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草坪草的抗病害研究论文

草坪草的抗病害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草坪草的抗病害研究论文

运动场常用优良草种 结缕草:为温带和暖温带地区的暖季型草坪草,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的连片分布,是我国最重要的暖季型草坪草。该草基本具备运动场草坪草的标准,可建植高标准的足球比赛场,也常用于护坡和街道草坪。 狗牙根(天堂草、百慕达草等):为热带亚热带暖季型草坪草,常用于该类地区的草坪运动场的草种,狗牙根中有用种子建植草坪绿地的,也有用无性繁殖的品种,如其中的天堂419、天堂328、天堂57及矮生的观赏型狗牙根等优良品种,常用于足球场草坪等。 假俭草:是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运动场草坪草种之一,常用于足球场草坪。 高羊茅:为冷季型草坪草种,常用于足球场草坪或重要混播草种之一。 草地早熟禾:品种间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性、抗病性及价格差距大,在作运动场草种利用时应精心选择,不可盲目选用某个品种。 紫羊茅、羊茅:密丛生型、纤细低矮,常用于温带、寒温带地区的运动场草坪混播成分。 多年生黑麦草:分蘖力强、叶片深绿、光亮,常用于足球场草坪混播草种。 常用的混播组合 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混播组合主要有:高羊茅不同品种的混播组合,常用于足球场草坪;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的混播组合,常用于足球场、曲棍球场、垒球场、投掷场等;黑麦草不同品种间的混播组合,常用于快速建植临时性的运动场地。 属间不同品种的组合:高羊茅60%,黑麦草20%,草地早熟禾20%,常用于足球场草坪;高羊茅60%,黑麦草40%,适宜足球场草坪;高羊茅60%,草地早熟禾40%,适宜足球场草坪用。 草坪运动场的盖播混播:北方的结缕草运动场草坪和南方的狗牙根、假俭草草坪运动场都属于暖季型草坪草建植的,这类草种的绿色期较短,为了延长草坪运动场的使用期,常在暖季型草坪运动场上盖播冷季型草。如在这些暖季型草生长速度明显降低,即将进入枯草期前在其上盖播黑麦草,可使场地在初冬和春季保持良好的密度和颜色,并正常使用。技术要点是:掌握盖播的适宜时期;春季做好促控调节措施,当结缕草返青时,促结缕草,控黑麦草。草坪要有适当的条件,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当草坪受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影响,或者受到其他有害生物的侵染时,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如果病害严重时会造成成片草坪的死亡。草坪病害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称为非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另一方面是受到其他有害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称为传染性病害。 草坪主要病害及防治 1.锈病锈病危害绝大多数草坪草,发生于世界的任何地方,是一种较严重的真菌病害。它主要危害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及高羊茅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几天之内就会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锈病发生初期在叶和茎上出现浅黄色的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数目增多,叶、茎表皮破裂从内散发出黄色、橙色、棕黄色、栗棕色或粉红色的厚孢子堆。病害发展后期病部出现锈色、黑色的冬孢子堆。最典型的症状是用手捋一下病叶,手上会有一层锈色的粉状物。这些粉状物就是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由于锈菌的危害,受害草坪生长不良,叶片和茎秆弯成不正常的颜色,草坪草生长矮小,光合作用下降,严重时导致草坪的死亡。 在发病地段,预先在禾草返青期用150倍的波尔多液或400~500倍的多菌灵液施行预防喷射,发病时可用敌锈钠石硫合剂、代森锌、萎莠灵、粉锈宁、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2500倍液、速保利(特普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 2.白粉病 白粉病为禾草常见病害,世界各国都有分布。草坪禾草中以早熟禾、细羊茅和狗牙根发病较重,品种感病,生境郁蔽,光照不足时发病尤重,致使草坪发育不良、早衰,景观被破坏。 病害发生初期,在叶片,叶鞘和枝条的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粉状物,这些粉状物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菌丝体。病菌生长迅速,很快扩大并覆盖整个叶面,霉层变厚,呈灰色、淡褐色。发病后期其内生出许多黄色至褐色的小点,即白粉菌的闭囊壳。一般老叶受害比嫩叶严重。由于植物表面被白粉菌覆盖,导致光合作用下降,呼吸失调,引起窒息作用。植物表面出现褪绿斑,植物生长不良、凋萎,严重时植株枯萎和死亡,草坪不断稀疏,最终大片草坪被毁灭。 历年发病较重的地区应在春季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及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 3.草坪褐斑病 褐斑病是草坪草上比较重要而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在冷季型草坪上,当草坪比较低矮,空气湿度大,天气温暖时,受立枯丝核菌侵染的草坪,开始出现病斑,病斑发展迅速,从最初的几厘米扩大到几十厘米,病斑周围产生黑紫色或灰褐色的呈烟环状的边缘。这种烟环是真菌的菌丝体。在冷季型草坪上,草坪留茬较高,在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或高羊茅的草坪上,主要引起浅棕色的环状病斑,很少形成烟环状,病斑直径一般有15厘米。在干燥的条件下,病斑可大到30厘米。受害草坪常出现凹陷的症状,形成环形斑,又称蛙眼斑。 发病时使用波尔多液或25%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4.炭疽病 炭疽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发生在大多数草坪草上。它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主要由真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引起。特别是对早熟禾及匍匐剪股颖危害特别严重。 在较冷凉潮湿的条件下,病原菌主要侵染根、根颈和茎基部,尤以茎基部症状最明显。病斑初水浸状,后发展成椭圆形灰褐色大斑,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小疣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盘中有黑褐色刚毛。根颈和茎基部严重发病时整株或部分分蘖生育不良,变黄枯死。叶片发病早衰。叶片上生椭圆形、长圆形红褐色病斑,病叶相继变黄、变褐以至枯死。病草坪上产生直径数厘米至数米的枯草斑,初红褐色,后枯黄色,最后变褐色。 在防治上,加强草坪管理,清除病残体,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在炎热干旱时施肥,减少灌水次数,不在下午和晚间灌水,以降低环境湿度。栽植免疫或高抗早熟禾品种,必要时喷施杀菌剂。 5.尾孢叶斑病 发生于剪股颖、高羊茅、狗牙根草和钝叶草等禾草草坪。叶片和叶鞘上生椭圆形、不规则病斑,褐色至紫褐色,大小4毫米×1毫米,后期病斑内部枯黄色至灰色,生有灰白色霉层,严重时病叶枯死,草坪稀薄。 防治措施:合理使用肥料,有利于该病的控制。改善草坪环境,清除草地周围的树木和灌木,以保持草地通风,有充足的阳光照射。选育抗病品种,目前已培育出抗尾孢叶斑病的品种,如钝叶草。使用杀菌剂能有效地控制叶斑病的发生。 6.红丝病 草坪的重要病害,为害剪股颖、黑麦草、早熟禾以及其它多种草坪禾草。病草坪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草斑,直径5~50厘米不等。病草水渍状,迅速死亡。草地上出现枯黄色死叶是早期识别特征之一。病株叶和叶鞘上生水渍状病斑,由叶尖向叶茎逐渐枯死。在饱和湿度下病部覆盖着粉红色、橘红色至暗红色菌丝体,形成长达10毫米的红色丝状菌丝束以及直径可达10毫米的棉絮状节分生孢子团,此时枯草斑呈红褐色,易于识别。 防治办法:防治该病首先要平衡施肥,增施氮肥。禾草品种间抗病性不同,应避免种植高度感病品种。必要时发病草坪喷施代森锰锌、福美双或其它杀菌剂。 7.腐霉病 几乎绝大多数草坪草都会受到腐霉菌的危害,特别是冷季型草坪受害更为严重。这是一类破坏性很大的病害。在适宜的条件下,此病能在一天之内大发生,使草坪毁坏。 种子萌发和出土过程中被腐霉菌侵染,出现芽腐、苗腐和幼苗猝倒。幼根近尖端部分表现典型的褐色湿腐。发病轻的幼苗叶片变黄,稍矮,此后症状可能消失。 防治方法:改善草坪立地条件。建植之前应平整土地,粘重土壤或含沙量高的土壤均需改良。要设置地下或地面排水设施,避免雨后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加强草坪管理。枯草层厚度超过2厘米后及时清除,高温季节有露水时不剪草,以避免病菌传播。平衡施肥,避免施用过量氮素追肥,增施磷肥和有机肥;种植耐病品种。耐病品种有较强的生理补偿作用,发病后通过增强根系发育而减轻损失;药剂拌种,防治烂种和幼苗猝倒。高温高湿季节应及时对草坪喷布杀菌剂。对腐霉菌有效的杀菌剂如乙磷铝、甲霜灵、百菌清、甲霜灵锰锌、杀毒矾等可防治本病。 草坪上栖息有多种有害昆虫。它们取食草坪草、污染草地、传播疾病,常使草坪遭受损毁,严重影响草坪的质量。因此,消灭害虫,保护草坪,是草坪建植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草坪虫害 蝗虫类 蝗虫类属直翅目蝗总科。蝗虫食性很广,可取食多种植物,但较嗜好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喜食草坪禾草,成虫和若虫蚕食叶片和嫩茎,大发生时可将寄主食成光秆或全部食光,是农、林、牧和绿化业的一类重要害虫。多在5~9月发生。 防治方法:①发生量较多时,可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敌百虫粉剂、甲敌粉剂、4%敌马粉剂喷粉,每公顷30公斤。50%马拉硫磷乳剂、75%杀虫双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500倍喷雾。②毒饵防治:用麦麸100份+水100份+敌百虫粉剂2份(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等份)混合拌匀,每公顷公斤,也可用鲜草100份切碎加水30份拌入上述药量,每公顷公斤,随配随撒,不宜过夜。阴雨、大风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使用。③人工捕捉:数量不太多时,可用扑虫网全面捕捉,也可减轻危害。 小地老虎 幼虫体长55~57毫米,头宽3~毫米;全体黑褐色稍带灰色;股足趾沟15~25个不等,除第一对腹足有时不到20个外,其余均有20个以上。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体色灰褐,有黑色斑纹,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状;前胫节侧面有刺。专食草坪草嫩茎嫩叶,严重时能造成草坪中的“秃斑”。防治方法:在小地老虎夜间出来觅食时,用1/1000敌百虫液喷杀,也可在凌晨进行化学诱杀。 蝼蛄 蝼蛄成、若虫均在土中食刚发芽的种子、根及嫩茎,使植株枯死。这类害虫还可在土壤表层穿掘隧道,咬断根或掘走根周围的土壤,使根系吊空,造成植株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①利用蝼蛄趋光性强的习性,设置黑光灯诱杀。②用毒谷防治,即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药液、浸泡半熟且晾干后的谷子。③用50%辛硫酸乳油1000倍液灌根,效果亦好。 蛴螬 蛴螬是绿地、草皮等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绿地不能翻耕,更有利于其繁殖。受害的草坪草根系被其截断,咬食一空,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①种子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50%对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20%甲基异柳磷乳油等药剂为种子量的~,40%甲基异柳磷乳油用量为~。先将药剂用种子重量的10%的水稀释,然后喷拌于待处理的种子上,堆闷10~15小时,使药液充分吸渗到种子后即可播种。②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毫升,加水3~5倍,喷拌在25~30千克的细土中撒施。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3千克或40%的乳剂250克,拌细土25~30千克撒施后浅耕。 粘虫 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圆孔,3龄后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杆。 防治方法:常用1/1000敌百虫喷杀。 麦长蝽 主要危害草坪草叶子,有时也危害其茎。被刺吸式口器刺伤的叶片,先出现黄色小斑点,小斑点扩大成黄褐色大斑,造成叶片皱褶,轻者阻碍草坪草生长、发育,重者造成植株干枯而死亡。 防治方法:每平方米草坪用毫升西维因乳剂或2克50%可湿性粉剂,也可用毫升氯丹4E乳剂、地亚农~毫升25%乳剂或克25%可湿性粉剂或克5%颗粒杀虫。 草地螟 蛀食草根及茎部,使供水中断,导致茎、叶发黄、枯死。 防治方法:用敌百虫粉剂喷粉,每公顷~30千克。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加入少量碱面)、50%马拉硫磷和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鱼藤精乳油800倍液喷雾。还可用每克菌粉含100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菌粉或青虫菌菌粉200~3000倍液喷雾。 蚂蚁 拱掘土壤,影响草坪生长和人类卧息。可在蚁穴处喷撒地亚农或氯蜱硫磷毒杀。 蚯蚓 将土翻出地面,使草坪高低不平,给修剪带来困难。可适当提高草坪刈剪留茬,以便将隆起的脊土隐蔽起来。也可采用垂直刈割,破坏脊土,整平草坪。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请加分vggqjxackb74275180162011-9-23 1:13:46

