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连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连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连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餐饮连锁经营是现代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趋势,我精心推荐的一些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一 餐饮业的连锁经营管理分析 摘 要:餐饮业在中国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中国餐饮企业主要经营方式之一的连锁经营是近代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当今社会运用十分广泛。 文章 以S餐饮有限公司为例,探讨连锁经营管理问题。 关键词:S串串;连锁经营;餐饮业;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58-02 1 S餐饮有限公司概述 S餐饮有限公司是中国优秀的连锁餐饮企业之一,于2007年9月在成都成立,是专业从事串串香、火锅连锁经营、底料及调味品生产、物流、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大型餐饮企业,S有限公司立足于特色餐饮行业,秉承重品质、抓服务、塑形象以回报社会的理念,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规范各店的质量和口味,成立了生产部、物流部、加盟连锁中心等部门,形成统一的串串香加盟咨询、串串底料生产和物流配送体系。S餐饮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效益持续稳定提高。 2 连锁经营理论及连锁餐饮业概述 连锁经营的理论 连锁经营理论概述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因此、连锁经营业具有四个特征:经营理念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经营商标的统一,服务的统一,也正是由于连锁经营有这几个基本的特征,所以一定程度的确保了连锁经营的成功。 连锁经营的优势 ①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店名、进货、配送、价格、服务、 广告 、管理、核算的统一。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强化企业形象。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环境布置、色彩装饰、商徽、广告语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连锁经营企业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强化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③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 方法 、 经验 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④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厂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工资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 连锁餐饮业概述 连锁餐饮业的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我国的餐饮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连锁餐饮业现状分析 连锁餐饮企业群体已成为餐饮业中最活跃的部分,伴随着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餐饮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 热点 。我国连锁餐饮业现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连锁经营成为我国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自从我国的市场上有了国际连锁经营组织的攻占,我国餐饮业就努力地在连锁经营方面做着努力。并且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如内蒙古小肥羊,重庆火锅等,他们大多在中国连锁餐饮业起着带头作用,走在前列。②我国连锁餐饮业保持发展状态。在2010年。据调查,餐饮企业发展模式以直营店和加盟店居多,占75%。而这些企业中,以销售额10亿一下的经营规模为多数。并且,95%连锁餐饮企业的销售额都有两位数的增长,说明,多数连锁餐饮企业发展符合良性运营的规律,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③原材料上涨快速,毛利率稳中有升。由于物价的上涨,连锁餐饮企业的原材料也随之上涨,据调查,2007年,30%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以下,一半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20%。在原材料成本日益高涨的前提下,有25%的被调查企业的毛利率下降在5%以内,而一半企业的毛利率基本没有变化,还有27%的企业的毛利率有增长。所以,大多数企业稳中有升的毛利率,说明,大多数企业连锁经营盈利模式比较健康,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在开源增效方面还有可挖掘的空间。④人力资源相对匮乏。连锁餐营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其在人们心里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不高,据相关调查,人力资源匮乏,经营成本高涨,标准化难度大构成连锁餐饮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而在连锁餐饮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人力资源匮乏占比例最高,其被选择比例达到了80%其次为经营成本高涨。⑤有较大发展空间有待开发。虽然,连锁餐饮经营已经是我国餐饮业的主导模式,但是,我国连锁经营的餐饮业无论在管理方式还是从销售业绩方面来说,和西式餐饮连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都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开发和完善。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餐饮连锁企业又存在以下问题: ①品牌意识薄弱。在我国,形成独具自己特色和企业形象的连锁餐饮企业还比较少,而我国有自己成熟品牌的企业,如一些中华老字号,老品牌,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确实品牌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多的连锁餐饮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品牌,但不注重对品牌的保护,不能坚持产品,服务的标准化,不能保证各分店的口味,服务等的统一,有些分店甚至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造成对已有品牌的损害。②规模效应低。所谓连锁经营的要义就在于用很低的成本复制经济样本,从而将规模扩大,规模是餐饮连锁竞争的优势和必要条件。然而,我国很多餐饮连锁企业对此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发展时,有目盲,急于求成的情绪,用特许经营遍地开花的方式,广开分店,导致其发展要求与自身情况不符,最后失败。③标准化程度低。连锁经营具有统一化的特点。统一的店面面貌,统一的广告营销、信息传播,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的库存和管理。但是,在我国,对与很多中餐企业,其复杂的制作过程就不比西餐企业有优势,所以,绝对的标准很难做到,标准化程度就相当很低。④物流中心不够完善。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作用,但不少连锁餐饮企业却只把配送中心单纯的看作配货,不愿意耗费物力财力去完善物流管理,所以,物流管理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化连锁经营的理念。正是由于这种对物流中心缺乏准确的认识和重视,配送中心不仅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齐,也没有发挥配送中心的核心作用,就制约了连锁餐饮经营的进一步发展。⑤专业人才匮乏。中国餐饮连锁企业普遍面临存在一个重要矛盾就是企业扩大规模和人才缺乏的矛盾,大多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历都有。同时,由于观念,薪资等方面的愿意,我国连锁餐饮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的人才,所以,人才的短缺成了制约餐饮连锁经营前进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 3 S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S餐饮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S餐饮有限公司从2007年9月开业至今,已发展成为具有两百多家加盟商的餐饮企业公司已完善了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人才培训及储备,可以为广大有意愿加盟的客商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愿与广大合作者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S餐饮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形式单一。虽然产品风味独特,但与其他传统餐饮业相比,传统餐饮业的菜品一菜一味,各有特点。火锅产业则由于锅底种类相对较少,加上消费者每次选择的锅底种类终究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带来滋味相对单一的缺陷。②质量问题。与传统餐饮业相比,串串香对肠胃的刺激大,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S餐饮有限公司一直以大众的价格受大众喜爱,但是由于其比较低廉的价格,所以,在价格和质量的协调方面存在矛盾。在保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③发展空间较小。火锅产业的地域性使得一地一味,四川人只认麻辣味的火锅,北京人就爱吃涮羊肉等等,这使单一风味的火锅类别很难做到向全国推广,更不要说走 出国 门。④竞争力低。就四川而言,和S餐饮有限公司类似的火锅店,串串店很多,而且,串串香的宣传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消费者的选择空间非常大,而对于S餐饮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就相对变低了。⑤经营者自身的素质。S餐饮有限公司的加盟者经营知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加盟者不具备一个经营者应有的素质,素质较低。 S餐饮有限公司对策分析 ①加强创新。推出更多的菜品,推出更多的套餐或组合服务,推出更多的口味,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②注重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在原料,物流,劳动力等各方面节约成本,提高食品的产品质量,增加菜品品种。加强质量的监督,增加食品卫生检查透明度,让消费者放心消费。③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如主动倾听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客人的投诉;制订常客奖励计划等。④加强品牌管理,提升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价值。现在社会,任何商品都有其品牌。消费者注重商品质量,价格,服务,但对商品的综合反应就是其品牌,现在很多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牌。对于餐饮业是如此,所以,应加强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宣传和管理。⑤注重 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服务人员的仪容,态度,举止等都要经过专业培训,要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培训,将这些细化的服务标准灌输给员工,使服务工作标准化,统一化。其次,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的素质,选择具有较高 文化 修养,较高专业素质的人。不仅如此,更要为员工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心里,避免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张志平.我国餐饮连锁经营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 [2] 杨欣.餐饮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7. 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二 餐饮连锁企业的直营与特许经营 摘要:连锁经营是现代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有三种不同的形式,而直营和特许经营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这两种形式各有其特色,但也都有一些弊端,餐饮企业在发展连锁时到底采取何种方式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餐饮企业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连锁方式。 关键词:连锁 直营 特许经营 一、餐饮连锁的概念 连锁经营的方式,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应用得最广泛,并且出现了如麦当劳、沃尔玛等国际化连锁经营品牌。 餐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组织[1]。餐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可以取得企业形象、广告宣传、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效应”;可获得广泛的吸引合作者、较低的投资风险、标准化的扩张等“扩张效应”;还可获得提供统一的消费模式、整合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整合效应”。 二、餐饮连锁的分类 (一)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又称正规连锁,简称RC。即资本经营保持单一,所有分店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都完全归属总店,采购、配送、核算都由总店统一调拨管理,分店没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自由连锁 自由连锁,又称自愿连锁,简称VC。是由一些独立经营、核算的中小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他们之间实行统一的订货、送货,并享有共同的信息和广告宣传,各连锁店都有独立法人资格。 (三)特许连锁 特许连锁,又称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的较高级形式,简称FC。是指总店与加盟店之间订立合同,明确各自权责,总店允许加盟店使用其某些商品、服务的经营权或先进管理方法。这是一种特许人以商誉为核心,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对企业信誉、品牌的出租。总店和加盟店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在这三种连锁方式中,直营连锁是连锁经营的最初形式,而特许经营则是最发达、最规范的形式。国内大多数餐饮连锁企业采取的都是这两种形式,采取自愿连锁方式的企业较少。因此本文也主要是考虑餐饮企业的直营和特许经营两种形式。 三、直营连锁优势、劣势 (一)直营连锁的优势 首先由于总店拥有直营连锁店的采购、配送和核算权,因此可以进行大批量采购,通过量的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和价格;其次总店可以统一调配连锁店的资金、设备、店面及人员,充分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营效益;再次由于总店分担了一部分经营事宜,因此有利于各连锁店集中精力进行商品的管理和服务的改善,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最后由于各连锁店受总部直接管理,连锁店的运营管理属于公司内部的事物,较为灵活,受外界制约和影响也相对较少。 (二)直营连锁的劣势 但是直营连锁也有一些劣势,比如资金投入大,见效慢,一般的企业在其发展初期无法承受;规模扩张易受资金、税收、地区法规等制约,对企业要求高等。 四、特许经营的优势、劣势 特许经营是快速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一条途径,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好,也将成为企业失败的导火索。 (一)特许经营的优势 首先从特许人的角度来说,特许经营具有融资功能。特许人通过经营权的转让,将无形资产变成有形的资产,积累大量资金,从而增强公司的实力和发展能力,实现以较少的资本投入而迅速扩大公司规模的目的;其次,从受许人的角度来说,特许加盟方式对于具有一定资本,但又没有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一个从事商业活动的好机会。因为通过加盟,一方面可获得总公司技术、品牌和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另一方面还可获得总公司全方位的帮助,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获得较稳定的利润。 (二)特许经营的劣势 但是特许经营这种方式对总公司的品牌、形象、管理等依赖性较大,若总公司片面追求品牌授权利润,一味追求特许加盟店数量的增长,却又缺乏有效管理和强有力的服务能力,这样不仅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而且也会出现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最终将导致整个特许连锁系统的坍塌。 五、餐饮连锁企业直营或特许经营的选择 (一)餐饮企业连锁的情况 连锁经营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可以塑造形象、树立品牌、分散经营风险、降低广告宣传费用及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大多数餐饮企业都以连锁方式来发展壮大自己。但是,到底是采取直营连锁的方式还是特许经营的方式,每个有意发展连锁的餐饮企业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考虑这个问题。 麦当劳2012年在全球有41078家连锁店,直营店6598家,加盟店34480家,加盟店所占比例为84%,这意味着发展特许经营业务是麦当劳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麦当劳未来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也在于发展特许经营。 截至2013年底,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开店总数超过1900家。中国成为麦当劳在全球首个拥有直营餐厅、传统特许经营和发展式特许经营3种业务模式的市场。 肯德基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快餐连锁企业,截至2012年底,肯德基在中国有超过4200家连锁店,其在中国普遍采取的是直营连锁的方式。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示肯德基加盟店的数量,但是2012年的数据显示,肯德基直营店当年的比例超过90%,这意味着加盟店的数量在400家左右。肯德基在中国是1999年开始实施特许经营,其采用的是双赢的特许加盟模式。首先改变加盟者交纳加盟费后自行开店的形式,转变为让加盟者出资购买一间正在运营并已盈利的连锁店。这一变化更符合东方人谨慎的投资心理,降低风险;其次由于在大城市开展特许经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性,因此目前肯德基只在中国内地非农业户口大于15万小于40万,且年人均人民币大于6000元的地区寻求加盟经营。加盟者可以转让30%的股份,并且还要对加盟者进行20周的内容广泛培训项目,从食物加工、环境清洁等基础技能到 财务管理 、人员配置、战略调整等高级发展项目都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并在以后不断学习。通过这些 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证加盟店的营利,求得双方的共赢。 而在中国发展最为迅猛的火锅连锁企业,小肥羊、小尾羊、重庆德庄、秦妈等知名火锅品牌在2005年以前加盟店所占比例均为95%以上。这些企业也从2009年开始,转变以加盟为主的扩张手段,将经营重点转向直营,大幅减少加盟店的数量,增加直营店。截至2009年底,小肥羊拥有的自营餐厅数目增至161家,特许经营餐厅的数目为293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如呷哺呷哺、海底捞等火锅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直营连锁的方式,严格限制加盟店。目前呷哺呷哺在全国超过500家店全部为直营餐厅,海底捞在全球的136家店也全部都是直营店。 (二)餐饮连锁企业怎样发展连锁 由此可见,无论是采取直营或是特许连锁方式,企业都不能盲目地扩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来。 1.餐饮企业的经营业态 企业的经营业态不同,其采取的连锁方式也不同。例如上面所阐述的肯德基多采取的是直营连锁方式,因为其资金雄厚,完全可以采取直营方式来避免特许连锁的品牌毁坏,企业核心技术泄露等风险。而小肥羊等一些中餐火锅则因为其资金问题,在企业发展初期,多采取特许连锁方式。 2.企业发展阶段及经营方式 1997年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开办特许经营店必须要有直营店,且有一年以上的良好业绩,这就说明特许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企业在发展初期,所拥有的品牌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只是限于资金有限,没办法采取直营的方式,而通过特许经营,则可在短时间内收取加盟者大批加盟金,也可扩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发展壮大企业。此举因为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这就需要餐饮企业在发展特许经营的初期就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设计自己的特许经营体系,包括营运手册、特许加盟合同、培训手册和招募加盟手册。 3. 商业模式 的可复制性 发展特许经营必须能够将积累出来的运作经验顺利移植给加盟商,否则开办自营店更合适。例如大多数咖啡连锁企业都采取的是直营方式就是因为其复制性问题,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其 企业文化 的传递性。而有些中餐火锅采取特许加盟方式是因为其生产线管理简单,产品核心技术即汤料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可复制性强。 4.发展连锁店的速度 “欲速则不达”,连锁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壮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假如餐饮连锁企业扩张得太快,无法控制和支持连锁店,则将使连锁店失掉了品牌原有的特色。例如,90年代中后期,河南企业家乔赢创办的羊肉烩面馆,以及2002年一夜间遍布全国而又顷刻灰飞烟灭的馋嘴鸭事件,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连锁企业应该练内功,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稳健的发展连锁,慎重对待特许加盟[2]。决定连锁经营成败的不是规模的大小,扩张速度的快慢,而是企业固有的管理流程和文化特色能在连锁店之间得到传承。例如星巴克则认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客户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星巴客店都能体会到一致性的服务,包括产品质量、员工服务的质量以及星巴克体验。 5.规范化与标准化 连锁经营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实现标准化并且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复制。例如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连锁经营实际是连锁总部“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并且不断复制。对于直营店来说这个问题还比较好解决,但是对于加盟店来说这是个更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不能“连而不锁”,要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托管特许经营,制定统一流程,企业加盟后,总部派人去管理。 6.人才支撑体系 现代化的餐饮连锁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兼备的特点,人才就摆在了特殊重要的地位。餐饮连锁企业应健全自己的培训机制,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比如1999年初,巴国布衣创办烹饪技术学校,它常年拥有7套管理和厨政体系的储备班底;2001年,谭鱼头创办四川烹专―谭鱼头烹饪技术学校,这都为企业发展连锁打下了人才的基础。 总之,连锁经营已经成为现代餐饮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直营还是特许经营也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直营与特许经营并不矛盾,并非两者只能取其一,恰恰相反两者是相容的关系,企业可以两者兼而有之,也可以侧重于哪一方。当总公司拥有一个具相当实力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拥有高效的配送中心及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时,就可以选择特许连锁,进行规模扩张;但是特许经营的风险也很大,资金雄厚的大企业一般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多采取直营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唐晓辉.中式餐饮成功连锁的四大要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6). [2] 廖峰,肖晓.成都连锁餐饮企业特许加盟方式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4).看了“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餐饮业成本管理论文 2.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4. 浅谈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论文 5. 有关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先给你说下大概的具体你--呼我名字 (一)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信息的简要陈述,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内容包括本论文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千万不要讲一些人们已经做过的工作。要开门见山地讲本文的主要工作。摘要分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中文摘要在前,一般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二)正文毕业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论。前言作为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说明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实事求是。主体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要求在15000字以上。有创新的论文,字数不受限制。文中插入的图表要符合国家标准,经过精心设计后用计算机绘制,尽量避免扫描图表。结论是整个毕业论文的最后总结,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毕业论文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规律;(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3)与同类研究工作的异同;(4)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三)参考文献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10篇以上的中外文参考文献,其中至少有一篇与设计(论文)内容相关的外文文献。毕业设计(论文)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毕业设计(论文)直接有关的文献为主。凡引用本人或他人已公开或未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学术思想、观点或研究方法、设计方案等,不论借鉴、评论、综述,还是用做立论依据,都应编入参考文献目录。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引用序号顺序排列。

