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明代可写论文题目

明代可写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明代可写论文题目

对于一个朝代的研究,不外乎几点:行政模式、军事制度、国家环境、社会形态。然后没一点给你几个题目,再稍微发散一下,供你选取。1,行政上的问题,比如科举的变革,明朝的科举与宋朝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最基本的点就是宋朝不用考秀才,而是直接推荐之后考州试,过了就是举人,然后去考进士。明朝却有童生试,要先在县里考秀才。又比如党争问题,明末东林党之类的,对于国家的影响。2,军事制度。明朝的卫所制,导致了许多问题。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许多原因造成了这个卫所制度下的士兵战斗力低下的问题。也间接促成了将军的私兵。3,国家环境。草原上的鞑靼,辽东的满人。开始来贸易的洋人,东南亚的战争,等等。其中可以主要关注明朝对于蒙古人的分化政策,以及土木堡。还有嘉靖前后与洋人的贸易。4,社会形态。可以谈论国家税收制度,对于有功名之人免税问题,带来的土地兼并问题。还有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这个查阅《金瓶梅》中的描述与记载。以上都是大方向,可以在大方向中选取一个小支脉,认真查阅之后动笔,必然是一篇好论文。附上一个小建议,若是我自己写。大概会写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的影响。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时候,社会其实并非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是与现代的社会很相似,金瓶梅之中对此有很多描述。比如寡妇改嫁的普遍性,商人的社会地位,运河的影响,家长里短的琐碎,人与人交往的形势等等。也可以阐述土地兼并的问题根源,从功名科考之上开始,再到避税逃税,造成国家税收大面积流失的现象。也可以就谈城镇的生活水平问题,这个问题也可以在金瓶梅中找到答案。就是随便想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题目就可以起“明代陶瓷工艺的演变"

明代家具特色论文题目

明式家具着重在“式”。无论后代家具在材料和生产时间有什么变化,只要具有明代家具的风格,都叫做明式家具。明式家具具有浓厚的明式风格,朴实高雅、秀丽端庄、韵味浓郁、刚柔相济,造型优美简练那么明式家具的特点都有什么,今天土巴兔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下。

明式家具的特点

1、选材上,多用硬木,纹理优美

明式家具之所以能在海内外亨有美誉,其大量选用质地坚硬、色泽幽雅、肌理华美的珍贵木材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明式家具所选用的黄花梨、紫檀、鸡翅木、榉木等木材,其木质自身就有着优美的色泽和肌理,黄花梨温润,紫檀静穆,乌木深沉等。这些木材经磨光打蜡,充分展示了木材本色的自然美,加之铜饰件等的衬托,更显得精美绝仑,富有艺术感染力。

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点。

2、造型上,以线为主,洗练大方

在所有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中,几乎都采用“线”的形式来表现。明式家具通过框架结构,以线为主要造型语言,来塑造各种形体特征的。明式家具在造型中多采用曲线与直线的对比与变化,集中了直线与曲线的优点,柔中带刚,虚中见实。明式家具的线型还借鉴青铜器、古玉器、陶瓷、建筑、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线型的运用,深得刚柔相济、流畅舒展之妙。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我们看明代家具,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3、装饰上,繁简相宜,手法灵活

明式家具在注重结构、功能、造型、材料的诸多前提下,讲究适宜的装饰,采用雕刻、镶嵌、髹饰等多种用法,或结构装饰、或细部刻划,使结构与装饰、装饰与家具整体浑然融合,适宜的装饰,既为家具增饰添华,又与家具整体的简洁形成对比。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4、结构上,严谨科学,榫卯合理

明式家具多种多样的构件,在结构中的作用均十分明确,根据受力情况和形式效果,在用料、做工上无不做到精益求精,在比例和关系上正确和谐。即使一些看起来只起装饰作用的构件,也多是结构构件的加工变化,在家具形体中显得自然、紧凑。

5. 结构严谨、作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6. 造型比例严谨,注重功能性

在造型特征上明代的家具设计讲求严密的比例关系和适宜的尺度,在此基础上与使用功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力求达到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在造型中运用曲线,无论是大曲率的着力构件还是小曲率的装饰线脚、花纹、牙板,大多简洁挺劲,贺润流畅,而无矫饰。

明式家具的分类

明式家具分五类:第一类为床榻宝座;第二类为椅、凳、墩;第三类为桌、案、几;第四类为橱、柜、格、箱;第五类为屏风及其它家具。

第一类,床、榻、宝座,为卧具和起居用具,明代此类家具主要有架子床、罗汉床、榻和床式大椅。

第二类,椅、凳、墩等坐具,明代的坐具主要有交椅、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靠背椅、杌椅、坐墩。

第三类, 桌、案、几等承具,明代的桌分束腰桌和无束腰桌;案有长方案和条案之分,案面两端有翘头案和平头案之分;几有香几和炕几之分。

第四类, 橱、柜、格、箱等存贮具,橱一屉称为闷户橱、两屉称联二橱、三屉称联三橱、四屉称联四橱;柜分圆角柜和方角柜;箱有长方和正方形之分。

第五类,屏风及其它家具,屏风有插屏和围屏;其它家具有镜台和衣架。

以上就是土巴兔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明式家具的特点的主要内容,更多有关明式家具的资讯文章,请继续关注土巴兔装修网。

