兰波林半岛,有一百多头鲸冲向岸边,最后无一生还;2003年1月,165头巨头鲸在新西兰南岛的“斯图尔特岛”搁浅...... 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日本科学家岩田久人揭开了这个秘密:他在京的尸体中发现了高浓度的有毒物质三丁锡(TBT)。TBT腐蚀神经,破坏了动物的方向感。TBT是人污染海洋的毒性最大的物质。已有千万升TBT溶入海洋! 老虎悲声: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已接近灭绝。现在世界上只有大约6600余头,而巴里虎,爪哇虎,里海虎已在30年代逐渐灭绝。 尽管各国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捕杀老虎,但还是有一些酷爱金钱的人常将它们当作摇钱树,这连政府都无法约束,法律都无法制服:1967年,在印度有480头老虎被猎杀;1991年,大量的西伯利亚虎被偷猎;1993年,在印度从偷猎者手里查获了867斤虎骨...... 不过有一只老虎就有一丝希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地救助他们,他们还是有可能逃脱这一生死攸关的时刻的! 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就上述事实,人类是否将动物当朋友看待呢?人人都在为保护动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偏偏有那么一部分人,利令智昏,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难道我们对动物做出的“承诺”失效了吗?难道我们都不去想想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不要再不择手段地伤害危在旦夕的野生动物了,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最后,我以一个地球人的身份呼吁大家: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四十年来,通过各种保护措施的不断落实,以及广大保护工作者的踏实工作,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及栖息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譬如大熊猫,野外数量据报道达1200只左右,已呈现平稳上升的势态;金丝猴野生数量达20000多只;朱鹮由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至 2005年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总数已达500余只;亚洲象在我国云南省南部仅有少量分布,2005年野生象群数量已近400只,在勐景地区的野象谷已建成了较大的繁殖种群基地;世界唯一生长繁殖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黑颈鹤现有数量在4、5千只;丹顶鹤在东北三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每年越冬到江苏盐城,鄱阳湖,洞庭湖等地,最多的一处种群数量达千只左右;其它还有诸多我国一级保护物种如黑叶猴、长臂猿、云豹、金钱豹、白唇鹿、藏羚羊、褐马鸡、金雕、扬子鳄、巨蜥……等以及大量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都包罗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受到保护,物种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赘言这么多,就是说明国家主管部门在这40年中,对野生动植物物种就地保护工作充分重视,付出大量精力、物力、财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方面,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和责任,正在逐步逐项得到落实。

大熊猫,又名大猫熊食肉目,大熊猫科,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大熊猫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陕西秦岭南坡以及甘肃文县等地。是中国特有种。栖息于海拔2000―3500m的高山竹林中。有季节性垂直迁徙。独居,除产仔外,无固定巢穴,昼夜均有活动。主要以竹叶、竹杆、竹笋为食,兼食野果、鸟卵、竹鼠等,边走边吃。听、视觉迟钝,嗅觉灵敏,善爬树、游泳。主要在春季发情交配,有求偶争斗。孕期3―5个月,每产1―2仔,偶有3仔初生幼仔约120克,全身粉红色,有稀疏白色胎毛。眼睛几乎看不见,到40多天才睁眼。全靠母亲哺育,1岁多才独立生活,5―7岁性成熟,寿命约30年,而繁殖年龄段仅有2―13年。 北京动物园饲养大熊猫始于1955年,1956年正式展出。在40多年的实践中,经过我园几代领导人、科技人员及饲养人员的不懈努力,在保护大熊猫的事业中,做出了不少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63年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繁殖成功;1978年世界上首次大熊猫人工授精繁殖成功; 1980年世界上首次以超低温保存大熊猫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成功; 1987年世界上首次在北京动物园实现大熊猫 “四世同堂”;1990年世界上首例大熊猫远血亲自然交配繁殖成;1992年世界上首例人工授精出生的雄性大熊猫经人工培 育,达到既能自然交配繁殖, 又能人工采精繁殖;1992年世界上首次繁殖成功大熊猫人工授精第三代幼仔; 1992年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授精繁殖雄性后代自然交配成功; 1992年世界上首例全人工哺育大熊猫初生幼仔成活;1998年人工哺育辅助母兽带双仔获得成功。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的部分山区。目前由 于分布区的丧失、狩猎、疾病和竹子大面积死亡等原因, 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已降至900―1200只,并且其种群被分割成约32个亚种群,丧失了自然遗传交换的机遇。中国 林业部门和有关单位制订了跨世纪的 “大熊猫保护工程”,通过扩大、新建保护区,建立“走廊、通道”, 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改善栖息环境,减少人为干扰等一系列措施,维系野生大熊猫种群。 自1963年北京动物园开创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繁殖记录以来, 共繁殖大熊猫35胎58,成活28只,成活率。目前北京动物园人工饲养的17只大熊猫中,仅有1只来自野外,其余16只均是在动物园中出生的后代。北京动物园正在为大熊猫易地保护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