一、连锁餐饮与成本控制的概念(一)连锁餐饮(二)成本控制(三)两者的关系二、我国连锁餐饮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挑战(一)人力资源成本(二)物力资源成本(三)财力资源成本(四)品牌建设成本三、小肥羊的案例分析(一)小肥羊相关背景介绍(二)小肥羊相关成本指标(三)小肥羊成本控制的问题分析四、小肥羊成本控制手段的启示(一)以顾客的满意度为目标(二)以全面产业格局为支撑(三)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引领(四)以优质的火锅底料为核心(五)以信息化的财务软件为辅助五、我国成本控制的进一步创新(一)机器智能的运用(二)销售手段的创新(三)优惠手段的使用(四)金融机构的合作

连锁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学术堂整理并提供了96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的题目:1、现阶段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3、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间合作网络4、企业中个人的绝对权力与企业衰败5、项目管理: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模式6、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7、德鲁克论管理的新范式8、税收精细化管理刍议9、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及其启示1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11、政府执行力研究现状12、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13、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14、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职业流向调查15、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1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17、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18、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培育实用型应用性人才19、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析论2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21、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22、“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23、基于定货合同的供应商柔性分析和选择模型24、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25、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26、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借鉴27、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28、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29、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0、基于专业群理念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改革探讨31、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32、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析33、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34、基于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中高职衔接35、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36、论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37、商业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与分析38、九型人格与政府领导力重塑39、浅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40、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教育探索41、绩效管理在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和缺陷42、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43、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44、九型人格模型和政府领导力构建45、电力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46、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47、实践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48、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49、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50、管理者社会责任观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51、库存管理技术综述52、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素质特征53、政府企业化管理若干问题探析54、新时期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兼论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55、管理类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5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57、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利用率提高探讨58、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59、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0、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功能转变的启示61、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动态模块化教学探讨62、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63、沙盘模拟演练在高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探析6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5、高校专业建设如何避免同质化--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66、我国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67、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与高等学科教育68、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发展69、一种永续经营的思维观7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研究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71、基于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72、艺术管理与设计管理7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行业发展调研报告7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76、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77、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78、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考核方式探讨79、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80、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81、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82、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83、工商管理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84、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85、儒学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兼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86、探析工商管理应怎样推动经济的发展87、关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思考88、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的构成89、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90、基于ERP沙盘模拟企业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浅析91、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思考92、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创建有特色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93、创建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基地的研究与实践94、试析MBA教育的基本特点95、“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9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酒店管理(Hotel Management ),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举办,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 浅析饭店服务质量制约因素2. 谈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化扩张路径3. 饭店的信息化管理研究4. 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5. 对饭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研究6. 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7. 分时度假的现状与发展8. 浅析饭店无干扰服务9. 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10. 饭店业的体验式营销11. 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研究12. 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13. 饭店顾客关系管理14. 酒店式服务在***行业的应用15. 浅析汽车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16. 浅析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17. 有效执行饭店战略18. 饭店企业文化问题研究19. 如何实现餐饮服务的个性化20. 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1.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

2.心理调控与自我激励

3.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

4.“假日经济”剖析

5.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

6.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

7.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

8.饭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9.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

10.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

11.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12.试论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3.试论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4.试论酒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5.试论酒店管理集团生存和发展

16.酒店专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7.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18.连锁经营模式研究(案例分析)

19.大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20.中国酒店业治理层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商业模式 的不断创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也越来越热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行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高等职业 教育 承担起了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缓解社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渴求,探索其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了该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在逻辑,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 方法 与模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出现得相对较晚,1999年才被教育部正式添加到高职专业目录里。专业设置较晚并不代表连锁经营这种现代商业模式的发展滞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连锁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据统计,我国“十五”期间全国连锁企业的门店数量就高达十万多家,营业额达到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国百强连锁企业店铺增长率平均高达51%。“十二五”期间,中国整体经济环境进一步繁荣,连锁经营企业再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根据《2011—2015年中国连锁经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 》显示,到2010年底百强连锁企业门店数量就已经达到15万多个,销售额增长至万亿元。从另一个角度看,连锁企业如此迅猛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数量巨大的就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已经出现稀缺态势。正因为如此,本着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探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就势在必行了。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企业连锁经营商业模式起源于美国,这种经营理念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后来风靡全球,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谓连锁经营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多个区域里,以统一的名称,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管理方法,统一的服务程序等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突出了品牌效应,因此而获得了营销上的优势,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高职类专业的特点源于行业本身的特点,换而言之,现代连锁经营模式有什么样的特性,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此专业就必须依据这种特性展开教学和实训,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能胜任连锁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连锁经营企业的运营主要分为三大板块——连锁企业总部的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门店的运营管理,连锁企业的商品物流管理。这三大板块又分别在内部组织系统,信息技术系统,风险控制系统,统筹规划系统等四大管理框架下完成连锁经营。正因为有了上述连锁经营行业的特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也因此而彰显出来。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清晰明了了:培养具备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理论,适应连锁零售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掌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能从事门店开发,胜任商品采购、品类管理、物流配送、卖场设计、商品促销等连锁经营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在逻辑 高职教育体系下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本着属于它的规律进行。高职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发展地方区域经济为思路,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原则而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群。设置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需要理清一条逻辑线路:所设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在此方向上有哪些岗位群?→每一个岗位群里又有哪些具体的岗位?→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胜任每一个具体的岗位需要哪些专业能力?→每一种专业能力需要哪些课程来支撑?如果我们能回答这条逻辑线路上的每一个问题,那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就呼之欲出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我们本着上面的逻辑线路依次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连锁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工作。在此方向上有四个岗位群,连锁总部管理岗位群,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岗位群,物流管理岗位群,配送管理岗位群。在这四个岗位群里,有初始岗位9个,例如市场调研员、收银员、理货员、质量管理专员,物流专员等等。有可发展岗位8个,例如连锁门店店长、物流配送主管,品类主管等等。还有相关岗位11个,例如行政管理, 市场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等等。每一个岗位都它的工作任务,例如市场调研岗,其工作任务就是信息收集、问卷调查、问题研究以及组织项目调查活动的各类协调工作。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要完成此项任务,工作人员就必须具备市场调研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问卷调查的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呢,就需要课程来支持。要构建这些能力就必须开设《 市场调查 与预测》、《市场营销学基础》、《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按照这样的思路与方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就建立起来了。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框架 根据企业连锁经营就业方向和相关岗位要求,从事连锁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门店开发与运营能力,经营策划与设计能力,商务洽谈与沟通能力,商品物流与管理能力。在这五个方面的能力中有三种能力是连锁经营管理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它们是门店开发与设计能力,商品采购与管理能力,门店运用与管理能力。在学科领域里,专业核心能力往往是此专业区别于彼专业的差别与特点,也是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依据。要具备门店开发与设计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经济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等课程来支持。要具备商品采购与管理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商品学基础》、《物流基础》、《品类管理与实务》等课程来支持。要具备门店运营与管理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消费者心理学》、《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会计基础》、《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来支持。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绝非几门专业核心课的教授就能让学生达到的,换而言之,核心能力除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支撑以外还要有 其它 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来夯实基底,才能真正打造出该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打造需要有三个层次的目标来完成,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知识目标层面,要懂得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物流基础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对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法规。要理解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购买决策的过程。懂得商品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商品采购过程。掌握理货员、收银员、店长等岗位的职责。在能力目标层面,要有清晰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有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有问卷调查和市场开拓能力,有商品采购和物流配送的能力,有理货、收银、盘点的能力,有卖场设计能力,有处理顾客投诉及危机公关能力,有人力协调,员工管理能力。在素养目标层面,要具有一定的中国人文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热爱自己的事业,遵守行业规范,能积极工作,乐观向上。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的本身就注定高职教育是重实践教学的。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以双证融通的方式进行考核。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课堂讲授专业理论,然后通过校内实训室进行相关专业能力的模拟实训。所谓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指学院努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与学院的合作让学生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中锻炼,以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谓双证融通的考核方式,是指学生要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后获得毕业证书,通过校内外实训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正式毕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的根源是行业的变化以及相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提升,所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是一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研究过程。 参考文献: [1]刘轶宏,阎惠全,王晓娟.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QSQ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2]孔美多.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2(1). [4]晋淑惠,王化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10). [5]高皖秋.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J].学理论,2013(35).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浅谈人才培养下连锁经营管理》 摘要:综上所述,“订单式”培养模式,既符合教育部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也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深化。 关键词:人才培养;连锁经营管理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成素质较高的1+N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第一,对于青年教师,明确“高职教育不是学科本位而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坚持对新分配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取得相关企业工作 经验 后方可执教的原则。 第二,通过选拔方式确定骨干教师,并轮流选派到国内外同类院校考察学习、参与完成课题及企业应用性服务项目;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主持或参加专业应用性项目研究,使其通过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 第三,坚持发展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非常重要的队伍,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桥梁,是进行产学研结合的纽带,也是学院未来新专业的增长点。 二、“产学结合、双线并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自2008年以来,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先后与多家连锁企业进行合作,开展联合培养,校企共建世纪联华、苏宁电器等多个“订单班”。经过多年的调研论证及运行,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要求,结合商业零售业季节周期性特点,正式构建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班管理机制已非常全面,但在管理效率上还有一些提升空间。具体如下: 第一,企业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订单”培养倾向于“技术型”而非“经营管理型”。因此,合作企业也有责任参与制定学生的培养定位,共同制定注重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方式。 第二,企业学校共同提升“订单班”学生管理效率。在“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应配置指导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并采用“半脱产”方式,结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状,在院系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十分顺利。由于“订单班”所必需的稳定性,“订单”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十分辛苦的,相对于普通毕业班的辅导工作多出近1倍的工作量。为班主任配置一定比例的绩效奖励,可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风险,促进“订单”培养的发展完善。 第三,坚持促成学生轮岗学习实践。“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学生轮岗学习实践对维持实习稳定及与企业进行长久合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学生轮岗学习不宜协调。对企业而言,学生往往安置在多个门店,比较分散,全体轮岗学习操作难度很大,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现实。对学院而言,学生的工作表现也要防止学生“走马观花,混实习”。不过,给表现优秀的实习生更多的发展机会,是学校和企业都关心的问题。通过与企业多次研讨,与企业共同为学生制订了《轮岗学习办法》并在今后的合作中积极兑现轮岗承诺。尽管如此,在诸多客观因素面前,轮岗实习的推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综上所述,“订单式”培养模式,既符合教育部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也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深化。 参考文献 1、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思路王晓兰;中国成人教育2008-08-30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岑丽阳;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08-20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三:《浅谈连锁超市经营管理策略》 摘要:当前中国零售业已呈强劲的扩张趋势,在国外超市巨头纷纷登陆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来综合提高我国连锁超市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 近代连锁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中国以来,与超级市场的业态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目前我国连锁超市主要表现出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业态优势不明显等一系列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极不适应。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增强连锁超市市场竞争力。 一、差异化策略 连锁超市通过差异化策略,来塑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企业形象。具有鲜明个性的差异化可以通过三点:一是通过 企业 文化 、企业服务等形成企业品牌优势。1.服务个性化:例如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连锁超市通过免费停车,免费市内电话,免费修裤边,免费擦鞋等一系列促销服务来全面提高顾客满意度。2.经销产品的差异化:即在新产品采购与开发上满足顾客的差异需求。3.定牌产品的差异化:例如相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样式、价位,可选择较低价的,让顾客觉得这个超市的产品就是便宜从而增加顾客回头率。二是及早抢占有利的地形,店址优势往往具有垄断性,并在长期内难以被突破。较早确定在老百姓心中核心商圈地位。三是寻求业态形式上的差异,采取多种业态经营的方式,如网上订货与送货相结合的服务方式。 二、细分化策略 由于超市具有百货店规模大、品种多和连锁店毛利低、周转快的特点,经营者必须在把握超市经营的具体环境及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细分,对连锁超市进行科学定位,这是成功经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1.综合化发展同时进行区域定位、品类定位 区域定位是以空间为基础的最传统的定位方式,主要是从地理意义上确定目标市场即明确商圈的范围及商圈内顾客的类型、消费特征、购买期望等,并据此安排店铺的布局规模定位。选择不同的区域定位,目标市场不同进行营销活动也应采取不同的定位方式。 品类定位可分为迎头定位和避强定位,首位迎头定位通常适合市场挑战者,这是一种与竞争者针锋相对的定位方式。而避强定位是一种避开强劲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分析寻找未被重视或未被控制的市场。 2.专业化发展同步展开连锁超市经营定位战略 (1)消费者定位战略。所谓目标市场定位战略,是指根据超市所在地域即商圈内的顾客的类型及消费需求、购买行为特点,结合超市自身特点,确定超市的服务对象。从超市的基本社会经济功能来看,超市最为基本的目标市场是商圈内的家庭主妇。据调查2012年很多奢饰品及日化品的消费者为男性。随着超市经营品种的增加,经营规模的扩大,超市的服务对象往往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2)商品定位战略。连锁超市是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多为日常必需的便利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从经营品种上看,超市的经营品种应当十分齐全,能够满足附近居民80%-90%的日常需求,以满足其一次购齐和挑选的要求。 (3)价格定位战略。价格低廉是超市经营定位战略的一个基本方面。低廉的商品价格不仅对中低收入阶层有吸引力,对高收入阶层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超市独特的管理方式、销售方式,又为实行低价策略提供了可行性。 (4)服务定位战略。超市服务定位的核心是顾客在自选的原则下,超市的服务定位可以有自身的特色,根据顾客的需要开发和推出若干服务项目,如采取全天候24小时营业、提供商品信息、开展生活咨询等等。 (5)促销定位战略。连锁超市的促销定位战略的基本战略意图是,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促销活动,刺激和诱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促进商品销售,提高超市的经营业绩。超市可以采取的促销战略主要有:会员制促梢、折扣促销、特价促销、 广告 促销、有奖促梢、卖场促销、服务促销等。 三、信息化策略 1.电子信息化技术为连锁超市提供了信息管理的先进手段 随着连锁超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加,企业越来越需要电子信息化整体的运营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与网络相结合,可以使连锁超市在经营中生成信息、保证原始数据完整、准确地采集、传递、实时处理和反馈,极大的提高连锁超市的经营效率。电子信息化技术及超市整体信息化系统对提升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在于:一是最大限度地解决大规模经营带来的信息不畅;二是可以全面监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三是优化商品经营结构;四是缩短顾客结算时间;五是降低人工成本。 2.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发挥促销优势 现在连锁超市与网络结合成为大趋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人购物的首选,又为连锁超市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利于整合多种促销手段,效果好且成本相对较低。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与实体超市有所不同的是连锁超市还需要组织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配送中心、网络配送站。超市建立的网络平台主要负责销售,配送中心主要是完成货物的采购、配送任务。网络配送站一边接受配送中心来货一边向消费者配送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具有配送、宣传、咨询、和收集客户信息的作用。实体连锁超市经常都是区域化的客户、物流相结合,客户 爱好 易于把握、短距离物流降低进货和销售成本,成本下降从而零售价格比较低。目前很多网络平台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购物网,整个消费过程方便,售后服务较好,这将会为实体超市带来很大的竞争力。 在以上策略综合使用的同时,为了增加竞争力,我国连锁超市还应该严格建立区域化和低成本优势,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服务品牌企业。 参考文献: [1] 李丹.我国超市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学位论文,2003年4月 [2] 陈凌.我国未来超市发展之初探[J].中国商贸,2009(5):29-30 [3] 毛鹏举.网上超市的区域化战略评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4,64-67 猜你喜欢: 1. 连锁经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 连锁经营管理学习心得 3. 浅谈企业经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连锁经营管理心得体会 5. 餐饮业经营管理论文