浅谈中国家具的精髓———明清家具摘要:明清作为中国最具影响的家具时代,不仅是我国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影响了中国室内装饰的风格和特点,同时在世界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明代家具是在宋元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制作工艺精细合理,用材考究,选型朴实大方,风格鲜明;清代家具造型厚重,形式繁多,技艺精良,材料精细。明清家具作为室内主要日用品和陈设品,应用于民居、园林和宫廷,是中国古代追求家具完美和恬静生活的反映。关键词: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中国家具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主要设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具,同时也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明式家具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它也代表了中国家具的个性和特点,同时它也影响了中国室内装饰的风格与发展。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过一种闲逸优雅的恬静生活,这或许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从明清家具散发出来的细腻感与艺术感染力中,可以明显看出,它得益于其独特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时也是基于当时的家具使用环境和家具使用者。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正值明朝市井文化的繁荣时期,虽然当时北方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战乱不断,但在远隔硝烟的南方地区,却在大肆兴建民居、园林、宫庭,而家具作为室内主要日用品与陈设品,需求量大增,苏式家具与广式家具的设计制作水平在此时达到了高峰,同时,也就造就了明代家具的辉煌。尤其是苏州私家园林的建造,其建筑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在建造园林、制作家具中,他们往往亲自出马,按照文人士族的审美理念参与园林的家具设计。清代早期的半个世纪里,清廷仰仗恢复和发展明代优秀传统,家具保持着明代的一贯作法,并且有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如漆家具中的康熙黑漆嵌螺钿山水人物纹平头案,是这一沿革的典型。一、明代家具──家具的昌盛时代明代手工业高速发展,文化艺术复兴昌盛,在这种前提下,明代在衣、食、住、用等各个领域里,出现了种种不寻常的文化现象,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明代的家具,也在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国最富庶的江南苏州地区,不仅木作、漆作行业兴旺,而且出现了一批专做硬木家具的小木作行业。店铺内不仅生产出售各种硬木家具,店主还常常根据用户的要求到顾客家中加工制造。按不同的用材和工艺,明代家具可分为传统的漆饰家具和新颖的硬木家具,以及采用竹藤、山柳等制作的民间家具,还有用陶、瓷、石料等制作的家具。明代的漆饰家具五光十色,国内最早的有宣德时期的戗金细钩漆龙纹方角双门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这种被称为雕填的工艺,比单纯填漆的漆家具更加华丽。明代中叶以后,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以花梨木、紫檀木等优质木材为主要用材的硬木家具,并迅速发展成中国传统家具史上的又一高峰。明代的竹制家具,在当时广大的南方地区,人们就地取材,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制成别具一格的竹家具,其中尤以斑竹所制家具最为贵重。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明代家具是在宋、元家具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明式”民族风格。明式家具的产地主要有三处: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民间生产中心苏州与广州。明式家具的品种十分丰富。保留至今的,主要有凳椅类,几案类、橱柜类、床塌类、台架类等。此外尚有作为屏障之用的围屏、插屏、落地屏风等。明式家具多用花梨、紫檀、鸡翅木、钱梨等硬木,也采用楠木、樟木、胡桃木、榆木及其它硬杂木,其中以花梨中的黄花梨效果最好。这些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而又富有弹性。这种材料对家具造型结构、艺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木质坚硬而有弹性,且硬木是比较珍贵的木料,所以家具用料的横断面制作很小。为此,造型也就显得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用髹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以充分显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选材,也是设计意匠的重要部分之一。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大平板则以攒边方法嵌入边框槽内,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装饰以素面为主,局部饰以小面积漆雕或透雕,以繁衬简,朴素而不俭,精美而不繁缛。通体轮廓及装饰部件的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及用线的一气贯通而又有小的曲折变化。家具线条雄劲而流利。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但在民间,家具仍沿袭“明式”程式,保留了朴实简洁的风格。二、清代家具──斑斓华丽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清代家具中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各种工艺的漆制家具色彩绚丽、纹饰华美,具有斑斓瑰丽的艺术效果。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又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刀法深锐,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在中国漆器工艺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清式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清式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北京时间砂、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档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式家具的精粹。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清朝经历了近300年的历史,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在形制、材料、工艺手段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其独特之外。现分述如下:第一,造型厚重,形式繁多。清式家具在造型上与明式家具的风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现在造型厚重上,家具的总体尺寸比明式家具要宽,要大,与此相应,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随之加大。比如清代的太师椅、三屏式的靠背、牙条、腿步等协调一致,造成非常稳定、浑厚的气势。这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第二,清式家具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充分发挥了插销挂榫的特点,技艺精良,一丝不苟。凡镶嵌方面的桌、椅、屏风,在石与木的交接或转角处,都是严丝合缝,无修补痕迹,平平整整的融为一体。第三,家具的主料木材,选料极为精细,表里如一,无节,无伤,完整得无一瑕疵。硬木家具的部件和零部件,如抽屉板、桌底板及穿带等,所用的木料都是硬木。第四,清式家具的样式也比明朝繁多,如清朝新兴的家具太师椅,就有三屏风式靠背太师椅、拐子背式太师椅、花饰扶手靠背太师椅等多种。用材广泛,装饰丰富。清式家具喜于装饰,颇为华丽,充分应用了雕、嵌、描、堆等工艺手段,雕与嵌是清式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雕漆在清代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福建雕漆享有盛名。嵌有瓷嵌、玉嵌、石嵌、珐琅嵌、竹嵌、螺钿嵌和骨木镶嵌等。清代除继承了明代原有的形式外,又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骨木嵌、珐琅嵌和瓷嵌。骨嵌的鼎盛时期是乾隆中叶,其艺术特点有: (1)骨嵌工艺精良,拼雕工巧。工艺制作上保持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既宜于胶合,又防止脱落,虽天长地久,仍保持完整形象。早期和盛期是高嵌和高平混合嵌,后期都是平嵌。(2)骨嵌用材多为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因其木质坚硬细密,镶以骨嵌更显出古拙,纯朴。(3)骨嵌题材大致可分为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和纹样四类。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具有文化传统的国家之一,中国家具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家具艺术成就对世界家具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明清家具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也是珍贵的家具设计文化资源,西方一些著名的设计师都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明清家具文化的研究和借鉴,他们将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与中国传统家具风格相互贯通,设计出既适合东方人口味又能引起西方人兴趣的创新家具。