冷季型草坪病虫害:(简易版本)锈病,腐霉枯萎病是两大类常见病,前者用三唑酮或戊唑醇可以杀灭。后者用甲霜锰锌处理。辅助的生根液、根腐灵、芸苔素补充复壮。虫害,主要是地老虎和黏虫,可以用杀地下害虫的药处理。除杂草,在五月中旬可以处理。暖季型草坪,一般可以不管。三叶草马蹄金,主要是青虫,用高效氯氢菊酯就可以。

草坪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随着夏季高温高湿和雨季的到来,草坪已进入病虫害的发生高峰期(特别是冷季型草坪)。了解夏季草坪常发病害的症状和发展特点,对于确诊病害的种类、做好预防和对症用药,控制病害的发展,减少病害所导致的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将主要介绍的是冷季型草坪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主要的病害防治措施。由于草坪病害种类繁多,小编根据病害的发生范围、危害程度、流行频率和防治难易,主要总结了下面四种草坪上常见的病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1.褐斑病:又称为立枯丝核疫病,是流行性很强的一种病害。主要从伤口侵入(如修剪过的草的顶端),是所有草坪病害中分布最广的病害之一,能够危害所有已知的草坪草,尤其以翦股颖和早熟禾受害最重。发生时期:5月下旬——9月中旬发病部位:主要危害植株的叶、叶鞘和茎,根部受害较轻或不受害,但病害严重或反复流行时,也会导致根茎的死亡。病害特点:褐斑病的发病部位有边缘红褐色,中心灰白色的梭形病斑。在草坪上,可以形成近环形的“蛙眼状”枯草斑;在清晨有露水或湿度较高时,在枯草斑的边缘,可观察到由病菌菌丝体形成的“烟圈”;病害发展的后期,可在病部形成菌核。2.腐霉枯萎病:又称为油斑病、腐霉疫病,由腐霉菌引起,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可短时间内造成草坪草大面死亡。发生时期:5月——9月发病部位:腐霉菌可侵染所有的草坪草,危害草坪草的任何部位,造成烂芽、苗腐猝倒、根腐、叶腐。高氮、高密度的草坪最感病,受害最重。病害特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株水浸状呈暗绿色腐烂,有油腻感,倒伏,紧贴地面枯死;清晨有露水或高湿条件下腐烂病株生有白色、絮状菌丝层;草坪受害后,迅速由小的枯死斑点扩展为不规则形的枯草斑,当条件适合时,病害发展很快,甚至一夜就可毁掉整块草坪。病害随水流、机械设备传播,在球道上常呈条状出现。腐霉菌对水要求较高,高温高湿(白天30℃以上、夜间低温高于20℃、降雨或空气相对湿度持续大于90%)是其侵染的最适条件。3.夏季斑枯病:又称夏季斑或夏季环斑病,是夏季高温高湿时发生在冷季性草坪草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尤其是在生长较密的草地早熟禾草坪上,也有人称之为草地早熟禾的“癌症”。发生时期:6月中旬——10月上旬发病部位:夏季斑病危害草坪草根部,受害草株根部和根茎部呈黑褐色,外皮层腐烂,整株死亡,可在受害的草株根部观察到网状稀疏的黑褐色匍匐菌丝。发病特点:在草地早熟禾上,夏初开始表现症状,病株不长、低矮,发病草坪初期呈凹陷、圆形或马蹄形3-8cm的小枯草斑,斑块逐渐扩大,但直径一般不超过40cm;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下(白天高温达25-35℃,夜间温度超过20℃),病叶颜色迅速从灰绿色变成枯黄色。4.镰刀枯萎病:由镰孢菌属真菌引起。发生时期:5月中旬——10月中旬发病部位:可危害草株的各个部位,造成烂芽苗枯,根腐、根颈腐、匍匐茎、根状茎和茎基腐烂,叶片或腐烂或枯萎变黄。发病特点:多发生在阳光充足的坡面,草坪初期呈零散、不规则形、淡绿或灰绿色的斑块,后变成枯黄色;3年以上草地早熟禾草坪,枯草斑形状多长条形、月牙形或近环形,边缘红褐色,中间生有没发病的绿色草株,整个病斑呈“蛙眼状”。这种病害主要是发生在三年以上的老龄草坪上,新草坪很少。草坪病害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首先要按照合理的养护措施进行养护,再配合药剂进行防治。夏季草坪病害发生多,危害大,可在病害发生前打药预防。即4、5、6月开始喷杀菌剂。夏季草坪长势弱,人们往往忽视病害的存在,以肥代药这样会加重一些病害的蔓延。所以针对草坪病害,我们需要有一套系统的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方法:1.科学控水在养护管理中,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控制土壤湿度,土壤湿度大,不仅不利于根系生长,还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需要通过将浇水和控水相结合,自动喷灌与人工补水相结合,做好排水和高坡地区的人工补水,避免出现因高温干旱诱发的夏季斑和干斑。此外,还应当避免在傍晚浇水,提倡通过清晨清除露水来降低草坪表面的湿度。2.合理施肥在做到控制土壤湿度的基础上,要合理施肥。进入夏季后要以少氮,富磷、钾和微量元素的肥料主,尽量采取叶面施肥方式。3.提前预防目前开始进入多种病害的发生期,在做好病害正确识别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提前预防。4月底5月初必须打一遍杀菌剂进行预防,最晚也不要超过5月下旬以前预防。在6月份第一场大雨到来之前必须打一遍药。4.合理修剪根据草坪的生长状况,调整修剪的高度并及时清除草屑。尽量选择傍晚或阴天的时候进行穿刺、梳草、打孔等改善坪床物理性状的操作。病菌易通过修剪传播,修剪时最好配合预防打药。5.化学防治在容易感染病害的季节到来之前,经常使用广谱性杀菌剂多菌灵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使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普力克、福美霜、恶霉灵、嘧菌酯等进行防治。同时要注意不同类型药剂的混合和轮换使用,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6.施药技术要保证施药技术到位,施药的技术直接影响到药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选择适当的药械和用药量、正确的勾兑方法和药液浓度,足够的药液量和适宜的施药时间,一般来说露水干后,施药后有6-8小时无降雨或不浇水为最佳的施药条件。小编闲谈对于上的这四种病害,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除镰刀枯萎病的发病条件是高温干旱外,其余三种病害的发病条件都是高温高湿。二、虽然草坪褐斑病与草坪镰刀枯萎病发病后在草坪上都会形成“蛙眼”,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褐斑病的蛙眼状是:蛙眼的绿色是新长出来的草,相对稀疏,颜色浅。镰刀枯萎病的蛙眼状:蛙眼的绿色是老草,与周围长得相似,不分新老草坪。

草坪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一、草坪病害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在各个气候带中,草坪病害都不同程度的对草坪草造成危害,尤以过渡地区草坪病害为重,且具有代表性,依据致病原因不同,草坪病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生物寄主(病原物)引起的,有明显的传染现象,称为侵染性病害;另一类是由物理或化学的非物因素引起的,无传染现象,成为非侵染性病害。 草坪草为多年生植物,年度间菌源接续方式不同,病害循环的类型亦较为复杂。不同年份或不同地区间,发病轻重不一,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 1)草坪的抗病性:单一种植感病草种或品种,常是病害大发生的主要原因。长期种植单一抗病品种有利于病源菌致病小种的积累,对某些病害的抗病性可能减低以致“丧失”。2)病源物的数量和致病性:越冬(越夏)菌源数量多,发病重。病源物的群体可能有致病性分化,此时对草坪草有较强致病性的类群起决定性作用。 3)环境条件:气象、土壤和栽培管理条件对病源物、草坪草以及相互关系都有复杂的影响。对于茎叶部病害,温度、湿度、雨量和雨日数等常是关键发病因素。土壤质低、理化性质、肥力、水分以及植物根微生物等与根病发生有密切关系。植物遭受冻害、冷害、旱害或渍害后可能导致特定病害的异常发生。栽培管理因素,诸如建坪地点、播种时间、植株密度、水肥管理、修剪、草坪更新等对病害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二、草坪虫害草坪植物的虫害,相对于草坪病害来讲,对于草坪的危害较轻,比较容易防治,但如果防治不及时,亦会对草坪造成大面积的危害。按其危害部分的不同,草坪害虫可分为地下害虫和茎叶害虫两大类。常见的害虫主要有: 蛴螬(Grubs) 象鼻虫(Billbugs) 金针虫(Wire worms) 地珠(Ground pearls) 蝼蛄(Mole crickets) 地老虎(Cut worms) 草地螟(Sod webworms) 粘虫(Army worms) 蝗虫(Grass hoppers) 防治方法: 1.种植抗虫害种:选择含有内生真菌的品种,提高对虫害的抵抗性。2.药物控制:对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药物有呋喃丹、西维因等。对于茎叶部害虫,主要防治药物有敌杀死、氧化乐果等。 草坪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由于草坪面积不断扩大,草坪类型较多,养护水平不一,布局零散,因而,在我国病虫害发生态势复杂。草坪病虫害的防治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在冷季型草坪草病虫害发生严重,近年来,我国草坪草引种混乱,草坪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又很滞后,这给草坪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草坪病虫害的防治要遵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了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弄清诱发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要种植抗病品种。随着引进我国的草坪品种的不断增加,不但要了解引入品种的生活习性,还要对其抗病性进行筛选。