连锁经营专业的毕业论文

1、 [旅游管理]餐饮连锁经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连锁经营是餐饮业发展的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餐饮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餐饮连锁经营研究非常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餐饮...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8 KB 日期:2009-03-25 2、 [物流管理]论中国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以中国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为例 摘 要:近年来,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还十分薄弱,甚至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课题,是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迫切...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31 KB 日期:2009-02-13 3、 论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中心建设的战略和策略 中文摘要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能否建立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配送中心关系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能否充分发挥。我国连锁经营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现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其发展前景广阔。与...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6 KB 日期:2008-05-11

如下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科学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管理科学的新的重要分支。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发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 物流管理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物流管理科学的诞生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它揭示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在西方国家,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直接的技术、经济和政策上的原因:(1)由于产品越来越趋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和小批量化决定了配送的复杂化;(2)制造业和营销业中JIT、快速响应、连续补货等技术的采用,引进了以时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服务,要求人们做到在库存、运输和生产、销售之间进行严格控制与协调,以使存货量能够降低到最低限度,改变传统上依赖于安全库存的物流战略;(3)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高度依赖对大量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为物流系统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处理事务、进行评估和决策的支持处理功能。条形码技术、EDI、卫星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物流过程的透明度;(4)发达国家在运输领域广泛采取的“放松管制”政策,使运输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物流创新层出不穷。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外界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客户服务激增、时间性成为管理的焦点、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迫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管理。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发现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因此,企业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差别化优势的目光转向向生产前后延伸的物流领域,并开始在这一领域里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可以说,从世界范围看,在当今工商企业面临的诸多战略问题中,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就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却实际上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的中断。又比如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将一笔必须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这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高德拉特所著的《目标》一书风靡全球制造业界,其精髓就是从生产流程的角度来管理生产。相应地,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则在1992年改名为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其需求预测、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环节通常叫做进向物流,原材料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流通环节叫做生产物流,而配送与客户服务环节叫做出向物流。物流管理的关键则是系统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的整个流程,以保证在最低的存货条件下,物料畅通的买进、运入、加工、运出并交付到客户手中。对于有着高效物流管理的企业的股东而言,这意味着以最少的资本做出最大的生意,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各大生产企业纷纷外包零部件生产,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转移到人工最廉价的国家去生产。以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车厂为例,一辆车上的几千个零部件可能产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几百个不同的供应商。这样一种生产模式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维持最低库存量的前提下,保证所有零部件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供应给装配厂,并将成品车运送到每一个分销商。这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企业的管理范围,它要求与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精确配合,集成跨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商业流程,才能保证整个流程的畅通。只有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才能达到同一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作用的最大化。市场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于2000年改名为“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以反映行业的变化与发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曾试图扩大物流管理概念的外延来表达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最后因多方反对,不得不修订物流管理概念,承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商业模式 的不断创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也越来越热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行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高等职业 教育 承担起了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缓解社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渴求,探索其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了该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在逻辑,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 方法 与模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出现得相对较晚,1999年才被教育部正式添加到高职专业目录里。专业设置较晚并不代表连锁经营这种现代商业模式的发展滞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连锁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据统计,我国“十五”期间全国连锁企业的门店数量就高达十万多家,营业额达到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国百强连锁企业店铺增长率平均高达51%。“十二五”期间,中国整体经济环境进一步繁荣,连锁经营企业再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根据《2011—2015年中国连锁经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 》显示,到2010年底百强连锁企业门店数量就已经达到15万多个,销售额增长至万亿元。从另一个角度看,连锁企业如此迅猛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数量巨大的就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已经出现稀缺态势。正因为如此,本着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探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就势在必行了。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企业连锁经营商业模式起源于美国,这种经营理念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后来风靡全球,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谓连锁经营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多个区域里,以统一的名称,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管理方法,统一的服务程序等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突出了品牌效应,因此而获得了营销上的优势,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高职类专业的特点源于行业本身的特点,换而言之,现代连锁经营模式有什么样的特性,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此专业就必须依据这种特性展开教学和实训,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能胜任连锁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连锁经营企业的运营主要分为三大板块——连锁企业总部的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门店的运营管理,连锁企业的商品物流管理。这三大板块又分别在内部组织系统,信息技术系统,风险控制系统,统筹规划系统等四大管理框架下完成连锁经营。正因为有了上述连锁经营行业的特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也因此而彰显出来。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清晰明了了:培养具备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理论,适应连锁零售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掌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能从事门店开发,胜任商品采购、品类管理、物流配送、卖场设计、商品促销等连锁经营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在逻辑 高职教育体系下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本着属于它的规律进行。高职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发展地方区域经济为思路,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原则而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群。设置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需要理清一条逻辑线路:所设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在此方向上有哪些岗位群?→每一个岗位群里又有哪些具体的岗位?→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胜任每一个具体的岗位需要哪些专业能力?→每一种专业能力需要哪些课程来支撑?如果我们能回答这条逻辑线路上的每一个问题,那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就呼之欲出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我们本着上面的逻辑线路依次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连锁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工作。在此方向上有四个岗位群,连锁总部管理岗位群,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岗位群,物流管理岗位群,配送管理岗位群。在这四个岗位群里,有初始岗位9个,例如市场调研员、收银员、理货员、质量管理专员,物流专员等等。有可发展岗位8个,例如连锁门店店长、物流配送主管,品类主管等等。还有相关岗位11个,例如行政管理, 市场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等等。每一个岗位都它的工作任务,例如市场调研岗,其工作任务就是信息收集、问卷调查、问题研究以及组织项目调查活动的各类协调工作。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要完成此项任务,工作人员就必须具备市场调研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问卷调查的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呢,就需要课程来支持。要构建这些能力就必须开设《 市场调查 与预测》、《市场营销学基础》、《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按照这样的思路与方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就建立起来了。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框架 根据企业连锁经营就业方向和相关岗位要求,从事连锁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门店开发与运营能力,经营策划与设计能力,商务洽谈与沟通能力,商品物流与管理能力。在这五个方面的能力中有三种能力是连锁经营管理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它们是门店开发与设计能力,商品采购与管理能力,门店运用与管理能力。在学科领域里,专业核心能力往往是此专业区别于彼专业的差别与特点,也是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依据。要具备门店开发与设计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经济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等课程来支持。要具备商品采购与管理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商品学基础》、《物流基础》、《品类管理与实务》等课程来支持。要具备门店运营与管理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消费者心理学》、《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会计基础》、《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来支持。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绝非几门专业核心课的教授就能让学生达到的,换而言之,核心能力除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支撑以外还要有 其它 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来夯实基底,才能真正打造出该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打造需要有三个层次的目标来完成,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知识目标层面,要懂得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物流基础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对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法规。要理解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购买决策的过程。懂得商品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商品采购过程。掌握理货员、收银员、店长等岗位的职责。在能力目标层面,要有清晰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有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有问卷调查和市场开拓能力,有商品采购和物流配送的能力,有理货、收银、盘点的能力,有卖场设计能力,有处理顾客投诉及危机公关能力,有人力协调,员工管理能力。在素养目标层面,要具有一定的中国人文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热爱自己的事业,遵守行业规范,能积极工作,乐观向上。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的本身就注定高职教育是重实践教学的。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以双证融通的方式进行考核。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课堂讲授专业理论,然后通过校内实训室进行相关专业能力的模拟实训。所谓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指学院努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与学院的合作让学生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中锻炼,以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谓双证融通的考核方式,是指学生要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后获得毕业证书,通过校内外实训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正式毕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的根源是行业的变化以及相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提升,所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是一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研究过程。 参考文献: [1]刘轶宏,阎惠全,王晓娟.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QSQ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2]孔美多.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2(1). [4]晋淑惠,王化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10). [5]高皖秋.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J].学理论,2013(35).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浅谈人才培养下连锁经营管理》 摘要:综上所述,“订单式”培养模式,既符合教育部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也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深化。 关键词:人才培养;连锁经营管理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成素质较高的1+N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第一,对于青年教师,明确“高职教育不是学科本位而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坚持对新分配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取得相关企业工作 经验 后方可执教的原则。 第二,通过选拔方式确定骨干教师,并轮流选派到国内外同类院校考察学习、参与完成课题及企业应用性服务项目;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主持或参加专业应用性项目研究,使其通过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 第三,坚持发展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非常重要的队伍,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桥梁,是进行产学研结合的纽带,也是学院未来新专业的增长点。 二、“产学结合、双线并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自2008年以来,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先后与多家连锁企业进行合作,开展联合培养,校企共建世纪联华、苏宁电器等多个“订单班”。经过多年的调研论证及运行,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要求,结合商业零售业季节周期性特点,正式构建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班管理机制已非常全面,但在管理效率上还有一些提升空间。具体如下: 第一,企业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订单”培养倾向于“技术型”而非“经营管理型”。因此,合作企业也有责任参与制定学生的培养定位,共同制定注重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方式。 第二,企业学校共同提升“订单班”学生管理效率。在“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应配置指导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并采用“半脱产”方式,结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状,在院系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十分顺利。由于“订单班”所必需的稳定性,“订单”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十分辛苦的,相对于普通毕业班的辅导工作多出近1倍的工作量。为班主任配置一定比例的绩效奖励,可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风险,促进“订单”培养的发展完善。 第三,坚持促成学生轮岗学习实践。“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学生轮岗学习实践对维持实习稳定及与企业进行长久合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学生轮岗学习不宜协调。对企业而言,学生往往安置在多个门店,比较分散,全体轮岗学习操作难度很大,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现实。对学院而言,学生的工作表现也要防止学生“走马观花,混实习”。不过,给表现优秀的实习生更多的发展机会,是学校和企业都关心的问题。通过与企业多次研讨,与企业共同为学生制订了《轮岗学习办法》并在今后的合作中积极兑现轮岗承诺。尽管如此,在诸多客观因素面前,轮岗实习的推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综上所述,“订单式”培养模式,既符合教育部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也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深化。 参考文献 1、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思路王晓兰;中国成人教育2008-08-30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岑丽阳;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08-20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三:《浅谈连锁超市经营管理策略》 摘要:当前中国零售业已呈强劲的扩张趋势,在国外超市巨头纷纷登陆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来综合提高我国连锁超市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 近代连锁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中国以来,与超级市场的业态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目前我国连锁超市主要表现出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业态优势不明显等一系列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极不适应。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增强连锁超市市场竞争力。 一、差异化策略 连锁超市通过差异化策略,来塑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企业形象。具有鲜明个性的差异化可以通过三点:一是通过 企业 文化 、企业服务等形成企业品牌优势。1.服务个性化:例如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连锁超市通过免费停车,免费市内电话,免费修裤边,免费擦鞋等一系列促销服务来全面提高顾客满意度。2.经销产品的差异化:即在新产品采购与开发上满足顾客的差异需求。3.定牌产品的差异化:例如相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样式、价位,可选择较低价的,让顾客觉得这个超市的产品就是便宜从而增加顾客回头率。二是及早抢占有利的地形,店址优势往往具有垄断性,并在长期内难以被突破。较早确定在老百姓心中核心商圈地位。三是寻求业态形式上的差异,采取多种业态经营的方式,如网上订货与送货相结合的服务方式。 二、细分化策略 由于超市具有百货店规模大、品种多和连锁店毛利低、周转快的特点,经营者必须在把握超市经营的具体环境及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细分,对连锁超市进行科学定位,这是成功经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1.综合化发展同时进行区域定位、品类定位 区域定位是以空间为基础的最传统的定位方式,主要是从地理意义上确定目标市场即明确商圈的范围及商圈内顾客的类型、消费特征、购买期望等,并据此安排店铺的布局规模定位。选择不同的区域定位,目标市场不同进行营销活动也应采取不同的定位方式。 品类定位可分为迎头定位和避强定位,首位迎头定位通常适合市场挑战者,这是一种与竞争者针锋相对的定位方式。而避强定位是一种避开强劲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分析寻找未被重视或未被控制的市场。 2.专业化发展同步展开连锁超市经营定位战略 (1)消费者定位战略。所谓目标市场定位战略,是指根据超市所在地域即商圈内的顾客的类型及消费需求、购买行为特点,结合超市自身特点,确定超市的服务对象。从超市的基本社会经济功能来看,超市最为基本的目标市场是商圈内的家庭主妇。据调查2012年很多奢饰品及日化品的消费者为男性。随着超市经营品种的增加,经营规模的扩大,超市的服务对象往往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2)商品定位战略。连锁超市是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多为日常必需的便利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从经营品种上看,超市的经营品种应当十分齐全,能够满足附近居民80%-90%的日常需求,以满足其一次购齐和挑选的要求。 (3)价格定位战略。价格低廉是超市经营定位战略的一个基本方面。低廉的商品价格不仅对中低收入阶层有吸引力,对高收入阶层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超市独特的管理方式、销售方式,又为实行低价策略提供了可行性。 (4)服务定位战略。超市服务定位的核心是顾客在自选的原则下,超市的服务定位可以有自身的特色,根据顾客的需要开发和推出若干服务项目,如采取全天候24小时营业、提供商品信息、开展生活咨询等等。 (5)促销定位战略。连锁超市的促销定位战略的基本战略意图是,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促销活动,刺激和诱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促进商品销售,提高超市的经营业绩。超市可以采取的促销战略主要有:会员制促梢、折扣促销、特价促销、 广告 促销、有奖促梢、卖场促销、服务促销等。 三、信息化策略 1.电子信息化技术为连锁超市提供了信息管理的先进手段 随着连锁超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加,企业越来越需要电子信息化整体的运营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与网络相结合,可以使连锁超市在经营中生成信息、保证原始数据完整、准确地采集、传递、实时处理和反馈,极大的提高连锁超市的经营效率。电子信息化技术及超市整体信息化系统对提升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在于:一是最大限度地解决大规模经营带来的信息不畅;二是可以全面监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三是优化商品经营结构;四是缩短顾客结算时间;五是降低人工成本。 2.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发挥促销优势 现在连锁超市与网络结合成为大趋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人购物的首选,又为连锁超市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利于整合多种促销手段,效果好且成本相对较低。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与实体超市有所不同的是连锁超市还需要组织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配送中心、网络配送站。超市建立的网络平台主要负责销售,配送中心主要是完成货物的采购、配送任务。网络配送站一边接受配送中心来货一边向消费者配送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具有配送、宣传、咨询、和收集客户信息的作用。实体连锁超市经常都是区域化的客户、物流相结合,客户 爱好 易于把握、短距离物流降低进货和销售成本,成本下降从而零售价格比较低。目前很多网络平台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购物网,整个消费过程方便,售后服务较好,这将会为实体超市带来很大的竞争力。 在以上策略综合使用的同时,为了增加竞争力,我国连锁超市还应该严格建立区域化和低成本优势,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服务品牌企业。 参考文献: [1] 李丹.我国超市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学位论文,2003年4月 [2] 陈凌.我国未来超市发展之初探[J].中国商贸,2009(5):29-30 [3] 毛鹏举.网上超市的区域化战略评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4,64-67 猜你喜欢: 1. 连锁经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 连锁经营管理学习心得 3. 浅谈企业经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连锁经营管理心得体会 5. 餐饮业经营管理论文

