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龙岩学院学报主编美学

龙岩学院学报主编美学

发布时间:

龙岩学院学报主编美学

(2000年以后发表的主要论文,*示通讯作者)马英,关瑞章,郭松林,等. 鳗鲡病原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6):587-591.马英,钱鲁闽,王永胜. 对虾养殖池沉积物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7 (4): 369-374.马英,关瑞章,汪琳,等. 九孔鲍 苗期养殖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5):526-531.马英,熊何健,林源洪,等. 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水产学报,2009,33(4):617-623.马英,王志勇,陈芸,等. 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2):93-96马英,钱鲁闽,王永胜,等. 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中国水产科学,2007,14(5):872-879马英,焦念志. 聚球藻(Synechococcus)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自然科学进展,2004,14(9):8-13.马英,林顺权, 吕柳新. 草莓、番木瓜、猕猴桃遗传转化研究初报。园艺学进展,2002, (5): 343-346.马英,林顺权,高毅,等.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及免疫活性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2): 223-227.马英,张军,林顺权,等.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增刊):71—77.徐春燕,陈澄璟,鄢庆枇,宋振荣,马英*. 厦门近岸水域海洋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台湾海峡,2012,31(3):396-402.汪琳,杨秋明,郝剑东,宋振荣,马英*. 九孔鲍脱板期养殖环境细菌分离及分子鉴定。台湾海峡,2009,28(2):210-216.徐春燕,苏建强,鄢庆枇,马英*. 抗生素抗性组学研究进展。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2):36-40.熊何健,马英,汪琳,唐森铭. 紫外辐射诱导牡蛎细胞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6):400-403.邓德波,马英,徐春燕,关瑞章. 鳗鲡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细菌的组成及其数量,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5(5):321-326.操龙飞,游华军,陈子涵,马英,熊何健,鄢庆枇. 响应面法优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鱼排蛋白分段酶解工艺,海洋与湖沼,2012,43(1):1-8.高毅,马英,李梅,等.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在墨西哥酸浆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病毒学报, 2003,19(1):31-35.郑江,关瑞章,李丹,马英,谢钦铭.《生物化学专题》双语教学的设计与探讨,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603-605.蔡明夷,韩芳,刘贤德,马英,王志勇. 关于整合PBL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思考——以遗传学中“基因组”的教学为例.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5):年以前发表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

还是说点实在的吧,楼上那位在网上随便一搜多的是。。。龙岩学院貌似不是很好,来到这儿的,好像没有满意的呢,不过大学也重在看自己怎么过了,学校也只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而已,现在的大学生好像对自己的学校都不是很满意,但客观的评价龙岩学院吧,实力还不是很雄厚,因为它升本没有几年,虽然发展潜力大,但如果是现在的学生可能赶不上了吧,如果成绩还可以就走更好一点的学校吧,我很无奈的告诉你,祝你好运了~~~

很一般。。如果你分数高出2本15分以上就别报和龙岩学院这一档次的二本学校了。。。去其他较好些的学校。。。但如果你的分数挣扎在2本线。。。那在福建省也只能选龙岩学院和三明学院了、、、武夷学院建议别去。。刚升本的。。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硬件也不行。。。