其次是草坪养护管理措施:合理施肥,在高温、高湿季节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合理灌水,降低草坪湿度,选择适宜的浇水时间;适宜修剪,修剪时严禁带露水修剪,保持刀片锋利,对草坪病斑要单独修剪,防止交叉感染,修剪后对刀片进行消毒,病害多发季节可适当提高修剪留茬高度;减少枯草层,可通过疏草,表施土壤等方法清除枯草层,减少菌源、虫源数量。

屋顶草坪草研究论文

,我国草坪业蓬勃 发展,使得草坪面积不断扩大,但同时也给原本就滞后的草坪管理带来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因此,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建立比较系统的养护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我为大家整理的草坪养护管理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草坪养护管理论文篇一 草坪的养护管理 摘要阐述了草坪养护管理的5个重要方面,包括灌溉浇水、修剪、施肥、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草坪的养护管理提供 参考。 关键词草坪;养护;管理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我国草坪业蓬勃 发展,使得草坪面积不断扩大,但同时也给原本就滞后的草坪管理带来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因此,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建立比较系统的养护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养护管理主要包括5个重要部分,即浇水、修剪、施肥、杂草防除和病虫害防治,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将草坪的养护管理介绍如下。 1灌溉浇水 人工草坪生长良好,正常的养护浇水是十分必要的。草坪宜用喷溉系统浇水,对于新建的草坪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浇水方法,尽量避开中午阳光曝晒时浇水,尽可能安排在早晨与傍晚前后进行。对于已建成的成熟草坪,浇水最重要的就是一次浇足浇透,避免只浇表土,湿透的土层至少应该达到10 cm以上。在正常情况下,在无雨季节每周应浇水1~2次,其中封冻水、解冻水或返青水,对北方草坪来说十分重要。 2修剪 修剪是所有草坪管理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1]。修剪的最大优点是可促进禾草分蘖,增加草坪的密度与平整度。草坪修剪的高度、次数常因季节、地区、草种不同而不同,一般草坪修剪应遵循“三分之一”原则,在葫芦岛对于早熟禾品种来说留茬高度为3~5 cm,第1次修剪在草坪草长到7 cm左右时进行。成熟草坪在返青前进行低修剪,可促进草坪提早返青。当草坪受到不利因素胁迫时,要适当提高修剪高度,以提高草坪的抗性。研究表明,修剪频率低的草坪比修剪频率高的草坪粗糙。 草坪修剪高度因不同草种、不同用途而有所不同。草地早熟禾一留茬高度为 cm,高羊茅为 cm,多年生黑麦草为 cm,匍匐剪股颖为 cm,结缕草为 cm,野牛草为 cm。 3施肥 理想的施肥方案应该是在整个生长季节每隔1~2周施用少量的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2],其中氮、磷、钾被称为“肥料三要素”。施用氮肥主要是促进草坪的茎叶繁茂生长,施用磷、钾肥则能增加草坪的抗病、抗倒伏等特性。氮、磷、钾3种化肥的施用比例通常以5∶4∶3为宜,过量施用氮肥会促进草坪草茎叶迅速生长,大大增加剪草次数,使草坪草细胞壁变薄,组织软而多汁,并减少养分贮存,从而导致草坪草的耐热、耐旱、耐寒和耐践踏性降低,抗病能力降低,因而在高温、高湿季节尽量避免施用氮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5~10 g/m2,施肥次数视土壤状况而定,一般生长季节3~5次,最好是少量多次,以免草坪利用不完而流失,导致肥料浪费。 草坪肥料的供给可以根据草坪草的外部表现来确定。施用化肥应在雨前撒于草坪场地或与草坪灌溉浇水密切结合进行,以防施用不当而灼伤草坪,如果有条件的话可利用肥水灌溉进行施肥。目前常用氮素化肥主要有硫酸铵、尿素、碳酸铵等;磷肥有过磷酸钙、磷酸铵等;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 4杂草防除 草坪杂草的防除是草坪建植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3]。草坪杂草可分为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两大类,依据防除目的不同,杂草的类型又分为一年生禾草、多年生禾草和阔叶类杂草等类型。草坪杂草的防除首先要了解杂草的发生 规律,夏季是杂草多发季节,一年生杂草危害较重,春季造成主要危害的则是二年生双子叶杂草。全年中,草坪杂草的发生一般表现为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的顺序发生规律。依作用原理,杂草的防除包括人工拨除、生物防除和化学防除等方面。根据杂草的发生规律,即通过选择适宜的草种混配组合,选择最佳播种时期,避开杂草高发期,对草坪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增加修剪频率,促进草坪草的长势,增强与杂草的竞争能力,抵制杂草的发生。化学防除一般对双子叶杂草防除效果比较明显,且药剂的使用也比较安全,对于灭生性的除草剂如草甘膦、百草枯等,因其对植物均具有杀伤作用,所以主要用于建坪前的坪床处理,对于这类药剂的使用,一定要充分考虑其残效期的长短,药效一般为2周左右,15 d过后方可使用土地播种草坪。 目前,我国常用的除草剂种类,主要有西玛津、扑草净、百草枯、2,4-D等几类。喷洒药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2,4-D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阔叶草,此药对附近树木、花果、蔬菜均能产生伤害,喷施应尽量选在无风、干燥天气时进行,并宜低喷。②在气温18~29 ℃时,即杂草处于最旺盛状态或者在阔叶杂草幼小多汁时期用药,效果最佳。如气温过高,杂草叶面气孔关闭,则不利于吸收药物。③喷药后8~24 h内,不宜下雨和灌水。施药2 d后方可剪草。④新建立的草坪,幼苗期内喷药对禾草幼苗生长有伤害。一般草坪经过三叶期便可使用除草剂。⑤使用灭生性药剂的机具不宜与其他施肥、打药的机具混用。 5病虫害防治 依据致病原因不同,草坪病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生物寄主(病原物)引起的有明显的传染现象,称为侵染性病害;另一类是由物理或化学的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无侵染现象,称为非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等,其中以真菌病害的发生较为严重,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单一种植感病草种或品种,常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内因[4];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和栽培管理条件是病害发生的外因。在北方常见的草坪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褐斑病 褐斑病是草坪上最为广泛的病害,是早熟禾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常造成大面积草坪枯死。 (1)特征。被侵染的叶片首先出现水浸状,颜色变暗、变深,最终干枯、萎蔫,呈浅褐色;在暖湿条件下,枯草斑有暗绿色至灰褐色的浸润性边缘,系由萎蔫的新病株组成,称为“烟状圈”,在清晨有露水时或高温条件下,这种现象比较明显。留茬较高的草坪则出现圆形枯草斑,无“烟状圈”症状。在干燥条件下,枯草斑直径可达30 cm,枯草斑中央的病株较边缘病株恢复得快,结果其中央呈绿色,边缘为黄褐色环带,草坪草染上该病,草死后会被藻类所代替,使地面形成蓝色硬皮。 (2)诱发因素。这主要是由于高温条件下过量施用氮肥、周围生境郁闭、枯草层过厚等因素所诱发。 (3)管理措施。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大水漫灌或积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清除枯草层和病残体,减少菌源。使用三唑酮、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井冈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和 治疗,预防浓度一般为800倍液,治疗时可用300~500倍液。 腐霉病 腐霉病是我国草坪草常见且对草坪质量影响较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冷季型草坪草。腐霉菌既能在冷湿生境中侵染,也能在天气炎热、潮湿时严重危害,迅速破坏草坪。因此,防止草坪腐霉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1)特征。高温高湿条件下,腐霉菌侵染常导致根部、根颈部和茎、叶变褐腐烂。草坪上突然出现直径2~5 cm的圆形黄褐色枯草斑。修剪较低的草坪上枯草斑最初很小,但迅速扩大。剪草较高的草坪枯草斑较低且大,受害植株腐烂、倒伏,紧贴地面枯死,枯死秃斑呈10~15 cm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枯草斑内病株叶片暗褐色水浸状腐烂,干燥后病叶皱缩,色泽变浅,高湿时有成团的绵毛状菌丝体生成。多数相邻的枯草斑可汇合成较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死草区,这类死草区往往分布在草坪最低湿的区段。(2)诱发因素。高温、高湿条件下,白天最高温30 ℃,夜间最低20 ℃以上,大气相对湿度高于90%,且持续14 h以上,低凹积水,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通气性差,缺磷,氮肥施用过量,主要危害期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高温高湿季节。 (3)防治方法。①栽培管理措施。改善草坪立地条件,避免雨后积水,合理灌水,减少灌水次数,控制灌水量,减少根层(10~15 cm)土壤的含水量,降低草坪小气候的相对湿度,及时清除枯草层,留茬不宜过低,一般5~6 cm较好。②药物控制,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甲霜灵、杀毒矾三唑酮、恶霉灵等防治。 白粉病 主要危害早熟禾、细羊茅和狗牙根等。品种感病、生境郁蔽、光照不足时发病尤重。 (1)主要特征。叶面出现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椭圆形霉斑,初白色,后变污灰色、灰褐色。霉斑表面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质。 (2)诱发因素。管理不善,氮肥施用过多,遮荫,植株密度过大和灌水不当。 (3)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减少氮肥用量或与磷、钾肥配合使用;降低种植密度,减少草坪周围灌、乔木的遮荫,以利于草坪通风透光,降低草坪湿度。适度灌水,避免草坪过旱,病草提前修剪,减少再侵染菌源。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酮进行防治。 虫害 草坪植物的虫害,相对于草坪病害来讲,危害较轻,比较容易防治,但是如果防治不及时,则会对草坪造成大面积的危害。按照害虫对草坪植物危害部分的不同,草坪害虫可分为地下害虫和茎干叶部害虫两大类。常见的害虫主要有:蛴螬、象鼻虫、金叶虫、地珠、蝼蛄、地老虎、草地螟、粘虫、蝗虫。 防治方法:草坪病虫害的防治要遵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认真了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规律,弄清诱发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种植抗病虫品种。随着引进我国草坪品种的不断增加,不但要了解引入品种的生活习性,还要对其抗病虫性进行筛选。含有内生真菌的品种,其抗虫性明显增强。其次,加强草坪养护管理措施。合理施肥,高温、高湿季节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合理灌水,降低草坪湿度,选择适宜的浇水时间;适度修剪,修剪时严禁带露水修剪,保持刀片锋利,对草坪病斑要单独修剪,防止交叉感染,修剪后对刀片进行消毒,病害多发季节可适当提高修剪留茬高度;减少枯草层,可通过疏草、表施土壤等方法清除枯草层,减少菌源、虫源数量。再次,采取药物控制。防治草坪病虫害的主要药剂为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等,使用时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防止产生药害。防治地下害虫,主要药物有呋喃丹、西维因、辛硫磷等;对于茎叶部害虫,主要防治药物有敌杀死、氧化乐果等。 6 参考 文献 [1] 王再平,韩树文.浅谈北方草坪的养护与管理[J]. 现代 农村科技,2010(6):42. [2] 杨青鸿.草坪的养护与管理[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85-87. [3] 王会娟.浅谈冷季型草坪的春季养护管理[J].河南农业 科学,2007(9):91-93. [4] 罗笑梅.草坪的病虫害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08(3):109-110. [5] 刘伟鹏,张世华.豫东南地区城市冷季型草坪养护管理初探[J].南方园艺,2009(6):36-37. 草坪养护管理论文篇二 草坪的养护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以上海闵行区景东小学为例,通过分析景东小学校区内草坪现状存在的秃、死亡等现象,提出草坪的养护管理方案,从而提升绿化的整体层次。 关键词:草坪;养护管理 ;绿化种植前期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Jingdong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bald, death phenomenon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ampus lawn Jingdong exists, propos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cheme of the lawn, thereby enhanc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greening. Key words: turf;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lanting design stage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草坪是园林绿地的基调,是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和提供户外活动等。很多人认为草坪的养护管理仅是草坪建植好以后的工作,其实后期的养护管理和绿化种植前期的设计有着很大的联系。比如绿化区排水系统设计的是否合理,对草坪的生长有很大影响,也决定着后期的养护管理的难易程度。在有些绿化改造项目中,改造的大部分原因是草坪出现了问题,需要补植、治理等。通过现场考察、分析,发现造成草坪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前期设计缺乏整体性,加上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了草坪的秃、枯、烂、死亡现象的发生。本文根据对景东小学绿化改造案例的分析,探讨对于草坪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观点。 2草坪养护管理的主要内容 草坪的养护管理主要有:补植草坪、施肥、灌溉、除杂草、修剪、打孔、梳草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1)草坪补植的方式有:a.植草块,将死亡草坪切块起出,然后铺上新草块,新铺的草皮卷要与土壤紧密结合;b.栽草根,将草根一撮一撮栽植在斑秃地块上;c.补播,如果是大面积草坪补种,可用器械在死亡的草坪上,疏松土壤后进行播撒草种与镇压;d.补植生带,与补播相似,只是注意不要覆土太厚,原则上覆土不超过种子的倍,浇水要用细水喷淋,不要冲走覆土,要保证覆土湿润,直至草坪发芽郁蔽。 (2)施肥 在草坪的建植与养护中,施肥能改善和提高草坪的抗寒、抗旱、抗风能力,对草坪植物的生命活动、色泽和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草坪同其他植物一样,正常生长所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除C、H、O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外,其他的都主要靠土壤和肥料提供。 草坪施肥应根据草坪草的品种、生长情况及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种类、数量和时间,施肥次数应根据生长需要和养护管理水平而定。 (3)灌溉 草坪的灌溉要考虑草坪成长的特性、土壤的湿润度、季节性和雨量等因素,进行喷灌水分要适量,既要防止喷水不足而影响植物生长,又要避免浇水过多,导致杂草丛生,甚至使整个草坪被荒毁。所以要重视喷灌、浇灌工作,同时注意对喷灌出现的盲区应及时补水。 (4)除杂草 草坪杂草对草坪的危害不仅是与草坪争光、争肥、争空间,而且还淡化草坪的作用,降低草坪的美学价值。受害草坪植物表现为个体纤细、脆弱、耐寒、耐旱、耐践踏性降低,容易退化死亡,甚至造成草荒。因此,防除杂草也是草坪养护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除杂草可采用人工拨出和化学药剂防除等方法。使用化学药剂的方法进行除杂草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和做好防个人安全护工作,以免产生要害。 (5)修剪 修剪是所有草坪管理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在一定的条件下,修剪可以维持草坪草在一定的高度下生长,增加分蘖,促进横向的匍匐茎和根茎的发育,增加草坪密度,使草坪草叶片变窄,提高草坪的观赏性和运动性。 草坪生长类型:分为冷季型和暖季型。 修剪高度:冷季型草坪的生长高度为10厘米,暖季型草坪高度为20厘米时就必须进行修剪。 修剪高度:一般在4至6厘米左右,要遵循1/3原则。 (6)打孔 经过一段时期的生长,草坪根系较密,盘根错节,低洼处易出现烂根现象,需要用打孔机进行透气,一般深度为4厘米左右,打孔后立即剪草。 (7)梳草 用梳草机进行梳草,并将草屑及时清扫、装运,现场处理干净。 (8)病虫害防治 草坪病虫害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a、虫害防治: 造成草坪草害虫危害的主要原因:草坪建植前土壤未经防虫处理(深翻晒土、挖土拾虫、土壤消毒等);施用的有机肥未经腐熟;早期防治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失效等。 草坪的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物理和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b、病害防治: 草坪草病害分类根据病原的不同可将病害分为两类: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于草坪和环境两方的因素,这类病害不传染;侵染性病害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侵害造成的,发生的三个必备条件是感病植物、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草坪草的病害防治方法有:消灭病原菌的初侵染来源、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 3景东小学草坪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为景东小学校区内的一处绿化,可以看出,此处的乔木枝叶繁茂,草坪的存活率却基本为零。由于这个位置地处建筑的西北角,光照时间相对偏短,上木种植较密,大乔木的枝叶任意发展,没有得到合理的修剪,下木地被不仅得不到足够的光照,而且通风不良。土壤的平整度不够,地面排水坡度不流畅,排水系统不合理,雨后地面有积水,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大片草坪无法存活。 景东小学最北侧靠近围墙处的绿化,此处的绿化长势凌乱,疏密不均,落叶杂物缺乏清理,从而增加了地面排水的难度。校区内最西侧建筑北面的绿化,由于建筑的遮挡,以及四棵大树枝叶的“庇佑”,导致地被接受光照较少,地面多余的水分也难以蒸发。此处离操场较近,平时人流量较多,草坪无意中成了学生的捷径。这些原因不仅导致了土壤潮湿和板结、不透气、还滋生了大片青苔,从而致使草坪无处逢生。 4景东小学草坪问题的解决方案 遵循“前期提前预防,后期适时养护管理”的原则。 在前期设计中应该注意的是: 根据绿化场地的性质和绿化方位,合理种植乔木的疏密度。 此绿化改造项目的性质为小学,虽然说在夏季大家希望能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到了冬季我们的小学生也需要“明媚阳光普照”,身体才会更健康;所处建筑西北两侧的植物,由于建筑物遮挡的原因,常年光照时间会相对偏短,所以乔木的种植不仅要考虑远期效果,要也根据所处的方位、植物的特性等决定其疏密度。 根据区域气候特征合理设置草坪坡度和排水沟。 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左右是梅雨季节,雨量偏大,空气非常潮湿。 在设计草坪时不仅要和道路排水系统结合起来,还要注意草坪自身的排水坡度,土壤要平整,排水坡度要自然流畅。 根据环境场所合理的设置绿化隔离带。 在一些没有绿化侧石或软硬质界面分界不明显的地方,以及绿化重点保护区域,要考虑设置一些灌木篱笆作为隔离带,防止学生的任意穿行而导致对绿化造成的破坏。 在后期养护管理中的解决方案: (1)定期剪除过密枝条,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对草坪的荫蔽,改善草坪的生长环境; (2)改善草坪排水状况,调节土壤PH值5-7,增强空气流通,提高水分蒸发; (3)对土壤进行平整,定期清除土壤中的碎石、杂草、树叶、杂物等。 (4)通过划破或穿刺对青苔硬壳进行强制性破坏,增强草坪透水透气性,提高药肥效率; (5)在划破和穿刺以后可采用人工撒沙和施肥斗推沙破坏土壤表面青苔层; (6)采用苔藓清除剂分期喷施,能有效治青苔的生长,但要严格控制剂量并注意安全; (7)科学合理的施肥,青苔发生区域减少有机肥的使用; (8)对一些沿路口的草坪或绿化重点保护区域,补植灌木篱进行保护。 (9)对草坪已经有恶化、腐蚀、较薄、变秃等地方,先进行清理再补植。 5结语 在绿化种植前期设计中,要结合用地性质、建筑、气候环境等综合因素考虑设计,不仅要考虑建植完要达到的效果,也要有对其以后长势的预见性。前期设计中考虑的全面一点,后期养护管理中的麻烦和成本就会少一点。任何事情完成后都不可能一劳永逸,绿化植物的生长也是靠“三分种,七分管”,再完美的绿化设计图,实施后没有得到后期合理的养护管理,是很难达到或维持预期的效果。所以对于草坪的管理养护我们要“前期提前预防,后期适时加以养护管理”,才能达到更理想的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赵林萍,等.施肥对草坪的质量及环境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6(4)6 青苔对高尔夫草坪的危害与防治 (OL) 园林万象 草坪养护方案 (OL)百度文库(林农林牧渔)看了“草坪养护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2. 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与管理 3. 大型园林绿化工程的项目管理论文 4. 草坪种植技术 5. 关于园林绿化工程论文