大专连锁管理毕业论文

中国-东盟经贸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规格,主要包括:(1)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计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中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熟悉国际会计特别是东盟国家会计准则和惯例;(2)具备良好的管理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法学、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知识和能力;(3)具备良好的英语或东盟国家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达到与东盟人士无障碍交流水平;(4)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5)掌握良好的科研方法,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研究能力,了解会计学发展前沿,把握会计学发展动态;(6)具有遵纪守法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品质和情操。 3.优化课程体系,突出重外语、厚基础、宽知识、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色 (1)重外语(英语、东盟国家语言),是指强化学生外语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因此,大学外语学习课程调整为巩固和加强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增设东盟国家语言(小语种)课程,无论是英语还是东盟国家小语种,强化口语、听力、阅读、写作与翻译等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大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通过国家四级、六级英语考试,熟练掌握和运用至少一个东盟国家语言进行交流。 (2)厚基础,是指具有较雄厚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报表分析、国际会计、投资、国际贸易、国际税收、国际商法、中外会计准则与惯例比较等课程。 (3)宽知识,是指具有较宽的会计专业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投资学、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法学基础知识、经济法与税法等课程为必修课程,并要求学生选修管理类、经济类、人文科学类等2-5门课程。 (4)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习训练。采取“四段式三类实习”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分两段深入企业进行实习,熟悉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或审计的过程和要求;建立手工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实验室;建立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和电算化审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 4.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优化会计专业课程。突出国际会计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会计准则与惯例,并能熟练运用专业英语,鼓励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和注册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学生既能熟练掌握中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如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又能熟练应用国外财务软件。 (2)在教学方法上,大胆进行改革,采用案例分析法、自学与讨论法、试验与实践相结合法、多形式作业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和研究型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5.改革教学管理 全面修订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明确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和保障措施。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包括主辅修制、选修制、弹性学制,为学生塑造自我、发展个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认真搞好教学管理,做好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学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按照新的教学计划,抓好教材、教学大纲、题库建设,规范教学行为;完善院校、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的双重评教制度。 (二)加强同东盟国家高校的教育合作 1.大力借鉴和引进东盟国家会计学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借鉴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外部远程教育、海外办学和马来西亚的“双联课程”等;引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课程和外语版教材,部分课程直接用外语授课。 2.建立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办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联合办学方向上,可以同东盟高校在会计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等层次进行交流和联合培养,包括开展联合办学的学位课程和双学位课程;在联合办学内容上,引进东盟的先进教育资源,学习的优秀办学理念和方法,借助东盟国家高校的管理经验;在办学方式上,可以互派访问学者、交流教师、交流学生到对方国家高校学习,互通学习课程;在学分机制上,扩大在教育质量监督和认证领域的合作,寻求建立中国—东盟之间互认学分、学位和文凭的互相认证制度。 3.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互招会计学留学生工作,促进双方高等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发展。中国-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互招会计学留学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带动高等教育升级,推动高等教育的优化。通过招收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增进对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了解,增加我国高校学生同东盟国家学生互相接触、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与东盟国家留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共同进步。(三)校企联合,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同东盟国家企业集团的联合办学,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能力。我国高校同东盟国家企业集团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实现校企强强联手的培养模式。一是实行东盟国家企业给我国高等院校注资的方式联合办学,校企实行董事会方式进行管理,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二是东盟国家企业给予适当资金赞助我国高校,企业委托培养所需的会计人才;三是东盟国家的企业作为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海外实习基地,每年选派中国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可以在优秀的学生中挑选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 2.加强同国内涉及东盟经济贸易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建立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实训企业基地。我国高校应该加强同涉及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密切的港口、航空、物流、金融、服务、贸易等行业企业的联合,尽可能在这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永久的会计人才实训基地,尽可能扩大到这些企业实习的学生数量,力争100%的东盟会计人才试点专业方向的学生都能安排到企业实训基地实习锻炼。 3.探索建立企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通过设计会计人才质量评价问卷,征求涉及中国-东盟经济贸易的企业进行质量调查,再由学生就业的东盟国家企业和我国涉及东盟经济贸易的企业,特别是联合办学、企业实训基地等进行跟踪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餐饮连锁经营是现代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趋势,我精心推荐的一些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一 餐饮业的连锁经营管理分析 摘 要:餐饮业在中国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中国餐饮企业主要经营方式之一的连锁经营是近代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当今社会运用十分广泛。 文章 以S餐饮有限公司为例,探讨连锁经营管理问题。 关键词:S串串;连锁经营;餐饮业;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58-02 1 S餐饮有限公司概述 S餐饮有限公司是中国优秀的连锁餐饮企业之一,于2007年9月在成都成立,是专业从事串串香、火锅连锁经营、底料及调味品生产、物流、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大型餐饮企业,S有限公司立足于特色餐饮行业,秉承重品质、抓服务、塑形象以回报社会的理念,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规范各店的质量和口味,成立了生产部、物流部、加盟连锁中心等部门,形成统一的串串香加盟咨询、串串底料生产和物流配送体系。S餐饮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效益持续稳定提高。 2 连锁经营理论及连锁餐饮业概述 连锁经营的理论 连锁经营理论概述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因此、连锁经营业具有四个特征:经营理念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经营商标的统一,服务的统一,也正是由于连锁经营有这几个基本的特征,所以一定程度的确保了连锁经营的成功。 连锁经营的优势 ①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店名、进货、配送、价格、服务、 广告 、管理、核算的统一。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强化企业形象。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环境布置、色彩装饰、商徽、广告语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连锁经营企业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强化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③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 方法 、 经验 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④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厂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工资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 连锁餐饮业概述 连锁餐饮业的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我国的餐饮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连锁餐饮业现状分析 连锁餐饮企业群体已成为餐饮业中最活跃的部分,伴随着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餐饮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 热点 。我国连锁餐饮业现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连锁经营成为我国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自从我国的市场上有了国际连锁经营组织的攻占,我国餐饮业就努力地在连锁经营方面做着努力。并且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如内蒙古小肥羊,重庆火锅等,他们大多在中国连锁餐饮业起着带头作用,走在前列。②我国连锁餐饮业保持发展状态。在2010年。据调查,餐饮企业发展模式以直营店和加盟店居多,占75%。而这些企业中,以销售额10亿一下的经营规模为多数。并且,95%连锁餐饮企业的销售额都有两位数的增长,说明,多数连锁餐饮企业发展符合良性运营的规律,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③原材料上涨快速,毛利率稳中有升。由于物价的上涨,连锁餐饮企业的原材料也随之上涨,据调查,2007年,30%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以下,一半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20%。在原材料成本日益高涨的前提下,有25%的被调查企业的毛利率下降在5%以内,而一半企业的毛利率基本没有变化,还有27%的企业的毛利率有增长。所以,大多数企业稳中有升的毛利率,说明,大多数企业连锁经营盈利模式比较健康,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在开源增效方面还有可挖掘的空间。④人力资源相对匮乏。连锁餐营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其在人们心里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不高,据相关调查,人力资源匮乏,经营成本高涨,标准化难度大构成连锁餐饮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而在连锁餐饮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人力资源匮乏占比例最高,其被选择比例达到了80%其次为经营成本高涨。⑤有较大发展空间有待开发。虽然,连锁餐饮经营已经是我国餐饮业的主导模式,但是,我国连锁经营的餐饮业无论在管理方式还是从销售业绩方面来说,和西式餐饮连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都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开发和完善。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餐饮连锁企业又存在以下问题: ①品牌意识薄弱。在我国,形成独具自己特色和企业形象的连锁餐饮企业还比较少,而我国有自己成熟品牌的企业,如一些中华老字号,老品牌,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确实品牌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多的连锁餐饮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品牌,但不注重对品牌的保护,不能坚持产品,服务的标准化,不能保证各分店的口味,服务等的统一,有些分店甚至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造成对已有品牌的损害。②规模效应低。所谓连锁经营的要义就在于用很低的成本复制经济样本,从而将规模扩大,规模是餐饮连锁竞争的优势和必要条件。然而,我国很多餐饮连锁企业对此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发展时,有目盲,急于求成的情绪,用特许经营遍地开花的方式,广开分店,导致其发展要求与自身情况不符,最后失败。③标准化程度低。连锁经营具有统一化的特点。统一的店面面貌,统一的广告营销、信息传播,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的库存和管理。但是,在我国,对与很多中餐企业,其复杂的制作过程就不比西餐企业有优势,所以,绝对的标准很难做到,标准化程度就相当很低。④物流中心不够完善。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作用,但不少连锁餐饮企业却只把配送中心单纯的看作配货,不愿意耗费物力财力去完善物流管理,所以,物流管理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化连锁经营的理念。正是由于这种对物流中心缺乏准确的认识和重视,配送中心不仅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齐,也没有发挥配送中心的核心作用,就制约了连锁餐饮经营的进一步发展。⑤专业人才匮乏。中国餐饮连锁企业普遍面临存在一个重要矛盾就是企业扩大规模和人才缺乏的矛盾,大多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历都有。同时,由于观念,薪资等方面的愿意,我国连锁餐饮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的人才,所以,人才的短缺成了制约餐饮连锁经营前进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 3 S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S餐饮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S餐饮有限公司从2007年9月开业至今,已发展成为具有两百多家加盟商的餐饮企业公司已完善了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人才培训及储备,可以为广大有意愿加盟的客商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愿与广大合作者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S餐饮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形式单一。虽然产品风味独特,但与其他传统餐饮业相比,传统餐饮业的菜品一菜一味,各有特点。火锅产业则由于锅底种类相对较少,加上消费者每次选择的锅底种类终究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带来滋味相对单一的缺陷。②质量问题。与传统餐饮业相比,串串香对肠胃的刺激大,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S餐饮有限公司一直以大众的价格受大众喜爱,但是由于其比较低廉的价格,所以,在价格和质量的协调方面存在矛盾。在保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③发展空间较小。火锅产业的地域性使得一地一味,四川人只认麻辣味的火锅,北京人就爱吃涮羊肉等等,这使单一风味的火锅类别很难做到向全国推广,更不要说走 出国 门。④竞争力低。就四川而言,和S餐饮有限公司类似的火锅店,串串店很多,而且,串串香的宣传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消费者的选择空间非常大,而对于S餐饮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就相对变低了。⑤经营者自身的素质。S餐饮有限公司的加盟者经营知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加盟者不具备一个经营者应有的素质,素质较低。 S餐饮有限公司对策分析 ①加强创新。推出更多的菜品,推出更多的套餐或组合服务,推出更多的口味,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②注重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在原料,物流,劳动力等各方面节约成本,提高食品的产品质量,增加菜品品种。加强质量的监督,增加食品卫生检查透明度,让消费者放心消费。③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如主动倾听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客人的投诉;制订常客奖励计划等。④加强品牌管理,提升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价值。现在社会,任何商品都有其品牌。消费者注重商品质量,价格,服务,但对商品的综合反应就是其品牌,现在很多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牌。对于餐饮业是如此,所以,应加强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宣传和管理。⑤注重 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服务人员的仪容,态度,举止等都要经过专业培训,要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培训,将这些细化的服务标准灌输给员工,使服务工作标准化,统一化。其次,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的素质,选择具有较高 文化 修养,较高专业素质的人。不仅如此,更要为员工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心里,避免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张志平.我国餐饮连锁经营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 [2] 杨欣.餐饮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7. 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二 餐饮连锁企业的直营与特许经营 摘要:连锁经营是现代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有三种不同的形式,而直营和特许经营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这两种形式各有其特色,但也都有一些弊端,餐饮企业在发展连锁时到底采取何种方式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餐饮企业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连锁方式。 关键词:连锁 直营 特许经营 一、餐饮连锁的概念 连锁经营的方式,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应用得最广泛,并且出现了如麦当劳、沃尔玛等国际化连锁经营品牌。 餐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组织[1]。餐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可以取得企业形象、广告宣传、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效应”;可获得广泛的吸引合作者、较低的投资风险、标准化的扩张等“扩张效应”;还可获得提供统一的消费模式、整合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整合效应”。 二、餐饮连锁的分类 (一)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又称正规连锁,简称RC。即资本经营保持单一,所有分店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都完全归属总店,采购、配送、核算都由总店统一调拨管理,分店没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自由连锁 自由连锁,又称自愿连锁,简称VC。是由一些独立经营、核算的中小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他们之间实行统一的订货、送货,并享有共同的信息和广告宣传,各连锁店都有独立法人资格。 (三)特许连锁 特许连锁,又称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的较高级形式,简称FC。是指总店与加盟店之间订立合同,明确各自权责,总店允许加盟店使用其某些商品、服务的经营权或先进管理方法。这是一种特许人以商誉为核心,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对企业信誉、品牌的出租。总店和加盟店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在这三种连锁方式中,直营连锁是连锁经营的最初形式,而特许经营则是最发达、最规范的形式。国内大多数餐饮连锁企业采取的都是这两种形式,采取自愿连锁方式的企业较少。因此本文也主要是考虑餐饮企业的直营和特许经营两种形式。 三、直营连锁优势、劣势 (一)直营连锁的优势 首先由于总店拥有直营连锁店的采购、配送和核算权,因此可以进行大批量采购,通过量的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和价格;其次总店可以统一调配连锁店的资金、设备、店面及人员,充分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营效益;再次由于总店分担了一部分经营事宜,因此有利于各连锁店集中精力进行商品的管理和服务的改善,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最后由于各连锁店受总部直接管理,连锁店的运营管理属于公司内部的事物,较为灵活,受外界制约和影响也相对较少。 (二)直营连锁的劣势 但是直营连锁也有一些劣势,比如资金投入大,见效慢,一般的企业在其发展初期无法承受;规模扩张易受资金、税收、地区法规等制约,对企业要求高等。 四、特许经营的优势、劣势 特许经营是快速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一条途径,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好,也将成为企业失败的导火索。 (一)特许经营的优势 首先从特许人的角度来说,特许经营具有融资功能。特许人通过经营权的转让,将无形资产变成有形的资产,积累大量资金,从而增强公司的实力和发展能力,实现以较少的资本投入而迅速扩大公司规模的目的;其次,从受许人的角度来说,特许加盟方式对于具有一定资本,但又没有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一个从事商业活动的好机会。因为通过加盟,一方面可获得总公司技术、品牌和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另一方面还可获得总公司全方位的帮助,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获得较稳定的利润。 (二)特许经营的劣势 但是特许经营这种方式对总公司的品牌、形象、管理等依赖性较大,若总公司片面追求品牌授权利润,一味追求特许加盟店数量的增长,却又缺乏有效管理和强有力的服务能力,这样不仅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而且也会出现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最终将导致整个特许连锁系统的坍塌。 五、餐饮连锁企业直营或特许经营的选择 (一)餐饮企业连锁的情况 连锁经营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可以塑造形象、树立品牌、分散经营风险、降低广告宣传费用及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大多数餐饮企业都以连锁方式来发展壮大自己。但是,到底是采取直营连锁的方式还是特许经营的方式,每个有意发展连锁的餐饮企业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考虑这个问题。 麦当劳2012年在全球有41078家连锁店,直营店6598家,加盟店34480家,加盟店所占比例为84%,这意味着发展特许经营业务是麦当劳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麦当劳未来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也在于发展特许经营。 截至2013年底,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开店总数超过1900家。中国成为麦当劳在全球首个拥有直营餐厅、传统特许经营和发展式特许经营3种业务模式的市场。 肯德基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快餐连锁企业,截至2012年底,肯德基在中国有超过4200家连锁店,其在中国普遍采取的是直营连锁的方式。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示肯德基加盟店的数量,但是2012年的数据显示,肯德基直营店当年的比例超过90%,这意味着加盟店的数量在400家左右。肯德基在中国是1999年开始实施特许经营,其采用的是双赢的特许加盟模式。首先改变加盟者交纳加盟费后自行开店的形式,转变为让加盟者出资购买一间正在运营并已盈利的连锁店。这一变化更符合东方人谨慎的投资心理,降低风险;其次由于在大城市开展特许经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性,因此目前肯德基只在中国内地非农业户口大于15万小于40万,且年人均人民币大于6000元的地区寻求加盟经营。加盟者可以转让30%的股份,并且还要对加盟者进行20周的内容广泛培训项目,从食物加工、环境清洁等基础技能到 财务管理 、人员配置、战略调整等高级发展项目都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并在以后不断学习。通过这些 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证加盟店的营利,求得双方的共赢。 而在中国发展最为迅猛的火锅连锁企业,小肥羊、小尾羊、重庆德庄、秦妈等知名火锅品牌在2005年以前加盟店所占比例均为95%以上。这些企业也从2009年开始,转变以加盟为主的扩张手段,将经营重点转向直营,大幅减少加盟店的数量,增加直营店。截至2009年底,小肥羊拥有的自营餐厅数目增至161家,特许经营餐厅的数目为293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如呷哺呷哺、海底捞等火锅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直营连锁的方式,严格限制加盟店。目前呷哺呷哺在全国超过500家店全部为直营餐厅,海底捞在全球的136家店也全部都是直营店。 (二)餐饮连锁企业怎样发展连锁 由此可见,无论是采取直营或是特许连锁方式,企业都不能盲目地扩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来。 1.餐饮企业的经营业态 企业的经营业态不同,其采取的连锁方式也不同。例如上面所阐述的肯德基多采取的是直营连锁方式,因为其资金雄厚,完全可以采取直营方式来避免特许连锁的品牌毁坏,企业核心技术泄露等风险。