龙岩在3、4线城市中算不错的,发展全面,很有朝气,城市不大。龙岩学院属于普通本二院校,中规中矩的,还可以吧,稳步发展。

龙岩学院学报编委会成员

(2000年以后发表的主要论文,*示通讯作者)马英,关瑞章,郭松林,等. 鳗鲡病原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6):587-591.马英,钱鲁闽,王永胜. 对虾养殖池沉积物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7 (4): 369-374.马英,关瑞章,汪琳,等. 九孔鲍 苗期养殖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5):526-531.马英,熊何健,林源洪,等. 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水产学报,2009,33(4):617-623.马英,王志勇,陈芸,等. 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2):93-96马英,钱鲁闽,王永胜,等. 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中国水产科学,2007,14(5):872-879马英,焦念志. 聚球藻(Synechococcus)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自然科学进展,2004,14(9):8-13.马英,林顺权, 吕柳新. 草莓、番木瓜、猕猴桃遗传转化研究初报。园艺学进展,2002, (5): 343-346.马英,林顺权,高毅,等.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及免疫活性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2): 223-227.马英,张军,林顺权,等.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增刊):71—77.徐春燕,陈澄璟,鄢庆枇,宋振荣,马英*. 厦门近岸水域海洋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台湾海峡,2012,31(3):396-402.汪琳,杨秋明,郝剑东,宋振荣,马英*. 九孔鲍脱板期养殖环境细菌分离及分子鉴定。台湾海峡,2009,28(2):210-216.徐春燕,苏建强,鄢庆枇,马英*. 抗生素抗性组学研究进展。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2):36-40.熊何健,马英,汪琳,唐森铭. 紫外辐射诱导牡蛎细胞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6):400-403.邓德波,马英,徐春燕,关瑞章. 鳗鲡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细菌的组成及其数量,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5(5):321-326.操龙飞,游华军,陈子涵,马英,熊何健,鄢庆枇. 响应面法优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鱼排蛋白分段酶解工艺,海洋与湖沼,2012,43(1):1-8.高毅,马英,李梅,等.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在墨西哥酸浆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病毒学报, 2003,19(1):31-35.郑江,关瑞章,李丹,马英,谢钦铭.《生物化学专题》双语教学的设计与探讨,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603-605.蔡明夷,韩芳,刘贤德,马英,王志勇. 关于整合PBL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思考——以遗传学中“基因组”的教学为例.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5):年以前发表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 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 成员;中国高等学校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 理事;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 副会长;福建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常务理事 福建高教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龙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龙岩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

《龙岩学院学报》(原《龙岩师专学报》)创刊于1983年,现为双月刊,综合版,刊号:CN 35-1286/G4,ISSN 1673-4629,到2013年第1期为止,已出版31卷131期。《龙岩学院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收录期刊。

李泽彧.哇~~原来校长那么厉害。。。。他是个很低调的人。

龙岩学院学报知网

不怎么喜欢龙岩学院 很多人都说是来的

龙岩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福建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座落于福建省西部中心城市龙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现成为闽西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058亩,有东肖和凤凰两个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等,图书馆馆藏图书100万册,是闽西最大的图书资料中心。 学校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现设有9个二级院(系),共有23个本科专业和10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5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5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20多位“两院”院士、著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71项,获得各级政府奖励30多项,多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批准;出版专著18部,编写和参编教材、教参12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31篇,被SCI、EI和SSCI收录学术论文64篇;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龙岩学院学报》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拥有预防兽医学、民俗学、采矿工程等3个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学校还建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等12个科研学术机构,其中古田会议精神研究、客家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南方不稳定煤层研究、动物医学研究及闽西食品研究等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参加各种大型竞赛屡获佳绩。学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巴西、美国等国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建校50年来,学校已培养各类人才4万多名,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其中大多数校友已成为当地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准确把握“立足龙岩、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及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高质量、高水平、特色鲜明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学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为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校园和谐,走在同类本科院校前列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在龙岩学院读过书,但我也不知道校长叫什么!知道了又能干嘛??你可以打114台问问看