屋顶可以种植佛甲草草坪搜一搜:上海市奉贤区绿洲草坪种植场

在屋顶上种植草坪可以采用基质作为载体,进行无土栽培。而且用这样的方式也比较清新自然。

在屋顶上可以种植佛甲草。

屋顶佛甲草种植方法:

第一种在屋顶种植佛甲草可以用草卷直铺式,首先可以将佛甲草种在土工布,生长1-2个月行成草卷,可以等到房子建好,直接放在屋顶上,这种方法,不仅有绿化作用,而且方便清除,效果还快!不过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屋顶的防漏,排水处理,隔根处理就可以了。

第二种还可以使用可移动苗盘式,就是将佛甲草种植在专用的佛甲草种植苗盘内,将屋顶做好的防水后,直接将苗盘摆在上面就行。很简单,施工快,当天就可以看到佛甲草。

第三种还可以使用撒播式,将佛甲草切成3-5cm长,撒在种植土上。不过不管是那一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浇水:当春季的时候,佛甲草开始萌芽,需要多浇水。而到4-5月份的时候水应该减少,适当的干,佛甲草是耐早,水多了反而不好。土壤的话要按照自己的方法选择,一般佛甲草都可以,适应性很强。佛甲草的光照要求是随着光照的改变而发生叶片颜色的变化要适当的有光照,不然茎蔓会生长过盛,植株变的不充实,容易折断。佛甲草对温度没有太大要求,那怕是在冬天零下10度都可以在外面正常生长,所以不用太担心冬天。