保护大熊猫倡议书 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似乎淡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淡忘了人与动物与大自然之间不可能割断的亲密关系。 目前大熊猫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猫摆脱濒危的境地,得以永续繁衍,与人类共存。 让全世界的朋友们携起手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的邻居--大熊猫。 让我们同在一个地球!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关于大熊猫研究论文

“濒临灭绝的动物”一句令人揪心的话,又一次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金丝猴,海豹,金雕,蓝鲸......这些可爱的动物,在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的捕杀下,已所剩无几。 鲸的危机: 1980年6月30日上午,在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州北部西尔.罗克斯,突然有成群的巨鲸拼命冲上狭窄的塔雷切里海滩。为了拯救这些珍贵的海洋动物,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济于事。被强行拖回深水的鲸在海水里曳了一会,又重返沙滩,并在沙滩上痛苦挣扎。时间较长没下水的鲸,干燥的皮肤上开始出现血泡,鲜血从破裂处流出。 据报道,这次共有58头鲸死亡。类似鲸集体自杀的现象还有不少:1979年7月16日,加拿大纽芬兰波林半岛,有一百多头鲸冲向岸边,最后无一生还;2003年1月,165头巨头鲸在新西兰南岛的“斯图尔特岛”搁浅...... 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日本科学家岩田久人揭开了这个秘密:他在京的尸体中发现了高浓度的有毒物质三丁锡(TBT)。TBT腐蚀神经,破坏了动物的方向感。TBT是人污染海洋的毒性最大的物质。已有千万升TBT溶入海洋! 老虎悲声: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已接近灭绝。现在世界上只有大约6600余头,而巴里虎,爪哇虎,里海虎已在30年代逐渐灭绝。 尽管各国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捕杀老虎,但还是有一些酷爱金钱的人常将它们当作摇钱树,这连政府都无法约束,法律都无法制服:1967年,在印度有480头老虎被猎杀;1991年,大量的西伯利亚虎被偷猎;1993年,在印度从偷猎者手里查获了867斤虎骨...... 不过有一只老虎就有一丝希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地救助他们,他们还是有可能逃脱这一生死攸关的时刻的! 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就上述事实,人类是否将动物当朋友看待呢?人人都在为保护动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偏偏有那么一部分人,利令智昏,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难道我们对动物做出的“承诺”失效了吗?难道我们都不去想想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不要再不择手段地伤害危在旦夕的野生动物了,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最后,我以一个地球人的身份呼吁大家: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四十年来,通过各种保护措施的不断落实,以及广大保护工作者的踏实工作,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及栖息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譬如大熊猫,野外数量据报道达1200只左右,已呈现平稳上升的势态;金丝猴野生数量达20000多只;朱鹮由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至 2005年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总数已达500余只;亚洲象在我国云南省南部仅有少量分布,2005年野生象群数量已近400只,在勐景地区的野象谷已建成了较大的繁殖种群基地;世界唯一生长繁殖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黑颈鹤现有数量在4、5千只;丹顶鹤在东北三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每年越冬到江苏盐城,鄱阳湖,洞庭湖等地,最多的一处种群数量达千只左右;其它还有诸多我国一级保护物种如黑叶猴、长臂猿、云豹、金钱豹、白唇鹿、藏羚羊、褐马鸡、金雕、扬子鳄、巨蜥……等以及大量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都包罗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受到保护,物种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赘言这么多,就是说明国家主管部门在这40年中,对野生动植物物种就地保护工作充分重视,付出大量精力、物力、财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方面,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和责任,正在逐步逐项得到落实。