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国人开始大量地搜集、收购中国明清家具,并运往海外。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我国的家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取决于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从商周到秦汉,是以席地跪坐为中心的家具;从魏晋到隋唐,是席地坐与垂足坐并存交替的家具;北宋以后,是以垂足坐为主家具。其总的趋势是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但真正将中国家具推向艺术顶峰的,还是精工细制的明式家具。优良的材质,纯朴的纹理,舒适的造型,简洁的雕饰,这些都是其它时期的家具所无法比拟的。而明式家具中夹杂着文人化的意趣,体现着古人求真崇朴的思想,这又是前朝后代的家具所无法拥有的。中国传统家具多以较名贵的优质木材做成,这些木材均有不同的色彩和纹理,因此很少雕刻花纹,而且材质坚硬,木性稳定,能制出复杂的榫卯,以及刻出各式各样的装饰线条和花纹。所用木材有: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铁梨木、红木、楠木、乌木、椐木等。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

明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盛世,其艺术门类广,技艺成熟。这同样反映在家具上。到明代中晚期,家具已显现出“简约”思想;家具的器形、制作工艺、风格特征都已经确立;家具的品种齐全。达到了中国家具历史的巅峰。以后历经清朝,制作了一件又一件举世瞩目的艺术品,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广为人知的中国家具——明式家具。从明式家具散发出来的细腻感与艺术感染力中,可以明显看出,它得益于其独特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时也是基于当时的家具使用环境和家具使用者。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正值明朝市井文化的繁荣时期,虽然当时北方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战乱不断,但在远隔硝烟的南方地区,却在大肆兴建民居、园林、宫庭,而家具作为室内主要日用品与陈设品,需求量大增,苏式家具与广式家具的设计制作水平在此时达到了高峰,同时,也就造就了明代家具的辉煌。尤其是苏州私家园林的建造,其建筑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私家园林又是文雅之士琴棋书画的文化社交场所,并且许多私家园林的主人,本身就是舞文弄墨的文人骚客,在建造园林、制作家具中,他们往往亲自出马,按照文人士族的审美理念参与园林的家具设计,在这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决定了明式家具的设计风格!从明式家具中,能感受到一种天然的优雅和简朴的设计理念,在构造上,它采用榫卯结构,根据不同的部位设计不同的榫卯,不用钉和胶。在选材上,喜欢天然的优质木材,由于它质感精致细腻,色泽深沉雅致,给家具注入了文化内涵,如色泽橙黄、明亮,木纹自然优美的黄花梨家具,深受明代文人墨客的青眯和推崇,黄花梨赋予了家具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禀性和优美形式,使家具蕴涵淳厚的文人气息。而紫檀木色调深沉,色性偏冷,由于适宜精雕细琢的装饰工艺,所以较能迎合一些讲派场,崇尚豪华,追求富丽的达官贵人们的宠爱,但它与黄花梨家具的审美趣味相去甚远!从木材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文化状态,这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家具文化现象。在装饰上,古人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类的美好意愿相结合,用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寓意将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物、吉祥图案贯穿于家具设计中,中国提倡谦和好礼,廉正端庄的行为准则,在造型上,明式家具造型浑厚冼练,线条流畅,比例适中,稳重大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明式椅歇息,或许不是最佳方式,但它在仪式、社交、伦理上,却甚于休憩的功能,明式椅对于使用者而言,似乎更在乎于一种文化上的慰藉。明式家具品种、门类丰富,与人们生活起居相适应,选材精细,以线形优美流畅、结构简单为特征,以科学的榫卯结构相连接,既实用又富装饰性。其丰富的内涵美,是人类共同的审美观念的升华,所以既受古人喜爱,也给予现代人美感享受。明式家具的“美”,特征鲜明,魅力无穷,这表现在:1、无论椅凳桌案床榻,也无论软木硬家具,大多由文人直接参与设计,或由工匠“量身”定制,而体现使用者的人文思想,都具备流畅、简练的线条,合理的比例。不仅长宽高比例适中,而且家具的高矮、大小与用料的大小也成比例。