论文题目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除非老师要你先选,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熟悉选择一个。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一、市场类 关于有益花卉及食用花卉的市场需求 二、应用类中国花卉市场及前景地被植物及其在长兴中心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置石在长兴城区绿化中的应用球根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草坪草的应用花境植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攀援植物及其在新罗区垂直绿化中的应用三、科研类耐旱性地被植物的抗性研究园林地被植物调查及应用初探铁冬青种子室内发芽率的测定试验室内观赏植物选择与应用的探讨花店鲜切花实用保鲜技术常用园林树木的抗性研究中国花卉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长兴中心城市行道树调查及应用初探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研究城市改造中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设施园艺在园林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草本植物在地面装饰中的应用研究 丘陵山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四、设计类某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方案设计某城市广场景观方案设计某城市道路景观方案设计某城市公园景观方案设计滨河大道凤凰广场的改造与设计 1200 平方米的屋顶花园设计 植物激素对绵鸡儿微体快繁的影响 多效唑对熏衣草试管苗的分生与生根影响到研究 临沂地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调查 临沂城区主要木本园林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地方绿茶主要害虫种类危害性调查 黄瓜子叶分化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抗寒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香樟引种栽培试验 五、管理类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六、调查类某居住区景观调查某工厂景观调查某城市广场景观调查丘陵山区防护林现状调查某农业观光园调查某城市道路景观调查浅淡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要点浅析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浅淡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zhi liang kong)制工作要点园林绿化工程旁站监理工作任务和要点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方法的探讨浅淡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代栽培技术在大树移植中的应用怎样控制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质量乡土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现状与前景怎样控制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农户庭院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氮素分析 南兰北移最佳基质配方研究 无花果配方施肥技术黄金梨引种表现与早丰栽技术 无花果良种引种与栽培技术 盛之丰在园艺作物上应用效应试验 ××市杞柳丰产栽增技术试验 杞柳特性与土质条件的关系研究 水肥耦合对杞柳品种特性的影响研究 根灌保水聚水技术研究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植物激素对熏衣草微体快繁的影响 行道树树盘管理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山东茶区不同品种茶树的形态解剖结构的研究 临沂动植物园植物种类的调查与应用的研究 菊花等植物的保持加工工艺 不同种源香樟树幼苗抗寒性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影响花卉装饰与应用 露地花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研究

草原与草坪期刊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A0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1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A00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H340 桉树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R024 半导体光电 R063 半导体技术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U521 包装与食品机械 U645 保鲜与加工 E045 暴雨灾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与冲击 A652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9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G620 北京中医药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A570 编辑学报 N101 变压器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T098 表面技术 E135 冰川冻土 N008 兵工学报 R730 兵工自动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G018 病毒学报 C060 波谱学杂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5 材料保护 M103 材料导报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 M7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K51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525 草地学报 H234 草业科学 H527 草业学报 H538 草原与草坪 E543 测绘工程 E600 测绘科学 E615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E510 测绘通报 E152 测绘学报 E164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L017 测井技术 Y022 测控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H001 茶叶科学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N024 车用发动机 E113 沉积学报 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V050 城市规划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H023 畜牧兽医学报 H218 畜牧与兽医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R532 传感器与微系统 G458 传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X633 船舶力学 *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R051 大电机技术 H038 大豆科学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H00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X00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E109 大气科学 * E091 大气科学学报 L51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L004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S086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H040 淡水渔业 N004 弹道学报 T500 弹性体 T941 当代化工 Y503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 Y585 导航与控制 N019 低温工程 V020 低温建筑技术 C055 低温物理学报 E133 地层学杂志 E130 地理科学 E584 地理科学进展 E639 地理空间信息 E315 地理信息世界 E305 地理学报 E310 地理研究 E527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E024 地球化学 E142 地球科学 E115 地球科学进展 E00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E153 地球物理学报 A07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850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G646 辽宁中医杂志 U037 林产工业 T017 林产化学与工业 H740 林业科技开发 H280 林业科学 H281 林业科学研究 H102 林业调查规划 G880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G607 临床儿科杂志 G276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271 临床放射学杂志 Q908 临床肺科杂志 G501 临床肝胆病杂志 G291 临床骨科杂志 G664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G658 临床荟萃 G345 临床急诊杂志 G204 临床检验杂志 G31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G881 临床军医杂志 G287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G222 临床麻醉学杂志 G317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G257 临床内科杂志 G230 临床皮肤科杂志 G309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G802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G423 临床肾脏病杂志 G797 临床输血与检验 G256 临床外科杂志 G942 临床误诊误治 G855 临床消化病杂志 Q909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G261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G293 临床血液学杂志 Q913 临床眼科杂志 G673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G27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Q910 临床肿瘤学杂志 T231 磷肥与复肥 G491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N023 流体机械 H748 麦类作物学报 T060 煤化工 K504 煤矿开采 K038 煤炭工程 K005 煤炭科学技术 K017 煤炭学报 D027 煤炭转化 K009 煤田地质与勘探 H037 棉花学报 G056 免疫学杂志 B017 模糊系统与数学 N087 模具工业 N107 模具技术 S01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T077 膜科学与技术 N084 摩擦学学报 U533 木材工业 M655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J050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A013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G047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R117 南方电网技术 V089 南方建筑 H069 南方农业学报 H068 南方水产科学 G02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B016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A025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T011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Y0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N011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33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2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A061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E1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G05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R008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5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8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W590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G288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G662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G523 内科理论与实践 E104 内陆地震 A026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11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G513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P004 内燃机学报 W002 泥沙研究 U504 酿酒科技 A110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65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H071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T034 农药 T924 农药科学与管理 H404 农药学学报 H279 农业工程学报 Z008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H773 农业环境与发展 H278 农业机械学报 H286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H222 农业现代化研究 V032 暖通空调 H219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U602 皮革科学与工程 U604 皮革与化工 G759 齐鲁医学杂志 N041 起重运输机械 E02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E361 气候与环境研究 E352 气象 E566 气象科技 E359 气象科学 E001 气象学报 E633 气象与环境学报 * X532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X018 汽车工程 X013 汽车技术 P001 汽轮机技术 * G595 器官移植 Y009 强度与环境 C007 强激光与粒子束 X021 桥梁建设 U018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G06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T012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67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535 轻工机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 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N059 中国机械工程 A079 中国基础科学 R066 中国激光 R013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G852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G241 中国急救医学 G19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G560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G907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G105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G787 中国健康教育 G78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N108 中国舰船研究 T075 中国胶粘剂 G2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G239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G206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G323 中国康复 G40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G107 中国抗生素杂志 A098 中国科技论坛 A58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S133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A108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A106 中国科学化学 A081 中国科学基金 A0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A109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A107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A105 中国科学数学 A103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Z317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A1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Y003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G441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K030 中国矿业 K01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G247 中国老年学杂志U001 中国粮油学报 G447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G10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G536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G794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G22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G87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G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G54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G814 中国临床医生 G974 中国临床医学 G304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G11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H212 中国麻业科学 G61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G598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K037 中国煤炭地质 G582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G297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K036 中国锰业 H211 中国棉花 G111 中国免疫学杂志 Y028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K550 中国钼业 G303 中国男科学杂志 H273 中国南方果树 G422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G277 中国内镜杂志 R524 中国能源 U609 中国酿造 W00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H958 中国农学通报 H027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H567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H030 中国农业科学 H210 中国农业气象 H22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G31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G226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G269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G776 中国全科医学 H081 中国热带农业 G629 中国热带医学 Z54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G11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U052 中国乳品工业 E124 中国沙漠 G366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G1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G242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G268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H555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H04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F25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F00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G1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G25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G715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L00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F04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G883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G853 中国实验诊断学 G27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G228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G867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G267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G68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G27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G872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U635 中国食品添加剂 G42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U007 中国食品学报 U563 中国食物与营养 H317 中国兽药杂志 H326 中国兽医科学 H225 中国兽医学报 G796 中国输血杂志 G926 中国数字医学 H290 中国水产科学 H020 中国水稻科学 * W55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H295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T022 中国塑料 G211 中国糖尿病杂志 T068 中国陶瓷 G52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G561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G444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G101 中国天然药物 U501 中国调味品 X004 中国铁道科学 G437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R083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H350 中国土地科学 H233 中国土壤与肥料 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G373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G959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G517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G98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S725 中国卫生经济 G253 中国卫生统计 G716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G752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K035 中国钨业 M022 中国稀土学报 F025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G841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G623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G885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G23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G849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G284 中国消毒学杂志 G765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G845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G298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G11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G718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G380 中国心血管杂志 G20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G082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G250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G747 中国新药杂志 G727 中国性科学 G232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G118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G908 中国学校卫生 G675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G633 中国血液净化 G119 中国循环杂志 G756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G645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G39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H208 中国烟草科学U647 中国烟草学报E303 中国岩溶G619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G318 中国药房G120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G121 中国药理学通报G12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G878 中国药师G220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G227 中国药物警戒G248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G713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G621 中国药物与临床G009 中国药学杂志G755 中国药业M628 中国冶金G809 中国医刊G123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G124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G679 中国医疗设备G306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G313 中国医师杂志G236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G1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G911 中国医学伦理学G471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G62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G12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G193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S591 中国医学装备G519 中国医药G644 中国医药导报G924 中国医药导刊T019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G531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Q918 中国医院G454 中国医院管理G24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G314 中国疫苗和免疫G13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G706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H20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U032 中国油脂 M028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H09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G75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V039 中国园林 G13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X012 中国造船 U012 中国造纸 U033 中国造纸学报 H204 中国沼气 G600 中国针灸 H067 中国真菌学杂志 G945 中国职业医学 G347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G843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G757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G846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G758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G52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G18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G132 中国中药杂志 G240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G63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G524 中国中医急症 G74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G832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G642 中国肿瘤 G133 中国肿瘤临床 G636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G255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N072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G667 中国综合临床 G529 中国卒中杂志 G299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G134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G502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G135 中华病理学杂志 G19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 G408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G137 中华创伤杂志 G138 中华儿科杂志 G139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G743 中华耳科学杂志 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 G14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G251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G474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G286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 G689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G262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 G235 中华高血压杂志 G143 中华骨科杂志 G728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G691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G263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G144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G145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G146 中华护理杂志 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G302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 G579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G148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G280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G149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G639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G833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G87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G15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G692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G693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G824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G15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G153 中华麻醉学杂志 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G282 中华男科学杂志 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G736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G156 中华内科杂志 G157 中华皮肤科杂志 G254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G462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G15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G473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 G463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G526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G515 中华全科医学 G505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G472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G900 中华烧伤杂志 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 G976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 G737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G16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G703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G16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G773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G367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G848 中华手外科杂志 G506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G739 中华糖尿病杂志 G164 中华外科杂志 * G761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G165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G740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G79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G166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G16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G84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G285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G978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G168 中华消化杂志 G169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G892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G17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G17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G172 中华血液学杂志 G191 中华眼底病杂志 G173 中华眼科杂志 G873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G990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Q92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S590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G705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G307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G48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G915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G17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G176 中华医学杂志 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G610 中华胰腺病杂志 G17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G178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G859 中华中医药学刊 G910 中华中医药杂志 G858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G179 中华肿瘤杂志 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K001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5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A55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99 中南药学 G180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G181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A036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539 中外公路 S020 中文信息学报 G84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G59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G442 中西医结合学报 R775 中兴通讯技术 G183 中药材 G564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G685 中医学报 G681 中医药导报 G764 中医药通报 G943 中医药信息 G812 中医药学报 G010 中医杂志 G643 中医正骨 G184 肿瘤 G185 肿瘤防治研究 G412 肿瘤学杂志 G522 肿瘤研究与临床G695 肿瘤预防与治疗 H103 种子 J021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29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75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1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225 重庆医学 R559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022 轴承 H026 竹子研究汇刊 N075 铸造 N081 铸造技术 N034 装备环境工程A133 装备学院学报 N990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Z022 资源科学R737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S026 自动化学报N013 自动化仪表 S501 自动化与仪表R611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A905 自然杂志 E137 自然灾害学报 Z012 自然资源学报G229 卒中与神经疾病N088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G701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L018 钻井液与完井液 H034 作物学报 H410 作物研究 H202 作物杂志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3年9月27日只整理了这些,抱歉