CSSCI来源期刊:“族群概念界定评析及其类型化认知初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互动与调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路径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12期。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社会排斥的视角”,《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协作治理:城市多民族社区民族工作创新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 “社会认同: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实践形态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 “ 社会认同视角下多民族社区和谐民族关系建设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0期。“论城市化进程对民族关系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论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和谐民族关系构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的权力结构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政治系统论视角下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民族社会问题的涵义探讨”,《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论城市化进程与民族地区文化冲突的类型”《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论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少数民族政治内涵概念的探讨”,《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论民族政治民主的内涵、运行条件及作用”,《世界民族》2009年第6期。“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构想”,《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多维互动:族际政治整合机制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3期。“族际政治整合的实践形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大城市散杂居社区的族际关系”,《青年研究》2007年第12期。“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研究方案”,《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与价值核心”,《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2期。“公民选择视角下的政治行为: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解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论社会转型时期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国家转向”,《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论想象视角下族群意识的生产”,《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论宗教与民族政治”,《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温和的暴力:一种屈从关系的建构”,《青年研究》2007年第4期。“实践形态权力关系的研究方案”,《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女大学生卖淫现象的社会学解读”,《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9期。“论非正式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适用”,《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第6期。一般期刊:“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关系问题的文献述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民族政治涵义的探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问题的文献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论中国社会分化中的民族问题”,《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评述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布鲁默和库恩在符号互动论上的异同”,《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刘基治国的社会思想之结构功能主义分析”,《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试比较福柯与韦伯的权力观”,《邢台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评述哈贝马斯解决现代社会危机之策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从互动论视角探析中国家庭暴力问题”,《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岩石学报主编