写陶渊明的论文题目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艺术特色。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所以,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进行讨论,定能学习领略到我们伟大田园诗人的情怀。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1 .情、景、事、理的交融 2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谈田 园诗离不开陶渊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 色。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2]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他的田园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田园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3]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创作:大都数田园诗都以“高远的理想与志趣;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为主要题材,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代表作至今存留一百二十五首,其中九首四言诗,一百一十六首五言诗。其中《归田园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等,另有文、赋十余篇,也都成为传世之作。 田园诗是陶渊明创作的主要成就。 《归田园居》是一组清新自然的佳作,其中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生动地摹写了悠然恬静的乡居生活,表达了冲出"尘网"、"樊笼",复归自然的喜悦心情。写闲适生活、弄饴之乐的代表作之一是《和郭主薄》。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诗中写夏日清风,书琴时弄,蔬谷自给,美酒解颐,稚子绕膝,望云怀古的田园风情。写困顿生活的代表作之一是《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副虚期。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诗中写陶渊明向人乞贷,主人赠与并款待他。此时陶渊明非常贫寒,无法像韩信那样回报漂洗衣服的老妇,只能死后在冥府中报答主人。在"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涯中,陶渊明还写下了对劳动的认识和感受。 《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深刻地表明力田自给符合人生之道,愿与古时隐士长沮、桀溺一样长年躬耕。 《归田园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更加细腻地写出了劳动中的切身体验。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折射出一种"自然"的哲学内涵,《饮酒》诗第五首是后世广为传诵的名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反映了陶渊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悠远的心境,纯洁的秋菊,高峻的南山,自由的飞鸟等都寄托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操守与清纯高洁的理想。王安石对此诗大加赞赏,曰:"有诗人以来无此句"。此外,陶渊明还创作了一些抒写胸臆的咏怀诗,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陶渊明在政治上一直若进若退,他曾经有过大济苍生,建功立业的猛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是,恶浊的现实使他壮志难酬,最后终于解绶归田。在他的诗作中,透露出一股亢壮之情。他以松菊、孤云自似,热情讴歌反抗强秦的荆轲,"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在《读山海经》之二中,愤世嫉俗的情绪表现得更为激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诗中讴歌了不向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同时又表达了他猛志难展的愤懑,黑暗的社会政治,使他徒有"在昔心",却没有偿愿的"良晨"。这类诗作表现了陶渊明的另一种风格。陶渊明的文、赋和他的诗一样以质朴自然见长,《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自祭文》等是历来为人们传诵的名篇佳作。《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中的代表作品,作于彭泽辞官归乡之际。这是一篇与官场诀别的宣言书,感情真挚,文笔畅达。欧阳修对此文推崇备至,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五柳先生传》也是一篇奇文,全篇百余字,以"不"字贯穿始终,"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文中的五柳先生任情率真,超然世外,表达了陶渊明"自然"的人生哲学。《桃花源记》在内容上接近于小说,因此被收录于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陶渊明在文中塑造了一个没有帝王,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稳定的理想社会。文中写武陵渔人初入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花源风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个美轮美奂的聚落中,有儒家追寻的上古之世的淳朴,有老子宣扬的"小国寡民"的宁静,表达了动乱时代的广大人民对太平社会的向往。此外,陶渊明的诗文还被介绍到朝、日、法、德、英、美、俄、澳等国,由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在给中国诗人梁宗岱的信中说:"你翻译的陶潜诗使我神往"。日本著名学者大矢根文次郎在《陶渊明研究》中写道:"渊明文学在日本的流传,从古远的上代直到今天。不论时光如何消逝,各个时代的诗人、文人和画家们,对于他恬淡高洁的人格的憧憬,对于其诗文的无限热爱从未中断。他们把这些吸收到了的自己的作品中,化成了自己的血肉。他长期地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各个时代的人们都从其中得到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他充分地保持了纯粹属于东方文化的特征。今后的日本文学,还会继续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三.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1 .情、景、事、理的交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 《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浑融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陶渊明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他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 2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渊明的田园诗的风格,然而他的田园诗不仅仅是平淡,它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它不仅仅是朴素,而且是在朴素中见绮丽。他的田园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又如《拟古》其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一年来自己的门庭日见荒芜,但仍然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又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4],十分精辟。他的田园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5]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人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提炼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在自然恬静的田园中漫步一样,给人无穷的遐想,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意言。”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乡村生活的写照,透过文字我们看到“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笑傲风月”的隐者形象。静谧的山林与倦飞的鸟儿与诗人问答,这时作者的心境不是用语言所能描述的。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也可表现一斑。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事物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是非同寻常的,寥寥数字将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描写、对世事的鄙视,表现得一览无余。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甚至被看成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但笔者觉得陶渊明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他唱响的一曲心路之歌,或借物抒情,或以花讽世,或指桑骂槐……其实都是他发出的血泪呻吟,虽然那血没有流在竹简和纸上,但是他的血和泪都是在心里流淌,流出的是苦和悲,是徘徊和忧郁,是一代人无声的抗争,是一曲苍凉的悲愤之歌,是他恨世厌俗的铁骨发出的铮铮亢音。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诗情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注释: [1]《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版.第2页 [2]《饮酒序》.陶渊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版.第4页 [3]《溪诗话》.黄彻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版.第46页 [4]《与苏辙书》.苏轼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版.第9页 [5]《论诗绝句》.元好问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版.第11页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文初.陶渊明论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3]朱自清.陶诗的深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邓安生.陶渊明年谱。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5]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桃花源记应该是 中学课文,作为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横流的社会中的现代人,对那种比较纯粹的精神生活模式如何理解,能否接受----------《桃花源中,如果你是武陵人,是去是留?》2、归去来兮辞 是陶愤世归隐的一种向往,现今社会亦有许多让人愤慨的事,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样《改变or被改变还是逃避》

我眼中的陶渊明——既握锄头又握笔的农民诗人 轻轻挖开花园角落的泥土,种上三株无名无姓的草儿,悉心的浇灌。 既然草本无名,不若我为你取个名吧! 这一株姓陶,那一株名渊,最后一株唤明。 陶——渊——明。 ——题记 采菊东篱下,举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见,唯觉香满怀。 有心云常在,倦飞鸟无从。 笔泄山野句,神醉酒壶空。 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把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当地混合起来,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与不动作之间,介于尘世徒然的匆忙与完全逃避人生责任之间;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学之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满的理想了。 林语堂曾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简朴的,风格也是简朴的,这种简朴的特质是令人敬畏,是会使那些较聪明、较熟悉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爱好者的模范,因为他忙乱中反抗尘世欲望的念头,并没有驱使他去做一个彻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的感官的生活调和起来。因为陶渊明已经达到了那种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见一丝一毫的内心冲突,所以他的生活会像他的诗那么自然,那么不费力。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充斥着喜悦。“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陶诗所表现出来的忧是一种疼痛,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感。《庄子》里有一则寓言——有一种树,树干粗大却无人砍伐。因为这种树做船船沉,做棺棺朽,做器器毁,做门流脂,做柱生虫,毫无用处,所以得以保存。陶潜犹如这一棵特立独行的树。在黑暗的官场中摸爬滚打一阵后,深知要保全自己就要不为任何人所用。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摆脱一切束缚。所以他选择自然作主导的田园生活,逃避疼痛。结果,肉体自由了。 陶潜,高出不胜寒,欲乘风归去。便化龙潜回了日思夜梦的高山绿水,田园深处。 归去来兮,倦了的陶渊明回到自己的小屋,洒脱孤傲,无牵无挂。 饮酒作乐,以琴书来消愁,你可曾想到借酒浇愁愁更愁! 坐车载舟,寻壑经丘,寻美景以排愁抒情,沉醉在这万物复苏,自由任性的世界却又保有一丝清明。又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说是排忧,不如说是为自己凭添忧愁。 寻高山以放歌,是在宣泄无法再压抑的忧愁伤痛吗? 顺应自然,乐天安命,安度余生,还犹豫什么呢?陶渊明,你是在犹疑什么呢?听天由命,唾弃自己了吧?难道是任其自生自灭? 寂寞的烟花在怒放。它们寂寞的无奈,却又不甘寂寞,不甘被人漠视,才不断地变幻自己的装束,不断呼啸着划过夜空。宣泄自己的不满,愤恨!陶渊明如果见了,也会舍下那菊,来哀怜这瞬间的美吧! 纵然青史已成灰,人却各有性,复言归去来兮。 诗人陶渊明以生命的火焰烛照着他的人生里程,用杯中物消尽心中的块垒,而化作一篇篇珠玑般美丽的诗章,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给后世的文人们留下有益的启示。