《环境》 大 16开 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44-1167/X单 价:定 价: 《 AMBIO-人类环境杂志》16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24/N单 价:定 价:

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环境类的专业杂志不好买,可以联系出版社购买,要不就是邮局订半年以上建议去办张图书卡,在图书馆的资源与环境,或者环境与化学等分类下寻找,现在不管公共图书馆还是大学图书馆这类的书籍都相当多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重庆环境科学 Chongq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 Environment & Urban Ecology 草原与草坪 Grassland and Turf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Photographic Science and Photochemistry 桂林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环境研究与监测 Environmental Study and Monitoring 贵州环保科技 Gui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dnce and Technology 环境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环境科学研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环境科学与技术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海岸工程 Coastal Engineering

转基因草坪草研究概况论文

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实际上,美国市场上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而那些贴着“非转基因”标签的,一是贵,二是没有显示什么好的地方,所以我是一贯敬而远之。算起来,我吃那些“转基因食物”的年头,也快10年了。恐慌,经常来自于不了解。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最担心的还是“这东西会不会不安全”。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在某些方面,它的安全风险甚至较低。对于引起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吗?”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这个基因的作用就是表达出一种蛋白质。它被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虎符”的一半,而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在人体内不会产生“毒性”。实际上,用细菌生产出Bt蛋白,作为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几十年,而且是作为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来使用的。转基因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生产直接在植物体内进行而已。还有人会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其实,所有的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多肽),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过敏。在我们的传统食物中,很多都能够导致过敏,比如花生、鸡蛋、海鲜等。转基因作物开发中的规则之一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很容易地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而“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所产生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我们很难跟踪它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会引起过敏。从这个角度来说,转基因的食品更安全。还有人担心,转进水稻中的Bt基因会转移到人或者微生物体内。从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想想科学家们要费多大的力气才能把一个基因转到另一种作物中,就不难理解:大米中的Bt基因要转移到人体中有多难了。同时,Bt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中,它转移到人体或微生物中的机会———即使有也不会比其他基因更高。如果它能转移到人体中,那么其他食物所含的基因也能转移进人体。我们为什么不担心因为吃了鸡肉而将鸡的基因引入自己的身体呢?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除了作为食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受到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等。但就作为食物的转基因作物来说,只要被批准上市了,就没有什么不能吃的。已发表在 新京报《新知周刊》

我这儿有一个例子,是从“竞争优势-优势选择-杂交稳定-保持多样性”方向来讲的,你可以参考参考。 个人觉得辩论的主要侧重点应该在人类的控制上面,转基因生物如果控制得当(如种植区域 传粉途径) 不会威胁其他生物的多样性 近几十年来,由于各种运动场地、城市公地绿化、城市小区草地和高速公路周边草地的建设,使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且为了获得经久耐磨、生长快、抗性好、易于整修和移植的草类,人类将转基因技术用于草坪草的培育,培育出大量转基因草。 随着转基因草的大量应用,科学家又生出了另一个忧虑,由于转基因草在生长和抗性上优于其他草类,可能会给环境和生态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例如造成生态的单一性,使草本植物的多元化丧失,而且还会影响到以这些植物为生的动物。如今这种担心逐渐得到证实。 美国生态学家经过调查发现,高尔夫球场的转基因草坪草,具有一种大大超过当地草(土著草)的竞争力,它们可能会对当地本土草类造成伤害。 现在,研究人员在美国俄勒冈州的一块试验场地种植了一种转基因草——匍匐翦股颖草。匍匐翦股颖草是一种生物特性非常好的草类。它是一种禾本科翦股颖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匍匐枝、叶纤细、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耐践踏、绿期长等特点。俄亥俄州马尼斯维利的斯格茨公司的研究人员为该草转入了耐除草剂草甘膦的基因后,使其生长特性更为优良。不仅观赏效果好,而且适宜运动场所种植。 然而,研究人员一直担心这种转基因草会造成生态灾害。因此,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监视该转基因草试验场地周围地区的生态情况。 研究人员对试验场地以外约5公里的草坪区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检查的55个场点中,有6个含有转基因匍匐翦股颖草的子代。据此研究人员认为,来自试验场地的转基因草的种子和花粉已借助风力传播。 不过,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研究人员强调,目前转基因草转移的范围还不能确定。科学家杰伊·赖克曼参与了在野外对转基因草的追踪,他认为,也许转基因草会在野外持续生存,还需要继续观察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转基因匍匐翦股颖草拥有耐除草剂的基因,因此,它难以在种植地区被根除,而这些地区其他土生草类,却容易被除草剂根除。尽管在野外,转基因匍匐翦股颖草不可能遇到除草剂,它的转基因特性可能不一定是个问题,但它仍能胜过土著草类。 美国科罗拉多国家入侵物种科学研究所生态观察室的生态学家汤姆·斯托尔格林认为,这种转基因草能迅速蔓延,通过形成浓密的有根草席,生长出更多的根系,还能靠花粉和种子的有性繁殖广泛地传播,几十公里的距离根本不足以阻止这种转基因草的蔓延。与食品作物不同,草本植物是多年生植物,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年复一年地生长,它们的种子生存力强,能够借助风力或粘附在动物、人和交通工具上,轻而易举地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播。此外, 转基因匍匐翦股颖草能通过杂交,把耐受除草剂草甘膦的基因传递给其他草类。 由于转基因草类的疯狂入侵而危害生态的情况在美国已有发生,1998年,美国肯塔基蓝草(又名草地早熟禾)就横扫了南达科他州的风洞国家公园,排挤以前在该地区生长的各种草类。这显然影响了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草本植物的多样性,还有依赖草类生存的动物的多样性。 还有一点资料,你看看吧 转基因植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问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也称为基因多样性。关于转基因植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转基因植物(起码是现在这一代的转基因植物)的引入和发展对作物遗传多样性存在着负面的作用。Ahieri认为,转基因作物的引入,使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生物技术公司控制和垄断了种子和生物技术市场,大大减少了作物种植类型和品种数量,加剧了作物系统品种简单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作物遗传多样性的流失。因为农民通过持续将商业化种子与本地种杂交,可以增加当地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绿色革命期间,作物品种的.开发还未受制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因而不妨碍农民对种子的保留和试验,那时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还不至于像近期这么严重。 Gupta认为,获得品种知识产权的高成本抑制了民间品种繁育者的积极性,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另一种观点认为,转基因植物的引入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Hawtin认为,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建立种子库进行异地保护作物遗传资源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 他断言,分子遗传技术可以使种子库中遗传物质的跟踪更为精确。这些技术对精确鉴定植物材料是否抗病非常有用,而这种鉴定对于抗病材料的收集和储藏是至关重要的。超低温保存更使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成为可能,使更多的遗传材料能在需要时保证供给。然而也有学者认为,种子库并不能将目前各种植物的所有遗传多样性保存起来,而且植物(尤其是草本植物)本身仍在进化中。