保护大熊猫倡议书 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似乎淡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淡忘了人与动物与大自然之间不可能割断的亲密关系。 目前大熊猫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猫摆脱濒危的境地,得以永续繁衍,与人类共存。 让全世界的朋友们携起手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的邻居--大熊猫。 让我们同在一个地球!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又名大猫熊食肉目,大熊猫科,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大熊猫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陕西秦岭南坡以及甘肃文县等地。是中国特有种。栖息于海拔2000―3500m的高山竹林中。有季节性垂直迁徙。独居,除产仔外,无固定巢穴,昼夜均有活动。主要以竹叶、竹杆、竹笋为食,兼食野果、鸟卵、竹鼠等,边走边吃。听、视觉迟钝,嗅觉灵敏,善爬树、游泳。主要在春季发情交配,有求偶争斗。孕期3―5个月,每产1―2仔,偶有3仔初生幼仔约120克,全身粉红色,有稀疏白色胎毛。眼睛几乎看不见,到40多天才睁眼。全靠母亲哺育,1岁多才独立生活,5―7岁性成熟,寿命约30年,而繁殖年龄段仅有2―13年。 北京动物园饲养大熊猫始于1955年,1956年正式展出。在40多年的实践中,经过我园几代领导人、科技人员及饲养人员的不懈努力,在保护大熊猫的事业中,做出了不少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63年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繁殖成功;1978年世界上首次大熊猫人工授精繁殖成功; 1980年世界上首次以超低温保存大熊猫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成功; 1987年世界上首次在北京动物园实现大熊猫 “四世同堂”;1990年世界上首例大熊猫远血亲自然交配繁殖成;1992年世界上首例人工授精出生的雄性大熊猫经人工培 育,达到既能自然交配繁殖, 又能人工采精繁殖;1992年世界上首次繁殖成功大熊猫人工授精第三代幼仔; 1992年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授精繁殖雄性后代自然交配成功; 1992年世界上首例全人工哺育大熊猫初生幼仔成活;1998年人工哺育辅助母兽带双仔获得成功。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的部分山区。目前由 于分布区的丧失、狩猎、疾病和竹子大面积死亡等原因, 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已降至900―1200只,并且其种群被分割成约32个亚种群,丧失了自然遗传交换的机遇。中国 林业部门和有关单位制订了跨世纪的 “大熊猫保护工程”,通过扩大、新建保护区,建立“走廊、通道”, 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改善栖息环境,减少人为干扰等一系列措施,维系野生大熊猫种群。 自1963年北京动物园开创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繁殖记录以来, 共繁殖大熊猫35胎58,成活28只,成活率。目前北京动物园人工饲养的17只大熊猫中,仅有1只来自野外,其余16只均是在动物园中出生的后代。北京动物园正在为大熊猫易地保护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

熊猫的研究论文

大熊猫为什么不吃肉

大熊猫为什么不吃肉?提到大熊猫,我们就会想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食量非常大,而且我们看到的它们都是吃竹子的,其实它们是杂食动物,那大家看到的都是大熊猫为什么不吃肉呢?

大熊猫吃竹子不吃肉是因为需要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有科学家推测,始熊猫在远古时期,还是以肉食为生,后来经历冰川,许多动物在这个时期灭绝,导致大熊猫的食物骤减。所以熊猫不得已于将饮食从肉食向素食转变,开始以竹子为生。

大熊猫的臼齿特别宽大,适于磨碎竹的纤维。迄今大熊猫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特征“犬齿”,大熊猫爱吃箭竹、墨竹、水竹,尤其爱吃竹笋。

竹笋、嫩竹叶和嫩枝干,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半纤维素、果胶等,可以从中获取能量。而且竹子相对其他食物来说,竹子分布广泛,容易获得,与大熊猫进行抢食的竞争者少。

但由于大熊猫所需能量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为了维持自身新陈代谢的平衡,大熊猫每天有十多个小时都在吃竹子。

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大熊猫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

大熊猫虽然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它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

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它自己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

从大熊猫的日常饮食可以看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99%都是竹子,这也让很多人误认为,大熊猫是食草动物,然而,大熊猫却是一种外表看起来憨态可掬、人畜无害,事实上本质却非常危险的熊科动物,而且大熊猫虽然已经吃竹子吃了几百万年了,但事实上,它们的牙齿和消化系统,却仍然保持着原样没有发生变化。