明代论文开题报告

淑媛风范:明代女子《孝经》教育的历史借鉴在男权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似乎主宰世界、治理家庭等都是男儿的事情。在旧时中国,只有男儿拥有接受正规教育、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因之,在人们心目中,自 然形成了男人才是道德的提倡者和践履者,孝道的提倡和《孝经》的教育自然也是男儿才拥有的特权。然而,《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独阳不足以为道,独男岂可以成家?故《易》始《乾》《 坤》,而《诗》首《关雎》,《礼》曰“始于冠,本于婚”,盖皆谨于衽席之际也。事实上,在历史上,公众舞台虽然是以男人为主角,但是在家庭的乐园里,却又以妇女为其主导。儒家提倡“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说“治国、平天下”是男儿的专利的话,那么“修身、齐家”,却缺那女子不得。因此,事涉家庭幸福、伦理和美的《孝经》教育,就不得不向女子开放。正是对女子也实 行以《孝经》为代表的孝道教育,才成就了中国士人“修齐治平”的伟大理想,也才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礼乐文雅之风。在中国社会对女子实行《孝经》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明代是一个特别重要也富 有成效的阶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一、女子《孝经》传习溯源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正史中正式提出向女子推行《孝经》者,是西汉成帝时期的匡衡。公元前32年,成帝即位之初,丞相匡衡即上疏《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提出:“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 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儒家经典教育就必不可少,《疏》云:“《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汉书·匡衡传》)正式提出应当重视女子《孝经》教育 的问题。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后之曹大家仿《孝经》而成《女诫》,以及唐郑氏之《女孝经》,尚宫朱氏之《女论语》,都是这一指导思想下的产物。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宋代司马光撰《书仪》还明确规定:人生“七岁……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宜诵之。……九岁,男子读《春秋》及诸史,始为之讲解,使晓义理;女子亦为之讲解《论 语》、《孝经》及《列女传》、《女戒》之类,略晓大意。”(卷四。《家仪》卷一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从汉代至于宋、元,女子之接受《孝经》教育者史不绝书。远稽三国,则有钟会母“明于教训”,当钟会“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 二诵《春秋左氏传》”云云[1]。钟母能遍以《孝经》为首的儒家诸经向钟会进行启蒙教育,是其曾经接受精到的儒家经典教育可知。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近考元世,女子能习读《孝经》的事例已经日益增多。如,靳汝弼母王氏“仁厚庄静,能读《论语》、《孝经》、曹大家书(《女戒》)、刘向《列女传》,始于为女,中于为妇,终于为母,皆尽其道”(王沂《靳母王氏诗序》,《伊滨集》卷一六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坤文妻张氏,“暇时以《孝经》、《论语》、古诗口授诸幼,蜀之故家,咸称道以为内则”(吴澄《故贡士陈君墓志铭》 ,《吴文正集》卷七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周氏有小女,“诵《孝经》、《论语》等篇,殊琅然”(王恽《周氏小女祝辞》,《秋涧集》卷六五)。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节妇宣氏女孟先:“幼育闺门,奉家训,通《孝经》、《女诫》、《小学》书”(郑真《宣节妇传赞》,《荥阳外史集》卷四六)。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节妇乐氏女静:“诵《孝经》、《小学》书、《列女传》、《论语》、《孟子》,皆通大义”(刘仁本《乐节妇诗序》,《羽庭集》卷五)。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节妇衡水刘氏:“年十二,通《古文孝经》。”(王逢《刘节妇诗序》,《梧溪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由于女子较为普遍地学习《孝经》,她们的母仪和教化作用也时时得到体现,元代许多文化名人,少年时都得益于慈母之教。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吴莱“四岁,(母盛夫人)授以《孝经》、《论语》、《春秋谷梁传》,随口成诵”(宋濂《渊颖先 生碑》,《渊颖集》附录)。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栎“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元史》卷一八九《陈栎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许谦幼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元史》卷一八九《许谦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欧阳玄“幼岐嶷,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元史》卷一八二《欧阳玄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不过历考载籍,汉唐宋元时期的《孝经》教育主要还是施之男性。因为汉、唐时期,《孝经》是举孝廉和科举考试的 必读经典,女子没有被“举”的权利,自然也很少有过问和与目《孝经》的机会。至宋代,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取消了《孝经》的命题资格,《孝经》从此转入童蒙教材;加之宋代日益加强的家 教风习,从而扩大了女子接受儒家经典教育的机会,于是女子《孝经》教育开始抬头,至元代已粗成气候。只是事例偶见,还未成系统,不见规模而已。若要追求一种“女性《孝经》教育”的文化现象 ,则必至有明而后成。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二、明代女子《孝经》教育概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众所周知,明朝是一个非常极权专制的王朝,可也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时代。据研究,中华孝道从明朝开始日 益兀显其消极落后的一面,愚忠愚孝一时成风!可是,对女子的《孝经》教育却也在此时得到普及,而且对家庭、对社会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们考察了梁潜、杨士奇、乌斯道、王恭、王直、李贤、 李东阳、许相卿、徐溥、邵宝、吴宽、王鏊、陆琛、韩邦奇、文征明、何瑭、高叔嗣、唐顺之、柳爵、皇甫汸等人文集,其中有关女性的传记(墓志铭、行状等),发现明代士大夫家的女性,类能诵习 《孝经》《论语》等儒家文献,并且能够恭行孝道,相夫教子,形成了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兹略举数例,以见其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时 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姓 名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习经简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孝行事迹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资料出处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元末明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葛节妇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鲁论》二十篇,《孝经》十八章,阿母授读声浪浪。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寡居抚儿,“维时率土皆战场,畴能训儿知义方。熊丸在箧萤在囊,呼儿叉手立侍傍。”“母不姑息,儿能自强,从师不出郑公乡。腹笥有书牙颊香,朝夕悦亲萱草堂。……哲哉此母非寻常, 盍亦作歌,与史相激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谢应芳《葛节妇》,《龟巢稿》卷一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道济夫人曾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母教以《孝经》《论语》《列女传》,辄晓其大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不好华侈,性敏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潜《故王母曾氏孺人墓志铭》,《泊庵集》卷一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母陈元贞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于《孝经》、《大学》、《语》、《孟》,皆能诵说。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死子幼,贞居抚儿。