一)自然选育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这类突变没有人工参与并非是没有原因的,一般认为自然突变有两种原因引起,即多因素低剂量效应和互变异构效应。所谓多因素低剂量效应,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低剂量的宇宙射线、各种短波辐射、低剂量的诱变物质和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诱变物质等作用引起的突变。互变异构效应是指四种碱基第六位上的酮基或氨基的瞬间变构,会引起碱基的错配[3]。自然突变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菌种退化而导致目标产量或质量下降;另一种是对生产有益的突变。为了保证生产水平的稳定和提高,应经常地进行生产菌种自然选育,以淘汰退化的,选出优良的菌种。在工业生产上,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自然突变是经常发生的,也造成了生产水平的波动,所以技术人员很注意从高生产水平的批次中,分离高生产能力的菌种再用于生产。同时也可利用自发突变而出现的菌种性状的变化,去选育优良的菌株,如在味精发酵被噬菌体污染过程中,所选出的抗噬菌体菌株。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选育方法,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但是自然选育的效率低,因此经常要与诱变育种交替使用,以提高育种效率。(二) 诱变育种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是以人工诱变手段诱变微生物基因突变,改变遗传结构和功能,通过筛选,从多种多样的变异体中筛选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突变株,并且找出发挥这个变株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其在最合适的环境下合成有效产物[2]。诱变育种和其他育种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收益大、方法简单等优点,是当前菌种选育的一种主要方法,在生产中使用的十分普遍。但是诱变育种缺乏定向性,因此诱变突变必须与大规模的筛选工作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人们用于诱变育种的诱变因素有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前者包括紫外线、激光、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等;后者主要是烷化剂(包括EMS,EI,NEU,NMU,DES,MNNG,NTG等),天然碱基类似物,亚硝酸和氯化锂等。在物理诱变因素中,紫外线比较有效、适用、安全,其他几种射线都是电离性质的,具有穿透力,使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化学诱变剂的突变率通常要比电离辐射的高,并且十分经济,但这些物质大多是致癌剂,使用时必须十分谨慎[1]。目前,多种诱变剂的诱变效果、作用时间、方法都已基本确定,人们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各种诱变剂以达到预期的育种效果。诱变育种也可采用复合诱变,即两种或多种诱变剂的先后使用;同种诱变剂的重复作用;两种或多种诱变剂的同时使用。普遍认为复合诱变具有协同效应,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诱变剂合理搭配使用,复合诱变较单一诱变效果好。虽然复合因子较单一因子诱变效果有很大优势,但因为目前大多微生物,尤其是抗生素产生菌的遗传背景不清楚,往往对诱变剂,特别是复合诱变剂的选择使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4]。通过诱变处理,在微生物群体中,会出现各种突变型个体,但从产量变异的角度来讲,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负变株。要从中把极个别的、产量提高较显著的正变株筛选出来,可能要比沙里淘金还难。因此突变株的分离和筛选是诱变育种的关键,体现了突变不定向性和筛选定向性。为了获得我们所需的突变株,使得突变株的新表型得以表达,淘汰原养型或负变株,必须设计一个良好的筛选培养基和确定合适的培养条件。筛选的步骤主要分初筛和复筛,初筛以量为主,选留较多有生产潜力的菌株,复筛以质为主,对少量潜力大的菌株的代谢产物量进行精确测定[5]。筛选的方法依据目的物不同而异,常用的方法有浓度梯度法、影印平板法、生长谱法、琼脂平板活性圈法、纸片法、夹层培养法、循环筛选法以及与电脑化、智能化的高效筛选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方法。(三) 杂交育种杂交是指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一种遗传重组方式。杂交育种是利用两个或多个遗传性状差异较大的菌株,通过有性杂交、准性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和遗传转化等方式,而导致其菌株间的基因的重组,把亲代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后代中的一种育种技术。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实现不同的遗传性状的菌株间杂交,使遗传物质进行交换和重新组合,改变亲株的遗传物质基础,扩大变异范围,获得新的品种。同时不仅可克服因长期诱变造成的菌株活力下降,代谢缓慢等缺陷,也可以提高对诱变剂的敏感性,降低对诱变剂的“疲劳”效应[2、本小节将从有性杂交、准性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三种常见的育种技术来介绍杂交育种。A 有性杂交有性杂交是指不同遗传型的两性细胞间发生的接合和随之进行的染色体重组,进而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凡能产生有性孢子的真菌,原则上都能像高等动、植物杂交预育种相似的有性杂交方法来进行育种[5]。一般方法是把来自不同亲本、不同性别的单倍体细胞通过离心等方式使之密集地接触,就有更多的机会出现种种双倍体的有性杂交后代。在这些双倍体杂交子代中,通过筛选,就可以得到优良性状的杂种。B 准性杂交准性杂交是在无性细胞中所有的非减数分裂导致DNA重组的过程,微生物杂交仅转移部分基因,然后形成部分重组子,最终实现染色体交换和基因重组,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均有存在。准性杂交的方式主要有结合、转化和转导,其局限性在于等位基因的不亲合性。C 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就是把两个不同亲本菌株的细胞壁,分别经酶解作用去除,而得到球状的原生质体,然后将两种不同的原生质体置于高渗溶液中,由聚乙二醇(PEG)助融,促使两者高度密集发生细胞融合,进而导致基因重组,就可由此再生细胞中获得杂交重组菌株[7]。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具有许多常规杂交方法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处[8]:由于去除了细胞壁,原生质体膜易于融合,即使没有接合、转化和转导等遗传系统,也能发生基因组的融合重组;融合没有极性,相互融合的是整个胞质与细胞核,使遗传物质的传递更为完善;重组频率高,易于得到杂种;存在着两株以上亲株同时参与融合并形成融合子的可能[9];较易打破分类界限,实现种间或更远缘的基因交流[10];同基因工程方法相比,不必对试验菌株进行详细的遗传学研究,也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和昂贵的材料费用等。由于以上优点,迄今,这项技术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而且在实际应用上,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随着生物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该技术的基本实验方法逐步完善.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证明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确是一项十分有用的育种技术[11]。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改良工业微生物菌株的遗传本质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良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与诱变育种等结合使用,同时还需要不断积累有关基础资料,克服育种盲目性,以期达到工业生产的新需求。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本步骤为:标记菌株的筛选和稳定性验证→原生质体制备→等量原生质体加聚乙二醇促进融合→涂布于再生培养基,再生出菌落→选择性培养基上划线生长,分离验证,挑取融合子进一步试验、保藏→生产性能筛选。(四) 代谢控制育种微生物代谢控制育种是指以生物化学和遗传学为基础,研究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调节的机制,选择巧妙的技术路线,通过遗传育种技术获得解除或绕过了微生物正常代谢途径的突变株,从而人为地使用有用产物选择性地大量合成积累。代谢控制发酵的关键,取决于微生物代谢调控机制是否被解除,能否打破微生物正常的代谢调节,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代谢控制育种和发酵过程的代谢控制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的手段,而代谢控制育种则为主要支柱技术。微生物代谢控制育种是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等学科交叉产生的一门工程技术,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氨基酸、核苷酸以及某些次级代谢产物的高产微生物菌株大批的推向生产,大大促进了发酵工业的发展。微生物代谢控制育种主要是通过控制酶的作用来实现的,因为任何代谢途径都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酶活性调节,调节的是已有酶分子的活性,是在酶化学水平上发生的;另一类是酶合成的调节,调节的是酶分子的合成量,这是在遗传学水平上发生的[。利用发酵过程的一些限制因素来促进或控制酶产生的速率及其活性,可以控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同时也可以使微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在细胞内这两种方式单独或协调进行选育,获得突变株,达到改变代谢通路、降低支路代谢终产物的产生或切断支路代谢途径及提高细胞膜的透性,使代谢流向目的产物积累方向进行。代谢控制育种的调节体系主要包括诱导、分解阻遏、分解抑制、反馈阻遏、反馈抑制、细胞膜透性调节等。(五)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在基因水平上,运用人为方法将所需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与载体连接,然后导入另一细胞,使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正常复制和表达[13],与前几种育种技术相比,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是人们在分子生物学指导下的一种自觉的、能像工程一样可预先设计和控制的育种新技术,它可实现超远缘杂交,因而是最新最有前途的一种育种新技术。这种使DNA分子进行重组,再将受体细胞内无性繁殖的技术又称为分子克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叫“工程菌”。这项技术不仅是生命研究发展的里程碑,也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基因工程育种的一般步骤是:(1)目的基因的获得,一般通过化学合成法、物理化学法(包括密度梯度离心法、单链酶法、分子杂交法)、鸟枪无性繁殖法、酶促合成法(逆转录法)、Norther杂交分析法、cDNA文库筛选法、杂交筛选法、编码序列富集(磁珠捕获)、产物导向法、Nod 连接片段筛选法、外显子捕获法及外显子扩增法、剪接位点筛选法、作图克隆法、杂交细胞克隆法、消减杂交法、相同序列克隆法、差异显示逆转录 PCR 法、显微克隆与微克隆法和插入诱变法等方法获得目的基因;⑵载体的选择,基因工程载体主要是质粒和病毒。载体一般为环状 DNA,其要求有自我复制能力、分子小、拷贝数多、易连接和易筛选等特点;⑶重组子体外构建,主要方法有粘性末端连接法、平端连接法、人工接头连接法和同聚物加尾连接法;⑷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其主要途径有转化、转导、显微注射、电穿孔法、快速冷冻法和炭化纤维介导法等⑸重组体筛选和鉴定,以合适的筛选方法选择具有最佳性能的突变重组子,重组体筛选和鉴定主要通过表型法、DNA 鉴定筛选法,选择性载体筛选法、分子杂交选择法、免疫学方法和 mRNA 翻译检测法等方法来实现。

林忠平、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并考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留植物所工作。曾任该所基因工程中心主任。1995年调入北京大学,在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早期研究灵芝人工培养技术和药效。著有《灵芝》一书,推动了这一传统药物的应用。其后在植物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有不少研究。1986年起主要研究植物分子生物学。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课题和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曾获二个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其它一些奖项。有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获省部级成果。1991年升为教授。做为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植物学会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在中科院曾获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在北京大学还担任研究生课程《生命科学新思考》的主讲,引导学生去探索生命科学的前沿,介绍生命现象中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两次获北大奖教金。发表学术论著近200篇,申请中国专利13项。编撰了《走向21世纪的植物分子生物学》一书。近年来多次到新疆考察和做了许多支援边疆发展的工作。目前所领导的北大农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AgMoBiol实验室)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事高新生物技术研究: (1)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抗性Plant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2)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Plant bioreactor for produc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otein(3)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调控Genetical control of secondary metabolite in plants(4)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评估Assessment of GMO allergenicity其中一些成果显示了良好的产业化应用的前景:关于利用高新生物技术培育耐旱、耐寒草坪草的工作(863计划资助)于2005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已有转基因草坪草获准进入生产性试验。一个非转基因的优良草坪草品种,在大面积种植和比较的基础上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利用遗传改良的植物和微生物用于污泥无害化处理和废水净化方面做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试验。利用植物和高等真菌做为生物反应器,制备口服型的人胰岛素、人表皮生长因子等在动物试验和培养细胞的试验系统中取得可喜结果。利用基因操作技术进行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分子调控取得良好结果。其中包括在生菜中制造高含量的白藜芦醇。在非豆科植物中产生大豆异黄酮。建立了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评估的数据库,血清学试验方法,并通过电脑模拟过敏原蛋白进行致敏性预测的研究和蛋白可消化性的预测。