而小肥羊等一些中餐火锅则因为其资金问题,在企业发展初期,多采取特许连锁方式。 2.企业发展阶段及经营方式 1997年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开办特许经营店必须要有直营店,且有一年以上的良好业绩,这就说明特许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企业在发展初期,所拥有的品牌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只是限于资金有限,没办法采取直营的方式,而通过特许经营,则可在短时间内收取加盟者大批加盟金,也可扩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发展壮大企业。此举因为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这就需要餐饮企业在发展特许经营的初期就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设计自己的特许经营体系,包括营运手册、特许加盟合同、培训手册和招募加盟手册。 3. 商业模式 的可复制性 发展特许经营必须能够将积累出来的运作经验顺利移植给加盟商,否则开办自营店更合适。例如大多数咖啡连锁企业都采取的是直营方式就是因为其复制性问题,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其 企业文化 的传递性。而有些中餐火锅采取特许加盟方式是因为其生产线管理简单,产品核心技术即汤料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可复制性强。 4.发展连锁店的速度 “欲速则不达”,连锁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壮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假如餐饮连锁企业扩张得太快,无法控制和支持连锁店,则将使连锁店失掉了品牌原有的特色。例如,90年代中后期,河南企业家乔赢创办的羊肉烩面馆,以及2002年一夜间遍布全国而又顷刻灰飞烟灭的馋嘴鸭事件,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连锁企业应该练内功,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稳健的发展连锁,慎重对待特许加盟[2]。决定连锁经营成败的不是规模的大小,扩张速度的快慢,而是企业固有的管理流程和文化特色能在连锁店之间得到传承。例如星巴克则认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客户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星巴客店都能体会到一致性的服务,包括产品质量、员工服务的质量以及星巴克体验。 5.规范化与标准化 连锁经营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实现标准化并且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复制。例如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连锁经营实际是连锁总部“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并且不断复制。对于直营店来说这个问题还比较好解决,但是对于加盟店来说这是个更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不能“连而不锁”,要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托管特许经营,制定统一流程,企业加盟后,总部派人去管理。 6.人才支撑体系 现代化的餐饮连锁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兼备的特点,人才就摆在了特殊重要的地位。餐饮连锁企业应健全自己的培训机制,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比如1999年初,巴国布衣创办烹饪技术学校,它常年拥有7套管理和厨政体系的储备班底;2001年,谭鱼头创办四川烹专―谭鱼头烹饪技术学校,这都为企业发展连锁打下了人才的基础。 总之,连锁经营已经成为现代餐饮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直营还是特许经营也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直营与特许经营并不矛盾,并非两者只能取其一,恰恰相反两者是相容的关系,企业可以两者兼而有之,也可以侧重于哪一方。当总公司拥有一个具相当实力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拥有高效的配送中心及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时,就可以选择特许连锁,进行规模扩张;但是特许经营的风险也很大,资金雄厚的大企业一般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多采取直营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唐晓辉.中式餐饮成功连锁的四大要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6). [2] 廖峰,肖晓.成都连锁餐饮企业特许加盟方式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4).看了“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餐饮业成本管理论文 2.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4. 浅谈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论文 5. 有关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商业模式 的不断创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也越来越热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行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高等职业 教育 承担起了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缓解社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渴求,探索其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了该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在逻辑,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 方法 与模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出现得相对较晚,1999年才被教育部正式添加到高职专业目录里。专业设置较晚并不代表连锁经营这种现代商业模式的发展滞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连锁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据统计,我国“十五”期间全国连锁企业的门店数量就高达十万多家,营业额达到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国百强连锁企业店铺增长率平均高达51%。“十二五”期间,中国整体经济环境进一步繁荣,连锁经营企业再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根据《2011—2015年中国连锁经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 》显示,到2010年底百强连锁企业门店数量就已经达到15万多个,销售额增长至万亿元。从另一个角度看,连锁企业如此迅猛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数量巨大的就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已经出现稀缺态势。正因为如此,本着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探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就势在必行了。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企业连锁经营商业模式起源于美国,这种经营理念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后来风靡全球,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谓连锁经营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多个区域里,以统一的名称,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管理方法,统一的服务程序等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突出了品牌效应,因此而获得了营销上的优势,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高职类专业的特点源于行业本身的特点,换而言之,现代连锁经营模式有什么样的特性,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此专业就必须依据这种特性展开教学和实训,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能胜任连锁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连锁经营企业的运营主要分为三大板块——连锁企业总部的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门店的运营管理,连锁企业的商品物流管理。这三大板块又分别在内部组织系统,信息技术系统,风险控制系统,统筹规划系统等四大管理框架下完成连锁经营。正因为有了上述连锁经营行业的特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也因此而彰显出来。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清晰明了了:培养具备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理论,适应连锁零售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掌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能从事门店开发,胜任商品采购、品类管理、物流配送、卖场设计、商品促销等连锁经营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在逻辑 高职教育体系下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本着属于它的规律进行。高职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发展地方区域经济为思路,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原则而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群。设置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需要理清一条逻辑线路:所设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在此方向上有哪些岗位群?→每一个岗位群里又有哪些具体的岗位?→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胜任每一个具体的岗位需要哪些专业能力?→每一种专业能力需要哪些课程来支撑?如果我们能回答这条逻辑线路上的每一个问题,那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就呼之欲出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我们本着上面的逻辑线路依次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连锁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工作。在此方向上有四个岗位群,连锁总部管理岗位群,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岗位群,物流管理岗位群,配送管理岗位群。在这四个岗位群里,有初始岗位9个,例如市场调研员、收银员、理货员、质量管理专员,物流专员等等。有可发展岗位8个,例如连锁门店店长、物流配送主管,品类主管等等。还有相关岗位11个,例如行政管理, 市场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等等。每一个岗位都它的工作任务,例如市场调研岗,其工作任务就是信息收集、问卷调查、问题研究以及组织项目调查活动的各类协调工作。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要完成此项任务,工作人员就必须具备市场调研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问卷调查的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呢,就需要课程来支持。要构建这些能力就必须开设《 市场调查 与预测》、《市场营销学基础》、《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按照这样的思路与方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就建立起来了。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框架 根据企业连锁经营就业方向和相关岗位要求,从事连锁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门店开发与运营能力,经营策划与设计能力,商务洽谈与沟通能力,商品物流与管理能力。在这五个方面的能力中有三种能力是连锁经营管理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它们是门店开发与设计能力,商品采购与管理能力,门店运用与管理能力。在学科领域里,专业核心能力往往是此专业区别于彼专业的差别与特点,也是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依据。要具备门店开发与设计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经济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等课程来支持。要具备商品采购与管理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商品学基础》、《物流基础》、《品类管理与实务》等课程来支持。要具备门店运营与管理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消费者心理学》、《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会计基础》、《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来支持。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绝非几门专业核心课的教授就能让学生达到的,换而言之,核心能力除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支撑以外还要有 其它 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来夯实基底,才能真正打造出该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打造需要有三个层次的目标来完成,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知识目标层面,要懂得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物流基础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对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法规。要理解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购买决策的过程。懂得商品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商品采购过程。掌握理货员、收银员、店长等岗位的职责。在能力目标层面,要有清晰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有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有问卷调查和市场开拓能力,有商品采购和物流配送的能力,有理货、收银、盘点的能力,有卖场设计能力,有处理顾客投诉及危机公关能力,有人力协调,员工管理能力。在素养目标层面,要具有一定的中国人文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热爱自己的事业,遵守行业规范,能积极工作,乐观向上。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的本身就注定高职教育是重实践教学的。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以双证融通的方式进行考核。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课堂讲授专业理论,然后通过校内实训室进行相关专业能力的模拟实训。所谓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指学院努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与学院的合作让学生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中锻炼,以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谓双证融通的考核方式,是指学生要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后获得毕业证书,通过校内外实训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正式毕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的根源是行业的变化以及相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提升,所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是一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研究过程。 参考文献: [1]刘轶宏,阎惠全,王晓娟.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QSQ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2]孔美多.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2(1). [4]晋淑惠,王化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10). [5]高皖秋.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J].学理论,2013(35).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浅谈人才培养下连锁经营管理》 摘要:综上所述,“订单式”培养模式,既符合教育部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也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深化。 关键词:人才培养;连锁经营管理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成素质较高的1+N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第一,对于青年教师,明确“高职教育不是学科本位而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坚持对新分配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取得相关企业工作 经验 后方可执教的原则。 第二,通过选拔方式确定骨干教师,并轮流选派到国内外同类院校考察学习、参与完成课题及企业应用性服务项目;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主持或参加专业应用性项目研究,使其通过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 第三,坚持发展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非常重要的队伍,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桥梁,是进行产学研结合的纽带,也是学院未来新专业的增长点。 二、“产学结合、双线并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自2008年以来,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先后与多家连锁企业进行合作,开展联合培养,校企共建世纪联华、苏宁电器等多个“订单班”。经过多年的调研论证及运行,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要求,结合商业零售业季节周期性特点,正式构建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班管理机制已非常全面,但在管理效率上还有一些提升空间。具体如下: 第一,企业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订单”培养倾向于“技术型”而非“经营管理型”。因此,合作企业也有责任参与制定学生的培养定位,共同制定注重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方式。 第二,企业学校共同提升“订单班”学生管理效率。在“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应配置指导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并采用“半脱产”方式,结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状,在院系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十分顺利。由于“订单班”所必需的稳定性,“订单”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十分辛苦的,相对于普通毕业班的辅导工作多出近1倍的工作量。为班主任配置一定比例的绩效奖励,可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风险,促进“订单”培养的发展完善。 第三,坚持促成学生轮岗学习实践。“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学生轮岗学习实践对维持实习稳定及与企业进行长久合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学生轮岗学习不宜协调。对企业而言,学生往往安置在多个门店,比较分散,全体轮岗学习操作难度很大,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现实。对学院而言,学生的工作表现也要防止学生“走马观花,混实习”。不过,给表现优秀的实习生更多的发展机会,是学校和企业都关心的问题。通过与企业多次研讨,与企业共同为学生制订了《轮岗学习办法》并在今后的合作中积极兑现轮岗承诺。尽管如此,在诸多客观因素面前,轮岗实习的推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综上所述,“订单式”培养模式,既符合教育部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也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深化。 参考文献 1、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思路王晓兰;中国成人教育2008-08-30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岑丽阳;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08-20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三:《浅谈连锁超市经营管理策略》 摘要:当前中国零售业已呈强劲的扩张趋势,在国外超市巨头纷纷登陆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来综合提高我国连锁超市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 近代连锁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中国以来,与超级市场的业态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目前我国连锁超市主要表现出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业态优势不明显等一系列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极不适应。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增强连锁超市市场竞争力。 一、差异化策略 连锁超市通过差异化策略,来塑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企业形象。具有鲜明个性的差异化可以通过三点:一是通过 企业 文化 、企业服务等形成企业品牌优势。1.服务个性化:例如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连锁超市通过免费停车,免费市内电话,免费修裤边,免费擦鞋等一系列促销服务来全面提高顾客满意度。2.经销产品的差异化:即在新产品采购与开发上满足顾客的差异需求。3.定牌产品的差异化:例如相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样式、价位,可选择较低价的,让顾客觉得这个超市的产品就是便宜从而增加顾客回头率。二是及早抢占有利的地形,店址优势往往具有垄断性,并在长期内难以被突破。较早确定在老百姓心中核心商圈地位。三是寻求业态形式上的差异,采取多种业态经营的方式,如网上订货与送货相结合的服务方式。 二、细分化策略 由于超市具有百货店规模大、品种多和连锁店毛利低、周转快的特点,经营者必须在把握超市经营的具体环境及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细分,对连锁超市进行科学定位,这是成功经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1.综合化发展同时进行区域定位、品类定位 区域定位是以空间为基础的最传统的定位方式,主要是从地理意义上确定目标市场即明确商圈的范围及商圈内顾客的类型、消费特征、购买期望等,并据此安排店铺的布局规模定位。选择不同的区域定位,目标市场不同进行营销活动也应采取不同的定位方式。 品类定位可分为迎头定位和避强定位,首位迎头定位通常适合市场挑战者,这是一种与竞争者针锋相对的定位方式。而避强定位是一种避开强劲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分析寻找未被重视或未被控制的市场。 2.专业化发展同步展开连锁超市经营定位战略 (1)消费者定位战略。所谓目标市场定位战略,是指根据超市所在地域即商圈内的顾客的类型及消费需求、购买行为特点,结合超市自身特点,确定超市的服务对象。从超市的基本社会经济功能来看,超市最为基本的目标市场是商圈内的家庭主妇。据调查2012年很多奢饰品及日化品的消费者为男性。随着超市经营品种的增加,经营规模的扩大,超市的服务对象往往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2)商品定位战略。连锁超市是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多为日常必需的便利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从经营品种上看,超市的经营品种应当十分齐全,能够满足附近居民80%-90%的日常需求,以满足其一次购齐和挑选的要求。 (3)价格定位战略。价格低廉是超市经营定位战略的一个基本方面。低廉的商品价格不仅对中低收入阶层有吸引力,对高收入阶层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超市独特的管理方式、销售方式,又为实行低价策略提供了可行性。 (4)服务定位战略。超市服务定位的核心是顾客在自选的原则下,超市的服务定位可以有自身的特色,根据顾客的需要开发和推出若干服务项目,如采取全天候24小时营业、提供商品信息、开展生活咨询等等。 (5)促销定位战略。连锁超市的促销定位战略的基本战略意图是,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促销活动,刺激和诱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促进商品销售,提高超市的经营业绩。超市可以采取的促销战略主要有:会员制促梢、折扣促销、特价促销、 广告 促销、有奖促梢、卖场促销、服务促销等。 三、信息化策略 1.电子信息化技术为连锁超市提供了信息管理的先进手段 随着连锁超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加,企业越来越需要电子信息化整体的运营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与网络相结合,可以使连锁超市在经营中生成信息、保证原始数据完整、准确地采集、传递、实时处理和反馈,极大的提高连锁超市的经营效率。电子信息化技术及超市整体信息化系统对提升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在于:一是最大限度地解决大规模经营带来的信息不畅;二是可以全面监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三是优化商品经营结构;四是缩短顾客结算时间;五是降低人工成本。 2.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发挥促销优势 现在连锁超市与网络结合成为大趋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人购物的首选,又为连锁超市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利于整合多种促销手段,效果好且成本相对较低。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与实体超市有所不同的是连锁超市还需要组织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配送中心、网络配送站。超市建立的网络平台主要负责销售,配送中心主要是完成货物的采购、配送任务。网络配送站一边接受配送中心来货一边向消费者配送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具有配送、宣传、咨询、和收集客户信息的作用。实体连锁超市经常都是区域化的客户、物流相结合,客户 爱好 易于把握、短距离物流降低进货和销售成本,成本下降从而零售价格比较低。目前很多网络平台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购物网,整个消费过程方便,售后服务较好,这将会为实体超市带来很大的竞争力。 在以上策略综合使用的同时,为了增加竞争力,我国连锁超市还应该严格建立区域化和低成本优势,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服务品牌企业。 参考文献: [1] 李丹.我国超市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学位论文,2003年4月 [2] 陈凌.我国未来超市发展之初探[J].中国商贸,2009(5):29-30 [3] 毛鹏举.网上超市的区域化战略评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4,64-67 猜你喜欢: 1. 连锁经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 连锁经营管理学习心得 3. 浅谈企业经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连锁经营管理心得体会 5. 餐饮业经营管理论文