常言:“吾幼从父兄学,又日闻兄弟相讲论,故吾于书粗知大义云。”士奇五岁,“教之读书,日 必令识五六字有程”。于“古今事多记览,其好恶公正”。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慈训录》,《东里集》续集卷四八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吴余庆母叶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寡居教子,余庆“年七八,亲教之《孝经》、《论语》”;稍长“出就外傅”,又“躬督于内”。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旦莫切切保孤子为务”,语人:“吴宗数百年之传在此,可不重且慎哉?”余庆既出仕,母“犹数寓书诲饬”。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吴母叶孺人墓志铭》,《东里集》续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节妇柯胜琼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寡居哺儿,并“口授《孝经》《论语》”,早晚“以礼义”训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性粹温聪慧,寡言笑止,静闲读书,通大义,习女工尤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乌斯道《丘节妇传》,《春草斋集》文集卷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胡直、胡广之母吴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母少习诗礼,兼通《孝经》、《四书》、《列女传》、《女教》诸书,而笔札女红皆善”。氏亦通书,“亲授”儿子胡 广《论语》、《孝经》,“晓以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死子幼,矢志不嫁,与孀居姊同住,“日共讲论书史”,令胡广“从旁习闻渐渍,以涵养其本源”。广年长“出就外傅 ”,暮归“必叩其所业而益加励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胡母传》,《东里集》续集卷四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惟正妻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朝吟刘向《列女》篇,夜诵曾参《孝经》策。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清门女大初嫁夫,射中金屏与梦符。勉郎也似乐羊妇,怀节偏同曹大家。郎骑骢马西台客,妾向空闺侍姑侧。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恭《高凉梁惟正贤妇歌》,《白云樵唱集》卷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彭士扬母刘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早读书,通《论语》、《孝经》,常口授士扬。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没子幼,“事父母舅姑尤尽孝”。家“无厚产重货以资其为生,败帏瓦灯一室萧然”,刘氏矢志不嫁,“勤女事以继飦 粥、供祭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慈训堂记》,《抑庵文集》卷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镇母周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受教读《女孝经》、《论语》诸书,辄记诵不忘,且了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金幼牧《李孺人周氏墓志铭》,《金文靖集》卷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董叔维妻李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女红之余,能诵《孝经》、朱子《小学》、胡曾《咏史诗》,多解其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郑文康《董叔维室李氏墓志铭》,《平桥稿》卷一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张源春女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父源春,“《孝经》《论语》,皆其口授也”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源春“酷嗜酒,然甚爱其女”,稍一停杯,“辄呼其女而教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潜《萧母张氏孺人墓志铭》,《泊庵集》卷一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何氏母周孺人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从姆师,通《小学》、《孝经》、《论语》、《列女传》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何母周孺人墓志铭》,《东里集》续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宋礼母曾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对宋礼“教以《孝经》、《小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潜《宋伯循墓表》,《泊庵集》卷一○;杨士奇《宋东斋墓志铭》《东里集》续集卷三五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郑某妻王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故于《孝经》《论语》皆能成诵,而涉知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习闻父训其二儿勤学,旦夕相讲论,孺人又日薫渐其说。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给事中郑君妻孺人王氏墓碣铭》,《东里集》续集卷四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彭俊母任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性眀敏,幼读《论语》《孝经》,皆暗记而通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其为女也,能哀痛以念母,孝敬以事父,抚其弟妹有加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彭孺人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杨氏姊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端重纯淑,聪慧俭勤,幼读《论语》、《孝经》,悉知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纺绩织纴、绾结缝制,不待教督而能。先恭人不幸即世,孺人日夜哀毁,几欲无生。事祖母李夫人极其孝敬,善抚二弟, 视衣服饮食尤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亡姊杨君妻王孺人墓志》,《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明成祖女常宁公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通《孝经》、《女则》。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恭慎有礼。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明史》卷一二一《公主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陆士弘妻潘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能通《孝经》、《论语》、《女训》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勤女事。事父母极孝敬。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太宜人潘氏墓志铭》,《抑庵文集》卷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刘孟洲妻郭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孝经》《小学》诸书,皆能成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以古之贤女妇为师。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郭氏孺人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余麟母徐茂贞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柔慧淑善,通《孝经》、《女戒》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闲于女事,以孝敬事舅姑,正顺以相夫,而勤俭以治其家。