草原与草坪论文格式

(英文题目论文略)18. 乔文艳,崔洪霞,刘家迅,姜闯道,石雷*. 2010. 高山杜鹃‘Boursault’幼苗对容器栽培的生长响应. 园艺学报,37(6): 977-98319. 刘云峰,秦洪文,石雷,张会金,刘立安,姜闯道*,王德炉. 2010. 水淹对水芹(Oenanthe javanica)叶片结构和光系统II光抑制的影响. 植物学报,45(4): 426-43420. 王 鑫,李志强,谷卫彬,石雷,唐宇丹,高辉远,赵世杰,姜闯道*. 2010. 盐胁迫下高粱新生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的系统调控. 作物学报, 36(11): 1941-194921. 徐艳,李杨,李东,刘燕,檀龙云,刘保东,石雷*. 2009. 槲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7(1):12-1622. 李翠,程明,唐宇丹,姜闯道,戴绍军,石雷*. 2009. 青藏高原2种柳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征的比较. 西北植物学报,29(2): 275-28223. 路覃坦,张金政﹡,孙国峰,姜闯道,李晓东,石雷. 2009. 四种国产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草业学报,18(2): 130-13724. 毛舒燕,刘东焕,姜闯道﹡,石雷,张金政,邢全,刘立安. 2009. 水分胁迫条件下草莓克隆分株间水分调控及其对光合功能的影响. 生态学报,29(12): 6446-645725. 谷昕,李志强,姜闯道﹡,石雷﹡,张会金,邢全. 2009. 水淹导致皇冠草光合机构发生变化并加剧其出水后光抑制. 生态学报,29(12): 6466-647426. 杜红红,李杨,李东,戴绍军,姜闯道,石雷*. 2009. 光照、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17(2):182-18727. 张银丽,李杨,杜红红,李东,季梦成,石雷*. 2009. 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及光照强度对槲蕨(Drynaria roosii)孢子繁殖的影响. 园艺学报,36(5):711-71628. 杜红红,刘红梅,石雷,戴绍军*. 2009.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蕨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45(6):625-63229. 秦洪文,刘云峰,王德炉,石雷,张会金,姜闯道*. 2009. 水淹对水芹(Oenanthe javanica)生长的影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8(3):193-19730. 李杨,张银丽,季梦成,李东,石雷*. 2008.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仙湖,7(4):1-431. 何志,唐宇丹*,石雷,姚娟. 2008. 蝟实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园艺学报,35(10): 1505-151032. 程明,李志强,姜闯道*,石雷,唐宇丹,张金政. 2008. 青稞的光合特性及光破坏防御机制.作物学报,34(10): 1805-181133. 张健,张金政,姜闯道*,李志强,石雷,李振宇. 2008. 鸢尾(Iris L.)叶片取向与其光合特性及光抑制的关系. 生态学报,28(8): 3637-364334. 高艳,崔洪霞*,石雷,曲延英. 2008. 丁香属植物叶片表皮形态特征与环境适应及系统学关联. 西北植物学报,28(3): 475-48435. 张开梅,石雷*,李东,张宪春. 2008. 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Agardh.)发育过程及其孢子的无菌繁殖. 园艺学报,35(1): 94-9836. 罗丽兰,石雷*,姜闯道,张金政. 2008. 不同温度下新铁炮百合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其保护机制. 园艺学报,35(1): 131-13637. 张开梅,石雷*,姜闯道,李振宇. 2008. 紫茎泽兰对金毛狗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化感作用. 草业学报,17(2): 19-2538. 李守丽,石雷*,张金政,庄平. 2007. 大百合子房的离体培养. 园艺学报,34(1):197-20039. 葛江丽,石雷*,谷卫彬,唐宇丹,张金政,姜闯道*,任大明. 2007. 盐胁迫条件下甜高粱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光系统II功能调节. 作物学报,33(8): 1272-127840. 葛江丽,姜闯道,石雷,谷卫彬,张金政,任大明*. 2007. 轻度盐胁迫对甜高粱光合作用激发能分配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38(3): 366-36941. 李渊博,徐晗,石雷*,李振宇. 2007. 紫茎泽兰对五种苦苣苔科植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生物多样性, 15(5): 486-49142. 郭晋燕,张金政*,孙国峰,石雷. 2007. 喷施6-BA促进德国鸢尾根茎芽的萌发. 园艺学报,34(2): 461-46443. 罗丽兰,石雷*,张金政. 2007. 低温对解除百合鳞茎休眠和促进开花的作用. 园艺学报,34(2): 517-52444. 张银丽,李杨,季梦成,李东,石雷*. 2007. 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孢子的无菌栽培. 植物生理学通讯,43(6): 1139-114045. 田亦平,姜闯道,张金政,刘燕*,石雷. 2006. 盘叶忍冬与台尔曼忍冬夏季主要光合特性的比较. 园艺学报,33(5): 1125-112846. 郭晋燕,张金政*,孙国峰,石雷. 2006. 根茎鸢尾园艺学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33(5): 1149-115647. 王晓楠,石雷*,刘保东. 2006. 东方荚果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24(4): 310-31548. 李守丽,石雷*,张金政,龙雅宜. 2006. 百合育种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33(1): 203-21049. 万劲,石雷*,张金政,汤庚国. 2006. 盐胁迫对鸢尾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30(1): 57-6050. 李守丽,石雷*, 张金政. 2006. 大百合与百合属间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发育的观察. 园艺学报,33(6): 1259-126251. 徐艳,刘燕,石雷*. 2006.大叶黑桫椤孢子超低温保存初探. 植物生理学通讯,42(1): 55-5752. 裴海霞,石雷*,张金政,姜闯道,义鸣放. 2006. 不同光周期对德国鸢尾‘Royal touch’花芽分化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4(6): 477-48153. 王晓楠,石雷*,刘保东. 2006. 木贼科气孔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植物研究,26(2): 147-15054. 王晓玲,石雷*,孙吉雄,张金政,刘立安,鲁韧强,姜闯道. 2006. 遮荫对山麦冬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植物研究,26(2): 225-22855. 王晓玲,孙吉雄,石雷*,张金政. 2006. 三种山麦冬属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草原与草坪,3: 31-3456. 张开梅,石雷*,李东. 2006. 普通针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植物研究,26(1): 70-7357. 徐艳,石雷*,刘燕,李东. 2005. 白玉凤尾蕨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园艺学报,32(4): 658-66258. 张开梅,石雷*,李东. 2005. 剑叶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植物学通报,22(5): 566-57159. 汤正辉,石雷*,陈维伦,苗琛,邢全. 2005. 异裂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41(5): 64360. 张开梅,石雷*. 2005. 傅氏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植物学通报,22(增刊: 50-56)61. 张开梅,石雷*,李东. 2005. 乌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3(5): 419-42262. 张开梅,石雷*,张宪春. 2005. 三角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23(3): 276-27963. 汤正辉,石雷*,陈维伦,苗琛,邢全. 2005. 台闽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41(4): 49764. 汤正辉,石雷*,陈维伦,苗琛,李振宇.2005. 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41(3): 33365. 汤正辉,石雷*,陈维,郭东红,林宏辉. 2005. 苦苣苔科植物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张启翔(主编),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Pp304-307.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66. 唐宇丹*,王黎莉,石雷. 2005. 辽东栎引种驯化适应性研究初报. 张启翔(主编),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Pp205-21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67. 徐艳,石雷*,刘燕,刘保东,李东. 2005. 阔鳞瘤蕨(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植物研究,25(1): 34-3868. 张占江,石雷*,张称意,张金政. 2005. 五叶爬山虎实生苗的生长特征对水分梯度下保水剂的反应. 植物研究,25(1): 74-7969. 万劲,石雷*,张金政,汤庚国. 2005. 干旱胁迫对鸢尾幼苗SOD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中国植物园,22-2770.邢全,刘立安,苑虎,石雷*. 200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多肉植物的记录与计算机化管理. 中国植物园,136-144

小区绿化的误区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0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草坪里的小路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5/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园林草坪发展概况及景观设计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草坪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可移动的草坪 小学科技 2003/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冷季型运动场草坪的移栽建植技术研究 四川草原 1999/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足球场草坪的建植与管理》 草原与草坪 199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草坪设计和草种选择 生命世界 1982/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杨德亮. 牧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不适及社会环境问题——青海祁连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来德珍,朵华本,李进通. 青海草地畜牧业自然灾害及防御[J]. 青海草业,2007,(2). [3]文香,吴阿迪. 试论青海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意义和措施[J]. 青海草业,2002,(1). [4]韩国明,看召本. 青海省共和县高原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研究[J]. 草业科学,2011,(6). [5]白媛,张兴明,徐品泓. 青海省畜牧业雪灾风险评价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6]房玉双. 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 [7]周华坤,王启基,赵亮,韩发,张玉.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现状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 草业科学,2007,(3). [8]周华坤,赵新全,王启基,赵亮,周立,张玉.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现状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 草原与草坪,2007,(4). [9]郭映义. 加快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 青海草业,2005,(2). [10]周华坤,周立,刘伟,赵新全,来德珍. 青海省玛多县草地退化原因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草地,2003,(6). [11]袁青杉.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青海草业,2005,(1). [12]张海云. 青海省畜牧业的灰色预测[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2,(1). [13]徐世晓,赵新全,孙平.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 四川草原,2001,(1). [14]李青云,车敦仁,王鸿运,辛有俊,乔安海,宋桂玲.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J]. 草业科学,1998,(3). [15]彭立鸣. 加强基础建设 全面发展畜牧业经济[J]. 经贸世界,1998,(6). [16]文祯中,黄英姿. 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战略之研讨(Ⅰ)[J]. 农村生态环境,1989,(2). [17]张文英.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7,(1). [18]梅端智. 依托龙头企业推动青海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J]. 青海师专学报,2008,(3). [19]吉生宏,罗晓林,魏雅萍,石德军,洒文君,格日多杰,陈玉文.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河南两县畜牧生产调查报告[J]. 黄牛杂志,2005,(1). [20]陈月辉. 青海省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及主要对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3). [21]李林,张国胜,时兴合,汪青春,徐维新,董立新. 干旱对青海省水资源和农牧业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J]. 青海科技,1999,(4). [22]侯学煜,孙世洲,杜庆. 从生态学观点论如何扬长避短发展青海省的大农业[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1,(1). [23]黎雪萍. 试论青海省发展“生态—技术”农牧经济的意义与对策[J]. 青海草业,2002,(4). [24]杨吉云. 浅谈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J]. 青海草业,2007,(1). [25]林桂英. 青海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3). [26]李旭谦. 生态畜牧业是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 青海草业,2008,(4). [27]杜铁瑛. 青海草地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青海草业,2002,(1). [28]李红梅,李林,邓振镛,黎明.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7). [29]王子录,田玉智. 发展耕地种草促进农区畜牧业生产——以青海东部农区民和县为例[J]. 草业科学,2010,(8). [30]丁生喜. 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22). [31]李红梅,李林,邓振镛,黎明.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2). [32]祁英香.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5). [33]祁英香.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3). [34]李红梅,周秉荣. 环青海湖地区物候季节划分及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J]. 草业科学,2006,(9). [35]马成库. 青海畜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J]. 青海民族研究,2001,(3). [36]杨国柱,李长慧,张洪军. 青海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J]. 茶叶科学,1994,(1). [37]冯宇诚. 青海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2004. [38]李智花,麻多杰. 青海海东地区饲草料平衡分析及今后畜牧业发展建议[J]. 青海草业,2009,(3). [39]郭连云. 青海同德近50年气候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J]. 草业科学,2008,(1). [40]杨永隆,潘桂兰. 青海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J]. 青海草业,2003,(4). [41]张文英,田玉华.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引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4,(2). [42]张文英.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6,(1). [43]时兴合,汪青春,赵燕宁,马占良. 青海东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J]. 青海农林科技,2007,(4). [44]马进福. 青海边远贫困山区乡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初探[J]. 青海农林科技,2008,(2). [45]李英年,王启基. 气候变暖对青海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1999,(2). [46]张东杰. 青海省农牧业推广体系、服务效率及相关制约因素的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2005. [47]丁恒杰,绽永芳. 青藏高原牧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草业与畜牧,2011,(5). [48]丁恒杰,绽永芳. 青藏牧区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畜牧兽医杂志,2011,(3). [49]若毛吉,羊毛吉. 共和县畜牧业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09,(9). [50]邓本太. 关于加快青海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 攀登,2010,(1).

  • 索引序列
  • 草坪草的抗病害研究论文
  • 屋顶草坪草研究论文
  • 草原与草坪期刊
  • 转基因草坪草研究概况论文
  • 草原与草坪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