连锁企业论文范文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物流成本上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本文就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现行制度与 政策法规 不健全;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客户服务水平较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使企业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想摆脱当前的不利处境,只有通过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物流速度;利用物流外委;建立物流分公司才能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制定物流计划,确定物流管理战略,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强化总体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关 键 词 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湖南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03级02班 吉小华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状况概述 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介绍到了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90年代初,由于竞争的激烈,商业系统才开始重视物流。进入90年代后期,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这个名词成为企业界投资的新 热点 。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甚至数十亿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或物流港。据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所最近对中国物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万亿元),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费用还将有20%的增长幅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营运走进了误区。目前我国的物流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据世界银行推测,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次,而日本制造业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据专家估计,中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每年由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所以,企业若能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控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将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潜在的获利支撑作用。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获取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网点比较分散,保管设施、物流作业现场较为狭窄,订发货、保管、配送等分散进行,物流就会产生交错。而在供应方就会出现同一订货方的不同事业部一日数次配送,物流的部署相互独立,即物流机能不能相互协同,这样物流活动不可能有效进行。随着对频度、少量化的经营的扩大,对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充分考虑用户的产业特性和运送商品的特性,无疑会使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过剩的物流服务。这不仅不会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反而会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对此类问题进行改善是实现良好物流水准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1、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但企业方无法运用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物流成本管理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由于营业部门收集的订货信息精度较低,就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发货管理,除此以外,即便运用,也会造成大量的过剩库存或缺货。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难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3、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无法充分运用此项技术,从而无法获得市场上正确及时地贸易交易机会,无法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的交换,进而无法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更宽的业务与市场。而现代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营销已使企业必须构筑与物流业务水平相吻合的计算机系统 (三)我国现行制度与政策法规不健全 与国际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刚刚起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须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不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就会阻碍企业的物流资源再分配,而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也常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更是遇到巨大阻碍,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物流效率以及企业成本的耗费。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WTO的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三项非歧视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三项公平竞争原则以及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流通体制和交通运输体制提出了挑战,靠旧体制生存的企业在今天这种局面下更是难以为继。 (四)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 1、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虽然计算机系统部分进行了改造,然而却与物流业务不相符,即便是现有的业务,也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做到根本的改变。 2、出入货的波动较大,没有很好的配置人员。不能灵活运用闲散人员,依赖于 经验 实施保管和分拣作业,加工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工作。熟练的人员不能有效工作,作业率很低。 3、预订配送方面,不能对运行情况和一日配送件数进行很好的核查。不能掌握每趟配送个数、质量等配送状况,亦即配送效率不清楚。 4、没有传票就出货,即便有传票,也是在出货后再进行传票处理,其结果现货与账面库存不相符,库存管理很繁重。 5、经营人员兼做物流,一方面物流的非效率改善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无法专心于经营活动。在商物一体化体制下,往往错误地认为营业人员兼治的进货业务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五)客户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成本中的客户服务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是当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令客户不满时,产生的销售损失,客户成本还包括失去潜在客户所带来的销售损失。物流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户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用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有效手段。曾经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客户服务不满意度达到60%,而每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这种不满,而这种诉说有可能使这些听众打消选择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念头,从而使企业丧失原本可以获得的潜在的销售机会。 (六)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合同共用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归集核算。因而,从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现代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外,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论文检测。 三、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 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价值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了使企业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企业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充分考虑企业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 渠道 的发展和要求而定。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厂商改变原有的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模式,建立新型的业态模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活动,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合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 2、针对每个客户成本可削减的幅度 当今零售业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发货方的厂商或批发商都应努力提高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服务,如将原来1日1次的商品配送,改为一周2次的配送等。虽此种方法会影响最终用户对厂商和批发商的信赖,但在目前建立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前提下,这还是可行的。 (二)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系统为彻底地、真正地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提供了捷径。借助现代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而且可以将组织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还可以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组织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现代信息系统有以下两个方面构筑而成: 1、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为正确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多个部门中的物流业务,计算机的数据必须能够正确反映现在的物流状况,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要把握无信息下不变动商品的大原则和实时掌握从商品的入货、保管到出货动向的在线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做法为: (1)把业务分为必须由人来判断的和由机械操作的,固定形式的业务全部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系统,做到业务的完全合理性。论文检测。在信息导入之前,必须实现业务处理规则的标准化。 (2)系统的设计不止在企业内部,还应在客户和供应商等交易方式的信息网络化,尽量设计出能够迅速、正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系统。 (3)在数据来源处及时判断出错数据并修改错误数据,通过网络从对方那里得到正确的数据,尽量简化制作数据的业务 (4)在设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不仅要使输入数据简单化,还要使输入的数据能够在其他系统内被充分使用,减少数据重复输入。物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提供给应收账款回收子系统和应付账款支付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自制利用共同配送关系,可以达到优势共享。这也是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广泛的、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式。企业要实现配送的效率化应从以下几点下手: 1、进行配车计划管理 配车计划,是与客户的订货相吻合,将生产或购入的商品按客户制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的计划。作为制造商,需通过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缩短对客户的商品配送,同时降低成本,产品生产出来后,装载在车辆中进行配送。对于发货量多的企业应组合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对于车辆有限的企业,应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及不同路线的行车数量,这样才能使配送活动有序地开展。 2、提高装载率 在提高装载方面可以引荐先进企业的做法,就是将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再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 3、进行车辆运行管理 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可在汽车上搭载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沟通以达到对货物在途情况的控制及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四)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确保利润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客户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佳的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创造客户满意与客户信任,减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从而大幅度降低失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然而,客户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就是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求大量的存货、快捷的运输、充分的仓容和高效的订单处理,这必须增加狭义物流成本。而降低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悖反关系。 物流客户服务水平 结合上表,说明随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狭义物流成本将加速增长。比如,将服务水平由80%提高到84%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比将客户服务水平从84%提高到88%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小。 但是,客户服务方面,还应注意一个量度,超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减少,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五)加快物流速度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海尔公司提出的“零营运成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营运资本。美国的生产企业的物流速度平均每年16至18次,而中国还不到2次,这说明,生产同样的产品,我国同行业者需要的资金是对方的8至9倍,可见,在中国,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巨大,充分加快物流速度,可使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获得更大利益。 (六)利用物流外委 物流外委也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是创新,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委服务供应商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节约门对门运输等方面的运输费用,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七)建立物流分公司 这种方法可以使物流业务仍然处于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分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论文检测。根据日本《流通设计》杂志对日本物流分公司的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主要以削减母公司的物流成本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公司的业务逐渐向接受委托和战略经营发展。此种方法最主要是能借此提高物流经营能力,进而维持母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保证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统一性。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物流营运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者们已有所认识,但目前中国的物流、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如何加深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的认识,从而对物流成本实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企业成本耗用最小化、资本增值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更是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由此可见,在未来企业全面发展物流领域,获取更大资本增值和更大利润时,物流成本管理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挑战传统经营模式,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商品配送技术和客户服务技术等方面迅速提高营运能力,全面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连桂兰等编著.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Z]. [2]刘伟 刘国宁等编著.职业经理人最新实用手册.现代物流.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Z]. [3]李伊松 易华等编著.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Z]. [4]邓凤祥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北京.[M]经济管理出版社.