特别是大熊猫的牙齿,仍然咬合力非常强大,这也让大熊猫仍然属于食肉动物,而且它的综合实力,在食肉动物之中,也是非常厉害的,要比棕熊、黑熊等我们熟悉的熊科动物厉害许多。

那么,既然是食肉动物,为何大熊猫却不吃肉?科学家们对此也分析了多种的原因。首先,是从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找原因。

虽然如今大熊猫是国宝,不过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事实上大熊猫并不被人熟知,它们主要分布在四川等一些高原地区,那里并没有足够的猎物为它们提供肉食。

而且因为缺乏比较大型的动物,这也让大熊猫想要吃肉,就只能去捕食一些比较小的动物,由于捕食难度本身比较大,在捕食的过程中,又会消耗大量的热量,这就导致大熊猫吃肉获得的营养,根本就不够它维持自身能量的。

但是,在它们的栖息地,竹子却非常丰富,于是,大熊猫就选择吃竹子,最终伴随着一代代演化,导致它们如今的主要食物都变成了竹子。

其次,通过基因测序,科学家们也发现,大熊猫之所以变得不爱吃肉了,和它们体内的基因,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2009年,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对于大熊猫的研究论文,表示大熊猫之所以不吃肉了,和它们的基因突变有关。

作为食肉动物,大熊猫喜欢吃肉,主要是受到体内一个名为T1R1基因的作用影响,但是,伴随着大熊猫的演化,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大熊猫体内的T1R1基因突然失去了活性,这个时候,原本觉得肉非常好吃的大熊猫,却突然觉得吃什么肉,都再也没有了鲜美的味道,反而开始对竹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大熊猫就开始吃竹子了,当然,因为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仍然是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这也导致大熊猫本身消化竹子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幸好在大熊猫的体内,拥有着足够的细菌群,这些细菌群也帮助大熊猫消化竹子纤维,让大熊猫得以生存下去。

食肉动物变成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这也成为了大熊猫的特色之一,毕竟,对于其它食肉动物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地球上的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是有多么的神奇了。

大熊猫是食肉动物的身体特征,首先是肠道长度。根据生物学的相关研究结果,食草动物的肠道长度与身体长度的比值区间为10以上,杂食动物在7左右,而食肉动物基本在5以下。大熊猫的肠道长度与体长的.比值仅为4,与大多数食肉动物一样。

自从改吃竹子后,熊猫进化出了非常强壮的下颚和牙齿,这使得它们能够很好地咬碎食物,在食物被消化后获得尽可能多的营养。它们还有一种拇指,这让它们对自己的食物更加挑剔。

吃这些食物会导致我们产生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这让我们感觉很好。然后,我们的大脑会记得我们感觉良好,并鼓励我们在有好吃的食物时多吃。

动物园不让熊猫吃肉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基于目前野生大熊猫99%以上的食物都由竹子组成。野生大熊猫通常就栖息在竹子不远处,喜欢吃竹子的根、芽和叶子,尤其是嫩芽,根据季节吃不同种类和部位的竹子。

在春天和夏天,主要喜欢吃笋,秋天吃竹叶,在冬天吃则是树根。由于竹子的营养价值极低,大熊猫每天必须吃掉23到40公斤竹子以满足能量需求。

再者是咬合力。大熊猫的嘴巴完全张开来,它的咬合力是非常大的,仅次于黑熊,要比食草动物强大得多。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

本质上是食肉动物(食肉动物的定位源自其演化历程,并不一定非要吃肉的动物才是食肉动物),但迫于环境剧变,改以竹子为食,成为极其特殊的素食比例高达99%的食肉动物。大熊猫保留了食肉动物的身体结构,但肠胃系统经过特化已经能够消化竹子中的纤维素。

动物园为何不喂大熊猫肉类?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大熊猫已经进化并且适应了以竹子为主的食物结构,大量投食肉类会破坏其肠道菌群稳定性,不利于大熊猫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是经济因素,动物园如果总给大熊猫投食肉类食物,经济成本要远比竹子大得多,动物园的营运负担就会加重许多。

2010年,密歇根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的一组科学家发现了熊猫从食肉动物成为素食饮食者背后的原因,科学家利用基因组图谱的研究将大熊猫的基因组与其他食肉动物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发现了大熊猫T1R1基因发生了突变,该基因编码的T1R1蛋白是鲜味受体。