蒋卫平是李大钊的同窗老大哥,是李大钊革命的启蒙人,是长春日报的创始人,为 护卫中国领土牺牲在黑龙江省,年仅29岁.李焕章 男,汉族,1905年2月生于滦县东上五岭村。1928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在他带领下开辟了滦东革命根据地。曾任丰滦迁联合县四总区报国会主任、五分区区长、八总区区长,迁卢青联合县县长,迁安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全国解放后,他任山海关市第一任市长。1950年调任辽宁省政协处长,宗教事务委员会委员。后任辽宁省工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党组书记。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辽宁省工商联党组书记。 张振宇 男,汉族,1909年10月生于滦县大门庄。1937年参加长城抗日暴动。1938年7月6日,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大队长。在全国解放前,先后任28团营长、迁滦卢联合县县长、丰滦昌乐联合县县长、第四专署副专员、地区党委常委,第十七和十三专署专员,十三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和十三地委常委。全国解放后,任河北省农业厅厅长、交通部中国汽车运输总公司经理。1950年10月,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一分部副部长、代部长。曾获二级国际勋章。回国后任青岛港务局副局长,秦皇岛港务局局长,1961年任唐山专署常务副专员,1973年调任石油部管道局副局长。 吴富恒 男,汉族,1911年3月18日生于滦县城内。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孔子基金学会副会长、全国外联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全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山东省委主任等职。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1940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1942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云南大学英语系主任。1944年加入民社。1946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9月起任山东师范学院文艺系、文学系主任,校务委员。1950年先后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校长。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主编过《文史哲》杂志。1963年创办了美国文学研究会。著有《文艺学教学与改进意见》、《语义学批判》。译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反对艺术中的自然主义》、《论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等。 薛庆煜 男,汉族,1913年12月18日生于滦县北街。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医预系,获理学士学位。1940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1年,他经调查研究,认为湖南常德地区的流行鼠疫系日飞机空投食物夹杂鼠疫杆菌所致,遂写出调查报告,刊于《国际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罪行资料汇编》,它为后来1953年沈阳国际法庭审判侵华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提供了依据。1943年至1945年,他出任中国驻印度军新38师及新一军的上校军医处长。1947年任上海国防学院教授兼基本卫生训练科科长。1949年转到东北解放区,曾参与大连大学医学院的筹建并任教授。1977年到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学任教,1992年任民盟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名誉主任。近著有《医学英语常用词组词典》、《鹰扬国威——跟随孙立人将军缅甸抗日亲历记》等。 朱俊功 男,汉族,1917年5月生于滦县石郎庄村。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东抗日联军连长、支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东军区49团副团长、二团团长、410团团长。全国解放后,历任武汉市公安总队副参谋长,荆州军分区司令员,孝感军分区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先后获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周善芝 男,汉族,1917年6月22日生于滦县北高家庄。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至1943年在丰滦迁联合县第四区任组宣委员和书记,1943年和1945年先后被送至冀东区党委党校和晋察冀边区党校学习。曾在热河省凌原县、义县任区党委书记、组织部长等职。1949年7月以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长春综合研究所、机械电机研究所、机械研究所、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东北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任职。1973年调任赤峰制药厂党委副书记,1975年调任伊克昭盟喀喇沁旗平庄毛纺厂党委书记。1977年任辽宁省地震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吴利仁 男,汉族,1923年5月生于滦县城内冯家胡同。岩石学家。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质系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49年毕业并考取本系研究生,1950年转为助教,1953年去苏联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地质系攻读研究生,1958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984年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所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他曾获两项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一项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8篇和专著4部。他还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岩石学报》主编等。他的名字被载入《澳大利亚和远东名人录》、《国际传记辞典》等,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华 山 原名高连生,男,汉族,1923年9月生于滦县大高庄村。参加革命后,历任丰滦迁联合县四区助理、八路军12团游击第6大队文书、冀东迁滦卢基干支队书记兼副排长、冀东一区队5连政治指导员、14团政治处主任、冀东13旅供给处政委和78团政治处主任等职。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历任133师副师长、137师政委、46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6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十一大”代表。 梁凯轩 男,汉族,1923年9月8日生于滦县西新庄营村。中共党员。1939年参加革命队伍,历任班长、排长、干事等职。1957年入华中工学院学习,1962年毕业获本科文凭。转业后,先后任江西省机械厅副厅长,江西省计委、经委主任,南昌市委副书记,江西省副省长。 秦振安 男,汉族,1923年12月29日生于滦县安各庄。化学博士。1942年随着国民革命军援缅,1948年赴美,曾任美国德州休士顿市贝勒医学院讲师。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4篇,后又主编了《中国皮影戏之主流——滦州影》,宣扬了中华民俗文化。 刘瑞兴 男,汉族,1924年8月生于滦县于家庄。1940年参加革命,初期在本村任青年主任、武装委员,后升任滦西县第一、三区青年主任、滦西县土改工作队长、滦西县武委会股长,离开原籍后曾任46军教导队中队长、湖南省衡阳市青工部长、总工会副主席、手工业局局长、工业部副部长、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党委书记,衡阳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湖南省湘潭市市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政协主席等职。 石殿国 亦名刘保华,男,汉族,1924年9月22日生于滦县东赵庄子村。1939年参加抗日救国会,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书记,中心村报国会主任,青救会主任。1945年被派往边区学习,1946年负责迁西县的土改试点工作。1948年调任迁安县委宣传部长,负责组织“南下”工作团。到达广西后,任宾阳专署公安处治安科长。后曾任任林县公安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局科长,公安厅二处副处长,南宁地区公安处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等职。1990年获公安部一级警察金盾荣誉章。 王天仆 男,汉族,1924年11月2日生于滦县榛子镇。曾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1962年发表了“积极推广利用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增加产量”论述,指出必须制出适合我国情况的杂交玉米种子。1963年任农业部在内蒙古试创玉米双杂交种的技术总指挥,主编了全国第一部《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资料》。1965年创造了适合我国农业体制的制种体制。1975年至1988年,在研究玉米杂交种课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高赖氨酸玉米育种试制成功。 秦 戈 原名杨荣厚,男,汉族,1925年生,滦县兴隆庄村人。1944年在南京大学学习期间,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抗日工作。1946年到晋察冀城工部参加地下工作训练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训练班结业后,回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系。1949年12月任沈阳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教育系主任。1973年调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义和团运动史》、《海燕翱翔》等。