运营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核心内容,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对一个企业的繁荣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住房更要求“高品质”“高质量”。房地产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这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极大的挑战。而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的开发商,其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能否高质高量地按时完成。若国有房地产想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欣欣向荣的景象,则必须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好企业运营管理。该文主要阐述了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运营管理;问题策略

最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拉升了百姓的房产购买力,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迅猛。同时,具有无限潜力的行业与偌大的市场,使得更多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在这背景之下,民营房地产企业迅速崛起,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发生明显的动摇,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地位发生动摇。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良好的运营管理才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屹立于建筑行业不败之地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的运营管理制度,并对出现过的危机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发展中将会遇见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企业又稳又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所存问题

无论什么企业都存在企业危机,如若处理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使该企业不复存在。所以企业应该做到认清形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用人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财务问题

首先管理者自身缺乏运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有的企业管理者由包工头逐渐发展起来,缺乏专业素养与意识,在企业管理中更是凭借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的认知系统做出判断。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等资料出现不真实性和不完整性,结果企业内部资金容易被盗用或流失。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奠,决策分析缺乏科学依据。该状况给房地产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与进步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然后是融资问题。房地产企业承包项目时,建设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必须通过融资来筹集大量的资金。多数企业自身由于内部财务比列无法达到银行贷款标准,既无中介担保,又无抵押贷款缺乏信资,只好转向民间高息贷款。但此举存在风险更大,而且这种融资方式极大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务成本和财务费用。而对于偿还筹措的资金,只有保证项目成功竣工,并且商品房得到许可证开始预售后,资金才可能慢慢地回笼。倘若未能获取回笼资金,后果可想而知,企业的命运将不堪设想。融资完成、项目开始建设后,又受大幅波动的利率汇率及证券市场的影响,那么房产企业极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资金出现断接,则最终致使项目中止更甚者企业走向破产。接着为企业日常资金管理问题。目前多数企业忽视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资金严重沉淀。企业急于获取回笼资金,对产品进行促销,一味认为只要商品房售出,则有利润获得。在出售商品房时忽略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以及信用额度;为客户购房进行担保甚至还帮助客户偿还银行贷款等。此举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原有资金空缺。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不乐观、房产贬值时,企业财政则难以恢复,日渐空虚。

运营成本管理问题

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水平粗放,因其缺少组织架构支撑,欠缺运营成本管理意识。在运营成本管理意识上与“财务成本”“造价成本”的概念混淆,没有透彻地理解全过程、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并存在有的房地产企业在开展运营成本管理工作之前,并没有设置负责成本工作的专职部门,更没有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与保障体系。许多房地产公司开始运营成本的管理,但并没有“目标成本”以及“动态成本”概念,更别说有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所谓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过程是一个PDCA过程,包括了:目标成本的形成,成本控制,如何得到动态成本,如何调整异常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是以精细化管理的房地产业务,这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运营成本管理人才,而这种人才也正是人才市场中所缺少的。同时合同变更导致不及时测算成本。时效性强、难以衡量的变化往往无法准确计算成本,造成运营成本控制风险。并且由于合同在执行过称中变化的发生,使付款金额的计算和审核难度很大,所以少数企业最后超合同付款时有发生,导致后续工作十分被动,但是该情况却难以有效杜绝。

2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经营之道

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无论企业的大小,也无论一个企业的什么岗位,上到高成管理者下到一线业务员,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并且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企业上下各层人员进行培训,不管能力大小都应该接受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风险意识的培训;对于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强化,加强对风险的预测,让企业管理与运行更加合理、科学。只有将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才会有所提高,企业运转才会更加高效。

加强房地产管理者投资决策

风险管理意识经济形势变动和政策法规是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两大外部因素。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因为房地产项目周期长,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产品上市时间,市场需求的可能性大有变化,可能导致产品的销售期延长,融资成本提高。而金融政策直接影响开发商和购买者的资本,影响项目的开发与销售。所以种种存在的风险要求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必须做到统筹全局,掌握一定的管理经营知识必不可少,而且还要时刻掌握熟悉政府的政策与市场的导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也许一个决策就让整个公司不复存在。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投资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系统,并配以相应的专业管理者。

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和保障体系

房地产建设项目基本特点: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涉及内容多等,这些特点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到面面细微,处处谨慎,否则极易给企业带来危机。而运营成本是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实施中的的重要工作之一,贯穿于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不容小觑。如若开发商想要保障开发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重视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动态的成本相当复杂,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管理水平来获得实时数据的动态成本,实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目标。运营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实时地反应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它可以帮助建立成本结构,规范流程,核心业务的实时跟踪,实现业务与金融、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快决策过程,让决策更加准确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结语

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房地产企业面对种种挑战,要想在新经济时代保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就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不管是财务管理还是运营成本的管理,都需要结合切身实际完善机制。企业应该做到从多方面做好风险预测与控制,在保证有效化解市场危机的同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国有房地产企业作为开发商,其运营健康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房产企业必须保证高效、高品质、健康发展,打造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房地产集团多项目运营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5):20.

[2]孔浩.国有大型房地产企业转型期企业内部管理研究——以泰达集团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3]文小波.探讨商业综合体的成功之道[J].城市开发,2014(6):84-85.

[4]陈卫中.加强国企管理应坚持走群众路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6):33.

摘要: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

关键词:运营管理;养老保险制度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环节,对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也在逐步加重。将养老保险这一公共服务问题可以归入运营管理中的服务性运营系统,引入运营管理的思想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养老保险的压力来源问题明晰化,更易对症下药。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个企业的流程能力指在给定的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它由资源中最小的资源能力决定。这一最小的资源即可称为瓶颈,是决定整个流程的流程能力的约束力。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养老保险体制的运营流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流程的约束情况找到流程的瓶颈所在。需要指出的是,瓶颈不等同于问题。问题是流程中的缺陷,而瓶颈则是流程中的约束条件。在同一流程中,必然会存在瓶颈,却不一定会存在问题。同时,在一个流程中,只会有一个瓶颈,但可以存在多个问题。问题可以被逐一解决,但解决旧的瓶颈的同时又会诞生新的瓶颈。从供需角度出发,倘若供过于求,流程就会按照需求的速度进行生产或服务,进而与流程能力无关,这种情形下,瓶颈属于需求约束;倘若供不应求,流程就变成了供应约束,本文中的瓶颈都将是供应约束的,因为养老保险金的供应必然会小于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的限制,供应约束流程又可分能力约束或者输入约束,如果有充足的输入,供应约束就体现为能力约束。

三、通用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共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而各个国家在运营养老保险制度时主要采用的理念或方式有两种: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度流程分析

在现收现付模式下,按需制定缴费水平,当年在职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展示了现收现付制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

2.完全积累制度流程分析

在完全积累模式下,职工个人和企业将资金存入职工在专门机构的个人账户中,职工退休以后,提取个人账户中缴纳总额和增值资金来维持自己的养老开支。展示了完全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其中各个符号代表的含义与其在现收现付制下的含义相同,X1’、X2’……Xn’代表第1年、第2年……第n年社会整体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情况。之所以不通用中的Y来表示而用X’来表示,代表完全积累制下个人所收到的养老保险金都源于个人自身的缴费积累。换句话说,个人原先的缴费金额将决定未来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在该模式下,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包括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到了个人账户,经过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的流程,最终个体可以在未来需要养老保险金的时候从自己的个人账户中提取这笔资金。该流程充分体现了个体多缴多得的原则。个人多缴多得的原则还可以激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储蓄养老金,同时又不会给财政带来养老负担。但该流程同样存在瓶颈,因为保险基金会面临利率,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管理风险。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来说,一方面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即其年收益率至少应该能跑赢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要确保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是该流程的瓶颈,该流程约束属于能力约束。此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若是采用完全积累制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倘若部分人因为历史原因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话便无法享受养老保险福利。因为在该流程下,没有缴费就没有个人账户,就更加不会有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这无疑与我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在于不经过社会统筹的环节,政府无法实现转移支付,这使得收入群体会成为最大的收益者,低收入者无法获得保障,也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尤其对于基尼系数较高或者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而言,完全积累模式的弊端将会更加明显。

四、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1995年之前一直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缴费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一方面,为缓解“银色浪潮”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不会单独实行只重效率忽视公平的完全积累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展示了部分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为两部分分别流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其中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会进入到个人账户,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别进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而个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时,也同样是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来自个人账户的积累,另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统筹的分配。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下的养老保障体系有机地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结合起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的流程不会存在瓶颈。瓶颈的产生和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反复的过程。通过制度的改革虽然可以解决原有制度的瓶颈,但旧的瓶颈的消失会带来新的瓶颈。部分积累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收现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瓶颈,但部分积累制并不能完全规避或解决。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当前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数额庞大,同时要面对我国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很大。因此部分积累制下的运营流程瓶颈依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保险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会长期存在,供给的约束将会一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动力。而在部分积累制下的供给约束,既有输入的约束,也有能力的约束。其中能力约束将是流程的主要约束条件。