大熊猫T1R1的突变使其变成一个伪基因,无法表达,结果导致大熊猫尝不出肉的鲜味,渐渐地对肉失去了兴趣。

虽然熊猫对肉不感兴趣,长时间以来一直以竹子为主要食物,但从理论上讲,它们的消化道无法消化植物纤维,因为它们没有编码纤维素降解酶的基因。

研究表明,大熊猫能吃竹子是由于它们的肠道菌群,大熊猫的肠道携带大量梭状芽胞杆菌,这些梭状芽胞杆菌具有将纤维素分解成单糖的酶,这些细菌一直生活在熊猫的肠道内,帮助大熊猫消化竹子纤维。因此,在梭状芽胞杆菌的帮助下,熊猫可以像素食者一样生活,尽管它们有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

猫经过漫长历史的进化,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活习性。它们会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所有的食物资源进行取食,所有有什么就吃什么,所以熊猫形成了一个杂食性

吃竹子,野果,野菜等等之类,当然它们也可以吃肉类,但是长期习惯容易获得杂食,形成了安逸,懒惰生活的习性和庞大的肥胖体型,更加不适合捕食肉类动物。

所以熊猫进化到如今,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外部的因素(人类的干预)所提供的食物,竹子便成了熊猫的主食,熊猫的消化系统也因此改变,肉类是可以吃,但是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从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引发,当然,从经济成本的角度,也不会给肉类吃。

熊猫是杂食动物,动物园里面熊猫不让吃肉是因为怕肉的味道勾起熊猫凶残的本性而会互相扑食动物园内的动物及参观的游客.事实证明,熊猫不能正常产生多巴胺,因此没有正常的感觉良好的反应

竹子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有助于熊猫制造更多多巴胺。简而言之,吃竹子可能会让熊猫的大脑认为,就食物而言,竹子非常好。

您好,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近年来,大熊猫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这是因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大熊猫保护区、加强大熊猫资源管理、实施大熊猫繁殖计划、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大熊猫的繁殖率,从而使大熊猫的数量从少变多。

“濒临灭绝的动物”一句令人揪心的话,又一次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金丝猴,海豹,金雕,蓝鲸......这些可爱的动物,在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的捕杀下,已所剩无几。 鲸的危机: 1980年6月30日上午,在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州北部西尔.罗克斯,突然有成群的巨鲸拼命冲上狭窄的塔雷切里海滩。为了拯救这些珍贵的海洋动物,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济于事。被强行拖回深水的鲸在海水里曳了一会,又重返沙滩,并在沙滩上痛苦挣扎。时间较长没下水的鲸,干燥的皮肤上开始出现血泡,鲜血从破裂处流出。 据报道,这次共有58头鲸死亡。类似鲸集体自杀的现象还有不少:1979年7月16日,加拿大纽芬兰波林半岛,有一百多头鲸冲向岸边,最后无一生还;2003年1月,165头巨头鲸在新西兰南岛的“斯图尔特岛”搁浅...... 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日本科学家岩田久人揭开了这个秘密:他在京的尸体中发现了高浓度的有毒物质三丁锡(TBT)。TBT腐蚀神经,破坏了动物的方向感。TBT是人污染海洋的毒性最大的物质。已有千万升TBT溶入海洋! 老虎悲声: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已接近灭绝。现在世界上只有大约6600余头,而巴里虎,爪哇虎,里海虎已在30年代逐渐灭绝。 尽管各国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捕杀老虎,但还是有一些酷爱金钱的人常将它们当作摇钱树,这连政府都无法约束,法律都无法制服:1967年,在印度有480头老虎被猎杀;1991年,大量的西伯利亚虎被偷猎;1993年,在印度从偷猎者手里查获了867斤虎骨...... 不过有一只老虎就有一丝希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地救助他们,他们还是有可能逃脱这一生死攸关的时刻的! 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就上述事实,人类是否将动物当朋友看待呢?人人都在为保护动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偏偏有那么一部分人,利令智昏,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难道我们对动物做出的“承诺”失效了吗?难道我们都不去想想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不要再不择手段地伤害危在旦夕的野生动物了,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最后,我以一个地球人的身份呼吁大家: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四十年来,通过各种保护措施的不断落实,以及广大保护工作者的踏实工作,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及栖息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譬如大熊猫,野外数量据报道达1200只左右,已呈现平稳上升的势态;金丝猴野生数量达20000多只;朱鹮由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至 2005年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总数已达500余只;亚洲象在我国云南省南部仅有少量分布,2005年野生象群数量已近400只,在勐景地区的野象谷已建成了较大的繁殖种群基地;世界唯一生长繁殖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黑颈鹤现有数量在4、5千只;丹顶鹤在东北三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每年越冬到江苏盐城,鄱阳湖,洞庭湖等地,最多的一处种群数量达千只左右;其它还有诸多我国一级保护物种如黑叶猴、长臂猿、云豹、金钱豹、白唇鹿、藏羚羊、褐马鸡、金雕、扬子鳄、巨蜥……等以及大量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都包罗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受到保护,物种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赘言这么多,就是说明国家主管部门在这40年中,对野生动植物物种就地保护工作充分重视,付出大量精力、物力、财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方面,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和责任,正在逐步逐项得到落实。