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余氏二亲墓表》,《抑庵文集》后集卷二六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洪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马皇后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撰《劝世书》,其《嘉言篇》多引《孝经》之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皇太子、汉王、赵王再拜恭受,退而焚香启诵,惕然悚敬,咸称母仪万方,化行四海,谥仁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虞淳熙《孝经集灵》,朱鸿《孝经总类》亥集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母欧阳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明而知书,《孝经》《论语》《女诫》,皆熟读暗记而斟酌行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先妣欧阳氏太夫人改葬志》,《抑庵文集》卷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正统间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尹昭会母罗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聪慧夙成,读《孝经》、《女教》,能通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精勤女事,每过夜分,虽寒暑不废,足迹未尝出外庭,躬烹饪以事父母,有疾,尤谨视药食,不少懈。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侍读尹公妻罗氏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允母刘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早尝读《孝经》、《论语》,能记忆不忘。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年26夫亡子幼,“茕茕孑立,守二稚以奉老姑,家无厚产以资其为业”,氏“忍贫如铁石,课蚕桑,勤纺织,祭奠以时, 必诚必敬,辛苦以自足,闺门之内,肃然静处”。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贞节堂记》,《抑庵文集》后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景泰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陈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读《论语》、《孝经》、《女教》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聪慧端重,寡言笑……皆能通其意而见于行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太孺人陈氏墓表》,《抑庵文集》后集卷二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中行妻庄正圆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师氏授以《女孝经》、《女箴》、《女诫》诸书,辄能成诵,通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生而聪慧柔顺,德充于容,行践于言,女红无不精。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韩雍《故徐行中妻庄氏孺人墓志铭》,《襄毅文集》卷一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妻泰和陈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闻《孝经》、《女戒》,能知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循循然守规矩,未尝妄言笑。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夫人陈氏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左贤母曾玉真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父授之《女孝经》、《列女传》诸书,辄成诵,通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而柔淑,不事华饰,不苟言笑,恂恂闺门,未尝及门外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韩雍《故左母孺人曾氏墓志铭》,《襄毅文集》卷一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尹奂妻萧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宗贤先生,其外祖也,嘉其不凡,授以《孝经》、《烈女传》,即能背诵,通大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淑慧,善女工,早失所怙,母氏钟爱之。闻说古今人成败善恶报应事,暗记不遗。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贤《孺人西昌萧氏墓表》,《古穰集》卷一八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成化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焦孟阳妻吕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取《古今列女传》、《小学》、《孝经》诸书为讲解,孺人即了其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程敏政《孺人吕氏墓志铭》,《篁墩文集》卷四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许廉妻周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少闲雅,喜读书,撰《孝经》《小学》《列女传》,皆成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孝事舅姑。夫亡“时四子相、林、梅、楫皆幼,……并遣就学,后相为崇王府教授,霖为国子生,梅为固始训导,楫举进 士、拜戸部主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东阳《明故封承德郎户部主事许公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四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许相卿母俞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顾好读书,幼弟晩塾归,常令指目字义,遂通《孝经》、《曲礼》、《列女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生而贞肃闲静,不轻言笑,不妄举动,婢使一一畏顺承事无哗者,室中穆如也。妇性敏慧,女红诸技,不习而精。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许相卿《先孺人迁葬志引》,《云邨集》卷一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溥妻李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女事之暇,尤喜读书,《孝经》、《论语》并古诗文,多能背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至于临模字帖,亦有可观,盖其余事也。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溥《亡妻李淑人墓志铭》,《谦斋文录》卷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乔廷仪妻路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少精女事,通《孝经》、《列女传》诸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东阳《封宜人乔母路氏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四八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卓天锡母朱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人幼聪慧,学书计,通《孝经》《论语》大旨。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女红精能,长归于卓封君叔舆。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彭韶《明诰封恭人卓母朱氏墓志铭》,《彭惠安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钱世梁妻司马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稍长,从女师授《孝经》、《列女传》,能通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剪刻裁制,尤多巧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邵宝《司马孺人墓志铭》,《容春堂集》别集卷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弘治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守陈妻丁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继父王宗遂“口授《孝经》、《小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宜人夙端悫,不苟赀笑。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东阳《杨君丁宜人合葬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四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链接:

我有 明式官帽椅的形态意象研究。。毕业设计全稿。。 设计图cad,效果图。都有,包括答辩ppt,论文,开题报告等等,要的联系我

明式家具与现代主义家具之美家具,可以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开始,便与我们难舍难分。 从古至尽、不分地域,只要有人类生存发展的地方就会有家具文化的痕迹。在家具上的设计可以客观的展现一个时代审美倾向,而至今我个人认为所见过的最美最有魅力的是明式家具与现代主义风格的家具这两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便是样式上的简洁,功能上的合理。这种简洁它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设计感,这种美着实让人感动。将现代主义年代的家具与中国黄金时期的家具作一比较,时间是16、17世纪与19、20世纪,这样两个不同时期的家具放在一起,他们同样具备现代感。这让我们思考是否简洁的设计可以历久弥新?结构功能主义的设计是否生命力更持久?先看一下明代家具的特色,古典中国明代家具具备了一种永恒的普世的美感。明代当时的中国,对它的文人学者而言是一个流动的社会,这样一种社会形式也在家具上产生了反映,为了流动和旅行的需要,家具既需要实用,又需要方便拆卸、折叠,因此它不会采用浆胶、钉子或任何永久粘和的方式去制造它们。这样的家具就要求了这个民族和时代的人民具备了强烈的理性思维,同时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就使得明代的家具在中国其它时代的家具行列里显现地如此的卓越不群。明代家具:造型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与功能要求相符,无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刚柔相济,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结构严谨、作工精细:卯榫结构,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时至今日,家具仍然牢固如初;装饰适度、繁简相宜:装饰手法,多种多样,雕、镂、嵌、描,等。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但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恰如其分的作局部装饰;木材坚硬、纹理优美:自然优美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本有美丽色泽与木纹地高级硬木,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比较一下现代主义设计下的家具,提到现代主义,必须提到功能主义风格的家具,则起源于德国现代主义之祖的包豪斯学院,包豪斯推崇“功能决定形式”,与当时的欧洲开始流行奉信新教有关,这样的观念与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提倡的简朴节约相似,都追求着朴实无华的美感。包豪斯运动带领下的现代主义设计作品与传统流派拉开距离,扬弃了以前欧洲传统的家具中那种繁复的表面浮华的装饰,而是用“少即是多”的理念传达着现代主义风格的美丽。这里的"少即是多"的理念设计出来的作品的感觉就与明式家具中造型简洁、以线为主的要点相合拍。现代主义家具的设计作品中的装饰更是通过它本身的造型与材质的运用,一气呵成的产生自身的装饰美感,而拒绝那种后来加上的,所谓的“点缀” 的任何装饰手法。现代主义的家具设计尝试使用各种各样的欣欣材料,就象明式家具中运用木材本身的纹理优势一样,现代主义的家具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也力求体现他们本身呈现出来的美感,如彩色的各种塑料,纤维,玻璃……还有使用钢管,胶合木等一些廉价的素材,并不是再象欧洲传统那样再再昂贵的木材上雕饰各种花纹或者再镶金嵌银。包豪斯的设计师们坚信借由金属、夹板、塑胶、玻璃等新式材质,加以工业制造,能大量生产出兼具美学与经济实用的家具。而随着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包豪斯的设计风格更加入了人体工学的研究和新式材质的开发。无论是造型独特的椅子,或是强调舒适感的沙发,其功能性与装饰性恰到好处的结合。并且现代主义家具的设计与明式家具一样,需要流动便携,于是这个共同点符合现代的口号“形式追随功能”即,功能主义。这一原则衍生出自己的一套审美体系——简约主义、极简主义……并产生了许多功能形式完美统一的理性主义的优良设计。明式家具与现代主义家具的设计样式,其实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生活的形式之美这样的设计给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精神方面的生活方式,使人不被俗世所困,可以更注重原始本能的生活形态,以及满足人对精神世界追求的一种渴望。

可写的论文题目

题目见下面:信息现代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分析,新时期如何做好国企行政管理工作,新媒体环境下行政管理创新,现行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夫妻债务制度研究,第三方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公司僵局救济问题研究,论国际服务领域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立法研究。

1以感悟生命为话题2以信念为话题3以“假如再给我一次 (机会,失败。尝试……)”为题4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5半命题作文:那一刻,我们_______6以梦为题7题目:不可忘却的记忆8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9题目:温暖10以“泪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1、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众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意义。2、小的理论问题。学术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重要区别。非学术论文是对学术论文的一种传播和宣传、介绍,而不是原始性的创造。比如报纸杂志上刊登的评论、政论等是典型的非学术性论文。非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是对学术性论文的稀释和宣解,但有时也可能会成为学术性论文的先导。注意三点:第一,非理论问题不应该选。第二,重大理论问题不好选(有些政治局考虑的问题,我们选了做不下来)。第三,特别敏感政治问题建议不要选。3、自己能做下来的题目。知己知彼,量力而行。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能找到资料。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或者是上网。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考虑:兴趣、知识、资料、时间选喜欢的题目。有兴趣才有研究的欲望,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知识储备够不够。如果不够,用半年时间能否补上。资料够不够。至少泛读五本书以上、精读二、三本书(近十年内)、三篇以上相关论文(期刊网上下载)研究外国问题,要参考外国的译著或原著。找资料的追踪溯源法。时间够不够。尽快定题,慎重定题,然后转入资料阅读、构思。写初稿要留出至少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修改留出一至两个月。建议下学期开学交初稿,五一以前定稿。赶前不赶后的原则。4、中庸之道:不新不旧的题目(此处对本科生而言,博硕士最好要找别人没做过的题目)太新,没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太旧,没有研究价值和必要,得分不会高。附:宋楚瑜导师提出选题的原则包括:1、选题应依志趣;2、对于所选题目应有相当准备;3、题目宜切实,不宜空泛;4、题目宜新颖致用;5、避免争论性的题目;6、避免高度技术性的题目;7、避免直接概括的传记;8、避免做摘要式的论文;9、题目范围不宜太大。(以上内容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13、劳动工资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4、原材料、能源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5、财务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6、财政收支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7、城镇居民生活收支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8、农村住户收支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9、外贸进出口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0、科技统计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1、对外经济贸易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2、金融保险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3、教育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4、文化事业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5、卫生医疗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6、社会福利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7、劳动力资源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8、自然资源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9、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0、企事业单位设备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1、企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2、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损益表)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3、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4、贸易企业商品采购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5、贸易企业商品销售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6、工业产品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37、高校招生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38、大学生就业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39、人才需求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40、专业文献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41、报刊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42、商业银行存取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43、某医院门诊预约系统设计与开发 45、某课程网上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 46、某医院床位安排系统设计与开发 47、某区房屋出租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48、某企业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49、某小区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 索引序列
  • 明代可写论文题目
  • 明代家具特色论文题目
  • 写陶渊明的论文题目
  • 明代论文开题报告
  • 可写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