五、提高中国养老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就如何应对瓶颈、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进而提高新制度养老保障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健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比较权威的是由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1年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没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且大多是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强制性较弱。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多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欠缺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尽快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进行相关立法,使其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规定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管中的基本职责、行政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职责的责任如何承担、投资运营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等。

(2)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和平稳定的投资环境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运作环境。但是,当前我国的投资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投资的投机性、公司运作的不规范性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为此,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的因素,通过投标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投资市场的运行效率。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可持续发展,还应当发挥政府监管和掌控等宏观调控的作用。2014年6月16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贷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保险基金可用于投资银行、国债、抵押性贷款以及信托性投资等渠道,这是我国不断探索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成果。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同时,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基金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这是政府在探索过程中的瓶颈突破,但对运营的基金比例仍反映出政府对资金安全性的审慎态度。但是,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总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需要依靠专业的投资队伍,应当在充分考虑基金的流动性和基金收益率的前提下,确定合适的投资期限和安全合理的投资比例,提高基金的效率,分散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ERP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代碧波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0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商业模式 的不断创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也越来越热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行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高等职业 教育 承担起了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缓解社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渴求,探索其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了该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在逻辑,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 方法 与模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出现得相对较晚,1999年才被教育部正式添加到高职专业目录里。专业设置较晚并不代表连锁经营这种现代商业模式的发展滞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连锁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据统计,我国“十五”期间全国连锁企业的门店数量就高达十万多家,营业额达到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国百强连锁企业店铺增长率平均高达51%。“十二五”期间,中国整体经济环境进一步繁荣,连锁经营企业再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根据《2011—2015年中国连锁经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 》显示,到2010年底百强连锁企业门店数量就已经达到15万多个,销售额增长至万亿元。从另一个角度看,连锁企业如此迅猛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数量巨大的就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已经出现稀缺态势。正因为如此,本着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探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就势在必行了。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企业连锁经营商业模式起源于美国,这种经营理念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后来风靡全球,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谓连锁经营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多个区域里,以统一的名称,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管理方法,统一的服务程序等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突出了品牌效应,因此而获得了营销上的优势,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高职类专业的特点源于行业本身的特点,换而言之,现代连锁经营模式有什么样的特性,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此专业就必须依据这种特性展开教学和实训,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能胜任连锁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连锁经营企业的运营主要分为三大板块——连锁企业总部的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门店的运营管理,连锁企业的商品物流管理。这三大板块又分别在内部组织系统,信息技术系统,风险控制系统,统筹规划系统等四大管理框架下完成连锁经营。正因为有了上述连锁经营行业的特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也因此而彰显出来。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清晰明了了:培养具备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理论,适应连锁零售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掌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能从事门店开发,胜任商品采购、品类管理、物流配送、卖场设计、商品促销等连锁经营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在逻辑 高职教育体系下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本着属于它的规律进行。高职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发展地方区域经济为思路,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原则而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群。设置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需要理清一条逻辑线路:所设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在此方向上有哪些岗位群?→每一个岗位群里又有哪些具体的岗位?→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胜任每一个具体的岗位需要哪些专业能力?→每一种专业能力需要哪些课程来支撑?如果我们能回答这条逻辑线路上的每一个问题,那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就呼之欲出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我们本着上面的逻辑线路依次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连锁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工作。在此方向上有四个岗位群,连锁总部管理岗位群,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岗位群,物流管理岗位群,配送管理岗位群。在这四个岗位群里,有初始岗位9个,例如市场调研员、收银员、理货员、质量管理专员,物流专员等等。有可发展岗位8个,例如连锁门店店长、物流配送主管,品类主管等等。还有相关岗位11个,例如行政管理, 市场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等等。每一个岗位都它的工作任务,例如市场调研岗,其工作任务就是信息收集、问卷调查、问题研究以及组织项目调查活动的各类协调工作。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要完成此项任务,工作人员就必须具备市场调研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问卷调查的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呢,就需要课程来支持。要构建这些能力就必须开设《 市场调查 与预测》、《市场营销学基础》、《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按照这样的思路与方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就建立起来了。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框架 根据企业连锁经营就业方向和相关岗位要求,从事连锁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门店开发与运营能力,经营策划与设计能力,商务洽谈与沟通能力,商品物流与管理能力。在这五个方面的能力中有三种能力是连锁经营管理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它们是门店开发与设计能力,商品采购与管理能力,门店运用与管理能力。在学科领域里,专业核心能力往往是此专业区别于彼专业的差别与特点,也是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依据。要具备门店开发与设计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经济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等课程来支持。要具备商品采购与管理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商品学基础》、《物流基础》、《品类管理与实务》等课程来支持。要具备门店运营与管理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消费者心理学》、《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会计基础》、《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来支持。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绝非几门专业核心课的教授就能让学生达到的,换而言之,核心能力除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支撑以外还要有 其它 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来夯实基底,才能真正打造出该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打造需要有三个层次的目标来完成,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知识目标层面,要懂得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物流基础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对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法规。要理解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购买决策的过程。懂得商品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商品采购过程。掌握理货员、收银员、店长等岗位的职责。在能力目标层面,要有清晰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有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有问卷调查和市场开拓能力,有商品采购和物流配送的能力,有理货、收银、盘点的能力,有卖场设计能力,有处理顾客投诉及危机公关能力,有人力协调,员工管理能力。在素养目标层面,要具有一定的中国人文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热爱自己的事业,遵守行业规范,能积极工作,乐观向上。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的本身就注定高职教育是重实践教学的。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以双证融通的方式进行考核。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课堂讲授专业理论,然后通过校内实训室进行相关专业能力的模拟实训。所谓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指学院努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与学院的合作让学生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中锻炼,以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谓双证融通的考核方式,是指学生要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后获得毕业证书,通过校内外实训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正式毕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的根源是行业的变化以及相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提升,所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是一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研究过程。 参考文献: [1]刘轶宏,阎惠全,王晓娟.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QSQ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2]孔美多.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2(1). [4]晋淑惠,王化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10). [5]高皖秋.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J].学理论,2013(35).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浅谈人才培养下连锁经营管理》 摘要:综上所述,“订单式”培养模式,既符合教育部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也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深化。 关键词:人才培养;连锁经营管理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成素质较高的1+N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第一,对于青年教师,明确“高职教育不是学科本位而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坚持对新分配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取得相关企业工作 经验 后方可执教的原则。 第二,通过选拔方式确定骨干教师,并轮流选派到国内外同类院校考察学习、参与完成课题及企业应用性服务项目;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主持或参加专业应用性项目研究,使其通过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 第三,坚持发展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非常重要的队伍,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桥梁,是进行产学研结合的纽带,也是学院未来新专业的增长点。 二、“产学结合、双线并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自2008年以来,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先后与多家连锁企业进行合作,开展联合培养,校企共建世纪联华、苏宁电器等多个“订单班”。经过多年的调研论证及运行,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要求,结合商业零售业季节周期性特点,正式构建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班管理机制已非常全面,但在管理效率上还有一些提升空间。具体如下: 第一,企业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订单”培养倾向于“技术型”而非“经营管理型”。因此,合作企业也有责任参与制定学生的培养定位,共同制定注重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方式。 第二,企业学校共同提升“订单班”学生管理效率。在“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应配置指导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并采用“半脱产”方式,结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状,在院系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十分顺利。由于“订单班”所必需的稳定性,“订单”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十分辛苦的,相对于普通毕业班的辅导工作多出近1倍的工作量。为班主任配置一定比例的绩效奖励,可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风险,促进“订单”培养的发展完善。 第三,坚持促成学生轮岗学习实践。“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学生轮岗学习实践对维持实习稳定及与企业进行长久合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学生轮岗学习不宜协调。对企业而言,学生往往安置在多个门店,比较分散,全体轮岗学习操作难度很大,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现实。对学院而言,学生的工作表现也要防止学生“走马观花,混实习”。不过,给表现优秀的实习生更多的发展机会,是学校和企业都关心的问题。通过与企业多次研讨,与企业共同为学生制订了《轮岗学习办法》并在今后的合作中积极兑现轮岗承诺。尽管如此,在诸多客观因素面前,轮岗实习的推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综上所述,“订单式”培养模式,既符合教育部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也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深化。 参考文献 1、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思路王晓兰;中国成人教育2008-08-30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岑丽阳;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08-20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三:《浅谈连锁超市经营管理策略》 摘要:当前中国零售业已呈强劲的扩张趋势,在国外超市巨头纷纷登陆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来综合提高我国连锁超市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 近代连锁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中国以来,与超级市场的业态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目前我国连锁超市主要表现出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业态优势不明显等一系列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极不适应。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增强连锁超市市场竞争力。 一、差异化策略 连锁超市通过差异化策略,来塑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企业形象。具有鲜明个性的差异化可以通过三点:一是通过 企业 文化 、企业服务等形成企业品牌优势。1.服务个性化:例如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连锁超市通过免费停车,免费市内电话,免费修裤边,免费擦鞋等一系列促销服务来全面提高顾客满意度。2.经销产品的差异化:即在新产品采购与开发上满足顾客的差异需求。3.定牌产品的差异化:例如相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样式、价位,可选择较低价的,让顾客觉得这个超市的产品就是便宜从而增加顾客回头率。二是及早抢占有利的地形,店址优势往往具有垄断性,并在长期内难以被突破。较早确定在老百姓心中核心商圈地位。三是寻求业态形式上的差异,采取多种业态经营的方式,如网上订货与送货相结合的服务方式。 二、细分化策略 由于超市具有百货店规模大、品种多和连锁店毛利低、周转快的特点,经营者必须在把握超市经营的具体环境及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细分,对连锁超市进行科学定位,这是成功经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1.综合化发展同时进行区域定位、品类定位 区域定位是以空间为基础的最传统的定位方式,主要是从地理意义上确定目标市场即明确商圈的范围及商圈内顾客的类型、消费特征、购买期望等,并据此安排店铺的布局规模定位。选择不同的区域定位,目标市场不同进行营销活动也应采取不同的定位方式。 品类定位可分为迎头定位和避强定位,首位迎头定位通常适合市场挑战者,这是一种与竞争者针锋相对的定位方式。而避强定位是一种避开强劲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分析寻找未被重视或未被控制的市场。 2.专业化发展同步展开连锁超市经营定位战略 (1)消费者定位战略。所谓目标市场定位战略,是指根据超市所在地域即商圈内的顾客的类型及消费需求、购买行为特点,结合超市自身特点,确定超市的服务对象。从超市的基本社会经济功能来看,超市最为基本的目标市场是商圈内的家庭主妇。据调查2012年很多奢饰品及日化品的消费者为男性。随着超市经营品种的增加,经营规模的扩大,超市的服务对象往往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2)商品定位战略。连锁超市是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多为日常必需的便利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从经营品种上看,超市的经营品种应当十分齐全,能够满足附近居民80%-90%的日常需求,以满足其一次购齐和挑选的要求。 (3)价格定位战略。价格低廉是超市经营定位战略的一个基本方面。低廉的商品价格不仅对中低收入阶层有吸引力,对高收入阶层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超市独特的管理方式、销售方式,又为实行低价策略提供了可行性。 (4)服务定位战略。超市服务定位的核心是顾客在自选的原则下,超市的服务定位可以有自身的特色,根据顾客的需要开发和推出若干服务项目,如采取全天候24小时营业、提供商品信息、开展生活咨询等等。 (5)促销定位战略。连锁超市的促销定位战略的基本战略意图是,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促销活动,刺激和诱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促进商品销售,提高超市的经营业绩。超市可以采取的促销战略主要有:会员制促梢、折扣促销、特价促销、 广告 促销、有奖促梢、卖场促销、服务促销等。 三、信息化策略 1.电子信息化技术为连锁超市提供了信息管理的先进手段 随着连锁超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加,企业越来越需要电子信息化整体的运营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与网络相结合,可以使连锁超市在经营中生成信息、保证原始数据完整、准确地采集、传递、实时处理和反馈,极大的提高连锁超市的经营效率。电子信息化技术及超市整体信息化系统对提升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在于:一是最大限度地解决大规模经营带来的信息不畅;二是可以全面监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三是优化商品经营结构;四是缩短顾客结算时间;五是降低人工成本。 2.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发挥促销优势 现在连锁超市与网络结合成为大趋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人购物的首选,又为连锁超市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利于整合多种促销手段,效果好且成本相对较低。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与实体超市有所不同的是连锁超市还需要组织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配送中心、网络配送站。超市建立的网络平台主要负责销售,配送中心主要是完成货物的采购、配送任务。网络配送站一边接受配送中心来货一边向消费者配送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具有配送、宣传、咨询、和收集客户信息的作用。实体连锁超市经常都是区域化的客户、物流相结合,客户 爱好 易于把握、短距离物流降低进货和销售成本,成本下降从而零售价格比较低。目前很多网络平台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购物网,整个消费过程方便,售后服务较好,这将会为实体超市带来很大的竞争力。 在以上策略综合使用的同时,为了增加竞争力,我国连锁超市还应该严格建立区域化和低成本优势,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服务品牌企业。 参考文献: [1] 李丹.我国超市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学位论文,2003年4月 [2] 陈凌.我国未来超市发展之初探[J].中国商贸,2009(5):29-30 [3] 毛鹏举.网上超市的区域化战略评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4,64-67 猜你喜欢: 1. 连锁经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 连锁经营管理学习心得 3. 浅谈企业经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连锁经营管理心得体会 5. 餐饮业经营管理论文

  • 索引序列
  • 连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连锁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连锁经营专业的毕业论文
  • 大专连锁管理毕业论文
  • 连锁企业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