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繁殖大熊猫基地,四川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经过20余年的艰辛探索,创造出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保持大熊猫幼仔100%的成活率。此后,卧龙还开展了更为艰难的尝试——圈养大熊猫的野化训练,试图让“国宝”重返大自然并健康地生存下去。 2004年9月,卧龙山区已经笼罩在一片浓浓的秋意里。9月2日,我刚到卧龙,就得到了华美产下双胞胎的喜讯。我虽然已经多次到卧龙,但还是第一次赶上大熊猫的产仔期。 当晚,当华美生下一对雄性双胞胎时,魏荣平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做人工育幼,另一只则轻轻地放入华美温暖的怀抱中。魏荣平知道,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地方,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世人无法原谅的遗憾。对于初产的华美,他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魏荣平是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的主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地泡在饲养场,一处处巡视指导大熊猫的产仔工作。对他而言,喜悦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2年到卧龙工作,从饲养员、兽医、育幼等基层工作干起,扎实、细致、耐心,是很具亲和力的领导。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魏哥”。 第二天凌晨,魏荣平早早赶到华美的产房,却发现第一次做妈妈的华美明显缺乏经验:将幼仔搂抱得太紧,致使幼仔无法爬动寻找乳房,没有吃到初乳。不过,华美的学习能力无疑很出众,经过一番纠正练习,它很快就成了一位合格的母亲,尽管它的育幼方式并不完美。这让众人喜出望外,因为在人工饲养状态,很少有年轻的大熊猫母亲初产时就会自己带孩子。 端庄秀丽的华美是卧龙大熊猫妈妈中的明星动物,它拥有几项第一:它是卧龙81只圈养大熊猫中惟一的“美籍华人”——1999年出生于美国,因此它的名字里有一个“美”字。在美国,华美与妈妈白云一直生活到两周岁自然断奶,2004年3月回到祖国;华美是卧龙圈养大熊猫第一个进入繁殖的子二代——它的母亲白云1991年出生,是卧龙第一个成活、并进入繁殖的子一代。 自己的子二代顺利产下双胞胎,科研人员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尤其是那些曾经历了科研中心艰难岁月的第一代科研人员,心情更为复杂。卧龙拥有世界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从2003年的75只增至2004年的81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的一半以上,使得他们必须要保证它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前面的路越来越宽,却是渐高渐远。