2008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53篇,包括SCI检索期刊论文166篇(2007年133篇),EI检索期刊论文6篇,ISTP论文5篇,国外一般期刊论文6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1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136篇,出版专著27部。与2007年相比,SCI检索期刊论文增长,反映高水平论文呈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1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获此殊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中国科协宣布2008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所刊论文共有六篇获奖,其中,我院有四人获得优秀论文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等7个刊物已实现网上办公功能,《中国岩溶》和《地质力学学报》正在建设中。以我院刊物为基础,在中国科学院《岩石学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进展》等刊物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学期刊网”框架搭建成功。初步实现了地学科技期刊网上检索、网上办公、数据库共享等功能,初步做到了科技期刊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得到了地学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界的热烈欢迎,也为今后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赵逊研究员。《地质学报》(英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在2007年度的《SCI》统计中,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216,在被入选的76种中国期刊中位居第4名;在《SCI》公布的267种地学科技期刊中位居第68名;每年有110余种国外刊物引用本刊文章,其水平已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地质学会会刊的水平。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7篇,共1272页。其中2、3、4、5期登载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的论文,其内容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地学界取得的主要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同行介绍汶川地震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从2009年第1期起,本刊全文在世界著名出版集团Blackwell公司网站全文上网发行。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三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扩展版),总被引频次为1876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13名。2008年本刊作为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单位,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精品科技期刊总结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文在中国科协网站上发表。2008年度发表论文187篇,共1814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981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29位。2008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7篇,消息报道17篇,通讯资料4篇,共计864页。

《地质论评》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8年底与兄弟刊物一起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7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277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73位,进入百名大关,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度发表论文106篇,共836页。

《地球学报》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φepa TИBHЫЙЖyp Ha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361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1名。2008年度发表论文73篇,共793页。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沈其韩院士。《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90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43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586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2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96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6篇,共48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 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33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47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62篇,共392页。

《中国岩溶》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309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561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388页。

《地质力学学报》(网站正在建设)

《地质力学学报》

为什么没有张鹤鸣呢?

龙岩学院学报论文格式

我知道。今年那毕业的

我在龙岩学院读过书,但我也不知道校长叫什么!知道了又能干嘛??你可以打114台问问看

李泽彧.哇~~原来校长那么厉害。。。。他是个很低调的人。

龙岩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福建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现成为闽西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龙岩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为国家培养了 3 万多名毕业生,是闽西这块红土地上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 学校位于福建省西部(通称闽西)中心城市龙岩市内美丽的奇迈山麓,傍依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田会议会址、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龙岩市毗邻厦门经济特区、闽南金三角开放区,是闽粤赣三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与江西省赣州、广东省梅州两市接壤,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著名的老区、林区、侨区、矿区和新兴的旅游区。 学校总体规划用地2761亩,现有占地面积1058亩,有东肖和凤凰两个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完善的体育设施、多种类的活动场所等,图书馆馆藏图书130余万册,期刊2000余种,拥有电子阅览室、现代化检索系统和镜像站点,是闽西最大的图书资料中心。 [1]学校面向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市招收本专科学生以及少数民族预科生,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现设有11个二级院(系),共有28个本科专业和12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近5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85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了,具有研究生、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占一半。学校还聘请了20多位“两院”院士、著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逐年提高。学校现拥有省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个;2004年以来,教师出版专著、编写教参41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210多篇,被SCI、EI和SSCI收录学术论文140多篇;学校建立近200个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古田会议精神研究所、南方不稳定煤层开采研究所等16个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科研学术机构;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课题450多项,获各级政府奖70多项,多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龙岩学院学报》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参加各种大型竞赛屡获佳绩。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建校51年来,学校已培养4万多名本专科毕业生,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其中大多数校友已成为当地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五年来,培养了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毕业生8000余人,为地方培训各类基础教育师资、煤矿安全技术人员和其他各类技术骨干1万余人。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和社会服务。近几年,学校先后与巴西、美国等国家和台湾、澳门等地区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与龙岩市各县和部分乡镇建立校地(县、乡)合作战略联盟,与龙岩经济开发区、福建龙州工业园区建立校产合作战略联盟,与中国龙工集团、紫金矿业集团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融入海西为闽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及“龙岩学院是海峡西岸的高校,是闽西人民的大学”的理念,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力争办学水平走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部分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达到全国同类院校先进水平,为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立足龙岩、服务海西、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开放式、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本科大学”而不懈奋斗。

  • 索引序列
  • 龙岩学院学报主编美学
  • 龙岩学院学报编委会成员
  • 龙岩学院学报知网
  • 岩石学报主编
  • 龙岩学院学报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