研究熊猫的论文

“濒临灭绝的动物”一句令人揪心的话,又一次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金丝猴,海豹,金雕,蓝鲸......这些可爱的动物,在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的捕杀下,已所剩无几。 鲸的危机: 1980年6月30日上午,在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州北部西尔.罗克斯,突然有成群的巨鲸拼命冲上狭窄的塔雷切里海滩。为了拯救这些珍贵的海洋动物,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济于事。被强行拖回深水的鲸在海水里曳了一会,又重返沙滩,并在沙滩上痛苦挣扎。时间较长没下水的鲸,干燥的皮肤上开始出现血泡,鲜血从破裂处流出。 据报道,这次共有58头鲸死亡。类似鲸集体自杀的现象还有不少:1979年7月16日,加拿大纽芬兰波林半岛,有一百多头鲸冲向岸边,最后无一生还;2003年1月,165头巨头鲸在新西兰南岛的“斯图尔特岛”搁浅...... 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日本科学家岩田久人揭开了这个秘密:他在京的尸体中发现了高浓度的有毒物质三丁锡(TBT)。TBT腐蚀神经,破坏了动物的方向感。TBT是人污染海洋的毒性最大的物质。已有千万升TBT溶入海洋! 老虎悲声: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已接近灭绝。现在世界上只有大约6600余头,而巴里虎,爪哇虎,里海虎已在30年代逐渐灭绝。 尽管各国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捕杀老虎,但还是有一些酷爱金钱的人常将它们当作摇钱树,这连政府都无法约束,法律都无法制服:1967年,在印度有480头老虎被猎杀;1991年,大量的西伯利亚虎被偷猎;1993年,在印度从偷猎者手里查获了867斤虎骨...... 不过有一只老虎就有一丝希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地救助他们,他们还是有可能逃脱这一生死攸关的时刻的! 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就上述事实,人类是否将动物当朋友看待呢?人人都在为保护动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偏偏有那么一部分人,利令智昏,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难道我们对动物做出的“承诺”失效了吗?难道我们都不去想想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不要再不择手段地伤害危在旦夕的野生动物了,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最后,我以一个地球人的身份呼吁大家: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四十年来,通过各种保护措施的不断落实,以及广大保护工作者的踏实工作,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及栖息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譬如大熊猫,野外数量据报道达1200只左右,已呈现平稳上升的势态;金丝猴野生数量达20000多只;朱鹮由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至 2005年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总数已达500余只;亚洲象在我国云南省南部仅有少量分布,2005年野生象群数量已近400只,在勐景地区的野象谷已建成了较大的繁殖种群基地;世界唯一生长繁殖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黑颈鹤现有数量在4、5千只;丹顶鹤在东北三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每年越冬到江苏盐城,鄱阳湖,洞庭湖等地,最多的一处种群数量达千只左右;其它还有诸多我国一级保护物种如黑叶猴、长臂猿、云豹、金钱豹、白唇鹿、藏羚羊、褐马鸡、金雕、扬子鳄、巨蜥……等以及大量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都包罗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受到保护,物种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赘言这么多,就是说明国家主管部门在这40年中,对野生动植物物种就地保护工作充分重视,付出大量精力、物力、财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方面,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和责任,正在逐步逐项得到落实。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写大熊猫的作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憨厚、可爱,深受人们的喜爱。几年前,我们一家去浙江的安吉看大熊猫,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一进入熊猫馆,我们就被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吸引住了。瞧,大熊猫全身胖乎乎的,眼睛周围有一圈“黑眼圈”,就像戴着一副墨镜一样。圆圆的肚子上长着雪白的绒毛,小巧的尾巴长在后面。它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样子,显得笨拙憨厚。

我们来到了大熊猫喂食区,买来几根竹子。我拿着几根竹子走到大熊猫面前,晃了晃手里的竹子,大熊猫立刻两眼放光,直勾勾地盯在那诱人的竹子上,双手扒在围栏上,双脚一蹦一蹦的,恨不得立刻翻过围栏来吃竹子。我想逗逗它,就做了一个向前扔竹子的动作,大熊猫看也不看,立刻转身向后飞快地跑去,生怕好东西竹子被别的'熊猫抢走。它回来的时候,眼神暗淡无光,耷拉着脑袋,垂着耳朵,一脸无辜的样子。当他看到我的手里还拿着竹子的时候,又兴奋起来了。它从我手里接过竹子后一刻也不等,一屁股坐在地上吃了起来。它吃竹子的样子像我们平时吃甘蔗一样,吃得可香可甜了!它先吃竹叶,再吃竹竿,还不时舔舔嘴,回味无穷。大熊猫吃完竹子后,还向我伸出小手,仿佛在说:“竹子真香啊!我还要吃!”

小朋友,这些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你喜欢吗?

我们国家有许多很珍稀的动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全身胖乎乎的可爱的大熊猫。如果你没有见过,今天我就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大熊猫全身毛茸茸的,除了耳朵、眼睛、嘴巴和它的四肢是黑色的外,其他部位都是白色的,真是黑白分明。它有一对圆形的耳朵,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对黑溜溜的眼睛,眼睛外长着圆圆的黑眼圈,就像戴着一副墨镜一样,看上去真可爱。

有一次,妈妈带我到动物园里的熊猫馆里看大熊猫。那里有几只大熊猫。一只熊猫正在草地上打滚,像一个大皮球,那样子真是有趣极了!它打完滚又走到竹林里,伸出手抓起一大把竹叶,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另一只大熊猫正躺在房子里呼呼大睡,白白的肚子朝着天,有的人看见了,想叫醒大熊猫,于是就对着大熊猫喊:“大熊猫,别睡觉了!”大熊猫好像听懂了我们在说什么,就用手盖住了眼睛,却翻到了另一面继续睡觉,好像对我们说:“求你们,别吵了我要睡觉!”有的人继续喊,大熊猫是在忍不住了,揉了揉眼睛,伸了一个懒腰,起来了!它走来走去,看着我们,好像在找到底是谁吵醒了它。

大熊猫这么可爱,我真想把它带回家。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大熊猫,我经常到动物园里看它。

大熊猫毛茸茸的,头和肚子是洁白的,它胖乎乎的大肚子,白白的可爱极了。它四肢短短的,是黑乎乎的,它有一对大眼睛,还有两个黑溜溜的大眼圈,好像带着一副大墨镜。它还有一对D字形的黑耳朵。

它每天能吃20千克的嫩竹子,它太能吃了!它吃竹子的时候可逗了,歪着头、斜抱着竹子,它不光吃竹叶,连嫩竹竿都吃了。据说大熊猫小的时候爬上爬下的,可灵活了,可它长大了就吃了睡睡了吃,真没意思。

大熊猫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曾经和它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很多动物早已灭绝了,成为了化石,而大熊猫生存到今天,所以它被称为活化石。

大熊猫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它还是国宝呢!

大熊猫,又名大猫熊食肉目,大熊猫科,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大熊猫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陕西秦岭南坡以及甘肃文县等地。是中国特有种。栖息于海拔2000―3500m的高山竹林中。有季节性垂直迁徙。独居,除产仔外,无固定巢穴,昼夜均有活动。主要以竹叶、竹杆、竹笋为食,兼食野果、鸟卵、竹鼠等,边走边吃。听、视觉迟钝,嗅觉灵敏,善爬树、游泳。主要在春季发情交配,有求偶争斗。孕期3―5个月,每产1―2仔,偶有3仔初生幼仔约120克,全身粉红色,有稀疏白色胎毛。眼睛几乎看不见,到40多天才睁眼。全靠母亲哺育,1岁多才独立生活,5―7岁性成熟,寿命约30年,而繁殖年龄段仅有2―13年。 北京动物园饲养大熊猫始于1955年,1956年正式展出。在40多年的实践中,经过我园几代领导人、科技人员及饲养人员的不懈努力,在保护大熊猫的事业中,做出了不少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63年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繁殖成功;1978年世界上首次大熊猫人工授精繁殖成功; 1980年世界上首次以超低温保存大熊猫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成功; 1987年世界上首次在北京动物园实现大熊猫 “四世同堂”;1990年世界上首例大熊猫远血亲自然交配繁殖成;1992年世界上首例人工授精出生的雄性大熊猫经人工培 育,达到既能自然交配繁殖, 又能人工采精繁殖;1992年世界上首次繁殖成功大熊猫人工授精第三代幼仔; 1992年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授精繁殖雄性后代自然交配成功; 1992年世界上首例全人工哺育大熊猫初生幼仔成活;1998年人工哺育辅助母兽带双仔获得成功。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的部分山区。目前由 于分布区的丧失、狩猎、疾病和竹子大面积死亡等原因, 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已降至900―1200只,并且其种群被分割成约32个亚种群,丧失了自然遗传交换的机遇。中国 林业部门和有关单位制订了跨世纪的 “大熊猫保护工程”,通过扩大、新建保护区,建立“走廊、通道”, 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改善栖息环境,减少人为干扰等一系列措施,维系野生大熊猫种群。 自1963年北京动物园开创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繁殖记录以来, 共繁殖大熊猫35胎58,成活28只,成活率。目前北京动物园人工饲养的17只大熊猫中,仅有1只来自野外,其余16只均是在动物园中出生的后代。北京动物园正在为大熊猫易地保护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

  • 索引序列
  • 大熊猫行为研究论文
  • 研究熊猫论文
  • 关于大熊猫研究论文
  • 熊猫的研究论文
  • 研究熊猫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